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消毒常识
消毒知识与操作规程
![消毒知识与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4586350b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86.png)
消毒知识与操作规程
《消毒知识与操作规程》
消毒是指将已经清洁的物体或场所进行杀菌处理,以杀灭或去除其中的病菌,从而防止疾病的传播。
正确的消毒知识和操作规程对于保障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消毒知识和操作规程。
首先,消毒的目的是为了杀灭或去除病菌,因此在进行消毒之前,一定要对待消毒的物品或场所进行清洁。
只有确保表面没有污垢和杂质,消毒剂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
其次,选择合适的消毒剂也非常重要。
常见的消毒剂包括酒精、84消毒液、次氯酸钠溶液等。
在选择消毒剂时,要根据需要
消毒的物品或场所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同时也要注意消毒剂的浓度和使用方法。
另外,正确的消毒操作也至关重要。
在使用消毒剂时,应该按照说明书上的指导进行操作,避免过量使用或者不当使用导致的不良后果。
另外,在进行消毒时,也要注意自身的安全,要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接触消毒剂。
此外,消毒后的物品或场所也需要妥善保存,避免再次被污染。
在存放消毒后的物品时,要避免和易污染的物品接触,同时也要注意保存环境的清洁卫生。
总的来说,正确的消毒知识和操作规程对于预防疾病的传播至
关重要。
只有在掌握了正确的消毒知识和操作规程之后,我们才能更好地保障自己和他人的健康。
希望大家都能认真学习消毒知识,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消毒,以确保我们的生活环境清洁卫生,健康无忧。
幼儿园消毒常识,助力幼儿健康成长
![幼儿园消毒常识,助力幼儿健康成长](https://img.taocdn.com/s3/m/90a59005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c1.png)
幼儿园消毒常识,助力幼儿健康成长幼儿园是幼儿成长的重要场所,为了保障幼儿的健康成长,消毒工作尤为重要。
幼儿园消毒常识是保障幼儿健康成长的基础。
本文将介绍幼儿园常见的消毒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助力幼儿健康成长。
1. 消毒方法1.1 清洁消毒法清洁消毒法是最基本的消毒方法之一。
幼儿园日常清洁工作要做到勤洗勤擦,保持环境的整洁。
办公室、教室、厨房等区域要经常擦拭,保持干净卫生。
洗手间、餐厅等区域要定期进行深度清洁,包括刮洗地面、清洗马桶、洗涤餐具等。
此外,幼儿园要定期进行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减少细菌滋生的机会。
1.2 物理消毒法物理消毒法主要利用物理性能杀灭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
常见的物理消毒方法包括紫外线消毒、高温消毒和热蒸汽消毒。
紫外线消毒是通过紫外线辐射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幼儿园可以使用紫外线灯对教室、玩具等物品进行消毒,定期照射可以有效杀灭空气中的病菌。
高温消毒是通过加热物品到一定的高温杀灭细菌。
例如,可以用高温蒸汽消毒玩具和床上用品,温度达到100℃以上可以有效消灭细菌。
热蒸汽消毒是将水加热到高温产生的蒸汽来消毒。
蒸汽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可以对空气、墙壁、地面和物品进行全面消毒。
1.3 化学消毒法化学消毒法是通过使用化学物质来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
幼儿园可以使用消毒液、漂白粉、酒精等化学制剂来进行消毒。
消毒液是最常见的化学消毒剂之一,可以消灭多种细菌和病菌。
幼儿园可以选择具有广谱杀菌作用、无刺激性和无毒性的消毒液,在清洁环境和物品时使用。
漂白粉也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可以有效灭活病原微生物。
但需要注意的是,漂白粉使用时要按照比例稀释,避免使用过量,以免对环境和儿童的健康造成影响。
酒精是一种常用的快速消毒剂,可以杀灭细菌和病毒。
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酒精时要注意火源,避免引发火灾。
2. 注意事项2.1 选择合适的消毒时间和频率幼儿园消毒工作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消毒时间和频率。
一般来说,教室、备课室、办公室等场所每天至少消毒一次,洗手间和餐厅要定期深度消毒。
