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文化生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ppt课件
【人教版】必修三: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ppt课件
源远流长
区 别
博大精深
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 我国的文学艺术、科 见证不同 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 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
要见证
联系
大精深的见证
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与博大精深的原因
2.表格比较中华文化、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
中华文化
区域文化
民族文化 所谓民族文化, 就是具有共同语 言、共同地域、 共同经济生活、 共同心理素质的 稳定的共同体在 历史和现今所创 造的能够代表其 共同特点的文明 成果的总和
决定。
3.文化独特性是区域文化发展的基础。(2012· 广东卷· T31①) (×)
理由: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
4.黎族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海南地理环境决定 的。 5.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 6.各民族文化的差异逐步消失。 (2012· 海南卷· T7③ ) (× ) (2011· 天津卷· T5B) (× ) (2010· 江苏卷· T19③) (× )
(2)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 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仅有。
2.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1)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①独树一帜的文学艺术:历史悠久、内涵丰富而绚丽、风格 鲜明而独特。 ②独领风骚的科学技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 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一、命题常设误点(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统一。 (2013· 全国卷Ⅱ· T19④) (×)
理由:海峡两岸文化既有个性又有共性,中华文化是各地文化 个性和共性的统一体。
2.不同地域决定不同文化的发展。 (2013· 安徽卷· T9③)( × ) 理由:地域可影响文化,但不能决定文化,文化由经济、政治
人教版政治必修三: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ppt课件(1)
(2013· 北京文综)“笔墨当随时代”,绘画艺术要 有时代精神,就要有创新。然而不继承优秀的传统遗产,创新 很难有稳固的根基。这表明绘画艺术的发展要( A.正本清源,独树一帜 C.薪火相传,推陈出新 )
B.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D.各美其美,和而不同
[解析]
材料强调文化发展既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又
要不断创新,融入时代精神,C 项符合题意;A 项强调对传统 文化要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显然不符合题意;B 项强调文 化创新要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不符合题意;D 项强调要尊重 文化多样性,与题意不符。故应选 C 项。
[答案] C
孔子的主要言行, 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的收集整 理编成 《论语》 一书, 这本书成为儒家学派的经典。 这说明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B.中华文化需要不断继承与创新 C.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D.儒家文化、儒家思想成为中华文化的缩影 )
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是文字吗 (1)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 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 入文明时代。 (2)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 用,汉字文化内涵丰富,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3)我们必须分清,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汉字 才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答案] C
课堂巩固训练
一、选择题 1.下表展示了中华文化在古代发展的辉煌历程,请选出 时期与文化思想一一对应正确的选项( 时期 )
文化思想地位 中华文化的雏形 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 古代中华文化进入了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产生了影响后期封建社会发展的宋明理学
①春秋战国时期 秦朝 A.①②③④⑤ C.①⑤④③②
人教版高中必修三政治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共49张PPT)
●农学篇
从先秦时代开始,中国就出现农家学派和农书,流传至今的 《吕氏春秋·上农》四篇(公元前239 年),就是他们的代表。 到汉代则出现了《氾胜之书》和《四民月令》这样两部著名 的农书。北魏时期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农学著作,被称为 “中国古代百科全书”的贾思勰 所著的《齐民要术》(公元532 -544年),同时也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齐民要术》以前的农书都是以北方农业技术为主要写作物 件,在《齐民要术》的出现之后六百余年,才出现了第一部反映 南方水田农业技术的农书,这便是南宋的陈旉《农书》(公元 1149年)。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综合介绍了我国传统农学 成就,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明朝宋应星的《天工开 物》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
古巴比伦
公元前3500年
烟消云散 雅利安化 面目全非 源远流长
古印度
公元前3000年
古埃及
公元前3000年
古代中国
公元前2100年
?
