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7团体行为与管理知识分享

合集下载

管理心理学的知识点总结

管理心理学的知识点总结

管理心理学的知识点总结一、引言在现代社会,管理心理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组织管理和个人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涉及到人的思维、情感和行为等方面,旨在帮助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员工的需求和行为,从而有效地提升组织的绩效和员工的幸福感。

本文将对管理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概述,以期为管理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二、领导力与管理风格领导力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涉及到领导者对于员工的影响和激励。

在管理实践中,不同的管理者采用不同的管理风格,如权威型、民主型和激励型等。

权威型管理风格强调领导者的权威和决策能力,适用于紧急情况和需要迅速决策的场景;民主型管理风格则注重员工的参与和意见,适用于需要团队合作和共同决策的情况;而激励型管理风格则强调领导者的激励和激发员工的潜力,适用于需要员工创造力和自主性的环境。

管理者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境和员工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管理风格,以达到更好的管理效果。

三、员工动机与激励员工动机是管理心理学中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员工的内在需求和外在激励。

管理者需要了解员工的需求层次,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等,以便为员工提供相应的激励和满足。

此外,激励机制的设计也是管理者需要重视的方面,如奖励制度、晋升机会和工作环境等,都能对员工的动机产生积极的影响。

管理者应该关注员工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变化,灵活运用激励手段,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

四、团队建设与协作团队建设和协作是管理心理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合作能力。

管理者需要重视团队的组建和发展,注重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以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绩效。

在团队管理中,管理者可以运用一些有效的团队建设方法,如团队培训、团队活动和团队反馈等,以促进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

同时,管理者还应该注重团队文化的塑造和团队氛围的营造,以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激发团队成员的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管理心理学(自考)第七章 团体行为与管理

管理心理学(自考)第七章 团体行为与管理

• •
• • •
(二)团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的关系
• 研究与实践表明:团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之间存在着较复杂的关系, 团体凝聚力高可 能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也可能降低劳动生产效率。
二、团体的士气
• (一)士气的一般概念
• 1、概念: • 士气的本意是指军队作战时的集体战斗精神。其含义延伸 到现代企业和组织的管理之中,表示团体的工作精神、服 务精神和团体精神。 • 2、高士气团队的特点 • (二)团体士气与生产效率 • 士气只是提高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的必要条件之一,还不 是充分条件。除此之外,提高职工的素质、技术水平与工 作能力,提供充分的设备、原材料、信息等都是重要条件。 注意教材上戴维斯的研究
• (5)意见沟通可以改变人的态度与行为,能促进企 业改革与推行某项决策的有效执行。
二、意见沟通的方式(或种类)
• (一)组织层次观点——不同层次的沟通 • (1)个人与个人的沟通;(2)团体与个人的沟通;(3)团体与团体 的沟通 • (二)信息沟通是否反馈——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 (1)单向沟通;(2)双向沟通 • (三)组织结构和流动方向——向上、向下、平行沟通方式
四、团体高效率的调查与管理
• • • 1、高效率团体的标准 生产性指标:利润、增长、资源、适应、创新、生产力与效率等。 士气指标:社会满意、员工满意。
2、高效率团体的特征:
• ①团体内部及团体与上下级之间有良好的沟通; • ②团体成员之间有高度的交互作用与影响力、凝聚力; • ③决策分权化和参与决策的过程,多数成员有较大的自 由度; • ④团体成员乐意接受组织目标; • ⑤团体成员有较强的工作与成就动机; • ⑥团体成员有良好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 • ⑦有较高的生产量与生产效益; • ⑧成员有较强的工作满意感。

第七章管理心理学--群体和团队

第七章管理心理学--群体和团队
网络头脑风暴法:利用软件技术自动将观点散步到每个成员 ,成员由此激发出其他新的观点。
✓ 名义小组技术(nominal group technique):只是在名义上存 在、成员在做决策以前将交往控制在最低限度。一般步骤:
• 个人被召集在一起,被授予一个问题
• 独立作出解答,常将其写在卡片上
• 以2有020条/2/20理的方式,与其他人共享创意(如循环过程,以保证每人
他很快意识到,上述情形表明他面临的是一种 非正式的群体,他必须象面对正式组织一样去面对 它。
2020/2/20
比较基础 一般本质 基本概念 关注的焦点
领导权力的 来源 行为规则 控制手段
非正式群体 民间的 权力和政策 个人 由群体授予
规范 授权
正式群体 官方的 权威与责任 职位
由管理当局 授予 法规条例 奖赏和惩罚
2020/2/20
六、团队
㈠工作群体与团队的不同
团队指一群为数不多的员工,他们的知识、技能互补,他 们承诺于共同的行为目标,并且保持相互负责的工作关系。关 键是保证团队绩效要大于个人绩效之和。 ✓ 工作群体具有强有力的、明确的、集中的领导;而团队的领导 角色是分享的。
✓ 工具有个体的职责;而团则包括个人和共有的职责。 ✓ 工的目标与组织目标是相同的;而团具有特殊的目标。 ✓ 工具有个体的产出;而团只有集体的产出。
位。
2020/2/20
二、群体发展阶段
㈠群体形成阶段:通过组织合作性的活动,成员彼此熟 悉,理群体目标和任务。
㈡群体震荡阶段:进行权利与地位的分配,初步形成规 范与秩序,成员进入各自角色。
㈢群体规范阶段:通过制定各种激励方案,促进个体、 群体的目标整合。群体成员更加明确任务和目标导向 。群体内聚力提高,群体结构稳定。

