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掷骰子吗——量子力学史话》读书笔记

合集下载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读后感800字_800字读后感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读后感800字_800字读后感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读后感800字_800字读后感文学界的科学史——读《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有感上帝掷骰子吗?无数科学家为这个问题背后的量子力学痴迷疯狂。

如果要评选物理学发展史上最伟大的那些年代,那么20世纪初必然榜上有名,因为它为我们带来了相对论和量子论,并最彻底地推翻和重建了整个物理学体系。

量子力学的发展史是物理学上最激动人心的篇章之一。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这本曹天元所著的科普书籍,则淋漓尽致地将其展现了出来。

在这本书里,我们会看到物理大厦在狂风暴雨下轰然坍塌,却又在熊熊烈焰中得到了洗礼和重生。

我们会看到最革命的思潮席卷大地,带来了让人惊骇的电闪雷鸣,同时却又展现出震撼人心的美丽。

我们会看到科学如何在荆棘和沼泽中艰难地走来,却更加坚定了对胜利的信念。

这本书前半部分的章节讲述了“光的波粒二象性”的确立,直到EPR佯谬和薛定谔的猫出场的那一刻,全书进入了最佳境。

作者将科普写得如武侠小说一般跌宕起伏、荡气回肠、精彩绝伦,甚至还有点诗情画意。

在作者笔下,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不是神人,他们只是普通人,只是一个个为一个问题困惑且强烈想要解决它的有着意志坚定的普通人。

“人们在量子这个精灵的带领下一路走来,沿途如行山阴道上,精彩目不暇接,但现在却突然发现自己已经身在白云深处,彷徨不知归路。

放眼望去,到处谜雾茫茫,不辨东南西北。

” 量子论光怪陆离,各种各样的推论无不荒诞。

但这些科学家却一个个都具有闯入一毛不拔的未知境地开拓疆土的毅力和勇气。

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这些科学家由衷的敬佩和因量子物理的每一个突破而怀有的难以言喻的激动。

读过这本书后,我开始明白,科学乃至社会的进步,是需要不断地跳出狭隘的思维,打破顽固的局势。

我们需要拥有科学的精神,去无条件地相信一切看似不可能的东西,去质疑一切看似无懈可击的理论。

这就是所谓的“不破不立”。

因为回答了一个问题后,等待着我们的不是一劳永逸,而是更多问题的接踵而至。

《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心得体会.doc

《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心得体会.doc

《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心得体会《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心得体会:爱因斯坦:“玻尔,亲爱的上帝不掷骰子!”玻尔:“爱因斯坦,别去指挥上帝该怎么做!”这段耐人寻味的对话出自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会议。

在这届会议上,爱因斯坦、玻尔、普朗克、海森堡和居里夫人等物理学界的天才大师们聚首一堂,对量子理论的未来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

以尼尔斯·玻尔(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为代表的哥本哈根学派认为:自然界是由概率组成的,任何事物的的发展结果都是按照概率来分布。

爱因斯坦,作为相对论的创始人,坚定不移的认为“因果论”是物理学的根本,一切的发展的都有规律可寻。

将近100年后的今天,量子理论出现在现在文明的各个角落,从电脑到激光,从核能到生物技术,尖端科学领域几乎无一不依靠量子理论。

从这个角度来看,玻尔在与爱因斯坦的那场世纪辩论中应该是略胜一筹。

量子理论是一个复杂的物理物理谜题。

在量子论诞生100多年后的今天,大众依然对量子的概念困惑不已。

这也正常,目前就算最顶尖的物理学家也很难对量子论究竟是什么下定论,就连它的创始人玻尔也说:“如果谁不为量子论所困惑,那么它就是没有理解量子论”。

我从高中开始就对物理和宇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学时还考虑过选择物理专业。

奈何上了几节中等难度的物理课后,我深深的感受已经触碰到了智商的天花板,只得转投数学经济。

近几年,国家在量子物理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量子卫星、量子通讯和量子计算机等领域可以说已经领先于世界。

在这样的背景下,不了解一点量子物理的知识以后怎么能跟上时代进步的步伐。

《上帝掷骰子吗?》是一本量子物理的科普佳作,作者用生动的语言讲述了量子物理的发展过程于基本理论,将物理学家的思想碰撞比喻成量子物理的“三大战争”,阅读起来甚至有点激动人心。

不过,就算本书中只介绍了量子物理的一点皮毛,对于我的世界观依然有很大的冲击,在这里就捡几个感悟最深的说吧。

一、从三次”波粒战争”看科学的发展。

《上帝掷骰子吗?》读书报告

《上帝掷骰子吗?》读书报告

《上帝掷骰子吗》感悟《上帝掷骰子吗?》这个文艺的标题乍看起来似乎和宗教有关,但是通过副标题《量子物理史话》我们很意外的知道这是一本物理学史著作,而且是关于量子物理的史学著作。

