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素材课件
合集下载
物质构成的奥秘ppt课件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 题 1 分子和原子
精选编辑ppt
1
实验1:在 盛有水的小 烧杯中加入 少量品红, 静置,观察 发生的现象 。
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
精选编辑ppt
2
科技的进步,证明了物质都是由人们肉眼看不见 的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在我们通过先进的 科学仪器不仅能够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够移 动原子。
如 Cl﹣、OH-、CO32-、SO42-
阴、阳离子由于静电作用而形
成不带电的化合物。
精选编辑ppt
30
(3)离子化合物
阴、阳离子由于静电作用而形成不带电的化 合物叫离子化合物。如:Na﹢与Cl﹣由于静电作 用而结合成化合物氯化钠NaCl
一般来说,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 物(都是由离子构成的)
气态
液态
固态
气体分子 > 液体分子 >
间的间隔
间的间隔
固体分子 间的间隔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的间隔受热 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精选编辑ppt
9
实验探究:酒精与水混合
100ml酒精100ml水混合后,总体积是否等于200ml?
200ml
精选编辑ppt
5
水分子 地球
直径放大3亿倍
乒乓球
直径放大3亿倍
精选编辑ppt
6
烧杯A
烧杯B
现象 溶液逐渐变红。 溶液不变色。
解释
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分子运动,进入 A 烧 杯中,与水结合成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精选编辑ppt
7
(3)分子之间有间隔。
精选编辑ppt
精选编辑ppt
1
实验1:在 盛有水的小 烧杯中加入 少量品红, 静置,观察 发生的现象 。
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
精选编辑ppt
2
科技的进步,证明了物质都是由人们肉眼看不见 的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在我们通过先进的 科学仪器不仅能够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够移 动原子。
如 Cl﹣、OH-、CO32-、SO42-
阴、阳离子由于静电作用而形
成不带电的化合物。
精选编辑ppt
30
(3)离子化合物
阴、阳离子由于静电作用而形成不带电的化 合物叫离子化合物。如:Na﹢与Cl﹣由于静电作 用而结合成化合物氯化钠NaCl
一般来说,含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是离子化合 物(都是由离子构成的)
气态
液态
固态
气体分子 > 液体分子 >
间的间隔
间的间隔
固体分子 间的间隔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的间隔受热 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精选编辑ppt
9
实验探究:酒精与水混合
100ml酒精100ml水混合后,总体积是否等于200ml?
200ml
精选编辑ppt
5
水分子 地球
直径放大3亿倍
乒乓球
直径放大3亿倍
精选编辑ppt
6
烧杯A
烧杯B
现象 溶液逐渐变红。 溶液不变色。
解释
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分子运动,进入 A 烧 杯中,与水结合成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
精选编辑ppt
7
(3)分子之间有间隔。
精选编辑ppt
物质构成的奥秘PPT课件
状态
物质的状态也是物理性质之一 ,它描述了物质是固态、液态 还是气态。例如,水在常温下 是液态,而在低温下会变成固 态。
气味
气味是物质的另一种物理性质 ,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气味 。例如,硫磺有刺激性气味, 而氧气则无味。
密度
物质的密度是描述物质质量与 体积之比的性质。例如,铁的 密度比水大,因此铁块会沉入 水中。
物质在化学工业中被用于制造 各种化学品和农药等。
在科学实验中的用途
01
02
03
生物学实验
物质在生物学实验中用于 研究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 如蛋白质、核酸等。
化学实验
物质在化学实验中作为反 应物或催化剂,用于合成 新物质或探究化学反应机 理。
物理学实验
物质在物理学实验中用于 研究物质的性质和规律, 如金属、绝缘体等。
物质构成的重要性
科学基础
物质构成是化学、物理等科学学科的基础,是探索 自然规律和现象的重要途径。
工业生产
了解物质构成有助于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和效益。
人类健康
物质构成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例如食品营养、药 物研发等都离不开对物质构成的研究。
02
物质的基本构成
原子
02
01
03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 成。
对未来的展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物质构成的 研究将更加深入和精细,人们将更加深
入地揭示物质的奥秘和本质。
随着实验手段和观测技术的不断改进, 未来物质构成的研究将更加注重跨学科 人们将能够更加准确地探测和测量物质 的合作和交流,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融 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为物质构成的研 合将为物质构成的研究带来新的思路和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件
