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三大支柱模型介绍
人力资源三支柱的含义和理解
人力资源三支柱的含义和理解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型是由美国人力资源管理大师戴维·尤里奇于1996年提出的.人力资源三支柱的三个组成部分,即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HRSSC)、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HRBP)、人力资源专家(COE)。
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型的目的是通过改变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工作模式,把人力资源管理从日常事务处理中解放出来,充分发挥其对企业发展战略的贡献价值和作用,从新的角度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人力资源三支柱的三个组成部分,即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HRSSC)、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HRBP)、人力资源专家(COE)。
1、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HRSSC):统一处理企业各业务单位与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基础性行政工作。
比如员工招聘、薪酬福利核算与发放、社保管理、人事档案、劳动合同管理、新员工培训等等,形成一个统一管理的服务中心。
2、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HRBP):人力资源内部与各业务经理之间的沟通桥梁。
HRBP应该熟悉HR的各职能领域,又能了解业务需求。
不仅可以帮助业务单元更好地维护员工关系,处理各个业务单位较为简单的人力资源问题,还可以帮助业务经理更好地利用各种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和工具来管理员工。
同时,HRBP还可以使用自己的人力资源专业知识找出不同业务单位的日常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并整理发现的问题给人力资源专家,并使用专业和有效的方法来更好的解决问题或设计更合理的工作流程来提高业务部门的运营流程。
3、人力资源专家(COE):为业务单元提供关于人力资源的专业建议。
它包括人力资源规划、人事测评、培训需求调查及培训计划设计、绩效管理体系设计、薪酬设计等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同时帮助HRBP 解决在业务单元遇到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业性较强的难题,站在专业的角度协助企业制定和改进各种人力资源管理规定,为HRSSC 开展服务活动提供指导。
人力资源三支柱的关系如下图所示:COE、SSC、HRBP就像是一个联盟或组织,COE负责战略指挥,提供技术支持,引领变革和创新。
HR职能划分三支柱模型(COESSCHRBP)
HR职能划分三支柱模型(COE/SSC/HRBP)HR职能划分三支柱模型:COE(Centre of Excellence or Center of Expertise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中心或人力资源领域专家)SSC(Shared Service Centre共享服务中心),HRBP(BusinessPartener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
Dave Ulrich 1996年提出此概念,大概01、02年引入中国。
无论就是HR三支柱还就是“跨界”&“混搭”,目得都就是“Alignment”&“Segmentation”。
“Alignment”与公司业务一致;“Segmentation”精准定位创造价值、转一篇介绍三支柱模型得文章、杰克—韦尔奇曾说过“人力资源负责人在任何企业中都应该就是第二号人物”,但在中国,99%得企业都做不到。
原因很简单,人力资源部没创造这么大得价值——业务增长很快,但HR总在拖后腿、有些人说人力资源部就是“秘书”,有人说人力资源就是“警察”,在中国,真正认为人力资源部就是“业务伙伴”得真就是凤毛麟角。
Aon Hewitt全球咨询经验与研究证明,人力资源部可以成为业务驱动力,关键就是HR自身得运作模式要发生变化。
本文从人力资源组织设计入手,提供一种新得视角与思路帮助HR更好支持业务增长。
重新定位人力资源部门:HR成为业务得驱动力,首先要把“人力资本”当成一项业务来经营、如果做到这一点,人力资源部门首先要重新定位自己,从职能导向转向业务导向。
然而,目前中国企业得人力资源部按职能块划分团队(例如薪酬、培训、领导力等)得运作模式阻碍了HR得价值创造-—每个职能块同时负责政策制定、政策执行以及事务性支持(例如发薪、入职手续)。
不管就是在总部、业务线还就是区域,这种组织架构层层复制。
当业务提出需求时,总部人力资源往往从一个职能块角度提供方案,然后变成一项公司政策要求下面推广、在这种背景下,总部得业务领导者总觉得方案隔靴搔痒,下属单位得业务领导者觉得人力资源在强制推行政策,缺乏对一线业务得理解与灵活性。
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型SSC、COE、BP(二)2024
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型SSC、COE、BP(二)引言概述: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型(SSC、COE、BP)是指由共享服务中心(Shared Service Center,SSC)、卓越中心(Center of Excellence,COE)和业务合作伙伴(Business Partner,BP)组成的一种组织架构模型。
在这个模型中,每个支柱都有独特的职责和功能,共同为组织提供全面的人力资源支持和解决方案。
正文:1. 共享服务中心(SSC)1.1 提供人力资源日常运营服务,如薪资发放、员工信息管理等。
