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专题5_共顶点的等边三角形与全等

合集下载

备战2021年九年级中考数学考点提升训练——专题:《三角形综合:全等与相似》(五)

备战2021年九年级中考数学考点提升训练——专题:《三角形综合:全等与相似》(五)

备战2021年九年级中考数学考点提升训练——专题:《三角形综合:全等与相似》(五)1.在学习全等三角形知识时、数学兴趣小组发现这样一个模型:它是由两个共顶点且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构成.在相对位置变化的同时,始终存在一对全等三角形.通过资料查询,他们得知这种模型称为“手拉手模型”,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操作:(1)如图1、两个等腰三角形△ABC和△ADE中,AB=AC,AE=AD,∠BAC=∠DAE,连接BD、CE、如果把小等腰三角形的腰长看作小手,大等腰三角形的腰长看作大手,两个等腰三角形有公共顶点,类似大手拉着小手,这个就是“手拉手模型”,在这个模型中,和△ADB全等的三角形是,此时BD和CE的数量关系是;(2)如图2、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和△ADE中,AB=AC,AE=AD,∠BAC =∠DAE=90°,连接BD,CE,两线交于点P,请判断线段BD和CE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3)如图3,已知△ABC,请完成作图:以AB、AC为边分别向△ABC外作等边△ABD 和等边△ACE(等边三角形三条边相等,三个角都等于60°),连接BE,CD,两线交于点P,并直接写出线段BE和CD的数量关系及∠PBC+∠PCB的度数.2.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是边AB、BC所在直线上的动点,若点D、E以相同的速度,同时从点A、点B出发,分别延AB、BC方向运动,直线AE、CD交于点O.(1)如图1,求证:△ABE≌△CAD;(2)在点D、点E运动过程中,∠COE=°;(3)如图2,点P为边AC中点,连接BO,PO,当点D、E分别在线段AB、BC上运动时,判断BO与PO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ADC与△ABC关于直线AC对称,AE与CD垂直交BC的延长线于点E,∠EAF=45°,且AF与AB在AE的两侧,EF⊥AF.(1)依题意补全图形.(2)①在AE上找一点P,使点P到点B,点C的距离和最短;②求证:点D到AF,EF的距离相等.4.在△ABC中,AB=AC,D是直线BC上一点,以AD为一条边在AD的右侧作△ADE,使AE=AD,∠DAE=∠BAC,连接CE.(1)如图,当点D在BC延长线上移动时,若∠BAC=40°,则∠ACE=,∠DCE=,BC、DC、CE之间的数量关系为;(2)设∠BAC=α,∠DCE=β.①当点D在BC延长线上移动时,α与β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②当点D在直线BC上(不与B,C两点重合)移动时,α与β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3)当CE∥AB时,若△ABD中最小角为15°,试探究∠ACB的度数(直接写出结果,无需写出求解过程).5.在学习了“等边对等角”定理后.某数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继续探究了同一个三角形中边与角的数量关系,得到了一个正确的结论:“在同一个三角形中,较长的边所对的角较大”.简称:“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即,如图:当AB>AC时,∠C>∠B.该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此基础上对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性质的一般情况,继续进行了深入的探究,请你补充完整:(1)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线.①如图1,若AB=AC,则∠BAD=∠CAD;②如图2,若AB≠AC,当AB>AC时,∠BAD∠CAD.(填“>”,“<”,“=”)证明:∵AD是BC边上的高线,∴∠ADB=∠ADC=90°.∴∠BAD=90°﹣∠B,∠CAD=90°﹣∠C.∵AB>AC,∴(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BAD∠CAD.(2)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①如图1,若AB=AC,则∠BAD=∠CAD;②如图3,若AB≠AC,当AB>AC时,∠BAD∠CAD.(填“>”,“<”,“=”)证明:6.如图,在Rt△ABC中,∠ACB=90°,AC=6,BC=8,动点P从点A出发沿线段AB以每秒3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至点B,过点P作PQ⊥AB射线AC于点Q.设点P 的运动时间为t秒(t>0).(1)线段CQ的长为(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当△APQ与△ABC的周长的比为1:4时,求t的值.(3)设△APQ与△ABC重叠部分图形的面积为S,求S与t之间的函数关系式.(4)当直线PQ把△ABC分成的两部分图形中有一个是轴对称图形时,直接写出t的值.7.已知△ABC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其中CA=CB,连接AB',交直线l于点D(点D与点C不重合).(1)如图1,若∠ACB=40°,∠1=30°,求∠2的度数;(2)若∠ACB=40°,且0°<∠BCD<110°,求∠2的度数;(3)如图2,若∠ACB=60°,0°<∠BCD<120°,求证:BD=AD+CD.8.在△ABC与△ABD中,∠DBA=∠CAB,AC与BD交于点F(1)如图1,若∠DAF=∠CBF,求证:AD=BC;(2)如图2,∠D=135°,∠C=45°,AD=2,AC=4,求BD的长.(3)如图3,若∠DBA=18°,∠D=108°,∠C=72°,AD=1,直接写出DB的长.9.思维启迪:(1)如图①,A,B两点分别位于一个池塘的两端,小亮想用绳子测量A,B间的距离,但绳子不够长,他出一个办法:先在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B点的点C,连接BC,取BC的中点P(点P可以直接到达A点),利用工具过点C作CD∥AB交AP的延长线于点D,此时测得CD=200米,那么A,B间的距离是米.思维探索:(2)在△ABC和△ADE中,AC=BC=4,AE=DE=,∠ACB=∠AED=90°,将△ADE绕点A顺时针方向旋转,把点E在AC边上时△ADE的位置作为起始位置(此时点B和点D位于AC的两侧),设旋转角为α,连接BD,点P是线段BD的中点,连接PC,PE.①如图②,当△ADE在起始位置时,求证:PC⊥PE,PC=PE.②如图③,当α=90°时,点D落在AB边上,PC与PE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分别为.③当α=135°时,直接写出PC的值.10.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等边△ABC的边BC在x轴上,A(0,3),B(﹣,0),点M(m,0)为x轴上的一个动点,连接AM,将AM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得到AN.(1)当M点在B点的左方时,连接CN,求证:△BAM≌△CAN;(2)如图2,当M点在边BC上时,过点N作ND∥AC交x轴于点D,连接MN,若S=S△MND,试求D点的坐标;四边形ACDN(3)如图3,是否存在点M,使得点N恰好在抛物线y=﹣2x2+4x+3上,如果存在,请求出m的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解:(1)因为∠DAE=∠BAC,所以∠DAE+∠BAE=∠BAC+∠BAE.所以∠DAB=∠EAC,在△DAB和△EAC中,,所以△DAB≌△EAC(SAS),所以BD=CE,故答案为:△AEC,BD=CE;(2)BD=CE且BD⊥CE;理由如下:因为∠DAE=∠BAC=90°,所以∠DAE+∠BAE=∠BAC+∠BAE.所以∠DAB=∠EAC.在△DAB和△EAC中,,所以△DAB≌△EAC(SAS),所以BD=CE,∠DBA=∠ECA,因为∠ECA+∠ECB+∠ABC=90°,所以∠DBA+∠ECB+∠ABC=90°,即∠DBC+∠ECB=90°,所以∠BPC=180°﹣(∠DBC+∠ECB)=90°,所以BD⊥CE,综上所述:BD=CE且BD⊥CE;(3)如图3所示,BE=CD,∠PBC+∠PCB=60°;因为△ABD和△ACE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D=AB,AC=AE,∠ADB=∠ABD=∠BAD=∠CAE=60°,所以∠BAD+∠BAC=∠CAE+∠BAC,所以∠CAD=∠EAB,在△ACD和△AEB中,,所以△ACD≌△AEB(SAS),所以CD=BE,∠ADC=∠ABE,所以∠BPD=180°﹣∠PBD﹣∠BDP=180°﹣∠ABE﹣∠ABD﹣∠BDP=180°﹣∠ABD﹣(∠ABE+∠BDP)=180°﹣∠ABD﹣(∠ADC+∠BDP)=180°﹣∠ABD﹣∠ADB=60°,所以∠PBC+∠PCB=∠BPD=60°.2.(1)证明:∵△ABC为等边三角形,∴AB=CA,∠ABE=∠CAD=60°,∵点D、E以相同的速度,同时从点A、点B出发,分别延AB、BC方向运动,∴BE=AD,在△ABE和△CAD中,,∴△ABE≌△CAD(SAS);(2)解:∵△ABC为等边三角形,∴∠BAC=60°,∵△ABE≌△CAD,∴∠BAE=∠ACD,∵∠COE是△ACO的外角,∴∠COE=∠ACD+∠EAC=∠BAE+∠EAC=∠BAC=60°,故答案为60;(3)解:BO与PO的数量关系为BO=2PO,理由如下:延长OP到F,使PF=OP,连接CF,以OC为边作等边△COG,连接BG,如图2所示:∵∠COE=60°,∴O、E、G三点共线,∵点P为边AC中点,∴AP=CP,在△APO和△CPF中,,∴△APO≌△CPF(SAS),∴AO=CF,∠AOP=∠F,∴CF∥AO,∴∠FCO=∠COE=60°,∵△COG是等边三角形,∴CO=OG=CG,∠COG=∠GCO=∠CGO=60°,∴∠AOC=180°﹣60°=120°,∵∠ACB=∠OCG=60°,∴∠ACO=∠BCG,在△ACO和△BCG中,,∴△ACO≌△BCG(SAS),∴∠BGC=∠AOC=120°,AO=BG,∴CF=BG,∠BGO=∠BGC﹣∠CGO=120°﹣60°=60°,∴∠FCO=∠BGO,在△FCO和△BGO中,,∴△FCO≌△BGO(SAS),∴BO=OF,∵PF=OP,∴BO=2PO.3.(1)解:补全图形,如图1所示:(2)①解:如图2,连接BD,P为BD与AE的交点.点P即为所求;②证明:连接DE,DF.如图3所示:∵△ABC,△ADC是等边三角形,∴AC=AD,∠ACB=∠CAD=60°.∵AE⊥CD,∴∠CAE=∠CAD=30°.∴∠CEA=∠ACB﹣∠CAE=30°.∴∠CAE=∠CEA.∴CA=CE.∴CD垂直平分AE.∴DA=DE.∴∠DAE=∠DEA,∵EF⊥AF,∠EAF=45°,∴∠FEA=45°.∴∠FEA=∠EAF.∴FA=FE,∠FAD=∠FED,在△FAD和△FED中,,∴△FAD≌△FED(SAS).∴∠AFD=∠EFD.∴点D到AF,EF的距离相等.4.解:(1)如图1所示:∵∠DAE=∠BAC,∴∠DAE+∠CAD=∠BAC+∠CAD,∴∠BAD=∠CAE,在△BAD和△CAE中,,∴△BAD≌△CAE(SAS),∴∠ACE=∠B=(180°﹣40°)=70°,BD=CE,∴BC+DC=CE,∵∠ACD=∠B+∠BAC=∠ACE+∠DCE,∴∠BAC=∠DCE,∵∠BAC=40°,∴∠DCE=40°,故答案为:70°;40°;BC+DC=CE;(2)①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移动时,α与β之间的数量关系是α=β,理由如下:∵∠DAE=∠BAC,∴∠DAE+∠CAD=∠BAC+∠CAD,∴∠BAD=∠CAE,在△BAD和△CAE中,,∴△BAD≌△CAE(SAS),∴∠B=∠ACE,∵∠ACD=∠B+∠BAC=∠ACE+∠DCE,∴∠BAC=∠DCE,∵∠BAC=α,∠DCE=β,∴α=β;②分三种情况:(Ⅰ)当D在线段BC上时,α+β=180°,如图2所示,理由如下:同理可证明:△ABD≌△ACE(SAS),∴∠ADB=∠AEC,∠ABC=∠ACE,∵∠ADC+∠ADB=180°,∴∠ADC+∠AEC=180°,∴∠DAE+∠DCE=180°,∵∠BAC=∠DAE=α,∠DCE=β,(Ⅱ)当点D在线段BC反向延长线上时,α=β,如图3所示,理由如下:同理可证明:△ABD≌△ACE(SAS),∴∠ABD=∠ACE,∵∠ACE=∠ACD+∠DCE,∠ABD=∠ACD+∠BAC,∴∠ACD+∠DCE=∠ACD+∠BAC,∴∠BAC=∠DCE,∵∠BAC=α,∠DCE=β,∴α=β;(Ⅲ)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时,如图1所示,α=β;综上所述,当点D在BC上移动时,α=β或α+β=180°;(3)∠ACB=60°,理由如下:∵当点D在线段BC的延长线上或在线段BC反向延长线上移动时,α=β,即∠BAC=∠DCE,∵CE∥AB,∴∠ABC=∠DCE,∴∠ABC=∠BAC,∵AB=AC,∴∠ABC=∠ACB=∠BAC,∴△ABC是等边三角形,∴∠ACB=60°;∵当D在线段BC上时,α+β=180°,即∠BAC+∠DCE=180°,∵CE∥AB,∴∠ABC+∠DCE=180°,∴∠ABC=∠BAC,∵AB=AC,∴∠ABC=∠ACB=∠BAC,∴△ABC是等边三角形,综上所述,当CE∥AB时,若△ABD中最小角为15°,∠ACB的度数为60°.5.(1)①证明:∵AD是BC边上的高线,∴∠ADB=∠ADC=90°.∴∠BAD=90°﹣∠B,∠CAD=90°﹣∠C.∵AB=AC,∴∠C=∠B,∴∠BAD=∠CAD.②解:∵AD是BC边上的高线,∴∠ADB=∠ADC=90°.∴∠BAD=90°﹣∠B,∠CAD=90°﹣∠C.∵AB>AC,∴∠C>∠B(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BAD>∠CAD.故答案为:∠C>∠B,>;(2)①证明:延长AD至E,使ED=AD,连接CE,如图1所示:∵AD是BC边上的中线,∴BD=CD,又∵∠ADB=∠EDC,∴△ABD≌△ECD(SAS),∴∠BAD=∠E,AB=EC,∵AB=AC,∴EC=AC,∴∠CAD=∠E,∴∠BAD=∠CAD;②解:延长AD至E,使ED=AD,连接CE,如图3所示:同①得:△ABD≌△ECD(SAS),∴∠BAD=∠E,AB=EC,∵AB>AC,∴EC>AC,∴∠CAD>∠E,∴∠BAD<∠CAD,故答案为:<.6.解:(1)在Rt△ABC中,tan A===,由题意得,AP=3t,在Rt△APQ中,tan A==,∴PQ=AP=4t,根据勾股定理得,AQ===5t.当0<t≤时,如图1所示:CQ=AC﹣AQ=6﹣5t;当<t≤时,如图2所示:CQ=AQ﹣AC=5t﹣6;故答案为:6﹣5t或5t﹣6;(2)∵PQ⊥AB,∴∠APQ=90°=∠ACB,∵∠A=∠A,∴△APQ∽△ACB,∴==,即=,解得:t=,即当△APQ与△ABC的周长的比为1:4时,t为秒.(3)分两种情况:①当0<t≤时,如图1所示:△APQ与△ABC重叠部分图形的面积为S=△APQ的面积=×3t×4t=6t2;即S=6t2(0<t≤);②当<t≤时,如图2所示:由(1)得:PQ=3t,PQ=4t,AQ=5t,同(2)得:△CDQ∽△PAQ,∴==,即==,解得:CD=(5t﹣6),∴△APQ与△ABC重叠部分图形的面积为S=△APQ的面积﹣△CDQ的面积=×3t ×4t﹣×(5t﹣6)×(5t﹣6)=﹣t2+t﹣;即S=﹣t2+t﹣(<t≤);(4)由(1)知,AQ=5t,PQ=4t,CQ=6﹣5t或CQ=5t﹣6,当CQ=PQ时,四边形BCQP是轴对称图形,则4t=6﹣5t,∴t=;当<t≤时,设PQ和BC相交于D,当AC=AP时,四边形ACDP是轴对称图形,则6=3t,∴t=2.综上所述,当直线PQ把△ABC分成的两部分图形中有一个是轴对称图形时,t的值为秒或2秒.7.解:(1)∵△ABC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其中CA=CB,∴AC=CB=A'C=B'C,∠BCD=∠B'CD,∴∠1=∠CB'D=30°,∴∠ACB'=120°,∵∠ACB=40°,∴∠BCB'=80°,∴∠BCD=40°,∴∠2=180°﹣∠1﹣∠ACD=70°;(2)若点D在点C下方时,∵△ABC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其中CA=CB,∴AC=CB=A'C=B'C,∠BCD=∠B'CD,∴∠1=∠CB'D==70°﹣∠BCD,∴∠2=∠CB'D+∠DCB'=70°,若点D在点C上方时,同理可求∠2=110°;(3)如图2,在BD上截取DH=CD,连接CH,∵△ABC与△A′B′C′关于直线l对称,其中CA=CB,∴AC=CB=A'C=B'C,∠BCD=∠B'CD,∴∠1=∠CB'D==60°﹣∠BCD,∴∠2=∠CB'D+∠DCB'=60°,又∵CD=DH,∴△CDH是等边三角形,∴CH=CD,∵∠BCA=∠HCD=60°,∴∠BCH=∠ACD,在△BCH和△ACD中,,∴△BCH≌△ACD(SAS),∴AD=BH,∴BD=BH+DH=AD+CD.8.(1)证明:∵∠DFA=∠CFB,∠DAF=∠CBF,∴∠D=∠C,在△DAB和△CBA中,,∴△DAB≌△CBA(AAS),∴AD=BC;(2)解:在FC上取一点E,使得∠FBE=∠DAF,如图2所示:由(1)知,△DAB≌△EBA(AAS),∴BE=AD=2,DB=EA,∠BDA=∠AEB=135°,∴∠BEC=45°,∵∠C=45°,∴∠BEC=∠C,∴BC=BE=2,∠EBC=90°,∴EC=BE=2,∵AC=4,∴AE=AC﹣EC=4﹣2,∴BD=AE=4﹣2.(3)解:在FC上取一点E,使得∠FBE=∠DAF,如图3所示:由(1)知△DAB≌△EBA(AAS),∴BE=AD=1,DB=AE,∠BEA=∠BDA=108°,∠DBA=∠EAB=18°,∴∠BEC=72°=∠C,∠EFB=∠DBA+∠EAB=36°,∴BC=BE=1,∠EBC=36°,∴∠C=∠BEA﹣∠EBC=72°,∴∠FBC=72°,∴∠C=∠FBC,∠EFB=∠EBF=36°,∴EF=EB=1,FB=FC,∵∠DBA=∠CAB,∴AF=FB=FC=1+EC,∵∠EBC=∠EFB,∠∠C=∠C,∴△CBE~△CFB,∴,∴BC2=CE•CF,∴CE•CF=1,∴CE(CE+1)=1,即CE2+CE﹣1=0,解得:(负值已舍去),∴,∴,∴.9.(1)解:∵CD∥AB,∴∠ABP=∠C,∵P是BC的中点,∴PB=PC,在△ABP和△DCP中,,∴△ABP≌△DCP(ASA),∴AB=CD=200米;故答案为:200;(2)①证明:延长EP交BC于F,如图②所示:∵∠ACB=∠AED=90°,∴DE∥BC,∴∠EDP=∠FBP,∠DEP=∠BFP,∵点P是线段BD的中点,∴PB=PD,在△FBP和△EDP中,,∴△FBP≌△EDP(AAS),∴PF=PE,BF=DE,∵AC=BC,AE=DE,∴FC=EC,又∵∠ACB=90°,∴△EF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PE=PF,∴PC⊥EF,PC=EF=PE;②解:PC⊥PE,PC=PE;理由如下:延长ED交BC于H,如图③所示:由旋转的性质得:∠CAE=90°,∵∠AED=∠ACB=90°,∴四边形ACHE是矩形,∴∠BHE=∠CHE=90°,AE=CH,∵AE=DE,∴CH=DE,∠ADE=45°,∴∠EDP=135°,∵∠ACB=90°,AC=BC,∴∠ABC=45°,∵∠BHE=90°,点P是线段BD的中点,∴PH⊥BD,PH=BD=PD,△BPH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HP=45°,∴∠CHP=135°=∠EDP,在△CPH和△EPD中,,∴△CPH≌△EPD(SAS),∴PC=PE,∠CPH=∠EPD,∴∠CPE=∠HPD=90°,∴PC⊥PE;故答案为:PC⊥PE,PC=PE;③解:当α=135°时,AD⊥AC,延长CP,交AD延长线于点H,则AH∥BC,∴△BCP∽△DHP,∴==,∵P是BD的中点,∴PD=PB,∴DH=BC=4,PH=PC,∵AD=AE=2,∴AH=DH+AD=6,∴CH===2,∴PC=CH=.10.解:(1)证明:∵△ABC是等边三角形,∴∠BAC=60°,AB=AC,∵将AM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得到AN,∴AM=AN,∠MAN=60°=∠BAC,即∠CAN+∠BAN=∠MAB+∠BAN,∴∠CAN=∠MAB,∴△BAM≌△CAN(SAS);(2)如图1,连接CN,由(1)可知△BAM≌△CAN,∴∠B=∠ACN=60°,∵DN∥AC,∴∠NDC=∠ACB=60°,∴∠NCD=60°,∴△CDN是等边三角形,∴CN=DN,∠CND=60°,∵AM=AN,∠MAN=60°,∴△AMN是等边三角形,∴AN=MN,∠ANM=60°,∴∠ANC=∠MND,∴△ANC≌△MND(SAS),∴S△ACN=S△MND,∵S四边形ACDN=S△MND=S△ACN+S△CDN,∴,∴CD=AB,∵A(0,3),B(﹣,0),∴OA=3,OB=,∴AB==2,∴CD=,∴OD=OC+CD==,∴D(,0);(3)如图2,过点C作CE∥AB交y轴于点E,由(1),(2)可知点N在直线CE 上,CE与抛物线交于点N1,N2,∴∠ABC=∠OCE=60°,OC=OB=,∴OE=3,∴E(0,﹣3),设直线CE的解析式为y=kx+b,∴,解得:,∴直线CE的解析式为y=x﹣3,∴,解得:,,∴N1(2,3),N2(﹣,﹣),若AM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得到AN1时,M(m,0),∴AM=AN1=2,∵AB=2,AN1∥x轴,∴点M与点C重合,即m=,若AM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得到AN2时,M(m,0),∵C(0,),∴CN 2==3,由(1)可知BM 2=CN2=3,∴OM2=OB+BM2==4,∴m=﹣4.综合以上可得,m=或﹣4.。

【微专题】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常考点(人教版) 共定点等边三角形的六大结论及应用(解析版)

【微专题】2023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册常考点(人教版) 共定点等边三角形的六大结论及应用(解析版)

