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口服降糖药的不良反应分析
健康科普知识-使用降糖药,警惕低血糖!

使用降糖药,警惕低血糖!使用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很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血糖,低血糖的症状通常表现为出汗、饥饿、心慌、颤抖、面色苍白等,严重者还可出现精神不集中、躁动、易怒、昏迷,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对于非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血糖<2.8mmol/L,可诊断为低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如果血糖水平≤3.9mmol/L,就属于低血糖。
在口服降糖药物中,胰岛素促泌剂均可引起低血糖,其中磺脲类药物,如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尤为常见,格列奈类药物中的瑞格列奈、那格列奈也会引起低血糖,但因其药理作用时间短,相对较少见。
而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等)、噻唑烷二酮类(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DPP-4抑制剂(西格列汀、沙格列汀等)由于不直接刺激胰岛素分泌,单独使用时一般不会导致低血糖。
平时广大糖友应做好低血糖的预防工作,尤其是糖尿病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患者。
首先可以制定适宜的个体化血糖控制目标,充分认识引起低血糖的危险因素,患者自己及家属应了解降糖药的药代动力学特点,正确识别药物引起的低血糖症状及掌握自救方法。
应该定时定量进餐,如果进餐量减少应相应减少药物剂量。
运动前应增加额外的碳水化合物摄入。
酒精能直接导致低血糖,避免酗酒和空腹饮酒。
调整降糖方案,合理使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分泌剂。
定期监测血糖,尤其在血糖波动大、环境、运动等因素改变时要密切监测血糖。
一旦发生低血糖,首先要解除低血糖症状,其次要纠正导致低血糖症的各种潜在原因。
对于轻中度低血糖,喝一些白糖水、含糖饮料或吃糖果即可缓解,并停用降糖药物。
重者和疑似低血糖昏迷的患者,应及时给予高浓度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注射,继以低浓度葡萄糖液静脉滴注。
对于神志不清者,切忌喂食,以免呼吸道阻塞发生窒息。
我院口服降糖药使用分析

报告单 , 和医生能进 行专 业上 的交 流 , 更重 要掌握 扎 实 的药 学专业知识 , 以便能 在制定 合理 用药 方案 , 挥药 物 的最佳 发
疗效 , 避免 和减少不 良反 应等 方面起 到作 用 。总之 , 提高 自身业务能力和各 方 面素 质 , 临床 实践 过程 中积 累经 验 , 在 更好的为临床服务 。
治疗 的更大效果 ” 。 J
既要 全面提 高 这
个人的 医学知识水平 , 以便在查 房过程 中看 懂相关 检验检查
药师在与临床 医师 查房 时 , 与患 者零距 离 接触 , 了解 患
者用 药后的情况 , 帮助患者答疑 , 提高患 者用药 的依从性 , 更
内含氯苯那敏 , 为抗 组胺药 , 此类 药物大 多具有抗 胆碱作 用 ,
可引起 尿潴留 , 以上 两者 合用 使尿潴 留加重 。经 医师 同 意 , 药师 向患者解释上述原 因 , 并将抗感 冒药选用 不含抗组 胺药
[ ] 邱季 , 2 范鲁雁 . 临床药 师在 医疗 质量检 查 中的作用 和地位 . 中
【 关键 词】 降糖药 ; 口服 ; 药物利用指数 糖尿病是 危害人 类身 体健 康 的终身 性疾 病 。据 世界 卫
生组织 ( WHO) 道 , 着 世 界 人 口 的 增 加 及 人 口 老 龄 化 和 报 随
剂量 , 参照 《 国药 典》( 0 5版 ) 、 新 编药 物 学》( 1 中 20 《 第 5 版 ) 以及 临床常规用药 剂量 , 采用 其 主要适应 证剂 量 的中
的银翘解毒 片。换药后患者症状 好转 , 积极配 合治疗 。由此 可见 , 药师只有真正 深入 临床 , 到患者 身边 , 走 开展 以患 者为
中心 的药学 服务 , 助患 者理 解用 药 目的和 重点 , 能使 患 帮 才 者主动正确 的配合药 师治 疗 , 高用药 的依 从性 , 挥药 物 提 发
口服降糖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AGI)比较总结

