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诗词二首七律长征

合集下载

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毛泽东诗词二首》七律长征诗词解析 冀教版(2021-2022学年)

五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毛泽东诗词二首》七律长征诗词解析 冀教版(2021-2022学年)

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注释】1.远征:指二万五千里长征。

2。

难:艰难险阻。

3.等闲:平常,无足轻重之意。

4。

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广东、广西四省边境.5。

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6.乌蒙:山名。

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7。

泥丸:小泥球。

8。

金沙:即金沙江,指长江上游自青海省玉树县至四川省宜宾市的一段,云南等地也有支流。

1935年5月,红军曾强度云南省禄劝县皎平渡渡口。

9.云崖: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

10。

大渡桥:指四川省西部泸定县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泸定桥位于中国四川省西部的大渡河上,是一座由清朝康熙帝御批建造的悬索桥。

11。

岷山:在四川和甘肃边界,海拔四千米左右。

一九三五年九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12.三军:指红一、二、四方面军,即整个红军。

代表的新的中央领导.10月,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结束长征.12月,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1936年10月,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经过长征到达甘肃境内,先后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13.尽开颜:全都喜笑颜开,露出笑脸.【译文】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万水千山在红军的眼里只不过是平常事。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只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脚下滚动的泥丸。

金沙江拍击着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将士们心里暖暖的,大渡河上一桥横架,铁链晃动,摇摇欲坠,让人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登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在翻越雪山之后个个笑逐颜开.【赏析】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第11课 诗词二首-《七律·长征》课件

第11课 诗词二首-《七律·长征》课件

课文朗读
诗歌体裁
这是一首七言诗。所谓的七言诗就是七言八句。 言,就是字,每行有七个字,一共有八句话。就是七 律。七律诗中间四句两两相对应,而且朗读的时候还 有和谐的韵律与鲜明的节奏。
这首诗一共有八句话,每两句子为一联,分别被 称作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词语解释
远征:指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万水千山:无数的山、无数的水,实指在长征
曲连绵不绝的样子。常用来形容
第11课 诗词二首
语文S版 五年级上册
新课导入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了行程二万五千里 的长征,这是中国革命史上最艰险、最壮烈、最灿 烂的一页,伟大的政治家、诗人毛泽东亲临、亲见 这一切。他征途吟诗,马背成章,创作了许多脍炙 人口的著名诗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毛泽东 诗词中的崇高壮美吧!
大渡桥横铁索寒
“寒”字既烘托出泸定桥险恶的形势, 又描绘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飞夺泸定,令 敌人胆寒的壮烈情景。
突出了红军克敌制胜、一往无前的大无 畏精神。
译文
更喜岷山千里雪,
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覆盖白雪 皑皑的岷山,
三军过后尽开颜。
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承 上
更喜岷山千里雪,
尾联

拓展延伸
阅读或观看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书或 电影电视片,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上互联 网点击关键词“长征”,查找并阅读有关 长征的故事,
对偶(承接“千山”)
形容巍峨高大 乌蒙山巍峨高大,可在红军看来不

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详解及练习(解析版)

六年级上册《七律长征》详解及练习(解析版)

六年级上课文知识点详解七律•长征(一)开卷有益1.课文简介《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2.课文主旨本诗生动地描述了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险历程,热情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二)知人论世毛泽东(1893年~1976年),字润之,笔名子任。

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

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三)手不释卷七律①·长征②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③,万水千山只等闲④。

五岭⑤逶迤⑥腾细浪⑦,乌蒙⑧磅礴走泥丸⑨。

金沙⑩水拍云崖暖○11,大渡桥○12横铁索○13寒○14。

更喜岷山○15千里雪,三军○16过后尽开颜○17。

(1)词句注释①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②长征:1934年10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1935年10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③难:艰难险阻。

④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⑤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⑥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七律长征诗词古诗汉语

