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在寻访校园里动物的基础上,本课将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一种小动物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
在对个体动物的观察中,进一步感受动物的生命特征,指向单元的核心概念。
对蜗牛的观察遵循从整体到局部、静态到动态、肉眼到工具、结构到功能的程序,这是学习观察方法和培养良好观察习惯的契机。
引入腹足、触角等科学词汇有利于学生更科学、更准确地描述蜗牛的特征。
在饲养蜗牛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观察它的生活习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也有利于第4课《给动物建个“家”》的学习。
教材还安排了蜗牛与相似的动物比较的环节,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小动物身体特点与生活习性的认知。
二、学生分析学生对动物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一年级学生对蜗牛这种行动缓慢的小动物充满了好奇,同时也有不少学生对它的样子有些害怕,不敢触碰。
一年级学生的观察活动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工具,提供科学词汇,要指导学生先观察蜗牛的形态和反应,再观察蜗牛的运动。
学生通过对蜗牛运动、反应、吃食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动物生命特征的认识,这也是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三、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很多物体表面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二)科学探究目标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信息进行观察和记录。
2.能尝试用科学词汇和图示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三)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2.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学会保护小动物。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认识蜗牛的身体结构、蜗牛的反应、蜗牛的运动难点:观察蜗牛的触角、观察蜗牛的运动五、教学准备学生:蜗牛(活体)、棉签、活动手册、活动记录单、树叶、透明塑料杯、线、木棍。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10《观察一种动物》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教材简析】在寻访校园里动物的基础上,本课将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一种小动物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
在对个体动物的观察中,进一步感受动物的生命特征,指向单元的核心概念。
对蜗牛的观察遵循从整体到局部、静态到动态、肉眼到工具、结构到功能的程序,这是学习观察方法和培养良好观察习惯的契机。
引入腹足、触角等科学词汇有利于学生更科学、更准确地描述蜗牛的特征。
在饲养蜗牛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观察它的生活习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也有利于第4课《给动物建个“家”》的学习。
教材还安排了蜗牛与相似的动物比较的环节,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小动物身体特点与生活习性的认知。
【学生分析】学生对动物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一年级学生对蜗牛这种行动缓慢的小动物充满了好奇,同时也有不少学生对它的样子有些害怕,不敢触碰。
一年级学生的观察活动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工具,提供科学词汇,要指导学生先观察蜗牛的形态和反应,再观察蜗牛的运动。
学生通过对蜗牛运动、反应、吃食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动物生命特征的认识,这也是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很多物体表面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科学探究目标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信息进行观察和记录。
2.能尝试用科学词汇和图示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2.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学会保护小动物。
【教学准备】学生:蜗牛(活体)、放大镜、棉签、活动手册、菜叶、玻璃片、线、树枝。
第3课《观察一种动物》教案计(教科版小学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3课《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观察一种动物》是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动物》单元第三课。
从这一课开始,学生将对一些小动物进行细致地观察。
这些观察活动,将指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获得观察结果的过程中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建立起生命体的概念。
本课课题没有明确规定小动物的名称,但是为什么选择了蜗牛呢?第一、蜗牛在我们各省市都有分布,是我们身边常见动物。
第二、蜗牛易于饲养,行动缓慢,便于一年级的孩子进行观察。
本课的重点是指导学生利用不同的方式从整体到局部观察蜗牛的外形、反应、运动等方面特征。
此外,教材还安排了比较蜗牛相似的动物的活动,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小动物身体特点与生活习性的认知。
【学情分析】学生面对动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从科学认知上,一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许多校园里的小动物,数量虽多但缺乏深入细致的观察,对于蜗牛一类的动物并没有详细的了解。
此外,虽然已经经历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但一年级学生的文字能力还是非常有限,因此教师依旧需要重点指导学生利用画图记录的方法进行学习。
在科学态度上,需要培养学生对于动物观察的浓厚兴趣,学会细致观察,交流倾听,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体。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这些身体结构能够满足它们的生存需要。
2.知道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
3.知道蜗牛运动缓慢,能利用腹足在很多物体表面上爬行,并会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科学探究目标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信息进行观察和记录。
2.能尝试用科学词汇和图示描述观察到的信息3.能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基本外形。
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蜗牛的发现,乐于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
3.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
人教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10《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嘉兴市南湖区七星中心小学李张宇【教材简析】在寻访校园里动物的基础上,本课将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一种小动物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
