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温州大学2020级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培养方案

1.1价值认同:准确理解和把握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征,能够依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1.2立德树人: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遵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了解与学生权利和中学教育相关的政策法规,依照法律规定的教育方针从教,立志成为“四有”好老师。
毕业要求2[教育情怀]:以成为优秀中学生物教师为已任,理解并高度认同中学生物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专业性,有积极投身中学生物教学的热情和意愿;能够正确看待生物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出现的与生命活动相关的各种现象,以正确的价值观、生命观和进化观进行引导;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人文底蕴,掌握科学、辩证的思维方式,工作中能够做到尊重他人,以强大的爱心、责任心投入中学生物教学,以足够的耐心、细心来对待学生,成为中学生品格锤炼、知识学习和思维训练的引路人。
毕业要求8 [沟通合作]: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理解并发挥学习共同体的作用,掌握与人沟通和合作的技能,积极开展小组互助和合作学习,具有组织和参与团队交流、合作互助、学习研讨的能力。
指标分解点
8.1沟通能力:能与学生、家长和同事等进行有效的沟通。
8.2团队合作能力:能组织和参与团队活动,主动积极地与老师、同学研讨交流与合作。
指标分解点
3.1专业知识:理解生物学科知识体系,扎实掌握生物专业的学科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
3.2核心素养:理解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准确把握“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这四个核心内容。
3.3知识运用:了解生物学科与社会实践和中学生生活实践的联系,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关注基础教育及学科教学改革的新动态。
毕业要求4[教学能力]:深刻理解生物学教师是中学生学习生物学、认识周围世界最重要的引路人和促进者;能够以最新的中学生物课程标准为基础,做到在教育实践中以学习者为中心,运用学科教学知识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具备教学基本技能和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引导和指导学习的关键过程,并进行学习评价。
宁波大学专业分流计划

宁波大学文件
宁大学字〔2012〕37号
关于公布阳明学院2011级学生
专业分流计划的通知
各学院、部门:
根据《宁波大学学生转学科大类和专业分流实施办法(试行)》(宁大政〔2011〕92号)文件精神,阳明学院2011级学生专业分流计划经阳明学院工作协调委员会审议,并经第148次校长办公会议审定,现予以公布(详见附件)。
附件:阳明学院2011级学生专业分流计划
二○一二年五月二十二日
附件:
依据《宁波大学学生转学科大类和专业分流实施办法(试行)》(宁大政〔2011〕92号)规定,对上表特作以下说明:。
生物科学(师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生物科学(师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2011级生物科学(师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发展的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具有良好的教师职业素养和科学素养的,既具备广博而坚实的生物学专业知识基础,又有较强的生物科学相关实验技能和师范技能的,能从事基础教育及其他教育工作的教学和研究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规格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自觉为社会主义现代教育建设服务,为发展教育事业服务。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扎实的生物科学以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熟悉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有良好的教师素质和从事生物学教学的基本能力;3、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了解生物科学以及生物科学教学研究的新进展和动态,具有从事生物学教学、科学研究的能力;4、掌握一门外国语,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和操作技术;5、具有健康的体魄,文明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6、具有专业以外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以及文化艺术等选修课教育类公选课4 2.5% 学科教育选修课4 2.5% 专业任选课7 4.3% 全校公共选修课(其中教育类课程2学分)8 5% 合计160 100%实验、实践累计48 30% 九、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安排表课程类别课程性质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分周学时总学时讲课学时实验学时开课学期备注公共基础课必修课02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 2.0-0.0323203 0420001012体育(一)1 2.0-0.0323201 0620001004大学英语(一) 3.5 3.0-1.06448161 1420001009大学计算机A2 1.0-2.04816321 0920003005高等数学B4 4.0-0.0646401 092000401L 高等数学B4 4.0-0.0646402 0020004000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一)1 1.0-0.0161601 022*******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 2 2.0-0.0323201 042000201S 体育(二)1 2.0-0.0323202 052000301L 大学语文2 2.0-0.0323202 062000201M 大学英语(二) 3.5 3.0-1.06448162 102000501M 大学计算机A(二)(C语言) 4 3.0-2.08048322 002000501L 大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二)1 1.0-0.0161606 182000301L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4 6.0-0.0646404041000301Q 体育(三)1 2.0-0.0323203 062000301M 大学英语(三) 3.5 3.0-1.06448163 182000401L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 3.0-0.0323205 041000401Q 体育(四)1 2.0-0.0323204 182000501S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 2 2周 2注:《生物工程概论及实验》包括分子生物学、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等基础知识及相关实验。
