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整理版)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
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体细胞生在细胞外液体液——不论男性仍是女性,体内都含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这些液体统称为体液。
问题探讨1.图1中是血液中的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等;图2中是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
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环境中。
二者生活环境的相似的地方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的地方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互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较,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固,如温度大体恒定等。
试探与讨论11.为何说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
血细胞直接生活在血浆中,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在组织液中,大量淋巴细胞直接生活在淋巴液中。
由此可见,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2.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有什么异同?相同点: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一路组成人体内环境,大体化学组成相同。
不同点:(1)在人体内存在的部位不同:血浆位于血管内,组织液散布于组织细胞之间,淋巴散布于淋巴管中;(2)生活于其中的细胞种类不同: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类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3)所含的化学成份有不同,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3.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能不能说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提示:当血浆流经毛细血管时,水和一切能够透过毛细血管壁的物质能够在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进入组织细胞间隙而成为组织液,绝大多数的组织液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又能够从头渗入血浆中。
少量的组织液还能够渗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淋巴经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
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2所示。
由此可见,全身的细胞外液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图1-2 组织液、血浆、淋巴之间的关系二、内环境——有细胞外液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内环境。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溶质微粒数量 溶质浓度 对水的吸引力 渗透压高低
越多 越少
越高 越低
越大 越小
越高 越低
• (3)血浆渗透压的决定因素:
•主要由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决定,其中细胞外 液渗透压的90%以上是由Na+和Cl-决定的。
• Na+在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上 期决定性作用
• K+在维持细胞内液渗透压上起 决定性作用
组成我们躯体的绝大多数细胞没有直 接与外界环境接触,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 进行物质交换
这些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是什么呢?
比如血细胞的生活环境
血细胞究竟是生活在血液还是血浆中呢?
血液离心 会分层
血:是血液的液体成分。
浆
血 红细胞
细
白细胞
胞
血小板
血液= 血浆+血细胞 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红细胞
呼吸系统 境
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皮肤
小结
细胞 内液
淋巴
组织液
血浆
细胞外液 (内环境)
消化、呼吸 循环、泌尿
外界 环境
• 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 组织液是体内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 淋巴和组织液是淋巴壁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1、下列液体属于体液的一组是
呼吸中枢
蔬菜
水果
中的
Na2CO3
进入 Na2CO3 +H2CO3 血液
呼吸运动增强、增 加排气量、排出CO2 NaHCO3
过多的NaHCO3由肾脏排出
H2CO3/NaHCO3缓冲对—维持血液酸碱度稳定
2. 温度
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课
课堂小结
制作过程总结
项目
果酒
果醋
泡菜
所用菌种
酵母菌
醋酸菌
乳酸菌
制作原理
条件控制
氧气
酵母菌的细胞呼吸 前期有氧,后期无氧
醋酸菌的有氧呼 吸
有氧
乳酸菌的无氧呼 吸
无氧
温度
18~30℃
30~35℃
Hale Waihona Puke 室温时间10~12天
7~8天
15天左右
其他条件
控制盐的比例
操作提示
材料的选择与处理;防止发酵液被污染; 泡菜坛的选择,
传统发酵技术
腐乳 原材料:豆腐 微生物:酵母、曲霉、毛霉等 原理:蛋白质被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特点:味道鲜美,易于消化吸收,且便于保存
其他传统发酵技术的产品:酱,酱油,醋,泡菜,豆豉等。
泡菜的制作
原理
1.乳酸菌是一种厌氧细菌,在无氧条件下能将葡萄糖分解为乳酸。
2.常见的乳酸菌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乳酸菌还可用于乳制 品的发酵,如酸奶的制作,但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 因为抗生素能杀死或抑制乳酸菌的生长。
葡萄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约三分之一的空间,目的是先让酵母菌进行有氧呼 吸快速繁殖,同时可防止发酵过程中产生的CO2造成发酵液溢出。
酒精发酵旺盛期CO2的产量非常大,因此需要及时排气,防止发酵瓶爆裂。如 果使用简易的发酵装置,如瓶子,每隔12h左右拧松瓶盖一次,进行排气,此 后再拧紧瓶盖。
防止发酵装置被杂菌污染的措施:发酵瓶、榨汁机等器具用洗洁精清洗干净, 并用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消毒,晾干。
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与操作
果
18~30℃
酒
制
作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整理版)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细胞生活的环境
问题探讨:
• 1.图1和图2各 是什么细胞?请说 出细胞的名称. • 2.它们分别生活 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两者的生活环境有 何异同?