在对个体动物的观察中,进一步感受动物的生命特征,指向单元的核心概念。
对蜗牛的观察遵循从整体到局部、静态到动态、肉眼到工具、结构到功能的程序,这是学习观察方法和培养良好观察习惯的契机。
引入腹足、触角等科学词汇有利于学生更科学、更准确地描述蜗牛的特征。
在饲养蜗牛过程中还可以进一步观察它的生活习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也有利于第4课《给动物建个“家”》的学习。
教材还安排了蜗牛与相似的动物比较的环节,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小动物身体特点与生活习性的认知。
【学生分析】学生对动物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一年级学生对蜗牛这种行动缓慢的小动物充满了好奇,同时也有不少学生对它的样子有些害怕,不敢触碰。
一年级学生的观察活动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工具,提供科学词汇,要指导学生先观察蜗牛的形态和反应,再观察蜗牛的运动。
学生通过对蜗牛运动、反应、吃食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描述,可以进一步深化对动物生命特征的认识,这也是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
2.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很多物体表面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科学探究目标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信息进行观察和记录。
2.能尝试用科学词汇和图示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2.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学会保护小动物。
【教学准备】学生:蜗牛(活体)、放大镜、棉签、活动手册、菜叶、玻璃片、线、树枝。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科学阅读二:常见的动物》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科学阅读二:常见的动物》教案一. 教材分析《科学阅读二:常见的动物》这篇课文主要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动物,如猫、狗、鱼、鸟等,通过阅读这些动物的特点,使学生了解不同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外部特征。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有趣,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观察动物、了解动物的习惯。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动物充满好奇,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但还需要在阅读理解、词汇积累等方面加强培养。
在导入环节,我会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谈谈自己喜欢的动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认识几种常见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外部特征。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观察动物、了解动物的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正确认读和理解几种常见动物的名称及特点。
2.难点: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描述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外部特征。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实物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动物的特点。
3.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动物的图片、实物等教具。
2.准备课件,展示课文内容。
3.准备课堂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我会让学生谈谈自己喜欢的动物,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课文内容,让学生初步了解几种常见动物的名称和特点。
同时,我会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动物的生活习性和外部特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动物,分析其生活习性和外部特征。
然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组进行评价。
4.巩固(1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课堂作业。
小学科学教科版一年级下册2.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学设计
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材简析】本课是动物单元的起始课,从本课起将开启学生观察动物的探索之旅。
教材设置了三个板块,一是“聚焦:说说我们知道和喜欢的动物”,通过学生集体交流自己知道和喜欢的动物,来暴露学生对动物的初步认识,引出对动物特征的细致观察和探索;二是“探索:分小组观察一种动物,说说这种动物的特点,把它画下来”,这个活动是让学生通过仔细观察一种动物,来详细了解动物的一些特征;三是“研讨:动物有哪些相同的特点?玩具熊是动物吗?”,学生通过交流研讨,一起分析归纳动物的共同特征,初步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
引导学生运用对动物的基本特征的认识,来判断玩具熊是否是动物,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对有生命的动物有着天生的兴趣,对动物的关注从幼小时候就开始了,在平时的生活中,或多或少接触、观察过一些动物,但都是无意识的、零碎的认识。
虽然学生已经有了对植物初浅的观察经验,初步知道如何观察、比较、记录、描述,但是由于动物的身体结构更加复杂,而且很多时候是处于动态的,所以学生对于动物的观察难度要比植物大,这就需要教师更深入、细致地进行观察指导,从而使学生能更有效地开展观察活动。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能说出生活中常见动物的名称,能简单描述其外部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2.学生知道动物具有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需要食物维持生命,会排泄,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等共同特点。
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能用图画、文字(或拼音)、语言等记录、描述动物的主要特点。
2.学生能用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初步了解动物的共同特点。
科学态度目标1.学生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动物的外部特征和生活习性表现出探究兴趣。
2.学生能认真仔细观察,真实详尽记录、描述小动物。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学生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要保护动物,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了解动物的某些共同特点。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3.观察一种动物课件(共17张PPT)
蜜蜂
蚂蚁
蚯蚓
蜗牛
关于我, 你有什么好奇的吗?
