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氏太极拳传承及家族简介
陈式太极拳的来历和起源
陈式太极拳的来历和起源2014-01-05 太极一圆来源阅4531转56 转藏到我的图书馆微信分享:一、陈式太极拳源始要弄清太极拳的来龙去脉,须弄清陈家沟的历史演变。
陈家沟的历史要上溯到中国元朝末年。
元朝的统治者为了维护其腐朽统治,实行残酷的**压迫和经济剥削,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这就引发了元末农民大起义。
安徽凤阳人朱元璋率众投奔红巾军,攻占集庆,并于1367年派兵北伐,强渡黄河,统一了中国,但镇守在河南怀庆府的元将铁木耳却堵住朱元璋的北伐部队。
双方在黄河北岸怀庆府属地交锋,一连打了多日,难分胜负。
朱元璋心中十分恼火,便把火气迁怒于怀庆百姓身上。
他称帝后,山西的一批皇杠在怀庆府温县境内耿庄附近一座桥上遇劫,几个逃回的明兵向上禀报,说是被怀庆府百姓打劫。
朱元璋闻讯大怒,又记起他在怀庆境内受到元将铁木耳拼死抵抗的老帐,认为怀庆府内没有良民,遂密令明将常遇春率兵血洗怀庆府,在怀庆府所辖的沁阳、温县、孟县、武陟县等地先后三次实行残酷的血腥**,致使方圆数百里人烟几绝,万顷良田荒芜。
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朱元璋下令由山西省洪洞县向怀庆府属地移民。
移民中有一青年名叫陈卜,祖籍本在山西泽州郡东土河村,时因家乡连年遭灾,逃荒到了洪洞,与妻儿一起被裹入移民队伍带入怀庆府境内,在温县城东北10公里处落了脚,后来人们便将此村取名陈卜庄。
由于陈卜庄地势低洼,常受涝灾,明洪武七年,陈卜合家迁往常阳村。
此村位于陈卜庄东南清风岭上,南临黄河,北负一岭,旱涝保收。
因其西有柿沟,东有赵沟,北有正北沟,三面环沟,随着陈氏家族人丁繁衍,常阳村遂易名为陈家沟,直至建国后陈家沟所用的婚丧嫁娶用具上还常有”古常阳”的字样。
陈家沟距今温县县城正东约5公里,村中陈姓居多,居民现达2600余人。
二、陈式太极拳的起源陈氏始祖陈卜全家定居清风岭上的常阳村后,勤劳耕作,兴家立业,为了保卫桑梓不受地方匪盗危害,精通拳械的陈卜在村中设立武学社,传授子孙乡民习拳练武。
陈家沟“四大金刚”简介
陈家沟“四大金刚”简介(左起:王西安大师、朱天才大师、陈小旺大师、陈正雷大师)陈家沟四大金刚小传一,陈小旺大师陈小旺,太极拳大家,1945年出生,中国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氏太极拳传承人之一,太极拳“四大金刚”之一,陈家沟太极拳学校校长兼国际部主席,陈式太极拳协会名誉会长,陈家沟太极拳推广中心技术顾问,世界陈小旺太极拳总会会长。
陈小旺是陈式太极拳一代宗师陈发科的嫡孙,父亲是陈照旭也是一代太极高手,由于去世过早,没能来得及向他传授功夫。
陈小旺的一身太极拳功夫都是得自陈照丕和陈照奎两位前辈。
有名师的指导,再加上自己的刻苦练习,上个世纪70年代末,陈小旺就在武林中崭露头角,与王西安、陈正雷、朱天才并称为陈家沟的“四大金刚”。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在一部《陈式太极拳》的纪录片中,陈小旺第一次向世界展示了陈式太极拳的风采。
陈小旺那刚柔相济、快慢相间、松活弹抖、蹿蹦跳跃诉拳姿,把陈式太极拳的风格特点表现得淋漓尽致,其深厚的功力、劲道和气魄让人叹为观止、奉为经典。
许多武术爱好者就是通过这部电视片,认识陈式太极拳、认识陈小旺的。
与此同时,陈小旺多次参加全国武术太极拳比赛和国际武术邀请赛,从1980年到1982年,他连续三次获得全国武术比赛的太极拳冠军;1985年参加西安首届国际武术邀请赛,他以深厚的功力,精湛的技艺,获得冠军。
这以后,在多次重大的国际武术太极拳比赛中,陈小旺也多次获得冠军。
他还多次随中国武术代表团出访美国、日本、新加坡等30多个国家,在与外国的搏击高手交流切磋中,他多次用太极拳功夫折服了前来挑战的外国搏击好手,让世界认识了陈式太极拳的真面目。
有一次陈小旺出访新加坡,一位柔道高手向他发起挑战,陈小旺婉言拒绝,但对方执意要比试,并熟练地将他的关节死死拿住。
在此情形下,陈小旺只得出手反击。
只见他顺势一抖,柔道高手就被甩出几米远。
这位柔道高手又邀其同伴,从两边拿住陈小旺的腕关节。
陈小旺不慌不忙,沉腰转胯,使用太极拳中的解脱之法,就将两人甩趴在地下。
陈氏太极拳传承谱系
│ 奎 │
│ │
│ ︶│ ︶│ │︶︶ │
│ │ ┌──┴──┐ ┌───────┴──────────┐ │
│ ︵陈1795 陈 陈1809 陈 杨︵1799 │
│ ┌┼┐ ? ┌┼┐ │
│ 陈陈陈 王 陈陈陈 │
│ 大耀公 宗 13秉秉秉 │
│ 世庭1680 │
│ │ │
│ ┌─────────────────┴────────────┬─────┐ │
│忽景 兆禹武↓ 森 鑫 ↓ 垚 淼 世延 延 架班↓ 健架↓ │
│雷延 元襄氏1880 │1929 │ 熙 年 子侯1892 侯子1917 │
│架│ │初 │ │ │ │ ︶│ │︶ │
│ : │
│ 陈1600 │
│ 九王 ↓ │
│ 如 如 如 印 鹏 鶤世 │
│ ┌┼┐ │ │ │ │
│ 陈陈陈 陈 陈 陈 │
│ 文 畲禅1892 弟忠鳌明元 元 元 泽 科1957 科 科 1902│ 生 架甫1936侯 │
│ │ │大 │ │ │ │ │ │ │ 子│ │
│ │ │架 │ │ │ │ │ │ │ ︶│ │
│ 得 真氏1920 先 祥 烈山 │仁祥 周弼林强生尼臣馨礼璩奎旭 海普丕塘池世 架泉氏1942青氏臣 │
│ │ │︶ │ │ │ │ │ │ ︶ ︶ │︶│ │
│ │ ┌┴─┐ ┌┴┐ 松 ┌┬┤┌┼┐ │ ┌┬┬┼┬┬┬┬┬┬┐ │ │ │
陈氏太极拳传承谱系
╭──────────────────────────────────────────────────────────╮
│ │
陈氏太极拳传承及家族简介
陈氏太极拳传承及家族简介陈氏家族介绍: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朱元璋下令由山西省洪洞县向怀庆府属地移民。
移民中有一青年名叫陈卜,祖籍本在山西泽州郡东土河村,时因家乡连年遭灾,逃荒到洪洞,与妻儿一起被裹入移民队伍带入怀庆府境内,在温县城东北10公里处落了脚,将此村取名陈卜庄。
由于陈卜庄地势低洼,常受涝灾,明洪武七年,陈卜合家造成往常阳村。
此村位于陈卜庄东南、西清风岭上,南临黄河,北负一岭,旱涝保收。
因其西有柿沟,东有赵沟,北有正北沟,三面环沟,随着陈氏家族人丁繁衍,常阳村易名为陈家沟,直至建国后陈家沟所用的婚丧嫁娶用具上还写着“古常阳”的字号。
陈家沟距今温县县城正东约5公里,仍以陈姓为主,村中居民现达2600余人。
陈氏始祖陈卜全家定居清风岭上的常阳村后,勤劳耕作,兴家立业,为了保卫桑梓不受地方匪盗危害,精通拳械的陈卜在村中设立武学社,传授子孙习拳练武。
