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朗月行》教材理解
李白《古朗月行》诗意赏析解读
李白《古朗月行》诗意赏析解读-古诗-赏析李白(701〜762)唐代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附近)。
少居蜀中,读书学道。
25岁出川远游,客居鲁郡。
游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
至天宝初,春诏入京,供奉翰林。
不久便被谗出京,漫游各地。
安史乱起,入永王李璘军幕;及永王为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身陷囹圄,流放夜郎。
后遇赦东归,客死当涂令李阳冰所。
唐朝另一诗人白居易诗“但是诗人最薄命,就中沦落莫如君”,正是他寂寞悲凉身世的写照。
但他以富于浪漫主义的诗歌反映现实,描画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象情,因而成为光照千古的伟大诗人。
[注释]①古朗行:《乐府诗集》作“朗月行”,乐府古题。
②白玉盘:白玉做成的盘子。
③瑶台:传说西王母居住的宫殿。
④青云端:青云的顶端。
[说明]这也是一首乐府诗。
鲍照有《朗月行》。
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
此诗开始描写月亮的形状,然后用了一些关于月亮的传说。
后面叹息月蚀后朗月不再可欣赏。
这可能有所讽喻,有所指, 但现在已不清楚到底是比喻什么事情了。
[译诗]幼小的时候不知道明月为何物,便称它为挂在天空中的白玉盘。
又怀疑它是瑶台上的一面镜子,无缘无故地飞到了青云的顶端。
[赏析]《古朗月行》原诗共16句,这里是节选其中的前四句。
这四句诗描写了儿童眼中的月亮,充满了浪漫而神奇的遐想。
古往今来,月亮一直牵动人们的心。
关于月亮还有一些美丽的传说,如玉兔捣药、吴刚伐桂、嫦娥起舞等,的确令儿童心驰神往。
每个人都有童年,儿童富于幻想,对月亮更充满好奇心。
这四句诗就是李白幼小时对月亮的观感。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两句主要从月亮的形体入手进行描摹的。
月亮(指明月)是圆的,白玉盘也是圆的,有相似点,故可以打比方。
月亮除了是圆的之外,还能发光(非科学意义上的),于是又有了“又疑瑶台镜,飞上青云端”两句。
这两句是从月亮发光角度写的。
月光皎洁,旖旎可人,而镜子能反光,两者也有相似点,所以怀疑月亮又像瑶台上的镜子飞上了青云的顶端,这又是一处比喻。
古朗月行古诗讲解
古朗月行古诗讲解
《古朗月行》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长诗。
这首诗以辽阔的宇宙背景为基础,表达了诗人对社会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起伏的思考。
首先诗人描绘了月亮的高悬于天空的景象,用“古今”和“神仙”来形容月亮,暗示了月亮是永恒不变的存在。
接着诗人将目光投向人类世界,描绘了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苦难。
诗中出现了各种社会阶层的人物,如卖者、征夫、儿童等,他们都有各自的痛苦和困扰。
然后诗人将目光从人们身上抬起,转向了自然环境。
诗中提到了山川、溪流、海洋等自然景观,以及鸟兽的鸣叫声。
这种描绘自然景物和描写人类痛苦并行的手法,突出了人与自然的对比,暗示了人们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助。
最后,诗人转向个体的命运。
他用“子孙”来描述自己的后代,希望他们能够摆脱贫困,成为人民的榜样。
他还提到了自己的个人命运不顺利,表达了对自己命运的无奈和无能为力。
《古朗月行》整首诗笔调优美,语言简练,通过对宏大的宇宙景象和微小的个体命运的交织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
这首诗被认为是杜甫晚年创作的代表作之一,展示了他内心深处对人类命运和社会变迁的深切关注。
《古朗月行》教材理解-word文档
《古朗月行》教材理解一、教学要求1.学会本课6个生字。
认识“朗、呼、疑、镜”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二、教材说明《古朗月行》是李白的一首诗,全诗16行,课文节选其前4行。
诗句的意思是:年幼时不认识月亮,称它为白色的玉盘。
它又像美玉制作的镜子,高高地悬挂在夜空云间。
作者以神话般的想象,赞美了月亮的美妙、神奇。
掌握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是教学的重点。
三、教学建议(一)课前准备布置学生在圆月的日子观看月亮,想象一下,它像什么。
收集描写月亮的图片、儿歌、谜语。
准备本课的生字卡片、月亮的放大图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1.识字教学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勾画出生字,反复读生字,读准字音,特别要注意“行”是后鼻音,“时”和“识”是同音字,“作”是平舌音。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抽生检查,并随时纠正错误读音。
根据字形结构特点,采用部件结合法或熟字加部件法记忆字形。
“时”由熟字“日”加部件“寸”构成;“识”由熟字“只”加部件“讠”构成;“台”由熟字“口”加部件“厶”构成;“作”由部件“亻”和“乍”构成。
理解“台”的字义时,教师可手指讲台,明白“台”就是高平的建筑物,还可以让学生组词扩词,如:戏台、主席台、柜台等,积累词汇。
2.写字教学本课生字的间架结构有相似之处,可指导学生归类观察范字,练习写字。
如“台、古”都是上下结构,这两个字下面的“口”在下半格居中。
其余四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两边不要分得太开。
可重点指导“彳”的写法:上撇较短,下撇稍长,竖对准上撇中部,从下撇起笔。
(三)朗读指导朗读时可借助挂图,想象自己在宁静的夜晚面对圆月欣赏的情景,语速稍慢些。
先听听老师或录音的朗读,再反复练习,注意读出节奏与韵脚。
(四)练习提示第三题是复习生字的练习。
