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大地构造概念

合集下载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一、引言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是地质学领域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对于研究地球构造演化、地质灾害预测、资源勘探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大地构造单元的定义、划分原则、划分方法以及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实际划分等方面进行论述。

二、大地构造单元的定义大地构造单元是指地球的地壳、地幔、地核等构造部分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形成的、具有一定地质特征和构造性质的区域。

这些单元由于地质历史的演化而形成,在空间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三、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原则1. 地质特征原则:根据区域内的地质特征,包括岩性、构造、形态、矿产等方面进行划分。

例如,岩性相似的地区可能被划分为同一个构造单元。

2. 地质历史原则:考虑地质历史的演化过程,将具有相似演化背景的地区划分为同一个构造单元。

例如,同属一个构造带的地区可能被划分为同一个构造单元。

3. 构造性质原则:根据构造性质的相似性进行划分,包括构造运动类型、构造演化阶段等方面。

例如,同属盆地构造的地区可能被划分为同一个构造单元。

四、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方法1. 实地调查:通过对地质地貌、岩性、构造、地震活动等方面进行实地调查,获得直接的地质信息,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单元的划分。

2. 遥感技术: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大面积的地表信息,包括地形、地貌、植被等,以此来划分大地构造单元。

3. 地质研究:通过对岩性、古生物、古植被等方面进行研究,推断地质历史,从而进行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

五、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实际划分中国地域辽阔,地质背景复杂多样。

根据地质特征、地质历史和构造性质等方面,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 1. 高原与盆地单元:包括青藏高原、云贵高原、鄂尔多斯盆地、四川盆地等。

这些单元在地壳演化过程中形成,具有明显的构造特征和地貌特征。

2. 山地单元:包括喜马拉雅山脉、秦岭山脉、大别山系等。

这些单元形成于构造运动的作用下,地壳出现了明显的变形和隆升。

3. 海岸与岛屿单元:包括中国东海沿岸、南海诸岛等。

大地构造名词解释

大地构造名词解释

地盾,地台相对稳定的部分,长期处于上隆,没有或很少有沉积盖层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大面积出露,周缘被有盖层的地台所环绕,平面形态呈盾状。

在长期的地质历史中,地盾轮廓变化不大,区内地势起伏较小,由于地盾上出露的岩层都属太古宙和元古宙,对它的研究课发掘出地球演化早起历史的宝贵信息。

地轴,地台相对活动性较大的部分,长期处于相对上隆,没有或很少有沉积盖层,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广泛出露,平面形态呈地槽地台学说认为地壳的演化规律是由活动转化为稳定,世界各地的地槽不断回返成为地台就体现了这种演化。

但是中国一个连续的区域,并具有相同类属性的最小的土地单元。

是地质构造三重基本概念之一,是具有一定综合结构形态、属于一定构造体系的地质块体。

它的存在常由地壳物质组成或地壳结构构造的均一性,以及具有明确的界线反映出来。

其规模大小、影响深度、结构形态、活动强度都有差别:较活动的狭长带状地块,称褶皱地带;相对稳定的不规则地块,称为块垒地。

在长期复杂的地壳运动中,褶皱地带和块垒地可相互转化。

任何地块的发生和发展都受构造体系、运动性质和岩石性质所制约;反之,不同形态和不同类型地块的存在,构成一定的边界条件,也影响构造体系的形成和特征,决定地块边缘及其内部的形变特点。

