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合集下载

扬州美句古诗词

扬州美句古诗词

扬州美句古诗词
1.《题扬州禅智寺》
【唐】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2.《忆扬州》
【唐】徐凝
萧娘脸薄难胜泪,桃叶眉尖易觉愁。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3.《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4.《夜看扬州市》
【唐】王建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5.《纵游淮南》
【唐】张祜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6.《宿扬州》
【唐】李绅
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

嘹唳塞鸿经楚泽,浅深红树见扬州。

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

今日市朝风俗变,不须开口问迷楼。

王沂孙《齐天乐蝉》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王沂孙《齐天乐蝉》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王沂孙《齐天乐蝉》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齐天乐蝉》一襟余恨宫魂断,年年翠阴庭树。

②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

③西窗过雨。

怪瑶佩流空,玉筝调柱。

④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

⑤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

⑥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

⑦余音更苦。

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⑧谩想薰风,柳丝千万缕。

⑨【注释】①此词又见《乐府补题》,题云:“余闲书院拟赋蝉。

”同赋蝉者有吕同老,王沂孙、周密、陈恕可、唐珏、唐艺孙、仇远、王易简。

②宫魂断:晋·崔豹《古今注》:“齐王后忿而死,尸变为蝉,登庭树,嚖唳而鸣,王悔恨。

故世名蝉曰齐女也。

”③乍咽凉柯:《礼记》:“孟秋之月寒蝉鸣。

”④瑶佩流空:唐·李商隐《水天闲话旧事》诗:“正闻佩声和腰细。

”柱:筝上弦柱。

⑤娇鬓:《古今注》:“魏文帝宫人绝所爱者,有莫琼树,……琼树乃制蝉鬓,缥缈如蝉,故曰蝉鬓。

”⑥“铜仙”二句: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序云:“魏明帝……诏宫官牵车西取汉孝武捧露盘仙人……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

”诗云:“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携盘独出月荒凉,渭城已远波声小。

”难贮零露:唐、徐坚《初学记》卷三十引《车服杂注》:蝉“清高饮露而不食也。

”⑦消得:消,受也。

禁受。

枯形:语本自孙楚《蝉赋》:“形如枯槁。

”⑧甚:是也。

正也。

清高:见注⑥。

⑨薰风:和风,春风。

《尸子》:舜作五弦之琴歌《南风》,辞曰:“南风之薰兮。

”【译文】宫妃满怀一襟悲恨,魂断魄散化为蝉,年年在翠阴庭树之间哀哀鸣叫。

它刚在日渐疏冷的柯枝间哽咽,又移飞到衰残的暗叶中间哀鸣,一遍又一遍地把生离死别的愁绪深深哀诉。

西窗外一阵骤雨掠过,哀蝉惊飞的声音如玉佩流过空中,如玉筝调柱般悦耳,使人惊异时序换移,犹如镜暗妆残,哀蝉还为谁如此一往情深,保持着她的蝉鬓娇妆?金铜仙人铅泪如洗,辞别故宫旧国,叹息他手携承露之盘远去,无法贮存零露供养哀蝉。

【古诗文阅读】杜牧《题扬州禅智寺(雨过一蝉噪)》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杜牧《题扬州禅智寺(雨过一蝉噪)》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杜牧《题扬州禅智寺(雨过一蝉噪)》阅读练习
及答案
阅读
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雨过一蝉噪,飞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1.这首诗用字讲究,恳请详细分析“青苔满阶砌”中“八十”字的抒发效果。

(3分后)
2.有人认为这首诗的开头和结尾“珠联璧合”,你同意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3分)
参考答案
1.(3分)“满”字写出台阶上青苔之密,(1分)间接写出了来人稀少;(1分)
渲染了环境的空寂凄清。