陈卜及其后代六世同堂,计有二世陈刚、三世陈琳、四世陈景元、五世陈堂、六世陈宗礼等人。
到七世陈思齐、陈思孔、陈思怀三兄弟时开始分家立业。
陈思齐传于第八世陈守身,又传于第九世陈我读、陈我讲、陈我诵、陈我漠兄弟四人,再由陈我讲传于第十世陈汝信;陈氏另一支是七世陈思怀传于八世陈抚民,由陈抚民传于第九世陈奏乾与陈奏庭二人。
陈王庭,又名陈奏庭,系明末文痒生、清初武痒生,文武双全,曾只身闯玉带山,劲阻登封武举李际遇叛乱,为清廷在山东平定盗匪立过战功,在河南、山东负有盛名却不被清廷重用。
陈王庭报国无门,收心隐退,在耕作之余,依据自己祖传之一百单八式长拳,博采众家精化,结合易学上有关的阴阳五行之理,并参考传统中医学中有关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之术,发明创造出了一套具有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新型拳术,包括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双人推手及刀、枪、棍、剑、锏、双人粘枪等器械套路。
陈式太极拳传承列表:陈王廷——创始人陈所乐、陈汝信——第二代陈正如、陈恂如、陈申如——第三代陈敬柏、陈继夏——第四代陈公兆、陈秉奇、陈秉壬、陈秉旺——第五代陈长兴、陈有恒、陈有本——第六代陈清萍、陈仲甡、陈耕耘——第七代陈垚、陈淼、陈焱、陈森、陈鑫、陈延熙、陈复元——第八代陈克忠、陈克弟、陈发科——第九代陈照丕、陈照奎、陈照旭——第十代陈瑜、陈小旺、陈小星、陈正雷——十一代陈自强——第十二代陈式太极拳传承简介:陈氏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1600—1680),字奏庭,太极拳创始人。
太极拳宗师陈发科个人简介及其后代
太极拳宗师陈发科个人简介及其后代
陈式太极拳第十七代传人陈发科(1887年——1957年)字福生,河南温县陈家沟人,自幼随其父陈公延熙,练家传的功夫陈式太极拳,功底深厚,技艺超凡,是近代陈式太极拳代表人物,对发展和传播太极拳有杰出的贡献。
自1928年应邀到北京教授拳术,以其刚、柔相济,采、捩、肘、靠、拿、跌、掷、打,兼施并用,技击技术极好,与人交手以得人为准,以不见形为妙的高超技法将人跌出,在国外人们称其为“拳圣”。
由于功夫高深,为人忠厚,武德高尚,受到各界人士的欢迎。
武术界赠送他银樽一座,上面镶着四个大字“太极一人”,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敬仰之情。
陈发科先生身世:
河南温县常阳村,自明代洪武七年由山西洪洞大槐树迁人其始祖陈卜而后名为陈家沟,世传太极拳法。
至十四代长兴公的弟子杨禄禅教拳于北京王府,交遍当时名流高手,誉称“杨无敌“而名扬于世。
陈发科先生字福生,为长兴公之曾孙,延熙公之第三子,乃陈式拳十七代之名拳师也。
陈发科先生妻某氏,生二子一女;长子陈照旭,字晓初,乳名小龙;次子陈照奎,乳名太保;女名豫侠,婿史栋华。
陈发科先生有孙陈小旺、陈小兴皆照旭子;照奎子名陈瑜,皆能传其家学。
照旭有三个儿子,小松、小旺,小兴、照奎有一个儿子小胖(陈瑜)。
陈炳大师的父亲就是陈小松。
陈发科有一女叫陈豫霞,据说陈发科把陈式剑全教女儿了。
魏勰(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式太极拳杰出代表性传承人)人物简介
• 魏勰的陈式太极拳技艺和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可
作
• 他的努力为陈式太极拳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地位奠定
• 他的贡献为陈式太极拳的成功申请提供了重要支持
了基础
魏勰在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式太极拳传承与保护中的贡献
传承方面
保护方面
• 魏勰继承了家族的陈式太极拳技艺,并在此基础上创新
• 魏勰致力于陈式太极拳的国际推广与交流,为太极拳的
魏勰对武术传承与发展的推动作用
传承方面
发展方面
• 魏勰继承了家族的陈式太极拳技艺,并在此基础上创新
• 魏勰致力于陈式太极拳的国际推广与交流,为太极拳的
发展
国际传播做出了贡献
• 他的弟子和学生遍布世界各地,为陈式太极拳的传承和
• 他的著作和成果为太极拳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发展做出了贡献
推动了太极拳的发展
• 兄弟姐妹均练习太极拳
早年经历
• 13岁开始跟随父亲学习陈式太极拳
• 18岁起担任武术教练,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太极拳人才
⌛️
魏勰的陈式太极拳学习与发展历程
01
陈式太极拳的学习与实践
• 从基本功开始,扎实掌握陈式太极拳的各种动作
• 熟练掌握陈式太极拳的拳法、刀法、剑法等
02
陈式太极拳的研究与创新
• 深入研究太极拳的原理和技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
04
魏勰的传承谱系与弟子
魏勰的传承谱系与家族传承
传承谱系
• 魏勰是陈式太极拳第12代传人,传承谱系清晰
• 他的家族传承深厚,兄弟姐妹均练习太极拳
家族传承
• 魏勰继承了家族的陈式太极拳技艺,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
• 他的家族为陈式太极拳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陈式太极拳简介
陈式太极拳简介陈式太极拳简介陈氏太极拳采取阴阳学说,以动静开合之理,与刚柔虚实之法,为轻沉迟速互练之术;拳势动作,均以螺旋进退,称缠丝劲,为陈氏独创之奥秘,世代口口相传,颇少文字记载。
陈式太极拳有良好的健身作用,其上乘的技击作用及独特的演练风格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爱好者。
河南省温县陈家沟太极拳,世代相传,其架式与用劲,与一般传习之太极拳,不尽相同,称谓陈氏(家)太极拳。
明洪武七年(一三七四年)陈氏自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迁居河南省温县常阳村。
嗣以陈氏宗族繁衍,遂将常阳村易名为陈家沟。
自陈氏迁温县始祖陈卜至今,太极拳世代相传,一脉相承已有六百年之历史。
陈氏太极拳在此六百年历程中,关于创造发展,由博而约,以至定型,在陈氏族谱家乘拳谱以及陈氏子孙之著作中,有明确之记载,足资考证。
陈式太极拳历史沿革陈氏太极拳于第九代陈王廷时,已编有拳套七套,此外有散手、短打、以及两人对练之手(或称打手,现通称为推手。
