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重要观点
哲学家的著名观点
哲学家的著名观点思想不是你要它来它便来,而是由它自己决定它的来去。
——叔本华我除了知道我的无知这个事实外一无所知。
——苏格拉底水是万物之本源,万物终归于水。
——泰勒斯使一切非理性的东西服从于自己,自由地按照自己固有的规律去驾驭一切非理性的东西,这就是人的最终目的。
——费希特凡是现实(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凡是合理(存在)的就是现实的。
——黑格尔万物的和平在于秩序的平衡,秩序就是把平等和不平等的事物安排在各自适当的位置上。
——奥古斯丁凡是活着的就应当活下去。
——费尔巴哈假如进化的历史重来一遍,人的出现概率是零。
——古德尔客观世界只是精神原始的,还没有意识的诗篇——谢林凡夫俗子只关心如何去打发时间,而略具才华的人却考虑如何应用时间。
——叔本华我们喜欢别人的敬重并非因为敬重本身,而是因为人们的敬重所带给我们的好处。
——爱尔维修人类的生命,并不能以时间长短来衡量,心中充满爱时,刹那即永恒。
——尼采真理是时间的产物,而不是权威的产物。
——培根权利的相互转让就是人们所谓的契约。
——霍布斯给我物质,我就用它造出一个宇宙来。
——康德一切确定的皆否定。
——斯宾诺莎知识归根结底由经验而来。
——洛克没有物体,只有运动。
——伯格森一开始,问题就是要把纯粹而缄默的体验带入到其意义的纯粹表达之中。
——胡塞尔思就是在的思,……思是在的,因为思由在发生,属于在。
同时,思是在的,因为思属于在,听从在。
——海德格尔思最恒久之物是道路。
——海德格尔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
——荷尔德林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非事物的总和。
——维特根斯坦人的意识屈从于物化结构。
——卢卡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马克思科学家在思想中给予我们以秩序;道德在行动中给予我们以秩序;艺术才在对可见、可触、可听的外观的把握中给予我们以秩序。
——卡西尔物体的意义是通过它被己身看到的方向而确定的。
——梅罗.庞蒂我不能给自己或是别人提供那种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的快乐。
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朴素唯物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形而上学朴素唯物主义1.引言1.1 概述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和朴素唯物主义都是哲学领域中的重要概念和思想流派。
它们在探讨世界本质、人类认识和存在等问题时,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不同的理论观点和解释方式。
客观唯心主义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客观世界的存在和发展是由意识、思维或神灵来决定的。
客观唯心主义将意识或思维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主张人类的意识活动具有决定世界的力量。
根据客观唯心主义的认识,人类的认识和思维能够直接决定事物的本质和发展。
客观唯心主义的理论观点具有深刻的哲学意义,对于人们理解世界和自我认识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主观唯心主义则强调个体的主观意识对于认识和存在的决定作用。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个体的意识经验是唯一的真实存在,外部世界的存在和发展是由个体主观意识的活动来决定的。
主观唯心主义关注个体对于现实的主观感受和体验,认为个体的主观意识活动是真正能够确定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因素。
形而上学是一门研究超越经验现象的学科,强调考察现实世界的本质和基本规律。
形而上学关注存在的本源和本质,试图通过超越经验现象的思考揭示事物的真正实质。
形而上学对唯物主义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唯物主义者在形而上学的框架下思考问题,探讨物质世界的基本属性和本质规律。
朴素唯物主义强调对实际经验的直接信任和实证研究的重要性。
朴素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物质的结果,通过对现实经验的观察和实证研究,可以揭示事物的真实性质和规律。
朴素唯物主义在现代科学研究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强调对事实的客观认识和理性思考。
总体而言,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和朴素唯物主义都是哲学领域中重要的概念和思想流派。
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解释了世界的本质和认识方式,对于我们理解世界和人类存在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接下来的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思想流派的定义、特点以及它们在哲学领域和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影响。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可以描述整篇文章的组织和逻辑结构,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安排。
[详解]哲学主要概念和概念
哲学重要概念和观点哲学重要概念和观点一、唯物主义:存在、物质第一性,意识、思维第二性,即主张自然界是本原的学说。
唯心主义:意识、思维第一性,存在、物质是第二性的,即主张精神是本原的学说。
二、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只凭直观,把物质说成是某一种或某几种可直接感知的实物。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力求用当时的科学成就去根本上解释世界,否认物质的运动,把世界及世界上的事物看作静止不变的。
三、辨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和唯物主义有机结合和统一起来,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
历史唯物主义:把唯物辨证的自然观和考察社会的历史观结合和统一起来,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
四、辨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不仅克服了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朴素性和直观性,而且克服了近代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机械性和形而上学性。
