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4战斗机

F-14舰载战斗机

F-14 TOMCAT双座双发变后掠翼舰载多用途重型战斗机,中文名“雄猫”,用于海军护航防空、遮断和空中支援。《TOP GUN》里TOM CRUISE驾驶的战机即F-14,该片掀起了空战影片的新热潮。F-14是第三代战斗机里第一个装备部队的,也是战后第三代战斗机(相当于苏联的第四代)中最早服役的战斗机,比苏联相应的战斗机提前十年出现,令美国海军获得了极大的领先优势。当时,面对苏联超音速轰炸机+超音速远程反舰导弹的强大攻击组合,F-14挑起了保卫美军航母战斗群的先锋重担。该机也是第三代战斗机中第一个完全退役的型号,2006年7月该机正式退出美军编制。目前伊朗空军仍在使用少量F-14A,而随着美伊关系的恶化,美国新闻媒体也时常报道部分美国组织非法向伊朗出口F-14零部件。

F-14承包商是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67年底开始研制,首飞时间是70年12月21日,用于取代海军的F4战斗机。72年5月交付使用。

右图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拍摄的,F-14涂着鲜艳的彩色图案,容易被敌人发现。后来由于苏联的威胁加大和迷彩色研究的进展,开始改用灰暗的浅灰色迷彩。当时的飞行员非常喜欢使用骷髅头等暴力或半裸美女之类的图案作徽志,够“自由化”(想起了《超时空要塞》)。后面的大型螺旋桨飞机是E-2C预警机,是海军各种战斗活动的空中指挥所。

其气动布局采用了NASA在60年代后期提出的双发双垂尾变后掠中单翼方案。广泛使用钛合金,部分采用硼复合材料,以便获得较高的强度重量比。机体的设计疲劳寿命为6000飞行小时。材料中铝合金占39.4%,钛合金占24.4%,钢占17.4%,有一定比例的复合材料。钛合金锻件机械加工材料利用率为25%。为了减少研制的风险,第一种生产型采用了原来为F-111B战斗轰炸机研制的TFE-30涡扇发动机和机载武器系统。

机翼为变后掠中单翼。设计要求是:减少翼载来保证机动能力;用前、后缘空战机动襟翼来改善跨音速机动性;尽量减少停放占用的面积。变后掠机翼外翼段较短,这样就可减轻转轴结构的重量,但增大了罩在中央翼盒上的“翼套”,转轴距机身对称面2.72米。飞行中机翼后掠角的变化范围为20°~68°,由机载设备根据飞行状态自动调节,最大变化速度为7°/秒。也可以由驾驶员手动调节。停放时后掠角最大可达75°以减少占用面积。可动段具有全翼展两段式前缘缝翼和三段式后缘单缝襟翼,在起降和机动飞行时使用。每侧上翼面各有3块扰流板,当后掠角小于57°时自动接通,用于辅助横侧操纵和着舰时减速用。为控制机翼后掠角变化时压力中心移动提供俯仰配平升力和降低翼载荷,在机翼固定段前缘设计了可动前置扇翼,最大转动角为15°。

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机身采用机械加工框架,钛合金主梁及轻合金应力蒙皮。前机身由机头和座舱组成,停机时机头罩可向上折起。中机身是简单的盒形结构可贮油。后机身从前至后变薄,尾部装外伸的排油管。后机身上下还有减速板,上一下二,在剧烈俯冲和发射导弹时打开,着陆时下减速板锁死。

尾翼由双垂尾和可差动的全动平尾组成。平尾的偏转角为+15°~-35°,差动平尾起副翼的作用。垂直安定面与后机身的钢质加强框连接。方向舵也采用蜂窝增强的化学铣切合金蒙皮。可收放前三点式起落架和A-6攻击机相同。主起落架向前收起时机轮转90°收入发动机进气道下部,前

起落架向前收入机身舱内。机轮为无内胎轮胎,内充氮气,压力为16.9~24.1×105帕(17.2~24.6公斤/厘米2)。双轮式前起落架的撑杆用作弹射起飞时的挂钩。着舰钩装在后机身下面的整流罩内。从1981年春开始用古德伊尔公司的碳刹车装置取代了原先采用钢刹车装置,进一步减轻了重量。

采用直通道的二元外压式进气道,置于机身两侧固定翼段下方,距机身有25厘米的间隙,以消除附面层的影响。进气道内有多激波可调斜板系统,可以由机载设备在所有飞行条件下自动调节,保证发动机得到合适的气流。进气道结构大部分用铝合金蜂窝结构,长约4.27米。后短舱采用胶接钛合金蜂窝结构,长约4.88米。早期生产的飞机装两台普拉特·惠特尼公司的TF30-P-412加力式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93千牛(9490公斤)。其安装管道可以开启,能在180°范围内进行保养。从1983财政年度开始生产的飞机改用TF30-P-414A发动机,其额定功率值不变。从1986年起采用F110-GE-400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124.5千牛(12700公斤)。采用加雷特公司ATS200-50空气涡轮起动器。整体外翼油箱,每个油箱可载油1117升;后机身发动机之间载油2453升;机翼传载结构的前方载油2616升;另外有两个供油油箱,总共可载油1726升。机内油箱载油量9029升。在每个进气道下方可以携带一个副油箱,每个载油1011升。可收放式空中受油箱置于前座舱前方附近机身的右侧。采用气动引射式收敛·扩散喷管。

F-14A型是第一种生产型,装两台TF30-P-412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93千牛(9490公斤)。83到85年交付的飞机换装了TF30-P-414A发动机。下面三图由上至下分别为VF101、VF102、VF111三个中队的F-14A。F-14+是A型的改型,改动不大,采用F110-GE-400发动机,推力增加,油耗降低。

RF-14A是A型外挂侦察

设备吊舱而成的侦察机,

不挂吊舱时战斗力仍与A

型相同。该吊舱重748

千克,置于机身腹部两个

发动机舱中间,距机身

0.38米。舱内有四种主

要设备:头部装一台

CAIKS-87B分幅照相

机,向前或向下拍摄;费

尔柴尔德公司的KA-99

低中空三镜头全景照相

机;霍尼韦尔公司的

AN/AAM-5侦察装置;地

面检查维护和控制数据显示装置。在1980~1981年共有49架F-14A改装成可载侦察吊舱的RF-14A。

这架着舰中的F-14A,主进气口已经关闭,改由辅助进气口进气。

F-14B型的机体、电子设备和武器与A型相同,改装F401-PW-100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125千牛。下面两图为VF11中队的F-14B,上图为70年代涂装,色彩鲜艳;下图为80年代后的灰色迷彩涂装,色彩黯淡,不易为视觉发现,而原有的图案还依稀可见,图中还可以看到收敛扩张喷口的不同状态。

这架是著名的VF130中队的F-14B,配有招牌队徽骷髅头。

F-14C是B的改进型。采用更先进的火控系统,具有全天候空地武器投放能力。

F-14D更新了发动机和简化了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动力装置是两台普惠公司TF30P412涡扇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93千牛。后来使用通用电气公司的F110GE400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124.5千牛。F-14D上大约有60%的模拟电子设备更新为数字式设备,改装新的武器管理、导航、显示和控制系统,利顿公司AN/ALR-67威胁告警系统和目标识别系统由

MIL-STD-1553B数据总线联结,机载威斯汀豪斯ITT AN/ALQ-165电子干扰机(ASPJ),联合战术信息发布系统,前视红外搜索跟踪传感器,电视摄像机。以上系统与F-18和最新的A-6上的系统有很好的兼容性。在新的F-14D上采用ALR67威胁警告及辨认系统的自卫干扰机、联合战术信息分配系统,红外搜索和跟踪传感器和电-光侦察装置。F-14D采用先进中距空空导弹(AMRAAM)。下面三图为VF9中队黑色涂装的F-14D和VF11中队的F-14D。

休斯公司新研制的AN/APG-71雷达取代了F-14标志性的AN/AWG-9雷达,其电子对抗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具有单脉冲角度跟踪、数字式扫描控制、目标识别和空袭效果评价能力。该雷达所采用的新型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器是AN/APG-70雷达上数字处理器的改进型,AN/APG-70雷达用于美国空军的F-15多阶段改进计划。现役的F-14于1991年5月全部配备了Tape 115B 计算机软件,具有用常规炸弹执行对地攻击任务的能力。研制的宗旨是以最少的经费、最小的风险使Super Tomcat“超雄猫”的有效寿命延长到21世纪。1986年Grumman公司正式授予Hughes Radar Systems分部一项研制APG-71的子合同。实际上,1983年该公司就提出了Block Ⅳ雷达改进计划,想增加新状态,引入多种新技术对付潜在的威胁。APG-71基本上是AWG-9雷达部分的数字改型。它将采用自F-14设计定型以来出现的一些极其先进的电子对抗

