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植树的牧羊人(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课突出艺术特色归纳
1、本文一直运用第一人称叙事。用第一人称叙事,反 映的自己的亲眼所见,亲耳所闻,这样就增强了故事的 真实感,这样的故事内容才能使读者信服。
2、用景物描写烘托人物的精神面貌,这是这篇文章的 又一亮点。环境描写不仅可以使文章内容丰富,情节饱 满,而且可以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文中牧羊人的形象 很多都是通过环境描写来完成的。比如用牧羊人小屋的 描写来反映出老人的自信、平和的性格;再比如用山毛 榉树的高和橡树林的茂盛来烘托老人的坚强。
默默种树人Fra Baidu bibliotek善洲
杨善洲曾任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自 1988年6月退休以后,扎根大亮山,义务植 树造林,一干就是22年,带领大家植树造林 建成面积5.6万亩,价值3亿元的林场,且将 林场捐赠给国家。2011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 获奖者。
颁奖词:
绿了荒山,白了头发,他志在造福百姓; 老骥伏枥,意气风发,他心向未来。 清廉,自上任时起; 奉献,直到最后一天。 60年里的一切作为, 就是为了不辜负人民的期望。
(二)理解形象(生动的人物形象)
• 找出表现人物品格或性格的内容,概括说说他是 一个什么样的人?
• 1.假如你想了解谁是真正品行出众的人,恐怕 得花好几年观察:看看他的行为是否无私;动机 是否慷慨;同时他还必须在大地上留下明显的印 记。我很幸运地认识一位“种树的男人”,他正好 符合以上所说的条件。
本文运用第一人称来叙事有什么好处?
【答案】运用第一人称叙事;采用第一人称“我”来讲述种树人
的故事,通过“我”的耳闻目睹,所思所想,对种树人平凡而又伟 大的一生作出了高度的评价。“我”在文中仅仅是个过客,在人生 的不同阶段,目睹了一个寸草不生的荒僻之地变成森林村庄。“我” 作为一个见证人,使种树人的事迹具有极强的纪实性,使种树人的 故事显得真实可信,产生了打动人心的力量。另外,“我”并没有 和种树人朝夕相处,对种树人的生活了解得并不是非常全面,但是 这个地方沧海桑田的巨变却令“我”震撼,这就使得种树人的生活 具有真实感和神圣感。
• 5.或许正因为布非耶拥有无私的心灵, 加上住在有益健康的山林,过着俭朴的生 活,上帝才赐予他如此强健的体魄。 无私,俭朴。
6.“他不理会1939年的世界大战, 如同不理会1914年的世界大战。”作者 这样有怎样的言外之意?
牧羊人一直潜心种树,心无旁骛; 战争在毁灭,而牧羊人在创造。
作者对主人公艾力泽·布菲充满了一种什 么感情?
无私、慷慨。
• 2.他很少说话,但可以感觉得出是一个充 满自信、意志果断的人。 明确:自信,果断。
• 3.他的胡子刮得干干净净,衣服也一针一 线地仔细缝过,看不出任何补丁。 明确:积极生活,爱整洁。
• 4.他说,这块高原因为没有树,正走向 死亡。反正他没事业的压力,正好可以担 负起拯救大地的任务。 目标远大而高尚。
3、对比手法的运用。本文整体采用对比的写法,通过 阿尔卑斯山地区前后的变化,来揭示文章的主题:植树 老人的伟大和崇高。
本文讲述了一个孤独的牧羊人凭一己之力和数十 年的坚持,种植大片树林,把废墟变成绿洲的故事, 抒发了对牧羊人这一壮举的崇敬和赞美之情,同时表 达了希望人们积极行动起来,保护环境,共建绿色地 球的美好愿望。
13 植树的牧羊人
小说
课前预习独立作业
• 一、音形识记。
• 戳 ( chuō) • 山毛榉( jǔ ) • chóu( 酬)劳 • 缝隙 ( xì ) • kāngkǎi( 慷慨)
tān ( 废xū( 水qú( 干涸 ( 薄荷 (
)坍塌 墟) 渠)
)hé bò)he
1. 初读课文,思考下面的问题: 本文的主人公做了一件什么事?用简洁的话叙述 出来。
植树的牧羊人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议论 记叙描写 议论
开宗明义 提挈全篇
生活经历 场景变化
总结全文 揭示主题
