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

合集下载

17 第三节 酸和碱的反应 第四课时:盐的化学性质

17 第三节 酸和碱的反应 第四课时:盐的化学性质

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第18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常见酸、碱、盐的溶解性,会用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判断金属能否跟盐溶液反应。

过程与方法: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认识量变到质变的具体事例,初步揭示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同时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用辩证的观点来认识物质的共性与个性及其它之间的区别。

培养学生依据事实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与难点:盐的化学性质。

教学过程:[复习]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并按酸、碱、盐进行分类:①干冰②纯碱③氢氯酸④氢氧化钙⑤碳酸钙⑥烧碱⑦食盐⑧氯化铁⑨硫酸⑩熟石灰酸:碱:盐:回忆酸、碱、盐的含义,以及分别有哪些化学性质?[讲解] 酸中的H+决定了酸具有通性;碱中的OH-决定了碱的通性;盐是由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这种组成的相似性也决定了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新授:一、盐的化学性质(一)盐(溶入水或溶入酸)+ 酸—新盐+ 新酸—是常用的一种制酸方法。

如:、、、条件:(二)盐(可溶)+ 碱(可溶)—新盐+ 新碱—是常用的一种制碱方法。

如:、、、条件:(三)金属+ 盐(可溶)—新金属+ 新盐如:、、、条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注意] 不要用K、Ca、Na去置换盐溶液中的金属。

例如:2Na + 2H2O ==2NaOH + H2↑ 2NaOH + CuSO4==Cu(OH)2↓+ Na2SO4[小结]盐与金属反应的条件:盐必须可溶,单质金属必须比盐中金属活泼,单质金属除K、Ca、Na 不能与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四)盐(可溶)+ 盐(可溶)—新盐+新盐如:、、、条件:二、盐的用途小结布置作业练习1.下列反应能否发生?若能发生写出化学方程式,不能发生的说明理由:Cu + ZnSO4—AgCl + Hg—NaCl + KNO3—Mg(OH)2 + CuSO4—BaCO3 + HCl —Ba(NO3)2 + MgSO4—2.分别将下列物质,同时加到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Ba(NO3)2、Na2SO4B.CuSO4、NaOHC.AgNO3、HClD.NaCl、KNO3 3.利用无色酚酞试剂就能鉴别的一组溶液是()A.BaCl2、H2SO4、HClB.NaOH、KOH、HClC.K2CO3、Na2CO3、KClD.NaCl、NaOH、HCl4.下列各组内的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H+、SO42-、Ba2+、NO3-B.Ca2+、H+、NO3-、Cl-C.Mg2+、K+、NO3-、Cl-D.K+、Na+、Mg2+、SO42-5.向下表中的甲物质中逐滴加入相应的乙溶液至过量。

中考化学考试知识考点:酸与碱之间反应

中考化学考试知识考点:酸与碱之间反应

中考化学考试知识考点:酸与碱之间反应2019年中考化学考试知识考点:酸与碱之间反应今天查字典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化学辅导资料,来帮助大家提高化学的学习能力,希望各位考生在2019年的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考试要求:认识中和反应及应用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知道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考点一、中和反应1、酸与碱的反应碱 + 酸→ 盐 + 水中和反应HCl + NaOH =NaCl + H2O 2HCl + Ca(OH)2= CaCl2 + 2H2O H2SO4 + 2NaOH= Na2SO4 + 2H2O2、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注意:反应物只能是酸与碱3、实质:OH-+H+== H2O4、盐:能解离出金属离子(或NH4+)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5、中和和反应的应用:(1)改变土壤的酸碱性。

例如:如果土壤显酸性,则加熟石灰中和;如果土壤显碱性则加碳酸水中和(2)处理工厂的废水。

例如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厂的污水(含有硫酸等杂质)中性=7紫色无色碱性﹥7变蓝色变红色(4)改变溶液PH值的方法:①酸性溶液:加水,溶液PH值不断增大,接近于7;加碱性溶液,溶液PH值不断增大,最终PH值大于7②碱性溶液:加水,溶液PH值不断减小,接近于7;加酸性溶液,溶液PH值不断减小,最终PH值小于7⑸pH的测定: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用玻璃棒(或滴管)蘸取待测试液少许,滴在pH试纸上,显色后与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溶液的pH(读数为整数)注意:A:用PH试纸测得的PH值只能为正整数,不能为小数及零。

B:用PH试纸测PH值时,不能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

若先用蒸馏水润湿后再测会影响结果:使酸性溶液的PH值增大;使碱性溶液的PH值减小;中性溶液的PH值不变。

⑹酸雨: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因为溶有CO2);pH。

《酸和碱的反应》课件

《酸和碱的反应》课件

实验目的
探究酸和碱反应的原 理。
了解酸和碱反应在日 常生活中的应用。
观察酸和碱反应的现 象。
实验原理
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这是 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原理。
酸和碱反应可以改变溶液的酸 碱度,从而影响物质的溶解、 沉淀等性质。
酸和碱反应在化学、生物、医 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实验步骤
2. 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稀盐酸,用 滴管滴加稀氢氧化钠溶液,同时 用试纸监测溶液的酸碱度变化。
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 + OH^{-} rightarrow H_{2}O$。
中和反应的应用
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 ,如中和酸性废水、中和胃酸等。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失去电子或得到 电子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H^{+} + e^{-} rightarrow H_{2}$ 。
02 酸和碱的反应原 理
酸碱反应的实质
酸碱反应的实质是酸或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氢离子或氢氧 根离子与另一种酸或碱电离出的阴离子或阳离子结合,生成 弱电解质的过程。
酸碱反应的实质也可以理解为是酸或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 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与另一种酸或碱电离出的阳离子或阴离 子结合,生成弱电解质的过程。
《酸和碱的反应》ppt课件
目录
• 酸和碱的基本概念 • 酸和碱的反应原理 • 酸和碱的反应类型 • 酸和碱反应的应用 • 酸和碱反应的实验探究
01 酸和碱的基本概 念
酸的定义
总结词
酸是一种具有特定性质的物质, 其溶液能提供氢离子(H+)。
详细描述
酸是一种化合物,通常在溶液中 能提供氢离子。氢离子是酸性的 来源,能够与碱或其他中性物质 发生反应。

