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不合格品管理程序

合集下载

《不合格品管理办法》

《不合格品管理办法》

《不合格品管理办法》1目的为使不合格/待处理物料尽快得到处理,对不合格/待处理物料进行原因分析,降低发生率。

2适用范围程序一适用于整批不合格的生产原料、包装材料及任何数量的成品及半成品。

程序二适用于经检验合格但在生产使用过程中发现的有缺陷的原材料(即零散不合格包装材料,原辅材料)。

3责任者1质检员,2质检部主管,处置负责人。

厂长、车间主任、库房主管、采购部。

4定义不合格。

可依据检验标准明确判定为不合格,交由处置负责人处理的事项。

待处理。

有疑问且暂不能给出明确结论,需由处置负责人提供进一步调查结果及提请有关部门讨论的事项。

5规程1.当车间领用生产物料、原辅料、包装材料、出现不合格或需待情况时,质检验员应立即填写不合格/待处理通知单,在通知单上选择不合格或待处理项,按顺序编号记录,部分项目解释如下:批量。

指该批的物料总量。

库存数量。

指当前该产品的原材料库存总量。

此通知单涉及的数量。

指本通知单涉及到的不合格或待处理数量。

质检主管填写处置方法及要求,由生产车间主任退回库房,必要时质检部提供调查报告及预防措施,以防止类似事件再发或发生混乱。

2.库管员应立即将不合格/待处理物料转移到不合格区。

3.由库房主管与库管员将物品的不合格/待处理通知单及原因发给采购部负责人(指外协外购产品)。

4.采购部收到不合格/待处理通知单后应立即进行处理。

不合格原辅材料、半成品及包装材料在退货处理前,由库房和采购部共同清点物料总量/批号。

如因库房保管不当造成,由库房自行处理。

6不合格/待处理物料具体处理方法1、对处置方法已定的不合格/待处理物料(即退货,返工或报废等),从处置负责人接到不合格/待处理通知单之日起一般规定处理周期为5天,特殊情况需经处置负责人所在部门批准,以便对异常物料进行跟踪监查。

2、半成品材料整批不合格,不合格物料退回厂家挑选,挑选后残次品由厂家负责处理。

3、旧版物料报废,过期物料报废,要将物料转移至仓库,由库房会同相关部门负责处理,应在7天内完成。

工厂不合格产品的管控流程(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和交付)

工厂不合格产品的管控流程(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和交付)

工厂不合格产品的管控流程(含防止不合格品的使用及交付)一、制度效果工厂为了确保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以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和交付。

二、管理范围适用于与产品质量有关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的所有管理范围。

三、不合格品定义不合格品:不符合本公司或客户规定要求的物料、半成品、成品。

四、特采的定义特采:在物料、半成品、成品判定不合格时,且对产品主要功能以及人身安全未构成影响时,因出货及成本原因由权责人员批准而对不合格品的让步接收。

五、品管部及相关部门的职责:1.1品管部按《进料检验程序》对进货物料进行检验。

1.2制程中的零部件、半成品、成品由品管部或制造部进行检验并记录;各工序操作者应进行自检、互检将不合格品拣出。

2.1单个不合格品由发现者用红色箭头纸或红色“拒收”标贴标识或用不合格品盒盛装或置于不合格品区。

2.2批量不合格由发现者用标识牌标识或置于不合格区(参见《产品标识和追溯管理程序》)。

3.1品管部综合考虑不合格品对最终产品品质影响的程度、成本、交期等因素来决定对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

3.2需要时,品管部邀请工程部、制造部等相关部门协商决定。

3.3确定为不合格品需返工时由品管开立《返工通知单》通知相关部门处理;符合纠正措施提出时机由品管开立《品质异常处理通知单》或《供应商改善通知单》通知相关部门处理。