血细胞
2.血细胞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 讨论 环境中。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 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 它们分别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 两者的生活环境有何异同? 活在外界环境中;与外界环境相比,血浆的理化性 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C 通过内环境进行交换; D 通过体液进行交换。
5. 人由于长期饥饿而导致身体浮肿是由于细胞外 液中的哪一部分增加引起的( B)
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 D、细胞质
第一关:
细胞外 细胞外液 细胞内 1 、体液包括 _______ 液和 ________ 液;其中的 _______ 就是内 环境。
2、下列不是内环境的是: A 血浆; B 血液; C 组织液 ; D 淋巴
1. 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的生 活内环境分别是( C ) ①血液和组织液 ②血浆和组织液
③淋巴和血浆
A、 ① ④ C、 ② ④
④淋巴和组织液
B、 ② ③ D、 ① ③
2.下列各项中,能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 实例的是( D ) A、精子进入输卵管中
B、牛奶被引入胃中
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中 D、胰岛素被注射入皮下组织中
二、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成分
血浆的化学组成 水:在血浆中占90-92%. 有机化合物:蛋白质.脂类.氨基酸.葡萄糖.核苷酸. 维生素等. 无机离子:Na+.K+.Cl-的量较多. 气体:以O2和CO2最为重要。 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 细胞代谢废物:除CO2外,还有尿素.尿酸等.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体液:体内含有的大量以水为基础的物体。
2、体液之间关系:3、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4、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的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5、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
6、血浆中酸碱度:7.35—7.45调节的试剂:缓冲溶液: NaHCO3/H2CO3 Na2HPO4/ NaH2PO47、人体细胞外液正常的渗透压:770kPa正常的温度:37度8、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指的是内环境的成分和理化性质都处于动态平衡中。
9、稳态的调节: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有神经节)→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还包括肌肉和腺体)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静息时外正内负静息电位→ 刺激→ 动作电位→ 电位差→局部电流2、3、人体的神经中枢: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调节中枢、生物的节律行为脑干:呼吸中枢小脑:维持身体平衡的作用大脑: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脊髓:调节机体活动的低级中枢4、大脑的高级功能:除了对外界的感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外,还具有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等方面的高级功能。
大脑S区受损会得运动性失语症:患者可以看懂文字、听懂别人说话、但自己不会讲话(S区→说,H区→听,W区→写,V区→看)5、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等)通过细胞外液(如血浆、组织液、淋巴等)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归纳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归纳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一、 应该牢记的知识点 1、 水生单细胞生物直接与水进行物质交换。
从水中获得氧和养料,向水中排放代谢废物。
如草履虫。
2、 体液:指多细胞生物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也是人体内液体的总称。
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3、 细胞内液:指细胞内的液体。
包括细胞质基质、细胞核基质、细胞器基质。
4、 细胞外液:指存体内在于细胞外的液体。
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
5、 血浆:指血液中的液体部分。
是血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主要含有水、无机盐、血浆蛋白、血糖、抗体、各种代谢废物。
6、 组织液:指体内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
成分与血浆相近。
是组织细胞生活的内环境。
7、 淋巴:指存在于淋巴管内的液体。
是淋巴细胞的生活的内环境。
8、 内环境:是指人体的细胞外液所构成的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
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9、 非蛋白氮:是非蛋白质类含氮化合物的总称,是蛋白质的代谢产物,包括尿素、尿酸、肌酸肌苷、氨基酸、多肽、胆红素和氨细胞外液理化性质的三个主要方面: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渗透压: ⑴、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⑵、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成正比。
⑶、血浆渗透压主要与血浆中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⑷、细胞外液渗透压的 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
⑸、内环境渗透压的稳定程度取决于肌体对水盐平衡的调节水平。
⑹、人的血浆渗透压约 770Kpa,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
12、 正常人体内环境的酸碱度:⑴、血浆接近中性,PH 在7.35 ―― 7.45之间 ⑵、内环境PH 能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缓冲物质的存在。
13、 人体细胞外液温度一般维持在 37 ° C 左右。
二、 应会知识点1、 细胞液:特指植物细胞液泡内液体。
2、 内环境PH 值维持稳定的调节:⑴、缓冲物质:指血液中含有的成对的具有缓冲作用的物质。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课件(共52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课件(共52张PPT)
三、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和酸碱度(P5 )
阅读理解
1、细胞外液的理化特性包含几个主要方面? 2、渗透压的概念以及与浓度的关系。 3、细胞外液的酸碱度和温度与细胞的生命