共定点等边三角形的六大结论及应用六大结论基本模型:如图 △ABC 和△CDE 是共顶点(C )三角形 则有以下六大结论.结论1:△ACD ≌△BCE (SAS ) ∴AD =BE 结论2:∠AOB=60°结论3:△ACP ≌△BCQ (ASA ) ∴AP =BQ PC =QC 结论4:△PCQ 是等边三角形 结论5:∴PQ AE ∥ 结论6:点C 在∠AOE 的平分线上1.如图 C 为线段AE 上一动点(不与点A 、E 重合) 在AE 同侧分别作正三角形ABC 和正三角形CDE AD 与BE 交于点O AD 与BC 交于点P BE 与CD 交于点Q 连接PQ 以下七个结论:①AD BE =;②//PQ AE ;③AP BQ =;④DE DP =;⑤60AOB ∠=︒;⑥PCQ ∆是等边三角形;⑦点C 在AOE ∠的平分线上 其中正确的有( )A .3个B .4个C .5个D .6个【答案】D【解析】【分析】 由△ABC 和△CDE 是正三角形 其性质得三边相等 三个角为60° 平角的定义和角的和差得∠ACD =∠BCE 边角边证明△ACD ≌△BCE 其性质得结论①正确;由△ACD ≌△BCE 可得∠CAP =∠CBQ 可得60,AOB ACB 故⑤正确 角边角证明△ACP ≌△BCQ 得AP =BQ 其结论③正确;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得△PCQ 是等边三角形 结论⑥正确;∠CPQ =∠ACB =60°判定两线PQ AE ∥ 结论②正确;反证法证明命题DE ≠DP 结论④错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高相等 可证明点C 在∠AOE 的平分线上 结论⑦正确;即正确结论共6个.【详解】解:如图1所示:∵△ABC和△CDE是正三角形∴AC=BC DC=EC∠ACB=∠ECD=60°又∵∠ACD=∠ACB+∠BCD∠BCE=∠DCE+∠BCD ∴∠ACD=∠BCE在△ACD和△BCE中AC BCACD BCE CD CE=⎧⎪=⎨⎪=⎩∠∠∴△ACD≌△BCE(SAS)∴AD=BE∴结论①正确;∵△ACD≌△BCE∴∠CAP=∠CBQ,BPO APC60,AOB ACB故⑤正确又∵∠ACB+∠BCD+∠DCE=180° ∴∠BCD=60°在△ACP和△BCQ中CAP CBQ AC BC ACP BCQ∴△ACP≌△BCQ(ASA)∴AP=BQ PC=QC故③正确∴△PCQ是等边三角形故⑥正确∴∠CPQ=∠CQP=60°∴∠CPQ=∠ACB=60°∴PQ AE∥故②正确若DE=DP∵DC=DE∴DP=DC∴∠PCD=∠DPC又∵∠PCD=60°∴∠DPC=60°与△PCQ是等边三角形相矛盾假设不成立∴结论④错误;过点C分别作CM⊥AD CN⊥BE于点M、N两点如图2所示:∵CM ⊥AD CN ⊥BE,ACD BCE ≌∴CM =CN 又∵OC 在∠AOE 的内部∴点C 在∠AOE 的平分线上∴结论⑦正确;综合所述共有6个结论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全等三角的判定与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平行线的判定 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和假设法证明命题等相关知识 重点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难点是用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逆定理作辅助线证明一点已知角的角平分线上.2.已知如图ABC 是锐角三角形 分别以边AB 、AC 为边向外作ABD △和ACE ABD △和ACE 均为等边三角形 且BE 和CD 交于点F 连接AF .(1)求证:ACD AEB ≅;(2)求出CFE ∠的度数;(3)求证:AFB BFC AFC ∠=∠=∠.【答案】(1)见解析;(2)60︒;(3)见解析.【解析】【分析】(1)由ABD ∆和ACE ∆均为等边三角形 可得边角关系 由SAS 即可证明ACD AEB ≌;(2)由ACD AEB ≌可得点A 、F 、C 、E 四点共圆 再由圆的性质即可求解;(3)由点A 、F 、C 、E 四点共圆 可得∠=∠FAC FEC 再由AFE ∆内角和为180︒可得60AFE ∠=︒ 由点A 、F 、B 、D 四点共圆 同理可得60AFD ∠=︒ 从而可得120,120,120∠=︒∠=︒∠=︒AFB AFC BFC 故可得AFB BFC AFC ∠=∠=∠.【详解】解:(1)∵ABD ∆和ACE ∆均为等边三角形∴60DAB EAC ∠=∠=︒ AE AC = AB AD =∴∠+∠=∠+∠BAC DAB BAC EAC 即DAC EAB ∠=∠∴在三角形ABD △和ACE 中AE AC DAC EAB AB AD =⎧⎪∠=∠⎨⎪=⎩∴()ACD AEB SAS ≌△△;(2)∵ACD AEB ≌∴DAC EAB ∠=∠∴点A 、F 、C 、E 四点共圆∴CFE CAE ∠=∠∵ACE ∆均为等边三角形∴60CAE ∠=︒∴60CFE ∠=︒;(3)由(2)点A 、F 、C 、E 四点共圆 点A 、F 、B 、D 四点共圆∴∠=∠FAC FEC在AFE ∆中180∠+∠+∠+∠=︒AEF CAE FAC AFE∴180∠+∠+∠+∠=︒AEF CAE FEC AFE即180∠+∠+∠=︒AEC CAE AFE∵60∠=∠=︒AEC CAE∴180606060∠=︒-︒-︒=︒AFE同理可得60AFD ∠=︒∵EFC BFD ∠=∠ 60EFC ∠=︒∴60BFD ∠=︒∴6060120∠+∠=︒+︒=︒AFD BFD6060120∠+∠=︒+︒=︒AFE EFC∴360120120120∠=︒-︒-︒=︒BFC∴AFB BFC AFC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 四点共圆的性质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各知识点 利用好数形结合的思想.3.已知:如图 △ABC 、△CDE 都是等边三角形 AD 、BE 相交于点O 点M 、N 分别是线段AD 、BE 的中点.(1)求∠DOE 的度数;(2)试判断△MNC 的形状 并说明理由;(3)连接OC 求证:OC 是∠AOE 的平分线.【答案】(1)∠DOE 的度数是60°(2)△MNC 是等边三角形 理由见解析(3)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角的和差关系可得∠ACD =∠BCE 利用SAS 可证明△ACD ≌△BCE 可得AD =BE ∠ADC =∠BEC 利用角的和差关系及外角性质可得∠AOE =120° 根据平角定义即可得答案;(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CAD =∠CBE AD =BE AC =BC 根据中点的定义可得AM =BN 利用SAS 可证明△ACM ≌△BCN 可得CM =CN ∠ACM =∠BCN 利用角的和差关系可得∠MCN =60° 即可证明△MNC 是等边三角形;(3)连接OC过C作CG⊥AD垂足为G;过C作CH⊥BE 垂足为H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D=BE S△ACD=S△BCE即可得出CG=CH根据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出结论.(1)∵△ABC、△CDE都是等边三角形∴AC=BC CD=CE∠ACB=∠DCE=60°∴∠ACB+∠BCD=∠DCE+∠BCD∴∠ACD=∠BCE在△ACD和△BCE中AC BCACD BCECD CE=⎧⎪∠=∠⎨⎪=⎩∴△ACD≌△BCE∴AD=BE∠ADC=∠BEC∵等边三角形DCE∴∠CED=∠CDE=60°∴∠ADE+∠BED=∠ADC+∠CDE+∠BED =∠BEC+60°+∠BED=∠CED+60°=60°+60°=120°∴∠AOE=120°∴∠DOE=180°-∠AOE=60°.(2)△MNC是等边三角形理由如下:∵△ACD≌△BCE∴∠CAD=∠CBE AD=BE AC=BC∵点M、N分别是线段AD、BE的中点∴AM=12AD BN=12BE∴AM=BN在△ACM和△BCN中AC BCCAM CBNAM BN=⎧⎪∠=∠⎨⎪=⎩∴△ACM≌△BCN∴CM=CN∠ACM=∠BCN∵∠ACB=60°∴∠ACM+∠MCB=∠BCN+∠MCB=∠ACB=60°∴∠MCN=60°∴△MNC是等边三角形.(3)连接OC过C作CG⊥AD垂足为G;过C作CH⊥BE 垂足为H.∵△ACD≌△BCE∴AD=BE S△ACD=S△BCE∴1122AD CG BE CH⋅=⋅∴CG=CH∵CG⊥AD CH⊥BE∴OC是∠AOE的平分线.【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三角形外角性质及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能够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条件是解题关键.4.如图已知△CAD与△CEB都是等边三角形BD、EA的延长线相交于点F.(1)求证:△ACE≌△DCB.(2)求∠F的度数.(3)若AD⊥BD请直接写出线段EF与线段BD、DF之间的数量关系.【答案】(1)见解析;(2)60°;(3)EF=BD+2DF.【解析】【分析】(1)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B=CE CD=CA ∠BCE=∠DCA=60° 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2)设BC与EF相交于G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1=∠2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即可得到结论;(3)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到∠ADF=90° 求得∠DAF=30° 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F=2DF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E=BD 于是得到结论.【详解】(1)∵△CAD与△CEB都是等边三角形∴CB=CE CD=CA ∠BCE=∠DCA=60°∴∠BCD=∠ECA∴△ACE≌△DCB(SAS);(2)设BC与EF相交于G由(1)可知△ACE≌△DCB∴∠1=∠2∵∠1+∠BGF+∠F=∠2+∠AGC+∠BCE=180°而∠BGF=∠AGC∴∠F=∠BCE=60°;(3)EF=BD+2DF 理由如下:∵AD⊥BD∴∠ADF =90°∵∠F =60°∴∠DAF =30°∴AF =2DF∵△ACE ≌△DCB∴AE =BD∴EF =AE+AF =BD+2DF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直角三角形的性质 正确的识别图形是解题的关键.5.已知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 分别以AC 、BC 为边在线段AB 同侧作△ACD 和△BCE 且CA=CD CB=CE ACD BCE ∠∠= 直线AE 与BD 交于点F .(1)如图1 证明:△ACE ≌△DCB ;(2)①如图1 若ACD 60∠=︒ 则AFB ∠=________;②如图2 若ACD α∠= 则AFB ∠=______;(用含α的式子表示)(3)将图2中的△ACD 绕点C 顺时针旋转任意角度(交点F 至少在BD 、AE 中的一条线段上) 如图3 试探究A FB ∠与α的数量关系 并予以证明.【答案】(1)证明见解析;(2)120° 180°-β;(3)∠AFB=180°-α 证明见解析.【解析】【分析】(1)求出∠ACE=∠DCB 根据SAS证出两三角形全等即可;(2)根据全等三角形性质得出∠AEC=∠DBC ∠CDB=∠CAE 求出∠EAB+∠DBA=∠ACD ∠AFB=180°-(∠EAB+∠DBC)代入求出即可得出①②的结论;(3)由“SAS”可证△ACE≌△DCB 可得∠AEC=∠DBC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求解.【详解】解:(1)证明:∵∠ACD=∠BCE∴∠ACD+∠DCE=∠BCE+∠DCE∴∠ACE=∠DCB在△ACE和△DCB中∵AC CDACE DCBCE CB=⎧⎪∠=∠⎨⎪=⎩∴△ACE≌△DCB;(2)①∵∠ACD=60°∴∠CDB+∠DBC=∠ACD=60°∵△ACE≌△DCB∴∠AEC=∠DBC ∠CDB=∠CAE∴∠CAE+∠DBC=60°∴∠AFB=180°-60°=120°故答案为:120;②当∠ACD=β时∠AFB=180°-β 理由是:∵∠ACD=β∴∠CDB+∠DBC=∠ACD=β∵△ACE≌△DCB∴∠AEC=∠DBC ∠CDB=∠CAE∴∠CAE+∠DBC=β∴∠AFB=180°-(∠CAE+∠DBC)=180°-β;故答案为:180°-β.(3)∠AFB=180°-α;证明:∵∠ACD=∠BCE=α 则∠ACD+∠DCE=∠BCE+∠DCE 即∠ACE=∠DCB.在△ACE和△DCB中∵AC DCACE DCBCE CB=⎧⎪∠=∠⎨⎪=⎩∴△ACE≌△DCB(SAS).则∠CBD=∠CEA如下图∵∠FGE=∠CGB∴∠EFB=∠ECB=α.∠AFB=180°-∠EFB=180°-α.【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其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等知识本题还综合了旋转的知识点是一道综合性比较强的题.要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定理.6.如图①在等边△ABC中线段AM为BC边上的中线.动点D在直线AM上时以CD为一边在CD的下方作等边△CDE 连结BE.(1)当点D在线段AM上时(如图①)则AD BE(填“>”“<”或“=”)∠CAM= 度;(2)当点D在线段AM的延长线上时(如图②)直线BE与直线AM的交点为O 求∠AOB的度数;(3)当动点D在线段AM的反向延长线上时直线BE与直线AM的交点为O 试判断∠AOB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若变化请求出∠AOB的度数若不变请说明理由.【答案】(1)=;30;(2)60°;(3)不变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SAS就可以得出△ADC≌△BEC 则AD=BE;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以直接得出∠CAM的度数;(2)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就可以得出AC=BC DC=EC ∠ACB=∠DCE=60° 由等式的性质就可以∠BCE=∠ACD 根据SAS就可以得出△ADC≌△BEC 进而得到∠AOB的度数;(3)当点D在线段MA的延长线上时如图3 通过得出△ACD≌△BCE就可以得出结论.【详解】(1)∵△ABC与△DEC都是等边三角形∴AC=BC CD=CE ∠ACB=∠DCE=60°∴∠ACD+∠DCB=∠DCB+∠BCE∴∠ACD=∠BCE.在△ADC和△BEC中AC BCACD BCECD CE=⎧⎪∠=∠⎨⎪=⎩∴△ACD≌△BCE(SAS)∴AD=BE;∵△ABC是等边三角形∴∠BAC=60°.∵线段AM为BC边上的中线∴∠CAM=12∠BAC∴∠CAM=30°故答案为:= 30;(2)∵△ABC和△CDE都是等边三角形∴AC=BC DC=EC ∠ACB=∠DCE=60°∵∠ACD=∠ACB+∠DCB ∠BCE=∠DCE+∠DCB ∴∠ACD=∠BCE∴△ACD≌△BCE(SAS)∴∠CAD=∠CBE∵∠AMC=∠BMO∴∠AOB=∠ACB=60°;(3)不变理由如下:∵点D在线段MA的延长线上且△ABC与△DEC都是等边三角形∴AC=BC CD=CE ∠ACB=∠DCE=60°∴∠ACD+∠ACE=∠BCE+∠ACE=60°∴∠ACD=∠BCE在△ACD和△BCE中AC BCACD BCECD CE=⎧⎪∠=∠⎨⎪=⎩∴△ACD≌△BCE(SAS)∴∠CBE=∠CAD同理可得:∠CAM=30°∴∠CBE=∠CAD=150°∴∠CBO=30° ∠BAM=30°∴∠BOA=90°-30°=60°.【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综合题 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的运用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运用 解答时证明三角形全等是关键.7.已知点C 为线段AB 上一点 分别以AC 、BC 为边在线段AB 同侧作ACD △和BCE 且AC DC = CB CE = ACD BCE ∠=∠ 直线AE 与BD 交于点F .(1)如图① 试说明:ACE DCB ≌;(2)如图① 若60ACD ∠=︒ 则AFB ∠=________°;如图② 若90ACD ∠=︒ 则AFB ∠=________°;如图③ 若120ACD ∠=︒ 则AFB ∠=________°;(3)如图④ 若ACD α∠= 求AFB ∠的值(用含α的代数式表示);(4)若A 、B 、C 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 线段AC 与线段BC 交于点C (交点F 至少在BD 、AE 中的一条线) 如图⑤ 若ACD α∠= 试判断AFB ∠与α的数量关系 并说明理由.【答案】(1)见解析;(2)120 90 60;(3)180α︒-;(4)180AFB α∠=︒- 见解析【解析】【分析】(1)求出∠ACE =∠DCB 根据SAS 证出两三角形全等即可;(2)根据全等三角形性质得出∠AEC =∠DBC ∠CDB =∠CAE 求出∠EAB+∠DBA=∠ACD ∠AFB =180°-(∠EAB +∠DBC ) 代入求出即可;(3)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与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求出即可.(4)知道ACD BCE ∠=∠ 得到ACE DCB ∠=∠ 证明()ACE DCB SAS ∆≅∆即可求解.【详解】解:(1)ACD BCE ∠=∠ACD DCE BCE DCE ∴∠+∠=∠+∠ACE DCB ∴∠=∠在ACE ∆和DCB ∆中CE CB ⎪=⎩()ACE DCB SAS ∴∆≅∆(2)解:∵∠ACD =60°∴∠CDB +∠DBC =∠ACD =60°∵△ACE ≌△DCB∴∠AEC =∠DBC ∠CDB =∠CAE∴∠CAE +∠DBC =60°∴∠AFB =180°-60°=120°;当∠ACD =90°时∵∠ACD =90°∴∠CDB +∠DBC =∠ACD =90°∵△ACE ≌△DCB∴∠AEC =∠DBC ∠CDB =∠CAE∴∠CAE +∠DBC =90°∴∠AFB =180°-90°=90°;同理:∠ACD =120°时∠AFB =60°故答案为:120 90 60(3)由(1)可知ACE DCB ∆≅∆CAE CDB ∴∠=∠180180AFB CDB CDA DAE CDA DAE BAE CDA DAC ACD α∴∠=∠+∠+∠=∠+∠+∠=∠+∠=︒-∠=︒-故答案为:180α︒-(4)180AFB α∠=︒-理由如下:ACD BCE ∠=∠ACD DCE BCE DCE ∴∠+∠=∠+∠ACE DCB ∴∠=∠在ACE ∆和DCB ∆中CE CB ⎪=⎩()ACE DCB SAS ∴∆≅∆AEC DBC ∴∠=∠180180AFB AEC CEB EBD DBC DBE EBC CEB EBC ECB α∴∠=∠+∠+∠=∠+∠+∠=∠+∠=︒-∠=︒-即180α︒-.【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 解此题的关键是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关系.8.(1)发现:如图1 点A 为线段BC 外一动点 且BC =a AB =b .当点A 位于______时 线段AC 的长取得最大值 最大值为______.(用含a b 的式子表示)(2)应用:点A 为线段BC 外一动点 且BC =3 AB =1.如图2所示 分别以AB AC 为边 作等边△ABD 和等边△ACE 连接CD BE .①请找出图中与BE 相等的线段 并说明理由;②直接写出BE 长的最大值.【答案】(1)CB 的延长线 a +b ;(2)①DC =BE 理由见解析;②4;(1)根据点A 位于CB 的延长线上时 线段AC 的长取得最大值 即可得到结论;(2)①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D =AB AC =AE ∠BAD =∠CAE =60° 推出△CAD ≌△EAB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D =BE ;②由于线段BE 长的最大值=线段CD 的最大值 根据(1)中的结论即可得到结果;【详解】解:(1)由题意可知 当点A 位于CB 的延长线上时 线段AC 的长取得最大值 且最大值为AB +BC 即a +b故答案为:CB 的延长线 a +b ;(2)①DC =BE 理由如下:∵△ABD 与△ACE 都是等边三角形∴AD =AB AC =AE ∠BAD =∠CAE =60°∴∠BAD +∠BAC =∠CAE +∠BAC即∠CAD =∠EAB在△CAD 与△EAB 中AD AB DAC BAE AC AE =⎧⎪∠=∠⎨⎪=⎩∴△CAD ≌△EAB (SAS )∴DC =BE ;②线段BE 长的最大值是4由(1)得 点D 在CB 的延长线上时 CD 最大 最大值为DB +BC =AB +BC =4∵△CAD ≌△EAB∴DC =BE∴线段BE 长的最大值为4.9.如图所示 已知B (﹣2 0) C (2 0) A 为y 轴正半轴上的一点 点D 为第二象限一动点 点E 在BD 的延长线上 CD 交AB 于点F 且∠BDC =∠BAC .(1)求证:∠ABD =∠ACD ;(2)求证:AD 平分∠CDE ;(3)若在D 点运动的过程中 始终有DC =DA +DB 在此过程中 ∠BAC 的度数是否发生变化?如果变化 请说明理由;如果不变 请求出∠BAC 的度数.【答案】(1)证明过程见解析(2)证明过程见解析(3)∠BAC =60° 理由见解析【解析】【分析】(1)根据∠BDC=∠BAC∠DFB=∠AFC再结合∠ABD+∠BDC+∠DFB=∠BAC+∠ACD+∠AF C=180° 即可得出结论.(2)过点A作AM⊥CD于点M作AN⊥BE于点N.运用“AAS”证明△ACM≌△ABN得AM=AN.根据“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得证;(3)运用截长法在CD上截取CP=BD连接AP.证明△ACP≌ABD得△ADP为等边三角形从而求∠BAC的度数.(1)证明:∵∠BDC=∠BAC∠DFB=∠AFC又∵∠ABD+∠BDC+∠DFB=∠BAC+∠ACD+∠AFC=180°∴∠ABD=∠ACD;(2)证明:过点A作AM⊥CD于点M作AN⊥BE于点N如下图所示:则∠AMC=∠ANB=90°.∵OB=OC OA⊥BC∴AB=AC由(1)可知:∠ABD=∠ACD∴△ACM≌△ABN (AAS)∴AM=AN.∴DA平分∠CDE.(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3)解:∠BAC的度数为60° 理由如下:在CD上截取CP=BD连接AP如下图所示:∵CD=AD+BD∴AD=PD .∵AB=AC ∠ABD =∠ACD BD=CP∴△ABD ≌△ACP (SAS )∴AD=AP ∠BAD =∠CAP∴AD=AP=PD 即△ADP 是等边三角形∴∠DAP =60°.∴∠BAC =∠BAP +∠CAP =∠BAP +∠BAD =60°.【点睛】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运用了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和“截长补短”的数学思想方法 综合性较强.10.如图1 点M 为锐角三角形ABC 内任意一点 连接,,AM BM CM .以AB 为一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ABE △ 将BM 绕点B 逆时针旋转60︒得到BN 连接EN .(1)求证:AMB ENB △≌△;(2)若AM BM CM ++的值最小 则称点M 为ABC 的费马点.若点M 为ABC 的费马点 求此时,,AMB BMC CMA ∠∠∠的度数;(3)受以上启发 你能想出作锐角三角形的费马点的一个方法吗?请利用图2画出草图 并说明作法以及理由.【答案】(1)见解析;(2)120BMC ∠=︒:120AMB ∠=︒;120AMC ∠=︒;(3)见解析【解析】【分析】(1)结合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根据SAS 可证△AMB ≌△ENB(2)连接MN 由(1)的结论证明ΔBMN 为等边三角形 所以BM =MN 即AM+BM+CM =EN+MN+CM 所以当E 、N 、M 、C 四点共线时 AM+BM+CM 的值最小 从而可求此时∠AMB 、∠BMC 、ΔCMA 的度数;(3)根据(2)中费马点的定义 又△ABC 的费马点在线段EC 上 同理也在线段BF 上 因此线段EC 和BF 的交点即为△ABC 的费马点.【详解】解:(1)证明:∵ABE △为等边三角形∴,60AB BE ABE =∠=︒.而60MBN ∠=︒∴ABM EBN ∠=∠.在AMB 与ENB △中AB BEABM EBNBM BN=⎧⎪∠=∠⎨⎪=⎩∴(SAS)AMB ENB ≌.(2)连接MN .由(1)知 AM EN =.∵60,MBN BM BN ∠=︒=∴BMN △为等边三角形.∴BM MN =.∴AM BM CM EN MN CM ++=++.∴当E 、N 、M 、C 四点共线时 AM BM CM ++的值最小.此时 180120BMC NMB ∠=︒-∠=︒:180120AMB ENB BNM ∠=∠=︒-∠=︒;360120AMC BMC AMB ∠=-∠-∠=︒︒.(3)如图2 分别以ABC 的AB AC 为一边向外作等边ABE △和等边ACF 连接,CE BF 相交于M 则点M 即为ABC 的费马点 由(2)知 ABC 的费马点在线段EC 上 同理也在线段BF 上.因此线段EC 与BF 的交点即为ABC 的费马点.(方法不唯一 正确即可)【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与性质,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1.已知:△ABC 与△BDE 都是等腰三角形.BA =BC BD =BE (AB >BD )且有∠ABC =∠DBE .(1)如图1 如果A 、B 、D 在一直线上 且∠ABC =60° 求证:△BMN 是等边三角形; (2)在第(1)问的情况下 直线AE 和CD 的夹角是 °;(3)如图2 若A 、B 、D 不在一直线上 但∠ABC =60°的条件不变则直线AE 和CD 的夹角是 °; (4)如图3 若∠ACB =60° 直线AE 和CD 的夹角是 °.【答案】(1)证明见解析;(2)60;(3)60;(4)60;【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 得∠ABC =∠DBE =60° 从而得ABE DBC ∠=∠;通过证明ABE CBD ≌ 得BAE BCD ∠=∠;通过证明BAM BCN ≌ 得BM BN =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析 即可完成证明;(2)结合题意 通过证明ABC 为等边三角形 得60BAC BCA ∠=∠=︒;结合(1)的结论 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 推导得120AOD ∠=︒ 从而完成求解;(3)同理 通过证明ABC 为等边三角形 得60BAC BCA ∠=∠=︒;通过证明ABE CBD ≌ 得BAE BCD ∠=∠;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 推导得120AOD ∠=︒ 从而完成求解;(4)根据题意 通过证明ABC 为等边三角形 推导得ABE CBD ∠=∠ 通过证明ABE CBD ≌ 得BAE BCD ∠=∠ 结合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计算 即可得到答案.【详解】(1)∵∠ABC =∠DBE =60°∴18060MBN ABC DBE ∠=︒-∠-∠=︒ ABE ABC MBN ∠=∠+∠ DBC DBE MBN ∠=∠+∠ ∴ABE DBC ∠=∠∵BA =BC BD =BEABE △和CBD 中BA BC ABE DBC BE BD =⎧⎪∠=∠⎨⎪=⎩∴ABE CBD ≌∴BAE BCD ∠=∠ BAM 和BCN △中60BAE BCD AB BC ABC MBN ∠=∠⎧⎪=⎨⎪∠=∠=︒⎩∴BAM BCN ≌∴BM BN =∴BMN △为等边三角形;(2)∵∠ABC =∠DBE =60°, BA =BC∴ABC 为等边三角形;∴60BAC BCA ∠=∠=︒根据题意 AE 和CD 相交于点O∵BAE BCD ∠=∠∴AOD OAC ACO OAC BCA BCD OAC BCA BAE ∠=∠+∠=∠+∠+∠=∠+∠+∠∵OAC BAE BAC ∠+∠=∠∴120AOD BAC BCA ∠=∠+∠=︒∴18060AOC AOD ∠=︒-∠=︒ 即直线AE 和CD 的夹角是60︒故答案为:60;(3)∵∠ABC =∠DBE =60°, BA =BC∴ABC 为等边三角形;∴60BAC BCA ∠=∠=︒∵ABE ABC MBN ∠=∠+∠ DBC DBE MBN ∠=∠+∠ ∠ABC =∠DBE =60°∴ABE DBC ∠=∠∵BA =BC BD =BEABE △和CBD 中BA BC ABE DBC BE BD =⎧⎪∠=∠⎨⎪=⎩∴ABE CBD ≌∴BAE BCD ∠=∠如图 延长AE 交CD 于点O∴AOD OAC ACO OAC BCA BCD OAC BCA BAE ∠=∠+∠=∠+∠+∠=∠+∠+∠∵OAC BAE BAC ∠+∠=∠∴120AOD BAC BCA ∠=∠+∠=︒∴18060AOC AOD ∠=︒-∠=︒ 即直线AE 和CD 的夹角是60︒故答案为:60;(4)∵BA =BC∴ACB CAB ∠=∠∵∠ACB =60°∴60ACB CAB ∠=∠=︒∴ABC 为等边三角形∵BD =BE ∠ABC =∠DBE∴60DBE ∠=︒∵ABE ABC CBE ∠=∠-∠ CBD DBE CBE ∠=∠-∠∴ABE CBD ∠=∠ABE △和CBD 中BA BC ABE DBC BE BD =⎧⎪∠=∠⎨⎪=⎩∴ABE CBD ≌∴BAE BCD ∠=∠分别延长CD 、AE 相较于点O 如下图:∴AOF OAC ACO OAC BCA BCD OAC BCA BAE ∠=∠+∠=∠+∠+∠=∠+∠+∠∵OAC BAE BAC ∠+∠=∠∴120AOF BAC BCA ∠=∠+∠=︒∴18060AOC AOF ∠=︒-∠=︒ 即直线AE 和CD 的夹角是60︒故答案为:60.【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补角、三角形外角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全等三角形、三角形外角的性质 从而完成求解.12.如图 已知点B (-2 0) C (2 0) A 为y 轴正半轴上一点 点D 为第二象限内的一个动点 M 在BD 的延长线上 CD 交AB 于点F 且∠ABD =∠ACD .(1)求证:∠BDC =∠BAC ;(2)求证:DA平分∠CDM;(3)若在D点运动的过程中始终有DC=DA+DB在此过程中∠BAC的度数是否变化?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如果不变请求出∠BAC的度数?【答案】(1)见详解;(2)见详解;(3)∠BAC的度数不变化;理由见详解.【解析】【分析】(1)由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以及对顶角相等即可得到结论成立;(2)过点A作AH⊥CD于点H作AG⊥BM于点G.运用“AAS”证明△ACH≌△ABG得AH=AG.根据“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得证;(3)运用截长法在CD上截取CP=BD连接AP.证明△ACP≌ABD得△ADP为等边三角形从而求∠BAC的度数.【详解】解:(1)由题意在△ACF和△BDF中ACD AFC CAB ABD BFD BDC∠+∠+∠=∠+∠+∠=︒180∵∠ABD=∠ACD∠AFC=∠BFD∴∠BDC=∠BAC;(2)过点A作AH⊥CD于点H作AG⊥BM于点G如图:则∠AHC=∠AGB=90°∵OB=OC OA⊥BC∴AB=AC∵∠ABD=∠ACD∴△ACH≌△ABG(AAS)∴AH=AG.∴AD平分∠CDM.(3)∠BAC的度数不变化.在CD上截取CP=BD连接AP.∵CD=AD+BD∴AD=PD.∵AB=AC∠ABD=∠ACD BD=CP∴△ABD≌△ACP.∴AD=AP;∠BAD=∠CAP.∴AD=AP=PD即△ADP是等边三角形∴∠DAP=60°.∴∠BAC=∠BAP+∠CAP=∠BAP+∠BAD=60°.【点睛】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运用了角平分线的判定定理和“截长补短”的数学思想方法综合性较强.。