幼儿园消毒常识及注意事项文案
![幼儿园消毒常识及注意事项文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bbb229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2b.png)
幼儿园消毒常识及注意事项文案幼儿园消毒常识及注意事项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发展,幼儿园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然而,由于幼儿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弱,疾病传播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因此,幼儿园的消毒工作变得尤为重要。
一、常见的幼儿园消毒器具1、手消毒液:手消毒液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消毒用品,它可以有效地杀灭细菌和病毒,减少传染病的风险。
使用手消毒液的时候,需要在手掌心倒少量消毒液,然后快速揉搓均匀,涂抹双手,最后静置。
2、地面消毒液:地面消毒液主要用于对幼儿园内地面、墙角等难以清洁的地方进行消毒。
常见的地面消毒液成分主要包括次氯酸钠和过氧化氢,能够快速杀灭病菌和病毒。
3、空气消毒器:空气消毒器能够将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杀灭,有效减少室内的交叉感染风险。
在使用空气消毒器时,需要确认其功率和效果,避免使用不合格产品。
二、幼儿园消毒注意事项1、选择正确的消毒时间:消毒的时间是至关重要的。
通常情况下,选择在幼儿不在场的时候进行消毒,这样可以避免对幼儿的伤害。
消毒的时间一般为30分钟左右。
2、正确选择消毒剂:消毒剂的选择也是重要的一步。
一般情况下,使用含氯消毒剂的效果最好,次氯酸钠是一种非常好的选择。
同时,消毒效果也取决于消毒剂的浓度,选择适当的浓度可以达到理想的消毒效果。
3、正确使用消毒器具:在使用消毒器具时,需要遵循正确的操作方法,避免误伤自己或其他人。
同时,在选择消毒器具时,需要确认其使用寿命和维护周期,定期进行清洁和更换,保障消毒器具的有效性。
4、教育幼儿正确的卫生习惯:在幼儿园内,教育幼儿养成正确的卫生习惯也很重要。
为了减少交叉感染风险,需要教育幼儿正确洗手、正确揉搓双手、不乱扔纸巾等卫生习惯。
5、定期消毒机房和活动用具:机房和活动用具也是容易滋生病菌的地方,因此需要定期进行消毒。
机房可以使用除菌喷雾器进行消毒,活动用具可以使用乙醚、酒精等消毒液进行消毒。
三、消毒的具体步骤1、准备工作:确定需要消毒的范围、消毒剂、消毒器具以及消毒的时间。
家里杀菌消毒最好的方法
![家里杀菌消毒最好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6d70c5dc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b5.png)
家里杀菌消毒最好的方法
家里进行杀菌消毒的方法有很多,下面给大家分享几种较常见且有效的方法。
1.使用消毒液或消毒喷雾剂:市面上有种类繁多的消毒液和消
毒喷雾剂,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购买。
使用时,按照产品说明进行正确稀释或喷洒,确保消毒效果。
2.煮沸消毒:将需要消毒的物品放入沸水中,保持沸腾状态5-10分钟即可。
这种方法适用于玩具、餐具、乳瓶等较小的物品。
3.紫外线消毒:可以使用紫外线灯消毒某些物品,如手机、钥匙、钱包等。
将物品放置在紫外线灯下,照射20-30分钟左右,能有效杀灭细菌病毒。
4.手洗消毒:经常洗手是最基本的消毒方法,使用肥皂搓揉双
手20秒以上,特别是在接触外界环境后,回家前,饭前做到
洗手消毒的习惯。
5.通风换气:保持家中通风良好,有助于空气流通,减少病菌
在室内的滋生和传播。
希望以上几种方法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选择适合自己家庭的杀菌消毒方法,保持家庭的清洁与健康。
幼儿园消毒工作--通用10篇
![幼儿园消毒工作--通用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622b4546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46.png)
幼儿园消毒工作**通用10篇幼儿园消毒工作**1一、空气消毒。
幼儿教室、寝室、活动室、洗漱、卫生间每天用紫外线灯照30分钟。
二、口杯消毒。
每日早晚用流水清洗口杯,每日消毒一交人。
三、毛巾消毒。
擦手毛巾要求每日消毒一次,每周清洗、暴晒一次。
四、桌椅消毒。
要求每日用消毒液擦一次。
五、门把手消毒。
教学区幼儿在园期间,用消毒液擦洗一次,生活区幼儿每次回寝前,用消毒液洗擦洗。
六、玩具消毒。
幼儿玩具每周用消毒液浸泡一次,并晒干。
七、厕所消毒。
保持厕所清洁卫生,每日用厕所或清毒水冲洗消毒。
八、床上用品消毒。
床单、被套每月清洗、清毒一次,枕套每月两次。
被子、垫被、枕头每月至少暴晒一次。
九、各班教师做好幼儿每日晨、午检、预防疾病。