口服降糖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AGI)比较总结伏格列波糖主要抑制肠道α-葡萄糖苷酶和胰岛素敏感性葡萄糖转运蛋白2(SGLT2),而米格列醇主要抑制肠道α-葡萄糖苷酶和肝葡萄糖酶。
这一差异导致了不同AGI在降低餐后血糖、长期控制血糖、降低HbA1c等方面的效果也有所不同。
四、AGI药动学参数差异比较药动学参数也是不同AGI的区别之一。
阿卡波糖在口服后吸收迅速,达到峰值时间为1小时,半衰期为2小时,主要经肝脏代谢,约50%经肾脏排泄。
伏格列波糖在口服后吸收缓慢,达到峰值时间为2小时,半衰期为6-8小时,主要经肝脏代谢,约85%经肾脏排泄。
米格列醇在口服后吸收快速,达到峰值时间为1小时,半衰期为4-5小时,主要经肝脏代谢,约80%经肾脏排泄。
五、AGI用法用量区别比较不同AGI的用法用量也有所不同。
阿卡波糖每次用药剂量为50-100mg,每日3次,口服与餐同时进行。
伏格列波糖每次用药剂量为5-10mg,每日1次,口服与餐同时进行。
米格列醇每次用药剂量为25-50mg,每日3次,口服与餐同时进行。
六、AGI降糖差异比较不同AGI在降糖方面的效果也有所不同。
阿卡波糖在餐后血糖控制方面效果最好,长期控制血糖也有一定效果。
伏格列波糖在长期控制血糖方面效果最好,降低HbA1c 明显。
米格列醇在餐后血糖控制方面效果较好,长期控制血糖也有一定效果。
七、患者用药注意事项AGI的用药注意事项包括:1.对AGI过敏者禁用;2.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3.妊娠、哺乳期妇女慎用;4.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可能性较大,应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5.餐时低血糖风险增加,需注意饮食控制和监测血糖。
八、AGI常见不良反应比较不同AGI的常见不良反应也有所不同。
阿卡波糖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腹部不适、腹泻、恶心、呕吐等;伏格列波糖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尿路感染、低血糖、腹泻等;米格列醇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头痛、胃肠道不适等。
九、AGI特殊注意事项比较不同AGI还有一些特殊注意事项。
口服降糖药有四种

口服降糖药有四种:促进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
现又有新药已研究出来,但临床应用不广,主要是高血糖素样肽(GLP-1)类似物,DPP-Ⅳ抑制剂。
这里主要介绍前四种。
一、促进胰岛素分泌剂,只适用于无急性并发症的T2DM(一)磺脲类(sulfonylureas,SUs) 使钾通道关闭,B细胞膜去极化,刺激胰岛素的分泌。
其作用不依赖血糖浓度,其降血糖作用有赖于机体尚保存有相当数量有功能的胰岛B细胞组织。
此外,还可加强胰岛素与受体结合,解除受体后胰岛素抵抗的作用,使胰岛素作用加强。
常用的药物有:格列吡嗪,格列齐特,格列本脲,格列喹酮,格列美脲等。
磺脲类药物临床应用广泛,目前在各类降糖药物中占重要地位,特别适用于消瘦的2型糖尿病患者,尤其是胰岛B细胞功能较差的患者。
除单独应用外,还可与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噻唑脘二酮联合应用。
肾功能不全者首选糖适平和胰岛素治疗。
对于老年患者,应尽可能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肝肾功能、血糖等的变化。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磺脲类药物之间不宜同时应用。
磺脲类药物不适合于以下情况:1.1型糖尿病。
2.妊娠及哺乳期。
3.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轻度肾功能不全只能使用糖适平、诺和龙,不能使用其他磺脲类降糖药。
4.糖尿病病人发生严重感染、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创伤及手术期间。
5.糖尿病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或高渗性昏迷期间。
6.已出现严重的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及肾脏病变,或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神经病变及肾脏病变进展迅速时应采用胰岛素治疗,严格控制血糖。
肥胖的2型糖尿病病人服用磺脲类降糖药物,可能使体重进一步增加,一般首选双胍类降糖药或糖苷酶抑制剂。
1. 格列吡嗪(美吡达、瑞易宁、迪沙、依吡达):第二代磺酰脲类药,起效快,药效持续6-8小时,对降低餐后高血糖特别有效;由于代谢物无活性,且排泄较快,因此比格列本脲较少引起低血糖反应;作用持续24小时。
维格列汀及阿卡波糖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糖水平的影响分析

维格列汀及阿卡波糖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血糖水平的影响分析维格列汀和阿卡波糖是两种常用的治疗老年糖尿病的药物。
针对这两种药物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对血糖水平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本文将对维格列汀和阿卡波糖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对血糖水平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 维格列汀及阿卡波糖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维格列汀是一种口服降糖药,可以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减少胰岛素的释放,从而降低餐后血糖的峰值。
阿卡波糖是一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肠道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来降低血糖水平。
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应用中,研究发现维格列汀和阿卡波糖都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但两者的不良反应类型和发生率有所不同。
研究表明,维格列汀的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腹泻、恶心、呕吐、头痛、皮疹等,其中以腹泻的发生率最高。
而阿卡波糖的常见不良反应主要包括消化道不适,如腹泻、腹胀、打嗝、恶心等,其中以腹泻的发生率最高。
相比之下,维格列汀的不良反应更多地表现为全身性症状,而阿卡波糖的不良反应更多地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
有研究表明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维格列汀和阿卡波糖的长期使用可能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尤其是在与其他降糖药物联合使用时。
在临床应用中需要特别注意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反应情况,及时调整用药方案。
维格列汀通过抑制肠道葡萄糖的吸收,减少餐后血糖的峰值,能够有效地控制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并且不会引起明显的低血糖。
研究发现,维格列汀可以显著降低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减少高血糖对血管、神经和其他器官的损害,从而延缓糖尿病的并发症发生。
维格列汀和阿卡波糖作为常用的口服降糖药,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具有显著的降低作用,能够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高血糖对身体的损害,延缓糖尿病的并发症发生。
结语维格列汀和阿卡波糖作为常用的口服降糖药,具有明显的降糖作用,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糖尿病类药物使用及不良反应的统计分析

