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雨霖铃》学案答案

合集下载

《雨霖铃》教案及练习18

《雨霖铃》教案及练习18

《雨霖铃》教案及练习18《雨霖铃》教案及练习18《雨霖铃》教案一教材分析:《雨霖铃》是柳永的代表作,更是宋词婉约派的名篇。

本词无论在文学史中还是在教材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该词上片写一个秋天的傍晚,词人和他心爱的人在都门外长亭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情景;下片是词人想象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

全词通过虚实相济、融情入景的手法集中反映了词人复杂的内心情感,学习本词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品赏诗词的基本步骤和方法,通过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来品味诗词的语言,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一)情感目标:带领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诗歌兴趣和文学素养(二)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2)掌握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3)鉴赏意象,掌握婉约派的特点(三)能力目标:通过课堂教学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开拓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三重点与难点: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1导入新课:如果把我国的古代文学比做一个花园的话,那么其中开的最美最大的两朵就是唐诗和宋词,前两单元我们领略了唐诗的美妙,从今天开始我们就来体味宋词的别致之美。

提到宋词,就不能不提到第一位专力写词的作家——柳永,提到柳永,就不得不提到婉约派,提到婉约派,就不得不提到他的代表作《雨霖铃》。

多年来,它常诵不衰。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

教学目标:(略)2:见学案明确三点:(1)名字:柳永、柳三变、柳七、柳屯田。

(2)特点:精通音律,擅长词曲,创制慢词,贴近市民,“变一代词风”。

(3)影响:“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3背景介绍:这首词的基调格外低沉。

作者当时由于仕途失意,心情十分压抑,决定离开京城到外地去,但一想到从此将不能跟心爱的人生活在一起,失去爱的慰藉,更觉得痛苦万分。

这首词就集中地反映了他这种复杂的心情。

4词牌由来:“雨霖铃”原为唐教坊曲名。

雨霖铃导学案及答案

雨霖铃导学案及答案

雨霖铃导学案及答案师:(播放邓丽君演唱的《雨霖铃》)我们一起来听听这首歌。

(师生听歌)师:邓丽君深情、甜美的演唱深深地打动了我们,那么是谁为她作的词呢?生:柳永。

师:对啊!柳永,初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一生仕途坎坷,宋真宗时到京城赶考。

以自己的才华他有充分的信心金榜题名,而且幻想着有一番大作为。

谁知第一次考试没有考上,他不在乎,轻轻一笑,填词道:“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

”等了5年,第二次开科又没有考上,这回他忍不住要发牢骚了,便写了那首著名的《鹤冲天》。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这首牢骚歌不胫而走,传到了宫里,宋仁宗一听大为恼火,并记在心里。

柳永在京城又挨了三年,参加了下一次考试,这次好不容易通过了,但临到皇帝圈点放榜时,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 ”又把他给勾掉了。

这次打击实在太大,柳永就更深地扎到市民堆里去写他的歌词,并且不无解嘲地说:“我是奉旨填词。

”之后柳永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都流连于秦楼楚馆填词作曲。

最后改名柳永,原来叫柳三变,名字一改运气来了,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北宋第一位专业词人,慢词的创造者,“凡有井水处都唱柳词”。

他的歌覆盖了当时所有的官家和民间的歌舞晚会,美丽的词句和优美的音律征服了所有的歌迷。

今天,就让我们穿越历史的烟云,回到宋朝,去聆听柳永的歌曲吧!(板书:课题、作者)二、整体感知1、《雨霖铃》应这样断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nǎ)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师:现在,希望每一位同学能够大胆地放开声音,来读一读这首词。

过会儿,请同学来试一试。

雨霖铃导学案附答案

雨霖铃导学案附答案

《雨霖铃》导学案教学目标1.感受词中浓浓的别离之情。

2.鉴赏名句,理解善于铺叙、融情与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3.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把握意象,探究意境,体味情感教学方法:感悟法、鉴赏法、讨论法【学习过程】一学生一起背诵《雨霖铃》二给下列词注音骤.雨﹙﹚暮霭..﹙﹚凝噎.﹙﹚三名句默写寒蝉凄切,________,骤雨初歇。

________,________。

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

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____。

今宵酒醒何处? _____,___。

四鉴赏《雨霖铃》①本首词分为上、下两阙,上阙主要写___,下阙主要写___。

②本词的基调是什么?③本词按什么顺序来写的?那么离别可以分为几个阶段④分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主要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⑤“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零噎。

”体会这句词的感情。

⑥“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句话在上阙的结尾表达怎样的感情,放在此处有何作用?⑦.“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在这两句中,有三个字点明了这首词的主旨,是哪三字?⑧:“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是作者设想的别后孤苦无聊的生活情景。

请问词人这里为什么说“虚设”?五小结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这首词以冷落的秋景作衬托,精心刻画难分难舍的惜别场景,进而想象别后的离愁别恨,情景相生。

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上阙重点在记别,下阙重点在述怀,前后呼应,浑然一体。

(词作在表现离人分别时,通过离别场面的描写、铺叙,让读者深切感悟离情)。

从这两首词中,我们体会了诗人柳永婉约的创作风格,体会了词的特色。

由此得知:词,声韵谐婉,意境优美,是我国抒情文学的最高形式之一。

大家多去品味词,增强自身美的感悟力。

柳永的词,声韵谐婉,意境优美,清代词人冯煦曾这样评价他:“耆卿词曲处能直,密处能疏,傲处能平,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自是北宋巨手。

柳永《雨霖铃》语文阅读答案及赏析

柳永《雨霖铃》语文阅读答案及赏析

柳永《雨霖铃》语文阅读答案及赏析柳永《雨霖铃》语文阅读答案及赏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一问题1.简析这首词逐层深入地描写离愁别恨的写作特色。

答:这首词是抒写离愁别恨的,为了表现离别之苦,作者不仅写出了男女双方的依依不舍的分手场面,而且把这个场面放在“冷落”的“清秋”时节,通过“寒蝉凄切”“骤雨初歇”的环境气氛加以渲染表现,突出了离别的难以忍受,这是第一层。

在此基础上,作者又通过想象,设想离别后的情景:“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让人感到,离别苦,离别后没有你的日子更苦,这是第二层。

紧接着,作者又写到:“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意思是离别后没有你的日子中,“良辰美景”尤其痛苦。

