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大歌兴趣小组活动方案
幼儿园音乐之旅:侗族歌曲教学活动方案大揭秘

【幼儿园音乐之旅:侗族歌曲教学活动方案大揭秘】一、序言在幼儿园音乐教育中,如何给孩子带来更加多元、有深度的音乐体验是一项重要的工作。
侗族歌曲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文化内涵,给孩子带来了非常珍贵的学习和体验机会。
本文将通过一次幼儿园音乐之旅的案例,来揭秘侗族歌曲教学活动的方案和实践,以期为广大音乐教育者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课程背景介绍幼儿园音乐教育以启迪孩子的音乐兴趣和潜能为首要任务,侗族歌曲教学活动的引入正是为了扩展孩子的音乐文化视野,让他们在快乐学习音乐的感受中国传统音乐的魅力。
本次侗族歌曲教学活动主要目的是通过体验侗族歌曲的节奏和旋律,了解侗族的风土人情,并借此促进幼儿的身心成长。
三、活动方案设计1. 活动名称:《侗族歌曲之旅》2. 活动时间:2周3. 活动内容:- 第一周:介绍侗族文化和音乐特色,播放侗族歌曲,让孩子初步了解侗族音乐;- 第二周:开展侗族歌曲教学活动,老师和孩子一起学唱侗族歌曲,领悟其中的情感表达和特有的音乐韵律。
四、实践过程在此次活动中,孩子们通过多种形式的音乐游戏、故事讲解和手工制作等活动,对侗族歌曲有了深入全面的了解和体验。
在侗族歌曲教学环节中,老师结合侗族歌曲的特点,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以简单易学的歌曲开始,逐步引入更具挑战性的侗族经典曲目。
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学唱,展现出了良好的音乐表现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总结回顾通过这次侗族歌曲教学活动,孩子们不仅学会了侗族歌曲,还对侗族的生活、信仰和情感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在音乐教育中,注重引导孩子情感表达和文化体验,可以提升他们的音乐素养和人文素养,促进他们综合发展。
对于教育者来说,要善于挖掘并借助各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为幼儿带来更加多姿多彩的音乐之旅。
六、个人观点和理解侗族歌曲教学活动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音乐教学方式,它不仅能够丰富幼儿的音乐体验,还能够帮助他们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民族文化。
在今后的音乐教育中,我将更加注重引导幼儿多元文化的体验和探索,让他们在音乐的海洋里感受更广阔的世界。
侗族大歌课程实施方案

侗族大歌课程实施方案一、课程背景侗族大歌是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侗族传统民歌的代表,对于传承侗族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外界文化的影响,侗族大歌的传承面临很大的挑战。
为了推动侗族大歌的传承与发展,制定侗族大歌课程实施方案是必要的。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侗族大歌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对侗族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2. 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提升他们的艺术修养;3. 传承和弘扬侗族大歌文化,保护和发展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
三、课程内容和方法1. 侗族大歌知识传授通过侗族大歌的历史渊源、发展演变、曲调特点等方面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侗族大歌的起源、发展和重要意义。
2. 歌曲学习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侗族大歌,通过学习歌词、曲谱、发音等细节,让学生熟悉歌曲的内容和演唱技巧。
3. 声乐训练通过合唱练习、喉音发声等声乐训练方法,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感知能力。
4. 舞蹈表演引导学生学习侗族大歌配套的传统舞蹈动作,培养学生的舞蹈表演能力,使歌曲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5. 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实践演唱、表演等形式,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和演绎能力。
四、课程评价1. 参与度考核对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进行评价,包括课堂提问、互动讨论等。
2. 技能表演评价对学生的歌唱、舞蹈等表演技巧进行评价,包括音准、节奏、舞姿等方面。
3. 文化理解评价对学生对侗族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进行评价,包括对歌曲意境、文化内涵的把握等。
五、实施要求1. 充分尊重侗族文化,教学内容要准确贴切,避免歪曲和变形;2. 选派具有侗族大歌传承经验和音乐艺术教育背景的教师;3. 优化课程安排,合理安排课时,并加强实践环节,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互动性;4. 积极争取相关资源支持,提供合适的教材、设备,保障课程的顺利实施;5. 加强与侗族文化保护机构、地方文化院校等的合作,共同推动侗族大歌课程的实施。
六、实施效果评估定期对课程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的变化等方面,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确保侗族大歌课程的有效实施。
获奖公开课教案大班歌唱《侗歌新唱》教学设计

大班歌唱《侗歌新唱》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适用年级:大班教学时长:40分钟教学目标:让幼儿体验歌唱的乐趣,感受侗族音乐特色,培养音乐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侗歌新唱》的歌词,能够参与歌唱表演。