糖尿病类药物使用及不良反应的统计分析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
糖尿病的发病率与不良反应等问题一直是医学研究的热点。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糖尿病类药物的运用逐渐成为治疗糖尿病的主要手段之一。
糖尿病类药物的使用也不是没有风险的,其不良反应一直是医生和患者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对糖尿病类药物的使用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糖尿病类药物的使用情况统计分析糖尿病类药物主要包括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两大类。
口服降糖药主要包括磺脲类药物、双胍类药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以及胰岛素分泌增强剂。
胰岛素则主要分为速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
这些药物在临床治疗中的使用情况如何呢?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口服降糖药被大部分糖尿病患者所使用,其中以双胍类药物使用率最高。
双胍类药物如二甲双胍具有减少肝糖输出、提高组织敏感性和抑制葡萄糖生成等作用,被称为口服降糖药的第一线用药。
其次是磺脲类药物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这两类药物也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并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胰岛素的使用情况则相对较少,主要用于对口服降糖药疗效不佳的患者,或伴有胰岛素抵抗的病例。
速效胰岛素和长效胰岛素的使用比例较高,中效胰岛素使用较少。
这可能与速效胰岛素的快速作用和长效胰岛素的持久控制效果有关。
以上数据表明,糖尿病患者在治疗中更倾向于选择口服降糖药,尤其是双胍类药物,而胰岛素的使用则相对较少。
这也提示我们在临床实践中应该更加重视口服降糖药的使用,合理选择药物,尽量避免使用胰岛素,避免患者产生心理负担。
二、糖尿病类药物不良反应的统计分析虽然糖尿病类药物在治疗糖尿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不良反应也是不容忽视的。
糖尿病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低血糖、体重增加、消化道不适、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受损等。
这些不良反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甚至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统计数据显示,糖尿病类药物不良反应中以低血糖最为常见。
糖尿病患者正确服用降糖药以及常见不良反应

糖尿病患者正确服用降糖药以及常见不良反应
一、掌握正确的降糖药服用方法
针对口服降糖药,类型不同则服用的时间不同,剂型不同服用的方法也不同,如缓释片只需每日早晨服用一次即可,而二甲双胍如制成肠溶片可避免对胃的刺激,使其不一定非要餐后服用。
需要注意的是,规律用药不但可以平稳保持血糖水平,还能使耐药情况发生减少。
正确的服用时间与方式是口服降糖药能充分发挥疗效的前提。
二、降糖药常见不良反应
1.磺酰脲类
常见不良反应为胃肠不适、恶心、腹痛、腹泻。
大剂量氯磺丙脲还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精神错乱、嗜睡、眩晕、共济失调。
长效的磺酰脲类易导致持久性的低血糖症,因此老人及肝、肾功能不良者最好选用短效药物。
2.二甲双胍类和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腹痛、便秘、食欲减退、消化不良及胃部不适等消化道症状,也会出现皮疹及流感样症状。
3.胰岛素增敏剂
会引起轻中度水肿、贫血、低血糖、肝功能异常及血脂增高等。
根据国家不良反应信息通报,罗格列酮有引起心脏病发作和卒中的风险。
三、联合用药注意事项
1.与噻嗪类利尿剂、甲状腺激素类药物合用会使血糖升高,抵消降糖药作用。
2.与普萘洛尔、磺胺类药、阿司匹林等合用会引起严重的低血糖反应。
3.与苯妥英钠等肝药酶诱导剂合用会降低降糖药的疗效。
4.与吲哚美辛合用会引发高血糖。
5.与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类合用可拮抗降糖药作用。
6.与加替沙星合用会引起原因不明的血糖波动等。
谈谈常用口服降糖药的种类、特点、注意事项

