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桥小脑角综合征临床解剖
桥小脑角相关解剖PART-1

(Cerebellopontine Angle Related Anatomy) Part Ⅰ
刘庆松 协和医院
TO BE A SURGEON
CASE BY CASE: C: conception A:anatomy S:skill E:emergency
桥小脑角(CPA)
含有脑脊液的楔形区域 外侧:颞骨岩部后面 内侧:脑干(桥脑、延髓) 后上:小脑 下方:神经血管及蛛网膜结构
定位:后颅窝 最深、最大、最复杂
相关:颞骨、枕骨 脑干、小脑 椎基底动脉系统 V-XII对颅神经
枕骨(occipital bone)
颞骨(temporal bone)
枕下肌肉( suboccipital muscles)
小脑&枕骨&后颅窝
小脑幕(tentorium of cerebellum):
•三叉神经感觉核
中脑 • 小脑上脚 • 小脑幕面 • Ⅲ Ⅳ Ⅴ颅神经
中:
• 小脑前下动脉 • 脑桥 • 小脑中脚、绒球 • 小脑岩面 • Ⅵ Ⅶ Ⅷ颅神经
下:
• 小脑后下动脉 • 延髓 • 小脑下脚、小脑扁桃体延髓沟 • 小脑枕下面 • Ⅸ Ⅹ Ⅺ Ⅻ颅神经
手术入路(surgical approaches)
手术入路(surgical approaches)
degree of posterior fossa exposure
内镜解剖(endoscopic anatomy)
内镜解剖(endoscopic anatomy)
内镜解剖(endoscopic anatomy)
脑干内侧列:运动核 脑干外侧列:感觉核
Medial Columns(motor nuclei) •one somatic •two visceral
桥小脑角个案PPT课件

2019/8/25
3
病例简介
无不适反应。给予患者洛丁新QN口服并辅以短效降压药后 血压控制较为理想,维持在145-160/80-95mmHg。患者神清 语利,肢体活动自如 ,查双侧瞳孔瞪大等圆直径2mm对光 反射灵敏 。
喉部活动训练: 主要行吞咽与发音训练,先对单音与单字进行训练,比如 让患者通过发“啊、哦、依”等,以此促使喉部主动运动, 每个字念两遍,利用张口与闭口动作、声门开闭等促进口 唇、肌肉的运动和声门的闭锁功能。让患者颈部尽量前屈, 形似点头同时做空吞咽动作。
2019/8/25
34
吞咽障碍的训练
摄食的训练
2019/8/25
38
4食物改良 根据患者吞咽困难程度,合 理搭配饮食,将液体食物配置成4类:(1) 稀流质:如清水、豆浆、牛奶等;(2)少 稠流质:即放在汤勺中缓慢倾斜时,液 体呈点滴状落下; (3)中稠流质:即放 在汤勺中缓慢倾斜时,液体呈直线滑下, 不会分离成点滴状; (4)特稠流质:呈 布丁状,放在汤勺中缓慢倾斜时,表现 为块团状落下.
当注入流食时,鼻饲液反流于咽喉部易发生食物反流。 常规规长度基础上增加 7~ 10 cm, 即深插管 55 cm 以上, 使胃管前端在胃体部或幽门处, 则注入的食物不易反流。
2019/8/25
29
饮水呛咳的护理措施
改变鼻饲体位
借重力作用,加速胃的排空, 减少胃内容物从扩张的胃向 食管反流。避免立即翻身、 叩背, 能减少因体位过低食 物反流发生误吸的可能。
桥小脑角解剖

小脑下后动脉:就是椎动脉得最大分支,其近侧部有恒定得一个大襻曲,襻曲全部就是凸向外。
这种襻曲得局部位置正在桥小脑角得范围,手术时应注意。
通常从平橄榄下端附近从椎动脉发出,经9—11神经根丝之前,向后上方行。
至绳状体附近,发出脉络膜支后,再弯向后下达扁桃体内侧面中部分为内外两个二级分支。
内侧支即下蚓动脉,在正中线附近分为前后两支,前支细小,后支粗大。
沿蚓垂,蚓锥得侧面向后达蚓叶,蚓结节。
有时达山坡下缘与上蚓动脉形成明显粗大得动脉吻合。
外侧支:较大,在扁桃体内侧面先向后,再转向前外,在扁桃体外侧缘分为数支,斜向后外,远达水平裂,末梢至下半月叶与小脑上动脉吻合。
小脑下后动脉分布于扁桃体内侧面,下外侧面后部,二腹叶等得内侧部及下半月叶,还发支从下内侧面及后面穿至齿状核、以分布至下蚓部得为小脑下后动脉,未分布至下蚓部得为小脑下前动脉、小脑下后动脉还发支至延髓,供应下橄榄核以后与面神经核以外得区域。
迷路动脉:细长,多从下前动脉发出。
伴听神经入内听道,居面,听神经间,分蜗支与前庭支入内耳。
动脉血液减少时,可以引起恶心,呕吐及眩晕等平衡障碍,如同时伴失听,提示为椎基动脉系统得疾病。
脑桥动脉:为基底动脉两侧及后面发出得动脉,一般左右侧各有4—5支,沿脑桥前面向外侧行,有些在前外侧面穿入,有些在后外侧穿入。
从基底动脉后壁近脑面发出得许多细小得小动脉,从基底动脉沟缘穿入脑实质内,上端及下端还有一引起细支,分别入脚间窝,延髓脑桥沟内,分别命名为脑桥前内侧动脉,脑桥前外侧动脉,脑桥外侧动脉与脑桥后动脉、前内侧动脉与前外侧动脉属于旁正中动脉,脑桥外侧动脉属于短环旋动脉,脑桥后动脉属于长环旋动脉。
小脑下前动脉:从基底动脉下1/3段发出得最多。
向后外斜行,横过面听神经得前面/后面/穿过两神经根之间,达绒球外上方弯向下内,形成一个凸向外得襻。
