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寒假作业 专题09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文翻译或断句(测)(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9文言文翻译与断句(练)(含解析)
![2019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09文言文翻译与断句(练)(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8905954561252d380eb6ebd.png)
文言文翻译与断句(练)一练高考一、【2017年高考课标Ⅱ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
少有节操。
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
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
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
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
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
”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
嘉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
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
邓奉反于南阳,憙素与奉善,数遗书切责之,而谗者因言憙与奉合谋,帝以为疑。
及奉败,帝得憙书,乃惊曰:“赵憙真长者也。
”后拜怀令。
大姓李子春先为琅邪相,豪猾并兼,为人所患。
憙下车..子春,二孙自杀。
京师为..,闻其二孙杀人事未发觉,即穷诘其奸,收考请者数十,终不听。
时赵王良疾病将终,车驾..亲临王,问所欲言。
王曰:“素与李子春厚,今犯罪,怀令赵憙欲杀之,愿乞其命。
”帝曰:“吏奉法,律不可枉也,更道它所欲。
”王无复言。
其年,迁憙平原太守。
时平原多盗贼,憙与诸郡讨捕,斩其渠帅,余党当坐者数千人。
憙上言:“恶恶止其身,可一切徙京师..近郡。
”帝从之,乃悉移置颍川、陈留。
于是擢举义行,诛锄奸恶。
后青州大蝗,侵入平原界辄死,岁屡有年,百姓歌之。
二十七年,拜太尉,赐爵关内侯。
时南单于称臣,乌桓、鲜卑并来入朝,帝令憙典边事,思为久长规。
建初五年,憙疾病,帝亲幸视。
及薨,车驾往临吊。
时年八十四。
谥曰正侯。
(节选自《后汉书·赵憙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新任官吏就职。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文言断句练习(含解析)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文言断句练习(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8c424c4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7a.png)
文言文专题训练-------文言断句练习7.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画8处)楚有贤臣屈原,被谗放逐乃著离骚八篇言己离别愁思申杼其心自明无罪因以讽谏冀君觉悟卒不省察遂赴汨罗死焉。
(选自《隋书·经籍志四》)8.四凶之才皆可用,尧之时,圣人在上,皆以其才任大位,而不敢露其不善之心。
尧非不知其不善也伏则圣人亦不得而诛之及尧举舜于匹夫之中而诛之及尧举舜于匹夫之中而禅之位则是四人者始怀愤怨不平之心而显其恶故舜得以因其迹而诛窜之也。
(《河南程氏遗书》)注:四凶:相传为尧舜时代四个恶名昭彰的部族首领。
(1)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9.用“/”给下面画线文字断句。
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选自《孟子》)10.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谷粱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若能富而不巫清而不短裁而不俗则深于其道者也故君子之于春秋没身而已矣(选自《全晋文》)参考答案:1.以专门之攻习/犹未达古人之精微/况泛览所及/爱憎由己耶/夫不传者/有部目空存之慨/其传者【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那专门攻习《史》、《汉》的人,还没有认识古人的精微,而况泛泛地看到,爱和恨随便自己的吗?讲到不传的文章,有“部目空存”的感慨;那传的。
“犹”、“况”这是递进关系的关联词,其前要断句;“况泛览所及/爱憎由己耶”表并列,此句中间应该断开;“夫”是句首发语词,“夫不传者”与“其传者”属于对称的句法,前后要断开。
参考译文:欧阳修曾经叹息《七略》同《四部》,书目有而书已散失,说是那作者的不幸,实在悲伤文章的不足靠……可是读《史记》、《汉书》,而考察徐广、裴骃、服虔、应劭诸家的注释,那中间得不到司马迁、班固的意思的,常常十分中的四五。
那专门攻习《史》、《汉》的人,还没有认识古人的精微,而况泛泛地看到,爱和恨随便自己的吗?讲到不传的文章,有“部目空存”的感慨;那传的,又有“推求失旨”的弊病,和“爱憎不齐”的命运。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和翻译-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断句和翻译-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40cc3127561252d380eb6e76.png)
高考语文专题练习文言断句与翻译基础勤梳理名篇名句不离口1.杜甫身处漏雨茅屋,还存有忧国忧民的情思,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诗中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呼喊。
2.《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那两句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3.平时能引起人们美感的事物,却触发了深受安史之乱之苦的杜甫的与众不同的审美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的《望岳》中写出作者襟怀之浩荡,眼界之空阔的主观感受,反衬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感人力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4.《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
