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植树的牧羊人》(第1课时)教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3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3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13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第【1】篇〗《植树的牧羊人》教学设计教案一、教材分析《植树的牧羊人》是部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
本单元课文,从不同方面诠释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彰显了理想的光芒和人格力量。
本单元的要求是继续学习默读,在课本上勾画关键语句,在整体把握文意的根底上,理清思路。
本课在阅读方法上主要运用默读,在分析文本时主要采用圈点勾画的学习方法。
本课重在学生自身从文本中获得的阅读体验,因此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从文本中获得自己对人生的有益启示,引导他们以后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价值取向。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刚刚进入中学阶段,正是人生观、价值观树立的关键时期,学习本单元,有助于学生美好品质的培养。
再加上本单元课文内容浅显,学生都能从文本中或多或少有所收获,因此本单元侧重于学生不同的阅读体验。
三、课标描述(摘要)及其解读摘要: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速度,在通读课文的根底上,理解、分析内容。
解读:默读是七年级学生阅读的一种方法,要在平时的阅读中训练和培养,《植树的牧羊人》一文篇幅较长,适合学生默读,让学生在默读中走入文本,理解、分析内容。
摘要: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解读:《植树的牧羊人》的故事很震撼,语言虽然朴实,但很有冲击力,能给读者带来不同的体验和感悟。
相信学生能结合自身生活体验从中读出自己的感受,从中获得自己对人生的思考。
四、教学目标1.通过默读课文,运用圈点勾画,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故事情节。
2.通过揣摩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从而多角度理解文章中心。
3.思考牧羊人植树行为的意义,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五、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默读课文,运用圈点勾画,概括内容要点,理清故事情节。
难点:通过揣摩细节描写,分析人物形象,从而多角度理解文章中心。
七上13《植树的牧羊人》优质教案
七上13《植树的牧羊人》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上册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材的章节为第三单元“人与自然”的第一篇。
本篇文章主要通过讲述一个牧羊人在干旱贫瘠的土地上坚持植树,最终改变生态环境的感人故事,引导学生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了解植树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学习牧羊人坚持不懈、无私奉献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牧羊人植树的意义,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2. 教学重点:掌握课文生字词,学习文章的表达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树前后的环境对比图片,引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解决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a. 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牧羊人植树的过程及意义。
b. 讲解课文生字词,指导学生正确书写。
c. 分析文章表达技巧,体会作者的情感。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分析其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5. 随堂练习:针对课文内容设计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讨论:讨论牧羊人植树的意义,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植树的牧羊人》2. 主要内容:a. 课文生字词b. 课文结构及意义c. 文章表达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课文内容,谈谈你对牧羊人植树的意义的认识。
b. 选取课文中的句子,分析其修辞手法及表达效果。
2. 答案:a. 略b. 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练习等多种形式,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环保意识。
但在课堂时间分配上,可以更加合理,增加学生互动环节。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5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一三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运用第一人称,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
运用对比的写法来突出主题。
2、过程与方法:运用对比的写法,突出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大自然,以及充满自信并持之以恒的做事精神。
教学重点:1、植树人的精神品质;2、首尾呼应,结构严谨。
教学难点:独具特色的环境描写,精妙的比喻,使文章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
课时安排:2节课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让。
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普罗旺斯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
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1953年以全部作品获得摩纳哥王子奖,次年,入选为龚古尔学院成员。
让乔诺的作品多半作品都是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地区为背景。
马诺斯克的居民至今还为让乔诺感到骄傲,当地建有纪念他的让乔诺中心,还有一条街名叫让乔诺街。
《植树的牧羊人》描述了一战至二战时期法国普罗旺斯地区的一个孤独牧羊人,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
这部作品在1987年被著名的加拿大动画大师弗烈德瑞克制作成一部动画片,并荣获第六十届(1988)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奖。
在环保逐渐恶化的今天,《植树的牧羊人》所描写的“一个平凡人热爱大地”的精神,更给人以启示。
二、新课教学:(一)泛读课文,校正读音,积累词语,理解结构。
