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治疗慢性咳嗽的思路与方法
泽漆汤治疗慢性咳嗽案–经方派
泽漆汤治疗慢性咳嗽案–经方派M女士,33岁,已婚。
2019年5月24号初诊。
体貌:体型中等偏胖,皮肤细白,发黄细软,神疲,语声低缓。
眼结膜充血,面颊绯红,唇色淡红,下颌部皮肤发红粗糙有痤疮。
主诉:反复发作性咳嗽3年,复发3个多月。
现病史:患者诉自2015年的冬天因肺炎严重住院15天输液治愈后,免疫力下降,容易疲劳,容易感冒咳嗽,逢冬加重。
每到冬天遇冷即开始感冒咳嗽,反复输液治疗或口服西药或中药治疗,用药不详,时好时坏,至春节后天气转暖即好。
体重逐年增加。
2018年的冬天很意外没感冒咳嗽,但2019年春节后却因感冒后诱发咳嗽多家诊所中药西药治疗3个月乏效,遂放弃诊治。
后其母亲因慢性荨麻疹在我处服中药明显好转后苦劝其前来求治。
患者诉感冒已好,不流鼻涕不鼻塞,就是咽痒咳嗽,晨起和晚上刚躺下时或洗澡刚出来时咳嗽加重,为阵发性剧烈咳嗽,多为干咳,有时有痰,黄白相间,粘如果冻,伴随咳嗽涕泪而出。
其它时间咳嗽偶发。
晨起手胀,活动后消失。
怕热,易汗出,时有胸闷乏力,易感劳累。
平时工作忙很少锻炼,偶和母亲散步稍远点就气喘。
休息后消失。
下肢无浮肿。
食欲不振,口不苦,睡眠不佳,余无不适。
心肺部听诊无异常。
剑突下及右肋下按之拘紧,腹软,大小便正常。
舌质淡润,边有齿痕,苔净,舌下少有瘀点。
咽部充血,扁桃体不大。
右脉稍大于左脉,双寸关稍弦滑,双尺脉沉弱。
脉缓。
血压100/60mmHg。
既往史及家族史:既往有过敏性鼻炎史,母亲有慢性荨麻疹史,父亲因肺癌已病故5年。
月经及生育史:月经延期,40至50天一行,量少,质稠色暗,每次3到5天,无痛经,末次月经时间为2019年5月15.孕1产1,剖宫产史,育一5岁男孩。
给予荆防柴朴汤合小陷胸汤加味。
处方:柴胡20克黄芩15克姜半夏15克党参15克生甘草10克厚朴15克苏梗10克茯苓15克荆芥15克防风15克瓜蒌30克黄连5克杏仁15克生姜3片红枣6个 7副,1天1剂。
机煎, 1天2次早晚温服。
郑敏宇中医药治疗咳嗽五法_徐超伟
173第13卷 第11期 2011 年 11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3 No. 11 Nov . ,2011郑敏宇,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第二批中青年名中医,师从上海市名中医、肺科名家邵长荣教授,潜心跟师学习,集近30年的临床经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疗效显著。
笔者有幸侍诊,良受颇多,现将郑师治疗咳嗽之经验作一介绍,以飧同道。
1 病因病机咳嗽是指肺失宣降,肺气上逆作声,咯吐痰液而言,为肺病的主要证候之一。
病名始见于《内经》,病因不外乎外感与内伤,外感多以六淫之邪,犯及肺卫,或卫外不固,因虚致实,肺气被郁,肺失宣降,发为咳嗽。
内伤者,多以脏腑功能失调,影响于肺而致咳,正所谓“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然外感咳嗽又可以与内伤咳嗽相互转化,虚实夹杂,故应审证求因,方能药到病除。
2 辨证施治2.1 疏风散寒、宣肺止咳咳嗽之辨证,首当分清外感与内伤。
吴又可在《温疫论》中云:“外邪上受,首先犯肺”。
肺气郁闭,则见咳嗽。
郑师在辨证治疗咳嗽时,亦是如此,即使病患素有咳嗽之疾,仍仔细询问患者近期有否感冒病史,在明确确实有外感之象时,如见恶寒发热,咳嗽声重,痰量不多,无汗或汗出不多,脉浮等症,采取疏风散寒、宣肺止咳之法,正所谓急则治其标,多以荆防败毒散加减治疗。
其中荆芥、防风共用,一温一润,相须为用,疏散表邪,邪去除则咳嗽自愈。
对于病毒性感冒,郑师通常加用板蓝根、大青叶等清热解毒之品,以起到抗病毒治疗的作用。
2.2 燥湿健脾、止咳化痰《证治汇补·痰证》中云:“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脾的运化功能失常,水液输布失常,清者不升,浊者不降,滞留胸膈,聚而为痰,上干于肺,致肺气不宣,而见咳嗽。
临床多见以咳嗽,痰多色白,胸痞呕恶,纳差,苔腻为主证。
证属痰湿蕴肺,郑师多采用燥湿健脾、止咳化痰之法,药用二陈平胃散加减治疗。
黄帝内经治咳嗽的方子 -回复
黄帝内经治咳嗽的方子-回复《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之作,对于治疗和预防各种疾病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方法。
其中,关于咳嗽的治疗方子更是被广泛传承和应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一步一步回答有关黄帝内经治咳嗽方子的问题,并深入探讨其原理和实践应用。
第一步:理解咳嗽的基本概念和病因咳嗽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它是呼吸道防御机制的一部分,目的是清除呼吸道中的异物、痰液和病原微生物。
咳嗽可分为急性咳嗽和慢性咳嗽,根据其持续时间和病因不同而有所区别。
咳嗽的病因复杂多样,可以由感染、炎症、气道刺激物、过敏反应、心血管疾病、焦虑等引起。
在黄帝内经中,咳嗽被认为是气滞、痰湿、瘀血等病理因素导致的。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介绍黄帝内经中常用的治疗咳嗽的方子。
第二步:黄帝内经治疗咳嗽的方子1. 十滋汤十滋汤是黄帝内经中治疗气虚引起的咳嗽的经典方剂。
它由枸杞子、人参、阿胶、玉竹、蜜炙甘草、猪苓、川牛膝、淡豆豉、白薇、青木香等药物组成。
这些药物具有补气养阴、润燥化痰的功效,对于治疗气虚咳嗽非常有效。
2. 牛膝酷甘汤牛膝酷甘汤被广泛用于治疗寒湿痰凝引起的咳嗽。
该方剂由川牛膝、甘草、杏仁、南星、干姜等组成。
这些药物具有温阳化湿、燥痰止咳的作用,能够有效改善湿寒的体质,舒缓咳嗽症状。
3. 止嗽散止嗽散是黄帝内经中常用来治疗瘀血郁结引起的咳嗽的方剂。
它由红花、茵陈、桃仁、陈皮、白芍等组成。
这些药物可以行气活血,通络化瘀,对于治疗瘀血郁结引起的咳嗽效果显著。
4. 白虎汤白虎汤是用来治疗外邪侵袭引起的痰热咳嗽的方剂。
它由知母、石膏、甘草、麻黄、杏仁等组成。
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的作用,可以缓解咳嗽伴有热症状的病情。
第三步:黄帝内经治疗咳嗽的原理和实践应用黄帝内经治疗咳嗽的原理主要是通过调理人体阴阳平衡,调整气血循环,达到治愈咳嗽的效果。
根据不同咳嗽的病因和病理特点,选择不同的方剂和药物进行治疗,通过药物的作用将病因和病理改变,从而达到缓解咳嗽症状的效果。
周兆山运用经方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经验
均可。 参考文献 【l】刘海洋,张家有慢性咳嗽的临床诊治体会[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78.79
【2】朱佳,治疗慢性咳嗽尤当注意辩证与辨病相结合【J].江苏中医药,2008,40(7):12・13 [31张传名,中医辨治慢性咳嗽体会[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2,33(2):84