辨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把时间和空间看作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不可分,物质运动不可分,物质运动是客观的、永恒的、绝对的,时间和空间也是客观的、永恒的、绝对的,时间和空间也是客观的、永恒的、绝对的。
(与唯心主义时空观划清了界限)时间和空间也有相对性的一面。
(与形而上学绝对时空观划清了界限)五、庸俗进化论:只承认量变,不承认质变。
激变论:只承认质变,否认量变。
认为质变是没有量变的积累而突然发生的。
(法国自然科学家居维叶)。
六、唯物主义决定论:承认因果联系的客观普遍性和因果规律(必然性)的科学。
1、机械决定论:把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看成必然的,否认偶然性的存在。
(法国霍尔巴赫)。
2、唯心主义非决定论:把一切现象看成是纯粹的,否认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和规律性。
(英国哲学家毕尔生)。
3.神学目的论:虽然承认因果联系,但却把万事万物的终极原因归之于上帝或神的目的。
(注:1、2、是把必然性和偶然性割裂开来)七、唯物主义反映论(坚持):从物质第一性、忽视第二性的基本前提出发,坚持认识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
唯心主义先验论(反对):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基本前提出发,坚持认识是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认识路线。
主要哲学道理
主要哲学原理一、辩证唯物主义(一)辩证唯物论(马克思主义物质观)1、世界物质性原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这要求人们改造自然、变革社会的活动要以承认自然、社会的客观性为前提。
2、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①物质决定意识,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发挥主观能动性。
它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是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3)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③意识能动性原理: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人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意识能能动地改造世界又表现为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正确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意识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这要求我们重视意识作用,重视精神力量,要自觉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
3、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事物的变化都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这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3、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事物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是客观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要受到客观规律的制约;但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这要求我们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唯物辩证法1、联系的观点:(1)联系普遍性、客观性原理: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这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哲学辩证法的三大观点
哲学辩证法的三大观点哲学辩证法是一种研究事物的方法和思维方式,它从事物的矛盾、发展和变化等方面出发,探究事物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在哲学辩证法中,有三大重要观点,它们分别是矛盾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
这三个观点是哲学辩证法的核心,也是辩证法思维的基础。
一、矛盾统一矛盾统一是哲学辩证法的核心观点之一。
它指的是在事物内部存在着两个或多个矛盾的因素,这些因素既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它们通过相互斗争、相互制约、相互转化而达到一种新的平衡状态。
例如,物质和精神、本质和现象、客观和主观等都是矛盾统一的体现。
矛盾统一的本质是辩证法的“一分为二”原则,即任何事物都是由两个矛盾的方面组成的,这两个方面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存,只有通过相互斗争、相互制约、相互转化,才能达到一种新的平衡状态。
矛盾统一的思维方法是辩证法思维方法的核心,它强调要从矛盾的两个方面出发,全面地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避免片面性和机械性的思维方式。
只有通过矛盾的斗争和统一,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和变化,实现事物的进步和发展。
二、质量互变质量互变是哲学辩证法的另一个重要观点。
它指的是在事物内部存在着两个或多个质量相对矛盾的因素,这些因素通过相互作用、相互转化而产生新的质量,旧的质量消失或减弱,新的质量逐渐形成和发展。
例如,水从液态到气态的转化,就是质量互变的一个典型例子。
质量互变的本质是辩证法的“量变到质变”原理,即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
在质量互变的过程中,事物的量变是逐渐积累的,当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发生质变,产生新的质量。
质量互变是事物发展的基础,只有通过质量互变,才能实现事物的进步和发展。
三、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是哲学辩证法的第三个重要观点。