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表现牧羊人品格的文字,用标出环境描写的文字,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用序号标出意义段,批注自己的阅读理解,列出不懂之处。
植树的牧羊人(第一课时)
例: 牧羊老人执着地种植他的树木,几十年如一日,他把种树 当作他的事业在热爱,当作他的生命在经营,他矢志不移地 坚持初心,终于换来高山上的奇迹,做成了连上帝都惊叹的 事情。他用自己的“不变”换来了荒凉之地的“变”,换来 了不毛之地的“变”,换来了泉水潺潺的沃土仙境,换来了 人人赞叹的世界奇迹。
看篇——统筹梳理文本内容
1. 速读文章,分类归纳词语。
写环境的词语有
。
写牧羊人的词语有
。
写“我”对他评价的词语有
。
环境之词: 光秃秃 稀稀拉拉 废弃 废墟 干涸 坍塌 毫无遮拦 东倒西歪 不毛之地 鲜嫩 挺拔 茂盛 源源不断 牧羊人之词: 独自 修整 整齐 干干净净 热腾腾 结结实实 安静 忠厚 不张扬 仔细 挑选 硬朗 沉默寡言 评价之词: 慷慨无私 不图回报 伟大 毅力 无私 敬佩
我选读的内容是第_____段,从 _______(文中词句)读 出了牧羊人 _________________(性格、品质等)。
例1: 我选读的是第5段,从“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 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这句 话中,可以看出牧羊人热爱生活,干净整洁,做事情一丝不 苟,非常认真。
例2: 我选读的是第11段,从“他先是失去了独子,接着,妻子也去世了。 他选择了一个人生活,与羊群和狗做伴,平静地看着日子一天天地流走” 这句话中,可以看出牧羊人经历失去亲人的痛苦,他把承受孤独的痛苦 转化为改变世界的大爱,他看起来是那样淡定、从容、宁静、安详。。
2.选读第13、14、15、18段中,“我”与牧羊老人最后两 次见面情形的内容,思考牧羊老人的未改变与环境的改变, 思考他最打动人心的品质。
2023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优秀8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接触过作文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
你知道作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8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希望能够满足亲的需求。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运用第一人称,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
2、运用对比的写法来突出主题。
3、培养热爱大自然,以及充满自信并持之以恒的做事精神。
重点:首尾呼应,结构严谨难点:独具特色的环境描写,精妙的比喻,使文章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结合。
知识链接:描写人物角度: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①表现时代风貌,展现风土人情。
②衬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
③深化主题。
④交代背景,渲染气氛。
⑤感染读者。
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⑦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或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
教学过程:【检查预习】一、音形识记。
戳( ) tān( )塌山毛榉( ) 废xū( )Chóu( )劳水qú( ) 缝隙( )干涸( ) Kāngkǎi( )二、词语解释。
1、坍塌:2、废墟:3、干涸:4、刨根问底:5、不毛之地:三、作者作品。
《植树的牧羊人》作者( ),( )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
代表作《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
【初读课文】1、标段序,画词句。
2、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
【研读课文】一、文题解说:课文以“植树的牧羊人”为题,有什么好处?二、读课文,感悟作者的写作情感,把握朗读情感。
(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先在组内展示,推举优秀组员班内展读。
)1、作者用什么顺序记述故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2、对比的写法在文中找出描写种树前后普罗旺斯地区变化的句子,并体会对比的好处。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课文《植树的牧羊人》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让学生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
1.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1.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环境保护的意识。
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勇于追求自己梦想的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课文《植树的牧羊人》讲述了一个牧羊人坚持不懈地植树造林,将荒凉的山区变成了绿洲的感人事迹。
2.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如“坚持不懈”、“改变命运”等。
2.3 教学难点理解牧羊人植树造林的意义和价值。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自主学习法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自主获取信息,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牧羊人植树造林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主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关于环境保护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导入新课。
4.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4.3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学习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4.4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牧羊人植树造林的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主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作文练习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最喜欢的环境保护行为的作文,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环保意识。
5.2 拓展阅读推荐学生阅读一些关于环境保护和人生哲理的书籍,拓展知识面和思维深度。
