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化学 电解质溶液 知识总结说课材料
电解质溶液知识点总结
电解质溶液知识点总结1.电离和离子:电解质溶液的特点是其中的化合物能够在水中电离成离子。
电离是指分子在溶液中失去或得到电子,形成带电的离子。
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
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离子,阴离子是带负电荷的离子。
2.电解质的分类:电解质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能够在水中完全电离,生成很多离子。
弱电解质只在水中部分电离,生成少量离子。
强电解质的例子包括盐、强酸和强碱。
弱电解质的例子包括弱酸和弱碱。
3.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电解质溶液是导电的,因为其中的离子能够带电流动。
导电性可以通过电导率来衡量,电导率越大,溶液的导电性越强。
电导率受到浓度、离子种类和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4.电解质溶液的电解作用:电解质溶液可以在电解池中进行电解作用,通过外加电压使离子在电解质溶液中迁移。
在电解质溶液中,阳离子向着负极(阴极)移动,阴离子向着正极(阳极)移动。
电解作用的结果是在正极产生氧化反应,在负极产生还原反应。
5.pH值和酸碱性:电解质溶液中的酸碱性可以通过pH值来衡量。
pH值是一个指示溶液酸碱性的指标,其数值范围从0到14、pH值小于7的溶液为酸性,pH值大于7的溶液为碱性,pH值等于7的溶液为中性。
酸性溶液含有较多的氢离子,碱性溶液含有较多的氢氧根离子。
6.电解质溶液的溶解度:电解质在溶液中的溶解度可以通过饱和溶解度来衡量。
饱和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最大能溶解的物质量。
电解质的溶解度与温度有关,通常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7.蒸发结晶法:电解质溶液可以通过蒸发结晶法来制备其纯度较高的晶体。
蒸发结晶法是指将电解质溶液加热使其蒸发,溶质逐渐从溶液中沉淀出来形成晶体。
这个方法常用于生产盐类、矿物质和化学药品等。
8.电解质溶液的应用:电解质溶液在很多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例如,电解质溶液在电池中可以提供电能;在电解中可以用来提取金属;在医药领域可以用作药物的溶剂;在工业生产中可以用来进行化学反应和分离纯化等。
高一电解质溶液知识点总结
高一电解质溶液知识点总结一、定义电解质溶液是指在水中能够电离成离子的化合物溶液。
电解质溶液中含有大量离子,在溶液中离子呈现自由、活跃的状态,因此电解质溶液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并能够发生电解质溶液的化学反应。
二、电解质的分类1.强电解质:在水中能够完全电离成离子的化合物,如盐酸、硫酸等。
2.弱电解质:在水中只能部分电离成离子的化合物,如乙酸、醋酸等。
3.非电解质:在水中不能电离成离子的化合物,如葡萄糖、乙醇等。
三、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由于电解质溶液中含有大量的离子,因此电解质溶液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当外加电压或电场作用在电解质溶液中时,溶液中的离子会向着电场方向移动,从而产生电流。
这也是为什么电解质溶液能够被用来制备化学电池、电解槽等电化学设备的原因。
四、电解质溶液的化学反应1.电解质溶液在电解质设备中会发生电解反应。
以电解水为例,电解水可以分解成氢气和氧气:2H2O(l) → 2H2(g) + O2(g)2.电解质溶液还会参与其他化学反应,如酸碱中和反应、沉淀反应等。
五、电解质溶液的影响因素1.浓度: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浓度越大,导电性就越强。
2.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一般会增加。
3.离子的种类:不同的离子对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也会有影响。
例如,Na+和Cl-的电解质溶液导电性更强。
六、常见的电解质溶液1.盐水:指添加食盐到水中形成的电解质溶液。
盐水在许多实验和工业应用中都有重要的用途。
2.酸性溶液:指含有酸性离子的电解质溶液,如盐酸溶液、硫酸溶液等。
3.碱性溶液:指含有碱性离子的电解质溶液,如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钾溶液等。
4.饱和盐溶液:指在水中溶解了过量的盐所形成的电解质溶液。
七、电解质溶液的应用1.化学电池:电解质溶液在化学电池中被用来传递离子并产生电流,是现代生活中电子设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2.电镀:电解质溶液被用来进行电镀,将金属沉积到导电基底上,从而改善金属的外观和性能。
3.电解制氢氧气:电解水可以产生氢气和氧气,这是现代工业中制备氢气和氧气的重要方法。
物理化学电解质溶液
温度、浓度、同离子效应等。
02
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平衡
离子平衡的概念
离子平衡是指电解质溶液中正负离子浓度之间达 到相对稳定的状态。
在离子平衡状态下,正负离子的迁移速率相等, 溶液中不存在宏观电流。
离子平衡是动态平衡,当外界条件改变时,平衡 状态会发生改变。
离子平衡的建立
电解质溶解在水中后,正负离 子会受到水分子偶极的吸引,
02
电导率的计算公式为:K=σS/L ,其中K为电导率,σ为电导, S为横截面积,L为长度。
03
电导率的大小反映了电解质溶 液中离子迁移的速率和数量, 是电解质溶液的重要物理常数 之一。
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