它指的是事物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两次否定,第一次否定是对旧的事物的否定,第二次否定则是对新的事物的否定。
例如,古代奴隶制被封建制度所否定,而封建制度又被资本主义制度所否定。
否定之否定的本质是辩证法的“斗争、转化、新生”原理,即事物的发展是通过斗争、转化和新生实现的。
哲学观点大全
哲学观点大全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应物质。
2、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3、联系的观点,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4、发展的观点,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没有一成不的事物。
5、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6、矛盾的观点,任何事物都要一分为二的看待,不要片面的看待问题。
7、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8、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9、整体决定部分,有时关键部分其决定作用。
10、解放思想,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政治常识一、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二、国体(人民民主专政)三、基本政治制度(1、全国人名代表大会制度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区域民主自制制度4、基层群众自制制度。
)四、四项基本原则(1、坚持社会主义道路2、坚持人民民主专政3、坚持共产党的领导4、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
六、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核心是以人文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七、三个代表(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始终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八、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九、中国的外交政策(一、地位: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我国的对外政策。
二、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1、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宗旨;2、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是我国外交为之奋斗的基本目标。
3、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在哲学史上休谟的著名哲学观点
在哲学史上休谟的著名哲学观点休谟(David Hume,1711年4月26日-1776年8月25日),苏格兰哲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家、经济学家。
是西方哲学史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创立了经验主义思想,在思维逻辑、认识论、伦理学及信仰理论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以下是休谟的著名哲学观点。
经验主义思想经验主义是休谟哲学的核心思想。
其基本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来自于经验,人的思维是在感觉和感觉的纯粹感知过程中萌发的,并通过内部心智操作(如联想和想象)进一步发展和扩展。
“感觉,而后思考”,这是休谟哲学的最核心的主张,从而对理性主义和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产生质疑。
感知的问题休谟认为人类对外界世界的感知分为两种,有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
如同带着一副眼镜的人,他们看到的世界会因为眼镜不同而有所不同。
这就是休谟所说的,外界世界并非我们所看到的那个模样。
如果没有引用过去经验的结果(例如颜色、形状、尺寸等),人们将无法确定他们正在感知的对象。
逻辑推理的问题逻辑推理是判断真假的逻辑基础,是基于自然界的现象和人类的习惯而建立起来的,是人们自我主观意识的产物。
因此,逻辑推理本身不能完全准确反映自然界的规律性,或者说世界并不象推理所示那样有条不紊,有序而规律。
权力与自由意志休谟否定了因果力的常见观点,他认为所谓因果力来自于人类的感受而非外在世界本身。
因果的存在是人类感知的结果产生的,人不能以任何方式控制必然的结果,这使得我们不能确定是否有自由意志。
此外,休谟还有关于权力的观点,他认为权力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有权利的人可以通过暴力行使权利。
权力是由“惯例”而产生的,靠强制或有约束力的法律来维护,与自然规律没有关系。
伦理学观点休谟对伦理学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区分了“事实”和“价值”两种不同的思维范畴;他认为,道德行为不是基于理性的思考,而是人的情感。
他把“情感的道德”视为一种自然倾向,也就是人类的天性。
他还认为,道德行为不能从事实中得出,否则将落入自然主义谬误的圈套。
人的本质的哲学观点
人的本质的哲学观点人的本质一直以来是哲学思考的重要议题之一。
众多哲学家们对人的本质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和解释。
人的本质是指人特有的、永恒不变的特性或属性,它决定了人的存在、行为和意识等方面。
在诸多哲学观点中,我认为人的本质可以被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由意志人的本质之一是拥有自由意志。
人具有决定自己行为的能力,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价值观和判断做出选择。
自由意志使得人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也成为人与其他生物的重大区别之一。
人在面对各种选择时,可以自主决定并承担后果。
2. 理性思维与自由意志密不可分的是人的理性思维能力。
人作为有思考能力的生物,能够理性思考、推理和判断。
通过理性思维,人能够认知和理解世界,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模式和智慧。
人的理性思维也为科学、哲学等领域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3. 情感和情感体验除了理性思维,人的本质还体现在情感和情感体验上。