先要引导学生注意每组的两个字读音相同,比比它们字形的差别,再通过反复读词语,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第四题是为了培养学生观察夜空的兴趣,加深对古诗的感受。
古诗教学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古朗月行
古诗教学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古朗月行古诗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瑰宝,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古诗教学在学生的语言感知、审美情趣以及思维方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古朗月行》为例,探讨古诗教学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古朗月行,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一、背景引入《古朗月行》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以其奇特的形象和壮丽的语言而闻名。
通过教学介绍《古朗月行》的创作背景和李白的生平事迹,可以让学生对这首古诗有一个整体的了解,进而引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韵律辨析古诗的格律和韵律是其独特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一起分析《古朗月行》中的韵律,并寻找其中的规律性和变化性。
通过逐句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古代诗人如何运用平仄、押韵等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韵律感知能力。
三、意象把握《古朗月行》以华丽的诗句塑造了美丽的意象,通过大自然的描绘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诗人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诗中的各种意象,如“朝辞白帝彩云间”、“君未眠,妾未嫁”等,通过揣摩意象的语言表达方式,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
四、情感体验古诗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常常蕴含着诗人的情感体验。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古朗月行》,深入理解诗人的心境和情感,通过朗读和模仿,帮助学生感受诗歌中的美与悲,促使学生在审美的过程中内化情感,培养他们对于诗歌的情感共鸣和表达能力。
五、文化传承古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教学学习古诗,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基因。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辅以历史背景、地理环境等相关知识,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古代文化,进一步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感。
六、创作拓展通过学习《古朗月行》可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引导他们进行相关的创作活动。
例如,可以要求学生按照《古朗月行》的韵律和格律,展开自己的独立创作,通过仿写、改编等方式释放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幼儿园大班教案《古朗月行》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古朗月行》含反思一、教学内容《古朗月行》选自大班教材《幼儿园古诗欣赏》第四章,详细内容包括:1. 诗歌背景:介绍唐代诗人李白及其创作的《古朗月行》。
2. 诗歌内容:朗朗上口的诗句,描绘了美丽的月夜景色。
3. 诗歌意境:引导幼儿感受古诗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二、教学目标1. 感知和理解古诗《古朗月行》的韵律美和意境美。
2. 能够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古诗的意境,感受诗歌的美。
2.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古诗卡片、月亮和星星道具。
2. 学具:画纸、水彩笔、画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出示月亮和星星道具,引导幼儿观察并讲述夜晚的美景。
(2)引出唐代诗人李白以及他的诗作《古朗月行》。
2. 例题讲解:(1)教师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让幼儿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
(2)逐句解释诗句,引导幼儿理解古诗的意境。
3. 随堂练习:(1)幼儿跟读古诗,注意语音语调。
(2)分组进行朗读比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4. 创设表达空间:(1)让幼儿用画笔描绘出自己心中的月夜景色。
(2)分享画作,鼓励幼儿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六、板书设计1. 诗歌古朗月行2. 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 诗人:唐代诗人李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你心中的月夜景色,并尝试背诵《古朗月行》。
2. 答案示例:月夜景色描述:月亮挂在天空中,星星闪烁,地上的一切都显得很安静。
