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大学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答案
东北大学自然辩证法复习题及答案
目录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 (1)2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辩证运动(即如何理解自然界的辨证发展)? (2)3、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3)4系统自然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举例说明学习系统自然观的意义? (3)5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依据生态自然观的基本观点如何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4)6试述现代科学的本质与特征? (5)7科学研究的一般环节是什么?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对你的研究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 6 8试述技术的本质、特征与发展的动力什么? (6)9试述工程、产业的本质与特征? (7)10.你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9)12.根据创新型人才的素质特点并结合个人专业谈谈如何才能成为创新型人才? (12)13、简述自然辨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 (13)14、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工程,产业有什么关系? (14)15、自然辩证法对研究生学习,成长有什么意义?(此题为开放题,大家可以下面为纲自己扩展内容) (15)16、如何理解自然界辩证运动,理解该运动对自然辩证法学科确立有何重要意义?(此题很有难度,大家给点力,帮忙一起找一下哈~~~) (15)17、什么是天然自然?什么是人化自然?天然自然何从宏观上转化为人化自然? (16)18、什么是人工自然?天然自然何从转化为人工自然? (16)19、什么是社会自然?人工自然如何从宏观转化为社会自然? (17)20、什么是自然观?为什么说它与自然界的发展水平有关? (18)21、古代朴素自然观上有些什么特点? (18)22、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是怎样形成的?有何局限性? (18)23、试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和特征。
(19)24、简述系统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19)25、简述生态自然观的基本内容。
(19)26、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0)27、试述创新型国家的内涵和实质? (20)28、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路径有哪些? (21)29、如何理解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21)30、江泽民科技创新思想的内容? (22)31、谈谈你对胡锦涛提出的创新型国家的内涵的理解? (22)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你认为学习自然辩证法有什么意义?自然辩证法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一般方法的学科。
自然辨证法复习思考题答案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写作背景、写作目的及主要思想。
背景:(1)自然科学成就:自18世纪下半叶起,自然科学在天文学、地质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等各个领域获得前所未有的辉煌发展,导致19世纪自然科学发生了激烈的革命性变化;(2)理论前提:在马克思、恩格斯以前,自然科学的哲学研究早已问世,但是,古代的自然哲学局限于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思想,对自然的解释停留在简单的猜想、思辨阶段。
(3)他们一直密切注视着自然科学的发展状况。
恩格斯对他那个时代为止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最新成就,进行了极其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力于对自然辩证法的全面探索和集中研究,目的:概括自然科学新成就,创立系统的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作为完整、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唯物辩证的历史观和唯物辩证的自然观。
马克思在唯物史观的创立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而恩格斯在创立唯物辩证自然观的过程中发挥了主要作用。
恩格斯试图写一部“前资本论”,揭示自然界的发展规律,揭示自然界发展过程如何超越自身而达到人类社会历史领域的规律,即从自然界的客观辩证发展,再到人类社会经济、历史的发展,使《自然辩证法》与《资本论》衔接起来,构成统一、完整的马克思主义学说,证明唯物辩证法不仅表现在人类生活中,也表现在自然界中,为马克思主义学说奠定自然科学基础。
主要思想:(1)唯物辩证法自然观确立的历史必然性。
整个世界的历史是自然史和社会史的统一。
(2)在自然观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建立起了反映自然界本来面目、适合自然科学发展需要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完成了从古代的辩证思维到近代的形而上学思维再复归到现代辩证思维的否定之否定的升华过程。
(3)在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马克思、恩格斯阐述了在实践基础上认识发展的辩证法,第一次把社会实践放到认识方法论的首要地位,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认识和改造自然的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4)在科学技术观方面,马克思、恩格斯则把科学技术的发展作为社会现象来考察,由此提供了关于科学技术的众多崭新思想:自然科学属于一般社会生产力的范畴、科学技术并入生产过程转变为直接的生产力、社会实践的需要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科学技术又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等,深刻地揭示了科学技术的实质及其发展的辨证规律。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和答案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和答案1、什么是技术创新? P 22、简述科学家、发明家和企业家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P 23、任何形成企业创新的激励机制 P 34、试分析产业革命实现的重要机制与社会条件P 45、如何理解社会因素对技术发展的选择作用 P 56、简述技术发明过程及其方法论特点P 57、试述远古时期以来农业文明时期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P 68、工业文明时期主体性的张扬对于环境保护有什么样的影响P 69、自然界的价值有哪些?为什么会有这些价值?P 710、古代人类中心主义、近代人类中心主义的评述 P 811、难于操作的理论进步—动植物解放论与动物权利论 P 912、所有生命都是道德关心的对象—生物中心主义 P 913、觉醒的“激进主义”—大地伦理学和深层生态学 P 1014、如何重构人类的主体性以更好地保护环境? P 1015、如何看待“增长的极限”和“没有极限的增长”?P 1116、科技解决环境问题的限度 P 1217、单纯的经济增长观的主要内涵是什么?它可能带来哪些问题?P 1318、可持续发展观的主要内涵是什么?