谈谈常用口服降糖药的种类、特点、注意事项临床上常用口服降糖药有很多种,每种降糖药物的作用原理,发挥作用的时间,代谢方式等都不同,药物的选择要根据病人情况和疾病特点而定,不能一概而论。
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下常用口服降糖药的种类、特点以及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促胰岛素分泌剂类降糖药1、磺脲类药物主要有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美脲、格列吡嗪以及格列喹酮等。
该类药物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进而达到降糖功效。
如果病人胰岛功能已经受到破坏,此类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
该类降糖药起效较慢,所以通常需要在用餐前30分钟左右服下,此外要注意,磺脲类降糖药的作用时间比较长,比较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
2、非磺脲类药物常用的有那格列奈和瑞格列奈。
该药物也是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进而达到降糖功效。
药物优缺点:该类药物作用时间较快,被称作是餐前血糖调节药,多用于餐后血糖控制不理想和一些不按时用餐的病人,通常要在用餐前即刻服用,服用后大概一个小时左右就可发挥理想的降糖功效。
所以这类药物只是在用餐时增强胰岛素的分泌,这样避免在空腹时刺激到胰岛β细胞,使用期间多不会造成低血糖,也不会增加体重。
不足之处是该类药物属于一种超短效的降糖药,降糖作用持续时间较短,空腹血糖控制情况不理想。
用药注意事项:如果糖尿病病人胰岛素功能已经完全破坏或是使用磺脲类降糖药治疗无效,使用非磺脲类降糖药治疗可达到明显效果,该类药物的低血糖反应相对会比服用磺脲类药物出现的少。
如果病人患有轻、中度的肾功能不全时,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瑞格列奈,该药产生的代谢产物几乎都是经过胆汁排泄,只有很少部分是通过肾脏排泄的。
二、促进葡萄糖代谢剂常用的代表药物是二甲双胍作用机制:可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避免肝糖输出太多,还可改善肌肉糖原合成情况,避免小肠吸收太多的葡萄糖,降低血糖。
药物优缺点:优点是降糖效果非常好,特别是对于空腹血糖降糖效果尤为明显,在单独使用此药时不用担心会发生低血糖的危险,还可帮助减轻体重,有利于心血管的健康,该药是降糖药物指南中2型糖尿病的首选一线类药物。
注意口服降糖药的服用方法及不良反应

注意口服降糖药的服用方法及不良反应作者:刘士敬来源:《中国社区医师》2010年第23期磺脲类磺脲类药物属于促胰岛素分泌剂,主要药理作用是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加体内的胰岛素水平。
临床试验显示,磺脲类药物可以使糖化血红蛋白(HbA1c)降低1%~2%,是目前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制定的糖尿病指南中推荐的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的主要用药。
目前在我国上市的磺脲类药物主要有格列苯脲(优降糖)、格列齐特(达美康或达美康缓释片)、格列吡嗪(如美吡达)、格列吡嗪控释片如瑞易宁,格列喹酮(糖释片)和格列美脲(亚莫利)。
磺脲类降糖药适用于自身胰岛β细胞具备一定功能的2型糖尿患者。
服用方法是餐前口服。
其中,格列吡嗪控释片及达美康缓释片要整粒用温开水吞服,不能嚼碎。
所有磺脲类降血糖药物均须从小剂量开始,根据血糖高低进行调整。
可能的不良反应主要是低血糖,其次还包括有恶心、消化不良、便秘和呕吐等消化道功能障碍,皮肤和皮下组织反应如皮疹、瘙痒,极少见血液疾病如贫血、血小板减少、粒细胞减少、肝酶增高、视力障碍等。
当进食少或不想进食时,预防低血糖发生的主要措施是减少或暂时停用该类药物。
而一旦发生低血糖反应,则应该尽快进食少量食物,如仍然不能使症状消失,则应尽快使用静脉推注葡萄糖及静滴葡萄糖,并根据具体药物的代谢特点,最好维持观察>72小时。
出现恶心、呕吐、便秘、腹泻的情况相对较少,服用时间稍长后可能会慢慢消失。
虽然出现血液疾病、肝胆疾病或过敏很少,但一旦出现,则要停用这类药物,改用胰岛素治疗。
噻唑烷二酮类噻唑烷二酮类药物主要通过促进靶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来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
目前,在我国上市的有马来酸罗格列酮(文迪雅)和盐酸吡格列酮。
此类药物以餐前服用较好,应从较小剂量开始,遵循个体化原则。
体重增加和水肿是此类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这种不良反应在与胰岛类联合使用时更为显著,已经有心衰危险的患者使用此类药物后有可能使心衰加重,所以,对有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应慎用。
吃降糖药后的反应

吃降糖药后的反应*一、吃降糖药后的反应临床常用口服降糖药包括磺脲类以及非磺脲类(格列奈类)胰岛素促泌剂、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TZD)和二肽基肽酶Ⅳ(DPP-4)抑制剂等。
所有降糖药物都可能发生副作用,并因药物类别和具体药品不同而异。
总体而言,降糖药益处大于风险,但仍有一定比例应用降糖药的患者出现副作用,包括低血糖、体重增加、胃肠道不良反应、水肿等不良反应。
*1、低血糖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的主要原因是降糖药物的应用。
磺脲类、格列奈类促泌剂、胰岛素可以增加低血糖风险;而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等药物单用一般不发生低血糖。
其他危险因素还包括老年、病程长、饮食不规律等。
*2、体重增加多项研究显示,体重增加是胰岛素、促胰岛素分泌剂和TZD 类药物治疗的常见副作用。
引起体重增加的机制包括药物的胰岛素同化作用(促进脂肪、蛋白质和糖原合成,引起饥饿感和热量摄入增多),以及体液潴留。
*3、胃肠道不良反应二甲双胍所致消化道反应较常见,发生率为5%~20%;糖苷酶抑制剂亦可导致胃肠胀气和肠鸣音亢进等不良反应,但在ACE 研究中,糖苷酶抑制剂组基本没有因为胃肠道不良反应而退出研究者。
*4、心血管安全性既往研究显示,罗格列酮可导致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MI)风险和心血管死亡风险增加。
大型研究的部分亚组分析显示双胍类、糖苷酶抑制剂治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目前,正在进行一项以中国为主的全球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研究(ACE),旨在判断阿卡波糖是否能够降低明确的心血管疾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的心血管相关发病率和死亡率。
*5、肝功能损害TZD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通过刺激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增加胰岛素对周围组织器官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
早期上市的曲格列酮可引起严重肝损害。
可能机制包括肝细胞对TZD的超敏反应和代谢异常等途径。
而对于现在临床上使用的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未发现肝损害不良反应。
口服降糖药的不良反应