背诵《古朗月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每个幼儿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古诗。
2. 拓展延伸: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自然景色,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古朗月行》古诗解析
《古朗月行》古诗解析古诗《古朗月行》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杰作之一,被誉为壮丽豪放的艺术之美。
本文将对这首古诗进行解析,探讨其背后的意境、意象和艺术手法。
《古朗月行》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叙事诗。
诗中描绘了作者饮酒赋诗之时,在山间仰望天空中孤挺的明月,引发了一系列对宇宙的思考和对人生意义的追问。
首先,诗中的意境极为壮丽,给人一种磅礴大气的感觉。
诗的开篇便是以“朗朗”的描述,使人联想到明月光辉灿烂的景象。
接着,诗人以巧妙的修辞手法将月亮与自然景物相连,通过描绘山峦、江河以及辽阔的草原,将月光的辉煌与大自然的广袤相结合,形成了一幅恢弘壮丽的自然画卷。
其次,诗中的意象丰富多样,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诗中提到了“白日依山尽”的景象,表现出明月高悬于天空的壮丽景观。
同时,诗人还以“天地一沙鸥”、“山花红世界”等具体形象,将诗中的抽象思想具象化,使读者更容易产生共鸣。
另外,在描写云的部分,诗人以“疑是白云朝窗外”的表述,使人回想起自己在一个寒冷的冬天早晨醒来的时候,云彩从窗户外边飘进来所产生的那种奇妙的感觉。
此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艺术手法,增加了诗的审美价值。
比如,诗中广泛使用了修辞手法,如拟人、夸张和对比等。
在描写明月时,作者将其拟人为“传杯送盏”的主角,使明月具备了人的感情。
另外,在描写飞鸟舞蝉时,作者使用了夸张手法,以突显飞鸟和蝉的活跃。
而在对比方面,作者巧妙地构造了山与天的对比,把山高如天的景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总的来说,《古朗月行》是一首艺术性极强的诗歌作品,通过山川河流和广袤天空间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自然的崇拜之情。
诗中高亢的音调和饱满的意境,使读者在阅读时仿佛亲历了诗中的奇妙旅程,也彰显了中国古文学的瑰宝。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这首诗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它唤起人们追求自由、豪放和浩渺数千年的文化情感。
幼儿园大班教案《古朗月行》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古朗月行》含反思教案:《古朗月行》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大班语言领域教材,内容为唐代诗人李白的《古朗月行》。
诗中描绘了童年时代的诗人对月亮的幻想和追求,展现了诗人豪放、奔放的个性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二、教学目标1. 能正确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培养幼儿对古典文学的兴趣,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难点: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图片、字卡。
2. 学具:铅笔、作业本。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月亮图片,引导幼儿观察月亮的特点,激发幼儿对诗歌的兴趣。
2. 诗歌学习(1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朗读诗歌,边读边解释诗歌中的生字词,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
3. 生字词学习(10分钟)教师出示字卡,让幼儿认读生字词,并用字卡进行组词练习。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出示与诗歌相关的练习题,让幼儿进行书写和口头回答。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诗歌《古朗月行》的和关键生字词。
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诗歌《古朗月行》的内容。
2. 家长辅导幼儿书写诗歌中的生字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图片、字卡等教具,引导幼儿学习诗歌《古朗月行》,幼儿在朗读、认读生字词和随堂练习环节表现积极。
但在生字词书写环节,部分幼儿出现笔画错误,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利用课后时间,组织幼儿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让幼儿更好地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培养幼儿的文学素养。
同时,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月亮的变化,激发幼儿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解析:《古朗月行》这首诗歌描绘了童年时代的诗人对月亮的幻想和追求,展现了诗人豪放、奔放的个性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这首诗歌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诗歌的朗读和理解,还包括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二、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解析:教学目标中提到的能正确朗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是本节课的重点。
