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史
科学技术史研究生就业
科学技术史研究生就业科学技术史是一门研究人类对自然界进行认知和改造的历史发展过程的学科,它涉及到自然科学、技术、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
作为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科学技术史研究生在毕业后的就业方向也相对多样化,可以涉及到科研机构、高校、博物馆、文化传媒等多个领域。
一方面,科学技术史研究生可以选择在高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在高校任教,他们可以担任科学技术史相关课程的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史的兴趣和理解。
同时,他们还可以开展科研项目,深入研究科学技术史的相关议题,为学术界的发展做出贡献。
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史研究生还可以选择在科研机构从事科研工作。
他们可以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深入研究科学技术史的特定领域,挖掘历史文献,撰写学术论文,推动科学技术史研究的深入发展。
同时,他们还可以参与策划和组织相关学术活动,促进学术交流和合作。
除了高校和科研机构,科学技术史研究生还可以选择在博物馆、文化传媒等领域就业。
在博物馆工作,他们可以担任馆藏文物的保管和展览工作,通过展览和解说,向公众传播科学技术史知识,提升公众的科学素养。
在文化传媒领域,他们可以从事科普写作、科技传播等工作,将科学技术史的研究成果向社会传播,拓展科学技术史的影响力。
总的来说,科学技术史研究生的就业前景相对较为广阔,可以涉及到多个领域,拥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然而,也需要注意的是,科学技术史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扎实的科学技术史知识、较强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才能更好地适应和应对不断变化的就业环境,实现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
科学技术史研究生在就业过程中应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并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实现自身的职业发展目标。
希望科学技术史研究生能够在未来的就业道路上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为推动科学技术史研究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科学技术史的基本概念
科学技术史的基本概念科学技术史是研究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历史过程的学科领域。
它关注科学和技术的起源、发展、影响以及与社会、文化和经济等其他领域的关系。
在科学技术史的研究中,有一些基本概念被广泛运用。
1. 科学:科学是通过观察现象、提出假设、进行实验和研究来发现和解释自然规律的一门知识体系。
在古希腊时期,科学被视为一种哲学方法,它试图通过逻辑思考和理性推理来认识和解释世界。
2. 技术:技术指的是应用科学知识和技术能力来满足人类需求的实践活动。
技术的发展往往依赖于科学研究的进展,但它也可以独立于科学而存在。
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与科学密不可分。
3. 创新:创新是指在科学和技术领域中引入新思想、新方法或新产品的过程。
创新是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它推动着科学的进步,并带来了技术的革新和社会的变革。
4. 知识传播:知识传播是指科学技术知识的传递和流传的过程。
在历史上,知识传播的方式和途径不断发展和演变,从最早的口耳相传,到印刷术的发明,再到现代的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等,知识传播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和快速化。
5. 科技革命:科技革命指的是以新的科学理论和技术发明为基础,引起经济、社会和文化变革的历史事件。
科技革命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促进了产业的发展,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6. 科技政策:科技政策是指国家制定的,为促进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服务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科技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国家的创新能力、科技竞争力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影响。
7. 科学伦理:科学伦理是科学实践中涉及的道德和伦理问题的研究。
科学研究往往涉及到人体试验、动物实验和环境影响等,科学伦理的规范和保护是非常重要的,以确保科学研究的合法、公正和道德性。
8. 技术决策:技术决策是指在科学技术发展过程中,对于技术的选择和应用进行决策的过程。
技术决策通常需要考虑技术的可行性、经济效益、社会影响等多个因素,并在政府、企业和个人等多个层面上进行。
科学技术史教学大纲
科学技术史教学大纲
一、课程目标:
1. 了解科学技术史的发展脉络,掌握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
2. 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史的兴趣,激发对科学技术的探索和创新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二、课程内容:
1. 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古代文明中的科技成就、古代科学家和发明家;
2. 中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中世纪科学技术的传播与发展、中世纪的科学思想;
3.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工业革命及其影响、近代科学家和技
术发明;
4. 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科技革命、信息时代的科技进步。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讨论,介绍科学技术史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展开
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形象
地呈现科学技术史的发展;
3. 实践体验,组织学生参观科技博物馆、实验室等,让学生亲
身感受科学技术的发展历程。
四、评估方式:
1. 平时表现,参与课堂讨论、作业完成情况等;
2. 课堂测试,针对课程内容进行的小测验;
3. 期末考试,综合考察学生对科学技术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以上是一个简要的科学技术史教学大纲建议,当然具体的大纲内容还需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科学技术史》课件
古罗马科技
道路、桥梁和水利工程等建设成就。
古代美洲、非洲、大洋洲科技
原住民的航海技术、农业发展等。
中世纪科技
伊斯兰科技
数学、医学、天文学和化学领域的发展。
欧洲中世纪科技
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时钟制造技术等。
文艺复兴时期科技
印刷术
古籍的大规模印刷与传播, 促进知识普及。
天文学
伽利略的望远镜观测,揭示 宇宙的奥秘。
数学
数学符号的发展,推动数学 的进步。
工业革命
1
第一次工业革命
蒸汽机的出现,机械产业的崛起。
第二次工业革命
2
电力、内燃机和钢铁等新技术的应用。
现代科学技术
电子技术
电子器件和通讯技术的飞速 发展。
计算机技术
计算机的出现和智能化发展。
生命科学
基因、细胞等领域的突破与 应用。
航空航天
航空与航天技术的突破与进步。
新能源技术
太阳能、风能和核能等可再生能源的研发。文化带来的深远影响。
2 未来科技发展趋势
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发展前景。
科学技术史PPT课件
科学技术史PPT课件大纲:简介,古代科技,中世纪科技,文艺复兴时期科技, 工业革命,现代科学技术,总结。
科学技术史的意义
科学技术史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古代科技
中国古代科技
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众 多发明。
印度古代科技
数学、医学、天文学的重要 进展。
希腊古代科技
几何学、哲学等领域的贡献。
科学技术史
• 盖天说——浑天说——宣夜说 • 《周髀算经》、《九章算术》、《九章 算术注》、《数书九章》
• 三、古代中国的医药学和地学