活动有什么关系?举例说明。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课件(共52张PPT)
2、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课件(共52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课件(共52张PPT)
消化道
经淋巴循环注入左右锁骨下静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课件(共52张PPT)
毛细血管动脉端
细胞内液 如: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核液等
(存在于细胞内)
体 (2/3)
液
血浆
细胞外液
(存在于细胞外)
(1/3)
组织液 淋巴
血液的组成(血液=血浆+血细胞)
血细胞生活的环境是血浆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课件(共52张PPT)
讨论:各类细胞生存的具体环境?
细胞名称 血细胞 绝大多数组织细胞 淋巴细胞 毛细胞血管壁细胞 毛细淋巴管壁细胞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课件(共52张PPT)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1章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课件(共52张PPT)
1、生理盐水的浓度是多少?为什么医院给 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盐水? 哺乳动物生理盐水的浓度是0.9%的NaCl溶液。 这种溶液提供的渗透压与血浆等细胞外液相同, 所以是血浆的等渗溶液。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教学设计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生物组刘香梅【教材分析】《细胞生活的环境》是必修三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的第1节,教材铺呈了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细胞外液的成分、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与酸碱度、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等四部分内容。
用这些教学资源帮助学生认识内环境,认识内环境的重要作用。
本节是内环境稳态以及稳态调节的基础。
本节内容涉及的概念、原理和生理过程较多,而且抽象、复杂。
教材提供了插图、表格数据,应充分利用。
此外,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技术资源来支持学生的学习,开展师生互动。
【学情分析】高二年级的学生认知特点鲜明,思维活跃,逻辑思维能力有了一定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他们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习策略和技巧更加完善,更关注与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了解了组成细胞的分子、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等内容,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但是本节仍有很多内容比较抽象,加上初中内容又有遗忘,学生学习上会有一定的难度。
需补充教学资源,用图片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直观生动,丰富学生的认识,也帮助学生补充知识断层,更易于核心概念的建构。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说明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能力目标:尝试建立三种细胞外液相互联系的概念模型。
情感和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分析,认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1.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2.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难点】1.三种细胞外液的相互关系2.渗透压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教学过程】导入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1无论是严冬还是酷暑,人体的体温总联系生活实引出本章能保持在37℃左右,为什么呢?际,思考引出本节2大量出汗后需要及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为什么呢?人体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使得内环境相对稳定,来应对外界环境的剧烈变化。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 选择性必修三 第1章第1节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三 生物技术与工程第一章 发酵工程 第1节 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知识点总结一、发酵与传统发酵技术 1、发酵:指人们利用微生物,在适宜的条件下,将原料通过微生物的代谢转化为人类所需要的产物的过程。
2、腐乳的制作:(1)菌种:包含毛霉(为主)、曲霉、酵母菌等。
(2)毛霉: ①细胞归类:单细胞丝状真菌,真核生物②同化作用类型:异养生物③异化作用类型:好氧生物④繁殖方式:孢子生殖(3)原料:豆腐(70%含水量为宜)。
(4)腐乳发酵原理: ①蛋白酶能将蛋白质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
②脂肪酶可将脂肪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5)豆腐长白毛是怎么一回事吗?豆腐上生长的白毛是毛霉的白色菌丝。
(6)臭豆腐为什么闻着臭吃着香?①臭味:发酵过程中蛋白质充分水解会产生氨气,其中的含硫氨基酸还会产生硫化氢,具有刺鼻的臭味。
②香味:蛋白质分解后产生小分子肽和氨基酸,易于消化吸收,味道鲜美。
(7)制作腐乳时为什么要控制酒的用量?酒精含量过高,腐乳成熟的时间将会延长(酒精抑制蛋白酶的活性,蛋白质不能很好分解);酒精含量过低,不足以抑制微生物生长,可能导致豆腐腐败。
3、传统发酵技术:(1)定义:直接利用原材料中天然存在的微生物,或利用前一次发酵保存下来的面团、卤汁等发酵物中的微生物进行发酵、制作食品的技术。
(2)菌种来源:原材料中天然存在的微生物,前一次发酵保存下来的发酵物中的微生物。
(3)类型:固体发酵和半固体发酵。
(4)实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物质氧化分解。
二、泡菜制作1、菌种:乳酸菌(为主)、酵母菌等。
(1)乳酸菌: ①细胞归类:单细胞细菌,原核生物②同化作用类型:异养生物③异化作用类型:厌氧生物④繁殖方式:二分裂(2)分布广泛:空气、土壤、植物表面、人或动物的肠道内部都有。
(3)常见的乳酸菌有乳酸链球菌和乳酸杆菌,乳酸杆菌常用于制作酸奶;2、发酵原理: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3、发酵条件:室温、无氧。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本背记浓缩版
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本背记浓缩版高中生物必修三课本背记浓缩版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构成的液体环境。
2.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主要是:渗透压、酸碱度和温度。