忆一忆 ——中华文化的发展
殷周 春秋战国 秦朝 汉朝 确立 儒学 地位 独 尊 儒 术 隋唐 宋元明 清 文化 宋明 西学 繁荣 理学 东渐 全 盛 时 代 延 续 辉 煌 面临 工业 文明 冲击
●医学篇
先秦时期:扁鹊是战国时期最著 名的医生,后代把他奉为“脉学之 宗”,他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从脉 象中诊断病情。切脉是扁鹊的主要成 就。四诊法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病 法,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中医所沿用。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复习(共15张PPT)
随堂练习 P 161
7、(2015·福建文综,30)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 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城饮马,河梁携 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 上述文字( )。
A. 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B. 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
C. 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
①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 ②一个民族特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③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 ④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随堂练习 P160
3、(2016·天津卷,10)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 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 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例如为世人所称道的苏州园 林,“虽为人作,宛自天成”,体现了“天人合一”的 精神追求。这印证了( )
考点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注意
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不仅指中华文化能和外来文化和 睦相处,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的积极成分,也指中华各 民族文化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彼此吸收、借鉴各民族文 化的积极成分。
②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 借鉴,而是说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另外,包容性也并非说融入其他文明。
专题三 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真题引路
最新考纲
1、灿烂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考点一:中华文化的特点(基本特征)
侧重强调中华文化的发 侧重强调中华文化的成就和
展历程
魅力
汉字:中华文明的重要 标志
高中政治人教版必修三文化生活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共18张PPT)
A
B
中华文化 的力量
表现
对外:顽强生命力和无穷 魅力
对内:熔铸在民族的生命 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 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 结奋斗的不竭动力
贰
易混易错知识
Perspicacious knowledge
易混易错知识
1.汉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 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 标志。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书写中华文化,传承 中华文明。)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文化自信
4.区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没有什么区别。(区域文化和民族 文化各有侧重,并不完全重合,区域文化包含民族文化。)
叁
记忆知识过关
Memory
knowledge
记忆知识过关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的见证;博大精深的表现) 2.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内容;前提;表现;意义) 3.中华文化的力量(原因;表现)
目 录
壹
基础知识梳理
Carding of basic knowledge
考点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考点一: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源远流长
• 历史悠久 • 绵延不断
•汉 字 • 史书典籍
互为因果 互相促进
侧 重 点
表 现
博大精深
• 内涵丰富 • 底蕴深厚
•独 特 性Biblioteka •区 域 性 •民 族 性肆
课堂巩固训练
Class consolidation training
课堂巩固训练
1.第五届两岸汉字艺术节期间,举办了“翰墨千秋,金石永
年——第五届两岸汉字艺术节篆刻作品展”“金石说故事”等
系列活动。两岸学者、专家、艺术家共聚一堂,温饶“汉字艺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ppt课件
那些与中华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 明,有的衰落,有的消亡,有的融入了 其它文明。而起源于黄河、长江流域的 中华文明虽历经沧桑,却延续至今,始 终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②见证:汉字和史学典籍
汉字
作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 用 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
成果。数千年来,汉字为书 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 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考点一、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中华文化在世界东方走过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发展时 殷商 春秋 期 时期 战国
秦
汉
隋唐
宋元 明
明清
文化
天命 神权
诸子蜂 起、百
促进统 一的民
独 尊
思想
“敬 德保 民”
家争鸣 族文化 发展
儒 术
思想
在中华 文化发 展史上 的影响
▪ 2、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1)中华文化的共性与个性 (2)各民族文化的地位 (3)各民族文化的关系 (4)意义
台湾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关系怎样? 对祖国统一大业有何启示?