酸和碱的反应

酸和碱的反应

工业上,精炼铜、镀铜和制造铜的化合物都要用硫酸铜。
练一练
1.怎样鉴别氯化钠,硫酸铜,碳酸钠三种物质的水溶液?
利用颜色首先鉴出硫酸铜溶液——蓝色,向剩下的 两种溶液中分别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的是 碳酸钠,无明显变化的是氯化钠。
2.固体氢氧化钠、粗盐在空气中放置均易 潮解 ,
硫酸铜,无水碳酸钠粉末与水化合生成晶体属于 化学变化 过程
练习
有下列几种盐: A、硫酸钾B、硝酸钾C、硫酸钡。 根据上述物质的化学式,推断它们分别是 由什么酸和什么碱反应得到的,写出方 程式。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Cl + AgNO3 == AgCl + HNO3
H2SO4+BaCl2 == BaSO4 + 2HCl
CaCO3 + 2HCl == CaCl2 + CO2 + H2O
Na2CO3+ 2HCl == 2NaCl + CO2 +H2O
⑶ 碱+盐→新碱+新盐
3NaOH + FeCl3== Fe(OH)3 + 3NaCl
至少必须有 水
三者之一生成
D.NaCl+H 2SO 4
NaOH+BaCl2 NH 4NO 3+Na 2SO 4
[练习]
判断下列反应能不能发生, 写出能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BaCl2+H2SO4 (2)Na2CO3+HCl (3)FeCl3+NaOH (4)NaCl+Cu(OH)2 (5)K2SO4+Ba(NO3)2 (6)CaCO3+NaCl

初中化学备课参考 酸和碱的性质

初中化学备课参考 酸和碱的性质

CaC03+2HCl==CaCl2+ CO2↑+H20 Na2CO3+H2S04==Na2S04+CO2↑+ H20
BaC03+2HCl==BaCl2+ CO2↑+H20 与CaC03.BaC03等反应缓慢甚至停止
Na2CO3+2HCl==2NaCl+CO2↑+ H20
用途
重要化工产品,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重要化工原料。用于生产化肥.农
碱的水溶液中都有 HO,所以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1)碱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2)碱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碱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4)碱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盐和新碱。 3.酸和碱的通性 酸溶于水时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 H+,碱溶于水时电离出的阴 离子全部是 OH-
4.复分解反应
① 定义: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② 表达式:AB+CD→AD+CB ③ 特点:两种化合物交换成分;元素化合价不变 ④ 发生条件: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时可发生反应 二.重要的酸和碱

制造药物等;人体胃液中含有盐酸 药.火药.染料以及冶炼金属,精

可帮助消化。
炼石油和金属除锈等。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在实验室常作
干燥剂。
2. 氧氧化钠与氢氧化钙性质及用途的比较
化学式
Na0H
Ca(OH)2
俗名
火碱.烧碱.苛性钠
熟石灰.消石灰
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热, 白色粉末状固体,微溶,溶解度随温度升 物理性质 有吸水性,易 潮解(作干燥剂),有强烈 高而减小,有强烈腐蚀性
表面冒气泡,溶液颜色由棕黄逐渐变成浅绿色 Fe+2HCl== FeCl2+ H2↑