【4】吴银根,慢性咳嗽的中医治疗思路和经验【J】.江苏中医药,2008,40(7)7-8
小便少者,必苦里急也。”,这便是主病以外的“兼证’L五苓散证。若采用五苓散治疗,通过化气行
水,可使咳嗽、喘息、小便不利等诸症得以减轻或缓解。
例如:一肺心病老妪患者,反复咳嗽,喘息20余年,加重1周来诊。刻下证见:喘息,胸闷憋气,
动则更甚,夜间不能平卧,咳嗽,咯白粘痰,汗出:1i止,颈部僵滞痛疼,畏风寒,双下肢水肿,纳呆。 静脉用药5天,诸症不减。舌质紫暗,舌苔白,脉滑数。处以桂枝加葛根汤合桂枝加附予汤:桂枝lOg, 白芍109,炙甘草69,葛根309,制附予109。3剂水煎服。三日后复诊,自述药进l剂后,汗出,颈
“证”既不是主病的主症、又不是主病的次症,而且通过运用经方治疗这一证候,可使主病明显减轻或痊
经方止嗽散加味治疗慢性咳嗽200例观察
1资料 与 方 法
1 . 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 2 0 1 1 年 1 1 月~ 2 0 1 2年 1 1 月期间 ,接诊 的慢性 咳嗽患 者 2 0 0例 , 这2 0 0例患者 中有 1 2 0例是 男性 , 有8 O例 是 女性 , 男女 比例是 3 : 2 ; 年龄集 中于 5 ~ 6 8 岁, 平均年龄 为 4 4 . 6岁。 这些患者 主要 有细菌 、 病毒引起的 , 的临床症状 : 风寒性 的咳嗽症状 是 咳嗽 的痰比较稀薄 , 白颜色 , 比较容易咳 出, 流清鼻涕 , 头疼 发热 , 不i _ f { 汗, 舌 苔为白色 , 脉搏漂浮 ; 风热性 的咳嗽症状是 咳嗽呈现连续 性, 咽痒而咳 , 痰 比较少 , 不容 易咳 , 或者痰 比较 多 、 白颜色 , 并伴 有 严重的 口干 , 咽咽喉疼痛难 痒 , 舌质 是正常 , 或 者舌尖是红 色的 , 脉 搏漂浮。进行 听诊两肺 时 , 呼吸音 比较正常 , 或者呼吸音 逐渐增 粗, 实施胸透及血常规检测 , 没有} } { 现明显 的异常现象。这些病例都 是 依据《 中药新 药临床研 究指导原 则》 中慢性 的单纯型支气 管炎发 作期 的诊 断标准 。并且排除了其它疾病所 引起 的咳嗽。 1 . 2方法 所有患者都应用 止嗽散加 味治疗 。处方 : 白前 8 g 、 橘红 8 g 、 甘草 1 2 g 、 蝉蜕 1 5 g 、 风寒咳嗽加苏叶 1 2 g 、 白茅根 1 5 g 、 紫菀 1 2 g 、 桔梗 1 5 g 、 前胡 1 2 g 、 生姜 5片 、 风热咳嗽加浙贝母 1 2 g 、 杏仁 8 g 、 荆芥 1 2 g 、 细辛 5 g 、 百部 1 5 g 、 连翘 1 5 g 。用 热水煎 1 h , 取清 液 5 0 0 m l 制备 , 服用 l剂, d , 早 晚各 1 次服用 , 1 5 d一个疗程[ 2 1 。 1 I 3 疗效标准 经过一个疗程治疗后 , 观察患者病情恢复情 况。 痊 愈: 患者的 咳嗽 咳痰以及其它 的症状都 消失 , 在 听诊及胸 片 、 血常规检 查中表现正常 。有效 : 咳嗽咳痰的症状得 到显著 的减轻 , 痰 比较容 易 咳出 , 在 听诊及 胸片 、 血常规检查 中基本上 正常或者 明显 改善 。无 效: 咳嗽 咳痰 的症状没有 减轻 , 并有 加重 的趋 势 , 在听诊 及胸片 、 血 常规检查 中也都 没有好转 I 。
经方治疗慢性咳嗽的思路与方法「范本」
经方治疗慢性咳嗽的思路与方法「范本」经方治疗慢性咳嗽的思路与方法本文简介:摘要:慢性咳嗽临床常见且病因复杂,极易被误诊误治。
现代医学擅长解剖学病因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指南,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慢性咳嗽的诊疗水平。
目前认为慢性咳嗽常见病因有:咳嗽变异型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感染后咳嗽等。
中医中药治疗咳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经验,传经方治疗慢性咳嗽的思路与方法本文内容:摘要:慢性咳嗽临床常见且病因复杂,极易被误诊误治。
现代医学擅长解剖学病因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指南,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慢性咳嗽的诊疗水平。
目前认为慢性咳嗽常见病因有:咳嗽变异型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感染后咳嗽等。
中医中药治疗咳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经验,传统中医重视辨证论治,其病机要素不外乎风、痰、火、虚4端。
经方在慢性咳嗽中广泛运用,其治疗重点在于方证对应。
该文通过从辨病因、辨病机、辨方证3个角度探讨慢性咳嗽的治疗思路与方法,并附医案3则,以供同道指正。
关键词:慢性咳嗽;经方;思路;方法。
慢性咳嗽是指病程8周的咳嗽,通常根据胸部X线检查有无异常可分为两类:一类为X线胸片有明确病变者,如肺炎、肺结核、支气管肺癌等;另一类为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症状者[1-4].慢性咳嗽病因繁多且涉及面广,尤其是胸部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慢性咳嗽,极易被误诊误治,或因诊断不明重复接受各种检查,或者长期使用多种抗菌药物和镇咳药物,收效甚微并产生诸多不良反应,不仅不能及时解除患者痛苦,反而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1,5].中医学无慢性咳嗽之病名,根据其病程、发病特点,归属于久咳、久嗽、顽咳等疾病范畴。
如隋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久咳嗽候》记载:久咳嗽,是连滞岁月,经久不瘥者也.而在张仲景《金匮要略》中诸多章节条文述及了慢性咳嗽的辨证论治,如痰饮咳嗽病脉证治、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等篇,其所用方药体现在各篇所论疾病的具体治法中,并自成一体,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苓甘五味姜辛半夏、半夏厚朴汤治疗咳嗽,三剂而愈,一剂知,二剂已
苓⽢五味姜⾟半夏、半夏厚朴汤治疗咳嗽,三剂⽽愈,⼀剂知,⼆剂已今天是我写⽇记的1274天。
患者男性,72岁原来诊断为失眠症,现在睡眠明显好转,能⼊睡4-5⼩时。
现症见:⼝苦,⼝⼲,⼤便5次,偏烂,⼼烦减轻,⽆⿐塞流涕,⽆腹胀,⾆淡苔腻,脉弦细。
拟⽅如下:北柴胡15g,⾁桂6g,黄芩⽚10g,天花粉10g,炙⽢草6g,龙⾻45g先煮,牡蛎45g先煮,⼲姜10g,麸炒苍术30g,茯苓45g中药5付,每天⼀剂,⽔煎,⼝服。
01.07⼆诊现在能⼊睡,⼼烦减,能⼊睡5⼩时,⼤便正常,每天⼀到两次,⼲咳,⽆痰,咽喉不痒,不痛,⾆淡润,苔⽩,脉沉细。
拟⽅如下:茯苓45g,炙⽢草15g,五味⼦10g,细⾟9g,姜半夏30g,紫苏⼦10g,制厚朴15g,紫苏梗15g,陈⽪15g中药3付,每天⼀剂,⽔煎,⼝服。