▪ 关系:①台湾文化是由于历史、地理原因而 形成的具有台湾区域特征的地方文化,它是 多种文化交融的产物。
▪ ②台湾文化根源于中华文化,它与中华文化 之间是个性与共性、叶与根的关系。台湾文 化具有明显的个性,同时又具有中华文化的 共性。
作用
对早期 中华文 化产生 深刻影 响
形成古 代中华 文化思 想的雏 形
具有 儒家
划时 思想
代意
成为 正统ຫໍສະໝຸດ 义 思想古代 中华 文化 高度 发展
进入 气度 恢弘 的全 盛时 代
产生 宋明 理学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3《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ppt课件
②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③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B
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
A.①
B.①②③④
C.③④
D.②④
练习
3.(09山东卷20)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 与发展,我国高度重视文化典籍的整理工作。 这是基于 ① 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② 优秀的文化典籍可以直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③ 整理文化典籍有利于挖掘和保护传统文化 ④ 阅读文化典籍可以帮助人们认识中华文化
D
②中华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
③中华文化得到各族人民的认同
④中华各民族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A. ①② B.②③ C. ③④ D.①④
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
(1)原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包容性:
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 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 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 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 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发展时期殷周时期春秋战国秦汉隋唐时期宋元明时期明清文化思想天命神权敬德保民思想诸子蜂起百家争鸣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儒家学说确立至尊地位古代中华文化高速发展并吸收外域文化延续隋唐文化的辉煌并产生宋明理学推动中华文化发展其中宋明理学对后期封建社会影响较大近代西方文化传入在中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影响作用对早逐渐形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进入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中国传统文化面临冲击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练习
用响
会影响
较大
练习:
中华文化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
新人教版政治必修3《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ppt复习课件
必修3 文化生活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单元解读
本单元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中华文化,二是中华 民族精神。对于中华文化关键是把握中华文化的两 个特点,特别是要注意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原 因——包容性。对于中华民族精神我们要理出一个 三个角度去分析,准确掌握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 容,从地位、必要性、意义三方面总结原因,抓住 核心词理解措施。在复习中还应理清中华文化与民 族精神的关系。
(3)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①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原因
Hale Waihona Puke a.中国封建统治的日渐没落。
b.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②如何再创中华文化的新辉煌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
b.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
粕,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 现代文明相协调,既保持民族性,又体现时代 性。
2、各民族人民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 感和归属感的意义: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 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显示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 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 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激励中国人民 的强大精神力量,也是激励中华儿女的不竭力量之源。
以上七个时期,在复习时要抓住其中的几个关键时期,
如秦的统一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隋
唐时期中华文化进入全盛时代;宋元明文艺、科技等 方面成就巨大。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和史书典籍。
①汉字: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
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 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
• 第6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高三政治ppt课件 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
制作的乐器„„其中,钻木取火、低温制陶、黎族民歌、黎
族织锦等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此可见, 黎族文化( )
①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具有悠久的历史,是黎族人民长期社会实践的产物
③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其性质是由海南地理环境决定的 ④具有强大生命力,是促进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从2012年7月开始,澳大利亚本地的中医师均由全
国统一注册管理。这意味着中医师在澳洲终于获得合法的行医
身份,这是中医首次在发达国家获得正式承认及注册。为此,
《人民日报》发文指出:“中医要有文化自信,”“对中医来说, 最重要的是‘传承不泥古,发展不离宗’,而不是等待西方的认 可。”
材料三
2013年1月9日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
二、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1.内涵与要求
(1)_________: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求同存异 (2)_________: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的积
兼收并蓄 极成分。
2.作用与意义
(1)是中华文化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原因。 (2)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的_____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_____。
)
C.服饰文化使中华文化呈现出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D.坚持文化的包容性是形成和保持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
【解析】选D。A、C两项本身表述均正确,但只强调了题干材料 的一个方面,即只强调了惠安女服饰的特色;B项不符合题意;D 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它适应当地劳动的需要,汲取了闽越
文化、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精华,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三第6课《我们的中华文化》课件(共13张PPT)
中华文化、民族文化与区域文化的关系
中华文化 与区域文 化 中华文化 与民族文 化 区域文化 与民族文 化