口服降糖药的不良反应文章目录*一、口服降糖药的不良反应*二、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的作用*三、降糖药的中药种类口服降糖药的不良反应1、磺酰脲类的不良反应--低血糖磺酰脲类药物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代谢和营养障碍,出现低血糖反应,神经系统损害,低血糖昏迷,偏瘫、起立性头晕,因精神紊乱而出现的意识障碍、情感活动障碍,心血管系统损害,胃肠道系统损害(如恶心、呕吐、腹泻、口中有异味)等。
2、双胍类的不良反应--胃肠道不适、乳酸性酸中毒主要表现为胃肠不适(如腹泻、腹胀、恶心、食欲减退、口中异味、上腹不适等),畏食,乳酸性酸中毒,偶可出现皮疹等;乳酸酸中毒是双胍类最严重的不良反应,对于使用非常广泛的二甲双胍,乳酸性酸中毒发生率很低, 但一旦发生后果严重,患者死亡率高达50%。
3、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不良反应--皮肤过敏常有胃肠气和肠鸣音,偶有腹泻,个别病例可能出现诸如红斑、皮疹和荨麻疹等皮肤过敏反应。
5、胰岛素增敏剂的不良反应--肝功能损害TZD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通过刺激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增加胰岛素对周围组织器官的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
早期上市的曲格列酮可引起严重肝损害。
可能机制包括肝细胞对TZD的超敏反应和代谢异常等途径。
而对于现在临床上使用的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未发现肝损害不良反应。
常用的口服降糖药的作用1、磺脲类降糖药的作用磺脲类降糖药的主要作用是刺激胰岛素分泌,降糖作用为中等偏强,属于磺脲类的药品按每片剂量从小到大包括优降糖、美吡达(优达灵)、克糖利、达美糖适平(格列喹酮)等等,其中优降糖作用最强,美吡达作用快而短,达美康和克糖利作用时间较长,糖适平可用于糖尿病肾病病人,各有特色。
2、双胍类降糖药的作用双胍类降糖药的主要作用是降低食欲,减少糖类的吸收,比较适合于较胖者服用,降糖作用也属中等,这类药物包括降糖灵(苯乙双胍、DBl)、二甲双胍(二甲双胍片、美迪康、迪化糖锭、格华止)。
降糖灵价格便宜,但因其副作用比较大,已不常用。
常见降糖药物有哪些

常有的降糖药物有哪些降糖药的副作用有哪些?降糖药物就像一把双刃剑,既能帮助患者控制高血糖,降低发生慢性并发症的风险,同时也可能会给机体带来某些副作用。
为了趋利避害,不论是医生仍是患者,均对付常用降糖药的副作用及禁忌证有所认识,以保证用药安全。
那么,降糖药的副作用有哪些?糖尿病专家指出:磺脲类降糖药1.此类药物能够致使低血糖。
2.此类药物对Ⅰ型糖尿病患者无效,因为Ⅰ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分泌功能已完整衰竭。
3.此类药物有可能出现原发性无效 (应用磺脲素治疗在 1 个月内成效不好 )或继发性无效 (先前应用磺脲素能有效控制血糖,而于治疗后 1~3 年无效 ),这种状况大多与患者自己胰岛功能衰竭有关。
4.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此类药物。
5.磺胺类抗生素会增强磺脲类药的降糖成效,假如二者合用,应注意防备出现低血糖等不良反应。
双胍类药物1.双胍类药物对胃肠道有刺激作用,建议餐中或餐后从小剂量开始服用,以减少其对胃肠道的副作用。
2.有肝功能异样、肾功能不全或许居心衰、肺气肿、肺芥蒂者,不介绍服用此类药物。
3.要进行肝脏手术或许x 线造影检查的前 1 ~ 2 天,应停用此药。
在造影检查48 小时后,应检查肝、肾功能,如结果正常,可恢复服用二甲双胍。
4.服用双胍类药物者不宜喝酒(特别是空肚喝酒)。
因乙醇可伤害肝功能,特别是能克制糖原异生而致低血糖。
5.妊娠期、哺乳期以及方案怀胎的妇女均应防备服用双胍类药物。
动物实验说明,二甲双胍能经过乳汁分泌。
6.独自应用此类药物一般不出现低血糖,当与其余类药物或胰岛素联用时,可能致使低血糖。
7.因为二甲双胍克制线粒体的氧化还原能力,所以,线粒体糖尿病患者忌用二甲双胍。
8.双胍类药物最大剂量是2000 毫克 / 日,可分为2~ 4次服用。
α- 糖苷酶克制剂1.α- 糖苷酶克制剂 (如拜唐苹 )一定正确服用才能发挥疗效,要求在进餐时将该药同第一口饭一同嚼碎服用。
2.α- 糖苷酶克制剂对α - 糖苷酶的竞争性克制作用一定有底物 (即食品中的碳水化合物 )参加,也就是说,它必定要与碳水化合物 (如主食 )同时用,才能发挥降糖作用。
常用口服降糖药的应用

