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岔转辙设备技术规格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建铁路海天至青岛线物资采购招标
设备名称道岔转辙设备
技
术
规
格
书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二0 一一年二月济南
目录
1. 概述
2.总则
3. 技术规格
4. 测试及验收
5. 技术资料
6. 技术培训
7. 技术指导及技术支援
8. 备品、备件
9. 标志、包装、运输、储存
10. 附则
附件1:技术建议书应包含的内容
附件2:报价书应包括的内容
附件3:服务需求一览表
附件4:物资采购清单
1.概述
1.1 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格书是对新建铁路海天至青岛线车站联锁道岔转辙设备的制造、试验、开通、验收的有关规定,同时作为卖方编制技术建议书的依据。
1.2 招标范围
招标范围为新建铁路海天至青岛线的海天、新河镇、平度、高密东、芝兰庄共计5个新建车站的联锁道岔转辙设备。
1.3 工程有关情况说明
1.3.1本次工程联锁设备设置情况:
新建铁路海天至青岛线为新建单线工程,该段范围内除芝兰庄(含韩五屯)站设一套硬件设备安全冗余结构计算机联锁系统,其余4车站每站设一套双机热备结构的计算机联锁系统。
其中芝兰庄站为既有胶济线的新开车站,本线新建韩五屯线路所纳入芝兰庄站集中控制。
1.3.2本次工程区间闭塞制式:
新建铁路海天至青岛线单线区段,按新建自动站间闭塞设计,站间信息采用光传输,区间占用或空闲检查采用计轴设备,长度较短的联络线采用轨道电路方案。
本线与大莱龙线间采用半动闭塞,其他相衔接的既有线区间维持原闭塞制式不变。
1.3.3既有设备情况:
a、海天站为色灯电锁器联锁。
b、相邻区间闭塞制式:胶济线区间为电气化ZPW-2000A型移频四显示自动
闭塞;大莱龙线既有区间为64D继电半自动闭塞。
2.总则
2.1 道岔转辙设备是道岔控制的重要设备,它必须具有长寿命、高安全性、高可
靠性。
★2.2道岔转辙设备原则上应满足国家标准和铁道部有关的行业标准及技术条件。
TB /T 2614-2005《转辙机通用技术条件》
TB /T 1477-2005《ZD6系列电动转辙机》
TB /T 3069-2002《S700K-C型电动转辙机》
TB /T 2673-2002《ZY系列电液转辙机》
TB /T 2613-2005《转辙机试验方法》
TB /T 1433-1999《铁路信号产品环境条件地面固定使用》
TB /T 2846-1997《铁路地面信号产品振动试验方法》
GB 5171-1991 《小功率电动机通用技术条件》
★2.3 设备必须通过国家有关权威机构的认证和质量检测。
★2.4 设备应采用先进技术和成熟经验,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技术的先进性。
2.5 本技术规格书为海青线联锁道岔转辙设备的基本要求,卖方可以对此提出更为优化、先进的技术方案,且详细阐述其建议能够满足安全、可靠等要求的具体实现措施。
3.技术规格
★3.1 转辙机通用技术条件
应满足 TB /T 2614-2005《转辙机通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3.2 ZD6系列电动转辙机技术特性
3.2.1转辙机的基本参数
见表1:
ZD6系列电动转辙机基本参数表1
3.2.2.1 转辙机应在下列环境条件下可靠地工作:
大气压力不低于74.8kPa(海拔高度不超过2500m)。
周围空气温度 -40℃~+60℃。
周围空气相对湿度不大于90%(+25℃)。
振动低频振动范围:10Hz~38Hz,振动大小:位移全振幅2.5mm;
高频振动范围:38Hz~1000Hz,振动大小:加速度全振幅147m/s2 (15g);
周围无引起爆炸危险的有害气体。
