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类和词类活用
高中词类活用整理
词类活用孔雀东南飞(一)名词作状语1.孔雀东南..飞(东南,朝东南、向东南)2.鸡鸣..入机织(鸡鸣,在鸡鸣时)3.昼夜..勤作息(昼夜,从早到晚)4.理.实如兄言(理,按道理)5.明日..来迎汝(明日,在明天)6.手巾..掩口啼(手巾,用手巾)7.卿当日.胜贵(日,一天天地)8.朝.成绣夹裙,晚.成单罗衫(朝,在早上;晚,在晚上)(二)名词作动词1.五里..一徘徊(五里,飞五里)2.头上玳瑁光.(光,发光)3.仕.宦于台阁(仕,任官)(三)动词作名词1.留待作遗施..(遗施之物,赠送的东西、纪念品)(四)形容词作动词1.千万不复全.(全,保全)(五)使动用法1.及时相遣归.(归,使……回去)2.足以荣.汝身(荣,使……荣耀)3.以此下.心意(下,使……委屈)(六)意动用法1.戒.之慎勿忘(戒,以……为警戒)《赤壁赋》(1) 名词用作状语。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向南)/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向西,向东)(2) 名词用作动词。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打鱼砍柴)/ 下江陵(攻占)/ 顺流而东(向东进军)(3)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为侣,以……为友)(4) 动词的使动用法。
舞幽壑之潜蛟(使……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使……哭泣)(5)形容词用作动词。
正襟危坐(整理)/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得像……)/ 不知东方之既白(显出白色)《兰亭集序》【词类活用】1、形容词作名词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贤,贤德之人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
况修短..随化寿命长寿命短死生亦大.矣大事2、形容词作动词齐.彭殇为妄作把……看作相等3、名词作动词①映.带.左右环绕②一觞.一咏喝酒4、数词作动词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等同,把……看作一样。
5、动词的使动用法所以游.目骋.怀使……纵展使……奔驰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使(怀)兴,即:使感叹产生,6、动词活用为名词足以极视听..之娱耳目阿房宫赋三、词类活用(一)名词用作动词1、辇来于秦 (乘坐辇车)2、朝歌夜弦 (奏乐)3、鼎铛玉石 (把鼎当做;把玉当做)4、金块珠砾 (把金当做;把珠当做)5、楚人一炬 (火把)6、族秦者秦也 (灭族,杀死一族的人)(二)名词用作状语1、骊山北构而西折 (向北;向西) 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向北,向西)2、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像绸带一样)3、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像蜂房,像水涡)4、辞楼下殿,辇来于秦(乘着辇车)(三)数词用作动词六王毕,四海一(统一)(四)动词作名词复道行空,不霁何虹(出现虹)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出现龙)朝歌夜弦,为秦宫人(唱歌,弹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化为焦土)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指金玉珠宝之物)(五)名词意动用法。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
成语中的词类活用成语中的词类活用,与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情况是一致的,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形容词的活用和数词的活用。
一、成语中名词的活用。
第一类:名词活用作动词。
一是名词的使动用法,即成语中的名词具有使它后面的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报仇雪耻(“使……昭雪”)、祸国殃民(“使……受害”、“使……遭殃”)、汗牛充栋(“使……出汗)等。
二是名词的意动用法,即成语中的名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什么看成(当成)什么的意思。
如:草菅人命(把……看作野草)。
三是名词活用作一般动词。
(1)名词放在副词(主要是“不”)的后面而具有了动词的性质,如:不胫而走(长腿),不翼而飞(长翅膀),不稂不莠(长狼尾草、长狗尾草),密云不雨(下雨),不毛之地(长草木),不情之请(近人情),莫名其妙(说出),华而不实(结果实),不衫不履(穿上衣、穿鞋子),先礼后兵(讲礼貌、用兵)等。
(2)两个名词形成主谓或动宾结构时,其中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车水马龙(车如流水、马如游龙),身体力行(亲身体验、尽力实行),心猿意马(心如猿猴跳跃、意如快马奔驰),一诺千金(一个许诺下来就价值千金);洞烛其(照亮),计日程功(计量、考核),韩信将兵(带领),平步青云(行走,这里指走上)等。
