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专题《光学》教案《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透镜及其应用》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透镜及其应用》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物理》八年级上册的第八章,包括了光的反射、透射、成像等知识点,该节课所讲的内容是光的透镜及其应用。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光的折射原理,掌握透镜成像的基本规律以及一些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折射原理。
2. 掌握常用透镜的种类、性质及成像规律。
3.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透镜的实际应用。
4. 了解透镜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光的折射原理。
2. 透镜的种类。
3. 透镜的成像规律。
4. 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运用。
5. 透镜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探究法:带领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掌握光的折射原理。
2. 讲授法:通过课堂讲解,详细解说透镜的种类、性质及成像规律。
3. 实验法:通过实验进行透镜成像的验证,让学生实际观察、探究成像规律。
4. 案例法:通过实际案例展示透镜的应用,引导学生思考透镜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1. 掌握透镜的种类及性质。
2. 掌握透镜成像规律。
3. 了解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运用。
六、教学过程1. 导入看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光的反射和折射,然后通过实验了解折射率的概念。
2. 探究引导学生探究凸透镜、凹透镜及它们的成像规律。
3. 讲解讲解透镜的种类及性质,重点介绍常用的凸透镜和凹透镜。
然后讲解透镜成像规律,包括物距、像距、焦距及其关系。
4. 实验通过实验进行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验证,让学生实际探究成像规律。
5. 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运用介绍透镜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包括眼镜、望远镜、显微镜和投影仪等。
6. 课堂小结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复习和总结,巩固所学内容。
同时提醒学生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
七、教学评价教学结束后,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价:1. 给学生发放课堂练习纸,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给学生布置作业,查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3. 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实际操作情况,检查学生的实际能力。
《透镜及其应用》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教案2020-08-17《透镜及其应用》教案透镜及其应用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板图,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2.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研究透镜的作用及特殊光线的作图,对学生进行色彩美和线条美的教育.2.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什么是凸透镜和凹透镜及对光的作用.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对实验进行仔细观察、分析,最后通过概括得出结论教学器材透镜一组、光源、老花镜、近视镜、饮料瓶(无色透明、表面没有波纹、去底去瓶口上部)、激光演示器、手电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入新课同学们都见过放大镜,利用放大镜我们可以看清用肉眼看不清的小字;有些同学的视力不好,配上合适的眼镜就可以看清本来看不清的物体;假日外出旅游,用照相机可以把美丽的自然风光留为永恒的记忆;上课时,老师可以把教学内容事先绘制在胶片上用投影打在幕布上,方便了课堂教学;医院化验室的医生,在显微镜下可以看见血液中的各种细胞;科学家们利用巨大的天文望远镜来观察,接收来自宇宙的信息,通过对这些信息的分析,人们对宇宙越来越了解.前边所说的放大镜的镜片、眼睛的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机、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的镜头,都是由透镜组成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透镜,同学们想了解有关透镜的哪些问题?看来同学们对透镜很有兴趣,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要想得出答案,我们就要通过探究和实验来获得.二、进行新课教学(一)什么叫凸透镜?什么叫凹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板书)凸透镜和凹透镜生活中常用到,我们桌子上放着帮助人们矫正视力,保护眼睛的近视眼镜的镜片和远视眼镜的镜片,看看它们是什么透镜?远视镜的镜片是凸透镜.近视镜的镜片是凹透镜.学生们判断的很对,看投影,看看它们中哪些是凸透镜;哪些是凹透镜?再看(课本板图5.12所示),这是研究透镜时常用的`两个科学术语,主光轴和光心.组成透镜的两个球的球心连线叫主光轴.在主光轴上有一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这一点叫透镜的光心,可以认为透镜的光心就在透镜的中心.把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另一侧,来回移动,观察有什么变化?现在,让光斑变得最小,最亮.测量这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记录下来,换另一个凸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再换一个凹透镜,重做上面的实验,纸上能够得到很小、很亮的光斑吗?这说明了什么?演示:92页实验,用激光演示器将平行光射向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到经过凸透镜的光相互靠拢,经过凹透镜的光相互远离.结论: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板书)(二)、焦点和焦距射到地面的太阳光是相互平行的,叫做平行光,凸透镜能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会聚在一点,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字母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字母表示.(课本图3.14所示)凹透镜使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发散,它没实焦点,但通过凹透镜的光反向延长也可以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凹透镜的虚焦点.三、课堂练习1.怎样可以测得凸透镜的焦距.方法(1):拿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让光通过凸透镜照到白纸上,移动凸透镜使光斑很小很亮,用刻度尺量出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方法(2):在光具座上,让光源的光正照到凸透镜,移动光源和光屏,找出光屏上有很小很亮的点,用刻度尺测出光屏与凸透镜的距离.2.93页1、2、3、4四、知识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以下内容:1.