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得体之谦敬辞、书面语、口语导学案
河北省邯郸市馆陶一中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得体之谦敬辞、书面语、口语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谦敬辞、书面语、口语的使用规则2.能够正确解答各种变型题【知识要点】一、常见谦辞敬语:称人父亲说令尊,称人母亲说令堂。
称人女儿说令爱,称人儿子说令郎。
自己父亲叫家父,自己母亲叫家母。
自己女儿叫小女,自己儿子叫犬子。
自己弟弟称舍弟,自己妹妹称舍妹。
谦称自己叫敝人,称已见解说拙见。
别人住所称府上,自己住所称寒舍。
问人年龄说贵庚,老人年龄说高寿。
初次见面说久仰,好久不见说久违。
宾客来到称光临,领导到来称莅临。
等候别人称恭候,未及迎接称失迎。
看望别人称拜访,看望病人称探望。
请人赴约称赏光,请人勿送称留步。
无暇陪客称失陪,陪伴朋友称奉陪。
欢迎询问称垂询,送礼给人说笑纳。
归还物品说奉还,欢迎购买说惠顾,对方来信说惠函。
称人赠予说惠赠,请人保存说惠存。
请人审阅说惠鉴,请人批评说指教。
请人指点用赐教,请改文章说斧正。
请人决定说钧裁,称人作品叫大作。
赞人见解说高见,求人办事说拜托。
鼎力相助是敬辞,不情之请是谦辞。
希望照顾说关照,请人谅解说包涵。
二、语体一般分为口头语体和书面语体两大类。
1、不同的语体运用不同的语言材料:比如文言词语典雅、简洁、庄重,在比较郑重的书面语体如公文事务语体中经常使用;方言词语、俚词俗语等,简明、通俗。
易懂,在口头语体或书面语体的文艺语体中经常使用。
又如科技语体、政论语体常常使用长句、常式句、完全句等,而口头语体、文艺语体则常常使用短句、变式句、省略句等。
此外,还要注意一篇文章应保持语言风格一致2、不同文体的语言差异:议论文—准确严密记叙文—生动流畅说明文—平实严谨新闻稿—简洁扼要广播稿—明白易懂广告词—通俗凝练合同—严密清楚贺词—热情洋溢语体又分:口头语和书面语口头语—通俗易懂书面语—庄重典雅【知识运用】一、谦敬辞例1、判断下列句子中谦辞、敬辞使用正误。
(1)你尽管放心,你的困难,也就是我的困难,今后,你工作中遇到什么阻力,或是生活中遇到什么困难,我一定会鼎力相助的。
五莲一中2019级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4、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登泰山记》
二、重点实词释义
泰山之阳( 山南水北,泰山南面), 汶水西(名词作状语,向西)流;其阴 (山北水南为阴,泰山北面),济水东(名 词作状语,向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 皆入济。当(介词,在)其南北分者,古 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
余以(在,介词 )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自京师乘chéng(冒着)风雪,历(经 过)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 城之限(界限 ,指城墙),至于(到达 ) 泰安。是(这 )月丁未(干支纪日法), 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 山脚 )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石阶 ),其 级七千有(同“又”)余。
四、理解式诗句默写
1.姚鼐《登泰山记》中写山顶雪景的句子是“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 2.姚鼐《登泰山记》中“望晚日照城郭, 汶水、 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三句写作者在 山顶远望所见的景色。
3.姚鼐《登泰山记》中“大风扬积雪击面。亭 东自足下皆云漫 ”两句生动地展示了日出前 风扬积雪、云雾弥漫的环境。
升起的壮观景象,充满了生气和力量,具有 无比震撼的美。
文化常识积累
有关的古文化知识——朔、晦、望与既望
朔:阴历每月第一天 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
望:阴历每月十五
既望:阴历每月十六
五鼓:古代五时钟,以打更击鼓报时,一夜分为
五更,每更一个时辰(两小时),又把每更分为
五点。每更里的每点只占24分钟。晚七点起更,
4、课内文言文挖空训练 ——《登泰山记》
学习目标:
1、背诵第二段最后两句和第 三段,并默写。
2、理解、落实关键字句,积累 文化常识。
一、课前检测 1.曹操《短歌行》中“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两句运用比喻手法,以明月可望而不可取, 比喻求贤才而不得,点明了忧愁不断的原因。 2.曹操《短歌行》中借用《管子·形势解》中 的句子来表现自己广纳天下贤才的壮志和胸 襟的句子是“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3.曹操《短歌行》中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礼 贤下士,统一大业的雄心壮志的句子是“周公 吐哺,天下归心”。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诗歌专题复习--写景诗鉴赏(共2课时)
【学习目标】1、认识写景诗歌的写作特点和常见考点;(第一课时)2、学习常用写景技巧和情景关系;(第一课时)3、在训练中提高鉴赏能力。
(第二课时)【重点难点】学习写景的表现手法,辨析情景关系。
【学习内容】第1课时一、诗歌中的情与景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达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
诗人们或先写景后抒情,或只写景但融情于景,或边写景边抒情情景交融。