• 《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
盖 天 说
浑 天 说
张衡的浑天仪
张衡的地动仪
第四节、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
• 《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 • 地学:《山海经》、《汉书· 地理志》、 《水经注》、《梦溪笔谈》 • 裴秀的《禹贡地域图》、朱思本的《舆 地图》、清朝的《皇舆全览图》、《郑 和航海图》
二、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特点
• 1、古代中国独立地创造了举世瞩目 的科学技术成就 • 2、古代中国形成了独特的实用科学 体系 • 3、古代中国形成了大一统的技术结 构
3、古希腊的物理学和数学
• 亚里斯多德:形式逻辑的创始人, 著有《工具论》,《物理学》 • 阿基米德:《论浮力》,《论平板 的平衡》,《论杠杆》,《论重心》 • 泰勒斯:创立了几何学。 • 欧几里德:《几何原本》 • 阿基米德,阿波罗尼的数学研究
百 科 亚 全 里 书 斯 式 多 的 德 学 者
二、古罗马的技术
• 加图:《论农业》西方最早的农书。 • 赫伦:著名的工程师。 • 维特鲁维奥:《论建筑》,世界第 一部建筑学著作。 • 古罗马的斗兽场,万神庙。 • 古罗马的公路建设。
古罗马的斗兽场
第三节、古代中、西科学技术的 发展特点
• 一、古代西方科学技术的发展特点 • 1、善于吸收先进的科学文化 • 2、运用理性探讨自然界的本质和规 律 • 3、科学方法的初步确立及应用 • 4、形式逻辑成就科学典范
科学技术史
张密生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科学技术史第一章
早期文明中数学、天文学和医学成就
01
数学
古代巴比伦人发展了六十进制计数法,古埃及人则创造了十进制计数法,
并进行了土地测量和几何学研究。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了
许多重要的数学定理和概念。
02
天文学
古代人类通过观察太阳、月亮和星辰的运动,逐渐形成了对宇宙的认识。
古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阳历,而古巴比伦人则发展了占星术和
明清时期科技发展
明清时期,中国在传统科技领域继续取得进步,如天文学、医学、农学等。同时,西方科学思想 也开始传入中国,对中国科技发展产生了新的影响。
04 近代科学技术革命背景、 内容及影响
文艺复兴运动对思想观念解放作用
1 2 3
强调人文主义精神
文艺复兴运动以人文主义为核心,强调人的价值 和尊严,推动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
要点二
量子计算
一种遵循量子力学规律调控量子信息 单元进行计算的新型计算模式,具有 理论上的超强计算能力和潜力。
要点三
生物信息学
一门交叉科学,它包含了生物信息的 获取、加工、存储、分配、分析、解 释等在内的所有方面,综合运用数学 、计算机科学和生物学的各种工具, 来阐明和理解大量生物数据所包含的 生物学意义。
03 中世纪时期科学技术缓慢 进步原因及表现
欧洲中世纪时期社会背景分析
宗教统治与思想禁锢
01
中世纪欧洲,基督教教会占据统治地位,对科学思想进行严格
控制,导致科学进步缓慢。
战争பைடு நூலகம்繁与社会动荡
02
欧洲各国之间战争不断,社会长期处于动荡状态,不利于科学
技术的稳定发展。
经济基础薄弱
03
农业生产占据主导地位,商业和手工业发展缓慢,缺乏推动科
北大 科学技术史 课件
北大科学技术史课件第一部分:科学技术史概述1. 什么是科学技术史?- 科学技术史是研究人类科学技术活动的发展和进步过程,揭示科学技术的演变规律和影响因素。
2. 科学技术史的重要性- 了解科学技术的历史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前的科学技术发展;- 揭示科学技术的发展规律,为未来科技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第二部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1.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 中国古代对农业、医药、天文、数学等领域有着丰富的积累和创新;- 例如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
2. 科学技术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地位- 科学技术在古代中国有着重要的社会地位,对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起到重要作用;- 科学家、工匠在古代社会中受到尊重和重视。
第三部分:近现代科学技术史1. 近现代科学技术的革命性进步- 工业革命、科学革命、信息革命等一系列重大事件和发现,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发明电力、蒸汽机、电话、电报等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2. 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 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和生活方式;- 工业科技的发展催生了现代工业化社会。
第四部分: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1. 当代科学技术的特点-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环境技术等新兴科技不断涌现;- 科学技术不断融入各行各业,并对人类社会带来深刻影响。
2. 科学技术的伦理和社会影响- 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伴随着伦理和社会问题的出现;- 应用科技需重视伦理道德,兼顾社会效益。
结语科学技术史是了解科学技术发展过程、规律以及对社会影响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科学技术史,我们能更好地把握当今世界科技发展的脉络,为未来的科技创新提供参考和指导。
科学技术史相关研究方向
科学技术史相关研究方向
科学技术史:研究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包括科学技术思想、科学技术制度、科学技术活动、科学技术成果等。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科学技术与哲学的关系,包括科学技术的本质、科学技术方法、科学技术价值、科学技术与社会等。
科学技术社会学:研究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包括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社会对科学技术的影响、科学技术政策、科学技术伦理等。
科学技术经济学:研究科学技术与经济的关系,包括科学技术对经济的影响、经济对科学技术的影响、科学技术投资、科学技术创新等。
科学技术管理学:研究科学技术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包括科学技术规划、科学技术政策、科学技术评价、科学技术信息管理等。
科学技术传播学:研究科学技术传播的理论和方法,包括科学技术新闻、科学技术出版、科学技术展览、科学技术教育等。
科学技术史料学:研究科学技术史料的收集、整理、鉴定、编目、保管和利用等。
科学技术考古学:研究古代科学技术遗迹、遗物和文献,以了解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情况。
科学技术伦理学:研究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伦理问题,包括科学技术对人类的影响、科学技术对环境的影响、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等。
科学技术政策学:研究科学技术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价,以及科学技术政策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以上是科学技术史相关研究方向的示例,实际的研究方向可能更加具体和细化。
科学技术史(科技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章:古代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教学目的和要求概略了解原始时代的技术创造和科学知识的起源,大体把握四大文明古国早期的主要科学技术成就和欧洲中世纪的科学技术,重点掌握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和中国封建时代的实用科学技术。
比较中西方科学技术及其社会环境的异同,认识中国明代中期以后科学技术落后的原因。
1. 原始时代的技术创造2. 四大文明古国的科学技术3. 古希腊罗马的科学技术4. 中国封建时代的科学技术5. 欧洲中世纪的科学技术本章要点第一节:原始时代的科学技术创造一、原始时代的技术创造二、原始技术创造的意义三、原始科学思想的萌芽1.1制造工具人猿揖别始于工具的制造和使用。
原始社会人类改造自然和认识自然的发展首先表现在工具的演进方面,原始社会最主要的工具是石的器。
原始人制造工具经历了从打制石器的旧石器时代到磨制石器的新石器时代的发展。
新石器时代1.2火的使用完成从猿到人转换的另一个标志性的关键步骤是火的使用,这是人类诞生过程当中所征服和利用的第一种自然力。