3.2.2.2 转辙机应将道岔尖轨转换到定位或反位,并将尖轨锁闭在该位置,转辙机应按下列顺序完成其动作:
a 切断表示电路;
b 解锁道岔;
c 转换道岔;
d 锁闭道岔;
e 接通新表示电路。
3.2.2.3 转辙机应符合本标准的技术要求,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样及技术文件制造。
3.2.2.4 所有的零部件应经检验合格,标准件、外购件和外协件应符合标准方可进行装配。
3.2.2.5 转辙机及其零部件的外观
a 镀层应光滑细致、没有斑点、没有凸起和未镀上的地方,边缘和棱角不应有烧痕。
b 漆层应平整清洁,主要表面应光滑,具有良好的光泽,颜色一致。
不应有皱纹、流痕、针孔、起泡等缺陷。
c 塑料零件应具有良好的光泽,无气泡、裂纹、缺陷、肿胀、明显的变形、擦伤和毛刺等缺陷。
d 导电零件的表面应光滑,无毛刺及腐蚀痕迹。
e 螺纹连接处及铆接处均不应有松动和自动松脱现象。
f 焊接应牢固,不应有夹渣、气泡、裂纹等缺陷。
g 铸件表面应平整,无有害变形、缺陷、凸起、毛刺、粘砂、裂纹、氧化皮等。
h 锻件不应有夹层、裂纹和过烧等缺陷。
3.2.2.6 总体
a 转辙机应适用于左侧或右侧安装,并便于现场互换。
b 安全接点应接触良好,接触深度应不小于4mm。
在插入手摇把或钥匙时,应能可靠自动切断电路。
每片接点片与接点环的断电距离应不小于2.5mm。
手摇把取出后,非经人工恢复不应接通电路。
c 转辙机应能防尘、防水,并符合GB/T4942.2-1993防护等级IP54级的规定,并应设有排除油和污水的结构。
d 整机零部件应齐全,机盖应可拆卸并开合灵活,紧固件无松动,机内无杂物、无污垢;各种滚动轴承及机械传动部位均应涂耐高温+60℃以上,耐低温-40℃以下的滑润脂。
e 转辙机内部及外部的零部件的裸露加工面,均应涂油脂或用其他方法进行防锈保护。
3.2.2.7 减速器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减速器内部、大小齿轮及其他传动部位均应涂耐高温+60℃以上,耐低温-40℃以下的润滑脂。
b 摩擦联接器的正反向摩擦电流相差应不大于工作电流的15%;其摩擦电流为
2.6A~2.9 A;并在1.5倍额定转换力、+60℃环境温度条件下,运转15min不经调整仍能正常工作。
c 减速器应达到啮合均匀、无卡阻,在与转辙机总组装时应达到与主轴同心。
d 摩擦联接器弹簧调整在额定摩擦电流条件下,相邻圈最小间隙应不小于
1.5mm;摩擦面在使用过程中不应有润滑油脂。
3.2.2.8 自动开闭器应满足以下要求
a 在动作杆和表示杆正常动作条件下,动接点组应能与静接点组顺利转换,不应有迟钝、卡阻现象。
b 每组动接点在静接点组内的接触深度,应不小于4mm ,两侧相差应不大于
1.5mm;动接点组打入静接点组内,动接点环不得低于静接点片,同时静接点片下边不应与动接点绝缘体接触。
c 在速动爪将要落入速动片缺口之前,动接点组在静接点组中的接触深度应不小于3mm;速动爪落下后,与速动片缺口的间隙应不小于1mm。
d 启动片与内齿轮端面之间的间隙应不小于0.5mm。
e 动接点组和静接点组,沿插入方向的中分线偏差,应不大于0.5mm;各接点片的接触压力为 4.9N~14.7N。
f 表示杆或锁闭表示杆在检查柱与检查块每侧间隙为1.5mm~2mm条件下,推或拉移动8mm,其动接点应退出静接点组并切断表示电路(不可挤型机除外)。
g 人工模拟挤岔时,来自表示杆或锁闭杆的外力,应将动接点组退出静接点组,其退出量应超过动接点全摆动角度的1/2,与对方静接点的距离应大于2mm,并不应损坏接点座(不可挤型机除外)。
h 在切断表示电路过程中,速动爪的抬起量应保证爪尖弧面与速动片间具有
0.3mm~1.0mm的间隙。
i 速动爪上的滚轮,在传动中应在速动片上顺利滚动,不应发生卡阻不转动现象,落下后不应与启动片相碰。
速动片与启动片之间的间隙应不大于2 mm。
3.2.2.9 动作杆组应满足以下要求
a 所有承受剪切力销件的材质与尺寸应符合图样的规定,挤切销的抗剪切力见表1。