第二类:名词活用作状语。
1、时间名词作状语。
A、日、月、年等用在动词前,表示动作行为的经常性。
可译为“日日(每日)”、“月月(每月)”、“年年(每年)”。
例如:日理万机、日新月异。
B、日、月放在表变化的动词或形容词之前,可译为“一天天地”。
如:日积月累、蒸蒸日上。
C、“朝”“暮”“晨”“夕”等时间名词用在动词前,表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如:朝不虑夕、朝闻夕改。
2、普通名词作状语。
A、表示方位和处所。
如: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在外面);筑室道(在路上)谋;虎口余生(虎口里);金榜题名(金榜上);风餐露宿;风雨飘摇;管窥蠡测(从竹管孔里);道不拾遗等。
B、表示动作行为使用的工具。
词语的活用(通论11)
这都是兼类,不是活用(活用属临时变用) 但是活用与兼类又有联系,当一种活用经常 化、约定俗成、被认可,就变成了兼类。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语义的变 化比较特殊,只是偶然这样用,没有经常化,这算 是临时‘活用’,不同于永久性的词类转 变……‘别这么近视眼’里面的‘近视眼’也是临 时活用作动词。这种活用如果经常化了,就成了词 类转变。例如‘别废话’里面的‘废话’就应算是 正式动词。”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副词 助动词 介词结构 动词性成分+而 名词 所
名词
代词“之”
介词结构 而+动词性成分 名词
(二)使动用法: 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不是主语施行的,
而是主语使宾语施行的,主语对宾语含有“使它 怎样”的意思。(包括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 动用法)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是动词本身的一种特殊法, 指的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所代 表的人物发出,而是在主语的影响下使宾语所代 表的人物发出。动词的使动用法并不改变动词本 身的词性,但是使动宾之间的语义关系发生了变 化,主谓之间的语义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因而使
古汉语中用为使动的及物动词,常见的有: (A)“行、走、进、退、出、入、归、反(返)、
来、往”等表“行走”义的动词: 吾欲辅重耳而入之晋。(《韩非子·十过》) 卫人出其君,不亦甚乎?(《左传·襄公十四
年》) 成王发府,见周公祷书,乃泣反周公。(《史
记·鲁世家》) (B)“起、立、坐、伏、居、寝”等表起居义的
2.名词的意动用法: 外黄富人女甚美,庸奴其夫。(《史记·张耳 陈馀列传》) 今我在也,而人皆藉我弟。令我百岁后,皆鱼 肉之矣。(《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四)名词作状语 陈涉首难,豪杰蜂起。(《汉书·陈胜传》) 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
古代汉语5-词类活用.
练习
完璧归赵
兵不血刃
降龙伏虎
持久清新口气。(纳爱斯牙膏)
溶栓胶囊,康复一人,幸福全家。(溶栓胶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老 子· 小国寡民) 今先生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战国策· 苏秦连 横约纵) 吾之妻美我者,私我也。(战国策· 齐策) 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孟子· 尽 心上)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荀子· 天论)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晁错· 论贵粟疏)
练习
不耻下问
是古非今
幕天席地
草菅人命
3.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
子· 劝学》) 有一母见信饥,饭信。(《史记· 淮阴侯列 传》) 范增数目项王。(史记· 鸿门宴) 狐死首丘,代马依风。(后汉书· 班超传) 晋灵公不君。(左传· 宣公二年)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史记· 廉颇)
驴不胜怒,蹄之。(柳 宗元《三戒》) 方位名词也可用做一般 动词,例: 项王乃复引兵而东。 (《史记· 项羽本纪》) 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史记孙膑)
日渐暮,遂前其足,手 向后据地,坐而下脱。 (徐宏祖《游天都》)
4.名词作状语
表示处所 表示工具 表示态度 表示比喻
表示处所
诸侯之骄我者,吾不为臣。(荀子· 大略) 武安侯新用事,欲为相,卑下宾客。(史记· 魏其安 侯列传) 群卿不揖客。(杨雄《解嘲》) 今无故而反臣之。(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 以上,黑体词活用为”向动”.