01.18三诊现在能⼊睡,咳嗽已,⼤便每天都有,但是⼤便难解,每天⼀次到两次,⼝稍⼲,⾆淡紫暗,脉沉细。
拟⽅如下:北柴胡15g,黄芩⽚10g,⾁桂6g,⼲姜10g,炙⽢草10g,牡蛎30g,龙⾻30g,当归10g,酒川芎6g,盐泽泻24g,茯苓30g,⾚芍20g,⽩术60g中药3付,每天⼀剂,⽔煎,⼝服。
服⽤上药后诸多症状均好转,能⼊睡5-6⼩时,精神好。
按语:⼀诊:六经辨证:厥阴病,上热下寒,兼夹⽔饮治法:清上温下,利⽔化饮。
拟⽅:柴胡桂枝⼲姜汤加减。
患者因失眠就诊,分析症状:⼝⼲⼝苦,提⽰病位在半表半⾥;⼼烦,⼤便次数多且偏烂,上热下寒症状明显,可辨病为厥阴病;⾆淡苔腻,说明兼夹⽔饮。
⼆诊:六经辨证:太阴病,⽔饮内停。
治法:温化⽔饮,降逆⽌咳。
拟⽅:苓⽢五味姜⾟半夏汤合半夏厚朴汤加减。
⼆诊患者上述症状发⽣改变,⾆淡润,苔⽩,脉沉细,⾥饮⽐较明显,⽔饮内停于⾥,阻滞⽓机,津液不能上承,同时肺⽓肃降失司,上逆⽽导致⼲咳。
患者⽆咽喉痒痛不适,热证不明显。
三诊六经辨证:厥阴病,夹饮夹瘀。
治法:清上温下,化饮去瘀。
名老中医运用苓桂术甘汤治咳嗽经验及医案
名老中医运用苓桂术甘汤治咳嗽经验及医案苓桂术甘汤是名老中医常用的方剂之一,主治风寒犯肺所致的咳嗽,经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该方具有疗效显著、操作简便等优点,成为中医临床治疗咳嗽的重要方剂之一。
本文将介绍名老中医运用苓桂术甘汤治疗咳嗽的经验及医案。
一、苓桂术甘汤的处方组成苓桂术甘汤由茯苓、桂枝、白术、甘草组成,这四味药物具有温中祛寒、祛湿化痰、调理气血等功效,具有一定的解表祛风、止咳平喘的作用。
药量如下:茯苓6克,桂枝6克,白术6克,甘草3克。
二、治疗咳嗽的经验1.肺热咳嗽:咳嗽剧烈,痰少而黏,口干舌燥,胸口发热,舌红苔黄。
治疗原则:清热化痰,祛风止咳。
处方:苓桂术甘汤加桔梗、银花(桔梗3克,银花3克),炒杏仁(3克),鱼腥草(10克)。
2.风寒咳嗽:咳嗽清晰,痰白稀薄,口不渴,舌苔白。
处方:苓桂术甘汤加麻黄(麻黄3克),贝母(贝母6克),苏叶(苏叶6克)。
3.慢性咳嗽:咳嗽经久不愈,痰多色黄,口干少腥,舌红苔少。
4.虚寒咳嗽:咳嗽声低,痰多清稀,胸闷气短,畏寒怕冷,舌淡苔白。
处方:苓桂术甘汤加人参(人参6克),防风(防风6克),附子(附子1克),干姜(干姜3克)。
三、典型医案1.某女患者,因风寒感冒发热,咳嗽流涕。
症状仍持续一周,咳嗽仍未好转。
查看患者病情后,诊断为风寒犯肺所致的咳嗽。
采用苓桂术甘汤加麻黄、贝母、苏叶治疗。
服用药物后,当夜症状明显减轻,咳嗽明显减少。
2.某男患者,因患感冒后咳嗽持续两个月未好。
患者发热轻微、畏寒,咳嗽声低,痰多清稀。
将苓桂术甘汤加百合、石斛、玄参、浙贝治疗。
服用药物后,患者咳嗽明显减少,痰量减少,体温正常。
四、注意事项1.孕妇及哺乳期的妇女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2.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疾病的患者不宜使用。
3.药物成分过敏者慎用。
苓桂术甘汤自唐朝以来就成为治疗咳嗽的重要方剂之一。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名老中医们以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医术,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进行个体化的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中医伤寒经方治疗咳嗽经验分享
治疗咳嗽的经验咳嗽主因痰饮,治当温化降逆冶咳嗽的方药很多,可以说成千上万,但胡老最常用的方药是半夏厚朴汤,问其由,主要是:咳嗽在《金匮要略》中与痰饮列为一专篇论述,是说痰饮与咳嗽有密切关系,许多咳嗽是因痰饮上犯、气逆不降而致。
对痰饮的治疗,《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是治疗痰饮的重要原则,也是治疗咳嗽的重要原则。
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如再选择适当的方药,临证多有捷效。
如病例1。
例1:黄某,女,3日岁,病案号67951。
初诊日期1966年2月12日:一周来咳嗽,吐白痰,咽痒胸闷,口干不欲饮,两胁胀,已服汤药数剂而不效,苔白厚腻,脉滑细。
此证属痰饮上犯,肺失宣降,冶以温化降逆,与半夏厚朴汤加减:半夏四钱,厚朴三钱,茯苓四钱,苏子三钱,橘皮五钱,杏仁三钱,桔梗三钱,生姜三钱。
结果:上药服一剂,咳即止。
半夏厚朴汤原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治疗“妇人咽中如有炙腐”症,胡老认为,本方是小半夏加茯苓汤更加厚朴、苏叶而成。
用于痰饮气结所致的胸满、咽堵、咳逆,为温化痰饮、降逆理气之方。
此患者是痰饮引起的咳嗽,故服之方药对证,很快见效。
方中苏叶,胡老常用苏子。
如表证明显者,可同时加苏叶,或据证合用桂枝汤或麻黄汤;如热象明显者,可加生石膏;如久咳寒饮明显,而表证不明显者,可用苓甘五味姜辛夏汤。
痰饮郁久常化热,真寒假热要认清临床可看到不少咳嗽患者,吃了许多药而症状不好转,甚至越来越重,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因未能辨清寒热。
从治验例2可看清这一问题。
例2:李某,男,63岁,病案号15679。
咳嗽,吐黄白痰已4个月,自去年10月患咳嗽、吐痰、咽痛,一直服汤药治疗,咳嗽不减反又加上喘。
患者很细心,把服过药的处方都带来了,其主要处方是桑杏汤加减,患者自己说他吃川贝母都有一斤多了。
刻下症状:咳嗽,吐黄白痰量多,心烦胸满,背恶寒,口干思饮,但饮水后胃脘不适,苔黄腻,舌尖红,脉弦滑细。
胡老与小青龙加石膏汤:麻黄三钱,桂枝三钱,细辛二钱,干姜二钱,白芍三钱,炙甘草三钱,五味子三钱,半夏五钱,生石膏一两半。
慢性咳嗽的中医治疗思路
整理课件
18
4.宣肃与收敛
☞宣肺常带宣表、透邪、祛痰和输布水气,如雾露之溉者 • 兼寒邪常选用辛温透表之品 • 兼热邪常选用辛凉透邪之品
☞肃肺之品常具降气、止咳、下气、润肠、通调水道者
整理课件
19
☞ 笔者在临床上常宣肃并用相求于肺大肠组成药对。
• 麻黄、杏仁
• 麻黄、桃仁、郁李仁、白果仁
• 前胡、白前
整理课件
11
2.实邪与正虚
☞ 慢性咳嗽当责之邪实,治疗宜重视祛邪。 《内经·咳论》指出:“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
以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 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
张景岳亦指出:“外感咳嗽,无论四时,必皆因于寒邪”。
☞ 临床上麻黄、细辛等温肺之品仍为慢性咳嗽之主药。 尤其反复使用抗菌素或反复使用苦寒清热之品而咳嗽罔 效者,加用辛温之剂而收功者时见。
整理课件
33
2.胡颓叶、野荞麦根、黄荆子
• 胡颓叶——化痰、止咳、清热 • 野荞麦根——清热、化痰、止咳 • 黄荆子——止咳(喘)、化痰、清热 • 三者合用相互协助共襄清热化痰止咳之功。
整理课件
34
3.川贝、桔梗、陈皮、紫菀