原始人使用火经历了三个时期:偶然的利用天然火的时期、有意识地保存天然火种的时期和能动地人工取火的时期。
旧石器时代中期,早期智人发明了人工取火的方法:燧石相击生火、钻木取火。
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最终把人从动物界分开。
1.3 农业技术与社会分工原始农业经历了从刀耕火种的农业发展到锄耕农业,原始畜牧业的出现导致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大分工。
1.4 制陶技术制陶技术的发展促成了人类社会的第二次大分工。
二、原始技术创造的意义原始技术创造是人类社会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前提,体现了改造自然和认识自然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原始科学思想的萌芽科学起源问题科学始于何时? 何地?缺少实物证据,对已有的实物证据也难以正确解释。
我们只能推断在很早的时候,人类就已经观测和记录某些自然现象了。
但是他们是否想解释它们以及怎样解释它们,我们不得而知。
简述科学技术史的意义
简述科学技术史的意义
一、科学技术史的定义
科学技术史是研究人类在科学技术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和发展历程的
一门学科。
它包括自然科学史、工程技术史、医学史等多个方面。
二、科学技术史的意义
1. 了解人类发展历程
通过研究科学技术史,我们可以了解人类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的发
展历程,了解人类在不同历史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以及人类如
何通过创新和进步来克服这些问题和挑战。
2. 探索人类智慧和创新力
科学技术史记录了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这些成就
都是由伟大的思想家、发明家和创新者们共同创造出来的。
通过研究
这些成就,我们可以更好地探索人类智慧和创新力,并从中获得启示。
3. 促进科技进步
研究科学技术史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现代科学技术的源头和演化过程,
从而更好地理解现代科技产业中各种新兴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发展
方向,有利于促进科技进步。
4. 培养科学素养
通过研究科学技术史,我们可以了解科学方法、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从而培养出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提高人们的科学素养。
5. 保护文化遗产
许多历史上的重要发明和创新在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研究科学技术史,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这些文化遗产,让它们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利用。
三、结语
总之,研究科学技术史对于我们了解人类智慧、推动科技进步、培养人才、保护文化遗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对于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和传承。
2024年《科学技术史》学习心得
2024年《科学技术史》学习心得《科学技术史》学习心得2024年张三【引言】《科学技术史》是一门关于人类科技发展历史的学科,通过对过去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梳理,可以对人类的智慧与创造力有一个更为全面的认识,同时也为未来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我选择学习这门课程,希望能够通过对科学技术史的学习,了解人类科技发展的脉络,以及不同时期的科技进步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正文】一、远古时期的科技探索人类从远古时期开始就不断探索和应用科技。
远古时期的科技主要以石器制造为主,其独特性和精细性令人叹为观止。
在学习《科学技术史》课程中,我了解到早期人类制作石器的技术发展是一个使用、制造、改进的过程。
通过对原始石器的形态和使用方式的研究,我们可以推断远古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例如,通过人工观察原始石器上的痕迹,我们可以推断人类早期群居的社会结构,并了解到人类早期社会的劳动分工和文化交流。
此外,我还学到了远古时期人类对于火的利用,火的应用使人类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并开启了后续的科技进步。
二、古代科技的繁荣和传统学习古代科技的繁荣和传统,我了解到古代人类对于自然的观察和实践能力的提升,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深刻的思考。
古代人类的科技主要涵盖了农业、建筑、数学、医学等多个领域。
其中,埃及的水灌溉系统、希腊的高效农业实践、中国的生产工具等都是古代科技的杰作。
在学习过程中,我对于古代科技传统的理解得到了加深,古代科技传统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发展水平,更为后世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直接的参考。
三、中世纪的科学积累和技术突破中世纪是一个科学与技术并存的时期,尽管受到宗教与哲学观念的制约,科学的进展相对缓慢,但依然涌现出一些重要的科学成果。
在学习过程中,我对于中世纪的科学积累和技术突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例如,我了解到阿拉伯人在中世纪承载着古代科技传统,并将其传播到欧洲,对中世纪的技术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此外,学习中世纪的科技历史还让我了解到了中世纪的医学和天文学的进展,这些科学成果不仅丰富了人类的知识库,更为后世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科学技术史是什么
科学技术史是什么科学技术史是关于科学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科学技术史既要研究科学技术内在的逻辑联系和发展规律,又要探讨科学技术与整个社会中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因此,科学技术史既不是一般的自然科学,也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历史学。
它是横跨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科学技术史的基本内容应该包括三个方面:1.研究科学技术发展本身的逻辑,揭示科学技术发展的内在规律;2.研究社会因素的制约性,揭示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3.研究科学对社会的反作用,预示科学技术未来的发展。
西方的科技史研究科技史的研究是随着近代科技的发展而兴起的。
在西方,到18世纪中叶才出现了较多的科技史著作。
如法国满德拉的《数学史》,普利斯特里的《电学的历史响现状-最早的实验》等。
在早期的科学史家中最杰出的人物是英国的惠威尔,他于1837年发表了《归纳科学的历史》,这是第一部最有影响的科学史专著。
到本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科学史形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其主要标志是从大量的史料合集、简单的记述日益走向理论化,有了比较完整的体系。
无疑萨顿是这一时期的领军人物,他确定了自己的综合科学史研究规划或纲领,并在科学史领域引起了一场综合。
在萨顿的不懈努力下,综合科学史成为当时科学史领域的主导研究形态,研究科技史的深度和广度有了长足的进展。
科学史家于30~60年代写出了一系列至今仍无可替代的综合科学史著作:如,沃尔夫《十六、十七世纪科学、技术和哲学史》、丹皮尔《科学史》等。
在李约瑟博士的积极倡导下,英国剑桥大学于1936年创立了科学史系。
美国、加拿大、阿根廷、丹麦、英国、苏联、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许多大学中都设有科学史系或科学史专业,有的还没有分科史系(如数学史系、化学史系等)。
国际科学史学会于1928年8月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召开首次会议,到1981年已开过十六届国际科学史大会。
目前。
国际上约有四十多研究科技史的专业机构;各国出版的科技文学术刊物约有一百多种,每年出版的科技史专著和论文远在两千种以上,各国专门从事科技史研究的人员超过一万人。
名词解释科学技术史
名词解释科学技术史1.引言1.1 概述科学技术史是研究人类社会中科学和技术发展的历史过程的学科。
它涵盖了人类从古代开始到现代,以及未来可能的科技发展的全面历史。
科学技术史主要关注科学和技术的演变、突破和影响,以及它们对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影响。
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内容包括科学理论、科学方法、科学发现、技术创新、科技政策等方面。