量子理论恐怕是整个物理学上比较晦涩难懂的理论了,尽管量子理论的提出已经100多年了,但是它却从来没有渗透到大众意识中去,普通人对它也是知之甚少,甚至对这个名词都没有印象。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量子理论的发现是整个物理学界的重大贡献,它对整个世界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斥的着量子理论的结晶,像我们手中的智能手机,电脑等,无一不是靠量子理论的所带来的科技的支撑。

此书的标题取自物理史上的经典故事,在本书中也提到了。

在那个混沌的年代,在发现量子论之后,玻尔遇到了很大的阻力,当他向爱因斯坦(光量子假说提出者,量子力学奠基人之一)求助时,却得到了出乎他意料的否定。

爱因斯坦无法接受玻尔用概率论来解释世界的想法,他当时把嘴上没毛的玻尔教训一顿后说了一句物理学史上的名言:“记住,仁爱的上帝绝不会掷骰子。

”年轻气盛的玻尔针锋相对的反驳:“上帝不仅掷骰子,而且会把骰子掷到我们看不到的地方!”这也促进了物理学史上的一段佳话,取《上帝掷骰子吗?》这个标题也很好的切合了本书的主题内容。

从一个简单的故事,赫兹探索电磁波开始。

幽静的森林,清雅的湖泊才是探索科学的圣地。

心无旁骛注视着实验仪器,电与磁的碰撞,激起新物理时代的火花,时代的导火索已被点燃,慢慢延伸着,等待炸开这个混沌的时代,寻求新的光明。

高举科学与真理的大旗,宇宙的奥秘在慢慢被人类破解。

两朵乌云幽幽,整个物理学界都为之黯然,沉寂的岁月,无声的年代。

所有人无法想象,两朵乌云对整个物理学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而正是着两朵乌云,给这个物理学界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狂风暴雨,电闪雷鸣,并引发可怕的大火与洪水,彻底摧毁现在的繁华与美丽,旧世界的一切将被荡涤干净。

物理学在烈火和暴雨中实现涅槃,重新建造起两幢更加壮观雄伟的城堡——相对论和量子论。

《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

《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

不一般的科普上帝掷骰子吗?在我第一次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我丝毫没有意识到,这竟然是一本描绘量子力学世界的科普著作,我反而以为这是一本哲学书。

直到后来我才了解到,这本书的书名来源于爱因斯坦的名言:上帝不会掷骰子。

在当时,爱因斯坦不肯承认随机性在客观世界的存在,他肯定的提出了这个观点,“上帝不会掷骰子”,并由此引发了一个经典的论战:上帝掷骰子吗?本书作者曹天元,身为科普作家,却不是科班出身,1981年生于上海,中学毕业后赴美国和中国香港读书,主攻专业为生物化学和电子工程,却写出了这一本堪称中国“时间简史”的科普著作,“上帝掷骰子吗?”。

他以独特且富有魅力的文笔,将量子力学史中一位位著名的人物与其故事完完整整的展现了出来。

我深深为之感到震撼,量子力学的世界是那么的丰富多彩。

我并不是第一次阅读这本书了。

早在高二那年,我就在学校的图书馆中与它初次邂逅,只是随意的一瞥,我就牢牢的锁定了这本书。

这本书对当时的我,影响深远。

这本书开拓了我对物理,尤其是量子力学的眼界,带领着我领略了一番未知的量子领域的无限风光。

让我重新激荡起了对物理的兴趣。

不仅如此,大多数的科普都做不到的是,曹天元写的语言更为丰富和生动。

我曾经读过“时间简史”这部同样被誉为科普著作的名作,然而我却并没有足够的耐心看完这一本书,作者霍金,用十分严谨的文字和语言告诉我们关于宇宙的知识,然而在外行人看起来,就是枯燥无味的公式,定义,毫无乐趣可言。

相比之下,在“上帝掷骰子吗?”一书当中,不仅有作者丰富生动的文笔,而且有各种大名鼎鼎,如雷贯耳的科学家为了量子力学这条路所作所为,更加难能可贵的,是那些伟人们,在开拓探索中的,顽强,不屈,坚持,都在作者的笔下熠熠生辉。

从幼儿园到大学,所有科学家留给我们的印象都只有他的学术成就,然而,在曹天元笔下,我才第一次看到了有血有肉的鲜活的他们的形象。

有牛顿的小肚鸡肠,有爱因斯坦的坚守不屈,有普朗克的迷茫。

有人说这本书并不严谨,甚至在书中有一部分的知识是错误的。

读书笔记之《上帝掷骰子吗?》

读书笔记之《上帝掷骰子吗?》

读书笔记之《上帝掷骰子吗?》
曹天元
作者说这不是一本正经的科普,只是一本消遣的书,不过这也足够让一个文科生偷窥一下量子力学的历史。

我觉得这是今年读完《世界观》之后,又一本非常棒的科普读物。

奎因-迪昂论点认为:我们的观点并不是单独,而是作为整体来面对“经验的裁判”,如果裁判我们某些观点是错误的,我们更试图去修正这个观点网络的边缘的部分,而避免动到这个观点网络的核心。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物理学的发展,大概也是遵循这样的一个规律:不断修正改进,偶尔也会转向,做出质的变化。