拗陷地槽或地台中的下沉部分。

即一般所指的地向斜、台向斜和山间拗陷。

台地【terrace】明显较四周或一侧为高、顶面相对平坦、面积不是很大的高地。

台地是指四周有陡崖的、直立于邻近低地、顶面基本平坦似台状的地貌。

由于构造的间歇性抬升,使其多分布于山地边缘或山间。

有人认为台地是高原的一种。

根据成因可分为构造台地、剥蚀台地、冻融台地等。

根据物质组成又可分为基岩台地、黄土台地、红土台地等。

台地指的是沿河谷两岸或海岸隆起的呈带状分布的阶梯状地貌。

台地是一种凸起的面积较大且海拔较低的平面地形。

台地中央的坡度平缓,四周较陡,直立于周围的低地丘陵。

有人认为台地是高原的一种,但一般而言,海拔较低大片平地称为平原,海拔较高的大片平地称为高原。

区域大地构造 ppt课件

区域大地构造  ppt课件
第五章 中国大构造概要
一、中国地势
1、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横断山为界 东西两部山势走向、海拔高度明显不同 (1)山势走向 (2)地表海拔高度
地形的梯级特点
(1)第一台阶:青藏高原,4000m以上
——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横断山——
(2)第二台阶: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黄土高原、 内蒙古高原,1000~2000m
中国大地构造域的划分
1、中国构造域的划分 中国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大地构造部位,
中国的地质发展受控于两方面因素: (1)、夹持于南北两个巨大稳定地块之间
北方:西伯利亚板块(劳亚大陆的组成部分) 西南方:印度板块(冈瓦纳大陆的组成部分)
中国的古板块是游离于这两个巨大板块之 间的小型块体,表现出数量多、面积小、呈 支离破碎特点(华北、扬子、塔里木及许许 多多的小型块体)
青藏高原为地幔盆. • 大兴安岭-太行山-雪峰山是第二个梯度带,莫霍面(M)埋深从
36增大到40 km,变化幅度4km,东部为地幔隆;其他大部分地 区为地幔坪。
中国地势格局有其深刻的地质背景和深部构造的约束,反 映在地壳厚度方面,地势越高,莫霍面埋深越大
Crustal thickness (km) obtained primarily from seismic refraction/ wide-angel reflection experiments (after U.S. Geological Survey, 1998).
2、东西向的盆地与山系相间列 三条分水岭: (1)天山—阴山—燕山—长白山
——黄河流域—— (2)昆仑山—祁连山—秦岭—大别山
——长江流域—— (3)南岭
——珠江流域——
3、棱角分明的菱形或三角形盆地镶嵌于山系之间

大地构造学基础及中国区域构造概要

大地构造学基础及中国区域构造概要

大地构造学基础及中国区域构造概要1、大地构造学:是研究地壳和岩石圈中地质构造的发生、发展、演化及其运动规律的科学。

2、岩石圈(构造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刚性顶盖,厚50-150km。

3、软流圈:岩石圈底部到700km深度左右,容易蠕动变形而能缓慢流动的区域。

是产生岩石圈运动的主要场所,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

4、中间圈:软流圈以下的上地幔和下地幔。

5、大地构造学说国际上:经典大地构造假说:隆起说;收缩说;深层分异说;膨胀说;地槽-地台学说;板块构造说;地体构造。

中国:地质力学(李四光院士1965,1:400万中国大地构造图及说明书《中国主要构造体系》);断块构造说(张文佑1950,1:400万中国及邻国边境大地构造图及说明书《中国大地构造纲要》);多旋回说(黄汲清1950,1:300万中国大地构造图及说明书《中国大地构造基本特征》);地洼说(陈国达院士1960,1:400万中国大地构造图及说明书《中国大地构造纲要》);波浪状镶嵌构造说(张伯声院士1970,1:1000万中国大地构造图及说明书《中国地壳的波浪桩镶嵌构造》)6、板块构造-新全球构造理论国外:魏格纳大陆漂移;霍姆斯地幔对流-热对流理论;赫斯大洋中脊;狄茨、瓦因、马修斯洋底扩张;柯克斯地磁年表;威尔逊转换断层和威尔逊旋回;勒皮雄岩石圈板块划分。

中国:尹赞勋引入,研究先驱李春昱、郭令智、常承发、王鸿祯、朱夏。

7、地槽-地台说地槽概念是美国的霍尔研究阿巴拉契亚山与中部平原时发现(1859)、丹纳定义。

定义:地壳上具有强烈活动的狭窄长条状地带,早期强烈差异下降接受巨厚沉积,后期强烈褶皱上升形成巨大的山系。

与地台相对立,时间上一般指古生代以来曾经有过强烈活动的地带。

基本观点:地壳运动主要受垂直运动控制,水平运动时次要的,地壳运动的动力源是地球内部物质的重力分异作用,物质受热变轻向上流动造成地表上升隆起,物质冷却变重下沉则造成地表下降凹陷。

中国大地构造简介

中国大地构造简介

中国大地构造简介黄汲清认为,按主要构造型式、形成时间和机制的不同,划分出古亚洲式、太平洋式和特提斯喜马拉雅式。

这三种构造型式分布于三个地区,显示为不同的三大地质块体。

他认为,在华力西期西伯利亚地台向南推进,作用于蒙古地槽,以及塔里木地块与中亚地槽相互作用,使蒙古地槽产生弧形褶皱,中亚地槽产生以东西向构造占优势的褶皱,因而形成古亚洲大陆,即古亚洲式。