学习笔记——8.3 酸和碱的反应

学习笔记——8.3  酸和碱的反应

8.3 酸和碱的反应一、中和反应1、定义:酸跟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实质:H+ + OH- = H2O二、复分解反应1、定义: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属于基本反应类型)2、通式:AB+CD=AD+CB3、特征:内结合、外结合、相交换、价不变三、中和反应的应用1.改良酸性或碱性的土壤2.废水处理3.医药应用⑴中和胃酸Al(OH)3 + 3HCl === AlCl3 + 3H2ONaHCO3 + HCl === NaCl + H2O⑵制成含碱性物质的药水,防蚊虫叮咬一.选择题(共20小题)1.(2014•齐齐哈尔)下列实际应用中,利用中和反应原理的是()①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②用碳酸氢钠治疗胃酸过多③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②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③金属铝与盐酸反应生成AlCl3和H2,所以金属铁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H2;B D①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②氯化钠的水溶液显中性,所以盐溶液一定显中性;③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属于单质;④有机物都含碳元素,所①用氢氧化钠溶液洗去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②用稀硫酸除铁锈;③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④用碳①甲既能说明酸碱发生了中和反应,又能说明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②既能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又能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③既能说明水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又能说明生成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为2:115.(2014•宝山区三模)实验小组探究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溶液pH 的变化规律,得到如图所示曲线.下列有关该实验事实的说法正确的是( )16.(2014•甘谷县模拟)向NaOH 溶液中不断滴加盐酸溶液,溶液的pH 随所加盐酸溶液体积而变化的图BD示变化趋势的是( )21.(2014•广西)中和反应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1)酸和碱作用生成 _________ 和水的反应,叫做中和反应; (2)改良酸性土壤,可在土壤中加入适量的 _________ ;(3)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一定浓度的稀盐酸,下列能正确反应溶液pH 变化的是 _________ ;(填序号)(4)写出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22.(2014•长春)如图所示的三个实验均可验证酸与碱能发生反应:(1)根据实验一回答:①加稀盐酸前,一定能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②该实验通过稀盐酸与_________反应的现象,验证了酸与碱能发生反应.(2)实验二通过两只试管中的现象对比,可以判断稀盐酸与Ca(OH)2能反应,该实验除需控制所加水和稀盐酸的温度、体积相同外,还需控制_________相同.(3)实验三中,加入X可验证稀硫酸与碱能发生反应,符合此条件的X是下列物质中的_________ A.酚酞B.CuO C.Na2CO3D.Ba(NO3)2.23.(2013•株洲)向盛有10mLNaOH溶液(其中滴有少量无色酚酞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用)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_________mL(2)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3mL时,溶液显_________色;当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为14mL时,溶液显_________色.(3)当烧杯中溶液的pH=2.1时,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_.24.(2013•衡阳)用熟石灰中和一定量的稀盐酸时,熟石灰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25.(2013•江西二模)在A+B═盐+水的中和反应中,A和B 可能是_________A.CO2+NaOH B.NaOH+H2SO4C.H2SO4+Fe D._________.26.(2013•江西二模)向盛有酚酞和NaOH溶液的烧杯中滴加稀硫酸,直至液体呈无色.为探究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所选试剂是_________A.稀盐酸B.硫酸铜溶液C.锌粒D._________.27.(2013•甘肃模拟)如图所示,某兴趣小组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硫酸,一会儿发现由于忘记了滴加酚酞指示剂,因而无法确定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小明说:溶质只有硫酸钠;小刚说:溶质除了硫酸钠外还有硫酸;小丽想了想,觉得还有另外一种可能:除了硫酸钠外还有_________.为了证明大家的猜想,小明从烧杯中取出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小明和小刚说小丽的猜想是不正确.(1)你认为小明和小刚得出的结论是否正确_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2)为了进一步探究小明和小刚的猜想哪个正确,请你设计实验来证明.(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_________.(3)关于实验中的细节和意外情况:①实验中,常常滴加酚酞溶液而不用石蕊溶液的原因_________.②实验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28.(2013•宝坻区二模)(1)某同学在实验室做中和反应实验,用胶头滴管吸取10%的稀盐酸逐滴加入到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①实验中,要用玻璃棒不断搅拌,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反应充分快速;②实验中,稀盐酸必须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③实验中发现有气泡出现,你认为原因可能是_________;④实验后,向所得溶液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溶液颜色没有变化,这能否说明反应恰好完全达到终点?理由是_________(2)“孔雀石”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它是一种重要的铜矿石原料,受热可以分解为三种常见的化合物,与其它物质转化关系如图,其中A是最常见的液态物质,B为黑色固体,C为常见气体,F、G为金属单质.根据图示推断并回答下列问题:①B的化学式为_________;②写出D+F→G+H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③向Cu2(OH)2CO3加入足量稀盐酸,固体完全溶解,生成三种物质,其中有无色气体生成,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29.(2011•玄武区一模)下图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其中只有甲为单质,其他都是化合物;A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一种重要原料,C可用于中和酸性土壤.反应②属于中和反应,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其余反应条件、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均已略去.试推断:(1)B物质的化学式_________;E物质的类别是_________.(2)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甲→B:_________;反应①:_________;反应③:_________.30.(2012•桂林)如图是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用滴加方式反应时,溶液pH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的曲线.(1)氢氧化钠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pH_________7(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2)根据曲线图判断,该反应是将_________(填“氢氧化钠溶液”或“盐酸”,下同)滴入_________中,理由是_________.(3)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5mL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_________(写化学式),若在此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显_________色.31.(2012•绥化)向盛有10mL稀盐酸(其中滴有少量紫色石蕊试剂)的烧杯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用pH)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_________mL(2)当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13mL时,溶液显_________色;(3)当烧杯中溶液的pH=1.4时,溶液中的溶质有_________.32.(2012•宁夏)酸和碱能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已知甲、乙分别是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的一种,图中表示向甲中加入乙时溶液pH的变化曲线,请你写出图中所获取的信息:(1)甲是_________;(2)乙是_________;(3)_________;(4)_________.33.(2012•永州)某研究学习小组对“NaOH溶液与稀H2SO4溶液是否恰好反应”进行实验探究.(1)如图是类似教材所示酸与碱反应的实验过程.①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②向A中加入10mLNaOH溶液,并滴入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慢慢滴入稀硫酸,并用玻璃棒不断_________,使溶液混合均匀,直至溶液的颜色由红色恰好变成_________色为止,表明两者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2)为探究上述酸碱反应后,硫酸是否过量.设计了如下两种方法:方法①:取少量反应的溶液,用pH试纸检验,测得pH<7,表明硫酸过量.方法②:取少量反应的溶液,向其中滴加适量的BaCl2溶液,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表明硫酸过量.上述两种方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方法_________(选填“①”或“②”).请用文字说明另一种方法不合理的原因_________.34.(2012•北海)常温下,向pH=10的氢氧化钾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溶液呈_________色,再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后溶液的pH=4,此时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35.(2011•昆明)生活中有些胃药含有氢氧化铝[Al(OH)3].请回答下列问题:(1)它在人的胃内起什么作用_________.Al(OH)3中铝、氧、氢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3)铝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4 第三节 酸和碱的反应 第一课时:中和反应