1.2 中心化管理人力资源流程和系统,提高效率。
1.3 提供员工自助服务平台,方便员工自助查询和办理相关事务。
1.4 通过大数据分析,为组织提供人力资源决策支持。
1.5 提供标准化的人力资源政策和流程,确保公司的运营一致性。
2. 卓越中心(COE)2.1 将人力资源专业知识和技术集中在一个中心,为整个组织提供专业支持。
2.2 负责组织的人才发展和绩效管理,确保组织具备竞争力的人力资源。
2.3 进行市场研究和趋势分析,及时调整人力资源策略和实践。
2.4 提供培训和发展计划,帮助员工提升技能和职业发展。
2.5 与业务合作伙伴合作,提供定制化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
3. 业务合作伙伴(BP)3.1 与业务领导层密切合作,理解业务需求,并提供相关人力资源支持。
3.2 参与业务决策的制定,为业务目标的实现提供人力资源战略。
3.3 负责招聘和人才管理,确保组织有合适的人才来支持业务发展。
3.4 提供员工关系管理和员工满意度调查,增进员工与组织的互动和合作。
3.5 推动变革和创新,通过人力资源策略提高业务绩效。
4. 具体案例和实践4.1 XX公司通过建立SSC,统一管理全国范围的人力资源流程和系统,在效率和成本控制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效。
4.2 XX公司的COE与业务部门合作,制定了全新的绩效管理体系,提升了员工的绩效和满意度。
4.3 XX公司的BP与业务领导层紧密合作,制定了适应业务发展需求的招聘和培训计划,成功储备了一批关键岗位的人才。
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型的主要内容
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型的主要内容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重要的概念——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型。
别被名字吓到,其实它就是为了让公司更高效地管理人力资源。
我们就像是在做一顿大餐,这个模型就是那几种必备的调料,缺一不可。
好啦,我们慢慢说,别着急。
1. 三支柱模型概述首先,咱们得弄清楚,啥是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型?其实,这个模型就像是公司的“老三样”,包括三个主要的组成部分,分别是人力资源战略、运营服务和员工关系。
这三个支柱就像是支撑整栋大楼的柱子,缺一不可。
1.1 人力资源战略我们先说说人力资源战略。
这就像是公司在下棋,得提前谋划好几步。
它主要涉及公司如何通过人力资源来支持整体业务目标。
简而言之,就是公司怎么通过聪明的招聘、培训和发展计划来实现它的长远目标。
就拿开一家新店举个例子吧。
如果你想开一家餐馆,你得考虑到招募什么样的厨师和服务员,培训他们的技能,让他们的工作能够支持你的餐馆目标,比如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和美味的菜品。
战略就是这些计划的制定,确保公司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1.2 运营服务接下来是运营服务,这部分就是把战略变成现实的过程。
就像你把菜谱上的美味做出来,得靠厨师的实际操作。
这包括日常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比如招聘、薪酬管理、员工福利等等。
简单来说,就是把那些看起来很复杂的战略计划转化为具体的操作流程。
你得确保每个员工都知道自己的职责,薪水发放也要准时,员工的需求要得到满足。
就像把一张张原材料变成美味的菜肴,需要精细的操作和不断的调整。
2. 运营服务的核心任务既然提到运营服务,那我们就得详细说说这部分的核心任务。
运营服务就是日常的那些“活儿”,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工作体验和公司的运作效率。
2.1 招聘与入职首先是招聘和入职。
招聘就像在市场上挑选最好的原料,你得找到合适的员工来填补岗位空缺。
入职培训则是确保这些新员工能够快速融入公司,明白自己的职责和公司的文化。
这部分要做好,员工才能安心工作,不至于在迷茫中摸索。
HR三支柱模型
什么是HR三支柱模型HR三支柱模型是戴维·尤里奇在1997年提出的,即COE(专家中心)、HRBP(人力资源业务伙伴)和SSC(共享服务中心)。
以三支柱为支撑的人力资源体系源于公司战略,服务于公司业务,其核心理念是通过组织能力再造,让HR更好地为组织创造价值。
HR三支柱模型本质上是基于对企业人力资源组织和管控模式上的创新。
传统意义上的HR 的组织架构是按专业职能划分的,比如常说的六大模块,招聘、培训、薪资福利、绩效、员工关系作为不同的职能板块。
HR三支柱模型的三大部分1、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HRSSC):将企业各业务单元中所有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基础性行政工作统一处理。
比如员工招聘、薪酬福利核算与发放、社会保险管理、人事档案、人事信息服务管理、劳动合同管理、新员工培训、员工投诉与建议处理、咨询服务等集中起来,建立一个服务中心来统一进行处理。
HR SSC的角色员工呼叫中心:支持员工和管理者发起的服务需求HR流程事务处理中心:支持由COE发起的主流程的行政事务部分(如:发薪、招聘)HR SSC运营管理中心:提供质量、内控、数据、技术(包括自助服务)和供应商管理支持HR SSC是HR效率提升的驱动器,其使命是为HR服务目标群体提供高效、高质量和成本最佳的HR共享服务。
为此,HR SSC通常的需要一个分层的服务模式来最大化工作效率。
2、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HRBP):是人力资源内部与各业务经理沟通的桥梁。
HRBP既要熟悉HR各个职能领域,又了解业务需求,既能帮助业务单元更好的维护员工关系,处理各业务单元中日常出现的较简单的HR问题,协助业务经理更好的使用各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工具管理员工。
