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管理及考核

合集下载

人工湿地运行管理与维护技术方案

人工湿地运行管理与维护技术方案

**县**河人工湿地运行管理与维护技术方案**县**河人工湿地位于**县境内,立足打造“一城秋色半城湖”美景,建设园林生态景观,打造一条贯穿城区东西的带状湿地长廊,使其具备娱乐休闲、自然游赏、生态保育等功能,并为城区“北拓”接续发展开辟空间。

处理规模 40000吨/日,工程总面积约325 亩,主要包括引水系统、进出水提升泵站、潜流人工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区及配套设施。

工艺采用提升泵站、滞留塘+潜流人工湿地+表面流人工湿地区组合工艺,水质符合《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指南》的规定。

1 人工湿地运行管理与维护整体实施方案1.1编制依据(1)《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试行)》(2)《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指南》(环办水体函〔2021〕173号)(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4)国家及山东省有关人工湿地运行管理和维护的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和管理办法1.2工作目标通过技术与管理手段,维护项目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转,使其发挥应有功能,实现项目最初的设计和建设目标,保障工程建设效果和治理效果的长期稳定。

1.3项目运行维护范围及时间运行维护范围:**县**河人工湿地提升改造工程的管理与维护。

运行维护时间:合同签订之日起 3年1.4项目运营维护内容按照《人工湿地水质净化技术指南》第四章运行维护中“基本规定、生产调试、日常运行与养护、安全生产、应急管理、监测与记录、常见问题及建议措施清单”等规定执行。

运行管理与维护内容如下表:1.5运营管理与维护原则运用统筹学原理和思路,采用统筹运营管理模式,实现项目内部各环节间、各行业间、人员安排上、日常运营与应急管理间、短期效果与长期效应间的协调统一,实现最高运营管理效果和效率。

主要管理原则包括:时间最优化原则:通过合理安排运营班次、人员配置,并制定运营管理应急预案,实现人员配备合理化、高效化,并在突发事件出现时能够及时有效应对,节约时间成本。

资源最优化原则:通过统筹管理、合理调配运营所需物资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并选择性价比最高的仪器设备、备品备件,实现资源综合高效利用。

人工湿地运营方案

人工湿地运营方案

人工湿地运营方案一、人工湿地建设在选择人工湿地建设地点时,应结合周边区域的水质现状、土地利用、水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等因素,选择合适的建设地点。

在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湿地植被的选择和配置,以及水体的输入和输出方式,确保湿地能够达到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促进水文环境平衡的目标。

同时,建设过程中应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最大限度地保留和利用原有湿地生态系统。

二、人工湿地运营管理1. 水质监测与管理人工湿地主要通过植物、微生物和物理化学过程来净化水体,因此水质监测与管理是人工湿地运营管理的重要环节。

应定期对进入和离开湿地的水体进行监测,分析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并根据监测结果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保证湿地的净化效果。

2. 植被管理湿地植被在人工湿地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能够促进水质的净化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

因此,在湿地运营管理中,应加强对湿地植被的管理,包括适时进行修剪、清理杂草、种植和更新湿地植被等工作,以保证植被的良好状态。

3. 生态监测与保护人工湿地通常具有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因此在湿地运营管理中应重视对湿地生物的监测和保护工作。

应定期进行湿地生物调查,掌握湿地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动态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生物种群的变化和危害,保护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4. 水文监测与调节湿地的水文环境对其生态功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应加强对湿地水文环境的监测和调节。

应定期对湿地水位、水深、水质等参数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调节湿地的水文环境,确保湿地的生态功能。

5. 社会宣传与教育人工湿地具有很高的生态、景观和教育价值,应加强对公众的宣传与教育。

可以举办湿地科普讲座、湿地生态体验活动、湿地保护宣传活动等,吸引公众参与,提高公众对湿地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6. 安全管理在湿地运营过程中应重视安全管理工作,确保湿地的安全运行。

应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保证湿地运营的安全性。

7. 合规管理在湿地运营管理过程中,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湿地的运营管理工作合规。

人工湿地服务管理制度

人工湿地服务管理制度

一、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人工湿地建设、运行和管理,充分发挥人工湿地的生态功能、景观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地区所有人工湿地的建设、运行和管理。

第三条人工湿地服务管理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生态优先,保护优先,兼顾景观、休闲和科普教育功能;(二)科学规划,合理设计,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三)依法管理,规范运行,确保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四)公众参与,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意识和参与度。

二、组织机构第四条成立人工湿地管理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监督指导人工湿地建设、运行和管理。

第五条管理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具体职责如下:(一)制定人工湿地建设、运行和管理方案;(二)组织编制人工湿地建设、运行和管理规划;(三)监督实施人工湿地建设、运行和管理措施;(四)组织开展人工湿地科普宣传活动;(五)协调解决人工湿地建设、运行和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三、规划与设计第六条人工湿地建设前,应当进行科学规划,明确湿地功能定位、建设规模、运行模式等。