☞ 川贝、桔梗是张仲景桔梗白散的组成,不用泻下的巴豆。 ☞ 痰胶固加皂荚或皂角刺,即张仲景皂荚丸之意。 ☞ 桔梗、陈皮、紫菀是止嗽散中治痰的重点药物。
29
3.胃-食管反流性咳嗽
☞ 应以治肺胃为主。
☞ 旋覆代赭汤、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等加减为主方。
• 以反酸为主:加左金丸,瓦楞子或煅螺丝壳、海螵蛸等; • 吞酸、上脘或胸骨柄后烧灼感:加芙蓉叶、蒲公英; • 反吐苦水或胆汁反流者:加延胡索、郁金、木香、枳壳;
三拗汤加减治疗慢性咳嗽
三拗汤加减治疗慢性咳嗽发表时间:2010-11-03T09:07:41.56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8期供稿作者:陈红兰[导读] 慢性咳嗽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其发病机制、病理特征及诊断标准尚未完全明确陈红兰(江苏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内科 225411)【中图分类号】R256.1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8-0354-01 慢性咳嗽是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其发病机制、病理特征及诊断标准尚未完全明确,大多数患者被误诊误治,不少患者病程长达数月甚至数年,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
笔者经多年临床实践,运用经方三拗汤加减治疗慢性咳嗽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138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77例,女61例,年龄13-59岁。
诊断标准参照2005年11月我国制定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草案)慢性咳嗽的诊断标准,即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症状,咳嗽时间大于或等于8周,胸部X线检查无明显异常。
2、治疗方法用三拗汤加减。
药用麻黄4克,杏仁10克,甘草5克,射干10克,桔梗10克,紫苑10克,蝉衣6克,蜈蚣3条。
伴怕冷者,加桂枝10克;发热,口干者,加牛蒡子10克,连翘15克;苔腻者加薏苡仁20克;鼻塞、流涕者加辛夷、苍耳草各10克。
每日一剂,每次加300毫升,煎取150毫升,早晚分服,2周为一疗程,治疗两个疗程。
忌食辛辣、海鲜之品,适寒温。
3、疗效标准显效:咳嗽及伴随症状消失,一年内无复发;有效:咳嗽及伴随症状消失,半年内复发;无效:咳嗽未减,伴随症状减轻或未减。
4、治疗结果显效68例,有效57例,无效13例。
总有效率90.5%5、病案举例陆某,男,36岁,2004年8月27日初诊,咳嗽一月。
患者因贪凉,久居空调房间,初期鼻塞、流涕,咳嗽,咽痛、发热,经西药抗炎、抗病毒、抗过敏等治疗,热退,咽痛轻,仍咳嗽、痰少色白,咽痒作咳,频频而作,口不干,大便正常,舌苔薄白中微黄腻,脉沉。
从寒痰伏肺论治慢性咳嗽
从寒痰伏肺论治慢性咳嗽本文从寒痰伏肺致慢性咳嗽角度,选取《金匮要略》苓甘五味姜辛汤为主方,加化红、炙麻黄、杏仁、百部、炙瓜蒌壳5味中药,对慢性咳嗽患者进a行辨证施治,得出诊治体会。
标签:慢性咳嗽;中医药治疗;苓甘五味姜辛汤临床工作中,经常遇到部分咳嗽患者,肺部X线、CT检查无明显异常,却反复以咳嗽为主诉就诊,经过多次抗感染、祛痰镇咳甚至解痉平喘等西医治疗,咳嗽症状仍无明显改善的病例,即日常所说的顽固性咳嗽或慢性咳嗽。
此类患者多以夜间咳嗽较为明显,病程迁延久治不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笔者经博采前贤治咳所长,精心研习实践,抓住寒痰伏肺这一本质,以《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味对慢性咳嗽患者进行施治,每获良效。
现梳理小结如下,以飨同行。
1 病例资料2010年至2014年,本人于临诊过程中共接诊慢性咳嗽患者81例,结合胸部X线、胸部CT等辅助检查排除5例,辨以寒痰伏肺证诊治76例,治愈70例,好转4例,无效2例。
76例寒痰伏肺证病例均以久咳不愈(超过1个月)、舌淡苔白为辨证要点,发病过程中均有触冒、过食或过服寒凉病史,均以《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苓甘五味姜辛汤加味进行施治,最长疗程不超过10天,平均疗程8.6天。
2 慢性咳嗽病因病机思考中医认为,一个人要健康,必然要保持机体的阴阳平衡,打破了这个平衡,人体就会产生诸多疾病。
痰是脏腑病变过程中渗出并积存于体内的病理产物,痰为阴邪,其性粘滞稠浊,致病常迁延不愈。
清·陈修园曰:“痰之本,水也,原于肾;痰之动,湿也,主于脾;痰之成,气也,贮于肺。
”亦即平常所说的“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
平素咳嗽患者之所以有痰,主要是因肺失宣肃,津液不得布散停聚于肺,或因脾失健运,津液不得正常输布停聚于肺所致。
寒为阴邪,有外寒和内寒之分,均易伤阳气,其性凝滞收引[1]。
寒与痰两阴相合久伏体内,则持续耗伤机体阳气。
临床中久治不愈的慢性咳嗽患者,经详询病史,基本上都有反复使用多种、大量清热解毒药、止咳化痰药的经历。
经方治疗咳嗽临床体会
急性 咳嗽 、 急性 咳 嗽 大多 因感 受 六 淫 外 邪 引 起 . 亚 因此 多 属 外 感
咳嗽 , 有 内 伤 咳 嗽初 起 而 病 程 不 长 者 ; 性 咳嗽 大 多 为 内邪 干 亦 慢 肺或表邪人里所致 . 因此 多 属 内伤 咳嗽 , 有 外 寒 闭 郁 肤 表 而 多 亦 年 未 解 者 。笔 者 观 察 ,外感 咳 嗽 中 十有 七 八 是 因感 受 风 寒 而 引 起 , 数 是 感 受 燥 邪 、 邪 、 邪 所 致 。 治 疗 温 邪 伤 于 肺 卫 而 咳 少 湿 热 嗽 , 温病学说为 主 , 疗其 他外邪咳嗽 , 麻黄 汤、 枝汤 、 宗 治 如 桂 桂 枝麻黄各半 汤 、 枝 加附子汤 、 青龙汤 、 青龙 汤 、 桂 大 小 白虎 汤 、 小 柴 胡 、 胡 桂 枝 汤 、 黄 细辛 附 子 汤 等 经 方 , 可 根 据 病 机 酌 情 柴 麻 均 使 用 。总 之 , 感 咳嗽 病 程 较 短 , 外 以三 阳证 候 ( 阳 、 明 、 阳 ) 太 阳 少
2上 海 市 嘉定 区 中 医 医院 ( 海 2 10 ) 上 0 8 0
中 图分 类 号 : 2 61 文 献 标 志码 : 文 章 编 号 :04 7 5 2 1 )5 18 — 2 R 5 .1 B 10 — 4 X 嗽 的经 方 有 l , 提 到 咳 嗽 而 能够 移 治 咳嗽 的 经 方 则 更 多 。笔 者 对 外 感 咳 嗽 与 内 摘 6首 未 伤 杂 病 咳 嗽 , 据 病 机 分 别 选用 桂 枝 麻 黄 各 半 汤 、 胡 桂 枝 汤 、 青龙 汤 、 甘 五 味 姜 辛 汤 、 青 龙 加 石 膏 汤 、 根 柴 大 苓 小
中 国 中医 急 症 2 1 年 1 月 第 2 01 1 O卷 第 1 1期 J T M. o. 0 1 V 12 . o1 E C N v 2 1 . o. 0 N .1