《管理心理学》心得体会15篇

《管理心理学》心得体会15篇

《管理心理学》心得体会15篇《管理心理学》心得体会15篇1通过这段时间对管理心理学的学习,使我了解了有关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学会了通过对他人心理的分析而更加了解、接近他人。

也对社会上的一些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因素是影响组织管理中人的行为差异的重要心理条件之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验、爱好、兴趣及个性特征,这使人眼中的事物被打上了主观的烙印,这也就是为什么不同的人对于同样的事物会有不同的看法。

管理主要是针对人的管理,所以管理学必须涉及个体行为的管理问题。

人的个性是个体行为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了解了人的个性差异,做到人尽其才,管理工作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在一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每个人都会形成自己待人处世的态度,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工作行为和生活方式,因此在管理活动中,必须重视态度的作用。

目标管理的概念扩大到整个企业,它是通过上下级共同参与制定企业目标,使个人从中受到激励,共同为实现目标而努力,并检验目标实施情况和事实结果的管理方法,今天,目标管理已成为一种激励技术,成为员工参与企业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

职工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于工作效率有重大影响,人的智力、体力的发挥,不但要有健康的身体,还要有健康的心理作为前提条件,所以我们应该了解有关职工心理健康的知识,创造有利于职工心理健康的工作环境和心理环境,这是现代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人是社会性的,作为社会的一个成员,人不能独立的生存,他总是生活在一定的团队中,个人在团队中的行为,同他在独自一个人时的行为是不同的,有其特殊的规律。

现代社会是信息的社会,信息把许多独立的个人,团体贯通起来,成为一个整体,信息沟通是交流意见,传递感情,协调人际关系所不可缺少的手段,沟通是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管理者,首要的一个任务就是有效的沟通。

人不能脱离社会而单独生活,人在社会实践和团体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与他人发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一定的人际关系,建立和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才能使人们团结一致,协调工作,提高劳动生产率。

群体心理与管理

群体心理与管理

第七章群体心理与行为本章主要内容1.群体的概念与分类2.群体的结构与规模3.群体规范、群体压力与群体冲突4.群体的凝聚力5.群体沟通群体是社会分工与协作的产物,是人类最普遍的社会现象。

人的大多数行为都以某种方式与群体行为相联系。

群体可以满足人们的归属需要、人际关系的需要和地位的需要,也使单个人无法完成的工作得以完成。

群体是社会的构成单位,也是组织的基本构成单位,它对群体的成员、其它群体乃至整个组织都有极大的影响。

因此,加强对组织中群体的研究,是管理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第一节群体概述群体并不是单纯的人群集合体。

候车室的乘客、商场的顾客、影剧院的观众、节日广场上的游人等萍水相逢、偶然聚在一起的人,虽然在时间、空间甚至在目标上有某些共同点,但他们之间在心理上没有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因而不能称为群体。

群体作为一个特定概念,有其独有的内容和特征。

群体不是若干个体的相加,而是使个体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一种新的力量,以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

一、群体的概念与分类(一)群体的概念群体是具有一定结构和共同目标的,在心理上相互影响、行为上相互作用的人群集合体。

著名心理学家霍曼斯(G.G.Homans)认为,任何一个群体中,都存在着相互联系的三个组成要素:活动、相互作用和情感。

并提出群体应该具有以下特征:1. 群体具有共同的目标,并由群体成员通力合作来达成这个目标。

这是构成和维持群体存在的基本条件。

2. 群体一般都有自己的规范、规则和领导人,每个群体成员应该遵守这些规范和规则。

群体的规范和规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因群体成员的去留而改变。

3. 群体成员在心理上相互依存,彼此都能意识到对方的存在,也能意识到自己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

有心理上的联系和接触,这是群体区别于一般人群的特点之一。

4. 群体成员间在行为上互动,即彼此的所作所为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人们之间有信息、思想、感情的交流。

(二)群体的分类群体的种类很多,可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管理心理学重点(全)知识分享

管理心理学重点(全)知识分享

管理⼼理学重点(全)知识分享管理⼼理学重点(全)第⼀章管理⼼理学的研究对象、意义和⽅法1 管理⼼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的⼼理现象及其规律的⼀门科学。

1958年,美国斯坦福⼤学教授黎维特出版了⼀本名为《管理⼼理学》的专著,意味着管理⼼理学作为学科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2理⼼理学的研究内容(⼀)传统看法管理⼼理学由三⼤块构成:个体⼼理,群体⼼理,组织⼼理(⼆)五分法知道管理活动有⽬标、⼈⼒、环境、时间和信息五⼤要素,在个⼈和组织为了提⾼⾃⾝的效率所进⾏的各种活动中,它们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从这样的⾓度可以把管理⼼理学的研究内容分为五个⽅⾯:⽬标管理MBO、⼈⼒管理MBM、环境管理MBE、时间管理MBT和信息管理MBI。

★4 管理⼼理学形成的理论准备1)、⼼理技术学(⼯业⼼理学)-----闵斯脱博格.,1912年他出版了《⼼理学和⼯业⽣产率》.论述了运⽤⼼理测验⽅法选拔合格⼯⼈等问题2)、⼈际关系学(霍桑实验)----梅奥、罗特利斯伯格(1)⼈不仅是追求物质享受的“经济⼈”,⽽且是追求社会需要和⼼理满⾜的“社会⼈”。

