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科创职业学院课件——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环境剖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黄土高原北邻的蒙古高原:是一个草 原、沙漠、戈壁交错的地带,历来也是 北方草原民族进入中原地带的要冲。生 活着达斡尔族、蒙古族、土族、东乡族、 保安族等。
第三阶梯
多是平原和丘陵地区。太行山的北端是 东西向的燕山山脉,向北越过蒙古高原 东侧多山地区,就是广阔的东北平原了。 东北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西侧是大兴安岭,东侧是长 白山脉。东北平原土地肥沃,居住着许 多以狩猎和耕种为生的民族。几个在中 国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人群,如鲜 卑、契丹、满族等,都起源于这个地域。
第三时期:寒冷期。 公元1400年~1900年。
第四时期:“仪器观测期”。
1900年~至今。
2、湿润状况的变迁
由于中国处于东亚季风区域内,雨量的 变动常常趋于极端,非涝即旱,而且在 相邻地区也会有很大的差别,但总的说 来,湿润的状况也是有变化的,五千多 年的温暖期也是一个气候湿润期,随后 气候逐渐变得干燥,这一过程持续了很 长的时间,到2500年以前气候稍稍湿润, 然后再次变得干燥,。近500年来,旱 灾多于水灾。
㈡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
1、众多的河流犹如血脉一样,将大陆广 大的地区联系在一起。
黄河、长江贯穿于中国三大阶梯之中, 沟通着中国大陆的东西。而汉水、淮河 更是把两条大河联系在一起。长江的支 流湘江和赣江与属于珠江水系的漓江、 北江同发源于南岭山,秦朝时开凿的灵 渠,正是把湘江和漓江相沟通。西江则 联系着岭南和云贵。
2、虽然地形多样,山岭众多,但大自然 总给人以交通的便利。
㈢数千年来的气候变迁及灾害情况
1、温度的变化
5000多年来,中国气候变化的总趋 势是由暖变冷。具体的表现是温暖时 期一个比一个短,温暖程度一个比一 个低。
第一时期:温暖期。 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100年 。
第二时期:寒暖交错期。 公元前1100年~公元1400年。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 生存环境
地理环境是人类存在和文 化创造的先决条件。地理环境 包括两个主要方面:自然地理 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 理环境包括气候、地形、地貌、 水文、植被等,人文地理环境 包括疆域、政区、民族、人口、 农业等。
一、中国地理简要概况
㈠中国地理形势及历史上的人群分布
第一阶梯
169 74
90
1121
总计 1013 1022 460 541 512 254 686 194 397 5079
二、地理条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㈠广大地域决定中国文明的道路和文化方向
中国大陆的整体性决定了中国古代文明与其 他的古代文明不同 。中国文化的发祥地虽然 是在黄河流域,但又不同于西亚文化的是, 它所依赖的不仅仅是黄河干流本身,而是它 众多的支流河汊所形成的河曲湿润地区;同 时中华祖先在创建它的古代文明时,面临着 大地域人口构成多族群的特点,虽然战争征 服是有的,但最终古代文明的成功不是依靠 战争,而是联合和融会。
唐朝 115 125 34
37
63
16
52
27
24
493
五代 11
26
6
3
2
3
51
宋金 193 183 90
101 93
32
77
18
87
874
元朝 92
86
61
69
42 20
56
28
59
513
明朝 196 174 94
112 97
64
165 16
93
1011
清朝 192 201 93
131 97
74
• 区域地理环境 • 与文化的多样分布
㈣广阔地域为中国文化提供可资回旋舞台
当遇到北方边地民族大举南近的时候,中 原文化人群都有一个南国作为后方。因此,每 当北方进入民族融合的时候,南方则进入了开 发的高潮期。在中国历史上常常出现这样的南 北对峙:南方的经济高潮与北方剧烈的民族融 合同时并举,构成南北不同的历史景观。黄河 流域与长江流域,同时充当着这对峙的文化高 潮的两大历史舞台。文化中心与经济中心向东 南逐渐移动,是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的大势。 广阔的回旋舞台,是中国文明历史悠久的前提 条件之一。
②云贵高原北部的四川盆地:居 民的成分复杂。盆地的南面大体 属于西南夷;北面是大巴山地区 的古代巴人、氐人、羌人分布的 地区;盆地的中央是富饶的成都 平原,文明发展的历史十分悠久, 汉族人在秦汉以前就已经大量居 住在这一地区。
③北越秦岭的黄土 高原:此地是黄河、 泾水、渭水流过地 区,沃野千里,是 中华文化重要的发 祥地之一。历史上 许多王朝都在这里 建都,养育过辉煌 的中国古代文化。
㈢地缘特征与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
这里的地缘概念不同于现代的领土观念。它所 指的是当中原的文化中心形成以后,与在北方 广阔地域的草原游牧文化之间的关系。中原文 化必须长期面对一个有草场、山地、沙漠、戈 壁构成的辽阔的地域,和以游牧为基本特征的 文化区域。这个广阔的草原,截止到蒙古族的 兴起,始终没有一个民族是它固定的主人。基 本上是一个民族迁徙,另一个民族就大举跃进。 这些迁徙者成了中原文化的接受者和新的创造 者。在短暂的迟滞后,文明沿着中原固有的文 化升温、繁荣。
㈡广大地域形成的“大一统”观念
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上的两大现象,统 一总是占主导倾向的追求。这样的追求来源于 广大地域上人群的迁移及人群间许久以来的相 互交流。古代 “天下”观念的一个重要作用就 是追求统一。尽管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不在少数, 时间也不算短,但追求统一始终是政治文化观 念中的基调,也是历史的基本倾向。天下一家 的大一统意识,是威力持久的中国理念。
地势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历史 上青藏高原地区曾居住过羌人和吐 蕃。
第二阶梯
从青藏高原往东往北,至大兴 安岭、太行山、伏牛山、雪峰山一 线是第二阶梯,这里分布着高原和 盆地。
①最南的云贵高原
古代所谓的“西南夷”杂居的地 区。源于氐羌(藏缅语族)、百 越(壮侗语族)、百濮(南亚语 系孟高棉语族)、苗蛮(苗瑶语 族)等四大族系。
3、气候与灾害的关系
朝代 秦汉 魏晋 南北 隋朝
水灾 76 56 77 5
旱灾 81 60 77 9
蝗灾 50 14 17 1
雹灾 35 35 18
风灾 29 54 33 2
疫灾 13 17 17 1
地震 68 53 40 3
霜雪 9 2 20
歉饥 14 13 16 1
总计 375 304 315 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