14 第三节 酸和碱的反应 第一课时:中和反应

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第14课时)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酸碱中和反应中pH的变化和热量变化;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酸与碱的反应现象,得出中和反应中酸碱性变化及热量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了解酸碱中和对日常生活生产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与难点:中和反应。

探究实验: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现象与结论的分析。

教学过程:一.中和反应结论:(1)中和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一类反应,即:酸+ 碱→盐 + 水如:Cu(OH)2 + 2HNO3 == Cu(NO3)2 + 2H2O;Ba(OH)2 + H2SO4 == BaSO4↓+ 2H2O(2)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3)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生产中的应用A.酸性土壤可以用()来改良;B.胃酸过多,可以用()等来治疗;C.处理工厂的一些废水2NH3·H2O + H2SO4 ==()+()D.昆虫叮咬的止痛、消肿酸性与碱性中和(涂肥皂水[碱性]或食醋[酸性])例题选解:例1下列反应中属于中和反应的是()A.CO2 + Ca(OH)2 == CaCO3↓+ H2OB.CaO + H2O == Ca(OH)2C.2NaOH + H2SO4 == Na2SO4 + H2OD.BaCl2 + H2SO4 == BaSO4↓+2HCl例2某钡盐具有不易被X射线透过的性质,医疗上常把它作为X射线透视肠胃的内服药剂,俗称“钡餐”,已知Ba2+有很强的毒性,那么你认为下列物质中最适宜用作“钡餐”的是()A.BaCO3B.BaSO4C.BaCl2D.Ba(NO3)2例3 下列各组的离子,能大量共存于同一溶液的是()A.H+、Na+、CO32-B.Cu2+、Cl-、SO42-C.Fe3+、SO42-、OH-D.Ca2+、NO3-、CO32-练习1.做馒头的面团发酵过度会发酸,要除去酸味,可在面团中加入()A.氢氧化钠B.氧化钙C.碳酸钠D.氯化钠2.下列各组物质相互间不能发生反应的是()A.NaOH、HClB.BaCl2、Na2CO3C.NaCl、Na2SO4D.CuSO4、KOH 3.有M、N、R三种金属,将M和N浸入稀盐酸中,N溶解,M不溶解;将M浸入R的硫酸盐溶液中,在M的表面有R析出,则M、N、R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可排列为()A.R>M>NB.N>R>MC.R>N>MD.N>M>R 4.CuSO4不能用下列哪种容器盛放()A.铁质容器B.铜质容器C.银质容器D.塑料容器5.下列关于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凡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是碱B.能使无色酚酞变成红色的化合物是碱C.溶液的pH大于7的化合物可能是碱D.100g10%NaOH溶液与100g10%的盐酸充分反应后,溶液呈中性6.下列试剂中,能将Na2CO3、NaCl、BaCl2三种物质的溶液一次鉴别出来的是()A.盐酸B.稀硫酸C.石蕊试剂D.澄清石灰水7.分别将下列物质,同时加到水中,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Ba(NO3)2、Na2SO4B.CuSO4、NaOHC.AgNO3、HClD.NaCl、KNO3 8.利用无色酚酞试剂就能鉴别的一组溶液是()A.BaCl2、H2SO4、HClB.NaOH、KOH、HClC.K2CO3、Na2CO3、KClD.NaCl、NaOH、HCl9.下列各组内的离子,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H+、SO42-、Ba2+、NO3-B.Ca2+、H+、NO3-、Cl-C.Mg2+、K+、NO3-、Cl-D.K+、Na+、Mg2+、SO42-10.小明学习化学之后,想在家里用化学方法来鉴别碱面和食盐,下列方法可行的是()A.观察颜色B.分别倒入水中观察是否溶解C.取少量分别倒入食醋D.尝它们的味道11.下列物质中,一般不跟其他物质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A.KNO3B.NaClC.CuSO4D.Mg(OH)2 12.下列对实验过程的评价正确的是()A.某固体中加稀盐酸产生无色气体,证明该固体中一定含有CO32-;B.某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C.某无色溶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溶液变成红色,该溶液不一定是碱;D.某溶液中加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该溶液中一定有Cl-。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解析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解析版)-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

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册册科学精讲精练1.5 酸和碱之间发生的反应考点1.中和反应: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叫做中和反应。

例如:HCl+NaOH===NaCl+H2O 2HCl+Ca(OH)2==CaCl2+2H2O【注意】①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

如6HCl+Fe203===2FeCl3+3H2O.②NaOH与HCl发生中和反应,现象不明显(无沉淀、气体产生,也无颜色变化)。

所以实验中常借助酚酞试液的颜色变化来判断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总结】生成盐和水的反应类型:①酸+金属氧化物=盐+水②碱+非金属氧化物=盐+水③酸+碱=盐+水【实质】中和反应的实质就是酸溶液中的H+与碱溶液中的OH-结合生成水的过程。

如HCl+NaOH==NaCl+H2O中实际参加反应的是H+和+OH-,即H++OH-==H2O(如图所示),剩余的离子留在原溶液中,H+和OH-结合,以水分子形式存在【考点练习】【例1】如图是两幅微观示意图,揭示了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图可说明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右图说明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反应生成了H2OC.两幅图表示的都是化合反应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是可以再分的【答案】B【详解】A、右图是氢氧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的,不能说明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故A错误;B、由右图微粒的变化可知,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反应生成了H2O,故B正确;C、图中一种是化合反应,一种是复分解反应,故C错误;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故D错误。