难点:掌握歌曲的节奏和旋律,理解侗族歌曲的文化内涵。
三、教学准备教具:音乐播放设备、歌词卡片、图片、打击乐器。
材料:侗族文化背景资料、歌曲乐谱。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播放侗族音乐,引导幼儿聆听并感受侗族音乐的特色。
2. 歌曲学习:教师教授《侗歌新唱》的歌词,幼儿跟唱,注意指导幼儿准确发音和节奏。
3. 歌曲练习:分组进行歌曲练习,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歌曲的情感。
4. 歌曲展示: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歌唱展示,其他幼儿进行评价。
五、作业与评价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查找更多关于侗族的资料,了解侗族的文化和音乐。
评价:教师根据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歌唱表现以及对侗族文化的了解程度进行评价。
六、教学延伸活动活动名称:侗族文化探索之旅活动内容:组织幼儿参观侗族文化展览或侗族村落,让幼儿亲身体验侗族的生活环境和音乐舞蹈。
活动目的:通过实地考察,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侗族文化,加深对侗族音乐的理解。
七、教学反思反思内容: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思考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及如何改进教学方法。
反思目的:通过反思,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质量,更好地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
八、家长沟通与反馈沟通内容:教师与家长交流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和进步,以及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
反馈目的:通过家长沟通,教师能够了解幼儿在家的学习情况和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九、教学进度安排进度安排:本节课为第一课时,后续课程将继续深入学习侗族音乐和舞蹈,以及相关的文化知识。
后续计划:在的课程中,将组织幼儿进行侗族歌曲合唱比赛,以及侗族文化主题的绘画和手工艺活动。
十、课程总结与展望总结内容: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成果,回顾学习过程中的亮点。
《第六单元唱歌侗家儿童多快乐》教案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践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侗族音乐和舞蹈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4.通过合唱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本节课将结合歌曲《侗家儿童多快乐》,引导学生体验侗族音乐的魅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
二、核心素养目标
《第六单元唱歌侗家儿童多快乐》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音乐审美能力: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感受侗族音乐的旋律美、节奏美,培养他们对音乐形式的审美感知;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歌曲的旋律、节奏和侗族舞蹈动作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五声音阶和舞蹈动作的连贯性,我会通过对比和示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侗族音乐相关的问题,如侗族音乐的特点、舞蹈动作的表现力等。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第六单元唱歌侗家儿童多快乐》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听到过欢快的民族歌曲?”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侗族音乐的欢快与和谐。
《第六单元唱快乐》教案,选自小学音乐教科书四年级上册。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学唱歌曲《侗家儿童多快乐》,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侗族音乐的风格特点;
侗族大歌初中音乐教案

侗族大歌初中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侗族的自然条件、经济特色及其发展,培养学生爱我家乡,为建设家乡而努力的情感。
2.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表现自我的能力。
3. 通过歌曲的学习,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家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爱我家乡,为建设家乡而努力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表现自我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侗族简介2. 聆听《五月蝉虫唱得好》3. 乐曲分析四、教学过程1. 引入:播放音乐《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展示侗族景观图片,引起学生对侗族的兴趣。
2. 侗族简介:介绍侗族的自然条件、经济特色及其发展,引导学生了解侗族的文化背景。