十、如遇传染病毒传播时期等特殊情况,将另行通知加**生工作。
幼儿园膳食管理**一、幼儿伙食实行**管理,成立膳食**小组。
明确膳食专人负责,编制膳食计划,安排好每周食谱并及早公布于家长。
并定期召开伙委会,不断改进工作,提高膳食质量。
二、炊事人员及办公室人员每两周制定幼儿食谱,食物的调配力求做到平衡,主副食品种多样,并定期计算幼儿进食量和营养素摄取量。
三、伙食费专款专用,教职工伙食和幼儿伙食严格分开。
四、食堂工作人员树立为幼儿、教职工服务的思想,严守纪律,坚守岗位,分工明确,友好合作。
五、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不购变质食物,妥善保管剩余食物,不食用变质食物。
六、购买食物要精打细算,不许拿回扣,不许为私人代购食物,帐目日清周结。
七、严格食品保管**,库房由专人保管,建立出入库帐目,食堂炊具用具未经**批准不得外借。
八、严格食物验收**,未经验收不得入帐,不符合幼儿卫生的食物坚决退换。
九、严格开饭时间,用膳人员应在规定时间和地点用膳,不得将食物带走。
十、保持厨房清洁卫生,炊具、餐具、食具应洗涮干净、一餐一消毒。
十一、炊管人员定期召开业务会议,虚心听取群众意见,提高烹调技术,讲究科学烹调。
十二、严格执行幼儿的作息**,按时供给饭菜、点心,两餐间隔不少于三个半小时。
幼儿园卫生防疫教育:常识消毒知识详解
![幼儿园卫生防疫教育:常识消毒知识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66f68109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29.png)
幼儿园卫生防疫教育:常识消毒知识详解一、消毒的重要性幼儿园是孩子们学习、生活的场所,而幼儿园的环境卫生直接关系到孩子们的健康。
在幼儿园卫生防疫教育中,消毒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消毒可以有效地杀灭各种病原微生物,保障孩子们的健康,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二、消毒的对象在幼儿园中,需要进行消毒的对象包括:1. 空气:幼儿园空气通风要求高,通风空气比较新鲜,但也需要经常进行空气消毒,以保证空气质量。
2. 地面:地面是孩子们活动的场所,需要经常进行地面消毒,特别是公共区域和活动区域。
3. 家具和玩具:幼儿园的家具和玩具是孩子们经常接触的物品,需要进行定期消毒,以保证孩子们使用时的安全。
4. 饮用水和食品:合格的饮用水和食品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的基础,对与此需进行严格的检测和消毒。
三、常用的消毒方法1. 物理消毒:物理消毒是指利用物理方法杀灭病原微生物,如紫外线消毒、高温消毒等。
紫外线在消毒过程中不会产生化学物质,对人体无毒副作用,在幼儿园中可以经常利用紫外线消毒空气和物品。
2. 化学消毒:化学消毒是利用化学药剂对物品进行消毒,如84消毒液、酒精等。
在消毒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比例进行稀释,注意通风换气,避免对孩子们造成伤害。
3. 生物酶清洁剂:这是一种新型的消毒清洁剂,通过生物酶的作用可以有效分解有机污垢,并对各种病原微生物有较强的杀灭作用。
四、注意事项1. 消毒剂的选择要慎重,要确保消毒剂对孩子们的安全无害。
2. 消毒时要注意适当的浓度和时间,过低的浓度和时间可能无法达到有效的消毒效果,而过高的浓度和时间可能对环境和孩子们造成伤害。
3. 消毒后要对消毒剂进行充分的清洗,避免残留对孩子们的影响。
4. 定期对消毒剂进行更换,避免消毒剂的失效影响到消毒效果。
五、结语消毒是幼儿园卫生防疫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只有做好了消毒工作,才能保障孩子们的健康。
在进行消毒工作时要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确保消毒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希望家长和幼儿园工作人员都能重视卫生防疫教育,共同维护孩子们的健康成长。
消毒常识ppt课件
![消毒常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c56f25f5acfa1c7aa00cc3c.png)
冲洗能够清除70-90%细菌,但在每平方厘米表面
仍有104-106个细菌(不包括真菌和病毒);
微生物是看不见的。因此,必须进行消毒。
五、理想消毒剂的标准
1. 广谱:对绝大多数病原微生物有效; 2. 高效:低浓度抑杀微生物; 3. 稳定:性能稳定、维持消毒时间长; 4. 安全:对人畜安全、不损害组织或物品; 5. 价廉:价格适宜;
消毒的作用:
防止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控制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发病; 保护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三、消毒的基本知识
1. 2. 3. 4.
