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合集下载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积极影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社会的安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
(2)消极影响:绝对的君主专制,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社会进步,以致近代中国无力抵御列强的侵略和压迫。如: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造成了近代科技的落后,也使中国在政治上大大落后于同时代的西方国家。
②起因:为处理西北的紧急军务,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
③演变:由一个暂设军事机构,发展成为位居内阁等中央机构之上,皇帝之下的常设政务机构,是皇帝发布政令,处理政务的枢纽核心。
④职能:跪奏笔录,上传下达(皇帝政令的传达部门)
⑤影响:简化了行政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全国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1、明朝专制皇权的加强
(1)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
①背景:元朝中后期,宰相权势过重,引起政局动荡;明朝建国之初,沿袭元制,丞相位高权重,威胁皇权;明太祖吸取元朝权贵专权、内乱频繁的教训,对中书省和丞相权力都严加控制。
②废除:1380年,明太祖诛杀丞相胡惟庸后,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并且规定此后各代不得再立丞相。
③影响: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皇帝政务负担繁重。
(2)明成祖创立内阁制度
①明太祖废除丞相后,设置殿阁大学士,仅备顾问兼协理奏章,并不参与决策;明太祖仍亲自主持政务。
②明成祖正式在文渊阁设立内阁,大学士开始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内阁制度正式确立;后来内阁的地位逐渐上升,有了专门的衙署和属官,可以帮助皇帝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称为“票拟”,最后再由皇帝用朱笔批示裁定,称为“批红”;明朝中后期内阁首辅实际上掌握了宰相的权力。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胡惟庸
——《明史· 胡惟庸传》
除了丞相胡惟庸的擅权外,还有 什么因素导致朱元璋要废除已经 延续了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
② 1376年,明太祖废行省,设“三司”,
分别隶属于中央有关部门,这样,地方权力 就集中到中央。统领中央各部的宰相,职权 也随之扩大。
1、宰相制度的废除
1)胡惟庸专权擅政 2)废行省,设三司 宰相的职权扩大
——人教版必修1教师用书
一、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背景 明清时期,中国的封建社会开始 步入晚期,地主阶级更加腐朽,社会 矛盾更加尖锐。
明清统治者便大力强化君主专制, 以求达到稳定和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封建社会进入晚期,封建制度衰落
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的措施
(一)明朝:
胡惟庸…独相数岁,生 杀黜陟,或不奏径行。内外 诸司上封事,必先取阅,害 己者,辄匿不以闻…其定远 旧宅井中,忽生石笋,出水 数尺,谀者争引符瑞,又言 其祖父三世冢上,皆夜有火 光烛天。惟庸益喜自负,有 异谋矣…
2、设内阁
明宣宗:授予票拟权,品秩从一品,但 朝位班次列为六部尚书之下——发展
明成祖:设内阁,参与机务,品秩正五品, 不臵官署——正式确立 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品 秩正五品——奠定基础
明神宗:内阁首辅权压众臣,朝位班次 阁臣列为六部尚书之上 明宣宗:授予票拟权,品秩从一品,但 朝位班次列为六部尚书之下——发展
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 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 议政王 大 凡军国重务不由阁臣票 发者,皆交议政大臣会 臣会议 议。每朝期,坐中左门 外会议,如坐朝仪
──昭梿《啸亭杂录》
皇 太 极
(二)清朝
军机处 南书房 议政王 大臣会议 内阁
皇权顶峰
皇权扩大
皇权受限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1)背景
(2)目的:处理西北战事,防止泄露军事机密,加强皇权。 (3)设置
雍正初年,在宫廷隆宗门内设军机房,不久更名为军机处, 由皇帝选择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
专门处理前线的奏报和诏令,后来扩大到处理全国其他事务。 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必须秉承皇帝旨意行事,其 作用只是上传下达。
