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北北部农村丧事习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丧事习俗

赵福山

村内办理丧事,规纳起来,可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堂屋停尸夜深入殓

一、停尸

1.病人在垂危之际,儿女日夜守护在身旁。在确定人死之后,将人搬移到堂屋,躺放于门板或床板上。在没咽气时给死者穿上装老衣裳。不论春夏秋冬,装老衣都是棉的,因为古人认为阴间没太阳,终年寒冷。人死之后,其灵魂就到阴间去了。衣、帽、鞋都必须是布的,不许用皮的。鞋底也不准用皮的,说是穿皮鞋,下辈子转生长蹄子的兽类。若是女性,鞋底绣上莲花,即脚蹬莲花成仙的意思。衣裳不缀扣儿,只缝小布条打结系带便可。装老衣裳穿好,盖上苫单。苫单的颜色以前是黑的或兰的。现在以白色较多。

2.蒸一碗小米饭,为的是不能让死者挨饿。再用面捏五个打狗棒,饭碗内插三个,死者双手各拿一个。目的是防止死者的灵魂去阴间的路上被狗咬。再用一个铜钱(或现在的硬币)塞入死者口中,在口里含着,这个钱币称“压口钱”,是让死者带上口粮的意思。为防备死者诈尸乱跑,还要用麻绑上两脚,袢上两手。

在死者的头顶前面,摆一张小供桌,放上祭品。点一盏长明

1

灯(灯油以香油为最佳),目前有的以蜡烛代替油灯。

3.找纸扎匠给死者开书、铰座迁,都用白纸。开书,过去称开殃榜。其书写排列都是竖排。所开的书,就是三块纸,另有一个位牌和一块扣瓦。第一块纸写的是:

将此纸贴在座迁的最下端墙上。

2

3 第二块纸写的是死者的年龄和生死年月日时。对其称谓依照古例

将此纸贴在影壁墙的低处。 第三块纸贴在堂屋的门口一侧下方,分男左女右。写的内容是入殓时所忌讳的外人的属相。(不写属相而写地支名称)例如

(女性)

(男性)

本村所忌的属相是按死的月份推算的。有的村则不按月推,

而是按死者的属相推。看来并无一定之规,俗语说:“一个马勺一个柄儿,一个师父一个令儿。”此之谓也。

此外,再用一块纸叠成灵牌的样式。写上“某某”之灵位,置于供桌上。另外,用一块瓦,上面写上字(符),扣在死者心口处,此为“扣心瓦”。说是防止诈尸和妖邪用的。写法多种多样,扣心瓦下也放一小把笤帚穰。

“座迁”就是用白纸剪成若干纸条,按男左女右挂在大门口。以前铰座迁,按死者的岁数,有多少岁,就用多少张绵纸。现在不按岁数用纸,不论岁数多少,都用十余张纸剪成。剪成后,再把一小块木炭绑在上边。座迁,即死者的座位将从阳世迁入阴间。

4.招请近族及总理议办丧事。外出找人时,逢人先跪下磕头,不管大小辈。把人招请来,商议确定发送死人的日期,拟出报丧名单,派人分头到各处报丧。报丧要向人家说清死人逝世日和出丧日。

确定墓穴后,即动土挖坟,挖坟时,孝子先挖几锨土,然后向众人磕一个头,大家便开始动手挖。(定墓穴有夹葬和排身葬两种方式)。

5.挘孝布、破孝,找几个有经验的中老年妇女,挘出孝布(孝褂、孝带、孝帽、孝箍)。本族内,比死者辈份低的都戴孝,男戴孝帽,女戴孝箍。儿子和儿媳,女儿和女婿,除戴孝帽孝箍外,

还穿孝褂。以前还用白布瞒鞋,现在已有好多年不瞒鞋了。若是

4

大破孝,就不论与本家族近远,凡是辈份低的及落忙的外姓人都给孝。按老规矩是跪下递孝,接孝者也跪下接孝,这老规矩将渐渐消失。

戴孝还有个讲究,主要是女性戴孝箍时打结的位置,要看死孝者是男性还是女性,又要看死者的配偶尚在与否。

6.找棚匠师傅搭好灵棚。请厨师拉好菜单。席上用的菜按时准备好。厨灶、桌凳也按时安置好。

7.找纸扎匠糊招魂幡和陪葬品。孝子打的主幡称“龙头幡”以前龙头幡内有一长纸条,上写着“西方接引之灵幡”,有的写“先考(妣)某府君(太君)×岁之招魂幡”。现在一律都不写了。

