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编 教育心理学】例题解析

合集下载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答案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答案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答案1.【答】从调查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的教育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就是以发展人的单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或以帮助学生通过学生选拔考试为根本目的。

这就是所谓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因其把单纯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作为学校的唯一追求而成为片面教育。

而且是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的最大绊脚石。

2.【答】对于新课程改革遇到这个问题,应该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中,重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还应重视个别差异。

加强个别指导,每个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其天资、禀赋、兴趣、性格等心理品质差别很大,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3.【答】该老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一棒喝退,严重挫伤了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违反了“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

民主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主动地探索新知,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启发的效果处于最佳状态。

4.【答】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是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废除百分制,使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用“等级+特长+评语”,因材而评价,面向全体学生,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5.【答】有效地进行德育,不仅要掌握德育工作的特点,客观上也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来解决和处理好各种各样的关系和矛盾;掌握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卓有成效进行德育所必需的。

而三毛的数学老师发现了三毛的错误,没有进行个别教育,直接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用极端的手段打击学生,没有正面教育,疏通引导,使学生丧失了信心,从此害怕上学,造成严重的负面效果。

如果我是三毛的老师,我会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让德育发挥到最大效果。

6.【答】陈老师的方法用得恰到好餐,树立了学生的信心,挽救了一个后进生。

教育学心理学经典案例解析30题

教育学心理学经典案例解析30题

[案例]31这是一位青年教师的教学反思札记:这是一节公开课,内容是《北大荒的秋天》。

当学到北大荒的小河这一段时,突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明镜一样的小河’能换成‘明净的小河’吗?”我愣了一下,这个问题多少让我觉得有些突然。

我没有直接说不能。

于是,我给了大家一个“提示”,在黑板上写了“明镜”和“明净”。

果然,一个孩子说:“不能,因为两个词虽然读音相同,但意思并不相同。

”我为顺利解决难题而沾沾自喜。

下课了,一位有丰富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对我说:“现在,你看这两个词可不可以换呢?”我仔细一想,真的能换!“其实,这两个词的确可以换,但你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当‘明镜一样的’换成‘明净’,才读得通。

当然,用‘明镜’更形象一些。

”我惭愧极了,过去我最精彩的地方竟然是自己失误的地方!问题:这位年轻教师的失误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参考答案]走出失误来看失误,有两点启示:首先这位教师潜意识里犯了简单武断的错误。

要知道一名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冷静、理智、思维缜密,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一个引导者的作用,才能敏锐地捕捉各种资讯,并恰当地处理这些资讯。

其次,要想真正出精彩,就要抓住契机,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去感悟、辩论,从而也给自己赢得思考的空间。

[案例]32《请善待学生的评价》1998年底,学校对教师的年终检测开展改革,在检测时加上了“学生评估教师”这栏目。

成绩一出来,我竟是全校最低分,当时我非常愤怒的对学生一顿痛骂。

学生都低着头,满脸的恐惧。

第三天,我在改作业时,忽然看到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老师,请你别再生我们的气了,我们不是说你课上得不好,而是因为你动不动就对我们发脾气、骂人,有时为一点小事大发雷霆甚至不上课。

说真的,听你的课我们总有一种压抑感,生怕一不小心被你骂。

老师,真没想到给你造成这么大的伤害。

请原谅我们吧!”下面是10个学生的署名。

问题:请你结合案例谈谈教师如何转变学生观,如何转变自己的教育教学做法。

2024年高考教育心理学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教育心理学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教育心理学答案解析2024年高考教育心理学考题紧密结合教育实际,涉及了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模型和应用技巧。

本文将对2024年高考教育心理学试题进行解析,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该科目。

一、选择题部分1. 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解析: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和解决教育过程中的心理问题。

教育心理学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也关注教师的教学与指导,以及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个层面的教育实践。

2. 下列哪个层面不属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内容?A. 学习与发展B. 教师的职业发展C. 教育环境的优化D. 大脑神经的结构解析:D。

大脑神经的结构属于神经科学范畴,不是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3. 下列哪个教育心理学理论对教育实践影响最大?A. 行为主义理论B. 社会认知理论C. 发展心理学理论D. 人本主义理论解析:B。

社会认知理论关注个体在社会环境中的学习和发展,对教育实践的指导具有很大的影响。

二、案例分析题部分案例一:小明是一个内向的学生,上课时不愿意主动回答问题,也不愿意和同学互动,请分析可能的原因并列举相应的解决方法。

解析:小明的内向可能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如社交焦虑、自信心不足等。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鼓励同学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减少对个体的压力。

2. 针对小明的特点,采用个别辅导和指导的方式,提高其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3. 调整教师的提问方式,采用渐进式的方式引导小明参与课堂讨论,给予适当的肯定和奖励。