3. 聆听《五月蝉虫唱得好》:完整地聆听全歌,感受、体验歌曲的基本情绪,并认识歌曲的体裁形式——混声合唱。
引导学生唱一唱这首歌的两段音乐素材,初步体验歌曲的风格及衬词的作用。
复听时引导学生着重体验、领会歌曲的民族风格及合唱所形成的艺术效果。
4. 乐曲分析:《蝉虫歌》的歌词较短,衬词部分才是歌的主体。
歌手们通过优美的旋律及和声展示自己的歌喉及演唱技巧。
这首歌采用了支声性二声部合唱的形式,主旋律有时在第一声部,有时在第二声部。
引导学生关注歌曲的声部及合唱形式。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侗族大歌的认知程度,了解侗族大歌的历史、特点和演唱形式。
2. 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方面的表现,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3. 学生对侗族大歌的欣赏能力,能够感受歌曲的美感,理解歌曲的意义。
六、教学资源1. 音乐:《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五月蝉虫唱得好》等侗族音乐作品。
2. 图片:侗族景观图片。
3. 教材:侗族大歌相关资料。
七、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参与,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发表自己的观点。
2. 结合图片、音响等教学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侗族的文化特色,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课堂有话】少数民族民歌侗族大歌赏析

【课堂有话】少数民族民歌侗族大歌赏析《侗族大歌》以听思开篇,以悟辨铺陈高一年级(1课时)01 设计理念Design concept立足单元整体视角本教学设计牢牢抓住“腔调情韵——多彩的民歌”这一单元主题,以“侗族大歌”这个少数民族民歌体裁为核心,从“侗族大歌知识回顾”、“侗族大歌与自然”、“侗族大歌与社会”、“升华”四个教学环节入手和学生一起了解侗族大歌的音乐特征及其成因,探讨侗族大歌与自然的关系、侗族大歌的社会功能,理解侗族大歌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对侗族大歌发自内心的兴趣,树立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教材分析 02Textbook analysis《蝉之歌》侗族大歌中声音大歌的经典代表作品,是一首无指挥、无伴奏的合唱歌曲。
侗族人民通过模仿蝉鸣声,将内心复杂多样的情绪表达在歌声里。
侗族大歌的横向曲式结构扩展方式严谨而完整,一枚侗族大歌包含若干角,每一角又分为起顿、更夺、拉嗓子三个部分。
《蝉之歌》共有三角,其多声部织体进行方式为支声复调、拖腔式主调。
散紧结合、灵活多变是其节奏的重要特点。
其演唱采用原生态唱法,声音质朴自然,清澈纯净。
03 学情分析Analysis of situation过往体验学生在小学、初中阶段学习过歌曲《迷人的火塘》、《布谷催春》,对侗族及其风俗文化、侗族大歌的风格特征有了一定的认知。
通过义务教育段的音乐学习,大部分学生对演唱形式、民歌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部分学生已具备演唱多声部作品的能力。
高中阶段音乐鉴赏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了解、体验、感受侗族大歌音乐特征的同时,探究侗族大歌音乐特征的成因及侗族大歌的文化内涵,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和文化理解力。
04 教学目标Teaching goal立足单元整体视角A.对侗族大歌的音乐风格有一定的感知辨别能力;能辨识侗族大歌的演唱方法、节奏特点、多声部进行特点、结构特点。
B.在学唱、体验侗族大歌的过程中,提高音准能力、演唱能力、多声部训练能力及对侗族大歌的音乐表现能力。
唱歌演唱兴趣小组活动方案

唱歌演唱兴趣小组活动方案活动目标本次活动旨在组织一支唱歌演唱兴趣小组,提供给喜爱唱歌的同学一个展示自己才艺的机会,并且增进同学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活动安排1. 活动时间:选择一个适合大多数同学能够参加的时间段,活动的总时长约为2小时。
2. 活动地点:选择一间宽敞的多功能会议室作为活动场地,确保能够容纳所有参与者。
3. 活动流程:- 16:00-16:15 活动开场,主持人介绍活动目的和规则。
- 16:15-17:00 各位同学自愿报名参加演唱表演,每人准备一首歌曲。
- 17:00-17:45 逐一进行演唱表演,每位参与者有3-5分钟的演唱时间。
- 17:45-18:00 投票选出最佳表演,同时由评委评选出最有潜力的唱将。
- 18:00-18:10 颁发奖品和发表感言。
- 18:10-18:30 自由交流和合影留念。
4. 活动规则:- 活动为自愿报名参加,每位参与者需准备一首歌曲作为演唱。
- 不限制演唱曲目的类型和语种。
- 演唱时间限制为3-5分钟,超时将被提醒。
- 所有参与者需尊重他人的表演,保持安静并给予鼓励和掌声。
- 投票时需公正、客观,不能以关系和人气为依据。
5. 奖品设置:- 最佳表演奖:奖励具有出色演唱表现的参与者。
- 最有潜力唱将奖:奖励展现出潜力和进步的参与者。
6. 资源准备:- 会议室需要提供良好的音响设备,确保演唱的声音能够被所有人听到。
- 准备评委、主持人和摄影员等必要的工作人员。
活动宣传为了提高活动的知名度和参与度,我们将采取以下宣传手段:- 在学校公告栏发布活动海报,包含时间、地点和参与方式。
- 在学校社交媒体平台进行宣传,引导同学们关注并报名参加。
- 借助广播站的宣传广播,提高活动的曝光率。
- 在各个年级的班级会上进行宣传,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
以上是本次唱歌演唱兴趣小组活动的方案,希望通过这次活动,能够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现才艺和交流互动的平台。
请同学们积极参与,共同营造愉快的活动氛围。
获奖公开课教案大班歌唱《侗歌新唱》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大班歌唱《侗歌新唱》教学设计年级:大班学科:音乐课时:1课时教材来源:《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材》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侗族文化,感受侗族歌曲的特点和魅力。