文字狱是明清时因文字犯禁或借文字罗织罪名清除异己 而设置的刑狱。在清初康雍乾三朝的百余年间,文字狱 多达上百起,而且愈演愈烈,形成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
材料 明朝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年)二月,明王朝迎来了三年一度的科举会试, 朱元璋亲自选定品学俱佳的士林领袖、翰林学士刘三吾为主考。 三月初发布皇榜。然而数日内,大批落榜考生跑到礼部鸣冤告状。因为中榜的 51名贡生清一色地来自南方各省,竟然没有一名北方人。因此,说主考收受钱 财、地域歧视……关于“科场舞弊”的传闻沸沸扬扬。 事件引起明王朝上下震撼。三月初十,朱元璋下诏成立包括饱学之士、忠 直敢言的大臣在内的“调查小组”进行调查,然而调查结论认为刘三吾等人的 阅卷公平公正,无任何问题。这再次引起落榜的北方学子哗然,朝中许多北方 籍的官员要求重新复核,并严查所有涉案官员……五月,朱元璋突然下诏,认 定刘三吾为“反贼”,发配西北;朱元璋的侍读、调查小组负责人张信被凌迟 处死……六月,朱元璋亲自复核试卷,亲自选定51名中榜贡士,竟然清一色是 北方人,无一名南方人。 该事件以后,明朝的科举录取分成了“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 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试。 [问题] 上述材料包含了多方面的历史信息。请你选择一个角度,确定一个主题, 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3.密折制度 密折是将奏文写在折叠的白纸上,外加上特制皮匣的奏折, 外人无从得知。密折制度始于康熙晚年,完备于雍正时期。 清朝采用密折制度,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 直接向皇帝递密折。密折制度使得朝政进一步黑箱化,增添 皇权的神秘感,同时起到了使官员,尤其是同僚,相互告密 的作用。 4.文字狱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精品课件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精品课件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题目立意:明朝内阁始终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不是法
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部门。本题旨在通过对相关史料的解读,考查
对内阁地位的认识。
解题指导:题干材料表明,当时的内阁首辅已达到“几于震主”的地
步,内阁凌驾于六部之上。这表明内阁权势已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但是,内阁仍是内侍机构,其本质没有改变。因此,D项是符合题目
课堂篇 探究学习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典例剖析
随堂训练
2.明初废丞相后,朱元璋平均每天要处理200多件奏章,即使他“星存
而出,日入而休”,也无法把政事处理完毕。鉴与这种情况,明成祖时
设立( )
A.尚书令
B.枢密使 C.内阁
D.军机处
解析:朱元璋废除丞相后,国家重大事务都落到了自己身上,非常劳
累,为此他设立了殿阁大学士,明成祖时,发展为内阁,故选C项。
答案:C
3.明朝废除宰相和清朝设立军机处的相同目的是( )
A.加强君主专制 B.提高行政效率
C.避免决策失误 D.强化地方管理
解析:明朝废除宰相和清朝设立军机处的相同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
故选A项。
答案:A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典例剖析
随堂训练
课堂篇 探究学习
4.康熙帝时,清政府在地方上设立了江南、江西、福建、广东等18 个省,每省设巡抚一人。又在两江(江南、江西)、川陕、湖广等设 置总督,分管一省或数省的军政。这种做法旨在( ) A.提高行政效率 B.加强中央集权 C.防止武将割据 D.精简地方机构 解析:康熙帝使总督与巡抚相互牵制,分散了地方的权力,从而进一 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选B项。 答案:B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互动探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繁剧的政务和 大量的奏札”出现的直接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太祖和明成祖的举措有何本 质的共同点。其举措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明朝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明朝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明朝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一、明朝清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1、政治重视作用:明朝建立君主专制的措施之一是高度重视君主的政治作用,明朝重点讲求“以真宗为体”,把真宗列为万民之主,赋予其临时地位,因此,任何政治活动,无论大小,都要经过真宗的同意和批准。