技术。雷达将增加单脉冲角跟踪、数字扫描控制、超视距目标识别、袭击判断等状态。APG-71还将采用非合作目标识别技术,对雷达目标回波进行高分辨力的精确考查,以完成敌我识别,避免了一般IFF设备中的缺陷及混乱。

雷达保留了AWG-9的大功率发射机,可以探测210千米以远的敌方目标。在扫描大空域角的同时,可以同时跟踪24个目标。除此而外,雷达性能将大幅度提高:远距离覆盖性能更好,进一步增加中PRF状态后,将使下视能力得到更大的改善;扩展速度搜索范围,被探测目标的速度范围可以很宽;扩大目标跟踪范围,可以跟踪当前扫描图形范围以外的目标,然后在继续扫描被监视区域的同时,锁定跟踪目标;新的超视距目标识别或无源识别状态可使机组人员在目标进入视野范围之前就能发现;袭击判断状态可以确定密集的目标数目;可编程电子对抗与杂波控制能力可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威胁及环境。在APG-71计划中必须完成的任务之一是软件的开发。除了APG-70与AWG-9共用的那些软件外,已为战术雷达功能写了184000条新的软件源指令,其中40%留待将来使用。原定在1986年第四季度提交第一部工程研制样机,1989年9

月提交第一部生产型雷达。第一架F-14D将于1990年春进入服役。1986年7月雷达已开始在海军TA-3B上作空中试验,试验持续两年,以评定雷达特性并进行修改。1988年1月开始在F-14D上作空中试验

F-14D的前后座舱

F-14D剖视图

机头下部的是F-14的电视红外观瞄舱,机身侧部的是机炮口整流罩。

下图为加装了LANTIRN吊舱的F-14,对地攻击性能大大增强。

下图是RF-14A,侦察型。加装了光学侦察照相机,机腹下挂有摄影侦察吊舱。

F-14的机翼为变后掠中单翼。飞行中机翼后掠角的变化范围为20%~68%,由机载设备根据飞行状态自动调节,最大变化速度为7°/秒。应急或必要情况下也可以由驾驶员手动调节。平尾偏转角为+15°到-15°,差动平尾起副翼的作用。

F-14使用了休斯公司的AN/AWG9脉冲多普勒雷达。取决于目标的大小,可截获120到315千米内的空中目标,可以同时跟踪从超低空到30000米高空及不同距离之内的24个目标,攻击其中的6个目标。还装备有AN/AWG15火控系统,及AN/ASW27B数据传输系统,CP1050/A 中央大气数据计算机等先进的现代电子设备。后在改进中,大约60%的模拟式设备换成了数字式设备,并安装新型的AN/APG-71雷达,具有单脉冲角度跟踪、数字式扫描控制、目标识别和空战效果评价能力。

F-14武器包括1门M61A1“火神”20毫米六管机炮,备弹675发。截击时外部挂架可以挂6枚“麻雀ⅢB”AIM-7E/F导弹加4枚AIM-9G/H“响尾蛇”空空导弹,或者挂6枚AIM-54A“不死鸟”远距空空导弹加2枚“响尾蛇”导弹,除此之外还可以携带AIM-120先进中距空空导弹、AGM-88高速反辐射导弹、Mk82炸弹以及其他武器。下图分别为M61机炮、AIM-9、AIM-7、AIM-120。

2004年,经过30年的服役,美海军第一种远程空空导弹AIM-54“不死鸟”空空导弹于9月30日退役。AIM-54“不死鸟”远程空空导弹于1960年开始概念开发,休飞机公司于1962年被选中研制该型导弹,随后雷声公司于1988年加入研制队伍。经过5年的研发,AIM-54于1965年进行首次飞行试验,当年完成全控制系统的首次机载发射试验。

“不死鸟”AIM-54A是目前西方国家装备部队的重量最大、射程最远的空对空导弹之一。该弹于l962年开始研制,1972年装备部队,1980年停产。它主要配挂在美国海军的舰载机F-14“雄猫”飞机上,一次可挂6枚。F-14的机载雷达具有制导多枚空对空导弹攻击多个目标的能力。1973年11月,该机在试验中用6枚“不死鸟”击落不同方向、不同高度的6个目标,从而震惊了世界。“不死鸟”AIM-54A采用正常式气动布局,小展弦比、大后掠角的4个弹翼均布于发动机舱的周围。弹翼的后方是4个矩形的舵翼。其动力装置为一台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该弹的一大特点是可以采用多种制导方式攻击目标。在拦截目标的过程中,它可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主动雷达制导、半主动雷达制导以及干扰源寻的等制导方式。“不死鸟”导弹的弹头处装有一部主动雷达,这种弹上雷达的探测距离可达18千米左右。AIM-54A是一种大型空对空导弹,能使用它的飞机不多,该弹长3.96米,弹径0.381米,翼展0.914米,发射重量443千克,战斗部重60.3千克,射程150千米左右,最大速度约等于M数5,允许发射过载3-4g,单轴最大过载17-22g,最大跟综角速度约15度。

“不死鸟”AIM-54C是AIM-54A的改进型,用以对付九十年代的空中威胁。该型在1976年开始研制,1979年交付首批样弹进行发射试验,1982年正式投产。计划该型生产持续到1992年,总计约生产2455枚。在研制AIM-54C之前,休斯公司还进行了B型的设计,该型号是在A型的基础上改为一种无液体导弹即“干不死鸟”。虽然“干不死鸟”可以简化维护,但是性能没有多大改进,而且研制费用很高,所以军方没有采纳。随后休斯公司又推荐了一种“低成本干不死鸟”。该型成本降低了30%,但费用还是偏高,也没有继续发展。C型继承了B型的部分优点,性能比A型有所提高,而价格与A型大致相同,所以美海军对此很感兴趣。AIM-54C弹长3.96米,弹径380毫米,翼展915毫米,发射重量454公斤,使用高度3万米,最大射程150公里,最大飞行马赫数超过5。导弹主要在数字式电子设备、新的捷联式惯性基准装置、固态收发机和新的目标探测器4个方面进行了改进,使作战性能有了进一步提升。

“不死鸟”导弹可采用边跟踪边扫描发射、单目标跟踪发射、空战中机动发射等多种发射方式,最多可以跟踪24个目标,能有效地攻击多种目标,特别是小目标和低空目标,在严重的电子干扰或恶劣气候条件下,具有较高的攻击能力,其攻击区域大,杀伤概率高。“不死鸟”的几次试验震惊世界。据统计,在1962~1980年间进行的200多次试验发射中,其命中率竟高达88%%

上图是美国NASA用F-14改装的试验机。

F-14A曾出口到伊朗,共计80架。后因为伊朗伊斯兰革命,美国制裁伊朗,这些F-14A处境艰难。但出于种种原因,伊朗一直能够通过非正常途径获得该战斗机的配件,因此该国的F-14A 一直处在能够使用的状态。军事专家指出,在F-14从美军退役后,伊朗将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装备这种战斗机的国家:美国政府曾于1974年向伊出售了80架该型战机。当然,伊朗空军也是F-14仅有的海外用户。

2002年6月,美海军暂停了全部156架F-14战斗机在航母上的飞行任务。此次停飞主要是为了深入调查该型飞机前起落架的腐蚀问题。2002年3月2日,在地中海发生了F-14前起落架

外气缸腐蚀、导致弹射事故飞行员丧生的事件。2002年6月17日美海军F-14经过两周检查后,全部重新投入现役使用。海军最初估计需要2周时间对整个F-14机队进行检查,但只花了5天时间即告完成。海军发现有3架F-14存在相同的隐患,进行了相关维护。

2003年3月,美海军的F-14D进行了两周的紧急改装,随后在对伊拉克空袭中首次成功的使用JDAM制导炸弹。一架F-14D在开战前曾向伊拉克禁飞区的一个目标投放了一颗908千克MK-84 JDAM。之前F-14D并没有使用JDAM的软件。改进完成后,部署在海湾地区海域的3艘航空母舰上的总共30架F-14D都可以携带JDAM,从而获得了全天候精确攻击能力。还有17架F-14D仍按原订计划,在5月份完成JDAM的装机任务。