我们认识了凸透镜和凹透镜,而且知道了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2.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焦点上.3.凸透镜能产生平行光.但是,凹透镜却能使平行光发散.五、布置作业练习册. 备注:板书设计:5.1 透镜一、凸透镜和凹透镜三、作图:三条光线1、凸透镜(1)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初中物理《光现象》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光现象》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等方式探究光现象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2. 光的反射: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3. 光的折射:透镜、棱镜4. 光的速度和光源5. 光的应用:光纤、太阳能等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2. 难点:光的折射定律、透镜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观察、讨论、思考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光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 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关注光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光的传播: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概念,并进行实验演示。
3. 光的反射:讲解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的特点和应用,并进行实验演示。
4. 光的折射:讲解透镜、棱镜的原理和应用,并进行实验演示。
5. 光的速度和光源:介绍光在真空和介质中的速度,讲解光源的分类和特点。
6. 光的应用:讲解光纤、太阳能等光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7.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9.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采用课堂问答、作业批改、实验报告等多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
2.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发言,提高课堂氛围。
3. 定期进行章节测试,了解学生对光现象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进行教学调整。
七、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激光笔、镜子、玻璃板、透镜、棱镜等。
2. 多媒体课件:PPT、视频、图片等。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幼儿园教师,我深知教学设计的重要性。
在本节课中,我将以《透镜及其应用》为主题,设计一系列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通过生动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活动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物理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孩子们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及应用。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孩子们对物理的兴趣,培养他们积极探索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透镜的基本概念,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及应用。
难点: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凸透镜、凹透镜、蜡烛、光屏、白纸、直尺。
学具:每个孩子一台显微镜,一组透镜实验套件。
五、活动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透镜小游戏,让孩子们初步了解透镜的概念。
2. 知识讲解:简要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讲解透镜成像的规律。
3. 实践环节:孩子们分组进行透镜实验,观察不同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记录实验现象。
5. 应用拓展:让孩子们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透镜现象,如放大镜、摄像头等。
六、活动重难点重点:透镜的基本概念,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及应用。
难点: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本节课中,孩子们通过实践活动,初步了解了透镜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但在探究透镜成像规律时,部分孩子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这部分孩子的学习情况,加大对他们个别辅导的力度。
拓展延伸:邀请家长参与孩子们的透镜实验,共同探索生活中的透镜现象。
组织一次透镜作品展示活动,让孩子们用自己的作品展示所学知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关于孩子们的透镜认知程度,我会在课程导入环节,通过一个有趣的透镜小游戏,让孩子们初步了解透镜的概念。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一、教学内容:1. 透镜的种类和光学性质2. 透镜焦距的测量3.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4. 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透镜的种类和光学性质,能够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
2. 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量透镜的焦距,理解透镜焦距与成像的关系。
3.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透镜的种类和光学性质,透镜焦距的测量方法,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难点:透镜焦距与成像的关系,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透镜模型,刻度尺,光屏等。
学具:学生手册,练习题,透镜模型,刻度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透镜应用现象,如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引发学生对透镜的兴趣。
2. 知识讲解:介绍透镜的种类和光学性质,讲解透镜焦距的测量方法。
3.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的例题,讲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一些相关的练习题。
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6.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透镜成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透镜的种类和光学性质凸透镜凹透镜会聚光线发散光线透镜焦距的测量物距等于像距时,焦距等于物距与像距之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距大于二倍焦距倒立、缩小的实像物距等于二倍焦距倒立、等大的实像物距小于二倍焦距倒立、放大的实像七、作业设计:1. 完成学生手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2. 测量一颗透镜的焦距,并记录下来。