第七条人工湿地设计应当符合以下要求:(一)合理选择湿地类型,确保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二)科学设计湿地结构,提高湿地处理效率;(三)充分考虑景观效果,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四)合理设置植物配置,提高生物多样性;(五)确保湿地设施安全、可靠。

四、建设与管理第八条人工湿地建设应当遵循以下程序:(一)编制建设方案,经相关部门审核批准;(二)进行招投标,选择具有相应资质的施工单位;(三)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四)组织验收,确保工程质量。

第九条人工湿地运行管理应当包括以下内容:(一)水质监测:定期对湿地水质进行监测,确保水质符合国家标准;(二)水量调节:根据湿地功能需求,合理调节进出水量;(三)植物管理:适时修剪、施肥、防治病虫害,保持植物生长良好;(四)设施维护:定期检查、维修、更换湿地设施,确保设施正常运行;(五)安全管理: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管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人工湿地设计规范

人工湿地设计规范

人工湿地设计规范人工湿地是一种以模拟自然湿地生态系统为目的,通过人工方法构建的湿地系统,可以起到水质净化和生态修复的作用。

为了确保人工湿地能够有效地发挥其功能,设计与建设人工湿地需要遵循一些规范。

1.湿地选址规范:选择适宜的湿地选址是人工湿地设计的基础。

应根据周边土地利用情况、地形地貌、流域水质、水文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具有一定面积和适宜水质的区域作为湿地选址。

2.湿地设计原则:人工湿地设计应遵循生态修复和水质净化的原则,确保湿地系统能够保持良好的水质和生物多样性。

设计中要考虑到湿地面积、湿地类型、流态模式、湿地植被选择等因素,以最佳方式实现湿地功能。

3.水量控制规范:人工湿地设计中要合理控制水量,以满足湿地生态系统的需求。

设计中需要确定进水口和出水口的位置和数量,并根据流量控制要求设置相应的阀门和流速调节设施。

4.湿地植被配置规范:湿地植被是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中应合理选择植被类型和配置。

需要考虑植被的适应性、生长速度、抗污染能力等因素,保证湿地植被能够有效地吸附和分解水中的污染物。

5.湿地建设工艺规范:湿地建设工艺应符合相关规范和标准。

包括土方工程、石方工程、土工材料的选择和使用等。

在施工过程中要保持湿地系统的完整性,防止因施工而破坏湿地生态系统。

6.湿地管理规范:人工湿地的管理是确保湿地正常运行和发挥功能的关键。

管理规范包括定期巡查、检测水质、排除病害、保护植被等。

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湿地问题。

7.监测与评估规范:人工湿地的长期监测和评估是保证湿地持续有效运行的重要手段。

监测内容包括水质、植被、动物等。

评估结果可用于调整湿地管理策略,优化湿地运行效果。

8.环境保护规范:人工湿地设计与建设应符合相关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标准。

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减少对周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并将湿地建设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9.经费投入和使用规范:人工湿地的设计和建设需要一定的经费投入,管理和维护也需要一定的费用支持。

人工湿地运行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人工湿地运行管理工作实施方案

人工湿地运行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城河城头段位于山亭区西部,是微山湖的重要汇水流域,关系着南水北调东线供水水质安全。

主要采用多级表面流人工湿地工艺,将生活污水经过深度处理后,出水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Ш类标准。

湿地水质净化工程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将工程建设与管理措施相结合;工程建设完成后必须对湿地进行长期的有效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工程效益,从而达到工程的目的。

为全面推进湿地平稳健康运行,切实改善城河水环境质量,确保流域水安全,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建设背景近年来*****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为主线,以保障群众环境权益为目标,扎实开展生态建设等重点工作,全镇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不断促进全区经济发展。

二、工作目标保障建设的湿地正常运行,解决我镇河流水环境问题,整体提升区域内水环境质量,保障南水北调东线输水工程水质安全。

三、维护范围、时间维护范围:湿地已建成并通过环保竣工验收的人工湿地。

时间:全年常态化管理。

四、项目建设内容组建工程建设与管理专门机构,主要负责人工湿地建设规划实施的统一监督管理、典型示范和技术指导工作。

共建成河道湿地6500亩,运行费用 185万元/年;表流湿地2980亩,运行费用 595 万元/年。

管理运行维护费用明细表单位:万元五、工作内容对湿地做一次全面系统的摸底检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维护方案,确保人工湿地正常运行。