七律长征诗词古诗汉语

七律长征诗词古诗汉语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一、整体解析。

这首诗是毛主席写的,那可真是相当牛的一首诗。

毛主席就像是一个超级厉害的故事大王,用诗把长征这个伟大的事儿给讲得明明白白,还特别有气势。

二、诗句赏析。

1.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这开头就特别霸气。

“红军不怕远征难”,直接就告诉咱红军战士那是相当勇敢,根本就不把长征路上的困难当回事儿。

“万水千山只等闲”,万水千山啊,那得多难走,可红军就觉得这就像平常散步一样轻松,这气魄,一般人可没有。

就好比我们现在觉得爬个特别高的山很难,可红军战士觉得那都不是事儿。

2.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五岭山脉那么长,弯弯曲曲的,可是在红军眼里呢,就像翻腾的小细浪。

乌蒙山那么雄伟磅礴,红军却觉得它像脚下滚动的小泥丸。

这就像是一种超级强大的心理暗示,不管多大多难的东西,在红军坚定的意志面前都变得渺小无比。

这就好比你看到一个特别大的怪兽,可你有超能力,就觉得那怪兽就像个小蚂蚁一样。

3.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金沙江的水拍打在高耸入云的山崖上,本来这是很惊险的场景,可红军战士渡过金沙江后心里是暖的,为啥呢?因为打了胜仗呗,成功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

大渡桥横在那里,铁索晃晃悠悠的,看着就冷飕飕的,这“寒”字啊,一方面是说这环境的艰险,另一方面也能让人感觉到战争的残酷。

就像你走在一个特别危险的独木桥上,下面是湍急的河流,那感觉肯定不好受,可红军战士就敢冲过去。

4.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红军战士看到岷山那千里的积雪,还特别高兴呢。

为啥高兴?因为长征就要胜利了呀。

“三军过后尽开颜”,所有的红军战士都笑逐颜开了。

这就像你经过了一场特别难的考试,终于考完了,而且还考得不错,那肯定是特别开心的。

长征这么艰难的事儿,红军胜利了,能不高兴嘛。

七律长征古诗拼音版

七律长征古诗拼音版

七律长征古诗拼⾳版1. 古诗七律长征带拼⾳qīlǜchǎnɡzhēnɡ七律·长征honɡjūnbúpàyuǎnzhēnɡnán红军不怕远征难,wànshuǐqiānshānzhǐděnɡxiān万⽔千⼭只等闲。

wǔlǐnɡwěiyítãnɡxìlànɡ五岭逶迤腾细浪,wūmãnɡpánɡbïzǒuníwán乌蒙磅礴⾛泥丸。

jīnɡshāshuǐpáiyúnyánuǎ⾦沙⽔拍云崖暖,dàdùqiáohãnɡtiěsuǒhán⼤渡桥横铁索寒。

gânɡxǐmínshānqiānlǐxuě更喜岷⼭千⾥雪,sānjūnguîhoujìnkāiyǎn三军过后尽开颜。

2. 七律长征拼⾳长征hóng jūn bú pà yuǎn zhēnɡ nán红军不怕远征难,wàn shuǐ qiān shān zhǐ děnɡ xián万⽔千⼭只等闲。

wǔ lǐnɡ wēi yí téng xì lànɡ五岭逶迤腾细浪,wū méng pánɡ bó zǒu ní wán乌蒙磅礴⾛泥丸。

jīn shā shuǐ pái yún yá nuǎn⾦沙⽔拍云崖暖,dà dù qiáo héng tiě suǒ hán⼤渡桥横铁索寒。

gèng xǐ mín shān qiān lǐ xuě更喜岷⼭千⾥雪,sān jūn guò hòu jìn kāi yán三军过后尽开颜。

关于长征的诗词12首

关于长征的诗词12首

关于长征的诗词12首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

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长征的诗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无题》——聂荣臻安顺急抢渡,大渡勇夺桥。