这是第三层。

这首词就是这样逐层深入地描写离愁别恨得逞的。

问题2.简析这首词运用虚实结合的写法描写离愁别恨的写作特色。

答:“实”主要表现在上片开头的环境描写和中间的细节描写,词作主要通过这些描写了离别的环境,渲染了气氛,表现男女恋人的依依不舍。

“虚”写有三个层次:第一层:“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想象前路的空旷迷茫,表现作者的孤独和迷惘;第二个层次,“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因情造景,设想酒醒之后的情景,表现作者离开恋人之后的痛苦;第三层,“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设想在离开恋人后的漫长时间中,碰到“良辰美景”之时的感受,表现作者,又拓展了情感的表现空间,使感情进一步深化,增强了感染力。

问题3.结合诗句,联系意象,简析这首词情景交融的写法。

答:为了抒发离别之苦,词人采用了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法,选取“寒蝉”“长亭”“骤雨”“都门”“兰舟”“烟波”“暮霭”“ 楚天”“ 杨柳”“ 晓风残月”等一系列意象,把离愁别绪的感受,通过景物描写表现出来,使主观思想感情和客观形象和谐统一,意与境会,创造出完美的意境,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柳永《雨霖铃》课后习题及答案

柳永《雨霖铃》课后习题及答案

《雨霖铃》课后习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训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凄.切()骤.雨()都.门()凝噎.()暮霭.()那堪.()2. 下列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寒蝉:蝉的一种。

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留恋处:留恋的地方。

兰舟:木兰木做的船。

B. 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

念去去:念,想到;去去,越行越远。

烟波:烟雾弥漫水波动荡的水面。

暮霭:傍晚的云气。

C. 沉沉:沉重。

楚天:楚地的天空。

更那堪:又怎么忍受。

清秋节:凄清的秋季。

D. 晓风:微风。

经年:经过一年。

应是:即便是,表假设。

风情:风流情意。

3. 下列各句对词句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都门帐饮无绪”是指在京城门外设帐饯别,郁郁寡欢。

B.“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描写了浩淼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衬托出旅人前途的广阔。

C.“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表明作者在此情此景当中所产生的离愁别绪和古人一样深。

D.“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通过幽静清新景色,表达作者恬淡自适的心情。

4. 词句填空。

(1)《雨霖铃》中表现主题的词句是。

(2)《雨霖铃》中描写月色的著名词句是。

二、阅读能力训练背诵《雨霖铃》,回答后面的问题。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有什么作用?2.“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表现了作者的何种心情?3.“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的景物描写与词的开头“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不同?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4. 下列选项中对“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中所描绘的“景”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幽静的B. 清凉的C. 凄冷的D. 明丽的5. 下列各句中对《雨霖铃》一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词的上阕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客观地铺叙了自然景物。

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句,语言通俗真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寥寥11个字,真是力敌千钧。

雨霖铃导学案及答案

雨霖铃导学案及答案

雨霖铃导学案及答案《雨霖铃》抒写柳永同恋人分手时的离愁别恨。

这首词以冷秋景为衬托,淋漓尽致地渲染了惜别的场景,氛围,进而推测别后刻骨铭心的思念。

目前,“学案导学”的模式已经广泛运用于实际教学中,为方便教学,语文网小编整理了雨霖铃导学案及答案,下面,跟语文小编一起来学习这篇导学案是怎样做到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

雨霖铃导学案及答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感知文本赏析《雨霖铃》整体感知(一)默写全词(完成下列小题):1.本词的基调是什么?2.本词写的是什么内容?3.本词按什么顺序来写的?4.那么离别可以分为几个阶段?5.想象别时、别后的情景,并还原成语言描述出来。

(二)概述词的大意上片:下片:鉴赏上片:1.上片都描写了那些景物?页 1 第明确:2.用散文语言描述景物。

3.概述景物特点4.抄写饯别的诗句5.抒发了什么情感6.念去去千里烟波起什么作用赏析下片1.下片都词写了哪些景物?明确:2.想象描述这一场面。

3.概述景物特点:4..抒发了什么情感?赏析《望海潮》整体感知(一)根据提示,填写词句:上阕:地理位置重要:社会条件优越:,有着长期繁盛的历史:三吴都会在街巷河桥的美丽环境中,家家户户安居乐业,人烟十分稠密:东南形胜钱塘江岸,绿树如云,钱塘江水,汹涌壮观,不愧为自然“形胜”之地:页 2 第钱塘繁华市场上陈列着各种珠宝,普通人家也披罗着锦,满目奢华景象:下阕:湖山的美好:百姓的游乐四季皆美的西湖,从早到晚都有游兴颇浓的人群:官员的游乐(二)概括词上下片的内容上片:下片:这首诗歌写的是杭州,你对作者笔下的杭州是一个什么印象呢?明确:品味语言,鉴赏形象(1)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点染手法的运用概述:上阙,开头概述“钱塘自古繁华”,接着从美景和居民方面详细描绘。

这样来写,从结构上来看,乍看有点像我们说的写文章时的“总分方式”,其实,这种描写手法,叫“点页 3 第染”。

雨霖铃答案

雨霖铃答案

雨霖铃答案1 A点拨:B“吮”应读“shǔn”C“鲜”应读“xiǎn”D “”应读“fā”2 D点拨:点拨:A再-在B常-长C蔼-霭3 C点拨:“经年”是“年复一年”的意思。

4 D点拨:“经年”呼应“今宵”不对。

5 C点拨:C是直接抒情,题干及ABD都是融情于景。

6渲染了秋天凄凉阴冷的气氛:“寒蝉”在凄厉悲鸣;“骤雨”刚停,寒气袭来;悲冷弥漫。

点拨:把握景物特点7这两句用精练传神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和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深,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是何其尖锐,更加强化了感情的发展。

点拨:着眼于两个动态感实足的细节。

8“念”在结构上是上承“凝噎”而自然一转,下启“千里”以下而一气贯通;在内容上,“念”是眼前景与别后情的分水岭,它把实与虚巧妙地联结起来。

点拨:把握结构脉络。

综合运用9洗涤心灵,抖擞精神,走出寂寞,获得新生。

点拨:注意词语内在的逻辑性。

10(1)幼吾幼,以及人之幼(2)人生自伤离别杨柳岸晓风残月(3)青春做伴好还乡B 卷比较阅读1甲是长调(慢词);乙当为小令(另一体式“转调踏莎行”为中调)。

点拨:58字内为小令,59至89字为中调,90字以上是长调。

2甲是在凄清的况味里离别的:寒蝉、长亭、急雨刚停的秋天傍晚;乙是则是在风和日暖的春天里。

点拨:抓住景物特点分析。

3甲重点是动作“执手”、“无语”;乙突出了心理——柔肠寸断。

点拨:从关键句入手。

4甲是直抒胸臆,乙是用比喻(“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使之形象化。

点拨:结合语境判断。

5C点拨:乙中的“行人”也是抒情主人公,是主角。

参考答案l.D 2.B 3.B 4.B 5.B 6.B 7.C 8.D 9.D10.略11.因为“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又有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