请你帮我 拼一拼
壳
头
躯干
任务一
蜗牛有什么特Biblioteka ?1.蜗牛的身体是什么样子的? 2.蜗牛的身上长着什么? 3.安静观察后把蜗牛画下来。
安静有序、分工协作、珍惜生命
任务一
蜗牛的口
任务一
蜗牛对外界的刺激会 产生相应的反应, 如触角伸缩、身体缩 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2.静静地观察它的运动
3.试一试把透明板竖起来、 倒过来
任务二
黏液 保护蜗牛、留下信息 腹足
与蜗牛相似的动物
kuò yú
luó
gé
蛞蝓
螺
蛤
这些动物和我们今天观察的蜗牛有什么相似之处?
应激反应
任务一
ké
壳
fù zú
腹足
chù jiăo
触角
yǎn jīng
眼睛
口kŏu
任务一
口可以用来___吃__食__物___ 眼可以用来_____看_____ 触角可以用来___探___路____ 壳可以用来_保__护__自___己___
___?___可以运动
任务二
蜗牛是怎么运动的?
1.将蜗牛轻放到透明板上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观察一种动物》教科版
3.观察一种动物【教材简析】从这一课开始,学生将对一些小动物进行细致地观察。
这些观察活动将指导学生学习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在获得观察结果的过程中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建立起生命体的概念。
教材中没有明确规定小动物的名称,不过从一般情况来看,选取常见的蜗牛作为观察对象比较合适。
本课的聚焦板块从选择以蜗牛作为观察对象开始,引导学生进行细致观察。
探索板块主要分为蜗牛的身体特点、应激反应和运动三大方面。
通过利用放大镜观察,发现蜗牛身体上的口、触角、眼、腹足等结构;利用棉签触碰蜗牛,观察蜗牛的反应;让蜗牛在不同的物体上爬行,观察蜗牛的运动。
最后通过研讨板块,使学生认识蜗牛身上的结构都有一定的用处,爬行本领这么大,主要与腹足有关。
拓展板块通过与蜗牛相似的动物进行比较,进一步强化学生对小动物身体特点与生活习性的认知。
【学情分析】学生面对动物具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保障。
学生已经认识了许多校园里的小动物,数量虽多但缺乏深入细致的观察,对于蜗牛这一类的动物并没有详细的了解。
此外,学生使用放大镜并不是非常熟练,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对蜗牛进行仔细观察。
虽然已经经历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但一年级学生的文字能力还是非常有限,教师依旧需要重点指导学生利用画图记录观察所得。
在科学情感上,需要培养学生对于动物观察的浓厚兴趣,学会细致观察、交流倾听,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学生能认识蜗牛身体上的壳、口、触角、眼、腹足等结构,知道这些结构能满足它们的生存需要。
2.学生知道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学生知道蜗牛能用腹足在不同物体表面爬行,爬行时腹足会细波浪状运动并留下黏液痕迹。
科学探究目标1.学生经历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蜗牛的探究过程,学习使用放大镜做更细致地观察,用简图画出蜗牛的外形,认识蜗牛身体上的结构。
2.学生通过棉签触碰蜗牛,发现蜗牛的应激反应。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在之前的课上,学生已经观察了校园里面的植物,本课将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一种小动物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
同时经过本节课的的学习,便于本单元第四课的教学,学生在饲养蜗牛的过程中可以进一步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于小动物充满了好奇心和爱心,但是部分同学依旧对蜗牛有抵触情绪。
学生在之前的一册科学书里面的教学已经掌握观察物体,但是对于特定动物的观察,还需要进行训练。
学生对于蜗牛的还不能准确的观察,对于蜗牛触角的大小长短不能观察的仔细。
部分学生还对于其他生命没有太大的概念,对于小动物的认知还停留在,可爱、有趣毛茸茸的感官上,还不能尊重生命。
学生还不能分清楚写实科画和带有人物表情的漫画有什么区别。
三、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知道蜗牛有壳、腹足、触角、眼睛、口等器官。
科学探究目标观察蜗牛的外部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认识到蜗牛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组成部分,产生爱护动物的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蜗牛身上有壳、腹足、触角、眼睛、口等。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细致观察蜗牛的身体构造。
五、教学准备每两名学生一只观察的蜗牛,放大镜。
六、教学过程(略)教学反思《观察一种动物》属于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节课。
在本节课授课之前,学生已经观察了校园里的动物。
本节课,学生将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一种小动物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
同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方便激发学生对于动物的生长环境进一步观察的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蜗牛有壳、腹足、触角、口等器官。
同时,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蜗牛的外部特征,了解到蜗牛的应急反应和运动方式。
我一开始进行备课的时候,准备采取故事绘本的形式进行授课,用一个故事将整节课串联起来。
让学生通过找朋友,认识新朋友,这样的学习方式认识蜗牛。
同时,因为交朋友让学生了解到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需要尊重朋友,和朋友友好相处的科学态度渗入到课程当中。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3.观察一种动物》 教科版