1887年,德国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Heinrich Rudolf Hertz)刚刚30岁,就验证了麦克斯韦理论所预言的电磁波的存在。

到了1901年,赫兹死后的第7年,古格列尔莫-马可尼(Guglielmo Marconi)发明的电报已经可以穿越大西洋了。

波粒二象争论和决定论的兴衰是这部书(史话)的主线。

波或者粒只是我们观察电子特征的两种方式,而不是其本质特征。

S正如红色是我们视觉系统对光线某些特征进行反馈的一个主要特征,而不是这个世界的一个客观特征。

道德情感所反映的并不是客观真实的事物。

从薛定谔的猫延展开来的那段故事,一直到对意识的解释,写得非常精彩。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读后感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读后感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读后感正是这只非死非活的姓薛的猫,开启了一道大门,并用它的爪子在上面歪歪斜斜地印上了“骰子”两个大字,门里释放出的意识的幽灵在物理世界里游荡近百年,没有人不为此头痛不已。

在路上(附照片)■朱芳艺如果说人们经常因“离终点不远了”而感到喜悦或恐惧的话,看上去已近完美的19世纪末的物理学就是这样一个幻觉的肥皂泡。

在这个牛顿王国里,给我一个初始条件,则一切都可以被推演。

若抛开决定论可能引发的自由意志问题,我们是很可以为如此一个严整的秩序世界目眩神迷的,这是理性的骄傲,真理的健康气息,几可替代上帝的力量,似乎我们需要做的只是修补几个小缺口,然后上帝之杯就归人类所有了。

而与堂皇的经典物理大厦相比,量子论更像是叛出神殿的浪子,曹天元选择量子论为题,其实是聪明之至:若是写经典物理史话,则大致是牛大帅大旗一挥,麦上将又下一城,科学如何伟大光明之类……而一个没有止境的旅途,永远是比已臻圆熟的状态更值得叙述的;充满矛盾的混合体,也往往比看上去井然自洽的体系具有更多的价值。

惊艳——中文世界里,哪有科普写得如此跌宕精彩的呢?《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从其网络连载的时候我就开始跟踪,第一感觉是惊艳:中文世界里,哪里有过科普写得如此跌宕精彩的呢?光的本质问题是书的第一条主线,作者以武侠小说的架势叙述了波动论和粒子论长达几百年的纷争,就像紫霞和青霞这对佛祖面前的双股灯芯一样纠缠不休,喜欢武侠的朋友们不妨把某大牛读成某大侠,把波动和粒子当成剑宗和气宗,把柏林和哥本哈根看作武当和少林,一样能读得很high。

怎么能不high呢,文笔既佳,情节又曲折,又很少用方程式和名词来恐吓人民群众,恰如其分的比喻,再加上中文写作里并不算普遍的幽默感像雨后的蘑菇一样散布各处。

但若仅仅是high了的话,这就不过是一个点头赞许之余,看过即忘的传奇故事而已,所幸作者写的是量子论——有史以来最叛逆得不像话的科学理论:自身充满矛盾也就罢了吧,还与哲学、精神、意识这些科学世界里的异客暗渡陈仓。

《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800字

《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800字

《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800字《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800字:看完了曹天元的《上帝掷骰子吗?》总体来说这是一本非常不错的科普书,尤其是前半部作者写得非常生动,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物理学,都值得你看看,当然并不是说这本书就简单易懂了,毕竟这是一本介绍量子物理发展史的书。

第一个感受,原来科学并不是绝对的真理,并不是说科学就都是正确的,很多时候我们认为正确的科学知识,若干年后却发现是错误的,科学是在演进的。

所谓的科学其实是人类不断通过自我否定,不断反思,探索与拓展,让我们的认知不断迭代、不断进化的过程。

所以怀疑一切,所有的知识都要敢于去怀疑,但这种怀疑不是让你去否定一切,而是不盲从,审慎对待我们接受的一切知识。

更进一步,就是永远不要向别人证明你是更聪明的那个人,你所有的知识都有可能会过时,会被推翻,要有一颗开放的心,去倾听、去理解不同的观点与想法。

第二个感受,我们未知的世界远远大于我们已知的世界,对自然、对这个世界永远要有一颗敬畏的心。

今天我们在讨论量子物理,讨论弦理论,这些理论已经让我们看到了世界的奇妙,可这些却很可能只是沧海一粟。

对我们的宇宙,我们所了解到太少了,何况在我们的宇宙之外可能还有宇宙。

读后感·我们是如此的渺小,每一个人相对于我们宇宙是渺小的,而我们的宇宙在所有的宇宙可能也如同我们与银河、与宇宙相比一样的渺小。

第三个感受,科学家是伟大的,正是他们对这个世界的不断探索,才让我们可以对这个世界了解越来越多。

一代一代的科学家不断提出问题,不断寻找答案,才有了今天的量子物理学。

生有涯、知无涯,我们不能因为知无涯而放弃对知识的追求,无论什么时候,即便死亡临近,也不是我们放弃探求知识的理由,人生就应该活到老、学到老。

第四个感受,哲学与数学是最基础的知识,哲学可以让我们有严谨的逻辑,而数学才是表达这个世界的最美语言。

简单的说说一些感受,今年看了两本关于量子物理的科普书,另一本就是《宇宙的琴弦》,都非常的棒,推荐所有人都应该看看,尤其是学生。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读后感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读后感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读后感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读后感人类对于宇宙和自然的探索是无止境的,而其中最引人入胜的一门学科便是物理学。