两军夹江上,泸定决分晓。

2、《无题》——杨成武无边风雨夜,天堑大渡横。

火把照征途,飞兵夺泸定。

3、《七律长征》——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4、《过草地》——张爱萍绿原无垠漫风烟,蓬高没膝步泥潭。

野菜水煮果腹暖,干草火烧驱夜寒。

随意坐地堪露宿,卧看行云逐浪翻。

帐月席茵刀枪枕,谈笑低吟道明天。

5、《长征》——林伯渠刚过草地到巴阿,无那西风日末斜。

且喜境界新耳目,不虞粮秣少胡麻。

巨猿解缆技殊巧,野虻射人事可嗟。

前路纵遥知马力,谁予便利敢分家。

6、《七律》——乌兰夫共话长征忆昔年,朝朝塞北望江南。

行踪奇正敌围破,信息浮沉民意浅。

捷报迅传逾朔漠,义诗响应度阴山。

此生留得豪情在,再作长征岂畏难。

7、《三十五岁生日寄怀》——陈毅大军西去气如虹,一局南天战又重。

半壁河山沉血海,几多知友化沙虫。

日搜夜剿人犹在,万死千伤鬼亦雄。

物到极时终必变,天翻地覆五洲红。

8、《清平乐·会昌》——毛泽东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

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9、《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0、《清平乐·六盘山》——毛泽东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11、《念奴娇·昆仑》——毛泽东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

七律长征的诗意[5篇]

七律长征的诗意[5篇]

七律长征的诗意[5篇]第一篇:七律长征的诗意七律长征的诗意(一)红军不怕远征的艰难险阻,把历经千山万水的艰难困苦看作是平平常常的事。

五岭山脉那样高低起伏,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那样高大雄伟,气势磅礴,可在红军看来,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金沙江两岸悬崖峭壁,湍急的流水拍击着两岸高耸的山崖,给人以温暖的感受(暗示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欢快心情);大渡河上的泸定桥横跨东西两岸,只剩下十几根铁索,使人感到深深的寒意(暗示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惊险悲壮)。

更使红军欣喜的是翻过了千里皑皑白雪的岷山,人人心情开朗,个个笑逐颜开。

这首诗写出毛泽东及其中国工农红军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和英勇毫迈的气概.(二)红军岂畏惧远征的艰辛,千山万水化区区小事不足道来。

五座大山蜿蜒荡起细小的波浪,高峻的乌蒙山也如脚下流动的泥丸,金沙江的水波拍打着温暖的悬崖,大渡河上横跨了寒冷的铁索桥。

最是欢喜岷山的千里白雪,三军将士过了此处都笑逐颜开。

第二篇:七律长征课前谈话:师:我们第一次见面,先来认识一下,我姓黄生1:我姓——师:我叫黄玉平生2:我叫——师:我是湖州市长兴实验小学的老师生3:我是桐乡小学的学生师:我喜欢书法生4:我喜欢武术师:我喜欢李白的诗生5:我喜欢齐白石的画师:我国的诗人很多,(出示毛泽东的图象),称他毛主席。

你了解毛主席吗?生1:他是中国第一大领袖生2:毛泽东的书法写得非常好认识他吗毛泽东们?我一般生3:他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推翻了革命党政府生4:他写过很多诗词,有《井冈山》、《沁园春学》等生5:《想雷锋同志学习》《为人民服务》是他写的师:毛泽东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政治家、军事家,接下来我们来欣赏一组毛泽东各个时期的一些照片。

(出示长征路上、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冬泳、练习毛笔字中毛主席的照片)教学过程:师:说到毛泽东,他一生写过的诗词很多,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在长征胜利后写的一首诗《七律长征》(板书课题)。