(1分)(应突出“满”描写对象的特点和环境的特点。

)
2.(3分后)同意。

这首诗的结尾以动写静,以“蝉难当”凸现寺静;(1分后)结
尾用静中有动收篇,用扬州的繁盛嘈杂和禅智寺的静寂并作了对照(或凸现;或以乐景衬
哀情,用歌舞嘈杂、市井繁盛的扬州凸现出来禅智寺的静寂,更注重了诗人寂寞重泉和有
所绝望的心境)。

(1分后)首尾珠联璧合,相映成趣,艺术构想十分精妙。

(1分后)。

杜牧写寺庙的诗

杜牧写寺庙的诗

杜牧写寺庙的诗
杜牧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之一,他写过很多关于寺庙的诗,以下是其中一些著名的作品:
1.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 《题扬州禅智寺》: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3.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4. 《题禅院》:觥船一棹百分空,十岁青春不负公。

今日鬓丝禅榻畔,茶烟轻飏落花风。

这些诗中,杜牧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寺庙的景色和氛围,表达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柳宗元《初秋夜坐赠吴武陵》译文及鉴赏

柳宗元《初秋夜坐赠吴武陵》译文及鉴赏

柳宗元《初秋夜坐赠吴武陵》译文及鉴赏《初秋夜坐赠吴武陵》是由柳宗元所创作的,这首诗可以分为二层。

第一层为开头八句,写诗人在初秋夜坐之时对吴武陵的思念之情,充满了关切和同情。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初秋夜坐赠吴武陵》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初秋夜坐赠吴武陵》唐代:柳宗元稍稍雨侵竹,翻翻鹊惊丛。

美人隔湘浦,一夕生秋风。

积雾杳难极,沧波浩无穷。

相思岂云远,即席莫与同。

若人抱奇音,朱弦縆枯桐。

清商激西颢,泛滟凌长空。

自得本无作,天成谅非功。

希声閟大朴,聋俗何由聪。

《初秋夜坐赠吴武陵》译文萧萧的夜雨随风袭入竹林,惊恐的鸦鹊翻飞于林丛之中。

思念的人儿被阻隔在河的对岸,整夜里刮着瑟瑟寒风。

浓浓云雾,茫然无际,苍苍潇水,波涛汹汹。

所思念的人儿怎说得上遥远?只可惜在座席上不能与他同膝共咏。

这美人心中怀藏奇妙的乐曲,焦桐木上,紧绷的丝弦根根朱红。

清商曲调在秋空中飞扬激荡,犹如闪动的浮光映射到苍穹。

琴曲得自内心真情而非做作,天然而成岂有半点人为的加工。

但细微的心声被封闭在心里,耳聋的俗人又从哪儿能知情听懂?《初秋夜坐赠吴武陵》注释吴武陵:柳宗元在贬谪永州时最亲密的友人之一。

《新唐书·文艺传》“吴武陵,信州(今江西上饶)人。

元和初擢进士第。

……初,柳宗元谪永州,而武陵亦坐事流永州,宗元贤其人。

”稍稍:萧森,阴晦。

翻翻:翩翩,鸟飞轻疾的样子。

美人:此指吴武陵。

按,以美人喻指心中仰慕赞美之人,是《诗经》和《楚辞》以来的传统手法。

湘浦:潇水边。

湘,这儿实为潇水。

浦,水边。

杳(yǎo)幽暗深远。

极:穷尽,这儿指看到尽头。

沧:水青苍色。

云:谓,说。

这儿是说得上的意思。

即席:就席,在座席上。

莫与同:不能与他同坐。

莫,没,不。

若人:伊人,此人。

若,此。

抱:怀有。

縆(gēng):紧绷。

这儿指琴弦紧紧地张在琴上。

枯桐:焦枯的桐木。

这儿借指琴身。

相传东汉蔡邕用烧焦了一截的桐木制琴,音甚美,故名焦桐,又叫焦尾琴。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杜牧的一首五律,写尽了秋日的清幽宁静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杜牧的一首五律,写尽了秋日的清幽宁静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杜牧的一首五律,写尽了秋日的清幽宁静2021-09-02 09:21华人号:中国文化走过春风十里,看过夏花灿烂,转身遇见清秋。