(一)人工湿地污水管网、边渠的维护1.定期对污水收集管网进行检查,发现渗漏或堵塞情况及时处理解决。

2.保障流入人工湿地的污水边渠中无垃圾,周边清洁干净。

3.在人工湿地进出口安装滤网,保障进出水畅通。

(二)人工湿地植物的维护1.植物收割和其它有关植物的维护管理。

湿地中的植物通常在雨季时期生长迅速,大量吸收污水中携带的营养物质,但是其在冬季来临之前必须进行收割,这是因为存在于湿地中部分氮磷通过植物的收获去除。

人工湿地后续维护管理制度范文

人工湿地后续维护管理制度范文

人工湿地后续维护管理制度范文人工湿地是通过人为构建和管理,模拟自然湿地环境,提供湿地生态系统服务的一种生态工程手段。

为了确保人工湿地持续有效地发挥功能,需要进行后续维护和管理。

本文将从人工湿地后续维护管理的目标、内容、人员管理、资金保障、法律法规等方面进行详细的探讨,以确保人工湿地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一、后续维护管理的目标地湿地的后续维护管理目标是为了保持人工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服务,维持湿地系统的健康和稳定。

具体目标如下:1. 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促进湿地内各种生物的繁衍生息。

2. 净化和保护湿地水体,保持水质的清洁。

3. 控制湿地内气象、土壤和水文的动态平衡,避免不良变化。

4. 构建和维护湿地景观,提供人类观赏、休闲和教育的场所。

5. 加强对湿地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

二、后续维护管理的内容1. 湿地植被的管理:包括湿地植物的种植、养护和修剪,以保持良好的植被状况,增加湿地的生态价值。

2. 湿地水体的管理:包括湿地水位的控制、污染物的监测和处理,以保持湿地水体的清洁和稳定。

3. 湿地生态系统的监测和评估:通过定期的生态调查和监测,了解湿地内各种生物和物理环境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4. 湿地景观的维护:包括湿地内景观的设计和布置,维护湿地内的道路、桥梁、观景平台等设施,以提供便利的观赏和休闲条件。

5. 湿地教育和宣传的开展:通过组织湿地导览、讲座、展览等活动,提高公众对湿地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6. 湿地规划和管理的协调:与周边区域的规划和管理部门进行协调,确保湿地的保护和管理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一致。

三、后续维护管理的人员管理1. 管理机构设置:建立湿地管理机构,负责具体的湿地维护工作,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作人员等。

2. 人员配备:根据湿地的规模和复杂程度,合理配备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保障湿地的正常运营和维护。

3. 人员培训:组织定期的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提高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确保能够胜任湿地管理工作。

生态保护与湿地保护与管理考核试卷

生态保护与湿地保护与管理考核试卷
7.湿地保护与管理的国际公约不包括以下哪个?()
A.《拉姆萨尔公约》
B.《生物多样性公约》
C.《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D.《世界遗产公约》
8.以下哪个不是湿地类型?()
A.河流湿地
B.沙漠湿地
C.海洋湿地
D.城市湿地
9.湿地保护区的建立应遵循以下哪个原则?()
A.科学规划
B.经济效益
C.适度开发
D.严格保护
A.国家林业局
B.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C.环境保护部
D.国家发展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改革委员会
(以下为其他题型,根据题目要求不再输出)
二、多选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湿地保护对于生态环境的效益主要包括以下哪些?()
A.保持生物多样性
B.改善水质
A.气候变化
B.水资源丰富
C.生物多样性增加
D.人类保护意识提高
16.下列哪个地区不属于我国重点湿地分布区?()
A.长江中下游地区
B.黄河流域
C.西南地区
D.东北地区
17.以下哪个季节是湿地保护的重要时期?()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8.下列哪个行为不属于湿地保护的行为规范?()
A.爱护环境
1.湿地生态系统对于调节气候没有作用。()
2.任何类型的湿地都可以进行开发建设。()
3.湿地保护区的建立可以完全禁止所有人类活动。()
4.湿地生态恢复工作可以完全由市场机制自行调节。()
5.湿地保护与管理工作只需要政府部门参与即可。()
6.湿地保护区内的生物多样性一定比非保护区丰富。()

人工湿地树木配置与管理要点

人工湿地树木配置与管理要点

人工湿地树木配置与管理要点人工湿地是一种利用植物和微生物对水体进行自然处理的生态系统工程。

而在人工湿地中,树木的配置和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影响湿地的水质净化效果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本文将重点介绍人工湿地树木配置与管理的要点。

一、树种选择在人工湿地中选择适合生长的树种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具有较强的耐水性和抗污染能力的树种最适合用于人工湿地。