等边三角形中的全等2017

等边三角形中的全等2017

等边三角形中的全等第一类:1、如图,△ABC为等边三角形,AE=CD,AD、BE相交于点P,BQ⊥AD于Q,PQ=4,PE=1.(1)求证:△ABE≌△CAD;(2)求证:∠BPQ=60°;(3)求AD的长.【改编】1、如图所示,在等边三角形ABC的顶点A,C处各有一只蜗牛,它们同时出发,分别以相同的速度A向B和由C向A爬行,经过t分钟后,它们分别爬行到了D,E 处,设DC与BE的交点为F。

(1)求证:△ACD≌△CBE;(【改编】当点D、E不是AB、AC中点时,图中有全等三角形吗?如果没有,请说明理由;如果有,请找出所有的全等三角形,并选择其中一对进行证明。

(2)问蜗牛在爬行过程中DC与BE所成的∠BFC的大小有无变化?请证明你的结论。

2、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DE分别在边ACBC上,⑴若AD=CE,求∠ADF的度数。

⑵若∠AFB=120o,求AD=CE。

3、①感知:在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F分别在边AB、AC上,若AE=CF,求证:△ACE≌△CBF②探究:如图②在等边△ABC中,点E、F分别在BA、AC的延长线上,若AE=CF,△ACE与△CBF是否全等?如果全等,请证明,如果不全等,说明理由。

③拓展:如图③在△ABC中,AC=BC,点O是AC边的垂直平分线与BC的交点,点EF分别在OA、AC的延长线上,若AE=CF,∠ ACB=50o,∠ AFB=32o,求∠ ACE的度数4、如图1,△ABC是边长为4cm的等边三角形,点P,Q分别从顶点A,B同时出发,沿射线AB,BC运动,且它们的速度都为1cm/s.(Ⅰ)当△PQB是直角三角形时,求AP的长;(【改编】何时△PQB是直角三角形)(Ⅱ)连接AQ,CP交于点M,则在点P,Q运动的过程中,∠CMQ变化吗?若变化,则说明理由,若不变,则求出它的度数;(Ⅲ)如图2,若点P、Q在运动到终点后继续在射线AB、BC上运动,直线AQ、CP的交点为M,则∠CMQ变化吗?(在图2中补充完整图形。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专题五 三角形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专题五 三角形

专题五三角形【专题分析】三角形在中考中的常见考点有三角形的边和角,三角形的重要线段;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综合应用,角平分线的应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比例线段与黄金分割,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相似多边形的性质;锐角三角函数,解直角三角形的应用等.对三角形的考查在中考中既有客观题又有主观题,考查题型多样,关于边角的基础知识一般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证明三角形全等、相似,应用三角形全等、相似解决问题一般以解答题的形式进行考查;三角形在中考中的比重约为15%~20%.【解题方法】解决三角形问题常用的数学思想是转化思想,方程思想和数形结合思想;常用的数学方法有分类讨论法和设参数法等.【知识结构】【典例精选】:如图,AD是△ABC中∠BAC的平分线,DE⊥AB于点E,S△ABC=7,DE=2,AB=4,则AC的长是( )A.3 B.4 C.6 D.5【思路点拨】过点D作DF⊥AC,由S△ABC=S△ABD+S△ACD可求出AC的长.答案:A已知:如图,△ABC中,AB=AC,AD是BC边上的中线,AE∥BC,CE⊥AE,垂足为E.(1)求证:△ABD≌△CAE;(2)连结DE,线段DE与AB之间有怎样的位置和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思路点拨】(1)由AB=AC及AE∥BC易得∠B=∠CAE,然后由AD是中线可得∠ADB=∠CEA,由AAS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2)由(1)可得AE=BD,结合已知条件AE∥BC可得四边形ABDE是平行四边形,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得出DE与AB平行且相等.【自主解答】(1)证明:∵AB=AC,∴∠B=∠ACB.∵AE∥BC,∴∠EAC=∠ACB.∴∠B=∠EAC.∵AD是BC边上的中线,∴AD⊥BC,即∠ADB=90°.∵CE⊥AE,∴∠CEA=90°. ∴∠CEA=∠ADB.又∵AB=AC,∴△ABD≌△CAE(AAS).(2)解:AB∥DE且AB=DE.由(1)△ABD≌△CAE可得AE=BD,又∵AE∥BD,∴四边形ABDE是平行四边形,∴AB∥DE且AB=DE.规律方法:在求线段,角,的长度,度数或证明线段,角相等时,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角相等,可将对应边,角进行转化,从而建立已知与未知之间的联系.如图,在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中,△ABC和△DEF的顶点都在格点上,P1,P2,P3,P4,P5是△DEF边上的5个格点,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试证明△ABC是直角三角形;(2)判断△ABC和△DEF是否相似,并说明理由;(3)画一个三角形,使它的三个顶点为P1,P2,P3,P4,P5中的3个格点,并且与△ABC相似.(要求:用尺规作图,保留痕迹,不写作法与证明) 【思路点拨】(1)分别求出△ABC三边的长度,利用勾股定理进行判断;(2)分别求出△DEF三边的长度,计算△DEF与△ABC三边长度的比值,进而作出判断;(3)观察图形,所求作的三角形满足其三边与△ABC三边的比值相等即可.【自主解答】(1)证明:根据勾股定理,得AB=25,AC=5,BC=5;显然有AB2+AC2=BC2,根据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ABC为直角三角形.(2)解:△ABC和△DEF相似.根据勾股定理,得DE=42,DF=22,EF=210.∵ABDE=ACDF=BCEF=522.∴△ABC∽△DEF.(3)解:如图,△P2P4P5即为所求.规律方法:在网格中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可分别计算两个三角形三边的长度,再计算三组对应边的比是否相等,根据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得两三角形相似.如图,港口B位于港口O正西方向120 km处,小岛C位于港口O北偏西60°的方向.一艘游船从港口O出发,沿OA方向(北偏西30°)以v km/h的速度驶离港口O.同时一艘快艇从港口B出发,沿北偏东30°的方向以60 km/h的速度驶向小岛C,在小岛C用1 h加装补给物资后,立即按照原来的速度给游船送去.(1)快艇从港口B到小岛C需要多长时间?(2)若快艇从小岛C到与游船相遇恰好用时1 h,求v的值及相遇处与港口O的距离.【思路点拨】(1)根据题意可知∠CBO=60°,∠COB=30°,∴∠C=90°,在Rt△BOC中,根据cos ∠CBO=BCBO,求出BC,根据“路程=速度×时间”求出时间即可;(2)根据题意游船共行驶了3个小时,所以行驶路程为 3v km,设相会点为点E,作CD⊥OA,分点E在线段OD上和在射线DA上两种情况,解非直角三角形OCE,根据DE=90-3v或DE=3v-90,利用CD2+DE2=CE2,求出速度v和路程OE即可.【自主解答】解:(1)∵∠BOC=30°,∠CBO=60°,∴∠BCO=90°,∴BC=OB·cos 60°=120×12=60(km),∴快艇从港口B到小岛C需要的时间为6060=1(h).(2)过点C作CD⊥OA,设相遇处为点E.则OC=OB·cos 30°=603(km),CD=12OC=303(km),OD=OC·cos 30°=90(km).分两种情况:当点E在线段OD上时,如图①,DE=(90-3v)km,∵CE=60 km,CD2+DE2=CE2,∴(303)2+(90-3v)2=602,∴v=20或v=40.∵90-3v>0,∴v=20.当点E在射线DA上时,如图②,DE=(3v-90)km,∵CE=60 km,CD2+DE2=CE2,∴(303)2+(3v-90)2=602,∴v=20或v=40.∵3v-90>0,∴v=40.∴当v=20 km/h时,OE=3×20=60(km);当v=40 km/h时,OE=3×40=120(km).规律方法: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在于将斜三角形转化为直角三角形,而转化的关键是作出三角形的某一条高.【能力评估检测】一、选择题1.如图,在△ABC中,∠B=46°,∠C=54°,AD平分∠BAC,交BC于点D,DE∥AB,交AC于点E,则∠ADE的大小是( C )A.45° B.54° C.40° D.50°2.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是3和4,第三边的长是方程x2-12x+35=0的根,则该三角形的周长是( B )A.14 B.12C.12或14 D.以上都不对3.如图,地面上有三个洞口A,B,C,老鼠可以从任意一个洞口跑出,猫为能同时最省力地顾及三个洞口(到A,B,C三个点的距离相等),尽快抓到老鼠,应该蹲守在( A )A.△ABC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B.△ABC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C.△ABC三条高所在直线的交点D.△ABC三条中线的交点4.如图,在△ABC中,∠B=30°,BC的垂直平分线交AB于点E,垂足为D,CE平分∠ACB,若BE=2,则AE的长为( B )A. 3 B.1 C. 2 D.25.如图,在Rt△ABC中,∠C=90°,∠A=30°,E为线段AB上一点,且AE∶EB=4∶1,EF⊥AC于点F,连结FB,则tan∠CFB的值等于( C )A.33B.233C.533D.5 36.如图,一艘海轮位于灯塔P的北偏东方向55°,距离灯塔为2海里的点A处.如果海轮沿正南方向航行到灯塔的正东位置B处,海轮航行的距离AB长是( C )A.2海里 B.2 sin 55°海里C.2cos 55°海里 D.2tan 55°海里7.如图,△ABC中,AB=AC=18,BC=12.正方形DEFG的顶点E,F在△ABC 内,顶点D,G分别在AB,AC上,AD=AG,DG=6,则点F到BC的距离为( ) A.1B.2C.122-6D.62-6【解析】如图,过点A作AH⊥BC于点H,交DG于点I,BH=12BC=6,在Rt△ABH中,AH=AB2-BH2=182-62=122,易知D,G分别是AB,AC的中点,则I为AH的中点,IH=62,DG=12BC=6,则正方形DGFE的边长FG=6,于是点F到BC的距离=62-6.故选D.答案: D8.如图,在钝角三角形ABC中,AB=6 cm,AC=12 cm,动点D从A点出发到B点停止,动点E从C点出发到A点停止.点D运动的速度为1 cm/s,点E运动的速度为2 cm/s.如果两点同时运动,那么当以点A,D,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时,运动的时间是( )A.3 s或4.8 s B.3 sC.4.5 s D.4.5 s或4.8 s【解析】根据题意,设当以点A,D,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时,运动的时间是x s,①若△ADE∽△ABC,则ADAB=AEAC,∴x6=12-2x12,解得x=3;②若△ADE∽△ACB,则ADAC=AEAB,∴x12=12-2x6,解得x=4.8.∴当以点A,D,E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BC相似时,运动的时间是3 s或4.8 s.故选A.答案: A二、填空题9.如图,在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DE垂直平分AB,已知∠ADE=40°,则∠DBC=15 °.10.如图,直线a经过正方形ABCD的顶点A,分别过正方形的顶点B,D作BF⊥a于点F,DE⊥a于点E,若DE=8,BF=5,则EF的长为13.11.如图,已知AC=BD,要使△ABC≌△DCB,则只需添加一个适当的条件是答案不唯一,如AB=CD或∠ACB=∠DBC(填一个即可).12.如图,在△ABC中,AB=5,AC=3,AD,AE分别为△ABC的中线和角平分线,过点C作CH⊥AE于点H,并延长交AB于点F,连结DH,则线段DH的长为 .【解析】在△ABC中,∵AE为△ABC的角平分线,CH⊥AE,∴△AFH≌△ACH.∴AF=AC=3.∵AB=5,∴BF=2.∵AF=AC,CH⊥AE,∴FH=HC.∵AD为△ABC的中线,∴DH为△CBF的中位线,DH=12BF=1.答案: 1三、解答题13.已知△ABC,AB=AC,将△ABC沿BC方向平移得到△DEF.(1)如图①,连结BD,AF,则BD________AF(填“>”“<”或“=”).图①(2)如图②,M为AB边上一点,过M作BC的平行线MN分别交边AC,DE,DF于点G,H,N,连结BH,GF.求证:BH=GF.图②(1)解:=(2)证明:如图,将△DEF沿FE方向平移,使点E与点C重合,设ED平移后与MN相交于R.∵MN∥BC,RC∥EH,∴∠GRC=∠RHE=∠DEF,∠RGC=∠GCB. ∴∠GRC =∠RGC,∴CG=CR.又∵MN∥BF,CR∥EH,∴CR=EH.∴CG=EH.由平移的性质得BC=EF,∴BC+CE=CE+EF,即BE=CF.又∵∠HEB=∠GCF,∴△BEH≌△FCG(SAS),∴BH=FG.14.如图,这是一把可调节座椅的侧面示意图,已知头枕上的点A到调节器点O处的距离为80 cm,AO与地面垂直.现调整靠背,把OA绕点O旋转35°到OA′处.求调整后点A′比调整前点A的高度降低了多少厘米?(结果取整数)(参考数据:sin 35°≈0.57,cos 35°≈0.82, tan 35°≈0.70)解:如图,过点A′作A′H⊥OA于点H,由旋转可知,OA′=OA=80 cm,在Rt△OA′H中,OH=OA′cos 35°≈80×0.82=65.6(cm).∴AH=OA-OH=80-65.6=14.4≈14(cm).答:调整后点A′比调整前点A的高度降低了14 cm.15.如图,在菱形ABCD中,AB=4,∠BAD=120°,△AEF为正三角形,点E,F分别在菱形的边BC,CD上滑动,且E,F不与B,C,D重合.(1)证明:不论E,F在BC,CD上如何滑动,总有BE=CF;(2)当点E,F在BC,CD上滑动时,分别探讨四边形AECF和△CEF的面积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求出这个定值;如果变化,求出最大(或最小)值.(1)证明:如图,连结AC,在菱形ABCD中,∠BAD=120°,∴∠BAC=60°,∠B=60°.∴△ABC是正三角形,∴AB=AC.又∵△AEF为正三角形,∴∠EAF=60°,AE=AF,而∠BAC=60°,∴∠BAE=∠CAF.∴△ABE≌△ACF.∴BE=CF.(2)解:当点E,F在BC,CD上滑动时,四边形AECF的面积不发生变化,其值为4 3.理由如下:由(1)知,S△ABE=S△ACF.∴S四边形AECF=S△AEC+S△ACF=S△AEC+S△ABE =S△ABC=12×4×4×sin 60°=4 3.△CEF的面积发生变化,其最大值为 3.∵S△CEF=S四边形AECF-S△AEF=43-34×AE2,当AE⊥BC时,AE的长最小,最小值为AB·sin 60°,即AE=4×32=23,∴S△CEF的最大值为43-34×(23)2= 3.。