在物理学的广阔领域中,量子物理学无疑是最为神秘和深奥的一部分。

最近,我有幸读到《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这本书,它由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费曼所撰写,深入浅出地讲述了量子物理的发展历程和理论基础。

读完之后,我对量子世界的奇妙与复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这门学科的无穷魅力产生了更大的兴趣。

这本书的魅力之一在于作者的讲解风格。

费曼以其独特的幽默和流畅的叙述能力,将晦涩复杂的量子物理概念娓娓道来,使得读者不再被那些冗长的公式和抽象的概念所困扰。

他通过耐心而生动的叙述,将物理学变得生动有趣,让我们能够从历史的角度了解量子物理的产生和发展。

书中,费曼通过解析以往科学家的实验和思想,向我们展示了他们对量子物理学的贡献。

例如,他详细介绍了普朗克通过研究黑体辐射现象而提出的量子假设,以及爱因斯坦解释光电效应的理论。

这些实验和理论揭示了量子世界的突破性发现,为后续的科学家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除了对历史事件的解析,费曼还通过大量的例子和比喻,使得我们更容易理解量子物理的基本概念。

例如,他用扑克牌游戏来解释“测量”在量子世界中的概念,用音乐的不连续性来比喻量子物理的不确定性原理。

这些富有启发性的比喻让我们能够直观地把握量子物理的核心观念,更加深入地理解其原理和应用。

令人惊叹的是,费曼并不满足于对量子物理学的基本概念进行解析,他还深入探讨了量子物理学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书中涵盖了诸如量子计算、量子通信等领域,这些前沿的研究方向让我更加意识到量子物理学的伟大潜力和不可思议之处。

通过读这本书,我深深感受到了量子物理在改变世界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也增强了自己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和探索的欲望。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是一本深入浅出、富有启发性的物理学著作。

通过对量子物理学的发展历程进行透彻解析,费曼成功地将抽象的概念变得鲜活有趣。

上帝掷骰子吗读书笔记

上帝掷骰子吗读书笔记

上帝掷骰子吗读书笔记【篇一:《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探寻宇宙本质——读《上帝掷骰子吗》有感这个学期,由于选修了《科学技术史》这门课程,并且通过老师的推荐,我开始阅读一些关于科学技术史方面的书籍。

在这之中,最引人入胜,最能引人思考的当属《上帝掷骰子吗》一书。

书中,作者从一个普通人的视角,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去解读现今最高端的物理学思想——量子物理学和它的发展历史。

从海因里希.鲁道夫.赫兹的电磁感应实验讲起,到“波动派”及“微粒派”对电子长达百余年的争论,最终引出现代量子物理学的发展历史。

在这一段物理史上的大爆发时期,各种理论争相冒头,科学家们都用自己的方法试图去解释量子物理学中的神秘现象。

正式这段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争论,见证了量子物理学的发展历程,见证了那些伟大的物理学先贤们如何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孜孜以求,至死方休。

虽然,这本书貌似是在讲科学在历史上的演变过程,似乎是一本毫无生气的科普类读物,犹如一杯白开水一般将一段历史叙述给读者。

但是,经过细读之后,我发现,作者的想法远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简单。

它更像是一本通过一门科学的发展来探讨人们对世界观的看法并且带有一些哲学性探讨的书。

从谈及现代量子物理学的诞生之时起,书中便充满了关于世界本质的各种哲学性争论,而这恰恰是这本书的迷人之处。

书名《上帝掷骰子吗》,本身就是一个深刻的哲学命题——世界是随机的,由大量的偶然事件组成;抑或是处于某种既定的复杂程序(或可称为一条巨大的因果链)中,万事万物其实都在按照一定的轨迹运行。

量子论中的测不准理论就说明了,从最微观层面看,基本粒子的运行无法精确测量,是完全随机的,那么也就说明在此基础上组建的世界也是随机的。

量子物理学虽经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检验均被证明获得巨大成功后,人们对量子物理学的某些基本原理仍然众说纷纭。

而就在不久前,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了量子物理学中的基础理论——测不准定律,似乎存在缺陷:一个基本粒子的动能和势能在同一时刻能够被精确测量,这无疑对量子物理学的基础理论带来了威胁。