比如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思考:列举几首你熟悉的写景诗二、写景方式(写景技巧)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是写景诗歌的主要内容,鉴赏诗歌要从诗人写景的方式入手,这样才能准确把握景物中所寓含的诗人的情感。
常见的写景手法有:1、正与侧的结合2、动与静的结合3、声与色的结合4、虚与实的结合5、点与面的结合6、远与近的结合7、白描手法8、细节描写应用:把以上手法对应到以下几首诗中,并思考这样写的好处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绝句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塞上听吹笛高适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山行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商山早行温庭筠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咏素蝶诗刘孝绰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2020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常见“句式杂糅”分析》
2020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常见“句式杂糅”分析】错例正确形式错例正确形式1.是由于……决定的是由……决定的/是由于……2.是为了……为目的的是为了……/是以……为目的的3.他的死是为了……而死的他的死是为了……/他是为了……而死的4.……的原因,是因为…………的原因是……/……是因为……5.……的原因,是由于…………的原因是……/……是由于……6.是因为……的原因是因为……/是……的原因7.原因是……造成的原因是……/是由……造成的8.……的原因主要是……所致……的原因主要是……/……主要是……所致9.其根本原因是……在作怪其根本原因是……/是……在作怪10.是由于……的结果是由于……/是……的结果11.关键的问题是……在起决定作用关键的问题是……/是……在起决定作用12.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13.经过……下经过……/在……下14.由于……下由于……/在……下15.由于……领导下由于……领导/在……领导下16.对于……问题上对于……问题/在……问题上17.大多是以……为主大多是……/以……为主18.以……即可以……为宜/……即可19.有……组成有……/由……组成20.成分是……配制而成的成分是……/是由……配制而成的21.靠的是……取得的靠的是……/是靠……取得的22.本着……为原则本着……原则/以……为原则23.借口……为名借口是……/以……为名24.打着……为幌子打着……的幌子/以……为幌子25.听到……的噩耗传来听到……的噩耗/……的噩耗传来26.深受……所欢迎深受……欢迎/为……所欢迎27.变得分外……多了变得分外……/变得……多了28.比去年同期相比……比去年同期……/跟去年同期相比……29.……的特点是……的独到之处……的特点是……/……有……的独到之处。
高三年级语文学科一轮复习导学案(教师)
北镇市高级中学20XX级高三年级语文学科一轮复习导学案文言文——翻译【考纲要求】考生须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其能力层级为B级。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高考文言文翻译题的基本要求。
能力目标:通过课文中的例句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
情感目标:利用掌握的方法解决课外的文言语句的翻译。
【教学重点】借助积累(课内文言知识、成语、语法结构、语境等),巧解难词难句,以翻译为切入口,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方法。
【教学难点】准确翻译文言文语句的意思。
【教具媒体】多媒体【知识内容】【教学过程】一、考点阐释文言文翻译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一直以来是高考文言阅读的重点。
因而,我们有必要加强文言文翻译能力的培养,掌握一些基本的文言文翻译技巧,以便更好地驾御这一题型。
二、知识链接(一)链接高考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译:淳安公主有三百顷皇上赏赐的田地,又想夺取任丘老百姓的产业,韩文竭力抗争才让这事停止下来。
(关键字:赐、复、民业、力争各 1 分,句意 1 分)2、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
译:韩文立即偕同各位大臣匍匐在金銮宝殿给皇帝上书,奏章递入皇宫,皇帝吃惊得哭泣着吃不下饭,刘瑾等人十分恐惧。
(关键字:偕、伏阙、入、不食各 1 分,句意 1 分)(二)文言文翻译原则:三字要领:“信”“达”“雅”。
“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三)文言文翻译的标准——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从高考的特点出发,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句落实到译文中,尤其是在关键词句的理解表达上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难以直译或直译后无法达到原文意蕴的地方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实例分析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翻译:希望您详细说明我不敢违背恩德。