教师必备:小学一年级语文《古朗月行》教案
教师必备:小学一年级语文《古朗月行》教案教案《古朗月行》是一首古老的童谣,也是一门语文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在小学一年级的语文教学中,教授《古朗月行》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教材解读、知识点讲解、教学方法和评价反思四个方面对《古朗月行》进行深入探讨。
一、教材解读《古朗月行》是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古文。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篇古文还是比较晦涩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篇古文缺乏吸引力或者对于学生的语文能力没有帮助。
相反,通过对这篇古文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语文的认知和理解,还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和阅读能力,甚至还可以开阔自己的思想视野。
《古朗月行》把月亮、树木、天鹅、童子等生命形象投射在了自然界之上,用婉转而抒情的语言描绘了这些形象,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倾向。
这首童谣给人以浪漫、悠扬、抒情的感觉,使人不由得陶醉在其中。
二、知识点讲解1、词汇《古朗月行》里有很多生僻而神秘的古词汇,学生往往会感到陌生而困惑。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对生僻字的讲解。
比如,“古朗”读音为gǔ lǎng,用于描绘山的险峻,而“洛阳”则为“luòyáng”,是古代六朝时期的一个有名水城。
2、语法在句子结构,《古朗月行》的句子比较简短,但是都颇具意境和语言韵味。
教学时,应让学生注意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语序和语气的变化。
3、意境《古朗月行》的意境非常抒情,对于孩子的心灵成长和情感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教师可以通过对这种意境的引导,让学生学会感性体验并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方法1、情景演示法通过情景演示法,让学生感性理解古文诗句所表达的意境,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情感带到课堂中来,理解古语言的含义。
以《古朗月行》中的“掩面泣九声”为例,可以通过身体语言和细腻的动作来演示出孩子哭泣的情景。
2、分词解析法通过分析字词的形音义,让孩子逐渐掌握古汉语的基础词汇和句式,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分别解析每个字、每个词及整句的意思,帮助学生更深入理解并记忆古文的含义。
古朗月行儿童古诗解释
古朗月行儿童古诗解释
【原文】
古朗月行
李白〔唐代〕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译文】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
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
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
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
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古朗月行古诗释文
古朗月行古诗释文
原文: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一、衍生注释:
“小时不识月”: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呼作白玉盘”:把月亮称作白色的玉盘。
“瑶台镜”: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的镜子。
二、赏析:
这首诗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儿童眼中的月亮。
前两句通过简单直白的语言,展现出孩子的天真无邪和对月亮的好奇与喜爱。
后两句更是充满了奇幻的想象,将月亮比作瑶台镜,还想象它飞在云端,充满了浪漫色彩和童趣。
三、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他的诗歌风格豪放飘逸、富有浪漫主义情怀,充满了对大自然、人生和理想的热爱与追求。
四、运用片段:
我和小伙伴们在夜晚的庭院里玩耍,望着那高悬的明月,我不禁想起了李白的“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哎呀,我们小时候不也像这样对天上的月亮充满了好奇和幻想吗?那时候,我们多天真呀!。
(完整版)古朗月行教案
《古朗月行》教课方案一、教材解读《古朗月行》是长春版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五版块中的一课。
这一板块内容环绕着“风趣的夜空”这一主题睁开,共三篇文章:古诗《古朗月行》;小孩诗歌《小小的船》;童话故事《青蛙给星星打电话》,三篇文章从不一样的角度以不一样的形式把学生的视觉引向了深沉、神奇的夜空。
《古朗月行》是乐府古题,而本课只节选了整首诗的前四句。
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这首诗借助丰富的想象和神话传说表达了诗人小时候对月亮天真而美好的认识。
二、教课目的:(一)知识与技术:1.认识 9 个生字,会写 6 个字,认识 1 个偏旁“十字头儿”。
2.能有节奏地朗诵、背诵古诗。