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4.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内环境稳定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主要调节机制。
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6.(多细胞)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7.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8.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兴奋部位的电位:外负内正。
9.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10.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11.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12.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
13.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作反馈调节。
分为正反馈调节和负反馈调节。
14.激素调节的特点:微量和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
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
16.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17.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
18.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19.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和清除。
20.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少,生长的慢,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多,生长的快。
高中生物必修三知识点总结(全)
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一、细胞的生存环境:1、单细胞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2、多细胞动物通过内环境作媒介进行物质交换细胞外液主要是血浆、淋巴、组织液,又称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其中血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淋巴细胞的内环境是淋巴毛细血管壁的内环境是血浆、组织液毛细淋巴管的内环境是淋巴、组织液3、组织液、淋巴的成分与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完全不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淋巴中蛋白质含量较少。
4、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渗透压,酸碱度,温度等相对稳定①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含量有关;无机盐中Na+、Cl-占优势细胞外液渗透压约为770kpa 相当于细胞内液渗透压;②正常人的血浆近中性,PH为7.35-7.45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③人的体温维持在370C 左右(一般不超过10C )。
二、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①稳态的基础是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②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③稳态相关的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系统④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若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调节能力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稳态会遭到破坏2、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一、神经调节: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神经系统2、神经调节基本方式: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3、兴奋是指某些组织(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的活跃状态的过程。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细胞体神经系统的结构功能单位:神经元突起树突轴突神经纤维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双向的;静息时膜内为负,膜外为正;兴奋时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兴奋的传导以膜内传导为标准。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突触①突触的结构突触前膜由轴突末梢膨大的突触小体的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细胞体的膜树突的膜②突触小体中有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有神经递质,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所以是单向传递。
高中生物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
完成归纳图
渗透压 组成成分
化学分析
酸碱度
温度
理化特性
细胞外液
也就是
外环境
O2、营养物质 CO2等代谢废物
内环境
包括
O2、营养物质 CO2等代谢废物
细胞
淋巴
组织液
血浆
练一练
1、血浆中的水来自 (D ) A 组织液 B 血浆、消化道 C 淋巴、组织液 D 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2、长期营养不良,血浆蛋白降低,会引起组织 水肿,其原因( B )
溶液 浓度高 对水的 吸引力 大 渗透压 越高
影响渗透压的因素 主要与离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细胞外液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血浆渗透压约为770KPa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酸碱度
血液pH值为什么能够维持在7.35-7.45之间? 血液中含多对对酸碱度起缓冲作用的物质。
缓冲物质:
例:在理想条件下,一个随机交配的群 体,某一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表现 型的频率是0.19,则杂合子Aa的频率是 (B ) A 0.1 B 0.18 C 0.09 D 0.48
第一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一.体内细胞的生活环境: (阅读P2-3页,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体液的组成? 2、血浆、血清和血液之间有什么关系?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有什么关系?
