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科创职业学院课件——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环境剖析
中国传统文化PPT讲课课件
文
会的团结与稳定,有助于增强会的凝聚力。
化
中国传 统
贰 文化的性质
不后个过化由但进从
鲜的世了,于这与世
。文纪几它时些落界
化,个在代因后文
,先世这不素、化
这进纪个同是优的
样文,时,可秀角
的化甚代同以与度
例就至是是转低看
子变仅先一化劣,
屡成仅进种的之有
见落一的文,分先
,
。
中国传 统
中国传 统
贰 文化的性质
化古有工型农文以 、文的业,业化时 当化又文或文依间 代、划化者化次而 文近分、划、划言 化代为后分工分, 。文古工为商为人
化代业农文畜们 、文文业化牧把 现化化文三文民 代、等化种化族 文中等、类、的
;
以 时 间 而 言
中国传 统
贰 文化的类型
关于文化的分类,大致有时间、空间、行业与民俗方面几个标准。
,
中国传 统
中国传 统
以 民 俗 而 言
中国传 统
贰 文化的特征
阶 继时民
级 承代族
性 与 非
性 与
性 与
性 与
阶 创稳相
级 造定似
性 性性性
贰 文化的性质
西方有的学者把文化的性质分为评比性文 化与非评比性文化两类。
评
比
评比性文化又分为优性文化与劣性文化,非评比性文化即
性
中性文化。所谓优性文化,一般指先进的科技、发达的教 育、优质的服务以及价值观念中的强调独立性反对依附性,
中国传 统
壹 文明与文化的区别:
中国传 统
壹
德国学者把文明与文化作了严格的区别:文明是属于物质的、技术的、客观
的;文化是精神的、信仰的、主观的。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第一章--中国传统文化的生存环境
第一节 中国传统文化生存的地理环境
一、文化与地理环境之关系
文化地理学所涉及的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主 要有以下一些基本认识:
1.文化是人类从适应自然到征服、改造、利用 自然的过程中形成、发展的,因此,地理、文化、 人三者之间从一开始就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 系。
一、中国宗法制度的产生和确立
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 是王族贵族放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 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其特点是宗族组织和国 家组织合而为一,宗法等级和政治等级完全一致。 这种制度在夏朝初步产生,完备和定型于周朝, 并影响后来的各封建王朝。宗法制的基本原则, 是将每个宗族中的嫡长子确立为大宗,居于同宗 中的支配或主导地位;而把其他庶子分立为小宗, 处于大宗的从属或次要地位。
3.宗法与专制的结合,在政治上表现为儒法 合流,在文化上的反映则是伦理政治化和政 治伦理化。
三、两大经济类型民族的对垒冲突
中国历史上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的尖锐矛盾冲突, 根本的原因是游牧民族不断南下侵占农耕民族的 地盘引起的。一方面,我国古代气候周期性变冷, 迫使北方游牧民族不得不由北向南迁移。自东汉 以来,我国气候有逐渐变寒冷的趋势。北方游牧 民族逐水草而居,气候变冷,水草不丰,牛羊牲 畜断草无食,游牧民族生存艰难,不得不向南转 移。可以认为,在某些情况下北方游牧民族向南 迁移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3.严格的宗庙祭祀制度。
二、中国传统社会结构定势 宗法制长期笼罩着传统中国社会,突出表现
在以下五个方面: 1. 父系单系世系原则广泛实行。 2. 家天下的延续。 3. 封国制度不断。 4. 家族制度长盛不衰。 5. 家国同构。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培训课件3
• • •
•
• 3、二者辩证关系: • 1)原因和结果是对立的,在具体因果联系中 ,二者不能混淆和颠倒。 • 2)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 的; • 3)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相互作用; • 4、因果关系表现多种多样 • 一因多果,同因异果;一果多因,同果异因; 多因多果,复合因果。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培训课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十二五”规划建议解读
• 3、方法论意义: • 1)掌握客观必然性是科学认识和实 践的基础,在社会实践中应尊重必然性 ,才能获取成功。 • 2)重视偶然性,才能抓住机遇,推 动事业向前发展。 • 3)通过偶然性揭示必然性,从偶然 中去发现必然。
• 四、原因与结果