2. 能够用自然的嗓音演唱《侗歌新唱》。
3.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会演唱《侗歌新唱》。
难点:掌握侗族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侗族文化和《侗歌新唱》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2. 乐器:打击乐器、民族乐器等。
3. 音乐资料:《侗歌新唱》音频。
4. 教学用具:歌谱、乐谱、图谱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侗族文化和《侗歌新唱》的相关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了解侗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授:a. 讲解侗族歌曲的特点和魅力。
b. 教授《侗歌新唱》的歌词和旋律。
c. 分组练习,让学生合作演唱。
3. 练习:a. 学生单独演唱,教师指导。
b. 学生分组演唱,教师评价。
c. 全体学生演唱,教师点评。
4. 巩固:通过打击乐器、民族乐器等,让学生感受侗族歌曲的节奏和音准。
5. 总结与拓展:让学生谈谈学习收获,分享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关注侗族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
6.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歌曲,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六、教学策略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展示侗族文化和《侗歌新唱》的特点。
2. 运用分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合作演唱。
3. 采用情境教学法,创设侗族音乐氛围,让学生感受侗族歌曲的魅力。
4. 运用启发诱导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七、教学评价1. 学生演唱《侗歌新唱》的视频或音频。
2. 学生分组合作的参与度。
3. 学生对侗族文化的了解和认同程度。
4. 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歌曲的情况。
八、教学步骤1. 导入:展示侗族文化和《侗歌新唱》的相关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了解侗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侗族歌曲的特点和魅力。
侗歌社团教案设计方案模板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侗族文化背景,掌握侗歌的基本特点和演唱技巧。
(2)学会至少一首侗族歌曲的演唱,并能进行简单的表演。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审美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课堂讲解、示范、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掌握侗歌演唱的基本方法。
(2)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沟通、协作和解决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尊重他人、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侗族文化简介2. 侗歌的特点及演唱技巧3. 侗族歌曲学习与演唱4. 侗歌社团活动策划与组织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侗族文化背景和侗歌的特点。
(2)播放一段侗族歌曲,让学生感受侗歌的独特魅力。
2. 侗歌特点及演唱技巧讲解(1)教师讲解侗歌的节奏、旋律、歌词特点。
(2)示范演唱侗歌,让学生了解侗歌的演唱方法。
3. 侗族歌曲学习与演唱(1)选择一首适合学生演唱的侗族歌曲。
(2)分组进行歌曲学习,教师巡回指导。
(3)分组进行演唱,教师点评并提出改进建议。
4. 小组合作与交流(1)让学生分组进行侗歌社团活动策划与组织。
(2)各小组展示策划方案,教师点评并提出建议。
5. 总结与反思(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侗族文化的魅力。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出勤率、课堂参与度、小组合作情况等。
2. 歌曲演唱:学生对侗歌演唱的掌握程度、演唱效果等。
3. 社团活动策划与组织:各小组的策划方案、活动组织能力等。
五、教学资源1. 侗族文化资料:书籍、视频、图片等。
2. 侗族歌曲音频、视频资料。
3. 课堂活动道具:音响设备、麦克风等。
六、教学时间安排1. 导入新课:5分钟2. 侗歌特点及演唱技巧讲解:10分钟3. 侗族歌曲学习与演唱:20分钟4. 小组合作与交流:15分钟5. 总结与反思:5分钟七、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所学侗族歌曲,准备下节课的演唱。
非遗系列主题班会之侗族大歌

嘎嘛被称柔声大歌,一般以抒 发男女恋爱之情为主要内容, 特点是缓慢,柔媚而富感染力
传 统
基本特征
段的定刺多词不音的劝大嘎 。主劝为以内大乐大教歌想
要抚主称容,旋歌戒,又 伦侗,颂的注律歌世是称 理家是或表重起种为一伦 手人安讽述歌伏,主种理
,
丰有般叙嘎人的为人以低音话事歌嘎 富惊较事锦分嘎主集单沉乐为情,吉 的人长歌两声吉要体人而旋主节多又 表的,的种部母表低领忧律要和以叫 情记歌歌类合,现音唱伤舒内人展叙
侗语称“嘎耶”。每年正月初二祭祖母堂时,手拉手或手搭肩踩堂唱的 歌,节奏明快。
童声大歌 戏曲大歌 礼俗大歌
传 统
基本特征
侗族大歌的内容,通常是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自然之音。如果按其风格、旋律、内容、演唱方式可分为四类:即 嘎所(嘎获)、嘎嘛、嘎想、嘎吉。
嘎所又被称为声音大歌,强调 旋律的跌宕,声音的优美。歌 词一般短小,突出歌词之间和 之后相当长的衬字及曲调,拉 腔时几个歌手轮换唱高音,使 高音之间此起彼伏,低音一般 由其他歌手齐唱一个长音,与 高音形成反差相映衬,旋律多 模仿自然界的虫鸣鸟叫,小河 流水并以其昆虫鸟兽或季节为