b 挤切销和锁闭销、联接销应固定在齿条块上,不应顶住或压住动作杆。
c 齿条块被锁闭后,锁闭齿轮的两个锁闭圆弧与齿条块两个锁闭齿圆弧应同时接触,最大间隙应不大于0.05mm;锁闭齿轮的启动齿应在齿条块的中间,单面最小间隙为1mm。
锁闭齿轮与齿条块在解锁和锁闭时其拐点不应有卡阻现象。
3.2.2.10 移位接触器应满足以下要求
a 移位接触器的触头与齿条块组中的顶杆应对正,其轴线偏差应不大于
0mm;当动作杆被挤动2.5mm~3mm及齿条块中顶杆1.5mm;两者间的距离为1.5
-0.25
总上升行程2.5mm~3mm时,移位接触器应可靠断电,非经人工恢复不应接通电路;其“复位按钮”在外加力复位过程中不应引起接点弹片变形(不可挤型机除外)。
b 移位接触器的接点压力应不小于0.686N,接点断电行程为0.7mm±0.lmm,并应达到“跳闸”迅速、灵敏。
3.2.2.11 表示杆及锁闭表示杆应满足以下要求
a 表示杆及锁闭表示杆应能正确验证道岔尖轨的开通位置和密贴程度;检查柱落入检查缺口后的两侧总间隙为3.5 mm ~4mm,检查块的上平面应低于表示杆或锁闭表示杆的上平面0.2 mm ~0.8mm。
b ZD6-E型转辙机锁闭表示杆不设检查块,但仍设检查缺口,其检查柱落入检查缺口后两侧总间隙为3.5 mm ~4mm;ZD6-J型转辙机表示杆检查块的检查缺口为单边检测。
各种表示杆和锁闭表示杆参数见表1。
3.2.2.12 电动机应满足以下要求
a 电动机在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下,其主要技术特性见表2。
电动机主要技术特性表2
b 当电动机在额定电压(DC160V)、1.5倍工作电流(3.0A)、+60℃环境温度条件下,一次通电15min后,F级绝缘封闭型电动机温升应不超过+90℃,温升试验后,各部分不应有异状,并能正常工作。
c 电动机定子线圈应采用定反位绕组分开的方式。
d 电动机正反转满载工作电流不相等程度应不大于0.04A。
此时电刷与换向器接触面应不小于电刷面积的3/4,其换向器不产生有害火花,且不在换向器或电刷表面造成永久性损害。
e 电动机转子轴向间隙应不大于0.4mm,轴伸径向跳动应不大于0.05mm。
f 电动机需设检查、清扫换向器的窗口及防尘盖板,并应有排除电刷粉尘的孔口;其裸露在转辙机外的部分应有防护罩盒,并应满足GB/T4942.1-2001防护等级IP55级的规定。
3.2.2.13转辙机各独立的导电部分(如端子、绕组)之间及其与机壳之间的绝缘电阻,用500V兆欧表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在周围空气温度+15~+35℃;相对湿度45%~80%的试验条件下其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5MΩ;
b 经12d交变湿热试验后,其潮湿绝缘电阻应不小于0.5 MΩ。
3.2.2.14 转辙机的绝缘耐压应能承受频率50Hz正弦波、2000 V有效值的交流电压1min,不发生击穿或闪络现象。
在出厂试验中,可以缩短试验时间至1s。
本
项试验一般只允许进行一次,需要重复试验时,电压应为原试验值的80%。
3.2.2.15转辙机的防护层及塑料零件经12d交变湿热试验后应符合TB/T2614-2005中5.13的规定。
3.2.2.16转辙机外露于空气中的绝缘件,经连续暴露28d的长霉试验后,其外观质量应不低于长霉等级2级的要求。
3.2.2.17 转辙机的镀锌、镀镍件,经96h盐雾试验后,其外观应满足以下要求:
a 金属镀锌层的主要表面应无白色或灰黑色腐蚀物;
b 金属镀镍层的主要表面应无灰色或浅绿色腐蚀物。
3.2.2.18 转辙机寿命
在额定转换力、额定电压、动作杆伸出或拉入每次间隔时间不小于10s条件下,应能连续可靠工作30万次以上(推、拉动作各为一次)。
3.2.3试验方法
ZD6系列电动转辙机的试验方法应符合TB/T 1477-2005中5的要求。
3.2.4 检验规则
3.2.