《七律·长征》古诗欣赏

《七律·长征》古诗欣赏

• 这些诗都是写一景一地,并以此来表达心 情, 着重在于侧写。而这首《长征》,从
题目就可看出,是写整个长征的经过与感 受, 诗人从正面挺身而出,运酣畅之笔朝 四面八方抒写,景致转换向前, 一首八行
七律担当了二万五千里,担当了一个庞大 的包罗万象的主题。
首联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 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 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它是全诗精神的开 端,也是全诗意境的结穴。
• 中心思想展开,强调红军对困难的蔑视, 是红军指战员内心世界的呈现,所以描写 红军是隐态的,借山水来反衬红军的壮举。 “腾”、“走”两个动词使山化静为动, 是红军精神的外显。一般说来,以地名入 诗很难,地名多了很容易出现败笔。但毛 泽东却运用得很成功,这不仅是他具备挫 万物于笔端的诗才,更具备吐磅礴于寸心 的诗情,同时也反映出毛泽东对祖国语言 文字锤炼的功底。
• 56个字,负载着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 饱含着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它是 中国革命的壮烈史诗,也是中国诗歌宝库 中的灿烂明珠。无论对革命史而言,亦或 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里程碑之作。长征 如此伟大复杂的题目,毛主席以一首短短 的七律浓缩了它的景观, 其中包括了多少
惊险,多少曲折,多少悲壮,多少感天地 泣鬼神的故事。 诗人就长征的题材写过 《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三首》、 《念奴娇·昆仑》、 《清平乐·六盘山》,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一联是写水,也是写红军对水的征服。红 军渡过金沙江和大渡河在长征史上有着重 要的意义。金沙江宽阔而湍急,蒋介石梦 想利用这一天险围歼红军于川、滇、黔边 境。1935年5月红军巧渡金沙江。如果说巧 渡金沙江是红军战略战术最富有智慧、最 成功的一次战斗,那么强渡大渡河则是红 军表现最勇敢、最顽强的一次战斗。大渡 河的险恶也不亚于金沙江,且有敌人的重 兵把守,狡猾的敌人还拆掉河上泸定桥的 木板,只留下十三根铁索。

七律长征全诗注音版

七律长征全诗注音版

七律长征全诗注音版《七律·长征》是一首七言律诗,选自《毛泽东诗词集》,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

回顾长征一年来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原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拼音hóng jūn bù pà yuǎn zhēng nán ,wàn shuǐ qiān shān zhī děng xián 。

wǔ lǐng wēi yí téng xì làng ,wū méng páng bó zǒu ní wán 。

jīn shā shuǐ pāi yún yá nuǎn ,dà dù qiáo héng tiě suǒ hán 。

gèng xǐ mín shān qiān lǐ xuě ,sān jūn guò hòu jǐn kāi yán 。

全诗翻译: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一颗泥丸。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

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主旨: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赏析: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首联开门见山赞美了红军不怕困难,勇敢顽强的革命精神,这是全篇的中心思想,也是全诗的艺术基调。

《七律 长征》赏析

《七律 长征》赏析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悬崖峭壁,江面上热气腾腾;
大渡河上一桥横架凌空高悬的铁锁在晃动,让人寒意阵阵;
更让红军欣喜的是千里岷山,皑皑(ái)白雪,红军在翻越了雪山之后个个喜笑颜开。
鉴赏:万里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空前的伟大壮举,《七律·长征》是诗歌创作史上不朽的杰作。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七律长征》赏析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一)作者介绍
毛泽东(1893.12.26-1976.9.9),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二)文意赏析
这首诗节选自《毛泽东诗词选》。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行,每行七个字,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zè),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长征是指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注释:(1)远征:指长征;
(2)万水千山:这里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山无数,水无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3)等闲:平平常常的意思;

《七律·长征》全文

《七律·长征》全文

《七律·长征》是我国伟大的开国领袖毛泽东在红军长征期间所创作的一首诗词,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表现了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的伟大革命精神。

小编在这里帮大家整理了《七律·长征》的全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律·长征》全诗七律·长征作者: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七律·长征》的创作背景《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

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

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七律·长征》的创作特点一首七律,担当了二万五千里。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就是写地理,而且是著名的,大的地理。