学习主题四常见文言句式 (2课时)(导学案)
2025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学习主题四常见文言句式(2课时)制作:谢学意【学习目标】1.熟记常见文言句式的特点,积累文言知识,培养文言语感;2.掌握辨析常见文言句式的方法,提升整合归纳的思维能力;3.通过课本知识和高考真题练习,应用辨析文言句式的技巧。
【学习过程】◆创设情境激趣导入第一怪:古人说话惜字如金古人说的话总是很简洁,有时省略主语,有时省略谓语,有时省略宾语,有时还会省略介词。
例1:(李白)问之,(老婆婆)曰:“欲作针。
(《铁杵成针》)例2:(孔子)问其故。
(《两小儿辩曰》)例3:(伯牙)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伯牙鼓琴》比如《铁杵成针》中这个句子:“问之,曰,欲作针。
”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是谁在问呢?原来是小李白在问。
又是谁回答的呢?是老婆婆。
添上李白和老婆婆,再读读这个句子:“(李白)问之,(老婆婆)曰,欲作针。
”是不是明白了很多呢?下面两个句子也都省略了主语谁,我们在理解句子的时候,不妨把省略部分添上去,可以帮助我们读懂这个句子。
第二怪:古人说话颠来倒去例1:善哉乎鼓琴→鼓琴善哉乎 (《伯牙鼓琴》例2: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译:我少年中国美哉,与天不老!我中国少年壮哉,与国无疆! (《少年中国说》)◆自主学习记录疑难(学生用时10分钟,教师巡视指导)1.熟记并掌握五种类型的常见文言句式的种类:《新考案》P182-1872.理解各种常见文言句式的示例句的意思(翻译)《新考案》P182-187•提醒:利用“三动”草稿本,动脑、动手,圈画、记录疑难问题。
疑难①:疑难②:◆小组交流探讨疑难(学生用时5分钟,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利用“三动”草稿本,动脑、动手、动嘴,探讨自学留存的疑难问题。
◆整理疑难组长提交(学生用时5分钟,教师整理问题)•提醒:小组长整理记录未能解决的疑难问题,提交给老师。
疑难①:疑难②:◆重点检测教师答疑(老师提问,学生作答)1.判断句①法者,陛下所与天下共也。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诗歌专题复习--边塞征戍诗鉴赏(共2课时)
【学习目标】1.概括边塞征戍诗意象特点。
2.了解边塞征戍诗内容与时代的关系。
3.掌握边塞诗的鉴赏技巧和答题步骤。
4. 增强文学素养,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1.重点:在品味边塞征戍诗的过程中,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评价人物,揣摩情感。
2.难点:能读懂诗歌,会准确描述诗歌内容,能够根据不同类型的提问准确答题。
【学习内容】2课时一、预习任务1.基础知识:(1)产生根源——战争。
(多民族,民族冲突)(2)历史背景——盛唐气象。
(进入黄金时期)边塞诗派:指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形成的一个以反映唐朝边界战争生活为主要内容的诗歌流派。
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世称“高岑”)、王昌龄、王之涣等诗人。
盛唐文人们,多热衷于功名,渴望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
从军边塞为国立功,成为文人求取功名,实现人生价值的一种理念,而且他们也很向往新奇的边疆生活、边塞风光。
或投笔从戎,或置身幕府,因而出现了大量的边塞战争题材的作品。
(3)时代特点:盛世唐朝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是其主调。
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包含了: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等各个方面。
中晚唐时期的边塞诗,国势开始衰微,虽然诗人们也仍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不免夹杂了多少悲壮,多少惋伤。
宋代,国家在民族斗争中一直处于劣势,外侮不断,国难当头,在边塞诗中流露出来的感情,就更多地体现在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更多地体现为归家无望的哀痛。
尽管仍洋溢着一股爱国热情,但和盛唐时代的边塞诗相比,不免更多一些凄凉,更多一些惆怅。
2. 高考相关:《考试说明》中对“诗歌鉴赏”的要求是“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D级。
二、设问导学(一)整体感知1、试题热身: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导学案
2024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导学案01【真题演练】(2023新高考卷Ⅰ)襄子围于晋阳中,出围,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
张孟谈曰:“晋阳之事,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事,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
(1)吾群臣无有不骄侮之意者,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
”子鲋曰:“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
好事而穿凿者,必言经以自辅,援圣以自贤,欲以取信于群愚而度其说也。
若诸子之书,其义皆然。