(2)劳动⽣产率不仅受物质条件与管理制度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职⼯的积极性。

(3)改善企业管理,既要发挥“正式团体”的作⽤,更应重视“⾮正式团体”(亲密伙伴或哥⼉们团体)的作⽤。

“⾮正式团体”这种⽆形的组织有其特殊的规范,并影响内部成员的⾏为。

(4)新型领导既要考虑职⼯合乎逻辑的理性⾏为,还应重视职⼯⾮逻辑性的情感需要。

领导要经常与职⼯进⾏意见沟通,尽量满⾜职⼯的⼼理需要。

3).群体动⼒理论------创始⼈德国⼼理学家勒温,主要研究群体活动、情绪和相互影响之间的相互关系;群体中的领导⽅式;群体成员参与;群体规模等问题.“群体动⼒”理论对于组织管理⼼理学的形成和发展有很⼤影响,特别是对于研究群体⾏为做出了很⼤贡献。

4、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作为⼈的动机基础的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认为,⼈的需要可分为五类,即⽣理、安全、社交、尊重和⾃我实现的需要。

管理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管理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管理心理学知识点总结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和组织中的个体和群体行为的学科,旨在揭示各种管理情境下的心理现象和机制,并提供管理者所需的理论和方法。

在实际的管理实践中,掌握一些管理心理学的知识,对于提高管理者的有效性和组织的绩效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管理心理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一、领导与管理1. 领导风格与行为:领导风格是指领导者在处理员工时所展现出来的行为方式和态度。

常见的领导风格包括权威型、民主型和权变型等。

权威型领导者偏向于集中权力并向下指示,适用于紧急决策和员工不擅长的任务;民主型领导者注重员工参与和意见的征求,适用于团队合作和员工发展;权变型领导者会根据情况灵活调整风格,适用于复杂多变的管理环境。

2. 变革管理:变革是组织中常见的一个过程,管理者需要带领员工适应和应对变革,以确保组织的发展和竞争力。

变革管理的关键在于有效的沟通、明确的目标设定和恰当的激励措施。

同时,管理者还需要具备带领变革的能力,如变革意识、决策能力和情绪智力等。

3. 工作动机:工作动机是指员工在工作中所展现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管理者需要了解员工的动机因素,并通过奖励机制、培训发展等手段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

常见的动机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期望理论等。

二、组织行为1. 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是指组织内部各个部门和岗位之间相互联系和协调的方式。

常见的组织结构包括职能型、事业型和矩阵型等。

不同的组织结构对于组织的目标实现和协作效率产生不同的影响,管理者需要根据组织的特点和需求选择适合的结构。

2. 团队建设:团队建设是提高组织绩效和员工满意度的重要手段。

管理者需要了解团队建设的原则和方法,如明确团队目标、合理分配任务、促进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等。

同时,管理者还需要具备团队的组织和激励能力,帮助团队克服挑战并实现共同的目标。

3. 决策与冲突管理:决策是管理者常常面临的任务,而冲突则是不可避免的问题。

管理心理学的知识点总结

管理心理学的知识点总结

管理心理学的知识点总结1.领导力与管理风格:管理心理学研究了领导者的行为和风格对员工绩效和满意度的影响。

这包括了不同的领导风格,如任务导向型和人际关系导向型,并研究了变革型领导、参与式领导等新兴理论。

2.组织行为学:这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领域之一,研究了员工在组织中的行为和互动。

它包括了团队合作、决策制定、组织文化、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内容。

3.员工激励与满意度:管理心理学研究了员工激励和满意度对绩效的影响。

它相关的理论包括了期望理论、公平理论、需要层次理论等。

4.管理决策:管理心理学研究了管理者在决策制定中的心理过程和偏差。

它关注了决策过程中的认知偏差、风险偏好和决策判断等方面。

5.管理者与员工关系:这一领域研究了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包括了沟通、冲突管理、员工辅导等方面的内容。

6.组织变革与发展:管理心理学研究了组织变革和发展的心理学原理。

它探讨了组织变革时员工的反应、组织发展的策略和技术。

7.组织文化:管理心理学关注组织文化对员工行为和绩效的影响。

它强调了组织价值观、规范和信仰之间的关系。

8.员工招聘与选择:这一领域研究了招聘和选择对员工绩效的影响。

它涵盖了招聘方法、面试技巧和员工测评等方面的内容。

9.组织发展与变革:管理心理学研究了组织的发展和变革过程。

它包括了组织发展的目标、策略和实施。

10.员工培训与发展:这一领域研究了员工培训和发展的心理学原理和技术。

它强调了员工学习、技能提升和职业发展的重要性。

11.组织绩效管理:管理心理学研究了组织绩效管理的理论和实践。

它关注了目标设定、绩效评估和奖惩制度等方面。

12.职业发展与管理:这一领域研究了个人职业发展和管理。

它包括了职业规划、工作满意度和离职率等方面的内容。

总而言之,管理心理学是一个广泛的学科,涵盖了领导力、组织行为学、员工激励与满意度、管理决策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了解和应用管理心理学知识可以帮助管理者提高组织绩效和员工满意度,实现个人和组织的成功。

组织行为与管理心理学

组织行为与管理心理学

组织行为与管理心理学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企业已然成为了高度复杂的社会组织形式,内外环境都在不断变化,使得企业的管理者必须具备极为敏锐的洞察力和决策能力。

组织行为与管理心理学便是企业管理者必须了解和关注的重要领域。

一、组织行为组织行为是研究人在组织中的行为和互动的学科,在现代企业的管理实践中,组织行为研究的成果直接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调整和团队建设等多个方面。

组织行为研究的范畴包括人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等多个层面,例如员工的满意度、员工的离职率、组织中的沟通、团队氛围等等。

在组织中,员工会通过团队协作和群体互动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而组织则可以通过制定合适的政策、规则和激励措施来有效调动员工主观能动性,提高员工积极性和生产力。