宁波大学科学教育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宁波大学科学教育专业培育方案及教课方案一、培育目标培育拥有现代教育思想和观点,掌握科学〔物理、化学、生物、自然地理等〕教育专业的根基理论、根本知识,拥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术,具备在中等学校从事科学教育、科学教课研究的教师和其余教育工作者。
二、培育根本规格要求1.掌握自然科学教育专业的根本理论、根本知识、根本技术以及有关的科学思想和科学实验训练,经过教育理论课程的学习和教课实践的锻炼,拥有优秀的从事自然科学教课和自然科学教课研究的根本能力,或拥有必定的科学研究、应用研究及科技管理的能力。
根本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计算机根基知识及其应用能力。
认识国家科学技术等有关政策和法例,认识自然科学的某些新展开和应用远景。
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资料查问、文件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有关信息的根本方法。
拥有健康的体魄和优秀的心理素质。
三、核心课程学位课程大学化学1、大学物理、动物生物学主要课程大学数学、大学物理、大学化学、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现代自然地理学、教师教课语言艺术、书写技术、教育心理学、计算机应用根基、学科教育学等及有关的实验课程。
四、学制与毕业要求学制四年,最长学习年限为六年。
毕业最低学分毕业最低学分为164学分。
五、授与学位及要求切合宁波大学学士学位授与的有关规定,授与理学学士学位。
六、各种课程设置及学分分派要求各种课程构造的设置说明课程设置采纳"平台+模块"的构造系统。
课程按春天、秋天、短学期安排。
本专业课程包含以下几大类:通识教育类课程〔42学分〕;根基类课程〔25学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统计、大学化学 1、大学物理、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现代自然地理学1等;物理类课程〔15学分〕:电磁学导论、光学概论、近代物理导论等;化学类课程〔11学分〕:大学化学2、绿色化学、有机化学、环境化学等;生物类课程〔12学分〕:一般生态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等;地理类课程〔15学分〕:现代自然地理学2、地图学、旅行地理学、自然资源概论、自然灾祸学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课程〔12学分〕:电工电子技术根基、教课动画制作、网络课程设计与管理、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等教师教育类课程〔31学分〕:教育学原理、教师语言艺术、现代教育技术、教课丈量与评论、教育研究方法、学科教育学、微格教课、教育实习等。
宁波大学地理科学师范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宁波大学地理科学(师范)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学校、科研机构、企业从事教学、科研、管理、规划与开发及在行政部门从事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基本规格与要求(一)品德和政治思想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理解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二)主要知识和能力要求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本专业及相关学科的新发展;受到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与野外工作能力的初步训练,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掌握运用地图遥感及地理信息系统与资源环境实验分析的基本技能并具有初步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数学、物理、化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了解相近专业如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一般原理和方法;了解国家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政策,熟悉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有关政策和法规;了解地理科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身体素质要求具有一定的体育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形成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
三、核心课程1.学位课程现代自然地理学、地理信息系统、经济地理学2.主要课程现代自然地理学、现代地貌学、气象气候学、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测量学、地图学、遥感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城市科学原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环境科学、区域分析与规划等。
二类项目

宁波大学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同名40289)

宁波大学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医疗、预防等方面工作的临床医学专门人才,具备进一步深造和发展的潜力。
二、培养基本规格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方面的基本训练。
要求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从事临床医学工作的崇高职业道德,具有对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深入认识的能力。
毕业后能从事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
三、核心课程1、学位课程: 病理学、诊断学、外科学2、主要课程: 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病理学、预防医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医学四、学制与毕业要求1、学制:五年2、毕业最低学分: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224学分方能毕业(其中4个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免费学分)。
五、授予学位及要求医学学士。
要求符合宁波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学士学位授予有关规定。
六、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要求1、各类课程结构的设置说明思政与通识课程42学分、学科大类平台课程33学分、专业平台和专业模块课程137学分。
其中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类型:形态学类课程: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面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临床病理讨论等机能类学课程:生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理科学实验、临床药理学、神经生物学等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类课程: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人体寄生虫学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类课程:医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人体基因学等公共卫生学类课程:预防医学、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社会医学、医学伦理学等临床基础类课:诊断学、外科学总论、医学心理学、中医学、全科医学等临床专业类课: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实践教学环节:见八。