浅谈《伤寒论》六经咳嗽证治
24中国乡村医药咳嗽在临床上可见于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多种疾病。
本文借助《伤寒论》中与咳嗽相关之条文,结合经方在咳嗽治疗中的临床运用,对咳嗽的六经证治进行一些阐述。
1 太阳病咳嗽《伤寒论》中太阳病的基础证包括麻黄汤证和桂枝汤证。
前者主要针对外感风寒表实证,其症状以“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喘”为代表,前贤称为“麻黄八症”。
由于此证缘由风寒束表,卫阳受遏,营阴郁滞,肺失宣降,故也可导致肺气上逆之咳嗽,治宜麻黄汤解表散寒,宣肺平喘。
表寒一散,肺之宣降一复,则咳嗽自止。
后者主要针对外感风寒表虚证,可见“发热、恶风、汗出、头痛、鼻鸣干呕”等症状,其与麻黄汤证之鉴别要点在于有汗与否。
若出现“喘家作”,即咳喘的桂枝汤兼症,可加厚朴、杏子以增强疗效。
此外,《伤寒论》太阳病第40条曰:“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由于饮邪流动不居,随三焦气机升降出入,停于身体不同部位,可引起多种症状,故本条或然证众多。
咳嗽作为其中之一,为饮停心下,水寒射肺,肺气上逆所致。
故治疗当以小青龙汤温肺化饮。
对于小青龙汤治疗咳嗽的认识、临床运用及体会,许多医家也有论述。
刘渡舟在《伤寒论临证指要》[1]中说:“小青龙汤治肺寒金冷,津凝气阻之证,所以咳嗽必然多痰,咯痰较爽。
因系寒性水饮,故其痰清稀不稠,形如泡沫,落地则顷刻化水,然亦有咳出之痰,明亮晶莹,形同鸡蛋清状,痰冷如凉粉,触舌觉凉而为辨也。
”傅元谋[2]认为在《伤寒论》第40条小青龙汤的5个加减变化中,其中有4个去麻黄,故在小青龙汤中麻黄非主要药物,且小青龙汤主症为“咳”“喘”,针对的是以里饮为主而外寒次之的咳喘证,应用时更重视水饮的辨证而轻于外邪,往往去麻黄并加附片、薏苡仁以加强化痰除湿之力,用于治疗痰湿类咳嗽时效如桴鼓。
对于年高体弱、婴幼儿童,特别是心肾功能虚衰的作者单位:310053 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研究生在读(张震);杭州,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杨珺超)通信作者:杨珺超,浅谈《伤寒论》六经咳嗽证治张 震 杨珺超患者,当慎用,恐有拔肾气,动冲气,耗阴动阳之弊;对于一般患者,使用本方也只是喘咳急性发作时的急救之法,不可久服,一旦疾病缓减,就应当改用苓桂剂温化寒饮以善后。
倪海厦治疗感冒咳嗽的经方医案
倪海厦治疗感冒咳嗽的经方医案倪海厦是中国古代医学家,他在治疗感冒咳嗽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治疗方法。
在他的经方医案中,有一些非常有效的方剂可以缓解感冒咳嗽的症状,下面将介绍其中几个例子。
1. 方剂一:川贝雪梨糖水【方剂组成】川贝母、雪梨、冰糖。
【配伍原理】川贝母有清热化痰的功效,雪梨能润肺止咳,冰糖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服用方法】将川贝母研成细末,雪梨削皮去核,放入锅中加水煮沸,然后放入川贝末和冰糖,再煮10分钟即可。
【功效】此方剂既能清热化痰,又能润肺止咳,适用于感冒引起的咳嗽症状。
2. 方剂二:柴胡桂枝汤【方剂组成】柴胡、桂枝、甘草、生姜、大枣。
【配伍原理】柴胡具有解表解表的作用,桂枝能温里解寒,甘草能调和药性,生姜和大枣有助于药物的煎煮和增加口感。
【服用方法】将柴胡、桂枝、甘草、生姜、大枣放入锅中加水煎煮,再加入适量的蜂蜜调味即可。
【功效】此方剂能够解表散寒,适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咳嗽等症状。
3. 方剂三:苏子附子丸【方剂组成】苏子、附子、桂枝、干姜、甘草、人参、白术。
【配伍原理】苏子能温肺止咳,附子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桂枝、干姜、甘草、人参、白术有助于调和药性和增加药效。
【服用方法】将苏子、附子、桂枝、干姜、甘草、人参、白术研磨成细末,然后加入适量的蜂蜜搅拌均匀,制成丸剂备用。
【功效】此方剂能温肺止咳,适用于感冒引起的寒咳症状。
4. 方剂四:三拗汤【方剂组成】苏子、半夏、生姜。
【配伍原理】苏子有温肺止咳的作用,半夏能化痰止咳,生姜有辛散寒的作用。
【服用方法】将苏子、半夏、生姜研磨成细末,然后加入适量的蜂蜜搅拌均匀,制成药丸备用。
【功效】此方剂能温肺化痰,适用于感冒引起的咳嗽症状。
通过倪海厦的经方医案,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于感冒咳嗽的治疗非常有心得。
这些方剂在临床中经过验证,对于缓解感冒咳嗽的症状非常有效。
然而,由于每个人体质不同,对药物的反应也各不相同,因此在使用这些方剂时,最好还是咨询医生的建议,根据自身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方剂和剂量。
【经方医案】王付:慢性支气管炎医案8则(同病异治)
【经方医案】王付:慢性支气管炎医案8则(同病异治)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简称慢支),是气管、支气管黏膜、黏膜下层、基底层、外膜及其周围组织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
该病以秋冬季节或季节交替时及寒冷地域为多发,各种年龄及人群均可发病。
【导读】根据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变证机是痰阻气郁,治以半夏厚朴汤;又因肺失宣降病变证机比较明显,治以麻黄汤宣降肺气;更因病变证机有气虚,故又与四君子汤合方治之。
刘某,女,32岁。
有10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史,近因咳嗽、气喘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咳嗽,气喘,痰稠色白,胸闷,因情绪异常及活动加重,倦怠乏力,舌质淡,苔白腻,脉沉弦。
辨为痰阻气郁,肺气虚弱证,治当燥湿化痰、行气解郁、宣降肺气。
给予半夏厚朴汤、麻黄汤与四君子汤合方:半夏24g,厚朴10g,茯苓12g,生姜15g,紫苏叶6g,麻黄10g,桂枝6g,杏仁15g,红参10g,白术10g,炙甘草10g。
6剂,水煎服,每日l剂,每日3服。
二诊:咳嗽减轻,以前方6剂。
三诊:气喘减轻,以前方6剂。
四诊:咯痰基本消除,以前方6剂。
五诊:情绪好转,苔腻减少,以前方6剂。
六诊:诸症大减,以前方6剂。
之后,为丁巩固疗效,以前方治疗90余剂,诸症悉除。
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提示】根据痰稠色白辨为寒痰,再根据胸闷、苔白腻辨为痰阻,因情绪异常加重辨为气郁,又因活动后加重辨为气虚,以此辨为痰阻气郁、肺气虚弱证。
方以半夏厚朴汤化痰行气、降逆止咳;以四君子汤补益中气;以麻黄汤宣肺降逆、止咳平喘。
方药相互为用,以奏其效。
【导读】根据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变证机是肺脾虚弱、痰湿内盛;治以茯苓泽泻汤益气渗利痰湿;又因痰湿偏于寒,故与苓甘五味姜辛汤合方治之。