2、统一司法权:明朝把司法权统一掌握在皇室,实行一体化管理,实施严格的审判制度,推行“纠罝田库制度”,以镇压和惩戒重犯。

3、实行礼制:明朝清朝均重视实行礼法,把宫廷的礼仪贯彻在全国的官吏和民间,将礼制树立为司法中的重要原则,周规范礼制,加强专制统治。

4、下令实施:明朝清朝拒绝任何一种势力抗拒的建议,凡是明朝的大学士、尚书都必须服从君主的下令,一切以君主的命令为准绳,权力在君主手中,下令必须执行。

5、维护国家威信:明朝清朝希望用国家政策维护和提升国家威信,加强对宗族的统治,维持英明的君主统治,以获得国家尊严和民众的支持。

6、军权绝对:明朝清朝都实行军队的绝对统治,军权绝对地归真宗所有;军队以军长元老为追随者,一再以君主的话为准绳,顶住民众问政,将诸军纳谏,不可背书,不可乱实,全心全意服从君主。

7、整合各类衙门:明朝加强君主专制主要是要让官吏把注意力放在真宗的命令上而不是朝野大政,当时明朝官府把朝野大政、端直巡视、推行纠罝田库等政策整合成一个衙门,统治朝野,一统各类衙门,使政治秩序更加完善。

8、加强宗教控制:明清实行礼崩乐坏、重庆宗教的政策,对寺庙进行监管,明朝清朝都把教会作为一种宗教,加强了教会的管理,严格执行宗教仪式,教会参与宗政事务,以稳定皇室的统治。

9、实施教育政策:明朝清朝准许民间建立学校,给官府成立府坛,要求官吏、士大夫以及将员对学问有所认识,明清也进行了重大改革,改革了校名院规、考试宁节、书章制度等。

10、建立政教合一体制:明朝清朝希望消除宗教控制下带来的乱政策,通过政教合一体制,强力实施宗政活动,使宗政活动更加权威,把宗教活动从普通民众的生活中彻底拔除,并以君主的权威和权力推行法律。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社会发展:从废除宰相到设立内阁,建立军机处,封建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封建社会晚期,衰落时期。

(二)宰相制度的废除。

1、原因:⑴根上上是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在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

⑵明太祖认为元朝的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

⑶废除行中书省后,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宰相职权随之扩大。

(P16历史纵横)⑷宰相胡惟庸骄恣擅权,是其借口。

2、目的:为了巩固和稳定封建统治,加强皇权。

3、废除:(1)1376年,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部政司、都指挥司和按察司(秦朝的御史大夫,汉朝的刺史),分管地方的行政、军政和监察,合称“三司”(2)1380年,因丞相胡惟庸试图造反,被明太祖诛杀,同时废除中书省和丞相,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4、影响: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指导学生阅读P16资料回放)过渡:明太祖废丞相制,职分六部,隶属皇帝。

使秦汉以来一千多年的宰相制度废除了,也改变了有史以来君主通过相职管理国家的历史,君主成为国家的行政首脑,极大地加强了皇权。

“宰相”之“宰”有主宰之意,“相”意指辅佐,宰相“掌丞天子,助理万机”,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决策机要:但权力过大会威胁君权,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造成深刻的君相矛盾,如今“废宰相,权分六部”,则可防止皇权旁落,加强君主权力,这是君相矛盾不可调和的表现和必然产物。

但如此一来,还有谁帮助皇帝日理万机呢?(二)内阁的出现(1)原因:不可无辅臣(2)创立与发展3. 特点:P17最后一段(3)特点:(1)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2)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4)认识:内阁是明代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只是对皇帝决策和处理国家政务起辅助作用,不可能对皇权起到专制的作用。

与西方的内阁比较,西方内阁是权利民主的象征,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并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三)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1)原因(必然性):①经济根源:封建经济分散性,需要强有力的国家政权保证国统一;②政治根源:地主阶级需要借助强大的政权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及镇压人民反抗;③思想根源:法家思想奠定理论基础。