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应该是怎样的?P 1319、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人口问题有什么不同? P 1320、稳定经济的主要内涵是什么?从物质经济走向非物质经济需要采取哪些措施? P 1421、消费主义文化对于环境保护意味着什么?P 1422、从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的角度说明现代科学为什么会造成环境问题?P 1423、机械自然观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P 1624、机械论自然观与近代科学的发生有什么关联?P 1625、牛顿的自然哲学与18、19世纪的科学发展有何关联?P 1726、机械还原论有何局限性?P 1827、科学的进一步发展、是如何一次次冲击机械论自然观的?P 1828、如何理解科学事实与客观事实? P 1829、科学试验有何特点?它在科学研究的意义何在? P 1930、科学理论的内涵是什么?它具体有什么样的功能? P 1931、为什么科学始于问题? P 2032、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有何区别? P 2033、科学理论评价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P 2134、科学理论演变的基本动力是什么? P 2135、反科技的思潮的特点是什么?应如何评价? P 2136、如何理解科学的社会规范? P 2237、试述科技与社会各子系统的互动机制 P 23《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一、什么是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就是技术领域的创新行为,泛指技术成果在商业上的首次成功应用,包含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答案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内容一、进化与退化的内涵、辩证关系以及进化产生的根据和条件①什么是进化与退化?进化一般指的是物质系统演化中由无序到有序、由低序到高序的过程,或者说是时间推演引发的对称性破缺的结果。
退化则指的是相反的过程。
在热力学、协同学、控制论和信息论中,分别用熵、序参量和信息量来表示,序参量、信息量增加的一般可以表示进化,而熵增加的则表示退化。
②进化与退化的辨证关系(1)进化与退化相互包含。
在自然界的演化中,以进化为主的的过程往往内在地包含着退化,反之亦然。
例如,从猿到人,无疑是生物进化史上的一件最伟大的事情。
但从局部功能来看,像攀越能力、消化能力、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都有一些退化的趋势。
因为,很难看到纯粹的进化和退化现象。
(2)进化和退化共存共生。
进化和退化常常是同时存在和同步发生的。
它们往往是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
例如,工业化推进了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
但是,工业化消耗了地球的几十年来的大量资源储备,向自然界排放了难以计数的废气、废物和废水,带来了生态环境恶化。
(3)进化与退化相互交替。
进化和退化往往是交替进行、相互转化的。
在一定条件下,进化过程会转入退化;退化过程也可以转入进化。
按自组织理论观点,一个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的非线性区,通过引进负熵和正反馈循环,经涨落和起伏,会从无序趋向有序,从而形成耗散结构。
然而,时空有序结构会在一定的外部控制参量条件下进入混沌状态。
总之,进化和退化是自然界中两种相反趋势,二者密切结合,不可分割,每一方是对方发生的条件,二者的结合,形成了自然界演化的循环螺旋式推进方式,使自然界演化过程呈现出周期性。
③进化的根据和条件A、远离平衡态B、系统必须是开放的C、系统的要素之间存在着非线性的相互作用并经此相干性而协调动作,促使系统从无序到有序D、正反馈推动系统走向有序E、涨落和突变是产生有序的条件二、渐变和突变的基本内涵及其产生的原因和根据1 “突变”一词,法文原意是“灾变”,是强调变化过程的间断或突然转换的意思。
《自然辩证法》期末复习思考题(附答案)
《自然辩证法》期末复习思考题1.试述当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三种形态的主要内容和特征,并阐述其对你的启示意义。
系统自然观是人们以系统科学为基础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规律的认识,它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在现代发展的一种形态。
系统自然观揭示了自然界的存在方式和演化的机制,标志着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产生了一个飞跃。
(1)系统自然观内容:1)自然界不仅存在着,而且演化着2)自然系统是确定性和随机性的统一3)自然系统是简单性和复杂性的统一4)自然系统是线性与非线性的统一。
5)自然界是一个系统特点:(1)自然界是一个系统。
系统是由若干具有特定属性的组成元素经过特定联系而构成的、与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的、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的整体(2)系统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系统的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其一,整体与部分相互依赖。
整体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不能脱离部分而独立存在。
其二,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
其具体表现在: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3)系统具有层次结构。
(2)人工自然观内容:a人工采取的自然;b人工控制的自然;c人工改造的自然;d人工创建的自然。
特点:人工自然观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其与天然自然的如下关系上:a从概念上看,天然自然是不依赖于人类而存在的自然界;b从起源上看,先有天然自然,后有人工自然;c从性质和规律上看,天然自然只有自然属性,人工自然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d从主客体的关系上看,天然自然是是相对于人类(主体)的“第一客体”,它决定着主体的意识。
人工自然是相对于人类(主体)的“第二客体”,它的解雇和功能都取决于人类的主体意识。
人类是它们的共同主体,既取决于第一客体又决定着第二客体。
e从演化的速度上看,天然自然除了微观物质的演化速度较快以外,宏观和宇观物质的演化速度一般都比较慢。
人工自然除了一些领域中的演化速度比较慢,绝大部分领域中物质的演化速度比较快。
(3)生态自然观就是要把生态系统看成一个由相互依赖的各部分组成的共同体,主张把人从自然的征服者改变成生态系统的普通要素,人类和大自然其他构成者在生态上是平等的;人与自然要协调发展、共同进化。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答案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一)1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哪几个重要形态?试评述主要内容和它们各自的积极意义。
答:在人类历史上,唯物主义自然观经历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三个重要形态。
(1)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把自然当做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力图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统一,认为自然界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或是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