4、什么是内环境?
一、体内细胞生活在细胞外液中
细胞内液
体液
(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血浆 组织液 淋巴等
细胞外液
(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
生物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统称为体液
阅读P3相关内容,并用箭头和文字图示 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转换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19
内环境的成分概括为:90%的水,其余为无机 盐和蛋白质,各种营养物质和各种代谢废物, 气体和激素。
• 组织液和淋巴的组成成分和血浆的组成成分 相似,不同点就在于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 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A
20
三、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 渗透压 酸碱度 温度
1. 渗透压
(1)概念: 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 (2)渗透压的大小:
A
30
3.(02年广东、河南卷)下列不属于哺乳动物 和人体“内环境”的是A(B D )(多选)
A、肺泡腔内的气体 B、小肠腔内的消化液 C、心室腔内的血浆 D、膀胱腔内的尿液
A
31
4.(01年全国)人体发生花粉过敏反应时,由于毛 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溢出,会造成局 部( C )
A、血浆量增加
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A
3
一、内环境的相关概念
1、体液: 人体内大量以水为基础的液体
2、分类 细胞内液: 约2/3 血浆
细胞外液 组织液 (约1/3)
淋巴
3、内环境:请看下图
细细 胞胞 内外 液液
外界 细胞 细内胞环外境液 环境
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体内细胞 生活的液体环境,即内环境。
A
13
血浆、组织液和淋巴通过动态的 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 生活的直接环境。为了区别于个 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这个 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做 内环境。
A
14
组织细胞的直接(具体)生活环境是组织液。
思考: 1、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的直 接(具体)生活环境分别是什么?
毛细血管壁的直接生活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毛细淋巴管壁的直接生活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3. 温度: 370C左右
剧烈运动时血浆pH的调节:
乳酸+NaHCO3 乳酸钠+H2CO3
由肺将CO2排出
H2O+CO2
碳酸钠进入血液时血浆pH的调节:
NaCO3 + H2CO3 NaHCO3
由肾脏排出
A
24
四、内环境的生理意义
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的媒介
细胞 细内胞环外境液
外界 环境
B、组织液减少
C、组织液增加
D、淋巴减少
5. 人由于长期饥饿而导致身体浮肿是由于细胞外 液中的哪一部分增加引起的( B)
A、血浆 B、组织液 C、淋巴 D、细胞质
A
32
第一关:
细胞内
细胞外
细胞外液
1、体液包括_______液和________液;其中的_______就是内
A
5
3、内环境概念的内涵
内环境与细胞外液是同一概念。
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但不是说就只有 这三种。例如,脑脊液也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
人的呼吸道、肺泡腔、消化道等属于人体与外界 相通的环境,因而汗液、尿液、消化液、泪液等 液体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
A
6
(1)血浆
血
白细胞
浆
血
血小板
细 胞
红细胞
红细胞
3、为什么我们熟悉的血红蛋白不在其中?