高中历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知识点

高中历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知识点

高中历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知识点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1. 废除宰相制度(1)原因:①相权过大,威胁皇权。

(根本原因)②元朝丞相权势过重,导致皇权不稳。

③明太祖废元朝行中书省,在地方设三司,集地方权力于中央,使宰相职权扩大。

(历史纵横)④胡惟庸骄横擅权。

(直接原因)(2)经过:①1380年,明太祖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

②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③还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3)影响: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设立内阁(1)背景: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政务繁多,明太祖深感力不从心。

(2)过程:二、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1.背景: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

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的事,连皇帝也难以更改。

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2.措施:(1)南书房①时间:康熙帝时期②目的:为扩大皇权。

③职责:名义上是陪同皇帝读书写字、赋诗作画,实际上是参与机要事务,替皇帝起草谕旨。

④影响: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2)军机处①时间:雍正帝时期②目的:为办理西北军务。

③特点:a机构简单,有官无吏;b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由钦定;c办事机密。

④职责:跪受笔录,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⑤影响:a提高了行政效率;b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c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小结:1.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兴废历程及认识(1)主要历程:①秦朝统一全国后,在中央设立三公九卿,宰相制度形成。

②汉武帝时,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③隋唐时期确立三省六部制,使相权一分为三,相互制约和监督。

④北宋时期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

为制约宰相,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知识点一 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1.宰相制度的废除(1)背景:明太祖认为丞相制度妨碍了________的高度集中,导致社会动荡。

(2)措施:1380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和________,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3)影响:宰相制度宣告废除,________进一步加强。

2.内阁的出现(1)背景:废除丞相后,明太祖政务繁多,深感力不从心。

(2)过程⎩⎪⎨⎪⎧①创立:明太祖设置 作为侍从顾问,但很少参决政事;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决策,“ ”由此出现。

②发展:内阁地位日益提高,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 ,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

(3)性质: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________。

【预习评价】1.(判断)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设内阁。

( )2.(判断)明朝殿阁大学士作为中央政府高级官员,拥有决策权。

( ) 3.(判断)明朝内阁不是正式的中央政府机构。

( )4.(思考)“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

”“那个庞然大物”指什么?试答: 知识点二 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1.康熙时期加强皇权(1)背景:清初仿照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

但________________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定夺军国机要,皇权受到很大的限制。

(2)措施:在宫内设________,参与机要事务,替皇帝起草谕旨。

(3)影响:中枢机构一分为三,________、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2.雍正时期设军机处(1)目的:办理西北军务。

(2)特点:机构简单;大臣品级不高、钦定。

(3)职责:跪受笔录,按________的意旨拟写成文,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4)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君主专制加强,________进一步得到巩固。

【预习评价】1.(判断)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极大地加强了皇权。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 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葫 芦,要把葫芦仔细看。”说明了清朝军机大臣的职能 主要是 A.与皇帝共治国事 B.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C.“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D.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
皇权与相权
中央与地方
中皇 央权 权不 力断 加加 强强 ,, 地相 方权 权不 力断 缩减 小弱 。。


17、18世纪中国的发展开始落后于西方
设军机、兴文字狱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中国(康雍乾盛世) 专制时代晚期(衰亡)
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保守停滞落后
资产阶级革命、启蒙运动
西方
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 开始步入资本主义社会
明清时期中国封建制度走 向衰落有哪些具体的表现?

二、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措施
(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中央:废中书省和宰相,权归六部,实行内阁制 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2.君主专制加强的其他措施:
实行八股取士,推行特务统治

Y(政治地位上升情况)





地 位










三、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
专制政体是既无法律又无规章,由单独 一个人按照一己的意志与反复无常的性情领 导一切。……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 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 就不存在了。