案例二:小红是一个学习积极主动的学生,但在备考阶段容易出现焦虑和压力过大的情况,请给出相应的建议和帮助。

解析:针对小红的焦虑和压力问题,可以提供以下建议和帮助:1. 为小红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备考计划,帮助她规划时间,合理安排任务,避免焦虑和压力积聚。

2. 鼓励小红与同学或老师进行沟通,分享自己的困扰和压力,寻求他人的理解和支持。

3. 指导小红进行一些放松和调节的活动,如运动、听音乐、读书等,帮助她缓解身心疲劳和焦虑情绪。

教育心理学辨析题举例版

教育心理学辨析题举例版
此判断正确。上述行为为替代性强化。所 谓替代性强化指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 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
(25)学完直角后再学锐角、平角、周 角,这些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是水平顺 向迁移。
此判断错误,先学习的知识对后学习知识的影 响叫顺向迁移,后学习的知识对先学习知 识的影响叫逆向迁移。既然是相互影响则 既存在顺向迁移也存在逆向迁移。
(21)按马斯洛的观点,一个学生在生 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得不到满足时是不可 能努力学习的。
此判断正确,按照马斯洛的观点人类必须 先得到基本需要的满足,然后才会追求高 层次需要的满足。二生理和安全的需要是 较低层次的需要,要先得到满足。
(22)韦纳认为,天资、能力、心境、努力 等属于内部因素,同时也是不可控因素。
此判断正确,反社会型人格缺陷的一个显著表 现是缺乏对他人的同情与关心。
(16)赵六同学怕猫,于是班主任老师 先让他看猫的照片,再和他讲猫的故事, 接着让他看关在笼子中的猫,靠近笼子 中的猫,抚摸笼子中的猫,最后把猫搂 在怀里。这是心理治疗中的行为塑造法。
此判断错误,班主任的上述行为是系统脱敏法 而不是行为塑造法。
此判断错误,两种学习情境中原有相关因素或 共同 要素越多,越容易产生迁移是相同要 素说的观点,经验类化说就是概括说,认 为只要一个人对他的经验进行了概括,就 可以完成从一个情境到另一个情境的概括。
(29)由于英语和法语在字形、读音、 语法上有许多相似的地方,所以学习完 英语再去学习法语,便容易产生正迁移, 这是两种学习材料之间相似性因素导致 了这一迁移的发生。
(33)容老师每次上课之前都让学生复 述一下上次讲授的内容,是企图使用精 细加工来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
此判断正确,精细加工策略是把新信息与头脑 中的旧信息建立联系,以此增加新信息的 意义的学习策略。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4)

教育心理学案例分析(4)

教育心理学案例案例1小华今年上小学六年级,学习不太自觉,也不刻苦,常说“考前三名太累,后三名太丑,就在班上中游,蛮好!“父母用金钱刺激他读书,考100给100元,90给90元,80分以下则要挨打。

请用学习动机变化的规律分析这一现象.案例2学生林某,上课经常打瞌睡,但下课时精神十足,喜欢打篮球,作业经常没有完成,极少预习、复习。

基础较差,成绩不佳。

案例3学生陈某,学科基础较好,但自从迷上电脑以后,成绩一落千丈,发展到上课无心听讲,喜欢搞一些滑稽动作或一些好笑的话引发全班同学大笑,破坏课堂纪律.案例4项某,18岁,男,武汉市某高级职业中学中专二年级的学生,大约半年前由该校高中部转入中专部,从此他变得更为消沉,对学习毫无兴趣,并表现出很不满意现状的情绪,在班上小打小闹不断,经常被老师批评。

这个学期以来,状况更为不佳,近来,据说项某与班上一女生王某(17岁)恋爱,两人经常晚自习逃课,被学校值班老师记录有6次之多,引起政教处及班主任的注意。

另外,据了解,项某自小父母离异,与爷爷奶奶同住,虽然他们对项某关怀备至,但毕竟年事已高,对项某的管教无法面面俱到分析角度:1 成就动机2 环境转换3 该年龄期的身心特点4 家庭教育5 老师教育管理案例5王某,男,17岁,湖北某重点中学一年级学生.赶进入高中时,满怀激情,希望三年后考入自己梦想的大学.几个月后,他发现高中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美好。

他变得伤感、消沉,表现出很不满足自己的现状。

原来,他在初中时是普通中学,成绩名列前茅,同学羡慕,老师器重,他有“众星捧月"的优越感。

到了重点高中,同学都是佼佼者,他的比较优势就不在了,因此感到很不自在,尤其是入学后的几次考试,他的成绩只排在全班的中等水平,这就彻底打破了他入学时的美好幻想,情绪也一落千丈。

他努力学习,成绩还是没有明显提高,他感到力不从心,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他开始上课迟到,有时旷课,最后他要求退学.分析角度:1 环境改变2 归因3 学习动机案例6王某,男,就读于武汉市某中学,初一时学习成绩中等,进入初二后学习成绩明显下降,常常在最后几十名徘徊,物理成绩尤其差.性格有点内向,容易冲动、反叛。