梁启超已经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讲话风格,所以说“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12.吸引人,抓住了听者的心。

13.率真,真诚,有热心,有强烈的爱国心。

长恨歌(雨霖铃)学案

长恨歌(雨霖铃)学案

《长恨歌》《雨霖铃》学案《长恨歌》课前预习1、《长恨歌》千百年来被人民广为传诵,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2、作为一首长篇叙事诗,字里行间处处充溢着感情,它是怎样表达的?3、《长恨歌》以“长恨”命题,你怎样理解诗篇的结句“此恨绵绵无绝期”?4、《长恨歌》在叙事中插入多处景物描写,移情入景,情景交融,试作具体分析。

《雨霖铃》课前预习1、试简要分析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杭州的繁华与美丽的。

2、本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情感?你对本词有和评价?致——自居易2000年我路过洛阳时,本来想在香山上看一看居士的墓,却因缘错过,直到今天我一直无法原谅自己。

浔阳江在江西,我路过江西也没有去看的机会,但我相信那是一条美丽的江。

因为浔阳本是个美丽的名字。

在我的印象里,客人不能是常来常往的那些。

只有迎来或送往的客人,才最有情谊可说。

琵琶不是用手来弹的,就像所有的音乐都是用心来诉说的一样,弹琵琶的人也不能随随便便地出来,否则就失去了应有的感觉,即使是千呼万唤也要用抱着的琵琵,把半边脸遮住。

琵琶也不能说弹就弹,先要拨三两声弦,酝酿酝酿自己的情感。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扣住人的心弦!心事是不能用口说出来的,表情和琴音弹出来的才是心中的。

轻拢慢捻这样动作更胜娴娴熟熟的表演。

我不能不说自己对乐天先生的敬佩,你对琵琶弹奏的描述让我穷尽一生也不能够拥有。

像“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这样的句子.至今仍有很多人在不停地借用。

而“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冰弦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进。

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自”更是让我心含惭愧,自叹弗如!不如就不如吧,只要我此生能完成自己的使命!琵琶声声响起,泪水涟涟落下,但打湿的也只是司马的青衫呀!白居易,其实自居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呀!我从没做过官,也不想做官。