概 概念
灭菌:杀灭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 消毒: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的方法消灭物
体和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
消毒常识
一、为什么要消毒
养殖业呼唤绿色时代的到来
疾病感染的压力加大
世界近期发生的疫情
• 韩国—— 口蹄疫和猪瘟 • 英国、蒙古国 —— 口蹄疫 • 澳大利亚——新城疫 • 香港、美国——禽流感 • 法国、德国 ——猪瘟
二、消毒的作用
兽医消毒的目的:是杀灭或清除传染源派出到
外界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从而切断流行过程 的连续性,阻止动物传染病的传播。
消毒。目的是及时杀灭或清除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
终末消毒:在畜禽解除隔离、痊愈或死亡后,或者在疫区解除封
锁前,为了彻底消灭传染病的病原而进行的最后消毒。
3、消毒的原理
原理:改变微生物赖以生存的环境,使微生物的
内外结构发生改变,主要是代谢机能出现障碍,
生长发育受阻,丧失活性和致病力。
1. 2. 3. 使病原体的蛋白质凝固、变性; 干扰病原体酶系统,影响菌体代谢; 增高病原体细胞膜的通透性,造成酶和重要营养物质流失或菌 体破裂、溶解。
伤口处理必学知识
![伤口处理必学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c40463cf2b160b4e767fcfdb.png)
伤口处理必学知识一、处理伤口常用物品1、清洗消毒剂:75%酒精,2~3%碘酊(或碘伏)、3%双氧水、2%红汞、0.9%生理盐水、攸锁儿液。
以上消毒剂可去药店或医院买。
2、敷料类:纱布块、棉球、棉签、绷带、胶布、创口贴等,以上敷科可去药店或医院买。
如自行制作的纱布块、棉球、棉签,可放置饭盒进行蒸锅消毒。
二、新鲜伤口的处理如伤口不大,伤口边缘整齐对合好,用棉签蘸双氧水清洗伤口,再用生理盐水洗伤口,伤口周围碘酊、酒精消毒,用创口贴敷盖伤口。
如伤面表皮剥脱,经上法清洗消毒处理后,伤面撒少许消炎粉,盖上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
伤口大、深或伤口边缘裂开,应去医院清创缝合。
若为铁锈或污染物所致伤口,需去医院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预防破伤风病。
三、处理伤口的具体步骤(1)一般可先用碘酒后用酒精消毒,沿着伤口的边缘由里向外擦,不要把碘酒、酒精涂入伤口内。
伤口内如有异物,要慎重处理,大而易取的,可取出;深而小不易取出的不要勉强取,以免把细菌带入伤口或增加出血。
(2)冲洗后可以在伤口表面涂上一些药品,小伤口可以在其浅表涂一点红汞(红药水)或紫药水,较大伤口则不宜涂上述药水,以免给下步处理增加困难。
(3)伤口上用消毒纱布或干净的绷带、手帕、布条、红布腰带等,要注意包扎时松紧适宜,以免影响血液循环,不能用手直接接触伤口,包扎范围应超出伤口边缘5—10公分,并用绷带(或三角巾)包扎。
外露的骨折断端的活动而引起疼痛和继续损伤。
颅脑开放性损伤有脑组织膨出,或腹部损伤有脏器出时,不能直接加压包扎或将脏器强行不纳,应在膨出或脱出组织周围用纱布、毛巾等围起一道“围墙”,再用适合大小的干净搪瓷碗或其他能起到保护作用的器皿罩上,然后包扎固定。
运送时,如系腹部佃时,取仰卧屈膝位,使腹部松驰。
如系颅脑部,则固定头部。
(4)在处理较大的创伤伤口时,必须进行详细检查,不能只顾伤口表面而忽略内在损伤,头部伤口合并颅脑外伤者,伤员一般都有神志异常,两侧瞳孔不一般大;胸部伤口合并有脑膜、肺腔损伤时,伤员一般都有呼吸困难;腹部伤口合并脏器损伤时,伤员一般都有腹肌紧张、腹痛等表现;肢体伤口合并骨折时,会有肢体活动障碍,骨异常活动等现象。
消毒隔离基本常识与流程
![消毒隔离基本常识与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f6b0e1ae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87.png)
隔离的基本常识和流程。
一、消毒隔离基本常识
消毒剂的选择和使用:消毒剂的选择应根据消毒对象、目的和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
使用消毒剂时,应按照说明书规定的浓度和使用方法进行操作,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隔离区的设置:隔离区是医院感染控制的重要措施之一。
应根据病种和病情需要,合理设置隔离区,如传染病隔离区、发热隔离区等。
消毒方法的选择:根据消毒对象和目的的不同,可以选择不同的消毒方法,如空气消毒、物体表面消毒、手卫生等。
防护措施: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或处理污染物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如戴口罩、手套、穿隔离衣等,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二、消毒隔离流程
清洁:首先对物体表面进行清洁,去除表面的污垢和污染物。
消毒:根据消毒对象和目的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
例如,空气消毒可以使用紫外线灯或空气净化器等;物体表面消毒可以使用消毒液擦拭或喷雾等方法;手卫生可以使用手消毒液或洗手液等。
检测:在消毒后,应对消毒效果进行检测,以确保消毒效果符合要求。
记录:对消毒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包括消毒剂的种类、浓度、使用时间、操作人员等信息,以便于追溯和管理。
和流程,确保医疗安全。
消毒常识和消毒方法介绍
![消毒常识和消毒方法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c8f51b11866fb84ae45c8d82.png)
消毒常识和消毒方法介绍1.什么是消毒?消毒、杀菌、灭菌概念的区别是什么?“消毒”是指消除或杀灭外环境中的病原体,使其无害化。
是切断传播途径防止传染病扩散或蔓延的重要措施之一。
同时,也是防止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环节。
“灭菌”则是要将所有的卫生物和病毒全部杀灭,以达到无菌的目的。
“杀菌”则是指对细菌(微生物)的杀灭过程,一般不包含杀灭的程度。
“灭菌”一定可以达到消毒的目的,但消毒不一定能达到灭菌的效果。
2.为什么要进行消毒?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危机四伏,存在着许多肉眼看不见的致病菌和病毒,它们通过呼吸道、消化系统或皮肤接触侵入我们的身体,引发各种疾病,甚至还会威胁到我们的生命。