随着电解质浓度的增加,离子浓度也相应增加,导致电导 率增大。
在一定浓度范围内,电导率与浓度的关系呈线性关系,可 以用Arrhenius公式表示:K=K0exp(-Ea/RT),其中K0为 常数,Ea为活化能,R为气体常数,T为绝对温度。
202X-12-30
物理化学电解质溶液
汇报人:
目 录
• 电解质溶液的基本概念 • 电解质溶液的离子平衡 •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 电解质溶液的酸碱反应 • 电解质溶液的电化学性质
01
电解质溶液的基本概念
电解质的定义
电解质
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 的化合物。
导电原理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够电离出自 由移动的离子,这些离子在电场 作用下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使 电解质溶液具有导电性。
02
酸碱反应速率常数的大小反映了反应的快慢程度, 可以通过实验测定或计算得出。
03
酸碱反应的速率与浓度、温度等因素有关,可以通 过改变这些因素来调控反应速率。
优质讲座--电解质溶液 教案
优质讲座--电解质溶液教案优质讲座--电解质溶液教案目标:通过此讲座,学生将深入了解电解质溶液的概念、性质和应用,并学会如何计算电解液的浓度。
教学内容:1. 电解质溶液的定义和分类- 介绍电解质溶液的基本概念,以及常见的电解质溶液分类。
- 通过实例演示不同电解质溶液的特点和应用。
2. 电解质溶液的性质- 探讨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质和溶解度。
- 展示不同电解质溶液的离子行为和反应类型。
3. 电解质溶液的浓度计算- 研究如何计算电解质溶液的浓度,包括溶液的质量浓度和摩尔浓度。
- 运用实际问题让学生练计算电解质溶液的浓度。
4. 电解质溶液的应用- 介绍电解质溶液在实际生活和工业中的广泛应用,如电池、电解、电镀等。
- 引导学生思考电解质溶液在不同应用领域的重要性和影响。
教学方法:1. 知识讲解:通过简明的语言和图示,讲解电解质溶液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实例演示:通过实际案例,展示不同电解质溶液的特点和应用。
3. 问题练:设立针对电解质溶液浓度计算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运算。
4.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讨论电解质溶液的应用领域及其优缺点。
评估方法:1. 课堂小测:设计简单的选择题和计算题,检验学生对电解质溶液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问题解答:提供较复杂的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答。
3. 实验报告:让学生进行小型实验,并要求撰写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和科学写作能力。
参考资料:- 《化学教学参考书》- 电化学期刊论文教学时长:2小时。
高三化学电解质溶液知识精讲 人教版
高三化学电解质溶液知识精讲一. 本周教学内容: 电解质溶液(一)知识体系 (1)化合物电解质强电解质完全电离强酸强碱大多数盐电离条件强极性共价化合物:溶于水离子化合物:熔融或溶于水弱电解质不完全电离电离条件:溶于水电离平衡:平衡移动水的电离平衡:、、平衡移动离子反应实质:向离子浓度减小方向进行条件:有气体、沉淀或难电离物质生成离子方程式书写非电解质:、、……大多数有机物等()()[]⎧⎨⎪⎩⎪⎫⎬⎪⎭⎪−→−−−−⎧⎨⎩⎧⎨⎪⎪⎩⎪⎪⎧⎨⎪⎩⎪⎧⎨⎪⎪⎪⎪⎪⎪⎪⎩⎪⎪⎪⎪⎪⎪⎪+H k W CO NH CO 23 (2)电化学:化学能原电池电能原理:电极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形成条件应用:化学电源、金属的腐蚀与防护−→−−−⎧⎨⎪⎩⎪(3)有关概念及定义 电解质、非电解质、电离、强电解质、弱电解质、水的离子积、pH 、盐的水解、电极反应、原电池。
(二)有关理论的应用1.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值例 1. 常温下某种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 +]=10-10mol/L ,该溶液中的溶质不可能是( )A. 硫酸氢钠B. 硫酸铝C. 氢氧化钠D. 硝酸 解析:纯水中加入加酸或碱:对水的电离起抑制作用加入含有弱离子的盐:对水的电离起促进作用−→−−⎧⎨⎩本题中H 2O 电离出[H +]=10-10mol/L ,加入的物质应是酸或碱,其中硫酸氢钠相当于强酸,因此此题选B例2. 常温下,将pH =1的盐酸平均分成两份,向其中一份中加适量的蒸馏水,向另一份中加入与该盐酸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适量氢氧化钠溶液后,所得溶液的pH 都升高了1个单位,则加入的水与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比为( )A. 9:1B. 10:1C. 11:1D. 12:1解析:加水使盐酸pH 升高1个单位,则盐酸被稀释10倍,加入V V H O HCl 29=V mol L V V V mol L HCl NaOH HCl NaOH ⨯-⨯+=---101010112//V V NaOH HCl =911V V H O NaOH 29911111:::== 选C 2. 盐的水解:例3. 下列各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0.1mol/L NH 4Cl 溶液与0.05mol/L 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 [][][][][]Cl Na NH OH H -++-+>>>>4B. 0.2mol/L Na 2CO 3溶液:[][][][]OH HCO H H CO --+=++3232 C. 1mol/L (NH 4)2SO 4溶液:[][][][]SO NH H OH 424-++->>> D. 0.2mol/L NaHCO 3溶液:[][][][]Na HCO CO OH +--->>>332分析:A 选项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H 3·H 2O 、NH 4Cl 、NaCl ,此时,NH H O NH NH Na 3244⋅>+++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显碱性,[][],A 错。