(二)过程与方法:图文联合,理解古诗粗心,想象月亮的美好与奇特。
(三)感情态度价值观:感觉明朗夜空的漂亮。
三、教课重难点本课要点是识字与写字的教课,难点则是意会夜空的神奇。
四、学情剖析我教课的这班孩子特别的天真,想象力丰富,因此我感觉我的设计仍是比较合适他们的。
五、教课过程一、讲话导入1.孩子们,老师部署了作业要大家察看夜晚的天空,都察看了吗?你都看到了什么?2.要在什么样的天气才能清楚的看到星星和月亮呢?3.你看到的月亮是什么形状的?它看起来像什么?(把话说完好)我也喜爱夜空,特别是那夜空中的月亮(出示 ppt 课件图片),可是我察看到的倒是这样圆圆的月亮!你们看,这圆圆的月亮看起来像什么?(指引把话说完好)4.唐代有一位伟大的诗人李白,他在小时候也对月亮充满了好奇,这节课我们就来一同学习李白的这首诗《古朗月行》,齐读课题。
二、新授(一)识字教课。
1.教师范读,请同学来评论。
(设计企图:范读以后,激起孩子们朗诵兴趣,轻松过渡到下一环节。
)过渡语:我读的怎么样?能来评论一下吗?其实,要想把这首诗读好很简单的,只需你记着了这些生字就成功一半啦!2.小组合作,借助拼音学习“古、白、玉、行、飞、”几个字。
提出要求:说一说你是如何记着这个字的。
能不可以给这个字组一个词。
幼儿园大班教案《古朗月行》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教案《古朗月行》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语文教材《古朗月行》。
主要内容包括:诗歌《古朗月行》的朗读、理解和欣赏;通过诗歌学习,培养幼儿对古典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正确朗读诗歌《古朗月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 培养幼儿对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激发幼儿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诗歌的朗读与理解,以及古典文化知识的传授。
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对古典诗歌的欣赏能力,激发幼儿对古典文化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古朗月行的插画、古筝音乐CD。
2. 学具:幼儿用书、画纸、水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挂图,引导幼儿观察月亮的变化,引发幼儿对月亮的兴趣。
2. 新课内容:(1)教师朗读诗歌《古朗月行》,让幼儿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教师解释诗歌的基本内容,帮助幼儿理解。
(3)教师通过插画、音乐等手段,让幼儿更深入地体会诗歌的意境。
3. 实践环节:(1)幼儿分组,每组根据诗歌内容创作一幅画。
(2)幼儿相互分享画作,进行交流。
4. 例题讲解:讲解一个与月亮有关的神话故事,引导幼儿发挥想象。
5. 随堂练习:让幼儿用画笔描绘出自己心中的月亮。
六、板书设计1. 诗歌《古朗月行》的全文。
2. 月亮的插画。
3. 幼儿画作展示。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向家长讲述诗歌《古朗月行》的内容,并用自己的话描述月亮的美丽。
2. 答案:幼儿能正确复述诗歌内容,描述月亮的美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古典诗歌的兴趣和接受程度,以便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1)开展“我心中的月亮”主题活动,让幼儿通过绘画、手工等形式,表达对月亮的喜爱。
(2)组织幼儿参观天文馆,了解月亮的科普知识。
(3)开展家庭亲子活动,让家长陪伴幼儿一起欣赏古典诗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古朗月行》含反思
2024年幼儿园大班教案《古朗月行》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教材《快乐阅读》中的《古朗月行》章节。
教学内容包括诗歌的朗读、理解、背诵,以及对诗歌中描绘的月亮、小兔等元素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古朗月行》这首诗歌的内容,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 学会朗读、背诵《古朗月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观察力、想象力,激发对自然景物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理解诗歌的意境,背诵诗歌。
重点:诗歌的朗读、理解,对月亮、小兔等元素的认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挂图、多媒体课件、兔子玩偶。
学具:幼儿用书、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挂图展示美丽的月亮,引导幼儿观察、描述月亮的形状、颜色,激发幼儿的兴趣。
2. 新课展示:a. 朗读诗歌,让幼儿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b. 讲解诗歌内容,帮助幼儿理解诗歌的意境。
c.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诗歌中的画面,让幼儿进一步体会诗歌的美。
3. 例题讲解:以诗歌中的“小白兔,白又白”为例,引导幼儿观察兔子玩偶,描述兔子的特征。
4. 随堂练习:分组让幼儿用画笔描绘月亮和兔子,巩固所学内容。
5. 诗歌背诵:带领幼儿一起朗读、背诵《古朗月行》。
六、板书设计1. 诗歌《古朗月行》2. 诗歌内容:逐句展示诗歌内容,突出月亮、小兔等元素。
3. 重点词汇:月亮、小兔、白又白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月亮和兔子。
2. 答案: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完成画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让幼儿较好地掌握了《古朗月行》的内容。
