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简介

合集下载

贝聿铭

贝聿铭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美籍华人建筑师,同济大学名誉教授。

1983年普利策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最后大师”。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中国香港中国银行大厦、1970年日本世界博览会中华民国馆,近期作品有卡塔尔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贝聿铭为苏州望族之后,出生于民初广东省广州市,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也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生母姓庄,清廷国子监祭酒之后,妻子卢艾琳为中国留美学生,他们育有3儿1女,其中贝建中与贝礼中皆是美国著名建筑师。

贝聿铭曾在家族拥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的一段时光。

贝聿铭(Ieoh Ming Pei)(汉语拼音:bei yu ming) 美籍华人建筑师,同济大学名誉教授。

1917年4月26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

贝聿铭的童年和少年是在风景如画的苏州和高楼林立的上海度过的,从小立志要当一名建筑师。

后来他留美学习建筑学,以超人的智慧多次完成复杂的设计任务,并在纽约开设了自己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又成立了“贝聿铭设计公司”,专门承担工程的设计任务。

一九二七年以后,他回到上海读中学,后来又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

一九三五年他远渡重洋,到美国留学。

父亲原来希望他留学英国学习金融,但他没有遵从父命,而是依自己的爱好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系。

他在上海读书时,周末常到一家台球馆去玩台球。

台球馆附近正在建造一座当时上海最高的饭店。

这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人们怎么会有建造这么高的大厦的能耐,由此他产生了学习建筑的理想。

但是宾州大学以图画讲解古典建筑理论的教学方式使贝聿铭大失所望,便转学到麻省理工学院,一九三九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还得了美国建筑师协会的奖项。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在美国空军服役三年,一九四四年退役,进入著名高等学府哈佛大学攻读硕士学位。

贝聿铭-简介

贝聿铭-简介

贝聿铭
贝聿铭(Ieoh Ming Pei , 1917年4月26日),出生于中国广州,祖籍苏州,是苏州望族之后,美籍华人建筑师。

贝聿铭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就读建筑学。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

他的代表建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

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贝聿铭也荣获了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1989年日本帝赏奖,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及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章等等。

贝聿铭以设计大规模城市建筑和建筑群著称。

他认为应从整个城市的规划结构出发,而不能孤立的对待个体建筑,他在建筑设计中善于运用抽象的几何形体,作品的雕塑感很强。

除了公共建筑以外,他还积极从事城市改建规划工作。

他的代表作品有科罗拉多州美国大气研究中心、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候机楼、哈佛大学肯尼迪纪念图书馆、波士顿基督教科学教会中心、达拉斯市政厅、波士顿汉考克大厦、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以及八十年代的巴黎卢浮宫新馆扩建、香港中国银行大厦、和北京香山饭店等。

其中,国家美术馆东馆的落成在世界建筑界引起轰动,被普遍认为是现代建筑的精品。

北京香山饭店是贝聿铭探索中国建筑传统继承途径的一次成功的尝试。

他反对把中国古代建筑的某些构成部生硬的附加到现代建筑上,主张寻找恰当的途径来表达中国建筑传统的本质,而不是肤浅的因袭过去的形式。

美国国家美术馆澳门科技馆德国历史博物馆。

名人故事之天才建筑师贝聿铭

名人故事之天才建筑师贝聿铭

名人故事之天才建筑师贝聿铭贝聿铭,著名华人建筑师,1917年出生于中国苏州狮子林贝家,为中国银行创始人贝祖怡之子。

17岁赴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建筑,后转学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建筑工程,27岁时在哈佛大学建筑研究所深造,38岁那年创立贝氏建筑师事务所。

迄今为止,他的作品有70余件,包括肯尼迪某某某书馆、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巴黎罗浮宫的金字塔、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等。

贝聿铭个人曾9次获美国建筑师学会设计奖及法国建筑学院金奖、日本帝赏奖和普利兹建筑奖,其中普利兹建筑奖相当于诺贝尔奖,是建筑界最高荣誉。

业界评价认为:他擅长表达抽象的力量,在才华变成建筑品质的神秘工作里,精致、抒情和美丽使他的建筑充满人性的光芒。

违背父命,展现建筑天分1935年夏天,18岁的贝聿铭高中毕业了。

他就读的圣约翰中学是中国最著名的高等学府,圣约翰大学的预科,他可以直升圣约翰大学。

但是他放弃了。

父亲贝祖诒希望长子赴英国攻读经济学。

他认为英国的教育不仅严格,而且规范,何况贝祖诒与英商的汇丰银行、麦加利银行的银行家有密切交往,他自然盼望长子能接自己的班。

但是,贝聿铭另有想法。

当时,一部由宾·克罗斯比执导的《大学幽默》在上海放映,电影以幽默、轻快的手法描述美国大学校园风情,与其它国家的传统大学气氛形成明显反差;另外,父亲推荐的几所学校都没有建筑设计专业,而当时贝聿铭对建筑设计有了浓厚的兴趣。

他回忆说:“我沉醉在建设一幢和饭店一般高的大楼的设想中。

当时这种想法对于我就像登月旅行对于今天的小青年一样令人激动。

我断定,那就是我想做的工作。

”贝聿铭选择了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设计专业。

当他把宾大的录取通知书送到父亲面前时,贝祖诒沉默不言。

贝聿铭知道,这下子他的父亲真的生气了。

1935年8月13日,贝聿铭在虹口的怡和码头搭乘美国“柯立芝总统”号远洋客轮踏上赴美留学之路。

费城所在的宾夕法尼亚州正处于历史上美国南方州和北方州分界线“梅森,狄克森线”(Mason-Di某onLine)的北边,南方的种族歧视在这里仍有影响,这使贝聿铭十分恼火;同时,贝聿铭到了宾大后才知道,美国东北部有一个叫常青藤联合会(Lvyleague)的大学组织,它是由哈佛、哥伦比亚、耶鲁、普林斯顿、布郎、达特芳斯、宾夕法尼亚等8所名牌大学组成的,而宾大在“常青藤”中的地位最低。