宁波大学英语(师范)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宁波大学英语(师范)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技能,比较熟练的语言运用能力,能够在中等学校进行英语教学和教育研究的教师及其他教育工作者。
二、培养基本规格要求本方向主要培养学生熟练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掌握英语语言学、文学的基础知识,对主要英语国家社会和文化有较广泛的了解,能够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英语及汉语语言文字处理,通过教育理论课程和教育实习环节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掌握当代英语教育理念和教学手段,能够胜任中学英语教学和英语教育研究。
三、核心课程1.学位课程:综合英语、文学选读与批评、英语教学法2.主要课程:综合英语、阅读与写作、英语语音、高级英语、语言学导论、英美文学、心理学、教育学原理、教师语言艺术、教师行动研究、四、学制与毕业要求1.学制:四年,实行弹性学年制,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
2.毕业最低学分:毕业最低总学分为164学分。
五、授予学位及要求符合《宁波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规定,可授予文学学士学位。
六、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要求1.本专业课程结构的设置及学分要求如下:通识教育课程34学分、学科大类教育平台课程15学分、专业技能课程44学分、专业知识课程10学分、师范专业模块课程30学分、专业实践性课程19学分、任意选修课程8学分、创新创业训练计划4学分。
课程分类必修课选修课合计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大类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专业方向模块小计通识教育平台学科大类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专业方向模块任意选修课程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小计学分数24 27 42 30 123 10 6 7 6 8 4 41 164 占总学分%14.6 16.5 25.6 18.3 75 6.1 3.7 4.3 3.7 4.9 2.4 25 100%课程分类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大类教育平台专业教育平台专业方向模块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小计学分数 6 5 8.5 18.5 4 42 占总学分% 3.7 3 5.2 11.3 2.4 25.6%七、英语(师范)专业课程设置总表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中、英文)学分数总学时学时分配建议修读学期修读说明讲课自主学习实验上机实习实训通识教育课程必修必修24学分,其中,“两课”16学分,大学体育4学分,军事理论和技能训练2学分,计算机2学分;具体见《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方案》;选修10学分人文科学板块2学分社会科学板块2学分自然科学板块2学分工程技术板块2学分综合板块2学分学科大类教育平台必修061W01A 学科导论Discipline Introduction 1 17 17 1外语学科类学生必须全部修读;050J02A 大学语文College Chinese 2 34 34 1080J09H 大学文科数学College Chinese 3 51 51 1100J03A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Programming inAdvanced Language)3 68 34 342小计:9 170 136 34062Y01B 综合英语1 Comprehensive English1 4 68 51 17 1英语版块(含英语师范)062Y02B 综合英语2 Comprehensive English2 4 68 51 17 2062J05Y 阅读与写作1 Reading and Writing 1 3 51 34 17 1062J06Y 阅读与写作2 Reading and Writing 2 3 51 34 17 2062Y54A 英语口语1:英语生活会话Skills of Daily Communication1 34 34 1062Y55A 英语口语2:英语专题讨论Skills of Classroom Discussion1 34 34 2062J11B 英语视听1 Audio-Visual English 1 0.5 17 17 1062J12B 英语视听2 Audio-Visual English 2 0.5 17 17 2062Y38B 英语语音English Pronunciation 1 17 17 1小计18 357 187 68 102学科大类教育平台必修062R16A 日语语音Japanese Pronunciation 1 17 17 1(1-2周)日语板块062R01C 综合日语(1) Intensive Japanese 1 3 51 51 1(3-9周) 062R02B 综合日语(2) Intensive Japanese 2 4 68 68 1(10-17周) 062R27Y 综合日语(3) Intensive Japanese 3 4 68 68 2(1-9周) 062R28Y 综合日语(4) Intensive Japanese 4 4 68 68 2(10-17周) 062R41A 日语口语1 Japanese Conversation 1 1 34 34 2062R37B 日语视听1Japanese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11 34 34 2小计18 340 272 68062D02A 德语语音German Pronunciation 1 17 17 1(1-2周)德语板块062D03A 基础德语(1)Intensive German 1 3 51 51 1(3-9周) 062D04A 基础德语(2)Intensive German 2 4 68 68 1(10-17周) 062D05A 基础德语(3)Intensive German 3 4 68 68 2(1-9周) 062D06A 基础德语(4)Intensive German 4 4 68 68 2(10-17周) 062D13A 德语视听1German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11 34 34 2062D16A 德语口语1 German Conversation 1 1 34 34 2小计18 340 272 68跨学科大类选修课程 6学分,规定在经济与管理类、法政文史类、医学类、工程技术类中选课.小计33[必修27(9+18)+选修6]注:从英语、日语或德语板块中选定一个板块,该板块课程必须全部修读;其它板块课程可作为任意选修课修读。
宁波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

宁波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宁波大学本科教学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为了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适应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与建设服务型教育教学体系的需要,学校决定启动新一轮本科教学培养方案修订工作,现提出如下指导性意见。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国内一流地方综合性大学和创新型地方高校的目标,进一步明确我校及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创新教育理念,优化“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加强通识教育,加大教学改革力度,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基本原则1.明确目标、深化改革各专业应根据学校宏观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体系框架,确定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体系(规格要求),对本专业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做出可实施、可评测的系统化描述。