4.1原材料不合格,一般采取退货(除非决定特采、挑选或加工使用)。

4.2特采处理4.2.1特采由计划部据出货需求或由制造部考虑成本因素提出。

4.2.2《特采申请单》需相关单位部门经理会签,品管部经理核准。

4.2.3对处理有争议时可报生产总监裁决。

4.2.4合约有规定时对成品的特采决定须得到客户批准。

4.3因生产急需使用或供应商要求,可以对不合格物料挑选使用或加工使用。

4.4半成品、成品不合格时需返工处理,以符合质量要求,返工情况应记录于《返工通知单》上。

4.5如无法返工使不合格品达到要求,可进行修理,以达到预期使用要求。

不合格控制流程

不合格控制流程

不合格控制流程不合格品的控制流程1 · 识别识别不合格:判断产品合格与否的依据或标准。

- 产品标准- 客户要求- 工艺文件- 检验文件- 样板- 上级的交代与叮嘱2 · 标识检验状态的标识- 标识“待处理”或“不合格”的标识。

- 生产班组:不合格的半成品与原材料要标明“待处理”或“不合格”的标识。

- 检验员在随机卡、流程卡或“返工单”的相应项目标栏内盖检验章,作为“不合格”标识。

- 其作用是:具有可追溯性。

- 最终检验:不合格牌标识。

或写明(注明)不合格现象,如(漏电、拉裂、少孔、搞错型号、严重压痕、少工序、用错材料等)。

3 · 隔离要求:与正常的合格品明确隔离。

- 红色胶盘/物料框。

- 专门独立的不良品架。

- 划分不合格区域,不良品放在不合格品区域内。

- 生产区的摆放与其它产品不同,以示区别,然后按要求拉到维修或返工返修区处理。

- 定时安排人员到不良品区进行确认与数量的登记4 · 记录- 在规定的检验报告上正确记录不合格产品的型号、批次、检验日期、检验依据、不合格品的数量、检验结果。

- 检验报告按规定予审核与批准。

- 流程:5 · 评审当量较大时,或对公司信誉与资金影响大时须评审。

①进货检验:经检验主管以上人员签署处置意见(必要时要组织技术部、生产、供应链、相关部门进行评审)。

②过程检验:对批量不合格品,质量管理部组织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进行评审。

③最终检验:质控部负责人审批处置结论,必要时,技术部参与评审。

6 · 处置包括以下几种:挑选使用、返修、让步接收、报废处理、纠正预防措施。

①进货不合格品的处置- 退货- 让步接收- 要求供方采取相关的纠正预防措施- 我厂对连续多批不合格,某批大量严重不合格的供方,将安排人员对其审厂并对以后批次加严检验。

②过程不合格品的处置过程不合格品的处置方式一般有:返工返修、让步接收与报废等几种。

- 处置结论为:返工返修,转至返工返修区处理或交相关责任单位与个人进行返工。

不合格品管理程序

不合格品管理程序

不合格品管理程序摘要:不合格品管理在现代企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涉及到对不合格产品的识别、分类、处理和预防,以确保产品质量和顾客满意度。

本文将探讨一个完善的不合格品管理程序,包括不合格品的定义、检测方法、处理流程和预防措施等。

引言: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不合格品的存在可能对企业声誉、顾客满意度以及经济利益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建立一个有效的不合格品管理程序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一个完善的管理程序可以帮助企业及时识别、处理和预防不合格品,从而提高产品质量和顾客满意度。

一、不合格品的定义不合格品是指不符合事先确定的产品质量标准、规格或其他要求的产品。

不合格品可以分为内部不合格品和外部不合格品。

内部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被发现,但尚未出厂的产品;外部不合格品是指已经出厂并被顾客接收的产品。

二、不合格品的检测方法1. 抽样检验:对批量生产的产品进行抽样检验是一种常见的方法。

通过抽样检验可以评估整个批次产品的质量状况,从而确定是否存在不合格品。

2. 100%检查:对于关键产品或对品质要求非常高的产品,可以进行100%检查。

这种方法可以确保每个产品都符合质量标准,减少不合格品的出现。

三、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1. 识别不合格品:通过抽样检验或100%检查,发现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后,需要及时识别并分类为不合格品。

2. 不合格品记录:将不合格品的相关信息记录下来,包括不合格品类型、数量、质量问题的描述等。

3. 不合格品处理:根据不合格品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如修复、重新加工、报废等。

4. 不合格品追踪:对已处理的不合格品进行追踪,确保处理措施的有效性,并分析不合格品的原因,以避免再次发生。

四、不合格品的预防措施1. 提高生产工艺:优化生产工艺,通过改进设备、工艺参数和操作方法等方式,减少不合格品的产生。

2. 培训员工:提供适当的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质量意识,减少人为错误导致的不合格品。

大米工厂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大米工厂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大米工厂不合格品管理制度1. 引言在大米工厂的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定数量的不合格品。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大米工厂需要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本文档旨在详细介绍大米工厂的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包括不合格品的定义、管理流程、责任分工和改进措施等。

2. 不合格品定义大米工厂中的不合格品是指未达到产品质量要求的产品,或者存在安全隐患、污染等问题的产品。

不合格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 外观不良:如色泽异常、杂质较多等问题; - 品质不合格:如口感差、异味等问题; - 安全问题:如超标污染物、生物毒素等问题。

3. 不合格品管理流程大米工厂应建立完善的不合格品管理流程,确保及时发现、处理和追溯不合格品。

以下是不合格品管理流程的详细步骤:3.1 不合格品发现与记录•工厂的生产人员、品控人员、质检人员等应密切关注产品的生产过程和质量情况,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不合格品。

•一旦发现不合格品,应立即将其记录下来,包括不合格品的数量、问题描述、发现时间等信息。

3.2 不合格品分类与评估•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问题严重程度,将不合格品进行分类,如外观不良、品质不合格、安全问题等。

•进行不合格品的评估,确定不合格品对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影响程度。

3.3 不合格品处理与追溯•对于外观不良的不合格品,可以通过重新加工、筛选等方式进行处理,使其符合质量要求。

•对于品质不合格的不合格品,可以进行再加工、混合等方式处理,或者根据情况选择报废处理。

•对于存在安全问题的不合格品,应立即进行隔离处理,并及时启动事故应急处理程序。

•大米工厂应建立合理的追溯机制,能够追溯到不合格品的来源、加工流程和流向等关键信息。

3.4 不合格品整改与改进•对于不合格品的发现和处理,大米工厂应及时开展整改工作,解决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

•在整改过程中,应分析不合格品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避免同类问题的再次发生。

•同时,对于已经发生的不合格品,应制定合理的措施,防止不合格品流入市场或对消费者造成伤害。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1目的对不合格品进行控制,以防止其非预期使用或交付,制定本程序。