死者是男性要糊一匹大马,女性糊头大牛,这是死者去另一个世界的交通用具。另外,不管死者是男是女,还必须糊一匹小马,这是出殡头天夜间送死者灵魂赴西方极乐世界而骑的,其余的还糊纸人(童男童女)、金银库、阴宅、棺罩等。

8.找吹鼓班吹奏演唱,死者生前劳碌一生,没有享受过,死后让其灵魂享受一下音乐戏曲。有的找一班军乐队、师子会、高跷会。由主家的经济状况来决定。

二、入殓

将死人装入棺材,这一过程称为“入殓”。一般都在死后第一晚上入殓。若来不及,便在第二天晚上进行。

1.先把棺材摆放在灵棚内平地上。村里人们有个说法,棺材

5

大头不朝西就朝北,没有朝东和朝南的。棺材盖撂在一边或斜放

于棺材上。用白纸糊一下棺内底和四周。等夜深人静时,即可入殓。

2.入殓时,先以被褥棉絮之类在棺内铺舒适,厚度适当,上面着上铜钱或现在的硬币,这些钱币称“垫背钱”。着垫背钱有多种方式。有均匀摆三个的,有摆五个的(中间一个,四周各一个),有摆七个的(摆成北斗星的形状),有的根据死者的岁数,有多少岁,就摆多少个。

3.人们认为:人死后有灵性,其灵性即是鬼魂,鬼怕光亮,所以,抬死人入殓时,先把灯关灭,孝男或孝女用新棉花蘸着清水给死者净脸。然后将死者装入棺材,剪断绑脚绳,取出压口钱,再净一次脸。盖上苫单。苫单现在用白色的多,身下铺的用黄色的,此即所谓“铺金盖银”。

4.盖棺之前,先由孝子把苫单从死人头部向脚部轻轻拽出于棺材外,使脸露出来。将拽出的多余部份一口气挘下来。然后把这块挘下来的苫单,按哥儿几个分成几份,各自珍藏起来。

5.盖上盖,但不许封口。然后开灯,将屋内的小供桌搬移到灵棚内棺材大头底下。将扣心瓦连同笤帚穰放在棺盖中央,烧一些纸钱,入殓就结束了。

在炎热的夏季,棺内尸首很快会放出臭味,就先不入殓,暂时放入水晶棺冷藏,待到出殡时才入殓。此时,正当阳光强烈的

午时,但有灵棚遮盖天日,入殓并无妨碍。

6

第二阶段乡邻祭悼烧马送行

本阶段在下葬的前一天进行:

一、起灵

起灵就是用两条板凳把棺木支起来。在下葬前一天的上午起灵。

二、布置灵棚

在起灵的同时,把灵棚布置好。灵棚正中紧靠棺木挂一大“奠”字,死者之儿女敬献的花圈,靠立在灵棚内。在灵棚的出入口贴上挽联,并悬挂儿女们的挽幛。幛子以黑色为多,幛子两头下垂部分挽两个绣球。幛中间写上挽词。一般就是四个大字。有的把幛子在中央挽一大绣球、西头不挽,若条件许可,棚内还挂上五色吊挂和白色绣球,纸花一类的装饰品,以庄严肃穆为准。“奠”字前头摆供桌,死者遗像立置于供桌里侧“奠”字下边。

三、陪灵、伴灵

死者的儿孙和儿媳、孙媳、侄和侄媳等人分男女两班跪于供桌两侧,分男左女右陪灵。死者的女儿、孙女紧守着棺木伴灵哭啼。

四、摆设账桌,乡邻祭悼

出丧前一天的下午,街坊四邻及死者生前好友陆续前来祭悼,村里人俗称“吊纸”或“烧纸”。吊纸的人拿佯钱票,带着钱。最早先那会儿,端着四个小碟子或小碗,里边盛着食品去吊纸,上世纪七十、八十年代时,拿着两包饼干或二斤油条作祭品,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