高中历史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高中历史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二、清朝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 1、清初中枢机构 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
2、军机处设置——专制顶峰(雍正)
军 机 处 皇权到达顶峰 雍正
特点:简、精、速、密
南 书 房 皇权得到扩大 康熙
议政王大臣会议 皇太极
互相制约, 集权于帝
内阁
皇权受到限制
材料一 雍正年间, 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 在太和门外,直(连日 值班)者多虑漏泄军机, 思考:清朝设立军机 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 处的原因是什么? 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 直(值)缮写。后名军 ——为用兵西北,防 机处,地近宫廷,便于 止泄露军事机密而设 宣召。 置
材料二: 军机处名不师古,……军国大计, 罔不总览,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 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军机处特点:简、精、速、密 材料三: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 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即承旨诸臣 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承旨、下达)的最重要的 (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 中枢机构 于其间也。 —摘自《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1、原因:废丞相后,皇帝政务繁多。
(1)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为侍从顾问
(2)明成祖:内阁制正式形成
(3)明宣宗:授予阁臣票拟权
3、职权: 侍从顾问,不能制约皇权
4、机构性质: 内侍机构
什么叫“票拟”?什么是“批 红”?你能否用现代词汇通俗地 解释它? 票拟就是秘书起草对公文的审 批意见;批红就是领导对审批意见 的认可与否。
问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军机处的职能是什么? 结合三个材料,概括军机处的特点。
左上图:隆宗门内军机处 右上图:军机处内景 左图:军机处的位置
镜头一:在《康熙王朝》中康熙帝中年时期有两个重 臣明珠、索额图分别被称为“明相”“索相”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二、内阁制的设立
1、原因:废除宰相,政务繁忙。 2、形成和发展: 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 (侍从顾问) ——奠定基础
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
(参与机务决策)
——正式确立
明宣宗:内阁大学士
(票拟权)
——有所发展
课堂设问
什么叫“票拟”?什么是“批红”? 你能否用现代词汇通俗地解释它?
票拟就是秘书起草对公文的审批意见; 批红就是领导对审批意见的认可与否。
想一想
废除宰相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3、影响
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 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160件。 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有 3391件事,即朱元璋平均一天要处理奏章145件、423件 事,以致“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仍无法处理好。 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 翁,日高丈五犹拥被。 想一想:明代皇帝是如何解决上述问题的?
1、背景: ① 胡惟庸专权(直接原因) ②相权过大,威胁皇权(根本原因)
2、措施 1380年,诛杀胡惟庸,裁撤中书省,权分六部,下令以
后不许再立丞相
胡惟庸案大捕杀
胡惟庸(?—1380),安徽定远人。1355年投奔 朱元璋。1370年升至中书省参知政事。后任丞相七年。 朱元璋感到胡惟庸是极大威胁,以“擅权枉法”罪把 他逮捕,并将其处死,牵连致死者达3万余人,史称 “胡狱”。
枢密使、
三司使
清:南书房;
军机处
(明清) 反映时代特征: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封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影响 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 有利于各民族的交流融合。 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3、雍正时军机处的设置 运作: 皇帝挑选亲信充任,皇 帝每天召见,商议军国 大事,军机大臣拟写成 文,经皇帝审批后,再传 达执行
结果: 全国的军政大权就完全集中到 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制度发展 到了顶峰。
二、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皇帝 军 机 处 南 书 房 内 阁
皇权得到空前加强 皇权得到扩大
议政王大臣会议
济发展和文化繁荣, 济发展和文化繁荣,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 保障。 保障。
4、影响: 影响: ——极大妨碍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发展。 中国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
想一想: 想一想: 下面这五个中央集权体 制中,哪一个体制中的丞 (宰相)权力最大?这样的 ) 演变过程说明了什么?
图一秦朝的中 央集权体制
中 度 盐 户 书 支 铁 部 门 下
图四 元朝时期 的中央集权体制
皇帝 中书省