5.《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6.《望岳》中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础巩固练一、【2017届宁夏固原一中高三上第二次适应性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
(15分)陆子隆字.兴世,吴郡吴人也。
少慷慨,有志功名。
侯景之乱,于乡里聚徒。
是时张彪为吴郡太守,引为将帅。
彪徙镇会稽,子隆随之。
及世祖讨彪,彪将沈泰、吴宝真、申缙等皆降,而子隆力战败绩。
世祖义之,复使领其部曲。
板为中兵参军..。
世祖嗣位,子隆领甲仗宿卫。
天嘉元年,封益阳县子,邑三百户。
二年,除明威将军、庐陵太守。
时周迪据临川反,东昌县人修行师应之,率兵以攻子隆,其锋甚盛。
子隆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败因乞降子隆许之送于京师四年,周迪引陈宝应复出临川,子隆随都督章昭达讨迪。
迪退走,因随昭达逾东兴岭,讨陈宝应。
高三语文文言文语段翻译(含答案)
![高三语文文言文语段翻译(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02548102d276a200292e34.png)
高三语文文言文语段翻译一、二人并走(前秦符融为冀州牧)有者姥逼劫于路,喝贼,路人为逐擒之。
①贼反诬路人,时已昏黑,莫知其孰是,乃俱送之。
融见而笑曰:“此易知耳,可二人并走,先出凤阳门者非贼。
”既而还入、融正色谓后出者曰:“汝真贼也,何诬人乎?”贼遂服罪。
②盖以贼若善走,必不被捻,故知不善走者贼也。
(《晋书。
符融传》)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卧薪尝胆勾践之围会稽也,嚼然叹曰:“各终于此乎?”种曰:“汤系夏台,文王囚麦里,晋重斗奔翟,齐小白奔苦,其卒王霸。
①由是观之,何速不为福乎?”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
曰:“②女志会稽之耻邪?”身白操作,夫人自织,③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宾客,赃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孟子少时(汉韩婴《韩诗外传》)孟子少时,东家杀猪,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猪何为?”①母曰“欲唆汝。
”其母自悔而言曰:“合怀妊是于,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教之也,②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
”乃卖东家邻脉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小时了了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扎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高三语文寒假作业 专题09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文翻译或断句(背)
![高三语文寒假作业 专题09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文翻译或断句(背)](https://img.taocdn.com/s3/m/8d13a100f7ec4afe05a1df26.png)
(寒假总动员)2015年高三语文寒假作业专题09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文翻译或断句(背)必背要词一、字音押解jiè情不自禁jīn 根茎叶jīng 长颈鹿jǐng 杀一儆百jǐng 抓阄jiū强劲jìng 劲头jìn 劲敌jìng 劲旅jìng 痉挛jìng 针灸jiǔ内疚jiù既往不咎jiù狙击jū咀嚼jǔjué循规蹈矩jǔ矩形jǔ沮丧jǔ龃龉jǔyǔ二、近义词辨析1.化装:为不被人识别或演戏而改变装束。
化妆:为更美丽而打扮修饰。
2.涣然:消散、消失。
如“涣然冰释”。
焕然:光彩焕发。
如“光彩焕然”。
3.惶惶:惊恐不安,如“人心惶惶”、“惶惶不安”、“惶惶不可终日”遑遑:匆忙不安定,如“遑遑无所依归”。
煌煌:光彩夺目、盛大醒目,如“煌煌数百万言”、“灯光煌煌”。
4.会合:着重于人相会聚拢。
汇合:常比喻抽象事物(意志、力量等)汇聚在一起。
5.机体:生命个体的总称,如“加速机体的新陈代谢”。
肌体:身体,常比喻组织机构。
必背佳句1.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刘勰《文心雕龙》2.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3.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裴松之《三国志》注4.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6.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7.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望月怀远》8.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9.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10.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必背美文壮烈●龙人人生留迹于天地之间,理应有点惊人之举。
卓尔不群的泰山睥睨群丘,汪洋恣肆的长江啸傲百川,倚剑于长城上的秦皇汉武,在史册的某一页上雄视千秋。
生命的长短无关紧要,紧要的是生命的品位。
司马迁敢忍大辱而坚持活着,屈原不随俗而毅然沉江。
高三语文寒假作业专题09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文翻译或断句学
![高三语文寒假作业专题09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文翻译或断句学](https://img.taocdn.com/s3/m/a1f3c7bf804d2b160a4ec0b9.png)
(寒假总动员)2021年高三语文寒假作业专题09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文翻译或断句(学)一、重点概述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文言文翻译要做到“信、达、雅”,即准确、分明、通顺,既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又要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
具体来说,所谓“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忠实于原文,如实恰本地运用现代汉语将原文翻译出来。