秋,不只是西风落叶的苍凉,还有过尽浮华的静美。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小溪清水平如镜,一叶飞来浪细生”、“浅深山色高低树,一片江南水墨图”……今天要讲的这首诗是杜牧在扬州禅智寺所写,道尽了秋日的清幽宁静。

《题扬州禅智寺》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扬州,自古以来便是许多文人墨客所向往的胜地。

中唐诗人徐凝有诗云“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写尽了扬州月夜的无限风姿。

另一诗人张祜在《纵游淮南》中甚至写道“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以极其夸张的手法,将他对扬州的喜爱描绘得淋漓尽致。

而杜牧与扬州的渊源比起这两位诗人更深。

他有一首诗是这么写的“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很多人就是因为这句诗认定杜牧是个特风流多情种。

事实上,杜牧在扬州并没有逗留那么长时间,“十年”只是虚指,真正的时间大概也就两三年吧。

而“青楼留名”是真的确有其事,他离开扬州时写的《赠别二首》,告别的对象便是与他交好的歌妓。

除此之外,杜牧还有另一首七绝《寄扬州韩绰判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同样是千古流传的名作。

可以说,杜牧之于扬州,就如苏轼之于黄州,白居易之于杭州。

而这首《题扬州禅智寺》写于公元837年的一个秋天,当时杜牧以监察御史之职分司东都洛阳。

一般来说,在洛阳任职都比较清闲,像白居易、刘禹锡等人,晚年便是在洛阳养老。

当时他的弟弟杜顗不幸患了眼疾,暂居在扬州禅智寺,所以他便请了个长假,带着眼医,前去扬州,探望弟弟。

禅智寺本就是个一个清静之所,正值秋日,又多了几分幽寂,杜牧一时有感而发便写下了这首诗。

诗歌首联描绘了一幅清幽的初秋图景。

一场秋雨过后,树林里传来秋蝉的鸣叫声,嘶哑凄咽;那在风中摇曳的松枝桂树,让人感受到了凛凛秋意。

宋词《行香子·秋入鸣皋》注释赏析及译文参考

宋词《行香子·秋入鸣皋》注释赏析及译文参考

宋词《行香子·秋入鸣皋》注释赏析及译文参考《行香子·秋入鸣皋》是由许古所创作的,上片以景语起:“秋入呜嗥,爽气飘萧”,八字画出一幅山中秋日图。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行香子·秋入鸣皋》的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行香子·秋入鸣皋》元朝:许古秋入鸣皋,爽气飘萧。

挂衣冠、初脱尘劳。

窗间岩岫,看尽昏朝。

夜山低,晴山近,晓山高。

细数闲来,几处村醪。

醉模糊、信手挥毫。

等闲陶写,问甚风骚。

乐因循,能潦倒,也消摇。

《行香子·秋入鸣皋》古诗简介《行香子·秋入鸣皋》是金代词人许古创所写的一首词。

该词上片通过描写山的看法,表达了词人悠然心会、神与物游的情趣,下片将词人的自我形象更加生动地展现出来。

全篇寓情于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且用词精妙,朴素自然,真率动人。

《行香子·秋入鸣皋》翻译/译文萧瑟的秋风吹入鸣皋山中,凉爽的月夜飘扬着悠扬的箫声,脱去了那身肮脏的官服,刚刚离开混浊不堪的官场中,凭窗遥望远山景色尽收眼底,朝晖夕暗气象万千变化无穷,夜晚暮色朦胧笼罩大地山峰仿佛变低,晴日明丽一望无际仿佛山峰只在眼前,清早晨雾散去朝阳仿佛从山顶升起,山峰显得更加挺拔高峻。