(2)请略说一隅,而君子审其信否焉。
”武臣曰:“诺。
”(2022新高考卷Ⅰ)秦将伐魏。
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
”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重为之约车百乘。
……又北见燕王曰:“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1)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人者,此国之利也。
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
田文曰:“臣效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
”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2)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
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门而望见军乎?则道里近而输又易矣,王何利?”……【方法指导】从高考的特点与考查目的出发,文言文翻译要严格遵循的两个原则:一是忠于原文,力求做到信、雅、达;二是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以意译为辅。
02文言文“六字翻译法”:留、补、删、换、调、贯一、留:凡朝代、年号、人名、地名、书名、器物名、官职等专有名词或现代汉语也通用的词,皆保留不动。
例:⒈赵惠文王十六年⒉庐陵文天祥⒊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对点小练:1、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记。
2、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
3、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4、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3
届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3教学目标1.掌握词语和句子的使用方法。
2.了解诗歌的基础知识,能较好阅读和鉴赏诗歌。
3.深入理解课文,准确分析课文的情感色彩,把握文本的表达意图。
4.通过阅读、分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5.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词语和句子的使用方法。
2.诗歌的鉴赏。
3.文本的情感色彩分析和表达。
教学难点1.词语和句子的灵活运用。
2.诗歌的深度阅读和鉴赏。
3.文本情感的把握和表达。
教学内容和方法词语和句子的使用方法教师可利用教材中的例句和常用短语词,让学生阅读、理解其含义,然后提供一些短文本,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的词语和短语,来合理搭配句子,从而体会词语和句子的使用方法。
同时教师要着重讲解以下几个方面:1.词语的词性、词义、用法和搭配。
2.句子的结构、类型和含义。
3.从词语和句子的搭配中,体会语言的表达要素。
诗歌的鉴赏教师可选择一些经典的文艺作品,让学生进行阅读、分析、鉴赏,通过鉴赏的过程,了解诗歌的基础知识和特点。
同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引导学生从语言的特点、韵律格律、修辞手法、情感色彩等方面进行分析鉴赏。
2.整合其他学科的知识,如历史、地理、哲学等,深入分析文艺作品的内涵和离不开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背景。
3.通过团体合作、集体讨论、个人思考和转述,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养。
文本的情感色彩分析和表达教师可选择一些文本,让学生进行细读并分析其中的情感色彩,然后让学生进行表达。
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整体把握文本的意义和内涵,深入理解文本的情感色彩。
2.从语言和文学艺术手法的角度,分析文本的表现手法和特点。
3.让学生进行个人的情感体验和思想感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教学活动活动一:搭配词语和句子时间:30分钟内容:利用教材提供的例句和常用短语词,让学生阅读、理解其含义,然后提供一些短文本,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的词语和短语,来合理搭配句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作文语言之句式导学案
河北省邯郸市馆陶一中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作文语言之句式导学案【学习目标】明确句式在作文中的重要作用,并尝试运用,提升作文能力。
【知识要点】何为句式灵活?“句式灵活”指作者在写作时,根据抒发的感情和表达内容的不同,在不改变原意而又通顺的前提下,灵活地选用不同的句式,以变换节奏,美化语言,增加亮点,使文章文采飞扬,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主要句式有:长句短句、整句散句、常式句变式句、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句等有不同的表意功能和修辞效果。
灵活运用,会使文章灵动而有意蕴,读起来又会琅琅上口,具有音律美。
巧妙运用整句散句整散结合,即整句和散句交错使用。