据卫生部门统计,每年因胃肠病死亡者达30多万人,大多是因为不注意饮食卫生而导致的,而且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常发病,例如:感冒、痢疾、皮肤病、性病、妇科病、结核病、乙型肝炎等等,也都是因为致病菌、病毒的侵入与其它条件并发所致。
预防这些疾病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强日常生活环境、饮食及人体自身方面的卫生消毒工作。
使用安全、有效的方法对日常生活环境作全方位的消毒,不仅能提高我们的生活素质,更能预防疾病,保障健康。
3.消毒的主要方法有哪些?最主要的消毒方法可以分为两类,即物理消毒法和化学消毒法。
最常见的物理消毒法有以下几种:(1)机械消毒法;(2)热消毒法;(3)焚烧;(4)煮沸;(5)干热空气消毒法;(6)压力蒸汽消毒法;(7)辐射消毒法;(8)丙种射线与高能电子束消毒法。
4.什么是化学消毒法?利用化学消毒剂杀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称为化学消毒法。
化学消毒的机理是化学消毒剂作用于病原微生物,使病原体的蛋白质产生不可俢复的损伤,以达到杀灭病原体的目的。
理想的化学消毒剂应具备下列条件:(1)杀菌广谱;(2)有效浓度低;(3)作用速度快;(4)易溶于水;(5)在低温下可使用;(6)对物品无腐蚀性;(7)无色、无味、无臭;(8)消毒后易去除残余药物;(9)毒性低、不易燃、不易爆,使用无危险;(10)性质稳定,不易受酸、碱与其它物理、化学因素影响;(11)价格低廉;(12)可大量供应。
《 消毒技术规范》
![《 消毒技术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aecf7fc8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a4e865e.png)
消毒技术规范一、消毒技术的重要性消毒技术在日常生活、医疗保健、食品加工等领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消毒操作能有效去除病原体,保障人们的健康安全。
在疫情期间,消毒更是至关重要,可以有效预防病毒扩散,保护社会公众的健康。
二、常见的消毒方法1.物理消毒:如紫外线消毒、高温消毒等,通过高温或紫外线照射杀死细菌病毒,是常见的消毒方式之一。
2.化学消毒:如漂白粉、酒精、过氧化氢等,可以有效消灭细菌、病毒,常用于家庭、医疗、食品等领域。
3.生物消毒:利用生物制剂消毒,如益生菌、乳酸菌等,能够调节微生物群落,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三、消毒操作规范1.选择适当的消毒方法:根据不同场景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消毒方法,确保消毒效果。
2.注意消毒时间和剂量:消毒时间和剂量是确保消毒效果的关键,要严格按照要求执行,避免过量或不足。
3.保持消毒工具清洁:消毒工具如拖把、抹布等要定期清洁消毒,避免二次污染。
4.定期检查消毒设备:消毒设备应定期检查维护,确保正常运行,保障消毒效果。
四、消毒技术的未来发展随着科技的发展,消毒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
未来,随着智能化、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消毒过程将更加高效、智能化。
同时,绿色环保的消毒技术也将受到更多关注和应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五、结语消毒技术规范是保障公众健康安全的重要手段,正确的消毒操作对于疾病预防和控制至关重要。
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保持清洁、健康的环境,遵守消毒技术规范,共同为创建一个安全、健康的生活环境而努力。
希望通过本文可以增加大家对消毒技术的认识,提高消毒意识,共同维护公共卫生安全。
消毒卫生常识
![消毒卫生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d4427345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67.png)
消毒卫生常识
消毒卫生常识包括以下内容:
1. 手卫生:经常洗手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
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连续揉搓至少20秒,特别是在接触食物、厕所、垃
圾等污染物后要及时洗手。
当无法用水洗手时,可以使用含酒精的手部消毒液。
2. 食品卫生:在处理和储存食物时,要注意食品的清洁和杀菌。
生肉食品和熟食食品要分开储存,避免交叉污染。
在烹饪前要彻底清洗食材,煮沸水煮熟肉类和蛋类食品,避免食用生食。
3. 室内卫生:保持居住环境的整洁和通风。
定期打扫和消毒地面、墙壁、家具、卫生间等。
处理垃圾时要使用垃圾袋,垃圾袋尽量密封并及时清理。
4. 饮用水卫生:饮用水质量对健康至关重要。
选择可靠的饮用水源,如自来水或经过净化的水。
若使用井水或其他非自来水源,要对其进行消毒处理。
煮沸水可以杀灭绝大部分细菌,使水变得安全。
5. 社交礼仪:在公共场所或与他人接触时,应注意遵守社交礼仪。
咳嗽和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或手肘遮挡口鼻,避免直接用手捂住口鼻。
与他人保持适当的距离,避免亲密接触。
6. 预防传染病: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
根据医生建议,及时接种各类疫苗以预防疾病的传播。
此外,保持良好
的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运动、充足睡眠,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总之,消毒卫生常识是人们保护自己和他人健康的基本知识。
遵守这些常识可以有效预防疾病传播和维护公共卫生。
(健康快乐悦读)自救常识悦读_常见物品消毒方法
![(健康快乐悦读)自救常识悦读_常见物品消毒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d9cf64b69eae009581bec98.png)
消毒是指用化学、物理和生物的方法杀灭或消除环境中的致病微生物,达到无害化。
消毒是传染病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切断传播途径的有效措施之一,用以阻断和控制传染的发生。
(一)消毒种类1 疫源地消毒是指对目前存在或曾经存在传染源的地区进行消毒,其目的是杀灭由传染源排到外环境中的病原体。