二、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者行为和管理技巧的学科。

管理者在决策、组织、领导和控制中所运用到的一切心理过程和能力,都属于管理心理学范畴。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涉及管理者的沟通能力、领导能力、团队管理能力等方面,以及如何有效地应对组织中的挑战和变化。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更加清楚地认识员工和组织,增强自身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效能。

三、企业管理中的组织行为和管理心理学企业管理中的组织行为和管理心理学是极为重要的,因为组织管理实践中需要关注员工的满意度、员工参与度、员工的工作效率和组织文化等多个方面。

管理者需要在制定管理策略时积极关注员工的需求和期望,建立良好的员工关系,以提高组织绩效和企业效益。

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来管理组织行为和管理心理学,例如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优化人力资源流程、细致的沟通交流和有效的团队建设等等。

四、管理者在企业中的角色管理者在企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必须了解组织行为和管理心理学的知识和研究成果,以保证自身能够更好地应对种种挑战。

管理者需要具备亲和力、沟通能力、领导才能等多重技能来协调和调动组织中的各种资源,同时也要经常开展继续教育和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管理心理学第七章 群体、团队与管理

管理心理学第七章 群体、团队与管理

2020/7/28
14
地位
• 指个体在群 体人际关系中的位置和状况 • 正式地位:组织赋予员工的社会职权,通过地
位符号来体现,工作头衔、报酬福利、工作机 会 • 非正式地位:没有通过组织认可,以某些特征 来认定
2020/7/28
15
群体凝聚力
(一)群体凝聚力的概念 • 群体凝聚力又称群体内聚力,是使群体成员希
体反映 • 自我角色认知 • 他人角色认知 • 角色期待认知
2020/7/28
10
2.角色期待:对某种角色应该表现出的物定行 为的期望
• 反映了社会对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 • 形成社会角色评价标准 • 心理契约
2020/7/28
11
群体规范
(一)群体规范的概念 • 群体的行为标准
• 群体规范有的是正式规定的,如法律、法规、一些规章 制度等。但大部分是在群体中自发形成的,如文化、风 俗、时尚、舆论等,它们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人的行为 及人格的发展。
2020/7/28
26
• D:是个楞头青,常跟领导顶牛,也常检举揭发同事间的 “不法”行为,同事对他既爱又恨,每年总结会上就他 反映问题最多,令领导头疼。但其为人热心、真诚,乐 于助人,有正义感,对公司忠诚。
• E:销售天才,公司缺少他员工收入就会受影响,但常以 手中拥有的重量级客户而倚权自重,对上级领导不感冒, 另外贪点小财,人品不佳。
4.虚拟型—指跨越空间、时间和组织界限,成员间主要通 过电子技术进行沟通的跨功能团队
2020/7/28
23
• 高层管理团队:
2020/7/28
24
假设你是一家制造企业某部门的领导,你的下属中有如下 五个人:
• A:文章写得顶呱呱,公司的大小文件、报告都有劳他 动笔,但此君工作责任心不强,一有时间就干私活,公 司电话、传真、电脑如同其私人自留地,每月稿费收入 远高于其工资,公家事则是能拖就拖,能推就推,除非 领导发话,否则懒得动腿。

管理心理学——第七章 群体心理与行为规范

管理心理学——第七章 群体心理与行为规范

(2)群体中的角色分类
• • • • • • 任务导向角色——完成目标的中坚力量 发起者:对群体的目标或有关问题提出建议 信息搜集者:搜集解决问题的信息 信息提供者:从个人角度提供解决问题的经验 协调者:把群体内各派成员的活动协调起来 评价者:对建议的逻辑性、现实性做出评价
• • • • • • • • • •

• •
• •
群体规模与生产率的关系图示
人 均 效 率
n
群体规模与人均效率之间的关系
人数
(3)群体规模与工作满意度、缺勤率与离职率的关系
•群体规模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
群体的规模与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随着群体规模的扩大, 每个人受到关注及与其他人交流的机会减少,个人的归属感、 群体对个人的吸引力降低等因素使员工的满意度降低。
• 在下述情况下,异质结构的群体会达到最高的 工作效率: (1)完成复杂的工作,以异质结构为好。 (2)当做出决策太快可能产生不利后果时,异 质结构为好。 (3) 凡需要有创造性的工作,异质结构较为有 利。 一般来说,工作组织的基层群体应为同质 结构,各类组织领导群体应为异质结构。
领导群体的结构
(4)参照群体
参照群体也叫标准群体或榜样群体。这种群体的 标准、目标和规范会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成为
人们要努力达到的标准。个人把自己的行为与这
种群体的标准进行对照,如果不符合这些标准, 就改正自己的行为。
3、个人加入群体的动机
• 安全需要 • 地位需要 职位优越感 • 自尊需要 • 情感需要 信息交流、情感倾诉
4、群体规范
• (1)群体规范的概念
群体规范指群体成员共同接受遵循的一些行为准则。
• (2)群体规范的类型
正式规范:由组织明文规定的员工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

管理心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心理学名词解释

管理心理学名词解释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与管理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和人类行为的学科。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管理心理学名词以及对其的解释:1. 积极心态(Positive mindset):指个体倾向于积极看待事物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机会和好处。

积极心态对提升员工满意度、工作动力和工作绩效有积极影响。

2. 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指个体对自己能够完成某任务的信心和信念。

自我效能感对个体的动机、行动和成就感产生重要影响。

3. 组织公民行为(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OCB):指员工超过职责范围主动行为的一种。