贝聿铭

贝聿铭

人物影响
人物传记
参考资料 1 苑文凯老师作《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的设计之路》专业讲座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 学院[引用日期2022-12-12] 2 贝聿铭 .中国工程院[引用日期2022-12-12] 3 贝聿铭:寿终百年,而他的作品将 屹立不朽 .新民晚报[引用日期2022-12-12] 4 贝聿铭、贝礼中父子的“香港情结” .新华社百家号[引用日期 2022-12-12] 5 谷建芬、林书豪等获“2019全球华侨华人年度人物” .新京报[引用日期2022-12-12] 6 2019全 球华侨华人年度人物——贝聿铭 .中国侨网[引用日期2022-12-12] 7 5位建筑师眼中的贝聿铭 .新京报[引用日 期2022-12-12] 8 贝聿铭:现代与传统、东方与西方的跨越者 .新京报[引用日期2022-12-12] 9 Ieoh Ming Pei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引用日期2022-12-12] 10 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去世,留下了 传奇故事和作品 .新京报百家号[引用日期2022-12-12] 11 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去世,享年102岁!他用一生为 世界留下传奇设计 .厦门日报百家号[引用日期2022-12-12] 12 《贝聿铭与一座古城(精编版)》 .中央广播电 视总台[引用日期2022-12-12] 13 贝聿铭的中国情结 .新京报[引用日期2022-12-12] 14 贝聿铭自述:建筑是艺 术和历史的融合 .新京报[引用日期2022-12-12] 15 102岁,富十五代,一图揭秘贝聿铭传奇一生 .新京报[引 用日期2022-12-12] 16 About | I.M. Pei Foundation .I.M. Pei Foundation[引用日期2022-12-12] 17 学院简 介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引用日期2022-12-12] 18 Profiling Ieoh Ming Pei | China's Best-Known Architect .Theculture Trip[引用日期2022-12-12] 19 关于提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候选人的通知 .中国工程 院......

贝聿铭

贝聿铭

肯尼迪图书馆
• 在肯尼迪图书馆的平面中可以毫不困难的辨别出三角形、 方形以及圆形、半圆形,不同的几何要素的共同作用使肯 尼迪图书馆在外观上出现极富戏剧性的效果,同台演出的 由互相联锁或相对独立的三棱柱、四棱柱以及圆柱体,此 外在内部空间出现‚负‛的半圆柱。
Ⅳ、艺术性
• 贝老的建筑设计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雕塑性上,这有很大 一部分是受柯布西耶的影响,加之自己的建筑观点和处理 手法,贝老的建筑作品强烈的表现出雕塑性。贝老的雕塑 性是严格建立在几何性的基础之上,在他的作品中几何性 和雕塑性拥有密切联系。通常人们可以一目了然的看出一 幢建筑物的雏形是怎样的一个几何体,然后进一步注意到 在构思过程中进行了的划分和切削。贝老的作品具有的雕 塑性由更强的整体感和时代气息,有别于柯布西耶的浪漫 粗犷、富有戏剧性和民间手工艺品的味道。 • 三棱刀的外形设计使得香港中银大厦成为贝老建筑雕塑性 的代表之一 • 巨型石块带来的灵感使得美国大气研究中心成为科罗拉多 州洛基山• • • • • 全局性 个体性 几何性 艺术性 时代感
Ⅰ 、全局性
• 全局性是指导贝老建筑设计的重要理念,是贯穿贝老设计 生涯以及统领贝聿铭建筑事务所的不变的信条。业主不仅 仅可以从贝老及其合作者中得到一幢建设精良赋予时代性 的建筑,更重要的是,这期间还获得了贝老统筹全局的眼 光和整体规划的思想。经贝老设计的建筑不仅焕发了本身 的光彩,更使得该建筑成为整个城市的核心,带动整个城 市整体运作,使得古老的城市焕发勃勃生机,并井然有序 的向前迈进。
• 在结构性能方面贝老又做到如下独到之处: • 1.采用几何不变的轴力代替几何可变的弯曲杆系,来抵抗 水平荷载,更加经济有效。 • 2.利用多片平面支撑的组合,形成一个立体支撑体系,使 立体支撑在承担全部水平荷载的同时,还承担了高楼的几 乎全部的重力,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立体支撑抵抗倾覆力矩 的能力。 • 3.将抵抗倾覆力矩用的抗压和抗拉竖杆件,布置在建筑方 形平面的四个角,从而在抵抗任何方向的水平力时,均具 有最大的抗力矩的力偶臂。 • 4.利用立体支撑及各支撑平面内的钢柱和斜杆,将各楼层 重力荷载传递至角柱,加大了楼层重力荷载作为抵抗倾覆 力矩平衡重的力偶臂,从而提高了作为平衡重的有效性。

贝聿铭

贝聿铭

贝聿铭贝聿铭,美籍华人,祖籍苏州,世界著名的建筑设计师,Pei,Cobb,Freed &Partners,Architects 总建筑师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士,哈佛大学建筑硕士,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宾州大学荣誉博士,Renssselaler Polytechnic Institute荣誉艺术博士,上海同济大学荣誉教授,香港大学荣誉博士;曾任:全美人文委员会委员,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院长,罗德岛设计学院士,美国艺术委员会会员,法国学院海外院士,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荣誉院士。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

1918年其父贝祖贻出任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总经理,贝氏在香港度过了他的童年。

1927年父亲调职,举家搬至上海。

中学读于上海。

1935年被父送往美国宾州大学攻读建筑。

后转学麻省理工学院,1940年以优秀的成绩毕业。

在求学其间贝氏埋首图书馆,努力吸收欧洲近代建筑相关的资讯,并且获得学校举办的优秀设计奖,激励了他对建筑的兴趣使他与建筑结下了不解之缘。

开始了他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四十年代由于战争,贝氏在父亲规劝之下滞留美国,在一家以混凝土见长的工程公司工作,贝氏在这段工作经验中,为自己奠定了在混凝土材料上表现佳绩的基础。