同时,HRBP也能利用其自身的HR专业素养来发现业务单元日常HRM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从而提出并整理发现的问题交付给人力资源专家,采用专业和有效地方法更好的解决问题或设计更加合理的工作流程完善所在业务单元的运营流程。
HR职能划分三支柱模型(COESSCHRBP)
HR职能划分三支柱模型(COE/SSC/HRBP)HR职能划分三支柱模型:COE(Centre of Excellence or Center of Expertise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中心或人力资源领域专家)SSC(Shared Service Centre共享服务中心),HRBP(Business Partener 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
Dave Ulrich 1996年提出此概念,大概01、02年引入中国。
无论是HR三支柱还是“跨界”&“混搭”,目的都是“Alignment”& “Segmentation”。
“Alignment”与公司业务一致;“Segmentation”精准定位创造价值。
转一篇介绍三支柱模型的文章。
杰克-韦尔奇曾说过“人力资源负责人在任何企业中都应该是第二号人物”,但在中国,99%的企业都做不到。
原因很简单,人力资源部没创造这么大的价值——业务增长很快,但HR 总在拖后腿。
有些人说人力资源部是“秘书”,有人说人力资源是“警察”,在中国,真正认为人力资源部是“业务伙伴”的真是凤毛麟角。
Aon Hewitt全球咨询经验和研究证明,人力资源部可以成为业务驱动力,关键是HR自身的运作模式要发生变化。
本文从人力资源组织设计入手,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路帮助HR 更好支持业务增长。
重新定位人力资源部门:HR成为业务的驱动力,首先要把“人力资本”当成一项业务来经营。
如果做到这一点,人力资源部门首先要重新定位自己,从职能导向转向业务导向。
然而,目前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部按职能块划分团队(例如薪酬、培训、领导力等)的运作模式阻碍了HR的价值创造——每个职能块同时负责政策制定、政策执行以及事务性支持(例如发薪、入职手续)。
不管是在总部、业务线还是区域,这种组织架构层层复制。
当业务提出需求时,总部人力资源往往从一个职能块角度提供方案,然后变成一项公司政策要求下面推广。
在这种背景下,总部的业务领导者总觉得方案隔靴搔痒,下属单位的业务领导者觉得人力资源在强制推行政策,缺乏对一线业务的理解和灵活性。
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型详解
一、三支柱到底是什么?三支柱是全球知名人力资源管理咨询专家戴维·尤里奇教授提出的人力资源理论,由COE、BP、SSC三个职能构成的人力资源体系。
COE: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中心或人力资源领域专家,职能高,属于三支柱的政策中心,工作内容主要是制定总体的人力资源战略、政策、流程、体系、方案等;BP: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中级职能,属政策执行类,主要工作内容是以HR专业角度去发现业务运行问题,提出建议,是更基于业务导向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提供和执行者;SSC:共享服务中心,基础职能岗位,工作内容主要是日常操作事务类事物,是标准化的服务提供者。
简单来说,三支柱是基于HR六大模块,并将每个模块以制定战略——执行——基础事务的纵向工作方式进行划分。
那么在三支柱体系下,每个模块的工作流程如何操作呢?二、三支柱的实操流程建议1、招聘COE:根据企业每年的战略目标,制定年度的招聘计划;整合招聘渠道;选择适合本企业的招聘方法;设计并优化招聘流程;监督招聘过程等;BP:与所在的业务部门经理确认招聘需求;拟定具体的岗位职责和任职要求、薪资待遇;协同用人部门经理面试、确认最终录用人员;协助新录用人员准备报到事宜;SSC:根据BP送达的招聘信息,选择合适的渠道发布招聘信息;收集、初步筛选简历并将简历发送给用人部门经理、安排面试等。
2、入职管理流程COE:制定员工信息管理的标准操作流程;BP:组织人才测评;传递用人部门审批意见;监督员工信息管理流程等;SSC:协助新员工准确录入自己的基本信息;及时更新员工薪资、信息数据等。
3、培训COE:针对企业培训需求,选择合适的培训机构和资源,以保证最佳的培训效果;针对各业务部门的不同培训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课程;BP:与所在部门经理沟通确定培训需求;根据所在部门业务情况和发展目标,分析培训需求,并提出可行的培训课程建议;SSC:及时跟踪和反馈培训效果;整理和发布免费的在线学习和培训公开课等。
人力资源管理三支柱模型
人力资源管理三支柱模型
人力资源管理三支柱模型是指,用于指导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三个基
本原则,即:培训、管理和激励。
这三个原则组合在一起,可以帮助企业
创建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1、培训:企业可以采取多种方式,使员工有机会受到正确的培训,
掌握必要的技能,使他们能够在工作中发挥最佳状态,为企业发展做出贡献。
2、管理:企业需要对员工进行有效的管理,使企业发展得更加健康、有序。
员工的行为和活动都应该受到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才能达到预期的
目标。
3、激励:正确的激励有助于企业保持积极的和有效地发展,能够提
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使他们能够更有动力的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个基本原则的有效结合能够帮助企业使人力资源管理变得更加高效,为企业发展提供一个强大的支撑,激励员工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为企
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人力资源三大支柱的内容
人力资源三大支柱的内容
人力资源三大支柱包括:
1. 专家中心(COE):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中心或人力资源领域专家,职能高,属于三支柱的政策中心,工作内容主要是制定总体的人力资源战略、政策、流程、体系、方案等。
2. 业务伙伴(BP):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中级职能,属政策执行类,
主要工作内容是以HR专业角度去发现业务运行问题,提出建议,是更基于业务导向的人力资源解决方案提供和执行者。
3. 共享服务中心(SSC):共享服务中心,基础职能岗位,工作内容主要是日常操作事务类事物,是标准化的服务提供者。
在三支柱体系下,人力资源工作流程基于六大模块(人力资源规划、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福利管理、劳动关系管理)进行操作。
每个模块的工作流程是:制定战略——执行——基础事务。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更多信息,建议查阅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型详细介绍
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型详细介绍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型,也被称为人力资源三维模型,是指将人力资源管理划分为人力资源供给、人力资源激励和人力资源绩效三个方面进行管理的模型。
该模型提供了一种全面、系统的方法来处理人力资源的关键问题,以实现组织目标的达成。
以下是对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型的详细介绍。
一、人力资源供给人力资源供给是指人员的数量、质量、流动性和适应性。
在这个方面,人力资源部门的任务是根据组织的需求,确定合适的员工数量,并确保员工的素质与组织的要求相匹配。
人力资源部门需要进行招聘、筛选、录用、培训和发展等各种活动来保证组织的人力资源供给。
1.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规划是在组织目标的基础上分析和预测人力资源需求和供给的过程。
通过人力资源规划,组织可以合理地安排员工的数量和结构,以适应变化的环境。
2.招聘与筛选:招聘是指通过各种渠道吸引有能力和适应力的人才加入组织。
筛选则是根据组织的要求,对应聘者的能力、经验、素质等进行评估和筛选,选出最适合的人员。
3.培训与发展:培训是指为员工提供必要的技能和知识,以适应组织的需求。
发展则是为员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提高其自身的职业素质和竞争力。
二、人力资源激励人力资源激励是指通过薪酬、福利、晋升、激励机制等手段激励员工的工作动力和创造力,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满意度。
在这个方面,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制定合理的激励政策,确保员工能够得到公平的待遇和激励。
1.薪酬管理:薪酬管理是指制定和实施员工薪酬的政策和制度。
通过建立公正的薪酬制度,可以激励员工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
2.福利管理:福利管理是指为员工提供各种福利措施,以改善其工作和生活条件,提高其工作满意度。
常见的福利包括医疗保险、养老金、带薪休假等。
3.职业发展与晋升:职业发展与晋升是为员工提供发展机会和晋升途径,以激励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人力资源绩效人力资源绩效是指员工的工作表现和组织目标的实现情况。
在这个方面,人力资源部门需要制定绩效管理制度,对员工的工作表现进行评估,并提供有效的反馈和奖惩措施。
HR三大支柱模型介绍
HR三支柱模型介绍#HR职能划分#三支柱模型:COE(Centre of Excellence or Center of Expertise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中心或人力资源领域专家),SSC(Shared Service Centre共享服务中心),BP(Business Partener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
Dave Ulrich 1996年提出此概念,大概01、02年引入中国。
无论是HR三支柱还是“跨界”&“混搭”,目的都是“Alignment”&“Segmentation”。
“Alignment”与公司业务一致;“Segmentation”精准定位创造价值。
杰克-韦尔奇曾说过“人力资源负责人在任何企业中都应该是第二号人物”,但在中国,99%的企业都做不到。
原因很简单,人力资源部没创造这么大的价值——业务增长很快,但HR总在拖后腿。
有些人说人力资源部是“秘书”,有人说人力资源是“警察”,在中国,真正认为人力资源部是“业务伙伴”的真是凤毛麟角。
Aon Hewitt全球咨询经验和研究证明,人力资源部可以成为业务驱动力,关键是HR自身的运作模式要发生变化。
本文从人力资源组织设计入手,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路帮助HR更好支持业务增长。
重新定位人力资源部门HR成为业务的驱动力,首先要把“人力资本”当成一项业务来经营。
如果做到这一点,人力资源部门首先要重新定位自己,从职能导向转向业务导向。
然而,目前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部按职能块划分团队(例如薪酬、培训、领导力等)的运作模式阻碍了HR的价值创造——每个职能块同时负责政策制定、政策执行以及事务性支持(例如发薪、入职手续)。
不管是在总部、业务线还是区域,这种组织架构层层复制。
当业务提出需求时,总部人力资源往往从一个职能块角度提供方案,然后变成一项公司政策要求下面推广。
在这种背景下,总部的业务领导者总觉得方案隔靴搔痒,下属单位的业务领导者觉得人力资源在强制推行政策,缺乏对一线业务的理解和灵活性。
hr三支柱模型
HR三支柱模型简介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HR三支柱模型则是指人力资源管理的三个重要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HR三支柱模型的含义、特点以及应用。