皇帝 厂卫 殿阁 五军都督府
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图五 明朝时期的 中央集权体制
全国 军队
想一想
这五个中央集权体制中, 这五个中央集权体制中,哪一个体制中的 宰相)权力最大? 丞(宰相)权力最大?这样的演变过程说明了 什么? 什么? 元朝 说明:在皇权与相权的激烈争夺过中, 说明:在皇权与相权的激烈争夺过中,皇权 逐渐取得了上风, 逐渐取得了上风,皇帝越来越成为国家中枢权 力体系的核心。 力体系的核心。
积极方面:有利于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积极方面:有利于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消极方面:缺少制约皇权的机制, 消极方面:缺少制约皇权的机制,社会的兴衰 完全维系在皇帝身上,有利于君主的独裁专制; 完全维系在皇帝身上,有利于君主的独裁专制; 同时也使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 同时也使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课笔记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课笔记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课笔记一、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1)废丞相: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将权力收归中央。

(2)设内阁: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内阁成员逐渐成为朝廷核心,权力增大,但始终没有法定地位,也不是中央一级行政机构。

(3)影响:明朝内阁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得到进一步强化。

2. 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1)背景:清朝初期,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较大,雍正帝为了加强君主专制,设立军机处。

(2)目的:削弱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

(3)特点: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

(4)影响: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二、重点知识1. 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将权力分散到六部,以便更好地掌控政权。

2. 明朝设内阁:明成祖时期设立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

内阁的设立标志着明朝君主专制的进一步强化。

3. 清朝设立军机处: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作为皇帝处理军政事务的机构。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清朝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4. 清朝乾隆帝时期加强军机处职能:乾隆帝时期,进一步加强了军机处的职能,使其成为皇帝控制政权的重要工具。

5. 清朝嘉庆帝整顿吏治:清朝嘉庆帝时期,整顿吏治,加强了对官吏的管理和监督,以维护社会稳定和政治清明。

6. 清朝道光帝整顿漕运:清朝道光帝时期,整顿漕运,改善了漕运管理,提高了运输效率,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发展。

7. 清朝同治、光绪年间推行洋务运动:清朝同治、光绪年间,推行洋务运动,引进西方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史料研习
研习一 图文信息:“坐着、站着与跪着”
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古 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有什么重要 特点?
【提示】 从官员上朝礼仪变化中可 以看出,皇帝日尊,官吏日卑,说 明皇权不断加强。
研习二
史料应用:
明清中央机构的变化和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材料2: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 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 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 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 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b.清初,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尖锐,决定了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加强的基本特点是尽力保证满洲 贵族在政权中的核心地位。雍正时 期增设军机处,作为全国最高的军 政决策机构。军机处直接听命于皇 帝,皇权再次被加强。
②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在思 想文化上也有明显的表现。明清两 朝采取的八股取士制度,扼杀了知 识分子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僵 化了思想,窒息了整个社会,严重 阻碍了我国科技文化的发展。
三、军机处的设立 1.康熙帝加强皇权 议政王大臣会议 的权力凌驾 (1)原因:清初, 于内阁、六部之上,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2)措施:康熙亲政后,在宫内设 , 南书房 挑选翰林院学士入值,参与机要事务, 替皇帝起草谕旨。 (3)影响: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 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 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③隋唐时确立三省六部制,使相权一 分为三,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 君权的独尊。 ④北宋时期以中书主政,枢密掌军, 三司理财,进一步分割相权,抬高 君权,宰相地位大大下降。 ⑤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罢中书省, 废丞相,由皇帝亲决国政,宰相制 度遂废。
(2)认识: 纵观我国古代宰相制度的演变, 相权和皇权一直处于矛盾和共存中, 君主怕相权危及皇权,常用宦官奴 仆控制宰相,相权被削弱,宦官、 奴仆却成了宰相。君主为加强权力, 千方百计地削弱相权,从而导致宰 相制度不断演变。

第4课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4课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

(三)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明朝——中央:废丞相,设内阁;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⑴废除宰相制度(中央)原因: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明太祖吸取元朝权贵专权等历史教训;宰相胡惟庸擅权。