柳树、茅栗、杨树等具有较强的耐水性和抗污染能力,是常见的人工湿地树种。

根系发达、具有较强吸水、吸氧和富营养物质的树种也是优选的选择。

二、树木布局在人工湿地中,树木的布局可以根据湿地的尺度和具体情况进行设计。

一般来说,可以采取密植或疏植的方式进行树木布局。

密植可以增加湿地内树木的覆盖面积,提高植被的光合作用和氧化作用能力;疏植则可以减少湿地内树木的竞争压力,促进树木的生长和发育。

还可以考虑在湿地中设置不同种类的树木,形成多层次的树木植被,有利于提高湿地的生态多样性和功能完整性。

三、树木管理人工湿地的树木管理包括修剪、养护和保护等方面。

修剪是指根据树木的生长情况和湿地的需要,对树木进行适当的修剪和整形。

通过修剪可以控制树木的生长方向和形态,促进树木的健康生长,减轻树木对湿地的竞争压力。

养护是指对树木进行适当的施肥、浇水和病虫害防治等措施,保持树木的健康状态。

保护是指采取措施保护湿地内的树木,防止人为破坏和自然灾害的影响。

四、树木与其他植被的协同作用人工湿地中,树木和其他植被之间存在着协同作用。

通过与其他植被的协同作用,树木可以促进湿地内植被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增强湿地的水质净化和生态功能。

在配置和管理树木时,需要考虑与其他植被的协同作用,促进湿地内植被的健康生长和良好发育。

园林绿化工程绿化施工人工湿地施工考核试卷

园林绿化工程绿化施工人工湿地施工考核试卷
D.桂花
11.人工湿地的水生植物在种植前,以下哪项工作最为重要?()
A.水质检测
B.植株修剪
C.土壤施肥
D.水位控制
12.下列哪种方式不是人工湿地绿化施工中的植被种植方式?()
A.撒种
B.移植
C.插条
D.喷涂
13.人工湿地绿化施工中,以下哪项措施能够提高湿地的自净能力?()
A.种植浮叶植物
B.增加湿地深度
4.分析人工湿地绿化工程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对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的影响。
标准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D
3. C
4. D
5. D
6. A
7. A
8. C
9. B
10. C
11. A
12. D
13. B
14. A
15. C
16. D
17. C
18. C
19. A
20. D
二、多选题
1. ABCD
()()
7.人工湿地的建设和管理应注重______和______的平衡。
()()
8.为了保持人工湿地的生态平衡,应定期进行______和______。
()()
9.人工湿地绿化工程中,湿地的水平结构设计应包括______和______等不同区域。
()()
10.在人工湿地绿化施工中,应采取措施减少______和______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5.湿地中的水生植物不需要进行修剪和维护。()
6.人工湿地绿化工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条件。(√)
7.湿地绿化施工中,种植单一品种的植物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8.人工湿地的建设可以完全依赖自然水源,不需要人工补水。()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林业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13.03.28•【文号】国家林业局令第32号•【施行日期】2013.05.01•【效力等级】部门规章•【时效性】已被修改•【主题分类】森林资源,环境保护综合规定正文国家林业局令(第32号)《湿地保护管理规定》已经国家林业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

2013年3月28日湿地保护管理规定第一条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履行国际湿地公约,根据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湿地,是指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滨海湿地等自然湿地,以及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或者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原生地等人工湿地。

第三条国家对湿地实行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

第四条国家林业局负责全国湿地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并组织、协调有关国际湿地公约的履约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湿地保护管理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及有关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应当加强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和培训,结合世界湿地日、爱鸟周和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湿地保护管理的科学研究,应用推广研究成果,提高湿地保护管理水平。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鼓励、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志愿服务、捐赠等形式参与湿地保护。

第七条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制全国和区域性湿地保护规划,报国务院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湿地保护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

第八条湿地保护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湿地资源分布情况、类型及特点、水资源、野生生物资源状况;(二)保护和利用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任务;(三)湿地生态保护重点建设项目与建设布局;(四)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五)保障措施。

人工湿地的运营方案

人工湿地的运营方案

人工湿地的运营方案一、人工湿地的生态特征1.人工湿地的生态特征包括湿地植被、湿地动物、微生物多样性等方面。

在人工湿地运营管理方案中,需要充分考虑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促进湿地植被的生长和繁衍,保护湿地动物的栖息地,维护微生物的生态平衡,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持续健康发展。

2.为了保持人工湿地的生态平衡,需加强湿地生态监测和评估工作,定期对湿地生态系统进行调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并解决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问题,为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科学依据。

二、人工湿地的水质净化功能1.人工湿地以其强大的水质净化功能而受到广泛关注。

人工湿地的运营管理方案需要明确人工湿地的水质净化目标和标准,制定科学的水质监测方案和净化工艺,确保人工湿地的水质净化功能持续有效。

2.实施适宜的管理措施,如加强底泥管理、加强植被养护、加强水源控制,适时对人工湿地进行冲洗等,以维持湿地水质稳定和可持续的净化效果。

三、人工湿地的生态系统维护1.保护湿地生态环境是人工湿地运营管理的首要任务。

运营单位需建立健全的湿地生态资源保护制度和规章,严格执行相关保护政策,确保湿地生态环境的持续稳定。

2.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维护和修复工作需持续推进,包括清理湿地垃圾、维护湿地植被、修复湿地水系等,以保障湿地生态环境的良好状态。

