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九年级化学下册《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盐的概念,知道盐的组成和性质。

2. 使学生能够识别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盐,如食盐、白糖、味精等。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盐的概念和组成。

2. 盐的性质。

3. 常见盐的识别和了解。

三、教学难点:1. 盐的组成和性质的深入理解。

2. 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培养。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2. 利用生活实例,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关于酸、碱、盐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讲解盐的概念和组成:通过PPT展示,讲解盐的定义、组成及分类。

3. 讲解盐的性质:介绍盐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通过实验进行验证。

4. 了解常见盐:讲解食盐、白糖、味精等生活中常见的盐的来源、用途和性质。

5. 实践操作: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食盐、白糖、味精等盐的样品,观察其外观和味道。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盐的重要性和在生活中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调查和了解其他常见的盐及其用途。

8. 板书设计:盐的概念和组成定义: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组成:金属离子、酸根离子。

盐的性质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味道等。

化学性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常见盐食盐:来源海水、矿石,用途调味、保存食物。

白糖:来源甘蔗、甜菜,用途调味、甜品制作。

味精:来源谷物,用途增强食物鲜味。

9.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验,使学生了解了盐的概念、组成和性质,能够识别和了解生活中常见的盐。

在实践操作环节,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但在讲解盐的组成和性质时,部分学生可能存在理解困难,需要在课后进行巩固。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盐的概念、组成和性质的掌握程度。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课题1生活中常见的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教案一、教学目标•理解盐的概念;•能够简述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种类和用途;•掌握盐的制备和性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盐的概念和种类;•盐的制备方法及相关反应。

教学难点•理解盐的反应特点;•掌握盐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3.1 教学内容1.盐的概念2.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种类和用途3.盐的制备方法和反应特点4.盐的化学性质3.2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老师课堂讲授的形式向学生介绍盐的概念、种类、用途以及制备方法,让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盐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实验法: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盐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盐的化学性质和反应特点。

3.讨论法: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观点和见解,加深对盐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1.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盐制作一些小玩具或者工艺品,让学生猜测这些小玩具或者工艺品的材料,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4.2 讲解盐的概念1.通过现象引出问题:这里的材料是什么?它们为什么会被制成小玩具或者工艺品?2.通过讲解盐的概念,让学生对它们做出解释。

4.3 分类与举例1.教师通过讲解的方式,对常见的盐进行分类,举例并让学生了解盐的具体种类和用途。

4.4 盐的制备方法与反应特点4.4.1 盐的制备方法1.按部就班讲解盐的制备方法和反应特点,让学生了解不同的盐的制备方法和特点。

4.4.2 盐的反应特点1.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盐的反应特点。

4.5 盐的化学性质1.教学如何检验盐的化学性质。

4.6 典型实验1.分组进行盐的实验,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4.7 课堂讨论1.整个课堂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结束,让学生彼此分享所学知识和感受。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最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盐的概念、种类、用途、制备方法以及化学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实验法和讨论法,通过这些不同的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生活中常见的盐》 教学设计

《生活中常见的盐》 教学设计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掌握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检验的方法。

(3)学习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并能判断常见化学反应是否为复分解反应。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盐的性质和用途的学习,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性质和用途。

(2)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3)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和判断。

2、教学难点(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2)对盐的化学性质的综合应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准备1、实验仪器和药品:试管、滴管、稀盐酸、澄清石灰水、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氯化钠溶液、氯化钙溶液等。

2、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盐的图片,如食盐、纯碱、小苏打、大理石等,提问学生是否了解这些盐的用途和性质,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生活中常见的盐。

(二)新课讲授1、氯化钠(1)介绍氯化钠的化学式、俗称和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如调味、腌制食品、医疗上配制生理盐水等。

(2)讲解氯化钠的来源,如海水晒盐、盐井和盐湖等。

(3)通过实验演示粗盐提纯的过程,让学生了解除去粗盐中杂质的方法。

2、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1)分别介绍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化学式、俗称和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碳酸钠:化学式为 Na₂CO₃,俗称纯碱、苏打,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

碳酸氢钠:化学式为 NaHCO₃,俗称小苏打,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也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等。

碳酸钙:化学式为 CaCO₃,是大理石和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广泛用于建筑材料、补钙剂等。