自发的唯物主义倾向:古代自然哲学家从直觉出发,从整体来观察自然界,形成了自然界是由基本物质构成的认识,对世界的本原做出了实质上是正确的回答。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一是认为自然界及其构成自然界的本原都处于运动变化之中;二是看到了自然界矛盾的两个方面,看到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直观、思辨和猜测的性质:由于当时人们的经验知识较少,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尚未进步到分析和解剖的程度,因而他们的自然观难免具有朴素性、直观性、猜测性和思辨性等特点。
意义:它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开始运用理性思维去探索自然的本质和规律,是人类在认识自然的道路上一个巨大的进步;它的自发的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的思想,一方面使它成为马恩创立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渊源,另一方面在科学上孕育了许多天才预见,并在近代发展为一系列科学理论。
(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的中心内容是自然界绝对不变;认为自然界的一切从来如此、永远如此。
万事万物只是在空间上彼此并列着,没有时间上的历史发展。
如果有变化,那也只是位置的移动和数量的增减,并且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在事物内部,而是由于外力的推动所致。
这种自然观是与较低水平的生产力和较低水平的自然科学紧密相联系;意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摒弃了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的直观性、思辨性、猜测性,对于近代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有历史性的贡献;它强调自然的外在独立性,是对上帝创世说的否定;对自然科学冲破神学唯心主义的羁绊具有积极意义。
自然辨证法思考题答案2
自然辨证法思考题答案2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其重要理论基石包括哪些?(1)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
(2) 一、朴素辩证法自然观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三、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2、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特征和重大意义。
基本思想:①物质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元素和基础②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运动变化之中③一切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④人类和人类社会是自然发展的产物特征:第一、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
第二、自然史和人类史的统一。
第三、天然自然和人工自然的统一。
第四、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重要意义:第一,实现了自然观发展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第二,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观、科学方法论以及科学与社会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三,为科学与技术提供了世界观、认识论、方法论与价值论的理论基础。
第四,为自然科学与人的科学的结合提供了理论依据。
3、什么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可持续发展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基本原则:(1)发展原则:突出发展的主题,发展的必要性、完整理解的发展、发展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2)可持续性原则:发展的可持续性在不超出地球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情况下改善人类生活质量(3)共同性原则:人类根本利益和行动的共同性。
危机、安全、未来的共同性→共同行动(4)公平性原则:人与人关系的公平性。
代际公平、代内公平4、谈谈你对科学及其判据的理解“科学”概括为以下一些基本方面:(1)科学是一种准确的判断。
(2)科学是事实和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对自然界及其规律的理性认识。
(3)科学是种种知识单元通过它内在联系而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
(4)科学是一种方法,是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武器和工具。
东北大学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部分答案)2012 09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全校统一考试,具体考试时间和考试地点通知同学查看研究生院网站。
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自然观是关于自然界及其与人类关系的总的观点;+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的本体论基础和方法论前提;+和自然科学发展相一致,并随其每一时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改变自己的形式(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三种自然观是:古希腊朴素辩证法自然观,17、18世纪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20世纪在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础上,总结概括现代科学技术新成就产生的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其核心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自然观的高级形态;+具有革命性、科学性、开放性和与时俱进的特点;+是自然辩证法的重要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观点:自然界是具有无限多样性的统一体,它体现在具体的物质形态中;自然界“处于永恒的产生和消灭中,处于不断的流动中,处于无休止的运动和变化中”;人和其他动物都来源于自然界。
+直观性、猜测性、思辨性+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作用:1)是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的思想渊源+2)从某一方面为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奠定里理论基础+朴素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缺陷+1)已经开始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2)只能总体上理解自然界,而缺乏科学论证和逻辑体系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的观点和特征:机械的自然图景、严格的机械决定论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作用:1)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奠定了唯物主义思想基础;+2)为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提供了方法论前提。
缺陷+1)把自然界看做是机器,所有运动都是机械运动,抹杀多样性,割裂人与自然的固有联系。
(人是上紧了发条的钟,人是会思考的动物)+2)以孤立片面静止的思维方式考察世界,否定了辩证思维。