毛泽东运酣畅之笔,负载了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了中国共产党的万般豪情壮志。

在长征途中,毛泽东主席还写过其他一些诗词,比如《清平乐·六盘山》《忆秦娥·娄山关》《念奴娇·昆仑》《十六字令三首》等,但都是写一景一地,而《七律·长征》却有多景多地,场景之大,气吞山河。

这首诗的地理书写,把长征经过的所有地方都涵盖了。

五岭,概括了江西、湖南、广西等地,乌蒙概括了云南、贵州等地,金沙水、大渡桥、岷山等又涵盖了四川。

毛泽东主席为什么写金沙水,不是金沙江?明明夺的是泸定桥,写的却是大渡桥;岷山,不是一座山,而是山系……“他要突出的,就是大的地理概念。

用一套大的地理概念将长征的路线说明了,高度地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的万水千山。

每个地理背后都包含着极大的信息量,有多少惊险,多少曲折,多少悲壮,多少感天地泣鬼神的故事,都被毛泽东浓缩在这些地理中,轻描淡写,这正好应了那句“只等闲”,展现了毛泽东主席一笑而过的大气。

七律长征的诗意

七律长征的诗意

七律长征的诗意七律长征的诗意《七律·长征》作者:毛泽东原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1、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2、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3、难:艰难险阻。

4、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5、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6、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7、乌蒙:山名。

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

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8、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

9、金沙: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腾腾,使人心感温暖。

10、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暖:温暖。

11、大渡桥:指四川省西部泸定县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泸定桥位于中国四川省西部的大渡河上,是一座由清朝康熙帝御批建造的悬索桥。

12、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13、寒:心里害怕,有一丝寒意。

14、岷山:中国西部大山。

位于甘肃省西南、四川省北部。

西北-东南走向。

西北接西倾山,南与邛崃山相连。

包括甘肃南部的迭山,甘肃、四川边境的摩天岭。

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平均高度2,500公尺(8,200尺),山脊在4,000?4,200公尺以上。

七律长征的诗意

七律长征的诗意

七律长征的诗意导语:七律长征的诗意《七律·长征》作者:毛泽东原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1、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2、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3、难:艰难险阻。

4、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5、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6、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7、乌蒙:山名。

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

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8、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

9、金沙: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腾腾,使人心感温暖。

10、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暖:温暖。

11、大渡桥:指四川省西部泸定县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泸定桥位于中国四川省西部的大渡河上,是一座由清朝康熙帝御批建造的悬索桥。

12、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13、寒:心里害怕,有一丝寒意。

14、岷山:中国西部大山。

位于甘肃省西南、四川省北部。

西北-东南走向。

西北接西倾山,南与邛崃山相连。

包括甘肃南部的迭山,甘肃、四川边境的摩天岭。

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平均高度2,500公尺(8,200尺),山脊在4,000?4,200公尺以上。

毛主席诗词《七律·长征》原文译文赏析

毛主席诗词《七律·长征》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这⾸诗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战⽃历程,热情洋溢地赞扬了中国⼯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命英雄主义和⾰命乐观主义精神。

下⾯是⽆忧考分享的⽑主席诗词《七律·长征》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七律·长征》 【原⽂】 红军不怕远征难,⾦沙⑶⽔拍云崖⑷暖⑸。

万⽔千⼭⑹只等闲⑺,⼤渡⑻桥横铁索⑼寒。

五岭⑽逶迤⑾滕细浪⑿,⒀更喜岷⼭⒁千⾥雪。

乌蒙⒂磅礴⒃⾛泥丸⒄,⒅三军⒆过后尽开颜⒇。

【题解】 ⼀九四九年四⽉⼆⼗⽇,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

当夜,解放军在东起江苏江阴,西迄江西湖⼝的千⾥长江上,分三路强⾏渡江。

⼆⼗三⽇晚,东路陈毅的第三野战军占领南京。

为了纪念这个伟⼤的⽇⼦,⽑泽东挥笔写成此篇。

【注释】 ⑴七律:七⾔律诗的简称。

七律是律诗的⼀种,每篇⼀般为⼋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联、含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字押平声韵,⾸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对仗。