2021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填空题实例分析及答案

2021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填空题实例分析及答案

2021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填空题实例分析及答案(一)填空题题型特点在试卷中,填空题是另一类重要题型,分为9道小题,每小题只留有两个填空,这是填空题形式的主要特点。

从内容上看,填空题涉及的知识点较多,覆盖面最广。

重视的是细节,答案比较固定,填的多是关键词和重要概念,主要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

这是填空题内容上的特点。

(二)填空题解题技巧(1)填空题本身有文字描述,给你实际提供了思考的材料,要会利用这一点进行答题。

[例l]教师备课要求写出三种计划,这三种计划是______计划、课题计划和______计划。

在这道题中,课题计划对你是一个提示,明确了范围,举一反三,可很快填出答案来,这就是“学期计划”和“课时计划”。

[例2]高级社会情感是人类所特有的,它主要有道德感、______和______等三种。

同样的方法,这道题以道德感出发进行思考,答案应填“理智感”和“美感”。

(2)原理和规律是我们必须掌握的重点内容,一般要进行多次复述和记忆。

命题的一个策略,就是将原理和规律中的关键词,抽出来后作为填空题出。

遇到这类问题,当你突然一下想不起时,可把原规律通过记忆复述一遍,也就是通过整体想到个别,填出关键词。

[例1]教育过程的基本规律之一是组织学生的______,统一______的过程。

这个问题是一条德育规律,我们已记住了它,把规律只需复述一下,答案就自然在脑海浮现出来。

这个方法很有效,让你想起关键词应是“活动和交往”及“多方面教育影响”。

[例2]心理是______的机能;心理是______的反映。

用复述法,可立刻答出来,这儿应填的关键词是“人脑”和“客观现实”。

(3)教育理论中一些内容,既不好命为选择题,又不宜出成问答题,而这些内容又要求你必须掌握,则最可能命为填空题,复习时应当注意。

[例1]综合课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答案应填组织教学、复习过渡、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和布置课外作业。

心理学案例分析题(含答案)

心理学案例分析题(含答案)

1.如何理解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艺术:需要天赋、直觉和创造性;是科学:需要掌握一些知识和技能教学首先要传授专业知识,从这一层面说,应该是一门科学;其次,在传授知识的时候,要考虑对象的接受能力、兴趣,让他们愉快地、最大限度地接受你的认可,从这一层面说,它又是一种艺术。

教学的科学性体现在它必须要符合自身内在的客观规律,不能违背规律进行;教学的艺术性是指教学要体现教师的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体现教师学生的复杂的思维情感的变化创生过程。

教学过程模式3 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4 种变量: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教学环境一、我是这样理解教学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的:教学首先要传授专业知识,从这一层面说,应该是一门科学;其次,在传授知识的时候,要考虑对象的接受能力、兴趣,让他们愉快地、最大限度地接受你的认可,从这一层面说,它又是一种艺术.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这是迄今为止的结论.教学的科学性体现在它必须要符合自身内在的客观规律,不能违背规律进行;教学的艺术性是指教学要体现教师的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体现教师学生的复杂的思维情感的变化创生过程.参加工作以来,所见的名师、教育专家等等都是有自己独到见解和独特教学风格的.这一点令我羡慕不已,并暗自努力,力争使自己也能成长为一名具有个人教育见解的人.能够提出自己的教育见解,首先是以在这个领域里广博的学养和见识为前提的.要将诸多知识、多家理论吃透,加之丰富的教学实践,以及对实践中不尽人意之处不断反思,最终形成见解,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我的教学风格的形成是在本人文化背景和性格特征背景下,主动探索形成的.我注重教学中师生关系的融洽,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营造幽默、愉快和有效的课堂.下面我尝试归纳总结自己创造性教风的一些特点:1.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的作风,变我传你受为自我发现.课堂角色中,教师是主持,学生是主角,教师起引导、指导作用.在开展有效的接受学习的同时,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2.尊重个性的教学作风.丰富而自由的个性也是一个社会之所以具有丰富创造力的根本原因.3.创造性的评价思想.不以记忆和模仿作为评价成绩的标准,而是重视创造性的活动过程,赞赏异常的观点,鼓励创造性的发现,不批评创造过程的错误和失败.传统的语文课程评价侧重学生语文作业的效果,这是针对教学效果的静态评价.评价结果以简单的形式加以记录,并给予学生恰当的反馈,以鼓励多样化的学习方式4.民主的教学作风.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处,教学相长,教师是学生型的教师,学生是教师型的学生,真诚以待,彼此尊重和关心,创设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5、自由表达思想的氛围.二、“教学是科学还是艺术”的争论,由来已久。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资料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资料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2015年教师资格证考试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资料案例分析题及答案教师在课堂上提问时,有两种做法:一是先向全班提出问题,然后指定某个学生站起来解答,二是先叫某个学生站起来,然后向全班提出问题。