初中所学文言文中的五类常见词类活用现象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五种类型:名词用作动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状语动词用作状语(一)名词用如动词古代汉语名词可以用如动词的现象相当普遍。
如:从左右,皆肘.之。
(左传成公二年)晋灵公不君.。
(左传宣公二年)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战国策·齐策四)马童面.值,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史记·项羽本纪)夫子式.而听之。
(礼记·檀弓下)曹子手.剑而从之。
(公羊传庄公十三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左右欲刃.相如。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师遂东.。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
(史记·项羽本纪)以上所举的例子可以分为两类:前八个例子是普通名词用如动词,后两个例子是方位名词用如动词。
名词用作动词是由上下文决定的。
我们鉴别某一个名词是不是用如动词,须要从整个意思来考虑,同时还要注意它在句中的地位,以及它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相结合,跟他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
一般情况有如下四种:①代词前面的名词用如动词(肘之、面之),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②副词尤其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用如动词(“遂东”、“不君”);③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也用如动词(“能水”、“欲刃”);④句中所确定的宾语前面的名词用如动词(“脯鄂侯”“手剑”)(二)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定义: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
例如:《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氏。
”这不是说庄公本人吃惊,而是说庄公使姜氏吃惊。
在古代汉语里,不及物动词常常有使动用法。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当它带有宾语时,则一定作为使动用法在使用。
如: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三十年》晋人归.楚公子榖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
(左传成公三年)大车无輗,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1、词类的活用: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而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种现象就叫作词类活用。
如从左右,皆肘之。
句中的肘是名词,在此临时用作动词,意为用肘撞。
2、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3、动词的活用:(1)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如果带上宾语时,一般是用作使动,表示主语使宾语发生该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行为。
如:庄公寤生,惊姜氏。
惊意为使惊。
(2)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这种情况较为少见。
及物动词本来就可带宾语,在形式上和用作使动没有区别,区别只在意义上。
如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中的从只能是使跟从。
4、形容词的活用:(1)形容词用作一般动词,如果形容词在叙述句里充当谓语,就是活用为动词。
如:益烈山泽而焚之。
烈形容大火,这里是放大火烧。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指使它所带的宾语具有该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如其达士,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
洁美饱原是形容词,在句中都是使动用法,分别译为使清洁使华美使饱。
(3)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
如: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句中的甘美安乐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认为香甜认为华美认为安逸认为快乐。
5、名词的活用:(1)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如:范增数目项王中目是用目光示意的意思。
(2)名词的使动用法:就是指名词用作动词时,使它的宾语成为该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或者发生与该名词有关的动作行为。
如: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
腊原义为干肉,动词。
在此句中用作使动用法使(之)成为干肉。
(3)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成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如友风而子雨意为把风当作朋友,把雨当作儿子。
(4)名词用作状语,在古代汉语中相当普遍,本不属于活用范畴,只是为了叙述方便,在此介绍。
6、名词作状语的类型:(1)表示处所。
现代汉语常识一词类活用
第一节词类的活用汉语的词类,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大致可以划分为这样一些小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其中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属于实词。
在古代汉语里,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
比如,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不带宾语,经常在句子中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作谓语,形容词经常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作定语,这些情况古今是相同的。
但是,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语法功能。
例如《论语·先进》:“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其中的“风”本是名词,在这句话中,它临时充当动词,作谓语,有吹风、乘凉的意思。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
”“刃”由名词而临时充当动词,作谓语,并带上了宾语“相如”。
又如《史记·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
”句中的“坚”和“锐”原是形容词,这里临时充当名词,作宾语。
这种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临时改变词性和用法的现象叫做词类的活用,上古汉语中很常见,后代仿古作品中也不鲜见。
现代汉语虽也有这样的现象,如“铁了心”的“铁”,名词活用作动词,“今天你‘布袋’了吗?”中的“布袋”,但总起来说比较少。
词类活用的类型:词类活用主要是实词的活用,即动词、名词、形容词的活用。
具体而言包括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名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以及做状语。
古汉语词类活用的现象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此外,名词用如一般动词和用作状语的现象也很常见。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使宾语具有什麼样的特点意思,它用一种动宾式来表达兼语结构的内容,使结构显得简练。
在上古兼语结构很罕见。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具有认為宾语怎麼样或者把宾语看作什麼的意思。
凡是由意动词构成的句式都是以主谓词组做宾语的句式。
词类和词类活用
词类和词类活用
一、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
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划分出来的类别。