从外部看:中华文化与区域文化是一体;从内部看:中 华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由不同的地域文化构成,呈 现文化的“多元”化 从世界角度看,中华文化是世界民族文化的一种。从内 部看:中华文化由各民族文化构成。各民族文化既有中 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民族文化的个性
(2)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
文化思想 天命神权 思想、 殷周 ___________ 时期 “敬德保民”思想 春秋 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战国 秦 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 化的发展 儒家学说 确立至尊 ___________ 地位
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影 响、作用 对早期中华文化产生了深 刻的影响 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 思想的_______ 雏形 在中华文化史上具有 划时代 的意义 _________ 儒家思想开始形成统治地 位
汉
文化思想
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上的影 响、作用
隋唐 时期
古代中华文化高度发展,并以 博大的胸襟广泛吸收外域文化
进入气度恢弘的_______ 全盛 时代
宋元 明时 期
延续隋唐文化的辉煌并在史学、 推动中华文化发展,其中 文学艺术、科技等方面有巨大 宋明理学对后期的封建社 的成就。同时产生了影响后期 会影响较大 宋明理学 封建社会发展的___________
区域文化与民族文化并不完全重合,区域文化包括民族 文化。民族性是区域文化研究中经常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趋融合有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在中华文化的百花园中,各具特色 民族性 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 贡献
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关系
源远流长 角度 博大精深
高二政治必修3文化生活《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13张PPT)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1.汉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重点点拨特别提醒:(1)不能把文字等同于汉字(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学典籍的延续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汉字和史书典籍,有其合理性(汉字和史书典籍的作用略)。
但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这种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2.准确把握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1)中华文化具有独特性(独树一帜,独领风骚)。
要从古代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地位、作用、特点等方面理解。
(2)中华文化具有区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要从区域文化的成因、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区域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三个角度理解。
(3)中华文化具有民族性(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要从各民族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中华文化与各民族文化的内在联系、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等方面理解。
3.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区别角度从动态上,即从中华文化的发展轨迹和历程上阐明中华文化的特征从静态上,即从中华文化的内涵、特色、程度上阐明中华文化的特征见证或表现汉字和史书典籍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联系(1)二者都是中华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特征(2)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之一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也是中华文化的特点全面理解包容性(1)求同存异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相处时的一种外在的、静止的状态;兼收并蓄侧重于不同文化之间一种内在的、动态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2)包容性不是说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被其他民族吸收、借鉴,而是中华文化吸收、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
另外,包容性也并非是说融合其他民族文化或融入其他文明。
(3)判断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常见标志词:广泛吸纳、博采众长、古今交融、中西合璧、和而不同、和睦相处、完美结合、融入、借鉴等。
知识拓展:1、如何理解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参考《学习指导》P492、正确理解中华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参考《学习指导》P521、(2016·天津卷,10)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独特之处,在于把哲学观念与历史文脉融入砖石草木之中,使建筑成为文化传承的视觉象征。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共25张PPT)
中医,是从观察世界中所感知而得的哲学与自然医药经 验相结合的学科,讲究相生相克、阴阳协调、天人合一 的自然之道。中医讲究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运用草药、 针灸、刮痧、火罐等治疗方式以达到通经络、调气血。 药食同源、寓医于食、未病先防、注重合理膳食养生。
红木家具是中国人独有的文化艺术品。千百年来,红 木家具凭借其古朴典雅、和谐温婉的人文内涵,静穆 雅致、淳朴端庄的艺术属性及以及外柔内刚、细密沉 重的品质为世人所推崇。红木家具是中国家具的符号 性标志。独特的魅力传承和发展着中华传统文化之美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是?
③文物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 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 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
当文学细分题材被集体消费的时候,央视再度升级视野和 格局,隆重推出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以文化 的内核、综艺的外壳、纪录的语言,用时尚现代的方式激 活深沉古老的历史,“让国宝活起来”。文物不是尘封的 古董,该节目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眼万年中日日流淌、从未 褪色、激情澎湃的文化自信和现实意义。材料说明什么? 文化与经济;文化创新;批评继承、时代精神;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文化的力量、塑造人生
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②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区域性)
受历史、地理、经济、人文等因素的影响,各地 区的文化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中华文化具有丰 富多彩、多姿多样的特点。
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 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江南水乡
贵州梵净山
吴越文化是水乡文化,与水结缘,其文化有海纳百川、敢 为人先、经世致用的特点。有“吴侬软语”的美称;吴越 饮食以香甜可口为特征;吴越地区辈出文人墨客和科学家。 滇黔文化是山寨文化,与高山相连,其相对封闭和民族 众多的特点,让该文化有原生文化、多民族文化多姿多 彩、神奇瑰丽、原生淳朴的特点。
高中政治必修三 我们的中华文化PPT课件
南北朝菜肴一瞥
• 崔浩《食经》有个菜叫胡羹,做法 如下:“用羊胁六斤,又肉四斤, 水四升,煮;出胁,切之。葱头一 升,胡荽一两,安石榴汁数合,口 调其味。”
南北朝菜肴一瞥
• 《齐民要术》之鸭煎法:用新成鸭 子极肥者,其大如雉,去头烂,治 却腥翠五脏,又洗净,细剉如笼肉 。细切葱白,下盐豉汁,炒令极熟 ,下椒姜末,食之。
立足点
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怎么样
.
