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材料
小学数学《比的意义》说课稿15篇
小学数学《比的意义》说课稿小学数学《比的意义》说课稿15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比的意义》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比的意义》说课稿1说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和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及方法,会解答这类应用题。
2、培养学生类比、推理、分析、比较以及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说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学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和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2、难点:理解解法二,即为把单位“1”的量看作100%解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
说教学准备:相关复习题及视频展示台。
说设计思路:1、主线:复习引入提出问题探讨解法归纳总结巩固应用小数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互化例1、模拟解答例1关键句子的专项练习由中心句说单位“1“的量及例2合作交流重点探讨第二种以突破难点数量关系。
解法(单位“1”的量对比练习复习题为100%)改变问题练习完成作业提高练习2、呈现方式:问题探讨归纳应用生活说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把0.2、0.15、化成百分数。
2、填空:(1)三好学生的人数占学生总人数的,这句中的单位“1”的量是()数量关系式是()÷()=。
(2)火车的速度比小汽车快,这句把()作为单位“1”的量,数量关系是()÷()=,也可以写成[()—()]÷()=,根据乘法分配律即:()÷()—()÷()=,即()÷()—1=。
3、做复习题。
(口答)[复习题1帮助学生回忆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为学习新知扫清障碍。
复习2帮助学生回忆分数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促进学生向百分数应用题的学习迁移,为发展学生模拟思维能力作了铺垫。
《比例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通用14篇)
《比例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比例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通用14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例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比例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说课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练习六的练习题。
2、说课内容的地位与作用: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比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前面“比的知识”的深化,是后面学习解比例知识的基础。
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小学阶段学习比例初步知识的一项重要内容。
分两段来进行教学:第一段教学比例的意义,通过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概括比例的意义;第二段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比例中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的积的关系。
这样便于加深学生的印象,最后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
为此,教学时先复习比的基本知识,使知识间发生迁移,再在此基础上探索新知,最后深化新知,为以后学习解比例等知识打下扎实的基础。
3、说教学目标《新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学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应以知识与技能、教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和态度四方面来阐述,使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全面地发展。
因此,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意图,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知道比和比例的区别。
(2)能力目标: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与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全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与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二、说教法、学法1、说教法: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知识,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观察、探索、归纳的能力。
小学数学《比的意义》说课稿精选15篇
小学数学《比的意义》说课稿小学数学《比的意义》说课稿精选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比的意义》说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学数学《比的意义》说课稿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人教版数学第十一册P43--44及练习题。
教材简介:《比的意义》是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三单元的一节教学内容,这节课的知识点很多,有比的意义、读写以及各部分名称;有比值的概念及其求法;还有比与除法、分数的区别与联系等等。
本节是用一种新的观点、方法来认识数量关系的,不少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从比的概念可以直接导出比的基本性质和求比值的方法,比与除法、分数之间也存在着相互转化关系,因此本节内容是这一章的教学重点。
教材在安排比的意义的学习时,分为三个阶段: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
比的意义教材是选取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的有关内容作为引入比的载体的,通过对具体例子的讨论,明确了比的概念是建立在除法的意义基础之上的,揭示了比与除法之间的本质联系,是一种以“倍比”为基础的比较关系。
教材在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时提出了比值的意义,它既是一个知识点,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
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是本节课的又一教学要点,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后继学习特别是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认知基础。
所以,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并牢固建立起比的概念,让比的意义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
设计意图:本课的设计意图体现新课程理念中数学价值观的转变,即由原来的以知识获取为目标转变为关注学生的发展为主要目标。
着重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
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发展。
另外,教学设计在遵循教材编写原理的基础上,对教学题材进行了微调,提供现实背景,改变呈现方式,让学生在充分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表达、学会交流、学会应用。
比的意义说课稿