• • 原因——引起某种现象的现象叫原因; 结果——由一定现象作用而被引起的现象 叫结果; • 特点: • 1)时间顺序性:一般原因在前,结果在后 ; • 2)必然联系性: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 5、方法论意义: • 1)正确认识和掌握事物因果联系,可增 强工作预见性。 • 2)正确认识和掌握事物因果联系,有利 于总结经验教训。 • 3)正确认识和掌握事物事物的因果联系 ,是进行科学研究获得科学认识的前提。
• 五、可能性与现实性
• 1、可能性——是现实事物中包含着的,预示 着事物发展前途的种种趋势,是潜在的,尚未实 现的东西。 2、分类: 1)可能与不可能 可能是这一现象有某种客观的依据和条件产生 ; 不可能是指某一事物和现象没有任何依据和条 件,永远不能实现的东西;
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主题班会PPT课件
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更好地展示中国特色的文化魅力。
协调共生
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和谐共生,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文明形态。
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建立文化自信
通过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培养对中华文明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传承优秀品德
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道德价值观,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传统文化传承面临的困境
文化自觉不强
当代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认同感不足,缺乏主动学习和传承的意识。
传统工艺失传
一些优秀的传统手工艺技艺正面临失传的危险,亟需保护和传承。
文化交流阻碍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流存在障碍,需要增进互相了解。
保护力度不足
政府和社会力量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还需进一步加强。
3
塑造民族特色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构建了民族的特点和魅力。
4
促进社会发展
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经验,对于推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作用。
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地位
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具有重要地位。它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智慧和文明精神,是民族文化根基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文化渗透于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行为方式和审美追求。
2
融合重构
将传统文化元素与当下流行元素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形式,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
3
跨界整合
打破传统文化与其他领域的壁垒,实现多元化跨界合作,形成创新驱动力。
发掘和挖掘传统文化的魅力
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丰富的内涵,我们需要用心去发掘其中的独特魅力。从中华优秀传统中寻找灵感,借鉴先人智慧,激发历史文化的生命力。通过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知和创造性转化,让它与当代生活自然融合,重拾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介绍PPT课件
06
中国美食
八大菜系
• 鲁菜:以济南菜为主,大方高贵,做工精细,官府菜。 • 粤菜:以广州菜为主,追求新鲜,清淡,味鲜。 • 川菜:以四川菜为主,辣味浓郁,口味多变。 • 苏菜:以江苏菜为主,刀工精细,菜品鲜美,注重本味。 • 闽菜:以福建菜为主,烹调技艺高超,多海鲜。
地方特色菜
北京烤鸭
上海小笼包
四川麻婆豆腐
广东白切鸡
湖南口味蛇
• 以北京填鸭为主料 ,用果木烤制而成,皮 酥肉嫩,味道鲜美。
• 以上等猪肉、鸡汤 为主料,蒸制而成,皮 薄馅嫩,汤汁浓郁。
• 以豆腐为主料,加 入豆瓣酱、花椒粉等调 料烧制而成,麻辣鲜香 。
• 以三黄鸡为主料, 浸熟后切块,配上姜丝 、葱花、酱油等调料食 用,口感鲜嫩。
中国医学
中医基本理论
强调整体观念
1
•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与外部环境是一个有机 的整体,人体内部的五脏六腑、气血阴阳与