八年级数学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数学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知识点大全

八年级数学三角形知识点归纳一、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1、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2、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3、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4、不等边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的三角形5、在等腰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都叫腰,另一边叫底,两腰的夹角叫做顶角,腰与底边的夹角叫做底角6、三角形分类: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底边与腰不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7、三角形两边之与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注:1)在实际运用中,只需检验最短的两边之与大于第三边,则可说明能组成三角形2)在实际运用中,已经两边,则第三边的取值范围为:两边之差<第三边<两边之与3)所有通过周长相加减求三角形的边,求出两个答案的,注意检查每个答案能否组成三角形8、三角形的高:从△ABC的顶点A向它所对的边BC所在的直线画垂线,垂足为D,所得线段AD叫做△ABC的边BC上的高9、三角形的中线:连接△ABC的顶点A与它所对的边BC的中点D,所得线段AD叫做△ABC的边BC上的中线注:两个三角形周长之差为x,则存在两种可能:即可能是第一个△周长大,也有可能是第一个△周长小10、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画∠A的平分线AD,交∠A所对的边BC于D,所得线段AD叫做△ABC的角平分线11、三角形的稳定性,四边形没有稳定性二、与三角形有关的角1、三角形内角与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与等于180度。

证明方法:利用平行线性质2、三角形的外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与4、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5、三角形的外角与为360度6、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三、多边形及其内角与1、多边形: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2、N边形:如果一个多边形由N条线段组成,那么这个多边形就叫做N边形。

3、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做它的内角4、外角:多边形的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5、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6、正多边形:各个角都相等,各条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7、多边形的内角与:n边形内角与等于(n-2)*1808、多边形的外角与:360度注:有些题,利用外角与,能提升解题速度9、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n-3条对角线,它们将n 边形分成n-2个△注:探索题型中,一定要注意是否是从N边形顶点出发,不要盲目背诵答案10、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n-3条对角线,n边形共有对角线23)-n(n条。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教案: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与全等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教案: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与全等

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与全等(专题复习)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基于全等三角形和轴对称两部分内容基础上的共顶点等腰三角形与全等的综合理解与运用.2.内容解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第十一章三角形、第十二章全等三角形和第十三章轴对称这三章内容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综合探究具有某种特殊位置关系的等腰三角形的相关内容——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与全等.全等三角形的几种判定方法及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的相关性质是解决本节知识的一个关键突破点,预证两条线段和两条边相等,就需要将其置于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中;复杂图形中的基本图形也为求角的度数提供了简洁的思路方法;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即等边三角形的相关概念、性质和判定方法也为本节内容的解决提供了有利条件,借助于特殊角60度构造等边三角形,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转化到同一线段中,这也提供了多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同时,根据旋转前后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三角形,为本节知识的变式提供了思路,可以从多种不同形式中让学生去探究其中变与不变的因素;将等边三角形置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背景下,借助于直角三角形中,含30度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解决相关变式问题.从等边三角形到等腰三角形的相关探索与运用体现了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能根据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找出全等三角形.(2)能利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进行综合运用.(3)结合全等和等腰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在具体几何题目中,总结基本图形,归纳几何结题策略.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能从共顶点的两个等腰三角的复杂图形中发现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学生能借助于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和两个三角形面积求线段的等量关系、角的度数和证明两个三角形面积相等,推出对应的高也相等,利用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角平分线上,证得一条线段为一个角的角平分线,同时,学生还能熟练掌握预证两条线段相等,则需将两条线段置于两个全等的三角形中解决问题.达成目标(3)的标志是:学生能在求证一条线段为一个角的角平分线时,通过向角的两边作双垂线,利用双垂线所在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使问题得到解决;学生还能在求线段和差关系时,借助于60度角,构造等边三角形,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线段转化到同一线段中解决相关问题,让学生学会添加不同的辅助线,真正体会了截长补短的意义.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学生由于添加辅助线的经验不足,对于任何需要添加的辅助线,如何添加,添加的理由是什么,如何描述辅助线仍然没有规律性了解.例如:在“求线段和差关系”的证明中,由于题中60度角比较多,学生如果以不同的角为出发点构造等边三角形,所得到的辅助线也不尽相同,这样,有学生就会很茫然,为什么我的辅助线会和其他同学不同这样的疑问,包括作完辅助线后,我到底将哪条线段进行了平移,接下来该证明哪两条线段相等这些问题.事实上,添加辅助线、描述辅助线本身就是一项探究性活动,是获得证明所采取的一种尝试,有可能成功,有可能失败;对于变式训练,旋转前后哪些量变了,哪些量保持不变,这些都是学生存在困惑的地方.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为:线段和差关系中辅助线的添加描述和对于旋转问题,能够明确变与不变的元素.四、教学过程设计引言我们前面系统学习了三角形的全等和轴对称的相关知识,相信大家对其都有所理解和掌握.今天,让我们继续探究这两部分内容的综合应用.1. 复习巩固问题1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有哪些?等边三角形有哪些性质?等边三角形有哪些判定? 师生活动:学生回顾旧知,充分掌握判定三角形全等的五种方法、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设计意图:复习三角形全等的五种方法、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问题2 你能分别找出以下列图形中的全等三角形吗?(1)若△ABD 和△AEC 均为等边三角形,请找出下列各图形中的全等三角形.(2)若△ABD 和△AEC 均为等腰三角形,其中AB=AD ,AC=AE ,∠BAD=∠CAE ,请找出下列各图形中的全等三角形.师生活动:学生尝试找出以上图形当中的全等三角形,教师给与适当评价设计意图:让学生直观了解共顶点的等边或等腰三角形几种常见的摆放位置,通过寻找这些图形中的全等三角形,为下面设置的探究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2. 探究学习问题3 如图,已知A 是线段BC 上一点,分别以AB 、AC 为边在同侧作等边△ABD 和△AEC.(1)填空:BE= ,∠ABE= ,∠DFB= °.(2)求证: AF 平分∠BFC.(3)求证: AF +DF=BF.师生活动: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相互交流,小组间相互补充,派学生代表讲解思路,同学间相互补充,教师再此过程中关注学生能否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设计意图:从特例出发,让学生经历发现结论,说明论证过程,体会相关知识的运用.追问1:还有不同方法解决(2)吗?你的理由是什么?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学生代表汇报交流结果,教师点拨,师生共同总结(2)的不同解法.追问2:你们解决(3)的方法一致吗?还有不同见解吗?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交流讨论,学生代表发表意见,教师点拨.追问3:想要解决(3),你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在哪?师生活动: 学生独立思考,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给与充分的肯定与鼓励.追问4:若BE 、AD 交于点M ,CD 、AE 交于点N ,链接MN ,你还能在图形中找出其他的全等三角形吗?△AMN 是什么三角形?MN 与BC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师生活动:教师增加新条件,并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并一一作答,学生间相互评价补充,教师最后点评并适当总结,给与恰当评价.问题4 如图,若将上题中的等边△AEC 绕点A 都还成立?请说明理由.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并相互补充,给出结论,说明原因,教师给与评价与鼓励.设计意图:通过旋转变换,让学生体会几何图形的多变,在其过程中体会变与不变元素,抓住本质特征,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5 如图,若将上题中的等边△ABD 和△AEC 改为等腰△ABD 和△AEC ,其中AD=AB ,AE=AC , ∠BAD=∠EAC=a. 上述结论是否都还成立?请说明理由.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并作答,说明其原因.设计意图:拓展问题的研究范围,将问题一般化,让学生经历3. 微课展示4. 巩固应用1. 已知△ABC 和△AEF ,AB=AC ,AE=AF ,∠BAC=∠EAF ,BE 、CF 交于M ,连接MA.(1)如图1,若∠BAC=60°,则△BAE ≌ ;∠CMB= .图1B图2图3BC (2)如图2,若∠BAC=90°,则∠CMB= .(3)如图3,若∠BAC=a, 直接写出∠AME 的度数(用含a 的式子表示).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师生共同评价.设计意图:巩固加深对探究学习中(1)-(3)问题的认识,再次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探讨问题的过程.2. 如图,△AOB 是等边三角形,以直线OA 为x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若B(a,b)且a 、b 满足(20b +-=,D 为y 轴上一动点,以AD 为边作等边△ADC ,CB 交y 轴于E.(1)如图1,求点A 的坐标.(2)如图2,D 为y 轴正半轴上一点,C 在第二象限,CE 的延长线交x 轴于M ,当D 点在y 轴正半轴上运动时,M 点坐标是否变化,若不变,求M 点的坐标,若变化,说明理(3)如图3,D 在y 轴负半轴上,以DA 为边向右构造等边△DAC ,CB 交y 轴于E 点,如果D 点在y 轴负半轴上运动时,仍保持△DAC 为等边三角形,连BE ,试求CE ,OD ,AE 三者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师生活动: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角的特征,用 30设计意图:直角解决问题,(3)通过有梯度的练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条件推理的能力.5.小结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1)本节课解决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与全等问题关键是什么?(2)本节课解决一条线段为一个角的角平分线的方法有几种?(3)本节课解决线段之间的和差关系的方法是什么?(4)本节课的探究学习用到了什么思想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从知识内容、学习过程和思想方法三个方面进行引导. 归纳知识,小结方法,使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习惯。

三角形全等模型详细专题 初中数学

三角形全等模型详细专题  初中数学

全等三角形中辅助线的添加主要内容:复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通过三角形全等证明图形中线段和角度的关系。

(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学习目标:通过学习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能够培养比较完整、清晰的思维逻辑能力并进行基础的推理论证能力。

学习重点:灵活应用三角形中线段的性质与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证明综合性的题目。

学习难点:能够从结论出发,联系已知,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同时能够挖掘出图中的隐含条件而且能够将未知转化为已知来解决问题(基本的全等模型与常见辅助线)。

一、知识精讲1.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边边”或者“SSS”。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2.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角边角”或“ASA”。

3.两角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角的对边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角角边”或“AAS”。

4.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写为“边角边”或“SAS”。

5.在直角三角形中,一条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简写为“HL”。

6.易错点:两边分别相等且其中一组等边的对角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这个结论是不正确的。

EDFCBADCB A二、典型例题: 考点一倍长中线法:当遇到中线时,通常延长中线一倍,采用补短的方法,构造三角形全等条件:△ABC 中AD 是BC 边中线方法一: 延长AD 到E ,使DE=AD ,连接BE 方式 方法二:间接倍长,作CF ⊥AD 于F ,作BE ⊥AD 的延长线于E 连接BE方法三: 延长MD 到N ,使DN=MD ,连接CN【例题1】 已知,如图△ABC 中,AB=5,AC=3,则中线AD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例题2】如图,△ABC 中,E 、F 分别在AB 、AC 上,DE ⊥DF ,D 是中点,试比较BE+CF 与EF 的大小.【变式训练】1、如图,△ABC中,BD=DC=AC,E是DC的中点,求证:AD平分∠BAE.【练习题】1、已知:如图,在正方形ABCD中,E是BC的中点,点F在CD上,∠FAE=∠BAE.求证:AF=BC+FC.2、如图所示,在△ABC中,AD是∠BAC的角平分线,且AE=AF。

《勾股定理》核心专题一点通(历年考题)

《勾股定理》核心专题一点通(历年考题)

7.勤学早第17章《勾股定理》核心专题一点通B ——核心思想方法核心思想方法1:转化的思想(1)斜三角形→转化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1.等腰△ABC 中,AB =AC =4,∠ABC =75°,求△ABC 的面积.AB C解:过B 作BD ⊥AC 于D 点,∠A =30°,∴BD =2,∴△ABC 的面积是4.2.如图,某船向正东方向航行,在A 处望见某岛C 在北我偏东60°方向,前进6海里到B 点,测得该岛在北偏东30°方向,已知该岛周围4海里内有暗礁,若该船继续向东航行,有无触礁危险?请说明理1.732≈)解:过C 作CD ⊥AB 于D ,可求BC =AB =6,CD =4,∴该船继续向东航行,无触礁危险.(2)割补图形→转化直角三角形→勾股定理3.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 =60°,∠B =∠D =90°,BC =6,CD =3,求AB 的长.ABD解:延长AB ,DC 交于E 点,∠E =30°,CE =2BC =12,BE=DE =CE +CD =15,在Rt △ADE 中,∠E =30°,ADAE =2AD =,AB =AE -BE =.4.在四边形ABCD 中,∠B =∠C =120°,AB =BC=4,CD =ABCD 的面积.ADB C解:分别过A,D作BC的垂线,垂足为M,N,则围成直角梯形AMND,可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是6643+.(3)将立体图形→转化平面图形→勾股定理5.如图,长方体的底面边长为4cm和宽为2cm,高为5cm,若一只蚂蚁从P点开始经过4个侧面爬行一圈到达Q点,求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长.QP A解:如图,长方体的底面边长分别为2cm和4cm,高为5cm.∴P A=4+2+4+2=12(cm),QA =5cm .∴PQ=13cm.∴蚂蚁爬行的最短路径长为13cm.6.如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高分别为20dm,3dm,2dm,A和B是这个台阶上两个相对的端点,点A处有一只蚂蚁,想到点B处去吃可口的食物,求蚂蚁沿着台阶爬行到点B的最短路程.解:三级台阶平面展开图为长方形,长为20dm,宽为(2+3)×3dm,则蚂蚁沿台阶面爬行到B点最短路程是此长方形的对角线长.可设妈蚁沿台阶面爬行到B点最短路程为xdm,由勾股定理得()222220[233]25x=++⨯=,解得x=25.7.有一个如图所示的长立体的透明玻璃鱼缸,假设其长AD=80cm,高AB=60cm,水深为AE=40cm,在水面上紧贴内壁G处有一鱼饵,G在水面线EF上,且EG=60cm,一小虫想从鱼缸外的A点沿壁爬进鱼缸内G生吃鱼饵.(1)小动物应该走怎样的路线才能使爬行的路线最短呢?请你在图中画出它爬行的路线,并用箭头标注.(2)求小动物爬行的最短路线长?A'QGFEDCBA解:(1)如图,AQ+QG为最短路程;(2)∵AE=40cm,A'A=120,A'E=80cm,又EG=60cm,∴AQ +QG ='A Q +QG =A 'G =100cm .∴最短路线长为100cm核心思想方法2:方程的思想(1)一般问题8.如图,等腰△ABC 的周长是16,底边上的高AD =4,求这个三角形各边的长.DBC解:设BD =x ,则AB =8-x ,由勾股定理,可以得到222AB BD AD =+,也就是()22284x x -=+,∴x =3,AB =AC =5,BC =6.9.一个正方体物体沿斜坡向下滑动,其截面如图所示,正方形DEFH 的边长为2米,∠A =30°,∠B =90°,BC =6米,已知222CD AE BC =+,求AE 的长.A解:AE =143(2)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知二求四) 10.Rt △ABC 中,∠C =90°,CD ⊥AB 于D ,AC =6,BC =8,求CD 和AD 的长.DBA解:CD =4.8,AD =3.611.在Rt △ABC 中,∠C =90°,CD ⊥AB 于D ,DB -AD =4,AC =4,求BC 和AB 的长.DBA解:BC =AB =8.(3)直角三角形+角平分线12.在Rt △ABC 中,∠C =90°,CD 平分∠ACB 交AB 于D ,AB =10,BC =8,求CD 的长.(提示:面积法求垂线段)CBAD解:过D 分别作DM ⊥AC 于M ,DN ⊥BC 于N ,利用面积法,可求DM =DN =247,CD =13.在Rt △ABC 中,∠C =90°,AD 平分∠CAB 交CB 于D ,CD =3,BD =5,求AC 和AD 的长.CBA解:过D 作DM ⊥AB 于M ,AC =AM =a ,CD =MD =3,则BM =4,在Rt △ABC 中,()22284a a +=+,a =6,AC =6,AD =(4)直角三角形+中线14.在Rt △ABC 中,∠C =90°,D 是BC 的中点,AD =13,AB =AC 和BC 的长.CBA解:AC =12,CD =5,BC =2CD =1015.在Rt △ABC 中,∠C =90°,AD ,BE是中线,BE =AD =5,求AB 的长.C BA解:AB =核心思想方法3:分类讨论的思想(1)三角形的形状不明时需分类讨论16.(2017东营)在△ABC 中,AB =10,AC =BC 边上的高AD =6,则另一边BC 的长是( C ) A .10 B .8 C .6或10 D .8或1017.在△ABC中,AB =AC =4,BC =2,以AB 为边向△ABC 处作△ABD ,使△AB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求线段CD 的长.解:AC =4,BC =2,AB=222AC BC AB +=,∴△ACB 为直角三角形,即∠ACB =90°,分三种情况:(1)如图1,过点D 作DE ⊥CB ,垂足为点E ,易证△ACB ≌△BED ,易求CD =(2)如2,过点D 作DE ⊥CA ,垂足为点E ,易证△ACB ≌△DEA ,易求CD=(3)如图3,过点D 作DE ⊥CB ,垂足为点E ,过点A 作AF ⊥DE 垂足为点F ,易证△AFD ≌△DEB ,易求CD =图1DEB CA图2AEDB C 图3DF BECA(3)等腰三角形的顶点和腰不明时需要分类讨论 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的坐标为(2,1) (1)求OA 的长;(2)点P 为x 轴正半轴上一点,且△AOP 是等腰三角形,求P 点坐标.xx解:(1)0A ; (2)1P (54,0)或2P (4,0)或3P ,0). 核心思想方法4:建模的思想(1)数学模型1:半倍角→全等→勾股定理19.如图,四边形ADCF 中,∠D =∠C =90°,AD =DC =6,AE =EAF =45° (1)求EF 的长;(2)直接写出点F 到直线AE 的距离是 .AE解:将四边形ADCF 补成正方形ABCD ,由半角与倍角模型结论可知EF =DE +BF ,设EF =x ,则BF =x -3,FC =9-x ,在Rt △ECF 中,()22293x x =-=,解得x =5,EF =5;(2)可知△AEF 的面积是15,∴点F 到直线AE 的距离=215⨯÷20.(2017武汉改)(1)如图1,在等腰Rt △ABC 中,∠BAC =90°,AB =AC ,点M ,N 是BC 上任意两点,且∠MAN =45,求证:BM 2+CN 2=MN 2.(2)如图2,已知△AMC 中,N 为MC 上一点,∠MAN =∠C =45°,AC =,MC =9,求AN 的长.CNCN图1 图2解:(1)略;(1)过A 作AB ⊥AC 交CM 的延长线于B 点,则BC,AC =12,BM =3,∴设NC =x ,则MN =9-x ,由(1)可知222BM CN MN +=,∴()22239x x +=-,解得x =4,过A 作AT ⊥MC 于T ,则AT =TC =6,在Rt △ANT 中,运用勾股定理得:AN=(2)模型2:共顶点的等边三角形→全等→勾股定理21.如图,△ABC 中,AB =AC ,∠BAC =120°,∠DAE =60°,BD =5,CE =8,求DE 的长.CE DF BAE'CED F BA解:∵AB =AC ,可把△AEC 绕点A 顺时针旋转120°得到△A 'E B ,BE '=EC =8,'AE AE =,∠E 'AB =∠EAC ,∠BAC =120°,∠DAE =60°,∴∠BAD +∠EAC =60°,∠E 'AD =∠E 'AB +∠BAD =60°, ∴△E 'AD ≌△EAD (SAS ),∴E 'D =ED ,过E '作EF ⊥BD 于点F ,∵A B =AC ,∠BAC =120°,∴∠ABC =∠C =∠E 'BA =30°,∴∠E 'BF =60°,∴∠BE 'F =30°,∴1'42BF BE ==,'E F =BD =5,∴FD =BD -BF =1,在Rt △E 'FD 中,由勾股定理可得E 'D7,∴DE =7.22.如图,在△ABC 中,∠ABC =60°,AB =3,BC =5,以AC 为边向外作等边△ACD ,求BD 的长.F解:以AB 为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ABE ,连接EC ,易证△ABD ≌△AEC ,得BD =EC ,过E 作EF ⊥BC 交CB 延长线于F ,易得32BF =,EF =,132CF =,在Rt △EFC 中,由勾股定理得EC =7,∴BD =7.(3)模型3:共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全等→勾股定理23.(1)如图1,锐角△ABC 中,分别以AB ,AC 为边向外作等腰△ABE 和等腰△ACD ,使AE =AB ,AD =AC ,∠BAE =∠CAD ,连接BD ,CE ,试猜想BD 和CE 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四边形ABCD 中,AB =7,BC =3,∠ABC =∠ACD =∠ADC =45°,求BD 的长; (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当△ACD 在线段AC 的左侧时,求BD 的长.DABDAB图1 图2 图3解:(1)BD =CE ,理由:证△EAC ≌△BAD ,BD =CE ;(2)过A 向外作AE ⊥AB 、连接EB,则△ABE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E=AB =ABE =45°,∵∠ABC =45°,∴∠EBC =90°,∴BD =EC =(3)过A 向外作AE ⊥AB 交BC的延长线于E ,BE= BD =EC=BE-BC =3.E。

专题 全等三角形六种基本模型(学生版)

专题  全等三角形六种基本模型(学生版)

专题全等三角形六种基本模型通用的解题思路:模型一:一线三等角模型一线三等角指的是有三个等角的顶点在同一条直线上构成的相似图形,这个角可以是直角,也可以是锐角或钝角。

或叫“K字模型”。

三直角相似可以看着是“一线三等角”中当角为直角时的特例,三直角型相似通常是以矩形或者正方形形为背景,或者在一条直线上有一个顶点在该直线上移动或者旋转的直角,几种常见的基本图形如下:当题目的条件中只有一个或者两个直角时,就要考虑通过添加辅助线构造完整的三直角型相似,这往往是很多压轴题的突破口,进而将三角型的条件进行转化。

一般类型:基本类型:同侧“一线三等角”异侧“一线三等角”模型二:手拉手模型--旋转型全等一、等边三角形手拉手-出全等二、等腰直角三角形手拉手-出全等两个共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绕点C旋转过程中(B、C、D不共线)始终有:①△BCD≌△ACE;②BD⊥AE(位置关系)且BD=AE(数量关系);③FC平分∠BFE;题型三:倍长中线模型构造全等三角形倍长中线是指加倍延长中线,使所延长部分与中线相等,往往需要连接相应的顶点,则对应角对应边都对应相等。