)经历代研练,再五传至第十四代陈长兴时,陈氏太极拳已由博而约,去芜存菁。
太极长拳,势式繁多,已不练习。
十三势拳架五套,仅练头套,其余四套亦弃而不练。
炮捶一套,与十三势相辅相成;十三势柔多刚少,炮捶刚多柔少,有蹿蹦跳跃,腾挪闪战等动作,补十三势之不足。
但基本功夫仍在于十三势之熟练,因之陈氏族人亦有不习炮捶者,外姓学习重在健身或年老嫌动作难练亦多不习炮捶。
至于两人对练之擖手,仅为一种顺步(如甲出右足,乙则出左足。
或甲出左足,乙则出右足。
)插裆动步之式。
两人上则手搭,下则足靠,上下互相粘贴,先则运用才朋才履挤按之法,熟练之后掺入采才列肘靠,以及拳套中各种着法,渐至动步不拘规矩,所谓大才履散手,即在其中。
方法简单,变化无穷。
陈氏太极拳至第十四代陈长兴时,已趋精简而定型,拳套祇练十三势头套与炮捶两套。
因之简称十三势为头套拳,炮捶为二套拳。
陈长兴一支所传自其九世祖编定之十三势及炮捶两套拳架,迄今已有三百余年。
综观陈氏太极拳始自迁温始祖陈卜,九传而至陈王廷而集成,再五传至陈长兴(1771﹑1853)而精简定型,历时已达四百七十余年,可谓经久研练,精益求矣。
陈式太极拳历代传人简介
陈氏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陈王廷(1600—1680),字奏庭,太极拳创始人。
自明洪武初年,陈姓由山西洪洞县迁至常阳村(即今陈家沟)时算起,为陈家沟陈氏第九世。
祖、父均为明朝官吏。
弟兄四人,该居其二,他天资聪慧,勤奋好学,不但深得家功精髓,于武功一道出类拔萃,而且熟读诸子百家,涉猎经史古籍,学识渊博,以致“文事武备,皆卓越于时”。
年轻时曾走镖山东一带,声播齐鲁。
惜生不逢时,无法抒发报国之志,明末仅为县乡兵守备。
清初。
社会动荡不安,他遂隐居乡间,终日以《黄庭经》为伴。
晚年立志创拳,以遗后世。
于是,倾心搜集、整理民间武术,较其同异,加以继承和创新。
在此基础上,据《河图》、《洛书》之太极阴阳学说,与导引、吐纳及中医经络学说相结合,融诸家之长于一炉,创编出一种阴阳开合、虚实转换、刚柔相济、快慢相间、老少咸宜的拳术,这种新拳术,据太极之理,由无极至太极,由无相而生有相,由静而生动、每个招式均分阴阳(即虚、实、柔、刚),动作又以弧形、曲线为基础、共分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一百单八式长拳、双人推手等,又据此理,创编了刀、枪、剑、棍、锏、双人粘枪等器械套路,这些拳、械套路,便是当今风靡世界之太极拳之源,陈王廷也因此而名播寰宇,被中外太极拳界尊为鼻祖。
他的故乡陈家沟也被太极拳爱好者视为太极拳圣地,以致朝拜者络绎不绝。
陈王廷所创太极拳术的主要传人有:友蒋发、堂侄陈汝信、陈所乐等。
陈氏太极拳第二代传人--陈所乐陈氏第十世,师承太极拳创编人陈王廷而得太极拳真谛,和其师兄弟陈汝信同为太极拳创编后的太极拳第二代宗师。
他生性豪爽,爱打抱不平,深得乡亲们和江湖武林同道推崇。
其故宅遗址与“杨露掸学拳处”相对。
他因家境富裕,虽有时应朋友之邀跑趟镖事,但并不以此为生。
平日在村中设帐授徒,陈氏子弟从其学武者甚多,其中佼佼者有侄儿光印、正如和孪生子恂如、申如等,太极拳名家敬柏、继夏、公兆、耀兆、有恒、有本、清萍、仲甡、季甡和鑫、森、淼、焱、垚等,均其后代传人。
简述陈氏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
简述陈氏太极拳的起源和发展一、有关太极拳的起源根据可靠的历史资料记载,太极拳起源于明末清初,在河南温县陈家沟,由陈氏第九世陈王庭创编并代代相传改进。
到了第十四式陈长兴,陈氏太极拳才定型为现在的一路、二路并开始外传,逐渐发展成为现在的杨、孙、吴、武、和等流派。
套路不同,但是拳理还是一致的。
陈氏太极拳的缠丝劲和发劲其他太极拳保留不多。
而现在有关太极拳是张三丰创造的说法,一是没有确证的历史资料,二是本来有关张三丰的记载在史书上就五花八门,但没有说明他和太极拳有关系。
如果拳友问我太极拳是否张三丰所创,可能是看金庸写的武侠小说或有关影视剧多吧。
二、有关陈氏太极拳的套路陈氏太极拳在创始之初,套路很多,陈氏家族本身就会拳法,陈王庭依据家传之一百单八式长拳,博采众家精华,结合易学上有关的阴阳五行之理,并参考传统中医学中有关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之术,发明创造出了一套具有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新型拳术,包括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双人推手及刀、枪、棍、剑、锏、双人粘枪等器械套路。
到了陈长兴,逐渐定型为现在的一路太极,二路炮锤,是为陈氏老架,还有陈家陈有本创的所谓新架,现叫小架。
十七世陈发科在他晚年所创陈氏太极拳新架一、二路,这些是陈氏太极拳的传统套路,到了解放后,国家体委规定了陈氏太极拳的竞赛套路,那是融合了一路和二路传统的架子,现在为了普及陈氏太极拳,陈小旺创编了“三十八式太极拳”、陈正雷创编了“精要十八式”等简化的套路。
本人还是喜欢传统老架子。
三、陈氏太极拳的发展在陈氏太极拳发展史上,不能不提以下三个人,即陈王庭、陈长兴、陈发科三位宗师。
陈王庭创编了太极拳,陈长兴定型了太极拳,他主要的功劳就是教了杨露禅这个徒弟,这才有了以后各个流派的产生和发展。
到了近代,陈发科的功绩不可估量。
19世纪50年代,学拳于陈家沟的杨露禅来京传播太极拳。
在其子杨班侯与杨健侯、其孙杨澄浦三代人的努力下,太极拳在北京已经相当流行。
但是发源于陈家沟的陈氏太极拳却不为人所知。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
陈式太极拳老架一路陈式太极拳又分老架和新架两种,老架是清初陈王廷所创,原有5个套路,又名十三势,另有长拳一百单八势1套,炮捶1套。
从陈王廷起,经过300多年的传习,积累了不少经验,对原有拳套不断加工提炼,终于形成了近代所流传的陈式太极拳第1路和第2路拳套。
这两套拳动作都是经过精心编排的,其速度和强度不同,身法、运动量和难度也不尽相同,但都符合循序渐进和刚柔相济的原则。
目录一、陈氏太极拳的起源陈氏始祖陈卜全家定居清风岭上的常阳村后,勤劳耕作,兴家立业,为了保卫桑梓不受地方匪盗危害,精通拳械的陈卜在村中设立武学社,传授子孙习拳练武。
后传于第九世陈奏乾与陈奏庭二人。
陈王庭(约1509年)又名陈奏庭,系明末文痒生、清初武痒生,文武双全,曾只身闯玉带山,劲阻登封武举李际遇叛乱,为清廷在山东平定盗匪立过战功,在河南、山东负有盛名却不被清廷重用。