四、人工湿地的游客体验1.提升人工湿地游客体验是人工湿地运营管理的重要内容。

运营单位需设计合理的游览路线、设施设备和景点展示,扩展湿地旅游项目,打造生态和有趣的旅游胜地。

2.加强对游客的解说和服务工作,提供科普知识、生态讲解、生态体验等服务内容,吸引更多游客参与湿地保护和科普教育。

五、人工湿地的合理利用1.合理利用人工湿地是保障湿地可持续运营的关键。

运营单位需要探索开发湿地资源的新型利用方式,包括开展湿地农业、湿地渔业、湿地旅游等产业,并将运营收益用于湿地保护和维护。

2.加强湿地保护宣传及社区教育工作,增强社区居民对湿地保护的认同和参与,推动湿地生态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人工湿地的运行、维护、管理

人工湿地的运行、维护、管理

人工湿地的运行、维护、管理目录1 启动和水位控制 (3)2连续、交替运行 (5)3冬季运行 (6)4杂草控制 (6)5恶臭控制 (7)6藻类 (7)7动物管理 (9)8安全性 (11)9病虫害控制 (11)10系统监测 (11)11植物管理 (12)12系统堵塞 (12)13护堤维护 (14)14暴雨径流 (14)15清淤 (14)16出水消毒 (15)人工湿地的运行、维护、管理1 启动和水位控制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从启动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从启动到成熟及正常运行,一般要经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启动阶段。

在此阶段中,整个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其中植物的生长、微生物的数量、种类及生物膜的生长都处于逐步发展的阶段。

植物的根茎不断生长,其根系不断发育并逐步向填料床深处扩展,微生物的数量不断增多、优势种群逐步形成,此时系统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及运行稳定性尚处于变化之中。

第二阶段是稳定成熟阶段。

在此阶段中,系统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植物的生长仅随季节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而年际间则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此时系统的处理效果充分发挥、运行也比较稳定。

启动期的长短根据系统类型、进水水质以及不同季节而定。

表流湿地为保证植物更好地生长,满出水水质要求,需要的启动时间应足够长;而潜流人工湿地并不是主要靠植物来进行水处理,所以对启动时间的长短要求并不严格。

人工湿地系统从启动到成熟所需的时间随各地的情况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要两年左右的时间。

有研究表明,湿地系统对BOD5和SS的去除率随季节没有明显的变化,而且终年保持在较高的净化水平上。

N、P的去除,对于表流湿地来说,在启动期,表层土壤新鲜,植物快速生长,湿地系统中N、P的去除率要比系统稳定后的去除率高。

但是这种快速去除N、P的能力只是一个短期过程。

土壤颗粒表面吸附位可吸收N、P,为植物快速生长提供营养盐,但随着基质交换吸附点位的饱和,对P的去除能力会逐渐降低。

因此,在经过一两年的启动期后,湿地P的去除率开始下降。

人工湿地树木配置与管理要点

人工湿地树木配置与管理要点

人工湿地树木配置与管理要点人工湿地是指由人工建造的湿地生态系统,可以用于污水处理、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多种用途。

人工湿地的树木配置与管理是人工湿地建设和运行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关系着湿地水质净化效果、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景观效果。

本文将从人工湿地树木配置原则、树木配置方法和树木管理要点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人工湿地树木配置原则1. 选用适宜湿地环境的树种在人工湿地树木配置中要选择适宜湿地环境的树种,如耐涝、耐盐碱、喜阴等特性的树种。

一般来说,湿地树种应该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可以适应水位变化较大、土壤湿度大、水质较差等恶劣条件。

2. 结构多样、功能齐全的树木群落树木配置时应该尽可能形成结构多样、功能齐全的树木群落,包括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不同层次的植被,以形成更为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提高湿地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

3. 增加湿地植被的多样性在树木配置中应该尽量增加湿地植被的多样性,尽量避免单一树种大面积种植,以提高植被的稳定性和整体抗逆性,增加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

4. 注重树种生态位的分布在树木配置时应该注重树种生态位的分布,合理组合树种,充分利用不同树种的差异化利用水、养分和空间资源,形成互补和协同的生态系统。

5. 考虑树种的景观效果在树木配置时需考虑树种的景观效果,选择具有观赏价值、观感舒适的树种,使人工湿地成为一种美丽的生态景观,提高湿地的环境教育性和旅游观赏性。

二、人工湿地树木配置方法1. 制定树木配置方案在进行人工湿地树木配置时,首先需要根据湿地的实际情况和设计要求,制定树木配置方案。

方案中需包括树种选择、空间布局、种植密度、植被结构等内容。

2. 合理布局湿地树木根据树木配置方案,合理布局湿地内的树木植被,避免树种相互竞争或者树种间的干扰,形成较好的生长格局,同时考虑到湿地的水流状况和土地利用情况。

3. 树木种植方式树木种植的方式可采用直接种植或苗木移植等方式进行,具体根据树种的特性和生长环境作出选择。

人工湿地的运行、维护、管理

人工湿地的运行、维护、管理

人工湿地的运行、维护、管理目录1 启动和水位控制 (3)2连续、交替运行 (5)3冬季运行 (6)4杂草控制 (6)5恶臭控制 (7)6藻类 (7)7动物管理 (9)8安全性 (11)9病虫害控制 (11)10系统监测 (11)11植物管理 (12)12系统堵塞 (12)13护堤维护 (14)14暴雨径流 (14)15清淤 (14)16出水消毒 (15)人工湿地的运行、维护、管理1 启动和水位控制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从启动到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从启动到成熟及正常运行,一般要经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启动阶段。