主体 59
主要途径
.
——景差《大招》11
秦汉时期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促进了国内各地各 民族的饮食文化的交流。 长寿等道术→促进食疗理论的发 展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 和《山海经》等著作。
蔬菜:苜蓿、菠菜、芸苔、胡瓜、胡豆、胡蒜 、胡荽等 水果:葡萄、扁桃、西瓜、安石榴 调味品:胡椒、沙糖等 烹饪方法:乳酪、胡饼、羌煮貊炙、胡 烧肉、胡羹等
一单元
二单元
三单元
四单元
文化与生活—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中特文化
文化及其 作用
纵横角度论 文化发展
普遍性
中华文化的 历史沿革
中华文化的 现实走向
特殊性
理性认识 .
实践操作 1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三单元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民族文化是民族之根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
到了清代初期,鲁菜( 包括京津等北方地区的风味菜 )、苏菜(包括江、浙、皖地 区的风味菜)、粤菜(包括闽 、台、潮、琼地区的风味菜) 、 川菜(包括湘、鄂、黔、滇 地区的风味菜),已成为我国 最有影响的地方菜,后称“四 大菜系”。
四大菜系
鲁菜、苏菜、粤菜、川菜
【高中政治】我们的中华文化ppt精品课件6
•成因 •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具体表现 •作用地位 •作用地位
3 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各民族文化的地位与关系 •多民族文化的意义:
选择题 1 我国许多少数民族能歌善舞,侗族大歌、壮族山歌、 蒙古族舞蹈、维吾尔族舞蹈、藏族舞蹈、朝鲜族舞蹈等 都极具特色。这表明( A )
某英国学者: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 几乎有一半是源于中国。可以说,中华民族为世界 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2)科学技术
•特点
注重实际运用,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
•作用地位
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生命力、 创造力的生动体现,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 了巨大贡献。
B 在古代社会,中华文化曾长期走在世界前列
C 文化的源头越多,越有利于自身的发展 D 各种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特点
1、做老师的只要有一次向学生撒谎撒漏了底,就可能使他的全部教育成果从此为之毁灭。——卢梭 2、教育人就是要形成人的性格。——欧文 3、自我教育需要有非常重要而强有力的促进因素——自尊心、自我尊重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4、追求理想是一个人进行自我教育的最初的动力,而没有自我教育就不能想象会有完美的精神生活。我认为,教会学生自己教育自己,这是一种 最高级的技巧和艺术。——苏霍姆林斯基 5、没有时间教育儿子——就意味着没有时间做人。——(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6、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且点燃一把火。——叶芝 7、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苏霍姆林斯基 8、教育的根是苦的,但其果实是甜的。——亚里士多德 9、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R.M.H. 10、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青年人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哈钦斯 11、教育的实质正是在于克服自己身上的动物本能和发展人所特有的全部本性。——(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 12、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赫尔巴特 13、教育儿童通过周围世界的美,人的关系的美而看到的精神的高尚、善良和诚实,并在此基础上在自己身上确立美的品质。——苏霍姆林斯基 14、教育不在于使人知其所未知,而在于按其所未行而行。——园斯金 15、教育工作中的百分之一的废品,就会使国家遭受严重的损失。——马卡连柯 16、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 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苏霍姆林斯基 17、教育能开拓人的智力。——贺拉斯 18、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蒙田 19、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任你四方形也罢、圆形也罢,总逃不出一个空虚。班主任广博的爱 心就是流淌在班级之池中的水,时刻滋润着学生的心田。——夏丐尊 20、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它能启发儿童创造力以从事于创造工作。——陶行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文明史上 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湮灭…… 印度文化雅利安化…… 埃及文化希腊化、罗马化、伊斯兰化…… 希腊文化、罗马文化沉睡千年…… 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却仍有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
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盘凤凰。
中华文化“包容性”的表现
中华文化长期吸收周边少数民族的优秀文化。如:
*汉代北方民族的器用杂物、乐器歌舞,“京都贵戚皆竞为之”; *魏晋南北朝时期,充满生机的北方民族文化,为中原农耕文化注入新鲜血液; *盛唐时期,“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文学艺术
博大精深