根本目的: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表现:1380年明太祖诛杀宰相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和丞相,六部分理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影响:解除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但制约皇权的宰相机制被废除,导致国家决策完全取决于君主个人素质,一旦君主无能或不理朝政,便极易致乱政。

⑵设立内阁(中央)背景:废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导致政务繁杂、行政效率低下的弊端。

过程:①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助理政务;②明成祖时殿阁大学士开始参与机密决策,内阁形成;③明宣宗时内阁取得票拟权;④明神宗时张居正任首辅,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成其下属机构。

局限:内阁始终不是中央一级正式行政机构,未取得法定地位,其职权范围始终不明朗,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皇帝为防止内阁演变为事实上的丞相,以司礼监太监牵制。

宦官参政,妨碍阁权,甚至控制内阁,是导致明朝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

性质:皇帝的内侍机构(或咨询、顾问机构)评价: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

⑶废行省,设三司(地方)目的:分散地方权力,集权于中央三司:布政司——行政、都指挥司——军政、按察司——监察,互不统属,直接对中央负责。

【图片证史】——君权逐步强化是古代君臣关系演变的本质趋势【解读】图中从左至右,皇帝都坐着,但大臣则由坐到站再到跪,反映出皇帝独尊、君权强化的趋势。

坐着奏事站着奏事跪着奏事宰相内阁首辅地位中央一级行政机构首脑,百官之首皇帝內侍顾问班子首脑职责总领行政,参与决策(有属官)侍从咨询为主,票拟权(无属官)权力来源制度赋予皇帝个人信任任免要经皇帝及大臣商议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与皇权关系制约皇权,能一定程度避免皇帝决策失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2、清朝——中央:设南书房(康熙帝);设军机处(雍正帝)⑴设南书房(康熙帝)影响:削弱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加强了皇权。

第四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四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2、内阁的出现(1)原因 (2)过程 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奠定基础 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 ——正式确立 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发展
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 ——全盛
内阁的创立与发展
明太祖—— 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奠定基础
明成祖—— 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正式确立 明宣宗—— 内阁大学士——票拟权——发展 明神宗——内阁首辅——侵夺六部职权——全盛
宰相
内阁首辅
权力来源
职 责
宰相制度赋予
一级决策者
皇帝个人信任
侍从咨询为主
任 免
对皇权影响
要经皇帝及大臣 直接由皇帝意愿 商议 决定 制约皇权 君主专制强化的 产物
结论:内阁首辅不同于宰相, 不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资料:
• 万历四十年内阁首辅叶向高曾说: •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 原非宰相!”
第四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文化:八股取士
地方
中央
废宰相, 权分六部 设置内阁
废行省 设三司
皇帝
五军都督府 锦衣卫 东厂 西厂
互不统辖 各司其职
三司
布政司
都指挥司
按察司
行政
军政
监察
宰相制的废除所产生的影响
积极:有加强皇权,巩固统 治。 消极:皇权缺少制约,有利于君主的 独裁专制。同时也是皇帝政务繁多, 身心疲惫。
设置时间: 雍正初年(1726年成立军机房,1739年成为一 个正式的常设机构) 选择军机大臣的条件: 亲臣、重臣(即皇帝亲信的满汉官员) 军机大臣的职责: 与皇帝商议军国大事,但只是承旨遵办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共24张PPT)

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共24张PPT)