人具有感知和表达情感的能力,并且情感在人的生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人类的情感能够影响个体行为、决策和社交互动,也是人对世界和人生的体验的重要来源。
情感使人类能够体验到快乐、悲伤、爱、恐惧等复杂的情绪。
4. 社会性与个体人的本质也体现在人的社会性和个体性之间的平衡中。
人作为社会动物,无法脱离社会独立存在。
社会对人的发展和行为产生着深远影响,同时人的本质也决定了人对社会有着深厚的影响力。
人的个体性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决策能力,同时也使得每个人有自己的人生轨迹。
5. 追求意义和幸福人的本质还包含了对意义和幸福的追求。
人不仅仅追求生存和物质需求的满足,更追求生活的意义和内心的满足。
人努力寻找对自己生活和存在的意义,通过追求知识、艺术、信仰、人际关系等方面来寻求幸福感。
意义和幸福感的追求使人类能够超越基本生理需要,追求更高级的精神需求。
总结人的本质可以被归纳为自由意志、理性思维、情感和情感体验、社会性与个体、追求意义和幸福这几个方面。
虽然人类个体有所不同,但这些本质特征是人类整体共有的。
亚里士多德四大哲学观点
亚里士多德四大哲学观点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年出生于希腊斯德拉。
他是哲学家、科学家、逻辑学家等称号的创立者之一。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系统可以说是希腊哲学的积淀和发展,被誉为西方哲学的鼻祖。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形而上学、伦理学、政治学、逻辑学。
一、形而上学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是他的整个哲学体系的基础。
形而上学研究的是存在的本质和原因,是哲学讨论的最核心问题。
亚里士多德认为,唯有了解形而上学,才能理解整个世界和宇宙。
在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中,他将存在分为物质和形式两个方面。
物质指所有的具体事物,具体存在的实体,而形式指物质所具有的特性、属性、性质等等。
他认为,物质和形式是相互依存的,没有物质就没有形式,没有形式就没有物质。
通过这种方式,他将物质和形式联系在了一起,成为了一种整体。
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了两种实体的存在:潜在的实体和具体的实体。
潜在的实体指的是还没有实现的可能性,具体的实体则是已经变成事实的产物。
二、伦理学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主要围绕着“幸福”的概念展开。
他认为,幸福是人类追求的最终目标,但幸福并不是单纯的快乐或享乐。
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类的幸福应该是一种全面的、持久的、有内涵的理想状态。
他将这种理想状态称之为“完美”。
“完美”是指一个人维持在身体、心灵和品德三方面的平衡状态,这种状态要求身体的健康、心灵的满足和品德的完美。
只有达到了这种状态,一个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
三、政治学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主要探讨政治的本质和组织形式。
亚里士多德对政治的理解主要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个体和社会。
他认为,个体是社会的基本单元,而社会则是个体的集合。
亚里士多德相信,政治制度可以影响人们的恒久利益和安全,并从制度的角度分析了各种政治制度的优缺点。
他认为,政治制度应该是一个最优的组合,能够充分保护公民的自由和权利,同时能够发挥社会的所有有益成分,实现社会的利益最大化。
四、逻辑学亚里士多德提出了独特的哲学思想方法,也就是逻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精髓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精髓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马克思在思辨自然和人类社会存在及其发展的过程中,提出的与哲学相关的观点和理论。
其基本观点和精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析。
一、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唯物论和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唯物论是指认为物质是基本的、根本的客观存在,精神现象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辩证法是指对立统一的法则和质量互变的观点。
唯物论和辩证法相互补充,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
二、历史唯物论的基本观点历史唯物论是依据唯物论和辩证法的观点,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矛盾和斗争。
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存在着不同的阶级和阶级斗争。
历史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阶级斗争和革命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内在动力。
无产阶级作为历史发展的先进阶级,可以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斗争,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观点。
四、实践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是唯一的客观的认识来源,理论的产生和发展必然是从实践中得出结论。
因此,实践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具有重要地位,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理论必须符合实践的要求。
五、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理想的根本目标。
这不仅包括人的物质生活的改善,还包括人的思想、文化、自由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重要的观点之一。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社会发展、人类认识、阶级斗争、实践论等诸多方面提出了独特的观点,这些观点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巨大的影响。