比的意义说课稿一、引言比的意义是数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比的定义、比的性质以及比的应用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二、比的定义比是指两个数或物体之间的大小关系。
在数学中,我们通常用两个数的比值来表示比的大小关系。
比的定义可以简单地表示为:比是两个数或物体的大小关系。
三、比的性质1. 比的自反性:任何数与自身的比都是1,即a/a=1。
2. 比的对称性:如果a与b的比是m/n,那么b与a的比就是n/m。
3. 比的传递性:如果a与b的比是m/n,b与c的比是n/p,那么a与c的比就是m/p。
4. 比的乘法性:如果a与b的比是m/n,b与c的比是p/q,那么a与c的比就是m*q/n*p。
四、比的应用1. 比的比较:比可以用来比较两个数或物体的大小关系。
例如,我们可以用比来比较两个数字的大小,或者比较两个物体的重量、长度等。
2. 比的扩大和缩小:通过改变比的分子和分母,我们可以将比进行扩大或缩小。
例如,将一个比扩大两倍,只需将分子和分母都乘以2即可。
3. 比的运算:比可以进行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运算。
例如,两个比相加,只需将它们的分子和分母分别相加即可。
4. 比的应用于实际问题:比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购物时比较不同商品的价格、在建筑设计中比较不同尺寸的房间大小等。
五、总结比作为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通过比的定义、性质和应用的详细介绍,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比的概念。
比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在数学领域的学习,也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决策和问题解决有着积极的影响。
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5篇
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5篇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5篇课堂开始通过回顾旧知识,抓住新知识的切入点,使学生进入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使他们有兴趣的进入数学课堂,下面给大家分享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欢迎阅读!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精选篇1)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比的基本性质。
首先,我来说一说教材,我讲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63页比的基本性质,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比和分数、比和除法的关系以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和除法的商不变的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根据本节课知识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生的认识发展规律,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探索、比较类推出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并会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把一个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抽象概括能力。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向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并将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用比的基本性质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探究学习的方法,教学媒体的使用:多媒体。
接着我来说一说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设计意图。
一、创造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上课伊始我询问学生:“同学们喜欢喝蜂蜜水吗?”大部分同学会说愿意并会表示他们愿意喝更甜一些的。
这时我会适时的向学生说明其实小明同学和大家一样也喜欢喝甜的蜂蜜水,这不小明的妈妈给小明准备了两杯蜂蜜水,但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杯,哪杯甜呢?这下难坏了小明,聪明的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他吗?电脑演示多媒体课件演示:第一杯360毫升的水,40毫升蜂蜜;第二杯180毫升的水,20毫升蜂蜜;同学们会兴致盎然,想尽各种办法帮助小明。
有的同学会根据商不变的规律确定选哪杯都可以,因为360毫升的水是40毫升蜂蜜的9倍,180毫升的水是20毫升蜂蜜的9倍即360÷40=180÷20;有的同学会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确定选哪杯都可以,因为40毫升蜂蜜是360毫升水的九分之一,20毫升蜂蜜是180毫升水的九分之一即40/360=20/180,学生会想尽各种办法帮助小明解决这个问题。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说课稿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一、说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基础上教学的。
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准备的。
(二)教材简析:该信息窗呈现的是一辆车运输大麦芽的特写镜头,图下方的表格出示了运输大麦芽的有关数据。
拟引导学生根据这些数据提出并解决与“运输量和运输次数的比”相关的问题,展开对有关比例知识的学习。
通过本信息窗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学会解比例。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掌握判定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的一般方法。
2、技能目标:经历自主探究和教学引导,培养学生发现规律、运用规律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
3、情感目标:在教学中采用引导学生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探究式的学习态度,锻炼学生思维反映能力,并培养其合作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并能正确的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二、说教法学法:教法: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比的知识,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观察、探索、归纳的能力。
因此,我采用了“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教学中贯彻自主性原则,重视学生学习和探索过程,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组织并参与学生的探究活动。
运用多媒体课件,丰富感知,激发兴趣,运用迁移,深化提高. 学法:在强调教法的同时更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力求以学生为主体,在本节课中,我主要指导学生运用以下学习方法:1、合作交流法。
2、引导发现法。
三、说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已经学过有关比的知识,谁能说说你对比有哪些了解吗?让学生回忆有关比的知识。
引出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也和比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我们山东青岛,每年都要举办啤酒节。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索啤酒生产中的数学。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课件说课材料
做一做 计算下面比例的外项积和内项积.