常用于构造全等三角形。

中线倍长法多用于构造全等三角形和证明边之间的关系(通常用“SAS”证明) (注:一般都是原题已经有中线时用)。

三角形一边的中线(与中点有关的线段),或中点,通常考虑倍长中线或类中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把该中线延长一倍,证明三角形全等,从而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有关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主要思路:倍长中线(线段)造全等在△ABC中AD是BC边中线延长AD到E,使DE=AD,连接BE作CF⊥AD于F,作BE⊥AD的延长线于E连接BE延长MD到N,使DN=MD,连接CD题型四:平行线+线段中点构造全等模型题型五:等腰三角形中的半角模型过等腰三角形顶点两条射线,使两条射线的夹角为等腰三角形顶角的一半这样的模型称为半角模型。

解题思路一般是将半角两边的三角形通过旋转到一边合并成新的三角形,从而进行等量代换,然后证明与半角形成的三角形全等,再通过全等的性质得到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中考数学常见几何模型一线三等角(K型图)模型(从全等到相似)

中考数学常见几何模型一线三等角(K型图)模型(从全等到相似)

专题05 一线三等角(K 型图)模型(从全等到相似) 全等三角形与相似三角形在中考数学几何模块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相似三角形与其它知识点结合以综合题的形式呈现,其变化很多,难度大,是中考的常考题型。