外部环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强调气血阴阳平衡
2
•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的气血阴阳平衡是保持 健康的重要因素,失衡会导致疾病。
强调辨证施治
3
• 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四种方法对病人 进行诊断,然后根据不同的病情制定不同的
民间故事
• 如《老鼠嫁女》、《葫芦娃》等。
民间歌谣
• 如《茉莉花》、《刘三姐》等。
04
中国艺术
国画
特点
• 国画注重表达意境,讲究笔墨神韵,追求气韵生动。
分类
• 国画根据绘画题材,可分为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等。
书法
特点
• 书法强调笔画之间的呼应、连贯和韵律感,富有审美价 值。
分类
• 书法根据书写风格和技巧,可分为楷书、草书、隶书等 。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主题班会课老师教案就业现状分析第二部分
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第二部分---重庆科创职业学院主题班会课2、现在开始讨论发言,首先阳海燕代表发言阳海燕:“就业要有优秀的品格素质”首先,诚实。
在学校里要刻意培养自己拥有诚实的道德品性。
平时处事,要实事求是,不要油嘴滑舌、见风使舵、三句话里没有一句可使人相信。
因为,你若缺乏诚实的品格,即使你一时用奸猾欺骗了同事或领导,但纸里难包火,久而久之,你的人格品性终究会被人们识破。
到那时,你的生存环境就会受到威胁了。
其次,正直。
在学校里要注意培养自己拥有正直为人的品格。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世事的开明,绝大多数领导及同事都会从内心接纳和敬佩拥有真才实学、为人正直磊落的人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学会做人比拥有才华更重要。
因此,你堂堂正正地做人,将是你今后事业发展的基本保证。
不过,我们倡导正直做人,并非让人们做一个死板、机械的人。
应该说,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在正直做人的大前提下,处事灵活、机敏、不呆板、不机械,也是对未来从业者的基本要求。
再次,敬业。
对所从事的职业充满热情、由衷热爱,并拥有坚定的从业信心,是即将步入就业岗位的青年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因为,无论是一个企业、部门、单位的负责人,还是一般的员工,都不会欢迎一个朝三暮四、身在曹营心在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来这里工作的。
因此,是否拥有敬业爱岗的品格素质,可以说是决定自己今后事业能否成功的先决条件。
陆林:“就业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准备吃苦的心理。
就业,不是请客吃饭,不能大饱口福;也不是游山玩水,不会充满诗情画意而满足你的新鲜感和好奇心。
就业是实实在在的吃苦和耐劳。
因此,你必须具有准备吃苦的心理,况且,你初来乍到,各方面都得从头做起,必须要比别人多干一些,干得更苦一些。
要是不具备这样的心理,那么,终有一天你会从艰苦的工作岗位上败下阵来。
迎接挫折的心理。
工作是战斗,战斗的征程有着诸多的险山恶水。
因此,就业者到了新单位、新环境、新岗位,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有时候甚至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挫折。
第二讲中国传统文化的自然和社会环境PPT课件
29
• 其基本原因是:周期性并且频繁不已的战 乱、动乱对现实生产力的巨大破坏;统治 阶级“重农”是“务虚政策”(或者说只 是重视农业税收),长期以来对农业的发 展和更新没有任何投入,致使农业生产只 能在“原有水平”上维持简单再生产;统 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残酷剥削造成了农业 生产的基础脆弱。
3
•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口大国,早在公 元2年,在当时的西汉的政区范围内,就有 6000万人口,约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33% (当时世界人口约1.7亿);到12世纪初, 北宋境内的人口已经接近1亿,加上辽、西 夏和金的人口,就超过了1亿,仍然占世界 总人口的33%(当时世界总人口约3.2亿); 1850年,中国人口已经超过了4.3亿,所占 世界人口的比例仍然没有减少(当时世界 人口约12亿)。
10
2、地理环境对中国文化形成和延续 的影响
• 中国文化以农耕文化为主体,在中国的政 治、经济和文化生活中有着鲜明的体现。
• 例如: 1)中国古代习惯上以“社稷”作为 国家的代称,用“春秋”来代表时间和历 史发展,就是其典型表现之一。(节气与 农事)
• 2)中国历代王朝都把兴修水利、刊行农书、 推广农业新技术作为国家行政管理中的大 事。
17
2、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长期对垒 和融合