4.5∶2.7 = 10 ∶6
6 ∶10 = 9 ∶15
外项积:4.5 × 6 = 27 外项积: 6 × 15 = 90
内项积:2.7 × 10 = 27 内项积: 10 × 9 = 90
1 32
11
∶
=
6 ∶4
23
0.6 ∶0.2 = 3 ∶ 1 44
比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式子 叫做比例。
由四个数组成,两端 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 项,中间的两项叫做 比例的内项。
基本 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 性质 乘或除以相同的数
(0除外),比值不 变。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 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 积。
2.我是小法官,对错我来判判。
(1)比例是由任意两个比组成的。 (×) (2)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与两个外项的积的
一个比例,等号左边的比和等号右边的比一定 是( 相等 )的.
巩固练习:
1、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的比例是否正
确:(1)6 :3 = 8 :5
(错)
(2)0.2 :2.5 = 4 :50 (对)
(3)2:3
=
1 2
︰13
(错)
(4)1.2 :0.6 = 10 :5 (对)
= 2.4 ︰1.6 60 ︰ 40
4 ∶2 = 6 ∶3
3 ∶6 = 2 ∶4
4 ∶6 = 2 ∶3
3 ∶2 = 6 ∶4
复习
什么叫做比例?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判断下列各组比能否组成比例:
⑴ 6 :12 和 4 :8
()
⑵ 24:8 和 0.6:2
人教版小学数学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精选5篇)
人教版小学数学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精选5篇)人教版小学数学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精选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精选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1教学内容:课本第57页的内容及例1,完成做一做题和练习十四的第5~9题。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
1.除法中的商不变规律是什么?2.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3.比与除法有什么关系?4.比与分数有什么关系?二、新授。
1.教学比的基本性质。
我们刚才复习了除法中商不变规律和分数的基本性质,又知道比和除法、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比的前项相当于被除数,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数;比的前项也相当于分数的分子,比的后项相当于分母。
问:在比中有什么样的规律?引导学生得出: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者同时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比值不变。
这就是比的基本性质。
问:为什么这里要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不能是0?(因为如果乘以0,比的后项就变成了0,没有意义。
且0不能作除数,更不能同时除以0)2.教学化简比。
利用比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小学数学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2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第50~51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1.理解和掌握比的基本性质,并能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初步掌握化简比的方法。
2.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沟通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培养观察、比较、推理、概括、合作、交流等数学能力。
3.初步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知识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教学难点: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教学准备:课件,答题纸,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师:同学们先来回忆一下,关于比已经学习了什么知识?预设:比的意义,比各部分的名称,比与分数以及除法之间的关系等。
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
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1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将以教什么,怎样教以及为什么这样教的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比的基本性质》是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课时。
它是在学生学习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意义、比和除法的关系、比和分数的关系的基础上组织教学的。
比的基本性质是一节概念课的教学,它跟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性质实际上是同一道理的。
所以本节课主要是处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进入到学习新知识。
教材内容渗透着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和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不但能加深对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意义、比和分数、比和除法等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也为以后学习比的应用,比例知识,正、反比例打好基础。
2、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以下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能应用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化简比,掌握化简比的方法,能正确地化简比。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并使学生认识事物之间都是存在内在联系的.。
(3)、使学生在经历猜想、验证、发现等思维过程,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3、教学重点、难点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二、说学情六年级学生已掌握除法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意义、比和除法的关系、比和分数的关系等知识,这都是学习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而且六年级学生已具有类比和知识迁移能力,所以要根据除法的基本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猜想比的基本性质并不难,关键是在于应用,即化简比,对学生来说,如何将分数比和小数比转化成整数比是个难点。
《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通用11篇)