《上帝掷骰子吗》读书笔记

《上帝掷骰子吗》读书笔记

《上帝掷骰子吗》读书笔记
《上帝掷骰子吗》是一本由曹天元撰写的科普书籍,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量子力学的发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学到了一些关于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重要启示。

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书中提到的“双缝干涉实验”的概念。

这个实验展示了微观粒子的波动性,即它们在通过双缝时会表现出干涉现象。

这让我想到了在科学研究中,我们需要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假设,并不断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书中提到的“不确定性原理”也让我深受启发。

这个原理表明,我们无法同时精确地测量一个微观粒子的位置和动量。

这让我想到了在科学研究中,我们需要接受一定的不确定性,并通过不断的实验和观察来逐渐接近真相。

“互补原理”的概念也让我受益匪浅。

这个原理表明,微观粒子的波动性和粒子性是互补的,我们无法同时观察到它们。

这让我想到了在科学研究中,我们需要学会接受不同的观点和理论,并通过综合和整合来形成更加完整和全面的理解。

《上帝掷骰子吗》是一本非常有趣和启发性的书籍,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学到了量子力学的基本知识,还学到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重要性。

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科学研究,也适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思考和决策。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坚持运用这些方法,并不断学习和实践,我们就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四)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四)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四)(书摘)第四章白云生处玻尔的模型更预测了一些新的谱线的存在,这些预言都很快为实验物理学家们所证实。

根据玻尔模型,人们很快就发现,一个原子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它最外层的电子数量,并由此表现出有规律的周期性来,这就为周期表的存在提供了最好的理论依据。

但是人们也曾经十分疑惑:对于拥有众多电子的重元素来说,为什么它的一些电子能够长期地占据外层的电子轨道,而不会失去能量落到靠近原子核的低层轨道上去。

年轻的泡利在1925年做出了解答:他发现,没有两个电子能够享有同样的状态,而一层轨道所能够包容的不同状态,其数目是有限的,也就是说,一个轨道有着一定的容量。

当电子填满了一个轨道后,其他电子便无法再加入到这个轨道中来——“泡利不相容原理”。

这的确能够更好地帮助人们理解“化学社会”的一些基本行为准则。

关键在于,玻尔的电子轨道模型非常有说服力地解释了原子的性质和行为,它的预言和实验结果基本上吻合得丝丝入扣。

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玻尔理论便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全世界的物理学家们都开始接受玻尔模型。

甚至我们的那位顽固派——拒绝承认量子实际意义的普朗克——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当初那伟大的发现。

1922年,玻尔获得了诺贝尔奖。

科学家们不久就发现了谱线在弱磁场下的一种复杂分裂,称作“反常塞曼效应”。

这种现象要求引进值为1/2的量子数,玻尔的理论对之无可奈何。

另外玻尔理论沮丧地发现,自己的力量仅限于只有一个电子的原子模型。

对于氢原子,氘原子,或者电离的氦原子来说,它给出的说法是令人信服的。

但对于哪怕只有两个核外电子的普通氦原子,它就表现得无能为力。

甚至对于一个电子的原子来说,玻尔能够说清的,也只不过是谱线的频率罢了,至于谱线的强度、宽度或者偏振问题,玻尔还是只能说声抱歉。

为了解决这些困难,玻尔、兰德、泡利、克莱默等人做了大量的努力,引进了一个又一个新的假定,建立了一个又一个新的模型,有些甚至违反了玻尔和索末菲的理论本身。

《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通用8篇)

《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通用8篇)

《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通用8篇)《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篇1有幸在年幼时读到这本书,诚如作者所说就像开启了一场沿途风景绝妙的旅程。

本书从”波粒之战“写起,这场争端贯穿了前半部书;而来到20世纪,随着波粒二象性被广泛接受,后半部书转而以双缝干涉实验为切入点,介绍各种量子理论对世界本源的解释和探索。

庆幸的是以我的贫瘠功底,借着作者深入浅出的讲解竟也开启了这个全新领域的探索。

在科学的海洋里遨游,乘坐莫比乌斯纸环,体验高速世界的奇境,寻找那股神奇的青春之泉,触碰皇冠上的明珠,这一切的一切是如此令人神往。

多想回到那个伟大的年代,量子论横空出世,物理大厦在狂风暴雨下轰然倒塌,却又在熊熊烈焰中得到了洗礼和重生。

各路高手华山论剑,我仿佛看到普朗克导出能量不连续时的吃惊与犹豫,仿佛看到海森堡推出不确定性原理时的激动与兴奋,仿佛听到爱因斯坦与玻尔之间激烈的论战,这一切的一切又是如此让人激情澎湃。

如今重谈物理再无当年的汹涌,也未曾想过短短几载一个人的心境能发生如此巨大的转变,但愿这颗赤子之心长留,仅以此献给年幼的我。

《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篇2一句话短评:趣味性很强的量子力学相关的历史与科普类读物。

本书前半部分主要是关于量子力学的建立,其中的知识点及推论在本科的专业课学过,尤其是作为一个学渣对这些知识半懂不懂,所以在阅读过程中整理重构了过往的知识,读起来一气呵成。