所谓“达”,是指泽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习惯,字通句顺,没有语病。
所谓“雅”,就是指译文要优美自然,要生动、形象、完美地浮现原文的写作风格。
无论是翻译文段还是句子,都要求以直译为主,即要求将原文中的字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与原文保持一致。
在难以直译或者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可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文言文翻译,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要求较高,对关键词语不能正确把握,就很难译出文意。
在翻译时,要学会如何从句中找出关键词;要做到逐字逐句翻译,而不是对整体大意的翻译;要注意对省略内容和特殊句式的理解;要结合全文大意推知句子和词语的意思。
1.准确落实重点词语的意思文言文中的词,孤立地看,一词一义的情形很少。
绝大大都是一词多义。
然而。
一个同一旦进入了具体的语言环境,就只能暗示一个意思。
而这个特定的意思必需联系上下文才能确定。
例如: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为国之要,在于刑法,法急则人残,法宽则失罪。
例句的“急”是什么意思?联系下文,“法宽则失罪”与“法急则人残”是结构相同的一对句子,在这样的句子中,相对应的词语的意思凡是具有相同或相反的关系。
可见“急”与“宽”词义应相反,当理解为“严”。
整个句子应译为:治国的关键,在于刑法,刑法过严就会残害百姓,刑法过于宽松,就会让一些罪犯受不到惩治。
2.注意词类活用现象古代汉语中有些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具有了某种语法功能,并且改变了词性,有的还改变厂读音。
被称为词类活用。
常见活用方式有: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word完整版)高中文言文断句练习题及答案
![(word完整版)高中文言文断句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12e28a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ac.png)
文言文断句加强训练(高三)用“ / ”线给以下文段断句:(一)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子非吾友也(二)臧孙行猛政子贡非之曰独不闻子产之相郑乎推贤举能抑恶扬善有大略者不问其短有厚德者不非小疵家给人足囹圄空虚子产卒国人皆叩心流涕三月不闻竽琴之音其生也见爱死也可悲(三)郑人游于乡校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如何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注:子产,名公孙侨,子产是他的字。
春秋时有名的政治家。
然明,郑国医生,名蔑。
乡校:当时地方民众聚会议事的场所。
(四)子产之从政也择能而使之冯简子能断大事子太叔美秀而文公孙挥能知四国之为而辨于其大夫之族姓班位贵贱能否而又善为辞令裨谌能谋谋于野则获谋于邑则否郑国将有诸侯之事子产乃问四国之为于子羽且使多为辞令与裨谌乘以适野使谋可否而告冯简子使断之事成乃授子太叔使行之以应对宾客是以鲜有败事(五)庄宗与梁军夹河对垒一日郭崇韬以诸校伴食数多主者不办请少罢减庄宗怒曰孤为效命者设食都不自由其河北三镇令三军别择一人为帅孤请归太原以避贤路(六)乐广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听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晋书》)(七)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饥者而食之有饥者蒙袂辑履贸然而来黔敖左奉食右执饮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从而谢焉终不食而死(《礼记檀弓下》)( 八)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九)( 赵围于秦) 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十) 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山北峰曰香炉峰北寺曰遗爱寺介峰寺间其境胜绝又甲庐山元和十一年秋太原人白乐天见而爱之若远行客过故乡恋恋不能去因面峰腋寺作草堂( 十一)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十二)赵襄子饮酒五日五夜不废酒谓侍者曰我诚邦士也夫饮酒五日五夜矣而殊不疾优莫曰君勉之不及纣二日耳纣七日七夜今君五日襄子惧谓优莫曰然则吾亡乎优莫曰不亡襄子曰不及纣二日耳不亡何待优莫曰桀纣之亡也遇汤武今天下尽桀也而君纣也桀纣并世焉能相亡然亦殆矣文言文断句加强训练参照答案(一)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 看法有片金 / 管挥锄与瓦石不异/ 华捉而掷去之/ 又尝同席读书 / 有乘轩冕过门者/ 宁读如故 / 歆废书出看 / 宁割席分坐 / 子非吾友也译文:管宁和华歆一起在园中锄菜,掘出了一块金子,管宁好像没见到同样,照旧干活;华歆将金子拿得手里看了看,而后抛弃了。
完整版)高考文言文断句题汇总及详解答案
![完整版)高考文言文断句题汇总及详解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70a47d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cb.png)
完整版)高考文言文断句题汇总及详解答案3分)A.XXX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XXX是邪?XXX 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
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以屋名雪,讴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XXX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B.XXX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XXX是邪?XXX 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
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以屋名雪,讴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XXX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C.XXX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XXX是邪?XXX 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