⑵长征:⼀九三四年⼗⽉间,中央红军主⼒从中央⾰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转移,经过福建、江西、⼴东、湖南、⼴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肃、陕西等⼗⼀省,击溃了敌⼈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然界的⽆数艰险,⾏军⼆万五千⾥,终于在⼀九三五年⼗⽉到达陕北⾰命根据地。

⑶⾦沙:指⾦沙江,是长江上游的⼀段。

⑷云崖:⾼耸⼊云的⼭崖。

⑸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在红军得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样。

⑹万⽔千⼭:这⾥的千、万都是泛指,形容⼭⽆数,⽔⽆数,隐含着困难多、艰险多。

⑺等闲:平常,不放在眼⾥。

⑻⼤渡:指⼤渡河。

⑼铁索:⼤渡河上泸定桥,它是⽤⼗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⑽五岭:即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岭、⼤庚岭的总称。

位于湖南、江西、⼴东、⼴西四省边境。

⑾逶迤:绵延曲折的样⼦。

⑿腾细浪:是指翻滚起来的⼩浪花。

⒀五岭逶迤腾细浪:⼤庾、骑⽥、萌渚、都庞、越城等五岭,绵延于江西、湖南、⼴东、⼴西四省之间。

毛泽东《七律长征》赏析

毛泽东《七律长征》赏析

毛泽东《七律·长征》赏析《七律·长征》1935年10月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一《七律•长征》是在毛泽东长征诗词中唯一的一首律诗。

全诗以其极为凝炼的诗行,概括了长征历史的全过程,再现了中国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是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以伦比的英雄史诗。

全诗短短的56个字负载着红军长征路上的千种艰难险阻,饱含着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万种壮志豪情。

它既是中国革命的悲壮史诗,也是中国诗歌的灿烂明珠。

无论对革命史而言,或对诗歌史而论,它都是极具意义的红色丰碑。

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开篇点出了全诗的中心思想,赞美了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奋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奠定了全诗轻松豪迈、气度非凡的艺术基调。

“不怕”二字是全诗的诗眼所在,表现出我们的红军战士在各种困难中从容不迫,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英雄气概;“只等闲” 是对“不怕” 的重申和强化,从两个不同角度塑造了红军战士那种蔑视敌人、藐视困难、顶天立地的高大英雄形象,具有强烈浓郁的感情色彩;“远征难”三个字包含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无数困难,既有自然上的艰难险阻,也有敌人的围追堵截;既有来自外部的压力,也有来自党内的分裂;“万水千山”则是对“远征难”的进一步阐述,同时对全诗下一步的展开做好铺垫。

在整句的布局上,诗人用“不怕”和“只等闲”将“远征难”和“万水千山”夹到中间,表现出红军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形成前后句的对称,极富美感。

首联是全诗的总纲,后面三联则紧扣首联展开。

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写的是红军对山的征服。

作者选取五岭、乌蒙这两座大山,代表红军长征途中所克服的所有山脉,对应的是首联中的“千山”。

五岭、乌蒙在作者的视野中,不再是单纯的山,而是被感情化的审美对象,“腾”和“走”两个动词,使静止的高山峻岭顿时赋予生命跃然纸上。

七律长征的诗意

七律长征的诗意

七律长征的诗意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七律长征的诗意《七律·长征》作者:毛泽东原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注释:1、七律:七律是律诗的一种,每篇一般为八句,每句七个字,分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偶句末一字押平声韵,首句末字可押可不押,必须一韵到底;句内和句间要讲平仄,中间四句按常规要用对仗。