尽管在伊拉克战争中展现了较佳的多用途能力,F-14仍步步逼近其退役机龄,大量的现役F-14已到达服役寿命。F-14与现在的新型战斗机相比,需要太多的维修,尤其是老式的液压和电气系统,使维修更为困难。20世纪90年代,海军决定让F-14开始退役,代之以新型的F/A-18E/F。机型转换的过渡工作可能从2004年秋季开始。2004年6月,美海军大西洋舰队空军主管、太平洋舰队海军航空兵主管,海军少将左特曼表示,由于一项加速计划的实施,美海军目前剩余的“雄猫“战斗机将于2006年秋退役,这同时意味着F/A-18E/F战斗轰炸机能提前部署。

关于F-14与F/A-18E/F哪个更优秀的话题,美军及军工行业内部展开了连番争论。尽管F-14在部分性能上明显优于F/A-18E/F,但从目前的趋势来看,F-14完全退出现役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2006年7月28日,F-14完成了其作为现役战机的最后一次飞行。美国海军装备的最后22架F-14均部署在“罗斯福”号航空母舰上。此前,两个中队的F-14战斗机刚刚结束了在波斯湾地区的作战任务--为驻扎在伊拉克的美军提供空中支援。在“罗斯福”号返回美国后,其搭载的F-14将全部被最新型的F/A-18E/F“超级大黄蜂”战斗机所取代。

2007年1月,五角大楼冻结了F-14“雄猫”战斗机零部件的销售,因为担心它们会被销往伊朗。F-14战斗机零部件的销售于1月26日暂停,国防后勤局的发言人道恩·蒂顿告诉法新社:“鉴于伊朗目前的形势,只能冻结销售F-14“雄猫”战斗机的零部件”。伊朗在1979年前从美国购买了79架F-14战斗机。目前,由于德黑兰坚持发展其核计划,致使美伊关系越来越紧张。目前,虽然美国的F-14战斗机已经退役,但是,在1月26日前,国防后勤局一直在拍卖其零部件。“此

次F-14的所有零部件一律停止销售。此前,国防后勤局曾暂停销售一些特有的部件和对作战有影响的重要部件”,国防后勤局在其声明中说。

2007年6月,国防部犯罪调查局的工作人员发现,在加利福尼亚州奥兰治县的约翰?韦恩机场担任飞行教练的礼萨?塔比布是一名伊朗间谍,为伊朗军方采购受禁的飞机和导弹零部件。5月7日,加利福尼亚州圣安娜的联邦法官判处现年52岁的塔比布2年徒刑,罪名是帮助伊朗购买

F-14“雄猫”战斗机零部件。亲西方的伊朗国王在1979年下台前曾购买了80架F-14战斗机。如今伊朗是唯一使用这款老飞机的国家,美国禁止向它出售F-14的零部件。据执法官员称,塔比布和一名同伙轻而易举地获得了数以千计的“雄猫”零部件,来源令人惊讶:同美国政府合作公开拍卖剩余军事装备的网站。国防部和国土安全部的调查人员透露,他们正在追查几十起受禁装备通过军方剩余物资销售系统外流的类似案件。在追踪流向伊朗的F-14零部件时,执法人员今年3月无意间在加利福尼亚州两个机场的仓库里发现了4架完整的“雄猫”战斗机。附近的一个海军机构草率地把3架飞机卖给废品收购站,几家小型博物馆买下了它们;将另外一架飞机以4000美元的价格卖给派拉蒙影片公司用于拍摄电视剧《执法悍将》。一次又一次,调查人员在公司库房里或中间商的住所和手提箱里查出欲卖给潜在对手的敏感军事装备。当前仍在进行的一项调查更为令人不安地暴露了五角大楼的漏洞。2005年在搜查加利福尼亚州一幢可疑建筑时,国防部调查人员找到了F-14零部件,但令他们瞠目结舌的是,这些零部件正是两年前在另外一起案件的调查中截获的,上面还贴有那次案件的物证标签。政府问责局一个特别工作组的调查人员经化装侦查发现,从国防部获得敏感零部件易如反掌。他们总共发现了几千个受禁物品本应由军方保存或销毁,但却在网上公开拍卖的例子。问责局认为,五角大楼和网上公司都负有责任。

2007年7月,根据美国国会下属的政府问责局1日公布调查报告,美国国防部向伊朗出售了数百件飞机零部件,使伊朗空军可以用于组装和修理F-14战斗机。调查报告称,伊朗涉嫌利用美国军售中的漏洞购买敏感零件,包括战机零件以及导弹零件等。由于担心其中的一些飞机零件可能落入伊朗手中,五角大楼在今年1月宣布停止销售所有F—14战斗机的零部件,但是国防部在今年2月仍然销售了约1400件可用于F-14战斗机的零部件。隶属于美国国防部的国防回收和销售局告诉调查人员,这些零部件当时还没有被自动列入禁止销售的武器清单,所以作为多余的库存武器销售出去。目前还不清楚这些零部件是否落入伊朗手中。政府问责局官员格雷格·库茨说,相关调查仍在进行中,五角大楼在出售库存武器方面已经强化了安全程序。美军最近使用粉碎机等大型机械以及焊炬等切割设备,将淘汰的F-14战机切割成不过约0.61米见方的碎片,使其零部件根本没有流入伊朗的机会。

2007年8月,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空军(IRIAF)和伊朗飞机工业集团合作在最近4个月内已将另外3架F-14A升级飞机返回部队服役。这3架飞机返回部队服役是多年工作的高潮,这一高潮的最大驱动力开始于5年前,当时投资大约10亿美元利用本土公司来改进飞机。最初曾计划大约20架飞机进行基地级大修,但是在本10年初公布的计划是改进大约57架飞机,并创建本地工业保障基地。在大量国有和私有企业的帮助下,IRIAF发展了一个现场维护、在线维护和大修或翻修的三级维修和大修系统。后面级别分为三级,飞机要经过22个阶段的工作,然后才能返回使用部队。这些飞机主要大修项目包括疲劳部件替换,更重要的是AN/AWG-9机载武器控制

系统(AWCS)火控系统的改装,另外增加了新的冷却装置。机翼、发动机、活动部件已经重装或改进,液压件和电线进行了更换。有消息称,此次改装减轻了飞机重量,但是飞行性能、武器投放没像预期那样得到提高。目前不清楚在伊朗使用中的F-14A飞机数量,或许是35架,也或许是这个数的两倍,伊朗方面说3架升级飞机是44架飞机中的3架。

基本技术数据

机高 4.88米

机长18.89米(19.10米)

翼展11.45-19.55米停放在甲板上完全后掠时:10.15米

机翼面积52.50米(52.46米)

展弦比7.28

空重18191(18176)千克

无外挂起飞重量26632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24948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33724(31101)千克

机内燃油重量7348千克

副油箱燃油重量1638千克

最大外挂重量6577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M2.34(高度12190米,无外挂)M1.2(海平面)