但在引导幼儿观察、描述月亮和兔子时,部分幼儿表现出观察不够仔细,需要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夜晚的月亮,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自然之美,培养观察力。
同时,鼓励家长参与,共同完成课后作业,增进亲子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与传达。
2. 教学目标的具体制定与实现。
古诗古朗月行意思
古诗古朗月行意思古诗《古朗月行》描绘了诗人在夜晚观赏月亮的壮丽景象,以及对宇宙的无限崇拜和思索。
该诗由唐代诗人李白创作,其意境深远、意味丰富,令人叹为观止。
《古朗月行》一诗共四十句,下面我将为大家详细解读其意义。
这首诗以“寂寂”作为开篇,以形容夜晚的宁静,展现了一派宇宙空旷之感。
接着,诗人描述了皓月当空、繁星闪烁的夜晚景象,以及天空中的云朵和山峦,构成了壮丽的自然画卷。
整首诗歌以动词“行”为主,意味着诗人在夜晚仰望天空,行走于宇宙之间,尽情领略宇宙的壮丽景象。
诗人感叹:“天上浩荡波澜频,人间满眼是星辰”,表达了他对宇宙的敬畏之情。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思索宇宙的伟大和人类的渺小。
他问道:“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春,是否能够与这广袤辽阔的宇宙相比美?”诗人用宝马雕车和凤萧相比,来凸显人类在宇宙面前的微不足道。
接着,诗人将目光转向地球,表达了对物质的批判。
“富贵必从勤苦得,吉士还须终日斗”,诗人引导人们思考世间的万物皆随着自然规律运行,富贵和成就需要靠勤劳和斗争获得,因此应当追求内心的宁静和坚持自己的理想。
最后几句“江山如此多娇”,反映了诗人对祖国繁荣富强的美好愿望,同时表达了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他追求宇宙之美,但现实中的江山多娇却让他感到苍茫和无奈。
总结起来,《古朗月行》这首古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独立自由的旅行和对宇宙的无限敬畏。
以及对人生的思索和追求。
尽管受困于现实的局限,但诗人仍然希望达到宇宙的无边境界,追寻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这首诗以其深远的思想和华丽的艺术形象,被后人津津乐道,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以上就是对古诗《古朗月行》的一些解读,希望能够对大家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和欣赏。
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宇宙壮丽景象的赞美和人生哲理的思考,具有深刻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欣赏这样的古诗,我们也能够感受到古人对人生和宇宙的思索,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
最后,希望大家能够继续欣赏和研究古代文学,从中汲取智慧和灵感。
幼儿园大班优质教案《古朗月行》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优质教案《古朗月行》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古朗月行》这首经典古诗,该内容位于教材第五章“月亮故事”中。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诗句含义,感受古诗韵律美,学习诗中生字词,同时通过这首诗,带领孩子们解月亮变化,体会诗人对自然美景赞美。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背诵《古朗月行》。
2. 学会诗中生字词,如“朗”、“疑”等。
3. 感受古诗节奏和韵律,培养对古典文化兴趣。
4. 解月亮变化,激发对自然现象观察和探索。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诗句含义,掌握诗中生字词。
教学重点:感受古诗韵律美,解月亮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挂图、生字卡片、古诗朗读音频。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挂图,让孩子们观察月亮不同形态,引导他们说出月亮变化。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古朗月行》诗句,解释生字词,让孩子们理解诗句含义。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孩子们跟读古诗,感受古诗节奏和韵律。
4. 互动环节(10分钟)分发生字卡片,让孩子们找出诗中生字词,并尝试组词。
5. 创作环节(15分钟)引导孩子们用画笔、剪刀和胶水创作一幅关于月亮变化画作。
6. 展示环节(5分钟)让孩子们展示自己作品,并分享创作心得。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古朗月行》全文。
2. 在诗句旁边标注生字词。
3. 画出月亮变化简图。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孩子们用自己话描述月亮变化,并尝试用诗中词语。
答案示例:月亮有时候像圆圆饼干,有时候像弯弯香蕉。
我觉得诗中“疑”字很形象,因为有时候月亮看起来确实像被云彩遮住一样。
2. 作业题目:请孩子们回家后观察月亮,记录下来自己看到月亮形态。
答案:根据观察,描述月亮形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创作等环节,让孩子们解《古朗月行》这首诗。
课后,我将对孩子们掌握情况进行解,针对掌握不足地方进行巩固。
小学必背古诗词讲解——李白《古朗月行(节选)》
解读李白的《古朗月行(节选)》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作品充满豪放、奔放的个性,而《古朗月行》便是其中一篇代表作。