教学设计表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使用新媒体技术、在教学环节中融合文学、艺术、技术等多学科内容,实现了学科融合,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提升了学生自主思考、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情景教学,提高了学生的注意力及参与度,有效地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了了解。
整个教学过程中有很多的游戏互动、小组合作交流、让孩子在课堂上玩得认真、学得高兴,在玩中掌握了科学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小组合作分享及语言表达等多方面的能力。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动物《观察一种动物》教科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一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动物《观察一种动物》教科版
一、教学内容
《观察一种动物》选自一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第二章《动物王国》。本节内容主要包括: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通过对一种动物(如蝴蝶)的观察,让学生认识蝴蝶的外形、生活习性等,从而激发学生对动物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学习使用简单的观察工具,如放大镜,进行细致观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合作意识。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相关,旨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科学知识,提高科学素养。
实践活动中的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孩子们表现得非常积极。他们不仅能够认真观察蝴蝶标本,还能提出一些很有深度的问题。这说明他们在观察和思考方面有很大的潜力。不过,我也注意到,在记录观察结果时,部分孩子还存在一定的困难。这提示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他们对观察结果记录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围绕“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我感到很欣慰的是,孩子们能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提出许多有创意的观点。但在引导讨论的过程中,我也发现有的孩子还不够自信,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针对这一点,我需要在课堂上更多地鼓励他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动物基本特征的认知: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描述动物的外形、生活习性等基本特征,如蝴蝶的翅膀形状、颜色、飞行方式等。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教案《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
3.观察一种动物
一、选择题
1.下图是小明同学画的蚂蚁,画得比较准确的是()。
A. B. C.D.
2.蜗牛身体的特点是()。
A.长着触角、腹足和较硬的壳 B.长着两个小耳朵 C.有许多腿 D.可以离开壳生活
3.观察完小动物后,我们应该()。
A.自己养着玩 B.把它放回大自然 C.随处丢弃 D.放入垃圾筒
4.()是世界上牙齿最多的动物。
A.鲨鱼 B.狮子 C.蜗牛 D.狗
5.蜗牛能牢牢地抓住小棒爬行,是因为()。
A.身体柔软,有黏液 B.身体轻 C.有爪子 D.背上有壳
6.蜗牛的()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A.腹足 B.眼睛 C.触角 D.壳
7.下列动物中,()是靠腹足运动的。
A.B.C.
D.
8.蚂蚁依靠()来传递信息。
A.眼睛 B.触角 C.鼻子 D.足
9.观察完蜗牛的活动后,我们要()。
A.把蜗牛埋掉 B.送蜗牛回家 C.放在实验室不管 D.扔掉蜗牛到垃圾筒中10.通过观察,我们知道蜗牛有()对触角。
A.4 B.3 C.2 D.1
11.下面有鳃的动物是()。
A.B.C.D.
一、教材分析。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教案
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动物》教案一. 教材分析《动物》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通过观察和探究,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了各种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然的好奇心,他们喜欢观察动物,了解动物的特征。
但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对一些复杂的动物特征和生活习性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和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常见的动物,掌握它们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培养学生观察和探究的能力,提高他们对动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常见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教学难点:对一些复杂的动物特征和生活习性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观察和探究动物。
2.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自己寻找答案。
3.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动物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一些动物的实物模型或标本。
3.准备一些关于动物的简单问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动物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动物,激发他们对动物的兴趣。