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以屋名雪,讴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XXX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D.XXX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XXX是邪?XXX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
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以屋名雪,讴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XXX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A。
XXX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困如同冰雪之中的冬天。
但他以善良感化人,有着创造物品的心,所以即使他没有果实,也像雪一样有着保护生物免受灾害的功效。
B。
XXX匿于深山,不为世用,穷困如同冰雪之中的冬天。
但他以善良感化人,有着创造物品的心,所以即使他没有果实,也像雪一样有着保护生物免受灾害的功效。
C。
XXX匿于深山,不为世用,穷困如同冰雪之中的冬天。
但他以善良感化人,有着创造物品的心,所以即使他没有果实,也像雪一样有着保护生物免受灾害的功效。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题》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02a024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688be23.png)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题》含答案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3分)赵简子游于河而乐之叹曰安得贤士而与处焉舟人古乘跪而对曰夫珠玉无足去此数千里而所以能来者人好之也今士有足而不来者此是吾君不好之乎赵简子曰:“吾门左右客千人,朝食不足,暮收市征;暮食不足,朝收市征。
吾尚可谓不好士乎?”舟人古乘对曰:“鸿鹄高飞远翔,其所恃对者六翮也。
背上之毛,腹下之毳,无尺寸之数,去之满把,飞不能为之益卑,益之满把,飞不能为之益高。
不知门下左右客千人者,有六翮之用乎?将尽毛毳也?”(节选自《说苑·尊贤》,有删改)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赵简子游于河而乐之/叹曰/安得贤士而与处焉/舟人古乘跪而对曰/夫珠玉无足/去此数千里而所以能来者/人好之也今/士有足而不来者/此是吾君不好之乎/ B.赵简子游于河而乐之/叹曰/安得贤士而与处焉/舟人古乘跪而对曰/夫珠玉无足去此/数千里而所以能来者/人好之也今/士有足而不来者/此是吾君不好之乎/ C.赵简子游于河而乐之/叹曰/安得贤士而与处焉/舟人古乘跪而对曰/夫珠玉无足去此/数千里而所以能来者/人好之也今/士有足而不来者/此是吾君不好之乎/ D.赵简子游于河而乐之/叹曰/安得贤士而与处焉/舟人古乘跪而对曰/夫珠玉无足/去此数千里而所以能来者/人好之也/今士有足而不来者/此是吾君不好之乎/ D[第一步:聚焦辨析重点。
四个选项第五、七处不同。
第二步:多方推断定答案。
根据第一步找出的每项的不同停顿点,重点分析不同点的正误。
如四个选项的第五处“夫珠玉无足去此”,结合上下文,很明显“珠玉无足”是个主谓结构,其后应该断开,可排除B、C两项;第七处的“也”是句末语气词,其后也应该断开,由此可以排除A项,故答案为D项。
]【参考译文】赵简子在黄河上游览感到很快乐,感叹说:“怎样才能得到贤士并跟他在一起呢?”船夫古乘跪下回答说:“那珍珠美玉并没有脚,离这儿有几千里,而它们之所以能来,是因为人们喜欢它们。
2015年高三语文寒假作业 专题09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文翻译或断句(练)(含解析)
![2015年高三语文寒假作业 专题09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文翻译或断句(练)(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3c94491bceb19e8b8f6ba32.png)
专题9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文翻译或断句——练一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后面题目。
呜呼甚哉!自开平讫于显德,终始五十三年,而天下五代。
士之不幸而生其时,欲全其节而不二者,固鲜矣。
于此之时,责士以死与必去,则天下为无士矣。
然其习俗,遂以苟生不去为当然。
至于儒者,以仁义忠信为学,享人之禄,任人之国者,不顾其存亡,皆恬然以苟生为得,非徒不知愧,而反以其得为荣者,可胜.数哉!故吾于死事之臣,有所取□。
君子之于人也,乐.成其美而不求其备,况死者人之所难乎?吾于五代,得全节之士三人而已。
其初无卓然之节,而终以死人之事者,得十有五人焉,而战没者不得与也。
然吾取王清、史彦超者,其有旨.哉!其有旨哉!作《死事传》。
……姚洪,本梁之小校□。
自董璋为梁将,洪尝事璋,(梁亡)后事唐为指挥使。
长兴中,遣洪将千人戍阆州。
董璋反,遣人以书招洪,洪得璋书,辄投厕中。
后璋兵攻破阆州,执洪,璋曰:“尔为健儿,我遇汝厚,奈何负我邪?”洪骂曰:“老贼!尔昔为李七郎奴,扫马粪,得一脔残炙,感恩不已。
今天子用尔为节度使,何苦反邪?吾能为国家死,不能从人奴以生!”璋怒,然镬于前,令壮士十人刲其肉而食,洪至死大骂。
明宗闻之泣下,录其二子,而厚恤其家。
……沈斌,字安时,徐州下邳人也。
少为军卒,事梁为拱辰都指挥使。
后事唐,从魏王继岌破蜀,平康延孝,□功为虢州刺史,历随、赵等八州刺史。
晋开运元年,为祁州刺史。
契丹犯塞至于榆林,过祁州,斌以谓契丹深入晋地而归兵羸乏可击,即以州兵邀之。
契丹以精骑划门,斌兵多死,城中无备,虏将赵延寿留兵急攻之,延寿招斌降,斌从城上骂延寿曰:“公父子误计陷于腥膻忍以犬羊之众残贼父母之邦斌能为国死尔不能效公所为也!”已而城陷,斌自尽,其家属皆没.于虏。
(选自《新五代史·卷三十三·死事传第二十一》)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可胜.数哉胜:尽,完B.乐.成其美而不求其备乐:以……为乐C.其有旨.哉旨:目的D.其家属皆没.于虏没:俘虏【答案】D【解析】2.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3分)① 故吾于死事之臣,有所取□② 姚洪,本梁之小校□③ 从魏王继岌破蜀,平康延孝,□功为虢州刺史A.① 也②焉③于B.① 焉② 也③ 以C.① 者②乎③其D.① 之② 者③ 何3.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公父子误计/陷于腥膻/忍以犬羊之众/残贼父母之邦/斌能为国死尔/不能效公所为也B.公父子误/计陷于腥/膻忍以犬羊之众/残贼父母之邦/斌能为国死/尔不能效公所为也C.公父子误计/陷于腥膻忍/以犬羊之众残/贼父母之邦/斌能为国死尔不/能效公所为也D.公父子误/计陷于腥膻忍以/犬羊之众残/贼父母之邦斌/能为国死尔/不能效公所为也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从开平到显德年间,五十三年之间,前后一共经历了五个朝代,在此局势动荡之时,无法要求士大夫们忠心不变。