+11 8 1
(1)电子层排布相同的是 B、C 。
(2)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A、B 。
(3)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D 。
(4)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是 C 。
(5)属于阴离子的是 其离子符号是
B,
F- 。
化学元素
元素: 元素是同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现在已发现的元素有100多种,大部分为金属元素
水、氧气
原子是化学变化 很小、运动、 铁、氖气、
中的最小微粒 有间隔
金刚石
带电的原子(或 很小、运动、 氯化钠、
原子团)叫离子 有空隙
氧化镁
知识网络:
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构成 分解
宏观组成
微观构成
• 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描述以下三种 物质:
• ⑴二氧化硫 ⑵铜 ⑶氯化钠
典型题
1. 科学研究证明,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由微粒构 成的。请用元素或具体的微粒名称填空:
7
7
7
14
氧(O)
8
8
8
16
铁(Fe) 26
30
26
56
铀(U)
92
143
92
235
通过此表,可以总结出的规律有:
(1)
;(2)
;
(3)
;(4)
。
• 2.1991年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 位化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 子质量新值。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 原子质量为115。则铟的中子数为( C )
D.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组成的
混合物
构成六种物质的微粒如图所示 (大圆表示氧原子,小圆表示氢原子)
A
B
C
(1)电子层排布相同的是 B、C 。
(2)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A、B 。
(3)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D 。
(4)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是 C 。
(5)属于阴离子的是 其离子符号是
B,
F- 。
化学元素
元素: 元素是同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现在已发现的元素有100多种,大部分为金属元素
水、氧气
原子是化学变化 很小、运动、 铁、氖气、
中的最小微粒 有间隔
金刚石
带电的原子(或 很小、运动、 氯化钠、
原子团)叫离子 有空隙
氧化镁
知识网络:
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构成 分解
宏观组成
微观构成
• 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描述以下三种 物质:
• ⑴二氧化硫 ⑵铜 ⑶氯化钠
典型题
1. 科学研究证明,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由微粒构 成的。请用元素或具体的微粒名称填空:
7
7
7
14
氧(O)
8
8
8
16
铁(Fe) 26
30
26
56
铀(U)
92
143
92
235
通过此表,可以总结出的规律有:
(1)
;(2)
;
(3)
;(4)
。
• 2.1991年我国著名化学家张青莲教授与另一 位化学家合作测定了铟(In)元素的相对原 子质量新值。铟元素的核电荷数为49,相对 原子质量为115。则铟的中子数为( C )
D.可能是一种单质,也可能是几种单质组成的
混合物
构成六种物质的微粒如图所示 (大圆表示氧原子,小圆表示氢原子)
A
B
C
物质构成的奥秘PPT教学课件
6
模块二 物质构成的奥秘
1.微粒结构示意图的识别
考查点1 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如何判断微粒
的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如图2所示,该微粒的核电
荷数为
,质子数为
。
命题解答:在微粒结构示意图中,圈内数字表示
微粒的核电荷数或质子数,所以图2所示微粒的核
电荷数和质子数均为17。
7
模块二 物质构成的奥秘
考查点2 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如何判断微粒
的核外电子数。图1微粒的核外电子数为,图2微粒 Nhomakorabea核外电子数为
。
命题解答:在微粒结构示意图中,圈外数字之和表
示微粒的核外电子数,所以图1微粒的核外电子数
为2+8=10,图2微粒的核外电子数为2+8+7=17
8
模块二 物质构成的奥秘
考查点3 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如何判断微粒的
最外层电子数。图1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
图3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
命题解答:在微粒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是
圈外最外层圆弧上的数字,所以图1微粒的最外层电
子数为8,图3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
9
模块二 物质构成的奥秘
考查点4 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如何判断微粒
的电子层数。图1微粒的电子层数为
,图
2微粒的电子层数为
。
命题解答:在微粒结构示意图中,电子层数就是
模块二 物质构成的奥秘