3. 举例说明凸透镜成像规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看学生是否掌握了透镜的种类和光学性质,是否能够正确测量透镜的焦距,是否理解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透镜及其应用教案
透镜及其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透镜的种类,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
理解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
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能根据物距和像距的关系判断成像的性质。
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经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2、教学难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
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火柴、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如放大镜、近视眼镜、老花眼镜、照相机镜头等,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透镜的特点。
提问学生:“你们知道这些透镜有什么作用吗?为什么它们能够成像?”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透镜及其应用。
2、新课讲授透镜的种类介绍透镜的概念:透镜是由透明物质(如玻璃、塑料等)制成的,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的光学元件。
展示凸透镜和凹透镜,让学生观察它们的外形特点。
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实验探究:让学生将一束平行光分别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观察光线的传播方向。
得出结论: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用光路图解释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凸透镜成像规律介绍实验器材:光具座、蜡烛、凸透镜、光屏、火柴。
讲解实验步骤: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教案: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一、教学内容1. 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透镜。
2. 透镜的性质:焦距、焦点、放大率、缩小率。
3. 透镜的应用: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相机等。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掌握透镜的分类和性质,理解透镜的应用原理。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的透镜现象。
3. 学生能够通过复习,提高对物理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透镜的分类、透镜的性质、透镜的应用。
难点:透镜放大率和缩小率的计算,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透镜、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相机等。
学具:学生手册、笔记本、尺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各种透镜,如投影仪、放大镜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透镜的原理和作用。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复习透镜的分类、性质和应用,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3. 例题讲解:出示一些关于透镜的例题,如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放大率和缩小率计算,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透镜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透镜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各自的发现和思考。
七、作业设计1. 请简述透镜的分类及其性质。
2. 请举例说明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解释其原理。
3. 请计算一个凸透镜的放大率和缩小率,并解释其意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复习透镜的相关知识,使学生对透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教学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个别例题讲解时,部分学生仍存在理解困难,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光学仪器、医学等领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和详细补充说明。
一、透镜的分类和性质透镜的分类和性质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之一。
中考物理专题《光学》教案《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
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并能用直线传播的原理解释一些现象二、知识回顾的色散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它能7、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不能到达的区域便产生了 影子,这说明光是8、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①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呈现在白纸上,是9、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在桌面竖立一块玻璃作为平面镜。
实验时,要 使镜后的物体与镜前物体成的像重合,这是为了物、像对应点的连线,则发现物、像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像。
1、 2、3、 了解光的色散知道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知道红外线和紫外线以及它们的主要特征和应用 课时)4、5、 知道平面镜成像原理及其应用6、 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及了解其应用 1、叫做光源。
光源分为2、白色光不是单纯的光,它是由 七种不同的色光组成,当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七色光的现象叫O首先用实验研究光3、光的三原色是指O颜料的三原色是指4、有色的透明物体只能透过 的色光,即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 色光决定的。
有色的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 的色光,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色光决定5、光具有的能量叫O太阳的热主要是以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来的o6、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因此它具有 效应;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像。