巡航速度741-1019千米/小时

实用升限18290米

转场航程4600公里以上

作战半径725公里(载内部燃油,4枚"麻雀"Ⅲ,允许在3050米高度作战2分钟) 最大爬升率152米/秒以上

最小起飞距离427米

最小着舰距离884米

超音速飞机分代

超音速飞机的分代及特性 首先,现代战斗机得分代在世界上有两种标准,欧美标准和俄罗斯标准。俄罗斯战机的分代,多一代主要是对进入喷气机时代的启示时代划分不同,原苏联比美国早,将简易飞机化成了第一代。我国现在采用的是欧美标准。 第一代战斗机是指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交付使用的各类喷气式战机,它们的技术特点是以涡轮喷气发动机为动力,速度达到高亚音速或跨音速,武器以航炮为主,有的配以火箭。代表机型有苏联的米格—15、米格—17、米格—19,中国的歼5、歼6,美国的F—86、F—100,英国的“闪电”和法国的“超神秘”等飞机。 第二代战斗机以苏联的米格—21、米格—23,中国的歼7、歼8,美国的F—4、F—5、F—104和法国的“幻影”III等为代表的各类喷气式战机。它们的特点是最大飞行速度2—2.5马赫,武器为航炮和第一代空空导弹。这一代战斗机普遍强调高空高速性能,这种技术要求也在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期风靡一时。 第3代战斗机是20世纪70代末期开始研制的苏联的米格—29、苏—27、苏-30、苏-35,中国的歼10、歼11A、歼11B、枭龙,美国的F—16、F—14、F—15、F—18以及法国的“幻影”2000等为代表的喷气式战机。设计理念从追求高空高速到具有良好的中低空机动性。其武器以空空导弹为主,航炮为辅,有较好的火控雷达系统。这一代飞机特别强调机动性和敏捷性,最大速度和升限与第二代相当,但航程较大,具备空中加油能力。 至于第四代现代战斗机,目前惟一进入实用阶段的战机便是美国的F—22,它的投入使用标志着战斗机将进入第四代。此外,俄罗斯研制中的米格I.42型战斗机,中国研制中的歼14战斗机,日本研制中的“心神”战斗机(F22的日本版),美国研制中的F35战斗机,也属于这代战机。根据国际公认的标准,第四代战机的技术特点为:具有高敏捷性,隐身能力强,能够短距起飞或垂直降落,可以进行超音速巡航,超机动,并装备内埋式武器舱,对多个目标进行同时攻击。 第一代战斗机的机载设备和武装系统比较简单,最大平飞速度小(不等作超音速飞行),升限,加速度性和爬升率也不高。第一代战斗机的代表型有:苏联的米格-15、米格-17,美国F-84、F-86,中国的J5、J6。 第二代战斗机再航空界,一般把五六十年代研制的超音速战斗机称为第二代战斗机,最大特点是突破了“音障”,飞的更高也非的更快。但它们的缺点也很明显:一是亚音速机动性不好,甚至还比不上第一代战斗机;二是起降滑跑距离长(多数都超过1000米)三是体积小,载油系统低,航程和外挂能力明显不足;四是机载设备比较简单,全天后能力有限。 世界公认的第一架超音速战斗机是美国的F-100“超佩刀”。苏联的第一种超音速战斗机是米格-19。这一代战斗机还有:中国的J7、J8,美国的F-4、F-104、F-111,苏联的苏-15、米格-21、米格-23、米格-25、米格-27等。 第三代战斗机这一代战斗机普遍采用了复合材料,铝锂合金,翼身融合体,大推重比的涡扇发动机,适合机动空战的机翼,具有下视能力的脉冲多普勒雷达,平视显示器,综合机载电子系统和火空系统,红外搜索/跟踪传感器,头盔瞄准具等。尽管这些战斗机在最大M 数(即马赫,飞行速度与音速之比)和生限方面没有什么提高,但他们的水平起降和垂直机动性,加速性,最大过载,作战半径,远距离探测能力,全向攻击能力,电子对抗能力等均有了大幅度提高。由于突出了机动性和全天侯能力,更加适应瞬息万变的空战环境,攻防能力明显改善,生存率大大提高。 在第三代战斗机的发展过程中,机载武器的性能取得了空前的进步。超视距发射使用的

中国歼14

中国歼14 "中国第四代重型歼击机歼14"鹰隼是一种全新的高性能、多用途、全天候的空中优势的战斗机。飞机以重型、低成本为主导思想,以高性能、高生存力、高作战效能为设计目标,要求飞机有大推重比,非加力超音速巡航;具有中国特色的隐身性能;具有很高的敏捷性和失速机动性。目前基本上确定有沈飞负责的设计方案。 第四代歼击机有三大设计特点:一是最大限度地增加了作战飞机在超音速状态下飞行的时间;二是大量采用隐形材料和技术;三是飞机的起降性能得到很大改善,其灵活性将彻底改变人们对歼击机的现有观念。 1、总体布局歼14"鹰隼"是单座双发、双V形垂尾翼、菱形进气道的纵向一体化三翼面的气动布局。主要技术采用前掠式机翼,翼身融合的隐身设计,武器装载在机身的武器舱和推力矢量控制技术。机体的36%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钛64约占24%,钛62222占3%,钢占16%,铝合金占16%,热塑性复合材料大于1%,其他材料(包括涂漆、座藏盖、机头雷达整流罩、轮胎、刹车片、密封材料、黏合剂、气体、润滑油和冷却剂等)占15%。传统的钢和铝合金占的比重很小,而大量使用了钛合金和复合材料,这有利于提高飞机的隐身性和耐热性,减轻机体重量,增大机体强度。飞机总长22米,翼展16.7米,机高5.05米,机翼面积65.6平方米,最大起飞重量31吨。整个飞机的气动控制面多达14个。 2、发动机该机采用安装俄制2台АЛ-41Ф型(AL?41F)推力矢量发动机(推力196千牛),装有推力矢量喷口。АЛ-41Ф型(AL?41F)推力矢量发动机在超音速时的不开加力推力增大了100%,加力推力增大了50%,零部件减少了40%,可靠性、维修性和后勤保障性比AL-37FU 提高了80%。歼14并不追求极速性能,它的最大飞行速度仅为2.2马赫,而最大的巡航速度已经达到1.6马赫。АЛ-41Ф型(AL?41F)推力矢量发动机的推力矢量可以为飞机提供俯仰控制,在战斗机进行滚转动作时,矢量喷管可以反向运动,提供反向推力。该系统与速度及攻角无关,可以单独操作。在低速和高攻角时,水平尾翼的控制效率会降低,矢量推力仍能大幅度增加飞机的俯仰控制。АЛ-41Ф型(AL?41F) 推力矢量发动机凭借其强大的不开加力的推力,让歼15在不开加力的情况下以1.6马赫以上的速度进行巡航,这有助于增加作战半径、缩短前往目标空域的时间,也可以减少自身在敌人火力圈暴露的时间,有利于自身的安全。歼14战斗机满足所谓"4S"标准,即超机动性、超音速巡航、超视距空战和隐身能力。 3、雷达及电子设备雷达:为装有俄制相控阵天线的X波段雷达,天线装于机翼根部前缘三角区。X波段相控阵雷达、"前扇区光学系统(OSF)以及"防御辅助子系统"(DASS)。X波段相控阵雷达具有对空、对地、对海不同的工作模式并具有地形跟随/回避能力,它能在跟踪高空超音速喷气机的同时,搜索低空的直升机目标。该雷达能在180?240公里的范围发现目标并具有多目标能力,在空空工作模式能同时跟踪24个目标,能同时锁定8个重要目标和同时攻击8个目标。歼14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绝招???在机尾后视雷达配合下向敌机后射空对空导弹。OSF 系统不仅能在昼间和夜间探测敌方目标,并能在一个宽扇区范围进行目标跟踪,而且能进行目标识别和测距;它能在100?150公里的范围发现目标,能在50?70公里的范围进行定位,在40公里进行精确测距并确定其中威胁最大的8个;同时它还能用于夜间导航即全球定位/惯性(GPS/INS)组合导航系统,也能提供有限的侦察能力和有限的地面目标指示/测距能力除常规设备外还装有4余度火控计算机,三轴增稳系统,小流量空中加油装置,1553B数据总线。借鉴歼-8IIACT飞机的自动驾仪飞行系统。歼14驾驶舱也是高度现代化的,主要的显示器是宽角度平视显示器,可以提供水平30度、垂直25度的视野。主要仪表板为4个彩色液晶多功能显示器和装在遮光罩下的一个综合操纵板。 4、武器飞机基本作战状态为一台30mm 机炮150发炮弹,机腹武器舱内挂装4枚R-77PD中距空对空导弹,两侧武器舱各挂一枚PL-9近距格斗导弹和机翼有6个武器外挂点,载弹量大于8吨。在执行非隐身任务时,歼15也可以像第三代战斗机那样增加机翼外挂架挂载更多的武器及燃油。R-77PD空空导弹采用了大量的新技术,具有"发射后不管"作战模式、多目标攻击能力、攻击大机动目标和隐形目标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抗干扰能力。为保证飞机的隐身性能,导弹表面均喷涂隐身材料。该机采用了不同于国外有中国特色的隐身设计,大大降低了飞机的RCS。歼14可携带各类远、中、近程空对空导弹,执行各种距离的空中打击任务,还可以攻击任何高度上的空中预警机和战略轰炸机。飞机机内共设6个油箱,载油10吨。采用双零穿盖弹射系统,可保证在整个飞行包线内的救生。同时借鉴K-8E飞机的可靠性、维修性设计经验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武备: 一台30mm机炮150发炮弹,机腹武器舱内挂装8枚R-77PD中距空对空导弹,两侧武器舱各挂一枚PL-9近距格斗导弹和6个外挂点18,075 lb 弹药,包括空空导弹PL-9/R- 77 AAMs,空地导弹AGMs,500千克JDAM精确制导炸弹,火箭,副油箱和电子战舱。 情报评论:中国的第4代(俄称第五代)战斗机研制可能已经进入风洞实验阶段。至少两种重型隐形战斗机风洞实验正在沈阳进行。而俄第五代战斗机目前处于规划项目阶段。SUKHOI在莫斯科航空展上宣布今年3月,为第五代战斗机研制航电系统、雷达、发动机、武器、光电、导航、通讯设备的厂家已经完全被指定。同月,俄罗斯空军向SUKHOI递交了第五代战斗机的新设计、技术工作认定书7月签署了新技术、实验研究国家协定。因此可以认为俄第五代战斗机的研究已经正式起步。正式的风洞实验可能在2004年以后。SUKHOI飞机公司副总经理SERGEYS.Korotkov告诉KANWA模型阶段的工作已经完成。存在多种设计构想,当然它们都没有进入风洞实验的阶段。他强调第五代战斗机不会使用AL41发动机,它将是全新的系统。 过去10年来,仅仅向中国出售SU系列战斗机一项,俄罗斯就赢得了将近100亿美元以上的定单。但是俄第五代战斗机的研制进程已经明显落在中国后面。当然,由于俄航空工业的基础非常雄厚,拥有十分成熟的雷达、发动机、航电系列,因此,这并不意味着最终俄新一代战斗机的服役时间会远远落后于中国。尽管如此,中俄两国航空技术的差距正在缩小也是事实。KANWA的调查显示,由于投入了足够的资金,与欧美第五代战斗机研制有关的所有先进技术中国都在涉足。包括矢量推进发动机、新一代相控阵多功能火控雷达等等。 并且在过去10年以来,当俄罗斯航空工业停滞不前的时候,中国几乎在航空术的主要领域加快向俄罗斯学习的步伐,并且消化技术十分快。在J10A战斗机上配备国产的1473雷达已经证明中国的先进航空雷达已经走出了实验、摸索、吸收新技术的阶段,而进入自信的实用期。"抓15打6"(同时跟踪15个目标,攻击其中的6 个目标)的相控阵雷达技术也在研制之中。在发动机方面,以WS10A为平台,各项新实验都在进行。在未来10 年,WS10A以及改良型也会进入实用阶段。俄空军总司令Kornukov上将(2001年)已经对KANWA表示第五代战斗机的研制没有邀请中国参与。SUKHOI也最新强调整个工程目前基本立足于俄罗斯自己,以SUKHOI牵头,MIKOYAN、YAKOVLEV等设计局参见的方式进行。并且同印度进行过一些前景性讨论。俄中新一代战斗机可能在相近的时间完成研制,这本身就证明双方的代差开始被填补。 机长:19.8米,机高:3.6米;翼展:15.2米;空重13500KG;最大起飞重量27500KG;最大平飞速度M2.4;巡航速度M2.3;最大升限25800米;作战半径1500KM;航程3400KM;装两台WS-12涡轮风扇发动机;最大推力2×32800KG;加力推力2×27900KG;装2枚近距空空导弹;8枚中距空空导弹;雷达测距:460KM;可同时跟踪10个目标;锁定4个目标;过载13.2G;雷达反射面积:0.8平方米。