2范围适用于本公司不合格品的控制,本程序中不合格品包括原材物料、中间产品(包括工艺指标)和成品的不合格。

3职责3.1生产技术部是本程序的主管部门。

参与不合格品的评审和执行情况的监督。

3.2采购部门负责召集相关部门/车间对原材物料的不合格品进行评审。

3.3供应部负责参与对不合格煤、焦炭、采购进厂的甲醇等主要原材物料的评审,并负责标识、处置;负责不合格原材物料的记录、标识、隔离和处置。

3.4营销部负责销售产品不合格品的评审。

3.5质量检验中心负责对成品不合格品评审。

3.6生产车间负责组织对不合格中间产品的评审、记录、标识和处置;并负责成品不合格品的记录、标识、处置。

4工作程序4.1对不合格品的处置方法。

4.1.1进行返工,以达到规定要求。

4.1.2让步接收或拒收。

4.2不合格原材物料的控制4.2.1不合格的煤、焦炭等由检验人员在分析报告单、检验委托单上分别盖“不合格”章后交供应部,供应部人员负责标识和追溯,对“不合格”的煤、焦根据“不合格”情况进行让步接受并与供方协商解决,并保存好记录。

4.2.2质量检验中心检验出的除 4.2.1条以外的不合格原材物料等由检验人员在分析报告单、检验委托单上分别加盖“不合格”章,由采购部门组织评审,填写《不合格品评审表》。

a)拒收的原材物料处置由采购部门退货,并记录。

b)让步接收原材物料的处置由采购部门、使用车间做标识、记录。

4.3不合格的工艺指标、中间产品(成品)控制4.3.1工艺指标不符合时,工艺操作人员应时按操作规程进行调整,防止因指标不符合影响中间产品(成品)质量。

4.3.2生产车间检验人员检验发现中间产品不合格时,应通知操作人员,操作人员在接到不合格通知后应进行返流加工或进入中间槽/不合格品槽,并做好岗位记录。

4.4不合格成品的控制。

4.4.1售前在成品贮罐中不合格的甲醇、醋酸执行《兖矿国泰化工有限公司关于产品回制的管理规定》,回制后的产品,要重新进行质量检验。

车间不合格品管理流程

车间不合格品管理流程

车间不合格品管理流程标题:车间不合格品管理流程引言概述: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或材料,如果不及时处理和管理,将会对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建立完善的车间不合格品管理流程至关重要。

一、不合格品的定义和分类1.1 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或材料,包括外观、尺寸、功能等方面的缺陷。

1.2 不合格品可以根据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进行分类,如轻微不合格、严重不合格、批量不合格等。

1.3 不同类型的不合格品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和管理措施,以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二、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2.1 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应包括不合格品的发现、报告、评估、处理和追踪等环节。

2.2 发现不合格品后,应立即停止生产并将不合格品隔离,同时通知相关部门和负责人。

2.3 对不合格品进行评估,确定原因和责任,制定处理方案并实施,同时对处理结果进行记录和跟踪。

三、不合格品的责任分工3.1 不合格品的责任应当明确,包括生产部门、质量部门、采购部门等相关部门的责任。

3.2 生产部门应负责对不合格品的处理和改进工作,质量部门应负责评估和监督处理过程,采购部门应负责对供应商的管理和评估。

3.3 各部门之间应建立有效的沟通机制和协作关系,共同推动不合格品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四、不合格品的改进措施4.1 针对不合格品的原因,应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包括技术改进、设备维护、员工培训等方面的措施。

4.2 改进措施应具体可行,同时要有明确的实施时间和责任人,确保改进效果的实现。

4.3 不断总结和反思不合格品管理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不断完善管理流程和提升管理水平。

五、不合格品管理的持续改进5.1 不合格品管理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企业应不断优化管理流程和提升管理水平。

5.2 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团队,加强对不合格品管理工作的监督和评估。

5.3 培养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共同推动不合格品管理工作的不断改进和提升。

不合格品评审办法和控制要求,工厂不合格品管理工作程序

不合格品评审办法和控制要求,工厂不合格品管理工作程序

工厂不合格品管理规范1、目的防止不合格产品非预期使用或交付。

规定不合格品的评审办法和控制要求。

2、范围:用于生产和服务全过程出现的不合格品的控制。

3、职责3.1质检部负责组织对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置,并负责组织对责任部门完成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