梁某,男,58岁。
有多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史,虽服用中西药,可咳喘还是反复发作,近因症状加重前来诊治。
刻诊:咳嗽,气喘,痰多清稀色白,胸闷,不思饮食,食则腹胀,倦怠乏力,手足不温,舌质淡,苔白腻,脉沉弱。
辨为脾肺虚弱、痰湿蕴结证,治当健脾益肺、渗利痰湿。
-胡希恕治疗咳嗽的经验
胡希恕治疗咳嗽的经验咳嗽主因痰饮治当温化降逆治咳嗽的方药很多,可以说成千上万.但胡老最常用的方药是半夏厚朴汤,问其由,主要是:咳嗽在《金匮要略》中与痰饮列为一专篇论述,是说痰饮与咳嗽有密切关系.许多咳嗽是因痰饮上犯、气逆不降而致。
对痰饮的治疗,《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篇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是治疗痰饮的重要原则,也是治疗咳嗽的重要原则。
在这一原则指导下,如再选择适当的方药,临证多有捷效。
如病例l。
例l黄某,女,38岁,病案号67951。
初诊日期1966年2月12曰:一周来咳嗽,吐白痰,咽痒胸闷,口干不欲饮,两胁胀,已服汤药数剂而不效,苔白厚腻,脉滑细。
此证属痰饮上犯,肺失宣降,治以温化降逆,与半夏厚朴汤加减:半夏四钱,厚朴三钱,茯苓四钱,苏子三钱,橘皮五钱,杏仁三钱,桔梗三钱,生姜三钱。
结果:上药服二剂,咳即止。
半夏厚朴汤原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治疗“妇人咽中如有炙脔”症,胡老认为,本方是小半夏加茯苓汤更加厚朴、苏叶而成。
用于痰饮气结所致的胸满、咽堵、咳逆,为温化痰饮、降逆理气之方。
此患者是痰饮引起的咳嗽,故服之方药对证,很快见效。
方中苏叶,胡老常用苏子。
如表证明显者,可同时加苏叶,或据证合用桂枝汤或麻黄汤;如热象明显者,可加生石膏,如久咳寒饮明显,而表证不明显者,可用苓甘五味姜辛夏汤。
痰饮郁久常化热真寒假热要认清临床可看到不少咳嗽患者,吃了许多药而症状不好转,甚至越来越重,其主要原因之一,是因末能辨清寒热。
从治验例2可看清这一问题。
例2李某,男,63岁,病案号156679。
初诊日期1966年1月4曰:咳嗽吐黄白痰已4个月.自去年lO月患咳嗽、吐痰、咽痛,一直服汤药治疗,咳嗽不减反又加上喘。
患者很细心,把服过药的处方都带来了,其主要处方是桑杏汤加减,患者自己说他吃川贝母都有一斤多了。
刻下症状:咳嗽,吐黄白痰量多,心烦胸满.背恶寒,口干思饮,但饮水后胃脘不适,苔黄腻.舌尖红,脉弦滑细。
宋桂华教授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经验
影 响肺 的宣 发 肃 降 , 肝 升 发 太 过 , 若 导致 肺 肃 降 不
及, 则气 机上 逆 , 而致 咳 嗽上气 , 肝 旺侮肺 ” 素 即“ 。《 问 ・咳论 篇 》 里论 及 “ 咳之状 ” 从经 脉循行 所 主的 肝 , 部位 , 出 了肝气 失 和所致 的症状 。临床 上 , 于 咳 提 对
使肺 间痰浊从 大便 而解 , 旺则湿 不生[ , 脾 4 运用茯 苓 、 ]
陈皮 、 砂仁 、 苡仁 、 莱菔子 、 焦三仙等健脾益气化 痰 。 12 “ 金 平 木 ” . 佐 清肝 泻火 治 久 咳 肺 主 气 , 司宣 发 , 主枢 机 , 条 达 , 畅 气 机 , 者 共 司 气 机 升 肝 主 调 二 降 , 畅气 血 , 调 二者 协调则 气血 调 畅。肝 的功能 失调
儿 , 桂华 教授 多用 疏肝 降逆 理气 之药 , 宋 如香 附 、枳
付 , 煎 服 。二 诊 , 水 服后 患儿 咳嗽减 轻 , 起偶 咳 , 晨 痰 少 。后 患 儿乏 力 、 叹息 , 善 上方 去地 龙 、 部 , 入太 百 加 子 参 1 , 味子 6g 续服 7付 , 嗽消 失 , 0g 五 , 咳 乏力 等
嗽 患 儿 , 发 性 痉 挛 性 咳 嗽 , 别 是 急 躁 易 怒 的 小 阵 特
往有湿 疹史 。中 医诊 断 为 慢性 咳 嗽 , 医诊 断 为 咳 西
嗽 变异性 哮喘 。治 以止 咳化痰 、 脾通 络 , 以泻 白 健 方 散 加味 。处 方 : 白皮 、 部 、 桑 百 厚朴 、 龙 、 黄芪 、 地 生 丹 参、 全瓜 蒌 、 苏子 、 炒麦 芽 、 山楂 、 卜 、 骨皮 各 炒 炒 子 地 1 , 0g 紫菀 、 款冬 花 各 1 , 2g 枳壳 、 红花 、 甘草 各 6g 4 ,
治久咳难愈中医验方
治久咳难愈中医验方作者:暂无来源:《农家科技》 2018年第10期◆组成蜜麻黄15克,附子9克,细辛6克,蜈蚣2条,蝉蜕15克,全蝎6克,地龙12克,炒僵蚕12克,白毛夏枯草15克,桂枝15克,干姜10克,五味子30克,乌梅30克,甘草15克。
◆功能助阳解表、祛风化痰、解痉止咳。
◆主治久咳不愈,现代医学之感染后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等,但凡以久咳为主,证见咳嗽阵作、咳白痰,量少,不易咳出,伴咽痒不适,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薄白,脉浮,证属阳虚风咳者均可应用。
◆用法上述方药加水600毫升,煎取200毫升,再加水400毫升,煎取200毫升,共取400毫升,混匀分2次早、晚温服,日服1剂,7天为1疗程。
服药期间,忌辛辣刺激饮食。
◆方解久咳一证,临床甚为常见。
何复东认为久咳病因主要为阳虚无力驱邪,风痰久宿于肺,气道挛急所致。
外感病,经治疗后,寒热之邪大部分已除,风邪独恋,患者阳气已伤,无力驱邪;部分患者体质偏向特别是过敏体质),新感外邪(风寒、风热)易于引动,干于肺系,肺失宣肃故久咳不止。
痰之为物,乃津液凝聚所生;肺失宣肃,津液不布,津凝为痰。
风痰相搏,内宿于肺而成本证。
痰之为物,可为有形之痰,如咳出之痰;亦可为无形之痰,属痰象、痰征,如舌淡,苔薄白或微腻,舌体胖大有齿痕,脉滑等为痰象。
风痰内宿于肺,肺气上逆,故见咳嗽、咳痰:风胜则痒,风邪偏胜,故见咽痒、咳嗽阵作。
久咳方中麻黄、附子、细辛三味为君,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少阴病篇,主治少阴病兼表证,其功效温经发表、表里双解。
其中麻黄为肺经本药,宣肺止咳,散太阳在表之牙邪,附片入肾经,益肾温阳,扶正祛邪;麻附相合,温肺止咳、助阳发表:细辛辛温雄烈,温肺化饮、发散风寒,与麻黄相伍,加强温经解表、散寒通窍之功,与附片相配,有温通少阴、助阳散寒温里之效。
三药相须为用,内温少阴之阳,外发太阳之表,助正而驱邪,于温经中解表,于解表中温阳,使肺肾互根,子充母气,故而可以治阳虚风咳。
经方合用辨治慢性支气管炎
刘 某 , ,4岁 。有 多 年 慢 性 辨 为 寒 , 根 据 胸 闷 , 满 辨 为 气 更甚 , 时不 能平 卧 , 质紫 暗 , 男 6 再 胸 有 舌 苔
支气 管炎 病史 , 因急 性发 作 而前 阻 气 逆 , 因 痰 少 夹 黄 , 近 又 口干 欲 饮 厚 腻 略黄 , 弦 。辨 证 为膈 间 阳郁 脉 来诊 治 。刻 诊 : 咳嗽 , 喘 , 黄 而 水 辨为郁 热 , 以厚朴 麻 黄 汤 温肺 热 饮 证 , 治 当通 阳化 饮 , 气 清 气 痰 方 其 益 黏, 咯痰不 爽 , 中烦热 , 胸 口渴 欲 饮 宣肺 降 肺 , 以桔 梗 汤 清热 宣 肺 , 加 热 , 以木 防己汤 与葶 苈 大枣 泻 肺 汤