陈王庭报国无门,收心隐退,在耕作之余,依据自己祖传之一百单八式长拳,博采众家精化,结合易学上有关的阴阳五行之理,并参考传统中医学中有关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之术,发明创造出了一套具有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新型拳术,包括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双人推手及刀、枪、棍、剑、锏、双人粘枪等器械套路。
陈王庭老年能够造拳,还与一个叫蒋发的武林高手是分不开的。
王庭公早年闯玉带山李际遇山寨时,曾结识李际遇部下一名战将蒋发,此人武艺也相当精湛,传说脚快如飞,可百步追兔。
李际遇被清政府镇村后,蒋发落难投奔了陈王庭,以陈王庭为友为师,自己甘愿为仆为徒,关系甚密,使陈王庭造拳有了切磋的对手,新造太极拳可以在实践中得以检验,不断修正。
二、陈式太极拳的理论来源陈氏第九世传人陈王庭创造陈式太极拳的理论来源有四:1、把拳术与易学的阴阳五行之变化相结合人体是一个不断运动着的有机整体,易学认为,自然界一切事物的运动,无一不是阴阳的对立统一。
人的生命运动,其本身就是阴阳对立双方,在不断的矛盾运动中取得统一的过程。
陈氏小架,静悄悄传承
陈氏太极拳还有一种风格,陈氏小架。
陈伯祥是小架的代表人物,现在全国各地练小架的,80%出自他门下。
按族中辈分算,陈伯祥是陈家第十八世,跟陈照丕一辈,比“四大金刚”中的陈正雷、陈小旺还高一辈。
1944年3月,陈伯祥出生在父母向陕西逃荒的路上,三四岁才回到陈家沟。
陈伯祥自幼性格安静,并不太喜欢学拳。
1958年陈照丕回乡后,与族中老人商议,让族中子弟分别学陈式太极拳的大架和小架。
学大架的跟陈照丕,学小架的挑了陈伯祥、陈俊凌、陈启亮,跟着陈克忠学。
五十多年前,整个村子就他们两人传拳。
“我老师跟我同辈,他从没让我叫过他师傅”。
陈克忠是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陈鑫(1849—1929)晚年教的,隔代。
陈克忠弟兄8个,都是跟陈鑫学。
陈鑫家跟他家住得很近,就几十米。
老爷子没子女,年纪大了,一日三餐都保证不了,捧着金碗要饭。
陈克忠的爷爷对陈鑫说,你的生活我负责,你负责帮我把后辈们的拳教好。
陈克忠是老三,学得最好。
陈氏是大家族,逐渐分出四大院、八小院。
陈克忠家是八小院之一,陈鑫一生清贫,留下了一部公认的武学经典《陈氏太极拳图说》。
再上溯,就到了陈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陈长兴与陈有本。
说是从陈长兴传大架、陈有本传小架,但陈有本还教过陈长兴的儿子陈耕耘,那时还没分那么清。
这拳以前是叫大圈、小圈,理论一样,练习方法基本也一样,有些动作略有差异。
陈长兴住村东南角,陈有本住北角,他俩教的架,陈伯祥小时候都叫南头架、北头架。
大架小架的说法,是1950年代后,顾留馨第一次在《陈氏太极拳》一书中提出来的。
陈伯祥安贫乐道,很推崇陈鑫。
他教拳时先约法三章,第一不能干坏事,第二,不能欺负人、招摇撞骗,第三不能拿去卖钱。
早期,他经常去淮阴教拳,没收过学费。
“文革”来时,陈克忠也挨了整。
“陈家沟是老村子,有名气,大家族,受忌讳,怕你聚众闹事。
还会太极拳,会武术,更忌讳”。
1966年,陈克忠去世。
说是病死,但那个年代,家庭成分不好,又教拳,有些人想学又不教,“里面有些怨,有人就收拾他,往死里整,白天强迫他义务劳动,晚上戴着高帽游街、斗争”,他们那个年龄,受不了。
陈式太极拳当代掌门人陈正雷
陈式太极拳当代掌门人陈正雷陈正雷出生于1949年5月,他的童年是不幸的,一岁多就失去了父亲,母亲又被迫改嫁,他只得随大娘生活。
1958年,正雷师从伯父陈照丕,开始了他的习武生涯。
陈照丕1893-1972为陈氏太极拳一代宗师,1928年受聘到北平教拳,应邀在宣武楼立擂,连续17天未遇敌手,声名大振,陈氏太极拳之精奥始为人知,1930年兼中央国术馆名誉教授。
建国后,任全国武术协会委员,被授予“全国太极拳名家”称号。
1958年退休返故里授艺。
十年浩劫期间,伯父因在村中自费办武术学校教人学拳而被诬为搞宗教活动遭到批斗,浑身伤痕累累。
正雷为伯父的遭遇愤愤不平,也更加激起了练拳的决心,但他又不能不避一避,就在每天夜里偷偷跑到离家几里远的黄河滩边练拳,直到天将拂晓才回村里。
几年里,正雷吃了多少苦,只有他自己知道,但他有一个强烈的信念,就是好好学拳,长大像伯父那样,做个堂堂正正的人。
1969年的一天,《人民日报》上发表了一条毛主席有关提倡打太极拳的语录:“......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像做体操、爬山、跑步、游泳、打太极拳......”那天夜里,伯父一路小跑来到正雷喂牲口的饲养室,“小雷,练拳不犯法了,毛主席他老人家还说叫打拳呢!”说着像掏宝贝似的从怀里掏出那张皱巴巴的报纸,那神态就跟一个孩子似的,正雷和伯父把报纸看了一遍又一遍,眼噙泪水,久久说不出话,有毛主席这句话,以后再也用不着偷偷的练拳了。
1972年9月,省里要举行武术表演,指名要陈家沟参加,身为村小学武术教练的陈照丕,为加紧培训参加比赛的队员,白天教拳,晚上辅导,十分紧张繁重,毕竟已是年届八旬的老人了,伯父显得有些吃力,但他还在坚持着,比赛回来,伯父终于累垮了,住进了医院,不久便离开了我们,一代太极之星就这样陨落了......陈正雷第二位师父是他的堂叔陈照奎,陈照奎先在北京协助父亲教拳,1960年就应邀到上海体育馆介绍表演陈氏太极拳,轰动了整个上海武术界。
陈式太极拳传承人王战军
陈式太极拳传承人王战军王战军,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人,陈式太极拳传承人王西安拳法第二代传人,2008央视武林大会陈式太极拳年度总冠军,全国武术锦标赛蝉联冠军,吉尼斯世界纪录获得者,陈家沟太极拳八大天王之一霸天王,陈家沟太极拳推广中心副主任,焦作市公安局太极拳协会总教练,焦作市陈式太极拳协会副会长,哈尔滨市太极拳协会高级技术顾问,王西安拳法桐乡分会名誉主席,王西安拳法研究会温州分会永久名誉会长,香港王西安拳法研究会执行委员会技术总监,香港内家拳总会名誉会长,香港形意拳会名誉会长,中华陈家沟太极拳协会名誉顾问,台南中华陈家沟太极拳协会名誉顾问,法国巴德纳市太极拳协会永久教练,现任陈家沟武术院执行院长兼总教练,中国武术七段.自幼随父习武,学习陈式太极拳老架、新架、国家规定的竞赛套路及所有器械,精通散手,在实战方面颇有造诣,尤其擅长太极推手、擒拿技巧。
自1988年起,他多次在各种太极拳大赛中荣获冠军,1996年至今,他培养的运动员在国内各类武术比赛中,荣获500余枚金牌。
他还多次赴马来西亚、日本、法国、新加坡、香港、广州、山东等地讲学,并以其浑厚的内功,超群的技法,荣获“太极王子”之美称。
在河南省历届太极拳武术锦标赛上,全国武术太极拳锦标赛上及国际太极拳年会(交流会)比赛中屡登冠军宝座,在国内外武术界享有很高声誉,被称为“常胜将军”。
他的主要获奖情况如下:1988年7月,参加在浚县举办的“河南省豫北五市比赛”荣获太极拳冠军。