哪种做法好,为什么?提示:第一种做法好。

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起的。

教师先向全班提出问题,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有可能被指定站起来答题,因而全班学生都会积极思考起来。

1.某些理发馆门口总是一红兰白相间的圆筒不停地转动,目的是什么?运用了心理学中的什么原理?提示;目的是引起人的注意。

它运用刺激物的变化运动易引起无意注意的道理。

2.为了把课上得更加生动形象,张老师今天带来了不少直观教具,有实物、图片,还有摸型。

进教室后,他把这些教具放在桌子上,或挂在黑板上。

他想今天的课效果一定很好。

可是结果并非如此。

你知道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吗?提示:学生好奇心强,喜欢探索。

上课时,他们对张老师带来的各种教具感兴趣,就不能集中注意,专心听讲。

张老师在客现上使学生产生分心现象。

应该根据讲课需要,逐步展示教具。

3.有个学生上课时在低头做小动作,老师发现了这种情况后可以:(1)叫他的名字;(2)叫他站起来;(3)走到这个学生旁边,在他的课桌上轻轻地敲几下。

你认为哪一种方式比较好?为什么?提示:第三种方式好。

因为可以避免由于个别学生的问题而分散全班学生的注意。

3.有的中学生说:“我都十六岁了,什么才能也没有,也没有考上重点中学,我不会有出息了”。

这种想法对吗?为什么?提示: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人与人之间的能力是存在着差异的,有类型方面的,有水平方面的,还有是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这种差异,认真分析自己的情况。

这个学生刚刚十六岁,发展的时间还很长远,就简单地判定自己不会有出息了,这是十分错误的。

根据心理学研究表明,有些人是在童年时期就表现出优异的能力,但这毕竟是人群之中极少数。

这也不意味着能力没有得到早期表观的人就是缺乏优异的智力。

教育学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教育学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教育学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教育过程B. 学习过程C. 教学方法D. 学生心理答案:B解析: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习过程,包括学习者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

2.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在7至11岁之间通常处于哪个发展阶段?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答案:C解析:皮亚杰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7至11岁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此时他们能够进行逻辑思考,但仅限于具体情境。

3. 以下哪项不属于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的要素?A. 学习是通过主动探索和发现新信息的过程B. 学习者应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C. 教师应直接传授知识,而不是引导学生发现D. 学习者应理解知识背后的原理答案:C解析: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习者通过探索和发现来构建知识,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而非直接传授。

二、简答题1. 简述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答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从低到高依次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只有当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才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

2. 描述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对教育的影响。

答案: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学习是在社会互动中发生的,文化工具(如语言、符号系统)在认知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

教育应考虑学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并利用“最近发展区”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三、论述题1. 论述教育心理学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

答案:教育心理学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它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认知和情感需求,从而设计更有效的教学策略。

其次,教育心理学提供了关于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和认知过程的深刻见解,有助于个性化教学。

最后,教育心理学还涉及到评估和干预策略,帮助教育工作者识别和支持有特殊需求的学生。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及答案解析,我们可以看到教育心理学在理解学习过程、设计教学方法和评估教育效果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考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考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是:A. 学习过程B. 教学过程C. 评价过程D. 管理过程2. 根据布鲁纳的认知发展理论,教育应该:A. 重视知识的传授B. 重视技能的培养C. 重视情感的培养D. 重视思维的训练3.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中,7-11岁儿童处于:A. 感觉运动阶段B. 前运算阶段C. 具体运算阶段D. 形式运算阶段4.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的是:A. 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B. 学生与同伴的互动C. 教师的指导作用D. 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5. 学习动机中的自我效能感理论是由哪位心理学家提出的?A. 布鲁纳B. 皮亚杰C. 维果茨基D. 班杜拉6. 以下哪项不是学习策略的范畴?A. 认知策略B. 元认知策略C. 情感策略D. 行为策略7. 教育心理学中的“认知负荷”指的是:A. 学习材料的难度B. 学习材料的数量C. 学习者处理信息的能力D. 学习者在一定时间内需要处理的信息量8.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A. 安全需求B. 社交需求C. 尊重需求D. 自我实现需求9. 学习风格中的“视觉型”学习者偏好:A. 听讲B. 阅读C. 观察D. 动手操作10. 以下哪项是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的特点?A. 强调量化分析B. 强调定性分析C. 强调实验控制D. 强调自然观察答案:1-5:A D C C D6-10:C D D C C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2. 描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特点。

3. 解释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教育实践的意义。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学习动机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并举例说明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论述元认知策略在提高学习效率中的作用,并提供一些具体的元认知策略。

四、案例分析题(共30分)请阅读以下案例,并分析案例中的学生可能面临的学习障碍,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2024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练习题附答案详解