故选B。

考点2.【实验探究】判断中和反应物质的残留问题一: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酸碱指示剂,若显红色说明酸过量;若显蓝色说明碱过量;若显紫色说明恰好完全反应。

二: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含Cu2+溶液,若出现蓝色絮状沉淀说明碱过量;若无明显现象说明酸过量或恰好完全反应。

初三化学酸和碱之间的反应(可编辑修改word版)

初三化学酸和碱之间的反应(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三讲酸与碱之间的反应【知无巨细】知识点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实验。

1.酸碱中和实验实验: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实验分析: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加入酚酞变红,当加入盐酸,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说明碱性减弱例 1.关于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一定量的稀盐酸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pH 不断减小,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B.将一定量的稀盐酸滴入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仍为红色,说明两者不反应C.将一定量的盐酸与pH=12 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7,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D.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稀盐酸中,放出热量,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解析:试题分析:A、将一定量的稀盐酸逐滴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随着盐酸的不断消耗,酸性越来越弱,pH 不断增大,直至超过 7,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而不是 pH 不断减小,错误,B、将一定量的稀盐酸滴入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仍为红色,有可能所加的盐酸量不够,氢氧化钠过量,故并不能说明两者不反应,错误,C、将一定量的盐酸与 pH=12 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溶液的 pH=7,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正确,D、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会放热,故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入稀盐酸中,放出热量,并不能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有可能是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错误,故选 C例2.右图是稀HCl 和NaOH 溶液反应的pH 变化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稀 HCl 滴入NaOH 溶液中B.ag 是指加入氢氧化钠固体质量C.B 点溶液的溶质为 HCl 和 NaClD.检验B点溶液的溶质先滴加足量的Mg(NO3)2,静置后再滴入少量AgNO3解析:从图可看出,溶液的 pH 从小于 7,逐渐到等于 7 同,再到大于 7;说明是将 NaOH 溶液滴入稀 HCl 中;a、b 表示的是滴入的NaOH 溶液的质量;A 点处溶液的pH 小于7,溶液中的溶质为HCl 和NaCl;B 点处的溶质为NaOH 和NaCl,加入足量Mg(NO3)2后,若有白色沉淀生成 Mg(OH)2,则溶液中含有 NaOH,2NaOH+ Mg(NO3)2= Mg(OH)2↓+2NaCl;再加入 AgNO3,能与 NaCl 反应,若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含有 NaCl,NaCl+ AgNO3=AgCl↓+NaNO3。

15 第三节 酸和碱的反应 第二课时:常见的盐(一)

15 第三节 酸和碱的反应 第二课时:常见的盐(一)

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第15课时)常见的盐(一)——氯化钠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氯化钠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2)学习蒸发操作技能并综合运用相关操作分离、提纯固体混合物。

过程与方法:(1)会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2)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通过讨论,分析,归纳整理实验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2)进一步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过滤、蒸发等分离提纯物质的基本操作技能。

教学难点:分析粗盐提纯实验的误差。

教学方法:联系实际,对比区分,归纳总结,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复习]什么叫盐?[回答]在水溶液中能电离出(或)和()的化合物叫做盐。

[追问]生活中的盐常指的是哪种物质?[回答]食盐,主要成分是()。

[追问]食盐与盐是什么关系?[回答]盐是一类物质的总称,食盐属于这类物质中的一种。

[介绍]化学中的盐,除了食盐外,还有好多种,如:、、、。

[过渡]本节课我们先来探讨有关食盐的知识。

[板书]一、氯化钠1.化学式:NaCl,俗名:食盐。

[讨论]2.食盐的用途⑴食盐是一种重要的。

⑵医疗上用氯化钠配制。

⑶农业上可以用氯化钠溶液来选种。

⑷食盐可以用来腌渍蔬菜、鱼、肉、蛋等,腌制成各种风味独特的食品。

⑸公路上的积雪也可以用氯化钠来消除。

(原理是)[生活小常识]食盐还有很多用途,如:⑴清晨起来喝一杯淡盐开水,可治大便不通。

⑵用盐水洗头可减少头发脱落。

⑶茄子根加点盐水洗脚,可治脚气病。

⑷皮肤被热水烫了,用盐水洗一下可以减轻疼痛。

⑸演讲、作报告、唱歌前喝点淡盐水,可避免喉干嗓哑。

⑹洗衣服时加点盐,能有效防止褪色。

⑺把胡萝卜咂成糊状,拌上盐,可以擦衣服上的血迹。

⑻炸东西时,在油里放点盐,油不外溅。

3.食盐在自然界中的存在氯化钠在自然界的分布很广,海水、盐湖、盐井、盐矿中都蕴藏着大量的食盐。

人们通过晾晒海水或者煮盐井水、盐湖水等,可以蒸发除去其水分,得到含有较多杂质的氯化钠晶体——粗盐。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说课稿1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沪教版教材九班级化学下册第七章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中的第1课时《中和反应》,下面我将从五个方面来展示我的说课内容:一、教材分析酸和碱之间发生中和反应是贯穿酸碱盐知识的一个重要纽带,而且,中和反应在实际中有广泛的应用,所以,教材没有简约将它作为酸或碱的性质来介绍,而是特地编成一个课题来说明。