9月,参加在焦作市举办的“河南省首届青少年运动会”荣获太极拳冠军。
被焦作市人民政府记三等功一次。
1991、1992、1994年,多次获得河南省内举办的“河南省太极拳、剑、推手比赛”荣获75kg级推手冠军。
1993年9月,在温县举办的“中国温县第二届国际太极拳年会”比赛中荣获80kg级推手冠军。
10月,在杭州举办的全国“太极拳推手观摩交流大会”上荣获75kg以上级推手冠军。
9月,在温县举办的“中国温县第三届国际太极拳年会”比赛中荣获80kg级推手冠军。
陈氏太极拳传承谱系
陈氏太极拳传承谱系╭──────────────────────────────────────────────────────────╮│││始陈││祖卜││:││:││:││陈1600││九王↓││世庭1680│││││┌─────────────────┴────────────┬─────┐││陈陈蒋││所汝10 发││乐信世││┌─┬──┼───┐┌┴┐││陈陈陈陈陈陈││正恂申光大大11 ││如如如印鹏鶤世││┌┼┐│││││陈陈陈陈陈陈││继敬节甲善善12 ││夏伯│第志通世│││?│││┌┼┐?┌┼┐││陈陈陈王陈陈陈││大耀公宗13秉秉秉││兴兆兆岳世奇旺壬││││││┌────┴──┐│││︵陈︵陈陈︵︵1771 ││小有新有14长老炮↓││架本架恒世兴架捶1853 ││︶│︶││︶︶│││┌──┴──┐┌───────┴──────────┐││︵陈1795 陈陈1809 陈杨︵1799 ││赵清↓季仲↓15耕露杨↓││堡平1868 甡甡1871 世耘禅氏1871 ││架│││││︶││︶│││││││┌─┼┐│┌──┴─┬─┐┌────┴──────┐︵┌─┴─┐︵││︵李和武︵1812陈陈1849 陈陈16陈陈小杨1837 杨中1839 ││忽景兆禹武↓森鑫↓垚淼世延延架班↓健架↓││雷延元襄氏1880 │1929│熙年子侯1892 侯子1917 ││架││初││││︶││︶││︶││学┌┬┼┬┐┌┴┐┌─────┴────┐┌┴─┐│┌─┴┬──┐││杨李杨1832 陈陈陈陈陈陈陈杜17陈1887 陈陈1834仝许︵杨1883杨││书亦露↓克克金子椿松雪毓世发↓登连↓佑禹大澄↓少││文畲禅1892 弟忠鳌明元元元泽科1957 科科1902│生架甫1936侯││││大│││││││子│││││架│││││││︶│││││︶┌┴┐├┐┌┼┐┌┬┬┬┬┬┬┬┼┬┬┐ ┌┼┬┐││┌┴┐││陈郝︵1849 陈陈陈郭徐涂王潘王王冯洪雷田顾陈陈陈陈陈陈陈陈陈︵吴︵1870郑︵吕││应为郝↓伯伯鸿青纪宗嘉咏梦鹤志均慕季留守宝照照照照照照照18 小鉴吴↓曼郑殿││得真氏1920 先祥烈山│仁祥周弼林强生尼臣馨礼璩奎旭海普丕塘池世架泉氏1942青氏臣││││︶││││││︶︶│︶││││┌┴─┐┌┴┐松┌┬┤┌┼┐│┌┬┬┼┬┬┬┬┬┬┐││││王郝1877孙︵1860 陈陈田管洪洪洪贺林马陈陈冉陈陈陈王朱陈陈陈19 黄王││晋月↓禄孙↓立立隆仲涂允世纪石虹小世广庆小春西天正小克世性子││让如1935堂氏1930 宪青智富生和敏林贵兴通耀州松雷安才雷旺森贤和││┌┼┬┐︶︵︵│└┴┼┴┘│├┐││郑萧萧郭女日︵後陈欧邓││国启治冬︶︶九又茂20 业时││辉财傅宝支就林世超海││会学││︶於││照││奎│││╰──────────────────────────────────────────────────────────╯太极拳的流派甚多而不论何派均源於陈氏太极。
最新陈式太极拳历代传人简介
陈式太极拳历代传人简介陈氏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陈王廷(1600—1680),字奏庭,太极拳创始人。
自明洪武初年,陈姓由山西洪洞县迁至常阳村(即今陈家沟)时算起,为陈家沟陈氏第九世。
祖、父均为明朝官吏。
弟兄四人,该居其二,他天资聪慧,勤奋好学,不但深得家功精髓,于武功一道出类拔萃,而且熟读诸子百家,涉猎经史古籍,学识渊博,以致“文事武备,皆卓越于时”。
年轻时曾走镖山东一带,声播齐鲁。
惜生不逢时,无法抒发报国之志,明末仅为县乡兵守备。
清初。
社会动荡不安,他遂隐居乡间,终日以《黄庭经》为伴。
晚年立志创拳,以遗后世。
于是,倾心搜集、整理民间武术,较其同异,加以继承和创新。
在此基础上,据《河图》、《洛书》之太极阴阳学说,与导引、吐纳及中医经络学说相结合,融诸家之长于一炉,创编出一种阴阳开合、虚实转换、刚柔相济、快慢相间、老少咸宜的拳术,这种新拳术,据太极之理,由无极至太极,由无相而生有相,由静而生动、每个招式均分阴阳(即虚、实、柔、刚),动作又以弧形、曲线为基础、共分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一百单八式长拳、双人推手等,又据此理,创编了刀、枪、剑、棍、锏、双人粘枪等器械套路,这些拳、械套路,便是当今风靡世界之太极拳之源,陈王廷也因此而名播寰宇,被中外太极拳界尊为鼻祖。
他的故乡陈家沟也被太极拳爱好者视为太极拳圣地,以致朝拜者络绎不绝。
陈王廷所创太极拳术的主要传人有:友蒋发、堂侄陈汝信、陈所乐等。
陈氏太极拳第二代传人--陈所乐陈氏第十世,师承太极拳创编人陈王廷而得太极拳真谛,和其师兄弟陈汝信同为太极拳创编后的太极拳第二代宗师。
他生性豪爽,爱打抱不平,深得乡亲们和江湖武林同道推崇。
其故宅遗址与“杨露掸学拳处”相对。
他因家境富裕,虽有时应朋友之邀跑趟镖事,但并不以此为生。
平日在村中设帐授徒,陈氏子弟从其学武者甚多,其中佼佼者有侄儿光印、正如和孪生子恂如、申如等,太极拳名家敬柏、继夏、公兆、耀兆、有恒、有本、清萍、仲甡、季甡和鑫、森、淼、焱、垚等,均其后代传人。
陈家沟陈式太极拳八大金刚详细介绍
陈家沟陈式太极拳八大金刚详细介绍陈家沟陈式太极拳八大金刚详细介绍温县陈式太极拳“八大天王”是继温县陈式太极拳四大金刚之后太极拳界的中坚力量,纯正的功法,精湛的拳技,见证着温县太极拳发源地薪火相传,高手云集, 精英荟萃。
多年来,他们以各具特色的拳法在历届国内外比赛中叱咤风云,所向披靡,并在世界各地传拳授艺,拳踪广远, 被誉为陈家沟太极拳“八大天王”。
陈炳:陈家沟陈氏第二十世嫡宗传人,兼任复旦大学陈式太极拳协会终身顾问兼名誉总教练、韩国陈式太极拳总会特邀指导、日本陈式太极拳学会顾问等职,2003年被省武术中心评为“优秀武术教练员”,2004年获得中国国际武术推广中心武术教授职称。
1997年荣获省武术比赛首位太极全能第一名;2001年获“首届世界太极拳健康大会”两项一等奖;2002年5月带省太极推手队获全国武术锦标赛两金一铜,曾应邀至日本进行太极拳讲学,并多次出访美国旧金山、芝加哥、圣地亚哥、哥伦布等地进行太极拳教学。
2005年底美国最权威的《功夫》杂志对其进行封面特访,尊其为“陈氏太极拳新一代领军人物”。
陈大虎:字振中,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国家武术一级裁判。