HR三支柱模型的含义HR三支柱模型是指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三个核心方面,分别为:1.招聘与录用:通过招聘与录用,企业寻找到合适的人才加入组织,从而满足组织发展的需要。
2.培训与发展:培训与发展是指通过不断学习与提升,使员工的技能和能力与组织发展保持一致,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
3.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通过制定目标、评估绩效、提供反馈等方式,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贡献,并为员工提供成长和发展的机会。
HR三支柱模型的特点HR三支柱模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相互依赖性:三个支柱相互依赖,缺一不可。
招聘与录用需求培训与发展的人才;培训与发展需要绩效管理的目标指引;而绩效管理则需要招聘与录用的明确工作要求。
2.循环反馈:三个支柱之间存在着循环反馈的关系。
招聘与录用的结果会影响到培训与发展的需求,而绩效管理的评估反馈也会影响到招聘与录用的决策。
3.长期性:HR三支柱模型是企业长期发展的基石,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优化和调整,以适应组织的变化和发展。
HR三支柱模型的应用HR三支柱模型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招聘与录用:在人才市场激烈竞争的环境下,企业需要制定招聘策略,吸引并选拔合适的人才。
同时,通过合理的薪资福利和发展空间来留住优秀员工。
2.培训与发展:企业需要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包括员工入职培训、岗位培训、职业发展规划等,以提升员工的技能和能力。
3.绩效管理:通过设定明确的目标和指标,对员工进行绩效评估、提供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并根据绩效结果进行激励或调整。
同时,绩效管理也是发现并激活员工潜能的重要手段。
总结HR三支柱模型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理论框架,包括招聘与录用、培训与发展以及绩效管理三个方面。
三个支柱相互依赖、循环反馈,是实现企业长期发展的关键。
人力资源管理三支柱模型
人力资源管理三支柱模型
人力资源管理三支柱模型是一种框架,用于描述和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要素和职能。
该模型将人力资源管理分为三个主要方面,即员工招聘与选择、员工培训与发展以及员工绩效管理。
下面将逐个解释这些方面。
1. 员工招聘与选择:这一方面涉及到如何吸引、评估和选择合适的人才加入组织。
在招聘过程中,人力资源部门将发布招聘广告,筛选简历,进行面试和背景调查,最终确定最合适的候选人。
这个过程旨在确保雇佣到具备适当技能、知识和经验的人员,以满足组织的需求。
2. 员工培训与发展:这一方面关注如何提供持续的培训和发展机会,以增强员工的技能和知识,以适应组织的需求和变化。
培训可以包括内部培训课程、外部培训研讨会、职业发展计划等。
通过培训和发展,员工能够不断提升工作技能,增加职业发展机会,并提高工作绩效。
3. 员工绩效管理:这一方面涉及到如何评估和提升员工的工作绩效。
人力资源部门和上级领导将制定和实施绩效评估体系,包括设定工作目标、定期反馈和评估绩效。
该过程旨在识别和奖励高绩效员工,提供改进机会给予低绩效员工,并确保组织整体绩效达到预期目标。
通过这三支柱模型,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能够有效地吸引、发展和保留优秀的员工,为组织提供合适的人力资源支持,以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
HR职能划分三支柱模型(COESSCHRBP)
HR职能划分三支柱模型(COE/SSC/HRBP)HR职能划分三支柱模型:COE(Centre of Excellence or Center of Expertise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中心或人力资源领域专家)SSC(Shared Service Centre共享服务中心),HRBP(Business Partener 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
Dave Ulrich 1996年提出此概念,大概01、02年引入中国。
无论是HR三支柱还是“跨界”&“混搭”,目的都是“Alignment”& “Segmentation”。
“Alignment”与公司业务一致;“Segmentation”精准定位创造价值。
转一篇介绍三支柱模型的文章。
杰克-韦尔奇曾说过“人力资源负责人在任何企业中都应该是第二号人物”,但在中国,99%的企业都做不到。
原因很简单,人力资源部没创造这么大的价值——业务增长很快,但HR 总在拖后腿。
有些人说人力资源部是“秘书”,有人说人力资源是“警察”,在中国,真正认为人力资源部是“业务伙伴”的真是凤毛麟角。
Aon Hewitt全球咨询经验和研究证明,人力资源部可以成为业务驱动力,关键是HR自身的运作模式要发生变化。
本文从人力资源组织设计入手,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路帮助HR 更好支持业务增长。
重新定位人力资源部门:HR成为业务的驱动力,首先要把“人力资本”当成一项业务来经营。
如果做到这一点,人力资源部门首先要重新定位自己,从职能导向转向业务导向。
然而,目前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部按职能块划分团队(例如薪酬、培训、领导力等)的运作模式阻碍了HR的价值创造——每个职能块同时负责政策制定、政策执行以及事务性支持(例如发薪、入职手续)。
不管是在总部、业务线还是区域,这种组织架构层层复制。
当业务提出需求时,总部人力资源往往从一个职能块角度提供方案,然后变成一项公司政策要求下面推广。
在这种背景下,总部的业务领导者总觉得方案隔靴搔痒,下属单位的业务领导者觉得人力资源在强制推行政策,缺乏对一线业务的理解和灵活性。
“HR三支柱”到底是什么鬼?