–提问:你们认识这些动物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每种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让学生对动物有更深入的了解。
–展示一些动物的实物模型或标本,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动物的特征。
3.操练(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关于动物的简单问题,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寻找答案,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4.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游戏或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例如,让学生扮演动物,向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观察鱼》教案
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观察鱼》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具体章节为《观察鱼》。
详细内容包括:鱼的种类、鱼的特征、鱼的生活习性以及鱼与人类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鱼类的基本知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能够说出几种常见的鱼,掌握鱼的主要特征,了解鱼的生活习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描述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鱼的主要特征及其生活习性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掌握鱼的种类、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鱼类图片、实物鱼、鱼缸、观察记录表等。
2. 学具:每组一份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鱼缸展示几种常见的鱼,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1)鱼的种类:展示鱼类图片,引导学生识别不同的鱼。
(3)鱼的生活习性:结合鱼缸中的鱼,讲解鱼的生活习性。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观察鱼缸中的鱼,填写观察记录表。
(2)让学生用彩纸制作自己喜欢的鱼,增强对鱼的认知。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制作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鱼的种类2. 鱼的特征身体呈梭形有鳞片有鳍用鳃呼吸3. 鱼的生活习性水生动物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附近的鱼塘或鱼缸,记录下你看到的鱼,描述它们的特点。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鱼的种类和特征有了基本的了解,观察和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鱼的生活习性和环境保护。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了解更多关于鱼的知识,如鱼的生长发育、繁殖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鱼的主要特征及其生活习性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掌握鱼的种类、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观察鱼》教学设计
《观察鱼》教学设计详案适用教材版本:教科版2017小学一年级下科学第二单元第5课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鱼类的基本身体结构和生命特征。
2、学生能够理解鱼类如何适应水生环境。
3、学生能够知道鱼类是如何运动和呼吸的。
教学重点:1、鱼类的身体结构和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
2、鱼类的呼吸和运动方式。
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鱼类的呼吸和运动方式。
2、让学生了解鱼类的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
课前准备:1、PPT课件和投影仪。
2、一条鱼的标本或者图片。
3、一些鱼类的图片或者视频。
4、班级黑板和彩色粉笔。
学情背景:本节课是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课程中的第二单元第5课《观察鱼》,学生已经学习了相关的前置知识,对科学知识有一定的基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材重点是让学生了解鱼类的身体结构和生命特征,以及如何适应水生环境。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鱼类的行为和动作,让学生理解鱼类的呼吸和运动方式。
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知识(5分钟)老师:大家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科学课的第二单元第五课《观察鱼》。
先给大家播放一些鱼类的图片或视频,让我们感受一下这些生活在水中的小动物的生活环境。
(播放一些鱼类的图片或视频)老师:那么,大家看到了这些鱼,你们有什么感受和想法?鱼类是如何在水中生活的?鱼类的身体结构有哪些特点?鱼类的呼吸和运动方式是怎样的?(学生回答)【设计意图】通过观察鱼类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感受鱼类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思考鱼类的身体结构和生命特征,为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学习新知识(20分钟)老师:鱼类是一种生活在水中的动物,它们具有一些适应水生环境的身体结构。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鱼类的身体结构,包括鳃、储、鳞片等。