疫源地消毒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终末消毒。
当患者痊愈或死亡后,对其居住地进行的最后一次彻底的消毒。
除对病人所处环境接触物品和排泄物消毒外,还包括病人治愈后出院前的一次自身消毒或病人死后的尸体消毒处理。
另一类是随时消毒,指对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及其污染的物品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2 预防性消毒是指未发现传染源,对可能受到病原体污染的场所、物品和人体所进行的消毒措施。
如饮水消毒、餐具消毒、手术室消毒和医务人员手的消毒等。
(二)常用消毒方法1 地面、墙壁、门窗对细菌繁殖体和病毒的污染,用0 2%~0 5%过氧乙酸溶液或500~1000毫克/升二溴海因溶液或1000~20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药溶液喷雾。
泥土墙吸液量为150~300毫升/米2,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毫升/米2,对各种墙壁的喷洒消毒药溶液不宜超过其吸液量;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药量为200~300毫升/米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
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分钟。
有芽胞污染时应用0 5%~1 0%过氧乙酸溶液或300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药进行喷洒,喷洒量与繁殖体污染时相同,作用时间不少于120分钟。
2 空气房屋经密闭后,对细菌繁殖体和病毒的污染,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溶液7毫升(1克/米3),对细菌芽胞的污染用20毫升(3克/米3),放在瓷器或玻璃器皿中加热蒸发,熏蒸2小时,即可开门窗通风;或以2%过氧乙酸溶液(8毫升/米3)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30~60分钟。
3 衣服、被褥被细菌繁殖体或病毒污染时,耐热、耐湿的纺织品可煮沸消毒30分钟,或用流通蒸汽消毒30分钟,或用250~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药浸泡30分钟;不耐热的毛衣、毛毯、被褥、化纤尼龙制品等,可采取过氧乙酸熏蒸消毒,将欲消毒衣物悬挂室内(勿堆集一处),密闭门窗,糊好缝隙,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7毫升(1克/米3),放置瓷器或玻璃容器中,加热熏蒸1~2小时。
幼儿园保育员卫生消毒知识培训
![幼儿园保育员卫生消毒知识培训](https://img.taocdn.com/s3/m/f187cbf3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d1cef74.png)
幼儿园保育员卫生消毒知识培训一、卫生消毒概述卫生消毒是指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杀灭或去除有害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过程,是保障幼儿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幼儿园中,卫生消毒工作尤为重要,因为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袭。
二、常见病原菌1. 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沙门氏菌等;2. 病毒:流感病毒、手足口病病毒等;3. 真菌:霉菌、酵母菌等。
三、保育员应具备的基本卫生常识1. 手部卫生:勤洗手,避免接触口鼻眼等易感部位;2. 空气卫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开窗通风;3. 食品卫生:做到食品分类存放,严格控制食品保存时间;4. 水源卫生:定期清洁水龙头和水管道。
四、常见消毒方法1. 物理消毒:如晾晒、煮沸、高温蒸汽消毒等;2. 化学消毒:如漂白粉、84消毒液、过氧乙酸等;3. 其他消毒方法:如紫外线灯、臭氧发生器等。
五、卫生消毒应注意的事项1. 消毒剂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消毒剂;2. 消毒前要先清洗,清除污物和油垢等;3. 消毒时间要足够,一般为30分钟以上;4. 消毒后要充分冲洗干净,避免残留物对人体造成伤害。
六、常见场所的卫生消毒措施1. 室内空气:定期通风换气,可使用空气净化器;2. 地面:定期清洁地面,可使用地面清洁剂进行擦拭或湿拖地;3. 储物柜及玩具:定期清洁储物柜及玩具,并进行彻底消毒;4. 餐厅及厨房:做到食品分类存放,严格控制食品保存时间,定期进行厨房清洁和消毒。
七、应急措施1. 发现幼儿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时,要及时隔离,并通知家长;2. 发现幼儿出现传染病症状时,要及时报告相关部门,并进行隔离和消毒工作;3.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要按照相关部门的指示进行卫生消毒工作。
八、总结保育员是幼儿园中的重要角色,他们应具备一定的卫生消毒知识,做好卫生消毒工作。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消毒剂和方法,并遵循正确的操作流程。
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幼儿的健康与安全。
家庭科学消毒小常识 彻底清除病菌保健康
![家庭科学消毒小常识 彻底清除病菌保健康](https://img.taocdn.com/s3/m/93108d3da5e9856a5612604f.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家庭科学消毒小常识彻底清除病菌保健康
导语: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家庭卫生,各种消毒剂成为了家庭的日用品。
然而,从SARS到甲流,再到现在的超级细菌,我们的生活环境似乎反而更不安全
如今,人们越来越重视家庭卫生,各种消毒剂成为了家庭的日用品。
然而,从SARS到甲流,再到现在的“超级细菌”,我们的生活环境似乎反而更不安全了。
到底消毒剂真的你杀死病菌吗?我们要怎么样进行家庭消毒呢?