“HR三支柱”到底是什么鬼?一、三支柱是什么鬼?三支柱模式,本质上是基于对企业人力资源组织和管控模式上的创新。
传统意义上的HR 的组织架构是按专业职能划分的,比如常说的六大模块,招聘、培训、薪资福利、绩效、员工关系作为不同的职能板块。
三支柱主要有三个部分:1)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HRSSC):将企业各业务单元中所有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基础性行政工作统一处理。
比如员工招聘、薪酬福利核算与发放、社会保险管理、人事档案、人事信息服务管理、劳动合同管理、新员工培训、员工投诉与建议处理、咨询服务等集中起来,建立一个服务中心来统一进行处理。
2)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HRBP):是人力资源内部与各业务经理沟通的桥梁。
HRBP既要熟悉HR各个职能领域,又了解业务需求,既能帮助业务单元更好的维护员工关系,处理各业务单元中日常出现的较简单的HR问题,协助业务经理更好的使用各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工具管理员工。
同时,HRBP也能利用其自身的HR专业素养来发现业务单元日常HRM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从而提出并整理发现的问题交付给人力资源专家,采用专业和有效地方法更好的解决问题或设计更加合理的工作流程完善所在业务单元的运营流程。
3)人力资源专家(COE):主要职责是为业务单元提供人力资源方面的专业咨询。
包括人力资源规划、人事测评、培训需求调查及培训方案设计、绩效管理制度设计、薪酬设计和调查等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同时帮助HRBP 解决在业务单元遇到的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的专业性较强的难题,并从专业角度协助企业制定和完善HR 方面的各项管理规定,指导HRSSC 开展服务活动二、三支柱跟传统HR最大差别是什么?三个关键差异:1)从专业导向到业务导向:传统HR不是不重视业务,而是往往习惯从HR自身职能出发,HR有什么能力,就给业务部门输送什么,而HRBP模式侧重需求导向,业务部门需要什么,我们穷尽能力去满足和支撑,这也叫从供给导向到需求导向。
人力资源的三支柱模型
人力资源的三支柱模型人力资源的三支柱模型是一个很重要的管理模型,它由美国知名管理学者戴维•乌尔里奇提出,也称为HRM三支柱模型。
它主要包括战略、技术和文化三个方面,并以此为依据,从公司战略高度出发,制定出策略、方案、计划等。
一、战略支柱战略是企业经营的方向和目标,它包括战略计划、战略决策、战略谋划等,它的主要任务是明确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目标,为企业的各项运营活动提供指导和支持。
企业的管理者需要制定出适合自身情况的战略,这将对企业的整体运营产生重要的影响。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企业需要从人力资源的角度出发,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人力资源战略,包括人才储备、招聘、选拔、培养等方面。
人力资源战略是企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企业提供了以人为本,关注人的培养和发展的战略文化。
二、技术支柱技术支柱是指企业的管理和组织技术,它包括管理技术、信息技术、技术创新等方面。
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企业能力和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技术支柱意味着企业应该不断推动人力资源管理的技术创新和变革,采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对招聘、培训、绩效管理等业务进行管理和数据分析,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精细度和效果。
三、文化支柱文化支柱是指企业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念,企业的文化越好,越富有创新性和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规范化的、稳定的、独特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
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文化支柱意味着培养出适应企业文化的人才队伍,塑造企业特有的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念。
从而建立创新文化,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和灵感,增强企业拓展和竞争的能力。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的三支柱模型强调企业应该从战略高度,有计划、有针对性地保证公司人力资源战略的全面性,维护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念的稳定性,并借助现代管理和信息技术的力量提高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绩效表现,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牢固的基础支撑。
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型
人力资源三支柱模型
从“选育用留”模式,到“三支柱”模式渐成标配,即业务伙伴( hrbp),共享中心(ssc),专家中心(coe)。
职能划分三支柱模型:
hr三支柱模型是代维•尤里奇在1997年提出的,即coe(专家中心)、hrbp(人力资源业务伙伴)和ssc(共享服务中心)。
hr三支柱模型本质上是基于对企业人力资源组织和管控模式上的创新;以三支柱为支撑的人力资源体系源于公司战略,服务于公司业务,其核心理念是通过组织能力再造,让hr更好地为组织创造价值。
三支柱模型的三大部分
1、人力资源共享服务中心(ssc)将企业各业务单元中所有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基础性行政工作,如薪酬福利核算与发放、社会保险管理、人事档案、人事信息服务管理、劳动合同管理、新员工培训、员工投诉与建议处理等集中起来,建立一个服务中心来统一进行处理。
2、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hrbp)
hrbp是人力资源内部与各业务经理沟通的桥梁,既要熟悉hr各个职能领域,又了解业务需求,协助业务经理更好的使用各种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工具管理员工,为公司的业务发展和高效运作提供更有深度和广度的支撑。
3、人力资源专家(coe)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coe像是炮兵,部署战略性、规模性的火力支撑,稳固大局。
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实施:
(1)支撑战略,助力业务发展关键点;(2)整合资源,系统性提高工作效率;(3)建立制度,完善运营与管控机制;(4)确定标准,对人才形成统一判断;(5)落地文化,促进最佳实践的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D"HR职能划分:三支柱模型(COE/SSC/HRBP)HR职能划分三支柱模型:COE(Centre of Excellence or Center of Expertise人力资源专业知识中心或人力资源领域专家)SSC(Shared Service Centre共享服务中心),HRBP(Business Partner 人力资源业务合作伙伴)。
Dave Ulrich 1996年提出此概念,大概01、02年引入中国。
无论是HR三支柱还是“跨界”&“混搭”,目的都是“Alignment”& “Segmentation”。
“Alignment”与公司业务一致;“Segmentation”精准定位创造价值。
杰克-韦尔奇曾说过“人力资源负责人在任何企业中都应该是第二号人物”,但在中国,99%的企业都做不到。
原因很简单,人力资源部没创造这么大的价值——业务增长很快,但HR总在拖后腿。
有些人说人力资源部是“秘书”,有人说人力资源是“警察”,在中国,真正认为人力资源部是“业务伙伴”的真是凤毛麟角。
Aon Hewitt全球咨询经验和研究证明,人力资源部可以成为业务驱动力,关键是HR自身的运作模式要发生变化。
本文从人力资源组织设计入手,提供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路帮助HR更好支持业务增长。
重新定位人力资源部门HR成为业务的驱动力,首先要把“人力资本”当成一项业务来经营。
如果做到这一点,人力资源部门首先要重新定位自己,从职能导向转向业务导向。
然而,目前中国企业的人力资源部按职能块划分团队(例如薪酬、培训、绩效等)的运作模式阻碍了HR的价值创造——每个职能块同时负责政策制定、政策执行以及事务性支持(例如发薪、入职手续)。
不管是在总部、业务线还是区域,这种组织架构层层复制。
当业务提出需求时,总部人力资源往往从一个职能块角度提供方案,然后变成一项公司政策要求下面推广。
在这种背景下,总部的业务领导者总觉得方案隔靴搔痒,下属单位的业务领导者觉得人力资源在强制推行政策,缺乏对一线业务的理解和灵活性。
HR实现业务增值,就要像业务单元一样运作。
在这个业务单元里,有人负责客户管理、有人负责专业技术、有人负责服务交付,这就出现了HR的角色进一步细分问题。
将HR的角色一分为三HR组织重新设计,简单来讲就是将HR的角色一分为三。
领先实践证明,这种业务模式的变化更有助于提升HR的效率和效能,这就是在领先公司中常见的HR三支柱模型。
人力资源部门向业务部门一样也能做,首先要回答的是自己的客户是谁,他们的需求是什么?从上图顶部来看,人力资源部门通过满足业务需求,从而间接推动客户需求的满足。
借用营销的客户细分理论,HR可以把自己目标客户分成三类:1)高层管理人员:他们的需求主要围绕在战略执行所需的组织、人才、文化、制度及变革管理等方面的支持;2)中层管理人员:他们的需求主要围绕在人员管理方面的咨询、辅导和工具;3)员工:他们的需求主要围绕在解答政策方面的疑问,并提供便捷的服务支持,例如劳动合同、入职手续、薪资发放等。
其中第1类客户的需求高度定制化,第3类客户的需求相对标准化;第2类客户介于二者之间。
HR的运作模式要服务于客户需求的满足。
同服务外部客户一样,最难满足的是定制化需求,为此HR BP(Business Partner)角色应运而生,以扮演顾问和HR客户经理的角色。
他们主要的时间用于挖掘内部客户需求,提供咨询服务和解决方案。
他们是确保HR贴近业务需求,从职能导向转向业务导向的关键。
但是,提供解决方案意味着需要同时精通业务及HR各个领域的知识。
寻找一群样样精通的人才是不现实的。
在这种情况下,就出现了专业细分的需要,这就是HR COE(center of expertise)。
HRCOE的角色是领域专家,类似于HR的技术专家,借助本领域精深的专业技能和对领先实践的掌握,负责设计业务导向、创新的HR的政策、流程和方案,并为HRBP 提供技术支持。
如果希望HR BP和HRCOE聚焦在战略、咨询性的工作,他们就必须从事务性的工作中解脱出来。
同时,HR的第三类客户——员工,其需求往往是相对同质的,存在标准化、规模化的可能。
因此,这就出现了HRSSC(shared service center)。
HRSSC是HR标准服务的提供者,他们负责解答管理者和员工的问询,帮助HRBP和HRCOE从事务性工作解脱出来,并对服务的满意度和卓越运营负责。
HR的角色一分为三还有其他的好处,即同时实现业务导向和公司整体一致性。
很多公司的人力资源总监面临的困境是,满足了某个业务部门的需要,就会影响整个公司一致性,如果不满足,业务部门又会抱怨HR不解决问题。