2024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练习题附答案详解

2024年教师资格之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练习题附答案详解单选题(共20题)1. 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尽量多的尊重一个人( )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尽量多的尊重一个人( )A.因材施教B.尊重和严格要求C.疏导原则D.教育性【答案】 B2. 婴儿的主要动作包括( )。

婴儿的主要动作包括( )。

A.手的抓握B.啃咬咀嚼C.视觉定向D.独立行走【答案】 A3. 学校教育系统形成于( )。

学校教育系统形成于( )。

A.19世纪末B.20世纪初C.19世纪初D.20世纪末【答案】 A4. 认知内驱力属于( )。

认知内驱力属于( )。

A.内部动机B.外部动机C.直接动机D.间接动机【答案】 A5. 下列教育家中持“儿童中心论”观点的教育家是()下列教育家中持“儿童中心论”观点的教育家是()A.洛克B.赫尔巴特C.卢梭D.杜威【答案】 D6. 我国实施义务教育是有()作为法律保证的。

我国实施义务教育是有()作为法律保证的。

A.《宪法》B.《素质教育法》C.《义务教育法》D.《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答案】 C7. 下列关于临床医学发展趋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下列关于临床医学发展趋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学科间的互相交叉和渗透越来越不明显B.医学学科不断分化C.宏观扩展D.微观深入E.基础医学和高新科技的成果,不断创造出新的诊断和治疗方法【答案】 A8. 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不同的传统和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

世界上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表现不同的传统和特点,这主要是因为教育具有()。

A.阶级性B.生产性C.等级性D.相对独立性【答案】 D9. 4个月以后的婴儿对熟悉的人比对不熟悉人有更多的微笑,这种笑的反应属于()。

(2011-05)4个月以后的婴儿对熟悉的人比对不熟悉人有更多的微笑,这种笑的反应属于()。

(2011-05)A.条件反射性的笑B.自发性微笑C.无选择的社会微笑D.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答案】 D10. 干预和训练感知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是()。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试题及答案重点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试题及答案重点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试题及答案重点一、选择题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A. 学习者的心理过程B. 教育者的心理过程C. 学习者和教育者的心理过程D. 学习环境的心理影响答案:C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几个阶段?A. 3个B. 4个C. 5个D. 6个答案:B3.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强调了什么?A. 个体独立学习的重要性B. 社会互动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C. 先天因素对学习的影响D. 学习环境的一致性答案:B二、简答题1. 简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答案: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学习者通过自己的经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并验证假设,从而获得知识和理解。

这种学习方式强调了学习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 描述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中,儿童期的两个关键阶段。

答案:埃里克森的心理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中,儿童期的两个关键阶段是:- 信任对不信任(0-1岁):婴儿通过与照顾者的互动建立信任感。

- 自主对羞愧和怀疑(1-3岁):儿童开始探索环境,学习独立,同时可能面临羞愧和怀疑。

三、论述题1. 论述认知风格对教育的影响。

答案: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处理信息和解决问题时所偏好的方式。

不同的认知风格,如场独立与场依赖、冲动型与反思型,会影响学习者的注意力分配、信息处理速度和深度。

教育者应了解学生的认知风格,设计适应不同风格的教学方法,以促进每个学生的最优学习。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小明是一位初中生,他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出了明显的场依赖性,常常依赖老师和同学的指导才能完成作业。

请分析小明的数学学习可能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答案:小明的场依赖性可能导致他在没有外部指导的情况下难以独立解决问题,这可能会影响他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育建议包括:- 鼓励小明独立完成作业,逐步减少对外部指导的依赖。

- 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让小明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思考能力。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试题及答案重点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试题及答案重点

教育心理学第四章试题及答案重点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本章试题及答案重点将围绕教育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学习理论、学习动机、认知发展等方面进行。

一、选择题1. 教育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教育政策B. 教育方法C. 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现象D. 教育评价答案:C2. 以下哪个理论是由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提出的?A. 认知发展理论B. 社会学习理论C.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D. 信息加工理论答案:B3.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最高层次的需求是什么?A. 安全需求B. 社交需求C. 尊重需求D. 自我实现需求答案:D二、填空题4. 教育心理学中的________是指个体在特定情境下,通过学习获得的知识和技能。

答案:学习5.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________个阶段。

答案:四三、简答题6. 描述布鲁纳的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案:布鲁纳的学习理论强调认知结构的重要性,认为学习是通过主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来构建知识结构的。

他提出了螺旋课程的概念,强调学习应该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到具体。

7. 阐述自我效能理论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答案:自我效能理论由班杜拉提出,认为个体对自己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的信念会影响其行为和动机。

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更有可能面对挑战,坚持学习,并在困难面前不轻易放弃。

四、论述题8. 论述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对教育实践的启示。

答案: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强调学习是在社会互动和文化背景中发生的。

他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认为教育应该提供适当的指导,帮助学生达到他们尚未独立掌握但可以在他人帮助下完成的水平。