• 当黄河流域及其以南的农耕文明在日益发 展的同时,我国广大的西北和北方地区, 正繁衍、生存着剽悍善战的游牧民族,他 们世代逐水草而居,以游牧、狩猎为生。
• 当中原地区的汉族政权出现衰落、混乱时, 这些少数民族还曾经一度入主中原,建立 政权。
《中国传统文化》ppt课件完整版(2024)
发展脉络
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秦汉时期的统一与融合;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多元文化交流,到唐宋时期的繁荣与辉煌;从元明清时期的继承与发展,到近 代以来的转型与变革。
2024/1/30
5
核心价值观念
忠诚
03
04
佛教文化对于心理治疗 、生命教育等方面也有 重要的贡献。
22
佛教的修行方法对于提 高个人修养和心灵成长 具有帮助。
06
中国传统艺术与文化
2024/1/30
23
书法艺术与鉴赏
书法艺术概述
阐述书法的起源、发展及主要 流派,如篆书、隶书、楷书、
行书和草书等。
2024/1/30
书法技巧与笔法
分析书法的基本技巧,如用笔 、用墨、结构和章法等,以及 不同流派的笔法特点。
倡导忠诚于国家、民族和事业 ,强调个人对集体和社会的责 任感。
礼仪
注重礼节、讲究仪式,认为礼 仪是表达尊重和友好关系的重 要方式。
仁爱
强调以人为本,尊重生命、关 爱他人,追求和谐共处。
2024/1/30
孝道
尊重长辈、孝顺父母,认为孝 道是家庭和谐和社会稳定的重 要基石。
智慧
追求真理、崇尚知识,强调智 慧在人生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 作用。
2024/1/30
历代绘画流派及代表画家
介绍历代著名的绘画流派及其代表画 家和作品,如文人画、工笔画、山水 画、花鸟画等。
绘画鉴赏与收藏
探讨绘画作品的鉴赏方法、收藏价值 及市场动态。
25
音乐舞蹈表演艺术
中国传统音乐概述
阐述中国传统音乐的起源、发展及主要 特点,如五声调式、民族乐器等。
2024年中国传统文化介绍课件
中国传统文化介绍课件一、引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文化体系,它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含了丰富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艺术形式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内容。
本课件旨在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和影响,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这一伟大的文化遗产。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1.历史悠久: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它经历了多个朝代的演变和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2.内容丰富:中国传统文化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涵盖了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多个领域。
其中,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等哲学思想对整个文化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强调人文精神: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文精神,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伦理道德。
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忠诚、孝道等观念深入人心,成为中国社会道德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4.注重道德修养: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和内心的修养。
儒家思想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念,强调了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5.强调和谐共处: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处。
道家思想中的无为而治、顺应自然的观念,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1.哲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等哲学思想,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思想强调人伦关系和社会伦理,道家思想强调顺应自然和无为而治,佛教文化强调因果报应和慈悲为怀。