这首诗描写了李白在月光照耀下驾船游历长江的场景,融合了他对月亮的幻想和传说中嫦娥奔月的故事。
本文将从诗歌的结构、意象表达、情感体验以及与嫦娥传说的关联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用逻辑清晰的书面语言展开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古朗月行》的整体结构。
这首诗共有七句,前两句以“青天无片云,登舟望秋月”为开篇,点明了诗人登船观赏秋月的情景,与整首诗的主题相关。
接下来的四句“漾漾长江中,悠悠我心悦。
高楼当万里,先是一轮明。
”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的游船之景,月亮的出现使得他心情愉悦。
后两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中是谁家?江南如画里。
”则展开了诗人对月亮幻想的部分,形成了引人入胜的氛围。
接下来,我们深入分析诗中的意象表达。
首先,诗人描述的“青天无片云”,表现了月夜的明朗和晴朗,营造出纯净的夜空。
接着,“登舟望秋月”,揭示了诗人在船上远眺秋月的景象。
月亮作为古代诗歌中常用的意象,在这里也充分展现了它的美丽与辉煌。
然后,我们关注诗人对月亮的幻想和联想。
诗中描绘的“漾漾长江中,悠悠我心悦”,生动表现了诗人在长江上船行的愉悦心情。
他用“悠悠我心悦”一词,将内心的喜悦与江上的宁静相呼应,使诗情更为丰富。
而“高楼当万里,先是一轮明”,则指的是月亮升起时,像是一颗明亮的珠子,挂在天空之中。
这种形象的描绘,更增添了诗中的月光美景。
随后,“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中是谁家?江南如画里。
”这一段则展示了诗人对月亮的幻想。
他将月亮想象成可以与之共饮的对象,并通过对影成三人的描绘,增强了与月亮之间的亲近感。
诗人还发问“月中是谁家?”,暗示他对月中之人的好奇与思念。
接着,“江南如画里”,则表现了诗人将月光下江南的美景与月亮联系起来,形成了一种虚幻而又美妙的联想。
这种对月亮的幻想与联想,实际上与中国古代的嫦娥奔月传说有关。
《古朗月行》译文诗意与赏析
《古朗月行》译文诗意与赏析《古朗月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瑰丽的艺术形象,展现了诗人对月亮的独特感悟和对时局的深沉忧愤。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赏析: 诗歌原文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免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译文及注释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注释呼作:称为。
白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
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出处:《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
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
道里悠远,山川间之。
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
万民平均,吾顾见汝。
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
赏析开篇天真烂漫“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开篇即展现出诗人儿时的天真烂漫,将月亮比作一个巨大的白玉盘,这不仅形象地描绘了月亮的圆与白,更流露出孩童时期的纯真与想象。
接着,“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进一步将月亮想象为瑶台仙人的明镜,飞悬于青云之上,既赋予了月亮以神秘感,又符合儿童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幻想。
仙境般的描绘“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将月中的景象描绘得宛如仙境。
仙人垂足、桂树团团,这些元素不仅丰富了画面的层次感,更增添了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
而“白免捣药成,问言与谁餐?”一句,则通过白免捣药的传说,进一步强化了月官的神秘与奇幻,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月中生活的无限遐想。
忧愤之情的抒发然而,诗歌的后半部分笔锋一转,从对月亮美好景象的描绘转向了对时局的深沉忧愤。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以蟾蜍食月为喻,暗示了朝政的黑暗与腐败,如同蟾蜍啃食明月一般,使得原本光明的夜晚变得残缺不全。
而“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则通过怀念后羿射日的壮举,表达了诗人对英勇除奸、还天下太平的渴望。
诗歌古朗月行课件讲解
这是一首乐府诗。“朗月行”,是乐府古题,属《杂曲歌辞 鲍照有《朗月行》,写佳人对月弦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 故称《古朗月行》,全诗共16句,这里只选了前4句。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 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神奇 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
诗歌讲解
小时不识月, 呼作:称为。 呼作白玉盘。 白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 又疑瑶台镜, 疑:怀疑。 飞在青云端。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释义: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诗歌写作手法