4.1每台转辙机应经制造厂技术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并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方能出厂。
3.2.
4.2转辙机的检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两种。
3.2.
4.3转辙机的出厂检验应按TB/T 1477-2005中的相关规定进行。
3.2.
4.4出厂检验合格的产品需要复验时,应按TB/T2614-2005中6.2的规定进行。
3.2.
4.5转辙机的型式试验应满足本标准的全部技术要求。
3.2.
4.6转辙机的型式试验应按TB/T2614-2005中6.3的规定进行。
3.2.
4.7凡属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型式检验:
a)新产品或老产品转厂生产的试制定型鉴定。
b)结构、工艺或材料有变化影响产品性能时。
c)当产品停止生产超过二年,再次生产时。
d)成批生产的产品,每三年进行一次。
e)出厂检验结果与上次型式检验有较大差异时。
3.2.
4.8 经过型式检验的转辙机,不应作为合格品出厂。
★3.3 三相交流转辙机S700K-C型技术特性
3.3.1 转辙机的基本参数见表3
S700K-C型转辙机的基本参数表3
3.3.2.1环境条件
转辙机应在下列环境条件下可靠地工作:
大气压力不低于74.8kPa(相当于海拔高度2500m以下)。
周围空气温度 -40℃~+60℃。
空气相对湿度不大于90%(20℃时)。
振动频率:9Hz~200Hz;加速度: 50m/s2(5g)。
周围无引起爆炸危险的气体。
3.3.2.2转辙机及其零部件的外观
a 塑料件应具有良好的光泽,无气泡、裂纹、肿胀、明显的变形、擦伤及毛刺等缺陷。
b 电镀件应光滑细致,没有斑点、凸起和未镀上的地方,边沿和棱角不得有烧痕。
c 油漆层表面应平整、光滑、清洁,色泽一致,不得有皱纹、气泡、针孔、流痕等缺陷。
d 螺钉连接处及铆接处均不得有松动和自动松脱现象。
e 导电零件的表面应光滑、无毛刺及腐蚀痕迹。
f 铸件表面应平整,无有害变形、缺陷、凸起、毛刺、粘砂、裂纹、氧化皮等。
g 铸铝件表面应进行氧化处理。
3.3.2.3转辙机的动作顺序
转辙机应将道岔尖轨转换到定位或反位,转辙机应按下列顺序完成其动作:
a 切断表示接点。
b 解锁。
c 转换。
d 锁闭转辙机接通表示接点。
3.3.2.4外壳防护
转辙机应能防尘、防水,并应符合GB/T 4942.2防护等级IP54级的规定,并应设有排除油和污水的结构。
3.3.2.5转辙机整机要求
a转辙机应具有一组开关,它在打开机盖或插入摇把时,应能可靠切断电动机的一相供电电路,非经开盖后人工恢复,不得接通电路。
b 转辙机内插接件的插头和插座之间应有鉴别方向的结构,以防止插反。
c 转辙机内用于接通表示电路和接通供电电路的接点数及接点的接通和分断能力,应满足道岔控制电路的要求。
d 转辙机应保证当其动作至中途时,能随时操纵返回原位。
e转辙机的两个检测杆应能分别监督两个岔尖各自密贴于基本轨的位置状态。
其监测精度应满足道岔行车安全对电务信号的要求。
同时要检查斥离尖轨与基本轨的位置状态。
f 转辙机内各齿轮、丝杠、联接器及可动的机械系统应处于良好的润滑状态。
润滑剂用MOLUB-ALLOY243油脂。
g 由转辙机内伸出的动作杆、检测杆应具有防锈、防腐蚀措施。