当代中国正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加快推进着现代化建设和全面深化改革,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精髓,也为我们认识社会发展、认识世界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工具。
我们可以从历史唯物论中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从实践论中认识实践和理论的关系,从唯物辩证法中理解世界的本质,从阶级斗争和革命的基本观点中认识社会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现实意义,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观点中认识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
主要哲学家哲学观点大集合
主要哲学家哲学观点大集合(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哲学问题的经典论断1、“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
”(马、恩) 2、“物质是从各种实物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马、恩)3、“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
”(马、恩)4、“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
”(列宁)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恩)6、“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列宁)7、“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
”(斯大林)8、“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马、恩)9、“头脑的辩证法只是现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的运动形式的反映。
”(马、恩)一.黑格尔建立起令人叹为观止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主要讲述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三个阶段:逻辑学、自然哲学、精神哲学。
黑格尔在论述每一个概念、事物和整个体系的发展中自始至终都贯彻了这种辩证法的原则。
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惊人的大胆思考之一。
他的著作集德国古典哲学之大成,创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认为:“ 绝对观念” 是宇宙之源,万物之本。
世界的运动变化乃是“ 绝对观念” 自我发展的结果,认为他自己的哲学就是“ 绝对观念” 的最高表现,普鲁士王国是体现“ 绝对观念” 的最好国家制度。
所以黑格尔的哲学是为普鲁士专制制度辩护的,但是在他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提出了有价值的辩证法思想,认为整个自然的、历史的和精神的世界是一个过程,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而其内部矛盾乃是发展的源泉。
二.尼采是德国哲学家。
唯意志论的主要代表,是反理性主义的典型。
1 从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论出发,摆脱其消极悲观的倾向,使之变为积极行动的反叛哲学,创立了“权力意志说”和“超人哲学”。
2 提出了“重新估价一切价值”的口号,认为传统的真善美观念抑制了生命的价值,实际上人并不具有真善美的本能,而只有权力意志的本能。
强调要建立新的即权力意志的价值观。
五种哲学流派代表观点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物质性(de)、统一(de)气构成自然界(de)万物,而人也是自然界(de)一部分”,“形具而神生”,“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荀子)“神即形也,形即神也.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范缜)“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张载)元者,无形之类,自然之根,作于太始,莫之与先.(张衡)注:天地万物最早(de)起源,既不是什么上帝、神灵(de)旨意,也不是什么绝对(de)理论,而是“无形之类”(de)“元气”,也就是太始.“气者,理之依也”,“阴阳二气充满太虚,此外更无他物”“天下唯器”,“道者器之道”,“无其器则无其道”.(王夫之)天地成于元气,万物乘于天地.生成万物(de)基本元素是金、木、水、火、土.(五行说)水、火、木、金、土是世界(de)本原.尚书天地合气,万物自生,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王充)天,有形之大者也;人,动物之尤者也.(刘禹锡)注:刘禹锡所理解(de)天,是广义(de)天,是指独立于人之外(de)自然万物.他肯定了天也是一种“形器”,一种具体(de)东西,就是说,它也是物质(de)东西,而并不是超凡(de)神秘(de)主宰.人有最大(de)智慧,是一切动物中最优秀(de).道,犹行也;气化流行,生生不息,是故谓之道.气化流行:古代哲学用语,指物质世界运动变化(de)总过程,亦即二气运动变化(de)总过程.世界(de)过去、现在和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de)活火.在一定分寸上燃烧,在一定分寸上熄灭.(赫拉克利特)水里万物(de)始基.(泰勒斯)万物(de)本原是原子和虚空.(德谟克利特)一切事物都是由不能再分(de)物质微粒原子组成(de).(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de)原子唯物论)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包含某些辩证法因素.但是,当时实践和科学技术(de)发展水平决定了人们只能主要用机械力学(de)原理来论证世界(de)物质统一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是适应资本主义发展(de)需要,伴随着近代自然科学(de)产生而出现(de),是上升时期(de)资产阶级(de)世界观和方法论.随着社会历史和科学(de)发展,它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代替.十七世纪英国(de)唯物主义者有培根、霍布斯、洛克;十八世纪法国(de)唯物主义者有拉美特利、爱尔维修、狄德罗、霍尔巴赫;十九世纪德国(de)唯物主义者费尔巴哈(近代唯物主义(de)集大成者).一、基本特征:1、机械性.就是把世界万物(de)运动都理解为或归结为机械运动.例如霍布斯就曾经写道:“运动就是失掉一个位置而获得另一个位置.”他在利维坦一书(de)序言中把人(de)心脏比作钟表上(de)发条,把神经和关节比作其中(de)油丝和齿轮.