古代汉语的词类,跟现代汉语的词类大致相同:总共可以分成十一类,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下边分别叙述。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例如:
阿爷无大男,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安君的地位尊贵”。形容词活用为使动的现象很多,例如: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冯婉贞》)
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州》)
“固国”是使国家强固;“苦其心志”是使他的心志苦,“劳其筋骨”是使他的筋骨劳,“空乏其身”是使他的身体空乏;“远我”是使我距离远。“又绿江南岸”是又使江南岸绿。
扣舷而歌之。歌:唱歌
衣冠而见之。衣冠:穿上衣服,戴上帽子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把表示某种性状的形容词按动词的语法规则使用,并表示与该性状相关的行为变化。或形容词活用作一般动词就是形容词作谓语且带了宾语(又不是使动意动用法)。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用作谓语,是描写事物是什么样子,构成描写句。例如:“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形容词“尊”和“厚”的后面都不带宾语,这是形容词的一般用法。如果形容词的后面带上宾语,那么这个形容就活用作动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后,是使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这种现象叫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例如:“今媪尊长安君之位。”形容词“尊”的后面带有宾语“长安君之位”,意思是“使长
意是果实),“荣”(本意是花)活用为动词;实:结果实的意思;荣:开花的意思。
2.名词、形容词放在“所”字后面,活用为动词。例如:
词类和词类活用
词类和词类活用一、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划分出来的类别。
古代汉语的词类,跟现代汉语的词类大致相同:总共可以分成十一类,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下边分别叙述。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
例如:阿爷无大男,木兰无长兄。
(《木兰诗》)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黔之驴》)2.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词。
例如:一屠晚归,担中肉尽。
(《狼》)谍报敌骑至。
(《冯婉贞》)3.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的状态的词。
例如:。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例如:一桌、一椅、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5.量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单位或动作行为的词。
例如:距圆明园十里,有村曰谢庄。
(《冯婉贞》)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6.代词,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或数量词的词,叫做代词。
例如: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西门豹治邺》)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7.副词,经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
例如:太后之色少解。
(《触旮说赵太后》)村中闻此入,咸来问讯。
(《桃花源记》)8.介词,同它后面的名词、代词等组合起,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的前面或后面,表示处所、方向、时间、对象等等。
例如: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卖油翁》)9.连词,把两个词或两个比词大的单位连接起来的词,例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
(《冯婉贞》)10.助词,附着在一个词、一个词组或一个句子上,起辅助作用。
例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诸将请所之(《李恕雪夜入蔡州》)11.语气词,也叫语气助词。
语气词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但它可以表示提顿、陈述、祈使、疑问、感叹等不同语气。
高中语文词类活用六种情况
词类活用六种情况词类活用是指甲类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征,进而产生出某一新的意义的语法现象。
我们重点分析以下六种情况:1.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1)动词的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对宾语含有“使它怎样”或“使它成为什么”的意味,“使动”必须使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发生变化。
在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
如: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使之归。
“归”,动词的使动用法。
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石钟山记》)使(之)鸣。
“鸣”,动词的使动用法。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如: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zhuó)而小之..,则王怒。
(《孟子·梁惠王下》) “小之”是“使它小”的意思。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
(《促织》)“昂其直”是“使其直昂(抬高)”的意思。
(3)名词的使动用法。
令尹南辕..反旆。
(《左传·宣公十二年》)“南辕”是“使车辕向南”的意思。
以膏泽..斯民。
(《答司马谏议书》)“膏泽”,名词,恩德,带宾语,作动词,为“使……得到好处”的意思。
2.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意动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主观上对宾语含有“感到它怎样”或“把它看作什么”的意味。
(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尽心上》)“小鲁”,感到鲁国很小;“小天下”,感到天下很小。
(2)名词的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
(《赤壁赋》)“侣鱼虾”,以鱼虾为伴侣;“友麋鹿”,以麋鹿为朋友。
3.名词作一般动词(1)名词带宾语。
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籍吏民”即登记百姓户口。
(2)能愿动词+名词。
沛公欲王.关中。
(《鸿门宴》)“王”前带能愿动词“欲”。
词类活用—语法简介词类活用(古代汉语课件)
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
兼类:指一个词兼有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类的语法功能, 离开特定语境,依然存在,是固定的而非临时的。
(1)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史记·陈涉起义》
知:动词“知道”。
(2)草木有生而无知。
——《荀子·王制篇第九》
知:名词“知觉”。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
1. 名词活用:名词作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为动 用法、名词作状语
语法
知识点1:古代汉语语法概说 知识点2:词类和词类活用
第一节 古代汉语语法概说
什么是语法?
语法(也叫古代汉语语法?
同一种语言在不同的历史阶段结构上存在差异,古汉语和现代汉 语也一样,如果用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去理解古汉语,则会出现误解。 学习古汉语语法重点是了解古汉语语法和现代汉语语法的差别,在阅读 文言文时帮助我们正确理解容易造成误解的语言现象。
课
• 古汉语语法学习的重点
堂 小
• 古汉语语法学习的基本内容
结
• 词类的划分
• 词类活用和兼类
子归,何以报我?