1942年,贝氏与毕业自卫斯里学院的陆书华结婚,同年贝氏至哈佛大学攻读建筑硕士学位。

入学不久,贝氏就辍学,工作于国际研究委员会,主要工作是摧毁德意意志境内的桥梁。

1945年秋,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贝氏开始他未竟的学业。

因他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优秀成绩,尚未获得硕士学位就被哈佛设计院聘为讲师。

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理念,主导着贝氏一生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共同点是内庭,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

上海美术馆是贝氏的毕业设计,严谨的平面间错安排了数个内庭,使之观感为各个不同艺廊的背景,将自然引入室内是他的设计特点。

到晚期,内庭依然是贝氏作品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光与空间的结合,使空间变化万端,“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氏的名言。

贝聿铭 一生简介

贝聿铭 一生简介

拿破仑广场的夜间照明,为巴黎再度 添加了一处胜景,贝氏设计玻璃金字 塔时,早已考虑到都市空间在夜晚时 所扮演的地位,贝氏希望拿破仑广场 白天是人群集聚之地,玻璃金字塔有 “桥”的功能,将来自各方的人“引渡”到 不同的三个殿翼
夜晚,玻璃金字塔在灯光照 耀下,成为都市焦点,吸引 人们来到广场,让美术馆的 生命从白天沿续到夜晚,让 公共空间更能充分得以运用 。也更生动。
倒置的玻璃金字塔
由停车场到拿破仑厅,虽说然是没有自 然光的地下,但贝氏在途中安排了一个 倒置的玻璃金字塔,让进入美术馆的行 进过程又创造了一次高潮空间,同时又 有了自然光,在空间与造型方面更呼应 了广场处的金字塔大门意象,这正是贝 氏设计高招之处。
在拿破仑大厅仰视675片钻石 状的玻璃,因为室内外光线之 亮度的差异,玻璃几乎视而不 见,确实做到了贝氏追求的目 标,更可贵的是能从地下室体 会户外,欣赏罗浮宫优雅的建 筑,让内外相边接,着实创造 了划时代性的室内空间设计。
他的作品中我最喜 欢的作品之一就是 卢浮宫的玻璃金字 塔。从图中我们可 以看到这座金字塔 是位于法国巴黎卢 浮宫中的拿破仑广 场。它主要是起到 装饰和前往拿破仑 馆的入口。它的艺 术欣赏价值在于在 转向的方正水池的角隅,紧邻着另外四个大小不一的三角形水池, 构成另一个正方形,与金字塔建筑物平行;每个三角形水池有巨柱 喷泉,像是硕大的水晶柱烘托着晶莹的玻璃金字塔,在拿破仑广场 贝聿铭将建筑与景观完整地合术馆东馆,华盛顿 1979年 - 肯尼迪图书馆,波士顿 1982年 - 香山饭店,中国北京(该饭店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外国建 筑师在中国的第一件作品,也掀起了中国建筑界对中国传统建筑 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大讨论。) 1995年 - 中国银行总行大厦,北京 2002年 - 2006年,苏州博物馆新馆,中国江苏苏州(贝聿铭封笔 之作) 1984年-1989年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名人故事】华裔建筑设计第一人贝聿铭

【名人故事】华裔建筑设计第一人贝聿铭

【名人故事】华裔建筑设计第一人贝聿铭贝聿铭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建筑设计大师,是华人建筑设计领域的第一人。

他生于中国广州,在美国学习和工作了几十年,并创造了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建筑作品。

他的设计风格独特,被誉为“现代建筑之父”。

贝聿铭于1917年出生在广州,父亲是一位药店老板。

他自幼爱好绘画和设计,并在年幼时曾经参观过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府第,这些府第深深地影响了他的设计理念和风格。

1935年,贝聿铭赴美国留学。

他在耶鲁大学学习建筑,在那里遇到了以莱·柯布西埃为代表的现代主义建筑师,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毕业后,他在波士顿建筑事务所工作,并在那里设计了一系列商业和住宅建筑。

1945年,贝聿铭来到了纽约市,加入了一家著名的建筑事务所。

他的才华很快得到了认可,成为了该公司的合伙人。

20世纪50年代,贝聿铭设计了美国驻土耳其大使馆,在那里他采用了半地下式的设计手法,使大使馆既能在土耳其的强烈阳光下保持凉爽,又能够和周围的环境完美地协调。

这个项目使得贝聿铭在建筑界声名大噪。

之后,贝聿铭在世界各地设计了许多跨世纪的建筑,包括法国巴黎的蓬皮杜艺术中心、香港的中银大厦、北京的国家大剧院等。

这些建筑作品充分体现了他的设计风格:简洁明了、现代感十足、充满创造性。

贝聿铭被誉为建筑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他的设计风格影响了世界上众多的建筑师。

他坚持并推崇现代主义建筑,认为建筑的任务是为人们创造一个舒适、健康、美丽的居住、工作和生活空间。

除了建筑设计方面,贝聿铭还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

在他眼中,建筑不仅要美观、实用,还要环保、节能,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他着手推广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等理念,为人们创造了更为美好的生活。

2019年3月29日,贝聿铭因心脏衰竭离世。

他的去世让世界建筑界深感失落,但他的建筑作品和设计理念将永远留存下来,为后人提供无限的启示和指引。

【名人故事】华裔建筑设计第一人贝聿铭

【名人故事】华裔建筑设计第一人贝聿铭

【名人故事】华裔建筑设计第一人贝聿铭贝聿铭(Ieoh Ming Pei)是一位华裔建筑设计师,被誉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建筑师之一。

他的作品被广泛认可,并于1983年荣获建筑界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

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上独具匠心,他的作品独特而富有创意,为人们带来了无数的惊喜和美感。

贝聿铭于1917年4月26日出生在中国广东省广州市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

他从小就表现出对艺术的兴趣,并在12岁时开始接触到建筑。

贝聿铭的父亲是一位对艺术和文化非常热爱的人,他的母亲则非常尊重和支持孩子的艺术兴趣。

在家人的鼓励下,贝聿铭选择了建筑作为自己的职业。

1935年,贝聿铭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建筑,并于1940年获得学士学位。

在学习期间,他接触到了各种不同的建筑风格和理念,这对他的建筑思维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贝聿铭还曾在哈佛大学担任教职,并与许多著名建筑师和设计师合作。