电解质说课稿
电解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电解质”。
一、教材分析“电解质”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不仅是对初中化学知识的深化和拓展,也为后续学习化学平衡、电离平衡等知识奠定基础。
本节课主要包括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电解质的电离等内容。
教材首先通过实验引入电解质的概念,让学生观察在溶液中导电和不导电的物质,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接着,详细阐述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定义,并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在电解质的电离部分,教材用简单易懂的方式介绍了电离的过程和表示方法,使学生能够初步认识物质在溶液中的存在形式。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一些溶液的导电性知识,但对于电解质的概念还比较模糊。
他们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实验和多媒体等手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分析,帮助他们逐步建立起电解质的概念。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能正确判断常见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2)了解电解质的电离过程,会书写常见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3)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和归纳,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方法。
(2)引导学生运用对比、归纳等方法,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让学生体会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
(2)电解质的电离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2、教学难点(1)理解电解质的电离过程。
(2)正确判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物质的导电性,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2、讲授法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论知识,如电解质的电离过程,采用讲授法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
电解质说课稿
电解质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第二节《电解质》,本节课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鲁科版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的内容。
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对溶液的导电性和酸碱盐的电离有了初步的认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好了基础。
本节课是对此知识的进一步拓展与深化。
同时,学好本节课,为学生以后学习离子反应打下了牢固的理论基础,所以说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学好本节课非常重要。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三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概念,能书写电离方程式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主动参与交流、团队合作的精神由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重难点是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概念以及电离方程式的书写高一学生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对化学学习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因此,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理念,本节课我主要以多媒体和导学案为辅,以问题组探究和实验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以问题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下面我重点