他指出:“在中生代时期,当古亚洲大陆向太平洋推进时,太平洋以强大的推力回击,因而产生太平洋式褶皱”,“它的构造线主要为东北—西南”方向。

至于喜马拉雅式的形成,他解释:“向南推进的古亚洲大陆遭遇到向北移动的冈瓦纳大陆的巨大抵抗,由此而产生的强大水平压力,把深厚的特提斯沉积变成特提斯喜马拉雅式的褶皱”。

不仅如此,他还指出:“阿萨密弧束的生成和帕米尔喜马拉雅弧束一样,可解释为系受一种强大的下插作用的结果,这一作用来自冈瓦纳大陆的喜龙突出带,而在滇缅结晶杂岩带之下进行着。

”对喜马拉雅山的形成,他也强调了冈瓦纳大陆向北运动和向欧亚大陆之下运动的这种地球动力学机制。

总体上看,从全球动力学角度看中国大地构造中国大地构造主要可以分出古亚洲、特提斯和环太平洋三大构造域。

古亚洲构造域是在古亚洲洋动力体系作用和影响下形成的一个构造区域, 特提斯和环太平洋构造域是在特提斯-古太平洋和印度洋-太平洋 2 个前后相继的动力体系作用下形成的 2 个构造区域。

由于几个全球性动力体系的依次作用以及它们在中国的叠加、复合, 使同一地带在不同构造阶段经受不同的动力体系的作用, 从而使中国大地构造显示出十分复杂的多旋回分阶段演化过程, 造成中国及邻区地壳十分醒目的镶嵌式结构和地壳-上地幔不同层次间的非耦合关系, 即立交桥式结构, 使中国成为全球大陆构造中最复杂的一个区域。

早元古代,中条旋回之后,中朝准地台形成;晚元古代扬子旋回之后,古中国地台形成;古生代初兴凯旋回之后,古中国地台解体,中国古生代构造格局逐步建立;晚古生代,华力西旋回之后,古亚洲大陆(古亚洲构造域)形成;中新生代,印支旋回以来,滨(环)太平洋和特提斯—喜马拉雅构造域逐步形成。

中国大地构造的概念

中国大地构造的概念

中国大地构造的概念
中国大地构造是指中国大陆的地质构造情况,主要受古亚洲洋、特提斯-古太平洋和印度洋-太平洋三大动力学体系控制。

中国大陆的地壳结构和地表地质面貌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的演化:
1. 前寒武纪时期,华北、华南、塔里木等陆核先后在大洋中形成,经过稳化,逐步向稳定的块体过渡。

2. 古生代时期,上述块体逐渐拼合,其结合带呈横向分布,形成了中国大陆的雏形。

3. 中生代开始,又有块体陆续漂移、相撞、拼合,从而出现印支、燕山、喜马拉雅山等雏形,中国西部在强烈的挤压改造之中,地壳增厚,出现贺兰山界线。

4. 新生代开始,西部青藏高原隆升,东部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聚敛,使中国东部及海域出现拉张现象,使得地壳自大兴安岭向东减薄,并形成一系列盆地地形。