——《左传·楚归晋知罃》
何以:疑问代词“何”作介词“以”的宾语, 此处前置,即“以何”。
词类
根据词的语法特点(包括形态变化、组合能力和造句功能 三方面)划分出来的词的类别。 在汉语的语法系统中,根据能否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将词 分为实词和虚词。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 量词、代词、副词
2. 动词活用:动词作名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为动用法、动词作状语 3. 形容词活用: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
的意动用法、形容词的为动用法 4. 代词活用 5. 数词活用
词性和词类活用
词性和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突出的语言现象,也是古今汉语语法重要差异之一。
由于词类活用在现代汉语中已经很少使用了,所以对现代人来说,阅读古文最突出的障碍莫过于词类活用。
要透彻理解和分析词类活用,首先要了解词类,学会分析和判断词性。
一.如何分析词性词性是词在语法意义上的性别,它表示词所属的类别。
古今汉语词类的划分没有太大的差别,学会判断词性,对分析词类活用和提高阅读古书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它可以使我们掌握句子结构,确切地理解文章。
例如:①孔子之丧有自燕来观者。
舍于子夏氏。
子夏曰:“圣人之葬人与?人之葬圣人也。
子何观焉?”(《礼记•檀弓上》)②周有泉府之官,收不售,与欲得,即《易》所谓“理财正辞,禁民为非”者也。
(《资治通鉴》)——周:周代。
泉府:钱府。
官:官府。
售:卖出去。
例①的“与”是句尾语气词。
全句的意思是孔子办丧事的时候,有从燕国来观看的人,住在子夏家里。
子夏说:“是圣人葬一般的人吗?〔不是〕是一般的人葬圣人。
你看什么呢?”汉郑玄注“与”为“及也”,解为连词。
这样“圣人之葬人与人之葬圣人也”连为一句,意思就不通了。
例②的“与”是动词,“给予”。
如理解为连词,“收不售与欲得”连为一句,“不售与欲得”都成了收的对象,意思也不通了。
分析词性的主要依据是看词在句子的组合能力及其充当什么成分,因此熟练掌握各类词的组合能力及造句功能是正确判断词性的基础。
组合能力指某类词可以跟什么词组合,不能跟什么词组合。
例如副词可以和形容词组合(部分副词可以和动词组合),不能同名词组合。
介词可以同名词、代词及名词性词组组合,不能同动词组合等等。
造句功能在句子中可以充当什么成分。
例如名词在句子中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状语及判断句的谓语,不能充当叙述句的谓语。
连词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只能与名词、动词、形容词组成词组充当句子成分等。
根据词造句的功能,可以将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根据词的组合关系,又可以将实词分为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五类,将虚词分为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叹词五类。
文言文词类活用类型
文言文词类活用类型
文言文词类活用类型主要有:
1. 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晋军函陵”中的“军”是驻扎的意思,属于名词活用为动词。
2. 动词活用为名词。
例如:“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中的“奔”是飞奔的马,属于动词活用为名词。
3.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故木受绳则直”中的“直”是变直的意思,属于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4.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例如:“积善成德”中的“善”是善行,属于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5. 数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六王毕,四海一”中的“一”是统一的意思,属于数词活用为动词。
6. 使动用法。
例如:“焉用亡郑以陪邻”中的“亡”,使……灭亡,属于使
动用法。
7. 意动用法。
例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中的“美”,认为……美,
属于意动用法。
以上是文言文词类活用的主要类型,掌握这些类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言文。
词类活用
• 割大弱强。 译为:使· · · 削弱 • 计功割地,分土而王之,以休士卒 译为:使· · · 停休 • 大夫种,范蠡存亡越,霸勾践 译为:使· · · 存活,使· · · 称霸
• 以乡士大夫醉兵。 译为:使· · · 醉酒 • 顿之燕坚城之下。 译为:困 • 锐精持锋 译为:利
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认为(以为, 感到)……怎么样”的意思。 ①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 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 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 译为:以其父为宾客
g.汉五年正月,徙齐王信为楚王, 都下邳。 译为:建都
(2)一般名词作状语 a.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可译作“在 (从)…… 众辱之曰 《 淮阴侯列传》 译为:当众 b.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可译作 “(以,按照)用……(方式)方法” 群臣有后应者,臣请剑斩之 《霍光传》 译为:以剑斩之
(2) 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及物动词带了宾语,如果宾语是施 事者,那么这个及物动词就用作使动。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齐桓晋文之事》
译为: 使···受到危险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如果宾语是施事意义的,即使宾语 所表示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 示的性质或状态,那么它也是用作使 动。 群儿自相贵耳。 《霍光传》 译为:使· · · 尊贵 将军忠贤,能安刘氏也 《霍光传》 译为:使· · · 安定