音乐艺术
口传文学
口头传承
“音乐艺术”上,“多声部技术”的 灵活运用,大歌音乐的重要特征是在 没有指挥的情况下两个声部协作演唱, 注重对“自然声音”的模仿和提炼。 这种歌唱多以自然界鸟叫、蝉鸣、林 涛流水之声为模拟对象,在长期的实 践中形成一套特有的语词与声音表现 方式。低声部的持续音像流水一样持 续不断,高声部就像溪岸边的蝉鸣此 起彼伏;大歌整体“九度音域”的文 化意义显现为侗族的“全民歌唱”和
2006年5月20日,贵州省黎平县、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 族自治县申报的侗族大歌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 化遗产名录。2008年6月7日,贵州省从江县、贵州省榕江县申报的侗族大歌经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该五项非遗项目编 号均为Ⅱ—28。 [2]2009年,侗族大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 产代表作名录
幼儿园大班歌唱《侗歌新唱》教案

幼儿园大班歌唱《侗歌新唱》教案大班歌唱《侗歌新唱》PPT课件教案尝试用合唱、对唱、领唱的方法演唱侗族民间小调,唱出各种衬词的韵味,通过“听歌摆图卡”和提问梳理,理解记忆歌词内容,掌握领唱的方法、传递领唱任务和改编歌词的策略。
大班歌唱活动:侗歌新唱味精添加:挑战三:替换歌词玩领唱游戏味精添加:挑战二:创编歌词、边唱边跳味精添加、挑战一:增加欢呼语,集体演唱层次五:反思学唱层次四:多种形式的分组对唱、现固歌曲层次三:看图谱尝试完整演唱层次二:听歌曲按照歌词顺序摆图片层次一:听歌曲、说歌词活动目标1、学科:尝试用合唱、对唱、领唱的方法演唱侗族民间小调,唱出各种衬词的韵味。
2、学习:通过"听歌摆图卡"和提问梳理,理解记忆歌词内容,掌握领唱的方法、传递领唱任务和改编歌词的策略。
3、人格:在"领唱"游戏中锻炼愉快接受挑战的信心和胆量;在对唱和领唱游戏中,学会控制住自己的歌声。
活动准备教具准备:PT、钢琴、图谱幼儿知识经验准备:有了解过侗族的一些风俗民情;有对唱、领唱的游戏经验。
活动过程1、情境导入2、过寨门:倾听歌曲、悉歌曲旋律及歌词(1)教师范唱,引导幼儿带着问题倾听歌曲。
教师指导语:你听到了歌曲里都唱了什么景色?你们还听到歌曲里有趣的词吗?是不是所有的歌词都听出来了?(2)教师范唱,引导幼儿按照歌词的顺序摆放图卡。
教师指导语:这些图片是按照歌曲里歌词的顺序摆放的吗?这一段我唱了几次?3、过风雨桥:和教师一起学唱歌曲。
(1)师幼看图谱共同演唱(2)教师和幼儿尝试分组对唱,梳理分组对唱的要求。
(3)在教师帮助下尝试多种形式的演唱。
(4)挑战:鼓励幼儿单独和其他幼儿进行对唱。
(5)反思评价教师指导语:这首歌我们还有哪些地方不会唱的?或者有困难的?(6)一边演唱歌曲,一边过风雨桥(7)模仿侗赛小朋友在高兴地时候说出的话:huolahuolahuolahuolahuc,huo4、尝试创编歌词,并进行即兴演唱。
获奖公开课教案大班歌唱《侗歌新唱》教学设计

获奖公开课教案大班歌唱《侗歌新唱》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唱出《侗歌新唱》这首歌曲。
•学生了解侗族文化和歌曲的历史背景。
1.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歌唱来培养自己的音乐欣赏和表现能力。
•学生能够在集体中培养出合作和表现优异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感受到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美好。
•学生能够在唱歌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情感和信心。
2. 教学过程2.1 导入环节1.学生整齐的站立,根据音乐老师的指示规范表演《起立》、《敬礼》等礼仪动作。
2.引入情境:“在美丽的侗乡有一首美妙的侗族歌曲,今天我们就要学唱这首歌曲。
”2.2 学习环节1.音乐老师先播放《侗歌新唱》的声音,让学生先感受这首歌的旋律和节奏,并让学生了解这首歌是关于什么的。
2.音乐老师现场演唱《侗歌新唱》,让学生跟随唱。
3.对歌曲进行拆分,先由音乐老师进行歌句的讲解。
4.分段训练——先由音乐老师进行分段的演示,然后带领学生重复练习。
5.合并练习——将每个分段的歌句进行合并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整首歌曲。
6.两人搭配练习——学生两两搭配进行练习,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和配合。
2.3 巩固环节1.让学生自由演唱这首歌曲,同时让学生互相听评,互相学习,互相交流。
2.对于唱的好的学生进行表扬,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2.4 课堂反思1.学生回顾今天课堂上的学习情况,说出自己听、说、唱、做的收获。
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今天课堂上最让自己印象深刻的内容及体验。
3.教师对今天课堂上出现的问题进行收集汇总,发现存在的问题,使教学达到更优。
3. 教学评价和反思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们对民族文化的认识欠缺,他们对于这首歌曲缺乏情感的投入,无法全情投入到唱这首歌曲中去。
教师在后面的教学中应当加强对侗族文化的介绍和宣传,让孩子们深入了解侗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和美好。
在教学反思中,我也发现,对于班级中存在唱歌天分的学生,需要给予关注和肯定,以激发孩子更好的表现。
侗歌班活动计划