5.3 实践行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环保活动中去,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将课堂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参与度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6.2 阅读理解测试通过设计一些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进行阅读理解测试,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植树的牧羊人》教案「篇一」学习目标:1.让学生学会在摆一摆、画一画、想一想、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中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学会在小组合作、交流中,进一步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并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3. 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锻炼数学思维能力,体验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问题上的应用,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学习过程:一、自主探究1.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2.思考:你认为一共要栽多少棵树?3.出示表格总长每两棵树之间的距离,即间隔(米)两端都种间隔数棵数我的发现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二、课堂达标1.算一算在全长20xx米的街道一旁安装路灯(两端都装),每隔50米安装一座。
一共安装了多少座路灯?2.想一想学校校园内一条小路的一旁从头到尾共有35棵树,每两棵树相距5米。
这条小路共有多长?3.楼梯问题学校教学楼每层楼梯有24个台阶,老师从一楼开始一共走了72个台阶。
老师走到了第几层?三、知识拓展广场上的大钟7时敲7下,12秒敲完,10时敲10下,需要几秒钟敲完?《植树的牧羊人》教案「篇二」活动名称:实践活动“我们植树去”活动目标:1、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有爱护树木的意识。
2、能参与幼儿园的绿化行动,争做幼儿园小主人。
策划者:xx活动对象:中班级部活动准备:1、小组准备小树苗一棵、水桶、小铲;2、查看幼儿园需要补种的树苗3、植树流程一张活动过程:1、提出活动要求:要求:找到需要补种小树苗的地方,小组合作种植2、幼儿按照植树流程小组合作植树植树流程:挖土——埋树根——培土——踩实——浇水重点指导:劳动前先分工,不争抢3、参观我们种植的小树苗,体验成功的喜悦。
《植树的牧羊人》教案「篇三」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3、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体会少先队员们要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的决心,教育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6篇)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精选6篇)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一三课《植树的牧羊人》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这一单元的课文围绕“人生之舟”选编了四篇文章,体裁丰富,形式多样。
本文讲述了一个牧羊人在荒漠中默默无闻种树的故事,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
赞美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品质和勤劳执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目标根据教材的地位、作用及单元的教学重点是“人生之舟”,我确定我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1、抓各段的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2、把握文章脉络及作者的情感。
能力目标:1、指导学生通过摘录和勾画,自己读懂课文,复述课文。
2、领悟并学习传神的肖像描写。
情感目标:学习牧羊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精神品质和勤劳执着、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根据课文文本特点,我确立以下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抓各段的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3、教学难点:领悟并学习传神的肖像描写。
二、说学情。
七年级的学生正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本课的出现,可以让学生受到一次精神的洗礼,给学生一次特殊的情感体验。
七年级的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理解作者情感难度不大,但如何运用肖像描写写人以及在生活中如何做到牧羊人那样还需要教师加以引导,希望借这篇美好的文章唤醒孩子们的爱心,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说教法和学法(一)说教法新课程理念很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性学习。
而教学方法的最本质特征就是要促进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促进全体学生积极动脑。
因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默读法,合作探究法、教师点拨法。
(二)说学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对象所采取的研究态度。
”具体而言,就是引导学生在兴趣和质疑中学会学习。
根据以上依据,我采用的学法有:默读法、合作探究、谈论法,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1.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植树的牧羊人》的主旨,把握牧羊人植树行为的意义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举例:通过分析课文内容,让学生明白牧羊人植树行为带来的生态环境改善,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如“绿化”、“沙漠化”、“持之以恒”等。
举例:通过课堂讲解、练习和课后作业,帮助学生熟练运用这些词汇、短语和句型。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种植小树苗,了解树木生长的过程。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植树造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牧羊人植树造林的精神和环保意识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对比荒漠和绿洲的图片,以及分析课文中的描述,来帮助大家理解植树造林的意义。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植树造林相关的实际问题,如“我们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参与植树活动?”