3.2质检部负责对过程不合格品的鉴别,对其标识和隔离,对产品不合格进行评审,及时制订纠正和预防措施,做出处置决定并负责组织实施。

3.3质量负责人负责对不合格品评审和处置及对制定纠正措施中发生的争议进行仲裁。

3.4相关部门负责不合格品的标识和隔离及有关纠正和预防措施的落实。

4、工作程序4.1不合格品的识别、标识和隔离。

4.1.1采购的原辅材料发现的不合格品,检验人员记录不符合项事实并对其标识和隔离,质检部负责处理。

4.1.2 操作者对工序自检中发现的不合格品,应首先记录不符合项事实并进行标识和隔离,报告本部门领导,并及时通知检验员。

4.1.3检验员对所有的不合格品进行初步判定,填写不合格报告。

责任人员对所有不合格品进行识别,经签字认可后由有关责任部门对不合格品进行隔离和标识。

4.1.4 交付和使用后发现的不合格品,由售后服务协助顾客负责对其进行隔离和标识。

4.2不合格品的评审、处置4.2.1责任部门接到不合格报告后,查明不合格品产生原因,及时纠正并实施纠正。

4.2.2纠正和预防后的产品应由检验员重新进行验证,防止其再发生。

4.2.3对不合格的产品应进行评审,评审结论有返工、报废或拒收、让步接收。

对有标识要求的产品应提出标识的方法、要求和部位。

4.2.4对不合格品的评审、处置发生争议时,由质量负责人组织裁决。

4.2.5评审结论为让步接收的所有不合格品,必须经让步接收人和授权人共同签字可作为让步接收。

对让步接收的产品,责任部门应按规定做出标识,发生问题时应能够追溯。

4.2.6评审结论为返工的产品,责任部门依据评审结论组织返工。

检验员应对所有返工后的产品进行复检。

若符合要求,出具检验合格通知单,若不合格应通知责任部门重新返工。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处理流程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及处理流程不合格品管理的目的是识别、区分、评估和重新处理不合格品,以防止它们被使用或流入客户手中,从而维持品质系统的正常运作。

该管理范围包括来料、在制品和出货等各个阶段的不合格品。

不合格品被定义为超出接收标准、不满足要求的产品。

而返工是由原加工流程对不合格品重新加工使其符合需求规格,修理则是增加加工流程以对不合格品加以修复,使其符合需求规格。

挑选是对不合格品加以区别等级,而报废则是无法作挑选处理并不可能进行重工或修复的不良品及维修成本高于制作成本之不良品。

批退是品管单位检验材料、半成品、成品等有品质异常不满足需求状况时,将检验品整批退还供应商或制造单位,并要求处理的情形。

特采则是于进料、生产过程或最终成品发现的不合格品,因客户、生产需求急迫,客户或销售部代表客户同意授权,或投入后不影响产品功能、构造机能、特殊外观要求及应用功能性,不造成人身安全,可满足最终客户使用品质的不合格品做特殊接收的状态,等同让步接收。

降级、降档则是因产品检验不符合定义标准要求,而采用更低标准确认接收、降级处理的状况。

各部门职责:1.质量部:负责不合格品处置活动之协调,包含来料不合格、生产中不合格、顾客反馈不合格等。

定义不合格品的区分、隔离及标示方式,评估定义不合格品的挑选方式及标准,要求紧急处理方式。

2.生产部:负责对生产过程不合格品区隔作业及相应的标识。

执行品质异常发生时不合格品的应急处理要求,执行不合格品的返工、修理、挑选等作业,负责生产原因造成品质异常之分析与改善。

3.工艺部:拟定品质异常发生时之应急处理方案,对过程品质异常之分析与改善要求,定义修理、返工作业方式。

其他部门负责履行本部门的职责予以协助。

不合格品控制流程:1.进料品质异常控制:质量部设计抽检方案,按照标准执行检验。

进料品质如发现不合格时,张贴不合格标签并依流程执行批退,并将异常反馈给采购部门进行沟通处理。

批退:如果需要退货,采购部门会联系供应商并将不合格品退回供应商。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1.目的为了明确不合格品的判定方法和处理权限,防止不合格品流入下道工序及交付给客户。

2.范围本公司所有不合格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的控制。

3.职责3.1生产部:负责对制程中产生的不合格物料、半成品、成品的标识、隔离、处置及记录;以及对客户退货品返修处置。

3.2品质部:对进料、制程、最终产品检验中发现的不合格品进行判定、标识、处置及记录。

3.3仓库:对来料不合格品和客户退货品的接收、隔离。

3.4PMC部:负责补货换货事宜。

3.5研发部:对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良品和客退返修品进行原因分析及改善对策。

4.定义4.1特采:指不合格品不影响使用性能而直接使用,也称为“让步接收”。

4.2返工:指对不合格品采取措施,使其满足规定要求。

4.3合格品:指满足规定要求的产品。

4.4不合格品:指没有满足规定要求的产品。

5.工作流程5.1 不合格品的标识和隔离:5.1.1 对不同阶段的不良品,相关部门应按要求予以识别。

5.1.2 经标识的不良品,责任单位必须加以隔离。

5.2 不合格品的判定:5.2.1不合格品的判定依据:参照检验标准或经品质负责人确认和判定,并标识的限度样品。

5.2.2来料不合格品判定权限由SQE或品质主管级及以上管理层决定。

5.2.3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最终判定权限由QE/SQE,品质主管级及以上管理层决定。

5.2.4出货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最终判断权限由品质主管级及以上管理层确定,必要时总经理参与评审。

5.3不合格品的处理方式:A.批退B.加工使用C.挑选使用D.特采使用E.报废F.其它5.4 来料不合格的处理5.4.1 IQC来料检验不合格品,依《来料检验不良流程》进行处理;填写好《IQC来料验收单》及时通知SQE或品质主管进行处理。

5.4.2 SQE或品质主管判定拒收后将来料异常情况通知计划,计划可根据生产需求提出特采,交由研发部、品质部等相关部门评审,最终由工厂负责人根据评审结果决定是否特采使用;IQC在接到特采通知后须把物料上贴上“特采”标签,必要时注明特采原因及处理方式;若最终确定批退,由仓库填写《退货单》,并通知相应供货商来公司退货处理。

品检不合格品处置流程

品检不合格品处置流程

品检不合格品处置流程在各个行业中,品检部门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负责确保产品质量和符合标准要求。

然而,在品检过程中,偶尔也会发现不合格品。

不合格品的处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不仅直接影响企业的声誉和产品质量,还关乎消费者的权益和企业的经济利益。