谈一谈对本节课教学过程的设计,为了突出重点、条理清晰,我将本节课分为四个环节: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上课开始后,我将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用电捕鱼的视频,这样的引入贴近生活实际,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并由此引出本节课对电解质的学习(这一环节大约需要一分钟)第二环节:交流研讨,讲授新课(需要大约25分钟时间)本节课要解决的第一个知识点是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我会引导学生根据导学案上的实验卡片进行试验,探究几种不同溶液的导电性,引入小组竞争机制,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并给予适时地指导,试验结束后,选取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结果交流。
结合实验事实,我会让学生回答分层次、有梯度的问题组,这样做,不仅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电解质溶液基础知识小结.doc
电解质溶液基础知识小结一、三大守恒1、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在电解质溶液中,各种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数的总和等于各种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和。
例如在碳酸钠的水溶液中存在以下平衡:H2O = H+ +OHNa2CO3 == 2Na+ + CO32-CO32- + H20 = HC03 + 0HHC03 + H2O = H2CO3 + OH根据电荷守恒原则得:C (Na+) +C (H+) ==C (HCO3)+2C (CO32-) +C (OH)2、物料守衡电解质溶于水时,发生了电离.水解等反应,某一离子可能部分转变为其它离子或分子,但反应前离子中所含的某元素的原子总数等于反应后溶液中的离子、分子中所含该元素的原子数的总和。
例1所示的碳酸钠溶液中,反应前C (Na+) ==2C (CO32-),而反应后,CO32-部分转变为HCO3、H2CO3,所以C (CO32-)始==C (HCO3) +C (H2CO3) +C (CO32-) 即C (Na+) ==2[C (CO32-) +C (HCO3) +C (H2CO3]3、质子守衡与酸碱质子理论有关,在中学化学一般指水,即在电解质的水溶液中,H2O发生电离生成了质子(H+)和氢氧根离子(0H),质子(H+)可能有一部分与某些离子结合成其它的离子、分子等,但其总数与水起始时电离出的质子(H+)总数相等,即等于氢氧根离子(OH)的总数。
例上述碳酸钠溶液中,一部分质子(H+)与CO32—结合生成了HCO3和H2CO3, 故有:C (H+)始==C (OH) === C(HCO3)+2C(H2CO3) +C (H+)二、弱电解质的电离一般的讲弱电解质溶液的电离程度小,已电离的分子数小于未电离的分子数,溶液中存在大量的未电离的弱电解质分子。
例在11含0.10 mol的CH3COOH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H2O = H+ + OHCH3COOH = H+ + CH3COO存在的关系:C (CH3COOH) >C (H+) >C (CH3COO) >C (OH)N(CH3COOH) + N(CH3COO)=== 0.10 mol C (H+) ==C (CH3COO) +C (OH)又如在pH=2的醋酸溶液中一定存在大量的未电离的CH3COOH,再加水稀释时平衡CH3COOH = H+ + CH3COO向右移动,补充了一部分H+和CH3COO ,所以稀释100倍,pH变化小于2o pH=2 的醋酸溶液中C (H+) ==0.010 mol.l-1 , C (OH)==1.0X(2)10—12 ,据质子守 恒得水电离出的 C (H+) ==C (OH) ==1.0X10—12o三、水解反应⑴水解程度比较小的盐当盐的水解程度比较小时,未水解的离子的浓度大于已水解的离子的浓度,例在0.10 mol.l-1 的 NH4CI 溶液中的水解度 0.00075%,其中z C (NH4+) >C (NH3 ・H2O) 规律:强碱弱酸盐水解后溶液呈碱性C (OH)>C (H+),强酸弱碱盐水解后溶液呈酸 性 C (H+) >C (OH) o1、强酸弱碱盐水解例在0・10mol ・PI 的NH4CI 溶液中:存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有:H2O = H+ + OHNH4CI == NH4+ + CINH4+ + OH = NH3 - H2O(1) 据 NH4+ 水解得:C (Cl) >C (NH4+) >C (H+) >C (OH) >C (Cl) >C (NH4+) >C (NH3・H2O)据三大守恒的:C (Cl) ==C (NH4+) +C (NH3- H2O)(物料守恒) C (H+) == C (OH) +C (NH3 • H2O)(质子守恒)C (Cl) +C (OH) ==C (H+) +C (NH4+)(电荷守恒)2、强碱弱酸盐水解例在 0.10 mol.l-1 的 CH3COO Na 溶液中有下面关系:C (Na+) >C (CH3COO) > C (OH) >C (H+) C (Na+) >C (CH3COO) >C (CH3COOH)C (Na+) ==C (CH3COO) +C (CH3COOH)C (OH) ==C (H+) +C (CH3COOH)C (Na+) +C (H+) ==C (CH3COO) +C (OH)(2冰解程度比较大的盐例如1.0 mol.l-1 Na2S 溶液,Na2S 的水解度为90%。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电解质溶液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电解质溶液(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1.电解质凡是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时能电离进而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电解质溶于水或熔融时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在外电场作用下,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分别向两极运动,并在两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所以说,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状态时导电是化学变化。