丙妹镇中心小学少年宫侗歌班活动计划2014年9月1日教师:李琼芳一、指导思想为进一步落实“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生命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的新基础教育理念,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校积极创设生动活泼的育人环境,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等活动,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发展个性特长,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二、学习歌曲1、侗歌:(筑塘歌)2、侗歌:(小米歌)三、统筹安排,确定课程为加强常规督促管理,避免兴趣小组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我们坚持“六定”一定活动课程,在全面了解教师和学生兴趣、特长的基础上,结合学校的实际,开设兴趣小组课程;二定活动目标,重点针对校级兴趣组的活动成果进行考核,纳入期末评定的重要依据;三定活动时间,兴趣小组活动列入教学计划,每周一课时的固定活动时间;四定活动内容,辅导教师要注重校本教材的开发,研究选择教学内容,开学初制定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五定辅导老师;六定活动地点,我们会确保各兴趣小组固定的活动地点。
三、活动时间和地点: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
四、具体措施:1.宣传到位:班主任要利用班会向学生宣传,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
兴趣小组要本着学生自愿参加的原则,本着义务辅导的原则,先由校级兴趣组的教师和班主任商议选取有特长的学生参加校级兴趣组活动。
每学期第一周为宣传报名时间。
2.全力支持:每周星期三下午的第三节课的任课老师不许拖堂,以保证学生如数准时地到达训练地点,辅导老师接手后,一定要先清点人数再训练,没到的学生要弄清去向并在记录册上写明。
希望各班任课教师全力支持。
3.精心辅导:兴趣小组拟定活动计划,超周备课,认真组织活动,做到活动主题明确。
学生活动时就能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
各辅导老师必须把学生全员带在身边进行辅导,,不允许让学生放任自流的自由活动,下课铃未响,学生不得提前脱离活动状态。
高中侗族音乐教案模板范文

教学对象:高中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侗族音乐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内容:1. 侗族音乐概述2. 侗族大歌的特点及演唱技巧3. 侗族音乐与民族文化的联系4. 侗族音乐实践活动教学重点:1. 侗族大歌的特点及演唱技巧2. 侗族音乐与民族文化的联系教学难点:1. 侗族大歌的演唱技巧2. 学生对侗族音乐与民族文化的深入理解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侗族音乐相关资料、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学习侗族大歌的演唱。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播放侗族音乐,让学生初步感受侗族音乐的特色。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音乐吗?它是哪个民族的音乐?二、侗族音乐概述1. 教师讲解侗族音乐的历史、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
2. 展示侗族音乐相关图片、视频,加深学生对侗族音乐的认识。
三、侗族大歌的特点及演唱技巧1. 介绍侗族大歌的特点:多声部、衬词丰富、旋律优美等。
2. 教师示范演唱侗族大歌,并讲解演唱技巧。
3.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侗族大歌的演唱。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侗族音乐的特点。
2. 强调学习侗族音乐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民族音乐。
第二课时一、复习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侗族音乐的认识。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侗族大歌过程中的感受。
二、侗族音乐与民族文化的联系1. 教师讲解侗族音乐与民族文化的密切关系。
2. 学生通过讨论、分享等方式,了解侗族音乐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
三、侗族音乐实践活动1.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首侗族大歌进行演唱。
2.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排练,并给予评价和建议。
3. 每组进行演唱展示,全体学生共同欣赏。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侗族音乐在民族文化中的地位。
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民族音乐,传承民族文化。
唱歌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唱歌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唱歌兴趣小组活动计划
为了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满足部分音乐爱好者的兴趣,我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
唱歌兴趣小组的活动计划如下:
一、活动目的:
1、使学生懂得最基本的音乐常识,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具有很大的好处。
2、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声乐演唱技巧,能够比较完整的演唱比较简单的声乐曲目。
二、基本要求:
1、认真的准备好每一次活动,要求知识通俗易懂,并有一定的兴趣性。
2、学生不得旷课迟到,并填写二课堂活动签到表。
教师认真的做好每一次活动纪录。
三、活动时间:
利用每周一、二、四下午二课堂活动时间进行训练。
四、活动内容:
第一周:掌握有关歌唱技巧。
第二周:学习放松,练习歌唱正确的姿势、呼吸。
第三周:欣赏着名合唱团的表演。
第四周:学唱歌曲《歌唱祖国》等。
第五周:处理歌曲中的吸气换气。
第六周:分组合唱练习。
第七周:初步学唱歌曲《明天会更好》
第八周:学唱歌曲《明天会更好》等
第九周:处理歌曲中的跳音与表演部分。
第十周:分组合唱练习。