h 转辙机应适应在道岔的右侧或左侧安装。
3.3.2.6电动机
a电动机的绝缘等级为B级。
在额定电压和芯线电阻为2.5Ω的条件下,电动机及联接器在摩擦打滑状态下,应能连续运转1 min,电动机及联接器应无异状,其温升应不大于80℃。
b 电动机的绝缘耐压应能承受正弦波50Hz,2000V有效值电压,历时1min 无击穿或闪络现象。
需要重复试验时,电压应为原试验电压值的80%。
3.3.2.7转辙机的绝缘
a 转辙机带有绝缘的导体之间及其对底壳的绝缘耐压应能承受正弦波50Hz、2400V有效值电压,历时1min无击穿或闪络现象。
需要重复试验时,电压为原试验电压值的80%。
b 转辙机各独立的导电部分(如端子、绕组)之间及其与机壳之间的绝缘电阻,用500V兆欧表测量应符合以下规定:
1)在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下,其绝缘电阻应不小于50MΩ。
2)经12d交变湿热试验后,其潮湿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5MΩ。
其电动机的潮湿绝缘电阻应不小于0.76MΩ。
3.3.2.8转辙机的防护层及塑料件
a 转辙机的防护层及塑料零件经12d交变湿热试验后应符合TB/T 2614中
5.12的规定。
b 转辙机暴露于空气中的绝缘件,经连续暴露28d的长霉试验后,其外观质量应不低于长霉等级2 级的要求。
3.3.2.9转辙机金属的镀覆
转辙机的镀锌、镀镍件,经96h盐雾试验后,其外观应满足以下要求:
a 金属镀锌层的主要表面应无白色或灰黑色腐蚀物。
b 金属镀镍层的主要表面应无灰色或浅绿色腐蚀物。
3.3.2.10转辙机的试验寿命
在额定转换力、额定电压、动作杆伸出或拉入每次间隔时间不小于14s和正常维护的条件下,可靠工作应不低于100万次(推、拉各计一次)。
3.3.2.11其他
a 转辙机应符合行业标准的要求,并按照经规定程序批准的图纸、技术文件进行制造。
b 转辙机所有的零部件须经检验合格,标准件及外购件必须符合各自的技术标准方可进行装配。
3.3.3试验方法
3.3.3.1转辙机的外观检查
转辙机的外观检查应符合TB/T 2614-2005中5.15的要求。
3.3.3.2转辙机的特性试验及其它
转辙机的特性试验、绝缘电阻、绝缘耐压、寿命试验、交变湿热试验、外壳防护试验、盐雾试验、长霉试验、高低温试验的试验方法均按TB/T 2613的规定进行。
3.3.3.3振动试验
转辙机的振动试验按TB/T 2846的有关规定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a 样品的安装:转辙机按使用状态固定在振动台上。
b 振动轴线:垂直轴线和沿转辙机动作运动方向的水平运动。
c 振动方法:对样品进行扫频试验,并找出共振频率。
d 扫频试验:频率范围 38Hz~1000 Hz;
加速度全振幅值 147m/s2(15g)。
e 振动耐久试验:按TB/T 2846中8.3的有关规定进行;选其参数见表4;
振动耐久试验表4
f 最终检测:对样品进行外观及电特性检验并应符合本标准的有关规定。
3.3.3.4电动机的温升试验
电动机的温升试验应符合GB/T5171的有关规定。
3.3.3.5挤脱力试验
在动作杆上加一轴向外力,使动作杆从保持器中脱开,表示接点也断开,此时加在动作杆上的最大轴向外力即为挤脱力,其值应符合表3的规定。
3.3.4 检验规则
3.3.