这对教育实践的启示是,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设计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结束语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对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希望这些试题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教育心理学的知识点,并在实际教育工作中运用这些理论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4~6章)【圣才出品】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4~6章)【圣才出品】

皮连生《教育心理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第4章知识的性质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4.1学习目标1.用实例解释广义知识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2.举例说明本章介绍的几种陈述性知识表征理论的优缺点;3.举例说明陈述性知识学习的四种认知过程在课堂学习与教学中的体现;4.根据陈述性知识学习的规律,为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提出建议或分析评价陈述性知识的教学案例。

4.2复习笔记一、知识的性质(一)知识的定义与类型1.知识的定义主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贮存于个体内即为个体的知识,贮存于个体外即为人类的知识。

知识的本质是信息在人脑中的表征。

2.知识的类型(1)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①陈述性知识,用于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三个阶段:a.新信息进入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中被激活的相关知识建立联系,从而出现新的意义的建构;b.新建构的意义储存于长时记忆中,如果没有复习或新的学习,这些意义会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出现遗忘;c.意义的提取和运用。

②程序性知识,用于回答“怎么办”的问题。

程序性知识学习的三个阶段:a.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相同。

程序性知识学习的第一阶段学习的是陈述性知识,即程序性知识学习的前身是陈述性知识;b.通过应用规则的变式练习,规则由陈述性形式转化为程序性形式;c.程序性知识发展的最高阶段,规则完全支配人的行为,技能的执行达到相对自动化的程度。

(2)哲学的显性知识(明言知识)与默会知识显性知识是能用语言文字(包括数学公式、图表)等诸种符号表达的知识;默会知识是只能意会而不能言传的知识。

陈述性知识也就是显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中有些是个体不能意识到和用言语表达的,也就是默会知识。

(3)广义知识学习阶段与分类模型“广义的知识”是涵盖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知识概念。

(二)陈述性知识的心理表征1.命题与命题网络理论(1)定义“命题”指表达判断的语言形式,由系词把主词和宾词联系而成。

在认知心理学中,命题是指语词表达的意义的最小单位。

教育心理学:解读学习的实质

教育心理学:解读学习的实质

教育心理学:解读学习的实质“学习的实质”在教师招聘考试中是备考知识点之一,主要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单多判辨),考查内容较细,考生要深刻理解其概念和内涵。

一、学习的实质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改变。

二、解读“学习的实质”1.个体:人+动物+机器。

学习即有人类的学习,也包括动物和机器的学习,而教育是只有人类才有。

2.练习或反复经验:本能+机体成熟、损伤(不是学习)。

学习是由于后天练习或反复经验形成的,所以先天的本能如“见风流泪”、“眨眼反射”等不属于学习。

其次,机体成熟、损伤是由遗传因素造成的,而非后天经验,如“个子长高了”、“残疾行为”等也不属于学习。

3.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习惯化动作(不是学习)。

习惯化动作如“每天跑步”,这个过程没有产生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改变,所以也不是学习。

4.持久的改变:短暂的改变(不是学习)由适应、疲劳、药物等亦能引起行为变化,如“运动员服用兴奋剂,成绩暂时提高”,这样的行为变化时相对比较短暂的,不能称之为学习。

注:行为——外显行为+内潜行为行为变化——由坏向好+由好向坏三、例题解析1.(单选题)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选项中属于学习的是( )。

A.狗熊练习投篮动作B.吃杨梅时唾液分泌增加C.入兰芝之室,久而不闻其香D.服用兴奋剂后比赛取得好成绩1.【答案】A。

解析:学习是个体在特定的情境下由于练习或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改变。

A项,狗熊练习投篮动作是后天通过练习而产生的行为改变的过程,属于学习。

B项,吃杨梅分泌唾液属于先天的本能。

C项,入兰芝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嗅觉的适应现象。

D项,服用兴奋剂使成绩提高,是短暂的行为变化,不是持久的。

所以BCD均不属于学习,本题选A。

2.(单选题)下列不是学习现象的是( )。

A.公务员每天看新闻B.学生每天做广播体操C.近墨者黑D.幼儿与生人接触时间长了就不怕生了2.【答案】B。

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和教育学的案例分析题[案例2]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分析]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案例3]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

”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

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

”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分析]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

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案例4]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分析]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

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

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

[案例5]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

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分析]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

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

[案例6]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第四编 教育心理学】例题解析

【第四编 教育心理学】例题解析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1.【试比较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理发展理论】皮亚杰与科尔伯格理论之间最大的相似之处在于都采取心理发展的观点来解释人类道德的形成,主要体现在:①二者的道德发展观基本上是一维纵向的,在思维与行为的关系问题上都坚持单轨论;②二者有关道德发展的研究都围绕从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这一主线展开,研究主题均为公正。