教材依据同学的认知特点,从同学的试验探究开始,让同学自己动手去试验,从试验探究的过程中感悟酸碱中和的结果——酸和碱各自特性都消逝;感悟酸碱之间的对立统一;明确中和反应的热效应,感悟化学改变中有能量改变。

接着,教材通过中和反应的产物引出盐的学习,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为此,我设立了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酸碱中和反应中pH的改变和热量改变;2、了解盐的组成特点,能初步判断怎样的物质属于盐类;3、了解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运用。

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探究,培育同学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的技能和动手操作技能。

2、通过争论沟通,培育同学收集处理信息的技能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情感立场与价值观:1、初步感受对立统一的思想;2、在探究中培育同学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感受探究的胜利与喜悦。

教学重点:知道酸和碱之间发生的中和反应。

教学难点:判断是否发生中和反应。

二、教法选择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主见知识应“让同学自己找出来”。

我认为“让同学自己找出来”的最正确途径就是让同学参加教学,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同学。

否那么同学就不可能有主动参加的积极性,也就没有发觉问题、进展技能的机会,更谈不上创新精神和创新技能的培育。

如何让同学参加到教学中来呢?依据教材的特点以及教学目标、同学实际状况,我在教学中主要选择了引导探究法,通过创设情景、设计试验以及利用多媒体等手段来探究中和反应,从探究中层层启发,发觉问题,分析问题,适时营造同学学习的氛围,激发同学学习的动力,为他们的学习添加“助推剂”。

16 第三节 酸和碱的反应 第三课时:常见的盐(二)

16 第三节 酸和碱的反应 第三课时:常见的盐(二)

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第16课时)常见的盐(二)——碳酸钠、硫酸铜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的组成及其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

过程与方法:(1)会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归纳。

(2)会观察实验现象,并能通过讨论,分析,归纳整理实验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意识到化学与生产、生活的关系。

(2)进一步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

(侯德榜事迹)教学重点:碳酸钠、硫酸铜的性质教学难点:盐的溶解性教学方法:联系实际,对比区分,归纳总结,实验探究教学过程:[板书]二、碳酸钠、碳酸氢钠和碳酸钙[介绍]碳酸钠在工业上广泛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等。

碳酸钙大量用于建筑业,天然存在的石灰石、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钙,它们都是重要的建筑材料。

天安门前的华表、人民大会堂的许多柱子就是用大理石做的。

碳酸钙还用作补钙剂。

碳酸氢钠是焙制糕点所用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

在医疗上,它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

[提问]你能写出这三种物质的化学式,说出它们的俗称吗?[回答]碳酸钠:___________,俗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碳酸氢钠:___________,俗称___________;碳酸钙:___________。

[介绍]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侯德榜先生凭借自己对科学的一片赤诚,怀着一颗爱国的心,为我国的制碱工业作出了巨大贡献,发展了我国的民族工业。

[回顾提问]写出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析]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将一个新鲜的鸡蛋放在盛有足量稀盐酸的玻璃杯中,可观察到鸡蛋一边冒气泡一边沉到杯底,一会儿又慢慢上浮,到接近液面时又下沉。

[原因]当鸡蛋遇到盐酸时会发生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产生气泡,由于鸡蛋的重力大于浮力,所以边冒气泡边下沉。

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CO2气体不断地附着在蛋壳表面,于是它们的总体积就比鸡蛋原来的体积大得多,被它排开的水量不断增多,浮力也就逐渐增大,等到浮力大于鸡蛋重力时,鸡蛋便慢慢上浮。

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第1课时

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第1课时

九年级第19期3版作业平台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第1课时夯实基础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堡集实验学校商翠荣一、选择题1.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放入水中,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是A.氯化钠和硫酸钾B.硫酸铜和氢氧化铁C.碳酸钠和氯化钙D.氯化钠和硝酸钾2.能与盐酸发生中和反应的是A.生石灰 B.熟石灰 C.碳酸钙 D.硝酸银溶液3.蚊子、蜂、蚂蚁等昆虫叮咬人后,会向人体注入一种叫蚁酸(甲酸)的物质,使皮肤红肿疼痛,要消除肿痛,可涂抹下列物质中的A.稀硫酸B.氢氧化钠溶液 C.稀氨水或肥皂水D.食用醋4.X、Y、Z三种金属中,只有Z能与稀硫酸反应,当把Y放入X的盐溶液时,Y表面有X析出,则X、Y、Z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A.X﹥Y﹥Z B.Z﹥X﹥Y C.Y﹥Z﹥X D.Z﹥Y﹥X5.20克20%的氢氧化钠溶液和20克20%的硫酸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显A.蓝色 B.红色 C.无色 D.紫色6.下列反应,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才能判断反应是否发生的是A.Fe和稀H2SO4 B.Cu(OH)2和稀HClC.稀H2SO4和NaOH溶液 D.Fe与CuSO4溶液7.苯甲酸(C6H5COOH)可用作食品防腐剂,其酸性比醋酸强。

下列对苯甲酸性质的推测不合理的是A 苯甲酸溶液的pH小于7B 苯甲酸溶液的pH大于7C 苯甲酸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D 苯甲酸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8.将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40 g,与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盐酸溶液40 g充分反应,常温下反应后溶液的pH值A 大于7B 小于7C 等于7D 无法确定9.人被蚊虫叮咬后,会出现皮肤痛痒,这是蚊虫分泌出的蚁酸所致。