课题1_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课题1_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课题 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 理解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知道一些盐的性质和用途。

(2) 学会粗盐初步提纯的操作方法。

(1) 学会分析实验中出现的问题;(2) 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分析整理实验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理解到化学与生产、生活有密切的联系;(2) 通过具体实验,既学会粗盐提纯基本操作,又消除了前面阅读整理知识的单一性,同时增加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相关图片的展示,培养学生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教学难点:粗盐提纯的方案设计及误差分析实验准备粗盐的提纯:烧杯、漏斗、量筒(10 mL、玻璃棒、蒸发皿、酒精灯、药匙、铁架台(带铁圈)、滤纸、剪刀、托盘天平、粗盐、水、坩埚钳、石棉网。

多媒体电脑及投影仪。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初步理解生活中常见的盐思考1 】说说你所了解的食盐?学生活动教师指导食盐——氯化钠(NaCl)1.性质:白色固体,易溶于水,有咸味。

(熔点、沸点分别是801 C、1413 C纯净的食盐不潮解,粗盐因含有氯化镁,氯化钙杂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潮解)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溶于水后以离子形式存有:Na+ :对于维持细胞内外正常的水分分布和促动细胞内外物质交换起主要作用。

Cl-:是胃液中的主要成分,具有促生盐酸、协助消化和增进食欲的作用。

2.氯化钠的用途医疗生理盐水是0.9%的氯化钠溶液;工业制取纯碱、烧碱、盐酸等;农业氯化钠能够用来选种;生活调味品、腌制蔬菜、鱼、肉、蛋等;交通公路上的积雪用氯化钠来消除。

猜测我国曾发生过多次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你猜测是什么原因吗?师补充亚硝酸钠是工业用盐,它是一种白色不透明晶体,形状很像食盐。

亚硝酸盐不但是致癌物质,而且摄入0.2〜0.5 g即可引起食物中毒,3 g可致死。

而亚硝酸盐是食品添加剂的一种,起着色、防腐作用,广泛用于熟肉类、灌肠类和罐头等动物性食品。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教案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教案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篇: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2)能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判断酸,碱、盐之间的反应能否发生。

(3)掌握碳酸根离子检验的方法。

(4)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1.2 过程与方法:(1)会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

(2)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通过讨论,分析,归纳整理实验现象。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2)进一步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侯德榜事迹)2.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1)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

(2)酸、碱、盐的反应——复分解反应。

(3)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2.2 教学难点(1)分析粗盐提纯实验的误差。

(2)归纳复分解反应及其条件。

3.教学用具实验用具:仪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带铁圈)、漏斗、滤纸、剪刀、蒸发皿、酒精灯、火柴、纸、试管、带导管的塞子、滴管;药品:粗盐、碳酸钠、盐酸、澄清石灰水、碳酸氢钠。

4.标签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氯化钠。

[复习]什么叫盐? [回答]在水溶液中能解离出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叫做盐。

[追问]生活中的盐常指的是哪种物质? [回答]食盐(主要成分是NaCl)。

[追问]食盐与盐是什么关系? [回答]盐是一类物质的总称,食盐属于这类物质中的一种。

[介绍]化学中的盐,除了食盐外,还有好多种,如:硫酸铜、氯化镁、硝酸钠、亚硝酸钠,我国曾发生过多次将工业用盐(亚硝酸钠)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

[过滤]生活中的盐除食盐外,常见的还有:碳酸钠、碳酸氢钠,大理石等。

本节课我们先来探讨有关食盐的知识。

[板书]一、氯化钠[提问]如何书写氯化钠的化学式? [学生]NaCl、俗名为食盐。

[板书]1.化学式:NaCl,俗名:食盐。

九年级《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教学设计
3.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提高作业效果。
4.加强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盐的性质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技能。
5.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盐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他们的学以致用意识。
6.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帮助他们突破难点,提高学习效果。
7.整合跨学科知识,如历史、地理等,让学生了解我国盐文化的发展,增强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盐的性质与其在生活中的应用有何关系?
2.学生分组讨论,记录讨论结果,分享各组的观点。
3.教师点评各组的讨论成果,总结盐的性质与生活应用之间的关系。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发放练习题,内容涵盖盐的性质、分类、应用等方面,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1.学生对盐的概念、分类和性质的理解程度,针对学生的知识盲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2.学生在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方面的能力,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在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等方面的表现,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4.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通过生动的实例、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8.强化课后实践,鼓励学生在家中开展小实验,观察盐的性质,并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家人,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9.定期进行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困难,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10.注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4.学会通过实验操作,观察盐的性质变化,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