2.分类(1)强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几乎能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2)弱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3.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比较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定义水溶液里完全电离的电解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化学键种类离子键、强极性键极性键电离过程完全电离部分电离表示方法用等号“=”用可逆号“”代表物强酸:HCl、H2SO4、HNO3、HI强碱:NaOH、KOH、Ba(OH)2、Ca(OH)2绝大多数盐:NaCl、BaSO4弱酸:H2S、H2CO3、H3PO4、HF、CH3COOH弱碱:NH3·H2O个别盐:HgCl2、Pb(CH3COO)24.非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都不能电离也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常见的非电解质非金属氧化物:CO2、SO2、SO3、NO2、P2O5某些非金属氢化物:CH4、NH3(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弱电解质的电离特点(1)微弱: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是部分电离、电离程度都比较小,分子、离子共同存在。
(2)可逆: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电离出离子、离子又可重新结合成分子。
因此,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可逆的。
(3)能量变化:弱电解质的电离过程是吸热的。
(4)平衡:在一定条件下最终达到电离平衡。
2.电离平衡:当弱电解质分子离解成离子的速率等于结合成分子的速率时,弱电解质的电离就处于电离平衡状态。
电离平衡是化学平衡的一种,同样具有化学平衡的特征。
条件改变时平衡移动的规律符合勒沙特列原理。
(三)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1.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H2O是一种极弱电解质,能够发生微弱电离H2O H+ + OH–25℃时 c(H+)=c(OH–)=10–7mol·L–1水的离子积K w=c(H+)·c(OH–)=10–14(25℃)①Kw只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K w增大。
物理化学 电解质溶液 知识总结
第五章电解质溶液前言1. 电化学在现代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主要工艺有电解和电镀2. 导体可分为电子导体和离子导体,顾名思义电子导体是由电子承担导电作用,温度升高,电阻增大(如金属)。
离子导体则刚好相反,且是由离子承担导电作用。
第一节法拉第定律一:法拉第定律(3)1.定律内容:再电极界面上析出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通入的电荷量成正比。
若将几个电极串联起来(通过电量相同)且所选取的基本单位也相同,那么析出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也相同。
2.计算公式:Q=nZF 其中F为常量,数值等于96500 C/mol3.基本粒子的选取:注意法拉第定律中的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都是指基本单元的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
我们规定用带电量为元电荷的粒子作为基本单元,例如H+和2421SO都可以做为基本单元。
二:离子的电迁移1.离子淌度:我们定义离子的迁移速率与两极间的电势差和极间距的商的乘积成正比,公式为u=U(dE/dl)。
其中U 为离子迁移速率。
(dE/dl)称为电势梯度。
我们可以用离子淌度表示离子的流动性。
2. 离子迁移数:我们定义一段时间内某离子通过产生的电量与总电量的比值叫做离子迁移数。
公式为t’=Q’/Q 此外还要知道两件事:(1) Q 总=Q 正+Q 负(2) t 正+t 负=1第二节 电导和电导率一:基本概念1. 电导:电阻的倒数成为电导,表示通电能力强弱(溶液的电导是各离子电导的和)2. 电导率:电阻率的倒数成为电导率,表示对电流阻碍能力大小 (电导率也可理解为单位长度单位面积的导体的电导)3. 摩尔电导率:我们为了消除浓度对电导率的影响引入了摩尔电导率,摩尔电导率就是电导率除以物质的浓度 他的单位是二:浓度对电导率的影响: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当浓度足够小的时候,电导率随浓度时呈线性变化的,变化规律为 m m (1∞=-ΛΛ。