膏 4 g 人参 1 g 葶苈 子 1 g 大 枣 8, 2, 0, l 0枚 , 皮 1g 半 夏 1 g 茯 苓 陈 2, 2, 1 g 炙甘 草 6 。5剂 , 5, g 1日 1剂 , 水 煎 2次 分 3服 。二诊 : 证 均有 好 诸
仁 1 g 石膏 2 g 葶苈 子 1 g 知母 2, 4, 5, 1 g 桔梗 1 g 红 参 6 , 5, 5, g 大枣 1 , 0枚
治疗 效果 。
1g 5 。6剂 , 日 1剂 , 煎 2次 合 诸药 。方 药相互 为 用 , 1 水 以达愈 疾 之 并分 3服 。二 诊 : 嗽 减 轻 , 稠 目的。 咳 痰 色黄 消 除 , 以前 方 治疗 1 又 2剂 , 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方治疗慢性咳嗽的思路与方法经方治疗慢性咳嗽的思路与方法本文关键词:咳嗽,思路,治疗慢性,方法经方治疗慢性咳嗽的思路与方法本文简介:摘要:慢性咳嗽临床常见且病因复杂,极易被误诊误治。
现代医学擅长解剖学病因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指南,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慢性咳嗽的诊疗水平。
目前认为慢性咳嗽常见病因有:咳嗽变异型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感染后咳嗽等。
中医中药治疗咳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经验,传经方治疗慢性咳嗽的思路与方法本文内容:摘要:慢性咳嗽临床常见且病因复杂,极易被误诊误治。
现代医学擅长解剖学病因分类,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指南,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慢性咳嗽的诊疗水平。
目前认为慢性咳嗽常见病因有:咳嗽变异型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感染后咳嗽等。
中医中药治疗咳嗽有着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经验,传统中医重视辨证论治,其病机要素不外乎风、痰、火、虚4端。
经方在慢性咳嗽中广泛运用,其治疗重点在于方证对应。
该文通过从辨病因、辨病机、辨方证3个角度探讨慢性咳嗽的治疗思路与方法,并附医案3则,以供同道指正。
关键词:慢性咳嗽;经方;思路;方法。
慢性咳嗽是指病程≥8周的咳嗽,通常根据胸部X线检查有无异常可分为两类:一类为X线胸片有明确病变者,如肺炎、肺结核、支气管肺癌等;另一类为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症状者[1-4].慢性咳嗽病因繁多且涉及面广,尤其是胸部影像学检查无明显异常的慢性咳嗽,极易被误诊误治,或因诊断不明重复接受各种检查,或者长期使用多种抗菌药物和镇咳药物,收效甚微并产生诸多不良反应,不仅不能及时解除患者痛苦,反而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1,5].中医学无慢性咳嗽之病名,根据其病程、发病特点,归属于“久咳”、“久嗽”、“顽咳”等疾病范畴。
如隋·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久咳嗽候》记载:“久咳嗽,是连滞岁月,经久不瘥者也”.而在张仲景《金匮要略》中诸多章节条文述及了慢性咳嗽的辨证论治,如“痰饮咳嗽病脉证治”、“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等篇,其所用方药体现在各篇所论疾病的具体治法中,并自成一体,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现代医学擅长解剖学分类,传统中医重视辨证论治,经方治疗重点在方证对应,本文试从辨病因、辨病机、辨方证3个角度探讨慢性咳嗽的治疗思路与方法。
1 辨病因。
慢性咳嗽病因繁多,清代名医徐灵胎谓“诸病之中,惟咳嗽之病因各殊而最难愈,治或稍误,即遗害无穷”.即便是现代医学,亦曾有70%以上的误诊率,慢性咳嗽患者在临床上常被笼统称为“慢性支气管炎”[6].自美国Irwin研究小组提出慢性咳嗽的解剖学诊断流程以来,慢性咳嗽的诊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大多数患者的病因能够得到明确,针对病因的治疗也使患者的症状得到改善[7].我国自2005年颁布了《咳嗽的诊断和治疗指南(草案)》,分别于2009, 20xx年进行了修订,在吸取和归纳国内外有关咳嗽最新临床研究成果的同时,也结合中国国情了指南应用与推广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规范咳嗽的诊断和治疗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现代医学对咳嗽的解剖学认识应比古代中医对咳嗽的脏腑命名更精准,现代医学指南的建立,规范了慢性咳嗽的病因分类及诊治,一方面使得中医师视野开阔,提高诊断水平,另一方面可以结合中医理论及治法,按咳嗽的不同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从而提高临床疗效[8].1.1 咳嗽变异型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 CVA) .咳嗽变异型哮喘是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咳嗽是其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或体征,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引起慢性咳嗽的主要疾病之一[4].其重要特征为夜间咳嗽、呈刺激性干咳,通常咳嗽比较剧烈。
本病多从外感引起,病情反复,经久难愈,其病机当属外感邪气,引动宿痰,内外因兼夹交作,邪郁于肺,肺失宣降,继而引起咳嗽迁延不愈。
咳嗽变异型哮喘的诊治参考哮喘,分为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9].急性发作期以寒证多见,证见咳嗽气急,喉痒,痰白不易咳出,甚则持续咳嗽伴胸痛,伏坐不得卧。
治宜祛风宣肺,散寒降逆止咳。
方用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苓甘五味姜辛汤等;若痰多,可加用皂荚丸。
病程日久,可影响气血运行、津液敷布而生内饮,同时使肺、脾、肾俱虚,并发他证。
“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亦强调了脏腑功能失调均能导致咳嗽发生。
故缓解期间,仍需调理肺、脾、肾三脏功能,顾护脾、肾,巩固治疗。
《金匮要略方论·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常用方剂有苓桂术甘汤、肾气丸等。