模块二 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 1.化学物质 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分 的多样性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 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
1
模块二 物质构成的奥秘
模块二 物质构成的奥秘
1.微粒结构示意图的识别
考查点1 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如何判断微粒
的核电荷数或质子数。如图2所示,该微粒的核电
荷数为
,质子数为
。
命题解答:在微粒结构示意图中,圈内数字表示
微粒的核电荷数或质子数,所以图2所示微粒的核
电荷数和质子数均为17。
7
模块二 物质构成的奥秘
考查点2 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如何判断微粒
的核外电子数。图1微粒的核外电子数为,图2微粒 Nhomakorabea核外电子数为
。
命题解答:在微粒结构示意图中,圈外数字之和表
示微粒的核外电子数,所以图1微粒的核外电子数
为2+8=10,图2微粒的核外电子数为2+8+7=17
8
模块二 物质构成的奥秘
考查点3 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如何判断微粒的
最外层电子数。图1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
图3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
命题解答:在微粒结构示意图中,最外层电子数是
圈外最外层圆弧上的数字,所以图1微粒的最外层电
子数为8,图3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
9
模块二 物质构成的奥秘
考查点4 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如何判断微粒
的电子层数。图1微粒的电子层数为
,图
2微粒的电子层数为
。
命题解答:在微粒结构示意图中,电子层数就是
模块二 物质构成的奥秘
模块二 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的三态及其转化
纯净物和混合物、单质和化合物、有 1.化学物质 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的区分 的多样性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 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
1
模块二 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构成的奥秘全章PPT课件(4份) 人教版3
二、新授: (一)元素 观察比较:1.在O2、H2O、CO2、CO、MnO2这几种物质中都
含有什么元素?
2.C-12原子中含几个质子和几个中子?C-13原子中的“13” 又表示什么意思? 这两种不同的碳原子内都含有相同的质子还是中子?它们 属于同一种元素吗?
1.含义:具有相同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3
元 素
教学重点
元素的含义,元素符号的意义,元素
与原子、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元素符号的意义;(2)元素与原
子、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情景导入:
一、引入:大家都知道宏观上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微观上都是由微粒所构成的,那么什么是元素,它与原子、 分子、离子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这节课我们共同解决这 个问题。
2.说明:①只论,不论。
②在化学变化前后,、不变。
3.分类:①元素、元素(元素) ②自然元素、人造元素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前五种元素易次是氧、硅、铝、铁、钙。
地壳中的元素含量(质量分分数)
(二) 元素与原子的关系
(学生讨论后填写下表)
元素 ①元素一般用于说明物质的宏 观组成。 ②元素是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只表示元素的种类,不说明个 数,没有数量多少的含义。 ③元素可以组成物质。
(三)元素符号:拉丁字母
1.书写:“一大二小”(表3-4,补充:氦、氖、氩、氟、
钡、铂、金、锡、铅) 2.含义:①表示 ②表示这种元素的 ③表示 (当这种原子可直接构成这种物质时
才有此意义)。
练习:说出C、H、O、Fe三种元素符号的含义。 ①C:
②H:
③O:
④Fe:
元素符号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物质构成的奥秘PPT课件
原子
核外电子 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质子 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
中子 不显电性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021/3/12
9
(2011•北京)已知一种碳原子可用 于测定文物的年代,该原子的原子 核内含有6个质子和8个中子,则核 外电子数为( )
A、2 B、6 C、8 D
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合 物
碱:
NaOH
Ca(OH)2
物
盐: NaCl CuSO4 Na2CO3
有机化合物: CH4
2
物质的组O2 H2 CO2 HCl
组成
纯 净
构成
物
微 粒
分 构 稀有气体
成成
原子 金刚石 硅
二氧化硅
得失 失得
金属单质
化
电电
合
子子
物
离子 NaCl CaCl2 CaCO3
2021/3/12
2021/3/12
5
纯净物
单质 化合物
变化
物理 化学 变化 变化
2021/3/12
6
构成六种物质的微粒如图所示 (“○”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A
B
C
D
E
F
1.哪些密闭容器中表示混合物? 2.从微观的角度看,纯净物、混合物有什么区别?