九条命的波斯雄猫--F14在伊朗

九条命的波斯雄猫 晨枫 作为一代名机,F-14“雄猫”式战斗机在2006 年2 月8 日结束了最后一次战斗巡逻,3 月10 日,“罗斯福”号航母上VF-31 Tomcatter 中队和VF-213“黑狮”中队的F-14D 在弗吉尼亚的Oceana 海航基地作最后的编队飞越,为F-14 在美国海军的生涯里划下了句号,很多人为之扼腕。但常被人们所遗忘的是,F-14 在伊朗空军中依然是作为绝对主力。都说猫有九条命,伊朗的F-14 的坎坷生涯还真应了这个说法。

3 月10 日的飞行是F-1 4 最后的成建制编队飞行,两个中队的22 架F-14D 编队从 NAS Oceana 上空掠过 在巴列维时代,伊朗是美国在中东最可靠的盟友,伊朗的巨大石油收入也支撑了巴列维的野心,成就了他造就波斯湾最强大的军事力量的梦想。伊朗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不仅扼守整个波斯湾,还直指苏联的高加索腹地。在冷战时期,美国甚至有向伊朗部署地面部队的预案,退可以守卫中东石油产地,进可以威胁苏联的侧翼,不可谓不阴险。也由于这样的特殊地位,伊朗的防御态势不尽理想,侧翼尽露,需要一个强大的空中屏障。

巴列维 由于伊朗北方的山地缺乏可靠的雷达网,空中预警的概念尚且在襁褓之中,巴列维把希望寄托在可以独立担当远程防空的先进截击机群上,当作空中流动的防空导弹基地。新的战斗机需要具有强大机载雷达能力和发射远程空空导弹的能力。当时伊朗的主力机队是F-4“鬼怪”式,不足以承担此重任。伊朗研究过美国空军正在研制的F-15战斗机,但认为F-14 的雷达和“不死鸟”导弹更适合伊朗的需要,于是在1974 年 1 月7 日和美国签订了购买30 架F-14(带424 枚“不死鸟”导弹)的协议,1974 年 6 月又追加了50 架和290 枚“不死鸟”导弹,使这个总价值达20 亿美元的协议成为当时美国历史上金额最大的军火协议。 研制F-14 的格鲁曼公司正在焦头烂额之中。由于F-111的惨痛经验,美国国会规定F-14 为固定价格的合同,所有超支全部由公司自行负担,作为预算和管理失灵的惩罚。格鲁曼当初急于得到F-14 的订单,对于能够回炉利用海军型的F-111B 技术又过于乐观,结果严重超支,公司陷于绝境。伊朗的订单救了格鲁曼,使格鲁曼有资金完成最后的研发和生产准备,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就这样,伊朗和美国海军同时成为世界上最早也是仅有的F-14 的用户。

F-14战斗机

F-14舰载战斗机 F-14 TOMCAT双座双发变后掠翼舰载多用途重型战斗机,中文名“雄猫”,用于海军护航防空、遮断和空中支援。《TOP GUN》里TOM CRUISE驾驶的战机即F-14,该片掀起了空战影片的新热潮。F-14是第三代战斗机里第一个装备部队的,也是战后第三代战斗机(相当于苏联的第四代)中最早服役的战斗机,比苏联相应的战斗机提前十年出现,令美国海军获得了极大的领先优势。当时,面对苏联超音速轰炸机+超音速远程反舰导弹的强大攻击组合,F-14挑起了保卫美军航母战斗群的先锋重担。该机也是第三代战斗机中第一个完全退役的型号,2006年7月该机正式退出美军编制。目前伊朗空军仍在使用少量F-14A,而随着美伊关系的恶化,美国新闻媒体也时常报道部分美国组织非法向伊朗出口F-14零部件。 F-14承包商是诺斯罗普·格鲁门公司。67年底开始研制,首飞时间是70年12月21日,用于取代海军的F4战斗机。72年5月交付使用。 右图是70年代末80年代初拍摄的,F-14涂着鲜艳的彩色图案,容易被敌人发现。后来由于苏联的威胁加大和迷彩色研究的进展,开始改用灰暗的浅灰色迷彩。当时的飞行员非常喜欢使用骷髅头等暴力或半裸美女之类的图案作徽志,够“自由化”(想起了《超时空要塞》)。后面的大型螺旋桨飞机是E-2C预警机,是海军各种战斗活动的空中指挥所。 其气动布局采用了NASA在60年代后期提出的双发双垂尾变后掠中单翼方案。广泛使用钛合金,部分采用硼复合材料,以便获得较高的强度重量比。机体的设计疲劳寿命为6000飞行小时。材料中铝合金占39.4%,钛合金占24.4%,钢占17.4%,有一定比例的复合材料。钛合金锻件机械加工材料利用率为25%。为了减少研制的风险,第一种生产型采用了原来为F-111B战斗轰炸机研制的TFE-30涡扇发动机和机载武器系统。