这些哲学思想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教育、家庭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文学艺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书画、音乐、戏曲等艺术形式,对中国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诗词作品如《诗经》、《楚辞》、唐诗、宋词等,都是中国文学的瑰宝。
中国古代的书画艺术如书法、绘画等,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的音乐、戏曲等艺术形式,如古琴、京剧等,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3.科学技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科学技术对中国的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课件
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课件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遗产,它丰富多彩,涵盖面广,是中华民族长期历史文明积淀的结晶。
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人才的培养,各级教育部门都纷纷加大对传统文化教育的力度,其中课件的制作和应用也成为了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
本文主要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课件,旨在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提供更全面、更有效的学习方式。
一、中国传统文化课件的基本特点1.集图文、音频、视频于一体传统文化课件采用多媒体和互联网技术,能够集图文、音频、视频于一体,内容形式多样化,生动直观,利于教学实践。
例如,可以通过漫画、动画、游戏等方式将传统文化知识嵌入到互动化、趣味化的学习过程中,从而提高学习热情和深入记忆的效果。
2.全面、系统传统文化课件的内容非常全面、系统,主要包括中国哲学、道德、文学、音乐、绘画、书法、历史、地理、政治等多个方面,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相互作用。
通过将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联系起来,能够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原则、思想精髓,为培养综合素质提供支撑。
3.科学有效传统文化课件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教学工具。
也许有人会觉得课件学习不如传统课堂教学来得深刻,但实际上,传统文化课件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全面理解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而且还可以提高学习自主性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广泛积累知识的同时,培养归纳总结、分析比较、思维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二、中国传统文化课件的应用现状1.小学教育在小学教育领域,传统文化课件已经广泛应用。
学校在“国情课”“思想品德”“中国文化素质教育”等课程中,引入了一系列传统文化知识,例如“中国字”,“中华美德”,“中国书画”,“传统美食”等,不仅强化了传统文化教育,而且注重了让学生在熟悉中华民族文化的同时了解其他文化。
2.中学教育对于中学生而言,传统文化课件也非常重要。
学科教育中,不仅需要通过历史课本、旅游等方式,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也需要通过传统文化课件的观传、动态、交互模式来进行深入的学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④黄土高原北邻的蒙古高原:是一个草 原、沙漠、戈壁交错的地带,历来也是 北方草原民族进入中原地带的要冲。生 活着达斡尔族、蒙古族、土族、东乡族、 保安族等。
第三阶梯
多是平原和丘陵地区。太行山的北端是 东西向的燕山山脉,向北越过蒙古高原 东侧多山地区,就是广阔的东北平原了。 东北平原的西侧是大兴安岭,东侧是长 白山脉。东北平原土地肥沃,居住着许 多以狩猎和耕种为生的民族。几个在中 国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人群,如鲜 卑、契丹、满族等,都起源于这个地域。
地势最高的是青藏高原。历史 上青藏高原地区曾居住过羌人和吐 蕃。
第二阶梯
从青藏高原往东往北,至大兴 安岭、太行山、伏牛山、雪峰山一 线是第二阶梯,这里分布着高原和 盆地。
①最南的云贵高原