《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通用11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篇1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比的基本性质》。
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一册第48页。
2、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比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学习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意义、比和除法的关系、比和分数的关系后接着学习的内容。
比的基本性质是一节概念课的教学,它跟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性质实际上是同一道理的。
所以本节课主要是处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在巩固旧知识的基础上进入到学习新知识。
教材内容渗透着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和互相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学生理解并掌握比的基本性质,不但能加深对商不变性质、分数的基本性质、比的意义、比和分数、比和除法等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也为以后学习比的应用,比例知识,正、反比例打好基础。
3、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使学生领悟并理解比的基本性质。
②能力目标:运用比的基本性质,让学生通过尝试来化简并探讨出不同类型比的多种化简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③情感目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培养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探究兴趣,使每个学生都尝到成功的喜悦。
4、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难点:运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二、说学情六年级学生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课堂活动。
他们对周围的各种事物也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实践能力。
小孩子的好奇心较强,就一个问题、一道题能够从多角度去思考,大胆探索。
三、说教法1、激趣设疑法。
本课一开始我便创设情境,留下悬念,吸引学生,使教学达到“课开始,趣即生”的效果。
2、从学生已有知识背景出发,化难为易。
比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已有的比的意义、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等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的。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说课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说课稿(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说课稿第【1】篇〗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说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六年级上册P48-P49内容。
说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比的意义的本质。
3.在自主学习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说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说教学难点: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确比与比值的区别。
说教学准备:课件,学具。
说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1、6.1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
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倍?女生人数是男生的几分之几?2、A地到B地的路程是160千米,汽车行驶100分钟可以到达,汽车行驶的速度是多少?3、张老师买10千克苹果花了70元钱,每千克苹果多少钱?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课件出示: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
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教师提问:这就是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它们的长都是15 cm,宽都是10 cm。
比较它们长和宽的关系,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预设情况:(1)长比宽多多少厘米?15-10;(2)宽比长少多少厘米?15-10;(3)长是宽的多少倍?15÷10;(4)宽是长的几分之几?10÷15。
2.揭题:关于长和宽之间的倍数关系,除了用除法表示之外,还有一种表示方法,那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数学比较方法──“比”。
(板书课题:比的意义)【设计意图】利用“神舟”五号升空这一现实素材自然地引出“比”,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可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4篇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4篇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第三单元第一二课时的内容。
比例的学问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这局部学问是在学习了比的学问和除法、分数等得根底上教学的。
而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为以后解比例,讲解正、反比例做预备的。
学生学好这局部学问,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详细的问题。
2、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可以确定以下教学目标:(1)通过计算、观看、比拟,让学生概括、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根本性质。
(2)熟悉比例的各局部名称。
(3)学会用比例的意义或比例的根本性质,推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3、教学重、难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会用比例的意义和根本性质推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4、教法、学法:依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计算——观看、比拟——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把握学问。
二、说程序设计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数学学问的获得,力量进展的重要途径。
基于此,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让学生依据所给信息写出两个比。
目的就是为新授进展铺垫,搭建脚手架,同时也为学生后面区分比例和比打下根底。
(二)教学新课分成两局部:第一局部,教学比例的意义;其次局部,教学比例的根本性质。