所以我们可以令c 近CV m m κκ==Λ1231mol m S m mol m S ---⋅⋅=⋅⋅似为0从而推出极限摩尔电导率。
电解质溶液及化学平衡讲解
酸碱反应的实质: 两个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子传递
酸越强,其共轭碱越弱;碱越强,其共轭酸越弱反应总 是由相对较强的酸和碱向生成相对较弱的酸和碱的方向进 行。 对于某些物质,是酸是碱取决于参与的具体反应。
① 酸碱电离反应是质子转移反应,如HF在水溶 液中的电离反应是由给出质子的半反应和接受质 子的半反应组成的。
H
N H Cl
H
F
B F
F
Cu2+ +
NH 3
2
••
4
NH3
NH
3
Cu
NH
3
NH 3
第一列
第二列
第三列
Fe3+
+
Cu2+
+
H+
+
BF3
+
AlCl3 +
SiF4
+
CO2
+
I2
+
(路易斯酸 +
6H2O 4 NH3 H2O
NH3 Cl– 2 F– OH– (CH3)2CO 路易斯碱
[Fe(OH2)6]3+ [Cu(NH3)4]2+ H3O+ F3BNH3 [AlCl4]– [SiF6]2– HCO3–
(CH3)2COI2
配合物)
Lewis酸碱电子理论的优缺点:
优点:一切化学反应都可概括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酸碱反应
缺点:太笼统,不易掌握酸碱的特性; 无法判断酸碱性的强弱
软硬酸碱理论
硬酸:半径小,电荷高的离子如碱土金属离子和 Ti4+, Fe3+, Al3+, Ln3+等
化学电解质溶液知识点与题型总结
化学电解质溶液知识点与题型总结一、电解质溶液的基本概念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根据在溶液中电离程度的不同,电解质可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电离,如强酸(盐酸、硫酸、硝酸等)、强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和大多数盐(氯化钠、硫酸铜等)。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部分电离,存在电离平衡,如弱酸(醋酸、碳酸等)、弱碱(一水合氨等)和水。
在电解质溶液中,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称为导电离子。
溶液的导电性强弱取决于离子浓度和离子所带电荷数。
离子浓度越大、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溶液导电性越强。
二、电解质溶液的电离平衡1、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电离,其电离过程是可逆的。
例如,醋酸的电离方程式为:CH₃COOH ⇌ CH₃COO⁻+ H⁺。
电离平衡的特点包括:动态平衡(电离过程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过程同时进行)、条件改变平衡移动(如温度、浓度等)、弱电解质分子和离子共存。
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有:(1)温度:一般来说,弱电解质的电离是吸热过程,升高温度促进电离。
(2)浓度:稀释溶液,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离子浓度减小,但电离程度增大;增大弱电解质的浓度,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但电离程度减小。
(3)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弱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会抑制弱电解质的电离。
2、水的电离平衡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其电离方程式为:H₂O ⇌ H⁺+ OH⁻。
水的离子积常数 Kw = c(H⁺)·c(OH⁻),在常温下 Kw = 10×10⁻¹⁴。
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有:(1)温度: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Kw 增大。
(2)酸或碱:加入酸或碱,抑制水的电离。
(3)盐:某些盐类(如强酸弱碱盐、强碱弱酸盐等)会促进水的电离。
三、电解质溶液的 pH1、 pH 的定义pH 是用来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指标,pH = lg c(H⁺)。
2、 pH 的计算(1)强酸溶液:pH = lg c(H⁺)。
(完整版)物理化学第8章电解质溶液教案
第八章 电解质溶液一、基本内容电解质溶液属第二类导体,它之所以能导电,是因为其中含有能导电的阴、阳离子.若通电于电解质溶液,则溶液中的阳离子向阴极移动,阴离子向阳极移动;同时在电极/溶液的界面上必然发生氧化或还原作用,即阳极上发生氧化作用,阴极上发生还原作用。
法拉第定律表明,电极上起作用的物质的量与通入的电量成正比.若通电于几个串联的电解池,则各个电解池的每个电极上起作用的物质的量相同。
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行为,可以用离子迁移速率、离子电迁移率(即淌度)、离子迁移数、电导、电导率、摩尔电导率和离子摩尔电导率等物理量来定量描述。
在无限稀释的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移动遵循科尔劳施离子独立移动定律,该定律可用来求算无限稀释的电解质溶液的摩尔电导率.此外,在浓度极稀的强电解质溶液中,其摩尔电导率与浓度的平方根成线性关系,据此,可用外推法求算无限稀释时强电解质溶液的极限摩尔电导率.为了描述电解质溶液偏离理想稀溶液的行为,以及解决溶液中单个离子的性质无法用实验测定的困难,引入了离子强度I 、离子平均活度、离子平均质量摩尔浓度和平均活度因子等概念。
对稀溶液,活度因子的值可以用德拜-休克尔极限定律进行理论计算,活度因子的实验值可以用下一章中的电动势法测得。