1.2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pper airway cough syndrome, UACS) .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是指各种鼻、咽、喉疾病引起的一种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
主要特征为:咳嗽、鼻塞、咽痒、咽有异物、频作清嗓,或鼻后滴流感等[4].本病亦跟外感风邪有关,由于风邪疏散不全,留恋于肺,壅塞肺系,侵及鼻窍,致窍闭咽塞,肺气不宣不肃,诸气上逆于肺致咳[10].针对鼻源性UACS, 当以疏风散寒、化湿通窍为大法;若见患者有鼻痒、喷嚏连作、鼻流清涕,受凉或遇刺激性气体易作,多属气虚或肺阳不足,此类患者易自汗、怕风,常复入苍耳子散、参苏饮、玉屏风散;偏于阳虚夹寒者,则可参入麻黄附子细辛汤、桂枝加附子汤。
若频流浓涕浊涕,兼见咯吐黄粘痰,舌苔黄腻或浊腻,此为肺热夹湿,加用千金苇茎汤、薏苡附子败酱散化裁。
针对咽喉源性UACS, 若患者自觉咽干作痒,痰少不易咳,咽部有异物感,咽部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者,可选用麦门冬汤、半夏厚朴汤加减;咳嗽久延不愈,出现咽有异物梗阻感,舌质紫黯等症,此乃痰阻血瘀之机,故在宣肺通窍的同时,加用化瘀散结之法,可配合当归贝母苦参丸、消瘤丸等。
1.3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osinophilic bronchitis, EB) .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是一种以气道嗜酸粒细胞(Eos)浸润为特征的非哮喘性支气管炎,临床主要表现为慢性刺激性咳嗽[4].本病主要是因外感风寒后失治或误治,风寒犯肺,稽留不散,肺失宣降而成慢性咳嗽。
主要临床特征是患者除咳嗽外,大多数感觉到咽痒咽干不适。
患者长期刺激下干咳,日久终致肺津不足,属于内伤咳嗽范畴。
《景岳全书·咳嗽》提出:“内伤之病多不足,若虚中夹实,亦当兼清以润之”, 治疗当以辛甘润肺,调畅气机为其大法。
方选贝母栝楼散、柴前连梅煎以润肺。
若兼见晨起口黏腻,心胸烦闷尤为明显,舌苔白黄腻偏厚,此因湿热郁肺、肺气失宣而发,治以清化湿热、宣畅肺气,方选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减。
若夜寐欠安,心中有“不快”之苦,时欲深呼吸以减轻“气闷”, 可再合栀子豉汤。
1.4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astroesophageal reflux-related cough, GERC)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是由于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胃酸和其它胃内容物反流进入食管,刺激食管远端黏膜丰富的咳嗽感觉器,或反流物的微量吸入或大量吸入,导致以咳嗽为主症的临床表现[4].《素问·咳论》曰:“胃咳之状,咳而呕”, 《备急千金要方·咳嗽第五》曰“食饱而咳”, 意思是在咳嗽的过程中伴胃气上逆,可表现为恶心、泛酸、嗳气、呃逆等诸症。
病机乃中焦气机升降失司,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作咳。
与胃失和降、肺失肃降密切相关,治当恪守“和胃降逆,理气止咳”的原则,代表方为旋覆代赭汤、半夏厚朴汤、半夏泻心汤。
若反酸明显,可合左金丸;若咳吐黄痰,兼见便秘、舌红苔黄略厚,可予大柴胡汤合小陷胸汤。
若患者素来胃弱,食多则胀,脉微弱无力,舌淡苔白而稍腻,半夏厚朴生姜人参甘草汤以补虚除满。
若脾胃虚寒,当予黄芪建中汤。
1.5 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us cough, PIC) .感染后咳嗽是由呼吸道感染引起,感染控制以后仍迁延不愈的一类咳嗽,可以持续3~8周,甚至更长时间。
症状以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液痰为主,常兼见咽部痒感、阻塞感或不适感,伴或不伴胸闷,在受凉或吸入冷空气及刺激性气体或烟尘时症状加重。
中医认为人体感受外邪后,外邪未除,侵入肺系。
肺失宣发与肃降,肺气壅塞,气逆于上而发咳嗽。
六淫邪气均可导致感染后咳嗽,表邪克肺,肺失宣降。
治当尊吴鞠通《温病条辨》“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原则,切忌闭邪留寇。
此时多是外邪已去大半,余邪留恋。
方选三拗汤、止嗽散以疏风散邪,宣肺止咳为主。
若咳嗽不愈,化热灼肺,出现咳嗽,痰黄(或白)质黏,伴有身热不解、咳逆气急、口渴等症状,可选用麻杏石甘汤。
若咳嗽日久不愈,正气必虚,病邪内侵,出现时有发热,并伴有胸胁不适、饮食不佳、心烦恶心等表现,此乃发散太过或关门留寇导致邪气内陷于少阳。
正如《石室秘录》云:“人病久咳不已,无不以为邪之聚也,日日用发散之剂而不效者何?气散故矣。
气散矣,而仍用散药,无怪乎经月而不效也”.此类咳嗽,当用轻清之品,少少散之,小柴胡汤正适合。
当然,支原体感染亦是感染后咳嗽常见病因,机体免疫功能差的小儿常见,证型以风邪久恋、痰热壅肺和痰湿蕴肺为主,前2种证型参考前法,若以痰湿为重,兼夹热邪,可选用达原饮;若素体阳虚,且长期使用抗生素,导致“形寒饮冷、肺阳亏虚”, 可以使用苓甘五味姜辛汤[11-12].以上疾病约占慢性咳嗽病因的70%~95%[13-15], 然而,有一部分慢性咳嗽患者在进行了全面检查、治疗之后,病因仍无法明确。
此外,慢性咳嗽还可引起心血管、神经、泌尿、肌肉骨骼等多个系统的并发症,如尿失禁、晕厥、失眠、焦虑等[6,16].对于上述无法明确病因,甚至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当仔细采集病史、症状、体征,在辨病机、辨方证的角度获取辨证思路,以期取得疗效。
2 辨病机。
《素问·咳论》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河间六书·咳嗽》又云:“寒、暑、燥、湿、风、火、六气,皆令人咳嗽”, 《诸病源候论》又将咳嗽分为十咳。
咳嗽病因病机繁多。
至明·张景岳才在《景岳全书·咳嗽》中将咳嗽病因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
其实,不论是外感咳嗽还是内伤咳嗽,总病机不离肺失宣降。
正如陈修园《医学三字经·咳嗽》云:“诸气上逆于肺则呛而咳,是咳嗽不止于肺,亦不离于肺也”.肺为“娇脏”, 不耐寒热,易受邪气侵袭而引发咳嗽,此属外感咳嗽,常兼表证,病机为邪犯于肺,肺气上逆。
多数学者认为,慢性咳嗽总属内伤咳嗽范畴[17-18], 其病因病机更为复杂多变,外感六淫、饮食起居失常、失治误治,脏腑气机不利、脏腑内伤、祛邪不尽,风邪、寒饮等邪气内伏,复由六淫之邪及粉尘、异味等外邪引动于肺,肺气上逆,均可使咳嗽反复发作或加重,迁延不愈[19].而在临床实践中,常常是外感和内伤兼夹,有外感迁延误治转为内伤,有内伤又外感六淫,内外合邪;久咳者不惟正虚,其中不乏有邪实者,即便是正气亏虚,也多兼邪气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