一、消毒过后还要彻底清洁
特殊情况下,适当消毒是必需的,特别是家中有老人、小孩时。
若家里有患传染病的病人,或有急性肝炎、消化道等疾病的朋友来家中做客,过后应对他们所到过的环境、使用过的物品进行消毒。
家庭使用消毒剂,也应因“物”而异,瓜果蔬菜,一般不宜使用消毒剂,小孩子用品如玩具等,则该进行彻底消毒,毕竟小孩抵抗力较弱,且接触的脏东西比较多。
无论给什么物品消完毒后,都应进行彻底清洁,若消毒剂残留在吃、穿、用的物品上,则得不偿失。
二、家庭消毒宜每月一次
家庭如太频繁使用化学消毒剂,造成环境太过清洁,成为一个“无菌室”,那么居住在里面的人,身体抵抗力会下降,在参与社会活动时,就易被病菌入侵,引发疾病。
同时,与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一样,家居里的病菌会因频频消毒而产生抗体,存活下来的病菌反而更强大,家庭使用消毒剂不能过于频繁,以一个月消毒一次为宜。
三、健康提醒:家里哪些地方该消毒?
生活常识分享。
消毒常识
![消毒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7a83457a02768e9951e73892.png)
消毒常识1、消毒的作用通过消毒可达到消灭病原体,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防止传染病流行的作用。
2、常用消毒药品(1)过氧乙酸;(2)含消毒剂:BS消毒液、84消毒液、洗消灵、优氯净等。
3、如何做好家庭消毒(1)餐具消毒:煮沸10-20分钟。
或用有效氯为25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或用0.5%过氧乙酸)浸泡消毒30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2)手的消毒:饭前、便后、接触污染物品后用肥皂(或专用消毒液)、流动水洗手30秒以上。
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密切接触者,可用0.3%-0.5%碘伏消毒液浸泡或擦拭1-3分钟,也可使用含75%乙醇擦拭1-3分钟。
(3)衣被、毛巾等物品的消毒:简便的方法是用肥皂洗净后,在阳光下暴晒4小时以上。
也可煮沸10-20分钟,或0.5%过氧乙酸浸泡消毒0.5-1小时。
被褥、枕头及不宜水洗的服装、毛毯、床垫等,可在阳光下暴晒3-4小时,并隔2小时翻晒一次。
(4)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家庭的消毒,要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
4、公共场所、学校、托幼机构经常性消毒措施(1)公共场所、学校和托幼机构应首选自然通风,尽可能打开门窗通风换气。
(2)应保证空调系统的供风安全,保证充足的新风输入。
所有排风要直接排到室外。
未使用空调时应关闭回风通道。
(3)对地面、墙壁、电梯等表面定期消毒。
消毒时应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方法,依次进行喷雾消毒。
喷雾消毒可用0.1%-0.2%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溴为500毫克/升~1000毫克/升二溴海因溶液或有效氯为500毫克/升~10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
用药量:泥土墙吸液量为150毫升/平米~300毫升/平米,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100毫升/平米。
地面消毒喷药量为200毫升/平米~300毫升/平米,由内向外进行喷雾消毒,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分钟。
(4)对经常使用或触摸的物品、食饮具定期消毒。
对人体接触较多的柜台、桌椅、门把手、小龙头等可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有效氯为1000毫克/升~2000毫克/升的含氯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消毒作用15~30分钟。
幼儿园卫生教育指南——消毒常识
![幼儿园卫生教育指南——消毒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a322daff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17.png)
幼儿园卫生教育指南——消毒常识幼儿园卫生教育指南——消毒常识引言: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在这里他们学习、游戏、相处。