②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O③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④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O⑤像与物以镜面的。
的特点;如果用尺量出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则发现的规律;如果用笔画出;平面镜成的一. 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色散2、 知道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3、 知道红外线和紫外线以及它们的主要特征和应用4、 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并能用直线传播的原理解释一些现象5、 知道平面镜成像原理及其应用6、 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及了解其应用 二、 知识回顾 1、叫做光源。
光源分为和2、 白色光不是单纯的光,它是由七种不同的色光组成, 当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七色光的现象叫 。
首先用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 。
2024年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
2024年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上册第15章《透镜及其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透镜的基础知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透镜的应用,如照相机、放大镜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难点: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特点,并能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凸透镜、凹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尺子、照相机模型。
学具:每组一个凸透镜、一个凹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尺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照相机模型,引导学生回顾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自主学习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3. 实践探究(1)凸透镜成像规律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记录物距、像距、成像大小等信息。
(2)凹透镜成像规律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通过凹透镜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记录物距、像距、成像大小等信息。
4. 例题讲解讲解透镜成像的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透镜成像知识。
6.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透镜的基本概念2.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成像大小与物距的关系3. 凹透镜成像规律物距与像距的关系成像大小与物距的关系4. 透镜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课后练习题:(1)蜡烛通过凸透镜在光屏上成像,若蜡烛远离透镜,光屏上的像会()。
答案:靠近透镜。
(2)蜡烛通过凹透镜在光屏上成像,若蜡烛远离透镜,光屏上的像会()。
答案:远离透镜。
2. 家庭作业:利用身边的透镜,观察其成像特点,并记录下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反馈等方面进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人教实验版初三物理透镜及其应用 教案
初三物理透镜及其应用一. 本周教学内容:第三章透镜及其应用(一)凸透镜和凹透镜透镜可以分成两类,我们把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
如图。
太阳光从遥远的太阳来到地球,我们可以看成是平行光。
凸透镜不仅对平行光有会聚作用,而是对一切光都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一切光都有发散作用。
如图甲所示,假设没有凸透镜,光线就会沿着直线传播下去,越来越发散,有了凸透镜后,光线向里会聚了一些。
而图乙所示,假设没有凹透镜,光线会沿直线传播下去,会相交的。
有了凹透镜后,在凹透镜的作用下,光线发散一些。
你想过没有,为什么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我们先看一个玻璃三棱镜,让一束光向它的侧面射去,它经过玻璃棱镜后,从另一个侧面射出的折射光线会是什么样呢?请看:如图所示,一束光斜射到玻璃时,要发生折射,因为光是从空气斜射到玻璃,所以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使得光线向底边偏折。
当光从玻璃斜射出来到空气时,也要发生折射,这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又使得光线继续向底边偏折。
这样经过两次折射,使原来的光经过三棱镜后,向底边偏折。
而凸透镜、凹透镜可近似看成是三棱镜组合(如图所示):(二)焦点和焦距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用一个光屏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观察太阳光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在一点,这一点的温度很高,一会儿就能把纸烧焦。
也可以用两个激光手电射出两束平行主轴的平行光照射到凸透镜上,发现:平行光通过凸透镜后光线会聚于一点。
我们把这个点叫做焦点(用F表示),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
凸透镜的焦点,因为是光线实际会聚而成,所以是实焦点,一个凸透镜两侧各有一个实焦点。
(如下图甲)跟凹透镜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形成发散光线。
如果迎着发散光线望去,会觉着这些光线好像是从凹透镜后面的某一点F发出来的。
我们把F叫做凹透镜的虚焦点,虚焦点到凹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凹透镜的焦距(用f表示)。
(如上图乙)(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同学们已经知道了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实际上都是利用凸透镜来成像的。
中考物理总复习 第3讲《透镜及其应用》教案-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物理教案
第三讲《透镜及其应用》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知道凸透镜、凹透镜的判别方法及他们对光的作用。
会熟练地画出经过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举例,并会归纳出新的特殊点。
理解眼睛的工作原理及眼镜是怎样矫正视力的。