(通过PPT介绍鱼类的身体结构)老师:除了身体结构外,鱼类还具有一些基本的生命特征,比如呼吸和运动。
鱼类是如何呼吸的呢?学生:用鳃呼吸。
老师:非常好,鱼类的鳃负责呼吸,它们可以从水中吸取氧气,并排出二氧化碳。
那么,鱼类是如何运动的呢?学生:用储运动。
2022杭州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动物》教案
2022杭州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动物》教案一. 教材分析《动物》这一单元主要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通过观察和探究,使学生了解动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本单元内容丰富,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动物有着天然的兴趣,他们喜欢观察动物,愿意与动物打交道。
但在科学知识方面,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对动物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探究。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掌握动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认识一些常见的动物,掌握动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难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观察和探究动物。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3.实践活动法:学生进行观察、实验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动物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观察和实验所需的器材和材料。
3.设计好课堂活动和作业。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动物,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一些常见的动物,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然后,教师简要介绍这些动物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3.操练(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动物的了解和观察到的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提问和解答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关于动物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通过回答问题,巩固学生对动物知识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让学生举例说明动物如何适应环境,如何保护自己。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第1课时我们知道的动物》教案
板书设计
1. 重点详细阐述
在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中,我将以动物的特征和分类作为重点详细阐述的内容。通过列出动物的主要特征,如神经系统、感觉器官、运动方式等,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动物的基本概念。同时,我将展示不同类型动物的分类,如鸟类、鱼类、哺乳类等,让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动物的分类体系。
9. 反馈评估工具:准备一些反馈评估工具,如学习问卷、答题卡等,以便在课堂结束后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10. 教学指导手册:教师自己提前准备好教学指导手册,其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策略等,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教学活动。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我们知道的动物》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动物?”(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动物的奥秘。
6. 在线资源:提前准备好可能需要的在线资源,如教育平台的相关教学视频、动物科普网站等,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拓展学习。
7. 安全提示:如果涉及实验操作,提前向学生讲解实验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遵守实验室纪律,确保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8. 教学工具:准备好教学所需的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工具,确保课堂顺利进行。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一年级下册动物拖木么尔扎教学案例《观察一种动物》
《观察一种动物》教学案例——成都市泡桐树小学西区分校拖木么尔扎184****6464教学设计意图:本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动物》单元第三课。
通过对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对身边的动物有了初步认识,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初步产生了爱护动物的意识,但在生活中孩子们接触到的动物大多是小猫小狗等家中常见的宠物,观察蜗牛的活动难免会让他们感到兴奋,也有部分小朋友对软体动物感到恐惧,学生这样的情绪易导致课堂气氛过分活跃,使课堂节奏难以把控。