贝聿铭的建筑作品以其简洁、现代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他的设计运用了大量的玻璃和金属材料,创造了空间的流动感和透明性。

他设计的建筑包括卢浮宫玻璃金字塔、香港的中银大厦和美国国家艺术博物馆扩建工程等重要项目。

他通过在建筑中运用几何形状和线条的技巧来创造独特的空间感和光影效果。

贝聿铭的设计理念是将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他认为建筑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存。

他设计的建筑通常会与周围的环境相互呼应,使建筑与自然景观相得益彰。

他还注重建筑的功能性和可持续性,并尝试使用节能环保的材料和技术。

贝聿铭的成就得到了世界各地的认可和赞赏。

他获得了许多荣誉和奖项,并于1983年获得了普利兹克奖,这是建筑界最高的荣誉。

他的作品被列为世界上最重要和具有影响力的建筑之一。

2019年5月16日,贝聿铭在美国去世,享年102岁。

他留下了丰富多样的建筑作品,为世界建筑史留下了重要的一页。

贝聿铭的设计将永远被人们所铭记,并在未来的建筑设计中继续发挥重要的影响力。

贝聿铭

贝聿铭

在中银大厦的设计 中,贝氏采用了严格 的“模数制”(统一模
数制,就是为了实现设计的标 准化而制定的一套基本规则, 使不同的建筑物及各分部之间 的尺寸统一协调,使之具有通 用性和互换性,以加快设计速 度,提高施工效率、降低造价. 以毫米为单位),所有的
模数都基于装修,所 以在设计中采用了以 建筑面作为设计面, 结构后退这样一个方 式:主要空间的轴线 都与装修线对齐,而 与结构没有任何直接 的关系。
主体建筑物与玻璃帷幕 构成底边为4.2英亩的 直角三角。空间的变化 有利于地平下空间的隐 藏以及提供高调控交流 场所。 简单的几何造型在流畅 的整体中实现不同的功 能。 “摇滚乐就是能量。”在 听过许多演唱会之后, 贝聿铭为摇滚乐下了如 此的批注,他说,他设 计这座摇滚乐博物馆建 筑物,就是为了显示这 种音乐的能量。
贝氏主要建筑作品范例
1 伊夫森美术馆
1968年 - Everson Museum of Art,纽约 州 雪城。 伊弗森美术馆是贝聿铭 建筑生涯中的第一件美 术馆作品,其建筑物本 身就是一座巨大雕塑品, 和其他的美术馆想比较, 伊弗森美术馆本身是一 个地方性的小型美术馆, 不足以靠藏品来吸引人 们,势必要靠不同类别 的特展和巡回展来支持 演出,功能决定结构。
肯尼迪图书馆(1964年)
1964年,为纪念已故总统
约翰· 肯尼迪,美国决定建 设一座永久性建筑——约 翰· 肯尼迪图书馆。起初, 肯尼迪家族在一大批应征的 一流建筑师中,并没太注意 贝聿铭这位“初生之犊”, 但当他生动地描述了根据建 筑场地所做的设计、建筑材 料的选用、以及如何赋予这 座建筑物以特殊的目的和意 义之后,深深地获得了肯尼 迪
贝聿铭(Ieoh Ming Pei) (1917-)简介

建筑大师贝律铭简介

建筑大师贝律铭简介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八十年代初,法国总统密特朗决定改建和扩建世界著名艺术宝库 卢浮宫。为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此,贝聿铭设计建造的玻璃金字塔,高二十一米,底宽三十米, 耸立在庭院中央。它的塔身总重量为二百吨,其中玻璃净重一百 零五吨,金属支架仅有九十五吨。换言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 自身的重量。因此行家们认为,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 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在这座大 型玻璃金字塔的南北东 三面还有三座五米高的 小玻璃金字塔作点缀, 与七个三角形喷水池 汇成平面与立体几何 图形的奇特美景。人 们不但不再指责他, 而且称“卢浮宫院内 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 石”。
著名作品:肯尼迪图书馆 真正使贝聿铭声名远扬,跻身于世界级建筑 大师行列的是对约翰肯尼迪图书馆的设计和 建筑大师之贝律铭 肯尼迪图书馆 肯尼迪图书馆 建造。一九六四年,为纪念已故美国总统约 翰·肯尼迪,决定在波士顿港口建造一座永 久性建筑物--约翰·肯尼迪图书馆。这座 建造了十五年之久。于一 九七九年落成的图书馆, 由于设计新颖、造型大胆、 技术高超,在美国建筑界 引起轰动。被公认是美国 建筑史上最佳杰作之一。
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 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 师”。贝聿铭为苏州望族之后,1917年出生 于广东省广州市,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 中央银行总裁,1935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建筑 系学习师从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和布鲁尔。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 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 玻璃与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 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
建筑大师之贝律铭
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 同济大学名誉教授。1917年4 月26日生于广州。他的祖辈是 苏州望族,他曾在家族拥有的 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年 的一段时光。10岁随父亲来到 上海,1935年远赴美国留学, 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 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建立建 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

建筑大师 贝聿铭

建筑大师 贝聿铭


内 部 构 造
Ieoh Ming Pei

日本美秀博物馆
清幽雅致的自然环境,别出 心裁的设计构思,一丝不苟的精 细施工,美轮美奂的丰富收藏是 美秀博物馆的写照
Ieoh Ming Pei
广场及周边

Ieoh Ming Pei

外部构造
Ieoh Ming Pei

内部细节
Ieoh Ming Pei
Ieoh Ming Pei
Ieoh Ming Pei
• 不锈钢的螺旋形楼梯
Ieoh Ming Pei
卢浮宫所在的位臵
Ieoh Ming Pei