一个人如果不能做一个好官,就不要做官,不能为人民谋幸福,死了灵魂也得不到安然。

[雨霖铃导学案及答案]雨霖铃导学案

[雨霖铃导学案及答案]雨霖铃导学案

《[雨霖铃导学案及答案]雨霖铃导学案》摘要:雨霖铃导学案及答案由语编整理仅供参考感知赏析《雨霖铃》整体感知()默写全词(完成下列题)词基调是什么?词写是什么容?3词按什么顺序写?那么离别可以分几阶段?5想象别、别情景并还原成语言描述出,0下面对《望海潮》《雨霖铃》比较分析有错误项是( ) 《雨霖铃》词善用渲染、铺叙景深情长,白居易《长恨歌》二感知参考答案《雨霖铃》部分整体感知()默写全凄凉、伤感、悲凉、忧伤、痛苦离别3顺序离别、离别5描述略《雨霖铃》抒写柳永恋人分手离愁别恨这首词以冷秋景衬托淋漓尽致地渲染了惜别场景氛围进而推测别刻骨铭心思念目前学案导学模式已广泛运用实际教学方便教学语编整理了雨霖铃导学案及答案下面跟语编起学习这导学案是怎样做到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雨霖铃导学案及答案由语编整理仅供参考感知赏析《雨霖铃》整体感知()默写全词(完成下列题)词基调是什么?词写是什么容?3词按什么顺序写?那么离别可以分几阶段?5想象别、别情景并还原成语言描述出(二)概述词上片下片鉴赏上片上片都描写了那些景物?明确用散语言描述景物3概述景物特写饯别诗句5抒发了什么情感6念千里烟波起什么作用赏析下片下片都词写了哪些景物?明确想象描述这场面3概述景物特抒发了什么情感?赏析《望海潮》整体感知()根据提示填写词句上阕地理位置重要社会条件优越有着长期繁盛历史三吴都会街巷河桥美丽环境户户安居乐业人烟十分稠密东南形胜钱塘江岸绿树如云钱塘江水汹涌壮观不愧然形胜地钱塘繁华市场上陈列着各种珠宝普通人也披罗着锦满目奢华景象下阕湖山美姓游乐四季皆美西湖从早到晚都有游兴颇浓人群官员游乐(二)概括词上下片容上片下片这首诗歌写是杭州,你对作者笔下杭州是什么印象呢?明确品味语言鉴赏形象()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卷改推不什么?()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表现了怎样生活情景?染手法运用概述上阙,开头概述钱塘古繁华,接着从美景和居民方面详细描绘这样写,从结构上看,乍看有像我们说写总分方式,其实,这种描写手法,叫染,抽象评;染,具体描述这写景抒情诗比较常见,般用景物染;用句话,词出要抒发感情,渲染是了突出旨表现鲜明情志写下阕句子染句子三课堂作业()基础知识下列词语加音全都正确组是( )凄切(q) 罗绮(q) 处()泰然都会()B 相(xāg)看凝噎(ē) 不容发(ā) 参(ē)差应(īg)届暮霭(ǎ) 良辰()景叠巘(ǎ)与(ǔ)会千骑() 珠玑(ī) 荷()花下列词语没有错别组是( )促发帐饮寒婵骤雨初歇B暮霭竞豪奢那勘对长亭晚天堑箫鼓辰星九宵云外嘉宾竞无语嘻笑钓叟莲娃3下列对词句加词语释有错误组是( )帐饮无绪(没有心绪没有心情) 市列珠玑(泛指珍珠)B兰舟(船美称)催发重湖叠巘(山峰)竟无语凝噎(因激动或悲伤而说不出话) 羌管弄(吹奏)晴年(年) 图(描绘)将景古代诗歌因声律要常常颠倒词序下列诗句颠倒了词序项是( )留恋处兰舟催发 B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年应是良辰景虚设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5下列句没有词类活用项是( )都门帐饮无绪 B乘醉听萧鼓异日图将景念千里烟波6下列词句翻译错误项是( ) 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古繁华译东南形势重要三吴都这里集会钱塘古以十分繁华B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译千名骑兵簇拥着长官乘醉听吹箫击鼓观赏、吟唱烟霞风光方留恋处,兰舟摧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译正依依不舍候船上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喉说不出年,应是良辰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译这离年我想即使遇到天气、风景也如虚设就纵然有满腹情又再谁诉说呢?7对《雨霖铃》词分析不当项是( )、词起三句明、地、景物全词奠定了基调B、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全是写景实际上含都是情景无边而情无限、写离别前重勾勒环境;写离别刻重描写情态;写别想象重刻画人物语言以冷落秋景衬托词人与情人难以割舍离情、下片是词人想象别羁旅生活情状这是虚写虚写所着描绘是词人孤单寂寞心情连良辰景也不能他排遣痛苦8对《望海潮》分析不当项是(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起笔便开阔直起直落两四对句气势博力量非凡东南就方向言;三吴就地言交代地理位置空浩瀚、面积广给人以开阔感B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远望垂柳含烟薄雾如纱虹桥似画真是画才有景致啊这处人烟阜盛各式建筑各抱地势鳞次栉比檐牙错落;走近了看微风处千门万户帘幕轻摆显得怡然安详真是派都会景象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湖外有湖山外有山西湖锦山秀水实是清丽可嘉;更美是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堪称千古丽句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权贵出行气派威风真有呼应势闲暇品酒赏音吟诗作画赏玩山水何等风流潇洒流露出作者批判情感9下列诗句所用表现手法判断错误项是(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环境描写氛围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珠玑和罗绮两细节暗示出杭城声色盛B留恋处兰舟催发写实以精炼笔刻画了型环境与型心理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对仗工稳情韵悠扬见义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纯用白描手法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铺叙手法略带夸张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情景交融衬托出旅人前途茫茫异日图将景归凤池夸烘托出西湖美照应开头0下面对《望海潮》《雨霖铃》比较分析有错误项是( ) 《雨霖铃》词善用渲染、铺叙景深情长词人以白描手法写景、状物、叙事、抒情感情真挚词风哀婉词抒写离情别绪千古名也是柳词和有宋代婉约词杰出代表B 《望海潮》词重铺叙手法作者抓住具有特征事物用饱蘸激情而又带有夸张笔调寥寥数语便笔底风生迷人西湖与钱塘胜景便展现者面前《雨霖铃》善把传统情景交融手法运用到慢词把离情别绪感受通概括技法表现出与境会构成种诗美境界全词虽离别诗但叙事笼统写景工致以凝练概括而又能触动离愁然风景画面渲染主题状难状景达难达情而出以然《望海潮》写法上由概括到具体逐次展开步步深化如开三句出了形胜、都会与繁华但终究是概括性直陈很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继而下面九句便紧紧围绕这六做形象铺写境界立即展开(二)柳永《八声甘州》完成~6题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望①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②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①望即仰望②争怎对该词词句释不正确项是( )潇潇暮雨指傍晚雨势急骤B苒苒物华休指美景物逐渐凋残何事苦淹留不知道什么原因留连不忍离正恁凝愁正有许多愁绪凝结如难以排对该词词句所作比较分析不正确项是(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番洗清秋句与《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句全词所起作用是相B红衰翠减句与李清照《如梦令》绿肥红瘦句从修辞炼角看有相妙处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与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波心荡冷月无声样有无声胜有声效关河冷落残照当楼与辛弃疾《永遇乐》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描写都是山河破败景象3对该词有关容和手法分析不正确项是( )该词上阕写景景寓情特别是是处与惟有两句动静结合衰荣相对又蕴涵作者忧愁B该词下阕抒情想佳人与争知我两句对照呼应刻画出天各方对恋人相思苦词情景交融景是萧条破败景与姜夔《扬州慢》所写景几近相;情是离别相思情与《雨霖铃》所抒情别无二致词对渐望叹争等都领起稍作停顿然下接几或句想佳人句想应该理成思念还是想像?请谈谈你理(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这首词上下两片抒情方法有何不?试做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简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境(三)语言表达7 杭州作宣传,写则城市标语钱塘景美,古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说,每城市都有己城市标语,如北京标语是新北京,新奥运不到长城非汉请试着从诗概括杭州特,并用对或其他形式给钱塘写则城市标语预习参考答案音默写略骤雨阵雨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3 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作凝咽重复言表示行程远5暮霭傍晚云气6沈沈深厚样子7楚天南天8年年又年9 形胜地理形势重要0参差形容楼阁高低不平天堑处形容钱塘江壮阔堑q叠巘巘ǎ山峰清嘉秀丽3高牙原指军前旗因旗杆以象牙饰而得名词指高官孙何图将图画下将助词无实义填写句子暮霭沉沉楚天阔更那堪冷落清秋节3 更与何人说浅斟低唱5 伊消得人憔悴6正任凝愁7误几回天际识归舟8 烟水茫茫9 才子佳人是白衣卿相0晓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西厢记》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天涯若比邻王勃3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又岂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5夜难情李白《三五七言》6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7恨不相逢嫁张籍《节妇吟》8化作春泥更护花龚珍《己亥杂诗》9谁风露立宵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0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只是当已惘然李商隐《锦瑟》心有灵犀通李商隐《无题》3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地愿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二感知参考答案《雨霖铃》部分整体感知()默写全凄凉、伤感、悲凉、忧伤、痛苦离别3顺序离别、离别5描述略(二)上片离别情景下片离别情景赏析上片明确有寒蝉、长亭、暮霭和楚天参考秋天傍晚骤雨刚刚停歇寒蝉凄切哀吟又正是暮色苍茫分对着这送别长亭这是多么动人愁思境界啊3凄凉略5难舍难分无限悲痛6渡由实写虚写赏析下片明确下片写了杨柳、晓风和残月夜漂流词人到异乡东方即将吐色头顶依然有弯残月河流两岸朦朦胧胧杨柳树瑟瑟秋风摇曳着3冷清孤寂郁闷愁思难断望海潮部分整体感知()填空(依次是)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古繁华烟柳画桥风翠幕参差十万人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二)概括词上下片容上片描写杭州然风光和都市繁华下片写杭州人民和平安静生活景象明确太平盛世下繁华都市,富庶、美丽人民生活安定、富足、祥和(三)() 霜雪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波滚浪翻排山倒海气势用推显得比较平板力和气势都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这几句极富生活情趣晴天丽日处处音乐悠扬弄写出吹笛人悠然得愉快心情;菱舟泛夜传阵阵歌声;老叟怡然垂钓采莲少女快乐穿梭嬉嬉二将他们快乐神态栩栩如生展现了出派歌舞升平姓富足盛世景象(四)重湖叠巘清嘉是;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是染三课堂练习参考答案B3B567890(不知何故久留他乡)(柳词景不是山河破败只是主观观感)3从妆楼望识归舟等词语可以看出写是故佳人登楼远望盼望游子归多次把天边驶回船帆误以是我归舟这是从想像对方思念己情景落笔进步深化己盼归情这种写法正突出了词人用笔妙如理成思念佳人免太直白5上片景物描写境界寥廓气势磅礴苍凉冷落景寄寓了离别情;下片是从想像佳人思念己角写抒情委婉曲折6遥想佳人妆楼上天天盼我回看到多少次天边驶回船帆还以是我归舟呢从想像对方思念己情景落笔进步深化了己盼归情7 如烟碧水如画人, 如丝锦绣如梦杭州然胜景, 天下盛世, 心圣地西湖岸上东风破莲叶荷花七里香青山绿水绕天堂以上就是语编跟分享雨霖铃导学案及答案全部容导学案每问题每环节都有教师依据学生学习实际和教材实际进行针对性设置编祝学习愉快!。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案:专题三:《雨霖铃》含答案