2、长征:一九三四年十月间,中央红军主力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作战略大转移,经过福建、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陕西等十一省,击溃了敌人多次的围追和堵截,战胜了军事上、政治上和自然界的无数艰险,行军二万五千里,终于在一九三五年十月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

3、难:艰难险阻。

4、等闲:不怕困难,不可阻止。

5、五岭: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或称南岭,横亘在江西、湖南、两广之间。

6、逶迤:形容道路,山脉,河流等弯弯曲曲,连绵不断的样子。

7、乌蒙:山名。

乌蒙山,在贵州西部与云南东北部的交界处,北临金沙江,山势陡峭。

1935年4月,红军长征经过此地。

8、泥丸:小泥球,整句意思说险峻的乌蒙山在红军战士的脚下,就像是一个小泥球一样。

9、金沙: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雾气腾腾,使人心感温暖。

10、云崖暖:是指浪花拍打悬崖峭壁,溅起阵阵雾水,在红军的眼中像是冒出的蒸汽一样。

(云崖:高耸入云的山崖。

暖:温暖。

11、大渡桥:指四川省西部泸定县大渡河上的泸定桥。

泸定桥位于中国四川省西部的大渡河上,是一座由清朝康熙帝御批建造的悬索桥。

12、铁索:大渡河上泸定桥,它是用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桥。

13、寒:心里害怕,有一丝寒意。

14、岷山:中国西部大山。

位于甘肃省西南、四川省北部。

西北-东南走向。

西北接西倾山,南与邛崃山相连。

包括甘肃南部的迭山,甘肃、四川边境的摩天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飞夺泸定桥
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向天险大 渡河挺进。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 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这座铁索 桥,就是红军北上必须夺取的泸定桥。国民 党反动派派了两个团防守泸定桥,阻拦红军 北上;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把 我红军消灭在桥头上。我军早就看穿了敌人
的诡计。28日早上,红四团接到上级命令:
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也给全诗定下了轻快豪迈、
气度不凡的基调。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诗意: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 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 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
五 岭
逶迤——写出绵延 不断之势
腾——突出奔腾气势
五岭: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座 山组成,故又称“五岭”。地处广东、广西、湖南、江西四省 区交界处。是中国江南最大的横向构造带山脉,是长江和珠江 二大流域的分水岭。
“29日早晨夺下泸定桥!”红四团官兵在天 下大雨的情况下,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 前进,一昼夜奔袭竟达120公里,终于在5月
29日凌晨6时许按时到达泸定桥西岸,创造
了人类行军史的奇迹!下午四点,22名突击 队员沿着枪林弹雨和火墙密布的铁索,踩着 铁链夺下桥头,占领了泸定桥。
暖——寒
“暖”字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 暖气蒸腾的实景;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 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 “寒”字既烘托出泸定桥险恶的形势,又描绘 出红军战士浴血奋战,飞夺泸定,令敌人胆寒的 壮烈情景。反衬红军战胜艰险的英雄形象。
乌 蒙 山
磅礴——形容其巍 峨高大
走——突出它的 疾驰状貌
乌蒙山:是中国西南部云贵高原上主要山脉之一,位于贵 州西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乌蒙山北起云南、贵州两省边
界,南至云南昆明境内,全长250公里。
细浪 泥丸
有意缩小人的视觉比例, 正是为了反衬红军,突出表现 红军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 的高大形象和精神伟力。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诗意:
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千里积雪的
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以后个个笑逐颜开。
这是写长征的最后路程,是全诗的 高潮。一方面表现了红军战士在极其艰苦 条件下的乐观主义精神;一方面表现了红 军战士对美好的革命前途的向往和自信。
清平乐·六盘山
毛泽东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 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
11 诗词二首
毛泽东
中国工农红军为北上抗日,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保存
自己的实力,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一路跋山涉水,
翻过五岭,突破乌江天险,四渡赤水,越过气势磅礴的乌蒙 山,接着又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然后爬 雪山,过草地,最后翻过岷山, 于1
将来总有一天,红军将士要消灭国民党
反动派,夺取最后的胜利!
这两首诗词的作者是毛泽东,他 用凝练的诗句将二万五千里长征中 中国工农红军所经历的艰难险阻进 行了高度概括,主题鲜明,生动形 象,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 英勇顽强的革命精神和英勇豪迈的 气概。
课外拓展,提升能力
1.请同学们阅读毛泽东的词《卜算子·咏梅》
每人的双脚,长驱二万余里,纵
横十一个省,完成举世无双的二 万五千里长征。
七 律 · 长 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 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 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 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 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 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 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 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句意: 六盘山上雄峰拔地而起,烈烈 的西风漫卷着红旗。
这句毛主席将目光收到 近处,高山之巅,红旗飘飘, 红军将士在秋天的山峰间盘 旋向前,此情此景,我们的 将士能不豪情万丈?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注释: 长缨:长带子,长绳子。 缚:捆绑。 苍龙:一种凶神恶煞,这里指以蒋介 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集团。 词意: 今日我紧握着武器长绳在手中,哪 一天才会将那狂暴如龙的国民党反动派 捆缚呢? 作者以设问的形式,肯定在不久的
《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浪淘沙·北
戴河》,选择一篇写一写你的读后感。(意境博 大,气势磅礴,景物明丽,富含哲理,浪漫主义, 运用典故。) 2.阅读关于“长征”的书籍。
魏巍《地球的红飘带》
(美)埃德加· 斯诺《西行漫记》
诗词积累
忆秦娥· 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这是词人对六盘山 风光的无限赞美。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注释: 长城:借指长征的目的地。 屈指:弯着手指头计算数目。 句意: 不登临长城关口绝不是英雄,算下来 已征战二万里。
从爽朗的秋景转入豪迈的吟诵,二 万五千里长征已在脚下,向着革命的胜 利不断前进。此刻,我们就能感受到毛 主席在高高的六盘山上那回顾征程的从 容以及藐视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