二、重点与难点1.法拉第定律:nzF Q =,式中法拉第常量F=96484。
6 C·mol -1。
若欲从含有+Z M 离子的溶液中沉积出M ,则当通过的电量为Q 时,可以沉积出的金属M 的物质的量n 为:F Q n Z +=,更多地将该式写作FQ n Z =,所沉积出的金属的质量为:M FQm Z =,式中M 为金属的摩尔质量. 2.离子B 的迁移数:I I Q Q t BB B ==,1t BB =∑ 3.电导:lAκl A R G ρ=⋅==11 (为电导率,单位:S·m -1) 电导池常数:AlK cell =4.摩尔电导率:cV m m κκΛ== (c:电解质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单位:mol·m -3, m Λ的单位:12mol m S -⋅⋅)5.科尔劳施经验式:)1(c m m βΛΛ-=∞6.离子独立移动定律:在无限稀释的电解质-+ννA C 溶液中,∞--∞++∞Λ+Λ=,,m m m ννΛ,式中,+ν、-ν分别为阳离子、阴离子的化学计量数。
电解质溶液化学知识点总结
电解质溶液化学知识点总结一、电解质溶液的概念电解质溶液是指含有溶解在其中的离子的溶液。
在化学中,溶液可以分为电解质溶液和非电解质溶液。
电解质溶液在电解过程中能够产生离子,而非电解质溶液在电解过程中不能产生离子。
二、电解质溶液的性质1. 导电性:电解质溶液能够导电,这是因为其中的离子能够在电场的作用下移动。
2. 电离度:电解质溶液中的电解质分子会发生电离,形成离子。
电离度是指溶液中的电解质分子中有多少成为离子的比例。
3. 极性:电解质溶液通常是极性的,因为其中含有大量的离子和极性分子。
三、电解质溶液的种类1.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的电解质称为强电解质。
例如,盐酸、硫酸等。
2.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称为弱电解质。
例如,乙酸、碳酸等。
3. 非电解质:在溶液中不能电离的溶质称为非电解质。
例如,葡萄糖、醋酸等。
四、电解质溶液的制备1. 盐类溶解:将盐类固体加入水中并搅拌,盐类会分解成阳离子和阴离子,并溶解在水中形成电解质溶液。
2. 水合物溶解:将含水合离子的晶体固体加入水中并搅拌,水合物会分解成离子和水合离子,并溶解在水中形成电解质溶液。
3. 酸碱中和:将酸和碱混合,其中的离子会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形成电解质溶液。
五、电解质溶液的性质1. 导电性: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能够在外加电场下移动,导致溶液具有导电性。
2. 活化度: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和溶剂分子之间会发生活化作用,使得溶液中的溶剂分子的运动速率增加。
3. 电离热:当电解质溶液中的溶质发生电离时,需要吸收一定量的热量,这种吸热的过程称为电离热。
六、电解质溶液的应用1. 化学分析:电解质溶液可以用于化学分析中的滴定、沉淀反应等实验中,起到溶解试样和传递离子的作用。
2. 电解池:在电解池中,电解质溶液能够传导电子和离子,从而使得电解反应能够进行。
3. 电镀:在电镀工艺中,电解质溶液可以用来传递离子,并在物体表面产生金属镀层。
电解质溶液知识点总结
电解质溶液知识点总结(教师版)(总6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电解质溶液知识点总结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注意】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范畴都是化合物,所以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化合物为电解质,其本质是自身能电离出离子,有些物质溶于水时所得溶液也能导电,但这些物质自身不电离,而是生成了一些电解质,则这些物质不属于电解质。
如:SO2、SO3、CO2、NO2等。
3.常见电解质的范围:酸、碱、盐、金属氧化物、水。
二.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全部电离的电解质。
则强电解质溶液中不存在电离平衡。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只是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则弱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
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定义溶于水后几乎完全电离的电解质溶于水后只有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化合物类型离子化合物及具有强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某些具有弱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
电离程度几乎100%完全电离只有部分电离电离过程不可逆过程,无电离平衡可逆过程,存在电离平衡溶液中存在的微粒(水分子不计)只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不存在电解质分子既有电离出的阴阳离子,又有电解质分子实例绝大多数的盐(包括难溶性盐)强酸:H2SO4、HCl、HClO4等强碱:Ba(OH)2 Ca(OH)2等弱酸:H2CO3、CH3COOH等。
弱碱:NH3·H2O、Cu(OH)2Fe(OH)3等。
电离方程式KNO3→K++NO3—H 2SO4→2 H++SO42—NH3·H2O NH4++OH_H2S H++HS_ HS_H++S2-1.强、弱电解质的范围:强电解质:强酸、强碱、绝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水2.强、弱电解质与溶解性的关系:电解质的强弱取决于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是否完全电离,与溶解度的大小无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电解质溶液