如果大家平时注重解题方法,熟练掌握基本解题模型,再遇到该类问题就信心更足了.本专题就一线三等角模型进行梳理及对应试题分析,方便掌握。

模型1.一线三等角(K 型图)模型(全等模型)【模型解读】在某条直线上有三个角相等,利用平角为180°与三角形内角和为180°,证得两个三角形全等。

【常见模型及证法】同侧型一线三等角(常见):锐角一线三等角 直角一线三等角(“K 型图”) 钝角一线三等角条件:A CED B ∠=∠=∠+ CE=DE证明思路:,A B C BED ∠=∠∠=∠+任一边相等BED ACE ⇒≅异侧型一线三等角:锐角一线三等角 直角一线三等角 钝角一线三等角条件:FAC ABD CED ∠=∠=∠+ 任意一边相等证明思路:,A B C BED ∠=∠∠=∠+任一边相等BED ACE ⇒≅1.(2022·湖南湘潭·中考真题)在ABC 中,90BAC ∠=︒,AB AC =,直线l 经过点A ,过点B 、C 分别作l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点D 、E .(1)特例体验:如图①,若直线l BC ∥,AB AC ==分别求出线段BD 、CE 和DE 的长;(2)规律探究:①如图②,若直线l 从图①状态开始绕点A 旋转()045αα<<︒,请探究线段BD 、CE 和DE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②如图③,若直线l 从图①状态开始绕点A 顺时针旋转()4590αα︒<<︒,与线段BC 相交于点H ,请再探线段BD 、CE 和DE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尝试应用:在图③中,延长线段BD 交线段AC 于点F ,若3CE =,1DE =,求BFC S △.【答案】(1)BD =1;CE =1;DE =2(2)①DE =CE +BD ;理由见解析;②BD =CE +DE ;理由见解析 (3)258BFC S ∆=【分析】(1)先根据得出90452ABC ACB ︒∠=∠==︒,根据l BC ∥,得出45DAB ABC ∠=∠=︒,45EAC ACE ∠=∠=︒,再根据90BDA CEA ∠=∠=︒,求出45ABD ∠=︒,45ACE ∠=︒, 即可得出45DAB ABD EAC ACE ∠=∠=∠=∠=︒,最后根据三角函数得出1AD BD ==,1AE CE ==,即可求出2DE AD AE =+=;(2)①DE =CE +BD “AAS”证明ABD CAE ∆∆≌,得出AD =CE ,BD =AE ,即可得出结论;②BD =CE +DE ;根据题意,利用“AAS”证明ABD CAE ∆∆≌,得出AD =CE ,BD =AE ,即可得出结论;(3)在Rt△AEC 中,根据勾股定理求出5AC =,根据DF CE ∥,得出AD AF AE CF =,代入数据求出AF ,根据AC =5,算出CF ,即可求出三角形的面积.(1)解:△90BAC ∠=︒,AB AC =,△90452ABC ACB ︒∠=∠==︒, △l BC ∥,△45DAB ABC ∠=∠=︒,45EAC ACE ∠=∠=︒,△BD △AE ,CE △DE ,△90BDA CEA ∠=∠=︒,△904545ABD ∠=︒-︒=︒,904545ACE ∠=-=︒︒︒,△45DAB ABD EAC ACE ∠=∠=∠=∠=︒,△sin 1AD BD AB DAB ==⨯∠==,sin 1AE CE AC EAC ==⨯∠==,△2DE AD AE =+=. (2)①DE =CE +BD ;理由如下:△BD △AE ,CE △DE ,△90BDA CEA ∠=∠=︒,△90DAB DBA ∠+∠=︒,△90BAC ∠=︒,△90DAB CAE ∠+∠=︒,△DBA CAE ∠=∠,△AB =AC ,△ABD CAE ∆∆≌,△AD =CE ,BD =AE ,△DE =AD +AE =CE +BD ,即DE =CE +BD ;②BD =CE +DE ,理由如下:△BD △AE ,CE △DE ,△90BDA CEA ∠=∠=︒,△90DAB DBA ∠+∠=︒,△90BAC ∠=︒,△90DAB CAE ∠+∠=︒,△DBA CAE ∠=∠,△AB =AC ,△ABD CAE ∆∆≌,△AD =CE ,BD =AE ,△BD =AE =AD +DE =CE +DE ,即BD =CE +DE .(3)根据解析(2)可知,AD =CE=3,△314AE AD DE =+=+=,在Rt△AEC 中,根据勾股定理可得:5AC =,△BD △AE ,CE △AE ,△DF CE ∥,△AD AF AE CF =,即345AF =,解得:154=AF , △155544CF AC AF =-=-=,△AB =AC =5,△1152552248BFC S CF AB ∆=⨯=⨯⨯=.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勾股定理,平行线的性质,解直角三角形,根据题意证明ABD CAE ∆∆≌,是解题的关键.2.(2022·黑龙江·九年级期末)(1)如图(1),已知:在△ABC 中,△BAC =90°,AB =AC ,直线m 经过点A ,BD △直线m , CE △直线m ,垂足分别为点D 、E .证明△DE =BD +CE .(2)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 中,AB =AC ,D 、A 、E 三点都在直线m 上,并且有△BDA =△AEC =△BAC =α,其中α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结论DE =BD +CE 是否成立?如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拓展与应用:如图(3),D 、E 是D 、A 、E 三点所在直线m 上的两动点(D 、A 、E 三点互不重合),点F 为△BAC 平分线上的一点,且△ABF 和△ACF 均为等边三角形,连接BD 、CE ,若△BDA =△AEC =△BAC ,试判断△DEF 的形状.【答案】(1)见解析(2)成立,证明见解析(3)△DEF 为等边三角形,证明见解析【分析】(1)因为DE=DA+AE,故由全等三角形的判定AAS证△ADB△△CEA,得出DA=EC,AE=BD,从而证得DE=BD+CE;(2)成立,仍然通过证明△ADB△△CEA,得出BD=AE,AD=CE,所以DE=DA+AE=EC+BD;(3)由△ADB△△CEA得BD=AE,△DBA =△CAE,由△ABF和△ACF均等边三角形,得△ABF=△CAF=60°,FB=F A,所以△DBA+△ABF=△CAE+△CAF,即△DBF=△F AE,所以△DBF△△EAF,所以FD=FE,△BFD=△AFE,再根据△DFE=△DF A+△AFE=△DF A+△BFD=600得到△DEF是等边三角形.【详解】解:(1)证明:△BD△直线m,CE△直线m,△△BDA=△CEA=90°.△△BAC=90°,△△BAD+△CAE=90°.△△BAD+△ABD=90°,△△CAE=△ABD.又AB=AC,△△ADB△△CEA(AAS).△AE=BD,AD=CE.△DE=AE+AD=BD+CE;(2)成立.证明如下:△△BDA =△BAC=α,△△DBA+△BAD=△BAD +△CAE=180°-α.△△DBA=△CAE.△△BDA=△AEC=α,AB=AC,△△ADB△△CEA(AAS).△AE=BD,AD=CE.△DE=AE+AD=BD+CE;(3)△DEF为等边三角形.理由如下:由(2)知,△ADB△△CEA,BD=AE,△DBA =△CAE,△△ABF和△ACF均为等边三角形,△△ABF=△CAF=60°.△△DBA+△ABF=△CAE+△CAF.△△DBF=△F AE.△BF=AF,△△DBF△△EAF(SAS).△DF=EF,△BFD=△AFE.△△DFE=△DF A+△AFE=△DF A+△BFD=60°.△△DEF为等边三角形.【点睛】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3.(2022·江苏·九年级专题练习)【感知模型】“一线三等角”模型是平面几何图形中的重要模型之一,请根据以下问题,把你的感知填写出来:①如图1,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90C ∠=︒,AE =BD ,则AED ≌_______; ②如图2,ABC 为正三角形,,60BD CF EDF =∠=︒,则BDE ≌________;③如图3,正方形ABCD 的顶点B 在直线l 上,分别过点A 、C 作AE l ⊥于E ,CF l ⊥于F .若1AE =,2CF =,则EF 的长为________.【模型应用】(2)如图4,将正方形OABC 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O 为原点,点A 的坐标为(,则点C 的坐标为________.【模型变式】(3)如图5所示,在ABC 中,90ACB ∠=︒,AC BC =,BE CE ⊥于E ,AD △CE 于D ,4cm DE =,6cm AD =,求BE 的长.△四边形OABC是正方形△△AOC=90゜,AO=OC模型2.一线三等角模型(相似模型)【模型解读与图示】“一线三等角”型的图形,因为一条直线上有三个相等的角,一般就会有两个三角形的“一对角相等”,再利用平角为180°,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就可以得到两个三角形的另外一对角也相等,从而得到两个三角形相似.1.(2022·四川·一模)某学习小组在探究三角形全等时,发现了下面这种典型的基本图形:(1)如图1,已知:在△ABC 中,AB AC =,D 、A 、E 三点都在直线m 上,并且有BDA AEC BAC α∠=∠=∠=.试猜想DE 、BD 、CE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证明你的结论; (2)老师鼓励学习小组继续探索相似的情形.于是,学习小组又研究以下问题:如图2,△ABC 中,(060)B C αα∠=∠=<<︒.将一把三角尺中30°角顶点P 放在BC 边上,当P 在BC 边上移动时,三角尺中30°角的一条边始终过点A ,另一条边交AC 边于点Q ,P 、Q 不与三角形顶点重合.设CPQ β∠=.当β在许可范围内变化时,α取何值总有△ABP △△PCQ ?当α在许可范围内变化时,β取何值总有△ABP △△QCP ?(3)试探索有无可能使△ABP 、△QPC 、△ABC 两两相似?若可能,写出所有α、β的值(不写过程);若不可能,请说明理由.【答案】(1)DE AE AD BD CE =+=+;证明见解析;(2)30α=︒;75β=︒;(3)可能;30α=︒,30β=︒或52.5α=︒,75β=︒.【分析】(1)证明△ADB △△CEA (AAS ),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AE =BD ,AD =CE ,则可得出结论;(2)由β=△2或△1=△CQP ,即△2=30°+β-α=β,解得α=30°,即可求解;由β=△1或△2=△CQP ,同理可得:β=75°,即可求解;(3)①当α=30°,β=30°时,则△2=△B =α=30°,即可求解;②当β=75°,α=52.5°时,同理可解.【详解】解:(1)如图1,△BDA BAC α∠=∠=,△180DBA BAD BAD CAE ∠∠∠∠α+=+=︒-,△DBA CAE ∠=∠,在△ADB 和△CEA 中,DBA EAC BDA AEC BA AC ∠=∠⎧⎪∠=∠⎨⎪=⎩,△△ADB △△CEA (AAS ),△AE BD =,AD CE =, △DE AE AD BD CE =+=+;(2)在△ABP 中,2230APC B αβ∠=∠+∠=+∠=︒+,△1150β∠=︒-,同理可得:230βα∠=︒+-;由2β=∠或1CQP ∠=∠,即230βαβ∠=︒+-=,解得30α=︒,则△ABP △△PCQ ;△当β在许可范围内变化时,30α=︒时,总有△ABP △△PCQ ;由1β=∠或2CQP ∠=∠,同理可得:75β=︒.△当α在许可范围内变化时,75β=︒总有△ABP △△QCP ;(3)可能.①当30α=︒,30β=︒时,则230B α∠=∠==︒,则△ABP △△PCQ △△BCA ; ②当75β=︒,52.5α=︒时,同理可得:115075ββ∠=︒-=︒=,23052.5βαα∠=︒+-=︒=,△△ABP △△CQP △△BCA .【点睛】本题是相似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相似三角形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2.(2022·河南新乡·二模)如图,△ABC 和△ADE 是有公共顶点A 的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DAE =△BAC =90°,AD =AE ,AB =AC =6,D 在线段BC 上,从B 到C 运动,点M 和点N 分别是边BC ,DE 的中点.(1)【问题发现】若点D 是BC 边的中点时,BD MN= ,直线BD 与MN 相交所成的锐角的度数为 (请直接写出结果)(2)【解决问题]若点D 是BC 边上任意一点时,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3)【拓展探究】在整个运动过程中,请直接写出N 点运动的路径长,及CN 的最小值.当点D 是BC 的中点时,△AB =AC ,△AD △BC ,AD 平分△BAC ,如图1,在四边形ABCD 中,点P 为AB 上一点,当90DPC A B ∠=∠=∠=︒时,求证:AD BC AP BP ⋅=⋅.(2)探究:若将90°角改为锐角或钝角(如图2),其他条件不变,上述结论还成立吗?说明理由.(3)应用:如图3,在ABC 中,AB =45B ∠=︒,以点A 为直角顶点作等腰Rt ADE △.点D 在BC 上,点E 在AC 上,点F 在BC 上,且45EFD ∠=︒,若CE =CD 的长.)结论仍然成立,理由如下,BPD ∠=又BPD ∠=DPC BPC +∠DPC ∠=∠α,BPC ∴∠ADP ∴∽△△,△AD ⋅BC)∠ABD DFE ∴∽,AB DF ∴A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AB =,4DF ∴=,45EFD ∠=135DEC =︒,EFC DEC ∴∽,FC EC ∴5EC =,()45FC CD FC FC ⋅=⋅+=,1FC ∴= 【点睛】本题考查相似三角形的综合题,三角形的相似;能够通过构造45°角将问题转化为一线三角是解题的关键.模型3.一线三直角模型(相似模型)【模型解读与图示】“一线三直角”模型的图形,实则是“一线三等角”型的图形的特例,因为这种图形在正方形和矩形中出现的比较多,对它做一专门研究,这样的图形,因为有三个角是直角,就有两个角相等,再根据“等角的余角相等”可以得到另外一对角相等,从而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1.(2022·湖南郴州·中考真题)如图1,在矩形ABCD 中,4AB =,6BC =.点E 是线段AD 上的动点(点E 不与点A ,D 重合),连接CE ,过点E 作EF CE ⊥,交AB 于点F .(1)求证:AEF DCE ∽;(2)如图2,连接CF ,过点B 作BG CF ⊥,垂足为G ,连接AG .点M 是线段BC 的中点,连接GM .①求AG GM +的最小值;②当AG GM +取最小值时,求线段DE 的长.【答案】(1)见解析(2)①5;②3DE =3DE =【分析】(1)证明出DCE AEF ∠=∠即可求解;(2)①连接AM .先证明132BM CM GM BC ====.确定出点G 在以点M 为圆心,3为半径的圆上.当A ,G ,M 三点共线时,AG GM AM +=.此时,AG GM +取最小值.在Rt ABM 中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AM ,则问题得解.②先求出AF ,求AF 的第一种方法:过点M 作∥MN AB 交FC 于点N ,即有CMN CBF ∽△△,进而有12MN CM BF CB ==.设AF x =,则4BF x =-,()142MN x =-.再根据∥MN AB ,得到AFG MNG ∽△△,得到AF AG MN GM =,则有()21342xx =-,解方程即可求出AF ;求AF 的第二种方法:过点G 作GH AB ∥交BC于点H .即有MHG MBA ∽△△.则有GM GH MH AM AB MB ==,根据5AM =,可得3543GH MH ==,进而求出125GH =,95MH =.由GH AB ∥得CHG CBF ∽△△,即可求出AF .求出AF 之后,由(1)的结论可得AF AE DE DC.设DE y =,则6AE y =-,即有164y y -=,解得解方程即可求出DE .(1)证明:如图1,△四边形ABCD 是矩形,△90A D ∠=∠=︒,△90CED DCE ∠+∠=︒.△EF CE ⊥,△90CED AEF ∠+∠=︒,△DCE AEF ∠=∠,△AEF DCE ∽;(2)①解:如图2-1,连接AM .△BG CF ⊥,△BGC 是直角二角形.△132BM CM GM BC ====. △点G 在以点M 为圆心,3为半径的圆上.当A ,G ,M 三点不共线时,由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箒三边得:AG GM AM +>, 当A ,G ,M 三点共线时,AG GM AM +=.此时,AG GM +取最小值.在Rt ABM中,5AM ==.△AG GM+的最小值为5.②(求AF 的方法一)如图2-2,过点M 作∥MN AB 交FC 于点N ,△CMN CBF ∽△△.△12MN CM BF CB ==. 设AF x =,则4BF x =-,△()11422MN BF x ==-. △∥MN AB ,△AFG MNG ∽△△,△AF AG MN GM =, 由①知AG GM +的最小值为5、即5AM =,又△3GM =,△2AG =.△()21342xx =-,解得1x =,即1AF =.(求AF 的方法二)如图2-3,过点G 作GH AB ∥交BC 于点H .△MHG MBA ∽△△.△GM GH MH AM AB MB==, 由①知AG GM +的最小值为5,即5=,又△3GM =,△3543GH MH ==.△125GH =,95MH =. 由GH AB ∥得CHG CBF ∽△△,△GH CH FB CB =,即1293556FB +=,解得3FB =. △1AF AB FB =-=.由(1)的结论可得AF AE DE DC . 设DE y =,则6AE y =-,△164y y -=,解得3y =3△036<,036<<,△3DE =+或3DE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的性质、勾股定理以及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等知识,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2022·山东济宁·二模)情境观察:将含45°角的三角板的直角顶点R 放在直线l 上,分别过两锐角的顶点M ,N 作l 的垂线,垂足分别为P , Q ,(1)如图1.观察图1可知:与NQ 相等的线段是______________,与NRQ ∠相等的角是_____(2)问题探究直角ABC 中,90B ∠=︒,在AB 边上任取一点D ,连接CD ,分别以AC ,DC 为边作正方形ACEF 和正方形CDGH ,如图2,过E ,H 分别作BC 所在直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K ,L .试探究EK 与HL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拓展延伸:直角ABC 中,90B ∠=︒,在AB 边上任取一点D ,连接CD ,分别以AC ,DC 为边作矩形ACEF 和矩形CDGH ,连接EH 交BC 所在的直线于点T ,如图3.如果AC kCE =,CD kCH =,试探究TE 与TH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答案】(1)PR ,PMR ∠,(2)EK LH =,证明见解析;(3)ET HT=,证明见解析.【分析】(1)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MR RN ,90MRN ∠=︒,根据余角性质得到PMR NRQ ∠=∠,再证明MPR NRQ ≌△△,即可得到QN PR =,NRQ PMR ∠=∠;(2)证明ABC CEK ≌△△,得到EK BC =,再证明DCB CHL ≌△△,得到BC HL =,可得到EK LH =;(3)证明ACB ECM ∽△△,得到BC kEM =,证明BCD NHC ∽△△,得到BC kHN =,得到EM HN =,证明NHT EMT ≌△△即可得到ET HT =. (1)解:△MRN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MR RN ,90MRN ∠=︒,△MP PQ ⊥,NQ PQ ⊥,△90MPR NQR ∠=∠=︒,△90PMR MRP MRP NRQ ∠+∠=∠+∠=︒,△PMR NRQ ∠=∠,在MPR △和NRQ △中,PMR NRQ MPR NRQ MR NR ∠=∠⎧⎪∠=∠⎨⎪=⎩△MPR NRQ ≌△△,△QN PR =,NRQ PMR ∠=∠,故答案为:PR ,PMR ∠;(2)解:△四边形ACEF 是正方形,△AC CE =,90ACE ∠=︒,△EK BK ⊥△90B EKC ∠=∠=︒,△90BAC ACB ACB ECK ∠+∠=∠+∠=︒,△BAC ECK ∠=∠,在ABC 和CEK △中,BAC KCE B EKCAC CE ∠=∠⎧⎪∠=∠⎨⎪=⎩△ABC CEK ≌△△,△EK BC =, △四边形CDGH 是正方形,△CD CH =,90DCH ∠=︒在DCB和△3)解:过△四边形ACEF是矩形,△90ACE∠=︒,△90BAC ACB ACB ECM∠+∠=∠+∠=︒,顶点,过另外两个顶点分别向该直线作垂线,即可得三垂直模型”如图①:在△ABC中,△ACB =90°,AC=BC,分别过A、B向经过点C直线作垂线,垂足分别为D、E,我们很容易发现结论:△ADC△△CEB.(1)探究问题:如果AC≠BC,其他条件不变,如图②,可得到结论;△ADC△△CEB.请你说明理由.(2)学以致用:如图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y=12x与直线CD交于点M(2,1),且两直线夹角为α,且tanα=32,请你求出直线CD的解析式.(3)拓展应用:如图④,在矩形ABCD中,AB=4,BC=5,点E为BC边上一个动点,连接AE,将线段AE绕点E顺时针旋转90°,点A落在点P处,当点P在矩形ABCD外部时,连接PC,PD.若△DPC为直角三角形时,请你探究并直接写出BE的长.由(1)可得:△NFO△△OEM,△NF OF NO==,△点M(2,1),△OE=2,ME=1,OE ME MONF OF33ON33课后专项训练:1.(2022·贵州铜仁·三模)(1)探索发现:如图1,已知Rt ABC 中,90ACB ∠=︒,AC BC =,直线l 过点C ,过点A 作AD l ⊥,过点B 作BE l ⊥,垂足分别为D 、E .求证:CD BE =. (2)迁移应用:如图2,将一块等腰直角的三角板MON 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三角板的一个锐角的顶点与坐标原点O 重合,另两个顶点均落在第一象限内,已知点N 的坐标为()4,2,求点M 的坐标.(3)拓展应用:如图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已知直线44y x =-+与y 轴交于点P ,与x 轴交于点Q ,将直线PQ 绕P 点沿逆时针方向旋转45︒后,所得的直线交x 轴于点R .求点R 的坐标.20由已知得OM=ON,且△OMN=90°,△由(1)得△OFM△△MGN,=35x+4.【点睛】本题是一次函数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待定系数法,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汕头市潮阳区教师发展中心教学研究室一模)直角三角形ABC中,△ACB=90°,CB=CA,直线ED经过点C,过A作AD△ED于D,过B作BE△ED于E.求证:△BEC△△CDA;(2)模型应用:①已知直线AB与y轴交于A点,与x轴交于B点,sin△ABO=35,OB=4,将线段AB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度,得到线段BC,过点A,C作直线,求直线AC的解析式;②如图3,矩形ABCO,O为坐标原点,B的坐标为(8,6),A,C分别在坐标轴上,P是线段BC上动点,已知点D在第一象限,且是直线y=2x-5上的一点,若△APD是以D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请求出所有符合条件的点D的坐标.和CDA中⎧⎪⎨⎪⎩①如图,过点中sin△ABO ,AB=5m,)可证得CDB∆当D在AB的下方时,过D作DE△y轴于E,交BC于F,,在ABC中,MN经过点C,且AD MN⊥于D,BE MN⊥于E.(1)由图1,证明:DE AD BE=+;(2)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时,请猜想出DE,AD,BE的等量关系并说明理由;(3)当直线MN绕点C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试问DE,AD,BE又具有怎样的等量关系?请直接写出这个等量关系(不必说明理由).【答案】(1)证明见解析;(2)DE AD BE =-,证明过程见解析;(3)DE BE AD =-,证明过程见解析【分析】(1)先证明△ADC △△CEB ,得到AD=CE ,DC=BE ,进而得到DE=CE+DC=AD+BE 即可;(2)同(1)中思路,证明△ADC △△CEB ,进而得到DE=CE -DC=AD -BE 即可;(3)同(1)中思路,证明△ADC △△CEB ,进而得到DE=DC -CE=BE -AD 即可.【详解】解:(1)证明:在ABC 中,△90ACB ∠=︒,△90ACD BCE ∠+∠=︒,△AD MN ⊥,△90ACD CAD ∠+∠=︒,△BCE =∠∠CAD ,又△AC BC =,90ADC CEB ∠=∠=,△()≌ADC CEB AAS ,△AD CE =,DC BE =, △直线MN 经过点C ,△DE CE DC AD BE =+=+;(2)DE ,AD ,BE 的等量关系为:DE AD BE =-,理由如下:△AD MN ⊥于D ,BE MN ⊥于E △90ADC BEC ACB ∠=∠=∠=︒,△90CAD ACD ∠+∠=︒,90ACD BCE ∠+∠=︒,△CAD BCE ∠=∠,在ADC 和CEB △中90CAD BCE ADC BEC AC CB ∠=∠⎧⎪∠=∠=⎨⎪=⎩,△()ADC CEB AAS △≌△△CE AD =,CD BE =,△DE CE CD AD BE =-=-;(3)当MN 旋转到图3的位置时,DE 、AD 、BE 所满足的等量关系是DE BE AD =-,理由如下:△AD MN ⊥于D ,BE MN ⊥于E △90ADC BEC ACB ∠=∠=∠=︒,△90CAD ACD ∠+∠=︒,90ACD BCE ∠+∠=︒,△CAD BCE ∠=∠,在ADC 和CEB △中90CAD BCE ADC BEC AC CB ∠=∠⎧⎪∠=∠=⎨⎪=⎩,△()ADC CEB AAS △≌△△CE AD =,CD BE =,△DE CD CE BE A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等角的余角相等等知识点,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求解的关键.4.(2022·山东·九年级课时练习)(1)课本习题回放:“如图①,90ACB ∠=︒,AC BC =,AD CE ⊥,BE CE ⊥,垂足分别为D ,E , 2.5cm AD =, 1.7cm DE =.求BE 的长”,请直接写出此题答案:BE 的长为________.(2)探索证明:如图②,点B ,C 在MAN ∠的边AM 、AN 上,AB AC =,点E ,F 在MAN∠内部的射线AD 上,且BED CFD BAC ∠=∠=∠.求证:ABE CAF ∆∆≌.(3)拓展应用:如图③,在ABC ∆中,AB AC =,AB BC >.点D 在边BC 上,2CD BD =,点E 、F 在线段AD 上,BED CFD BAC ∠=∠=∠.若ABC ∆的面积为15,则ACF ∆与BDE ∆的面积之和为________.(直接填写结果,不需要写解答过程)【答案】(1)0.8cm ;(2)见解析(3)5【分析】(1)利用AAS 定理证明△CEB △△ADC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答即可; (2)由条件可得△BEA =△AFC ,△4=△ABE ,根据AAS 可证明△ABE △△CAF ;(3)先证明△ABE △△CAF ,得到ACF ∆与BDE ∆的面积之和为△ABD 的面积,再根据2CD BD =故可求解.【详解】解:(1)△BE △CE ,AD △CE ,△△E =△ADC =90°,△△EBC +△BCE =90°.△△BCE +△ACD =90°,△△EBC =△DCA .在△CEB 和△ADC 中,E ADC EBC DCA BC AC ∠=∠⎧⎪∠=∠⎨⎪=⎩△△CEB △△ADC (AAS ),△BE =DC ,CE =AD =2.5cm .△DC =CE −DE ,DE =1.7cm ,△DC =2.5−1.7=0.8cm ,△BE =0.8cm 故答案为:0.8cm ; (2)证明:△△1=△2,△△BEA =△AFC .△△1=△ABE +△3,△3+△4=△BAC ,△1=△BAC ,△△BAC =△ABE +△3,△△4=△ABE .△△AEB =△AFC ,△ABE =△4,AB =AC ,△△ABE △△CAF (AAS ).(3)△BED CFD BAC ∠=∠=∠△△ABE +△BAE =△F AC +△BAE =△F AC +△ACF△△ABE =△CAF ,△BAE =△ACF又AB AC =△△ABE △△CAF ,△ABE CAF S S =△ACF ∆与BDE ∆的面积之和等于ABE ∆与BDE ∆的面积之和,即为△ABD 的面积,△2CD BD =,△ABD 与△ACD 的高相同则13ABD ABC S S =△△=5 故ACF ∆与BDE ∆的面积之和为5故答案为:5.【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5.(2022·无锡市九年级月考)(1)如图1,直线m 经过等腰直角△ABC 的直角顶点A ,过点B 、C 分别作BD ⊥m ,CE ⊥m D 、E .求证:BD +CE =DE ;(2)如图2,直线m 经过△ABC 的顶点A ,AB =AC ,在直线m 上取两点 D 、E ,使∠ADB =∠AEC =α,补充∠BAC = (用α表示),线段BD 、CE 与DE 之间满足BD +CE =DE ,补充条件后并证明;(3)在(2)的条件中,将直线m 绕着点A 逆时针方向旋转一个角度到如图3的位置,并改变条件∠ADB =∠AEC = (用α表示).通过观察或测量,猜想线段BD 、CE 与DE 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并予以证明.【答案】(1)证明见详解,(2)∠BAC=α,证法见详解,(3)180º-α,DE=EC-BD,证明见详解.【分析】(1)根据已知首先证明∠DAB=∠ECA,再利用AAS即可得出△ADB≌△CEA;(2)补充∠BAC=α.利用△ADB≌△CAE,即可得出三角形对应边之间的关系,即可得出答案;(3)180º-α,DE=CE-BD,根据已知首先证明∠DAB=∠ECA,再利用AAS即可得出△ADB≌△CEA,即可得出三角形对应边之间的关系,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证明:(1)∵BD⊥m,CE⊥m,∠ABC=90°,AC=BC,∴△ADB和△AEC都是直角三角形,∴∠DBA+∠DAB=90°,∴∠ECA+∠EAC=90°,∵∠BAC=90°,∠DAB+∠EAC=90º,∴∠DAB=∠ECA,又∵∠ADB=∠CEA=90°,AB=BC,所以△ADB≌△CEA(AAS),BD=AE,DA=EC,DE=DA+AE=EC+BD,BD+CE=DE.(2)∵等腰△ABC中,AC=CB,∠ADB=∠BAC=∠CEA=α,∴∠DAB+∠EAC=180°-α,∠ECA+∠CAE=180º-α,∴∠DAB=∠ECA,∵∠ADB=∠CEA=α,AC=CB,∴△ADB≌△CEA(AAS),∴CE=AD,BD=AE,∴AD+BE=CE+CD,所以BD+CE=DE.(3)180º-α,数量关系为DE=CE-BD,∵∠ADB=∠AEC=180º-α,∠BAC=α,∴∠ABD+∠BAD=α,∠BAD+∠EAC=α,∴∠ABD=∠CAE,∵AB=AC,∴△BAD≌△ACE(AAS),∴AD=CE,BD=AE,∴DE=AD-AE=EC-BD.【点睛】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根据已知得出∠DAB=∠ECA,再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得出是解决问题的关键.6.(2022·河南新乡·九年级期中)某学习小组在探究三角形相似时,发现了下面这种典型的基本图形.(1)如图1,在ABC中,△BAC=90°,ABAC=k,直线l经过点A,BD△直线I,CE上直线l,垂足分别为D、E.求证:BDAE=k.(2)组员小刘想,如果三个角都不是直角,那么结论是否仍然成立呢?如图2,将(1)中的条件做以下修改:在ABC中,ABAC=k,D、A、E三点都在直线l上,并且有△BDA=△AEC=△BAC=α,其中α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你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数学老师赞赏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并鼓励他们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问题:如图3,在ABC中,沿ABC的边AB、AC向外作矩形ABDE和矩形ACFG,ABAE=ACAG=12,AH是BC边上的高,延长HA交EG于点I.①求证:I是EG的中点.②直接写出线段BC与AI 之间的数量关系:.【答案】(1)见解析(2)结论还成立,证明见解析(3)①见解析②BC=AI【分析】(1)由条件可证明△ABD△△CAE,可得BDAE=ABAC=k;(2)由条件可知△BAD+△CAE=180°−α,且△DBA+△BAD=180°−α,可得△DBA=△CAE,结合条件可证明△ABD△△CAE,同(1)可得出结论;(3)①过点G作GM∥AE交AI的延长线于点M,连接EM,证明△ABC△△GMA,再得到四边形AGME是平行四边形,故可求解;②由①得到BC=12AM,再根据四边形AGME是平行四边形得到BC=AI,故可求解.【详解】(1)如图1,△BD△直线l,CE△直线l,△△BDA=△CEA=90°,△△BAC=90°,△△BAD+△CAE=90°△△BAD+△ABD=90°,△△CAE=△ABD△△ABD=△CAE,△BDA=△CEA,△△ADB△△CEA,△BDAE =ABAC=k;(2)成立,证明如下:如图2,△△BDA=△BAC=α,△△DBA+△BAD=△BAD+△CAE=180°−α,△△DBA=△CAE,△△ABD=△CAE,△BDA=△CEA△△ADB△△CEA,△BDAE =ABAC=k;(3)①过点G作GM∥AE交AI的延长线于点M,连接EM △四边形AGFC是矩形,△△GAC=90°又AH△BC△△AHC=90° △△5+△CAH=△4+△CAH=90°△△5=△4△△BDE=△AHB=90°△△2+△BAH=△1+△BAH=90°△△2=△1又GM∥AE△△3=△2△△3=△1△△ABC△△GMA【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断与性质综合,解题的关键是根据题意找到相似三角,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直线l 过点C ,AM l ⊥,BN l ⊥,垂足分别为M ,N .求证:AMC CNB △≌△;[尝试应用](2)如图2,AC BC =,90ACB ∠=︒,N ,B ,E 三点共线,CN NE ⊥,45E ∠=︒,1CN =,2BN =.求AE 的长;[拓展创新](3)如图3,在DCE 中,45CDE ∠=︒,点A ,B 分别在DE ,CE 上,AC BC =,90ACB ∠=︒,若1tan 2DCA ∠=,直接写出AE AD 的值为 .在AMC和△△()AMC CNB AAS≌2)如图2AM NH⊥于M,由(1)可知:BCN CAM△≌△,△2CM BN==,1CN AM==,)可知:AMC BNC≌,45DAM DFN=∠=∠=a,△32AF a=,BCN BFH∽△,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知识,添加恰当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或相似三角形是本题的关键.8.(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三模)数学实践课堂上,张老师带领学生们从一道题入手,开始研究,并对此题做适当变式,尝试举一反三,开阔学生思维.(1)原型题:如图1,AB BD ⊥于点B ,CD BD ⊥于点D ,P 是BD 上一点,AP PC =,AP PC ⊥,则ABP △≌△________,请你说明理由.(2)利用结论,直接应用:①如图2,四边形ABCD 、EFGH 、NHMC 都是正方形,边长分别为a 、b 、c ,A 、B 、N 、E ,F 五点在同一条直线上,则CBN △≌△________,c =________(用含a 、b 的式子表示).②如图3,四边形ABCD 中,AB DC ,AB BC ⊥,2AB =,4CD =,以BC 上一点O 为圆心的圆经过A 、D 两点,且90AOD ∠=︒,则圆心O 到弦AD 的距离为________.(3)弱化条件,变化引申:如图4,M 为线段AB 的中点,AE 与BD 交于点C ,45DME A B ∠=∠=∠=︒,且DM 交AC 于点F ,ME 交BC 于点G ,连接FG ,则AMF 与BGM 的关系为:________,若AB =3AF =,则FG =________.5即可证明∽AMF BGM ,即可求出△AB DC ∥,AB BC ⊥△90B C ∠=∠=︒ △90AOD ∠=︒△90AOB DOC +=︒∠∠在AOB 和△Rt AOB 中,Rt AOD △中,12AD OE ⨯⨯=10=△圆心解:AMF 与BGM 的关系为:相似,45︒△AMD AFM +∠∠△∽AMF BGM △AM BG 45︒△90ACB ∠=︒△AC 84433=-=△FG FC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x 轴上,C 、D 、E 分别是AB 、OB 、OA 上的动点,且满足BD =2AC ,DE ∥AB ,连接CD 、CE ,当点E 坐标为 时,△CDE 与△ACE 相似.【分析】因为DE ∥AB 得到∠DEC =∠ACE ,所以△CDE 与△ACE 相似分两种情况分类讨论.【解答】解:∵DE ∥AB ,∴∠DEC ACE ,△ODE ∽△OBA ,∴△ODE 也是等边三角形,则OD =OE =DE ,设E (a ,0),则OE =OD =DE =a ,BD =AE =4﹣a .∵△CDE 与△ACE 相似,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当△CDE ∽△EAC 时,则∠DCE =∠CEA ,∴CD ∥AE ,∴四边形AEDC 是平行四边形,∴AC =a ,,∵BD =2AC ,∴4﹣a =2a ,∴a =.∴E ;②当△CDE ∽△AEC 时,∠DCE =∠EAC =60°=∠B ,∴∠BCD +∠ECA =180°﹣60°=120°,又∵∠BDC +∠BCD =180°﹣∠B =120°,∴∠BCD +∠ECA =∠BDC +∠BCD , ∴∠ECA =∠BDC ,∴△BDC ∽△ACE ,∴,∴BC =2AE =2(4﹣a )=8﹣2a , ∴8﹣2a +2=4,∴a =.∴.综上所述,点E 的坐标为或.【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考虑分类讨论是本题的关键.10.(2022•广东中考模拟)(1)模型探究:如图1,D 、E 、F 分别为ABC ∆三边BC 、AB 、AC 上的点,且B C EDF α∠=∠=∠=,BDE ∆与CFD ∆相似吗?请说明理由.(2)模型应用:ABC ∆为等边三角形,其边长为8,E 为边AB 上一点,F 为射线AC 上一点,将AEF ∆沿EF 翻折,使点A 落在射线CB 上的点D 处,且2BD =.①如图2,当点D 在线段BC 上时,求AE AF的值; ②如图3,当点D 落在线段CB 的延长线上时,求BDE ∆与CFD ∆的周长之比.【答案】(1)~∆∆BDE CFD ,见解析;(2)①57AE AF =;②BDE ∆与CFD ∆的周长之比为13. 【分析】(1)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得到BED CDF ∠=∠,即可证明;(2)①设AE x =,AF y =,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折叠可知DE AE x ==,DF AF y ==,60EDF A ∠=∠=,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BED CDF ∠=∠,即可证明~∆∆BDE CFD ,故BD BE DE CF CD FD ==,再根据比例关系求出AE AF的值; ②同理可证~∆∆BDE CFD ,得BD BE DE CF CD FD ==,得28810x x y y -==-,再得到13x y =,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解(1)~∆∆BDE CFD ,理由:B C EDF α∠=∠=∠=,在BDE ∆中,180B BDE BED ∠+∠+∠=,180180BDE BED B α∴∠+∠=-∠=-,180BDE EDF CDF ∠+∠+∠=,180180BDE CDF EDF α∴∠+∠=-∠=-,BED CDF ∴∠=∠,B C ∠=∠,~BDE CFD ∴∆∆;(2)①设AE x =,AF y =,ABC ∆是等边三角形,60A B C ∴∠=∠=∠=,8AB BC AC ===,由折叠知,DE AE x ==,DF AF y ==,60EDF A ∠=∠=,在BDE ∆中,180B BDE BED ∠+∠+∠=,180120BDE BED B ∴∠+∠=-∠=, 180120BDE BED B ∠+∠=-∠=,180BDE EDF CDF ∠+∠+∠=,180120BDE CDF EDF ∴∠+∠=-∠=,BED CDF ∴∠=∠,60B C ∠=∠=,~BDE CFD ∴∆∆,BD BE DE CF CD FD∴==, 8BE AB AE x =-=-,8CF AC AF y =-=-,6CD BC BD =-=2886x x y y -∴==-,()()2868y x y x y x ⎧=-⎪∴⎨=-⎪⎩,105147x y ∴==,57AE AF ∴=; ②设AE x =,AF y =,ABC ∆是等边三角形, 60A ABC ACB ∴∠=∠=∠=,8AB BC AC ===,由折叠知,DE AE x ==,DF AF y ==,60EDF A ∠=∠=,在BDE ∆中,180ABC BDE BED ∠+∠+∠=,180120BDE BED ABC ∴∠+∠=-∠=, 180BDE EDF CDF ∠+∠+∠=,180120BDE CDF EDF ∴∠+∠=-∠=,BED CDF ∴∠=∠,60ABC ACB ∠=∠=,120DBE DCF ∴∠=∠=,~BDE CFD ∴∆∆,BD BE DE CF CD FD ∴== 8BE AB AE x =-=-,8CF AF AC y =-=-,10CD BC BD =+=,28810x x y y -∴==-,2(8)10(8y x y x y x =-⎧∴⎨=-⎩,13x y ∴=. ~BDE CFD ∆∆.BDE ∴∆与CFD ∆的周长之比为13DE x DF y ==.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11.(2022·山西晋中·一模)阅读材料:我们知道:一条直线经过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顶点,过另外两个顶点分别向该直线作垂线,即可得三垂直模型”如图①,在ABC 中,90ACB ∠=︒,AC BC =,分别过A 、B 向经过点C 直线作垂线,垂足分别为D 、E ,我们很容易发现结论:ADC CEB △≌△.(1)探究问题:如果AC BC ≠,其他条件不变,如图②,可得到结论;ADC CEB △∽△.请你说明理由.(2)学以致用:如图③,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12y x =与直线CD 交于点()2,1M ,且两直线夹角为α,且3tan 2α=,请你求出直线CD 的解析式.(3)拓展应用:如图④,在矩形ABCD中,3AB=,5BC=,点E为BC边上—个动点,连接AE,将线段AE绕点E顺时针旋转90︒,点A落在点P处,当点P在矩形ABCD外部时,连接PC,PD.若DPC△为直角三角形时,请你探究并直接写出BE的长.415NF OF NO△△ADC=90°,△△ADC+△PDC=180°,△A 、D 、P 共线,90△△ABE△△EFP12.(2022·山东青岛·九年级期中)【模型引入】我们在全等学习中所总结的“一线三等角、K型全等”这一基本图形,可以使得我们在观察新问题的时候很迅速地联想,从而借助已有经验,迅速解决问题.【模型探究】如图,正方形ABCD中,E是对角线BD上一点,连接AE,过点E作EF△AE,交直线CB于点F.(1)如图1,若点F在线段BC上,写出EA与EF的数量关系并加以证明;(2)如图2,若点F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请直接写出线段BC,BE和BF的数量关系.【模型应用】(3)如图3,正方形ABCD中,AB=4,E为CD上一动点,连接AE交BD于F,过F作FH△AE于F,过H作HG△BD于G.则下列结论:①AF=FH;②△HAE=45°;③BD=2FG;④△CEH的周长为8.正确的结论有个.(4)如图4,点E是正方形ABCD对角线BD上一点,连接AE,过点E作EF△AE,交线段BC于点F,交线段AC于点M,连接AF交线段BD于点H.给出下列四个结论,①AE=EF;=CF;③S△AEM=S△MCF;④BE=DE;正确的结论有个.【模型变式】(5)如图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四边形OBCD是正方形,且D(0,2),点E是线段OB延长线上一点,M是线段OB上一动点(不包括点O、B),作MN△DM,垂足为M,交△CBE的平分线与点N,求证:MD=MN(6)如图6,在上一问的条件下,连接DN交BC于点F,连接FM,则△FMN和△NMB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给出证明.【拓展延伸】(7)已知△MON=90°,点A是射线ON上的一个定点,点B是射线OM上的一个动点,且满足OB>OA.点C在线段OA的延长线上,且AC=OB.如图7,在线段BO 上截取BE,使BE=OA,连接CE.若△OBA+△OCE=β,当点B在射线OM上运动时,β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如果不变,请求出这个定值;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8)如图8,正方形ABCD中,AD=6,点E是对角线AC上一点,连接DE,过点E作EF△ED,交AB于点F,连接DF,交AC于点G,将△EFG沿EF翻折,得到△EFM,连接DM,交EF 于点N,若点F是AB边的中点,则△EDM的面积是.。