拉美特利更干脆地宣布:“人是机器”.认为人归根结蒂是一些在地面上直立着爬行(de)机器而已.2、形而上学性.就是说,他们(de)唯物主义思想都具有极大(de)片面性,并且善于以孤立、静止(de)观点去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3、不彻底性.一方面表现为对整个世界认识(de)不彻底性:“半截子唯物主义”,就是说,他们在自然领域内是唯物主义,而一走进社会历史领域便陷入了唯心主义.他们不知道社会基本矛盾,更没有找到社会发展最根本(de)经济原因.他们往往把人们(de)“思想动机”、“理性”看作社会历史.另一方面,表现为对自然(de)唯物主义认识(de)不彻底性.比如,培根就提什么“二重真理论”,把人(de)知识分为神学和哲学两种:人(de)知识就如同水一样,有(de)是从天上降落(de),有(de)是从地下涌起(de);一种是来自人对自然物质世界(de)感觉经验,另一种则来自上帝或神(de)“启示”.这就为神学信仰留下了一块地盘.历史唯心主义(de)种种表现,可以归结为两种理论形态:主张人(de)主观意志决定历史(de)主观唯心主义历史观和主张某种神秘(de)精神实体决定历史(de)客观唯心主义历史观.这两种形态(de)唯心史观实质相同,都坚持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实际上都是用历史本身之外(de)因素解释历史.它们共同(de)基本主张是:①把社会历史归结为意识史,无视物质生产活动,颠倒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de)真实关系.②认为只有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等少数杰出人物才是历史(de)主宰,全部世界历史不过是英雄人物实现其思想、意志(de)过程,就是至高无上(de)意旨也只能“启示”他们并通过他们表达出来.③抹煞历史发展(de)客观规律.二、典型观点:原于是世界(de)本原.(霍尔巴赫)自然界由数目无穷,性质不同(de)异质元素构成.(狄德罗)万物(de)基础是原始物质,是基本元素.(培根)人脑产生意识,就像肝脏分泌胆汁一样.注:人脑产生意识不同于肝脏分泌胆汁,它具有能动性,而肝脏分泌胆汁是一种纯本能(de)现象,具有机械性,同时它又体现物质第一性,是机械唯物主义.把一切运动归结为机械运动,用力学(de)观点解释一切现象.人归根结蒂是一些在地面上直立着爬行(de)机器而已.否认自然界是一个相互联系(de)统一整体,否认事物内部因矛盾而引起(de)发展变化,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实质上是不变(de),即使有变化,也不过是量(de)增减或场所(de)变更,没有质变,也没有飞跃.离开人(de)社会性,不了解认识对实践(de)依赖关系,把认识看作是直观(de)、消极(de)、被动(de)反映,把抽象(de)理性、天性、情感等属于社会意识(de)现象当成社会发展(de)决定力量.把人们(de)“思想动机”、“理性”看作社会历史.把人(de)知识分为神学和哲学两种:人(de)知识就如同水一样,有(de)是从天上降落(de),有(de)是从地下涌起(de);一种是来自人对自然物质世界(de)感觉经验,另一种则来自上帝或神(de)“启示”.把社会历史归结为意识史.只有帝王将相、英雄豪杰等少数杰出人物才是历史(de)主宰,全部世界历史不过是英雄人物实现其思想、意志(de)过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辩证法)静即含动,动不舍静.(辩证法)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毛泽东)观念(de)东西不外是移入人(de)头脑并被人(de)头脑改造过(de)物质(de)东西而已.(马克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看菜吃饭、量体裁衣、乐极生悲.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de)出发点是“我”——我(de)意识或思想等.典型观点:世界(de)本原是人(de)主观感觉,世界上(de)一切都是“感觉(de)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de)集合”;“物是感觉(de)组合”.(贝克莱)世界是感觉要素(de)复合.(马赫)人(de)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康德)我思故我在.(笛卡儿)自然选择(de)意志高于一切.(尼采)意志是世界(de)物自体,意志是一切存在和运动(de)根源.(叔本华)经验是世界(de)最终构成要素.(波格丹诺夫)世界是我(de)观念,我(de)经验.(杜威)人是万物(de)尺度.(普罗塔戈拉)我们(de)知觉是我们(de)唯一对象.(休谟)万物与我为一.(庄子)万物皆备于我.(孟子)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陆象山)心即理,天下万物之理不外乎吾心,格物只需反省内求就可以.(陆九渊)注:陆九渊(de)这种观点认为万物(de)运动规律都存在于人(de)主观之内,不需要接触客观对象去获得认识,而只要反省内求就能获得真正(de)认识,因而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先验论.致吾心之良知也,致知也;事事物物皆得其理者,格物也.(王守仁)注:在王守仁(即王阳明)(de)命题中,良知也就是天理,把我心中(de)良知推延到天地间不同(de)事物上,就能发现事物中所蕴含(de)理,因而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天下无心外之物,心包万物,心包万理,万物皆在我心中”,“心外无物,事理心者,天地万物之主也,心即是天”,“我(de)灵明便是天地鬼神(de)主宰”,“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王守仁)(王阳明)“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惠能)人(de)主观精神高于一切.物理不外于吾心.动之端乃天地之心也.注:程颐认为天地万物,无时不在变化之中,无一息停留.变动是普遍存在(de),正是由于变动,天地万物才能够持久.这是一种运动观命题.画饼充饥,掩耳盗铃.客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de)主要特征是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de)精神(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绝对精神等)变为独立(de)客观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de)本原和万物(de)创造者.它认为世界(de)本原不是人(de)主观精神,而是由超空间(de)客观存在(de)精神决定(de),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这种精神实体(de)派生物或表现.客观唯心主义(de)出发点是“他”——既不是人也不是自然界(de)第三者(de)意识或精神,如宗教(de)上帝创造万事万物.典型观点:宗教创世说.上帝、神创造世界.先验论.