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答案
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答案1、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生态自然观是系统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
主张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和生态系统中的其他成员都是平等的,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的其他成员,还要善待生命保护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通过不断完善社会制度、改善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协同进化的一种社会文明。
生态自然观在为解决全球性生态危机问题上指明了方向,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哲学依据,是人们实践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基础。
生态自然观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总要求,为建立生态技术体系提供了思想基础,为构建生态政治提供理论指导。
建设生态文明是实践生态自然观的深化与完善。
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前所未有的地位,体现了我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日益成熟。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总之,我们要牢固树立生态自然观,深刻认识人与自然的相互影响,从我做起,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2.为什么科学发展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答:在科学技术的发展模式及动力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发展在总体趋势上表现为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继承是科学技术发展中的量变,它可使科学知识延续、扩大和加深。
科学是个开放系统,它在时间上有继承性,在空间上有积累性。
只有继承已发现的科学事实、已有理论中的正确东西,科学才能发展、不断完善。
创新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出现新的飞跃,引起科学发展中的质变。
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趋势和目的。
技术的发展由社会需要、技术目的以及科学进步等多种因素共同推动。
《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和部分答案要点
《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和部分答案要点《自然辩证法》方法论部分思考题(郭琰)1.简要介绍了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方法的基本特征及其对科学认知活动的意义。
答:科学观察特点:1.方法是自然观察;2.明确的目的性;3.有计划的系统观察科学观察的作用:它属于实践活动。
在认知过程中,及时接收外部信息,获取经验事实是最基本的方法,又是检验理论认识的基本手段科学实验方法的特点:1.可以简化和纯化研究对象;2.可以加强的研究对象3.可是客体对象的属性及其变化过程重复出现4.可以模拟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以了解对象的性质5.了解和改变性质的经济可靠的方法2、结合具体的科学发现过程,谈谈你对科学实验中的机遇问题的认识。
答:科学实验中的机遇是指科学实践中的偶然事件导致的科学新发现。
它最大的特点是偶然性,如伦琴发现了X光,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等。
我们应该正确对待机遇:1.注意事故提供的机遇2.机遇不能被视为一种独立的方法3.机遇只青睐有准备的人3、简述科学问题产生的途径和解决的基本途径。
回答:提出科学问题的方式:1.实践与理论之间的矛盾2.不同理论、学派或观点之间的矛盾3.理论本身的内在逻辑矛盾是解决科学问题的基本途径:1.通过进一步获取事实来回答解决问题2.通过引入新的假说来解决问题3.通过引入新的概念来解决问题4.结合自然科学的理论方法,谈谈你对科学假设的理解。
答:科学假说是根据已知的科学原理和科学事实对未知的自然现象及其规律性所作出的一种假定性说明特点:1.假设是科学与假设、基础与猜测的辩证统一2.背景知识的辩证否定3.假设应可检验4.假设简单5.假说应具有逻辑协调性,一致性,无矛盾性对自然辩证法中自然观的几点思考(段明宇)1、科学技术的负作用有哪些?答:1可能导致人的异化(见理性而不见情感,见利益而不见正义)2可能剥夺人固有的自由、真实性和创造性3无法解决自身发展方向的问题4.可能导致人生活的无意义,精神的萎靡和道德的败坏2.人文文化在科学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课后思考题与复习题详解答案
自然辨证法思考题汇总目录绪论 (4)1、什么是自然辩证法? (4)2、二十世纪中叶以来,自然辩证法在哪些方面有了新发展? (4)第一章思考题 (5)1、何谓自然观?它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怎样的联系? (5)2、简述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创立的自然科学基础和自然哲学思想渊源。
(5)3、简述古代朴素辩证法自然观、近代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基本思想。
(6)第二章思考题 (7)1、试阐述系统自然观产生的现代自然科学前提。
(7)2、阐释自组织的概念以及自然系统演化的自组织机制和条件。
(8)第三章思考题 (8)1、如何理解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 (8)2、当代全球性“生态危机”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9)3、可持续发展着眼于哪三个“实现”? (9)4、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0)第四章思考题 (10)1、从科学事实到科学定律,一般有哪两条途径? (10)2、什么是科学精神?举例说明它的重要性。
(10)第五章思考题 (11)3、科学假说形成的主要途径是怎样的? (11)4、试述科学问题的主要来源,并举例说明之(P110)。
(11)第六章思考题 (11)1、试述创造性思维过程。
(12)2、试述科学抽象的过程。
(12)3、什么是科学思维的基本形式?它们在科学研究中有何作用? (12)第七章思考题 (13)1、科学理论的逻辑评价包括哪几个方面?举例说明之。
(13)2、如何对科学理论进行实验检验?举例说明之。
(14)3、科学的评价和检验的复杂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5)第八章思考题 (16)1、科学的进步有哪两方面的标志? (16)2、试述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P175)。
(16)第九章思考题 (17)1、试述技术与科学的区别。
(17)2、试述三种技术结构及其技术结构的历史发展模式。
(17)3、简述技术构成的基本要素。
(17)第十章思考题 (18)1、试述技术创造活动的一般程序。
东北大学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2)
