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专题表达技巧、内容、感情 第十三课时导学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高三语文专题表达技巧、内容、感情第十三课时导

学案

具体问题阐释与练习

26、什么是铺垫?请举例说明。

铺垫指的是为主要人物的出场、性格的展示,为主要事件的发生、高潮、结局创造条件而着重对某一内容进行描述和渲染的技法。

铺垫的特征是,它首先是描述和渲染,其次,这些描述和渲染是在主要人物或主要事件或所抒情感到来之前进行的,其目的是使后来情节展开有一个较好的基础,或者使文章的表现得以扩展。

例如2009年四川卷诗歌鉴赏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1)请谈谈这首诗前两句中“入”字和“摩”字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1)“入”字表现出河的生气,“摩”字突出了山的高峻。

(2)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热爱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做了铺垫;第三句“泪尽”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望”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又”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其中第二题对诗歌前两句的景物描写作用就是从为进一步抒情作铺垫的角度作答。

【练一练64】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06山东卷)

晓上空泠峡①王罔运②

猎猎南风拂驿亭,五更牵缆上空泠。

惯行不解愁风水,瀑布滩雷只卧听。

[注]①空泠峡:在湖北宜昌市东南长江上。②王罔运(1832—1916),近代著名诗人。他早年怀有远大的敢治抱负,然而屡遭控诉,于是绝意仕进,归而授徒。

(1)本诗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2)狄葆贤《平等阁诗话》认为此诗“只二十八字,而傲岸之气隘下言表”。请结合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什么是抑扬?抑扬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抑扬,原指音调有节奏地高低起伏,后指一种文章技法。它指的是在褒或贬某一人物或某一事物时,为使人信服,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常对要褒的先写其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

(一)欲扬先抑,也称为“抑扬法”。

2011年山东高考诗歌鉴赏题储光羲的《咏山泉》:“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澹无人见,年年长自清。”前两联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关系。首联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颔联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做了铺垫。

(二)欲抑先扬,又称为“扬抑法”。

如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高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这首诗采用欲抑先扬的手法,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说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练一练65】阅读下面这首诗,体会诗中抑扬关系。

次萧冰崖梅花韵赵希璐

冰姿琼骨净无瑕,竹外溪边处士家。

若使牡丹开得早,有谁风雪看梅花。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即小见大有几种情况?请分别举例说明。

即小见大,一是指写小的景物来显示大的景象的写法,一是指以小题材反映大问题的一种写法。

(1)以小景写大景法

景物小,可以写得具体,用具体的小景物来显示大的景象,耐人寻味。如“柳叶开时任好风”,柳条上的嫩芽舒放称柳眼,由眼联系到开,指柳条刚展新叶,任春风吹拂,写得细致具体,从而显露出春回大地的景象。杜甫《紫宸殿退朝口号》:“花复千官淑景移。”上朝要相当的时间,所以看到美好的日影移动。写具体小象,反映出百官上朝时的盛况。杜甫《旅夜书怀》:“风正一帆悬。”风正是顺风,所以一帆高挂,从中显示在大江中驶船景象,要是在曲折的小河里,就不是“风正一帆悬”了。王维《终南山》:“青霭入看无。”青霭是一种淡淡的云气,远看有,近看没有,只有在山区里才有这种景象。这些都是即小见大。

(2)以小题材反映大问题的写法

以小题材反映的是大问题的写法,如司空曙的《江春即事》:“钓罢归来不系船,江春月落正堪眠。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全诗以小见大,通过“不系船”这样一件小事,表现江村宁静幽美的自然环境和主人公悠闲安逸的情调。我们透过诗的画面和形象感受到的是一种单纯朴实的社会生活。再如《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写昔日人来人往的朱雀桥,今天又荒凉冷落了。“野花草”往往象征衰败,“野”字增添了荒凉景象。“乌衣巷口夕阳斜”,夕阳西下,再点上一“斜”字,何此惨淡?“旧时王谢堂前燕”,把“燕子”想象成历史的见证人,似乎信手拈来,却足以使人想起乌衣巷昔日的繁荣。“飞入寻常百姓家”,“寻常”突出了今日与往日之不同,寄托着作者对这一变化发出的沧海桑田的无限感慨。全诗落笔于眼前的“野草花”、“夕阳”、“堂前燕”等细小景物,却反映了一个深刻的主旨:封建权贵势倾一时,终究逃不脱衰亡的命运。

【练一练66】读叶绍翁的《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看本诗使用的艺术手法主要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