• 单药应用者漏服当日均可补服
• 联合用药者只要血糖不低也可当日补
DPP-4抑制剂
• 这类药物只需每天一次服用,餐前、餐后 皆可,漏服后于当日随后补服即可。
发药注意事项
• 给药前要了解血糖和胃纳情况 • 发药时再次提醒药物服用方法 • 吃饭后巡视病人服药情况 • 床边交接班时,再次检查病人服药情况
抑制胃排空,抑制食欲及摄食 改善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西格列丁(捷诺维) 沙格列丁(安立泽) 维格列丁(佳维乐)
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减少凋亡
DPP-4抑制剂作用特点
不增加体重 低血糖发生的风险小,基本没有引起低血糖 的风险 不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可用于CKD4-5期患者
过敏反应
DPP-4抑制剂不良反应
α- 糖苷酶抑制剂
• 餐中想起漏服,可以马上补服;
• 吃完饭再补服的话,药物的降糖效果将会大打折 扣。就下餐前血糖监测情况而定
双胍类药物
• 如果二甲双胍的用量较小,可以通过加大活动量 的方式降低血糖而无需补服。
• 联合用药的患者也最好仅采用增加活动量的方式, 或者在明确血糖水平较高以后再补服,以减 少由 于用药时间变化,导致多种药物相互作用而 出现 低血糖反应。
定期检查血肌酐、肝功能、尿酮体。 对此药过敏者 在做造影检查使用碘化造影剂时,应暂时停用二
甲双胍
噻唑烷二酮降血糖作用机理
减轻胰岛素抵抗
保护β胰岛细胞功能 减少肝糖原异生作用
罗格列酮、 吡格列酮、 环格列酮
改善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T2DM
噻唑烷二酮的适应症
胰岛素抵抗伴有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
联合用药时注意低血糖反应
出现低血糖,只能用葡萄糖口服或静脉注射,口服其它糖 类或淀粉无效
达格列净的负做用

达格列净的负做用
达格列净(Dapagliflozin)是一种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
尽管它在降低血糖方面表现出良好的效果,但如所有药物一样,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或副作用。
以下是达格列净常见的一些副作用:
尿路感染:由于达格列净的作用机制是增加尿液中葡萄糖的排泄,可能导致尿液中的糖分增多,从而增加了细菌滋生的风险。
低血压:该药物通过促进肾脏排糖和水分,可能引起血容量下降,对部分患者特别是合并有心力衰竭或已存在低血压问题的患者而言,可能会加重低血压症状。
生殖器霉菌感染:因为尿糖排出增多改变了泌尿道环境,提高了发生真菌感染的风险,尤其是女性可能出现阴道念珠菌病。
脱水与电解质紊乱:过度利尿可能导致体内水分减少及电解质失衡,包括低钾血症、低钠血症等。
酮症酸中毒:对于1型糖尿病患者以及2型糖尿病伴有胰岛素严重缺乏或代谢异常的患者,使用达格列净后可能引发酮症酸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呼吸急促等症状。
尿频:由于尿量增加,患者可能会经历比平时更频繁的排尿需求。
其他少见的副作用还包括疲劳、肌肉疼痛、关节疼痛、皮疹等。
总之,在开始使用达格列净治疗前,医生通常会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和潜在风险,并告知患者如何监测可能的副作用,以及在发生副作用时应采取的措施。
同时,患者应按医嘱服用并定期复诊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二甲双胍过量致乳酸性酸中毒死亡1例

二甲双胍过量致乳酸性酸中毒死亡1例病惻报告\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2丨年4月第16卷第4期ChinJ EmergResiKsrDisas丨erMecKApril 2021,V〇1.16 No.4李一凡,王长远,王晶,王征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科,北京100053摘要:二甲双胍是临床常用的双胍类降糖药,过量服用后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导致患者死 亡并不多见。
本文通过复习1例二甲双胍过量致乳酸性酸中毒死亡患者的救治过程并结合相关文献,论述二甲双胍过量导致乳酸酸中毒的机制、临床表现以及救治方法。
关键词:二甲双胍;乳酸酸中毒;连续肾脏替代治疗中图分类号:R459.7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3-6966(2021)04-0462-00二甲双胍属于双胍类降糖药,中华医学会糖尿病 学分会在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中推荐 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叭特别 是在肥胖的患者中更推荐使用。
除非患者无法耐受 或存在禁忌证,否则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 选和全程药物。
本文报告1例二甲双胍过量致乳酸 性酸中毒死亡患者的救治过程,结合相关文献,探讨 二甲双胍过量导致乳酸酸中毒的机制、临床表现以及 救治方法。
1病例资料1.1 一般资料20岁女性,口服二甲双胍50片,出现恶心、呕吐和腹部不适2 h。
于2020年丨月29日21:00至本院急诊就诊。
家属诉患者于药店自行购买 二甲双胍50片(0.5g/片)后一次性口服。
服药后2 h出现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有腹部不适,有轻 度腹泻。
既往精神分裂症病史6年,口服氨磺必利治 疗。
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1尤,脉搏80次/min,呼吸 14 次/min,血压 120/70mmHg(l mmHg=0.133 kPa),血 氧饱和度95%。
嗜睡,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 音,心率80次/min,律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如何防范口服降糖药物的不良反应