世界战斗机划分标准解读

世界战斗机划分标准解读 世界战斗机划分标准解读 2013-05-05 07:37:11 第一代战斗机是指首批采用喷气发动机的战斗机,其出现时间大约为1944至1953年。由于采用了新式喷气发动机其作战能力比使用涡轮螺旋桨发动机的飞机有 了显著提高。第1代战斗机的外形与使用涡轮螺旋桨驱动的战斗机有些相似之处,如采用直机翼,带机炮,雷达还仅在特殊的夜间战斗机上装备。虽然比起先前的飞 机具有很多优势,但第一代战斗机有着很大缺陷,如其使用寿命很短,发动机可靠性差、体积笨重,其功率也只能进行缓慢调节。第一代战斗机典型机型有二战末期 德国的Me 262和英国的"流星",以及后来苏联的米格-15、米格-17、美国的P-80和F-86等。第二代战斗机主要是指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研制的战斗机,典型机型如美国F-100"超级佩刀"。由于采用了许多新技术,这时的战斗机作战能力有了大 幅提高。飞机开始使用AIM-9"响尾蛇"、AIM-7"麻雀"等制导导弹进行视距外攻击,雷达也作为标准配置用于确定敌方攻

击目标。新的飞机设计也层出 不穷,如后掠翼、三角翼、变后掠翼以及按面积律设计的机身等,采用后掠翼的生产型战斗机飞行速度终于突破了声障。这一时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出现了战斗轰炸 机(如F-105和苏-7)和截击机(英国"闪电"和F-104)。截击机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制导导弹能完全替代机炮、空战将在视距进行的观点,因而截击机 具有较大的载弹量和强大的雷达,这牺牲了速度、爬升率等敏捷性。第二代战斗机包括苏联米格-21、米格-19、苏 -7/-9/-11,英国"闪电",美国 F-8、F-11、F-100、F-102、F-104、F-105等。第 三代战斗机主要是指1960~1970年出现的战斗机。这个时期航空技术发展日趋成熟,战斗机作战能力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引入性能更好的导弹、雷达和其他航 电系统来获得。基于大量制导导弹的实战使用经验,设计人员重新肯定了近距格斗在空战中的地位,机炮再次成为标配,而机动性也再一次成为优先考虑的设计因 素。航空技术发展在显著提高战斗机能力的同时,使得其研制和使用成本也显著增加。军方早先曾有各种专门用途的战斗机,如夜间战斗机、重型战斗机和攻击战斗 机,面对战斗机的成本暴涨,军方开始将战斗机的任务合并。美国F-4战斗机原先设计成美国海军的一种截击机,但后来

[舰载飞机的起落架设计]飞机起落架设计

[舰载飞机的起落架设计]飞机起落架设计关于歼10战斗机能否上舰的议题,已有许多人发表了自己的观点。但很少有人从起落架的角度谈及这个话题。本文试图就舰载飞机对主轮距的要求,从一个侧面阐述歼10能否上舰的问题。 舰载飞机降落的技术要求 一架常规起降的舰载飞机正在接近航空母舰的斜角甲板。此时,航空母舰正在迎风全速前进,并在海浪中左右颠簸、上下起伏。只见训练有素的飞行员驾驶飞机钩住了一条拦阻索,安全着舰了…… 喜欢军事的朋友,大抵在影视资料中看过F-14、F/A-18等舰载飞机在航母上降落的画面。在陆上机场降落,可供飞机降落的跑道较长,而航空母舰的斜角甲板较短,舰载飞机降落时几乎是砸向飞行甲板的。而高速运动中的航母,加上飞行员不断调整飞行姿态的需要,极有可能造成飞机歪斜着舰。当舰载飞机降落在航母的瞬间,起落架必须保证飞机平稳着舰,且不能有任何部位与斜角甲板相碰撞。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常规起降的作战飞机,无论从航空母舰上如何起飞,都需要拦阻降落。而保证飞机能够安全降落的重要装置,除了拦阻钩外,便是起落架。

首先对起落架设计的基本要求是:在飞机的起飞、着陆(舰)过程中能够吸收一定的能量,包括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在滑行、离地(舰)和接地(舰)时飞机的其他部分不能触及地(舰)面;不允许发生不稳定现象,特别是在最大刹车、侧风着陆(舰)和高速滑行时。大部分起落架上都安装有减震器,其作用是吸收飞机着陆(舰)时垂直方向的能量,包括飞机粗暴着陆(舰)的撞击能量(严重状态),并且在滑跑时还应使飞机平滑地越过地面(舰)突起的鼓包。大部分现代飞机起落架都使用油气减震器,因为在各种减震器中它的效率最高,并且具有最好的能量吸收能力。舰载飞机着舰瞬间的撞击载荷、拦阻索强制制动载荷,使得舰载飞机的起落架以及机体结构,特别是与起落架安装密切相关的结构都需要在设计时考虑加强,使之能够承受弹射起飞、拦阻着舰时产生的巨大力量,避免结构破坏。因此,舰载飞机的机体结构和起落架均要比陆基飞机的强度要高,其减震器在着舰时吸收的能量比陆基飞机的要大。 舰载飞机除了强壮的起落架支柱和长行程的减震支柱外,对主轮距也有严格的要求。飞机在地面或航母飞行甲板上滑行时的横向稳定性与主轮距和飞机重心到地(舰)面的距离有关,主轮距越大、飞机重心越低,飞机就越不容易倾覆。作为舰载机,增大主轮距的另一个目的,是防止飞机在停放时遇到风浪而导致侧翻。为了保证陆基飞机在各种情况下机翼不与地面发生接触,设计时主轮距应与翼展呈一

美军战机(F系列)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些基本定义: 基本任务或机种类型字母及其含义: A-攻击机 B-轰炸机 C-运输机 E-特种电子设备飞机 F-战斗机 H-直升机 K-加油机 O-观测飞机 P-巡逻机 R-侦察机 S-反潜飞机 T-教练机 U-多用途飞机 V-垂直起落/短距起落飞机 X-研究试验飞机 下面开始发美帝F系列的飞机 1、 F-1"FURY"(狂怒 US Navy FJ) 北美公司研制的单座舰载战斗机,外形与F-86“佩刀”很相似。可携带AIM-9“响尾蛇”空空导弹,内置4门20mm机炮。

2、 F-2"BANSHEE"(女妖 US Navy F2H) 麦克唐纳公司研制的单座舰载战斗/侦察机,由FH-1“鬼怪”改进而成。“女妖”这个绰号的来源很有意思:F-2高速飞行时两具蜗轮引擎会发出凄疠的尖叫声。机鼻装备了雷达,还有自动驾驶仪、增压座舱、弹射座椅等新式装备。F-2是韩战的主力舰载轰炸机。 3、F-3"DEMON"(魔鬼 US Navy F3H) 麦克唐纳公司研制的第一种后掠翼喷气式战斗机,也是第一种只带导弹不用机炮的战机。单发、近音速全天侯战斗机,共生产了522架。

4、F-4"PHANTOM II"(鬼怪II) 5、F-5A/B"Freedom Fighter"自由战士 F-5E/F"Tiger II"虎

诺斯罗普研制的双发超音速轻型战机,主要供外削,这从F-5A“自由战士”这个绰号就可以看出。F-5E/F有小部分在美空军服役,主要用途是假想敌。 6、F-6"SKYRAY"(天光 US Navy F4D) 道格拉斯公司研制的三角翼战斗机。装备20mm机炮和响尾蛇空空导弹以截击敌机。 7、YF-7A"Sea Dart"(海标枪 US Navy YF2Y-1) 康维尔公司研制的水上喷气式战斗机。这是一种非常奇异的战斗机,总共制造了5架,2号机试飞中坠毁。