鸟瞰图
Ieoh Ming Pei

可欣赏到外部的建筑

宽敞的内部
Ieoh Ming Pei

美丽的夜景
Ieoh Ming Pei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卢浮宫金字塔----------------------伊斯兰艺术博物馆------------------澳门科技馆------------------------北京香山饭店----------------------德国历史博物馆--------------------日本美秀博物馆---------------------
平面图1
Ieoh Ming Pei
平面图2
Ieoh Ming Pei
平面图3
Ieoh Ming Pei
立面图
Ieoh Ming Pei

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东馆位于一块3.64公顷的梯形 地段上,东望国会大厦,南临林荫 广场,北面斜靠宾夕法尼亚大道, 西隔 100余米正对西馆东翼。附近 多是古典风格的重要公共建筑。

贝律铭

贝律铭

巴黎 卢浮宫 扩建工程
螺旋形楼梯
玻璃金字塔是新卢浮宫美 术馆的大门,人们可通过 电扶梯从广场到达拿破仑 厅,拿破仑厅有两层,人 们通常都是先抵达大厅, 会经过不锈钢的螺旋形楼 梯,不过这次他没有再用 混凝土,而是选用更“科 技性”的建材。看似十分 单纯的不锈钢楼梯,其实 大不简单,没有支柱,全 以楼梯本身的螺旋形特性 来支撑,而且楼梯高度达 8.8米,高度的考验相当 惊人。同时为了美观,不 锈钢板的厚度即不能过厚, 不过虽然有这些困难限制, 贝氏依然很成功地创造了 一座优雅的楼梯。
THE END
THACKS!
日本 美秀 博物馆
日本 美秀 博物馆
总结
通过这次专题的பைடு நூலகம்习,大量的查阅资料,拜读作品,充分的感受到了建筑大 师贝律铭那与众不同的对设计的理解。 他在《贝律铭谈贝律铭》一书中谈到:“设计作品应能有力且流畅地显示出 那个建筑设计的时间背景、环境因素和建筑目的。……这是建筑的核心。”“如 果过于讲究风格而忽略了其他因素,建筑设计的完美性会受到影响”,他还认为, “把建筑融合进周围的环境,而不是我个人的设计风格强加于建筑之上,致使其 受到限制”,而且“不过于强调个人的设计风格是一种责任心的表现”。“建筑 的目的是提升生活,而不仅仅是空间中被欣赏的物体而已。建筑必须融入人类活 动,并提升这种活动的品质。” 诚然,任何涉及的核心都是一样的,就是能给人带来更舒适的生活。设计时 要考虑的因素有很多,同样要根据不同的应用环境、任务需求来设计不同的结构 和功能模块,以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和需求的和谐协调,也许就是所有设计所 必需的东西。
出国会大厦西阶,在美丽的国家大 草坪北边和宾夕法尼亚大街(Pennsylvania Ave)夹角地带,耸立着两座风格迥然不 同的花岗岩建筑,一座在西,为新古典 式建筑,有着古希腊建筑风格;一座在 东,是一幢充满现代风格的三角形建筑。 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国家美术馆。 这里是世界上建筑最精美、藏品最丰富 的美术馆之一,每一个爱好艺术的人都 会在此流连忘返,在目不暇接中全身心 感受到艺术的魅力。 1937年,国会就决定把位于国家美 术馆东边的一块梯形地块留作将来美术 馆扩建之用。后人始终赞叹这项未雨绸 缪的决定。美术馆的扩建计划(东馆)从 1968年开始,由威廉· 梅隆之子保尔· 梅隆 提供资金,美籍华人建筑师贝聿铭担任 设计师。

贝聿铭简介

贝聿铭简介
• 1978年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
贝聿铭的代表作品与荣誉

巴黎卢浮宫金字塔
• 1984年完成设计
• 成为法国的象征

约翰·肯尼迪图书馆
• 1979年完成设计
• 独特的建筑风格获得好评
⌛️
苏州博物馆
• 2006年完成设计
• 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02
贝聿铭的建筑风格与特点
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体现
简洁明快的线条
CREATE TOGETHER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在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的元素
注重历史与现代的传承
• 如屋顶、园林等
• 在设计中保留原有的历史建筑
• 使建筑具有中国特色
• 同时融入现代建筑元素
贝聿铭对中国建筑事业的贡献与影响
推动了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
• 他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对中国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促进了中国建筑事业的对外开放和国际化进程
为中国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建筑遗产
热爱音乐和艺术
热爱生活
• 年轻时曾学习钢琴和舞蹈
• 喜欢旅行和摄影
• 家中收藏了许多艺术品
• 珍惜与家人和朋友相处的时光
贝聿铭与家人和朋友的生活点滴
与家人关系亲密
• 关心家人的生活和事业
• 与家人共同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光
与朋友保持密切联系
• 与许多建筑界的朋友保持友谊
• 共同探讨建筑设计和人生的真谛
• 他的建筑作品成为中国各地的地标建筑
• 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建筑艺术财富
04
贝聿铭的个人品质与生活趣事
贝聿铭的职业精神与对待建筑的态度
追求卓越的品质

贝聿铭(IeohMingPei)

贝聿铭(IeohMingPei)

贝聿铭(I‎e oh M‎i ng P‎e i)(1‎917-)‎美籍华人‎建筑师,生‎于广州,其‎父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祖怡。

‎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18岁到‎美国,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

‎风格‎作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被‎人描述成为‎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建筑师。

他‎喜好的材料‎包括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

‎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设计‎了大量的划‎时代建筑。

‎贝聿铭属于‎实践型建筑‎师,作品很‎多,论著则‎较少,他的‎工作对建筑‎理论的影响‎基本局限于‎其作品本身‎。

简‎介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

1918‎年其父亲出‎任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总‎经理,贝氏‎在香港度过‎他的童年。

‎1927年‎父亲调职举‎家搬至上海‎。

初中就读‎上海青年会‎中学,高中‎毕业自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后来‎赴宾州大学‎攻读,因为‎认为自己没‎有画图的天‎赋而转读剑‎桥的麻省理‎工学院,贝‎氏埋首于图‎书馆,努力‎吸收欧洲近‎代建筑相关‎的资讯,柯‎比意的作品‎是他最醉心‎的,日后贝‎氏作品所呈‎现的雕塑性‎,就是深‎受柯比意的‎影响。