不合格品处置流程是指企业在发现不合格品后,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处理,以确保问题及时解决,防止不合格品流入市场。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不合格品处置流程,具体步骤如下:1.发现不合格品:不合格品通常通过品检程序被发现,可以是来自供应商的材料,或者是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产品。

发现不合格品的过程可以是通过抽样、检测、检验和比对等方式进行。

2.记录不合格品信息:一旦发现不合格品,品检部门应当及时记录相关信息,包括不合格品的数量、规格、型号、生产日期及发现地点等。

这些信息对于进一步处理和研究问题起到重要的作用。

3.分类和评估:不合格品应当按照一定的分类方式进行评估。

常见的分类包括致命缺陷、主要缺陷和次要缺陷。

评估的目的是为了确定不合格品对产品质量和安全的影响程度,以便后续进行决策。

4.不合格品处理决策:品检部门应当根据评估的结果,制定相应的处理决策。

这可能包括重新加工、修复、拆解、销毁或退货等。

决策的依据应当是根据产品的特点和客户的需求做出的。

5.修复和改进:如果品检部门决定修复不合格品,需要确保修复后的产品符合质量标准和客户的需求。

修复的过程应当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并记录修复的过程和结果。

6.销毁或退货:如果不合格品无法修复或修复后仍然无法满足质量要求,品检部门应当根据所属行业的规定,按照环境保护和安全要求,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销毁。

退货的流程应当符合合同和法律的规定。

7.精益求精:品检部门应当不断反思和改进不合格品处理流程,以提高品检的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改进流程,可以减少不合格品的发生和处理过程中的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品检不合格品处置流程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车间不合格品管理流程

车间不合格品管理流程

车间不合格品管理流程在生产车间中,不合格品是无法避免的问题,但是如何有效管理和处理这些不合格品,是影响产品质量和企业声誉的重要因素。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不合格品管理流程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不合格品的定义、识别、处理、纠正和预防等方面,介绍车间不合格品管理流程。

一、不合格品的定义和分类1.1 不合格品的定义: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的产品或材料。

1.2 不合格品的分类: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可以将不合格品分为严重不合格品和一般不合格品。

1.3 严重不合格品和一般不合格品的区别:严重不合格品可能导致产品无法使用或严重影响产品质量,需要立即处理;一般不合格品影响较小,可以通过修复或调整后继续使用。

二、不合格品的识别和记录2.1 不合格品的识别:生产车间应建立严格的质量检查制度,及时发现不合格品并进行标记。

2.2 不合格品的记录:对于每一批次的不合格品,应建立详细的记录,包括不合格品数量、原因分析、处理措施等。

2.3 不合格品记录的保留:不合格品记录应妥善保留,以便后续分析和改进。

三、不合格品的处理和纠正3.1 不合格品的处理: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报废、返工、退货等。

3.2 不合格品的纠正:对于造成不合格品的原因,应及时进行纠正措施,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3.3 不合格品的追踪:对于处理和纠正后的不合格品,需要进行追踪,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四、不合格品的预防和改进4.1 不合格品的预防:通过对生产过程进行分析和改进,预防不合格品的发生,提高产品质量。

4.2 不合格品的改进:定期对不合格品管理流程进行评估和改进,确保流程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4.3 不合格品管理的持续改进:建立不合格品管理的持续改进机制,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

五、不合格品管理流程的监督和审核5.1 不合格品管理流程的监督:由质量管理部门对不合格品管理流程进行监督,确保流程的执行和效果。

不合格品管理程序

不合格品管理程序

不合格品管理程序引言不合格品是指由于生产、设计、质量控制、储存等方面的原因,所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未能达到规定标准或合同约定的要求而必须进行下岗的产品或服务。

不合格品管理就是指如何有效地将不合格品从生产中消除,以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的。

本文旨在介绍不合格品的管理程序,希望能够帮助企业制定科学合理的不合格品管理措施,为产品质量提升提供支持。

管理流程不合格品管理流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发现不合格品不合格品的发现主要有以下途径:1.生产工人自我检查;2.质量检验人员的检验;3.顾客的投诉;4.销售人员的退货反馈。

鉴别不合格品发现不合格品后,应先对其进行鉴别,以便选择正确的处理方法。

鉴别不合格品主要有以下两个步骤:1.根据图纸、标准和规范进行比对;2.根据质量特点和不合格程度进行评价。

处理不合格品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法有以下几种:1.修复:通过技术手段改进不合格品,使其达到合格标准;2.重制:将不能修复的不合格品重新制作,以保证产品质量;3.返工:对已经出厂的不合格品进行改进,达到合格标准;4.退货:将不合格品退回供货方;5.销毁:对无法修复或重制的不合格品进行安全处理。

确认不合格品完成处理后,需要再次进行确认,以便保证所有不合格品都得到了完全的处理。

确认不合格品主要有以下两个步骤:1.总结统计不合格品的类别、数量和处理方法;2.审批确认不合格品处理结果和效果。

改进管理对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进行总结,及时反馈改进管理,对已有管理流程进行分析,制定改善计划,以确保不合格品不再出现。

处理方式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法应根据不同类型、不同批次的不合格品进行分类处理。