下表是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

如果要减轻痛痒,你认为应涂抹下表物质中的10.胃溃疡严重的病人胃酸(盐酸)过多,可内服含有能跟盐酸起反应的物质成分的胃药,以减少胃中盐酸的含量而又不造成胃穿孔。

下列物质中,最适宜作为胃药成分的是A、CaCO3B、Al(OH)3C、NaHCO3D、Ca(OH)2二、填空题1.人的胃液里含有少量的盐酸,胃酸过多时常服用含氢氧化铝的药物,其反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类型为。

19 第三节 酸和碱的反应 第六课时:制取盐的十种可能途径

19 第三节 酸和碱的反应 第六课时:制取盐的十种可能途径

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第19课时)
制取盐的十种可能途径
一、讨论完成下表
注意:①只有、、、才可以与水化合成的碱。

、、、
②除SiO2外,其他的非金属氧化物都可以和水化合成的酸。

如:、、、
③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
④反应物,生成物。

⑤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只有
(除外)
⑥反应物,生成物。

⑦反应物,生成物。

二、讨论:举出制备ZnSO4 CuSO4 MgCl2可能的方法
(1)制备ZnSO
4

①Zn+H2SO4───②Zn+CuSO4──
③ZnO+H2SO4──④Zn(OH)2+H2SO4──
⑤ZnCO3+H2SO4──⑥ZnCl2+Ag2SO4──
(2)制备CuSO4:
①②
③④
(3)制备MgCl2:
①②
③④
⑤⑥
课堂练习
1、常见沉淀(五白一蓝一红褐):Mg(OH)
2、Fe(OH)
3、Cu(OH)2、AgCl、BaSO
4、BaCO3、CaCO3
常见沉淀中不与稀酸反应的为、;
与稀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为、;
与稀酸反应的难溶性的碱、、;
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①
②③
④⑤
2、过量Fe投入一定量的AgNO
3、Cu(NO3)2溶液中,得到固体为;若将Fe、Cu投入过量AgNO3溶液中,得到固体为,若Fe有剩余,滤液中溶质为
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下列物质间可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共16个)
Fe、NaOH、Ca(OH)2、H2SO4、CuSO4、BaCl2、Na2CO3、HC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酸和碱的反应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中和反应中pH的变化以及热量的变化。

②②盐的组成,并能初步判断盐类物质。

2、过程与方法: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究金属活动顺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酸、碱、盐对人类生活与社会生产的重要性
二、任务分析
1、起点能力:学生对酸和碱性质在以前的学习中有所认识
2、教学重点:认识酸碱中和反应以及反应中的酸碱性变化和热量变化。

探究金属活动顺序并能对简单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

3、教学难点:从中和反应中酸碱性的变化,设计实验探究金属活动顺序。

4、课型:探究、讨论
5、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中和反应
【设问】如果把酸溶液和碱溶液混合,会有什么变化呢?
【活动与探究】
1、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2~3滴酚酞溶液,测溶液的温度,用滴管取盐酸逐滴加入,到溶液
刚变为无色时停止加入盐酸。

溶液的碱性发生了什么变化?溶液的温度有什么变化?
2、取1所得的少量溶液,加入一滴氢氧化钠溶液,溶液的颜色又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
么?
3、取1所得的少量溶液放入蒸发皿中,加热到干,观察到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小结】酸 + 碱→盐 + 水
中和反应
【交流与讨论】194页
学生完成后交流
【拓展视野】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1、有沉淀生成
2、有气体放出
3、有水生成
【作业】每课三练18
【板书】
中和反应酸 + 碱→盐 + 水
【教后小结】
第二课时盐
【交流】酸的组成特征?碱的组成特征?
【探讨】盐的组成特征?
【提问】你知道哪些盐?它们有何共同之处?
【讲述】依据盐的组成,根据阴、阳离子的组成分类,将盐分为钠盐、钾盐、钙盐等、还可分成盐酸盐、硫酸盐、硝酸盐、碳酸盐等。

【交流与讨论】在前面的学习中接触过哪些物质能与盐溶液反应?
【小结】
1、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2、酸+盐一新盐+新酸
3、碱+盐一新碱+新盐反应物都可溶
4、盐+盐--新盐+新盐反应物都可溶
【交流与讨论】查阅附录四,探讨盐的溶解性。

钾、钠、铵盐水中溶;
硝酸盐入水无影踪;
盐酸盐(指氯化物)除去银,亚汞;
硫酸钡、铅水不溶。

【要求】学生记忆盐的溶解性
【练习】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问的关系如下:
活泼金属+酸→盐+氢气
金属氧化物+酸→盐+水
酸+碱→盐+水.
酸+盐→新酸+新盐
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
碱+盐→新碱+新盐
金属+盐→新盐+新金属
盐+盐→新盐+新盐
从以上的归纳中,我们可以看出,各类物质的相互反应中,都有盐类物质生成。

所以,我们可以联想到制备盐类的途径,方法有很多。

[想一想]
请用五种方法制备ZnCl2。

写出有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作业】每课三练
【板书】一、盐的化学性质
1、金属+盐—新金属+新盐
2、酸+盐一新盐+新酸
3、碱+盐一新碱+新盐(反应物都可溶)
4、盐+盐--新盐+新盐(反应物都可溶)
二、盐的溶解性。

钾、钠、铵盐水中溶;硝酸盐入水无影踪;盐酸盐(指氯化物)除去银,亚汞;
硫酸钡、铅水不溶。

【教后小结】
第三课时金属活动性
【提问】你知道锌、铁、铜三种金属活动性强弱顺序吗?请提出你的假设,并设计实验检验你的假设是否正确。

【归纳】
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 Ag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学生讨论】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有何用途。