比如帮助同事、提出建设性意见、遵守组织规定等。

OCB对于组织的良好运转和员工的工作满意度有积极影响。

4. 周期性任务(Routine task):指那些需要重复进行、相对简单的工作任务。

周期性任务对工作效率和员工心理疲劳程度有一定影响。

5. 知识分享(Knowledge sharing):组织成员相互之间分享知识、经验和信息的行为。

知识分享对组织的创新能力和竞争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6. 集体情绪智力(Collective emotional intelligence,CEI):指团队成员共同的情绪智力水平。

高 CEI 的团队更倾向于积极合作、有效沟通和共同解决问题。

7. 反馈(Feedback):指在组织中向个体提供有关其工作表现的信息。

有效的反馈有助于员工提高工作表现,并对个体的工作动机和发展意愿产生积极影响。

8. 规范性管理(Normative management):指通过明确的规范、要求和期望来管理和影响个体的行为。

规范性管理对于组织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具有重要作用。

9. 工作-家庭平衡(Work-life balance):指个体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之间达到较好的平衡与协调。

工作-家庭平衡对员工的生活质量和工作绩效具有重要影响。

10. 序列效应(Serial position effect):指在记忆过程中,人们对于序列中的第一和最后一项记忆较好,而中间项记忆较差。

管理心理学群体心理和管理共75页PPT

管理心理学群体心理和管理共75页PPT

31、只有永远躺在泥坑里的人,才不会再掉进坑里。——黑格尔 32、希望的灯一旦熄灭,生活刹那间变成了一片黑暗。——普列姆昌德 33、希望是人生的乳母。——科策布 34、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郭沫若 35、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洛克
1、不要轻言放弃,否则对不起自己。
2、要冒一次险!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管理心理学群体心理和管理 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管理心理学 群体、团队与管理

管理心理学   群体、团队与管理

• 角色知觉 角色知觉是指个体在社会情境中对 角色及其有关角色现象的整体反应
• 角色知觉包括三个方面:对自我角色的 认知,对他人角色的认知,对角色期待 的认知
• 管理者不仅必须了解员工对自身角色的 知觉,还要采取措施引导员工对于角色 期待形成准确的知觉
• 角色期待 角色期待是指群体或个人对某种角 色应表现出的特定行为的期待
• 1、使工作具有挑战性 • 2、重视成员对团队的贡献 • 3、保持适度的团队规模。(团队规模 越大越容易出现社会懈怠。)
结束
虚拟团队面临的挑战
• 在这些很少或者从未谋面的团队成员之间, 很难迅速建立起信任; • 由于团队成员沟通媒介的信息丰富性不如 面对面沟通,容易出现沟通误解; • 虚拟团中容易出现少数“滥竽充数”的成 员,而使得其他团队成员感到不公,对团 队的满意度下降; • 虚拟团队难以形成行为规范和准则。
回去
主要职责详见P204
如何建立高效的工作团队?
1、选拔合适的团队成员。(最基础、最关键) 2、培训(非常必要) 3、设置清晰、有效的目标 4、将个人奖酬和团队绩效相组合
5、有效的领导(重要保证)
点我
如何减少团队中的社会懈怠行为?
社会懈怠行为:个体在群体中有意降低自己的努力好表现 水平的行为。
减少方法:
四、群体凝聚力
• 群体凝聚力又称内 聚力,是指能够影 响群体成员,使其 希望留在群体内的 群体凝聚力 所有力量的总和
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
成员对群体的向心力
成员之间的相互感受
•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
• 群体的规模 • 加入群体的难度
• 群体内部的一致性 • 群体的领导方式 • 外部的威胁或竞争 • 群体内部的奖励
•群体凝聚力与生产效率的关系

自学考试--管理心理学 高频考点(7-8章)

自学考试--管理心理学  高频考点(7-8章)

管理心理学串讲资料(7-8章)第七章团体行为与管理 本章高频考点一、团队形成经历的发展阶段P154 (1110单选)有效的团队形成不是自发的。

团队经历的发展阶段包括:1)初步形成阶段(在这一阶段,团队成员理解目标,开发实施过程)2)震荡阶段(在这一阶段,团队成员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3)规范阶段(在这一阶段,团队成员彼此分享信息,接受不同的选择、积极进行一些需要妥协的决策)4)运行阶段(在这一阶段,团队成员熟练并有效地达到目标)二、团体的种类P154 (1301 单选)(1404 多选)(1504 单选)按构成团体的原则、方式和团体结构不同,可以把团体分为:1. 正式团队和非正式团队(1)正式团体:由组织正式设立并有明文规定的团体。

这种团体是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达到组织的特殊目标而设立的。

(2)非正式团体:人们在相互交往中自发形成的,没有正式组织程序和明文规定的团体。

是由一些性格相投、志趣相同、信念一致、感情亲近、关系密切的个体集合而成。

2. 固定性团体与临时性团体(1)固定性团体:长期存在的一种较为稳定的组织形态,如生产班组、工段或车间、学校班级等(2)临时性团体:为完成某一临时任务而形成的团体,任务一旦完成,活动宣告结束,团体自行解散。

三、团体影响的行为效应P157—158 (1110单选)(1310单选)(1504单选)个人在团体中的行为,往往会受到整个团体及其他成员的影响,不同于其在单独情况下的行为方式。

团体影响的行为效应主要有:1)社会助长效应:社会助长效应是指由于团体其他成员在场,消除了单调情境,激发了工作动机,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如从事简单而熟练的工作,许多人在一起工作比一个人单独工作的效率要高。