同时组织修订课程教学大纲与实验教学大纲,明确各教学环节对于培养目标的贡献。
以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教学方法改革为核心,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将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寓于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之中。
2.转变理念、优化体系通过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引导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深化对“把成才的选择权交给学生”教育理念内涵的理解,逐步扩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权。
加强对学生的学业指导,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加强通识教育,推进核心课程建设,调整学科大类教育平台的课程设置,优化专业课程体系。
3.大类培养、加强合作全面实施按大类招生、一年级大类培养基础上进行专业分流的培养模式,调整学科大类划分,拓展专业内涵,力求实现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的培养。
充实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办学优势与地方高校的服务特色,加强国际合作、校际合作与产学研合作,积极引进境外优质教学资源与先进教育理念,实施第二校园计划,推进适应地方需求的“双证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4.重视创新、加强实践继续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积极增设项目,实现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良性互动。
宁波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宁波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健全人格;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高素质人才所具备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人文修养;具有生命科学的基本知识,掌握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基本规格与要求1、素质结构要求⑴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诚信为人,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健全的人格;⑵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修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现代意识和健康的人际交往意识;⑶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方法,有求实创新的意识和革新精神;在生物技术研发领域具有较好的综合分析素养和价值效益观念;⑷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包括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生活习惯;2、能力结构要求⑴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有较好的表达交流能力、有一定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⑵应用知识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生物工程及其相关领域产品研发的能力、具有生物技术下游工程实践和技术革新的能力、具有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的能力。
⑶创新能力:具有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开展创新实验和科技开发能力;3、知识结构要求⑴自然科学知识: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生命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⑵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学、艺术、哲学、思想道德、法学、社会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⑶工具性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外文专业文献;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的基本方法,具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
⑷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化工程原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⑸生物工程专业知识:掌握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等基本知识;掌握生物细胞培养、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等方面的基本实验技能;⑹工程技术知识:掌握工程制图、电工电子学和基本工程技术等知识;⑺经济管理知识: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初步知识;了解与生物产业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三、核心课程1、学位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生化分离工程、发酵工程2、主要课程:基础生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工原理、工程制图、发酵工程、生化分离工程、生物工程设备、细胞生物学、酶工程、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四、学制与毕业要求1、学制:四年,实行弹性学年制,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2、毕业最低学分:164学分五、授予学位及要求符合宁波大学本科学士学位授予相关规定者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六、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要求1、各类课程结构的设置说明⑴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包括政治思想教育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两课)、体育、军事理论、军事技能训练、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课程, 42学分(其中必修32学分,选修10学分)。