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如对偶句、排比句、反复句;结构不整齐、各式各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叫散句。
整句形式整齐,音韵和谐,气势贯通,表意鲜明。
散句句式多种多样,表达的内容比较灵活,能避免单调、呆板,取得生动、感人的效果。
整句和散句交错运用,于整齐中求变化,于对称中求错落,使语言具有流动感,如行云流水。
例如:鲁迅《记念刘和珍君》一文这样写到: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这段文字综和运用了对偶、反问、反复等修辞手法,使句式整散结合,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把作者“悲愤”的感情淋漓尽致的表达出来。
再如2006年吉林高考满分作文《图书阅读,爱她没商量》这样写到:读古今书籍犹如欣赏画卷,历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缤纷无限,中外新奇的事物琳琅满目。
徜徉在书的海洋中,朝可拜谒屈子,暮可走访太白;夏可观十里荷花,秋可赏三秋桂子;意在北可驰骋塞外草原,心向南可流连江南雨巷……在书中能发现一个又一个的神奇:我们可以随曹雪芹一同走进大观园,体验大家贵族的生活;我们可以跟鲁迅一同步入《彷徨》、加入《呐喊》,高举起那批判黑暗的旗帜;我们可以与三毛一道穿越撒哈拉沙漠,体验她那惊险的历程……有书可读、读书若此,实在是人生的一件了事!此段读来如沐春风,如滋夏雨,排比、对仗、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文章出神入化,哲理意蕴深刻。
动词、形容词活用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词类活用课题词类活用课型专题复习考纲解读考纲内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B级(识记、理解、综合分析、鉴赏评价)考纲阐释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掌握高考常考查的120个常见文言实词各种意义和用法。
考点分布(1)常见文言实词(2)古今异义(3)一词多义(4)通假字(5)词类活用(6)偏义复词(7)兼词学习要点.动词作名词。
动词使动用法。
形容词作名词。
形容词作动词。
形容词使动用法。
形容词意动用法。
课前梳理探究一、动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
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名词的动词,并解释之①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游褒禅山记》)②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寡人之于国也》)动词用作名词规律小结:二、动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如:“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就是使……活命的意思。
【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使动的动词,并解释之①外连横而斗诸侯。
(《过秦论》)②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廉颇蔺相如列传》)动词使动用法规律小结:三、形容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当形容词担任主语或宾语时,它已不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特征,而是表示具有某种性质或特征的人或事物。
如:“将军身披坚执锐”中的“坚”“锐”,指的是坚固的铠甲和锐利的兵器。
【练习】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并解释之①秦孝公据肴函之固。
(《过秦论》)②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游褒禅山记》)③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劝学》)形容词用作名词规律小结:四、形容词用作动词在文言文中,当形容词直接带宾语时,它不再表示事物性质,而是表示相应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发展。
2020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常见“成语赘余”50例》
25.口若悬河地说个不停
口若悬河:形容能言善辩。 与“说”重复
26.一览无余地看到
27.没想到受到不虞之誉
29.百姓生灵涂炭
31.到处漫山遍野
33.在历史上是史无前例 的 35.特别穷凶极恶 37.刻骨铭心的难忘的教 训 39.提出真知灼见的意见
不虞之誉:没有预料到的
赞扬。不虞:没有预料。 28.广大灾民哀鸿遍野 与“没想到”重复
残暴。“穷”“极”与“特 36.耳目一新的全部感受 别”重复
刻骨铭心:牢记于心,难 以忘怀。与“难忘”重复
38.感到自惭形秽
真知灼见:正确透辟的认
识和见解。与“意见”重 40.百姓民不聊生 复
41.每天都要日理万机
日理万机:一天要处理上
万件事务。“日”与“每天” 42.任重道远的责任 重复
43.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45.往事历历在目地出现
生灵涂炭:老百姓处于极
端困苦的境地。“生灵”, 指百姓,与句中的“百姓”
30.优良校风蔚然成风
重复
漫山遍野:山上和田野里
到处都是,形容很多。“漫” 与“遍”有“满是、到处”
32.耿耿于怀,至今难忘
的意思,与“到处”重复
史无前例:历史上从来没
有过的事情。与“历史上” 34.忽然觉得恍然大悟 重复