最后分为内侧支与外侧支、分布于小脑下面得前外侧部。
内侧支行向内,至小脑下面再弯向外,分布于小脑下面得前外侧部,发育特别好时,可绕过绒球向内达扁桃体下面,再弯向外而分布。
桥小脑角解剖

之阳早格格创做小脑下后动脉:是椎动脉的最大分收,其近侧部有恒定的一个大襻直,襻直局部是凸背中.那种襻直的局部位子正正在桥小脑角的范畴,脚术时应注意.常常从仄橄榄下端附近从椎动脉收出,经9-11神经根丝之前,背后上圆止.至绳状体附近,收出脉络膜收后,再直背后下达扁桃体内正里中部分为内中二个二级分收.内侧收即下蚓动脉,正在正中线附近分为前后二收,前收细小,后收细大.沿蚓垂,蚓锥的正里背后达蚓叶,蚓结节.偶尔达山坡下缘与上蚓动脉产死明隐细大的动脉符合.中侧收:较大,正在扁桃体内正里先背后,再转背前中,正在扁桃体中侧缘分为数收,斜背后中,近达火仄裂,终梢至下半月叶与小脑上动脉符合.小脑下后动脉分集于扁桃体内正里,下中正里后部,二背叶等的内侧部及下半月叶,还收收从下内正里及后里脱至齿状核.以分集至下蚓部的为小脑下后动脉,已分集至下蚓部的为小脑下前动脉.小脑下后动脉还收收至延髓,供应下橄榄核以去战里神经核以中的天区.迷路动脉:细少,多从下前动脉收出.伴听神经进内听讲,居里,听神经间,分蜗收与前庭收进内耳.动脉血液缩小时,不妨引起恶心,呕吐及眩晕等仄稳障碍,如共时伴得听,提示为椎基动脉系统的徐病.脑桥动脉:为基底动脉二侧及后里收出的动脉,普遍安排侧各有4-5收,沿脑桥前里背中侧止,有些正在前中正里脱进,有些正在后中侧脱进.从基底动脉后壁近脑里收出的许多细小的小动脉,从基底动脉沟缘脱进脑真量内,上端及下端另有一引起细收,分别进足间窝,延髓脑桥沟内,分别命名为脑桥前内侧动脉,脑桥前中侧动脉,脑桥中侧动脉战脑桥后动脉.前内侧动脉战前中侧动脉属于旁正中动脉,脑桥中侧动脉属于短环旋动脉,脑桥后动脉属于少环旋动脉.小脑下前动脉:从基底动脉下1/3段收出的最多.背后中斜止,横过里听神经的前里/后里/脱过二神经根之间,达绒球中上圆直背下内,产死一个凸背中的襻.终尾分为内侧收战中侧收.分集于小脑底下的前中侧部.内侧收止背内,至小脑底下再直背中,分集于小脑底下的前中侧部,收育特天佳时,可绕过绒球背内达扁桃体底下,再直背中而分集.中侧收细小,沿脑桥臂背中止,经小脑边沿达火仄裂.其起初段还收出一些小收至脑桥,延髓,及678对于脑神经根.正在小脑前中侧缘还收出小收绕过脑桥臂至齿状核.小脑上动脉:内侧收,较大,背后内止,正在小脑上缘内侧部与上丘正里之间分为2-3收,最内侧的一收喊上蚓动脉,正在山顶前缘分为前后二收.前收背前至小脑舌及中央叶,后收背后,普遍再分为二个小收,一个小收至中线的一侧沿山顶,山坡,蚓叶,与下蚓动脉之收产死明隐的符合,另一小收,沿上蚓与半球之间背后止.内侧收的其余分收,分集于中央叶,前后圆叶及上半月叶的内侧部.中侧收:较小,止于三叉神经根的后中侧,经小脑前上缘中侧至小脑底下的下半月叶,二背叶的中侧.大脑后动脉:正在脑桥上缘由基底动脉收出后伴动眼神经战小脑上动脉的上圆,绕大脑足背后止,越过海马沟经海马裂背后,再横过海马回后端深进距状裂.再背后分为距状裂动脉与顶枕动脉.大脑后动脉分出后,背中止一短距离,即与后接通动脉符合,产死动脉环.普遍以与后接通动脉的符合面为界,把大脑后动脉分为接通前段与接通后段.从爆收历程去瞅,大脑后动脉是颈内动脉收出的分收,椎基动脉收育后,血液改形成由基底动脉而去.果此大脑后动脉接通前后段与后接通动脉的关系里为搀纯.大脑后动脉皮量收:1颞下前动脉.正在海马回沟处以独力搞从大脑后动脉收出,止背前中,越过海马回前部,分为前后二收,达颞上回前部绕至背中正里.其根部收出一些小收进海马裂.2颞下中间动脉:正在海马裂中部以独力搞从大脑后动脉收出,经海马回中部进侧付裂.3颞下后动脉:正在海马裂后部的以独力搞从大脑后动脉收出,越过海马回及侧付裂后部,斜背后中达梭状回后部及舌回,并绕至枕叶背中侧.4距状裂动脉:为大脑后动脉的终收.多正在海马裂后部越过海马回,深进至距状裂底部至顶枕裂汇合处,分为距状裂动脉与顶枕动脉.距状裂动脉沿裂背后止,绕至枕极表里,达月状沟或者枕中侧沟以去部分而分集.5顶枕动脉:为大脑后动脉终收之一.沿顶枕裂底部进与中止,分收于顶叶及楔前叶后部,并绕至背中正里.大脑后动脉的中央动脉:普遍从接通前段收出,经足间窝脱进的属于后内侧中央动脉.从接通后段收出的属于后中侧中央动脉.后内侧中央动脉:也喊后脱动脉,普遍从大脑后动脉接通前段收出3-7收小的中央动脉,总的喊足间窝动脉.进灰结节,乳头体,丘脑的,属后内侧中央动脉,其中1-2收最大,喊丘脑脱动脉.另有一些小收背下至中脑,为中脑前内侧战前中侧动脉.丘脑脱动脉:从大脑后动脉接通前段根部收出,是后内侧中央动脉中较细大的一收.出后脱量进脑真量后,分出一个小收,仄丘脑底部止背后上圆.原搞正在仄丘脑下部沟处背中止,经中间量块后下部转背中上圆达内囊.后中侧中央动脉:从大脑后动脉接通后段收出,也有从接通前段收出的,包罗以下几收:1丘体动脉:多从大脑后动脉接通前段收出,伴小脑上动脉绕大脑足背后止,分集于四叠体及紧果体.2脉络膜后中动脉:恒定天正在大脑足中正里从大脑后动脉接通后段收出.背中止,正在海马回钩附近加进脉络膜裂至侧脑室下角,产死脉络膜丛.