2 过程与方法学会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会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决实际简单问题。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合作探究的科学精神通过学习,培养学生自觉保护视力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并会解决实际简单问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知识整理一、透镜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2、典型光路3、填表:名称又名眼镜实物形状光学符号性质凸透镜会聚透镜老花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发散透镜近视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二、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1、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若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在光屏都得不到像,可能得原因有:①蜡烛在焦点以内;②烛焰在焦点上③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不在同一高度;④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稍大于焦距,成像在很远的地方,光具座的光屏无法移到该位置。
2、实验结论:(凸透镜成像规律)F分虚实,2f大小,实倒虚正,具体见下表: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倒、正放、缩虚、实u>2f 倒立缩小实像f<v<2f 照相机f<u<2f倒立放大实像v>2f 幻灯机u<f 正立放大虚象|v|>u 放大镜3、对规律的进一步认识:⑴u=f是成实像和虚象,正立像和倒立像,像物同侧和异侧的分界点。
⑵u=2f是像放大和缩小的分界点⑶当像距大于物距时成放大的实像(或虚像),当像距小于物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初中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
透镜及其应用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2.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3、知道凸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4、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
6、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与矫正办法。
7、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
过程与方法:
1.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2、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3、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和成虚像的主要特征。
;
4、通过探索凸透镜成像规律,培养学生研究,探索新问题的能力;
5、通过眼睛、眼镜、显微镜、望远镜的教学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解释具体问题,获得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高三物理教案:《透镜及其应用》
高三物理教案:《透镜及其应用》教案主题:透镜及其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掌握透镜的分类和性质;2. 理解透镜的成像原理和公式;3. 掌握透镜的应用,如成像、放大镜、显微镜等;4. 提高解决透镜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透镜的分类和性质;2. 透镜的成像原理和公式。
教学难点:1. 透镜问题的解决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白板、黑板、笔;3. 实验器材:透镜、光屏。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知识1. 利用PPT展示和介绍透镜的概念和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
2. 介绍透镜的性质:焦距、物距、像距、放大率等。
Step 2:讲解透镜成像原理和公式1. 通过PPT展示透镜的成像原理:光线的折射和焦点的概念。
2. 介绍透镜成像的公式:1/f=1/v-1/u,放大率公式。
Step 3:讲解透镜的应用1.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透镜的应用,如成像、放大镜、显微镜等。
2. 利用实验器材进行透镜的实验,观察透镜成像的特点。
Step 4:解答问题和巩固知识1. 提供一些透镜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2. 辅导学生解决问题中的困惑或疑问。
Step 5:小结和作业布置1. 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小结,并提醒学生回顾复习。
2.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进行透镜相关问题的练习和思考。
教学拓展:1. 可以设计更多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透镜的成像过程;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解决透镜问题,提高合作与交流能力;3. 引导学生进行透镜应用的创新设计,发挥透镜的特点。
教学评价:1.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对透镜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2. 批改学生的作业,评价他们对透镜问题解决方法的掌握程度;3. 定期组织透镜相关的小测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物理_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透镜及其应用》复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道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2、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
3、知道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4、会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教学难点:1、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2、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解题三、教学准备:四台电脑、凸、凹透镜对光的作用图片、凸透镜成像实验视频、凸透镜成像规律动画四、教学过程:1、课前复习:(1)、根据学案要求自己独立完成知识盘点并记住。
小组长检查上报检查结果。
(2)、复习本章考点,记录疑难。
2、课内复习:3、课外复习:完成作业。
根据课上复习的情况完成课后作业,进行本章知识的巩固和提升。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态度端正,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已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思想较为灵活。
对有难度的问题想不清时,往往会有挫折感,没有耐心去全面细致的分析,甚至会对问题选择放弃,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取得的成绩,用多种方法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今年的复习时间短,复习任务重,学生必须每堂课都要注意力十分集中。
学生的思想情况分层次了,知识水平也有了分层。
因此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备课和复习。
效果分析本节课学生通过事先准备好的视频和动画进行本章各个考点的学习。
采用小组合作制。
对于各个考点涉及到的难理解的知识点由小组长带领组员去看视频和动画。
通过这样复习效果极好。
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可以因人而异,节省好同学的时间。
提高复习效率。
考点复习完后会针对考点进行巩固练习。
后小组解决疑难。