宁波大学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宁波大学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本科生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医疗预防的基本技能,能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事医疗、预防等方面工作的临床医学专门人才,具备进一步深造和发展的潜力。
二、培养基本规格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人类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方面的基本训练。
要求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从事临床医学工作的崇高职业道德,具有对人类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深入认识的能力。
毕业后能从事临床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
三、核心课程1、学位课程: 病理学、诊断学、外科学2、主要课程: 人体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药理学、病理学、预防医学、医学免疫学、医学微生物学、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医学四、学制与毕业要求1、学制:五年2、毕业最低学分:本专业学生在学期间必须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224学分方能毕业(其中4个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为免费学分)。
五、授予学位及要求医学学士。
要求符合宁波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学士学位授予有关规定。
六、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要求1、各类课程结构的设置说明思政与通识课程42学分、学科大类平台课程33学分、专业平台和专业模块课程137学分。
其中专业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类型:形态学类课程: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面解剖学、组织学与胚胎学、病理学、临床病理讨论等机能类学课程:生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生理科学实验、临床药理学、神经生物学等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类课程: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人体寄生虫学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类课程:医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医学遗传学、人体基因学等公共卫生学类课程:预防医学、医学统计学、流行病学、社会医学、医学伦理学等临床基础类课:诊断学、外科学总论、医学心理学、中医学、全科医学等临床专业类课: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实践教学环节:见八。
生物科学师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生物科学(师范)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制定人: 林国栋审核人: 董新姣一、专业名称和代码专业名称:生物科学代码:071001二、培养目标培养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具学习能力、有实践能力、专业能力、适应能力、创新精神和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掌握生物科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从教能力强,能够在中等学校进行生物(科学)教学、教学研究及管理的高素质师范性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标准本专业培养生物学(科学)教学与研究人才。
培养规格包括知识、能力与素质三个方面。
(共48条)1.知识标准:1.1通识性知识1.1.1具有丰富的历史知识、法律和职业道德知识、中国传统文化知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
(ZT1)1.1.2具有一定的艺术鉴赏知识。
(ZT2)1.1.3具有一定的体育及军事理论知识。
(ZT3)1.1.4掌握基本的信息传递、交流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ZT4)1.2 学科基础知识1.2.1高等数学基础知识(ZX1)1.2.2 无机、有机、分析化学等基础知识(ZX2)1.2.3 大学物理基础知识(ZX3)1.2.4 自然地理基础知识(ZX4)1.3 生物专业知识生物学专业知识主要包括以下9个领域:1.3.1 生命的化学分子基础(ZS1)1.3.2 细胞的结构与功能及其重要生命活动(ZS2)1.3.3 动物体的结构与功能(ZS3)1.3.4 植物体的结构与功能(ZS4)1.3.5 微生物的特征与代谢(ZS5)1.3.6 生物多样性与进化(ZS6)1.3.7 生物与环境(ZS7)1.3.8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ZS8)1.3.9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ZS9)1.4 教师教育知识1.4.1教育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ZJ1)、中学课程(ZJ2)、中学教学(ZJ3)、中学生学习心理(ZJ4)、中学生发展心理(ZJ5)、中学生心理辅导(ZJ6)、中学德育(ZJ7)、中学班级管理(ZJ8)与教师心理(ZJ9)等内容。
生物科学专业(师范)本科培养方案

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指导思想1.全面表达"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精神,使培养方案具有科学性、标准性。
2.适应社会开展需要,结合我国生物技术产业开展现状、人才市场需求多样化的时代背景,制定适合"多样化、个性化、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培养方案,使培养方案具有时代性、前瞻性。
3.坚持"强化根底,拓宽专业,注重实践,突出能力,提高素质〞的改革思路,以学生开展为核心,分类分层培养,使培养方案表达学校特色和创造性。
二、培养目标和根本规格1.培养目标培养适应现代化建立需要,素质较高、根底扎实、具有扎实的生物技术根本知识和技术;综合能力较强,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能在工业,医药,食品,农林,牧,渔,环保,园林等行业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以及在中等学校从事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专门人才。
2.根本规格〔1〕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自由和宽容的态度、团结与协作精神及一定的审美能力。
〔2〕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的终生学习能力。
有根本的信息收集、分析、处理和应用能力;有较强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及求实与探索精神。
〔3〕具有良好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能熟练运用一门外语进展交流和沟通;有较强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
〔4〕具有扎实的学科根底知识和一定的相关学科知识。