细细地计算一下,悠闲无事曾经喝了多少村民的美酒,沉醉后模模糊糊,信手挥毫挥发着诗情,随意信笔而写,管什么体裁格式平仄押韵,乐得这样长期寄情山水,能够忍受寂寞贫穷,也算逍遥自在快乐万分!《行香子·秋入鸣皋》注释行香子:词牌名。

双调小令,六十六字。

有前段八句四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前段八句五平韵,后段八句三平韵;前段八句五平韵,后段八句四平韵三种。

鸣皋(gāo):山名,在今河南嵩县东北。

挂衣冠:指辞官归隐。

尘劳:人世间的烦劳,此指官场的应酬。

岩岫(yán xiù):山洞,山穴。

醪(láo):酒酿,此处指酿酒之处。

陶写:即写作。

风骚;此处指诗文的讽怨寄托,亦即其政教功利。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原文、赏析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原文、赏析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出自唐代杜牧的《题扬州禅智寺》原文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文宗开成二年(837)秋。

杜牧时年三十五岁,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洛阳。

杜牧的弟弟杜顗患眼疾,暗无所视,寄住在扬州城东的禅智寺。

杜枚告假,从洛阳带了眼医石公集前去探视。

此诗便作于此时。

唐制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

”杜牧这次即因告假逾百日而离职。

译文雨过后一只蝉在聒噪,松桂飘萧气候已交秋。

青苔长满台阶,白鸟故意迟留。

暮霭已生深树,斜阳渐下小楼。

谁知这条寂静的竹西路,通向那歌吹繁华的扬州。

注释禅智寺:也叫上方寺、竹西寺,在扬州使节衙门东三里。

史载其位于蜀冈之尾,原是隋炀帝故宫,后建为寺,居高临下,风景绝佳,是扬州胜景之一。

蝉噪:指秋蝉鸣叫。

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有:“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飘萧:飘摇萧瑟。

阶砌:台阶。

白鸟:指通常为白色羽毛的鸟,如鹤、鹭一类的鸟。

故:故意。

迟留:徘徊不愿离去。

暮霭:黄昏的云气。

竹西路:指禅智寺前官河北岸的道路。

竹西,在扬州甘泉之北。

后人在此筑亭,名日竹西亭,或称歌吹亭。

歌吹是扬州:典出鲍照《芜城赋》:“车挂轊,人驾肩。

廛闬扑地,歌吹沸天。

”芜城即扬,由此化出“歌吹是扬州”。

歌吹,歌声和音乐声;吹,指吹奏乐器。

赏析。

杜牧描写扬州的诗

杜牧描写扬州的诗

杜牧描写扬州的诗
1、《题扬州禅智寺》——唐代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2、《寄扬州韩绰判官》——唐代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3、《赠别二首》——唐代杜牧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4、《润州二首·其二》——唐代杜牧
谢朓诗中佳丽地,夫差传里水犀军。