通过对过去科学技术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人类是如何通过科学探索和技术创新来改变世界的。
科学技术史不仅仅是对科学家和发明家的事迹与成就的叙述,更是揭示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和背后的人文精神的研究。
科学技术史的研究方法通常包括历史文献分析、考古学、实地调研、口述历史等。
通过对历史文献的梳理和分析,可以还原过去科技发展的脉络和逻辑。
同时,通过考古学和实地调研,可以发掘科技发展的实物证据,更加直观地了解过去的科技水平和科技活动的情况。
此外,采访科技工作者和相关的历史人物,听取他们的口述历史,可以丰富科技史中的细节和真实性。
总之,科学技术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的研究旨在深刻理解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通过研究科学技术史,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科学技术的演进过程,从而更好地应对未来的科技发展和社会变革。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对科学技术史的解释和探讨。
首先,在引言部分我们将简要介绍本篇文章的概述、结构和目的。
接着,我们将进入正文部分,其中包括科学技术史的定义和背景以及科学技术史的重要性。
最后,在结论部分,我们将对科学技术史的意义进行总结,并展望它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启示。
通过这样的结构安排,我们将逐步深入地解析科学技术史的内涵和价值。
首先,将通过引言部分的概述,引导读者对科学技术史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而后,进入正文部分,我们将首先对科学技术史的定义和背景进行探讨,旨在帮助读者建立起对科学技术史的基本概念和背景知识。
随后,我们将重点阐述科学技术史的重要性,展示它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科学技术史
科学技术史一、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历程1、原始科学技术萌芽时期2、古代四大文明古国时期科学还没有完全从哲学中脱离科学与技术相互分离古希腊创立了古代科学的理论体系3、近代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时期脱离宗教神学脱离哲学技术开始与科学联姻(18世纪)4、现代科学技术革命时期第二次科学革命,使科学冲破牛顿力学的束缚,科学观念又一次发生重大变革。
发展特点:(1)发展的不平衡(2)整体性(3)国际性(4)竞争性与互补性二、科学、技术及其相互关系•1、什么是科学科学是知识体系和由知识体系所转化的生产实践活动的统一。
•自然科学是以自然界作为研究对象,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关于自然界发展规律的知识体系。
•自然科学的特点:(1)具有“一般生产力”即“知识形态上的生产力”的性质。
•(2)具有客观性、规律性,而不具有阶级性、民族性。
•2、什么是技术技术是制作的智慧。
技术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和规则(工艺、方法、制度)的体系。
技术是人类在实践经验和科学原理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改造自然的手段、工艺方法、技能体系的总和。
(2)技术的特点物化性:无论是何种技术,都主要是以物质形态表现出来的。
•多元性:技术存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目的性:技术应用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
•3、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与技术是辨证统一的整体,是人们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1)区别:任务方面:科学侧重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技术着重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
性质方面:科学的本质是从实践到理论的科学认识过程;技术的本质是从理论和经验到实际应用的过程。
•目的方面: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技术创造的目的是形成必要的手段和方法去能动地改造自然界。
•(2)联系:相互促进科学是技术发展的基础;技术是科学发展的物质手段。
•三、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相互促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牛顿力学原理与英国的现代化* 有机化学的兴起与德国的现代化•* 电磁科技和美国的兴起牛顿力学原理与英国的现代化•牛顿力学原理为第一次工业革命大规模发明和使用机械打下了基础。
科学技术史的基本概念
科学技术史的基本概念科学技术史的基本概念科学技术史是研究人类在科学技术领域中所取得的历史发展和演进的学科。
它涉及到从人类最早的文明开始,到现代社会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所有成就。
科学技术史是一门跨学科的研究领域,它涉及到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哲学等多个领域。
下面将从多个方面来介绍科学技术史的基本概念。
一、科学技术史的定义科学技术史是研究人类在各个时期中所创造、发展和应用的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现象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和作用。
它主要关注人类对自然界和社会环境认识和控制能力的演化历程,以及由此带来的文化、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影响。
二、科学技术史的分类1.按时间划分:可以将其分为古代科技史、中世纪科技史、近代科技史和现代科技史等四个时期。
2.按领域划分:可以将其分为自然科学史、社会科学史、医学史、工程技术史等多个领域。
3.按地域划分:可以将其分为中国科技史、欧洲科技史、美洲科技史等多个地区。
三、科学技术史的研究内容1.科学思想的演进和发展,包括各种理论体系的形成和演变,以及对自然现象的认识和解释。
2.技术发明和创新的历史,包括各种工具、机器和设备的发明和应用,以及这些发明对生产力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的影响。
3.科学技术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以及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
4.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包括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以及不同国家在科学技术领域中所取得成就之间的比较研究。
四、科学技术史研究方法1.历史文献法:通过搜集、整理和分析历史文献资料,探究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演进过程。
2.考古学方法:通过考古发掘和文物鉴定,了解科学技术在不同时期的应用情况。
3.实验和观察法: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科学技术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
4.比较研究法:通过比较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揭示其共性和差异性。
五、科学技术史的意义1.对于理解人类文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了解人类从无知到认知、从落后到先进的演变过程。
世界科学技术史
十一、语言、图画和文字 人类语言的产生和发展同劳动的关系最为密切,生存于1400万 年前至800万年前的腊玛古猿在学会两足行走和使用天然石块时, 可能已具备了说话的能力。在旧石器中期的早期智人出现时, 图画便出现了,通过对图画的简化和对记号的改造,人类逐渐 创造出文字。文字的出现,一种可以跨越时空传递信息的工具 出现了。 十二、知识的起源 生物学知识、力学知识、医药学知识、化学知识、天文和地理知 识、数学知识 十三、原始宗教和科学 祖先崇拜、图腾崇拜(旧石器晚期)、自然崇拜(新石器时代) 第二章 尼罗河畔的永恒 一、埃及的地理和历史 埃及文明的起源至少可以上溯到公元前4000年以前,公元前 4241年埃及人便开始实行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历法之一——埃及 历。上埃及的神庙,下埃及的金字塔