由丛收收至尾状核及丘脑.正在已加进脉络膜裂前收出膝状体丘脑动脉.大脑后动脉制影的解剖分段:P1:正在前后位片是火仄背中的一段.P2是盘绕中脑上止的一段.侧位片那段微凸直,并收出脉络膜后内动脉.P3段:从P2段背中收出的颞收.P4段:为从P2段进与收出的顶枕裂动脉战距状裂动脉.1)前后位片,P2战P4接界面是二侧大脑后动脉最靠近的场合,正佳是小脑幕切迹的后缘.2)大脑后动脉:普遍正在侧位片C-L线(前床突到人字缝尖的连线)之下,颅后窝肿瘤时,大脑后动脉不妨上移至C-L线上.大脑后动脉的应用解剖:1动眼神经正在后动脉与小脑上动脉之间,所有一收爆收动脉瘤时,大概压迫动眼神经,引导眼球疏通障碍.2由于颅内压删下爆收海马疝时,大脑后动脉不妨爱小脑幕游离缘的压迫,引起枕叶的梗死,爆收单关性偏偏盲.如二侧枕叶梗死,将引导皮量性得明,然而瞳孔对于光反射存留.3丘脑膝状体动脉阻塞,截止是丘脑概括症,即痛温感觉消得,并伴伴随特殊的没有舒畅感觉.听神经瘤脚术:听神经瘤为颅内罕睹的良性肿瘤,收病率约占颅内肿瘤的8%一12%.占小脑桥脑角肿瘤总数的75一95%.肿瘤起源于第8颅神经前庭收的神经踩,位于内耳孔处.按肿瘤死少目标.大小与临床表示将肿瘤分为四期.第1期:肿瘤小,仅乏及听神经、出现头昏、眩晕、耳呜与听力减退.第2期:肿瘤直径约2cm,引起里神经与三叉神经益伤症状.第3期:肿瘤直径达3cm以上,乏及9、10、ll颅神经,出现吞吐艰易,呛咳、收音嘶哑,共时可乏及小脑,引起共济仄衡.第4期:肿瘤已压迫脑搞,或者使脑搞移位,引起脑积火、颅内下压及脑搞症状.CT、MRI扫描、脑搞听觉诱收电位等.可早期确诊.脚术要收的矫正与隐微脚术技能的应用,常能达到肿瘤齐切.共时死存里神经,并争与死存听神经.早期脚术尚有大概使听力部分回复.然而是,肿瘤巨大者偶尔易以达到齐切.认识小脑桥脑角的局部解剖与采用适合的脚术要收,对于普及脚术乐成率格中需要.小脑桥脑角:前界是岩骨、岩上窦、三叉神经;中正里是岩锥反里、内耳孔战乙状窦:内上圆是小脑幕及裂孔,内里前是脑搞.内后里为小脑半球的正里.底下是舌吐、迷走、副神经,并有小脑下后动脉收出的小动脉收伴止.此区内有里,听神经斜止通过.里神经少约2cm,听神经瘤时,将里神经背前下挤压,可推少达4—5%;前内正里为桥脑与延髓.肿瘤死少历程中,背前推压里神经与三叉神经.偶尔肿瘤巨大,可通过裂孔进与进颅中窝.背内挤压脑搞,超出中线.背下压迫舌吐、迷走神经,尚可伸进枕骨大孔,各别者可少进颈内静脉孔.内耳孔与内听讲多受益伤而夸大.肿瘤的血供去自小脑下前/小脑下后/内听动脉/基底动脉.肿瘤的引出静脉汇进岩上窦、岩下窦.时常使用为枕下乳突(乙状窦)后进路,经迷路进路与经小脑幕上进路.经枕下乳突后进路:于乳突后直切心.由项上线上5cm下至颈4仄里,切启皮肤,皮下战肌层.达枕鳞,用自动牵启器牵启切心(2)启颅:正在上项线下圆做枕骨钻孔,视肿瘤大小夸大骨窗,普遍产死4X4cm骨窗.上界达横窦下缘,中达乳突气房(没有挨启气房),背下至枕骨大孔,肿瘤巨大时尚可切启寰椎后弓,内侧达中线或者超出中线.搁射状切启硬膜,丝线悬吊.用脑压板将小脑半球背内侧牵启,撕启小脑延髓池及桥池蛛网膜,排出脑脊液.使颅内压减矮.沿岩骨中侧背内探查,可创制肿瘤.听神经瘤多呈灰紫色或者灰褐色,肿瘤有退变,囊性变者呈黄褐色.偶尔肿瘤表面与蛛网膜粘连或者由脑脊液积蓄产死囊肿.先电凝肿瘤包膜,纵切,用吸引器、活检钳或者刮匙止囊内肿瘤切除.如切除肿瘤时出血较多,可先从肿瘤周边游离,加进肿瘤下段.电凝供瘤血管后,再继承囊内切除肿瘤.切除瘤构制愈多.肿瘤包膜陷落愈佳,有好处肿瘤切除.将肿瘤下段自9.10.11颅神经分启.再游离肿瘤内正里与上极.游离下极时必须先电凝供应肿瘤的动脉分收.而后将肿瘤自三叉神经分散,如肿瘤已进与突进小脑幕裂孔,留神将肿瘤背下牵推.以便分块切除.将肿瘤包膜牵背中侧,瞅浑位于肿瘤前下圆的里神经,使里神经包膜游离至靠拢内耳孔处.再将肿瘤由内耳处切断,戴除肿溜.残留于内耳孔内的肿瘤构制,可用下速微型钻磨启内耳退后壁,隐露内耳讲内的肿瘤部分,将其切除,勿益伤里神经.囊内基原切除后,由于其内正里与脑搞粘连稀切或者嵌进脑搞内时.偶尔极易分散,如强止剥离,将加沉脑搞益伤.脚术可做到大部切除,而采与单极电凝将肿瘤残存部分电凝,益伤瘤构制.留神止血、冲洁伤心.缝合硬脑膜,逐层缝合肌层、皮下及皮肤层.(7)如肿瘤巨大,超出中线,做颅后窝中线切心,止广大颅后窝减压.从侧切心切除肿瘤,有好处肿瘤的充分隐露与切除.术后亦便于减压,使术后通过较搞稳.术中注意重心:(1)探查与游离肿瘤时切勿撕断肿瘤供血动脉,果动脉撕断后回缩,由于脚术家深,止血非常主动,且易误伤要害的构制结构.(2)勿益伤脑搞及脑搞供血动脉,免得术后爆收脑搞梗塞、脑搞火肿,制成脑搞功能衰竭等宽沉成果.(3)注意呵护5.7颅神经勿受益伤.正在瘤下极将后组路神经用棉片覆盖呵护.(4)止血真足免得并收术后血肿.术后加强照顾护士,有三叉神经、里神经共时益伤时,用眼罩呵护患侧眼球,以防爆收表露性角膜炎与角膜溃疡.舌吐、迷走神经益伤时,预防误吸制成的肺炎战窒息.并收症:(1)脑膜炎术后局部压迫包扎没有敷.产死假性囊肿,继收熏染,(2)里神经益伤.(3)脑搞益伤益伤其供应动脉.