《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生活中常见的盐》教学设计》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作业内容一、教学内容分析1.学科知识内部结构:本课题所学习的内容是沪教版社会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下册第七章《应用广泛的酸碱盐》第三节《几种重要的盐》课题2《几种常见的盐》。

2.课程标准学习要求;了解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等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3.教材分析:通过前面对酸、碱、盐及复分解反应的学习,学生认识到盐是物质分类中的一种。

教材中介绍了几种常见的盐,了解氯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碳酸钙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课时安排:1课时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酸、碱、盐的学习,对盐类物质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生活中食盐、纯碱、小苏打、碳酸钙也有一定的认识但并不深入,在本节课的学习中通过实验探究对这几种盐进一步进行学习,了解他们在人类生活和社会生产中的重要性;在常见的碱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氧化钙和氢氧化钙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在这节课中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碳酸钙、氧化钙和氢氧化钙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本和实验探究了解氯化钠、纯碱、小苏打、碳酸钙的组成、性质和用途,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提高学习兴趣;2.知道碳酸钙、氧化钙和氢氧化钙之间相互转化的关系3.通过实验探究,对比实验现象了解掌握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

教学重点几种常见的盐的性质和用途教学难点碳酸根离子的检验方法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盐是组成上含有酸根离子和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的一类物质,你能说说生活中你认识哪些常见的盐吗?【学生活动】学生追忆生活中见过的盐并进行阐述【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化学学习来源于生活。

【教师活动】生活中的盐有很多,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几种常见的盐。

分别向学生展示一包食盐、一包碱面、一包发酵粉、一个鸡蛋、一包贝壳、一瓶钙尔奇,问:同学们对这些物质熟悉吗?接下来我们就分成六个小组(食盐组、碱面组、发酵粉组、鸡蛋组、贝壳组、钙尔奇组)来学习几种常见的盐——氯化钠、纯碱、小苏打、碳酸钙。

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

初中化学《生活中常见的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盐的概念,知道盐的组成和性质。

2. 使学生掌握生活中常见的盐的种类和用途。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4. 引导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盐的概念和组成2. 盐的性质3. 常见盐的种类和用途4. 实验操作技能训练5. 实际问题分析与解决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盐的概念、组成、性质;生活中常见盐的种类和用途。

2. 教学难点:盐的化学性质,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盐的奥秘。

2. 利用实验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学会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盐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盐的兴趣,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讲解盐的概念、组成和性质,介绍生活中常见盐的种类和用途。

3.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盐的溶解、结晶等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4.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与盐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与解决。

5.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成果和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盐的理解和记忆。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盐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实验操作评价: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进行评价。

3.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巩固所学知识。

4. 知识掌握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盐的概念、组成、性质以及常见盐的种类和用途的掌握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 生活中常见的盐(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几种生活中常见的盐,知道一些盐的性质和用途。

2.学会粗盐初步提纯的操作方法。

3.认识复分解反应及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相关部分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2.通过探究粗盐的初步提纯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实验操作能力。

3.通过比较碳酸盐的相关化学方程式,能简单的归纳出相同点,为复分解反应概念的引出作好铺垫。

4.通过相关资料的阅读,增加课外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具体实验,既学会粗盐提纯基本操作,又消除了前面阅读整理知识的单一性,同时增加了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相关图片的展示,培养学生热爱社会热爱生活的情怀。

教学重点:常见的盐的性质用途。

教学难点:复分解反应及发生的条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生活中常见的盐
CaCO
3

CaCO3+2HCl==CaCl2+H2O+CO2↑
NaHCO
3

NaHCO3+HCl=NaCl+CO2↑+H2O
Na
2CO
3

Na2CO3+2HCl=2NaCl+ CO2↑+H2O 2NaOH+H2SO4=Na2SO4+2H2O
Na2CO3+Ca(OH)2=CaCO3↓+2NaOH CuSO4+2NaOH=Na2SO4+Cu(OH)2↓CuSO4+BaCl2=BaSO4↓+CuCl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