歼14

歼14 中国第四代重型歼击机歼14“鹰隼”是一种全新的高性能、多用途、全天候的空中优势的战斗机。 歼14“鹰隼”是单座双发、双V形垂尾翼、菱形进气道的纵向一体化三翼面的气动布局。主要技术采用前掠式机翼,翼身融合的隐身设计,武器装载在机身的武器舱和推力矢量控制技术。机体的36%由碳纤维复合材料制成,钛64约占24%,钛62222占3%,钢占16%,铝合金占16%,热塑性复合材料大于1%,其他材料(包括涂漆、座藏盖、机头雷达整流罩、轮胎、刹车片、密封材料、黏合剂、气体、润滑油和冷却剂等)占15%。传统的钢和铝合金占的比重很小,而大量使用了钛合金和复合材料,这有利于提高飞机的隐身性和耐热性,减轻机体重量,增大机体强度。飞机总长22米,翼展16.7米,机高5.05米,机翼面积65.6平方米,最大起飞重量31吨。整个飞机的气动控制面多达14个。 该机采用安装俄制2台АЛ-41Ф型(AL?41F)推力矢量发动机(推力196千牛),装有推力矢量喷口。АЛ-41Ф型(AL?41F)推力矢量发动机在超音速时的不开加力推力增大了100%,加力推力增大了50%,零部件减少了40%,可靠性、维修性和后勤保障性比AL-37FU提高了80%。歼14并不追求极速性能,它的最大飞行速度仅为2.2马赫,而最大的巡航速度已经达到1.6马赫。АЛ-41Ф型(AL?41F)推力矢量发动

机的推力矢量可以为飞机提供俯仰控制,在战斗机进行滚转动作时,矢量喷管可以反向运动,提供反向推力。该系统与速度及攻角无关,可以单独操作。在低速和高攻角时,水平尾翼的控制效率会降低,矢量推力仍能大幅度增加飞机的俯仰控制。АЛ-41Ф型(AL?41F) 推力矢量发动机凭借其强大的不开加力的推力,让歼15在不开加力的情况下以1.6马赫以上的速度进行巡航,这有助于增加作战半径、缩短前往目标空域的时间,也可以减少自身在敌人火力圈暴露的时间,有利于自身的安全。歼14战斗机满足所谓"4S"标准,即超机动性、超音速巡航、超视距空战和隐身能力。 雷达为装有俄制相控阵天线的X波段雷达,天线装于机翼根部前缘三角区。X波段相控阵雷达、"前扇区光学系统(OSF)以及"防御辅助子系统"(DASS)。X波段相控阵雷达具有对空、对地、对海不同的工作模式并具有地形跟随/回避能力,它能在跟踪高空超音速喷气机的同时,搜索低空的直升机目标。该雷达能在180-240公里的范围发现目标并具有多目标能力,在空空工作模式能同时跟踪24个目标,能同时锁定8个重要目标和同时攻击8个目标。歼14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绝招,在机尾后视雷达配合下向敌机后射空对空导弹。OSF系统不仅能在昼间和夜间探测敌方目标,并能在一个宽扇区范围进行目标跟踪,而且能进行目标识别和测距;它能在100-150公里的范围发现目标,能在50?70

战斗机资料

战斗机资料 战斗机是指主要用于保护我方运用空权以及摧毁敌人使用空权之能力的军用机种。特点是飞行性能优良、机动灵活、火力强大;现代的先进战斗机多配备各种搜索、瞄准火控设备,能全天候攻击所有空中目标。 世界上公认的第一种战斗机是法国的莫拉纳.索尔尼爱L型飞机。它由于装备了法国飞行员罗兰·加洛斯的“偏转片系统”,稍微解决了飞机在机载机枪射击时被螺旋桨干扰的难题,使飞机第一次在飞行员可以专心驾驶飞机去攻击对方,同时也不需要另外配备机枪手。但是这个系统会造成子弹的 战斗机过去根据执行任务又可分为“歼击机”(战斗机)和“截击机”(拦截机),拦截机的主要任务是快速的的升空之后争取高度,在敌人的轰炸机进入我方空域之前将对方摧毁。由于拦截机是针对高飞行高度的轰炸机群,在设计上特别强调对速度与爬升率的需求,运动性在摆在较为次要的地位。二次大战结束之后,有鉴于原子弹的摧毁威力,拦截机的发展一度成为许多国家与传统战斗机同等重要的机种。不过在导弹逐渐成熟并大量配备之后,拦截机的特性往往可以经由传统战斗机加上导弹来满足,因此现在趋向不再专门发展拦截机种,而是以现役的机种同时担负拦截的任务。 发展历程初露锋芒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军用飞机首次出现在战场上,主要负责侦察、运输、校正火炮等辅助任务。在战斗中,敌对双方的飞行员用五花八门的各种武器手忙脚乱地互相攻击,比如石头,这就是“战斗空战”的起源。1915年4月1日,罗兰·加洛斯驾驶装备了“偏转片系统”的莫拉纳.索尔尼爱L型飞机击落了一架德国侦察机。取得了战斗机空战的第一次胜利。随后,德国的“福克E3”式由于装备了性能更好的“机枪同步射击”装置,以其优异的飞行性能和跟猛烈的火力,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性能最好,击落飞机数量最多的战斗机。被协约国方称为“福克式的灾难”。这个阶段的战斗机还处在萌芽期,结构多以木材加上布料蒙皮构成,机翼从单翼到三翼都很常见,主要的武器多半改自陆军使用的轻机枪。英国曾经使用火箭对付盘据在英国城市上空的德国飞船。在对付地面目标上,早期的炸弹是由手榴弹或者是小型炮弹稍加改良而来,投掷准确度不高,破坏力也低。 在这个时期影响未来空战颇大的一项发行就是机枪的同步射击装置。这个由荷兰所发明的装置让机枪的子弹能够自转动的螺旋桨的间隙当中射出,飞行员完全不用担心子弹会与螺旋桨撞击的危险,而机枪的设置位置能够接近飞行员的瞄准线,从而提高准确度与火力。 两次大战间的发展 虽然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各国积极裁减军备,同时减缓国防工业的投资。在这一段时间当中,民用航空的需求带动许多技术与理论的发展与成熟,奠定30年代后期军用航空发展的快速演进。 民用航空需求有两大主轴,一个是对速度方面的追求,也就是各种竞速机的比赛与奖励。另外一个是客运与货运市场的逐渐长长。在这两个主轴上虽然需求方向不同,却对同一种发展趋势有共同推演的效果,那就是对流线型设计的要求。流线型的设计

战斗机的折纸方法

战斗机的折纸方法 1. F-15战斗机折纸 这个折纸模型的难度等级较高,需要用到一张正方形的纸,如果你是初学者,可以使 用较大的纸来尝试。折纸的过程需要耐心和细心,但是完成后,你会得到一个非常具有冲 击力的飞机模型。 - 第一步:将纸对折,确保对齐边缘,然后打开再将它反向对折,将尖角紧紧地对 齐。 - 第二步:将上半部分对折,将下半部分向上翻折,将两角对齐。 - 第三步:将左右两边的角向中心对折,然后将侧角向下折。这时候你会发现,前面 的部分现在像一条龙。 - 第四步:将下部向上折,将底角对齐,这样反复多次,直到所有的叠痕都形成。 - 第五步:将侧边向中心对折,于此将底部向上折,将顶角对齐,形成一个小三角。 - 第六步:将上面的三角对折到下面,然后将左边向中心折叠。 - 第七步:将左边向中心折叠,然后将侧边向中心折叠,将底边向上折,对齐顶角。 - 第八步:打开最上面的部分,把两个支架从里面向最外面折叠。 - 第九步:将支架从中间向外面弯曲,形成两个翅膀。 - 第十步:把他翻过来,把底部向上翻起,然后把翅膀向内弯曲。这就是你的F-15。 2. 苏-27战斗机折纸 苏-27战斗机是一种非常流行的折纸模型,它需要用到一张6英寸×6英寸的正方形纸。这个模型难度中等,需要花费一定时间和努力。你需要非常细心和耐心地去完成它,因为 小的细节往往会影响最终的效果。 - 第一步:将纸对折,确保两个角对齐,然后压好折痕。 - 第二步:将顶角向下对齐,然后将底部向上翻折,再将侧边向中间对折。 - 第三步:将上下的部分分别向中心对折,确保两边对齐,底部的叠痕与底角对齐。 - 第四步:将侧面的支架向外折起,然后将右侧的拐角向中心对折。 - 第五步:将左侧的支架向中心折起,再将右侧的角向中心折叠。