在此阶段中,整个系统处于不稳定状态,其中植物的生长、微生物的数量、种类及生物膜的生长都处于逐步发展的阶段。

植物的根茎不断生长,其根系不断发育并逐步向填料床深处扩展,微生物的数量不断增多、优势种群逐步形成,此时系统对污水的处理效果及运行稳定性尚处于变化之中。

第二阶段是稳定成熟阶段。

在此阶段中,系统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植物的生长仅随季节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而年际间则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

此时系统的处理效果充分发挥、运行也比较稳定。

启动期的长短根据系统类型、进水水质以及不同季节而定。

表流湿地为保证植物更好地生长,满出水水质要求,需要的启动时间应足够长;而潜流人工湿地并不是主要靠植物来进行水处理,所以对启动时间的长短要求并不严格。

人工湿地系统从启动到成熟所需的时间随各地的情况不同而有所不同,一般要两年左右的时间。

有研究表明,湿地系统对BOD5和SS的去除率随季节没有明显的变化,而且终年保持在较高的净化水平上。

N、P的去除,对于表流湿地来说,在启动期,表层土壤新鲜,植物快速生长,湿地系统中N、P的去除率要比系统稳定后的去除率高。

但是这种快速去除N、P的能力只是一个短期过程。

土壤颗粒表面吸附位可吸收N、P,为植物快速生长提供营养盐,但随着基质交换吸附点位的饱和,对P的去除能力会逐渐降低。

因此,在经过一两年的启动期后,湿地P的去除率开始下降。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履行国际湿地公约,根据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有关,制定了湿地保护管理规定。

下面是规定第详细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第一条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履行国际湿地公约,根据法律法规和国务院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湿地,是指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滨海湿地等自然湿地,以及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或者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原生地等人工湿地。

第三条国家对湿地实行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

第四条国家林业局负责全国湿地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并组织、协调有关国际湿地公约的履约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湿地保护管理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及有关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应当加强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和培训,结合世界湿地日、爱鸟周和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湿地保护管理的科学研究,应用推广研究成果,提高湿地保护管理水平。

第六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鼓励、支持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以志愿服务、捐赠等形式参与湿地保护。

第七条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制全国和区域性湿地保护规划,报国务院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会同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湿地保护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

第八条湿地保护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湿地资源分布情况、类型及特点、水资源、野生生物资源状况;(二)保护和利用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任务;(三)湿地生态保护重点建设项目与建设布局;(四)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五)保障措施。

第九条经批准的湿地保护规划必须严格执行;未经原批准机关批准,不得调整或者修改。

人工湿地管理部门职责分工

人工湿地管理部门职责分工

人工湿地管理部门职责分工一、湿地公园所长工作职责:1、遵照园林局的各项规章制度办事,贯彻执行本局的计划、规划,做好局领导参谋。

2、根据公园实际,建立健全公园管理的各项制度。

3、负责处理公园各项日常事务,抓好每年春秋季绿化工作,做好公园的树木养护管理工作。

4、遵纪守法,团结同志,爱岗敬业,有强烈的责任心、调动内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做到各项工作责任到人,分工明确。

5、完成好公园亮化美化工作,做好日常检修,抓好公园卫生工作。

6、对每天工作有安排、有检查,对每月工作有计划,对每年的工作有规划,并认真做好工作日记。

7、定期不定期的向局领导书面或口头汇报本部门工作情况,发展态势,遇事处理结果。

8、对上级指示、决定、会议精神及时向本部门全体员工传达。

9、做好参观代表团的游园前期准备工作。

10、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其他各项任务。

二、湿地公园副所长工作职责:1、遵守园林局各项规章制度,服从领导,团结同志,爱岗敬业,责任心强。

2、协助公园所长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及日常管理。

3、负责检查并及时安排维修损坏的设备设施。

4、负责公园水电费及小卖部店铺租金收缴。

5、负责工资表的制作及发放。

6、负责公园内部的日常检查考核。

7、负责安全保卫,湖面打捞,卫生保洁。

8、负责公园音响和代表团讲解用话筒的充电及保管。

9、协助派出所、渔政部门做好防电鱼网鱼工作。

10、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各项任务。

三、湿地公园职员工作职责:1、遵守园林局各项规章制度,服从领导,团结同志,爱岗敬业,责任心强。

2、负责公园临时工的考勤工作。

3、负责提醒、警告在非泳区游泳人员禁止游泳。

4、参与公园内部检查考核。

5、签收所需维修等定点商店物品。

6、负责办公室内勤及卫生。

7、熟悉现场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向上反馈。

8、向公园负责人每月提出两条对公园管理建议。

9、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任务。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