金沙/水拍/云崖/暖,
诗意:
大渡/桥横/铁索/寒。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
悬崖,雾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
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巧渡金沙江
1935年5月,红军主力在毛主席率领下, 浩浩荡荡向云南进发。快要到达金沙江畔的 时候,太阳已经落山,远远望去,乌黑乌黑 的一长列大山横在眼前,金沙江两岸都是悬 崖峭壁,滚滚江水飞溅起层层浪花,撞击着 两岸的云崖,发出轰轰的巨响。正是:金沙 江水浪滔滔,两岸峭壁插云霄,巨浪翻滚几 丈高,船行水上一叶漂。敌人为了阻挠红军 北上,又封锁各处海口,而且抢去了江面所 有的渡船。 红军战士按照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扰乱敌人视 线,同时又顺利地俘获了敌人侦察用的两只船。结果我军不费一枪一弹,捉 到俘虏六十多个,夺取了金沙江的主要渡口。很快,红军所有大队人马,全 部胜利渡过金沙江,跳出了几十万敌人的包围圈,取得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 胜利。
读读写写
逶 迤 磅 礴
wēi

pánɡ

丸 渡 索 岷
w án

suǒ
mín

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诗意: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 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1.“远征难”三个字怎么理解?
“远征”写长征行程之远,时日之长;“难” 写长征牺牲之大,经历之苦。这三个字总括了红军 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 2.首联是全诗的总纲,它们体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 体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 “只等闲”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
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写作背景
六盘山位于 宁夏回族自治区南 部和甘肃省东部。
1935年10月,毛 泽东率领的红军在六 盘山前击败了前来堵 截的敌骑兵团。在战 斗胜利的鼓舞下,当 天下午便一鼓作气翻 过了六盘山。翻越六 盘山时,毛泽东作了 《清平乐·六盘山》 这首词。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注释: 望断:向远处望直 到望不见了。 句意: 长空高阔白云清朗, 南飞的大雁已到了天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