系统地掌握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方面的根本理论、根本知识和根本实验技能,以及生物技术及其产品开发的根本原理和根本方法;具有较宽的知识面,了解学科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开展动态,以及生物技术产业开展状况;具有较强综合应用能力和较强的创新意识及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
〔5〕熟悉国家生物技术产业政策,知识产权及生物工程平安条例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6〕养成文明安康的生活习惯,具有安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学制和修业年限1.根本学制为4年。
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生物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的生物工程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他们应具备扎实的生物学、化学和数学等基础知识,熟悉生物分离、生物制药、生物工程设备和流程控制等专业知识,能够灵活应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进行研究、开发和生产操作。
二、培养方案(一)课程设置1.基础课程(1)生物学基础:包括生物学原理、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基础课程,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生物学基础。
(2)化学基础:包括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和物理化学等基础课程,为学生了解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反应提供基础知识。
(3)数学基础:包括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统计等基础课程,培养学生运用数学工具进行生物工程相关计算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2.专业课程(1)生物制药工程:包括生物反应器工程、生物分离工程、生物工程设备与工艺等课程,培养学生熟悉生物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技术。
(2)生物过程控制:包括生物反应控制、自动化仪表与控制系统、生物传质和传热等课程,培养学生掌握生物工程过程中的控制方法和流程优化技术。
(3)生物信息学:包括生物信息学导论、计算生物学、生物数据库和基因工程等课程,培养学生熟练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生物数据分析和基因工程设计。
(4)生物伦理学和安全管理:培养学生的伦理意识和安全管理能力,使其在生物工程实践中遵循伦理规范,并具备生物实验室的安全管理能力。
(二)实践环节1.实验课程(1)生物工程实验:包括发酵实验、生物反应器操作实验、生物分离实验等,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
(2)生物信息学实验:包括生物序列分析、蛋白质结构预测和基因表达分析等实验,帮助学生熟悉生物信息学方法的应用。
2.实训课程(1)生物工程实训:组织学生参与生物工程相关的实训活动,如生物制药生产线的操作、生物传感器的制作等,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2)生物工程项目实训:组织学生参与生物工程项目的实训活动,如新药开发、新型生物材料研发等,培养学生的实际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大学生物科学(师范)专业培养方案及教学计划
一、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具有健全人格;具有成为高素质人才所具备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人文修养;具有较强的自然科学基础;具备生物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良好的专业技能;具备从事高等和中等学校生物科学教学、教学研究及教学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能力,同时具备进一步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良好潜质。
二、培养基本规格与要求
本专业培养生物科学教学型与研究型人才。
培养规格一般应具备以下要求:
1.具备健全的人格、较好的人文修养和良好的身心素质;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求实创新、为人师表。
2.掌握扎实的数学、物理学和化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3.掌握扎实的生物科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生物科学教学、科研及管理的能力。
4.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教师素养和教学研究能力。
5.熟悉教育法规,了解生物科学以及生物科学教学研究的新进展和动态,受到系统的生物科学(师范)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训练。
6.了解生物技术和生物工程等相近专业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
7.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科技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核心课程
1.学位课程: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生物化学
2.主要课程: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生物学科教育学、普通生态学、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原理、教师语言艺术等。
四、学制与毕业要求
1.学制:四年,实行弹性学年制,最长学习年限为6年
2.毕业最低学分:164学分
五、授予学位及要求
符合宁波大学本科学士学位授予相关规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六、各类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要求
1.各类课程结构的设置说明
课程设置采用"平台+模块"的结构体系。
课程按春季、秋季、短学期安排。
本专业课程包括以下几大类:
(1)通识教育类(42学分): 政治思想教育及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两课)、体育、军事理论、军事技能训练、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等。
(2)学科平台类(30学分):学科导论、数学、物理、化学和计算机科学等课程及相关实验课程。
(3)专业平台类(40学分):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微生物学、普通生态学、生理学、心理学、教师语言艺术、教师书写技能、教育学原理、现代教育技术和教学测量与评价等课程及相关实验课程。
(4)生物科学教育模块类(40学分):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学科教育学、班级管理、教育研究方法、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微格教学和学校问题研讨等课程及相关实验课程。
(5)任意选修类(8学分):在全校开设的所有课程中任意选修。
(6)创新创业训练(4学分):见《宁波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方案》,其中1学分的“宁波大学多媒体课件设计大赛”作为所有师范类学生的必需学分。
七、生物科学(师范)专业课程设置总表
八、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置一览
九、辅修课程设置一览
双专业课程设置一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