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规划复习资料题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区域规划的几个热点话题
1、搞区域规划就是重新瓜分利益?
①首先,规划的主体是谁?不同的规划主体有不同的内容,或者说不同的规划内容要有不同的主体去做;
②第二,规划的目的要明确,是为了避免产业同构、避免恶性竞争,还是为了什么
③规划的立足点是什么?是全国统筹还是区域统筹?
④规划的方式是什么?是带有强制性的必须落实的,还是引导性的
区域经济不是放大的“诸侯经济”
2、区域经济不是放大的“诸侯经济”
现在的所谓“诸侯经济”不仅阻碍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而且造成大量低水平不合理重复建设,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大力促进跨地区资产重组和要素流动有助于减弱诸侯经济的负面影响,但从根本上必须进行制度创新,削弱行政权力对经济的过多干预,使民营经济成为地区发展的主力军。
3、中国区域经济新地图
从“单极突进”到“多轮驱动”
京津冀成就中国“三极”
“中部崛起”打造第四极
中国能源战略重心西移
4、中国首次提出“不”的区域发展理念
第一章绪论
1、区域: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2、区域的基本属性:
(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的空间(三维)
(2)区域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
(3)区域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
(4)区域是客观存在的
3、区域的划分
(1)依据区域的概念划分
(2)依据区域的特性划分
4、区域分析:主要是对区域发展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背景特征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内部各自然及人文要素间的区域间相互关系的规律。
5、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
(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
(2)区域发展方向及策略研究
第二章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1、自然资源: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2、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1)自然资源的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
(2)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
(3)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3、自然资源评价:是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在数量、质量、种类、组合特征、资源优势、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评估
自然资源评价的目的:①战略目的:为国土规划和国民经济发展长远规划服务。
②效益目的:A、通过资源评价来估测资源开发带来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B、从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角度来评估资源的使用价值和货币价值。
评价的原则:①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②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重点分析相结合;
③必须在现代技术可能性的基础上论证经济的合理性;
④从保护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评价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评价的主要类型及其内容:①单项资源评价②效益评价
③综合评价④潜力评价
4、资源承载力:在一定的社会技术经济条件下,以维护生态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一个国家或地区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使对该空间内人口的基本生存和发展的支撑能力。
5、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的区别:
自然环境:是人类发生和发展所必须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和,是人类生存好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地球表面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人类相互作用的一个特殊圈层,是
由岩石、土壤、水、大气、生物等自然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自然综合体。
生态环境:是指由各种自然要素构成的自然系统,即人类周围的自然界,是地球表面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人类相互作用的一个特殊圈层。
生态环境只是自然环境的一种,二者具有包含关系。
6、自然环境及其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1)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在一定条件下,自然环境及其变迁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2)自然环境也对人类文化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它是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条件,人类文化的特征和差异,追根溯源,在于自然环境的不同
(3)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利用破坏了自然环境中各要素间的和谐共生关系,使生态环境出现了不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变化,即产生了生态环境问题
(4)区域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
(5)改善生态环境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区域发展,同时,区域发展也应该是建立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
7、区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生态环境调查、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及影响评价三个方面。
评价方法:指数法(单一指数法、分类指数、综合指数)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分析法景观生态学法
8、生态环境补偿:生态环境补偿是一种使外部成本内部化的环境经济手段,是指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利用的受益者支付代价,向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者提供补偿的一类社会经济活动。
按补偿主体的性质不同,可分为三大类:政府补偿、市场补偿、社会补偿
第三章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
1.区域经济特色的形成原因
①区域优势与区域差异(自然差、位势差、趋势差)
②产业布局的指向性(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指向、原料指向、消费市场指向、劳动力指向、
高技术指向、交通枢纽指向)
③劳动分工规律
④区域利益
2. 青岛模式VS温州模式,谁是未来中国经济的选择?
①车间主任经济VS老板经济:如果把青岛经济和温州经济比作两片森林,则青岛经济这
片森林主要是由几棵大树支撑起来的,而温州经济这片森林则主要是由众多小树支撑起来。
②儒家文化VS永嘉文化:从文化渊源来看,青岛作为山东的一部分,作为孔圣人的故乡,
儒家文化比较浓,企业家的政治抱负比较强。而在温州,则主要是永嘉文化,这种文化使人具有较强的创业意识和打拼精神。
③捞一把就走” VS “小狗经济”
取长补短的具体办法是,在青岛的一些大企业,可以通过业务外包,在大企业周边,在整个青岛养出一大批“小狗”,培养一大批老板,然后用较低的市场交易成本来降低企业管理成本,把一部分经济由车间主任经济变成老板经济。
在温州,甚至在整个浙江,需要在众多“小狗”中尽快长出几只“老虎”。既保留了家族模式的优势和小企业的活力,又有大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在国内外建渠道,创品牌。这样的生态,应该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企业生态。
3. 区域文化:方特色的文化典籍、文化艺术、建筑风格、风俗习惯,也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地方性社会意识、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4. 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
①决定着经济发展道路的选择
②决定着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
③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水平
④可以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
5.人口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①人口数量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②人口素质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③人口迁移与分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6. 适度人口——使得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国民生产总额达到最大值的那种人口规模。或适度人口数量推广到“适度密度”,即所谓使居民获得高生活水平的人口密度。或适度人口就是一个以最令人满意的方式,达到某项特定目标之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