原始农业是直接从采集业演化来的。 原始畜牧业是从狩猎活动中发展而来的。 与采集和渔猎相比,原始农业和畜牧业的出现是一场产业革命。 新石器时代也是磨制石器的时代。 八、陶器和铜器 只有长期用火的人类才可能发明制陶技术。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人 类已经开始使用金、银、铜、和陨铁等天然金属,在大约公元 前3000年,人类发明了青铜。 九、产业的发展 以农业为主的地区,有了新的社会产业——手工业。手工业直接 起源于原始人制造工具的活动。农业和手工业分离之后,出现 了以交换为目的的商品生产,产生了商业。 十、社会组织的变革 以父权制代替母权制的一夫一妻家庭取代了对偶婚。 氏族联合成为部落。 国家的产生是人类社会关系的一次革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古埃及的神、祭司和知识 古埃及国家是由从原始公社转变而来的农村公社组成的,每个公 社有自己的图腾,形成统一国家后产生了大神,处于人类文明 初期的古埃及人把一切都交给神来掌握,神庙的祭司执行着神 的意旨,古埃及的技术和知识是人自己创造出来的。 三、解剖和医学 制作木乃伊使埃及人积累了很多生理解剖知识,埃及医学可能是 当时世界上最具有理性和最发达的医学。 四、尼罗河的赠礼 古埃及人约在公元前1600年就发明了制造玻璃的工艺,陶器的 工艺、饰物的工艺、纸草工艺、亚麻布纺织、炼铜和铜器制造 等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 五、技术的奇迹和停滞 埃及农业的优越条件是举世无双的,因此使得农业技术停滞不前, 埃及的石建筑艺术也是举世无双的,埃及手工业中石工所在分 量过重,古埃及人最伟大的技术成就正是用不朽的石头建造的 金字塔和神庙。
科学技术史
1.亚里士多德:认识母体对生殖也有贡献,他在生物学方面的贡献,并是三段论法的创始人。
自己创立一个新的哲学学派,后世称为逍遥学三派。
2.希波克拉底:被西方尊称为‘医学之父’的古希腊著名医生,欧洲医学的奠基人,提出‘体液学说’。
3.欧几里得:古希腊数学家,被称为‘几何之父’,他是最著名的著作《几何原本》是欧洲数学的基础,提出了五大公设,也写了关于透视、圆锥曲线,球面几何学及数论的作品,几何学的奠基人。
4.拉瓦锡:提出燃烧的氧化学说;推翻了燃素说。
发现,把物质不灭的证据推广而于化学变化的质量守恒定律,是近代化学奠基人之一。
5.孟德尔:孟德尔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遗传规律,分离规律及自由组合规律。
遗传学的奠基人,被誉为现代遗传学之父。
6.笛卡尔:唯理论哲学的代表人物,创立解析几何,提出运动守恒定律。
他是一位著名的法国哲学家,数学家,并是二元论者。
7.惠更斯:创立了光的波动说,他建立向心力定律,提出动量守恒原理,并改进了计时器,在17世纪设想了真空活塞式火药内燃机。
人们对内燃机探索,制成一台二冲程无压缩煤气机。
8.达尔文:他提出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提出性选择及人类起源的理论,并发现星球上有机界的发展规律。
他是一位伟大的生物学家,达尔文主义创立者。
9.海森堡:他对物理学的主要贡献是给出了量子力学的矩阵形式(矩阵力学),提出了“测不准原理”和S矩阵理论等。
他的《量子论的物理学基础》是量子力学领域的一部经典著作。
德国理论物理和原子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创立者,193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哥本哈根学派”代表性人物。
10.李比希:发明人类第一种合成燃料苯胺紫.为德国培养出了一批卓有成效的学界泰斗,为德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输送了大量高级人才. 创立了有机化学,被称为有机化学之父”.二 1.在希腊化时期第一个是对政治文学哲学和科学方面的扩展和创造影响.另一方面.希腊的数学家和哲学家却盲目地接受了一种简单的以直觉观念,看做不证自明的公理.2.阿拔斯王朝哈里发坷伦-何尔-拉西德奖励翻译希腊作家的著作,因而帮助促成了阿拉伯学术大时代的开始;阿拉伯的炼金家从两个来源得到他们的初步知识:一是上面说过的波斯学派,一是亚历山大里亚希腊人的著作,一般经过叙利亚人的传授,一半得自直接的翻译;在化学史上,把硫与汞看做是基本元素的观念是十分重要的.3. 机械唯物主义自然观在历史上所起的进步作用在于,它与当时最发达的自然科学相结合,坚持从自然本身说明自然,证实了以往被视为根本不同的领域,如地上的运动和天上的运动,都服从于同样的力学规律,从而有力地打击了神学自然观,维护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则.局限性其一:机械性,即把一切运动都归于机械运动.其二:形而上学,即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待世界.419世纪末20世纪初对古典物理学理论体系的基础所进行的根本性变革。
科学技术史
《科学技术史》第一部分古代科学第二部分东方和中世纪欧洲的科学第三部分十六,十七世纪的科学革命第四部分十八世纪的科学:民族科学传统的兴起第五部分十九世纪的科学:工业和学术变革的促进者第六部分二十世纪的科学:新领域和新动力第一章导言科学主要有两个历史根源.首先是技术传统,它将实际经验与技能一代代传下来,使之不断发展.其次是精神传统,它把人类的理想和思想传下来并发扬光大.科学的传统中由于包含有实践的和理论的两个部分,它取得的成果也就具有技术和哲学两方面的意义第一部分古代科学第二章巴比伦和埃及文明时期的科学新石器时代的人则作出了最重要的革新,即定居的农业生产方式,时间也许最近也要在公元前6000年在公元前3000年的一个世纪左右的时间里,在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以及尼罗河流域就出现了最早的一些城市文明.苏美尔人的最早记录是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记的只是寺庙中仓库里物品进出的帐目.后来的计数制和图画文字都变得固定化了,关于数学,天文,医学,神话,历史和宗教的文献也就开始出现了.在公元前2700年左右,埃及人用天狼星的升起来调整他们的历法,这颗星在尼罗河泛滥期刚好在黎明之前升起来.公元前700年起,这种观测就被系统地记录下来.这就使他们对天文上的主要周期性现象(如行星的周期等)能计算出正确的平均值,对天文现象能作出准确的预测.青铜时代的文明从尼罗河流域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向外传播,一直包括从希腊大陆到伊朗北部的整个小亚细亚和中东的许多地方.第三章苏格拉底以前的古希腊自然哲学四大元素由这种原始物质形成之后,就以土,水,气,火的次序分为四层.天以地球为中心把它一层层包围起来,"就象树皮一样",地球则稳坐在中心,"因为它和万物都是同等距离". 高级动物则是由低级动物发展而来:"生物是从太阳所蒸发的湿的元素产生的.人开头就和另一种动物,即鱼一样."原子论者的宇宙论完全是机械的;万物都是预先决定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事物都必然是预先注定的".早期的希腊医学主要有三种趋向.第一种,可能是最早的,是供奉医神伊司古拉比司的神庙医学.第二种是意大利南部毕达哥拉斯派的哲学医学.第三种是希波克拉底的比较实际的爱奥尼亚学派.第四章雅典的自然哲学毕达哥拉斯派认为天体是神圣的和高贵的,他的运动是完全均匀的和圆周式的;柏拉图也发展了这种见解. 柏拉图的宇宙观基本上是一种数学的宇宙观.他设想宇宙开头有两种直角三角形,一种是正方形的一半,另一种是等边三角形的一半.从这些三角形就合理地产生出四种正立体,这就组成四种元素的微粒.火微粒是四面体,气微粒是八面体,水微粒是是二十四面体,土微粒是立方体.第五种正立体是由正五面体形成的十二面体,这是组成天上物质的第五种元素,叫做精英.整个宇宙是一个圆球,因为圆球是对称和完善的,球面上的任何一点都是一样.亚里士多德设想天体和地球有迥然不同的材料组成.一切处在月层下面的东西都是由四种地上元素土,水,气,火组成的.天体是由第五种而且更纯洁的元素"精英"组成的.天体是不朽和永恒的,它们的运动也是如此,因此是均速和圆周式的.第五章亚历山大里亚时期的古希腊科学在亚历山大里亚,古代名声最大的数学家雅典人欧几里得(约公元前330-260)把几何学系统化了.亚历山大里亚的第一个著名天文学家,萨摩斯人阿利斯塔克(约公元前310-230),则提出了可能是亚历山大里亚时期最有独创性的科学假说.亚历山大里亚学派到了公元前二世纪就衰退了,这时医学也就到别处去安家落户,主要是小亚细亚大陆. 亚里士多德曾经把地上生物分为三个类型:植物型,靠生殖灵魂表现出生长活动;动物型,靠感觉灵魂自己走动;人型,靠理性的灵魂表现出智力.第六章罗马和古代科学的衰退罗马人和希腊人一样,是直接由野蛮状态进入铁器时代文明的.天文学就开始披上神学的外衣了.早期的希腊人对化学不大感觉兴趣,可能是因为这门学科和手工艺有关,而希腊哲学家多数把从事手工艺看作是有失身份的事.罗马元老院的议员们禁止经商,而商人则服从社会上的贵贱准则,总想拥有农田当个奴隶主.第二部分东方和中世纪欧洲的科学第七章中国的科学和技术古代中国人也没有发展一种科学方法,他们的哲学和技术直到近代仍然是脱节的.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安阳的考古发掘,表明当时中国人还处在青铜时代.汉族人现在通用的表意文字,当时是以象形文字书写出来的.当时还有一种六十进位的计数系统.在战国,秦,汉时期,人们提出了许多科学和哲学上的问题并进行了讨论.战国百家争鸣,百家中重要的有法家,名家和墨家,特别是道家和儒家.对军事技术的研究,也促使他们去探讨物理学,特别是光学,力学和防御工程的问题.道家的创始人据称是老子,认为人们应该反朴归真,抛弃文明社会而回复到太古的单纯而平等的社会生活. 在天文学方面,中国在上古时代就进行天象观察.十七世纪天主教耶稣会教士初到北京的时候,就认为中国天文学是在当时的四千年前就开始有了的.宋代和汉代一样,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测量方面,都是人才辈出.宋朝最出名的新儒家是朱熹(公元1131-1200).他认为在太初,宇宙只是在运动中的一团混沌的物质.