【答案】主人公艾力泽·布菲用了三十多年时间在荒凉 的阿尔卑斯地区种树,为这里带来了生机和繁荣,使万 人享受幸福生活的故事。
(1)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 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 难得的好人。
(2)他显得自信、平和。在我眼里,他就 像这块不毛之地上涌出的神秘泉水。
(3)他的那条大狗像主人一样,安静,忠 厚,不张扬。
生动的人物形象 人物活动的环境
1.选文第二段中,作者细致描写“在 无边无际的荒野中”环境,这对表现主题 有什么作用? 人物活动的环境
为下文写牧羊人植树作铺垫,这大片 荒凉的原野、废弃的家园、稀少的人烟、 贫瘠的土地、干燥的气候都与后面呈现出 来的绿色、富饶、滋润、美丽幸福的乐园 似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牧羊人植 树所创造的奇迹。
(4)和牧羊人呆在一起,让人心里很平静。 ……
时间顺序
再次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用了什么样的写作顺序?按照顺序勾画
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通过完成下面表格,体会故事情节
的进展,进一步认识牧羊人的形象。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变化
初遇牧羊人(112)
再见牧羊人(1318)
最后一次相见 (19-21)
牧羊人的情况
记叙中议论作用分析法
叙事中的议论根据其位置不同大体有三种作用:
1. 在文章开头做精要议论,起到提示全文中心并引 起下文的作用。
2. 在文章中间做精要议论,这种议论一般用于事情 发展的转换衔接处,也称作夹叙夹议,主要起到 穿针引线、承上启下的作用。
3. 在文章结尾作精要议论,一般起到总结全文、揭 示主题,或意在言外、发人深思等作用。
【答案】充满了一种敬仰和赞美之情。
合作探究
• 课文首尾两段是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议论,是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首段的议论起到 了总领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并奠定了文章 的感情基调;结尾的议论既照应前文,又给主 人公以高度评价,立意深远、使文章主题上升 到人生哲理的高度,给人以深刻的启迪:一个 人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而且几十年如一日地 坚持做一件事,这个人就是值得人们歌颂的伟 大的人。
2.“创造有如一种连锁效应”,文中所讲 的连锁效应具体指的是什么?
人物活动的环境
种树成林之后,自然环境发生了相应 的变化:原本干涸已久的河床,现在居然 流水淙淙,当水回到大地,柳树、牡丹草、 野花等一一复现,猎人们回到高地,开始 猎野兔或野猪。
分析牧羊人人物形象(生动的人物形象)
(1)默读课文,找出有关牧羊人的描写,适 当做批注。 (2)结合示例,以“牧羊人是一个……的人” 的形式,说说你对牧羊人的认识。
拓展延伸
由植树的牧羊人想到了哪些在现实中为改变 中国生态环境而努力奋斗的“种树”人?
植树模范马永顺 黑龙江省铁力林业局马永顺多次被评为全国劳
动模范。共采伐原木36500棵,他坚持上山植树造 林来还上。经过马永顺的不懈努力,绿色一年年扩 展。他风里来雨里去,爬山翻坡植树造林。1998年, 85岁高龄的马永顺因对环境保护作出显著贡献而又 荣获联合国环保奖。
高原的变化
初遇牧羊人 再见牧羊人
在荒山上默默地牧羊,选 种、种树。
还是一片荒地。
改为养蜂,继续种树,而且 种的树品种逐渐增多。
荒山变得绿树成荫。
最后一次相见
他种树的初衷仍然没有 已经变得生机勃勃,环
动摇,继续种树。
境优美。
从三次相见牧羊人的劳动和高原的变化中你能读到 什么?
学法指导
阅读时,要求用着重号标出表现牧 羊人品格的文字,用( )标出环境 描写的文字,用横线标出文章的线索, 批注自己的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