东北大学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2)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关系的总的观点,它是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界的方法论,也是自然辩证法概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观形成过程都是和当时的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相关联的,自然观的形成过程在历史上主要体现在古代的朴素的辩证法的自然观、17—18世纪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和19世纪的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而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指马克思主义对于包括人在内的自然界的总看法,即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形成不是突发奇想,一蹴而就的,他是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科技的进步,在前人的基础上逐步完善起来形成的,是一个历史的过程。
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形成之前,曾出现朴素自然观和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他们的产生适应了当时社会的需要,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都逐渐暴露出缺陷和局限性。
首先,朴素自然观的形成和发展,当地球上首次出现人类时,人与其他动物分化出来的标志是工具的制造,人类在制造工具进行生产劳动的过程中,做出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技术创新,掌握了改造自然的技能,同时也获得一些经验知识,逐渐形成了一些原始的科学技术,与古代的这种科学技术水平相适应,于是就形成了最初的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中国的古代自然观主要包括阴阳说、五行说、八卦说等,而西方的古代自然观主要在于人们关于自然本原、宇宙的结构和自然界运动变化的原因等方面的认识,在此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学派,并且对后世欧美各国的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中西方的古代自然观具有整体直观性、简单性、猜测性、思辨性和辩证性等特点;在人类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朴素自然观这一阶段必须经历,古代朴素自然观的产生,标志着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已冲破原始神话和宗教的藩篱,开始运用理性的思维去探索自然地本质和规律。
这是人类在认识自然道路上的一次巨大进步。
人类对于自然地认识以自然哲学的形式出现,意味着哲学与自然科学之间存在着天然的联系;一方面哲学要以对自然界的认识作为自己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自然科学在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不可能回避对自然界的总观点。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答案完整版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及答案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绪论1、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对象、基本内容、学科性质?答:研究对象:①自然界的辩证法;②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法;③科学技术及其发展的辩证法。
基本内容:①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自然观:是人们对自然界的总体看法。
它是从整体上研究自然界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根本观点。
包括:自然界的存在方式;自然界的演化发展规律;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②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认识论和方法论定义:是人们对科学技术所运用的认识和实践方法的哲学概括。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研究中常用的一般方法的规律性理论③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观:是人们对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它是关于科学技术性质、作用及其发展规律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的总观点。
④各门自然科学中的哲学问题学科性质:①哲学性质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中,自然辩证法与历史唯物论相并列。
(属于哲学门类:科学技术哲,一门关于理论思维(辩证思维)的学科)②中间学科层次在科学与哲学认识的层次上,自然辩证法处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普遍原理和科学技术的具体学科之间的位置,是联系二者的纽带和桥梁,是具有中介学科特点的一个哲学学科。
(自然辩证法与哲学、自然科学之间的层次关系:哲学自然辩证法各门具体科学技术)③交叉学科性质自然辩证法的地位不是孤立,它不仅反映了哲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也反映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的交叉。
④综合性和开放性2、人类自然观的演变与科学技术发展的相互关系?答:相互关系:①自然观的产生和一定时代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人类自然观受当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而自然观对科技的发展起着推动或是阻碍的反作用。
②每一种自然观都不能摆脱历史的局限性;③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也不断的接受着检验并不断得到发展。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
⾃然辩证法思考题答案《⾃然辩证法概论》思考题1、⾃然辩证法的发展历史、体系结构发展历史:⾃然辩证法的思想萌芽,可以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这⼀时期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酝酿和形成阶段。
以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考察⾃然界和⾃然科学的⼀般规律,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提出的任务。
系统地研究并建⽴⾃然辩证法的⼯作,主要是恩格斯完成的。
为了写作《⾃然辩证法》,恩格斯进⾏了长达20多年的精⼼准备和潜⼼研究。
为了总结和概括⾃然科学在认识⾃然界⽅⾯已经取得的成果,恩格斯曾对直到他那个时代为⽌⾃然科学各个领域的最新成就,进⾏了极为⼴泛、深⼊的研究。
1873年5⽉底,恩格斯在致马克思的信中提出⼀整套关于⾃然科学的辩证法的构想和计划。
以此为起点,在以后的整整3年⾥,恩格斯致⼒于对⾃然辨证法的全⾯探索和集中研究,并开始《⾃然辩证法》⼀书的撰写。
恩格斯逝世后,《⾃然辨证法》⼿稿⼀直由德国社会民主党保存。
直到1925年,在苏联学者的努⼒下,《⾃然辩证法》⾸次出版发⾏。
随后,此书各种语⾔版本相继⾯世。
1931年,苏联物理学家在第⼆届科学史世界⼤会上作了题为《⽜顿原理的社会经济》的报告,⽤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社会经济背景⾓度研究⾃然科学的发展,在西⽅科学史界引起强烈反响。
1932年,⽇本学术界在“唯物论研究会”内,设⽴了⾃然科学部门研究会,专门从事⾃然辩证法研究。
中国在20世纪30年代末就已经出现了学习和研究⾃然辩证法的组织,促进了⾃然辩证法在中国的传播。
作为⼀门独⽴学科,⾃然辩证法在中国的建设始于1956年,当时全国⼗⼆年(1956~1967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明确了其学科定位。