穷凶极恶:形容极端凶狠
“众”与“大家”重复
47.扪心自问地反省
扪心自问:扪,摸。摸着 胸口,问自己怎么样,指 自己反省。与“反省”重 复
48.几天几夜通宵达旦
通宵达旦:从天黑到天亮, 整整一夜。与“几天几夜” 重复
49.一气呵成地书就“还我 河山”四字
一气呵成:一口气做成, “书就”就是“写成”的 意思,两者重复
人教版高中语文一轮复习《作文审题立意》语文导学案
《作文审题立意》【教学目标】1.了解新旧材料作文的特点,掌握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2.掌握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原则,避免出现审题立意的常见病症。
3.探索归纳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技巧,能够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够由浅入深,确定材料最佳立意。
【重难点】重点:掌握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原则,避免出现审题立意的常见病症。
难点:探索归纳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技巧,能够具有辩证思维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够由浅入深,确定材料最佳立意。
【导学流程】一、知识链接1.审题的基本原则(1)整体性原则。
即审题立意时要从材料整体出发,全面把握材料的意旨。
最忌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断章取义,脱离材料立意。
(2)多向性原则。
材料蕴含的观点并不是唯一的,从不同角度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读材料。
(3)最佳性原则。
选准角度,选取最佳角度立意。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2.最佳立意:①题目要求限定的角度;②能触及材料主旨的角度;③具有新颖性的角度;④最适合自己的角度。
3.审题步骤(1)认真阅读材料,搞清材料总的写了什么。
(2)仔细分析,看看到底有哪些写作角度。
(3)根据自身优势,选定最有话可说的一个角度。
(4)恰当联系实际,深入阐述自己选定的角度。
4.典例指导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老僧见一只蝎子在水流中挣扎,迅速将其捞起,怎奈,被蝎子刺伤。
次日,这位老僧又遇一只蝎子在水流中挣扎,不假思索,又迅速将蝎子捞起,又被刺伤。
路人不解,问:大师为何不吸取教训?如此毒蝎,由它去吧!老僧曰:蝎蜇人乃天性,不蜇人,失其性,非蝎也;佛救苍生于水火亦乃天性,不施救,失其性,非佛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审题立意误区A.立意泛化对关键词“天性”的泛化理解,用另一个概念来诠释天性,如:责任、拼搏、敬业、奉献、勇敢、信任、努力、奋斗,等等。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断句导学案
2024高考一轮复习:文言文断句导学案文言文断句【真题演练】(2023新高考卷Ⅰ)子鲋曰:“乃者赵、韩共并知氏,赵襄子之行赏,先加具臣而后有功。
韩非书云夫子善之引以张本然后难之岂有不似哉?然实诈也。
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韩非子A云夫子B善之C引D以张本E然F后难之G岂有H不似哉?(2023四省联考)昔者,陈成恒相齐简公,欲为乱,惮齐邦鲍、晏,故徙其兵而伐鲁。
鲁君忧也。
孔子患之,乃召门人弟子而谓之曰:“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
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3分)诸A侯B有C相D伐E者F尚G耻H之I今J鲁K父L母M之N邦O也(2022新高考卷Ⅰ)孟尝君曰:“夫赵之兵非能强于魏之兵,魏之兵非能弱于赵也。
然而赵之地不岁危而民不岁死,而魏之地岁危而民岁死者,何也?以其西为赵蔽也。
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赵王许诺,为起兵十万、车三百乘。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B.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C.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D.今赵不救魏/魏歃盟/于秦是赵与强秦为界也/地亦且岁危/民亦且岁死矣/此文之所/以忠于大王也/【方法指导】文言文断句这一考点在近几年的高考中有加强考查之势,主要有两种题型:客观选择题和主观断句题。
2023年以前,往往采用客观选择题的形式。
而在2023年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命制的四省联考语文试题中,将断句题改为主观断句题形式。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诗歌景物形象之意象、画面、意境导学案
5.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新
晴
刘攽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这是一首夏日即景诗,找出诗中富于季节特征的意象,并结合全诗,简要说明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
的心境。(5 分)
1
二、画面类题型
1. 提问方式: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景象 2. 答题步骤:
/ 图景)?