自幼习拳,1988年师承太极大师王西安,深谙太极真谛,尤其擅长推手技击和擒拿格斗,多次在国内外比赛中夺冠。
曾获1995年“河南省武术大会演”56公斤推手冠军;1996年国际太极拳年会拳、剑冠军;1997年省第二届“武协怀”武术竞赛56公斤级推手冠军。
陈二虎:1975出生于陈家沟陈氏太极拳正宗传人,国家一级武术裁判、一级拳师、河南省优秀教练员、优秀馆校长。
自幼习武,后师承太极大师王西安,二十年刻苦习练,终有所成,精于太极散手与擒拿,尤擅太极技击,多次应邀到国内外讲学、传授拳术。
其曾蝉联三届河南省太极拳、剑推手比赛75公斤级冠军、两届省“武协杯”推手赛80公斤级冠军、全能冠军、中国温县国际太极拳年会推手擂台赛中连获五次冠军,并在1998年全国武术锦标赛荣获80公斤级推手冠军。
喝了陈沟水,就能翘翘腿
喝了陈沟水,就能翘翘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氏太极传承人――朱天才朱天才,河南温县陈家沟人,1945年生人。
陈家沟陈氏第十九代外孙,陈氏太极拳第十九代传人,陈氏太极拳“四大金刚”之一。
2007年他与同为非陈姓的王西安共同入选为陈氏太极拳代表性传承人。
陈氏太极拳起源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
明末清初,陈氏家族第九代传人陈王庭在祖传拳术的基础上,创造出了现今的陈氏太极拳。
陈氏太极最初不传外人,陈长兴时始传外姓,并演变出杨、吴、孙、武四大流派。
太极拳作为一种内家拳,以练气为主,讲求放松。
它强调“用意不用力”,即时刻要记住“松”字诀。
螺旋缠丝是陈氏太极拳的最大特点,练太极有句行话――不弧不圆不是太极拳。
在外形上,太极拳以一个个大圆小圆的动作帮助调节身体。
练习太极拳益处表现在其能增加神经系统的灵敏性,畅通体内循环系统,改进柔韧度、肌力及肌耐力等。
如果没有太极拳,位于河南省温县的陈家沟村只是黄河边上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落。
在经济欠发达的温县,最值得一提的也只有太极拳了。
从温县到陈家沟不远,打“面的”15块钱,坐1路公交车1块钱。
能够在河南温县的陈家沟遇见朱天才,不夸张地说,属于一种小概率巧合事件。
一年里,朱天才有大半时间都是在国外度过,韩国、香港是他常过去授课的地方,在新加坡他拥有自己常设的办公室,以前是他其中一个儿子协助处理当地相关事宜,现在他的四个儿子都忙开了各自的事业,或去国外讲学或留国内办学,职衔或是拳师或曰院长。
即使回到国内,朱天才也不一定就会出现在陈家沟。
陈家沟的那间祖屋如今已经改换门庭:拾级而上的朱门上方有朱天才手书的“天才太极院”匾额;屋子的一楼陈列着他各地讲学与众弟子的合影以及他练拳的英姿,他还准备辟出一块地方专门存放异国美女弟子展身手的图片;二楼整个一偌大的练功房,在儿子的太极学校没有建起来之前这里曾经喧闹过一阵。
走完一遍,这里给人整体感觉就是不再有任何生活气息。
朱天才在温县县城里还有一处大宅院,除了偶尔白天回陈家沟转转外,大部分时间他都和老母亲、女儿、外甥女住在这里。
陈式太极拳的起源与发展
1.陈式太极拳的起源1.1陈式太极拳的创始人———陈王廷“太极”一词源出《周易·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含有至高、至极、绝对、唯一之意,太极拳即取义于此。
太极拳的渊源,其说法不一,有谓创始于唐代隐士许宣平者,有谓创始于唐代李道子者,有谓始自梁元帝时的程灵先者,也有人谓太极拳是殷利享所传,当时此拳名为“后天拳”,还有人认为是元代辽阳人张三峰所创立[1]。
但无论如何,陈式太极拳发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这一事实则是毋庸置疑的;以陈式太极拳为母体的杨、武、吴、孙等其他太极流派的广泛传播也是从另外的角度印证了陈式太极拳在中华武术的重要地位;当今在众多支持陈王廷创立太极拳的学者则构成了陈式太极拳坚实的发展基础。
陈王廷又名陈奏庭,系明末清初文、武痒生,自幼天资聪慧,勤奋好学。
陈王廷天生面部血色就红于常人,再加上他蓄有美髯并且经常以红色的战马作为坐骑,因此讲话中人都称他为“二关公”[2]。
陈王廷武艺精湛,箭术也是超群,在崇祯年间的一次应试考武举中,他就以一马三箭、三马九箭的成绩获得了在场所有人的喝彩。
然而当时的陈王廷却因为小人的从中作梗,因为擂鼓报靶的鼓吏受人贿赂,才使得他与冠军失之交臂,由于不满当时昏暗腐败的考评制度,陈王廷立刻怒发冲冠,驾着骏马挥舞大刀劈死了鼓吏,并逃离了校场[3]。
1.2陈式太极拳理技渊源1.2.1陈式太极拳理论基础(1)结合阴阳五行思想关于阴阳,易学认为,凡属于温热的、上升的、明亮的、兴奋的、轻浮的、活动的等方面的事务或现象,纯属于阳的范围;凡属于寒冷的、下降的、灰暗的、抑制的、静止的等方面的事物或现象,纯属于阴的范围。
而太极拳就顺从阴阳变化之理,在一招一式之中,阴中含阳,阳中具阴,阴阳互变,相符而生。
(2)结合导引、吐纳等理论陈王廷在创造太极拳时,把始祖陈卜所传授下来的一百单八势长拳等技术与导引方法相结合,在周身放松的条件下,使形体的运动符合并且能够促进血液的循环,起到练拳养生的作用。
陈发科1928年太极拳与武术散手的传承和发展
立身中正行以致远浅谈1928年陈发科传太极拳散手和现代自由搏击中华武术作为国粹之一历经几千年的风雨成为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灵魂,世世代代的传承,不但影响着每一个华夏子孙而且不断地影响着世界让更多的国家和民族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以强烈的中国元素冲击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厚重的中华文化沉淀出灿烂多姿的武术派别,在这卧虎藏龙的武术世界中我有幸遇到了我的恩师李霖先生,恩师李霖出生武术世家,其父亲李鹤年、舅舅杨益臣均为陈式太极拳一代宗师陈发科1928年在北京的第一批亲传弟子。
李老师六岁随父亲习武,一脉秉承陈式太极拳真架功夫,严谨遵循陈式太极拳祖训练拳,不曾有丝毫差异60余载。
我在李老师的教导下克己循规终得以见陈式太极拳真架功夫之冰山一角,值陈发科公进京传拳90周年纪念之际望能与陈式太极拳诸大家共话1928年传陈式太极拳真架功夫以光大传承这一瑰宝!中华武术自原始社会为了获取生活资料从徒手相博就开始发展起来了,由套路和散手构成,到今天因地域文化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种类和派别,但是无论是哪种派别,实战散手才是武术的灵魂,而陈式太极拳真架功夫则是集中华武术文化之大成的优秀实战散手的方法论!明代杰出的军事家戚继光在其著名的《纪效新书》卷第十四《拳经捷要篇》中,鉴于对各家拳术分析提炼而总结出三十二势拳架,并提倡“既得艺,必试敌”的散手实战练拳思想,这三十二势拳架最终发展演变成陈式太极拳,后世经历代陈式太极拳宗师的发扬传承更加完善了陈式太极拳的理论体系,并在无数的实战中验证了“既得艺,必试敌”是陈式太极拳最好的训练手段。