198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将“⾃然辩证法”学科修改成为“科学技术哲学<⾃然辩证法>”,作为哲学的⼆级学科,这⼀更名被看做是从“⾃然辩证法”到“科学技术哲学”实现的富有意义的发展,标志着中国⾃然辩证法在学科建设道路上朝建制化⽅向迈出了⼀⼤步。
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2021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每一题300字—500字)1、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立之间的辩证关系?2、为什么科学开展表现为继承及创新的统一?3、多学科的穿插和融贯的方法论意义?4、如何对待科技对人类异化和对自然异化?5、如何保证科技在社会中安康、持续的运行?6、为什么要对科技工作者进展伦理标准?7、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及其它创新型国家有何异同?8、国家创新体系对中国特色的创新型国家建立有何意义?9、怎样正确地理解人及自然之间的矛盾和关系,谈谈你对中国可持续开展之路的想法。
10、全球化形式下的中国科技开展对策研究。
11、从科学技术开展历程,说明我们怎样正确理解和评价科学精神及其科学技术的影响和作用?12、观察、实验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 并述一、两位出色科学家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13、试述生态自然观的产生及其对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丰富和开展。
14、论科学伦理和技术伦理的重要性。
15、试论人类解决"全球问题"的前提条件和根本途径。
1、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立之间的辩证关系?生态自然观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开展,它的核心是强调人及自然的协调,关注人类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开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要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立,这是对生态自然观的实践。
生态自然观是生态文明建立的哲学依据和思想根底,为生态文明建立提出了总要求。
它把包括人在内的整个自然界看成是高度相关的有机统一体,充分肯定人及自然有着共同的利益和命运。
倡导人类不仅要了解“自我〞,更要了解自然,要遵循自然规律,在促进生物圈的稳定及繁荣的根底上改造和利用自然,为自然界建立一种有益于人类的新平衡。
建立生态文明是实践生态自然观的深化及完善。
在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十八大报告将生态自然观及我国环境现状相结合,把生态文明建立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立、政治建立、文化建立、社会建立各方面和全过程。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与答案复习题
自然辩证法思考题与答案复习题一.绪论部分1.自然辩证法定义:是关于人和自然矛盾的学说,是关于人和自然关系的总观点,是科学技术通向辩证唯物主义的桥梁。
2.自然辩证法学科组成①辩证自然观,即关于自然界(包括天然自然和人化自然)的总看法,通过科学技术作为中介来实现;②科学技术认识方法论,即关于人们自己从事科学技术认识和实践方法的概括;③科学技术观,即关于科学技术的总体看法。
3.学科性质学科性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分支,同时又具有交叉学科性质。
上联马克思主义哲学(总体哲学),下联具体科学技术(自然科学),属于中间层次。
4.学习自然辩证法的意义①有助于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自然观);②有助于提高科学技术研究的理论思维能力;③有助于树立科技发展的战略眼光。
④有助于深化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⑤有助于深化对于科学技术与社会相互作用的关系认识。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5.自然界中是否存在辩证法第8页6.自然辩证法和科学的关系第xx页二. 自然哲学,存在领域分划,自然界的双重演化1.存在领域传统划分的缺陷:划分为物质和精神。
列宁的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它的客观实在,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
”列宁定义隐含的传统哲学的两大信条一个前提:存在=物质+精神以及一个推论:客观实在=客观存在=物质上两个等式都还只是未经科学考察或逻辑论证的先验的观念。
一切事物间都有类似于反映的特性(列宁语),这种反映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但是又不同于被反映的物质本身。
(客观不实在)精神,意识(主观不实在)2.改进的划分整个宇宙(世界,自然)中的一切存在都可以划归到直接存在(客观实在),间接存在(客观不实在,主观不实在)。
直接存在就是物质,而间接存在即信息。
详细见第37页3.自然界演化的方向向上的有序化演化:物质形态的进化、信息模式的创生和积累;向下的无序化演化:物质形态的退化、信息模式的消解和耗散4.演化的概括第90页中间一段5.自然演化的机制演化的物质论诠释:1)演化是进退相依的统一2)演化是秩序之展开演化的信息诠释:1)演化过程中的两类信息活动“痕迹”(信息模式)随机产生,随机耗散;“痕迹”(信息模式)稳固化、被凝结、被积累2)演化是信息创生、耗散和积累的过程.创生:特定信息模式的产生(建构);"耗散:特定信息模式构架的瓦解、信息内容的丢失积累:新旧信息模式的叠加、整合三. 科技哲学1.科学的特点第xx0页2.技术的特点第xx2页3.科学和技术的辩证关系第xx7页4.关于科学、非科学和伪科学伪科学的突出特征是反科学。
东北大学自然辩证法复习思考题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第1章1.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答:1)系统自然观:a. 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b. 它实现了从认识存在到认识演化、从认识确定性到认识随机性、从认识简单性到认识复杂性、从认识线性到认识非线性的转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论方面的发展。
c. 它注重研究自然界系统的非稳定性、无序性、多样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作用等问题,提供了研究自然界系统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及其演化方式和机制的一种新的系统思维方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方法论方面的发展。
d. 它重视系统演化中实践的作用,从而建立起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联系。
2)人工自然观a. 它研究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关注最能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创造领域,超越了以往认识狭义天然自然的范围,拓展了天然自然观的研究领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b. 它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上,克服了近代唯物主义的经验论自然观和唯心主义的思辨论自然观的固有缺陷,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受动性和能动性、自然史和人类史的辩证统一,使得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成为能动的、实践的自然观和既反映天然自然界又反思人工自然界的科学的自然观。