高考语文专项训练 文言文翻译断句 有答案
![高考语文专项训练 文言文翻译断句 有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24156d453610661ed9f44f.png)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导学号:35900048】马融字季长,扶风茂陵人也,将作大匠严之子。
为人美辞貌,有俊才。
初,京兆挚恂以儒术教授,隐于南山,不应征聘,名重关西。
融从其游学..,博通经籍。
恂奇.融才,以女妻之。
永初二年,大将军邓骘闻融名,召为舍人。
非其好也,遂不应命,客于凉州武都、汉阳界中。
会羌虏飙起,边方扰乱,米谷踊贵,自关以西,道殣.相望。
融既饥困,乃悔而叹息,谓其友人曰:“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
’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
今以曲俗咫尺之羞,灭无赀.之躯,殆非老庄所谓也。
”故往应骘召。
四年,拜为校书郎中,诣东观典校秘书。
是时,邓太后临朝,骘兄弟辅政。
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
融乃感激,以为文武之道,圣贤不坠.,五才之用,无或可废。
(节选自《后汉书·马融传》) 1.解释文中加点实词。
(1)融从其游学..游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2)恂奇.融才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道殣.相望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灭无赀.之躯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圣贤不坠.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外出学习(2)意动用法,认为……有奇才(3)饿死的人(4)估量,引申为“高贵”(5)放弃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古人有言:“左手据天下之图,右手刎其喉,愚夫不为。
”所以然者,生贵于天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而俗儒世士,以为文德可兴,武功宜废,遂寝蒐狩之礼,息战阵之法,故猾贼从横,乘此无备。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文言断句题(含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分类训练:文言断句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265d70b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cb.png)
选择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初,邕在陈留也,其邻人有以酒食召邕者,比往而酒以酣焉。
客有弹琴于屏,邕至门试潜听之,曰:“憘!以乐召我而有杀心,何也?”遂反。
将命者告主人。
主人遽自追而问其故,邕具以告。
弹琴者曰:“我向鼓弦,见螳螂方向鸣蝉,蝉将去而未飞,螳螂为之一前一却。
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
”(选自《后汉书·蔡邕列传第五十下》,有删改)A.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B.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C.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D.吾心耸然/惟恐螳螂之失之也/此岂为杀心而形于声者乎/邕莞然而笑曰/此足以当之矣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
正德元年冬,刘瑾逮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馀人,守仁抗章救,瑾怒,廷杖四十,谪贵州龙场驿丞。
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当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
”遂笃信不疑。
其为教,专以致良知为主。
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有删改)A.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穷荒/无书日绎旧闻/B.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穷荒无书/日绎旧闻/C.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穷荒无书/日绎旧闻/D.龙场万山/丛薄苗/僚杂居/守仁因俗化导/夷人喜相率伐木/为屋以栖守仁/穷荒无书/日绎旧闻/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霍峻字仲邈,南郡枝江人也。
文言文断句训练(附答案)
![文言文断句训练(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fc33647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57.png)
文言文断句训练(附答案)文言文断句训练(附答案)1、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答案】宣和末/高丽入贡/使者所过/调夫治舟/骚然烦费/傅言/索民力以妨农功/而于中国无丝毫之益/宰相谓其所论同苏轼/奏贬蕲州安置【译文】宣和末年,高丽入宋朝进贡,使者所经过的地方,调发民夫修整船只,引起骚动且用度颇多,孙傅说:“滥用民力妨碍农事,而且对于中原之国来说又没有丝毫的好处。
”宰相认为他的言论与苏轼相同,上奏降贬孙傅把他安置在蕲qí州。
2、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答案】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yì/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xīn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译文】遇上周朝的军队平定淮南,来护儿所住的白土村,正处于两国交兵的边界,经常见到军队,来护儿常常慨然有建立功名的志向。
到了隋文帝开皇初年,宇文忻等人镇守广陵,平定陈国之战,来护儿立有战功。