河北省邯郸市馆陶一中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诗歌景物形象之意象、画面、
意境导学案
【学习目标】 景物形象之意象、画面、意境答题步骤及注意事项
【知识要点及归纳】 一、意象类题型
注意:
1.意象必须是名词。 《子规》“锦水春残花似雨,楚天梦觉月如霜。 ”意象应为“锦水残春” “似雨花” “如霜月”
2.审题,注意题干中的限制要求。如《新晴》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
水调歌头
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
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
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 ,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 自《离骚》 :“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 ⑴概括“兰” “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 (2 分)
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 典型例题
1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 2)题。( 11 分) 天津桥春望
[晚唐 ] 雍 陶 津桥春水浸红霞,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宫莺衔出上阳花。 注:天津桥,是当时东都洛阳著名的景点。上阳:宫名,上元年间,唐高宗下令修建,位于天津桥
高三一轮教材文言文复习学案——《赤壁赋》学生用
),
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
)其破.(
)荆州,下.(
)江陵,
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
)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
)况吾与子渔.樵.(
)于江渚之上,侣.(
)鱼虾而友.(
)麋
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
)。
举酒属.(
)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
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
)一苇之所如.(
),凌.(
)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
)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
பைடு நூலகம்
)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
2.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2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
编号
3.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使用时间
4.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
5.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6.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7.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
林清玄:生命的可爱在于不断地上升和下落
3
班级
小组
姓名
教师评价
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田文既死,公叔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实词导学案
(2)可以独飨白粲。
丰则贵籴,歉则贱粜。
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
方法总结
结
构
分
析
法
典型例题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曹操之众远来疲敝。
今主上幼冲,贼臣虎据,雄才奋用之秋也。
方法总结
语
境
分
析
法
典型例题
其次,要掌握一批常用实词的常用义项和用法;每日一记
再次,就是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把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掌握一些推断文言词意义的方法。
通假字推断法
典
型
例
题
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风吹草低见牛羊
崔家顾人刺我,请以闻。
颜回,二十九,蚤死。
(04湖北)昌期少年,不闲吏事。
方法总结
语
法
分
析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
班级:姓名: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
文言实词辨析
课型
专题复习
学习目标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用法。
2.突破方法,掌握技巧,加强训练。
考点
解读
及
应对
方法
《考纲》明确指出:“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那么,如何要正确理解和解释文言实词的意义?
首先,必须通过一定量的诵读,增强语感;充分利用早读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则予此行所负之责任。
方法
总结
反思
质疑
学
以
致
用
(1)隆庆时,绍兴岑郡候有姬方娠。一人偶冲道,缚至府,问曰:“汝何业?”曰:“卖卜。”岑曰:“我夫人有娠,弄璋乎?弄瓦乎?”其人不识所谓,漫应之曰:“璋也弄,瓦也弄。”怒而责之。未己,果双生一男一女,卜者名大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启东市中学20XX届高三语文一轮复习导学案课题:特殊句式二——倒装句
教学目标:1、说出文言倒装句式的特点、判断倒装句的类型
2、能将含有倒装句式的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教学重点与难点:1、判断文言倒装句的类型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1、善哉,祁黄羊之论也!
2、有人于此,指其过而告之则喜,何如?
3、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
4、命召公主入营,立之阶下,不之视。
二、课堂演练
1、宾语前置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
《师说》
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
沛公安在? 《鸿门宴》
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曹刿乃入见,问:“何以战?”《曹刿论战》
不然,籍何以至此? 《鸿门宴》
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何陋之有《陋室铭》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
唯利是图唯贤是用唯才是举
总结宾语前置的特点:
2、状语后置
无礼于晋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战于长勺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得双石于潭上。
何不试之以足
总结状语后置的特点:
3、定语后置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促织》)
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赤壁之战》)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苏轼《石钟山记》)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核舟记》)
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过秦论》)
总结定语后置的特点:
4、主谓倒装
甚矣,汝之不惠。
美哉,我少年中国。
总结主谓倒装句的特点:
三、当堂反馈
不仁哉!梁惠王也。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
欲祠韦苏州、白乐天诸公于其中
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