(4)第9、l0颅神经益伤.(5)第5、7颅神经益伤引起角膜溃疡.经小脑幕听神经瘤切除术:(1)听神经瘤体积巨大.经裂孔背前上死少进颅中窝. (2)听神经溜经一侧枕下乳突后进路脚术,已能达到齐切,靠小脑桥脑角上部及小脑幕裂孔处尚残留底结节压迫脑搞.脚术步调:搞颞顶枕瓣;头皮切心起自颈后.进与绕过顶结节,沿矢状线转背忱部,再沿上项线达乳头上圆.皮瓣背枕下翻转,靠切心钻5—6个钻孔,产死骨辩,翻背颈侧.沿岩骨将颞叶后部与枕叶抬起,用蛇形牢固牵启器牵启脑构制,背深部沿小脑幕加进小脑幕裂孔区.小脑幕偶尔包罗夸大的静脉引背岩上窦、直窦.有桥静脉与枕叶通连,后者应电凝.裂扎区普遍皆能创制听神经瘤的上极.肿瘤呈结节状,用丝线将小脑幕游离缘缝线做牵引,于岩骨嵴后1cm处将小脑幕切启.关关小脑幕裂孔,可睹到听神经瘤的前极战肿瘤的主体.中脑、桥脑被肿瘤背后背内惟压.探明肿瘤与三又神经根.中展神经、大脑后动脉与小脑上动脉的关系.挨启环池蛛网膜,加进环他与桥池,分出肿瘤前极及其供应动脉收,于加进肿瘤处将其一一屯凝切断.游离肿瘤内正里、使之与三叉神经根及晒搞分散.正在肿瘤的上头电凝包膜战血管.而后将肿瘤切启,由包膜内切除大部分瘤构制.肿瘤量天较硬者,易于刮除或者吸除,用单极电凝或者棉片压迫止血(图3).若肿瘤硬韧,需用尖刀分块切与.待肿瘤体积缩小,包膜部分陷落后.继承游离肿瘤下极,留神电凝切断加进肿瘤的供血动脉收,使肿瘤大部分游离.终尾游离肿瘤到内耳孔部徽…徽位.正在游离历程中.将肿瘤问后中沉沉牵引.探查位于肿瘤前线的里神经,普遍该神接受压呈弧形,留神将里神经自肿瘤前里分启.并给予呵护.将游离出的肿瘤分块切除(图4).内耳孔内残存的瘤构制可磨除内耳孔后壁给予切除.池内搁置引流管做关式引流.缝合颖顶枕部硬脑膜并悬吊止血,逐层缝合切心.[术中注怠重心] (1)勿伤及脑搞及其供血动脉. (2)注意呵护里神经与三叉神经,勿将神经撕断. (3)周到止血.小脑桥脑角脑膜瘤切除术小脑桥脑角是颅内脑膜瘤多收部位之一,约占颅内脑膜瘤的10%左有.肿瘤的基底附着搞乙状窦、岩上窦、岩下窦或者颈内静脉孔附近.其部位揭近小脑幕,位于小脑桥脑角前上或者中侧.肿瘤删大常乏及相近的颅神经并压迫小脑与脑于.有的脑膜瘤进与经小脑幕裂孔背颅中窝死少至鞍背之后圆.此类脑膜瘤血运格中歉富.一部分供血动脉由硬脑膜加进肿瘤基底部,一部分间接去自椎基底动脉的分收.由于肿瘤部位很深,瘤体较大并附着搞硬脑膜窦的部位,脚术切除偶尔相称艰易,必须隐露良佳,留神收配战止血.临床表示多有典型的小脑桥脑角概括征,类似听神经瘤,然而前庭功能与听力障碍常常较听神经瘤为沉,内耳孔也没有夸大.[脚术步调] 颅后窝启颅共枕下乙状窦后进路听神经瘤切除术.然而肿瘤较大者,骨窗应尽管夸大,并挨启枕骨大孔及寰推后弓,以利夸大脚术隐露战减压:辩形或者搁射状切启.按听神经瘤切除术的步调.从正里将小脑半球背中线牵启,隐露肿瘤.脑膜瘤呈结节状,瘤体大小纷歧.表面血管很歉富.尽大概天正在切除肿瘤之前将加进瘤体的供血动脉电凝、切断.以缩小出血. (3)肿瘤切除:肿瘤体积较小者.正在肿瘤的脑膜基底部逐步电凝与分散,使其肿瘤由硬脑膜摆脱.用丝线缝吊肿瘤,背中侧沉沉牵引.瞅浑位于肿瘤前里与内正里的供血动脉.勿益伤静脉窦,共时将肿瘤附近的三叉神经、里神经给予呵护.将肿瘤所有游离切除. 处理较大的肿瘤正在电凝切断供血动脉后,切启肿瘤包膜.做瘤内分块切除,使肿瘤体积缩小,再游离肿瘤举止齐切.如肿瘤巨大.已经与脑搞或者要害颅神经稀切粘连,没有克没有及盲目天强供将肿瘤齐切.残留的瘤构制用电凝烧灼处理. 如脑膜瘤体积巨大,尚可采与颅后窝单切心的脚术要收.做颅后窝中线切心.止广大的颅后窝减压,由侧切心止肿瘤切除.有好处肿瘤隐露、切除战术后减压. 肿瘤共时背颅中窝死少的,采与小脑幕上、下共同进路切除肿瘤. (4)留神止血、冲洁伤心,硬脑膜没有缝合.瘤床部位搁置引流管止关式引流.逐层缠合肌肉、皮下与皮肤层.术中注意重心(1)术中统制出血,预防爆收易以统制的深部出血,没有克没有及盲目用脚指创除肿瘤.免得制成深部大出血战宽沉益伤脑搞. (2)呵护5.7.8与9.10颅神经与脑搞: (3)勿益伤收内静脉孔部位.预防静际窦大出血. [主要并收证:共4,3.5“听神经瘤脚术”.小脑桥脑角胆脂疤切除术:胆脂瘤较多睹于小脑桥肋角,有完备的肿瘤包膜,内含银屑状上皮祥构制,又称上皮样囊肿或者称珍珠瘤.肿瘤多位于小脑桥脑角的前上部与较背,常乏及5.6.7.8颅神经.肿瘤巨大时压迫脑搞,尚可背小肠幕上死少.广大伸少至颅中窝与丘脑底部.符合证:(1)位于小脑桥脑角的胆脂瘤.(2)肿瘤已通过小脑幕裂孔背颅中窝扩弛.禁忌证:无特殊禁忌.术前准备:共枕下乙状窦后进路听神经瘤切除术”.[脚术步调]共枕下乙状窦后进路听神经瘤切除术.由—侧小脑半球上圆及小脑桥脑北中侧部探查肿瘤.冲北包膜呈灰红色.表面光润,血管稠稀.冲瘤包膜常与颅神经、晒搞及惟基底动咏粘连挨启囊肿表面蛛网膜.正在囊肿最隆起处,电凝切启包膜,用刮匙或者活检镊将囊内的银屑状真量物真足扫除搞洁.分次用少量死理盐火做囊内浑洗,预防囊真量物流集至相近胞池(图2). 肿瘤褒壁陷落后,用小剥窝器与钝剪或者小剪将包膜从颅后窝底、颅神经、动脉收及脑搞游离后牵起,留神底给予真足切除,肿里包膜切除后,即可隐出该天区内的三又神经、听神经以及中脑与桥脑,并可瞅浑斜坡上部. 当那类肿瘤已少到很大,切除一部分囊壁之后.尚有部分囊壁与脑搞战惟动脉等结构稀切粘连或者动脉与颅神经贯脱于褒内,常易以将囊壁真足切除.可死存一小部分囊壁然而需要用单极电凝强电流电凝益伤囊壁构制.死少到颅中窝的部分可通过共十足心给予切除.(4)冲洁伤心,缝合硬脑膜,逐层缝合肌肉、皮下构制及皮肤.[术中注意重心] (1)留神收配,勿益伤脑搞及颅神经. (2)术中预防褒真量物扩集到脑池蛛网膜F腔,引起无菌性脑膜炎.[术后处理] 共4.3.5d听神经瘤脚术”.[主要并收症1 (1)大概引起第5.7.8颅神经益伤与脑搞益伤. (2)并收无菌性脑膜炎.。