3、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答案】童幼时/精神端审/时然后言/所继叔父混名知人/见而异之/谓思曰/此儿深中夙敏/方成佳器/有子如此/足矣【译文】谢弘微孩童时期,风采充溢,端庄谨慎,遇上适当的时机才说话。
他继父的弟弟谢混有知人之名,见到谢弘微,认为他不同于寻常之人,谢混对谢思说:“这个孩子深沉早慧,将成为才行出众之人,有这样的儿子,满足了。
”4、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答案】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译文】更始即位,舞阴(地名)大户人家李氏拥城不投降,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去招降他们。
高考文言断句与翻译练习(含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高考文言断句与翻译练习(含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https://img.taocdn.com/s3/m/2f40e98cd4d8d15abe234e4b.png)
高考文言文断句与翻译(含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教师用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丁氏穿井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使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不闻给上面文言文语段中的文字断句: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使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不闻答案: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使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不闻[参考译文]宋国有一个姓丁的人,家里没有井就出去洗东西和取水,常常一个人住在外面。
等到他的家里打了井时,他告诉别人说:“我打井得一人。
”有的人听了他的话然后转述道:“丁氏打井得一人。
”国人谈论这件事,宋国的国君听到了这件事。
他就派人去问姓丁的。
姓丁的回答说:“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在井里得到一个人。
”听话听成这样,不如不听。
二、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 答案: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
[参考译文]天道,就像是把弦绷在弓上射箭一样,弦位高了就要压低一些,弦位低了就要抬高一些。
多出来的时候,就要加以减损,不足的时候,就要加以补足。
天道,是减损有余的用来补给不足的。
但人之道却不是这样,总是减损不足的用来供给有余的。
有谁能够把有余的拿来补给天下不足的呢,只有能够观天之道、执天之行的道者才能做得到。
高三语文寒假作业【专题09】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文翻译或断句(测)(教师版)
![高三语文寒假作业【专题09】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文翻译或断句(测)(教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06928ce0aeaad1f346933f55.png)
专题9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文翻译或断句——测一测(45分钟60分)姓名分数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19分)唐恪,字钦叟,杭州钱塘人。
四岁而孤,闻人言其父,辄悲泣。
以荫登第..,调郴尉。
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
恪争之,令曰:"否将为君累。
"恪曰:"吾为尉而盗不能捕,更俾亡辜死乎?"躬出访求,夕,若有告者,旦而得尸,遂获盗。
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萃逋庇奸,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
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
大观中,召为屯田员外郎,持节..招纳夷人。
夷始恫疑,衷甲以逆,恪尽去兵卫从数十卒,单行。
夷望见欢呼,投兵听命。
徙沧州。
河决,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
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昌龄怒,劾之,恪不为动,益治水。
水去,城得全,诏书嘉奖。
靖康初,金兵入汴,李邦彦荐之,拜同知枢密院事,至则为中书侍郎。
八月,进拜少宰兼中书侍郎,帝注礼之甚渥。
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
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
使者既行,于是诸道勤王兵大集,辄谕止令勿前,皆反旆而去。
洎金兵薄城下,始悔之,密言于帝曰:"唐自天宝而后屡失而复兴者,以天子在外可以号召四方也。
今宜举景德故事,留太子居守而西幸洛,连据秦、雍,领天下亲征,以图兴复。
"帝将从其议,而开封尹何栗入见,引苏轼所论,谓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甚者。
帝幡然..而改,以足顿地曰:"今当以死守社稷。
"擢栗门下侍郎,恪计不用。
从帝巡城,为都人遮击,策马得脱,遂卧家求去。
御史胡舜陟继劾其罪,谓:"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
"乃以栗代为相。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一》)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荫登第..,调郴尉登第:应试得中。
重难点09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一)-备考2023(解析版)
![重难点09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一)-备考2023(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3f1a62ee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0b.png)
重难点09 文言文阅读之断句掌握七大断点——断得准断点(一) 名词和代词文言文中的名词和代词常用来作主语和宾语。