2021/3/12
7
2021/3/12
8
一、原子的构成
原子:金属单质:铁、铜、钠、 固态非金属单质:木炭、红磷、硫、硅 稀有气体:氦气(He)、氖气(Ne)等
2021/3/12
19
六、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稀有气体 金属元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素材
3.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 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则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第4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素材
2.用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或事实,其 中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原子 不同
B.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有白雾出现——分 子是不断运动的
C.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原子的大小发生了 变化
第4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素材
D.校园里的栀子花发出诱人的香味——分子之间有间 隔 答案:B
第4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素材
解析:由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有2个电子, 易失去变成镁离子(Mg2+),核内有12个质子,故A正确; 由元素周期表中一个格的意义可知,镁的相对原子质量 为24.31,故B正确;由于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6>4, 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故C错误;镁原子失去 2个电子变成镁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变成8,硫原子易得 到2个电子变成硫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变为8,所以二者 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D正确。
1.分布
(1)地壳中含量居前 5 位的元素分别为 O、Si、Al、
Fe、Ca。
(2)人体中含量居前 4 位的元素分别是 O、C、H、
N。
(3)海水中除了水由 H、O 两种元素组成外,含量
较高的元素是 Na 和 Cl,即海水中含量最高的盐是
NaCl。
第4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素材
13
2.元素符号
(1)书写:第 1 个字母大写,第 2 个字母小写。
(2)意义:①可以表示一种元素,也可以表示这种
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H 表示氢元素、1 个氢原子。
②金属、固态非金属及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还可
以表示一种物质。例如,He 表示氦元素、1 个氦原子、
氦气。
③当元素符号前有数字时,该符号只具有微观意
义。例如,2H 表示 2 个氢原子。
第4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素材
第4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素材
9
温馨提示: 1.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 1,通常省略 不写。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第4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素材
10
考点三
离子
1.定义: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原子与离子的比较
第4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素材
11
第4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素材
12
考点四 元 素
第2讲 分子、原子、离子及元素
第4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素材
1
第4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素材
2
考点一 分子、原子 1.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第4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素材
3
第4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素材
4
2.化学变化的实质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 新的分子。
第4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素材
5
考点二 原子的结构 1.原子的构成
14
3.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第4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素材
15
第4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素材
16
考点五 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合理有序地对所有已知元素进行了 排列。表中每一横行表示一个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 核电荷数逐渐变大,电子层数不变;每一竖列表示一 个族,从上到下元素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化学性质 相似。 2.原子序数=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周期数= 电 子层数。
第4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素材
17
3.每一格信息(以碳元素为例)
第4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素材
18
第4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素材
例 1 (2013·长沙)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下列生活中 的现象,其解释不合理的是( ) A.50 mL水与50 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 —分子之间有间隔 B.八月桂花飘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1滴水中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第4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素材
解析: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混合后一部分水分子和酒 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A正确;“八月 桂花飘香”,是因为桂花中含有的分子不断地运动,向 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桂花的香气,故B正确;1滴水的 体积已经很小了,而含有的水分子的数目又是这么多, 说明了分子很小,故C正确;水结成冰,水分子的间隔 发生了变化,但并没有停止运动,故D错误。
5.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的质量≈
质子的质量+中子的质量。
第4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素材
7
2.原子结构示意图
第4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素材
8
3.相对原子质量 (1)以碳 12 原子质量的 1/12 作为基准,其他原子 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 子质量。 (2)相对原子质量越大,原子的实际质量越大;两 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这两种原子的质量材
方法总结: 1.熟练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意义及其在化学 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情况。 2.知道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格中所包含的信息。
第4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素材
1.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电子构成的 D.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 答案:D
原子 原子核带正电质 中子 子带 不正 带电 电 核外电子带负电
第4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素材
6
温馨提示:
1.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电
荷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
2.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
子序数。
3.氢原子的原子核内不含中子。
4.在质子、中子、电子中,质量最小的微粒是电子。
答案:D
第4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素材
方法总结: 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是解答此类题的关 键。分子的性质有:①分子很小,②分子之间有间隔, ③分子在不断地运动,④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第4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素材