脑干、小脑形态解剖学

3. 中脑
中脑腹面上界为间脑视束,下界为脑桥上缘。 腹侧面一对粗大的纵行隆起,称为大脑脚底,由大量大脑皮质发出的下行纤维构成。大脑 脚底之间的凹陷为脚间窝,窝底称后穿质,有许多血管出入的小孔。大脑脚底的内侧有动 眼神经根出脑。 中脑背面上、下各有两个圆形隆起,分别为一对上丘和一对下丘。连接上丘与间脑外侧膝 状体及连接下丘与间脑内侧膝状体之间的条状隆起,分别称上丘臂和下丘臂。胚胎时期的 神经管腔在中脑成为大脑水管。
5. 第四脑室
第四脑室的顶朝向小脑,顶的前部由 小脑上脚及上髓帆构成。后者为二上 脚间的薄层白质板,向后下与小脑白 质相连,其下部的背面被小脑蚓的小 舌覆盖。滑车神经根穿行于其上部, 并在其内交叉后出脑。 顶的后部由下髓帆和第四脑室脉络组 织构成。下髓帆亦为白质薄片,在小 脑扁桃体下方延伸,介于小脑蚓的小 结与绒球之间。下髓帆的室腔面衬以 一屋上皮性室管膜,外面覆以软膜。
小脑的机能区、分叶 (临床解剖学)
1. 绒球小结叶或古小脑
绒球小结叶位于小脑下面的 最前部,包括属于两侧半球的绒 球处下蚓的蚓小结,以及连接绒 球与蚓小结之间的绒球脚。绒球 小结叶主要按受前庭神经核和前 庭神经的纤维。 它在进化过程中已见于没有 四肢只有躯干的水栖动物。由于 这类动物没有四肢运动,仅需维 持躯干的平衡,所以绒球小结叶 的主要功能是维持平衡。又由于 绒球小结叶是小脑在进化过程中 最早的部分,因而又把它称为古 小脑。
延髓
在背面则以菱形窝中部横 行的 髓纹为界。 在延髓背面,上部构成菱形窝 的下半。在下部,脊髓的薄、 楔束向上延伸,分别扩展为膨 隆的薄束结节和楔束结节,其 深面有薄束核和楔束核,它们 是薄、楔束终止的核团。在楔 束结节的外上方有隆起的小脑 下脚。
管理资料桥小脑角相关解剖PART 1汇编

?孤束核
上:
? 小脑上动脉 ? 中脑 ? 小脑上脚 ? 小脑幕面 ? Ⅲ Ⅳ Ⅴ颅神经
中:
? 小脑前下动脉 ? 脑桥 ? 小脑中脚、绒球 ? 小脑岩面 ? Ⅵ Ⅶ Ⅷ颅神经
下:
? 小脑后下动脉 ? 延髓 ? 小脑下脚、小脑扁桃体延髓沟 ? 小脑枕下面 ? Ⅸ Ⅹ Ⅺ Ⅻ颅神经
?三叉神经运动核(脑桥) ?面神经运动核(脑桥)
?疑核(延髓)
?脊副神经核(延髓+脊髓)
Column :3 (C1 外侧) 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平滑肌和腺体 ? 动眼神经副核(上丘
)
? 上泌涎核(延髓)
? 下泌涎核(延髓)
? 迷走神经背核(延髓 )
脑干内侧列:运动核 脑干外侧列:感觉核
Lateral Columns(sensory nuclei)
手术入路(surgical approaches)
手术入路(surgical approaches)
degree of posterior fossa exposure
内镜解剖(endoscopic anatomy)
内镜解剖(endoscopic anatomy)
内镜解剖(endoscopic anatomy)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谢谢
颞骨(temporal bone)
枕下肌肉( suboccipital muscles)
小脑&枕骨&后颅窝
小脑幕(tentorium of cerebellum):
?? 硬脑膜,呈帐篷状架于颅后窝
上方 ? 分隔端脑与小脑的结缔组织
? 后外侧部:枕骨横窦沟和颞骨 岩部上缘
桥小脑角区病变影像学表现

形; 5、副神经节瘤; 6、脊索瘤等。
听神经瘤
听神经鞘瘤;占CPA肿瘤的70-80%, 一般发生于成人,主要起源于听神经的前 庭神经支的施万细胞,早期位于内听道内 生长,引起内听道扩大,后期逐渐延伸入 桥小脑角区生长。 临床表现 血供:主要来源于小脑前下动脉
高复发和高进展危险性的脑膜瘤
非典型(WHO II级) 透明细胞型(WHO II级) 脊索样(WHO II级) 横纹肌样型(WHO III级) 乳头状 (WHO III级) 间变型(恶性) (WHO III级)
80%~90%的脑膜瘤属良性(WHO I级) 5%~10%的脑膜瘤属非典型型(WHO II级) 1%~3%的脑膜瘤属恶性(WHO III级)
嗅束
视交叉\视 束
面神经
Ⅴ.三叉神经(Trigeminal nerve):
1.为最粗的颅神经,混合性神经,有感觉根和运动根,运动根位于感觉根前
内侧.