专题 全等三角形常用模型

专题 全等三角形常用模型

(专题)全等三角形常用模型模型一:手拉手模型(一)有公共顶点的等边三角形(二)有公共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三)顶角相等的等腰三角形例11.[问题提出](1)如图①,△ABC、△ADE均为等边三角形,点D、E分别在边AB、AC上.将△ADE绕点A沿顺时针方向旋转,连结BD、CE.在图②中证明△ADB≌△AEC.[学以致用](2)在1的条件下,当点D、E、C在同一条直线上时,∠EDB的大小为度.[拓展延伸](3)在1的条件下,连结CD.若BC=6,AD=4,直接写出△DBC的面积S的取值范围.变式12.(1)如图1,已知△CAB和△CDE均为等边三角形,D在AC上,E在CB上,易得线段AD和BE的数量关系是.(2)将图1中的△CDE绕点C旋转到图2的位置,直线AD和直线BE交于点F.①判断线段AD和BE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②图2中∠AFB的度数是.(3)如图3,若△CAB和△CD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C=∠DEC=90°,AB=BC,DE=EC,直线AD和直线BE交于点F,分别写出∠AFB的度数,线段AD、BE间的数量关系.模型二半角模型(一)等边三角形中120°含60°半角模型(二)等腰直角三角形中90°含45°半角模型例23.已知四边形ABCD中,AB⊥AD,BC⊥CD,AB=BC,∠ABC=120°,∠MBN=60°,∠MBN绕B点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AD,DC(或它们的延长线)于E、F.(1)当∠MBN绕B点旋转到AE=CF时(如图1),试猜想AE,CF,EF之间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将三条线段分别填入后面横线中:+=.(不需证明)(2)当∠MBN绕B点旋转到AE≠CF(如图2)时,上述(1)中结论是否成立?请说明理由.(3)当∠MBN绕B点旋转到AE≠CF(如图3)时,上述(1)中结论是否成立?若不成立,线段AE,CF,EF 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变式24.如图1,在菱形ABCD中,AC=2,BD=23,AC,BD相交于点O.(1)求边AB的长;(2)求∠BAC的度数;(3)如图2,将一个足够大的直角三角板60°角的顶点放在菱形ABCD的顶点A处,绕点A左右旋转,其中三角板60°角的两边分别与边BC,CD相交于点E,F,连接EF.判断△AEF是哪一种特殊三角形,并说明理由.模型三对角互补模型(一)“共斜边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模型(异侧型)已知直角△ABC和等腰直角△DBC,则AB+AC=2AD.(二)“共斜边等腰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模型(同侧型)已知直角△ABC和等腰直角△DBC,则AB-AC=2AD.(三)“等边三角形对120°模型”.△ABC是等边三角形,∠BPC=120°,则有PB+PC=PA;(四)“120°等腰三角形对60°模型”△ABC是等腰三角形,且∠BAC=120°,∠BPC=60°,则有PB+PC=3PA;例35.如图1,在Rt△ABC中,∠ABC=90°,BA=BC,直线MN是过点A的直线CD⊥MN于点D,连接BD.(1)观察猜想张老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线段DC,AD,BD之间有什么数量关系.经过观察思考,小明出一种思路:如图1,过点B作BE⊥BD,交MN于点E,进而得出:DC+AD=BD.(2)探究证明将直线MN绕点A顺时针旋转到图2的位置写出此时线段DC,AD,BD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3)拓展延伸在直线MN绕点A旋转的过程中,当△ABD面积取得最大值时,若CD长为1,请直接写BD的长.变式36.如图1,在四边形ABCD中,AB=AD,∠B+∠ADC=180°,点E,F分别在四边形ABCD的边BC,CD上,∠BAD,连接EF,试猜想EF,BE,DF之间的数量关系.∠EAF=12(1)思路梳理将△ABE绕点A逆时针旋转至△ADG,使AB与AD重合,由∠B+∠ADC=180°,得∠FDG=180°,即点F,D,G三点共线,易证△AFG≌△AFE,故EF,BE,DF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2)类比引申∠BAD,如图2,在图1的条件下,若点E,F由原来的位置分别变到四边形ABCD的边CB,DC延长线上,∠EAF=12连接EF,试猜想EF,BE,DF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给出证明.(3)联想拓展如图3,在△ABC中,∠BAC=90°,AB=AC,点D,E均在边BC上,且∠DAE=45°,若BD=1,EC=2,直接写出DE的长为________________.模型四三垂直模型【结论】如图所示,AB⊥BC,AB=BC,AD⊥DE,CE⊥DE,则△ABD≌△BCE,DE=AD−CE.例47.如图,AB=BC,AB⊥BC,AE⊥BD于F,BC⊥CD,求证:EC=AB-CD.变式48.如下图所示,在△ABC中,∠ACB=90°,AC=BC,BE⊥CE于点E,AD⊥CE于点D.DE=6cm,AD=9cm,则BE的长是()A.6cm B.1.5cm C.3cm D.4.5cm模型五一线三等角模型题型特征:图形的某条线段上出现三个相等的角,如图中∠B=∠2=∠C解题方法:只要题目再出现一组等边(BE=AC或EF=AE或BF=EC),必证△BEF≌△CAE(AAS或ASA)证明过程:∵∠1=180°-∠2-∠3,∠4=180°-∠C-∠3,∵∠2=∠C,∴∠1=∠4,∵∠B=∠C,若BE =AC或EF=AE或BF=EC,则△BEF≌△CAE(AAS或ASA)例59.如图,在ABC中,AB=AC=2,∠B=40°,点D在线段BC上运动(点D不与点B、C重合),连接AD,作∠ADE=40°,DE交线段AC于点E.(1)当∠BDA=115°时,∠EDC=______°,∠AED=______°;(2)线段DC的长度为何值时,△ABD≌△DCE,请说明理由;(3)在点D的运动过程中,△ADE的形状可以是等腰三角形吗?若可以,求∠BDA的度数;若不可以,请说明理由.变式510.(1)如图(1)在△ABC中,∠BAC=90°,AB=AC,直线m经过点A,BD⊥直线m,CE⊥直线m,垂足分别为点D、E.求证:DE=BD+CE;(2)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ABC中,AB=AC,D、A、E三点都在直线m上,并且有∠BDA=∠AEC=∠BAC=α,其中α为任意锐角或钝角.请问结论DE=BD+CE是否成立?如成立,请给出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模型六雨伞模型模型讲解【结论】如图,AP是∠BAC的平分线,BO⊥AP,垂足为O,延长BO交AC于点D,则△ABO≌△ADO,AB=AD,OB=OD.【证明】根据题意得,在△ABO与△ADO中,∠BAO=∠DAO,AO=AO,∠AOB=∠AOD,∴△ABO≌△ADO,∴AB=AD,OB=OD.例611.已知,如图ΔABC中,AB=AC,∠A=90°,∠ACB的平分线CD交AB于点E,∠BDC=90°,求证:CE=2BD.变式712.如图,在△ABC中,BE是∠ABC的平分线,AD⊥BE,垂足为D,求证:∠2=∠1+∠C.模型七边边角模型SSA(胖瘦模型)胖瘦模型——两条边对应相等,一组角对应相等,两个角互补.模型讲解【模型】如图所示,在等腰△ABC中,AB=AC,点P在线段BC上且P不是BC的中点.【结论1】(变胖)如图所示,在BC上截取CQ=BP,连接AQ,△ABQ≌△ACP(SAS),AP=AQ.6【结论2】(变瘦)如图所示,在BC上截取CQ=BP,连接AQ,△ABP≌ACQ(SAS),AP=AQ.【结论3】如图所示,过点A作AM⊥BC,垂足为M,△ABM≌△ACM(SAS).【总结】两个三角形满足两条边对应相等,并且其中一条边的对角相等,满足的条件为SSA.处理方法:1变胖(加等腰).2变瘦(减等腰).3找中间状态(加、减直角三角形).例713.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C>BA,AD=CD,BD平分∠ABC,求证:∠A+∠C=180°.实践练14.如图,∠ACB=90°,AC=BC,AD⊥CE,BE⊥CE,垂足分别是点D、E,AD=3,BE=1,则DE的长是()A.1.5B.2C.22D.1015.如图,△ABC的面积为9cm2,BP平分∠ABC,AP⊥BP于P,连接PC,则△PBC的面积为()A.3cm2B.4cm2C.4.5cm2D.5cm216.如图,BN为∠MBC的平分线,P为BN上一点,且PD⊥BC于点D,∠APC+∠ABC=180°,给出下列结论:①∠MAP=∠BCP;②PA=PC;③AB+BC=2BD;④四边形BAPC的面积是△PBD面积的2倍,其中结论正确的个数有()A.4个B.3个C.2个D.1个17.如图,点C在线段BD上,且AB⊥BD,DE⊥BD,AC⊥CE,BC=DE,求证:AB=CD.18.如图,△ABC中,AC=BC,∠ACB=90°,A(0,3),C(1,0),则点B的坐标为________.19.如图,在Rt△ABC中,∠ACB=90°,AC=BC=4,点E在AC上,且AE=1,连接BE,∠BEF=90°,且BE=FE,连接CF,则CF的长为____________20.如图,OC平分∠MON,A、B分别为OM、ON上的点,且BO>AO,AC=BC,求证:∠OAC+∠OBC=180°.21.如图,△OAB和△OCD中,OA=OB,OC=OD,∠AOB=∠COD=α,AC、BD交于M(1)如图1,当α=90°时,∠AMD的度数为°;(2)如图2,当α=60°时,求∠AMD的度数;(3)如图3,当△OCD绕O点任意旋转时,∠AMD与α是否存在着确定的数量关系?如果存在,请你用α表示∠AMD,不用证明;若不确定,说明理由.22.已知:△ABC中,CA=CB,∠ACB=90º,D为△ABC外一点,且满足∠ADB=90º(1)如图所示,求证:DA+DB=2DC(2)如图所示,猜想DA.DB.DC之间有何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3)如图所示,过C作CH⊥BD于H,BD=6,AD=3,则CH=.23.例:截长补短法,是初中几何题中一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也是把几何题化难为易的一种策略.截长就是在长边上截取一条线段与某一短边相等,补短就是通过延长或旋转等方式使两条短边拼合到一起,从而解决问题.(1)如图1,△ABC是等边三角形,点D是边BC下方一点,∠BDC=120°,探索线段DA、DB、DC之间的数量关系.解题思路:将△ABD绕点A逆时针旋转60°得到△ACE,可得AE=AD,CE=BD,∠ABD=∠ACE,∠DAE=60°,根据∠BAC+∠BDC=180°,可知∠ABD+∠ACD=180°,则∠ACE+∠ACD=180°,易知△ADE是等边三角形,所以AD=DE,从而解决问题.根据上述解题思路,三条线段DA、DB、DC之间的等量关系是___________;(2)如图2,Rt△ABC中,∠BAC=90°,AB=AC.点D是边BC下方一点,∠BDC=90°,探索三条线段DA、DB、DC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4.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AB分别交x轴、y轴于A(a,0),B(0,b)两点,且a,b满足(a−b)2+|a−4t|=0,且t>0,t是常数,直线BD平分∠OBA,交x轴于点D.(1)若AB的中点为M,连接OM交BD于点N,求证:ON=OD;(2)如图2,过点A作AE⊥BD,垂足为E,猜想AE与BD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25.如图,在△ABC中,点D为边BC的中点,点E在△ABC内,AE平分∠BAC,CE⊥AE点F在AB上,且BF=DE(1)求证:四边形BDEF是平行四边形(2)线段AB,BF,AC之间具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证明你所得到的结论26.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已知BD平分∠ABC,∠BAD+∠C=180°,求证:AD=CD.27.如图,已知∠AOB=60°,在∠AOB的平分线OM上有一点C,将一个120°角的顶点与点C重合,它的两条边分别与直线OA、OB相交于点D、E.(1)当∠DCE绕点C旋转到CD与OA垂直时(如图1),请猜想OE+OD与OC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当∠DCE绕点C旋转到CD与OA不垂直时,到达图2的位置,(1)中的结论是否成立?并说明理由;(3)当∠DCE绕点C旋转到CD与OA的反向延长线相交时,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请在图3中画出图形,若成立,请给于证明;若不成立,线段OD、OE与OC之间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

《全等三角形》讲义(完整版)

《全等三角形》讲义(完整版)

全等三角形讲义一、知识点总结全等三角形定义:形状大小相同,并且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形三角形。

:形状大小相同,并且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形三角形。

补充说明: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1)边边边定理: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称SSS ) (2)边角边定理: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边角边定理: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称SAS) (3)角边角定理: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称ASA ASA)) (4)角角边定理: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简称AAS AAS)) (5)斜边、直角边定理: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简称HL HL)) 角平分线的性质: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OP 平分∠平分∠AOB AOB AOB,,PM PM⊥⊥OA 于M ,PN PN⊥⊥OB 于N ,∴PM=PN 角平分线的判定: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 .∵PM PM⊥⊥OA 于M ,PN PN⊥⊥OB 于N ,PM=PN ∴OP 平分∠平分∠AOB AOB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平分线交于一点,并且这一点到三边的距离等。

二、典型例题举例A BC PMNO A BCPMN O例1、如图,△ABN ≌△ACM,∠B 和∠C 是对应角,AB 与AC 是对应边,写出其他对应边和对应角.例2、如图,△、如图,△ABC ABC 是一个钢架,是一个钢架,AB=AC AB=AC AB=AC,,AD 是连结点A 与BC 中点D 的支架.的支架.求证:△求证:△ABD ABD ABD≌△≌△≌△ACD ACD ACD..例3、已知:点A 、F 、E 、C 在同一条直线上,AF =CE ,BE ∥DF ,BE =DF . 求证:△ABE ≌△CDF .例4、如图:、如图:D D 在AB 上,上,E E 在AC 上,上,AB AB AB==AC AC,∠,∠,∠B B =∠=∠C C .求证AD AD==AE AE..例5、如图:∠、如图:∠1=1=1=∠∠2,∠,∠3=3=3=∠∠4 求证:求证:AC=AD AC=AD例6、如图,B 、E 、F 、C 在同一直线上,AF ⊥BC 于F ,DE ⊥BC 于E ,AB=DC ,BE=CF ,你认为AB 平行于CD 吗?说说你的理由吗?说说你的理由D CB ACADB123 4例7、如图1,△ABC 的边AB 、AC 为边分别向外作正方形ABDE 和正方形ACFG ,连结EG ,试判断△ABC 与△AEG 面积之间的关系,并说明理由.例8、如图,OC 是∠AOB 的平分线,P 是OC 上的一点,PD ⊥OA 交OA 于D ,PE ⊥OB 交OB 于E ,F 是OC 上的另一点,连接DF ,EF ,求证DF =EF例9、如图,△ABC 中,AD 是它的角平分线,P 是AD 上的一点,PE ∥AB 交BC 于E ,PF ∥AC 交BC 于F ,求证:D 到PE 的距离与D 到PF 的距离相等的距离相等例10、如图,在△ABC 中,AD 为∠BAC 的平分线,DE ⊥AB 于E ,DF ⊥AC 于F ,△ABC 面积是282cm ,AB =20cm ,AC =8cm,求DE 的长.AGF CBDE图1AEB DCFAB CDED C EF BA 例10、已知:BE ⊥CD ,BE =DE ,BC =DA ,求证:①,求证:① △BEC ≌△DAE ;②DF ⊥BC .例11、如图,已知:E 是∠AOB 的平分线上一点,EC ⊥OB ,ED ⊥OA ,C ,D 是垂足,连接CD ,求证:(1)∠ECD=∠EDC ;(2)OD=OC ;(3)OE 是CD 的中垂线.三、专题版块三、专题版块 专题一:专题一: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应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的应用例1、如图,在△ABC 中,AB=AC , BAC=40°,分别以AB AB、AC 为边作两个等腰三角形ABD 和ACE ACE,使∠,使∠BAD=∠CAE=90°.(1)求∠DBC 的度数.(2)求证:BD=CE.例2、如图,A B ∥CD,AF CD,AF∥∥DE,BE=CF,DE,BE=CF,求证:求证:求证:AB=CD. AB=CD.例3、如图在△ABC 中,BE 、CF 分别是AC 、AB 边上的高,在BE 延长线上截取BM =AC ,在CF 延长线上截到CN =AB ,求证:AM =AN 。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等边三角形知识点与训练(含解析)苏科版(2021-2022学年)

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二章等边三角形知识点与训练(含解析)苏科版(2021-2022学年)

等边三角形一.等边三角形的概念等边三角形: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三.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判定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判定2:有一个角是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四.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证明:,,延长至使,则有垂直平分,所以,因为,所以是等边三角形,所以,即.五.等边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综合等边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综合问题主要分两种类型:一是以等边三角形为载体来考察全等三角形的综合问题;二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证明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不管是哪种类型都要注意60°角和边的等量关系的应用,尤其是后面学习旋转之后,会出现一些比较难的等边三角形和全等三角形结合的问题.一.考点: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 2.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3.等边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综合.60︒60︒30︒B'CBA90A C B ∠=︒30A ∠=︒BC 'B 'CB C B =AC 'BB 'A B A B =60B ∠=︒'A B B △'2A B B B B C ==12BC AB=二.重难点:1.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具有等腰三角形的所有性质.做题时常作为隐藏条件考察.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用定义判断的不多,一般都是利用有一个角是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来判定,所以在构造全等是要注意同时兼顾边相等,并且可以推导出有一个角为60°.3.等边三角形的性质非常特殊,在证明或计算中要注意边角之间的转化,尤其是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中边的关系.4.在解决建立在等边三角形基础上的全等综合问题时,关键是抓住边相等,角度都是特殊角.三.易错点:在利用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必须在直角三角形中才能运用,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均不存在上述关系;二是一定要注意是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题模一: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例1.1。

中考数学黄金知识点系列专题三角形5

中考数学黄金知识点系列专题三角形5

专题25 三角形聚焦考点☆温习理解一、三角形1、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1)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

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3、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来两个内角的和。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注: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

二、全等三角形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1)边角边定理: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角边”或“SAS”)(2)角边角定理: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角边角”或“ASA”)(3)边边边定理: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边边边”或“SSS”)。

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对于特殊的直角三角形,判定它们全等时,还有HL定理(斜边、直角边定理):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可简写成“斜边、直角边”或“HL”)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三、等腰三角形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

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

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八年级数学

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八年级数学

第06讲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学习目标】1.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性质及判定方法。

【基础知识】一.等边三角形的性质(1)等边三角形的定义: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①它可以作为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为等边三角形的方法;②可以得到它与等腰三角形的关系:等边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的特殊情况.在等边三角形中,腰和底、顶角和底角是相对而言的.(2)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且都等于60°.等边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它有三条对称轴;它的任意一角的平分线都垂直平分对边,三边的垂直平分线是对称轴.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1)由定义判定:三条边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判定定理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判定定理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说明:在证明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时,若已知或能求得三边相等则用定义来判定;若已知或能求得三个角相等则用判定定理1来证明;若已知等腰三角形且有一个角为60°,则用判定定理2来证明.三.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1)等边三角形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几何图形,它的角的特殊性给有关角的计算奠定了基础,它的边角性质为证明线段、角相等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是等边三角形又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同样具备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时要善于挖掘图形中的隐含条件广泛应用.(2)等边三角形的特性如:三边相等、有三条对称轴、一边上的高可以把等边三角形分成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形、连接三边中点可以把等边三角形分成四个全等的小等边三角形等.(3)等边三角形判定最复杂,在应用时要抓住已知条件的特点,选取恰当的判定方法,一般地,若从一般三角形出发可以通过三条边相等判定、通过三个角相等判定;若从等腰三角形出发,则想法获取一个60°的角判定.【考点剖析】一.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共5小题)1.(2020秋•濮阳期末)三个等边三角形的摆放位置如图所示,若∠1+∠2=100°,则∠3的度数为( )A .80°B .70°C .45°D .30°2.(2022春•江都区月考)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P 是三角形内一点,PD ∥AB ,PE ∥BC ,PF ∥AC ,若△ABC 的周长为24,则PD +PE +PF =( )A .8B .9C .12D .153.(2022春•鼓楼区校级月考)如图,C 是线段AB 上一动点,△ACD ,△CBE 都是等边三角形,M ,N 分别是CD ,BE 的中点,若AB =4,则线段MN 的最小值为( )A .√32B .√3C .2√3D .3√324.(2021秋•无锡期末)如图,△ABC 是等边三角形,BC =BD ,∠BAD =20°,则∠BCD 的度数为 .5.(2021秋•宝应县期中)如图,△ABC 为等边三角形,BD 平分∠ABC ,BD 交AC 于点D ,DE ∥BC ,DE 交AB 于点E .(1)判断△ADE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判断AE 与AB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共4小题)6.(2021秋•淮安期末)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b)4+(b﹣c)2+|c﹣a|=0,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A.直角三角形B.等边三角形C.等腰非等边三角形D.钝角三角形7.(2021秋•渑池县期末)下列对△ABC的判断,错误的是()A.若∠A:∠B:∠C=1:2:3,则△ABC是直角三角形B.若AB=BC,∠C=50°,则∠B=50°C.若AB=BC,∠A=60°,则△ABC是等边三角形D.若∠A=20°,∠C=80°,则△ABC是等腰三角形8.(2017秋•兴化市期中)有一个角是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9.(2019秋•鼓楼区校级期中)如图,点D在线段BC上,∠B=∠C=∠ADE=60°,AB=DC.求证:△ADE为等边三角形.三.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共3小题)10.(2021秋•淮安区期末)已知△ABC中,AB=AC,∠A=60°,若BC=5cm,则AC=cm.11.(2020秋•河北区期末)如图,在等边△ABC中,点D,E分别在边BC,AC上,DE∥AB,过点E作EF⊥DE,交BC的延长线于点F.(1)求∠F的度数.(2)求证:DC=CF.12.(2021春•龙口市期末)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B=AD,CB=CD,∠A=60°,点E为AD上一点,连接BD,CE交于点F,CE∥AB.(1)判断△DEF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若AD=12,CE=8,求CF的长.【过关检测】一.选择题(共5小题)1.(2021秋•梁溪区校级期中)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E∥BC,若AB=12,BD=7,则△ADE的周长为()A.5B.36C.21D.152.(2021秋•鼓楼区月考)在等边三角形ABC中,AD是高,∠B的平分线交AD于E,下面判断中错误的是()A.点E在AB的垂直平分线上B.点E到AB、BC、AC的距离相等C.点E是AD的中点D.过点E且垂直于AB的直线必经过点C3.(2021秋•鼓楼区期中)已知三个城镇中心A、B、C恰好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在A、B、C之间铺设光缆连接,实线为所铺的路线,四种方案中光缆铺设路线最短的是()A.B.C.D.4.(2020秋•东台市期中)一边上的中线等于这边的一半,此三角形一定是()A.等边三角形B.有一角为钝角的等腰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顶角是36°的等腰三角形5.(2021春•罗湖区校级期末)已知如图等腰△ABC,AB=AC,∠BAC=120°,AD⊥BC于点D,点P是BA延长线上一点,点O是线段AD上一点,OP=OC,下面的结论:①∠APO+∠DCO=30°;②∠APO=∠DCO;③△OPC 是等边三角形;④AB=AO+AP.其中正确的是()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①②③④二.填空题(共3小题)6.(2021秋•淅川县期末)如图,两块完全一样的含30°角的直角三角板,将它们重叠在一起并绕其较长直角边的中点M转动,使上面一块三角板的斜边刚好过下面一块三角板的直角顶点C.已知AC=4,则这两块直角三角板顶点A、A′之间的距离等于.7.(2020秋•韩城市期中)在△ABC中,∠A=∠B=60°,AB=3,则BC等于.8.(2020秋•饶平县校级期末)如图,已知△ABC中高AD恰好平分边BC,∠B=30°,点P是BA延长线上一点,点O是线段AD上一点且OP=OC,下面的结论:①∠APO+∠DCO=30°;②△OPC是等边三角形;③AC=AO+AP;④S△ABC=S四边形AOCP.其中正确的为.(填序号)三.解答题(共6小题)9.如图,在等边△ABC中,∠ABC与∠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且OD∥AB,OE∥AC.(1)试判定△ODE的形状,并说明你的理由;(2)若BC=10,求△ODE的周长.10.(2018秋•盱眙县期中)已知:如图,△ABC中,AB=AC,D为BC上一点,过点D作DE∥AB交AC于点E.(1)求证:∠C=∠CDE.(2)若∠A=60°,试判断△DEC的形状,并说明理由.11.(2020秋•赣榆区期中)如图,在△ABC中,AB=AC,∠BAC=120°,点D、E在BC上,且AE=BE.(1)求∠CAE的度数;(2)若点D为线段EC的中点,求证:△ADE是等边三角形.12.(2020秋•黄陂区期中)如图,已知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AD=AE.(1)求证:BD=CE;(2)若AD=BD=DE=CE,求∠BAE的度数.13.(2019秋•桐城市期末)如图,点O是等边△ABC内一点,∠AOB=110°,∠BOC=α.以OC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OCD,连接AC、AD.(1)当α=150°时,试判断△AO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探究:当α为多少度时,△AOD是等腰三角形?14.(2019秋•滨海县期中)如图,在△ABC中,AB=AC,∠BAC=120°,AE=BE,D为EC中点.(1)求∠CAE的度数;(2)求证:△ADE是等边三角形.第06讲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学习目标】1.了解等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性质及判定方法。