湿地保护管理规定(2013年3月28日国家林业局令第32号公布2017年12月5日国家林业局令第48号修改)第一条为了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履行《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以下简称“国际湿地公约”),根据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湿地,是指常年或者季节性积水地带、水域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包括沼泽湿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滨海湿地等自然湿地,以及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栖息地或者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原生地等人工湿地。

第三条国家对湿地实行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

第四条国家林业局负责全国湿地保护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并组织、协调有关国际湿地公约的履约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湿地保护管理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及有关湿地保护管理机构应当加强湿地保护宣传教育和培训,结合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和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湿地保护意识。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湿地保护管理的科学研究,应用推广研究成果,提高湿地保护管理水平。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鼓励和支持公民、法人以及其他组织,以志愿服务、捐赠等形式参与湿地保护。

第七条国家林业局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编制全国和区域性湿地保护规划,报国务院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会同同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按照有关规定编制本行政区域内的湿地保护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

第八条湿地保护规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一)湿地资源分布情况、类型及特点、水资源、野生生物资源状况;(二)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任务;(三)湿地生态保护重点建设项目与建设布局;(四)投资估算和效益分析;(五)保障措施。

第九条经批准的湿地保护规划必须严格执行;未经原批准机关批准,不得调整或者修改。

人工湿地成效评价指南

人工湿地成效评价指南

人工湿地成效评价指南咱搞这个人工湿地成效评价啊,那可是个挺有意思又特别重要的事儿。

我就记得有一回,我到一个人工湿地去考察。

那地方啊,老远就闻着一股清新的味儿,就像刚下完雨,泥土和草混合起来的那种香。

我一到那儿,就瞧见湿地旁边站着个老管理员,瘦瘦小小的,脸上的皱纹跟那湿地里的水波似的,一道一道的。

他眼睛可亮了,瞅见我就咧着嘴笑,露出一口不太整齐但特实在的牙。

我就跟他说:“老哥啊,这湿地咋样啊?”他挠挠头,操着一口方言说:“俺觉着吧,这地儿现在可好了,以前哪有这么些鸟啊鱼啊的。

”我听他这话,就开始到处看。

那水里的鱼啊,游得那叫一个欢快,就像一群调皮的娃娃在嬉戏。

水面上呢,还有好些个水鸟,有的在扑腾翅膀,有的在静静地站着,像是在思考啥大事儿。

咱评价人工湿地成效啊,这生物多样性就是个关键。

你看那些水草,长得郁郁葱葱的,就像给湿地铺了一层厚厚的绿毯子。

我就蹲下身子,仔细瞅那些水草,老哥在旁边看着我,有点好奇地问:“你瞅这草有啥好看的?”我就跟他说:“老哥啊,这水草长得好,就说明这湿地的水质不错,能养活它们呢。

”我还得看看水质检测的数据。

拿着那些个检测报告,我就像拿着宝贝似的。

那上面一串串数字啊,对我来说就像密码一样,能告诉我这湿地到底健不健康。

有时候那些数据有点复杂,我就皱着眉头,在那儿琢磨。

这时候老哥就会递过来一杯热茶,说:“别愁了,喝口茶缓缓。

”我喝着茶,心里就觉得暖乎乎的,觉得这湿地啊,不仅是个生态系统,也是有温度的地方。

还有湿地周围的居民啊,他们的感受也重要。

我就跟周围的老乡聊天,有个大妈就拉着我的手说:“以前这地儿可臭了,现在可好喽,俺们都爱来这儿散步。

”听她这么说,我就特高兴。

这人工湿地啊,要是能让老百姓满意,那就是最大的成功。

这湿地里啊,还有很多小昆虫。

有一次我看到一只特别漂亮的蝴蝶,翅膀上的花纹就像画上去的一样。

我就想啊,要是这湿地的环境不好,这蝴蝶能在这儿安家吗?肯定不能啊。

所以说啊,这小小的蝴蝶也是这湿地成效的见证者。

人工湿地安全管理制度

人工湿地安全管理制度

一、总则为加强人工湿地安全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国境内所有人工湿地及其相关设施的管理和维护工作。

三、安全责任1. 人工湿地安全管理实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2. 人工湿地建设单位、运营单位及相关部门应明确安全责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确保人工湿地安全运行。

3. 人工湿地建设单位、运营单位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安全管理措施1. 设施安全(1)对人工湿地内的设施进行定期检查、维护,确保设施完好、安全运行。