老师再跟同学一起总结做题方法。
学生的练习效果很不错。
学生掌握方法后再进行评测。
及时查缺补漏。
教材分析本章主要讲述透镜的初步知识和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这一章可以说是上一章中“光的折射”知识的延伸。
光从空气进入透镜一侧以及从透镜的另一侧射出各发生一次折射。
对于一束平行入射光而言,光线越远离透镜主轴,出射光偏折程度越大,由此产生了会聚或发散的效果。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教案【五篇】
【导语】尽快地掌握科学知识,迅速提⾼学习能⼒,为⼤家准备了⼈教版⼋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透镜及其应⽤》教案【五篇】,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5—1透镜 教学⽬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焦距。
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
2、过程和⽅法 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保持对⾃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重、难点: 焦点、焦距的定义。
透镜对光的折射作⽤。
教学器材: 激光源、各种透镜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前提测评: 完成光路图: 空⽓玻璃 ⽔空⽓ ⼆、导学达标: 引⼊课题:我们经常⽤到⼀些玻璃器件。
如:眼镜、照相机的镜头,它们有什么作⽤? 进⾏新课: 1、透镜:⼀些玻璃做的透明的器件(实物观察)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图3.1-1⽰) 2、透镜的做法: 主光轴:连接圆⼼的直线 光⼼:透镜的中⼼光⼼在主光轴上。
通过光⼼的光线传播⽅向不改变 3、透镜对光的折射作⽤: (1)、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叫会聚透镜。
(2)、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叫发散透镜。
4、焦点和焦距: 焦点:与主光轴平⾏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后会聚到⼀点,叫凸透镜的焦点。
焦点有⼏个? 焦距:焦点到光⼼的距离。
单位是什么? 5、凹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6、两种透镜上能画三条特殊的光线 三、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完成课本练习。
写出⽇常⽣活中你见到的透镜。
教学后记:对光⼼、主光轴的知识进⾏补充。
会聚、发散的结论。
§5—2⽣活中的透镜 教学⽬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透镜在⽇常⽣活中的应⽤。
2、过程和⽅法 经历制作模型照相机的过程,了解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能简单描述凸透镜成实像与虚像的主要特征。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复习教材第八章《光》的第三节“透镜及其应用”。
详细内容包括:透镜的种类与成像原理,凸透镜的焦距与成像特性,凹透镜的成像特性,透镜的成像公式,以及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透镜的种类、成像原理及其成像特性。
2. 学会运用透镜成像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透镜成像公式的运用。
重点:透镜的种类、成像原理及其成像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凸透镜、凹透镜、幻灯片、光具座、投影仪。
学具:练习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生活中透镜的例子,如照相机、显微镜等,引导学生思考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回顾(1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透镜的种类、成像原理及其成像特性。
3. 例题讲解(25分钟)讲解透镜成像公式的应用,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透镜成像的计算方法。
4. 随堂练习(15分钟)布置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透镜成像公式解决问题,并及时给予反馈。
5. 小结与拓展(10分钟)六、板书设计1. 透镜的种类、成像原理及其成像特性。
2. 透镜成像公式。
3. 例题及解答过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求物体距离透镜20cm时的像距。
(2)简述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像距为20cm。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复习并巩固了透镜及其应用的相关知识。
课后,教师应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同时,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透镜应用,将所学知识拓展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和难点解析1. 透镜成像公式的运用。
2. 实践情景引入的例子选择。
3. 例题的选取与讲解。
4. 随堂练习的设置与反馈。
5. 作业设计中的问题深度与拓展性。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
物理《透镜及其应用》复习课的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将复习《透镜及其应用》这一章节的内容。
具体包括:透镜的基本概念、透镜的种类、透镜的成像规律、透镜的焦距和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透镜的基本概念,理解透镜的种类和成像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透镜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透镜在日常生活和科技领域中的应用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难点:透镜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投影仪、透镜、光具座、实验器材。
学具:笔记本、铅笔、橡皮、直尺。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知识回顾:引导学生回顾透镜的基本概念、种类和成像规律。
3. 实践情景引入:使用投影仪展示透镜成像实验,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透镜的成像规律。
4. 例题讲解:(1)计算凸透镜的焦距。
(2)判断物体在透镜中的成像位置和性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
六、板书设计1. 透镜的基本概念2. 透镜的种类3. 透镜的成像规律4. 透镜的焦距5. 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区别。
(2)根据透镜成像规律,判断物体在透镜中的成像情况。
(3)计算某一凸透镜的焦距。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透镜的基本概念、成像规律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但在解决问题时,部分学生对透镜公式的运用仍不够熟练。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透镜在光学仪器、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应用,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与应用2. 透镜公式的掌握与实际问题的解决3. 透镜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案例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答案的准确性详细补充和说明:一、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与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物体在不同位置时,成像的性质、位置和大小。