没有直接对理论进行解释,而是从历史的角度出发,一点一点展示在风云变幻的时代里,科学家们怎样遇见一个又一个问题,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一次次地三观尽毁,而后重新建立起新的三观。

为什么这么假设,怎么进行的推理,争锋相对的辩论,量子力学就这样一点点地建立起来,而读者也对量子力学理论和量子力学的思想有了最基本的认识,读起来可谓是酣畅淋漓。

后半部分则是量子力学的发展历史,依旧很有趣。

其中,各种理论繁多,果然只有脑洞大的人,才适合搞科研,作者对各种理论的解释简单明了,略显泛泛。

《上帝掷骰子吗》读书笔记

《上帝掷骰子吗》读书笔记

《上帝掷骰子吗》读书笔记《上帝掷骰子吗》其实是一部关于量子论的史话,是一个叫曹天元的作家所写的比较高端的科普读物,他不是一名物理学家,但是他却用他那非“专业的”的写作手法带我们领略了一场科学史上的盛宴。

本书的感情基调是轻松的,趣味的,作者用他那小说化的写作手法,向我们娓娓道来关于量子论的故事,我们从神话时代出发,沿着量子发展的道路,亲身去经历了科学史上的乌云和暴雨,直至最后艰难的建立了量子理论为止。

其中我们不仅可以知道很多有关物理方面的历史,可以领略到众多伟大物理学家的风采,可以知道他们是如何去探索科学上未知领域的,可以知道他们是如何去开辟属于自己的通向科学至高地的道路的,还可以看到他们之间智力上的较劲。

使我们明白其实科学的发展就是在这些物理学家相互提出理论然后又相互证伪的过程中进行的,并告诉了我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意义所在。

除此之外,作者还在书中插入了很多“饭后闲话”,讲述了一些有关物理学家的趣闻逸事,使我们读来趣味十足,并会不时感叹作者文笔之精妙,竟然可以把物理这门枯燥难懂的知识讲得如此自然、易懂。

虽然他的写作风格使本书存在些许不严谨的“硬伤”,但不可否认它是一本成功的科普读物。

因为相比那些用纯科学的语言写出来的科普读物,它更易为人们接受,在科学知识大众传播方面起到的作用更大。

起码就我而言,我是比较喜欢他的这种写作风格。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作者对量子论还是下过一番功夫去研究的,否则他对量子论的叙述就不会如此的透彻。

所以,我认为它是一本成功的科普读物,因为它至少成功的向大家讲述了量子物理的一段历史,或许并不完全准确,但是我们毕竟可以知道这门科学的发展历程,我们毕竟了解了很多基本的量子物理理论,我们毕竟了解了大批伟大的科学家的事迹。

对于一本科普读物来说,我觉得这已经足够了。

只能说各花入各眼吧,不同的人对它有不同感受和看法,我们不能强迫别人说它好,也不能强迫别人说它不好,所以如果你感兴趣的话,那你就不妨自己去看看,相信等你看完后,你会有自己的看法,对上帝掷不掷骰子也有你自己的答案。

《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

《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

《上帝掷骰子吗?》读后感谈到给我印象最深的书,我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网络上大量的玄幻小说,小说中的主人公所拥有的各种美好的品质在无形之中影响了我,但是玄幻小说毕竟是玄幻的,里面的人物都是虚假的,回想起来总会觉得有些“只知其意,不得其形”,故此我又想到了另外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做《上帝掷骰子吗》,在这本书中,作者以量子力学的发展为主线,串着一个个著名人物,这些人物我之前的高中学习生涯中,大多都听说过,也学过他们发现的知识,算是“得其形”了,而作者在这本书中以他们独特的故事讲述了关于量子力学的奥秘,我从中学到了知识的同时,也跟着这些名人学到了不少优秀的品质,虽然这是一本科普类的书籍,但它的厉害之处就是能将复杂难懂的科普知识描写成一个个传奇的故事,这个传奇的故事就从“光”是什么开始。

故事是从一个人开始,这个人名字叫法拉第,这个名称我在上初中、高中物理课的时候非常熟悉,乃至于现在依然记忆犹新,就是他发现了大名鼎鼎的法拉第电磁感应,建立了电磁学的基础。

而接下来还有个神人,他叫麦克斯韦尔Maxwell,他用数学公式描述了电场与磁场。

再接着,德国的物理学家赫兹,他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并且有了一个了不起的发现:电磁波的速度是3x108m/s,光就是一种电磁波,从而引入了光的波动学说。

赫兹在发现了电磁波之后,他的导师推荐他去柏林大学当教授,但是赫兹觉得柏林太繁华了,花花世界不适合潜心做研究,于是就留在了卡尔斯鲁厄,他的这种一心做研究的品质就很值得我学习,我在学习的时候就很容易被其他事物所干扰。