世界是绝对观念(de)异化,物质世界是绝对精神(de)外化,约对理念是万事万物(de)本源.世界(de)本质是独立存在(de)“绝对精神”,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绝对精神”(de)外化.(黑格尔)理念论.“理念世界是现实世界(de)影子”,“世界是上帝(de)创造物”,“人为天命所主宰” ,“理念创造一切”,“事物是理念(de)影子”.(柏拉图)“道是天地之根,万能物之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万物”,“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天者,理也 .(和颐)“所谓理与气,此决是二物,但在物上看,则二物浑论,不可分开”,“理在物先,理在事先,理是万物之本”,“理生万物,理为气本,未有此气,已有此理,未有这事,先有这理”,“理主动静”,“若在理上看,则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朱熹)气之所聚,理即在焉,然理终为主.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孔子)畏天命,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孔子)参考:教材、2009——2011高考真题分类、5+3、网络。
哲学观点
哲学28方法论唯物论:1、规律的客观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按客观规律办事,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2、物质决定意识:原理:物质世界限于人的意识存在,物质是本质,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片面夸张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识主义和片面强调客观条件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3、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失误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方法论: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认识论: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的归宿②认识反作用于实践,正确的认识促进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
方法论:尊重时间,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正确的认识,克服错误的认识,坚持理论和意识相结合。
2、真理的客观性、具体性、有条件性原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是客观性,但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还是具体的,都是主观和客观、理论与历史的实践的具体的统一。
方法论: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找遍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论。
3、认识三性:原理: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人们对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认识的两次飞跃才能完成。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永无止境。
③认识具有上升性,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
方法论:要求我们与时俱进,开拓上升,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辩证法:联系:1、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①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②整个世界是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孤立的失误是不存在的,联系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2、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整体和部分是对立统一的,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①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的理想效果;②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3、系统与要素的辩证关系原理:①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②系统和要素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方法论:①要求我们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②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从整体出发,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统筹考虑,优化组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4、原因和结果原理: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换;因果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
主要哲学家哲学观点大集合
主要哲学家哲学观点大集合(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哲学问题的经典论断1、“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
”(马、恩)2、“物质是从各种实物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马、恩)3、“运动应当从它的反面即从静止找到它的量度。
”(马、恩)4、“一切物质在本质上都具有类似感觉的反映特性。
”(列宁)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马、恩)6、“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
”(列宁)7、“一切以条件、地点和时间为转移。
”(斯大林)8、“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马、恩)9、“头脑的辩证法只是现实世界(自然界和历史)的运动形式的反映。