二者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①科尔伯格研究的重点放在对道德思维发展的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的描述上,而非思维形成过程本身,皮亚杰研究重点在于思维形成过程本身,对过程的特征的描述在其理论中只占第二位;②关于影响道德发展的社会认知因素,科尔伯格给予了高度重视,皮亚杰却并不强调;③皮亚杰的研究是一种纯理论研究,而科尔伯格不仅重视理论探求,更强调应用研究2.【名词解释:认知风格】认知方式也称认知类型或认知风格,它是指个体进行信息加工时,通过其知觉、记忆、思维等内在心理过程在外显行为上表现出来的习惯性特征。

它具有持久性和一致性的特点,前者指它在时间上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过程,后者指个体在完成类似的任务时都会采取这种方式。

认知类型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不同的个体、不同的问题情境可能适合不同的认知类型3.【名词解释:图式】第三章学习及其理论1.【试比较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异同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①共同点:他们都认为学习的最终结果是建立某种刺激与某种反应之间的联结,都强调外在的刺激和能够测量的外在反应,而对内在的心理过程不重视。

不同点:1)联结建立的顺序不同;2)刺激的含义不同;3)反应的含义不同;4)适用条件不同2.【简述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①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指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②有意义学习的条件:1)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2)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能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3)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或态度3.【简述布鲁纳的学习观和奥苏伯尔的学习观】①布鲁纳的认知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二章心理发展与教育1.【试比较皮亚杰和科尔伯格的道理发展理论】皮亚杰与科尔伯格理论之间最大的相似之处在于都采取心理发展的观点来解释人类道德的形成,主要体现在:①二者的道德发展观基本上是一维纵向的,在思维与行为的关系问题上都坚持单轨论;②二者有关道德发展的研究都围绕从道德他律向道德自律这一主线展开,研究主题均为公正。

二者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①科尔伯格研究的重点放在对道德思维发展的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的描述上,而非思维形成过程本身,皮亚杰研究重点在于思维形成过程本身,对过程的特征的描述在其理论中只占第二位;②关于影响道德发展的社会认知因素,科尔伯格给予了高度重视,皮亚杰却并不强调;③皮亚杰的研究是一种纯理论研究,而科尔伯格不仅重视理论探求,更强调应用研究2.【名词解释:认知风格】认知方式也称认知类型或认知风格,它是指个体进行信息加工时,通过其知觉、记忆、思维等内在心理过程在外显行为上表现出来的习惯性特征。

它具有持久性和一致性的特点,前者指它在时间上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过程,后者指个体在完成类似的任务时都会采取这种方式。

认知类型没有绝对的好坏之分,不同的个体、不同的问题情境可能适合不同的认知类型3.【名词解释:图式】第三章学习及其理论1.【试比较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的异同以及在教学中的应用】①共同点:他们都认为学习的最终结果是建立某种刺激与某种反应之间的联结,都强调外在的刺激和能够测量的外在反应,而对内在的心理过程不重视。

不同点:1)联结建立的顺序不同;2)刺激的含义不同;3)反应的含义不同;4)适用条件不同2.【简述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实质与条件】①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指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性的联系;②有意义学习的条件:1)学习材料本身必须具备逻辑意义;2)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能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3)学习者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或态度3.【简述布鲁纳的学习观和奥苏伯尔的学习观】①布鲁纳的认知学习观: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②奥苏伯尔的接受学习观: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也是概念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首先在认知结构中找到能同化新知识的有关概念,然后找到新知识与起固着点作用的观念的相同点,最后找到新旧知识的不同点,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融会贯通,使知识不断系统化。

③两者的联系:奥苏伯尔的认知接受学习论和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论,实际上并不矛盾。

布鲁纳的发现方法强调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奥苏伯尔的接受学习强调充分利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的同化作用。

事实上,学生发现新知识,不是建立在空中楼阁的基础之上的,而是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作为基础的;学生同化新知识,也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而是通过自己头脑的积极主动地反映才实现的。

应该说,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虽强调的侧重点不同,但都特别重视学生认知结构的作用,重视学生认知结构的构建4.【学习前人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一是求理解,二是将理解转化为能作用外部世界的能力,而远非是简单地“拷贝”或吸收,因此当今的认知心理学家非常强调其中的建构过程。

(1)请根据这一学术观点分析奥苏伯尔的有意义学习的同化理论与加涅的认知技能获得观所侧重的方面;(2)他们在解释认知学习方面的力度】(1)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同化理论奥苏伯尔是和布鲁纳同时代的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

他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所谓意义学习,奥苏伯尔认为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奥苏伯尔认为,当学生把教学内容与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的时候,意义学习便发生了。

认知结构是指学生现有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结构,他是由学生眼下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等构成的。

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概念。

有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已有的有关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由于这种相互作用,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有意义的同化(2)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加涅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著名教育心理学家之一。

他认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这一过程可分成若干阶段,每一阶段需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

在各个信息加工阶段发生的事件,他称之为学习事件是学生内部加工的过程,它形成了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结构。