2)社会标准化倾向3)社会顾虑倾向:指个人在大众面前,由于心理不自在,其行为表现拘谨,反应效果下降的现象。

4)社会惰化现象:与一个人单独工作相比,当人们作为团体的一个成员工作时,其工作动机、努力水平、个人责任与工作绩效有可能下降的趋势。

管理心理学第七章团体行为与管理

管理心理学第七章团体行为与管理
A:口头沟通 B:书面沟通 C:语言沟通 D:非语言沟通
5.人类意见沟通的最重要的形式是( A:肢体交流 B:言语交流 C:眼神交流 D:思想交流
B)
7.3.4四、意见沟通的障碍
7.3 团体的意见沟通

四、意见沟通的障碍(简答)
1.语言表达、交流和理解造成的意见沟通障碍 2.态度、观点、信念和思想感情造成的意见沟通障碍 3.人的气质性格个性差异引起意见沟通的障碍 4.隐性心理冲突引起的意见沟通障碍 5.其他
的学说,小陈属于人际关系类型中的( C )
A.逊顺型 B.进取型 C.疏离型 D.竞争型
习题小站
3.X和Y供职于同一个公司,X总是用长者和权威的方式对待Y,而Y却并不在意
,能够平静理智地回应X。根据PAC模型,他们的行为属于( A )
A:PC对AA B:AA对CP C:CP对AA D:CP对PC
7.5.1一、团体决策及其过程
采取“问责”制与 “决策失误赔偿制”是有效的方法
习题小站
1.智能框架理论认为,决策框架的黄金法则是“一个问题一个框架”,该理论认为
决策的最关键因素是( A )
A.决策者 B.利润最大化 C.信息充足 D.完全理性
2.西蒙的行为决策理论认为,合理的决策原则是( C )
A.利润最大化原则 B.完全理性原则


7.4.2二、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7.4 团体的人际关系

二、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选择 简答)
空间距离 和交往频率
相似性
互补性
能力与专长
仪表
习题小站
1.人际关系的心理结构与成分不包括( B )
A.认知
B.意志
C.情感
D.行为意向

管理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管理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管理心理学知识点总结1.领导力与管理:领导力是管理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涉及到管理者如何影响员工的行为和思维,以实现组织的目标。

领导力的类型包括权威型领导、参与型领导、指导型领导等。

管理者需要了解不同领导风格对员工的影响,并根据不同的情境选择适合的领导风格。

2.动机与激励:动机和激励是管理者激发员工积极性和提高绩效的关键因素。

管理者需要理解员工的动机和激励因素,从而能够设计有效的激励措施。

常用的激励理论包括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期望理论等。

3.组织文化与氛围:组织文化和氛围对于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绩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管理者需要营造积极的组织文化和良好的工作氛围,以提高员工的士气和承诺。

组织文化包括价值观、行为规范、象征和仪式等方面的内容。

4.沟通与协调:良好的沟通和协调是管理者有效领导的重要条件。

管理者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能够准确传达信息并合理解读员工的反馈。

同时,管理者还需具备协调能力,能够协调不同团队成员和部门之间的关系,促进合作和达成共识。

5.决策与问题解决:管理者经常需要做出决策和解决问题。

管理心理学研究了决策偏差、决策风格和问题解决过程等方面的内容,以帮助管理者提高决策的准确性和效率。

6.员工发展与绩效管理:员工发展和绩效管理是管理者重要的职责之一、管理者需要制定员工发展计划,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帮助员工提升能力和提高绩效。

同时,绩效管理包括设定目标、进行评估和给予反馈等方面的内容。

7.压力与情绪管理:管理者需要具备良好的压力和情绪管理能力,以保持工作的高效性和良好的心理健康。

压力管理涉及到如何识别和解决工作中的压力源,调节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情绪管理包括识别和管理自己和员工的情绪,以实现积极和健康的工作环境。

8.反馈与改进:反馈是管理者提高员工绩效和促进组织改进的重要手段。

管理者需要及时给予员工有建设性的反馈,并积极帮助员工改进和提高。

同时,管理者还需要接受来自员工和其他相关方的反馈,以改进自身的领导方式和组织的运作。

管理心理学相关知识总结(7)

管理心理学相关知识总结(7)

无领导小组讨论(leaderless group discussion):评价中心技术之一。

将一定数目的考生组成一组,一般为6~9人,进行一小时左右的与工作有关问题的讨论,讨论过程中不指定谁是领导,也不指定受测者应坐的位置,让受测者自行安排组织,评价者来观测考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辩论的说服能力等各方面是否达到拟任岗位的要求,以及考生的自信程度、进取心、情绪稳定性、反应灵活性等个性特点是否符合拟任岗位的团体气氛,由此来综合评价考生之间的差别。