c.表对人的态度:可译为“像对待……一样”。如: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孙膑》 d.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其一犬坐于前 《狼》 e.表比喻:可译为“像……一样”“像……似的” 常以身翼蔽之。 《鸿门宴》 秦 之纲绝而维弛, 山 东大扰,异姓并起,英 俊乌集。 《淮阴侯列传》 译为:像乌鸦一样
词类和词类活用
词类和词类活用一、古代汉语的词类划分词类是根据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划分出来的类别。
古代汉语的词类,跟现代汉语的词类大致相同:总共可以分成十一类,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
下边分别叙述。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
例如:阿爷无大男,木兰无长兄。
(《木兰诗》)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黔之驴》)2.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的词。
例如:一屠晚归,担中肉尽。
(《狼》)谍报敌骑至。
(《冯婉贞》)3.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的状态的词。
例如:。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4.数词,表示数目的词。
例如:一桌、一椅、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5.量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单位或动作行为的词。
例如:距圆明园十里,有村曰谢庄。
(《冯婉贞》)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6.代词,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或数量词的词,叫做代词。
例如: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西门豹治邺》)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7.副词,经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的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
例如:太后之色少解。
(《触旮说赵太后》)村中闻此入,咸来问讯。
(《桃花源记》)8.介词,同它后面的名词、代词等组合起,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的前面或后面,表示处所、方向、时间、对象等等。
例如: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卖油翁》)9.连词,把两个词或两个比词大的单位连接起来的词,例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
(《冯婉贞》)10.助词,附着在一个词、一个词组或一个句子上,起辅助作用。
例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诸将请所之(《李恕雪夜入蔡州》)11.语气词,也叫语气助词。
语气词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但它可以表示提顿、陈述、祈使、疑问、感叹等不同语气。
高中语文必修课文言文-4-词类活用和被动句
第四部份词类活用和被动句一、词类活用1、名词、形容词、动词活用为使动词例:(1)距关,毋内诸侯。
译:守住函谷关,不让诸侯的军队进来。
(“内”通“纳”,动词,作使动词,“让诸侯进来”司马迁《史记.鸿门宴》例:(2)秦时与臣游,項伯杀人,臣活之。
译:秦朝的时候,他与我有交往,他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
(“活”,动词,作使动词,“使之活”)《鸿门宴》例:(3)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译:第二天,沛公带着一百多人马来拜见项王(“从”,动词,作使动词,“使………跟从”)《鸿门宴》例:(4)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
译:我听说要想树木长得高,必然要使它的根稳固。
(“固”,形容词,作使动词,“使………稳固”《谏太宗十思疏》例:(5)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译:(辞采)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那是文辞宗主孟学士(“腾”,动词,作使动词,“使蛟腾”。
“起”,动词,作使动词,“使凤飞起“王勃《滕王阁序》例:(6)安能屈好汉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译:怎么能让好汉们屈身下拜,在墓道上紧握手腕表示愤慨,抒发他们作为有志之士的悲叹呢?(“屈”,动词,作使动词,“使好汉屈”张溥《五人墓碑记》例:(7)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译:使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翩翩起舞,使孤舟上的寡妇悲伤哭泣。
(“舞”和“泣”都是动词作使动词,是“使…….起舞”,“使…….哭泣”苏轼《赤壁赋》例:(8)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译:最终秦王在朝廷上接见了蔺相如,行完大礼以后就让他回赵国了。
(“归”,动词,作使动词,“使之归”。
)《廉颇蔺相如列传》例:(9)宁许以负秦曲译:宁肯承诺(给秦国璧),来使秦国担当理亏的责任。
(“负”,动词,担当,作使动词,“使秦担当”)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例:(10)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将伐颛臾》译:就实施文教和德政招他们回来,已经让他们回来了,就要让他们安心生活。
(两个“来”和一个“安”都是动词,作使动词,(“使之来”“使之安”)例:(11)不然不能继先烈遗志且光大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词类与词类活用一、古代汉语得词类划分词类就是根据词得语法意义与语法功能划分出来得类别。
古代汉语得词类,跟现代汉语得词类大致相同:总共可以分成十一类,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下边分别叙述。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得名称得词。