角色一分为三后,HR BP的使命是确保HR实现业务导向,贴近业务解决问题;HRCOE的使命是确保全公司政策、流程和方案框架设计的一致性,并基于HRBP反馈的业务需求,在整体一致的框架下保留适度灵活性;而HRSSC的使命是确保全公司服务交付的一致性。
这3个支柱共同作用,从而实现矛盾的平衡。
HR BP:HR的业务伙伴,确保业务导向HR BP的角色和职责HR BP’s Role and ResponsibilityHR BP (Business Partner)通常扮演如下几个角色:HR BP往往贴近内部客户配置人员,通常来说,对于较高层级的组织,围绕管理架构,根据解决方案的复杂度配置HRBP人员;对于较低层级的组织,根据BP/全职员工服务率配置BP,以支持日常人员管理。
在中国实施HRBP的关键成功因素:一项针对已经推行了HR BP的公司的全球调研发现,有53%的公司认为BP在本公司的推行是不成功的,原因在于——仅仅改个名字并不代表转型成功。
HRBP的关键成功因素是什么?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1.发展HR BP的技能:如前所说,提供业务所需的解决方案需要HRBP既具备业务知识,又需要全方位掌握人力资源技能。
在中国企业,很多HR是业务出身的,这群人如果转型为HRBP虽具备了解业务的先天优势,但是,仅仅有业务背景是不够的,尤其中国的管理者,由于普遍比较年轻,往往难以清晰表达自己对于人力资源的需求到底是什么;这就需要系统提升HRBP的咨询技能,沟通和人际关系技能以及广泛的HR知识,以准确挖掘内部客户的需求,并转化为HR的需求。
在转型到HRBP岗位之前,候选人需要精心的选拔和充分的准备。
2.帮助业务主管的做好准备:HR BP推行不成功的第二个原因是业务主管不知道HRBP 到底应该干什么,因此还是回到老路来要求HRBP;因此在推行之前,应该与业务主管清晰地沟通HRBP的角色,会做什么,不会做什么,做好期望管理。
很多企业因为HRBP到底应该向谁汇报而困惑,在最开始推行HRBP时,笔者建议HRBP向业务汇报,这样可以确保业务主管将HRBP当成是自己人,有足够的ownership来发挥HRBP的作用。
3.帮助HR BP从事务性工作解脱出来:HRBP推行不成功的第三个原因是共享服务中心的建立往往需要3~5年的时间,在过渡期HRBP有大量的事务性工作还要自己承担,导致HRBP产生挫败感。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在BP团队中设立一些承担事务性工作初级角色,他们帮助有经验的BP去分担事务性角色,让他们聚焦在高端工作,而在共享服务中心充分建立后,这些角色将逐步转移到共享服务中心。
HR COE:HR的领域专家,确保设计一致性HR COE(Center of Expertise)通常扮演如下几个角色:对于全球性/集团型的大型公司来说,由于地域/业务线的复杂性,HR COE需要为不同的地域/业务线配置专属资源,以确保设计贴近业务需求。
其中,总部COE负责设计全球/全集团统一的战略、政策、流程和方案的指导原则,而地域/业务线COE则负责结合地域/业务线的特点进行定制化,这样的COE设置可以在满足框架一致性的同时,允许业务所需的灵活性。
在中国实施HR COE的关键成功因素:基于Aon Hewitt的咨询经验,COE成功推行的难度不亚于HRBP.HRCOE推行的关键成功要素是什么?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1.HR COE和BP的充分沟通:HR政策对公司的影响是敏感、广泛和深远的。
如果HRCOE 和HRBP的沟通不畅,则无法确保HR政策支持业务发展。
这就需要二者把沟通变成习惯,并将几个关键沟通节点流程化:1)年度计划时,邀请HRBP共同规划;2)设计时,将HRBP 提出的需求作为重要的输入;3)实施时,指导HRBP进行推广;4)运作一段时间后,寻求HRBP的反馈,从而作为改进的重要输入。
2.HR COE的专业技能的提升:成功的设计需要对业务需求的充分理解,更需要在本领域精深的专业技能、深厚解决涉及领域较为宽泛的一般问题的专业经验及对领先实践的掌握。
对中国企业来说,HR团队通才居多,专才不足,部分专业技能的缺失意味着无法在内部培养人才。
为了快速提升COE团队的整体素质,笔者建议从业界招募有丰富经验的高级COE专家作为内部培养的补充,并要求这些专家扮演导师的角色,带领整个团队的进步。
3.HR COE资源的共享:专家往往资源是有限的,每个业务单元/部门都配备专职COE 专家,意味着巨大的人才数量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人才质量的往往难以保证,政策的制定高度割裂,难以实现一致性,这就意味者需要实现COE资源的共享。
Aon Hewitt的全球调研也支持这一观点,和HRBP不同(几百名员工可以配备1名HRBP),但是COE往往是几千名员工才能配备1名COE专家的,这就意味着每层组织都配备专职COE团队是不现实的。
基于AonHewitt2009年全球调研数据,77%的全球的公司仅在全球或下一级组织(如事业部/区域)设置COE,而不会在更低层级的组织设置COE.而资源共享的最大障碍是汇报关系,中国企业往往在不同层级的组织都配备HR,且向业务汇报;实现资源共享,需要决心和行动对COE资源进行整合,更加注重质量而非数量。
HR SSC:HR的标准服务提供者,确保服务交付的一致性HR SSC(Shared Service Center)通常扮演如下角色:HR SSC的使命是为HR服务目标群体提供高效、高质量和成本最佳的HR共享服务。
为了达成这样的使命,HRSSC通常的需要一个分层的服务模式来最大化工作效率。
第0层-网络自助服务:在这一层,管理者和员工,通过网页自助服务解答HR问题和完成HR事务处理;基于领先实践,在这一层通常可以处理66%的问题;第1层-HR SSC服务代表:在这一层,接受过综合培训的HRSSC代表将通过电话、对话和邮件提供支持;在这一层通常可以处理28%的问题;第2层-HR SSC专员:在这一层,升级到第2层的查询将由在特定HR领域掌握专业技能的HR专员负责处理,本地HR和/或HRBP可能根据具体的查询内容选择介入;在这一层通常可以处理5%的问题;第3层-HR COE:升级到第2层的复杂查询,由COE或职能专家负责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