江苏省新沂市第二中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教案:专题三:《雨霖铃》含答案

教学过程那又是怎样的凄苦之别.我们轻轻叩开古典诗词的门扉,不经意间就会发现生命在演绎着悲欢与离合,嗅着浅浅的墨香眼前也仿佛浮现那一个个泪眼婆娑的丽姿和那一个个凄婉缠绵的动人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雨霖铃》,去感受一下柳永笔下那缠绵悱恻的离别深情。

【自主学习】一、作者简介柳永,婉约派代表人物.“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二、朗读诗歌,初步感知(一)、朗读1。

学生范读,读准字音。

2.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理解词作大意。

补充:(1)对长亭晚: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的时候;(2)去去:往前走了又走,意思是“去了去了”;(3)楚天:楚地的天空,这里泛指南方天空。

3。

配乐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知情感。

现1.景物具有轻、柔、纤的特点。

2.情感具有阴柔美:悲恸的离别情怀,思念之苦,细致入微,低婉缠绵。

3.意境具有婉约之美。

景为冷落的秋景,情为伤感的离别,状清秋之萧瑟,写感受本词的感情基调。

明确:哀婉、悲伤、凄清4.学生展示朗读,学生点评,并指导学生点评。

(语调、节奏、情感表达)5。

播放配乐朗读,学生跟读。

再次体会情感.(二)整体感知再读词作(齐读),思考:1。

总结上下片各写了什么内容?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明确:上片:离别情景,以实写为主;下片:想象别后情景,以虚写为主.离别前:勾勒环境;离别时:描写情态;离别后:刻画心理。

2。

这首词抒发的是怎样的情感?明确:离别时依依惜别之情,浓浓的离愁别绪。

【合作学习】一、讨论鉴赏1.你是如何体会到词作表达的离愁别绪的?别离之凄恻,情景交融.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虞美人 蝶恋花 雨霖铃 声声慢 学案(含答案)

虞美人 蝶恋花 雨霖铃 声声慢 学案(含答案)

虞美人蝶恋花雨霖铃声声慢学案(含答案)文本文本1417虞美人虞美人蝶恋花蝶恋花雨霖铃雨霖铃声声慢声声慢李煜晏珠柳永李清照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诵读这四首词,把握朗读节奏,体会词韵之美。

2.思维与审美1了解词作风格与社会环境.个人遭遇的关系;2通过反复诵读,体味词中营造的意境以及词中凝聚的感情;3赏析词作的艺术手法。

任务情境宋词和唐诗一样,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宋代文人就另辟路径,使词这种文学形式臻于完善,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使宋词成为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宋词的天地,去细细品味它们的动人之处。

虞美人一.诵读全词,体会词韵。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二.下面是这首词的结构思维导图,读后思考图后问题。

1虞美人在简单的字句中将事物变化的对比表达得分鲜明,请从“变”与“不变”.“外物”与“人事”的角度对对比对象进行归类,在图中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2虞美人在人事变化中传达出后主李煜深切的亡国之痛,又联系到自然风物,两相对比之下,自然会产生强烈的情感。

请结合词作内容,在图中处填写这种情感的具体内容。

答案不变的外物巨变的人事物是人非之痛微任务活动赏析语言,体味情感1在古典诗词中,一些虚词往往也蕴含着丰富的含义,请认真体会这首词中“又”“应”“只是”三个虚词所蕴含的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答案“又东风”点明词人降宋后,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

季节的变化引起词人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应犹在”,一个“应”字表明了词人对故国生活的强烈思念,而紧随其后的“只是”便以叹惋的语气,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情。

柳永《雨霖铃》课后习题及答案

柳永《雨霖铃》课后习题及答案

《雨霖铃》课后习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训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凄.切()骤.雨()都.门()凝噎.()暮霭.()那堪.()2. 下列词语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寒蝉:蝉的一种。

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留恋处:留恋的地方。

兰舟:木兰木做的船。

B. 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

念去去:念,想到;去去,越行越远。

烟波:烟雾弥漫水波动荡的水面。

暮霭:傍晚的云气。

C. 沉沉:沉重。

楚天:楚地的天空。

更那堪:又怎么忍受。

清秋节:凄清的秋季。

D. 晓风:微风。

经年:经过一年。

应是:即便是,表假设。

风情:风流情意。

3. 下列各句对词句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都门帐饮无绪”是指在京城门外设帐饯别,郁郁寡欢。

B.“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描写了浩淼的烟波,沉沉的暮霭,辽阔的天空,衬托出旅人前途的广阔。

C.“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表明作者在此情此景当中所产生的离愁别绪和古人一样深。

D.“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通过幽静清新景色,表达作者恬淡自适的心情。

4. 词句填空。

(1)《雨霖铃》中表现主题的词句是。

(2)《雨霖铃》中描写月色的著名词句是。

二、阅读能力训练背诵《雨霖铃》,回答后面的问题。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有什么作用?2.“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表现了作者的何种心情?3.“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中的景物描写与词的开头“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不同?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心情?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4. 下列选项中对“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中所描绘的“景”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 幽静的B. 清凉的C. 凄冷的D. 明丽的5. 下列各句中对《雨霖铃》一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词的上阕写一对恋人饯行时难分难舍的别情,客观地铺叙了自然景物。

B.“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两句,语言通俗真挚,形象逼真,如在目前,寥寥11个字,真是力敌千钧。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教案:第二单元第4课《雨霖铃》含答案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四教案:第二单元第4课《雨霖铃》含答案

《雨霖铃》教案教学目的1 理解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特点.2 理清思路,熟读成诵。

教学重点鉴赏词,体味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品位诗词意像,体会作者感情。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