4.1转辙机的检验
每台转辙机须经制造厂检验部门检验合格后方能出厂,并须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
3.3.
4.2转辙机的试验分出厂检验和型式试验两种
3.3.
4.2.1转辙机的出厂检验:
a)外观及装配质量检验,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b)如用户需要复验,按TB/T2614-2005中6.2的规定进行。
3.3.
4.2.2型式试验:
a) 进行型式试验的产品应按本标准的全部项目进行检验。
b) 型式试验的抽样和判定方法按TB/T2614-2005中6.3的规定进行。
c)经过型式试验的样品不得作为合格品出厂。
★3.4 ZY系列电液转辙机技术特性
3.4.1 转辙机的基本参数
交流系列电液转辙机规格和参数见表5:
表5 交流系列电液转辙机规格和参数
3.4.2.1环境条件
大气压力不低于70kPa(相当于海拔高度3000m以下);
周围空气温度–40~+70ºC;
空气相对湿度不大于90%(25ºC);
振动频率10Hz~38Hz,位移全振幅2.5mm;
频率38Hz~1000Hz,加速度全振幅147m/s2(15gn);
周围无引起爆炸危险的有害气体及腐蚀性气体。
3.4.2.2转辙机及其零部件的外观
a 镀层应光滑细致,无斑点,无凸起和未镀上的地方,边缘和棱角不应有烧痕。
b 漆层应平整清洁,主要表面应光滑,具有良好的光泽,颜色一致,不应有皱纹、流痕、针孔、气泡等缺陷。
c 塑料零件应具有良好的光泽,不应有气泡、裂纹、缺料、肿胀、明显的变形、擦伤及毛刺等缺陷。
d 导电零件的表面应光滑、不应有毛刺及腐蚀痕迹。
e 螺纹连接处及铆接处,不应有松动和自动松脱现象。
f 焊接应牢固,不应有夹渣、气泡、裂纹等缺陷。
g 铸件表面应平整,不应有有害变形、缺损、突起、毛刺、粘砂和裂纹。
h 锻件不应有夹层、裂纹和过烧等缺陷。
3.4.2.3转辙机的动作顺序
电液转辙机应将道岔的尖轨或心轨转换到定位或反位,并将尖轨或心轨锁闭在该位置。
并应按下列顺序完成其转换:
a 切断表示电路;
b 解锁道岔;
c 转换道岔;
d 锁闭道岔;
e 接通表示电路。
3.4.2.4 绝缘电阻
电液转辙机各独立的导电部分之间及其与机壳之间的绝缘电阻,用500V兆欧表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a 在试验的标准大气压条件下,其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5MΩ。
b 经12d交变湿热试验后,测得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5MΩ。
电动机的绝缘电阻应符合GB5171-1991的规定。
3.4.2.5 绝缘耐压
电液转辙机应能承受50Hz正弦波,2400V有效值的交流电压1min,不发生击穿或闪络现象。
其中电动机的绝缘耐压值按GB/T5171-1991的规定。
需要重复试验时,应为原试验电压值的80%。
3.4.2.6 防护层及塑料零件的交变湿热试验
电液转辙机的防护层及塑料零件经交变湿热试验后,其外观应符合TB/T2614-2005中5.13的规定。
3.4.2.7 绝缘零件的长霉试验
电液转辙机的绝缘零件经长霉试验后,应符合TB/T2614-2005中5.14的规定。
3.4.2.8 镀锌和镀镍件的盐雾试验
电液转辙机的镀锌、镀镍件经盐雾试验后,应符合TB/T2614-2005中5.15的规定。
3.4.2.9 防护等级