城高铁瓮横强弩,柳暗朱楼多梦云。

画角爱飘江北去,钓歌长向月中闻。

扬州尘土试回首,不惜千金借与君。

5、《遣怀》——唐代杜牧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宋词·王沂孙《齐天乐·蝉》赏析

宋词·王沂孙《齐天乐·蝉》赏析

宋词·王沂孙《齐天乐·蝉》赏析宋词三百首·王沂孙《齐天乐·蝉》赏析宋词三百首·王沂孙《齐天乐·蝉》一襟馀恨宫魂断,年年翠阴庭树。

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

西窗过。

怪瑶佩流空,玉筝调柱。

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

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

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

馀音更苦。

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谩想薰风,柳丝千万缕。

作品赏析【注释】:王沂孙于宋末元初,切身地经历南宋国之变,在他个人思想上留下一丝极深的抹不去的痛。

在这首词里,词虽隐晦纡曲,却也深婉有致,借咏蝉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思考。

“一襟余恨宫魂断”。

起笔不凡,用“宫魂”二字点出题目。

据马缟《中华古今注》:“昔齐后忿而死,尸变为蝉,登庭树嘒唳而鸣,王悔恨。

故世名蝉为齐女焉。

”词中带有浓郁的感伤色彩。

词的起笔直摄蝉的神魂,从而避开了蝉的环境和形态。

“年年翠阴庭树”,齐女自化蝉之后,年年只身栖息于庭树翠阴之间,于孤寂凄清的环境之中处活着。

写蝉在“翠阴庭树”间的.鸣叫声。

它忽而哽咽,忽而哀泣,声声凄惋。

蝉在哀鸣,如齐女魂魄在诉怨。

“离愁深诉”承上“宫魂余恨”,“重把”与“年年”相呼应,足见“余恨”之绵长,“离愁”之深远。

“西窗过雨”,借秋雨送寒,意谓蝉的生命将尽,其音倍增哀伤。

然而,“瑶珮流空,玉筝调柱”,雨后的蝉声却异常宛转动听,清脆悦耳,恰如击打玉珮流过夜空,又如玉筝弹奏声在窗外起,令闻者极为惊讶。

“瑶珮流空,玉筝调柱。

”形容蝉声,它使人联想到有这样一位女子:她素腰悬佩,悠然弄筝。

这位女子或许就是齐女宫魂生前的化影吧!一度欢乐与“西窗过雨”后的悲哀相对照,产生一种强有力的对比。

“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

”是赋蝉的羽翼,出现在读者面前的却仍然是一位幽怨女子的形象。

女子长期无心修饰容颜,妆镜蒙尘,失去了光泽。

既然如此,今天何以如此着意打扮?不甘寂寞还是心中有所期待?这里的“为谁”和上文“怪”字呼应,实为怜惜。

王沂孙《齐天乐--蝉》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王沂孙《齐天乐--蝉》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王沂孙《齐天乐--蝉》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作者简介】王沂孙,生卒年不详,字圣与,号碧山、中仙,又号玉笥山人,会稽(今浙江绍兴)人。

入元后,至元中一度出为庆元路学正。

常与周密唱酬。

词集名《碧山乐府》,又名《花外集》,词风与姜夔为近。

张炎谓其“琢句峭拔,有白石意度”。

陈廷焯云:“词法之密,无过清真;词格之高,无如白石;词味之厚,无过碧山;词坛三绝也。

”尤工于体物,他的咏物词讲究章法层次,寄托家国感慨,颇负盛名。

【原文】齐天乐--蝉宋王沂孙一襟余恨宫魂断 [21] ,年年翠阴庭树。

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22] 。

西窗过雨。

怪瑶佩流空,玉筝调柱 [23] 。

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24] 。

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 [25] 。

病翼惊秋,枯形阅世 [26] ,消得斜阳几度 [27] 。

余音更苦。

甚独抱清商[28] ,顿成凄楚。

谩想薰风[29] ,柳丝千万缕。

【注释】[21]“一襟”句:《古今注》:“昔齐后忿而死,尸变为蝉,登庭树嚖唳而鸣。

……故世名蝉为齐女焉。

”断,鸣声凄断。

[22]“乍咽凉柯”三句:咽,呜咽悲鸣。

凉柯,秋天的树枝。

重(zhòng),还。

[23]调柱:调弄筝的弦柱。

[24]娇鬓:《古今注》:“魏文帝宫人莫琼树,制蝉鬓,缥缈如蝉翼。

”[25]“铜仙”三句: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

”言魏明帝拆移汉武帝立于长安之金铜仙人立于洛阳,铜人流泪不止。

似洗,泪流似洗面,极言其多。

零露,天上降下的露水。

温峤《蝉赋》:“饥噏晨风,渴饮朝露。

”[26]枯形:孙楚《蝉赋》:“形如枯槁。

”[27]消得:禁得起。

[28]清商:指蝉声凄切。

商是五音之中悲凉凄清的调子,故称清商。

别本作“清高”。

[29]谩想薰风:徒然地追忆着夏日的南风。

【译文】宫妃满怀离恨,忿然魂断,化作一只衰蝉,年年都在庭院的绿荫丛中哀呜。

它刚刚还在枝头上呜咽,不一会儿又飞到幽暗的密叶丛中呜叫,一遍又一遍地将生死离别的愁绪向人深深倾诉。

《齐天乐·蝉》原文及赏析(最新)