因此我将课程故事背景设置为动物体检中心,让学生扮演动物医生对小蜗牛进行体检,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医生角色,代入角色神圣的使命感,意识到不能伤害小动物而应爱护它们,并克服对软体动物的恐惧,在检查的过程中一步步认识蜗牛的外形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能力,培养学生喜欢动物、爱护动物的意识,为他们以后再次学习动物打下基础。
本课第一个观察活动为用放大镜观察蜗牛的身体结构。
教材中课本的配图为白玉蜗牛,白玉蜗牛个头较大,外形结构即使在肉眼观察下也清晰明显,若给学生提供放大镜学生反而不知道该观察哪些细节,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取消了放大镜的使用,避免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实验干扰。
课程以给动物体检的故事背景引入,课件呈现一种动物的图片向学生示范体检的方法与顺序,然后发布第一个任务---轻轻地用棉签给蜗牛体检,并在实验记录单上勾选出观察到的蜗牛的身体结构,学生对实验记录单上蜗牛的“脚”会产生疑问:蜗牛到底有没有脚?由此引出原来蜗牛是依靠腹足呈波浪状前进运动的;同时学生会发现用棉签轻触蜗牛身体时,蜗牛会将身体缩回壳中,向学生明确这样的行为是蜗牛的应激反应,让他们再次认识到动物是有生命的、也会怕疼的,加强爱护动物的意识。
课件展示爬到各种物体表面的蜗牛,通过第二项体检(帮助蜗牛爬树枝、爬棉线)探究蜗牛强大的爬行能力来源于哪里,学生很容易发现蜗牛腹足爬过的地方留下的黏液,通过获得成功的实验结果和观看视频中爬过锋利的刀片而毫发无损的蜗牛,再次感受蜗牛强大的爬行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下册科学《观察一种动物》教学设计【理论指导】STEM教育强调跨学科的整合学习,尤其强调通过以工程为核心的设计和制造活动来解决生活中真实的、有意义的问题,这是其最核心的价值取向。
研究现实生活中真实的、有意义的问题,由此可以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关注。
用工程思维,而不仅仅是科学思维去解决问题。
不同于指向求知的科学问题,工程问题的解决是一个设计、制作和改进的过程,由此可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将科学、技术、工程与数学的学习加以整合,以问题解决为核心,进行跨学科的学习。
由此可以培养学生的学科融通和知识迁移能力。
【教材简析】在寻访校园里动物的基础上,这一课将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一种动物进行细致、深入的观察。
对蜗牛的观察遵循从整体到局部、静态到动态、肉眼到工具、结构到功能的契机。
引入腹足、触角等科学词汇有利于学生更科学、更准确地描述蜗牛的特征。
【学情分析】学生对动物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心理基础。
一年级学生对蜗牛这种行动缓慢的小动物充满了好奇,同时也有不少学生对它的样子有些害怕,不敢触碰。
一年级学生的观察活动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开展。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观察工具,提供科学词汇,要指导学生先观察蜗牛的形态和反应,再观察蜗牛的运动。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这些身体结构能够满足它们的生存需求。
2.知道蜗牛能对外界的触碰产生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等。
3.知道蜗牛运动缓慢,能利用腹足在不同的物体表面爬行。
科学探究目标1.观察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
2.尝试用科学词汇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3.能做出结构完整的蜗牛模型。
科学态度目标1.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蜗牛表现出探究兴趣。
2.愿意倾听和分享有关蜗牛的发现,乐于表达自己的观察发现。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认识到蜗牛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产生爱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信息进行观察。
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
2. 通过构思、合作、实践,做出部位完整的蜗牛模型。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情景教学.【教学准备】课件、工具箱20个,蜗牛数只、水彩笔、棉签、核桃、乒乓球、号码贴、火柴、放大镜、微视频、音乐等。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导入【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式导入,让学生先借助实物投影仪直观地看到蜗牛。
利用蜗牛爬葡萄藤的方式组织教学,不但与主题相关联,还能有效激发学生积极性。
】今天这节课,邓老师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观察一种动物》。
(贴好课题,拿出两只卡片蜗牛)孩子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观察的小动物——蜗牛。
(师板书)这只红色的蜗牛代表一大组(1-5组),蓝色的蜗牛代表二大组(6-10组),看哪个组的同学能够通过优异的表现让蜗牛爬上葡萄藤的终点。
大家有没有信心?(有)2.说想法【设计意图:创设条件,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学生反馈的基础上,引导孩子了解观察动物的几大方面,如外部特征、应激反应、运动方式等等。
】有信心的孩子请看这儿——(打开实物投影仪看到蜗牛)小组交流,你想观察蜗牛的什么?(指名反馈)生1:我想观察蜗牛的身体(背、触角)。
(师相机引导,概括,板书:外部特征):我想观察蜗牛是怎样爬行的。
2生(师相机引导,概括,板书:运动方式)生3:我想观察观察蜗牛是怎么吃东西的。
(师相机引导,概括,板书:生活习性)生4:我想观察蜗牛的反应。
(师相机引导,概括,板书:应激反应)同学们对蜗牛这么感兴趣,我真开心!因为蜗牛的生活习性需要长时间的观察,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这三个问题,(指着黑板的板书)那我们怎样才能把蜗牛的外部特征、运动方式、应激反应都观察到位呢?谁来给我出出招儿?生反馈:用眼睛看,用放大镜观察。