一代宗师陈发科1928年在北京以“挨着何处何处击,将人击出不见形”的高超技艺技压群雄,从此陈发科所授陈式太极拳真架功夫威震四方!陈式太极拳自清初陈王廷创编经五代传至十四世陈长兴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后至1928年陈式太极拳九代陈氏十七世陈长兴曾孙陈发科在北京将陈式太极拳带出陈家沟开创了陈式太极拳发展的新时代,同时也是陈式太极拳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陈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太极拳虽为陈家沟陈王廷所创,但子孙后代均以口传为主,关于太极拳的著述凤毛麟角,很少流传下来。
陈氏第十六世孙陈鑫,他习武又攻文,文武兼备,发愤著书立说,阐发陈氏祖传太极拳学说,逐势详解理法和运劲,成为陈氏世代专门之学。
陈鑫,字品三1849-1929,河南温县陈家沟人。
祖父陈有恒,以祖传太极拳擅名;叔祖父陈有本继承新创了陈氏太极拳新架。
其父仲甡兄弟三人,精拳术,有武艺。
陈鑫和兄陈垚,自幼从父学拳。
垚虽身材矮小,但练拳万遍,二十年如一日,故功夫纯厚,十九岁就入武庠。
陈鑫虽从小习拳,也备明理法,但以父命读书,武艺不及兄精。
到了晚年的时候,他感到兄习武多成就,而自己习文仅得岁贡生,颇悔过去不习武。
于是,他发愤著书立说,立志要阐发陈氏世代相传的太极拳理法。
陈鑫最著名的太极拳书是《陈氏太极拳图说》。
自1908年写起,至1919年完成,这本书足足写了十二年。
陈鑫亲手抄写,虽严寒盛暑勿懈,其抄本先后有四本,阐发陈氏世代累积的练拳经验,洋洋二、三十万言。
其书逐势详其着法、运劲和周身规矩,以易理说拳理,引证经络学说,贯穿于缠丝劲的核心作用,而以内劲为统驭。
这是陈鑫一生心血的结晶,也是陈家太极拳的一次全面总结。
陈发科、陈照奎与新架陈发科福生,1887-1957,陈长兴之曾孙。
家传陈氏老架太极拳,日练拳三十遍,二十年如一日。
1928年10月应邀从陈家沟去北京传拳,仍日练拳二十遍,故功夫纯厚,推手时拿、跌、掷打兼施并用,的本来面貌,始为外间所认识。
武术诗人杨敞季子有诗云:“都门太极旧尊杨,迟缓柔和擅胜场,不意陈君标异帜,缠丝劲势特刚强”。
1963年沈家桢,顾留馨合著《》,阐发陈氏拳理论和技法。
陈师照奎公1928年出生于河南省温县陈家沟世家。
系陈氏第十七世、第九代传人陈发科之幼子。
陈师照奎自幼聪慧,身体素质极佳,模仿能力特别强,是一位难得的练武之材。
在他7岁时,发科公看他资质不错,就以试教的态度,一开始就叫他提高架八十三式缓慢柔活的熟练方法的外形模式,来代替一般常规先学基础架的传统练习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氏太极拳传承及家族简介
陈氏家族介绍: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朱元璋下令由山西省洪洞县向怀庆府属地移民。
移民中有一青年名叫陈卜,祖籍本在山西泽州郡东土河村,时因家乡连年遭灾,逃荒到洪洞,与妻儿一起被裹入移民队伍带入怀庆府境内,在温县城东北10公里处落了脚,将此村取名陈卜庄。
由于陈卜庄地势低洼,常受涝灾,明洪武七年,陈卜合家造成往常阳村。
此村位于陈卜庄东南、西清风岭上,南临黄河,北负一岭,旱涝保收。
因其西有柿沟,东有赵沟,北有正北沟,三面环沟,随着陈氏家族人丁繁衍,常阳村易名为陈家沟,直至建国后陈家沟所用的婚丧嫁娶用具上还写着“古常阳”的字号。
陈家沟距今温县县城正东约5公里,仍以陈姓为主,村中居民现达2600余人。
陈氏始祖陈卜全家定居清风岭上的常阳村后,勤劳耕作,兴家立业,为了保卫桑梓不受地方匪盗危害,精通拳械的陈卜在村中设立武学社,传授子孙习拳练武。
陈卜及其后代六世同堂,计有二世陈刚、三世陈琳、四世陈景元、五世陈堂、六世陈宗礼等人。
到七世陈思齐、陈思孔、陈思怀三兄弟时开始分家立业。
陈思齐传于第八世陈守身,又传于第九世陈我读、陈我讲、陈我诵、陈我漠兄弟四人,再由陈我讲传于第十世陈汝信;陈氏另一支是七世陈思怀传于
八世陈抚民,由陈抚民传于第九世陈奏乾与陈奏庭二人。
陈王庭,又名陈奏庭,系明末文痒生、清初武痒生,文武双全,曾只身闯玉带山,劲阻登封武举李际遇叛乱,为清廷在山东平定盗匪立过战功,在河南、山东负有盛名却不被清廷重用。
陈王庭报国无门,收心隐退,在耕作之余,依据自己祖传之一百单八式长拳,博采众家精化,结合易学上有关的阴阳五行之理,并参考传统中医学中有关经络学说及导引、吐纳之术,发明创造出了一套具有阴阳相合、刚柔相济的新型拳术,包括太极拳五路、炮捶一路、双人推手及刀、枪、棍、剑、锏、双人粘枪等器械套路。
陈式太极拳传承列表:陈王廷——创始人陈所乐、陈汝信——第二代陈正如、陈恂如、陈申如——第三代陈敬柏、陈继夏——第四代陈公兆、陈秉奇、陈秉壬、陈秉旺——第五代陈长兴、陈有恒、陈有本——第六代陈清萍、陈仲甡、陈耕耘——第七代陈垚、陈淼、陈焱、陈森、陈鑫、陈延熙、陈复元——第八代陈克忠、陈克弟、陈发科——第九代陈照丕、陈照奎、陈照旭——第十代陈瑜、陈小旺、陈小星、陈正雷——十一代陈自强——第十二代
陈式太极拳传承简介:陈氏太极拳创始人--陈王廷(1600—1680),字奏庭,太极拳创始人。
自明洪武初年,陈姓由山西洪洞县迁至河南省常阳村(即今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时算起,为陈家沟陈氏第九世。
陈氏太极拳第二代
传人--陈所乐陈氏第十世,师承太极拳创编人陈王廷而得太极拳真谛,和其师兄弟陈汝信同为太极拳创编后的太极拳第二代宗师。
陈氏太极拳第二代传人--陈汝信,陈氏第十世,学拳于太极拳创编入陈王廷。
陈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陈正如,陈氏十一世,师承陈所乐而精于—百零八式太极拳,为太极拳第三代传人。
陈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陈恂如、陈申如陈氏第十一世,陈所乐之孪生子,陈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
陈氏太极拳第四代传人--陈敬柏、字长青,乾隆年间人。
陈继夏、字炳南,清乾隆末年人。
陈氏十二世。
陈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陈公兆,字德基,生于清康熙五十四年(即公元1715年),陈氏十三世。
陈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陈秉奇、陈秉壬、陈秉旺,陈氏十三世,陈氏太极拳第五代传人。
乾隆末年人。