损 害 。这 让 刘大妈 不 由地担 心起 来 ,为 了避免 药物 的不 良反应 ,刘大 妈擅 自把 口服 降糖 药停 了,改吃 保健 品 。没 过 多长 时 间 ,久 违的 “ 多一 少”症 状 三
42 药品 评价 21年第7 3 00 卷第 期
经 验 交 流
目圈
再 次 出现在 刘 大妈 身 上 ,一查 血 糖 明显 升高 。主 管
要介绍 一下临 床常用 的各类 降糖药物 的不 良反应 :
1 磺脲 类 :包 括优 降糖 、美吡 达 、达 美康 、 . 糖 适平 、格 列美 脲 等。此 类药物 低血 糖 比较 常见 ,
率相 对较 低。
糖 尿病 患者 最担 心的 问题 是长期 用 药究竟 会不
会损害肝肾。一般说来 ,降糖药物本身不会对肝肾
便买 点 药吃 。 由于 服药 不规 律 ,经常 漏服 ,随意 增 相应 增加 。而 采取 联 合用 药 ,可 以在 保证 疗 效 的前 减 ,因此 ,他 的血 糖控 制 很不 理 想 。去年 ,王 师傅 提 下 ,减少 每 一种 药物 的使用 剂量 ,从而 大 大减 少 因下 肢浮 肿 到 医院 检查 ,尿常 规 显示 蛋 白 阳性 ,血 药物 的不 良反 应 。
特 别注 明 “ 肾功能 不 良者 禁用 ”?这是 因为这 些 肝
其 他少 见的不 良反应有 皮肤 过敏 反应 、 白细胞 减少 造 成直 接 损害 。那 么 ,为何有 些 降糖 药物 说明 书上 等等 。
2 格 列奈 类 :包 括诺 和 龙、唐 力 等 。不 良反 药物 都 要经过 肝 肾代 i . 射,如果 患者 原本 有肝 、 肾疾
的药 物治 疗 。降糖 药物有 哪些 不 良反应 、长 期服 药 太 罗) 吡格 列 酮( 和 如艾 汀 、瑞 彤) 。少数 人服 用后 可 是否 安全 、会 不会导 致肝 肾损害 、应该 如 何避免 或 导致 水 钠潴 留 ,引起 颜面 及下肢 浮 肿 ,加 重 心衰 。
社区医师应用口服降糖药物存在的问题分析

物 的 品种 及 剂 量 , 根 据 患 者 的 实 际 情 况 未
始 』糖 明显增 皿 岛的肥胖 型精 尿病 患者 , 应
前从 远期疗效来看 ,J 降糖药物 大部住 [服
连续 服 用 5~ 8年 后 现 降 特 效 果 明 显 下
降的结果 , 其原 【 主要 为胰 岛 B细 胞 大 J
K期 的药 物刺 激 作 用 下 发 生 _衰 竭 , r 已无 力 再 分 泌 腆 岛 素 , 此 时 臆 尽 使 用 胰 岛 故 一 素 , l 患 者 胰 岛 分 泌 功 能 尚可 时 尽 早 使 即住
选择合适 的降糖药物 , 对应使用胰岛素肯 仍 使用 口服 降糖 药物 等。本 文就 降糖 药
物 的 正确 使 用 及 相 关 问题 进 干 了 讨论 , 『 旨 住 为临 床 医师 提 供 参 考 及 借 鉴 。
用胰 岛素。笔 者建 议 , 口服降糖药物效 埘
果 欠 佳 凡 起 始 m 糖 值 超 过 1 m o L 的 4 ml /
磺脲类降糖 药物主要 为格 列吡嗪 、 格列 奇 特、 格列喹酮及格列荚脲 等。第二代磺 脲 类 口服降糖 药 的靶 细胞 为胰 岛 B细 胞 , 即促进 内源性胰 岛素的分 泌 , 抑制肝糖原
分解 , 进肌 肉组织 对葡 萄糖 的利用 , 促 此
参 考 文 献
1 陈新谦 , 有豫 , 光 新 编药物 学. 京 : 金 汤 北
或高于i 常值 , E 其血糖 升高的原 因主要为
胰 岛 素 抵 抗 。胰 岛 素 作 用 的靶 器 官 埘 胰
口服降糖药较少见的不良反应