这种运动是旋涡式的运动,而由于这种运动,重浊物质和清刚物质就分离开来,重浊者趋向宇宙大旋流的中心而成为地,清刚者则居于上而成为天.天有九重或九层,最外面的一层运转得非常快,而且如此"刚硬",所以就成为宇宙的外围,虽则在它的外面还存在有无限的空间.所有行星都为其外面的天重或天层的旋转运动所带动而在天上运行,不过它们也各自有其本身的运动.如太阳在天上只日行一度,而月亮则日行十三度有奇.这是因为日为君,月为臣,所以月行较快.第八章印度的科学公元前3000年左右出现在印度河流域的文明,人们知道的还是不多的.人们只知道那时居住在印度河流域的民族,已有了一种象形文字和十进位计数法.古印度人的数学比他们的天文学较为杰出.这种数学继承了巴比伦的代数传统,而不是希腊的几何传统. 古印度的炼金术和中国的一样,虽则也把炼金术包括在内,但看来首先是企图制成长生药.第九章穆斯林国家的科学和技术在伊斯兰教兴起以前,许多阿拉伯人就已经接触到西方文化,所以古希腊科学后来就为穆斯林所吸收.伊斯兰教国家从中国得来而传给西方的技术之一是造纸术.科学在西方哈里发王国的兴盛时期,恰好是在基督教徒侵入穆斯林西班牙之前不久.但在基督教徒所占领了的一些城市里,穆斯林科学仍旧很发达,因此当时西班牙就成了古代东方科学传入西方的一个主要通道. 第十章中古欧洲的工艺和手工业传统从罗马陷落(公元455年)时起,到教皇西尔威斯特二世(公元999-1003)西方第一次学术复兴,这一段时间称之为欧洲的"黑暗时代",传统上都认为是欧洲文明史上比较贫乏的时期.这在自然哲学的领域内确是如此,但是在几个世纪里都出现了若干根本性的工艺革新,为多数人的生活方式提供了一个优于古代希腊,罗马时期的物质基础.九世纪和十世纪时,北欧用马耕田的方法已经使用得相当有效了.十一世纪和十三世纪间,多余粮食和手工业产品的贸易发展特别显著,尤其是在欧洲北部,通过波罗的海和北海进行的商业交易在数量上和地中海可以抗衡.火药于十三世纪首次在欧洲出现,第一次提到火药的是罗吉尔·培根在公元1249年写的一封信,那是在蒙古人侵入欧洲之后几年内.中世纪末期的印刷术和火器,与青铜时代末期发明字母和铸铁所产生的影响很相近.第十一章中世纪的学术传统中世纪的学术复兴是随着十一世纪到十三世纪间的其他许多重大发展而出现的.这些重大发展包括工艺和商业的扩大,营造教堂和建立大学.列奥纳多于公元1202年写的《计算书》,说明了穆斯林教数学的不同来源,偶尔也有关于我们自己的数学来源.学者和工匠以不同方式促进近代科学的产生.近代早期的科学革命,有两个主要因素:第一是一种新研究方法的兴起,即科学的方法;第二是一种理智上的变化,即产生一种对世界的新看法.第三部分十六,十七世纪的科学革命第十二章哥白尼的世界体系十五世纪观测天文学的复兴和航海技术有关系,也和旧儒略历的改革有关系,这个旧历法已经跟不上太阳年了.新世界体系把太阳放在宇宙的中心,并规定地球有三种运动,一种是在地轴上的周日自转运动,一种是环绕太阳的周年运动,还有一种是用以解释二分岁差的地轴的回转运动.在哥白尼的体系里,地球和别的行星一样环绕太阳.哥白尼认为真正的假说或者定理必须能够做到下面两件事情:第一,它们必须能够"解释现象",就是说明天体所观测到的运动.第二,它们必须不能违背毕达哥拉斯关于天体运动是圆周的和均匀的论断.公元1609年发表的关于行星运动的两条定律是:(一)每一行星沿一个椭圆轨道环绕太阳,而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二)从太阳到行星所联接的直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同等的面积.九年后,他又发现了第三条定律,即行星绕日一圈时间的平方和行星各自离日的平均距离的立方成正比.第十三章吉尔伯特,培根和实验方法吉尔伯特根据他所知道的磁力现象,建立了一个相当重要的理论体系.根据他的磁石球实验,他设想整个地球是一块巨大的磁石,只是浮面上为一层水,岩石和泥土遮盖着.培根的科学方法观是以实验定性和归纳为主.他对科学方法上使用的数学和演绎法采取不信任态度第十四章伽利略与力学古代力学的推翻和近代力学的建立是由帕多瓦大学和比萨大学的伽利略·伽利莱(公元1564-1642)那样的人担当起来的.伽利略并不存在着惯性运动是直线的均速运动的观念.可能会证明太阳的引力把行星的天然直线运动弯曲为一个椭圆,因为他已经证明过地球引力把抛物体的惯性运动轨道弯成一条抛物线.第十五章笛卡儿: 数学方法和机械论哲学笛卡儿在数学技巧方面赢得了显著的进展,特别是发明了坐标几何学.笛卡儿认为 "给我运动和广延,我就能构造出世界."按照自然规律,原始混沌的物质必然会发展成为我们现在所处的这样的世界.不管宇宙最初的形式如何,它必然会形成现在的式样,而且任何为物质和运动所组成的其他可能世界,也必然会形成我们现在这样的世界.第十六章科学革命和新教徒的改革公元1873年法国的一个植物学家阿尔方斯·德·堪多在他的《科学与科学家的历史》中指出,从巴黎科学院于公元1666年建立以来的两个世纪内,有九十二个外国人当选为该科学院的成员,就他们的宗教信仰而言,其中七十一个是新教,十六个是天主教,其余五个是不定的或者是犹太教.德·堪多把这些数字与法国之外的相应的宗教人口——一亿零七百万天主教徒和六千八百万新教徒——联系起来,说明在法国之外科学上很杰出而足以选入巴黎科学院的新教徒要比天主教徒大六倍以上.新教徒的革新者,尤其是加尔文教派和早期近代科学家,特别反对中世纪世界观的中心思想即等级观念;这个观念的一个根深蒂固的看法是,宇宙间布满一连串等级不同的人和物,从处在世界边缘的上帝直到地上最不完善的实体,都是这样组成的,并假定自然界的等级具备物质的和精神的两个部分.第十七章万有引力论公元1679年,其他的科学家都已经找到向心力定律和引力的平方反比定律了.荷兰的惠更斯作了摆的运动实验和一般圆周运动的实验,根据这些实验,他在公元1673年推算出向心力定律.第十八章十七世纪的光学刻卜勒则奠定了近代实验光学的基础.刻卜勒看到光从已知光源以球面辐射出来,直觉地提出了光度随距离减弱的平方反比律.托勒密的折射定律大致上假定光的入射角和折射角之间有一种直接比例;刻卜勒研究了光线在两种透明介质的界面的弯曲现象,指出托勒密的这条定律只适用于小于30°的角度.刻卜勒觉得介质的折射力和介质的密度成正比.公元1637年第一次被笛卡儿公诸于世,因为笛卡儿设想光由微粒形成并且走的是快速直线运动,现在他企图用这种微粒说来解释斯涅尔的定律和其他光学现象.第十九章医学和血液循环的学说医学职业对近代科学发展可能有重要意义的另一特点,是在医学业务上工匠与学者之间有十分密切的接触,但在其他科目中这两者几乎是完全隔绝的 .血液循环学说以及人体心脏至上的学说因此成为十六世纪的一种新思潮的特殊应用.第二十章从炼金术到医学化学帕拉塞尔苏斯给炼金术下的定义是:把天然的原料转变成对人类有益的成品的科学.它是一个包括所有化学工艺和生物化学工艺的定义.在医学上,帕拉塞尔苏斯摒弃了人体健康由四种组织体液所决定的观点,提出人体本质上是一个化学系统的学说.第二十一章近代初期的一些科学应用从十五世纪开始,葡萄牙人就已经到达西非海岸,所遵循的仍旧是中古世纪的沿海岸航线.在十七世纪的第二个二十五年中,英国的科学运动发展得更加互相配合和更有组织性了.第二十二章十七世纪的科学社团在十七世纪和十八世纪早期,法国外省也成立了几个文学的和科学的组织,到了公元1760年时外省成立了约三十七个重要团体.以科学研究为主的社团多在法国南部:蒙彼利埃的学会于公元1706年成立,波尔多的学会于公元1716年成立,图卢兹的学会于公元1746年成立,它们都和巴黎科学院有密切联系.第四部分十八世纪的科学:民族科学传统的兴起第二十三章十八世纪的科学应用瓦特的蒸汽机一问世就被采用了.那些炼铁厂的老板也同样采用,因为他们需要一种强有力的原动机来开动鼓风机,为高炉提供风力.十八世纪的新纺织机和炼铁上的革新,在工艺上都是重要的发明,但是蒸汽机的发展,由于和科学内容和科学方法的关系太密切了,恐怕是十九世纪以前最重要的一项科学应用.第二十四章十八世纪的科学背景十八世纪,那些曾经靠地理大发现得到好处的投机事业全都不行了.英国发生了一连串的危机,最后导致了公元1720年震动一时的南海公司的倒闭.在法国,西印度群岛的约翰·罗公司差不多在同时垮台,而荷兰在稍早一点时期也出现了一连串类似的商业崩溃.农业和工业则表现为另一种而且比较稳定的企业形式,在英国约在十八世纪中期这些方面的活动反而加快了.那些大都信奉国教的乡绅地主采用了引起农业革命的谷物轮种制和改进的牲畜饲养法,而在城市里地位相当卑贱的人们,其中以不信国教者的势力最大,则发动了工业革命.第二十五章天文学和十八世纪的牛顿哲学牛顿的朋友爱德蒙·哈雷,曾经把引力学说用在特殊问题的研究上,例如用来研究那个就以他的姓氏命名的彗星问题,但是在往后的几代里,天文学方面就很少有什么重要的理论家.公元1734年贝克莱在一部叫做《分析家:或者向一个不信正教的数学家的进言》攻击了牛顿发明的微分学,而这个数学家就是哈雷.科学院为纪念牛顿在公元1734年第一次悬赏征文,而最后一次悬赏征求研究笛卡儿的论文则在公元1740年.由于丰特列尔的提倡,这种趋向后来在十八世纪的法国变得很是突出.第二十六章燃素说与化学革命燃素说以一种更加复杂的形式对金属的锻烧成碴现象提出一个类似的解释.卡文迪许是十八世纪后叶英国化学家中理论上最保守的一个,而且由于不能使自己适应在他的实验帮助下建立起来的新化学,他在公元1785年前后就放弃了化学研究.第二十七章十八世纪机械物质世界的进步观第一种思想的流派起源于笛卡儿.他抽象地认为,一方面有物质和运动的机械世界,另一方面有包括人类灵魂在内的精神世界,这两都大体上是相互独立的,在人身上只是通过松果腺,两者才有所联系.植物是"为了永远要夺取地上的阳光和空气,并吸收土里的养料和水分"才发生变化的.这一具有经济学上放任主义气味的概念,后来为查理·达尔文所发展了,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中叶的英国大为流行,并取得成果. 第二十八章进化和生物的巨大链条拉马克就是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并研究了在十八世纪晚期占首要地位的许多问题,并把进步的概念以及关于人与其环境的关系等难题带进了生物学领域.人们把他描绘为十八世纪最后的法国哲学家,法国的思辨家之一,因为他关心的问题就是他们讨论的问题,并以同样思辩的方式思考这些问题.与拿破仑时代的新倾向相配合,拉马克的研究比起那些哲学家来,经验主义要略为多一点,他的关于无脊椎动物的实际分类法在动物学系统里占有永久位置.