《齐天乐·蝉》原文及赏析(最新)

《齐天乐·蝉》原文及赏析齐天乐·蝉朝代:宋代作者:王沂孙原文:一襟余恨宫魂断,年年翠阴庭树。

乍咽凉柯,还移暗叶,重把离愁深诉。

西窗过雨。

怪瑶珮流空,玉筝调柱。

镜暗妆残,为谁娇鬓尚如许。

铜仙铅泪似洗,叹携盘去远,难贮零露。

病翼惊秋,枯形阅世,消得斜阳几度。

余音更苦。

甚独抱清高,顿成凄楚。

谩想薰风,柳丝千万缕。

译文宫人忿然魂断,满腔余恨无消处。

化作哀苦的鸣蝉,年年栖息在翠阴庭树。

你刚在乍凉的秋枝上幽咽,一会儿又移到密叶深处,再把那离愁向人们倾诉。

西窗外下过了一阵疏雨,我奇怪,为何你的叫声不再凄苦,反而好似玉佩在空中流响,又像佳人抚弄着筝柱。

明镜已变得暗淡无光,你也无心打扮装束,而今又是为了谁,你却鬓发尚如此娇美?金铜仙人离开了国度告别了故乡,流下的铅泪如洗,可叹她携盘远行,再也不能为你贮存清露,你残弱的双翼害怕秋天,枯槁的形骸阅尽人间的荣枯,还能经受得几次黄昏日暮?凄咽的残鸣尤为凄楚,为何独自把哀愁的曲调反复悲吟,一时间变得如此清苦。

你只有徙自追忆那逝去的春风,吹拂着柔弱的嫩柳千丝万缕。

注释①“一襟”句:喻蝉是饮恨而亡的宫女怨魂所化。

②凉柯:秋天的.树枝。

③瑶佩:以玉声喻蝉鸣声美妙,下“玉筝”同。

④“镜暗妆残”二句:谓不修饰妆扮,为何还那么娇美。

魏文帝宫女莫琼树制蝉鬓,缥缈如蝉。

⑤枯形:指蝉蜕。

⑥消得:经受得住。

简评这首词借咏秋蝉托物寄意,表达国破家亡、末路穷途的无限哀思。

开始由蝉的形象联想到宫女形象,由宫妇含恨而死,尸体化为蝉长年攀树悲鸣的传说,为全章笼罩悲剧气氛。

“病翼”、“枯形”,是形容饱尝苦难的遗民形象。

最后以寒蝉“漫想”二字,一笔将希望抹去,酸楚之至,有含蓄不尽之势。

全词以寒蝉的哀吟写亡国之恨,词人哀吟,宛如寒蝉悲鸣,既贴物写形、写声,又超物写意,不失为一首咏物佳作。

【《齐天乐·蝉》原文及赏析】。

杜牧扬州的诗

杜牧扬州的诗

题扬州禅智寺
唐代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寄扬州韩绰判官
唐代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遣怀
唐代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扬州三首
唐代杜牧<其一>
炀帝雷塘土,迷藏有旧楼。