初中物理_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透镜及其应用设计人:审核人:初三物理组教师寄语:知识可以改变命运,奋斗能够创造辉煌!考点聚焦:1、熟悉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的作用,并会作图。
2、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了解凸透镜的应用,会用透镜知识分析有关问题。
一、基础知识回顾:请同学们快速回忆以下问题,对于遗忘的知识,可查阅课本、学习笔记,然后组内交流。
(一)完成下列基本知识网络:基本概念在下图中指出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f凸透镜成像及应用:透镜及其应用对光的作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完成下表)凸透镜照相机原理照放大像的调节方法放大镜原理放大镜使字变得更大的使用方法幻灯机原理使所成的像变小的调节方法应用显微镜:物镜成______像,目镜成_______像凸透镜望远镜:物镜成_________像,目镜成______像(二)重难点辨析:1、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形成原因;实验角度。
2、几条特殊光线(完成下列光路图)3、凸透镜成像情况:凸透镜可以成倒立、缩小、等大、放大的像,像能呈现在上,又可以成正立放大的像,像不能呈现在上,但可以通过观察到。
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是,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分界点是。
巧计规律: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实像异侧倒,虚像同侧正;成实像时,物远像变小,成虚像时,物远像变大(以小组为单位,对以上问题相互交流完善,教师检查完成情况。
)二、典型例题及规律总结考点一:透镜、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例1、完成下列光路图。
例2.如图中画出了光线通过透镜(图中未画出)的情形,其中凸透镜是()物距<fU=ff<U<2fU=2fu>2fA.a、c B.b、d C.c D.a、b、c、d练习、如图所示是两束激光分别射向并通过甲、乙两透镜的传播路径。
由图可知:(选填“甲透镜”或“乙透镜”)是凹透镜。
考点二:实验突破------凸透镜成像规律安装细节:调节烛焰、凸透镜和光屛,使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___________,使像成在光屛的__________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现象》复习教学案(2课时)蒋中初三备课组一. 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色散2、知道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3、知道红外线和紫外线以及它们的主要特征和应用4、知道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并能用直线传播的原理解释一些现象5、知道平面镜成像原理及其应用6、掌握光的反射定律及了解其应用二、知识回顾1、叫做光源。
光源分为和。
2、白色光不是单纯的光,它是由七种不同的色光组成,当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七色光的现象叫。
首先用实验研究光的色散现象的是英国物理学家。
3、光的三原色是指。
颜料的三原色是指。
4、有色的透明物体只能透过的色光,即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色光决定的。
有色的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的色光,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色光决定5、光具有的能量叫。
太阳的热主要是以的形式传送到地球上来的。
6、红外线能使被照射的物体发热,因此它具有效应;紫外线最显著的性质是它能。
7、光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不能到达的区域便产生了影子,这说明光是。
8、平面镜的成像特点是:①平面镜所成的像不能呈现在白纸上,是像。
②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③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④像到镜的距离与物到镜的距离。
⑤像与物以镜面的。
9、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在桌面竖立一块玻璃作为平面镜。
实验时,要使镜后的物体与镜前物体成的像重合,这是为了,从而发现的特点;如果用尺量出物、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则发现的规律;如果用笔画出物、像对应点的连线,则发现物、像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平面镜成的是像。
10、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我们能看见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平面镜成像都与有关。
11、光的反射定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一束平行光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仍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反射;一束平行光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上,反射光射向各个不同的方向,这种反射叫做反射。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我们在各个不同的方向看见被照亮的物体,正是借助于反射。
三、典型例题【例题1】一位演员在舞台上,她的上身服装是白色的,而下身裙装是红色的,当舞台灯光师打开绿色追光灯照射她时,你看到舞台上这位演员的服装是何种颜色?【例题2】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物理现象是:()A.“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B.太阳光穿过大气层射向地面过程中发生弯曲C.检查一块木头是否直,可闭上一只眼睛,用另一只眼睛沿棱的长度方向看过去D.日食、月食的形成【例题3】如图1所示,光线与镜面成300角投射到镜面上,反射角与入射角夹角为多大?若把镜面旋转10º,入射光线不变,这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又为多大?【例题4】小红同学在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Array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
在此实验中:(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关系;(2)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关系;(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
(4)张红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
请你帮她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