全诗完全是从儿童的心理角度出发,儿童是幼稚的, 对于天上的月亮还不能认识。但儿童的想象力又是丰富的, 连用 “白玉盘”、“瑶台镜”作比喻,生动表现出月亮的 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 “呼” 表现出孩子看见月亮出现时的惊喜, “疑” 表现出儿童低头沉思的神态。 全诗语言很朴实,不华丽,符合儿童的特点, 洋溢着天真烂漫的童趣。
诗歌相关传说故事
吴刚伐桂
传说月亮里有一棵高五百丈的月桂树。汉朝时有个角吴刚 的人,醉心于仙道而不专心学习,被贬到月亮里砍月桂。 但月亮中的月桂随砍随合,砍伐不尽,因而后世的人得以 见到吴刚在月中无休无止砍伐月桂的形象。
Thank 目赏析 诗歌讲解 诗歌写作手法 传说故事
作者
李白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 有“诗仙”、“诗侠”、“酒仙”、“谪仙人”等称呼, 活跃于盛唐,为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 与杜甫合称“李杜”。被贺知章惊呼为“天上谪仙”。 李白的故事 磨杵成针 诗仙下凡 力士脱靴 泪别汪伦
诗歌题目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朗月行》教材理解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6个生字。
认识“朗、呼、疑、镜”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二、教材说明
《古朗月行》是李白的一首诗,全诗16行,课文节选其前4行。
诗句的意思是:年幼时不认识月亮,称它为白色的玉盘。
它又像美玉制作的镜子,高高地悬挂在夜空云间。
作者以神话般的想象,赞美了月亮的美妙、神奇。
掌握本课生字,朗读、背诵课文是教学的重点。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布置学生在圆月的日子观看月亮,想象一下,它像什么。
收集描写月亮的图片、儿歌、谜语。
准备本课的生字卡片、月亮的放大图片、朗读课文的录音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1.识字教学
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勾画出生字,反复读生字,读准字音,特别要注意“行”是后鼻音,“时”和“识”是同音字,“作”是平舌音。
教师出示生字卡片,抽生检查,并随时纠正错误读音。
根据字形结构特点,采用部件结合法或熟字加部件法记忆字
形。
“时”由熟字“日”加部件“寸”构成;
“识”由熟字“只”加部件“讠”构成;
“台”由熟字“口”加部件“厶”构成;
“作”由部件“亻”和“乍”构成。
理解“台”的字义时,教师可手指讲台,明白“台”就是高平的建筑物,还可以让学生组词扩词,如:戏台、主席台、柜台等,积累词汇。
2.写字教学
本课生字的间架结构有相似之处,可指导学生归类观察范字,练习写字。
如“台、古”都是上下结构,这两个字下面的“口”在下半格居中。
其余四个左右结构的字都是左窄右宽,两边不要分得太开。
可重点指导“彳”的写法:上撇较短,下撇稍长,竖对准上撇中部,从下撇起笔。
(三)朗读指导
朗读时可借助挂图,想象自己在宁静的夜晚面对圆月欣赏的情景,语速稍慢些。
先听听老师或录音的朗读,再反复练习,注意读出节奏与韵脚。
(四)练习提示
第三题是复习生字的练习。
先要引导学生注意每组的两个字读音相同,比比它们字形的差别,再通过反复读词语,进一步巩固生字和词语。
第四题是为了培养学生观察夜空的兴趣,加深对古诗的感受。
注意提醒学生仔细认真地看,边看边展开想象,然后画一幅画。
观察的日期可根据当地天气情况灵活安排。
(五)扩展活动
1.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月亮的不同形状及自己的感受。
2.读一首描写月亮的儿歌、谜语、诗歌。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出示挂图,启发想象。
观察画面,联系课前观察,说说月亮像什么。
(二)揭示课题,介绍作者。
读生字“古、行”。
认识“朗”。
注意读准两个后鼻音。
(三)自读课文,思考:诗人说的圆月和你想的哪儿一样,哪儿不同?相机出示生字:时、识、作、台,简要说说第三、四行的意思。
(只要学生大致了解,不要求解释诗句。
)
(四)练习朗读、背诵。
(五)指导书写。
(六)展示、交流学生画月亮的图画。
五、参考资料
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唐代大诗人。
李
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附近),出生于中亚的碎叶城,五岁时随父全家迁居四川江油,因此他一直把四川认作自己的故乡。
李白的一生主要生活在唐朝的鼎盛时期,同时也经历了唐朝由极盛到衰落的转折时期,他的一生中,既亲见了历史上有名的太平盛世,也遭遇到惨不忍睹的战乱祸端,他的诗歌创作是与这样一个特定的时代分不开的。
李白一生怀着远大志向,但是生活道路坎坷艰难,在政治上也未能展翅凌云。
一生中写下了上千首诗歌,诗歌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畅,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古朗月行》是一首乐府诗。
原诗16行8句,为适合小学生阅读,只摘用了前4行作为课文。
因诗人鲍照曾著有《朗月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
“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2.《古朗月行》原诗
小时不识月,蟾蜍蚀圆影,
呼作白玉盘。
大明夜已残。
又疑瑶台镜,羿昔落九鸟,
飞在青云端。
天人清且安。
仙人垂两足,阴精此沦惑,
桂树何团团!去去不足观。
白兔捣药成,忧来其如何?
问言与谁餐?凄怆摧心肝。
此诗开头描写月亮的形状,接着写了关于月亮的传说,最后叹息月蚀后朗月不再可欣赏。
诗人用比拟的手法,对唐玄宗晚年沉迷声色,朝政腐败,表示了忧虑和沉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