(4)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参与环保行动的积极性。
举例: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参与到环保活动中。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理解透彻,并能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2)对课文中的长难句进行理解和分析,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举例:针对课文中较难理解的长难句,教师进行详细讲解,指导学生掌握分析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植树的牧羊人》精品教案(第1课时)
《植树的牧羊人》精品教案(第1课时)一、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勾画关键语句,理清文章思路。
2.结合关键词句,初步把握牧羊人形象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思路。
2.初步把握牧羊人形象特点。
教学难点:全面提取信息,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三、教学策略本课主要采用任务驱动式、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学生课前预习:自读文章,标记关键词语,对于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会解释的词语查字典解决;熟读课文,标清段落序号,在自己喜欢的、有疑问的或有独特思考的地方写出批注;了解作者和创作背景,了解写脚本的要求,根据任务做好分工。
2.课上: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的情况下,探究文本,形成自己的认识,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四、教学过程(一)设计学生活动,情境任务导入播放动画片《植树的牧羊人》节选。
导语: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这段动画片是加拿大动画大师弗雷德里克·贝克花费五年时间手绘了约两万张图片做成的,这部片子获得第六十届奥斯卡(1988年)最佳动画短片奖等三十多项国际电影奖。
你们知道吗,这部优秀的影片改编自法国作家让·乔诺1953年创作的一篇文章,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牧羊人的故事。
板书:植树的牧羊人我们先来了解作者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开火车读词语请默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板书初遇再次最后课文按照时间顺序,重点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
现在,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表格。
第一组前面完成初遇牧羊人的情况,后面高原,第二组再次。
第三组最后。
第四组任选一个【设计意图】理清文章思路。
预设:3.通过表格我们可以看出高原的情况是逐渐变化,这都是谁的功劳呢?没错,牧羊人,是他十年如一日的坚持不懈的种树换来的结果。
那这篇课文是如何刻画这位牧羊人的?谈谈你对牧羊人这一人物形象的认识。
(请到课文中画出表现人物的词句,)【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句,体会作者塑造人物的方法。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他人、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阅读理解:理解《植树的章分析:探讨文章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等,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口头表达:通过复述故事、讨论问题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6.写作训练:结合课文内容,进行相关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7.思想教育: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培养热爱大自然、关爱他人的品质。
8.课后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植树的牧羊人》的故事情节、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和写作手法。同时,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也加深了对环保意识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环保。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教学《植树的牧羊人》这一课时,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感受牧羊人的精神品质。课后,我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有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通过提问导入新课,我发现学生们对环保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但他们的理解还不够深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环保问题,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
其次,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文章的重点句子和写作手法掌握程度不一。针对这一点,我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法,通过举例和对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难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七上13《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2024年七上13《植树的牧羊人》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文章阅读与理解,对文章主旨、语言、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解读。
具体章节为第一章“阅读与欣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了解牧羊人的植树行为对环境的影响。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对文章语言、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文章主旨、语言、人物形象的分析和解读。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大自然的美照,引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为新课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2. 自主阅读: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大意,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3.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文章的主旨、语言、人物形象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4.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讨论,设想自己就是那位植树的牧羊人,会如何去改变这片土地。
5. 例题讲解:针对文章中的难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
6.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植树的牧羊人》2. 板书内容:a. 文章主旨:赞颂植树牧羊人的伟大事迹,传递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b. 人物形象:牧羊人——勤劳、执着、无私、热爱自然。
c. 语言特色:生动形象、富有诗意、情感真挚。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出植树牧羊人的形象特点。
b. 仿写一段话,表达你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决心。
2. 答案:a. 植树牧羊人的形象特点:勤劳、执着、无私、热爱自然。
b. 示例:我热爱大自然,决心从自己做起,保护环境,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问题进行改进。
七年级语文上册学科教案植树的牧羊人
七年级-语文-上册-学科教案-植树的牧羊人(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对社会贡献者的敬仰之情。
教学重点:1. 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理解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 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1. 理解文章中深层次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2. 培养学生对社会贡献者的敬仰之情。