2.经桥小脑角池上份,行向前外侧进入Meckel腔,在腔内感觉根与三叉神 经
节相连,运动根经过节下面进入下颌神经.
3.眼支,三叉神经节 眶。
海绵窦外侧壁Ⅲ、Ⅳ颅神经下方
桥小脑角区病变影像学表现
桥小脑角区(cerebellopontine angle area )
CPA:系指脑桥、延髓与其背方小脑相交 地带。
这一区域实际上是一锥形立体三角,它在 后颅窝的前外侧。由前内侧的桥脑外缘、 外后方的岩骨内缘及后下方的小脑半球外 侧构成一个锥形窄小的空间。此区的重要 性在于集中了听神经、面神经、三叉神经 及岩静脉、小脑前下动脉等。
正常解剖
CPA颅神经颅内段的应用解剖 1、传统X线平片:无法显示; 2、普通CT:部分显示(视神经、三叉神
脑桥小脑三角的名词解释

脑桥小脑三角的名词解释
脑桥小脑三角是指位于脑干脑桥和小脑之间的一个解剖结构,也称为脑桥小脑层。
它是由脑干中的四叠体(四叠体包括上、下、外、中四叠体)与小脑之间的纤维束组成的。
脑桥小脑三角在解剖学上被认为是信息传递的关键通路之一。
四叠体是脑干中的核团,负责调节运动、姿势和平衡等功能。
而小脑则是负责协调和调节肌肉运动的重要脑部结构。
脑桥小脑三角的存在使得上述两个区域之间能够进行信息的交流和传递。
脑桥小脑三角内的纤维束主要包括三角束(也称为上束)、橄榄小脑束(也称为中束)和三角小脑束(也称为下束)。
这些纤维束承载着从四叠体到小脑的神经传递,其中,上束主要传递来自大脑皮层的信息,中束主要传递来自脊髓的信息,下束则主要传递来自脑桥的信息。
通过脑桥小脑三角,大脑皮层的运动指令可以经过脑桥传递到小脑,然后小脑协调这些指令并调节肌肉的活动,使得身体能够做出精确而协调的运动。
同时,脑桥小脑三角也承载着大量的感觉信息,帮助小脑对身体的位置、速度和方向等进行感知和调节。
总之,脑桥小脑三角是连接脑干脑桥和小脑的重要通路,负责信息的传递和调节,对于运动、姿势和平衡等功能的正常发挥起着关键作用。
对这一解剖结构的深入
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治疗与运动障碍、协调障碍等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
桥小脑角区血管神经总结

桥脑小脑角区血管神经解剖构成发表时间:2011-12-1 8:42:58 来源:创新医学网医学编辑部推荐作者:焦迎斌,丰育功作者单位: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脑科医院, 266003【关键词】桥脑小脑角区;解剖学,局部;综述1 CPA的概念和围CPA是位于小脑、桥脑和颞骨岩部之间的不规则间隙,是三叉神经(Ⅴ)、外展神经(Ⅵ)、前庭蜗神经(Ⅶ、Ⅷ)、后组脑神经(Ⅸ、Ⅹ、Ⅺ)、副神经(Ⅺ)和舌下神经(Ⅻ)在硬脑膜下走行的区域,也是小脑上动脉(SCA)、小脑下前动脉(AICA)以及小脑下后动脉(PICA)、岩上静脉和岩下静脉及其分支走行的部位。
CPA的概念有不同的解释,综合各家的观点可以归纳为:前界为颞骨岩部、岩上窦(SPS),外侧界为颞骨和横窦、乙状窦,上方是小脑幕,面为桥脑和小脑半球的外侧面,下方是舌咽、迷走、副神经和PICA分支[1]。
在CPA,大部分血管神经结构浸泡在桥小脑角池的脑脊液中。
桥小脑角池的围与CPA相同, CPA的绝大多数手术是在脑池中进行。
根据神经分布特点,由前向后将CPA分成3个间隙,头侧间隙、中间间隙和尾侧间隙。
在头侧间隙里有三叉神经、小脑上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和外展神经;在中间间隙里有外展神经、面神经、中间神经和前庭蜗神经;尾侧间隙里有PICA和后组脑神经通过[2]。
RHOTON 把桥脑小脑角区神经和血管划分为上神经血管复合体、中神经血管复合体和下神经血管复合体[3]。
两者对3个间隙的划分大致相同,其中所包含的结构也基本一样。
2 CPA的动脉2.1 小脑上动脉SCA位于中脑前部,源自基底动脉(BA)近终末端,在大脑后动脉(PCA)的后下方。
SCA 和PCA 之间恒定的有动眼神经通过,是临床上定位三者关系的解剖学特点。
SCA的形态常见有单干和双干型,三干和多干型的少见[4]。
两侧SCA多对称发出,直径差别不大。
SCA发出后绕大脑脚在中脑背侧和小脑之间向后行走,发出分支供应中脑、下丘脑、桥脑臂和桥脑背侧部分,沿途还发出细小的分支进入大脑脚,提供大脑脚的血液供应。
鞍区及脑桥小脑三角区显微解剖图解

功能上的联系
鞍区的垂体腺分泌多种激素,对全身多个系统具有调节作用,与脑桥小脑三角区的神经功能相互影响 。
脑桥小脑三角区是小脑与脑干之间的过渡区域,参与多种神经活动,如平衡、协调和运动控制等,与鞍 区的内分泌功能相互协调。
鞍区和脑桥小脑三角区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方面具有密切的联系。
临床应用上的联系
鞍区的结构组成
蝶鞍
鞍区的中心部分,呈马鞍形,由颅骨中的蝶 骨构成。
垂体窝
蝶鞍内的一个凹陷,容纳脑下垂体。
鞍膈
蝶鞍上方的一层薄膜,将鞍区与大脑的第三 脑室分隔开。
视神经管
连接眼球和大脑的通道,穿过鞍区。
鞍区的功能和作用
垂体分泌功能