然而,幼儿园也是病菌滋生的地方。
为了保障孩子们的健康和安全,卫生教育在幼儿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消毒常识是幼儿园卫生教育中的关键内容之一。
本文将以多个方面深入探讨幼儿园卫生教育中的消毒常识,旨在帮助家长和教师更好地了解并应用这些知识。
一、消毒的重要性消毒在幼儿园卫生管理中占据重要地位。
它能有效地杀死病菌,消除细菌和病毒的传播,从而保障孩子们的健康。
幼儿园的环境多样,包括课桌、玩具、洗手间等,这些地方都容易成为细菌滋生的场所。
通过定期清洁和消毒,不仅可以创建一个清洁卫生的环境,还可以降低感染疾病的风险。
二、常见消毒方法1. 物理性消毒方法:物理性消毒方法是通过物理手段来消灭细菌和病毒。
如使用高温蒸汽清洁器对玩具进行高温蒸汽消毒,使用紫外线杀菌灯对室内空间进行紫外线照射消毒等。
这些方法具有速度快、无化学残留等优点。
2. 化学性消毒方法:化学性消毒方法是通过使用化学物质来杀灭细菌和病毒。
如使用含氯消毒剂对桌面、椅子等物体进行擦拭消毒,使用酒精喷雾消毒器对手部进行喷雾消毒等。
这些方法操作简单,能够有效地杀灭细菌,但需要注意使用时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三、消毒频率和注意事项1. 换季消毒:幼儿园在换季时需要进行全面消毒,包括教室、洗手间、餐厅等区域。
因为换季时细菌易滋生,及时消除这些细菌能够保障孩子们的健康。
2. 日常消毒:除了换季消毒,日常的消毒也是必不可少的。
教室、玩具、床铺等经常接触的物品需要每天进行消毒,同时注重手部卫生,教育孩子们养成良好的洗手习惯。
3. 安全注意事项:在进行消毒时,需要注意选择安全可靠的消毒剂,正确使用消毒设备。
同时,要避免幼儿接触到未完全干透的消毒物品,避免误食或刺激。
四、消毒知识的普及幼儿园卫生教育应包含对消毒常识的普及。
教师和家长应了解消毒的重要性、常见的消毒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将这些知识传授给孩子们。
日常消毒常识
![日常消毒常识](https://img.taocdn.com/s3/m/4a4ab70071fe910ef12df8a0.png)
日常消毒常识
幼儿园是儿童集中的场所,互相接触极为密切,一旦有疾病的发生就极易传播,这就需要我们做好、做细消毒工作。
常用的消毒方法:1、日光法:日光下直射4小时以上。
适用于被褥、玩具书本等。
2、紫外线消毒法:10-15平方米30瓦紫外线灯的空间消毒有效距离2-2.5米,消毒物品有效距离25-60厘米,照射时间为45分钟。
每周95%酒精消毒擦灰一次。
3、化学消毒法:(1)食醋熏蒸3-5毫升/立方米。
施康消毒:1:50用于消毒排泄物;1:100用于冲洗厕所、便池、浸泡洗手;1:200用于地面及包干区消毒;1:500用于洗涤毛巾、衣被;1:1000用于洗涤水果蔬菜。
要求常规消毒:1、空气:每日1-2次开窗通风,食醋,紫外线法消毒。
2、食、饮用具:用后消毒。
煮沸法:15分钟;高压蒸汽:121度40分钟。
电子消毒柜30分钟。
3、玩具:每周一次,日光暴晒、紫外线、施康。
4、桌椅:每日数次,施康。
5、衣被:两周一次,日光暴晒3小时以上。
6、门窗:每周两次,1:100施康擦拭。
7、地面、包干区:每日3次,1:200施康喷、洒、拖。
8、手:每日数次,肥皂水流动清洗。
定容器正确方法消毒,消毒液浓度不宜过低,将达不到消毒效果;浓度过高,对皮肤黏膜及呼吸道产生刺激不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常消毒常识
幼儿园是儿童集中的场所,互相接触极为密切,一旦有疾病的发生就极易传播,这就需要我们做好、做细消毒工作。
常用的消毒方法:1、日光法:日光下直射4小时以上。
适用于被褥、玩具书本等。
2、紫外线消毒法:10-15平方米30瓦紫外线灯的空间消毒有效距离2-2.5米,消毒物品有效距离25-60厘米,照射时间为45分钟。
每周95%酒精消毒擦灰一次。
3、化学消毒法:(1)食醋熏蒸3-5毫升/立方米。
施康消毒:1:50用于消毒排泄物;1:100用于冲洗厕所、便池、浸泡洗手;1:200用于地面及包干区消毒;1:500用于洗涤毛巾、衣被;1:1000用于洗涤水果蔬菜。
要求常规消毒:1、空气:每日1-2次开窗通风,食醋,紫外线法消毒。
2、食、饮用具:用后消毒。
煮沸法:15分钟;高压蒸汽:121度40分钟。
电子消毒柜30分钟。
3、玩具:每周一次,日光暴晒、紫外线、施康。
4、桌椅:每日数次,施康。
5、衣被:两周一次,日光暴晒3小时以上。
6、门窗:每周两次,1:100施康擦拭。
7、地面、包干区:每日3次,1:200施康喷、洒、拖。
8、手:每日数次,肥皂水流动清洗。
定容器正确方法消毒,消毒液浓度不宜过低,将达不到消毒效果;浓度过高,对皮肤黏膜及呼吸道产生刺激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