c. 它不仅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还强调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共存,并主张尊重自然和社会规律的理性原则和客观方法,突出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革命性、科学性特征。
3)生态自然观a. 它倡导系统思维方式,发挥人的主体创造性,强化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生态意识,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关系方面的发展。
b. 它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和辩证理解“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正确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人类在实施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
4)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a. 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第1章1. 如何把握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对认识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意义和作用”答:1)系统自然观:a. 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中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
b. 它实现了从认识存在到认识演化、从认识确定性到认识随机性、从认识简单性到认识复杂性、从认识线性到认识非线性的转变,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论方面的发展。
c. 它注重研究自然界系统的非稳定性、无序性、多样性、非平衡性和非线性作用等问题,提供了研究自然界系统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及其演化方式和机制的一种新的系统思维方式,推动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方法论方面的发展。
d. 它重视系统演化中实践的作用,从而建立起马克思主义自然观、认识论和方法论与历史观和价值观的联系。
2)人工自然观a. 它研究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关注最能体现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创造领域,超越了以往认识狭义天然自然的范围,拓展了天然自然观的研究领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
b. 它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上,克服了近代唯物主义的经验论自然观和唯心主义的思辨论自然观的固有缺陷,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受动性和能动性、自然史和人类史的辩证统一,使得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成为能动的、实践的自然观和既反映天然自然界又反思人工自然界的科学的自然观。
c. 它不仅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还强调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的和谐共存,并主张尊重自然和社会规律的理性原则和客观方法,突出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革命性、科学性特征。
3)生态自然观a. 它倡导系统思维方式,发挥人的主体创造性,强化人与自然界协调发展的生态意识,促进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在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关系方面的发展。
b. 它促使人们重新审视和辩证理解“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正确认识人类与生态系统的关系、人类在实施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成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的理论基础。
4)系统自然观、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之间的关系:a. 它们都围绕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主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自然观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它们都坚持人类与自然界、人工自然界和天然自然界、人与生态系统的辩证统一,都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理论基础。
b. 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各有其侧重点:系统自然观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新的思维方式;人工自然观突出并反思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生态自然观站在人类文明的立场,强调了人与自然界的协调和发展。
c. 它们在研究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方面相互关联:系统自然观通过系统思维方式,为人工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方法论基础;人工自然观通过突出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为系统自然观和生态自然观提供了认识论前提;生态自然观通过强调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协调性关系,为系统自然观和人工自然观指明了发展方向和目标。
2. 如何认识生态自然观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辩证关系?答:一.生态生态文明的概念生态文明是指人们在改造自然的同时,通过不断完善社会制度、改善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系,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协同进化的一种社会文明。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a.生态文明是延续工业技术及其文明的新文明。
1) 工业技术是从农业技术延续而来的。
2) 工业文明并未全部消除农业文明的印迹,生态文明也不能完全消除工业文明的印迹。
b.生态文明是构建生态主体的新闻明。
c.生态文明是关注“自然——社会”生态的新文明。
d.生态文明是现实性和未来性相统一的新文明。
二.生态自然观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基础生态自然观主张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员,人和生态系统中的其他成员都是平等的,人类不仅要尊重生命共同体的其他成员,还要善待生命,保护生态环境。
这种自然观“会影响到人的思维倾向、思维模式和思维方法,会影响到看待事物的原则、对待生活现实的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式,特别是会影响到基本概念和基本规范的形成、理解和运用”,也会影响生态文明的创建,成为创建生态文明的思想基础。
生态自然观为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总要求生态自然观为建立生态技术体系提供了思想基础生态自然观为构建生态政治提供理论指导第2章1. 如何理解科学技术一体化的特征?答:科学与技术的一体化是当代科技革命的一个显著特点,主要是指科学越来越离不开技术的支撑,并且向技术转化的越来也快;同时技术也离不开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含量越来越高。