《光现象》巩固练习1.图1所示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而形成的2.下列有关光的现象中,正确的说法是( )A.阳光下,微风吹拂的河面,波光粼粼,这里蕴含着光的反射现象B.汽车在夜间行驶时,应打开驾驶室里的电灯C.人在照镜子时,总是靠近镜子去看,其原因是靠近时,平面镜所成的像会变大D.在暗室里,为了能从镜子中看清自己的脸部,应把手电筒正对镜子照射3. 小明在课外按如图所示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小孔是三角形,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A.三角形光斑B.圆形光斑C.蜡烛的正立像D.蜡烛的倒立像4.当你对着平面镜检查仪容仪表时,成象的大小取决于()A.镜的大小 B.人本身的大小 C.镜放置的高低 D.人离镜的距离5.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我国古代就有人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留下了许多史料记载,下列是有关记载和相应物理本质的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A. “山顶有泉.煮米不成饭”――—山顶气压较低.泉水的沸点较高.水不容易沸腾B. “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抵指南”—地球周围存在磁场C. “湖光映彩霞,—光的反射现象D. “潭清疑水浅-—光的折射现象6.皮影戏”是我国的民间艺术,演员只要在屏幕和灯光之间抖动拴在道具“小兔”身上的细线,屏幕上就能出现生动活改的小兔形象.井且与道其“小兔”动作完全一致,可谓形影不离,这其中所涉及的光学知识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如图6),以为月亮掉进井水中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B.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折射现象C.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近D.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线垂直照射在平面镜上,入射角是90°B.漫反射也遵守反射定律C.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的夹角为120°,则入射角为60°D.太阳发出的光传到地球约需500s,则太阳到地球的距离约为1.5×108km9.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的是10.如图所示,平面镜上方有一竖直挡板P,AB和CD是挡板左侧的发光点S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上作出发光点S.(要求留下作图痕迹)11.北京市2006如图1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12.下列设备主要利用平面镜来工作的是A、潜望镜B、显微镜C、照相机D、电影机光的折射复习教学案(1课时)蒋中初三备课组一、知识目标:掌握光的折射规律。
了解一些生活与折射有关的现象。
复习两种透镜。
掌握透镜对光的折射作用,会进行简单作图。
二、考点梳理1、中央_______、边缘_______的透镜是凸透镜,它对光线有__________作用,凸透镜又叫做_________透镜;中央_______、边缘________的透镜是凹透镜,它对光线有_____作用,凹透镜又叫做__________透镜。
2、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方法有:①“摸”:通过比较透镜_______________加以辨别;②“看”:通过靠近物体观察透镜的成像是否____________________加以辨别;③“照”:通过透镜对平行光线是否____________________加以辨别。
3、(1)主光轴:通过透镜球面的球心的直线;(2)光心是透镜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经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_____________;(3)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______上一点F,称为焦点。
(左右各有一个)(2)焦距:从_______到_______的距离,用f 表示。
(凹透镜的焦点是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因此是_____焦点)4、用实验方法估测凸透镜(远视眼镜)的焦距:将凸透镜(远视眼镜)_________太阳光,再把一张纸放在它的_________,来回_________,直到纸上的光斑变得_____、_________,测量这个光斑到远视眼镜的距离,记录下来,即为焦距。
5、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_____,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或水时,折射光线__________法线方向(偏向/偏离);当光从玻璃(或水)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__________法线方向;当光垂直射入玻璃(或水)中时,传播方向______________。
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个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法线侧。
6、清晨,当人们看到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时候,太阳的实际位置还在地平线以______,傍晚,当人们看见太阳贴近地平线的时候,太阳的实际位置已经在地平线以______了,这种现象是由于地球周围大气层___________使太阳光发生______所造成的。
三、典型例题【例1】、完成下列光路图。
【例2】如图所示为光线在空气和玻璃中传播的情况,其中∠2=∠3。
那么,入射光线是______、反射光线是______、折射光线是______、法线是______、入射角是______、反射角是______、折射角是______。
【例3】、请用线将左右两边相关的知识连接起来。
光的直线传播水中月、镜中花精彩的“皮影戏”光的反射海市蜃楼体育课上的“向右看齐”光的折射哈哈镜圆形金鱼缸中的金鱼从侧面看去变大了。
【例4】到游泳池游泳时会有这样的经验,泳池的浅水区看上去好像很浅,但一脚踩下去,会有一种“踏空”的感觉,这是因为泳池的实际深度比看上去要深,原因是()A.发生了光的折射 B.发生了光的反射C.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D.光的传播速度的发生了改变透镜成像及应用教学案(1课时)蒋中初三备课组一.知识目标记忆、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灵活应用了解眼睛对光的折射作用,以及其矫正方法了解望远镜以及放大镜的构成。
二.知识梳理1、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并灵活应用:(3)实像一定是_____立的,像物在透镜的_____侧。
虚像一定是_____立的,像物在透镜的_____侧。
(4)在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_____。
可以记忆为物近、像远、像变大。
2、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它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_;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_________,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_________,视网膜相当于_________。
幻灯机、投影仪、电影放映机是利用凸透镜能成_____、_____、_____的原理制成的,胶片应_________插。
3、常见的视力缺陷有近视和远视,这都是由于眼睛的调节功能降低,不能使物体的像清晰地成在_____________上所引起的。
近视眼看不清远处的景物,是因为经过调节晶状体的厚薄后,远处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____,近视眼应戴_________透镜矫正,其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_________移,使像清晰地成在_____________上。
远视眼看不清近处的景物,是因为经过调节晶状体的厚薄后,近处的物体的像落在视网膜的_________,近视眼应戴_________透镜矫正,其作用是使像相对于晶状体向_________移,使像清晰地成在_________上。
4、伽利略望远镜的目镜是镜,开普勒望远镜的目镜是镜,开普勒望远镜比伽利略望远镜视野更______,特别适宜观察行星和月球,通常叫做开普勒天文望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