可这苦痛倒触发了诗人的诗情,他们用诗词歌赋来倾诉咏叹他们的离愁别绪。

我们透过这些诗行,可以想见朋友分别时的悲楚,夫妻天各一涯的哀怨,母亲呆望游子归家的泪眼愁眉,我们可以体悟到“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的至理。

二、整体感知.1 范读《雨霖铃》.(让学生感受词的感情基调)师:能感受到这首诗的感情基调吗?生:能。

哀婉、悲伤、凄清. (板书)2 指导诵读。

我们讲过诗词诵读要把握的几个要点,首先要读准字音;其次要读出节奏,宋词不比唐诗那样整齐划一,每句是不同的。

再注意韵脚的读法,要短促而清晰;带领学生试读一遍,划分节奏。

最重要的要读出感情,刚才大家已经感受到了,现在就试读一遍,自己体会体会。

学生自由朗读——指明学生朗读-—学生齐读。

3 疏通词句:(注释中有的不在讲解之列.)寒蝉:初秋乍寒时的蝉,偶尚自鸣,但短促无力,至深秋则噤。

烟波:烟雾弥漫、水波动荡的水面。

无绪:古,没有心思。

今,没有头绪。

念去去:想到将来……(“行行重行行”)。

应是:即便是。

三、鉴赏学生自读,思考:从时间角度看,这首词的层次应如何划分?明确:别前、别时、别后。

(板书)师:这首词的重要特点是情景交融、虚实相济.(板书)鉴赏时注意词中哪些是景语,哪些是情语?哪些是情景和说?词中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上片“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师:起首三句写什么?是情?是景?生:写景。

明确:对。

写别时景.点明了季节、时间、地点和事件。

勾勒了一个情人离别的典型环境。

师:地点呢?(长亭)时间呢?(晚上)季节(秋季)提到秋季会有怎样的感觉?(萧瑟)时当秋季,景已萧瑟;且值天晚,暮色阴沉,而骤雨滂沱之后,继之以寒蝉凄切: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加之当中“对长亭晚"一句,句法结构是一、二、一,极顿挫吞咽之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

雨霖铃的导学案答案 [雨霖铃导学案]

雨霖铃的导学案答案 [雨霖铃导学案]

《雨霖铃的导学案答案 [雨霖铃导学案]》摘要:《雨霖铃》抒写柳永恋人分手离愁别恨,依次是、、,?哪些是情语?景语情语3这首词另特是虚实相生词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实写虚写词情景赏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渲染了什么样气氛?5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表现了人物何种心态?《雨霖铃》鉴赏词抒写离情别绪千古名也是柳词和有宋代婉约词杰出代表《雨霖铃》抒写柳永恋人分手离愁别恨这首词以冷秋景衬托淋漓尽致地渲染了惜别场景氛围进而推测别刻骨铭心思念目前学案导学模式已广泛运用实际教学方便教学语编整理了雨霖铃导学案下面跟语编起学习这雨霖铃导学案是怎样做到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雨霖铃导学案由语编整理仅供参考【使用方法与学法指导】、把握感情基调有感情地诵课、品课做到心临其境仔细品味语言【学习目标】、通诵感受词感情提高审美能力、仔细品味词语言3、学习分析词表现手法【导学程】、词调简介雨霖铃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到斜口霖雨连日他栈道耳闻铃声勾起往事是创作曲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我们可以想见这词调悲怆低回、凄楚欲绝情味、写作背景当柳永由仕途失心情郁闷定离开京城到外地是与恋人痛别词正是他当心境体现、主学习【滴水石穿夯实基础】、朗指导①寒蝉凄切要拖音(切韵脚,韵脚般要得鲜明;尾音长更能出词凄切情感) ② 竟无语凝噎要稍重、稍停并出哽咽声、冷涩感(人物情感高潮) ③念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 ④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何处要出疑问语气杨柳岸晓风残月应景顿声断气不断⑤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 ⑥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要稍重、稍停拖音(领起)、词哪句话是反映心主旨句?3、概括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容?上阕下阕二、合作探究【审问慎思】词表现手法赏从角看这首词可以划分成三层次依次是、、这首词重要特是情景交融词哪些是景语 ?哪些是情语?景语情语3这首词另特是虚实相生词哪些是实写?哪些是虚写?实写虚写词情景赏析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渲染了什么样气氛?5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表现了人物何种心态?《雨霖铃》鉴赏词抒写离情别绪千古名也是柳词和有宋代婉约词杰出代表词作者将他离开汴京与恋人惜别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词上片写临别情景下片主要想象离别情景全词起伏跌宕声情双绘是宋元期流行宋金十曲起首三句写别景明了地和节序《礼记月令》云孟秋月寒蝉鸣可见约农历七月然而词人并没有纯客观地铺叙然景物而是通景物描写氛围渲染融情入景暗寓别秋季暮色骤雨寒蝉词人所见所闻无处不凄凉对长亭晚句插刀极顿挫吞咽致更准确地传达了这种凄凉况味这三句景色铺写也两句无绪和催发设下伏笔都门帐饮语江淹《别赋》帐饮东都送客金谷他恋人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兴致接下说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完全是写实然却以精炼笔刻画了型环境与型心理边是留恋情浓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矛盾冲突何其类锐!这里兰舟催发却以直笔写离别紧迫虽没有他们含蕴缠绵但却直而能纡更能促使感情深化是面便迸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二句寥寥十语言通俗而感情深挚形象逼真如目前真是力敌千钧!词人凝噎喉就念二句心独白这里声念用得特别声作领格上承凝噎而然下启千里以下而气流贯念二连用则愈益显示出激越声情顿遂觉路茫茫道里修远千里以下声调和谐景色如绘既曰烟波又曰暮霭更曰沉沉着色层浓似层;既曰千里又曰阔程远似程道尽了恋人分手难舍别情上片正面话别下片则宕开笔先作泛论从别说到般多情古伤离别谓伤离惜别并不我始古皆然接以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句则极言当冷落凄凉秋季离情更甚常清秋节辞映射起首三句前照应针线极绵密;而冠以更那堪三虚则加强了感情色彩比起首三句以景寓情更明显、深刻今宵三句蝉上句而是全警策成柳永光耀词史名句这三句是想象今宵旅途况味遥想不久舟临岸词人酒醒梦回却只见习习晓风吹拂萧萧疏柳弯残月高挂杨柳梢头整画面充满了凄清气氛客情冷落风景清幽离愁绵邈完全凝聚这画面这句景语似工笔帧无比清丽清人刘熙《艺概》说词有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染染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也就是说这四句密不可分相烘托相陪衬若插上另外句就破坏了境完整性形象统性而面这两警句也将失光彩年四句改用情语他们相聚日每逢良辰景总感到欢娱;可是别非止日年复年纵有良辰景也引不起欣赏兴致只能徒增枨触而已二遥应上片念年二近应今宵与思绪上是环环相扣步步推进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以问句归纳全词犹如奔马收缰有住而不住势;又如众流归海有尽而尽致词所以脍灸人口是因它艺术上颇具特色成就甚高早宋代就有记说以词缠绵悱恻、深沉婉约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这种格调形成有赖境营造词人善把传统情景交融手法运用到慢词把离情别绪感受通具有画面性境界表现出与境会构成种诗美境界绘者以强烈艺术感染全词虽直写但叙事清楚写景工致以具体鲜明而又能触动离愁然风景画面渲染主题状难状景达难达情而出以然末尾二句画龙睛全词生色脍灸人口千古名句以上就是语编跟分享雨霖铃导学案全部容导学案每问题每环节都有教师依据学生学习实际和教材实际进行针对性设置编祝学习愉快!。