例如:阿爷无大男,木兰无长兄。
(《木兰诗》)ﻫ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黔之驴》)2、动词,表示人或事物得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得词。
例如:一屠晚归,担中肉尽。
(《狼》)谍报敌骑至。
(《冯婉贞》)3、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得形状、性质或者动作、行为得状态得词。
例如:。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ﻫ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愚公移山》) 4、数词,表示数目得词。
例如:一桌、一椅、扇、一抚尺而已.(《口技》)ﻫ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木兰诗》)5、量词:表示人或事物得单位或动作行为得词.例如:距圆明园十里,有村曰谢庄。
(《冯婉贞》)ﻫ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6、代词,代替名词、动词、形容词或数量词得词,叫做代词。
例如: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
(《西门豹治邺》)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7、副词,经常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得前面,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
例如:太后之色少解。
(《触旮说赵太后》)村中闻此入,咸来问讯。
(《桃花源记》)8、介词,同它后面得名词、代词等组合起,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得前面或后面,表示处所、方向、时间、对象等等。
例如:何不试之以足(《郑人买履》)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卖油翁》)9、连词,把两个词或两个比词大得单位连接起来得词,例如: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ﻫ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
(《冯婉贞》)10、助词,附着在一个词、一个词组或一个句子上,起辅助作用。
例如: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诸将请所之(《李恕雪夜入蔡州》)11、语气词,也叫语气助词。
语气词不能充当句子成分,但它可以表示提顿、陈述、祈使、疑问、感叹等不同语气。
例如: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
(《捕蛇者说》)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12、叹词,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得词。
例如:嘻,技亦灵怪矣哉!(《核舟记》)ﻫ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以上十二类词可以合成实词与虚词两大类.能够单独用来回答问题,有比较实在得意义得词叫做实词;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也没有实在得意义,但就是有帮助造句得作用得词叫做虚词。
一般说来,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
可就是代词所指人或事物就是不固定得,在古代汉语里,许多代词都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如“其”“之”),所以也有人把代词归入虚词类得。
二、词类活用以上各类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得分工。
比如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与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
但就是,在古代汉语里,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得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得基本功能。
例如:“虎不胜怒,蹄之。
”(《黔之驴》)这个句子中得“蹄”,本就是名词,这里临时用作动词,作谓语。
这种现象叫词类得活用.古代汉语里得词类活用现象主要有:(1)动词、形容词、名词得使动用法;(2)形容词、名词得意动用法;(3)名词用如动词;(4)名词用如状语。
下面分别谈谈这几种情况:(1)动词、形容词、名词得使动用法在一般情况下,谓语动词所表示得动作就是由主语直接发出得。
例如:“谍报敌骑至”,“报”就是“谍"发出得;“至”就是“敌骑”发出得.但在使动用法中,主语所代表得人或事并不就是动作行为得直接发出者,而就是使宾语所代表得人或事物直接发出,主语只就是使宾语发出这种动作行为,含有主语“使宾语怎么样”得意思。
例如;柳宗元《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动词“生”不就是主语“君”直接发出得,而就是宾语“之”直接发出得,含有“君使之生"得意思。
我们知道,同就是动词,有及物动词与不及物动词得分别,及物动词就是能带宾语得动词,不及物动词就是不能带宾语得动词。
在古代汉语中,动词得使动用法多就是不及物动词,及物动词得使动用法比较少.例如: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愚公移山》)ﻫ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捕蛇者说》)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同上)ﻫ又数刀,毙之。
(《狼》)“止之”就是叫她不要这样做;“已”就是使止,“去"就是使去;“殚…‘竭”都就是使尽得意思;“毙”就是使毙,即杀死。
这些都就是不及物动词得使动用法。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si)之,见(xiàn)其二子焉。
(《论语·微子》)──(老人)留子路住宿。
杀鸡做饭给子路吃,叫她得两个儿子出来拜见子路。
形容词用作谓语,就是描写事物就是什么样子,构成描写句。
例如:“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形容词“尊”与“厚”得后面都不带宾语,这就是形容词得一般用法。
如果形容词得后面带上宾语,那么这个形容就活用作动词。