19‎39年毕业‎。

在‎贝氏早期的‎作品有密斯‎的影子,不‎过他不像密‎斯以坡璃为‎主要建材,‎贝氏采用混‎凝土,如纽‎约富兰克林‎国家银行,‎镇心广场住‎宅区,夏威‎夷东西文化‎中心。

到了‎中期,历练‎累积了多年‎的经验,贝‎氏充分掌握‎了混凝土的‎性质,作品‎趋向于柯比‎意式的雕塑‎感,其中当‎以全国大气‎研究中心,‎达拉斯市政‎厅,等皆属‎此方面的经‎典之作。

贝‎氏摆脱密斯‎风格当属甘‎乃迪纪念图‎书馆为滥觞‎,几何性的‎平面取代规‎规矩矩的方‎盒子,蜕变‎出雕塑性的‎造型。

后来‎有机会贝氏‎身为齐氏威‎奈公司专属‎建筑师,从‎事大尺度的‎都市建设案‎,贝氏从这‎些开发案获‎得对土地使‎用的宝贵经‎验,使得他‎的建筑设计‎不单考虑建‎筑物本身,‎更关切环境‎提陹到都市‎设计的层面‎,着重创造‎社区意识与‎社区空间,‎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当属‎费城社会岭‎住宅社区一‎案,而他们‎所接受的案‎子以办公大‎楼与集合住‎宅为主,贝‎氏后来取得‎齐氏集团的‎协议于19‎55年将建‎筑部门改组‎为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开始独立执‎业,事务所‎共从事过1‎14件设计‎案,其中6‎6件是贝氏‎负责。

建筑大师贝聿铭简介

建筑大师贝聿铭简介
1991年 1月1日贝氏宣布退休,PCF由柯析与新生代主掌负责。可伯特基金会颁予优秀首奖。
1993年 11月28日法国总统密特朗在罗浮宫开馆两百周年纪念会上,颁予获“荣誉军团司令勋章”。 Pamela Dell"I.M.PEI-Design of Dreams"由芝加哥Childrens Press出版。荣任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荣誉院士。
1960年,贝聿铭离开柴根道夫,自立门户,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他在建筑设计中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关心平民的利益。在纽约、费城、克利夫兰和芝加哥等地,他设计了许多既有建筑美感又经济实用的大众化的公寓。他在费城设计的三层社会公寓,就很受工薪阶层的欢迎。
在他的建筑公司业务蒸蒸日上之际,他的注意力逐渐从都市改建和重建计划逐步转移到巨型公共建筑物的设计。60年代建于科罗拉多州高山上的“全国大气层研究中心”,可以说是他从事公共建筑物设计的开始。该中心外形简朴浑厚,塔楼式的屋顶使建筑物本身像巍峨的山峰,与周围的环境、色彩相调和。美国《新闻周刊》曾刊登它的照片,称贝聿铭的设计是“突破性的设计”。
1986年 7月4日获美国自由奖章。担任波士顿美术馆顾问。获法国文艺奖章。
1988年 Espuire中文版于秋季在香港发行,创刊号封面人物贝氏建筑师。美国《前卫建筑杂志》读者意见调查,贝氏被以认是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第一本贝氏作品专书,由法国Hazan出版社发行,全书以法文印行。获法国荣誉奖。
1984年,贝聿铭为香港中国银行设计了一座70层楼、高100米的大厦。这是当时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也是当时美国以外的世界最高建筑物。这固然因为他的父亲是香港中国银行的最早创办人,使他对这项建筑有一种亲切感,但他更强调的是:“这座大厦在香港是中国的象征之一,应该让它‘抬抬头’,要显示出点风格和气派,这也是中国的骄傲。”

贝聿铭:“最后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贝聿铭:“最后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贝聿铭:“最后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I. M. Pei)是一位享誉世界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被誉为“最后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他的建筑作品跨越半个世纪,涵盖了许多标志性建筑,如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和香港的海港城。

他的设计风格是简洁、大胆、富有几何感的现代主义风格,充满想象力和创意。

贝聿铭1920年出生于中国广州,1935年随父母前往美国。

1940年,他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建筑,1942年因二战被征入伍服役,并参与了美国底特律的军火厂设计。

在战争结束后,贝聿铭回到麻省理工学院继续学习,并开始他的建筑生涯。

在他长达七十年的职业生涯中,贝聿铭设计了众多具有标志性的建筑,包括约翰肯尼迪总统图书馆、卡尔顿酒店、珍珠塔、华尔街的四季酒店和罗马帕劳宫等。

他的设计理念是“创造有意义的空间”,他的设计始终坚持某种意义和目的,以人为本,同时兼顾美学和实用性,以达到健康、舒适、宜居的环境。

贝聿铭的设计方法是通过对场地、功能、材料和空间的综合分析,找出最恰当的设计解决方案。

他善于利用材料的特性创造独特的形式语言,利用光线、色彩和纹理来增强空间的氛围和感觉。

他的设计注重人类情感和视觉体验,不断探索和挑战极限,实现梦想和追求卓越。

贝聿铭的成功得益于他的刻苦努力和独特才华,他的建筑作品不仅在美国,而且在世界各地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他获得了许多荣誉和奖项,其中包括美国建筑师学会荣誉金奖、皇家建筑师学会金奖、普利兹克建筑奖等。

不幸的是,贝聿铭于2019年去世,享年102岁。

他为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和精髓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对全世界的建筑师和设计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建筑作品将长期存在,并继续激励和启发未来的建筑师和设计师。

贝律铭的简介

贝律铭的简介

贝聿铭(英语:Ieoh Ming Pei;署名:I. M. Pei,1917年4
月26日-2019年5月16日),华裔美籍建筑师,1983年普利策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的最后大师”。