A
18
二、细胞外液(内环境)的成分
血浆的化学组成 水:在血浆中占90-92%. 有机化合物:蛋白质.脂类.氨基酸.葡萄糖.核苷酸. 维生素等. 无机离子:Na+.K+.Cl-的量较多. 气体:以O2和CO2最为重要。 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 细胞代谢废物:除CO2外,还有尿素.尿酸等.
2、血红蛋白是红细胞内的一种含铁的蛋白 质,它是内环境的成分吗?
不是
分析:内环境指的是细胞外液,不包括细胞内液。
A
15
细胞外液的成分
A
16
图1-2 血浆的主要成分
A
17
头脑风暴:
1、如何将表中物质按化学性质进行归类? 2、除表中所列成分外,血浆中还可能含有 哪些物质?
内环境成分:水、无机盐、蛋白质、各种营 养物质、各种代谢废物、气体、激素等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第1节 细胞生活的环境
问题探讨:
• 1.图1和图2各 是什么细胞?请说 出细胞的名称.
• 2.它们分别生活 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两者的生活环境有 何异同?
A
2
血细胞
2.血细讨胞论生活在血浆中。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水
环境中。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
境不活两直在;接外不者它同与 界的之外 环们生处界 境分活是环中别:境;环生进与血境行外细活有物界胞在质生环何什交活境异换在相么同体,比样?内而,的的血草环血浆履浆的虫境中理直中化接,?性生并
取决于单位体积中溶质微粒的数目。 与浓度成正比 (3)影响因素:血浆的渗透压主要与无机盐 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内环境的渗透压主要 与Na+、Cl-含量有关.
2. 酸碱度
数值变动范围:7.35~7.45
调节机制 :缓冲物质(HCO3-、HPO42-) 缓冲物质一般都成对存在,所以又 称为缓冲对。比如血浆里最重要的 一对缓冲物质就是 H2CO3 / NaHCO3
白细胞 血小板
血浆
血
液
红细胞
血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浆 是血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
(2)组织液
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组织间隙液
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的直接生活环境
手和脚上磨出的水泡中的液体即为组织 液,呈淡黄色。 (3)淋巴
又叫淋巴液,混悬有淋巴细胞、吞噬细胞 等,可协助机体抵御疾病。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这些细胞 来讲,淋巴就是它们的直接生活环境。
细胞名称 组织细胞
生活的环境 组织液
血细胞
毛细血管 壁细胞
血浆
毛细淋巴管 壁细胞
淋巴
A
10
A
11
(4)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相互转化
组织液
毛细血管壁 毛细血管壁
血浆
毛细淋 巴管壁
淋巴
左右锁骨 下静脉
血浆、组织液、淋巴之间的关系
双向渗透
O2和营养物质 组
血浆
组织液
织
单
向
渗
淋巴循环
透
淋巴
CO2和代谢废物 细 胞
尿液等
A
28
1. 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的生 活内环境分别是( C )
①血液和组织液 ②血浆和组织液
③淋巴和血浆
④淋巴和组织液
A、 ① ④ C、 ② ④
B、 ② ③ D、 ① ③
A
29
2.下列各项中,能视为物质进入内环境的 实例的是( D ) A、精子进入输卵管中 B、牛奶被引入胃中 C、氧进入血液中的红细胞中 D、胰岛素被注射入皮下组织中
人体细胞与外A界的物质交换 26
体液
细胞内液
组成
细胞外液 (内环境)
成分 理化性质 作用
组织液 血浆
淋巴
渗透压 酸碱度 温度
拓展
1、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细胞外液存
在于细胞外
2、细胞内液包括: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
核液等
3、体液之间的含量关系:细胞内液> 组织液+>血 浆 >+淋巴
4、不属于体液的液体:消化液、泪液、汗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