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论复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历史教学论
一、名词解释:
1.角色扮演模式:是指教师有目的地把教学问题作为有效的刺激,以引起学生相应的行动,通过各自的表演和体验,从而产生移情、明理的效果。并在些基础上研究社会行为和价值取向的一种教学模式。该模式通过角色扮演,在情感教育的同时,让学生效地掌握知识,并将过去的历史与现实的生活联系起来,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成为现实社会生活的了一个组成部分。
2、历史知识:所谓历史知识,是对人类社会过去客观存在(即历史的发展过程)的客观反映.中学历史知识是依据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要求,呈现在历史教科书上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和历史规律等。
3、历史事实:是客观存在的历史现象,具有客观性和明确性,而学生所学的历史事实是对历史现象加工后的产品,是鉴别考证后的历史现象,是经过选择和解释的历史事实。历史事实建立在时间、地点、人物基本要素之上,属于具体历史知识,是历史学科的基础。
4、教学内容优化:一是删除枝节内容,保留主干部分,突出学科的基础知识、核心知识、骨干知识。二是合理调整原有知识的组织形式,使之系统化、结构化、层次化。本质就是提高学习内容的质量。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率;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有利于发挥知识的较用。
5、教学内容过程化:就是教师将教科书内容转化为教学内容时,必须对教科书内容进行过程化的加工,即进一步揭示知识产生的背景与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深入了解知识产生的来龙去脉,深刻认识知识本质、顺序与联系,同时运用相应的策略对此进行探讨和分析,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
6、教学方法:是为了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包括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手段、工具进行的步骤和过程,以及有关思维和技术措施等方面的总和。换言之,就是方法论。
7、探究教学法:即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独立探究活动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有关问题探索发现,就能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主动获取知识,从而促进智力的发展。其基本程序是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阅读、质疑、讨论、归纳、交流、验证—小结或练习。
8、备课: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的设计准备工作,即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作教学法上的加工和处理,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方法,规划教学活动。
9、教学反思:教学反思就是指教学活动后的反思,即教师在上完一节历史课后,对该节历史课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及教学后的心得体会进行记录,对教学设计及实施进行总结,将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记录在教案上,以利于日后教学的借鉴,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改进和提高,同时这也是终身备课的需要。教学反思重在寻找教学预设与教学效果的差异所在;寻找自己教学与他人评价的结合点;寻找教学效果与重新教学设计的生长点;寻找新设计的可行性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融合点。
10、说课:一般地说就是让教师以语言为主要表述工具,在备课的基础上,按照教学要求,依据课程标准、教育理论,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程序等进行创造性设计和阐述的一种教研形式。可见,说课是对课程的理解、备课的解说、上课的反思。简言之,就是: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
11、评课:听课后,要及时与执教者交换意见,即评课。一评教学指导思想。二评教学目标。三评评教材处理。四评教学流程。五评教学方法和手段。六评学习方法指导。七评能力培养。八评师生关系。九评教学基本功。十评教学效果。
12、板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配合语言、媒体等,运用文字、符号、图表向学生传播信
息的教学行为方式。板书是教师必备的基本教学技能。作用1)长时间地向学生传递信息,利于学生记忆。 2)具有与实物不同的直观作用3)有示范和审美作用
13、图画式板书:它是根据教学内容显现出的特征,采用图中夹文或文中夹图的办法形象地勾画出事物间的内在联系的板书。这种板书生动、形象、直观,事物的内在关系显现得淋漓尽致,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
14、上课:通常是指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按照固定的课表,在规定时间内(一般是40分钟或45分钟),对一个班级的学生,采取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完成一堂课的教学任务的过程。它是一个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
15、过渡:即上课中的课堂过渡,指教师巧妙地将所学内容的章(课)与章(课)、节与节、章与节、专题与专题之间、子目与子目之间、此问题与彼问题转换衔接在一起的一种教学技能。过渡旨在体现教师上课的内在逻辑,促进学生思维连贯地学习新授课内容。
16、教师风格: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具有独特个性的教学特征。它是教师教学特色,职业信念、教学观念、知识素养、工作能力和个性特点等在教学过程中的综合体现。教学风格体现的是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个体差异,是教师教学的个性化特征。
17、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来源,新课程提倡的课程资源是广义的课程概念,是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新课程认为:课程资源既包括教科书、参考书、教学场所等物质资源,也包括学科专家、教师、学生等人力资源。18、乡土教材:主要指为地区课程和校本课程编写的教科书,对历史学科来说,就是地方史教科书。内容不需太多,但必须有特色。其目的就是要使学生在学习整体历史课程的同时对家乡有更深入了解;以弘扬当地的历史和文化、提高当地整体的人文素质水平。
19、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指利用计算机等技术,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图形、动画等信息,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过程,达到最优化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手段。
20、教育实习:教育实习是师范院校学生在掌握一定专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到基础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专业训练的一种实践形式。它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简答题
1、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历史教学方法出现了哪些新的发展趋势?
1)教学目标取向全面性、协调性发展。
长期以来,我们比较注重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发展。强调学习的结果。而对于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不多。新课程改革追求的目标是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强调学习的过程。因此教学方法必须适应这一教学目标发展的需要。
2)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反映在教学方法中,就是要重视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要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能动发展的过程。这就是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3)研究重心由教法转向学法
以往的教学方法只注重教师如何教会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忽视了学生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倡导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开始向学法转移,注重学生的学习方法研究,这是每个中学历史教师都要引起重视的。
4)注重现代化教学技术的运用
多媒休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
2、按照历史教学的新理念,如何转变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改革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