5. 晚渐新世以来,中国东部及海域沉降,使盆地中普遍堆积起较厚的区域盖层。

中国大地构造的演化过程,形成了以海西造山为主旋回的古亚洲构造域、以燕山造山为特征的环 滨)太平洋构造域和以喜马拉雅造山为标志的特提斯构造域。

这些不同的构造域,塑造了中国西部以东西向构造为主,中国中东部在东西向构造基础上,叠加北北东向-近南北向构造的复杂叠置的构造格局。

中国大陆的独特性还表现在依据复杂地形而产生的不同构造区的划分,中国是世界上地质构造最复杂的大陆之一。

中国大地构造分区

中国大地构造分区

对中国地震分布的影响
揭示地震分布规律
大地构造分区与地震的分布密切 相关,通过对不同分区的地质构 造和地壳运动进行研究,有助于 揭示地震的分布规律。
预测地震活动
了解不同分区的地质特点和历史 地震活动情况,可以对未来地震 活动进行预测,为地震防范提供 科学依据。
提高抗震能力
通过对不同分区的地震活动特点 进行分析,可以制定针对性的抗 震减灾措施,提高社会抵御地震 灾害的能力。
性。
02
综合分析方法
运用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球 化学等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04
分区指标体系
建立包括构造特征、地壳厚度、 地震活动等多个指标在内的分区 指标体系,为分区提供依据。
02
中国大地构造分区结果
华北地区
总结词
华北地区是中国大地构造分区中的一个重要区域,以中生代燕山运动和新生代喜马拉雅运动为主要特 征。
详细描述
华北地区主要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和内蒙古自治区等地区,其地质构造复杂,以断块山地和 盆地为主要地貌特征。该地区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如煤炭、石 油、天然气等。
华东地区
总结词
华东地区是中国大地构造分区中的另一个重要区域,以新生代以来的沉降和堆 积作用为主要特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特征
华东地区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地势起伏 较大,拥有丰富的水能资源。该地区经济发 展较快,人口密集,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 区之一。
形成机制
华东地区的地质构造受到中生代和新生代板 块构造运动的影响,形成了多个断层、褶皱 和火山岩浆活动。该地区的地壳活动较为频 繁,如地震、火山等。
华南地区
特征
华南地区位于中国南部沿海地区,地势较为 平坦,气候温暖湿润。该地区拥有丰富的矿 产资源和生物资源。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教程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教程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教程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教程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地球的组成和结构介绍:介绍地球的不同层次以及地壳、地幔、地核的特点和作用。

2. 大地构造的概念和基本原理:介绍大地构造学的定义和基本原理,如地震和地壳运动等。

3. 中国地质背景和构造特点:介绍中国的地质背景,如板块构造、隆升和断裂等,以及中国的构造特点和区域差异。

4. 高山地区和盆地地区的大地构造:分别介绍中国的高山地区和盆地地区的大地构造特点,如喜马拉雅造山带和东北平原等。

5. 大地构造的研究方法和技术:介绍大地构造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如地震勘探、重力测量和地壳形变观测等。

6. 地震活动和地壳运动的影响:讲解地震活动和地壳运动对地质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如地震灾害和地质灾害等。

7. 区域构造演化的历史和过程:介绍中国区域构造演化的历史和过程,如华北地块运动和青藏高原隆升等。

8. 中国大地构造学的研究成果和应用:介绍中国大地构造学的研究成果和应用,如地质资源勘查和地震预测等。

教程可以通过教学课件、实地考察、学术报告和讨论等形式进行教授。

学员可以通过学习和实践,掌握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中国地质构造的特点和演化历史,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基础知识和技术支持。

大地构造学与中国区域地质

大地构造学与中国区域地质

大地构造学与中国区域地质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大地构造学与中国区域地质)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大地构造学与中国区域地质的全部内容。

大地构造学与中国区域地质第一章绪论一、大地构造学与区域大地构造学的性质起初,大地构造学主要探讨局部区域地壳岩石圈形成、发展演化的地质学分支,诸如褶皱带、大陆裂谷、地台的形成演化,故称区域地质学。

它不同于狭义构造地质学,而是以构造运动、地层古生物、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成矿作用、海进海退研究为基础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现代大地构造研究以全球岩石圈为对象,同时利用当代科技成果,其研究深度不仅局限于岩石圈,而且深入到了上地幔,因此大地构造学又称为全球构造学。

大地构造学是一门研究全球岩石圈形成、发展的综合性学科。

区域大地构造学是应用大地构造理论进行区域地质特征总结、区域地壳岩石圈发生发展规律研究的地质学分支。

因此区域大地构造学不仅工作范围局限,而且侧重于实际资料的综合分析。

大地构造学侧重于理论分析与建立,具有探索性.大地构造学与区域大地构造学是两个密不可分的学科。

首先,区域大地构造学的研究需要先进大地构造理论的指导,第二,大地构造学需要区域构造的研究成果。

只有找出地球岩石圈不同区域的共性与差别,才能将岩石圈各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最终分析其形成发展的规律性,建立全球岩石圈构造运动和演化的模式。

因此区域大地构造的研究是大地构造研究的基础环节。

二、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的内容(一)阐述中国区域岩石圈的组成和结构特征具体包括区域地层、构造、岩浆岩、变质岩、矿产等几乎所有地质领域的研究.因此在区域大地构造研究中要综合分析某一区域各种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方面的资料,以查明区域岩石圈物质组成和结构特征。

中国大地构造的概念

中国大地构造的概念

中国大地构造的概念中国大地构造是指中国地壳的构造特征和演化过程。

地壳是地球上最外层的固体外壳,由岩石和土壤组成,是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基础。