何”的局面。
(二)、康熙帝设立南书房
康熙亲政后,为 限制议政王大臣会议 ,加强皇权,在宫内 设南书房,挑选翰林 院学士入值。名义上 陪皇帝读书,实际上 参与机要事务,替皇 帝起草谕旨。 南书房的建立, 使得中枢机构一分为 三,内阁、议政王大 臣会议与南书房相互 牵制,集权于皇帝。
康 熙
南书房
三足 鼎立
8、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9、“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 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是清代一位军机大臣对工作 的描述。它说明军机大臣的职能主要是: A、与皇帝“共治国事” B.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 C.“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
2、宰相制度废除的影响
二、内阁的出现 1、内阁制创立的原因
“人主以一人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二、内阁的出现 2、内阁的形成和发展
明太祖: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奠定基础
明成祖:文渊阁大学士(参与机务) ——正式确立 明宣宗:内阁大学士(票拟权) ——发展 明神宗:内阁首辅(张居正侵夺六部职权) ——全盛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从秦朝到清朝产生并 延续了两千多年,它的加强对中国社会产生 了怎样的影响?
• 积极[明清前]:①维护统一,安定社会。②加快 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③保证中外文化的正常交 流。④为抵御外来侵略提供保证。 • 消极:①对人民的政治压迫、经济剥削残酷。② 导致政治腐败,政局动荡。③束缚中国资本主义 萌芽发展,阻碍了科技的进步,造成社会发展的 迟滞,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内侍机构 直接由皇帝意愿决定 侍从、咨询
皇帝的顾问和侍从

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高一历史必修一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回答:明朝废除宰相制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么影响?
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2、内阁的出现
1.背景 丞相废除后,政务繁多,皇帝一人无力应付 2.创立 明太祖:设殿阁大学士,侍从顾问 明成祖: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内阁制度确立 明宣宗:取得票拟权,以后内阁地位日益提高 3.评价
明朝内阁制度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 机构或决策机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 可能对皇权起到制约作用。
军机处的职能特征:
1.不是一个正式的权力机关 2.人员可以随时被撤换 3.地位凌驾于内阁和六部之上 4.跪受笔录,不能决策,完全听命于皇帝
专 制 皇 权 达 到 顶 峰
◎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皇帝 军机处
限 制 议政王大臣会议
限 制 内阁
南书房
皇权受限
皇权扩大
皇权顶峰
二、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1、清初政治状况情况 (议政王大臣会议、内阁、六部) 2、康熙时南书房的设置 目的:为了扩大皇权 内容:参与机务,替皇帝起草谕旨 作用:中枢机构一分为三,最后集权于皇帝 3、雍正时军机处的设置 运作:皇帝选亲信充任,每天召见,跪受笔 录,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 拟写诏令,经皇帝审批后,再传达执行 结果:提高了行政效率。 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一、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2、内阁的出现
1.背景 丞相废除后,政务繁多,皇帝一人无力应付
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 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犯人 凌迟,全家处死。----《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 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来的奏 章共1160件。共计有3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 要处理411件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9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课标要求:知道明朝的建立。

通过皇权强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通过军机处的设置与文化专制措施,认识君主专制在清代的极端强化。

一、课题及教学内容的分析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是第六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中的第一课,主要讲述了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以及清朝在盛世景象下所隐藏的巨大危机。

学好本课有助于学生认识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理解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原因及后果,感受明清时期所创造的辉煌盛世,为后面学习中国近代史,深刻认识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通过对学生进行的课前调查发现,学生对明清时期的主要成就,如故宫、长城、“康乾盛世”等内容都有所了解,但知之不深,所以可以通过学生课下搜集相关资料的过程,进一步加深认识,并能提高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初一学生对归纳、总结历史现象的能力还较低,但可以对简单的历史材料进行分析,所以需要通过一些具体的史实、图片帮助学生形成感性认识,再在教师的问题引导下,逐步形成对历史现象的整体把握。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知道明、清两朝建立的史实,了解明清两朝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认识这些措施,使明清君主专制达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地步。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文字、图表资料、观看图片等过程,知道“八股取士”、文字狱、军机处等内容,初步理解明朝皇权强化使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走向僵化和政治腐败,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认识到清朝的君主专制独断统治已经达到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地步;了解文字狱、八股取士和君主专制之间的关系,它们既是君主专制统治的产物,又遏制了思想,阻碍了学术文化的发展,影响了社会的进步,极大推动了君主专制的极端强化,并从中学会研读、分析史料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北京故宫、明长城的修建历史,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进一步体会其建筑特点所反映的明清君主专制加强的政治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