脑下垂体位于垂体窝内,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腺 ,能够分泌多种激素,如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 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对生长发育和代谢调 节具有重要作用。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01
02
03
在鞍区肿瘤手术中,需要特别注 意保护视神经、视交叉和垂体等 重要结构,以免影响患者的视觉 和内分泌功能。
在脑桥小脑三角区手术中,需要 谨慎处理与之毗邻的鞍区结构, 以避免损伤重要神经和血管,影 响患者的运动、感觉和平衡等功 能。
鞍区和脑桥小脑三角区在临床上 的联系表现在手术操作中的相互 影响和保护,要求医生具备高超 的显微解剖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 验。
促进医学教育和研究
解剖图解是医学研究能力。
PART 02
鞍区解剖图解
REPORTING
鞍区的定义和位置
定义
鞍区是指颅底的蝶鞍及其周围区 域,是颅骨的一个凹陷部分。
位置
鞍区位于颅底中部,大致呈圆形 或扁平状,其位置与大脑的第三 脑室和间脑相毗邻。
桥小脑角肿瘤的CT、MRI

分无强化.
• 骨窗示:左侧内听道扩大.
左侧听神经瘤
• 平扫示:左侧桥小脑角区稍高密度或等密度
影,边界不清晰.
• 增强扫描示:病灶明显强化,轮廓变清晰. • 骨窗示:左侧内听道扩大.
右侧听神经瘤
T1低信号,T2稍高信号,第四脑室稍受压.
右侧听神经瘤
• 大体标本呈球形,有硬的包膜,生长缓慢,向脑
组织方向呈膨胀性生长。组织学上表现纤维化, 肿瘤血管丰富,合并退行性变,如砂粒体形成和 囊性变。软脑膜是脑组织和肿瘤的分界,肿瘤压 迫可导致大脑皮质缺血性坏死和肿瘤周围广泛水 肿。肿瘤与脑组织有比较清楚的分界,常常侵犯 脑膜、颅骨。颅骨反应性增厚或脑膜瘤颅骨增生 是一大特点。也有相应部位的颅骨膨出变薄的。 少数脑膜瘤沿硬脑膜呈鳞片状生长,颅内肿块效 应与颅骨增生的表现较轻。
信号,境界清楚 T2加权示肿瘤呈很高信号 增强扫描示肿瘤呈多环形强化
右侧巨大听神经瘤囊变
T1加权示右侧桥小脑区巨大肿瘤,实质部分 呈稍低信号,囊变部分似脑脊液样低信号 T2加权示囊变部分呈很高信号,实质部分信 号较囊变部分低 增强扫描示实质部分显著强化
左侧听神经瘤
• MR平扫肿瘤呈稍长T1T2信号 • 增强扫描明显强化
1.桥小脑角区听神经瘤
[病因病理]
• 听神经瘤是后颅窝中最常见的颅肿瘤,占
脑桥小脑角区肿瘤的约75%-80%
• 绝大多数 为单侧 • 发病年龄30-60岁 • 听神经瘤一般由雪旺细胞发展而来,大多
数发生于前庭神经,少数发生于耳蜗神经
• 易发生囊变和脂肪或黄色瘤池可疑低密度影 • 增强扫描后见一不规则花环样增强影
左侧听神经瘤(早期)
• 平扫左侧内听道稍见扩大,其内含有较小异
桥小脑角区病变影像诊断

(一)听神经瘤
1 桥小脑角区最常见的肿瘤,约占8 . % 0 . 来源:内听道前庭神经支施万细胞鞘 2 . 常见于3 3 - 0 0 6 岁,男性略多于女性 . 生长:最初在内听道内生长,仅引起内听道扩大,以后才 4 由内听道口长入桥小脑角池。随着肿瘤的扩大,脑干受压移 位,患侧小脑半球也受影响 . 临床表现:以单侧听力部分或完全丧失为主要临床表现, 5 可并有前庭功能紊乱以及面神经、 三叉神经麻痹
(十)血管母细胞瘤
5 实质肿块型也少见,即血管母细胞瘤表现为完全实质性肿 . 瘤,形态不规则,C T 平扫等密度,或因小的坏死存在呈低 等混杂密度。MR I 信号常很不均质,T WI 呈稍低或很低混 1 杂信号,稍低信号为肿瘤实质,很低信号为异常肿瘤血管, T WI 肿瘤实质呈高信号,异常肿瘤血管仍然低信号。实质 2 肿块型血管母细胞瘤实际上是仅仅有结节而没有囊腔,肿瘤 为大结节,由高度丰富的幼稚血管组成,所以增强扫描呈非 常显著的强化,常不均质,周围水肿比较显著。
(一)听神经瘤
. 6 影像表现 C T :平扫示边界较清楚的等、低或混杂密度,密度均匀,较大者可发生囊 变、坏死,少数可引起周边骨质的吸收 、破坏;增强后多呈不均匀强化, 囊性肿瘤可呈环状和多环状强化。 MR: T W 1 I 呈等低混杂信号,T W 2 I 等高混杂信号。 DWI 上肿瘤呈等低
(八)脉络丛乳突状瘤
. 1
右侧CPA区脉络从乳头状瘤 A CT呈不规则略低密度 B T1WI呈混杂信号,内有略高信号 C 增强后明显强化
(九)转移瘤
. 1 小脑四脑室区转移瘤是成人该区最常见的肿瘤。多数肿瘤位于小脑半 球,少数可靠近桥小脑角,需要与桥小脑角的其他病变进行鉴别。 . 2 靠近桥小脑角的转移瘤的影像表现多种多样。单发转移瘤通常比较大, 其内通常有多发不规则坏死灶,C T 呈现低、等混杂密度,等密度区为转 移瘤实质部分,低密度区为坏死。T W 1 I ,呈等信号或等低混杂信号,混 杂信号的原因是肿瘤内坏死。T W 2 I 肿瘤实质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坏死 部分呈高信号。转移瘤周围常有较明显的水肿存在,水肿在C T 扫描呈低 密度,T W 1 I ,低信号;T W 2 I 高信号。 C T . 3 和MR I 肿瘤实质成分明显强化,强化区可为厚壁环状,结节状,斑 片状,周围水肿不强化,转移瘤坏死严重时可呈室管膜瘤
桥小脑角区正常影像解剖及常见病变

桥小脑角区正常影像解剖及常见病变导读累及桥小脑角区域的疾病可由脑池内病变引起,或由脑干、第四脑室、脉络丛和颅底等部位的病变延伸而来。