【总结】在初中教材中,金属活动性顺序主要应用于在溶液中进行的两类置换反应:
一、金属+酸→盐和氢气.
反应条件: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排在氢前边;b.酸是指盐酸和稀硫酸等非氧化性酸,而浓硫酸、硝酸,不溶性酸、极弱的酸除外。

二、金属+盐→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
反应条件:a.反应物中的金属必须排在盐中的金属元素前边;b.盐必须可溶.
对此两类置换反应在应用时还应注意:
①铁与非氧化性酸或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呈现+2价
②很活泼的金属如:钾、钙、钠、钡与某些盐溶液反应时,是先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然后碱继续和盐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但没有金属生成,故应除去这四种金属。

【教师讲述】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初中化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正确理解和应用。

现将其几种应用归纳如下:
㈠判断金属是否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

例1.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的金属是( ) A.银 B.镁 C.锌 D.铁
分析:镁、锌、铁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所以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银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后边,故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所以答案为A。

㈡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
例2.为验证a、b、c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将它们分别投入稀盐酸中,只有c不能与盐酸作用产生气体。

再把a投入b的硝酸盐溶液中,在a的表面有b析出。

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b>a>c B.a>b>c C.b>c>a D.c>a>b
分析:a、b、c三种金属与稀盐酸反应,只有c不能与盐酸作用产生气体,说明a、b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边,而c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后边,故a、b比c活泼;把a投入b的硝酸盐溶液中,在a的表面有b析出,说明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a排在b 前边,综上所述可知a>b>c,所以答案为B。

例3.请你用最简单的方法,证明锌、银、(H)、铜的活动性顺序,至少需要选用下列物质中的(填序号)
①Zn②Ag③Cu④CuSO4溶液⑤稀硫酸⑥AgNO3溶液⑦FeSO4溶液
写出证明过程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分析:利用金属与酸反应的条件氢前金属能置换出酸中的氢而氢后的金属则不能,所以取用锌、铜和稀硫酸,将锌、铜分别放入与稀硫酸中,将见到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而铜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由此得出结论锌比铜活泼且锌排在氢前铜排在氢后;然后再取用铜与AgNO3溶液看两者能否反应,可见铜的表面附有银白色物质,说明铜可置换出银,所以铜比银活泼。

从这两组实验则可证明锌、银、(H)、铜的活动性顺序,所以至少需要选用所给物质中的①Zn③Cu⑤稀硫酸⑥AgNO3溶液。

答案为:①③⑤⑥ Zn + H2SO4 == ZnSO4 + H2↑ Cu+2AgNO3 == Cu(NO3)2 + 2Ag
㈢判断金属能否与其它金属的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

例4.将过量的铁粉放入含Zn(SO4)2和AgN03的混合溶液中,搅拌,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滤纸上留下的金属是( )。

A.Ag B.Fe、Ag C.Zn、Fe D.Fe、Zn、Ag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Fe排在Zn的后边、Ag的前边,所以Fe不能与Zn(SO4)2反应,故滤纸上不可能有Zn;但Fe能与AgN03反应换出Ag,所以滤纸上有Ag;又因为Fe是过量的,所以滤纸上有没反应完的Fe。

所以答案为B。

㈣判断置换反应进行的程度
例5.向AgNO3,Cu(NO3)2,Mg(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些锌粉,完全反应后过滤。

不可能存在的情况是( )。

A.滤纸上有Ag,滤液中有Ag+,Cu2+,Zn2+,Mg2+
B.滤纸上有Ag,Cu滤液中有Ag+,Zn2+,Mg2+
C.滤纸上有Ag,Cu,Zn,滤液中有Zn2+,Mg2+
D.滤纸上有Ag,Cu,Zn,Mg滤液中有Zn2+,Mg2+
分析:金属活动性顺序为Mg﹥Zn﹥Cu﹥Ag,即Zn能置换出Cu(NO3)2中的Cu,能置换出AgNO3中的Ag,但不能置换出Mg(NO3)2中的Mg。

若加的Zn不足,置换反应只能部分进行,锌粉加入溶液后,首先置换Ag+,当Ag+被置换完后,再置换Cu2+。

也就是说,当滤纸上有Ag和Cu 时,滤液中肯定没有Ag+;当滤纸上有Ag,Cu,Zn,滤液中肯定没有Ag+,Cu2+。

所以答案为B和D。

[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实质上就是金属单质与金属阳离子的置换反应。

如果滤纸上的金属单质与滤液中的金属阳离子能够反应,则这种情况肯定不会发生(即不能共存),因此答案为B(Cu和Ag+反应)、D(锌不可能置换出镁)。

]
【作业】每课三练
【板书】一、金属+酸→盐和氢气.
反应条件: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排在氢前边;b.酸是指盐酸和稀硫酸等非氧化性酸,而浓硫酸、硝酸,不溶性酸、极弱的酸除外。

二、金属+盐→另一种金属+另一种盐.
反应条件:a.反应物中的金属必须排在盐中的金属元素前边;b.盐必须可溶.
注意:①铁与非氧化性酸或盐溶液发生置换反应时,呈现+2价
②很活泼的金属如:钾、钙、钠、钡与某些盐溶液反应时,是先与水反应生成碱和氢气,然后碱继续和盐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但没有金属生成,故应除去这四种金属。

【教后小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