他的进化学说从他立说时候起也有其支持者,不过拉马克主义在科学界永远属于少数人的意见.第二十九章德国的自然哲学十八世纪后期德国自然科学家们发展了他们特殊的自然哲学,因为他们发现当时科学思想的主流是他们的口味不十分投合的机械论和唯物主义.德国诗人兼自然哲学家歌德(公元1749-1832)说过,当公元1770年霍尔巴赫发表了他的《自然体系》时,在德国就没有引起多大的反应.人们感到这部著作的理论部分与其说是错误的,倒不如说是不得要领,它既不符合德国人的经验,也不符合他们的理想.德国自然哲学家们都有高度的思辨的头脑.把逻辑结构赋予谢林和奥肯的理论的黑格尔,非常藐视英国人用来形容科学实验器具的"哲学工具"这一名称.第三十章胚胎学:个体有机物的发育一个有机体靠它自身特殊的生命力而理想地预先形成,这种观念就意味着有机体胚胎的生长中应当可以在经验上观察到一个真正的肉体发育过程,亦即形体上的分化.这样一种涵义,即胚胎的渐成说,于公元1759年由一个德国人卡斯巴尔·弗里德里希·沃尔弗(公元1738-1794)提了出来 .第三十一章活的有机体的结构和机能自然分类法要求对所研究的生物的全部特征进行考察.但是,人们感到自然分类法由于把动植物放在它们天然科属的地位上,比采用多少有点牵强和专断范畴的人为分类法,在阐明有机体的相互关系上要清楚些. 公元1830年达到顶点.在那一年,圣提雷尔在巴黎科学院提出他两个学生写的一篇论文,文章力图证明墨鱼是脊椎动物与无脊椎动物之间在形态和进化方面缺少的一环,理由是假如墨鱼被当作当中弯曲而头尾相接的话,它便表现出脊椎动物的轮廓来.第三十章细胞学说十八世纪转折期的德国自然哲学而兴趣的活力论思潮,导致这种分类的发展和随之而来的改变,有机体的细胞开始被认为是介于未组织化的生物物质层与未分化组织层之间一个居间的层次.第五部分十九世纪的科学:工业和学术变革的促进者第三十三章地质学的发展公元1780年出版一份大型的法国地质图.格塔尔没有看出地面上并列的岩石夹层,在地下是垂线层迭的,这或许是由于当时法国的开矿业还不十分发达,所以难以考察地壳的垂线切面.勒曼和富克泽尔把岩石的垂直系列看成是历史的递续现象,每一层都是在下一层的上面逐渐形成的.他们根据年代的远近,把岩石主要分为三类.首先是不含有化石的原始岩层,它们构成山峦的核心;其次是第二层的沉积物,含有简单的海生物化石;最后是第三层的岩石,含有陆上动物和植物化石.第三十四章十九世纪时期的物种进化学说达尔文其实是第一个认为生物进化系列是由系谱树递传下来,并把这种想法彻底加以发挥的人;有关的动物种类从共同的亲体分支出去,有些种类已经灭亡,而别的种类则在地球上的不同地区留下活的后代.他从化石动物在地质上的连续性,草似出他的系谱递传树,并证明个体动物的胚胎发育往往大体上遵照化石遗骸所提揭示的种族进化发展的路线.动物和植物的地理分布事实支持了这样的进化系谱树.第三十五章十九世纪法国和英国的科学团体十九世纪早期创立了一些科学团体,使科学家的才能得以培养并发挥出来.法国革命家向法国科学家提出的第一个实际问题,是在法国全国范围内统一度量衡的问题.皇家学会在十九世纪三十至四十年代中也有了一定的改进.十九世纪二十年代中戴维被任命为会长并增加了科学家院士名额时为止.不过,接替戴维的是律师柯尔彻斯特(Colchester)勋爵,后来又为乔治三世的王子塞萨克斯(Sussex)公爵继任.直到公元1847年,皇家学会院士才以科学家为主.公元1874年起规定贵族不享受参加皇家学会的特权,公元1902年规定枢密院顾问不得享受入会的特权,最后到公元1945年皇家学会才开始接受女院士.第三十六章化学和物质的原子论拉瓦锡强调化学进行定量研究的重要性,并与之相关联地引入了物质不灭原理;这一原理声称在化学的过程中,物质既不丧失,也不多出来,化合物的重量和原料的重量相等.周期表上元素的有秩序排列提醒了某些化学家,各种不同元素可能存在着某种共同的东西;它们可能来自同一根源,或者由同一基本物质的单位组成.第三十七章光的波动说。
科学技术史课件PPT课件
详细描述
文艺复兴时期,科学开始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重新焕发生机。天文学、物理学、数学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如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的望远镜观测等。同时,技术也取得了显著进步,如达芬奇的机械设计、冶金和水利 工程等。
工业革命时期的科学技术
总结词
技术革新与工业化进程
详细描述
工业革命时期,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蒸汽机、纺织机、铁路 等重大发明引领了工业生产的变革。化学、生物学等学科也在这一时期取得重要 进展,推动了工业生产的现代化。
阿拉伯数学在代数和几 何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 为现代数学的发展做出
了贡献。
美洲文明
美洲的玛雅、阿兹特克 和印加等文明在农业、 建筑和天文学方面有着
独特的成就。
非洲传统工艺
非洲的传统工艺如纺织、 制陶和金属加工等具有 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
格。
03
中世纪科学技术
阿拉伯的科学技术
阿拉伯数字的传播
阿拉伯数字系统在欧洲中世纪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应用, 对欧洲数学和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制定科技政策法规
政府应制定合理的科技政策法规,规范科技 发展,保障科技安全。
提高公众科学素养
通过科普教育,提高公众对科技的理解和认 知,增强科学素养。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应加强科技领域的 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THANKS
感谢观看
长。
改善生活质量
科技在医疗、交通、通讯等领 域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人们
的生活质量。
促进社会进步
科技推动了社会的变革,改变 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结构
。
增强国家竞争力
科学技术史教学大纲
科学技术史教学大纲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科学技术史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记录着人类在探索自然规律、发明创新方面的伟大成就。
科学技术史教学大纲旨在系统地介绍人类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起源、演变和对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技术观念和方法论,为他们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创新奠定基础。
一、课程目标1. 使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概念、性质和历史背景;2. 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技术史的基本内容和发展规律;3. 引导学生思考科学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4. 培养学生科学技术思维和创新意识;5. 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尊重和热爱。
二、课程内容1. 科学技术的定义和分类- 科学技术的概念及其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科学技术的基本分类及各自特点2. 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古代文明的科学技术成就- 古代科学家和发明家的贡献- 古代科学技术的传播与交流3. 近代科学技术的崛起- 文艺复兴以来科学技术的重大进展- 工业革命对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 近代科学技术的国际化与全球化趋势4. 当代科学技术的前沿- 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材料技术等前沿科学技术的发展- 科学技术与社会问题的关系- 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及方式5. 科学技术史的价值和意义- 科学技术对社会和经济的贡献- 科学技术对人类文明的推动- 科学技术史对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启示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丰富的图片、视频资料;2. 组织实地考察,让学生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气息;3. 鼓励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能力;4.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和创新设计,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造力;5. 组织科学技术史知识竞赛和展示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四、评估方式1. 期中和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科学技术史内容的掌握程度;2. 出题考察学生对科学技术史的理解和分析能力;3. 组织小组展示,评价学生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4. 研究报告评定学生对科学技术史的研究深度和创新;5. 平时作业、参与度等评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造纸术的发展历史研究