战斗机专业术语表解释

战斗机专业术语表解释 序号 名称名称解释1 1V 1 1 对 12 3/9 line 从一侧机翼到另一侧机翼的一根线,飞行员使用它来判断另一架飞机位于他的前方还是后方3 AB 加力4 ACM 空战机动5 ACT 空战战术6 AI 空中拦截7 Angles 用千英尺表示高度的快捷方式,例如,“Angles 20”表示高度 20,000 英尺。8 Angle-off 敌机航向和你的航向之间的角度差,也称为航向交叉角或 HCA 9 Armour star hands 肥厚,笨拙的手,驾驶飞机时容易出错10 Aspect angle 你的飞机相对于敌机尾部的角度11 Attack geometry 进攻战机的追击路径12 Bar 雷达波的一次扫描13 Basic Fighter Maneuvers (BFM )在一对一空战环境中的基本空战机动14 Belly check 执行 180 度的翻滚,检查机身下方空间15 Boresight mode 雷达束固定指向机首前方,第一个进入雷达束区域的目标将被自动锁定16 Butterfly setup 一个战斗训练进入计划,两架战机开始以一字并列编队飞行,然后互相转离 45 度。在距离 417 BVR 超视距18 Corner velocity 飞机具有快的转弯速率和小转弯半径时的速度19 Crawl back up in the cockpit 有时,飞行员会遇到一种称为“任务饱和”的现象,即瞬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而飞行员的能20

Dissimilar Air Combat Tactics (DACT )在多架对抗多架的空战环境中,两方的战机种类不同(如,F-16 对 F-14)。21 Drag 不大于 60 度方位角的机动22 Energy BFM 中,飞机执行机动的潜能23 24 25 Escape window 脱离战斗的安全路径,代表从战斗中安全脱离的机会26 Flight path marker 飞行路径指示符Food fight——一场令人兴奋的多机空中缠斗27 Fox2发射 AIM-9P 导弹的雷达呼叫28 G force 地心引力,1G 相当于重力29GCI 地面控制拦截 战斗机专业术语表 Enhanced Envelope Gun Sight (EEGS )一种新的 F-16 和 F-15 机炮准星,显著的特征是具有机炮漏斗。 30Gun cross机炮准星 31Heading crossing angle(HCA)敌机航向和你的航向之间的角度差,也称为 Angle-off。 32HEI高爆燃烧弹,F-16 战机上 M61A1 机炮的弹药种类 33High alpha高攻角 34High yo-yo 执行异面机动的经典空战动作 35Highway style迎面高速飞过 36HUD平板显示仪 37Hurt locker处于麻烦中 38ILS仪表降落系统 39IP指导飞行员 40IR红外线 41Jink剧烈的来回机动,用来摆脱敌机 42Kinetic energy动能 43Knock it off停止交战,在训练中停止交战的命令

冲上云霄——飞机鉴赏答案

冲上云霄——飞机鉴赏答案 第一章单元测试 1.中国的航空之父是冯如。√ 2.飞机最适宜的飞行环境是对流层。× 3.给机翼除冰的主要目的是减重。× 4.飞机的推力一定要大于重力,飞机才会升空。× 5.国产飞机新舟60是没法飞入平流层去的。√ 6.直升飞机也是飞机。× 第二章单元测试 1.当前民航客机中,机身最长的是波音748,长达76.4米。√ 2.翼尖小翼也属于飞机的操纵面。× 3.当前民航客机中,翼展最长的是A380,长达79.8米。√ 4.民航客机起落装置大多都是可收放式的。√ 5.国产新舟60飞机用的是活塞式发动机。× 6.方向舵控制飞机的偏航。√ 第三章单元测试 1.海关和警察部门使用的飞机属于军用飞机。× 2.创造了三马赫飞行速度和三万米飞行高度奇迹的战机是U2。× 3.中国当前没有空中加油机。× 4.第一代战斗机的特点是追求高空高速。× 5.幻影III属于第三代战斗机。×

6.F-14雄猫是一款变掠翼舰载机。√ 第四章单元测试 1.波音717问世早于波音727。× 2.A320是空客家族中唯一的一款窄体机。√ 3.波音727是一款三发的飞机。√ 4.P8海神反潜机是波音738改造的,所以也使用融合式翼尖小翼。× 5.波音757-200是世界上最长的窄体客机。× 6.波音737-900ER单侧有5个舱门。√ 第五章单元测试 1.编号RQ-4A的飞机,说明这是一款无人机,可执行侦察任务。√ 2.米格31猎狐犬foxhound。此战机的绰号是米格设计局起的。× 3.图95是一款以涡喷为动力的轰炸机,相当于美国的B52。× 4.阵风、台风和狂风三款战机被称为欧洲三雄。× 5.B2是飞翼布局的飞机。√ 6.苏34战斗轰炸机是鸭式布局的飞机。× 第六章单元测试 1.空军一号用的飞机是波音747-400.× 2.电影2012中的AN500实际上就是俄罗斯的AN225。× 3.F-14雄猫是一款单发的变掠翼的舰载机。× 4.MD11与DC-10外相似,区别是后者没有翼尖小翼。√ 5.云杉鹅是世界上最重的飞机。× 6.当前,MD11客机均已退役。√

论空中力量和空中战争在未来局部战争中的作用

论空中力量和空中战争在未来局部战争 中的作用 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飞机,七年后飞机被用于军事领域,诞生了以飞机为主要武器装备的军事力量——空中力量。1909至1910年,世界上出现了第一批军用飞机和飞行员,初步形成空中力量。一战中,随着歼击机性能的提高和数量的增多,各主要参战国先后建立了歼击航空兵组织。从此,空战日趋激烈,空中作战的样式也更加多样,战法也更加灵活,从此空中作战掀开了新的一页。 20世纪是空中力量从诞生走向成熟的世纪,而21世纪可能是空天力量主宰战争的世纪。21世纪,各国已开始的新的战略调整将更加深入,空中力量在各国军事力量中的地位和作用将进一步提高。空中力量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从支援作战发展到空中交战,最后发展到空中力量的战略性运用,这个历程用了近90年。 1 空中力量的发展历程 1.1 空中力量作为战争主体力量的雏形形成过程 空中力量经过短短100年的发展,已经从附属于陆海军的地位,逐步发展成为现代高技术战争的主体力量。应该说,空中力量作为战争的主体力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就开始萌芽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一场空前规模的世界性战争,不仅以航空兵空袭开始,而且以航空兵核空袭而结束。这决不是偶然的,它标志着空中力量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已经开始脱离陆海军的附属地位,并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战役乃至战争的进程和结局。突出表现在:航空兵的作战行动,不仅对一些决定性陆上战役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海战场上,航空兵也开始成为主攻力量。据英美对二战时战略轰炸的调查称:"在西欧的战争中,盟国的空中力量是

决定性的力量。在空中战场空中力量的胜利是全面的。在海战场,空中力量与海上力量相联合,使敌人的潜艇给我方以最大的海上威胁的情况宣告结束。在陆战场,它帮助扭转战局,使盟国地面部队取得了压倒的优势。"这表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空中力量作为战争主体力量的雏形已经形成。 1.2 空中力量作为战争主体力量的形成过程 空中力量的大量投入,有时甚至是单独使用,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如果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空中力量的作用还主要表现在保证和配合陆海军作战行动上。而在战后,特别是80年代发生的局部战争中,空中力量则独立承担了许多对战争胜负有决定影响的战略战役任务。从第三次中东战争、1982年黎巴嫩战争和英阿马岛之战可以看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至80年代末的局部战争,已经开始由空军配合陆海作战,演化成为以充分发挥空中力量纵深打击能力为特征的空地(海)一体作战,空中力量作为战争主体力量的地位已初步形成。 2 解析近几场局部战争中空中力量的使用 2.1、越南战争中的空中作战 2.1.1新式航空武器的使用,标志着空中战争已经进入现代化新时代 以激光制导炸弹为突出代表空空导弹大量而经常地使用于空战,是始于越南战争。电子战的力量成了空中作战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空中作战开始出现一条“无形的战线”。MSQ型雷达轰炸系统、前视红外装备。微光电视和各种传感器………用于空战。空中预警指挥飞机也在越南战争中初露锋芒,充当了多机种协同作战、发挥整体能力必不可少的空中指挥中心。 2.1.2 越南战争应运出新的空中作战样式和方法 12月22日13点28分,2架米格-21歼击机从内排机场起飞,拦截来自老挝方向的美军F-4机群。米格双机由歼击航空兵团指挥所引导,接到指挥所指令后,沿220度航向,开始向8000米高空爬升。穿出云层后,米格长机接到指挥所指令,开始左转弯,左转至90度后,发现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