(师拿出放大镜,教学生使用方法)引导学生说出触碰蜗牛观察它的反应,相机引出话题:观察蜗牛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生反馈:不能直接用手去触碰蜗牛,戴上一次性的手套;要轻轻地用棉签触碰;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蜗牛;不能把放大镜直接贴在蜗牛身上观察;我们的观察盒子是透明的,可以通过看底部的方法观察......【教学反思:学生自己在总结观察的注意事项时可能有些困难,教师要适时帮助,特别是蜗牛的运动方式探究,学生要戴手套操作,可能有点不好组织。
】二、观察探究【设计意图:因观察蜗牛结构相对而言比较简单,而蜗牛的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可以放在一起进行,于是我将三个任务单一起出示,可以让学生在观察的时候更加专注,不致使思维被打断。
】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吧!接下来,同学们的建议很有参考价值,请听合作探究任务单。
(PPT出示任务单,并播放音频。
)1.出示任务单:用肉眼或放大镜观察,看看蜗牛是由哪几个部位组成?用棉签轻轻去触碰蜗牛时,它有什么反应?蜗牛能在菜叶和树枝上爬行吗?它的爬行本领与什么有关呢?(请组长拿出1号实验箱,生探究,师巡视并相机拍照)2.生反馈。
探究时间到,请组长快速收好1号实验箱,按要求做到的小组蜗牛向前爬。
(1)生反馈蜗牛的外部特征,师在黑板上贴卡纸做的蜗牛并相机板书其身体部位:触角(两对)、眼睛、壳、腹足。
(引导观察蜗牛的口及小触角,小触角长在长触角的前面,可借用希沃放大蜗牛图片一起观察。
)师追问:我们指导,动物的每一个身体部位都有它独有的功能,你来猜猜蜗牛的这些部位有什么作用?(生反馈,壳可以保护自己,眼睛用来看。
)师留问题:怎么证明大触角上面长着的就是蜗牛的眼睛呢?蜗牛有没有耳朵呢?它排大小便的肛门又在哪呢?这些问题可真有意思,我们以后可以多花时间去探究哦。
(2)反馈蜗牛应激反应与运动。
师提问:你用棉签触碰了蜗牛的什么部位,它有什么反应?生反馈:我碰了蜗牛的壳、触角,它.....师追问:蜗牛为什么会缩回身子?(自我保护,害怕)(老师变成大棉签,请大家伸出大触角,小小蜗牛准备好,我的棉签扫来啦!生马上收回大触角。
)(3)反馈蜗牛的运动方式。
蜗牛能在菜叶和树枝上爬行吗?(生反馈:蜗牛能在菜叶和树枝爬行;它靠腹足爬行。
)我们一起来看可能大家观察的不够细致,因为蜗牛有点儿害怕,一段视频吧!播放蜗牛爬行的微课,看到黏液。
黏液对蜗牛的爬行有什么帮助吗?(生反馈)【教学反思:观察探究环节要把观察时的要求讲述清楚,只有在学生明确要求之后才能带着目的去观察。
学生反馈环节要信任学生,敢于放手。
此外,教师要教给学生一定的观察顺序,比如从上到下,或者从左到右。
蜗牛的运动观察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孩子们可能看不清蜗牛爬行时留下的黏液,借用微视频更直观。
】三、课中韵律操【设计意图:一年级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课中放松能更好的开展下一阶段的教学活动。
】同学们一定有点儿辛苦了,来,轻轻地站起来,和邓老师一起放松放松吧!播放歌曲《蜗牛与黄鹂鸟》。
四、制作蜗牛模型【设计意图:拓宽学生眼界,让学生知道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蜗牛,同时也是为制作蜗牛模型环节铺垫。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做蜗牛,重点放在学生能完整、准确地将蜗牛模型做出来。
】1.世界各地的蜗牛小朋友们,刚刚大家观察到的蜗牛是我从郴州的菜园里抓的,下课后,我还得把它们放回大自然,让它们与家人团聚。
(课件出示蜗牛图片)其实吖,在很久很久以前,蜗牛就已经生活在地球上。
蜗牛的种类很多,约25000多种,遍布世界各地,仅我们中国就有数千种。
孩子们想不想看看世界各地的蜗牛吖?(ppt出示不同地方的蜗牛。
)古巴的这种蜗牛因为非凡色彩外壳被认为是世界上最美丽的蜗(拿牛。
老师因为特别喜欢,所以做了一个蜗牛模型呢,大家看看!.出蜗牛模型)孩子们,你们想做蜗牛模型吗?(想)2.动手做蜗牛模型瞧,这是邓老师给大家准备的材料。
你打算用它们做蜗牛的什么?(ppt出示材料,生反馈。
核桃做壳,粘土做腹足......)你们的想法可真棒,不过在做手工之前,邓老师要提出几个小要求。
出示制作要求: 1.蜗牛模型的外部特征要完整。
2.两人合作完成一只蜗牛模型。
3.可以适当打扮一下蜗牛模型。
(组长拿出2号材料箱,教师巡视指导,并用视频展示做得较好的学生。
)3.作品展示。
【设计意图:动手做蜗牛对学生而言是一件特别有趣的事,如何做出一只外部特征完整的蜗牛?如何选材?这些都是学生要思考的问题。
在互相帮助或独立完成的12分钟里,学生通过自己的构思和实践,还原一只蜗牛的样子。
这是巩固的过程,也是实现创新的过程。
】师:制作时间到了,想把蜗牛模型带回家的小组请坐端正!下面,让我们用热烈地掌声,有请xxx小朋友上台展示蜗牛模型。
借助投影仪生介绍自己的作品,互评。
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蜗牛作品。
(观察学生做的蜗牛模型是否有完整的外部特征。
)【教学反思:动手做蜗牛是检验学生对蜗牛身体结构的掌握情况,如何做出一只比例协调的蜗牛对部分孩子而言有些困难,特别是腹足的部分。
教师可以稍微示范。
展示环节要做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特别注意学生对长短触角的位置掌握如何。
此外,在做蜗牛的时候要给足时间,给学生发言的权利。
进行视频同步时要尽量避免晃动。
】五、课堂小结让学生提出自己还课堂小结是对整堂课的再次梳理,【设计意图:想了解蜗牛的哪些问题,有助于引导学生课后探究。
】孩子们,这节课你有些什么新收获?(生反馈)谢谢大家的分享,老师也希望孩子们在困难面前,都能有小蜗牛一样的心态,爬得慢点儿没有关系,只要选择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我们就终会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今天这节课咱们的第x组获胜,下课后到班主任老师那里领取神秘大奖吧!【教学后记】蜗牛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在通过观察其身体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之后,学生们也都对蜗牛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
而做蜗牛模型环节能促使学生更加细致地观察蜗牛的外形特征,有效帮助他们整体把握蜗牛的外部形态。
由于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有限,课堂上做出来的蜗牛不太漂亮。
但是学生乐在其中,能根据自己对蜗牛的了解,在脑海中构思一只蜗牛,并在材料箱找到相对应的材料完成制作。
这样的一个过程对于日后的学习是很关键的。
【板书设计】观察一种动物蜗牛运动方式应激反应外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