第一局部:先出示几个比,让学生计算它们的比值,然后通过观看、比拟,给这些比分类。
通过学生自己的观看、发觉,依据比值是否相等来分类。
接着追问:“两个比的比值相等,那他们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呢?”是让学生深刻地了解到,只要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就可以说两个比相等。
运用黑板上的几个比例式,告知学生象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给学生直观的印象,然后列举一个反例,让学生比照观看,引导学生发觉他们之间的共同特点,抽象概括出比例的意义。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说课稿我相信你们都知道比的概念,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比的一些基本性质和意义,看看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二)呈现教学内容首先,我们会用计算、观察、比较的方法,让你们概括、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接着,你们将通过自学,认识比例的各部分名称,掌握组成比例的条件,会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并写出比例。
三)引导学生发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引导发现法”和“和谐教学法”,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现、发展、形成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和概括知识的能力。
四)巩固与拓展最后,我们将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应用,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四、说板书设计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本节课的内容,我设计了以下板书: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比例的组成条件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比例的两种写法应用实例以上就是我的说课内容,谢谢大家的聆听。
有趣的比例在日常生活中很有用处,比如选购袜子时可以用袜底绕拳头的方法判断是否适合穿,或者通过罪犯的脚印估计身高等。
这些有趣的比例实际上可以组成比例,而本节课的主题就是“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我们可以将有趣的比例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用形象直观的例子引出课题,让学生在跃跃欲试的情绪下进入新课的研究。
在探究新知方面,我们可以让学生动手计算、探究比例的意义,例如通过教科书中的主题图,让学生求出国旗的长和宽的比,并描述比例的意义。
同时,学生还需了解比例的各部分名称,并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的方式加深对比例意义的认识。
在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方面,我们可以让学生分别计算出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和两个外项的积,然后让他们发现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从而引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最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分组计算前面判断过的比例式,进一步巩固他们的研究成果。
通过计算,我们发现在所有的比例式中都存在一个共同的规律: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2021年《比的意义》说课稿(通用3篇)
2021年《比的意义》说课稿(通用3篇)《比的意义》说课稿1一、说教材本课是苏教版国标本六年级上册P68~69的《比的意义》。
本节课是“认识比”这一单元的起始课。
之前,学生已经分阶段认识了分数及除法的关系,学习了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这些知识和方法都是学习本节课内容的直接基础。
本课教材在安排比的意义的学习时,分为三个层次: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
深入理解比的意义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对后继学习特别是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有研究表明,没有对比的意义的准确理解与深刻把握,从表面上看,学生也能比较熟练地求比值、化简比,或者是解答按比例分配的实际问题,但在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上则表现得较弱,呈现出基础不扎实的弊端。
因此,让学生深刻理解比的意义,沟通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排除现实生活中大量“差比”关系对本课学习的负迁移,显得尤为重要。
我做了如下的目标设定:A:知识与技能目标: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
2、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3、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明白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道理,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B:过程与方法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自学课本主动建构知识,掌握自学的方法。
C: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阅读“你知道吗?”,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感受数学的美。
2、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的意义及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二、说教法、学法1、教法:为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我确定以下教学方法:⑴从实际的生活中,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知识。
⑵采用情景引题,观察、对比、总结的教学方法。
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精选20篇)
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精选20篇)作为一名老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比的基本性质说课稿篇1一、说教材(1)地位与作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节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的知识。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比和比例的意义,掌握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为学生接下来学习正比例、反比例以及比例的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比例各部分的名称,并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参与、体验意识,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及数感;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并且喜欢学习数学。