科学技术 地域文化 民族文化
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 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 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 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 充满智慧的哲学思想; 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 富有魅力的古典戏曲; 不可思议的中华气功; 手到病除的中医药、蒙医药、藏医药; 意蕴丰富的书法艺术……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对世界的贡献
时间 比例
公元前 6-1世纪
50%
公元 1年-400年
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
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
——中华世纪坛序
殷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 雏形
秦朝的统一:促进了统一的民族文化的发展
中
华
汉代:儒家学说确立了至尊地位
文
化
古 老
隋唐时期:进入了气势恢宏的全盛时代
辉
煌
的
宋元明:延续着隋唐文化的辉煌,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2000年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为8.0年,而美国为13.4年,韩国为12.3年, 爱尔兰为11.7年;我国人均受教育年限仅相当于美国100年前的水平。
2003年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地、县三级财政科普经费比 2002年增长近40%,但仍有15个省份的人均科普经费不足0.30元。
2002年中央电视台科技类节目播出时间所占比例约9%,而美国全国所 有电视台约20%,日本全国所有电视台约15%。
欧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中国……
清朝统治者极力压制进步思想,中国思想界“万马齐喑” ; 中国传统科技进入总结时期,现代科技水平落后; 清朝统治者封建落后意识浓厚,闭关自守;
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 与国家的衰落 是什么关系?
李约瑟难题
英国著名生物化学家李约瑟,曾因胚胎发育的生化研究而取得巨大成就, 后来他又以中国科技史研究的杰出贡献成为权威,并在其编著的15卷《中 国科学技术史》中正式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如果我的中国朋 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拓利拆利、斯蒂文、牛 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 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 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
中国的科技水平
研发投入 R&D/GDP(%) 研究人员总数
研究人员数/万人 SCI论文数 SCI世界排名
论文被引排名 技术出口/进口
科技竞争力排名
中国
2005
2020
日本
2004
2010
韩国
2005
2025
2450亿元 约9000亿元 16.93万亿日元
-
1.34
2.5
3.35
-
120万人
-
78.7万
-
200亿美元 800亿美元
3
4
19.6万
31.4万
9
-
76931
-
5
11
前5
-
-
62 93746
3
2 1.162
-
40
60
-
41000
174000
-
12
5
-
40
10
-
0.3
1
31
-
21
-
12
7
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38
60
-
-
23
2003年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调查
2003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为1.98%,而美国2000年为17%, 欧共体1992年为5%,加拿大1989年为4%,日本1991年为3%。
62%
公元
公元
401年-1000年 1001年-1500年
71%
58%
农学
春秋-西汉
火药
印刷术
东汉-东晋
指南针
天文历法
地理
医学
陶瓷
南北朝-北宋初
纺织
建筑
北宋-明中期
造纸术
中华文化近代的衰微和创造新的辉煌
政治上,欧洲爆发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开始取代封建主义; 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发展,取代了封建自然经济; 文化上,近代自然科学蓬勃发展,奠定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基础; 思想上,继文艺复兴后产生启蒙运动,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
今天的中国在创造中远流长”的见证
汉字
•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史书典籍
• 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包容性
求同存异 兼收并蓄
能与其它民族的文化和睦相处
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 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中华文化“包容性”的表现
对待外域文化上,中华民族敞开其博大的胸怀,扬弃吸收。如: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国以来,至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形成一个高潮; *中国固有的儒、道、玄等文化,与佛教文化汇同交融; *唐朝,南亚的佛学、历法、医学,中亚的音乐、舞蹈,西亚和西方世界的 伊斯兰教、景教及至马球运动,从开启的国门一拥而入,使得首都长安成 为那一时代中外文化汇聚的中心,一个具有盛大气象的世界性大都市; *明末清初,西方的基督教传入中国,带来了西方文明。 *近代,面对西方列强的欺凌压迫,大批热血知识分子仍然不忘吸取西方文 化,“师夷长技以制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