雨霖铃柳永课后习题答案

雨霖铃柳永课后习题答案

雨霖铃柳永课后习题答案雨霖铃柳永课后习题答案雨霖铃,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一首名诗,作者是柳永。

这首诗以其优美的词句和深情的描写,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而对于学习文学的学生来说,理解和学习这首诗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下面是对于雨霖铃柳永课后习题的解答。

1. 描述一下诗中的雨霖铃的意象是什么?雨霖铃是雨中的铃声,它代表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思念和忧伤。

在诗中,雨霖铃的声音如同思念之人的呼唤,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奈。

通过雨霖铃的意象,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2. 诗中的“断肠人在天涯”是什么意思?“断肠人在天涯”是诗中的一句描写,意思是说思念之人身处天涯,心如断肠。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的痛苦和无奈之情。

诗人通过这句话,将自己内心的痛苦与思念表达得淋漓尽致。

3. 诗中的“相思本是无凭语”是什么意思?“相思本是无凭语”是诗中的一句描写,意思是说相思之情本无言语可以表达。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相思之情的无奈和无法言喻之感。

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思念之情。

4. 诗中的“惊回首,已是百年身”是什么意思?“惊回首,已是百年身”是诗中的一句描写,意思是说回过头来,已经是百年之身。

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对于光阴的流逝和岁月的无情感叹。

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了自己对于时光流转的深刻感慨。

5.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这首诗的主题是思念和离别。

在整首诗中,诗人通过描写雨霖铃的声音和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了对于离别和思念的无尽思念之情。

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情的抒发,将自己内心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6. 这首诗的意境是什么?这首诗的意境是忧伤与思念。

通过雨霖铃的意象和诗人的情感抒发,诗中呈现出了一种深沉而忧伤的意境。

诗人通过对于离别和思念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了他内心深处的孤寂和无奈。

通过对于以上习题的解答,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学习雨霖铃这首诗。

柳永以其独特的艺术表达方式和深情的描写,创作了这首永恒的诗篇。

《雨霖铃》教案及练习18

《雨霖铃》教案及练习18

《雨霖铃》教案及练习18《雨霖铃》教案一教材分析:《雨霖铃》是柳永的代表作,更是宋词婉约派的名篇。

本词不管在文学史中依旧在教材中都占有重要地位。

该词上片写一个秋天的傍晚,词人和他心爱的人在都门外长亭分别时恋恋不舍的情形;下片是词人想象别后羁旅生活的情状。

全词通过虚实相济、融情入景的手法集中反映了词人复杂的内心情感,学习本词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把握品赏诗词的差不多步骤和方法,通过把握诗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来品味诗词的语言,赏析诗词的表现手法,提高诗词鉴赏的能力和审美乐趣。

二教学目标:(一)情感目标:带领学生以真挚的感情品读作品,培养诗歌爱好和文学素养(二)知识目标:(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作品内容和思想感情(2)把握借景抒情、情形交融和虚实结合的写法(3)鉴赏意象,把握婉约派的特点(三)能力目标:通过课堂教学进行自主式、探究式学习,开拓知识面,丰富教学内容三重点与难点:明白得古典诗歌传统意象在作品中传情达意的成效四学情分析诗词鉴赏历来是学生学习中的一个难点,但在之前的诗歌学习过程中,学生差不多把握了一些诗词鉴赏的差不多方法,同时对诗词有了一定的领会能力,差不多差不多能明白得诗句的意思。

但是学生在对诗词写作手法以及意境方面的体会还难以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因此教师应在教学时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形,尽量补充必要的知识和背景,加以引导,并构建一个合理的平台,关心学生提高分析能力和诗词鉴赏能力。

五教学方法:以学生活动为主,点拨启发,引导讨论,朗读背诵,检查落实。

教学差不多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问→情境导入、展现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六课前预备:1.学生的学习预备:预习诗词《雨霖铃》,解决其中的词语障碍,初步朗诵。

2.教师的教学预备: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教学课时:1课时。

字串1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问检查落实学生的预习情形并了解学生的疑问,使教学具有针对性。

高中语文 6.18.1(雨霖铃)学案 沪教版必修3 学案

高中语文 6.18.1(雨霖铃)学案 沪教版必修3 学案

《雨霖铃》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婉约派词风的特点,婉曲、含蓄。

理解柳词善于选用富有特征性的事物,创设情景交融的意境的高超技巧和虚实相济的特点。

2.理清思路,品味词人低沉哀怨的情感。

熟读成诵。

【学习重点】了解婉约派词风的特点,婉曲、含蓄。

理解柳词善于选用富有特征性的事物,创设情景交融的意境的高超技巧和虚实相济的特点。

【相关链接】宋词:词是一种诗歌艺术形式,是中国古代诗体的一种,亦称宋词、曲子词、诗余、长短句。

始于中国南北朝时期的南朝梁代,形成于唐代,在宋代达到其顶峰。

一开始伴曲而唱,所以写词又称作词、倚声。

后来逐渐独立出来,成为一门专门的诗歌艺术。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明代徐师曾《文章辨体序说》)。

词大多分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最为常见。

豪放派:宋代词坛的一大流派,其作品气势豪放,意境雄浑,词中充满豪情壮志,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

代表词人以苏轼、辛弃疾为主,代表作品为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婉约派:宋代词坛上的一大流派,其作品语言清丽、含蓄,词中抒发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深沉幽怨,刻工精细,题材较狭窄,往往多是写个人遭遇、男女恋情,也有写山水,融情于景的。

代表词人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姜夔等。

代表作品有柳永的《雨霖铃》和姜夔的《扬州慢》。

南宋俞文豹《吹剑录》中“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

学士(苏东坡)词须关东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道出了词学两大宗——豪放派、婉约派的特点。