不同的处理方式是:工艺不良工艺不良是指由于生产工艺或操作不当造成的不合格品。

常见的工艺不良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夹头不良(孔、盖不全、凹坑、毛刺、断头);2.焊接品质不良(不封口、对位不好);3.拉伸品质不良(损耗超标、肉眼外形不良);4.金属材料质量不良(高钢、杂质、回火不彻底等)。

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5篇)

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5篇)

不合格产品管理制度一目的对工作的不合格和不合格品进行识别和控制,以防止不合格品的流出所造成的影响,避免工作上的疏忽造成重大的损失。

二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本公司原材料验收、产品生产过程和使用现场不合格品及成品检验不合格的控制三职责3.1本程序由品管科管管理3.2评审职责本公司授权检验人员负责本厂内不合格品的评审现场不合格品的评审由本公司委派的人员负责3.3处置职责检验人员作出不合格品的处置决定。

若不能处置,则上报品管科处置生产人员根据处置决定及时进行处理3工作程序原料、成品检验和试验中发现不合格品进行标识、评审,确定不合格品的范围和性质;决定并实施不合格品处置方案,并割据不合格品的严重程度和范围,通知品管领导,品管科有关负责人四评审、记录4.1.1原料检验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由收购检验人员根据合同规定的相应技术标准和补充要求作出评审,做好记录,不合格原料不予收购。

4.1.2经辅料质检员检验且判定为不合格的进货物料,辅料质检员应在不合格物料的“原辅材料进货检验单”上标识不合格,仓库保管员对其标示、隔离存放4.1.3产品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判定由生产技术人员根据标准作出评审,做好质量记录,并通知质管科。

4.1.4对标有本厂标识的成品进行调查、评审、记录,并写出书面报告交供销科。

4.2标识、隔离4.2.1原料收购检验时发现的不合格品,一律拒收。

储存过程中发现的不合格品,由仓库保管员作出如下标识:不合格品应设立红色标志另行隔离堆放。

4.2.2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不合格品,由该岗位人员根据技术规程规定作出相应标识,有条件时,应与合格品隔离。

4.2.3对不合格品粘贴“不合格”识别标记,并填写“不合格品通知单”及注明不合格原因4.2.4不合格品的隔离方法。

对不合格品要有明显的标记,存放在工厂指定的隔离区,避免与合格品混淆或被误用,并要有相应的隔离记录4.2.5不符合规定检验标准的产品,不允许包装入库4.3处置4.3.1检验人员对不合格品评审有作出处置决定,由相关人员进行处置。

不合格品(HSF)处理流程图

不合格品(HSF)处理流程图
• 6.6.5.3 经品保信赖性评估测试之零件材料、半 成品、成品。
• 6.6.6 客户退货品:产品出货至客户端检验或组 装后,发现产品外观或功能特性或有害物质含量 不符客户质量需求,而导致客户退货之产品。
• 6.7 重工作业流程: • 6.7.1 采购/生管作业:不合格之原物料件、半成
品、成品、客户退回品或已入库品因ECR变更,经 MRB判定须重工时,生管相关人员依判定结果开出 「生产重工单」交制造单位执行重工作业。
• d 其它的改变影响到已支付的产品质量或安全
• 2)当出现客户反馈时,管理者代表必须立即召开小组会 议进行召回评审。必要时,必须要求最高管理者和各部门 的其它主管参加。召回评审的内容包括:召回原因;信息 来源的可信度;以往的产品安全记录,危害程度;待召回 产品的范围(包括产品和地理区域);是否启动紧急召回; 一旦启动召回,还必须制定《产品召回通知单》明确召回 的方法、途径和召回产品的处理等。
从客户反馈环境管理物质不合格信息工厂内部出现环境管理物质不合格供应商提供环境管理物质不合格材料报告品保部经理总经理与客户进行联络并报告处理时需注意模向展开其它料号与追踪上一批物料质量状况原因调查原材料或部件中含原材料或部件中含有禁止使用物质工厂内部混入工厂内部混入发生异常品保仓库制造负责单位品保库存品的处理异常工序纠正预防措施单的发行异常连络书的发行供应商材料向供应商退货替代合格品成品直接报废不合格对策处理确认会议库存品处理的确认防止再次发生的确认向其它部门或工序的水平推广模向展开标准化对策实施批量产品的进货出货品保资?制造供应商业务品保仓库制造品保制造5
• 6.2.2发生HSF不合格时,依上述相关处理程序对HSF不合 格品必须与其它产品和可能使用不符合的部件﹑副材料进 行区分、标识并隔离;一般采取退货或报废的处理方式。 按〈环境限用物质管制程序〉执行纠正措施并立即回报.

不合格品及过期产品处理程序

不合格品及过期产品处理程序

不合格品及过期产品处理程序不合格品及过期产品控制程序1.目的:为对原料和产品的不合格品及过期产品进行控制和管理,特制定本文件。

2.适用范围:本文件适用于公司各类原料和产品不合格品及过期产品的管理。

3.职责3.1 质量部为公司不合格品及过期产品的管理部门,负责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及组织评审、监督处理,负责记录发生的不合格品及过期产品的质量信息,形成质量报告。

3.2 生产部、各部门负责对本单位不合格品及过期产品的管理,在质量部QA的监督下处理。

4.程序4.1定义:本程序中的不合格品是指经质量部检验判定为不合格的原辅料、超标生产的产品、不合格的产品、过效期的产品,也包括溢漏或洒落的物料/产品、退货产品、召回的产品、产品发生意外导致的报废品(如投毒、被外物污染等);过期产品是指已过产品有效期的产品。