中国大地构造的形成和演化与地球内部的构造和运动密切相关,是地壳运动、岩石圈演化和地震地质活动的基础。

中国大地构造的特点之一是复杂性。

中国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是活动边界带,板块碰撞带多、断层密集。

山西太原至四川成都线是中国大陆最重要的构造线,也是板块碰撞的产物。

中国的构造线较多,形成了复杂的地质构造和地形地貌。

中国大地构造的特点之二是多样性。

中国地域辽阔,地质结构复杂多样,柔性板块与刚性板块相互作用,横断山地、喜马拉雅山脉等构造地形形成独特的地貌景观。

中国不仅有高山巍峨的喜马拉雅山脉和昆仑山脉,还有陇西平原和华北平原等大片平原地区。

中国大地构造的演化过程可以追溯到数亿年前的前寒武纪。

中国大陆的演化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前寒武纪,包括两个主要事件:珠江边界分裂和西南地区的快速隆升;第二阶段是中生代,标志着中国大陆内陆地区的扩张和断裂,形成了长江和黄河流域等大型盆地;第三阶段是新生代,即现代,是中国大地构造演化的最后一个阶段。

新生代的主要构造特征是喜马拉雅山脉的隆升和东亚陆块的挤压。

在中国大地构造的演化过程中,地震活动是一个重要的地质现象。

中国位于全球最活动的地震带,地震频发。

地震的发生与中国大地构造的特点紧密相关。

板块的相互碰撞和运动导致地壳的变形和应力积累,随着应力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发地震。

总的来说,中国大地构造的演化过程是一个相对复杂和多样的过程。

中国地壳的构造特征和演化历程与板块构造、地震活动和地貌形成等密切相关,对于理解地球内部的构造和地球科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我们人类来说,了解中国大地构造不仅有助于预测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还能为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的主要地理概念与概念解析

中国的主要地理概念与概念解析

中国的主要地理概念与概念解析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丰富地理资源和多样地理特征的国家,具有许多重要的地理概念。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中国的主要地理概念进行解析,以便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

一、中华大地中华大地是指中国的领土范围,包括中国大陆和周边海域。

中国是世界第三大国家,拥有广袤的土地面积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中华大地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位于东亚大陆的东部,面临太平洋。

它的边界与14个国家接壤,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地缘环境。

二、五大板块中国地理位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这里是地壳构造活动极为活跃的地区之一。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中国大陆可划分为五大板块: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菲律宾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这些板块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中国地区的地质现象,包括地震、火山喷发等。

三、黄河黄河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中国的母亲河。

它发源于青海省的巴颜喀拉山脉,流经九个省份,最终注入渤海。

黄河流域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产区之一,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黄河流域的地理特点是多沙河流,因此也被称为“沧浪之水”。

黄河流域的地理环境对中国的农业和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四、长江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水运交通干线。

它发源于青海省的唐古拉山脉,流经十个省份,最终注入东海。

长江流域是中国最富饶的农业区之一,也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撑区。

长江的地理特点是多险滩河段和深峡谷,被誉为“天府之国”。

长江流域的地理环境对中国的经济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五、中国的高原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

青藏高原位于中国西南部,包括青海、西藏和四川等省份。

青藏高原的地理特点是海拔高、地势陡峭、气候寒冷。

它是亚洲最大的淡水资源库,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水源地之一。

青藏高原的地理环境对中国的生态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六、中国的海洋中国位于太平洋东南沿岸,拥有广阔的海洋领域。

中国东海、黄海和南海是中国最重要的海洋区域。

中国的海洋地理特点是海岸线长、海域广、海洋资源丰富。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

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一、引言地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由大陆、大洋、岛屿等构成。

而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是对地球表面不同区域地质构造的分类和划分。

它的研究对于了解地球的构造演化、地质灾害的发生机理、资源分布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原则和划分结果。

二、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原则1. 地质构造特征地质构造是地壳内部构造运动的结果,包括断裂、褶皱、地块等。

通过分析地质构造特征可以划分出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

例如,中国西南地区的喀斯特地貌与岩溶构造特征联系密切,可以将其划分为一个大地构造单元。

2. 地壳构造特征地壳是指地球表面到几十千米深度的地球部分。

不同地壳构造特征反映了地质历史的不同阶段,也可以作为划分大地构造单元的依据。

例如,华北地块与扬子地块之间的皖南-赣北造山带,是华北地块向南的挤压结果,可以作为一个大地构造单元。

3. 地球物理特征地球物理特征包括地震、重力、磁力等,与地球内部结构有关。

通过地球物理特征的分析,可以揭示大地构造单元之间的联系和界限。

例如,中国北方的华北克拉通是一个地震活动相对较弱、地壳相对稳定的大地构造单元。

三、中国大地构造单元的划分结果1.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是中国最大的构造单元,位于中国西部和西南部,是由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形成的。