运用松散群体讨论形式,快速诱发人们的特定行为,并通过对这些行为的定性描述、定量分析以及人际比较来判断被评价者的个性特征,在员工选拔中效果明显。

评价中心技术(assessment center technique):亦称“情境模拟技术”。

通过情境模拟测试,对被评者工作能力及潜能进行评价的技术。

现代人事测评的主要形式,被认为是针对高级管理人员最有效的测评方法。

基本假设是人的行为、工作绩效都在一定情境中产生、形成、表现,对人的行为、能力、绩效等特征的观察、分析、评定,对其全面素质的考察,不能脱离一定情境。

将被评者置于一事先设计好的模拟情境中,由专业人员所组成的评定组,针对特定目的和标准,根据被评者在情境中的各种具体表现,对其心理、行为、能力等进行团体评定。

评定具体方法包括无领导小组讨论、管理游戏、角色扮演等团体活动以及公文筐、结构化面试等个体活动,也包括各种传统心理测验等。

测评结果由多个评定者系统观察综合而成。

可为组织选拔、提升、鉴别、发展和训练个人服务。

通常评定人员与被评者的数量比为1:2。

完成一次典型的评价中心技术,通常需要两三天时间。

评价中心技术是一种人事评价过程而不是一种具体方法,是多种测评方法的有机结合,具有较高信度和效度,虽然人力、物力和时间投入大,操作难度大,对评定人员要求很高等,但其结论质量较高。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评价中心技术在美国、英国发展使用,后很多实践部门都推广使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团体的竞争与合作
1、竞争
竞争是指团体中个人与他人之间或团体与团体之间为了达 到一定的目标而相互争胜,力争压倒对方取得优势地位的心 理状态和行为活动。这是人的“争先意识”或“力求优越” 的动机行为表现。
竞争意识与行为的基本特点:争夺的目标是一定的;必须 有对手,双方在能力与力量上不相上下;竞争的结果有胜有 负,但胜负是暂时的;竞争行为是争先、争优、争强、争胜 心理的表现,它比平常状态有更大的紧张性、压力和动力, 有更高的士气;竞争的艰难性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上述三种心理状态在个体心理与行为中,又不同表现,形成了不 同的个性特点: (1)“P高A低C高”为专制幼稚型 (2)“P高A低C低”为专制 型 (3) “P低A低C高”为幼稚性 (4) “P低A高C低”为正统成 人型 (5) “P高A高C低”为父母成人型 (6) “P低A高C高”成人儿 童型
按照“P、A、C分析”,可以划分16种人际交流类型。
5、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1)空间距离与交往频率 (2)相似性因素 (3)需要、性格、气质的互补作用 (4)能力与专长的因素 (5)仪表也是影响人际吸引的一个重要因素
6、改善人际关系的方法
(1)从个人角度分析
A、正确认识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摆正各种关系的位置, 妥善处理好人际之间的矛盾。
B、加强自我意识的修养,学会在社会交往中正确认识自我、评价 自我、控制自我、调适自我。
第七章 团体行为与管理
一、团体概述
1、什么是团体
团体是通过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交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形 成的为达到共同的目标满足共同的需要,以一定的社会活动方式和一 定的社会规范联系在一起的一种组织的集体形态。
2、团体的主要特征
(1)团体内部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在心理上相互 意识对方。
G、建立诚信基础 案例:皮斯阿司 的故事
[微笑]案例:原一平的故事
❖ 公元前4世纪,意大利一个名叫皮斯阿司的年轻人触犯了 暴君奥尼索司,被判处绞刑。皮斯阿司身为孝子,请求回家 与老父老母诀别,再回来受刑。可是中得不到暴君的同意。 就在这时,她的朋友达蒙挺身而出为他担保,并表示:皮斯 阿司如果不能如期回来服刑,自己愿意代他受刑。这样,暴 君才勉强应允。
3、两者的关系
看起来是对立的,实质上都是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手 段。对一个团体来讲,既需要人们之间的竞争,也需要人 们之间的合作。没有竞争,就没有比较,没有创造和发展; 没有合作,难以形成整体,也难以完成工作任务,对付外 部压力。
案例
❖ 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设计了一个实验:被试者是 一些四年级、七年级和九年级的学生。给学生一张 问卷,其中有几条关于道德问题的判断,学生应对 这些判断表示赞成或反对。问题很简单,每个学生 都能根据公认的准则作出回答。过了一段时间之后, 把这些道德的判断列入一张更长的项目单之中,而 在学生回答之前给予暗示,指明其他人都赞成的错 误的判断。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极少接受暗示、屈 从压力而改变其原来的主意,绝大多数人并没有改 变主意。
⑤团体能融洽并协调人际关系
⑥团体可能满足成员的其他心理需要。
(3)团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①社会助长作用:由于团体的其他成员在场,消除了单调情 境,激发了个人的工作动机,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②社会标准化倾向:人们有意识的趋向同一标准或规范的心 理行为倾向。
③社会顾虑倾向:指个人在大众面前,由于心理不自在,其 行为表现拘谨、踌躇,反应效果下降。
2、合作
合作是社会化劳动及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个人或团体为了达到某种目标,齐心协力,相互配合,相互 促进,共同导向目标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活动。
合作的基本特征:必须有共同的目标,单个人或团体难以实 现目标,必须与他人或团体配合;合作者之间能以共同或互相 补偿的形式促使他们的需要、利益和兴趣得到满足;合作者之 间必须具有一定的知识技术,以确保合作中项目的配合与目标 的实现。