中考数学专题-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解析版)

中考数学专题-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解析版)

三角形及全等三角形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1.(2021·湖南岳阳市·中考真题)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A .五边形的内角和是720︒B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C .内错角相等D .三角形的重心是这个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答案】B【分析】根据相关概念逐项分析即可.【详解】A 、五边形的内角和是540︒,故原命题为假命题,不符合题意;B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原命题是真命题,符合题意;C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故原命题为假命题,不符合题意;D 、三角形的重心是这个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的交点,故原命题为假命题,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命题判断,涉及多边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重心等,熟记基本性质和定理是解题关键.2.(2021·山东临沂市·中考真题)如图,在//AB CD 中,40AEC ∠=︒,CB 平分DCE ∠,则ABC ∠的度数为( )A .10︒B .20︒C .30D .40︒【答案】B【分析】 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ABC =∠BCD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ABC =∠BCD ,再利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计算即可.【详解】解:∠AB ∠CD ,∠∠ABC =∠BCD ,∠CB 平分∠DCE ,∠∠BCE =∠BCD ,∠∠BCE =∠ABC ,∠∠AEC =∠BCE +∠ABC =40°,∠∠ABC =20°,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和外角的性质,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3.(2021·陕西中考真题)如图,点D 、E 分别在线段BC 、AC 上,连接AD 、BE .若35A ∠=︒,25B ∠=︒,50C ∠=︒,则1∠的大小为( )A .60°B .70°C .75°D .85°【答案】B【分析】 由题意易得105BEC ∠=︒,然后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进行求解.【详解】解:∠25B ∠=︒,50C ∠=︒,∠在Rt ∠BEC 中,由三角形内角和可得105BEC ∠=︒,∠35A ∠=︒,∠170BEC A ∠=∠-∠=︒;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内角和及外角的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及外角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4.(2021·四川乐山市·中考真题)如图,已知直线1l 、2l 、3l 两两相交,且13l l ⊥.若50α=︒,则β的度数为( )A .120︒B .130︒C .140︒D .150︒【答案】C【分析】 由垂直的定义可得∠2=90°;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510α∠=∠=︒,再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得140β∠=︒.【详解】∠13l l ⊥,∠∠2=90°;∠510α∠=∠=︒,∠125090140β∠=∠+∠=︒+︒=︒.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垂直的定义、对顶角的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运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解决问题的关键.5.(2021·安徽中考真题)两个直角三角板如图摆放,其中90BAC EDF ∠=∠=︒,45E ∠=︒,30C ∠=︒,AB 与DF 交于点M .若//BC EF ,则BMD ∠的大小为( )A .60︒B .67.5︒C .75︒D .82.5︒【答案】C【分析】根据//BC EF ,可得45FDB F ∠=∠=︒,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即可得出答案.【详解】由图可得6045B F ∠=︒∠=︒,,∠//BC EF ,∠45FDB F ∠=∠=︒,∠180180456075BMD FDB B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解题的关键. 6.(2021·江苏扬州市·中考真题)如图,点A 、B 、C 、D 、E 在同一平面内,连接AB 、BC 、CD 、DE 、EA ,若100BCD ∠=︒,则A B D E ∠+∠+∠+∠=( )A .220︒B .240︒C .260︒D .280︒【答案】D【分析】 连接BD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求出∠CBD +∠CDB ,再利用四边形内角和减去∠CBD 和∠CDB 的和,即可得到结果.【详解】解:连接BD ,∠∠BCD =100°,∠∠CBD +∠CDB =180°-100°=80°,∠∠A +∠ABC +∠E +∠CDE =360°-∠CBD -∠CDB =360°-80°=280°,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四边形内角和,解题的关键是添加辅助线,构造三角形和四边形. 7.(2021·河北中考真题)定理: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已知:如图,ACD ∠是ABC 的外角.求证:ACD A B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证法1还需证明其他形状的三角形,该定理的证明才完整B.证法1用严谨的推理证明了该定理C.证法2用特殊到一般法证明了该定理D.证法2只要测量够一百个三角形进行验证,就能证明该定理【答案】B【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与平角的定义可判断A与B,利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可判断C与D.【详解】解:A. 证法1给出的证明过程是完整正确的,不需要分情况讨论,故A不符合题意;B. 证法1给出的证明过程是完整正确的,不需要分情况讨论,故选项B符合题意;C. 证法2用量角器度量两个内角和外角,只能验证该定理的正确性,用特殊到一般法证明了该定理缺少理论证明过程,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D. 证法2只要测量够一百个三角形进行验证,验证的正确性更高,就能证明该定理还需用理论证明,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外角的证明问题,命题的正确性需要严密推理证明,三角形外角分三种情形,锐角、直角、和钝角,证明中应分类才严谨.8.(2021·四川泸州市·中考真题)在锐角ABC中,∠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有以下结论:2sinA sinB sinCa cb R ===(其中R为ABC 的外接圆半径)成立.在ABC 中,若∠A =75°,∠B =45°,c =4,则ABC 的外接圆面积为( )A .163πB .643πC .16πD .64π【答案】A【分析】方法一:先求出∠C ,根据题目所给的定理,2sin c R C = , 利用圆的面积公式S 圆=163π. 方法二:设∠ABC 的外心为O ,连结OA ,OB ,过O 作OD ∠AB 于D ,由三角形内角和可求∠C =60°,由圆周角定理可求∠AOB =2∠C =120°,由等腰三角形性质,∠OAB =∠OBA =30,由垂径定理可求AD =BD =2,利用三角函数可求OAS 圆=163π. 【详解】解:方法一:∠∠A =75°,∠B =45°,∠∠C =180°-∠A -∠B =180°-75°-45°=60°,有题意可知42=sin sin 6032c R C ===︒,∠3R =, ∠S 圆=2221633R OA ππππ⎛=== ⎝⎭.方法二:设∠ABC 的外心为O ,连结OA ,OB ,过O 作OD ∠AB 于D ,∠∠A =75°,∠B =45°,∠∠C =180°-∠A -∠B =180°-75°-45°=60°,∠∠AOB =2∠C =2×60°=120°,∠OA =OB ,∠∠OAB =∠OBA =()1180120302︒-︒=︒, ∠OD ∠AB ,AB 为弦,∠AD =BD =122AB =,∠AD =OA cos30°,∠OA =343cos30223AD ÷︒=÷=, ∠S 圆=222431633R OA ππππ⎛⎫=== ⎪ ⎪⎝⎭.故答案为A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内角和,圆周角定理,等腰三角形性质,垂径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圆的面积公式,掌握三角形的外接圆,三角形内角和,圆周角定理,等腰三角形性质,垂径定理,锐角三角函数,圆的面积公式是解题关键.9.(2021·重庆中考真题)如图,在ABC 和DCB 中,ACB DBC ∠=∠ ,添加一个条件,不能..证明ABC 和DCB 全等的是( )A .ABC DCB ∠=∠B .AB DC = C .AC DB =D .A D ∠=∠【答案】B【分析】 根据已知条件和添加条件,结合全等三角形的判断方法即可解答.【详解】选项A ,添加ABC DCB ∠=∠,在ABC 和DCB 中,ABC DCB BC CBACB DBC ∠=∠⎧⎪=⎨⎪∠=∠⎩, ∠ABC ∠DCB (ASA ),选项B ,添加 AB DC =,在ABC 和DCB 中, AB DC =,BC CB =,ACB DBC ∠=∠,无法证明ABC ∠DCB ; 选项C ,添加AC DB =,在ABC 和DCB 中,BC CB ACB DBC AC DB =⎧⎪∠=∠⎨⎪=⎩,∠ABC ∠DCB (SAS );选项D ,添加A D ∠=∠,在ABC 和DCB 中,A D ACB DBC BC CB ∠=∠⎧⎪∠=∠⎨⎪=⎩,∠ABC ∠DCB (AAS );综上,只有选项B 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熟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0.(2021·重庆中考真题)如图,点B ,F ,C ,E 共线,∠B =∠E ,BF =EC ,添加一个条件,不等判断∠ABC ∠∠DEF的是( )A .AB =DE B .∠A =∠DC .AC =DFD .AC ∠FD【答案】C【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逐一分析即可解题.【详解】 解:BF =EC ,BC EF ∴=A. 添加一个条件AB =DE ,又,BC EF B E =∠=∠()ABC DEF SAS ∴△≌△故A 不符合题意;B. 添加一个条件∠A =∠D又,BC EF B E =∠=∠()ABC DEF AAS ∴≌故B 不符合题意;C. 添加一个条件AC =DF ,不能判断∠ABC ∠∠DEF ,故C 符合题意;D. 添加一个条件AC ∠FDACB EFD ∴∠=∠又,BC EF B E =∠=∠()ABC DEF ASA ∴≌故D 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添加条件使得三角形全等即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重要考点,难度较易,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11.(2021·浙江嘉兴市·中考真题)将一张三角形纸片按如图步骤∠至∠折叠两次得图∠,然后剪出图∠中的阴影部分,则阴影部分展开铺平后的图形是( )A .等腰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矩形D .菱形【答案】D【分析】 此题是有关剪纸的问题,此类问题应亲自动手折一折,剪一剪.【详解】解:由题可知,AD 平分BAC ∠,折叠后AEO △与AFO 重合,故全等,所以EO =OF ;又作了AD 的垂直平分线,即EO 垂直平分AD ,所以AO =DO ,且EO ∠AD ;由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EDF 为平行四边形;又AD ∠EF ,所以平行四边形AEDF 为菱形.故选:.D【点睛】本题主要考察学生对于立体图形与平面展开图形之间的转换能力,与课程标准中“能以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有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图形”的要求相一致,充分体现了实践操作性原则.12.(2021·四川遂宁市·中考真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B .平行四边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C .在代数式1a ,2x ,x π,985,42b a +,13y +中,1a ,x π,42b a+是分式 D .若一组数据2、3、x 、1、5的平均数是3,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4【答案】A【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称性,分式的定义,平均数,中位数的性质分别进行判断即可.【详解】解:A.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故选项正确;B.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选项错误;C.在代数式1a ,2x ,x π,985,42b a +,13y +中,1a ,42b a +是分式,故选项错误; D.若一组数据2、3、x 、1、5的平均数是3,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3,故选项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综合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对称性,分式的定义,平均数,中位数等知识点,熟悉相关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3.(2021·湖南娄底市·中考真题)2,5,m ) A .210m -B .102m -C .10D .4 【答案】D【分析】先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求出m 的取值范围,再把二次根式进行化解,得出结论.【详解】解:2,3,m 是三角形的三边,5252m ∴-<<+,解得:37x ,374m m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二次根式的性质及化简,解题的关键是:先根据题意求出m 的范围,再对二次根式化简. 14.(2021·山东泰安市·中考真题)如图,直线//m n ,三角尺的直角顶点在直线m 上,且三角尺的直角被直线m 平分,若160∠=︒,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275∠=︒B .345∠=︒C .4105∠=︒D .5130∠=︒【答案】D【分析】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6和∠7的度数,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求出∠3,∠8,∠2的度数,最后利用邻补角互补求出∠4和∠5的度数.【详解】首先根据三角尺的直角被直线m 平分,∠∠6=∠7=45°;A 、∠∠1=60°,∠6=45°,∠∠8=180°-∠1-∠6=180-60°-45°=75°,m∥n ,∠∠2=∠8=75°结论正确,选项不合题意;B 、∠∠7=45°,m ∠n ,∠∠3=∠7=45°,结论正确,选项不合题意;C 、∠∠8=75°,∠∠4=180-∠8=180-75°=105°,结论正确,选项不合题意;D 、∠∠7=45°,∠∠5=180-∠7=180-45°=135°,结论错误,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邻补角互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15.(2021·四川资阳市·中考真题)如图,已知直线//,140,230m n ∠=︒∠=︒,则3∠的度数为()A .80︒B .70︒C .60︒D .50︒【答案】B【分析】如图,由题意易得∠4=∠1=40°,然后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进行求解.【详解】解:如图,∠//,140m n ∠=︒,∠∠4=∠1=40°,∠230∠=︒,∠34270∠=∠+∠=︒;故选B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及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6.(2021·海南中考真题)如图,已知//a b ,直线l 与直线a b 、分别交于点A B 、,分别以点A B 、为圆心,大于12AB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 N 、,作直线MN ,交直线b 于点C ,连接AC ,若140∠=︒,则ACB ∠的度数是( )A .90︒B .95︒C .100︒D .105︒【答案】C【分析】 根据题意可得直线MN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进而可得CB AC =,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中等边对等角,可得40CAB CBA ∠=∠=︒,所以可求得100ACB ∠=︒.【详解】∠已知分别以点A B 、为圆心,大于12AB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相交于点M N 、,作直线MN ,交直线b 于点C ,连接AC ,∠直线MN 垂直平分线段AB ,∠CB AC =,∠//a b ,140∠=︒,∠140CBA ∠=∠=︒,∠40CAB CBA ∠=∠=︒,∠180100ACB CBA CAB ∠=︒-∠-∠=︒.故选:C.【点睛】题目主要考查线段垂直平分线的作法及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根据题意得出直线MN垂直平分线段AB 是解题关键.17.(2021·四川广元市·中考真题)观察下列作图痕迹,所作线段CD为ABC的角平分线的是()A.B.C.D.【答案】C【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画法逐一进行判断即可.【详解】A:所作线段为AB边上的高,选项错误;B:做图痕迹为AB边上的中垂线,CD为AB边上的中线,选项错误;C:CD为ACB的角平分线,满足题意。

专题 五大常考的全等模型

专题 五大常考的全等模型

专题四
五大常考的全等模型
(1)证明:∵AD⊥BC, ∴∠ADB=∠ADC=90°. ∵∠ABC=45°, ∴∠BAD=45°. ∴∠ABC=∠BAD, ∴AD=BD. 在△BDE和△ADC中,
BD=AD
∠EDB=∠CDA
DE=DC
∴△BDE≌△ADC(SAS). ∴BE=AC;
专题四
五大常考的全等模型
AF,EF,且∠EAF=45°,求证:BE+DF=EF. 【思维教练】延长CD到点G,使DG=BE,将BE,DF转化在一条直线上,再 证EF=GF即可.
例4题图
专题四
五大常考的全等模型
证明:如解图,延长CD到点G,使
DG=BE, 在正方形ABCD中,AB=AD,
∠B=∠ADC=90°, ∴∠ADG=∠B. 在△ABE和△ADG中, AB AD B ADG , BE DG ∴△ABE≌△ADG(SAS). ∴AG=AE,∠DAG=∠BAE.
五大常考的全等模型
针对训练
7. 在等边△ABC中,∠BDC=120°,BD=CD,∠EDF=60°点D和点E分别 在边AB和AC上,连接EF,试猜想∠EFD和∠DFE应满足的数量关系,并写 出推理过程.
专题四
五大常考的全等模型
综合训练
1. 如图①,△ABD,△ACE都是等边三角形,
(1)求证:△ABE≌△ADC;
例6题解图
专题四
五大常考的全等模型
基本模型
图示
等边三角 形含半角 (∠BDC=120°)
等腰直角三 角形含半角
专题四
五大常考的全等模型
图示
正方形含半角
模型总结
当一个角包含着这个角的半角,常将半角两边的三角形通过 旋转到一边合并形成新的三角形,从而进行等量代换,然后 证明与半角形成的三角形全等.

初二上册三角形全等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二上册三角形全等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二上册三角形全等知识点总结归纳xx今天我带来初二年级的三角形全等知识点总结,现在初二的同学们已经开始学习全等三角形了吧,大家一定要认真学。

一起来看看吧,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初二上册三角形全等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到你!初二上册三角形全等知识点一全等三角形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基本定义: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⑶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来源:学科网ZX⑷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⑸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2.基本性质:⑴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全确定,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⑴边边边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⑵边角边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⑶角边角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⑷角角边AAS: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⑸斜边、直角边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如果只看这些还是有些看不懂的话,数姐暑期推送的导学案送给你,可以详细看哈暑期充电站 | 新初二中考热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暑期充电站 | 新初二,第五课:全等三角形导学案4.角平分线:1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5.证明的基本方法:⑴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来源:⑵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字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⑶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应用全等三角形性质与判定定理解决实际问题.2.难点:分析思路的形成.3.关键:明确全等三角形的应用思想,养成说理有据的意识.全等三角形是初二数学比较重要的知识点,也是中考数学必考点,本文是全等三角形重点知识总结,建议大家收藏,平时要多注意记记公式~初二上册三角形全等知识点二全等三角形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基本定义: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解题技巧专题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解题技巧专题归纳

AB=AC
即∠QAB=∠PAC
∴△AQB≌△APC
另由旋转得AQ=AP
∴BQ=CP
三、翻折
如图所示,△ABE和△ADC是△ABC分别沿着AB、AC边翻折180°形成的, 若∠BAC=150°,则∠θ的度数是_________.
A
E
D
1
2
B
C
在求三角形内外角时,经常遇到与直角三角形、平行线、折叠相关的 问题,此时需要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折叠的性质推导 出与三角形相关的角,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外角性质得出相关的角 的度数.
三角形全等证明的解题思路⑴
AD
BE
CF
AD
C
B
B
C
E
D
A
D D
E
全等三角形在位置上通常有着特殊的关系,可以用旋转、翻折、平移等 图形变换方式来描述,运用图形变换有利于找对应边和对应角,从而有助于 证明三角形全等.
⑵∠A=80°,∠B=∠C;
解: ⑵设∠B=x°,则∠C=x°,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80+x+x=180, 解得x=50,所以∠B=∠C=50°.
例 ∠A ,∠B ,∠C是△ABC的三个内角,且分别满足下列条件,求∠A,∠B,∠C中未 知角的度数.
⑶∠A:∠B:∠C=2:3:4
解:⑶因为∠A+∠B+∠C=180°, 所以∠A=180°× 2 =40°, 234 ∠B=180°× 3 =60°, 234 ∠C=180°× 4 =80°. 234
⑴求证:MB=MD,ME=MF; ⑵当E、F两点移到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其它条件不变,上述结论能否成立?若 成立,请说明你的理由.
B
B
A E MF C 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专题共顶点的等边三角形与全等》
——教材P83习题T12的变式与应用【例】如图,以△ABC的边AB,AC为边,向外作等边△ABD和等边△ACE,连接BE,CD相交于点F.
(1)求证:DC=BE;
(2)求∠DFE的度数;
(3)求证:FA平分∠DFE;
(4)求证:DF=AF+BF.
变式训练
1.如图,C为线段AE上一动点(不与点A,E重合),在AE同侧分别作等边三角形ABC和等边三角形CDE,AD与BE相交于点O,AD与BC相交于点P,BE与CD 相交于点Q,连接PQ.以下结论:①AD=BE;②PQ∥AE;③AP=BQ;④DE=DP;
⑤∠AOB=60°;⑥△CPQ是等边三角形;⑦OC平分∠AOE;③OC PQ.恒成
立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都填上)
2.【类比思想】如图1,AC=BC,CD=CE,∠ACB=∠DCE=,AD,BE相交于点M,连接CM.
(1)求证:BE=AD;
(2)用含的式子表示∠AMB的度数(直接写出结果);
(3)当=90°时,取AD,BE的中点分别为点P,Q,连接CP,CQ,PQ,如图2,判断△CPQ的形状,并加以证明.
参考答案
【例】解:(1)证明:△ABD 和△ACE 都为等边三角形 AD=AB ,AE=AC ,∠DAB=∠EAC=∠AEC=∠ACE=60°. ∠DAB+∠BAC=∠EAC+∠BAC ,即∠DAC=∠BAE.
在△DAC 和△BAE BAE (SAS ).
DC=BE. (2)∠DFE=120°.
(3)证明:过点A 作AP
DC 于点P ,AQ BE 于点Q.
△DAC
BAE ,
=DC·=BE·AQ.
DC=BE ,.
AP=AQ. AP DC ,AQ
BE ,FA 平分∠DFE.
(4)证明:在DF 上截取DM=BF ,连接AM.
在△ADM 和△ABF △ABF (SAS ). AM=AF ,∠DAM=∠BAF.
∠DAB=60°,∠DAM+∠MAG=60°.
∠BAF+∠MAG=60°,即∠MAF=60°.
△AMF 是等边三角形
MF=AF.
DF=DM+MF=AF+BF.
1. ①②③⑤⑥⑦
2.解:(1)证明:∠ACB=∠DCE=,∠ACD=∠BCE.
在△ACD和△BCE
△ACD△BCE(SAS). BE=AD.
(2)∠AMB=.
(3)△CP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证明:
AD,BE的中点分别为点P,Q,BE=AD,AP=BQ.
△BCE,∠CAP=∠CBQ.
在△ACP和△BCQ
△ACP BCQ(SAS).
CP=CQ,∠ACP=∠BCQ.
∠ACP+∠PCB=90°,
∠BCQ+∠PCB=90°,即∠PCQ=90°.
△CPQ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