第十一周:初步学唱歌曲《共产儿童团歌》。
第十二周:处理歌曲中的音的强弱,继续学唱歌曲《共产儿童团歌》。
第十三周:分组合唱与领唱练习。
五、活动意义: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教学中。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
关于侗族大歌教案

关于侗族大歌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侗族大歌的文化魅力教学目标:1. 了解侗族大歌的起源、特点和文化价值;2. 学习侗族大歌的基本唱法和节奏;3. 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化形式的欣赏能力;4. 提高学生的合作与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了解侗族大歌的文化背景和特点;2. 学习侗族大歌的基本唱法;3. 学习侗族大歌的节奏和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1. 侗族大歌的录音或视频资源;2. 侗族大歌的歌词和翻译;3. 音乐播放器和音箱;4. 班级分组表。
教学过程: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侗族大歌的概念和背景,引发学生对于不同文化形式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播放一段侗族大歌的录音或视频,让学生感受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达方式。
知识讲解:1. 向学生介绍侗族大歌的起源、特点和文化价值,包括其在侗族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2. 向学生展示侗族大歌的歌词和翻译,解释其中的意义和情感表达。
实践活动: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首侗族大歌进行学习和表演。
2. 向学生展示侗族大歌的基本唱法和节奏,引导学生跟随节奏进行练习。
3. 指导学生分角色进行合唱,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机会参与到表演中。
展示与分享:1. 让每个小组轮流表演他们选择的侗族大歌,其他学生可以欣赏和评价表演。
2. 学生可以分享他们对侗族大歌的理解和感受,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体验。
总结与拓展:1. 总结侗族大歌的特点和文化价值,强调其在传承和弘扬侗族文化中的作用。
2. 鼓励学生进一步了解其他少数民族的文化形式,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2. 评估学生对侗族大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3. 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分享。
教学延伸:1. 邀请侗族大歌的传承人或专家来校进行讲座或演示,加深学生对侗族文化的认识;2. 组织学生参观侗族文化展览或民俗活动,亲身感受侗族文化的魅力;3. 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报告,深入了解侗族大歌的历史和演变过程。
五月蝉虫唱得好(侗族大歌)-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案

五月蝉虫唱得好(侗族大歌)-苏少版八年级音乐上册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侗族文化,掌握侗族大歌《五月蝉虫唱得好》的曲调节奏、歌词意义;
2.发扬民族团结精神,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
3.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发展学生的音乐兴趣和音乐表现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曲调节奏:以A大调为基调,快板、强烈有力。
2.歌词意义:描述侗族人民在五月时节,观赏蝉虫和蛙鸣,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三、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老师通过一段视频或介绍,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和侗族文化。
让学生对侗族大歌《五月蝉虫唱得好》有一定的了解。
2.讲授(15分钟)
老师向学生介绍《五月蝉虫唱得好》的曲调节奏和歌词意义,带领学生一起欣赏并体验歌曲的韵律和美感。
3.分组练唱(30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不同的歌段,让小组合作完成对应歌段的练唱,并进行组间比赛。
4.展示表演(30分钟)
让每组选出最优秀的代表表演,评选出最佳表演小组。
5.总结(10分钟)
老师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习收获,展示学生的表现和成果。
让学生明确下一步的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
四、教学反思
侗族大歌《五月蝉虫唱得好》曲调节奏活泼明快,歌词意义朴实自然,具有浓郁的侗族特色,能够让学生感受到侗族文化的魅力。
此次教学中,老师通过视频、讲授、分组练唱、展示表演等多种教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民族团结精神。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配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堂时间,使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达到教育目的。
高中侗族音乐教案模板设计