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

骏马宜闲出,千金好旧游。

喧阗醉年少,半脱紫茸裘。

扬州三首
唐代杜牧<其二>
秋风放萤苑,春草斗鸡台。

金络擎雕去,鸾环拾翠来。

蜀船红锦重,越橐水沈堆。

处处皆华表,淮王奈却回。

扬州三首
唐代杜牧<其三>
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

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

纤腰间长袖,玉佩杂繁缨。

拖轴诚为壮,豪华不可名。

自是荒淫罪,何妨作帝京。

赠别二首
唐代杜牧<其一>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赠别两首
唐代杜牧<其二>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出关诗歌鉴赏

出关诗歌鉴赏

篇一:徐兰《出关》高考诗歌精读徐兰《出关》赏析古诗鉴赏0111 1330出关①清˙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

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①关,指居庸关。

②旆(pèi),旌旗。

赏析:居庸关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北。

徐兰为清宗室安郡王(疑即玛尔浑)幕僚期间,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清帝统兵征噶尔丹时,随安郡王出塞,由居庸关至归化城。

此诗即是随军出塞时作。

诗中描写了出关所见景色,抒写了出征土卒怀土恋乡的感情。

前两句,有版本“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其中的“此”字原缺,此据诗意补出。

前两句写“出居庸关”之前士卒的心理。

“封侯”,从字面说,是指当上大官;就其实质而言,则是指驰骋疆场,功业有成。

前两句意思是说,将军将在边地的战斗中建立功勋,这对于士卒说来,自然是一个很大的鼓舞,意味着士卒也将有立功的机会,因而急于奔赴边地,而无意于逗留不前。

后两句,则是写临出居庸关时的情况和心情。

“出”字原缺,此据喀《清诗别裁》补出。

“马后桃花”,意谓关内正当春天,温暖美好;“马前雪”,是说关外犹是冬日,严寒可怖。

因而,无心在征途上逗留的士卒,在临出关的刹那,却不禁犹豫了起来,不自觉地回过头来再看一眼关内的景色。

此诗对土卒内心世界的开掘是相当深入的,诗中不作静态的描绘,而是将人物置于特定的环境之中,从环境的变化相应写到士卒心态的改变:当立功边塞的机会在前方等待时,士卒一往无前,充满豪情;而当即将出关、远离故土时,又难免生出柔情,回头顾盼。

诗中的主人公,既不是甘心老死于槽枥之下的驽骀之辈,也不是只会行军打仗而缺乏真情实感的战争工具。

豪情与柔情、为国捐躯与怀土恋乡,两种对立的感情,在人物身上得到了相当和谐的统一。

全诗最动人的是三四两句。

尤其是第三句,将“马前”、“马后”写成两个不同的世界,更是石破天惊的奇思妙笔。

在具体写法上,这一句也很有特色:“马后桃花”与“马前雪”,是对比;以马概人,则又有所省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
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出自唐代杜牧的《题扬州禅智寺》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1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赏析“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从“蝉”和“秋”
这两个字来看,其时当为初秋,那时蝉噪本已嘶哑,“一蝉噪”,说明音色的凄咽;在风中摇曳的松枝、桂树也露出了萧瑟秋意。

人在表现这一耳闻目睹的
景象时,用意遣词十分精细。

“蝉噪”反衬出禅智寺的静,静中见闹,闹中见静。

秋雨秋风则烘托出禅智寺的冷寂。

接着,诗人又从视觉角度写静。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台阶长满青苔,则行人罕至;“满”字写出了台阶上青苔之密,间接地写出了来人稀少,渲染
了环境的空寂凄清。

寺内白鸟徘徊,不愿离去,则又暗示寺的空寂人稀。

青苔、白鸟,似乎是所见之物,信手拈来,呈现孤单冷落之感。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从明暗的变化写静。

禅智寺树林茂密,阳光不透,夕阳西下,暮霭顿生。

于浓荫暮霭的幽暗中见静。

“斜阳下小楼”,从暗中见明来反补一笔,颇得锦上添花之致。

透过暮霭深树,看到一抹斜阳的余辉,反映了禅智寺冷而不寒,幽而不暗。

然而,这毕竟是“斜阳”,而且是已“下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