豪放派——纵横捭阖,气魄宏大,豪放不羁。

婉约派——缠绵悱恻,婉丽多姿,音调谐婉。

【自学导引】柳永,北宋词人,原名三变,排行第七,世称柳七。

精通音律,创作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新乐(慢词),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

他的词风行一时,当时流传着“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说法。

《雨霖铃》是他的代表作。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雨霖铃学案1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 雨霖铃学案1

2017-2018学年苏教版必修4雨霖铃学案1.下面均是宋代词人的词句,按诗人词风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③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④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⑤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⑥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A.①③⑥/②④⑤ B.①②③⑤/④⑥C.①③④/②⑤⑥ D.①③⑤⑥/②④2.对《雨霖铃》上阕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起首三句写别时之景。

“寒蝉”“长亭”“晚”等词点明了节令和地点。

通过对景色铺写为下文设伏笔。

B.“都门”两句以精练之笔和写实的手法刻画了一对恋人分别时的典型环境和典型心理:一边留情正浓,一边兰舟催发急。

C.“执手”两句紧承上两句,用通俗的语言表达了深挚的感情,形象逼真,凝练有力。

D.最后三句,以“念”作为领起,上承“凝噎”,下启“千里”以下,一气流贯。

“沉沉”着色轻淡,写尽了若有似无的离情别愁。

3.指出下列诗句停顿不正确的地方并改正。

(1)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2)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3)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4)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4.根据指定要求背诵默写相关诗句。

(1)《望海潮》中描写杭州“繁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雨霖铃》的词眼所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调动多种象征离愁的意象来想象别后之苦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3)《雨霖铃》中与“流泪眼看流泪眼,断肠人对断肠人”(戏曲语)表意相同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与“烟迢迢,水迢迢,准拟江边驻画桡,舟人频报潮。

”(刘克庄《长相思》)表意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

(4)《望海潮》中描写西湖美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雨霖铃》,回答下面的问题。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教学设计:第4课《雨霖铃》含答案

湖南省新田县第一中学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4教学设计:第4课《雨霖铃》含答案
①师:这写什么?(写情) 极写饯别时的心情,委婉曲折,欲饮无绪,欲留不能,依依不舍,难舍难分。
②恋人在都门外长亭摆下酒筵给他送别,然而面对美酒佳肴,词人毫无心思。正在难舍难分之际,船家催促出发,此时此刻,离别的痛苦达到顶点.
③ “留恋处、兰舟催发”。这七个字以精炼之笔刻画了典型环境与典型心理:一边是留恋情浓,一边是兰舟催发,这样的矛盾冲突何其尖锐。
请看一则对话故事传说苏轼曾问一个善于唱歌的幕士:“我词何如柳七(柳永)?"这个人回答:“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由此大家可知这两个流派的不同特点(婉约词读多写离情别绪,情感缠绵;豪放词充满豪情壮志,意境雄浑)
能让苏轼与之一争高下的“杨柳岸晓风残月”出自哪首词?(生:《雨霖铃》)
——前者仿佛是泼墨山水,一片苍茫,有千里的烟波,有沉沉的暮霭,还有楚天的辽远无边。后者就好象是工笔小画,无比清丽,有柳、风、月,点出离别的冷落、凄清。
(3)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①“此去经年”四句,构成另一种情境。因为上面是用景语,此处则改用情语。这一去经年累月,就算遇到美好的日子、美好的景物,也形同虚设。即使有前般情意,又能跟谁诉说!
(4)“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①请同学们想象这几句所勾勒的是怎么样的画面?
——作者站在江边,放目远眺,面前所见:有千里的烟波,表明烟波的浩淼,去程的遥远;有沉沉的暮霭,表明暮霭的浓厚,天地的苍茫;还有楚天的辽远无边.——作者用如此广阔辽远的空间,以及如此浓密深重的雾霭,是否是衬托词人前途的广阔无量?(不是,表现的是离情之深之痛和自己前途的渺茫。)
②提到秋季会有怎样的感觉?(萧瑟)ks5uks5uks5u]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霖铃》学案
1、此诗的主旨句?表达了什么感情?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别离之苦,伤感无奈。

2、开头“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这三句写了什么景?有何手法?
写环境,点出别时的季节是萧瑟凄冷的秋天,地点是汴京城外的长亭,具体时间是雨后阴冷的黄昏。

通过这些景物描写,融情入景,点染气氛,准确地将恋人分别时凄凉的心情反映了出来,为全词定下凄凉伤感的调子。

3、找出上阕直接抒情的句子?分析如何抒发情感?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都门帐饮”是写离别的情形。

在京城门外设帐宴饮,暗寓仕途失意,且又跟恋人分手。

“无绪”,指理不出头绪,有“剪不断,理还乱”的意思。

写出了不忍别离而又不能不别的思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

正在难分难舍之际,船家又阵阵“催发”。

透露了现实的无情和词人内心的矛盾痛苦。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词人用细节描写推出了一个特写镜头:一对情人,紧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谁也说不出一句话来。

这两句把彼此悲痛、眷恋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写得淋漓尽致,一对情人伤心失魄
之状,跃然纸上。

这是白描手法.
4、“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这三句写景与开头有何不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一个“念”字,表明写想象之景,虚写。

“去去”是越去越远的意思。

这二字用得极好,不愿去而又不得不去,包含了离人无限凄楚。

只要兰舟启碇开行,就会越去越远,而且一路上暮
霭深沉、烟波千里,最后漂泊到广阔无边的南方。

离愁之深,别恨之苦,溢于言表。

情景交融。

从词的结构看,这两句由上阕实写转向下阕虚写,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5.赏析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这是写酒醒后的心境,也是他飘泊江湖的感受。

这两句妙就妙在用景写情,真正做到“景语即情语”。

“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写今后难圆之意。

更衬托了词人当时凄清悲凉冷落的心
境。

这几句景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十分充分、真切,创造出一种特有的意境。

7.“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这是作者设想的别后孤苦无聊的生活情景。

请问词人这里为什么说“虚设”?
这四句更深一层推想离别以后惨不成欢的境况。

今后漫长的孤独日子怎么挨得过呢?纵有良辰好景,也等于虚设,因为再没有心爱的人与自己共赏;再退一步,即便对着美景,能产生一些感受,但又能向谁去诉说呢?总之,一切都提不起兴致了,这几句把词人的思念之情、伤感之意刻划到了细致入微、至尽至极的地步,也传达出彼此关切的心情。

结句用问句形式,感情显得更强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