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如“吾、予、余”(表示“我”)、“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其、彼、此、之等。
这些名词和代词如果作主语,那么它们的前面就可能会断句;如果作宾语,那么它们的后面也可能会断句。
断点(二) 动词和形容词承担一个句子谓语成分的是动词、形容词(或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其他词性)。
断句时,可以先找到语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断定语句的停顿点。
断点(三) 对话词在文言文中,可借助“曰”“云”“言”“谓”“道”“问”等对话词来判断人物间的对话,从而进行断句。
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
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理清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虽然在高考中这种例子并不多,但关键时候还是有一定的作用的。
断点(四) 虚词虚词是明辨句读的重要标志,尤其是介词、语气词和一些连词,它们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一些议论性语段,不像记叙性文字那样可借助具体情境去猜测,因而显得棘手、难度大,但是运用虚词就会使断句变得容易,使文段变得一目了然。
断点(五) 特殊句式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判断句、反问句、被动句、变式句等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
固定结构,如“如……何”“况……乎”“何……为”等;判断句,如“……者,……也”“……也”等;反问句,如“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被动句,如“为……所……”“受……于……”“见……于……”等。
但是,文言文中常常会出现省略的情况,阻碍正确断句。
因此,必须依据语境补出省略的内容,才能作出准确判断。
断点(六)对称的句式。
断点(七)常用修辞文言文中经常运用对偶、排比、顶真、反复等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表现在语句运用上,具有前后相连、句式整齐的特点,我们可以根据这些修辞手法的特点进行断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9 文言文阅读之文言文翻译或断句——测一测(45分钟 60分)姓名分数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19分)唐恪,字钦叟,杭州钱塘人。
四岁而孤,闻人言其父,辄悲泣。
以荫登第..,调郴尉。
县民有被害而尸不获,吏执其邻人,抑使自诬,令以为信。
恪争之,令曰:"否将为君累。
"恪曰:"吾为尉而盗不能捕,更俾亡辜死乎?"躬出访求,夕,若有告者,旦而得尸,遂获盗。
知榆次,县豪子雄于乡,萃逋庇奸,不输公赋,前后莫敢诘。
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
大观中,召为屯田员外郎,持节..招纳夷人。
夷始恫疑,衷甲以逆,恪尽去兵卫从数十卒,单行。
夷望见欢呼,投兵听命。
徙沧州。
河决,水犯城下,恪乘城救理。
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昌龄怒,劾之,恪不为动,益治水。
水去,城得全,诏书嘉奖。
靖康初,金兵入汴,李邦彦荐之,拜同知枢密院事,至则为中书侍郎。
八月,进拜少宰兼中书侍郎,帝注礼之甚渥。
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
金骑再来,邀割三镇,恪集廷臣议,以为当与者十九,恪从之。
使者既行,于是诸道勤王兵大集,辄谕止令勿前,皆反旆而去。
洎金兵薄城下,始悔之,密言于帝曰:"唐自天宝而后屡失而复兴者,以天子在外可以号召四方也。
今宜举景德故事,留太子居守而西幸洛,连据秦、雍,领天下亲征,以图兴复。
"帝将从其议,而开封尹何栗入见,引苏轼所论,谓周之失计,未有如东迁之甚者。
帝幡然..而改,以足顿地曰: "今当以死守社稷。
"擢栗门下侍郎,恪计不用。
从帝巡城,为都人遮击,策马得脱,遂卧家求去。
御史胡舜陟继劾其罪,谓:"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
"乃以栗代为相。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一十一》)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以荫登第..,调郴尉登第:应试得中。
B.持节..招纳夷人持节:坚守气节。
C.然恪为相,无济时..大略。
济时:拯救时世。
D.帝幡然..而改幡然:很快而彻底地【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在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B项解释不正确,由原文上下句大意内容可知,B.持节:拿着符节。
所以选B。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能力层级为理解B。
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B.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C.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D.都水孟昌龄移檄索船与兵/恪报水势方恶/船当以备/缓急沧为极/边兵非有旨不敢遣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恪有孝心,有执政才能。
靠祖上荫功登第,初为官吏时,恪尽职守,不怕牵累。
处理人事,能审时度势。
为朝廷做出了很大贡献。
B.唐恪忠于职守,敢于抗上。
在沧州做官时,遇黄河决堤,抗洪救灾时,拒绝了都水孟昌龄索要船只与士兵的要求,一心治水,保全了沧州城。
C.唐恪缺少远谋,主张和议。
因为主张割城降金,令勤王大军后退,所以跟从皇帝巡城时,被都城人拦住击打,骑马快跑才得脱身。
D.唐恪智谋不足,能力有限。
曾建议皇帝放弃汴梁迁都洛阳,后遭到了开封尹何栗的反对,计谋不被采用,后被免去相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恪以理善晓之,悟而自悔,折节为长者(5分)(2)恪之智虑不能经画边事,但长于交结内侍,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
(5分)【答案】(1)唐恪用道理好言开导他,他省悟自悔,改变当初行径而成为一个性情谨厚的人。
(2)唐恪的智谋不足以谋划边关的战事,只长于交结宦官,现在国家形势日益紧急,确实不可以在这个官位上任职。
【解析】点,说周王朝之失算,没有比东迁更严重的了。
帝幡然省悟,改变主意,以脚跺地说:“现在应当以死守社稷。
”提拔何栗为门下侍郎,唐恪的计策不被采用。
唐恪跟从皇帝巡城,被都城的人拦住击打,唐恪策马快跑才得以脱身,于是就呆在家里请求辞去官职。