接着说书,赫兹没有去柏林,所以柏林这个教授的位置被另外一个人意外获得了,而这个人,将来会在物理界掀起一场血雨腥风!在当时,除了光的波动学说,还有一批科学家,认为光是由各种粒子组成的,称为光的微粒学说。

这一派有一位大牛,他的名字叫做牛顿,一个在数学界、物理界甚至其他好多界都被称为神人的人,是被苹果开发了的神人。

牛顿在1704年出版的巨著《光学》,在之后整整100年的时间里,都被奉为金科玉律。

读《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有感

读《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有感

读《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有感读《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有感看小说一直是我的主要娱乐方式,爱情故事、玄幻小说、鸡毛蒜皮的家常我都来者不拒,只要逻辑性合理,我都会带着一种欣赏或是娱乐的心情去品读。

读完一本书,闭上眼睛慢慢回味或者是粗糙地在留言板写上几句感悟已成为一种习惯。

遇见这本书,是一件很机缘巧合的事情,是在知乎上一个知友在与我讨论《天才在左疯子在右》极力推荐的;带着极大的好奇心翻开它,翻开之后就被深深吸引了。

本次上《理论化学基础》这门课,对于我一个理科女来说,太过理论的知识体系已使我头晕不已,后又听到老师布置的是一篇读书笔记,我就姑且用看过的小说来写篇读后感滥竽充数吧。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是关于量子论的故事。

量子论是一个极为奇妙的理论:从物理角度来说,它在科学家中间引起了最为激烈的争议和关注;从现实角度来说,它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变化和进步;从科学史角度来说,也几乎没有哪段历史比量子论的创立得到了更为彻底的研究。

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它的基本观点和假说至今没有渗透到大众的意识中去,这无疑又给它增添了一道神秘的光环。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这本书带我做了一次量子之旅。

首先作者从神话时代出发,沿着量子发展的道路,带着我亲身去经历科学史上的乌云和暴雨,追逐流星的辉光,穿越重重迷雾和险滩,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们并肩作战。

除了回顾基本的历史背景,作者还引领着我们向着未来探险,去逐一摸索量子论面前的不同道路,闯入人迹罕至的未知境地,和先行者们一起开疆扩土。

作者以极具诙谐但又不乏科学严谨的口吻叙述了经典物理和量子力学的碰撞,以及量子力学从无到控制整个微观世界的艰难发展历程,回顾了一些我们曾经学过的经典实验。

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作者对那些在量子物理界光耀千秋的科学家的崇敬和对量子物理界的每一个突破都有着由衷的激动。

这本书在叙述方面最成功的莫过于它不是简单讲述量子物理科学家们的贡献而是将其符号化,而是从各个角度阐述这些人的性格特征,让他们的形象跃然纸上。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力学史话》读书笔记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力学史话》读书笔记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力学史话》读书笔记中学时学的是理科,还记得当时的自己对数学、物理尤为感兴趣,而对化学、生物就兴味索然了。

也看过几本科普著作,《数学的语言》、《什么是数学》、《从一到无穷大》,还有加来道雄,阿西莫夫,张景中的系列等等,尤其是《什么是数学》一书,当时是高二快结束的时候,仿佛入了迷一般,从集合论到极限与微分,即便没有任何高数的基础,也看得如痴如醉,连章末习题都做了一遍,虽然拓扑那一章实在是看不懂。

谁曾想,这样一个人,居然恍惚中来了财大,学习金融,既非自愿,也非不愿。

大学两年,似乎再没有接触科普著作了,直到近日看了曹天元的《上帝掷骰子吗——量子力学史话》。

其内容于我而言,并没有太多的惊喜,毕竟作为科学史,内容上早有前人写过:像第十章《不等式》之前的内容我都看过两三个版本了,即便是最后三章的内容也在加来道雄的书中看过。

就是在这样一个许多科普名家都涉猎过的领域中,居然能够开拓一片自留地来。

在我眼中,这本书绝对称得上一部优秀的科普著作(尤其是在国内来讲)。

之前看到作者简介是个八零后的时候着实有一丝惊讶,我还以为是哪位五六十岁的中年教授写的呢。

接下来,言归正传,谈谈阅读体会吧。

首先,从科学性上讲,对我这种现代物理的门外汉而言,就算书中有科学错误,只要不是低级的逻辑错误,我也发现不了呀。

但从作者标注的引文,对一些理论的解释澄清看,是比较严谨的。

这部分就只有略过了。

其次,作为科普这种通俗读物,文学性是非常,甚至是最重要的。

而曹天元的文笔流畅,语言诙谐幽默,阅读感十足。

一百多年的量子力学成长史:从法拉第的电磁实验,到多历史,多世界诠释的提出,数以百计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前仆后继,描绘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量子力学画卷。

让人心襟荡漾,恨不能立即投入到理论物理的大海中去,寻觅璀璨的量子力学珍珠。

同时,作者文风犀利,将物理学界的学术之争描写的如同武侠小说中的江湖帮派纷争一般,大大增加了该书的可读性,如“从黄金年代走来的老人,在革命浪潮中成长起来的反叛青年,经典体系的庄严守护者,新时代的冒险家,这次终于都要作一个最终了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力学史话》
读书笔记
中学时学的是理科,还记得当时的自己对数学、物理尤为感兴趣,而对化学、生物就兴味索然了。