贝聿铭为苏州望族之后裔,出生于中华民国广东省广州市,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也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生母庄氏乃清廷国子监祭酒之后,于贝氏13岁时罹癌过世,继母蒋士云,为中华民国驻外使节蒋履福之女。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
代表作品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香港中国银行大厦、1970年日本万国博览会中华民国馆、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与陈其宽共同设计,由陈其宽执行),近期作品有卡塔尔多哈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和中国驻美国大使馆。

扩展资料:
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观念,主导著贝聿铭一生的作品,如全国大气研究中心、伊弗森美术馆、狄莫伊艺术中心雕塑馆与康乃尔大学姜森美术馆等。

这些作品的共同点是内庭,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

到晚期内庭依然是贝聿铭作品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唯在手法上更着重于自然光的投入,使内庭成为光庭,如香山饭店的常春厅、纽约阿孟科IBM公司的入口大厅、香港中银大厦的中庭、纽约赛奈医院古根汉馆、巴黎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与比华利山创意艺人经济中心等。

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让光线来作设计”是贝聿铭的名言。

他持续地对形式、空间、建材与技术研究探讨,使作品更多样性、更优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著名的建筑设计师----贝聿铭贝聿铭,美籍华人,祖籍苏州,世界著名的建筑设计师,Pei,Cobb,Freed &Partners,Architects总建筑师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士,哈佛大学建筑硕士,香港中文大学荣誉法学博士,宾州大学荣誉博士,Renssselaler Polytechnic Institute荣誉艺术博士,上海同济大学荣誉教授,香港大学荣誉博士;曾任:全美人文委员会委员,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美国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院长,罗德岛设计学院士,美国艺术委员会会员,法国学院海外院士,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荣誉院士。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

1918年其父贝祖贻出任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总经理,贝氏在香港度过了他的童年。

1927年父亲调职,举家搬至上海。

中学读于上海。

1935年被父送往美国宾州大学攻读建筑。

后转学麻省理工学院,1940年以优秀的成绩毕业。

在求学其间贝氏埋首图书馆,努力吸收欧洲近代建筑相关的资讯,并且获得学校举办的优秀设计奖,激励了他对建筑的兴趣使他与建筑结下了不解之缘。

开始了他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四十年代由于战争,贝氏在父亲规劝之下滞留美国,在一家以混凝土见长的工程公司工作,贝氏在这段工作经验中,为自己奠定了在混凝土材料上表现佳绩的基础。

1942年,贝氏与毕业自卫斯里学院的陆书华结婚,同年贝氏至哈佛大学攻读建筑硕士学位。

入学不久,贝氏就辍学,工作于国际研究委员会,主要工作是摧毁德意意志境内的桥梁。

1945年秋,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贝氏开始他未竟的学业。

因他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优秀成绩,尚未获得硕士学位就被哈佛设计院聘为讲师。

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理念,主导着贝氏一生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共同点是内庭,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

上海美术馆是贝氏的毕业设计,严谨的平面间错安排了数个内庭,使之观感为各个不同艺廊的背景,将自然引入室内是他的设计特点。

到晚期,内庭依然是贝氏作品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光与空间的结合,使空间变化万端,“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氏的名言。

1948年贝氏开始建筑生涯,早期贝氏作品采用混凝土,如夏威夷东西文化中心、纽约基辅湾公寓大楼等。

到中期,作品开始趋于柯比意式的雕塑性,如全球大气研究中心、肯尼迪纪念图书馆。

肯尼迪纪念图书馆属于机构建筑,该图书馆是贝氏建筑生涯的转折点,使贝聿铭名扬四海。

qir中国数字艺术在线qir中国数字艺术在线1958年贝氏成立了个人的建筑事务所,开业以来几乎每有工程竣工,就受到建筑界的注目,获得荣耀。

个人获美国建筑学会金奖、法国建筑学院金奖、日本帝赏奖和普利兹建筑奖。

其中普利兹建筑奖相当于诺贝尔奖,是建筑界最高荣誉。

对贝氏而言,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的自由奖(Medal Of Liberty)章对他最具意义,该奖表彰非美裔的美籍杰出人士,这枚奖章的价值凌驾于他曾获得的任何奖项。

qir中国数字艺术在线qir中国数字艺术在线虽贝氏受西式教育受美国影响甚巨,但贝氏认为中国是他的根,于是他开始为中国建筑作贡献。

如台湾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教堂面材采用带有凸点的黄色面砖,钉穿瓦的营建方式作为取法之对象,加上传统的中国色彩,贝氏成功地结合了现代与传统。

北京香山饭店是贝氏个人对中国现代建筑的再次探索,借鉴古典的园林与江南民居,[自然]仍是此作品的重要元素。

qir中国数字艺术在线香港中国银行的中银大厦(1982-1991)是贝氏所有设计方案中最高的建筑物。

1990年5月落成后贝氏就宣布退休,这幢高楼事实上亦象征着贝氏事业的颠峰。

贝氏被公认为是最有影响的建筑师。

他的设计简洁利落,合理,有秩序性,这是贝氏作品创作写照。

精益求精,对形势空间,建材与技术的不断研究,是他建筑水准提升的原因,是他作品精髓所在,这正是促使贝聿铭在建筑上名垂不朽,其作品屹立长存的主因。

贝聿铭的生平1919 父亲贝祖贻出任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总经理,举家迁居香港。

1927 全家自香港搬家回上海,就读于上海青年会中学。

1935 赴美国宾州费城宾州大学攻读建筑。

1936 转学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建筑工程,住在353Massachuetts Ave.1940 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毕业,在校时曾获Alpha Rho Chi奖,美国建筑师学会奖旅行奖学金1941 在波士顿史威工程公司的混凝土设计部门工作。

1942 与陆书华结婚。

1943 在国防研究委员会工作。

1945 在哈佛大学建筑研究所深造。

担任哈佛大学建筑系助理教授一职至1948年止。

1946 获哈佛大学建筑硕士学位。

毕业后在波士顿Hugh Stubbins Architects建筑事务所工作。

qir中国数字艺术在线1948 赴纽约,担任威奈公司的建筑主管,直至1955年方离职。

1951 获哈佛大学旅行奖学金,至希腊,意大昨,法国与英国旅行。

1954 2月贝聿铭来台勘察台中东海大学地形。

1955 在纽约市Polo Grounds宣誓归化为美国公民,成立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I.M.PEI%ASSOCIATES)qir中国数字艺术在线1956 担任麻省理工学院建筑教育客座委员至1959年止。