❖ 临刑之期日渐临近,皮斯阿司却杳无踪迹。人们都嘲笑达 蒙:傻到竟然用生命来担保友情。达蒙被带上了绞刑架,准 备受刑。人们都默默地注视着这即将发生的悲剧性的一幕。 就在这时,远方出现了皮斯阿司的身影。他在暴雨中飞奔而 来,并高喊:“我回来了!”继而热泪盈眶的拥抱达蒙,作 最后的诀别。这时,所有人都在拭泪。受到感动的暴君出奇 地特赦了皮斯阿司,并表示:愿意倾其所有来结交这样的朋 友。
②有较强的吸引力、向心力,成员愿意参加团体活动。 ③团体成员有较强的集体主义,愿意承担团体的任务,关心维护团体的 利益和荣誉。 ④团体成员有强烈的归属感、尊严感、自豪感等集体主义情感。
3、团体凝聚力的作用
团体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团体是否有战斗力、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志。 一般来讲,关系融洽、凝聚力强的团体,成员能够达成一致意见, 团结合作,顺利完成组织任务;而意见分歧、关系紧张、相互摩擦、 凝聚力差的团体,个人顾个人,一盘散沙,不利于任务的完成。
❖ 而这时公司的老总正在和深圳的一家贸易公司谈判,希望 能获得一个100万元的海外订单,在离开公司之前虽然他也 知道公司内部人心不稳,但他认为只要能签到大额的订单就 可以稳住员工的心,然后生产也会走向正常。结果,当他给 员工发了上个月的工资,回到车间却发现已经有40%的员工 集体在领到工资后就已经辞职。他发现这些一起离开的员工 大多是来自同一个省份,或者以前在同一家公司工作过。试 以非正式群体理论分析上述情况并总结该老总管理中的失误。
3、人际关系的类型
(1)合作型 (2)竞争型 (3)分离型
4、人际关系的“P、A、C分析模型” 这是加拿大蒙特利尔精神科医生柏恩于1964年在《人们玩
的游戏》一书中提出的。他认为人的个性由三种心理状态构 成,即Parent(父母)、Adult(成人)、Child(儿童), 简称P、A、C分析。
P:家长式的专制心理状态; A:理智、民主、平等的心理状者角度分析
A、建立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骨干队伍。
B、建立良好的组织结构。
C、组织职工参与管理,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感、责任感、 使命感、成就感。
D、加强团体成员间的信息交流和意见沟通,增进了解, 减少隔阂和误解。
在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时,沟通、合作和协调尤其重要。
案例:松下幸之助的故事
四句话共勉: 把自己当自己(平常心,不因自我情绪影响其他人) 把别人当自己(角色转换,站在他人角度考虑问题) 把别人当别人(尊重他人,不干涉他人的私事) 把自己当别人(自信和自尊,扬长避短和他人相处)
ⅰ、加强正式团体的建设,用正式团体融化非正式团体。 ⅱ、重视做好非正式群体中核心人物的工作 ⅲ、兴趣转移和吸引,联络感情等方法
案例1
❖ 某校三位青年教师同时进校任教,同住一间集体宿舍,业余 时间关系密切,引起学校一些人的议论。一次,学校定于 晚上召开全校职工大会,三位青年教师为看一场难得的音 乐会,分别请假。这件事使学校领导产生了不同意见。一 种认为:学校要形成良好的教师集体,就要制止这种小团 伙的发展,严肃处理这次音乐会事件。另一种认为:他们 的交往不算反常,不能扣“小团伙”的帽子。支部应通过 适当方式对他们进行帮助教育。
5、团体的功能
(1)团体对组织的作用
(2)团体对个人心理的影响
①团体使成员个人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使自己和其他成员保 持友谊和密切联系,心理协调,彼此都体会到大家同属某一团 体。
②团体使成员个人产生认同感。(共识心理)
③团体对个人能产生强大的支持力量。(有一定社会影响力; 个人热爱自己的团体)
④团体引入竞争机制,能促进成员之间相互竞争和相互激励。 (大锅饭,绝对平均主义则缺乏激励作用)
你认为哪种观点是正确的?请分析原因?
案例2
❖ 某公司是一家生产服装的中型企业,一部分产品是自产自 销,而绝大部分产品是按照国外订单生产,然后出口到国外。 公司一直都保持着稳定的发展。自从公司的前厂长离开自己 创业后,整个形势就开始慢慢地变化。老总开始物色具有丰 富服装生产和出口经验的管理者,结果前后来了三任厂长都 改变不了车间混乱的状况,生产的服装几乎每批都被外贸公 司退回返工,产品的质量达不到要求,一方面让公司大幅亏 损,另一方面由于公司采取的是计件工资制,也导致员工的 工资锐减。一时间公司内部流传着各种消息,如:又要换厂 长了;刚做的一单又要返工;这个月的工资老板会压着不发; 老板准备放弃这家企业等等。
(2)非正式团体: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自发形成的,没有正 式组织程序和明文规定的团体。
*非正式团体有控制作用、激励作用和目标导向作用。企业领 导应该承认、研究、重视这一事实。
①合理利用非正式团体为实现企业和组织的目标服务。 ②应该采取不同的态度,分别对待不同类型的非正式团体。 ③运用科学的方法做好非正式团体的转化和改造工作。
④从众行为倾向:指个人在团体中,不知不觉地受到团体的 “压力”,而在意见判断和行为上表现出与团体中大多数人相 一致的现象。
二、团体的凝聚力
1、什么是团体的凝聚力
指团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和向心力,以及团体成员之间相 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团结的程度和力量。
2、团体凝聚力的特征
①有良好的团体气氛,其成员间意见沟通快,信息交流较为频繁,互相 了解较为深刻,民主气氛好,关系和谐。
❖ 原一平在日本被称为“推销之神”。他在1949-1963年,连 续15年保持全国寿险业绩第一。其实,他身高只有1.53米, 而且其貌不扬。在他当初当保险推销员的半年里,他没有为 公司拉到一份保单。他没有钱租房,就睡在公园的长椅上; 他没有钱吃饭,就去吃饭店专供流浪者的剩饭;他没有钱坐 车,每天步行去他要去的地方。可是,他从来不觉得自己是 个失败的人,至少表面上没有人觉得他是一个失败者。自清 晨从长椅上醒来开始,他就向每一个他所碰到的人微笑,不 管对方是否在意或者回报以微笑,他都不在乎,而且他的微 笑永远是那样的由衷和真诚,他让人看上去应永远是那么精 神抖擞,充满信心。
C、采用角色扮演法,加强心理品质与个性特征的锻炼与培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