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侗族音乐的历史、特点以及侗族大歌的演唱形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演唱、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侗族音乐的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对传统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点:1. 侗族音乐的基本特点。
2. 侗族大歌的演唱技巧。
教学难点:1. 侗族大歌的旋律和节奏特点。
2. 学生对侗族音乐文化的理解和欣赏。
教学准备:1. 侗族音乐CD或视频资料。
2. 侗族大歌乐谱。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侗族及其音乐文化背景。
2. 播放侗族音乐片段,激发学生兴趣。
二、新课讲授1. 讲解侗族音乐的历史、特点。
2. 分析侗族大歌的演唱形式,包括声部、旋律、节奏等。
三、实践体验1. 学生分组,聆听侗族大歌,尝试分辨不同声部的演唱特点。
2. 教师示范侗族大歌的演唱技巧,学生跟唱。
四、讨论交流1. 学生分享聆听侗族大歌的感受。
2. 讨论侗族大歌在侗族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鼓励学生课后进一步了解侗族音乐文化。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侗族音乐知识。
2. 播放侗族音乐片段,引导学生回忆和分享。
二、深入讲解1. 详细讲解侗族大歌的旋律和节奏特点。
2. 分析侗族大歌的演唱技巧,如声部配合、音色处理等。
三、实践体验1. 学生分组,尝试演唱侗族大歌,教师指导。
2. 学生展示演唱成果,互相评价。
四、拓展活动1. 教师播放其他侗族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对比分析。
2. 学生自由讨论,分享自己对侗族音乐文化的认识和感悟。
五、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侗族音乐文化的独特魅力。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关注和传承民族音乐文化。
教学评价:1. 学生对侗族音乐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对侗族大歌演唱技巧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对侗族音乐文化的认识和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黎平县龙额中学2018-6019学年度
“侗族大歌”兴趣小组活动方案
侗族大歌是我国当前保存的优秀古代艺术遗产之一,是最具特色的中国民间音乐艺术。
“饭养身,歌养心”这是侗家人常说的一句话,也就是说,侗族人把“歌”看成是与“饭”同样重要的事。
《侗族大歌》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合声的民间合唱形式,被认为是“清泉般闪光的音乐,掠过古梦边缘的旋律”。
侗族大歌无论是音律结构、演唱技艺、演唱方式和演唱场合均与一般民间歌曲不同,它是一领众和,分高低音多声部谐唱的合唱种类,属于民间支声复调音乐歌曲,这在中外民间音乐中都极为罕见,侗族大歌不仅仅是一种音乐艺术形式,对于侗族人民文化及其精神的传承和凝聚都起着非常重大的作用,是侗族文化的直接体现。
集体做客、集体对歌等等,这些充分体现了侗族人民的友谊、团结、爱美和群体意识较强的文化精神,也是侗族审美观的一种外在表现形态,即在直觉状态中去体验人生;发现、领悟、寻觅、感叹人生的意义,同时也展现出侗族人民对人生的执著、热爱和追求。
这些民俗和民俗精神就是侗族大歌生存的良好土壤。
而学校以学带演,以演促学,为保护和传承侗族文化创造了有利环境。
一、指导思想
为兼顾同学们的全面发展,又积极培养同学们的个性特长,特开展丰富多彩、富有特色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以此丰富同学们的精神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智能,让更多的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享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同时,使学校办学特色化,以特色立校。
二、指导教师
欧安明、石开敏、姚畅
三、活动地点
龙额中学
四、活动时间
1、招生时间:第4周2018年9月11—13日(星期二)止
2、授课时间:每周星期四下午5:10—5:50
五、招生对象和办法
1、对象条件:对侗族大歌有兴趣爱好的在校学生。
2、报名办法:志愿报名,录用40名学生(开办一个教学班)。
3、报名地点:三楼小办公室欧安明老师
二楼小办公室石开敏老师
一楼小办公室姚畅老师
六、兴趣小组授课内容
1、侗族大歌
2、侗族拦路歌
3、侗族敬酒歌
4、侗笛演奏和侗笛歌
5、侗族琵琶弹奏和琵琶歌
七、落实常规健全制度
为加强常规督促管理,避免兴趣小组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我们要坚持学校的有关制度:
一定活动课程,在全面了解教师和学生兴趣、特长的基础上,辅导教师要定出兴趣小组的活动内容;
二定活动目标,针对学校的要求,辅导教师明确本学期可行的目标,学校将以此来评价辅导教师的工作;
三定活动时间,把兴趣小组活动列入教学计划,每周四下午课外活动时间为兴趣小组活动时间;
四定活动地点,活动地点是正常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的必备条件,我们要确保兴趣小组有相对固定的活动地点。
八、注重过程规范管理
1、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在各兴趣小组活动时必须及时参加,并按时完成辅导教师布置的任务。
2、辅导教师根据自身特长,必须尽心尽力做好兴趣小组工作。
3、兴趣小组有相应的活动计划、点名制度,对不经请假批准迟到三次算一次旷课,旷课两节自动退出本兴趣小组,注重过程,全面实现活动规范化管理,经得起学校随时检查并主动完成学期活动目标。
4、各兴趣小组要切实加强安全教育,认真落实安全措施,辅导老师必须自始至终坚持在场,如有特殊情况必须事先请假,并通知到本组所有成员。
九、《侗族大歌》兴趣小组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兴趣小组有权更换活动动地点和活动动方式;向学校提出申请活动待遇及条件,如乐器采购和活动经费。
义务:1、学校要求的各种演出;
2、迎接来宾;
3、社会活动。
《侗族大歌》兴趣小组
2018年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