科学与技术衔接后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以致融合成连续的整体。
1)科学与技术产生的时间距离越来越短, 即科学向技术转化的速度越来越快。
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 从1895年电磁波通讯原理的提出到1 9 2 1 年第一个公众广播电台的创建, 科学转化为技术花费了2 6 年; 在最近二十年,多媒体电脑从1987 年提出原理到1991 年试制成功, 科学转化为技术花费了4 年。
据研究, 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应用技术的时间, 在二十世纪初大约需要30年, 至二十世纪中叶大致为10年, 二十世纪下半叶缩短至5 年左右, 并且今后会越来越短。
2)科学与技术的相互依赖程度越来越高。
一方面, 技术比过去在更大的程度上取决于科学的发展与应用的水平, 譬如, 蜂窝移动电话系统的建立, 离不开无线移动通讯原理的提出; 另一方面, 科学在很大程度也依赖于技术的状况与需要, 如进行粒子物理研究就不能没有回旋加速器这一技术产品。
3)在生产的目的下, 科学与技术融为一体了。
知识的利用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其大致途径是科学技术生产。
人们研究科学, 发明新的技术, 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力, 推动社会进步,即不论是科学还是技术, 最后都要落脚于生产这一目的。
因而在生产的目的下, 科学与技术正在融为一体, 像软件研制这类活动, 就既要提出原理, 又要考虑实施这一原理的技术和方法。
4)在追求经济利益的目标下, 科学与技术统一起来了。
在前述的“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步骤: 一是将基础科研成果转化为应用技术; 二是将应用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其最终目标是要产生经济利益。
从这可以看出,人们追求经济利益的观念和行为是造成科学技术一体化的原因之一。
科学与技术一体化的意义主要有二:一是将原有的知识利用的“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改变为“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 从而加速了知识的应用, 极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二是会引发人们知识观念的更新。
人们会追求“实用”的能产生经济利益的知识——科学与技术能融为一体的知识, 而仅有科学的成份却没有技术因素的知识会被人们认为是“没用”的知识。
这有利于知识的发展、普及、创造和应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2. 怎样认识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答:一.科学发展的动力1)逻辑证实主义的发展模式逻辑证实主义认为,科学是一种能够得到证实的知识,这种知识可以用逻辑和数学来表达。
科学之所以能够进步,主要是由于科学的方法,而哲学的任务就是对科学和科学的方法进行哲学的解释。
由这种科学划界的标准出发,逻辑证实主义提出了一种静态的科学发展模式,认为科学的发展是通过积累形成的。
是一种最为传统的科学发展模式。
逻辑证实主义的发展模式可概括如下:感觉经验——提出假说——进一步的观察和实验——科学理论提出。
2)波普尔的科学发展模式波普尔认为,由于科学的划界标准就是证伪,科学发现的逻辑就是猜测与反驳,因此,科学的发展应该经历以下四个阶段:科学的发展应该开始于问题,而不是开始于观察。
观察必须带有一定的问题来观察,从来没有漫无目的的观察。
科学家面对这些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各种大胆的猜测和假设,从而形成各种各样的科学理论。
这些猜测和理论之间相互竞争和批判,接受观察和实验的检验,从而筛选出逼真度较高的新理论。
新理论被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所证伪,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3)库恩的科学发展模式库恩在范式理论的基础上,将科学的发生和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前科学时期:也就是没有统一的共同体和范式的时期,在这一时期,各种理论各执己见,还没有达到科学阶段。
常规科学时期:在这一时期,因为有了公认的范式,科学共同体在范式的支配下进行研究。
科学危机时期:范式具有自我延伸的能力,遇到不符合预期的现象,可以通过调整理论,吸收反常,直到使反常的东西成为预期的结果为止。
科学革命时期:科学危机的实质就是新旧范式之间的更替,或者说科学共同体重新概念化的过程。
新范式取代旧范式,科学革命就宣布结束,从而使科学进入新的常规科学时期。
4)社会科学发展模式对科学发展的内在结构和动力问题,除了可以从科学内部分析,也可以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分析。
二.技术发展的动力在技术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存在着技术自主论和社会构建论两种相对立的观点。
其中,技术自主论认为,技术是独立的、自我决定、自我创生、自我推进、自在的或自我扩展力量。
社会构建论则认为,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因素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1)社会需求是技术发展的基本动力2)技术目的和技术手段之间的矛盾是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
目的和手段是相对而言又互为条件的,一种社会需要必须与技术可能性相符,与技术任务相关,并具备达到目的所需的条件,才能成为技术发展的直接动力。
3)科学发展是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力此外,在技术的发展过程中,文化也表现出巨大的张力作用。
第3章1. 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思维方法有哪些?如何理解辩证思维渗透在科学研究的全部过程中?答:(二)科学技术研究的辩证思维方法.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1)分析与综合(2)归纳和演绎(3)从抽象到具体(4)历史和逻辑的统一现代科学研究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相统一的时代特征,使辩证思维与科学研究的相互依赖性更加密切。
一方面,辩证思维方法是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的方法论前提。
首先,辩证思维的基本精神渗透在现代科学研究方法之中,广泛作用于现代科学研究,以致离开辩证思维方法,科学研究就寸步难行;其次,辩证思维方法不仅是实现经验知识向科学理论转化的必要工具,而且已成为沟通跨学科研究的必要桥梁;再次,辩证思维方法为科学创新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动力,推动科研工作者以动态和发展的眼光去解决科学认识活动中的新问题,不断开拓创新。
另一方面,现代科学研究方法及其成果丰富和深化了辩证思维方法,从各个方面充实了辩证思维中的世界图景;现代科学思维以其特有的方式证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思维的观点,并进一步促使辩证思维方法具体化、精确化。
当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哲学思维和科学思维的相互结合日益重要。
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下,把辩证思维方法与现代科学思维方法有机地统一起来,更加自觉地运用辩证思维方法指导科学研究。
2. 科学技术研究的创新与批判思维方法有哪些?试析批判性思维对创新思维的重要意义。
创新思维方法:1)逆向思维法2)自由创造思维法3)集体智慧法4)问题探究法5)灵感思维法批判思维方法:1)有关概念的批判性问题2)有关判断的批判性问题3)有关推理的批判性问题4)有关论证的批判性问题重要意义:1. 批判性思维过程中需要创新思维一个好的论证是经过正反多方面思考、探索、比较、分析、综合之后的结果,是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