三人乃亲叔伯兄弟。
从小即拜族叔陈继夏为师,学习家传陈氏太极拳术。
陈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陈长兴(1771-1853),字云亭,陈氏十四世,太极拳第六代传人,自幼受业于其父秉旺,太极拳、械出神入化。
他对太极拳的发展,贡献颇丰,可谓继陈王廷创拳后,在漫长的太极拳发展道路上,又树起了一座丰碑。
陈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陈有恒、陈有本陈氏太极拳第七代传人--陈清萍(争议很大,赵堡太极列为第7代传人,所传弟子都是皆有建树,有杨露婵-创杨氏,武禹襄-创武式太极,和
兆元-创赵堡和式架,李景延创赵堡忽雷架)、陈仲甡、陈氏太极拳第七代传人--陈耕耘、字霞村,陈氏第十五世孙,太极拳第七代传人,一代太极拳宗师陈长兴之子。
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陈垚、字坤三,仲甡长子,叔伯弟兄排行第二,为陈氏十六世。
太极拳第八代传人。
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陈淼、字淮三,季甡长子,幼随父习文练武。
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陈焱、仲甡次子。
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陈森、字愧三,季甡次子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陈鑫、字品三,仲甡三子。
陈氏十六世。
前清岁贡生。
为近代中国体育史上著名的太极拳理论家。
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陈延熙、陈耕耘次子。
陈氏太极拳第八代传人--陈复元、字旭初,陈氏十六世。
陈氏太极拳第九代传人--陈克忠、字子纯,陈克弟、陈氏十七世。
陈氏太极拳第九代传人--陈发科、字福生。
陈氏十七世,太极拳第九代传人。
自幼师承乃父延熙。
他是近代陈式太极拳史上的代表人物,对发展和传播太极拳作出了杰出贡献。
他从本世纪2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长期在北京教授拳术,使陈式太极拳逐步走向社会,为社会所熟悉。
其著名高徒有:沈家桢、顾留馨、洪钧生、田秀臣、雷慕尼、冯志强、李经梧、肖庆林等和其子照奎、照旭以及女儿豫霞。
陈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陈照丕,字绩甫,陈氏十八世。
陈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
-陈照奎,陈发科幼子。
自幼随父学拳,精通陈氏太极拳理论和擒拿术以及各种技击方法,善于精巧细腻的攻防技术,对推广、普及、提高陈氏太极拳贡献巨大。
陈氏太极拳第十代传人--陈照旭,陈发科次子。
陈氏十八世。
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陈瑜,陈照奎之子。
陈氏十九世。
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陈小旺,陈照旭长子。
陈氏十九世。
曾担任河南省陈式太极拳协会主席,河南省武术协会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第七届政协委员。
参加过《太极神功》、《神丐》、《陈式太极拳》等影片的拍摄工作。
并有多部武术专著面世。
创办的“世界陈小旺陈式太极拳总会”,在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分会,在世界几十个国家和上百个城市推广太极拳,为太极拳走向世界作出了突出贡献。
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陈小星,男,1952年出生,系陈家沟陈氏十八世太极妙手陈照旭先生的三子,系十七世太极之尊陈发科先生的嫡孙。
陈氏第十九世太极拳嫡宗传人,国际太极拳大师,陈家沟太极拳学校校长,陈家沟陈氏太极拳协会会长,世界太极拳联谊会会长。
自幼随父辈习练家传太极拳,与当代陈氏十九世太极拳掌门人、胞兄陈小旺大师一起刻苦学习,拳艺日臻精湛。
当今陈家新生代中,陈炳、陈军、陈迎军、陈自强、陈自军,等均受其恩惠。
其入室弟子有陈占成、陈雪飞、陈国强、崔武装、崔恒全、
张华庆、张宗军、陈宇雷、苏建平、曾卓儿。
陈氏太极拳第十一代传人--陈正雷,男,汉族,1949年5月生,河南省焦作市温县陈家沟村人。
陈家沟陈氏十九世、太极拳第十一代嫡宗传人,国家武术高级教练,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历届中国武术协会委员,中国体育科学学会委员,1995年中国武术协会评为“中国当代十大武术名师”之一,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陈氏太极拳杰出传承人。
现任河南省武术协会副主席,河南省陈氏太极拳协会执行主席。
河南省陈氏太极拳发展基金会法人代表,2009年被评为建国后“感动中原60位人物”之一。
在40多个国家设100多个教学点,直接受教者数十万人,其中300余位收为入门弟子,可谓桃李满天下。
被国内外上百个武术和太极拳组织聘为顾问、名誉主席、名誉会长等职。
陈氏太极拳第十二代传人------陈自强1977年出生于陈家沟陈氏太极拳世家,陈氏二十世太极拳嫡宗传人,陈家太极七龙之四龙,陈家沟太极拳学校副总教练。
自幼随父亲陈小星大师习练家传拳械,并得到二伯父陈小旺大师的悉心指教,加之聪颖刻苦,勤于钻研,不仅擅长陈氏太极拳老架、新架、三十八式、十九式及各种太极器械,对太极推手及太极散手也颇为谙熟,动作弹抖靠发,刚劲冷脆,功夫极具威力,不愧为将门虎子。
其长期任教于陈家沟太极拳学校,并多次在河南、广西、浙江、深圳等地传拳授
艺。
1996年首次参赛,一举夺得河南省太极推手冠军。
1998、1999、2000、2001、2002年又五次蝉联河南省太极推手冠军。
1998年在第五届国际太极拳年会中,一路过关斩将,战胜各路强手,夺得交手擂台赛A组冠军。
1999年在杭州全国武术太极拳锦标赛中为河南队赢得了本次大赛唯一一枚金牌。
此后连续三年蝉联全国武术太极拳、剑、太极推手锦标赛、太极推手冠军。
成为陈家新生代中又一位全国冠军。
并被西安体育学院相中,特招录取为该校本科学生,学习现代散打运动理论和人体运动知识。
2004年任陈家沟太极拳协会常务副会长。
2010年以绝对优势夺得中央电视台康龙武林大会陈氏太极拳擂台争霸赛总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