前言
1. 电化学在现代生活中应用十分广泛,主要工艺有电解和电镀
2. 导体可分为电子导体和离子导体,顾名思义电子导体是由电子承担导电作用,温度升高,电阻增大(如金属)。
离子导体则刚好相反,且是由离子承担导电作用。
第一节法拉第定律
一:法拉第定律(3)
1.定律内容:
再电极界面上析出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与通入的电荷量成正比。
若将几个电极串联起来(通过电量相同)且所选取的基本单位也相同,那么析出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也相同。
2.计算公式:
Q=nZF 其中F为常量,数值等于96500 C/mol
3.基本粒子的选取:
注意法拉第定律中的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都是指基本单元的物质的量和摩尔质量。
我们规定用带电量为元电荷的粒子作为基本单元,例
如H+和
2
4
2
1
SO
都可以做为基本单元。
二:离子的电迁移1.离子淌度:
我们定义离子的迁移速率与两极间的电势差和极间距的商的乘积成正比,公式为u=U(dE/dl)。
其中U 为离子迁移速率。
(dE/dl)称为电势梯度。
我们可以用离子淌度表示离子的流动性。
2. 离子迁移数:
我们定义一段时间内某离子通过产生的电量与总电量的比值叫做离子迁移数。
公式为t’=Q’/Q 此外还要知道两件事:
(1) Q 总=Q 正+Q 负
(2) t 正+t 负=1
第二节 电导和电导率
一:基本概念
1. 电导:电阻的倒数成为电导,表示通电能力强弱
(溶液的电导是各离子电导的和)
2. 电导率:电阻率的倒数成为电导率,表示对电流阻碍能力大小
(电导率也可理解为单位长度单位面积的导体的电导)
3. 摩尔电导率:我们为了消除浓度对电导率的影响引入了摩尔电导
率,摩尔电导率就是电导率除以物质的浓度 他的单位是
二:浓度对电导率的影响:
通过大量的实验证明,当浓度足够小的时候,电导率随浓度时呈线性
变化的,变化规律为 m m (1β∞=-ΛΛ。
所以我们可以令c 近
C
V m m κκ=
=Λ1231
mol m S m mol m S ---⋅⋅=⋅⋅
似为0从而推出极限摩尔电导率。
但这个方法只适用于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电导率即使在浓度很稀的时候变化依然很大,所以弱电解质的极限摩尔电导率只能通过强电解质的离子加和得来。
其依据是: Λm ∞ = λm, +∞ + λm, -∞
三:摩尔电导 λm 与 t ±、U ± 的关系
1. 对于强电解质溶液:
λm, + = t + λm
λm, - = t - λm
λm, + = U+ ⋅F
λm, - = U - ⋅F
以上的几个公式需要大家掌握,尤其是最后一个结论公式。
2. 电离度和解离常数
(1)电离度:a=Λm /Λm ∞
其中摩尔电导率可用电导法求算,极限摩尔电导率可用强电解质推
(3) 解离常数: 式中标准浓度=1mol/L 3. 难溶盐的饱和浓度及解离度的测定:(3)(简答,计算)
将难溶盐稀释到很稀时,我们可以近似把他的电导率当作该物质的极F
)U (U αλm ⋅+=-+)c
c (1K 2c O O α-α=
限电导率,但此时,水的电离作用就不能忽略了,所以有:
据此,我们可以求出难溶电解质饱和溶液浓度c
四:电导滴定
我们可以用电导滴定法来测定溶液的浓度,绘制出图像的拐点我们称之为等当点。
电导滴定不同于我们常见的滴定法,它有一定的优点。
例如操作简便,不需要指示剂。
因此它可以用来滴定那些不可以用指示剂滴定物质的溶液。
例1
现有一电导池在298 K 时装入0.010 mol ·L -1 KCl 溶液, 测得其电阻为590 W, 若将电导池洗净再装入0.010 mol ·L -1 HAc 溶液, 测得其电阻为5085 W, 已知在298 K 时0.010 mol ·L -1 KCl 溶液的电导率k =1.4127×10-4 S · m -1, l ∞m, H+ =349.8×10-4 S ·m 2·mol -1, l ∞m, Ac- = 40.9×10-4 S ·m 2 ·mol -1。
试求:
1. 电导池常数(l /A );
2. 0.010 mol ·L -1 HAc 溶液的电导率k ;
3. 0.010 mol ·L -1 HAc 溶液的摩尔电导率L m ;
4. 0.010 mol ·L -1 HAc 溶液的解离度a 和解离常数K c 。
解: 1. l /A =k 0 ·R 0= 1.4127×10-2 × 590=8.33(m -1)
2 m ()()(H O)()c c
κκκ∞-==难溶盐溶液难溶盐Λ
2. k 1=(l /A ) /R 1=8.33/5085=1.64×10-3( S · m -1 )
3. L m = k 1 / c 1=1.64×10-3/(0.01×103)
=1.64×10-4( S ·m 2·mol -1 )
4.
例2
将某电导池盛以0.02 mol ⋅dm -3 KCl 溶液(25℃时其电导率为0.277 S ⋅ m -1),在25℃时测得其电阻为82.4Ω,再换用0.005 mol ⋅ dm -3 K 2SO 4溶液,测得其电阻为326.0Ω。
求:
(1)电导池常数K (l /A );
(2)K 2SO 4溶液的电导率;
(3)K 2SO 4溶液的摩尔电导率和( K 2SO 4)溶液的摩尔电导率
解:
(1)K (l /A )=κR = 22.8 m -1
(2)κ(K 2SO 4) =0.07 S ⋅m -1
(3)Λ m (K 2SO 4) = 0.014 S ⋅ m 2 ⋅ mol -1 Λ m ( K 2SO 4) = 1/2 Λ m (K 2SO 4) =0.007 S ⋅ m 2 ⋅ mol -1
0419.0)101.4105.3(1064.1324
m
m =⨯+⨯⨯==---∞ΛΛα22m m m m 1()
c c
c K αα∞∞==--L L L L 521083.1)0419.01()0419.0(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