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植树的牧羊人》2. 相关背景资料3. 教学多媒体设备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谈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提问:你们知道有哪些人为了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吗?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植树的牧羊人》,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阅读心得,讨论文章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文章的背景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2. 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四、合作探讨(15分钟)1. 学生分组合作,探讨文章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次含义。
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向植树的牧羊人学习,为社会做出贡献。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课文《植树的牧羊人》有了深入的理解,能够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
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得到了提高,对社会责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七年级-语文-上册-学科教案-植树的牧羊人(六)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分析课文中的象征手法,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7上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一)
202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植树的牧羊人》教案一内容解读1.开篇议论,奠定基调使用议论的句子,起到了总领全文、点题的作用,暗示了这位牧羊人是一位品行出众的人,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第1段)2.初遇,山地荒芜作者首先写“我”与牧羊人第一次见面的情形。
在这一部分中,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在无边无际的荒野中”的环境,为后面写牧羊人的植树做了铺垫,这大片荒凉的原野、废弃的家园、稀少的人烟、贫瘠的土地、干燥的气候都与后文呈现出来的绿意融融、生机勃勃、美丽幸福的乐园形成鲜明对照,突出了牧羊人植树创造的奇迹。
作者叙事描写生动细致,用词准确,极富感染力。
如“在我眼里,他就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这句话是“我”第一次见到牧羊人时的印象,作者用“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比喻牧羊人,寓意他将给这个荒凉的地方带来滋润、富饶、丰美。
“他刚刚刮过胡子。
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此句从正面直接地刻画牧羊人的性格,让我们看出他是一个积极生活、态度认真、勤劳不懈、坚忍执着的人。
接着作者采用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也交代了牧羊人在这儿植树的原因。
(第2~12段)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我”再次与牧羊人相逢,这次见面与第一次见面相比,山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原来荒芜的山地现在绿树成片,原本干涸已久的河床,现在居然水流淙淙。
这是孤独的牧羊人的功劳。
孤独让他少言寡语,孤独让他对外面世界的战争全然不知,孤独也让他比所有人都更了解他种的这片森林。
他说,这片土地不是他的,但他仍然要种树。
也许隐隐之中,他只是为了改变些什么。
“眼前的一切,不是靠什么先进的技术,而是靠一个人的双手和毅力造就的,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天一样创造。
”“这是老人种树带来的连锁反应,是我见过的最了不起的奇迹!”这些热情洋溢的赞美表现了“我”对牧羊人的无比敬佩之情。
从1920年开始“我”几乎每年都去看望他,虽然寥寥两句写得简略之极,但是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觉到牧羊人种树的艰难和他的坚持。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教案,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课文朗读与感悟,学习生词、短语,分析课文结构,理解文章主题,培养环保意识。具体教学内容如下:
1.课文朗读与感悟: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情感美。
2.学习生词、短语:本课重点生词、短语包括植树、牧羊、绿色、沙漠、奇迹等。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部分学生表现得不够积极,可能是因为我对针对性和启发性。
此外,课堂时间安排方面,我意识到在新课讲授环节用时较多,导致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的时间相对紧张。为了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思考和实践,我将在下次教学中调整时间分配,确保每个环节都能顺利进行。
3.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开头、发展、高潮、结尾,理解文章的脉络。
4.理解文章主题:通过分析文章内容,让学生明白植树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5.课堂讨论与分享:组织学生讨论植树的意义,分享自己的环保行动。
6.课后作业:布置与课文相关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目标
五、教学反思
今天的教学过程让我深感《植树的牧羊人》这一课的独特魅力。通过这篇文章,我和学生们一起探讨了植树的重要性,见证了环保行动带来的改变。在课后,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有以下几点感悟:
首先,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大家积极参与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文章结构分析:理解课文的开头、发展、高潮、结尾,掌握文章的行文脉络。
-主题理解:深入理解文章主题,认识到植树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实践活动:通过课堂讨论与分享,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树的牧羊人
教学过程一、资料助读
二、音形识记
三、概括内容要点,
理清故事情节
四、认识人物形象
让.乔诺(1895~1970),生于法国普罗旺斯
地区马诺斯克市,法国著名作家、电影编剧。
在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曾当过步兵,在经历惨烈场面
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
让•乔诺的作品获奖很
多,部分作品被搬上银幕,被认为是法国二十世
纪最著名的作家之一。
1932年获得法国荣誉勋章,
1953年以全部作品获得摩纳哥王子奖,次年,入
选为龚古尔学院成员。
戳(chuō)缝隙(x
ì)
干涸(hé)山毛榉
(jŭ)
薄荷( bò he )
废xū( 墟)
Chóu( 筹)劳水qú
( 渠)
tān( 坍)塌
Kāngkǎi( 慷慨)
1、文章写“我”三次拜访牧羊人,各自看到
怎样的一幅画面?
一访牧羊人,画面一:被弃置的荒村
二访牧羊人,画面二:绵延的森林
三访牧羊人,画面三:充满活力的田野
2、阅读相关语段,完成相关表格
小结:本文记叙事件一时间为序。
3、文中的牧羊人种了哪些树?他又是怎样种植橡
树的?
明确:种的数有,橡树、山毛榉,白桦树。
先是认真挑选橡子,然后把装着橡子的袋子在水
里泡一下,最后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在坑
里放进一颗橡子,再仔细埋上泥土。
文中的牧羊人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从文
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并进行概括。
(可以去找文
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也可找作
者的评价)
(1)他很少说话,……砌起一栋石头房子
(2)尽管生活并不富裕……看不出任何
了解作者
积累生字词
感知课文内容
概括人物形象
小结结尾运用了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作者抒发了对牧羊老人的敬佩之情,赞美了牧羊人的毅力和奉献的品质,在内容上突出了文章的中心,在结构上同开头段照应,使得结构严谨。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必做题:在书本上完成课后“思考探究”第一题。
选做题:课外观看动画电影《植树的牧羊人》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