江卓伦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工程学院,武汉430074)
摘要:纸类的使用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本文针对纸类的发明和发展做了一定的说明讲解
关键词:造纸,发展历史,科学技术史
0 引言
现代的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而高速发展的社会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推动。
所以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科学技术活动有它自己的发生和发展的历史和规律。
科学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反映客观事物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人类在实践中对自然规律的认识积累,在理论上的不断总结与概括,就是科学的发展过程。
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社会的需要,利用自然规律,在改造和控制自然的实践中所创造的劳动手段,工艺方法和技能体系的总和。
在长期的自然实践中,人类不断积累着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又不断地利用这些经验和技能改进劳动工具和其他生产资料,这种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积累的过程,就是技术的发展过程。
所以,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和改造的经验进行不断总结的过程。
科学技术是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的。
说到科学技术的发端和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
早在远古时代,人类的祖先就已学会把石块打碎,然后从中挑选形状合适的碎石当做砍砸器,刮削器和手斧等,从而揭开了人类改造自然的第一个时代——石器时代的序幕。
打制石器成为古代技术发端的第一个标志。
人类祖先在技术上取得的一项决定性的进步是学会了用火,正如恩格斯所说:“尽管蒸汽机在社会领域中实现了巨大的解放性革命,但是,毫无疑问,摩擦生火还是超过了蒸汽机,因为摩擦生火第一次使人支配了一种自然力,从而把人同动物分开。
”火的使用在人类的进化史手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使世界进入了文明时代。
人工取火是古代技术发端的第二个标志。
古代技术发端的第三个标志是创造文字。
人类通过对图画的简化对记号的改进,创造出了文字——文字不仅可以用来记录事件,契约,还能用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
今日汉字的祖先可以追溯到殷商的甲骨文,一直到半坡村彩陶上的符号。
而西方文字的祖先则可一直追溯到古代西腓尼基人的文字,及至古埃及人的象形文字和巴比伦人的楔形文字。
文字的出现使人类进入了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历史。
1 造纸术发明的原因
由上述三大古代技术发端引出本次主题——古代技术发端的第四个标志:造纸术。
有了文字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很好的载体。
古代埃及人利用尼罗河的纸草来记述历史;在古代的欧洲,人们还长时间地利用动物的皮比如羊皮来书写文字;而中国,在造纸术发明以前,甲骨、竹简和绢帛是古代用来供书写、记载的材料。
但是甲骨、竹简都比较笨重,秦始皇一天光阅读奏章,就要整整一车;绢帛虽然轻便,但是成本非常昂贵,也不适于书写。
到了汉代,由于西汉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甲骨和竹简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了,从而促使了书写工具的改进——纸被发明出来了。
造纸是一项重要的化学工艺,纸的发明是中国在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所做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是中国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成就,对中国历史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据考证,我国西汉时已开始了纸的制作,魏晋南北朝时期纸广泛流传。
普遍为人
们所使用,造纸术进一步提高。
造纸原料也多样化,纸的名目繁多如竹帘纸、藤纸、鱼卵纸……蔡伦造纸的原料广泛,以烂鱼网造的纸叫网纸,破布造的纸叫布纸。
2 造纸术的发展
在造纸术发明的初期,造纸原料主要是破布和树皮。
当时的破布主要是麻纤维,品种主要是苎麻和大麻。
据称,我国的棉是在东汉初叶,与佛教同时由印度传入,故用于纺织应是更晚一些的事了。
另外当时所用的树皮主要是构皮(即楮皮),对枸皮纸曾有“楮先生”之称。
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3-5世纪)纸的品种、产量、质量都有增加和提高,造纸原料来源更广。
史书上曾论及到这时期一些与原料有关的纸种名称,如写经用的白麻纸和黄麻纸,枸皮做的皮纸,藤类纤维做的剡藤纸,桑皮做的桑根纸,稻草做的草纸等。
由此看来我国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麻、枸皮、桑皮、藤纤维、稻草等已普遍用作造纸原料。
另外史书上还有提到有关蚕茧纸、苔纸、发笺纸、侧理纸等名词,那么是否当时曾用青苔、毛发等造纸呢?笔者根据这类纤维的特性来看,认为不大可能,毛发极少纤维结合力,成纸强度很低,不宜单独用来造纸,至于蚕茧纸和发笺纸之说很可能是一种象形名词,白净、细密的麻纤维纸表面形似蚕茧,可能就称其为蚕茧纸。
假如在纸浆中加入少许着色的长纤维或毛发,给人以披发的感觉,故而可能就称其为发笺纸,形似青苔并且显绿色花纹者可能谓之苔纸,当然这只是一种推论,尚需送一步考据。
竹子作为造纸原料始于晋还是宋,尚有不同的看法。
南北朝书法家萧子良的一封信中曾说“张茂作箔纸……取其流利,便于行书”,据考据,所渭箔纸即嫩竹纸,张茂是东晋人,看来用竹子造纸可能是初始于晋。
但用量很少。
隋唐时期,著名的宣纸诞生。
(在宣纸的主要产地安徽宣州有这么一个传说:蔡伦的徒弟孔丹,在皖南以造纸为业,他一直想制造一种特别理想的白纸,用来替师傅来画像修谱。
但经过许多次的试验都不能如愿以偿。
一次,他在山里偶然看到有些檀树倒在山涧旁边,因年深日久,被水浸蚀得腐烂发白。
后来他用这种树皮造纸,终于获得成功。
由此可以断定:利用树皮制造宣纸,在唐朝时候就比较盛行了。
)
我国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都空前繁荣,造纸业也进入一个昌盛时期,纸的品种不断增加,生产出许多名纸及大量艺术珍品。
造纸原料以树皮使用最广。
主要是楮皮、桑皮,也有用沉香皮及栈香树皮的记载。
藤纤维也广为使用,但到晚唐时期,由于野藤大量被砍伐,有无人管理栽培,原料供不应求,藤纸一蹶不振,到明代即告消失。
宋代竹纸发展很快,后期的市场上十之七八是竹纸,用量之大可以想见,就产区而言有四川、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等,最盛之地当推浙江、四川。
在工艺上宋代竹纸大多无漂白工序,纸为原料本色,除色黄之外,竹纸也有性脆的缺点。
元明时期竹纸的兴盛创造了历史新篇章,尤以福建发展最突出。
使用了“熟料”生产及天然漂白,使竹纸产量大有改进。
清代由于造纸业的大发展,麻及树皮等传统造纸原料已不能满足需要,竹纸在清代占了主导地位,其他草浆也有发展,河南、山东、山西等地有人用麦草、蒲草。
陕西、甘肃、宁夏有人用马莲草,西北用芨芨草,东北用乌拉草。
造些野生草类植物,在清代末期当地居民已用以制造粗草纸。
我国用蔗渣造纸始于清末,张东铭在徐家坡设一造纸厂以蔗渣为原料,对此《清朝续文献通考》卷三八四有记载。
清代草浆生产技木有了很大进步,用仿竹浆、皮浆的精制方法制取漂白草浆。
著名的泾县宣纸就是用一定配比的精制稻草浆和檀皮浆抄制而成,其生产工序一直延续至今。
芦苇在清末也有使用。
据光绪三十二年《东方杂志》三卷3期载:“陈兴泰在汉口桥口地方,设一造纸厂,先后以芦浆(芦苇)、蔗渣、稻草杆等物,试造日用纸张,有成效”。
3 造纸术远传四海
造纸术在我国由发明而发展,遍及全国。
到公元7世纪初期(隋末唐初)开始东
传至朝鲜、日本;8世纪西传入撒马尔罕,就是后来的阿拉伯,接着又侍入巴格达;10世纪到大马士格、开罗;11世纪传入摩洛哥;13世纪传入印度;14世纪到意大利,意大利很多城市都建了造纸厂,成为欧洲造纸术传播的重要基地,从那里再传到德国、英国;16世纪传入俄国、荷兰;17世纪传到英国;19世纪传入加拿大。
造纸术西传后所用的原料及工艺仍习我国之故,以麻和破布为主,不过欧洲的破布普遍是棉纤维,成品纸不如中国产品柔顺薄韧,而且破布日感供不应求。
到19世纪末,在欧洲产业革命的推动下,以木材为原料的机制纸迅速发展,并普遍认为木材是一种较好的造纸原料。
我国在满清末年和民国初年也逐渐出现了机械化的造纸厂,木材和非木材原料均有使用。
参考文献:
《科学技术史》张密生主编2005年11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