电液转辙机的防护等级,应符合TB/T2614-2005中5.4.4的规定。
3.4.2.10试验寿命
电液转辙机的试验寿命在额定转换力、单线电阻和电源电压(交流)下,施以正常维护,应无检修可靠地动作,交流系列为100万次(拉入或伸出各计算一次),每动作一次,时间间隔不小于10S,试验期内接点允许更换一次;除易损件及动作时间延长不超过本标准中3.4.1各项参数规定的10%外,其余电气特性应符合本标准中3.4.1规定。
在试验期内,每动作10万次,油箱内油面下降应不大于50mm。
3.4.2.11液压管路、接头和通道
a 油路系统在装配前,接头、管路及通道必须清洗干净,不允许有杂物存在。
b 油管弯曲处应圆滑,不应有明显的凹痕及压扁现象(短、长轴比不得小于0.75)。
3.4.2.12压力试验
所有密封件应完整无损,各密封部位无外部泄漏。
整机油路系统密封性能,应在整机系统压力ZYJ4、ZYJ6 型不小于5MPa和ZYJ7型不小于20MPa时,保压1min,各密封部位应无明显油渍,油缸在满负载下,往复动作20次,活塞杆两端的油膜不能成滴。
高压胶管和钢管的压力试验按各自的标准进行。
3.4.2.13电动机的温升
电动机的温升应符合TB/T2614-2005中5.5.2的规定。
3.4.2.14溢流阀
ZYJ4、ZYJ6型电液转辙机溢流阀应能在2.0MPa~4.5MPa范围内平稳调整;ZYJ7型电液转辙机溢流阀应能在6.0MPa~15MPa范围内平稳调整。
整机出厂时溢流压力调至额定转换力时压力的1.1~1.3倍。
3.4.2.15接点组
a 接点组应接触可靠,动作灵活。
b滚轮在油缸动作板上应滚动灵活。
当滚轮在动作板上滚动时,起动片尖端离开速动片上平面的间隙应为0.3mm~1.3mm。
c 当电液转辙机转换终了时,起动片尖端离开速动片时应快速切断动作接点。
d各接点压力应调整至5N~10N。
e每组动接点与静接点的接触深度应调整至5+1-0.5mm。
f转换锁闭器的表示杆斜面与检查柱斜面接触后,表示杆再移动9mm时,接点断电距离不小于2.5mm,与另一侧接点距离应不小于2.0mm。
g ZYJ6型电液转辙机接点组应符合以下要求:
1)进行模拟挤岔时,来自挤岔表示杆的外力,应将动接点退出静接点组,其动接点断电距离应不小于2.5mm,与另一侧接点距离应不小于 2.0mm,且不得损坏接点座。
2)在接点组调整好的情况下,使挤岔板上的滚轮与斜面接触后再移进8mm,速动爪必须快速进入挤岔板下方。
挤岔组在上述条件下再退出5mm(此时速动爪应支住挤岔板),接点断电距离应不小于 2.5mm,与另一侧接点距离应不小于2.0mm。
3)当滚轮在挤岔组上滚动时,挤岔板下平面与挤岔组上平面的间隙应为0.5 mm~0.8mm。
3.4.2.16锁闭柱、检查柱与锁闭杆、表示杆
a电液转辙机的锁闭柱下平面在接点组动作位时,离锁闭杆上平面应不小于1mm,在锁闭位时进入锁闭杆缺口应不小于6mm,并不打缺口底面。
当锁闭柱因故落在锁闭杆上平面时,动接点断电距离应不小于2.5mm,与另一侧接点距离应不小于2mm。
b 转换锁闭器的检查柱在接点组动作位时,离表示杆上平面应不小于1mm,在表示位时进入表示杆缺口应不小于6mm(SH5型转换锁闭器应不小于4mm),并不打缺口底面。
当检查柱因故落在表示杆上平面时,动接点断电距离应不小于
2.5mm,与另一侧接点距离应不小于2mm。
3.4.2.17安全接点
安全接点应接触良好,接触深度不小于4mm,在插入手摇把时,应能可靠切断电路,接点断电距离应不小于2.5mm,手摇把取出后,非经人工恢复不得接通电路。
3.4.2.18机内润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