(3)重点、难点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根据乘法算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二、说学情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比和比例的意义,具备一定的数感和运算能力。
六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正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三、说教法和学法在教学中我将采用实践探究法为主,提问法和讲授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同桌交流和小组合作。
四、说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引入新课(5分钟)首先投影出示不同长宽比的故事书、科学书,请学生根据书本下方的长宽比数据写出比例,顺势揭题。
(二)交流讨论,探求新知(20分钟)1、教师讲授,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多媒体课件出示比例:2.4:1.6=60:40,然后向学生讲解: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向。
2、小组合作,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探究问题“你能发现内项和外项之间的关系吗?”,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进一步帮助学生明确:这就是比例的性质。
3、同桌交流,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字母表示形式思考:如果用字母表示比例的四个项即a:b=c:d,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表示成什么?(三)巩固提升,深化知识(7分钟)基础题:判断课件显现的数据中哪组可以组成比例。
小学数学《比的意义》说课稿
小学数学《比的意义》说课稿小学数学《比的意义》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本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比的意义》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比的意义》说课稿 1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小节《比的意义》,我将从——教材内容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过程设计、学习方法指导、课堂教学评价这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教材内容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比的意义”过去是安排在小学的最后阶段“比和比例”单元中学习的,而且主要强调的是两个同类量的倍数关系。
新课程实验教材中,把比的知识提前安排在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数除法”中学习,在内容的安排上,既讲同类量的比,又讲不同类量的比。
一方面是由于比与分数、除法有密切的联系,同时,比也是两个量比较关系的一种扩展。
通过对比的知识的学习,既能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又为以后学习比例知识、为进入中学学习物理、化学等知识打下较好的基础。
2、教材的结构和联系。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除法、分数等知识,并且会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教材分为三段:比的意义,比的基本性质和比的应用,本节课执教的内容《比的意义》为第一课时。
本课知识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概念,但这些新概念却是与旧知识有着密切联系的。
3、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比的初步知识,大体上显现出由概念到性质,再到应用的递进学习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比的意义,会求比值。
教学难点是:理解比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确定。
1、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能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而比的有关知识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例如按一定的比稀释清洁剂,加工混凝土等等都用到了比的知识。
因而可以从学生的认知习惯出发,通过观察、比较、讨论,归纳概括出比的含义,进而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比的意义》说课稿13篇
《比的意义》说课稿13篇《比的意义》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教材内容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53页——54页。
做一做。
练习十一 1——3题。
教材的编写意图是从等式引入,首先通过天平演示,说明天平平衡的条件是左右两边所放物体质量相等。
同时得出一只空杯正好100克,然后在杯中倒入水,并设水重x克。
通过逐步尝试,得出杯子和水共重250克。
从而由不等到相等,引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
为提供更为丰富的感知材料,教材提出:你会自己写出一些方程吗?然后通过三位小朋友在黑板上写方程的插图,让学生初步感知方程的多样性。
在“做一做”里,教材给出了6个式子,让学生识别哪些是方程。
要让学生明白,未知数还可以用不同的字母表示。
“你知道吗”的'阅读材料,简要介绍了有关方程的一些史料。
通过让学生阅读,了解一些有关方程的历史和发展。
二、学法指导学生在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以后通过一定的情景进一步学习方程的意义,列方程和用方程表示简单的数量关系。
学生要在熟悉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的基础上理解和掌握方程的意义。
在天平的演示情景中观察,思考,讨论,探究。
说出方程的特点并由不等的式子到相等的式子,从而推导方程的意义并能扩展到根据方程的意义列出简单的方程和用方程表示简单数量关系。
三、教法1.指导思想本课教学是以天平的演示实验为情景引入教学内容的,教学引导学生充分地观察,探究,主动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发现意识。
2.教学方法根据五年级学生的知识结钩和认知水平,从生活实际中的情景——用天平称量物体重量入手,通过教学课件的使用使学生观察“等式”——“不等式”——“方程”的演示过程,深刻理解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然后结合几道判断题让学生举例深化对方程意义的理解,最后设计二组情景让学生列出方程和用方程表示数量关系使方程的概念得到拓展和沿伸。
四、教学流程1.旧知练习,学前准备这一部分共安排了4道填空题。
比的意义说课稿
比的意义说课稿一、引言比的意义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在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探讨比的意义,并展示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教授比的概念。
二、比的定义和基本性质1. 定义:比是指两个量之间的比较关系,通常用分数表示。
2. 基本性质:a. 比的大小关系:比较两个比的大小,可以通过分数的大小来确定。
b. 比的相等关系:两个比相等当且仅当它们的分数相等。
c. 比的倒数关系:如果两个比的倒数相等,则这两个比也相等。
三、比的应用1. 比的比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比较不同物品的大小、价格等,这时候就需要运用比的概念来进行比较。
示例:比较两个商品的价格,选择性价比更高的商品。
2. 比的简化:当比较的两个量都可以被同一个数整除时,可以简化比的表示方法。
示例:将比例式$\frac{6}{8}$简化为$\frac{3}{4}$,使得比例更加简洁明了。