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后,就是使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得性质与状态,这种现象叫形容词得使动用法.例如:“今媪尊长安君之位."形容词“尊”得后面带有宾语“长安君之位”,意思就是“使长安君得地位尊贵”.形容词活用为使动得现象很多,例如: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ﻫ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
(《冯婉贞》)ﻫ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州》)“固国”就是使国家强固;“苦其心志”就是使她得心志苦,“劳其筋骨”就是使她得筋骨劳,“空乏其身”就是使她得身体空乏;“远我”就是使我距离远。
“又绿江南岸”就是又使江南岸绿。
名词用作使动得例子不普遍。
名词本来就是不能带宾语得,名词用作动词带宾语,表示使动,含有主语“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得人或事物”得意思。
例如:先破秦入成阳者王(wàng)之。
(《史记·项羽本记》)──先攻破秦军打进成阳得,就让她做王。
齐威王欲将孙膑。
(《史记·孙膑》)──齐威王打算让孙膑当主将.“王之"得“王"本就是名词,在这里就是活用为动词,后面还带有代词宾语“之”,意思就是“使之成为王”;“将孙膑”就是“使孙膑成为主将”得意思。
(2)形容词、名词得意动用法所谓意动用法,就就是“认为(或以为)宾语怎么样”得意思。
这种用法只限于形容词或名词得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形容词得意动用法就是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活用形容词得性状,宾语本身并不一定真得具有这种性状,只就是一种主观得认为。
例如:渔人甚异之。
(《桃花源记》)ﻫ若毒之乎?(《捕蛇者说》)刺史颜证奇之。
(《童区寄传》)ﻫ愬然之。
(《李愬雪夜入蔡州》)“甚异之”就是认为非常奇怪;“毒之”就是认为它痛苦;“奇之”就是以为奇特;“然之"就是认为她对。
名词得意动用法就是主语把宾语瞧作这个活用名词所代表得人或物,也就是一种主观认为。
例如:孟尝君客我。
(《战国策·齐策》)ﻫ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客我"就是以我为客;“宾客其父”就是以其父为客。
(3)名词用如动词在文言里,名词可以按照一定得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临时被用如动词,这种情况比较普遍。
名词用如动词后,原有得名词义并没有消失.只就是增加了与上下文相适应得动词得意义而已。
例如;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曹刿论战》)天下缟素,今日就是也。
(《唐雎不辱使命》)ﻫ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触普说赵太后》)见其矣十中八九,但徽颔之。
(《卖油翁》)“福”指赐福;“缟素”白色得丧服,这里指穿丧服;“侯"指做诸侯;“颔”指点头。
(4)名词用如状语状语就是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前面,对动词或形容词起修饰、限制作用得。
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用作状语.但在文言中,名词作状语就是常见得现象,而且有多方面得修饰作用。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狼》)猱进鸷击,或能免乎?(《冯婉贞》)名词作状语表比喻,可译为“像……那样”。
“犬坐”译为“像犬一样坐”;“猱进鸷击"译为“像猱一样前进,像鸷一样攻击”。
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孙膑》)君为我呼入,我得兄事之。
(《鸿门宴》)“客待之"就是用客礼对待她;“兄事之"就是用事奉兄长得礼节事奉她。
都就是表示对待人得态度。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ﻫ孔子东游,见两小辫。
(《两小儿辩日》)ﻫ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ﻫ布囊其口。
(《童区寄传》) 第一句名词“廷”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得处所;第二句方位名词“东”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得方位;最后两句,名词“箕畚”“布囊”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得工具.三、词类活用得条件怎样判断一个词在句子中就是否已经活用成另一类词呢?除了从前后文得意思来判断之外,还要瞧它在句子中所处得地位,前后有哪些词类得词与它相结合,构成什么样得句法关系,具备了哪些语法特点等等.关于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包括名词、形容词得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以及名词用如动词)得语法条件,郭锡良等编写得《古代汉语》中列举了其中七项主要得,现介绍如下,以供参考: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既不就是并列结构、又不就是偏正结构,那么其中有一个名词就可能活用为动词。
例如:范增数目项王。
(《鸿门宴》)诸越则桃李冬实,朔漠则桃李夏荣(《采草药》)“数目项王"就是动宾结构,两个名词连用,前一个名词“目”活用作动词;目:瞧,使眼色得意思。
“冬实…夏荣”都就是主谓结构,后面得名词“实”(本意就是果实),“荣”(本意就是花)活用为动词;实:结果实得意思;荣:开花得意思。
2、名词、形容词放在“所”字后面,活用为动词。
例如:置人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ﻫ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论贵粟疏》)“所罾,得“罾”就是一种鱼网,本来就是名词,放在“所字后面,意思就是“所网着得(或所捕捉得)”.“贵”“贱”‘卑"“尊”本来都就是形容词,放在“所”字后面,都活用为动词,“所贵”“所尊”都就是“所瞧重得”得意思;“所贱”“所卑"得意思都就是“所轻视得”.3、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得后面,活用为动词。
例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水”本就是名词,受能愿动词“能”修饰,活用作动词,意思就是“游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