解析: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故A错误;在原子中,原 子序数等于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因为铬的原子序数为24,其质子数为24,铬的相对原子 质量是52,因此其中子数为52-24=28,故B错误;氯 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变成 氯离子(Cl-),故C正确;中子不带电,故D错误。 答案:C
3.已知某两种物质在光照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其 微观示意图如下(一种小球代表一种原子),则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第4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素材
2.用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现象或事实,其 中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原子 不同
B.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有白雾出现——分 子是不断运动的
C.温度计中的水银(汞)热胀冷缩——原子的大小发生了 变化
第4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素材
D.校园里的栀子花发出诱人的香味——分子之间有间 隔 答案:B
第4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素材
解析:由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最外层有2个电子, 易失去变成镁离子(Mg2+),核内有12个质子,故A正确; 由元素周期表中一个格的意义可知,镁的相对原子质量 为24.31,故B正确;由于硫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6>4, 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故C错误;镁原子失去 2个电子变成镁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变成8,硫原子易得 到2个电子变成硫离子,最外层电子数变为8,所以二者 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故D正确。
1.分布
(1)地壳中含量居前 5 位的元素分别为 O、Si、Al、
Fe、Ca。
(2)人体中含量居前 4 位的元素分别是 O、C、H、
N。
(3)海水中除了水由 H、O 两种元素组成外,含量
较高的元素是 Na 和 Cl,即海水中含量最高的盐是
NaCl。
第4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素材
13
2.元素符号
(1)书写:第 1 个字母大写,第 2 个字母小写。
(2)意义:①可以表示一种元素,也可以表示这种
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H 表示氢元素、1 个氢原子。
②金属、固态非金属及稀有气体的元素符号还可
以表示一种物质。例如,He 表示氦元素、1 个氦原子、
氦气。
③当元素符号前有数字时,该符号只具有微观意
义。例如,2H 表示 2 个氢原子。
第4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素材
第4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素材
9
温馨提示: 1.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单位是 1,通常省略 不写。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第4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素材
10
考点三
离子
1.定义: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原子与离子的比较
第4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素材
11
第4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素材
12
考点四 元 素
第2讲 分子、原子、离子及元素
第4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素材
1
第4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素材
2
考点一 分子、原子 1.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第4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素材
3
第4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素材
4
2.化学变化的实质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 新的分子。
第4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素材
5
考点二 原子的结构 1.原子的构成
14
3.元素与原子的比较
第4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素材
15
第4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素材
16
考点五 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合理有序地对所有已知元素进行了 排列。表中每一横行表示一个周期,从左到右元素的 核电荷数逐渐变大,电子层数不变;每一竖列表示一 个族,从上到下元素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化学性质 相似。 2.原子序数=质子数(或核电荷数);周期数= 电 子层数。
第4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素材
17
3.每一格信息(以碳元素为例)
第4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素材
18
第4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素材
例 1 (2013·长沙)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下列生活中 的现象,其解释不合理的是( ) A.50 mL水与50 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 —分子之间有间隔 B.八月桂花飘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1滴水中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第4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素材
解析: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混合后一部分水分子和酒 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A正确;“八月 桂花飘香”,是因为桂花中含有的分子不断地运动,向 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桂花的香气,故B正确;1滴水的 体积已经很小了,而含有的水分子的数目又是这么多, 说明了分子很小,故C正确;水结成冰,水分子的间隔 发生了变化,但并没有停止运动,故D错误。
5.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的质量≈
质子的质量+中子的质量。
第4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素材
7
2.原子结构示意图
第4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素材
8
3.相对原子质量 (1)以碳 12 原子质量的 1/12 作为基准,其他原子 的质量与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叫做这种原子的相对原 子质量。 (2)相对原子质量越大,原子的实际质量越大;两 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等于这两种原子的质量材
方法总结: 1.熟练掌握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各部分的意义及其在化学 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情况。 2.知道元素周期表中每一格中所包含的信息。
第4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素材
1.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C.原子是由原子核、中子、电子构成的 D.原子得失电子后形成离子 答案:D
原子 原子核带正电质 中子 子带 不正 带电 电 核外电子带负电
第4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素材
6
温馨提示:
1.原子不显电性,是因为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电
荷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荷,电量相等、电性相反。
2.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原
子序数。
3.氢原子的原子核内不含中子。
4.在质子、中子、电子中,质量最小的微粒是电子。
答案:D
第4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素材
方法总结: 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是解答此类题的关 键。分子的性质有:①分子很小,②分子之间有间隔, ③分子在不断地运动,④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 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
第4课时物质构成的奥秘素材
解析:氢原子核内没有中子,故A错误;在原子中,原 子序数等于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因为铬的原子序数为24,其质子数为24,铬的相对原子 质量是52,因此其中子数为52-24=28,故B错误;氯 原子的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变成 氯离子(Cl-),故C正确;中子不带电,故D错误。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