与此相应,教学过程既要根据学生的内部加工过程,又要影响这一过程。

因而,教学阶段与学习阶段是完全对应的。

(3)两者认知理论的比较奥苏伯尔强调认知结构的同化与顺应,加涅则强调认知策略。

加涅认为,学生学习速度的快慢与学生信息加工方式是否得当有关。

因此,信息加工必须成为学生学习的有效策略5.【简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主张】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使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解释、假设,是不断发展的,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在学习观上,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与物、人与人的互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而不是直接接受现成结论的过程。

在学生观上,建构主义强调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兴趣、需要等对意义建构的影响,因而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在教学观上,建构主义强调帮助学生从现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真实情境中,通过操作、对话、协作等进行意义建构6.【名词解释:负强化】通过消除或中止厌恶、不愉快的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7.【名词解释:强化】有机体对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之间的联系的获得阶段成为条件反射的习得阶段。

这阶段必须将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同时或近于同时地多次呈现,才能建立这种联系,这就是条件反射的习得。

这种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结合就称为强化。

凡是能增强反应发生概率的刺激和事件就是强化8.【名词解释:先行组织者】先行组织者,是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要比学习任务本身有较高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并且能清晰地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关联起来9.【名词解释:生成学习】维特罗克提出了生成性学习的理论,对理解的生成过程做了深入分析和解释。

学习是学习者生成信息的意义的过程。

学习的发生依赖于学习者已有的相关经验,要生成对所知觉到的事物的理解,学习者总是需要与他以前的知识经验相结合。

在生成理解的过程中,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已经储存在长时记忆中的知识经验和信息加工策略——与从环境中接受的感觉信息(新知识)相互作用10.【简述加涅的5类学习结果】①智力技能(学习“怎么做”的一些知识,过程知识);②认知策略(内部组织起来的用于调节学习者自己内部注意、学习、记忆与思维过程的技能);③言语信息(学习大量的名称、特性、观念等);④运动技能(是由有组织的、协调而统一的肌肉动作构成的活动);⑤态度(影响个人选择行动的内部状态)11.【阐述加涅的学习层次理论对教学设计的意义】(1)加涅的学习层次理论加涅提出了累积学习的模式,基本论点是,学习任何一种新的知识技能,都是以已经习得的的、从属于它们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

加涅通过描述八个学习层次来研究学生理智技能累积方式。

这八类学习是:①信号学习;②刺激-反应学习;③连锁学习;④言语联想学习;④辨别学习;⑤概念学习;⑥规则的学习;⑦解决问题的学习(2)教学设计的意义①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分解②有利于对教学进行任务分析③具有还原论倾向第四章学习动机1. 【简述学校情景中成就动机的三个内驱力含义】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成就动机至少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以及附属的内驱力。

①认知内驱力(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以及系统阐述问题、解决问题的需要;由好奇倾向中派生出来;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被称为内部动机)②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看作是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外部动机)③附属内驱力(为了保持长者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2. 【简述Ts=Ms×Ps×Is的含义,其理论的主要思想】阿特金森提出了期望-价值理论,用数量化的形式来说明。

认为个体成就动机的强度由成就需要、期望水平和诱因价值三者共同决定。

即:动机强度由成就需要(Ms)、期望水平(Ps)、诱因(Is)共同决定:Ts=Ms×Ps×Is。

其中,成就需要是个体稳定地追求成就的倾向,期望是个体在某一任务上获得成功的可能性,诱因是个体完成某一任务所带来的价值和满足感。

一般而言,任务难度越大,满足感越强,二者存在互补关系,即I=1-P。

3. 【试述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并阐述如何用这一理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维纳发现人们倾向于将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归结为以下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同时,维纳认为这六个因素可归为三个维度,即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归因4. 【简述自我效能感的基本含义及其提高措施】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在进行某一项活动之前,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与先行因素的影响。

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强化能激发和维持行为的动机以控制和调节人的行为;期待是先行因素,但有别于传统的期待概念。

班杜拉认为除了传统对行为结果的期待还有一种效能期待,结果期望指的是人对自己某种行为会导致某一结果的推测。

效能期待则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实施某种成就行为的能力的判断,他以为这个体是否确信自己能够成功地带来某一结果的行为。

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他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并会去实施这一活动5. 【分别用3种学习动机理论,对厌学、弃学的行为作出解释】①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对自己学业成败原因的推断,通过影响其情绪感受和对未来学习结果的预期,从而影响后续学习的动机;②自我效能感理论。

自我效能感指个人对自己是否具有完成某项任务能力的判断与信念。

该理论认为,人总是愿意在自己有成功把握的事情上投入精力;③自我价值理论。

自我价值理论认为自我价值需要是人最重要的需要。

学生努力学习的动机是获得自我价值需要的满足,维护自尊第五章知识的学习1. 【简述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区别和联系】①联系: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二者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首先,陈述性知识是获得学习程序性知识的基础,学习“怎么做”,必须知道“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