4.2不合格原料、包装材料的管理:处理原则:一是追究责任者,承担损失或退货;二是退货处理。

4.2.1 记录、标识、隔离4.2.1.1 原料、包装材料到货后,质量部QA现场取样,检验后出具检验报告,传递到仓库人员,仓库保管员记录检验报告结论。

4.2.1.2 不合格品的原料、包装材料经验收不合格的,一律不准接收/入库,不准使用。

4.2.2不合格品的评审:质量部QA填写“不合格处理单”,并负责组织使用单位、生产部、销售部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根据不合格项目的性质和程度,做出结论,经质量部QA负责人批准后销售部执行并监督执行以上程序,并填写在“不合格处理单”上,一式两份,质量部和销售部各留存一份。

4.2.3不合格品的处置原则:不合格的原料/包材一律按退货处置,不合格的印刷品一律销毁。

4.2.3.1 退货:质量部将评审意见通知采购员,采购员负责在一周内将不合格品处理完毕并记录它们被退回供方的信息。

退货处理在销售员现场监督下实施,采购员、仓库保管员双方清点数量准确以后,由采购员办理退货手续。

如发现数量不准,要立即查封现场,尽快查明原因,在原因未查明前,不得进行退货。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1. 引言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由于材料、设备、人员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会出现一定数量的不合格品。

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客户满意度,需要建立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本文介绍了一个基本的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帮助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及时发现、控制和处理不合格品,提高产品质量。

2. 定义不合格品在制造业中,不合格品是指与产品设计或规范要求不符的产品,不合格品可能是由于材料、工艺、设备、人员等方面的问题造成的。

不合格品会影响产品的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因此需要及时发现和控制。

3.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目标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格品数量,并确保不合格品不流入市场,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及时发现不合格品并进行追踪和记录;•确定不合格品的原因,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和预防;•控制不合格品的流向,防止不合格品流入市场;•建立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的追踪机制,确保问题的彻底解决;•定期进行不合格品的统计和分析,总结经验,优化生产过程。

4.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的具体步骤4.1 不合格品的发现和记录不合格品的发现可以通过定期的检验和抽检,也可以通过员工的反馈和客户的投诉来实现。

发现不合格品后,需要及时记录不合格品的数量、型号、生产批次、发现地点和责任人等相关信息,并进行追踪。

4.2 根本原因分析和纠正措施针对不合格品,需要进行根本原因分析,找出造成不合格品的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可能是材料的质量问题、工艺流程的失误、设备的故障或人员的操作失误等。

通过分析,确定纠正措施,采取相应的行动解决问题。

4.3 预防措施的制定和执行除了纠正措施外,还需要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以防止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

预防措施可能包括加强员工培训、改进工艺流程、优化设备管理等。

预防措施的执行需要确保落实到位,并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4.4 控制不合格品的流向不合格品在发现后需要进行标识,防止不合格品混入正常生产中。

对于已经生产出的不合格品,需要及时处理,避免流入市场。

工厂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工厂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工厂不合格品控制程序1.目的为对不合格品进行识别和控制,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特制定本程序。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可能发生在采购产品、在制品、最终产品以及交付后的各类不合格品的控制。