也看过几本科普著作,《数学的语言》、《什么是数学》、《从一到无穷大》,还有加来道雄,阿西莫夫,张景中的系列等等,尤其是《什么是数学》一书,当时是高二快结束的时候,仿佛入了迷一般,从集合论到极限与微分,即便没有任何高数的基础,也看得如痴如醉,连章末习题都做了一遍,虽然拓扑那一章实在是看不懂。

谁曾想,这样一个人,居然恍惚中来了财大,学习金融,既非自愿,也非不愿。

大学两年,似乎再没有接触科普著作了,直到近日看了曹天元的《上帝掷骰子吗——量子力学史话》。

其内容于我而言,并没有太多的惊喜,毕竟作为科学史,内容上早有前人写过:像第十章《不等式》之前的内容我都看过两三个版本了,即便是最后三章的内容也在加来道雄的书中看过。

就是在这样一个许多科普名家都涉猎过的领域中,居然能够开拓一片自留地来。

在我眼中,这本书绝对称得上一部优秀的科普著作(尤其是在国内来讲)。

之前看到作者简介是个八零后的时候着实有一丝惊讶,我还以为是哪位五六十岁的中年教授写的呢。

接下来,言归正传,谈谈阅读体会吧。

首先,从科学性上讲,对我这种现代物理的门外汉而言,就算书中有科学错误,只要不是低级的逻辑错误,我也发现不了呀。

但从作
者标注的引文,对一些理论的解释澄清看,是比较严谨的。

这部分就只有略过了。

其次,作为科普这种通俗读物,文学性是非常,甚至是最重要的。

而曹天元的文笔流畅,语言诙谐幽默,阅读感十足。

一百多年的量子力学成长史:从法拉第的电磁实验,到多历史,多世界诠释的提出,数以百计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前仆后继,描绘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量子力学画卷。

让人心襟荡漾,恨不能立即投入到理论物理的大海中去,寻觅璀璨的量子力学珍珠。

同时,作者文风犀利,将物理学界的学术之争描写的如同武侠小说中的江湖帮派纷争一般,大大增加了该书的可读性,如“从黄金年代走来的老人,在革命浪潮中成长起来的反叛青年,经典体系的庄严守护者,新时代的冒险家,这次终于都要作一个最终了断。

世纪大辩论的序幕即将拉开,像一场熊熊的大火燃烧不已,而量子论也将在这大火中接受最严苛的洗礼,煅烧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来。

”(摘自第八章-《论战》)这个片段仿佛《倚天屠龙记》中群雄围剿光明顶一般,令人紧张不已。

而玻尔与爱因斯坦的争论更是写的如同两位绝世高手过招,简直酣畅淋漓!单从文学性上讲,我觉得曹天元可以和伽莫夫媲美。

除了文学性,科学史的史学性也尤为重要。

而本书除了人物对话之外(感觉像是作者自行脑补的),对史实的阐述在我看来是比较严谨的。

一百多年的量子力学发家史写的清清楚楚,众多物理学者如走马灯般来来往往。

而作者的历史叙事风格与《明朝那些事儿》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要说不足的话,就是有些作者本身理解不周全或解释不到位的地方,比如“一个原子就像一幢宿舍,每间房间都有一个四位数的门牌号码。

底楼只有两间房间,分别是1001和1002。

而二楼则有8间房间,门牌分别是2001,2002,2101,2102,2111,2112,2121和2122。

越是高层的楼,它的房间数量就越多。

脾气暴躁的管理员泡利在大门口张贴了一张布告,宣布没有两个电子房客可以入住同一间房屋。

于是电子们争先恐后地涌入这幢大厦,先到的两位占据了底楼那两个价廉物美的房间,后来者因为底楼已经住满,便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开始填充二楼的房间。

二楼住满后,又轮到三楼、四楼……一直到租金离谱的六楼、七楼、八楼。

不幸住在高处的电子虽然入不敷出,却没有办法,因为楼下都住满了人,没法搬走。

叫苦不迭的他们把泡利那蛮横的规定称作“不相容原理”。

”(摘自第四章-《白云深处》)这一原理高中化学有阐述过,作者没有将原子的排列方向解释清楚。

但瑕不掩瑜,我觉得一本好的科普学书籍像是一个朋友在跟你说话,而不是老师在一板一眼跟你讲课,更不是教授飞快地点着PPT。

当然了,科普和科学是两码事。

一口气看完这本量子力学史话,便有一种为量子力学大厦的建设添砖加瓦的冲动,不过想一想我这学实变函数,泛函分析都费劲儿的数学水平,还是看看科普就好了。

毕竟,吃不成猪肉,能看看猪跑也是极好的。

41521092
金融工程
姚贺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