其症状和体征通常非特异,这与该部位的解剖基础密切相关。
本文将对该区域的正常影像解剖及典型病变进行介绍,助您更好地理解该部位的结构特点。
图1 桥小脑角区正常解剖图2 肺部原发肿瘤转移。
左侧桥小脑区可见转移灶,当桥小脑区结构不清时,有时很难区别是轴内病变还是轴外病变。
这种不均匀的强化提示转移瘤,小脑无水肿则提示轴外病变图3 结核瘤。
左侧小脑表面可见一环形强化的结核瘤,膨胀进入桥小脑角区,并呈现出类似于轴外病变的外观,不过由于存在小脑水肿,该病灶更可能源于轴内。
此外,右侧外侧裂可见脑膜强化,即脑膜炎的证据图4 巨大椎基底动脉连接处动脉瘤。
患者表现为延髓症状,影像学显示左侧桥小脑角区不规则占位性病变,并呈流空信号,第四脑室受压变形,通过血管造影最终证实了巨大动脉瘤的诊断图5 右侧桥小脑角区脑膜瘤。
可见类圆形病灶压迫右三叉神经和脑桥,增强扫描可见显著均匀强化,强化的硬脑膜尾沿着颞骨岩部向下延伸图6 左侧桥小脑角区表皮样囊肿。
病灶呈T1低信号、T2高信号,DWI上弥散受限,延伸至Meckel氏腔,左侧小脑中脚和第四脑室受压,三叉神经、面神经、听神经也被压缩图7 蛛网膜囊肿。
可见右侧桥小脑角区呈脑脊液信号的不规则肿物,右侧小脑半球受压变形图8 双侧桥小脑角区脂肪瘤。
T1WI上呈现高信号,压脂像上则无信号。
如果只根据增强扫描的图像(E和F),很容易将脂肪瘤误认为前庭神经鞘瘤或脑膜瘤图9 乳腺癌所致恶性脑膜炎。
可见左侧内听道强化肿物,类似于前庭神经鞘瘤,桥脑池中另可见一肿物,沿着左三叉神经的走行路径延伸图10 右侧前庭神经鞘瘤。
位于内听道基底部,向上延伸至耳蜗孔,病变随访3年以上未进展图11 右侧面神经瘤。
位于右侧内听道基底部,可见膝状神经节和内听道处强化肿物图12 右侧舌咽神经/迷走神经鞘瘤。
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 脑桥 人体解剖学课件

脑桥的外形 (1)腹侧面
脑桥
三叉神经 基底沟
脑桥的外形 (2脚 小脑中脚 前庭区 小脑下脚
菱形窝
脑桥
病例:
男,64岁,突然昏迷,意识恢复后感到左侧上、下肢运动不协调,检查发现:左 侧肢体共济失调,动作时手震颤,静止时消失,指鼻不准。半身感觉障碍,深、浅感 觉消失。左侧面部深、浅感觉也丧失,咀嚼肌瘫痪。初步诊断:脑桥被盖综合征 (Raymond-Cestan综合征)
问: 1 试分析病变发生的部位? 答: 1 脑桥被盖区、小脑上脚、三叉神经运动核
2 试分析病变发生在哪一侧? 3 损伤了哪些纤维束?
2 左侧 3 三叉神经根,内侧丘系,脊髓丘脑束
脑桥 病例:
男,64岁,突然昏迷,意识恢复后感到左侧上、下肢运动不协调,检查发现:左 侧肢体共济失调,动作时手震颤,静止时消失,指鼻不准。半身感觉障碍,深、浅感 觉消失。左侧面部深、浅感觉也丧失,咀嚼肌瘫痪。初步诊断:脑桥被盖综合征 (Raymond-Cestan综合征)
问: 1 试分析病变发生的部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展N、面N运动根、中
间N、前庭N、蜗N自内
侧稍上方向外侧稍下方 沿脑桥延髓沟依次排列,
入内耳门
三叉N根在脑桥基底部 与桥臂之间出脑。 舌咽N、迷走N、副N在 橄榄后沟,入颈V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脑桥小脑角是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三角形区域,该 区域的主要病变为听神经瘤、脑膜瘤和蛛网膜炎、多发性 神经炎以及小脑下前动脉综合征等。
其中听神经瘤为耳神经外科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占脑
面N、蜗N、前庭N、
迷路A,以及伴随前
庭N的小脑下前A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 耳鸣、耳聋
蜗N受累。
2. 发作性眩晕,眼球震颤
前庭N或其核受累。
小脑或桥臂、绳状体受累。
3. 鸭步步态,两足步行不协调
4. 面肌无力、面瘫
5. 复视
面神经受累。
展神经受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感觉根受累。 7.角膜反射消失、缺乏眨眼动作 面神经、三叉神经受累。 8.进食呛咳、缺乏眨眼动作 面神经、三叉神经受累。 9.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 肿瘤压迫第四脑室或中脑
水管导致非交通性脑积水和颅压升高所致。
前庭神经或脑干网状结构受累也可以引起呕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内侧为延髓、脑桥交界处,
后方为小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脑桥小脑角前下方蛛网膜
与软脑膜之间的蛛网膜下
隙扩展为脑桥小脑池。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桥小脑角肿瘤的70%~80%,占颅内肿瘤总数的5%~ 10%,由于脑桥小脑角区域内诸多的神经、血管密切毗邻, 因此,脑桥小脑角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