3.定义3.1.1轻度不合格品(Ⅱ级):在下述方面不会产生有害影响的不合格品:(1)安全性、互换性、可靠性和维修性。

(2)性能。

3.1.2严重不合格品(I级):轻度不合格品以外的不合格品。

4.管理规定4.1职责4.1.1不合格品审理委员会。

管理者代表负责不合格品审理委员会的工作。

不合格品审理委员会是本公司不合格品的最高审理组织,其成员由授权的工程代表和质量代表组成。

管理者代表确认其成员资格。

最高管理者通过签署《不合格品审理人员授权书》进行正式授权,以保证审理人员独立行使职权。

不合格品审理办公室设在品管部,其职责如下:(1)对品管部提交的不合格品进行审理,并对其审理结果负责。

(2)对责任部门制定的重大纠正措施进行审查,并对实施效果进行监督。

4.1.2品管部。

品管部是本程序的直接管理部门,其职责如下:(1)负责不合格品的日常管理工作。

(2)负责判定不合格的严重程度,并对轻度不合格品进行审理(3)将严重不合格品提交不合格品审理委员会处理。

(4)负责不合格品的统计工作。

(5)监督纠正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6)负责不合格品记录的收集、整理和保管。

4.1.3不合格品责任部门不合格品责任部门应负责准备有关不合格品的必要信息,提交给不合格品审理委员会。

这些信息包括:(1)不合格状态。

(2)有关该产品的工序卡、履历书等随行文件。

(3)受该不合格品影响的部件、组件或成品的有关信息和文件。

(4)原因分析和纠正措施建议。

4.1.4检验员。

检验员的主要职责包括:(1)负责不合格品的识别、标示和隔离。

(2)填写不合格品记录和废品卡。

(3)不合格品经返工或返修后的重新检验。

4.2要求4.2.1不合格品的识别。

在进货检验和生产过程中,各类产品必须经检验员按规定的要求进行检验,鉴别产品的符合性,并正确做出合格或不合格的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目的
加强对不合格品的管制,防止不合格品误用或流入下一道工序甚至出厂,并对不合格进行有效处理,提高产品品质。
2、范围
适用于所有不合格(包括环保的要求)之控制作业。
3、定义
不合格:指发生的事项达不到要求或达不到相应标准的事项。
4、职责
4.1 品质主管:
4.1.1保证本程序完整、有效、持续地实施。
4.1.2组织不合格的评审,并对不合格品进行适当的统计、分析和提出有关纠正预防措施的要求。
5.4.3半成品及成品不合格的评审处理:
5.4.3.1检验员填写《产品不良通知单》通知责任单位改善,责任单位在收到品质部开的《产品不良通知单》应立即进行改善对策并回复,品质部在收到回复后进行改善效果确认,如问题仍未得到改善则发《纠正与预防措施报告》交主管及有关部门对不合格进行综合评审,并根据相关部门意见做最终判定。
5.4.3.2若最终判定为让步接受时,应由品质部主管批准,必要时需征得客户同意,后按相应程序办理入库。
5.4.3.3若最终判定为返工返修时,经品质部主管准后,由生产部进行返工返修,返工返修品必须再次验证,以证实符合要求。
5.4.3.4产品经最终检验判定为报废时,相关生产部门填写《报废申请单》经总经理批准后予以报废处理。
4.2 各责任部门
4.2.1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如返工、返修、报废等)。
4.2.2负责不合格品的隔离与标识。
4.3 检验人员
4.3.1必须熟悉判断标准,正确判定不合格品。
4.3.2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识和作出记录并向上级汇报。
5、内容
5.1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图。(附件一)
5.2 不合格品的标识:
5.4.2.1IPQC巡检发现不合格时,相关检验员应及时通知责任单位改善并填写《产品不良通知单》,在无明显改善或不合格问题严重时,品质部应填写《纠正与预防措施报告》交责任部门对策,必要时召集相关部门对不合格品进行综合评审,其评审结论可分为:
A 返工——使产品达到原来规定要求;
B 挑选使用;
C 让步接收;
5.6.2环境实施不合格由管理部发出《环境异常联络单》交相关责任单位按处理意见负责处理,并由管理部负责结果追踪。
5.6.3环境管理物质的不合格按其发生阶段,参照5.2~5.4之不合格管制流程实施处理。
5.6.4环境物质检测不达标时,不允许特采。
6、资料/附件
6.1不合格处理流程图附件1
7、相关表单
7.1产品不良通知单(WS(FM)-PZ-001)
7.2报废申请单(WS(FM)-ZS-005)
7.3纠正与预防措施报告(WS(FM)-PZ-002)
7.4 环境异常联络单(WS(FM)-GL-001)
附件1:不合格处理流程图
5.4.4.4若最终判定为报废时,则须由总经理批准后,由生产部门或仓库执行报废处理。
5.4.4.5当收到客户退货或投诉的资讯时,品质部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分析处理,并尽快回馈给客户。
5.5在执行过程中产生的记录按《文件与记录控制程序》相关规定执行。
5.6环境实施不合格
5.6.1各相关单位对环境实施方面出现的不合格,如:水、气、声、固体废弃物等出现异常污染现象;相关方出现环境投诉问题;出现法律法规不符合现象;环境目标、指针出现偏差;能源、资源出现浪费现象等均应提出不合格处理。
5.2.1检验人员对于不合格品依据产品《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与顾客有关的过控制程序》的要求予以标识和隔离。
5.2.2对进厂物料,经判定为不合格时,由IQC检验人员贴红色“不合格品”标签。
5.2.3对生产过程判定不合格的半成品和成品,应由相应检验人员贴红色“不合格品”标签,部品不良管理票或放置于不合格品箱(区)。
5.2.4在红色 “不合格品”上要注明产品品名、料号、数量、不良原因及检验员标签,部品不良管理票等,以利于追溯。
5.3 不合格记录:
5.3.1检验员应将已判定的不合格品情况记录在有关的检验报告中。
5.4 不合格的评审验判定为不合格时,品质部IQC开《纠正与预防措施报告》传给供应商改善,并将《与预防措施报告》分发给相关部门。如生产急用,由跟单组织相关部门对物料进行评审后,由总经理根据评审意见做最终判定。
5.4.1.2若最终判定为让步接收或特采时,IQC应对该物料以“特采” 进行标识并记录,在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现不符合要求时,生产部必须进行追溯,及时停止生产并知会相关部门处理。
5.4.1.3若最终判定为返工或选用时,由供方或生产部进行,品质部给予协助。
5.4.1.4若判定为退货时,由仓库办理退货。
5.4.2制程不合格的评审和处理
D 拒收或报废。
5.4.2.2当交付下一部门使用时发现不合格,由使用单位以《纠正与预防措施报告》通知品质部,品质部应分析原因,采取相适宜的措施,必要时可召集相关单位对不合格品进行综合评审。
5.4.2.3当制程不良率超过10%或严重不良连续出现3EA时,生产部应立即通知相关部门至现场确认解决,若问题无法立即改善时,应停机或停线处理,并汇报上级单位协助处理。
5.4.4客户退货的评审处理:
5.4.4.1当收到客户批量性退货时,品质部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并根据相关部门意见做最终判定。
5.4.4.2若最终判定为合格时,营业部按《与顾客有关过程的控制程序》相关规定与客户进行沟通协商处理。
5.4.4.3若评审判定为返工返修时,由品质部主管批准,由相关生产部进行返工或返修并需再次验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