1958 担任联邦住宅署委员至1960年止。

1959 位在非金属罗拉多州丹佛市的里高中心,荣获美国建筑学会奖,这是贝氏获得的第一个建筑奖。

qir中国数字艺术在线1960 8月时与威奈公司终止专属建筑师之关系。

1961 荣获美国文艺学院院士建筑纪念奖。

1963 4月时被选为美国设计院中的仲会员,荣获美国建筑师学会纽约分会荣誉奖。

11月贝氏为路思义教堂落成访台,在东海大学建筑系演讲“现代建筑之动向”。

德州休士顿莱斯大学创校五十周年纪念,推崇他在住宅设计方面之贡献。

贝氏被推选为“民众建筑师”。

1964 荣任美国建筑师学会院。

1月贝氏访台。

3月6日至3月28日,路州大学举办贝氏作品展,展出作品十四件,担任美国建筑师学会年度建筑奖评审委员。

1966 事务所改组为I。

M。

PEI&Partners,合伙的建筑师为雷纳德与考柏等。

担任全美人文委员会委员,至1970年卸任。

1967 膺任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担任纽约市都市设计委员一职至1972年止。

qir 中国数字艺术在线1968 7月9日台湾省建筑学会台北市建筑师公会,台湾省建筑师公会,台北市建筑艺术学会共同在国宾饭店举行茶会,欢迎贝氏来台。

qir中国数字艺术在线贝氏于11月13日至11月16日之间回台,为日本万国博览会中国馆,与中国馆设计小组共同呈现设计成果。

贝氏建筑师事务所获得该年美国建筑师学会最佳事务所奖。

1970 香港中文大学授予荣誉法学博士。

宾州大学颁予荣誉博士。

获波士顿国际学院金门奖,担任美国建筑师学会年度建筑奖评审委员。

1972 纽约都市俱乐部的纽约奖。

1973 荣获纽约都市俱乐部的纽约奖。

1974 4月与美国建筑师学会,一行十五人访问大陆。

1975 荣任美国学院院士。

1976 日本《A+U》杂志1月刊行贝氏作品特集。

荣获杰佛逊建筑奖,同时在维吉尼亚大学建筑学院举行小型建筑展。

1978 荣任美国艺术与文学学院院长,这是有史以来第一位建筑师担任此职,任期两年。

获Renssselaler Polytechnic Institute荣誉艺术博士学位。

1978 荣获美国室内设计协会Elsie de Wolfe奖。

10月中国大陆邀请贝氏为开发暨都市计划顾问,此为贝氏离开中国43年后,第二回大陆。

11月号雄狮美术月刊,座谈会“I。

M。

PEI”。

12月23日在北京清华大学建筑工程系演讲,这是贝氏第三次回大陆。

1979 荣获美国建筑师学会最高荣誉的金奖。

1月4日至2月6日在华府举办国家艺廊东厢建筑图展。

膺任罗德岛设计学院士。

qir中国数字艺术在线1981 担任美国艺术委员会会员至1984年止。

荣获美国国家艺术俱乐部荣誉金奖。

纽约市府颁予文化艺术奖章。

荣获全美专业会社金质章。

贝氏建筑师事务所荣获布兰载大学艺术奖。

qir中国数字艺术在线获法国建筑学院奖章。

1982 全美58位建筑系院主管票选贝氏为最佳建筑师。

日本“Space Design”杂志6月刊得贝氏专辑。

1983 荣获建筑界至高无上的第五届普利兹建筑奖。

上海同济大学授予荣誉教授。

1985 当选法国学院海外院士。

贝氏建筑师事务荣获芝加哥建筑奖。

回中国参加苏州建城二千五百周年纪念。

1986 7月4日获美国自由奖章。

担任波士顿美术馆顾问。

获法国文艺奖章1988 Espuire中文版于秋季在香港发行,创刊号封面人物贝氏建筑师。

美国《前卫建筑杂志》读者意见调查,贝氏被以认是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

第一本贝氏作品专书,由法国Hazan出版社发行,全书以法文印行。

获法国荣誉奖。

1989 9月8日至11月29日,达拉斯美术馆为志庆麦耶音乐中心启用,特举办小型贝氏作品展,9月1日贝氏建筑师事务所改组贝氏Pei Cobb Freed&Partners Architects,简称PCF。

10月27日荣获日本艺术协会的“高松宫殿下纪念世界文化赏”。

11月至广西为中国银行庭园挑选用石。

1990 1月关闭在达拉斯的分事务所。

美国建筑师学会刊物Architecture于2月刊出Pei Cobb Freed &Partners Portfolio.王天锡所著《贝聿铭》,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魏卡特所著的I.M.Pei-A Profile in Ameican Architecture一书问世。

此为第一本有关贝氏的英文专书。

3月22日香港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5月5日贝氏与李政道、马友友等华裔美人在纽约成立“百人委员会”,为华裔争取权益。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颁予金奖。

获美国政府自由奖章。

1991 1月1日贝氏宣布退休,PCF由柯析与新生代主掌负责。

可伯特基金会颁予优秀首奖。

1993 11月28日法国总统密特朗在罗浮宫开馆两百周年纪念会上,颁予获“荣誉军团司令勋章”。

Pamela Dell"I.M.PEI-Design of Dreams"由芝加哥Childrens Press出版。

荣任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荣誉院士。

1994 3月与“百人委员会”团员一行二十人,访问中国大陆。

1995 Aileen Reid 所著“I.M.Pei”由纽约Crescent Books出版。

qir中国数字艺术在线Michael Cannell著“I.M.Pei-Mandarin of Modernism”由纽约Carol Southern Books出版。

1996 萧美惠译Michael Cannel的著作,"I.M.Pei-Mandarin of Modernism",出版“贝聿铭现代主义泰斗”中文版,由台北智库文化出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