古代所谓的“西南夷”杂居的地 区。源于氐羌(藏缅语族)、百 越(壮侗语族)、百濮(南亚语 系孟高棉语族)、苗蛮(苗瑶语 族)等四大族系。
第三时期:寒冷期。 公元1400年~1900年。
第四时期:“仪器观测期”。
1900年~至今。
2、湿润状况的变迁
由于中国处于东亚季风区域内,雨量的 变动常常趋于极端,非涝即旱,而且在 相邻地区也会有很大的差别,但总的说 来,湿润的状况也是有变化的,五千多 年的温暖期也是一个气候湿润期,随后 气候逐渐变得干燥,这一过程持续了很 长的时间,到2500年以前气候稍稍湿润, 然后再次变得干燥,。近500年来,旱 灾多于水灾。
第一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 生存环境
地理环境是人类存在和文 化创造的先决条件。地理环境 包括两个主要方面:自然地理 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 理环境包括气候、地形、地貌、 水文、植被等,人文地理环境 包括疆域、政区、民族、人口、 农业等。
一、中国地理简要概况
㈠中国地理形势及历史上的人群分布
第一阶梯
唐朝 115 125 34
373
五代 11
26
6
3
2
3
51
宋金 193 183 90
101 93
32
77
18
87
874
元朝 92
86
61
69
42 20
56
28
59
513
明朝 196 174 94
112 97
64
165 16
93
1011
清朝 192 201 93
131 97
74
②云贵高原北部的四川盆地:居 民的成分复杂。盆地的南面大体 属于西南夷;北面是大巴山地区 的古代巴人、氐人、羌人分布的 地区;盆地的中央是富饶的成都 平原,文明发展的历史十分悠久, 汉族人在秦汉以前就已经大量居 住在这一地区。
③北越秦岭的黄土 高原:此地是黄河、 泾水、渭水流过地 区,沃野千里,是 中华文化重要的发 祥地之一。历史上 许多王朝都在这里 建都,养育过辉煌 的中国古代文化。
• 区域地理环境 • 与文化的多样分布
㈢地缘特征与中国文化的历史命运
这里的地缘概念不同于现代的领土观念。它所 指的是当中原的文化中心形成以后,与在北方 广阔地域的草原游牧文化之间的关系。中原文 化必须长期面对一个有草场、山地、沙漠、戈 壁构成的辽阔的地域,和以游牧为基本特征的 文化区域。这个广阔的草原,截止到蒙古族的 兴起,始终没有一个民族是它固定的主人。基 本上是一个民族迁徙,另一个民族就大举跃进。 这些迁徙者成了中原文化的接受者和新的创造 者。在短暂的迟滞后,文明沿着中原固有的文 化升温、繁荣。
2、虽然地形多样,山岭众多,但大自然 总给人以交通的便利。
㈢数千年来的气候变迁及灾害情况
1、温度的变化
5000多年来,中国气候变化的总趋 势是由暖变冷。具体的表现是温暖时 期一个比一个短,温暖程度一个比一 个低。
第一时期:温暖期。 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100年 。
第二时期:寒暖交错期。 公元前1100年~公元1400年。
㈡广大地域形成的“大一统”观念
分裂与统一是中国历史上的两大现象,统 一总是占主导倾向的追求。这样的追求来源于 广大地域上人群的迁移及人群间许久以来的相 互交流。古代 “天下”观念的一个重要作用就 是追求统一。尽管中国历史上的分裂不在少数, 时间也不算短,但追求统一始终是政治文化观 念中的基调,也是历史的基本倾向。天下一家 的大一统意识,是威力持久的中国理念。
㈣广阔地域为中国文化提供可资回旋舞台
当遇到北方边地民族大举南近的时候,中 原文化人群都有一个南国作为后方。因此,每 当北方进入民族融合的时候,南方则进入了开 发的高潮期。在中国历史上常常出现这样的南 北对峙:南方的经济高潮与北方剧烈的民族融 合同时并举,构成南北不同的历史景观。黄河 流域与长江流域,同时充当着这对峙的文化高 潮的两大历史舞台。文化中心与经济中心向东 南逐渐移动,是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的大势。 广阔的回旋舞台,是中国文明历史悠久的前提 条件之一。
3、气候与灾害的关系
朝代 秦汉 魏晋 南北 隋朝
水灾 76 56 77 5
旱灾 81 60 77 9
蝗灾 50 14 17 1
雹灾 35 35 18
风灾 29 54 33 2
疫灾 13 17 17 1
地震 68 53 40 3
霜雪 9 2 20
歉饥 14 13 16 1
总计 375 304 315 22
169 74
90
1121
总计 1013 1022 460 541 512 254 686 194 397 5079
二、地理条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㈠广大地域决定中国文明的道路和文化方向
中国大陆的整体性决定了中国古代文明与其 他的古代文明不同 。中国文化的发祥地虽然 是在黄河流域,但又不同于西亚文化的是, 它所依赖的不仅仅是黄河干流本身,而是它 众多的支流河汊所形成的河曲湿润地区;同 时中华祖先在创建它的古代文明时,面临着 大地域人口构成多族群的特点,虽然战争征 服是有的,但最终古代文明的成功不是依靠 战争,而是联合和融会。
㈡中国地理的整体性特征
1、众多的河流犹如血脉一样,将大陆广 大的地区联系在一起。
黄河、长江贯穿于中国三大阶梯之中, 沟通着中国大陆的东西。而汉水、淮河 更是把两条大河联系在一起。长江的支 流湘江和赣江与属于珠江水系的漓江、 北江同发源于南岭山,秦朝时开凿的灵 渠,正是把湘江和漓江相沟通。西江则 联系着岭南和云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