(2)对设施进行分类管理,重点设施应实行24小时监控。

(3)对设施进行定期保养,确保设施运行稳定。

2. 人员安全(1)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2)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操作人员掌握安全技能。

(3)设置必要的安全警示标志,提醒工作人员注意安全。

3. 消防安全(1)建立健全消防设施,确保消防设备完好、有效。

(2)定期开展消防安全演练,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3)加强火灾隐患排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

4. 交通安全(1)加强对交通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交通安全。

(2)设置交通警示标志,提醒驾驶员注意安全。

(3)加强交通安全宣传,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

5. 防溺水安全(1)加强对人工湿地周边水域的巡查,确保无安全隐患。

(2)设置防溺水警示标志,提醒游客注意安全。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的安全意识。

五、应急处理1. 发生安全事故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采取措施,控制事态发展。

2. 组织救援力量,尽快救助伤员,减轻事故损失。

3. 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事故情况,配合调查处理。

4. 对事故原因进行深入分析,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六、监督与考核1. 建立人工湿地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机制。

2. 定期对人工湿地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单位和个人进行严肃处理。

人工湿地档案管理制度

人工湿地档案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人工湿地建设与管理,确保档案资料的完整、准确、安全和有效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人工湿地建设与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人工湿地建设项目及管理过程中的所有档案资料,包括设计文件、施工图纸、监测数据、管理记录、验收报告等。

第三条人工湿地档案管理工作应遵循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安全性、可用性的原则。

第二章档案分类与归档第四条人工湿地档案分为以下类别:1. 设计类档案:包括湿地设计方案、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等;2. 施工类档案:包括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图纸、施工记录、验收报告等;3. 监测类档案:包括水质、水量、生物多样性等监测数据;4. 管理类档案:包括管理制度、操作规程、人员培训、会议记录等;5. 验收类档案:包括验收方案、验收报告、验收意见等。

第五条档案归档应按照以下程序进行:1. 归档资料应齐全、完整,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范;2. 归档资料应由相关部门或人员负责收集、整理;3. 归档资料应按照类别、时间、项目等进行分类;4. 归档资料应编制目录,并加盖档案章;5. 归档资料应定期检查、整理、归档。

第三章档案保管与利用第六条档案保管应遵循以下要求:1. 档案库房应保持通风、干燥、防潮、防虫、防尘、防鼠;2. 档案资料应分类存放,标签清晰,便于查找;3. 档案资料应定期进行防霉、防虫处理;4. 档案资料不得随意借阅、涂改、损坏;5. 档案资料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销毁。

第七条档案利用应遵循以下规定:1. 申请人需提供有效身份证明,填写档案利用申请表;2. 申请人应说明档案利用的目的、范围和期限;3. 档案管理人员应审核申请,确保档案安全;4. 档案利用过程中,应保护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5. 档案利用结束后,应及时归还档案。

第四章责任与奖惩第八条人工湿地档案管理人员应履行以下职责:1. 负责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和利用;2. 定期检查档案,确保档案安全;3. 对档案资料进行分类、编目、整理;4. 参与档案信息化建设,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工湿地管理及考核
(一)深化目标管理,突出职责分配科学化。

项目部认真发挥职能作用,将湿地水生植物、道路绿化、公共绿地以及景点等管理职责和任务细化分解到各单位养护管理者,具体到责任人,实施定岗、定点、定人专业化管理。

按照水生植物与园林植物的生长规律和季节要求,进行科学实施管理,有力的保证湿地景观效果。

(二)强化制度保障,突出管理制度系统化。

项目部紧紧围绕湿地养护工作的定性要求、定量要求、具体责任、工作效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养护管理制度,强化管理制度保障。

(三)细化业务考核,突出评价标准具体化。

在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湿地管理考核办法和湿地管理工作考核计分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公司精细化管理的总体要求,认真实施日常考核和季度、年度考核,坚持正反激励并举,严格奖优罚劣、奖勤罚懒。

(四)硬化督办检查,突出精细管理常态化。

将县环保局督查作为推动和促进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的有力抓手,实行日巡查制度,对工作措施落实不到位,达不到养护标准的,立即整改,对工作不力的养护部门和个人,下发限期整改督办通知,并进行通报批评,扎实推动湿地管护管理科学发展。

(五)检查考核精细化,落实二级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考核机制
经过探索和实践,公司湿地管护基本形成了覆盖面广、组织严密的县环保局、项目组和项目经理三级湿地养护检查与考核机制,及时制定和完善了湿地养护管理标准、实施细则及考核办法,严格考核标准,为实现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提供了依据。

在三级考核机制的基础上,还落实了日巡、周评、月结考核机制,对每日巡查中发现的问题随时下发整改通知书,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进行量化打分;月末进行定期考核,汇总考核结果,以图片形式曝光存在的问题,考核结果与各单位经济利益挂钩。

同时,通过热线、市民来电和志愿者的监督不断扩大精细化管理范围和程度,逐步实现了向精细型养护管理的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