”(马、恩)10、“所谓客观辩证法是支配着整个自然界的、而所谓主观辩证法、即辩证的思维、不过是自然界中到处盛行的对立中运动的反映而已。
”(马、恩)11、“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或本质。
”(列宁)12、“辩证法对观存事物作肯定理解的同时包含对观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观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
”(马、恩)13、“原因和结果经常交换位置。
”(马、恩)14、“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末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马、恩)15、“被断定为必然的东西、是由纯粹的偶然性构成的、而所谓偶然性的东西、是一种有必然性隐藏在里面的形式”。
(马、恩)16、“本质在表现出来;现象是本质的。
”(列宁)17、“假象的东西是本质的一个规定、本质的一个方面、本质的一个环节。
”(列宁)18、“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马、恩)19、“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列宁)20、“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就会变成物质力量。
”(马、恩)21、“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
”(马、恩)22、“人的思维既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
海德格尔存在哲学的三大观点
海德格尔存在哲学的三大观点海德格尔存在哲学的观点海德格尔存在哲学的三大观点是:人是被抛入这个世界的;个体的存在即是世界的存在;人本来是自由的。
海德格尔思想的整个过程始终围绕“存在”问题而展开,但海德格尔言说的“存在”又不同于以往哲学家所谈论的“存在”,并且其对于“存在”的不同理解影响了各派哲学家从事哲学思考的方法、路径和体系,这样各派哲学家们得出的哲学结论便互有差异。
海德格尔以现象学方法和本体解释的步骤描述“存在”的生存状况,并且把“存在者”解释为在“领会”中去存在的“存在”论。
结合此意海德格尔分析了“真理”、“技术”、“语言”等概念本质,最后得出“存在”存在于“天地神人”四重合一家园的哲学结论。
海德格尔主要的哲学观点1、死亡是对现实世界生活的否定。
当人面对死亡时,才会停止对世界的忧虑和担心,从陷落中孤立出自己,成为真正的存在。
死亡是属于个人的事,他人无法替代,只能靠你自己体验死亡。
2、我们中的每一个人都有一种属己的而有待实现的潜能,并不得不面对自己的死亡。
3、人必须正视死亡,从恐惧中明白自己活着的重要性。
为自己计划未来时,必须包括死亡,人不该只接受生命, 而拒绝接受死亡高三政治的学习方法1、回归梳理课本。
高中政治总共五个课本,内容很多,如果想把它们都记住并且能够在需要的时候从大脑中调取出来,需要注意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
学习高中政治首先要对原理进行一定的归类,浅层次的的归类是遵照高中政治课的三个板块来进行的,分为常识知识、经济知识还有哲学知识。
然后的层次归类是在已有的三个板块中,把每一个板块都按照课*节的内容或者按照自己总结出来的逻辑结构进行,如何有利于记忆就如何做。
如此这般就可以顺应成为一个逻辑联系的结构图,对政治知识的记忆裨益是很大的。
2、背书。
学习政治一定要背书,但是,背书也要讲究一定的技巧,背书要有内容、有目的地背,千万不要盲目地背。
高三学生的学习时间是有限的,如果不分主次的背,内容会很多,压力也会变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
重点、关键、中心、支柱、突出、显著
主要矛盾决定事物发展的进程,
办事情抓重点
主体、主流、性质
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的性质和方向,看问题分清主流和支流
循序渐进、稳妥前进、点滴积累
一切事物发展始于量变,要注重量的积累
飞跃、根本改变、显著变化
量变超过一定程度引起质变,要不失时机促成飞跃
群众(工人、农民、弱势群体)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树立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
奉献、为别人做好事、主动帮助人
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人生价值观)
物极必反、恰到好处、掌握分寸
在范围与限度内
量变达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要坚持适度原则
挫折、波折与光明前途并存
(挫折/波折是前势、不可抗拒、不可逆转
规律是客观的,按客观规律办事
毅力、坚忍不拔、顽强奋斗、
勤奋努力、刻苦专研
发挥主观能动性
群体的利益、民生问题的关注
变、积极、前进、向上的变化、
非一成不变的
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坚持发展的观点
全面评价一事物
事物是一分为二的,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全面的观点
一事物之反义词之并用,且有主次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
问题多多、困难重重、麻烦不少
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
试点与推广、典型与榜样
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
哲学重要观点
关键词、标志语
哲学观点
“根据….制定….”、调查研究
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唯物论)
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辩证法)
坚持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问题、
针对不同时期、采用不同方法
特点
理论/观念/思想/知识/理论产生的影响
知识、理论的作用
价值的选择、观念的调整
方向选择、价值判断、为与不为的理由
意识的能动作用(唯物论)
认识反作用于实践(认识论)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观)
相关的、相结合、兼顾、融为一体
左邻右舍、前后相继、循环
事物是客观的、普遍联系的,
坚持联系的观点(普遍性客观性条件性)
全局、统筹、大局
部分、环节、细节、区域
团结、和睦、融洽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注意要细化到其子观点)
——部分的关系和谐有序能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系统优化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