口服降糖药较少见的不良反应
任海霞;王春革
【期刊名称】《天津药学》
【年(卷),期】2006(18)4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同时伴有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组代谢性疾病,需要病人长期用药治疗。
但降糖药在控制血糖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药物不良反应,有些不良反应较为罕见,亦较为严重,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为了更好地发挥药物和治疗效应,避免不合理应用,本文就口服降糖药在临床应用中少见的不良反应综述如下:
【总页数】3页(P61-63)
【作者】任海霞;王春革
【作者单位】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津,300192;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天
津,30019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69.3;R977.1
【相关文献】
1.注意口服降糖药的服用方法及不良反应 [J], 刘士敬
2.口服降糖药物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J], 张红霞
3.如何防范口服降糖药物的不良反应 [J], 王建华;李世国
4.口服降糖药物的不良反应观察 [J], 王焕霞;蒋健晖
5.口服降糖药物的不良反应观察 [J], 王焕霞;蒋健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常用口服降糖药的不良反应分析
作者:肖华凤, 宋黎军
作者单位:西南民族大学校医院,四川,成都,610041
刊名:
中国医药导报
英文刊名:CHINA MEDICAL HERALD
年,卷(期):2006,3(24)
被引用次数:7次
1.林鹏鑫拜糖苹致严重头痛1例[期刊论文]-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 1998(05)
2.吕志美;王素青格列本脲致低血糖失语1例[期刊论文]-现代应用药学 1993(02)
3.邓丽丽;李明升;瞿文秀格列本脲引起低血糖性偏瘫2例 1995(02)
4.张洁洁格列齐特致过敏反应1例 1999(05)
5.吴兴田;朱伍秀;胡秋霞拜糖苹致双手皮肤多形性红斑1例[期刊论文]-中国新药杂志 2000(12)
6.李浩;刘培玉格列吡嗪致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10例分析[期刊论文]-中国药师 2001(02)
7.童浩泉;茅尧生格列齐特引起低血糖2例 1995(03)
8.钟蓉辉;朱诚凤口服格列本脲引起低血糖1例 1997(12)
9.王军;朱晓晖;秦文浩阿卡波糖的不良反应及耐受性 1998(13)
10.孙瑞芝;芦海;王焕文倍欣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的降糖效果和安全性评价[期刊论文]-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1(06)
11.汪艳芳;马书平;赵志刚;苏永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多项目临床观察[期刊论文]-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4(03)
12.潘长玉;高妍;高鑫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期刊论文]-中华内科杂志 2002(06)
13.陈志松苯乙双胍致老年人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8例[期刊论文]-人民军医 2001(12)
14.许岚;邓振霞;吴懿玲瑞格列奈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的评价[期刊论文]-河北医学 2002(01)
15.陈名庆;冯玲玉口服格列齐特引起出血3例[期刊论文]-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1998(01)
16.姚富和;于秀英格列齐特致持续性呃逆1例 1995(02)
17.陈上云;劳干诚药物性低血糖症37例诊治体会 1999(04)
1.汪军荣口服降糖药的不良反应分析与合理应用[期刊论文]-临床医药实践2009,18(11)
2.王娟口服降糖药的临床应用[期刊论文]-天津药学2008,20(3)
3.樊愚超口服降糖药的注意事项[期刊论文]-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02(33)
4.杨绍基重型肝炎的监护[期刊论文]-新医学2003,34(6)
5.石磊.胡丽辉.赵树进口服降糖药的药物利用分析[期刊论文]-广东医学2004,25(2)
6.马磊内科患者镇静催眠药物使用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期刊论文]-当代医学2010,16(22)
7.陈春雷.陈曹臻.林晖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评价[期刊论文]-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3,8(5)
8.李浩友.Li Haoyou浅谈治疗肝炎药物的合理应用[期刊论文]-基层医学论坛2007,11(4)
9.程秋云门脉高压性胃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探讨[期刊论文]-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0,8(z1)
10.周小平心得安联合消心痛预防肝硬化门脉高压性再出血的临床观察[期刊论文]-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9)
1.李轶糖尿病患者的口服降糖药的分析[期刊论文]-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2)
2.汪军荣口服降糖药的不良反应分析与合理应用[期刊论文]-临床医药实践 2009(11)
3.周建玉口服降糖药治疗Ⅱ型糖尿病的临床应用[期刊论文]-首都医药 2009(24)
4.王毅某三级医院2000~2005年降糖类药物应用情况分析[期刊论文]-中国当代医药 2009(1)
5.顾群.王振江.吴辰2004年-2006年我院住院患者口服降糖药使用分析[期刊论文]-中国新药杂志 2008(16)
6.王娟口服降糖药的临床应用[期刊论文]-天津药学 2008(3)
7.高红鹰.李刚驾驶和操纵危险机械者禁忌和慎用药物[期刊论文]-实用药物与临床 2007(3)
8.李轶糖尿病患者的口服降糖药的分析[期刊论文]-医学信息(中旬刊) 2011(2)
本文链接:/Periodical_yycyzx200624005.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