3. 比的扩大和缩小:通过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来改变比的大小。
示例:将比例式$\frac{2}{3}$扩大为$\frac{4}{6}$,或缩小为$\frac{1}{2}$,使得比例更符合实际情况。
4. 比的合并:将多个比合并为一个比,可以通过求它们的平均值来实现。
示例:将三个人的身高比较合并为一个比,得到平均身高比例。
四、比的教学策略1.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通过展示实际生活中的比较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比的意义和应用。
2. 创设情境:设计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比的概念。
示例:小明和小红一起做作业,小明用了30分钟完成,小红用了45分钟完成,问小明和小红完成作业的速度谁更快?3. 比的练习:通过练习题目,让学生熟练掌握比的运算和应用。
示例:小明的身高是130厘米,小红的身高是150厘米,问小红的身高是小明的几倍?4. 比的拓展:引导学生思考比的概念在其他学科中的应用,如物理、化学等。
示例:在物理实验中,我们可以通过比较不同物体的质量来研究它们的密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教材第40、41页,包括例1、例2 及做一做和练习八的1——7题。
比例的知识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学习了比的知识和除法、分数等基础上教学的。
本节课内容是这个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属于概念教学,是学习解比例、正反比例知识和用比例解决问题的基础。
学生学好这部分知识,不仅可以初步接触函数的思想,而且可以用来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具体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明确了义务教学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应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和态度三方面来阐述,使学生得到充分、自由、和谐、全面地发展。
因此,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小学数学教材编排的意图,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②能运用比例的意义或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并会组比例。
③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计算、交流探索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体验发现数学规律的乐趣,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意义或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地组比例。
《课标(2011)版》提出,不仅要让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应让学生获得必需的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
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获得,必须依赖于过程的经历。
教材在编排时也尽量充分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以利于学生的过程参与,因此我在教学时更关注这一点。
在教学比例的意义时,我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观察提问——计算比值——发现规律——得到比例——类比拓展”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
在教学比例的基本
性质时,教师提供一些不同形式的比例供学生选择,要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自主计算——初步发现——举例验证——概括总结”的过程,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索为主。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主要让学生在“计算——观察、比较——概括——应用”的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学习基础是“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学生在单纯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上没有多少困难,但是比和比例的意义容易混淆,基于此,我作了如下的教学设计。
(一)在引入上我运用大小不同、形状相同的国旗图揭示课题,并引起学生对学过的比的知识的回忆。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学习基础是“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我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复习了比和求比值的知识,比的基本性质,让生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感到新旧知识的联系,然后进入对新知识的学习,让生主动建构知识。
(二)教学新课
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教学比例的意义;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第一部分:教学比例的意义时,学生通过对情景图的观察,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写比,我让学生先计算比的比值,找出比值相等的比,用等号连接,然后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他们之间的共同特点,直接抽象概括出比例的意义。
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在比的家族里,比值相等的现象普遍存在,让学生处于积极探索的状态,唤醒了学生生活或学习中一些零散的体验,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将这些体验“数学化”,提炼出数学知识。
学比例的意义后,及时组织练习。
判断几组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为什么?让学生说理巩固概念。
从而思维得以发展,再次巩固比例的意义。
以前学过比,现在出现比例,让生从意义和组成数字上找出比和比例的不同,过渡到对比例各部分名称的认识。
这部分内容非常容易理解,我是轻易带过,重点是对写成分数形式的比例学生对两内项
与两外项的认识情况,这点应该是一个重难点问题之一。
我借课件让生学会用交叉的方法找出分数形式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第二部分,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我采用引导学生自学、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这样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比例的秘密,整个环节力求体现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教学完比例的基本性质后,及时巩固,通过做一做使学生明白: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除了根据比例的意义,也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为巩固练习做好铺垫。
(三)巩固练习,形成技能。
1、基本训练:练习中的第1题,可用不同的方法来判断,先让学生独立判断,再全班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
练习的第2题既是检测学生对比例意义的理解程度,又是考察学生对基本性质的运用情况。
2、发展性练习:练习中的第3题你能写出几个比例,是比例基本性质的逆向应用,发展学生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