继而御史胡舜陟弹劾他的罪行,说:“唐恪的智谋不足以经营筹划边关的战事,只长于交结宦官,现在国家形势日益紧急,确实不可以在这个官位上任职。
”皇上就让何栗代替他做宰相。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19分)杜骥字度世,京兆杜陵人也。
高祖预,晋征南将军。
曾祖耽,避难河西,因仕张氏。
苻坚平凉州,父祖始还关中。
兄坦颇涉史传,宋武帝平长安,随从南还。
元嘉中,位青、冀二州刺史,晚渡北人,南朝常以伧荒遇之,虽复人才可施,每为清途所隔,坦恒以此慨然。
尝与文帝言及史籍,上曰:“金日磾忠孝淳深,汉朝莫及,恨今世无复此辈人。
”坦曰:“日磾之美,诚如圣诏,假使出乎今世,养马不暇,岂办见知。
”上变色曰:“卿何量朝廷之薄也。
”坦曰:“请以臣言之,臣本中华高族,亡曾祖因晋氏丧乱,播迁凉土,直以南渡不早,便以伧荒赐隔。
日磾胡人,身为牧圉,便超入内侍,齿列名贤。
圣朝虽复拔才,臣恐未必能也。
”上默然。
北土旧法,问.疾必遣子弟。
骥年十三,父使候同郡韦华。
华子玄有高名,见而异之,以女妻焉。
累迁长沙王义欣后军录事参军。
元嘉七年,随到彦之入河南,加建武将军。
魏撤河南戍悉归河北,彦之使骥守洛阳。
洛阳城废久,又无粮食,及彦之败退,骥欲弃城走,虑为文帝诛。
初,武帝平关、洛,致钟虡旧器南还。
一大钟坠洛水中,至是帝遣将姚耸夫领千五百人迎致之。
时耸夫政率所领牵钟于洛水,骥乃遣使绐.之曰:“虏既南渡,洛城势弱,今修理城池,并已坚固,军粮又足,所乏者人耳。
君率众见就.,共守此城,大功既立,取钟无晚。
”耸夫信之,率所领就骥。
及至城不可守,又无粮食,于是引众去,骥亦委.城南奔。
白文帝:“本欲以死固守,姚耸夫入城便走,人情沮败,不可复禁。
”上怒,使建威将军郑顺之杀耸夫于寿阳。
耸夫,吴兴武康人,勇果有气力,宋偏裨小将莫及。
十七年,骥为青、冀二州刺史,在任八年,惠化着于齐土。
自义熙至于宋末,刺史唯羊穆之及骥为吏人所称咏。
后征为左军将军,兄坦代为刺史,北土以为荣焉。
坦长子琬为员外散骑侍郎,文帝尝有函诏敕坦琬辄开视信未及发又追取之敕函已发大相推检上遣主书诘责骥,并检开函之主。
骥答曰:“开函是臣第四息季文,伏待刑坐。
”上特原不问。
卒官。
(节选自《南史·杜骥传》)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问.疾必遣子弟问:问候B.骥乃遣使绐.之曰紿:欺骗C.君率众见.就见:我D.骥亦委.城南奔委:放置6.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帝尝有函诏敕坦/琬辄开视/信未及发/又追取之/敕函已发/大相推检/B.文帝尝有函/诏敕坦琬/辄开视/信未及发又追/取之/敕函已发/大相推检/C.文帝尝有函/诏敕坦琬/辄开视/信未及发又追/取之敕函/已发/大相推检/D.文帝尝有函诏敕坦/琬辄开视/信未及发/又追取之敕函/已发/大相推检/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按北方风俗,父亲指派杜骥到韦华家,韦玄认为其与众不同,便把女儿嫁给了他。
B.宋军败退时,杜骥难逃,却将失守洛阳的责任转嫁于另一偏将姚耸夫,宋文帝下令杀了姚耸夫。
C.杜骥担任青、冀二州刺史八年,以德政著称于齐地,从义熙至宋代末年,受到官吏和百姓称颂的刺史只有两个人。
D.文帝写给杜坦的信被偷看后,杜骥决定由自己儿子顶罪,让第四子俯首等待皇帝治罪。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⑴晚渡北人,南朝常以伧荒遇之,虽复人才可施,每为清途所隔,坦恒以此慨然。
(5分)⑵日磾胡人,身为牧圉,便超入内侍,齿列名贤。
(5分)【答案】(1)晚期南渡的北方人,南朝士族常把他们视为粗鄙之人,即使有才干,往往受士族压抑排斥,杜坦常因此感慨不平。
(伧荒:荒远粗鄙的人,1分。
虽:即使,1分。
施:任用,1分。
清途:清贵的仕途,1分。
句意1分。
)(2)金日磾本是胡人,养马的出身,被破格提拔到皇帝身边,位置与大臣并列。
(牧圉:牧养牛马的人,1分。
超:越级,1分。
齿列:与人同列,1分。
句意2分。
)【解析】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后面题。
(22分)文章繁简[清] 顾炎武韩文公作《樊宗师墓铭》曰:“维古于辞必己出,降而不能乃剽贼,后皆指前公相袭,从汉迄今用一律。
”此极中今人之病。
若宗师之文,则惩.时人之失而又失之者也。
作书须注此自秦汉以前可耳若今日作书而非注不可解则是求简而得繁两失之矣。
子曰:“辞达而已矣。
”辞主乎达,不论其繁与简也。
繁简之论兴,而文亡矣。
《史记》之繁处必胜于《汉书》之简处。
《新唐书》之简也,不简于事而简于文,其所以病也。
“时子因陈子而以告孟子,陈子以时子之言告孟子”,此不须重见而意已明。
“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其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其妻问所与饮食者,则尽富贵也,其妻告其妾曰:‘良人出,则必餍酒肉而后反。
问其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
吾将瞷良人之所之也。
’”“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①畜之池。
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②焉,少则洋洋③焉,悠然而逝。
’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此必须重叠而情事乃尽,此孟子文章之妙。
使入《新唐书》,于齐人则必曰:“其妻疑而瞷之”,于子产则必曰:“校人出而笑之”,两言而已矣。
是故辞主乎达,不主乎简。
刘器之曰:“《新唐书》叙事好简略其辞,故其事多郁.而不明,此作史之病也。
”且文章岂有繁简邪?昔人之论谓如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若不出()自然,()有意于繁简,()失之矣。
当日《进〈新唐书〉表》云:“其事则增于前,其文则省于旧④。
”《新唐书》所以不及古人者,其病正在此两句上。
”注:①校人,管理池塘的小吏。
②圉圉,受困无力。
③洋洋,欢乐。
④前,旧,均指《旧唐书》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惩.时人之失而又失之者也惩:劝戒制止B.有馈.生鱼于郑子产馈:赠送C.校人烹之,反.命曰反:反而D.故其事多郁.而不明,此作史之病也郁:晦涩10.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若不出()自然,()有意于繁简,()失之矣。
A.于而则 B.而于则C.因之而 D.乎则者11.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作书须注此自秦汉以/前可耳/若今日作书而非注不可解则是/求简而得繁/两失之矣B.作书须注/此自秦汉以前可耳/若今日作书而非注不可解/则是求简而得繁/两失之矣C.作书须注/此自秦汉以前可耳/若今日作书而非注不可解则是求简/而得繁两失之矣D.作书须注/此自秦汉以前可耳若今日/作书而非注不可解/则是求简而得繁/两失之矣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在开头段提出了全文的观点,并例举了《史记》《新唐书》等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