它的特点是海拔高,地形复杂,也是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之一。

2. 辽东半岛辽东半岛位于中国东北部,是鸭绿江与辽河之间的地带。

它是中国大陆边缘带的一部分,地壳运动活跃,地震频发。

这个地区的构造造山带是中国东北地区的主要地质特征之一。

3. 扬子地块扬子地块位于中国东南部,是一个独立的地质构造单元。

它的特点是地壳稳定,地震活动相对较弱,被广泛认为是中国最重要的盆山对应关系地区之一。

4. 东北平原东北平原位于中国东北部,是一个面积广阔的平原地区。

它是华北克拉通的一部分,地壳相对稳定,地震少,农业资源丰富。

5. 长江中下游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是中国长江流域的一部分,是中国最重要的农业基地之一。

中国大地构造分区概要

中国大地构造分区概要

中国⼤地构造分区概要中国⼤地构造分区概要胡经国⼀、按活动论观点划分⼤地构造单元1、⼤地构造分区主要原则由于地壳构造活动性的不均匀性,因⽽可以从空间⾓度将地壳各部分的区域性分异与构造阶段的发展演化联系起来进⾏⼤地构造单元划分或⼤地构造分区。

⼤地构造分区的主要依据是构造活动程度。

由于在地壳演化中各个地区的构造活动程度并⾮⼀成不变,⽽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因⽽在进⾏⼤地构造分区的时候,必须运⽤历史分析的观点即区分不同的构造阶段来进⾏。

现代全球古⼤陆再造和板块划分,⼀般是按距今850~250Ma泛⼤陆旋回(Pangea-250,泛⼤陆-250)的构造格局来进⾏划分的。

因为,该阶段的地质记录最完全、研究程度最⾼。

⾄今,进⼊泛⼤陆裂解时期,其板块划分的代表⽅案就是LePicchon(1968)等的现代板块划分。

Pangea-850(泛⼤陆-850)以前(太古宙-元古宙)的板块划分,涉及太古宙-元古宙的造⼭带和古缝合线的识别,存在较多争议。

所以,⼀般采⽤距今850~250Ma泛⼤陆阶段的板块划分和⼤地构造分区。

2、划分⼤地构造单元的基本观点⑴、活动论和固定论所谓活动论是指地表⼤陆和海洋在地质历史中的发展变化⽽⾔。

⼤陆和海洋在地表上的位置变化可能有两个⽅⾯:⼀是⼤陆和海洋相对于地极和⾚道的位置变化;⼀是⼤陆和海洋相互之间的相对位置变化。

承认曾经发⽣过这两种变化,就必须承认地壳运动以⽔平位移为主导形式。

相反,不承认⼤陆和海洋曾经发⽣过位移,或承认位移⽽将位移归因于地壳⼤规模垂直运动,如别洛索夫所主张的造洋运动,就是固定论者。

⑵、槽台学说对⼤地构造单元的划分槽台学说对⼤地构造单元的划分:⼀级单元:地槽和地台①、地槽进⼀步划分:优地槽:优地背斜、优地向斜冒地槽:冒地背斜、冒地向斜②、地台进⼀步划分:地盾、地轴台背斜(陆背斜)台向斜(陆向斜)台褶带裂陷槽⑶、板块学说对⼤地构造单元的划分最⼤⼀级单元是岩⽯圈板块(板块)。

板块内部进⼀步分为:①、陆壳(⼤陆),包括:地盾、裂陷槽、古造⼭带②、过渡壳(活动⼤陆边缘),包括:弧前增⽣楔、弧前盆地、岛弧带、弧间盆地、弧后盆地③、洋壳(残留岩⽚),包括:洋盆、海⼭(洋岛)3、划分⼤地构造单元的⽅法据认为,中国⼤地构造分区应在板块构造-地球动⼒学理论指导下,以地层划分和对⽐、沉积建造、⽕⼭岩建造、侵⼊岩浆活动、变质变形等地质记录为基础,以成矿规律和矿产能源预测的需求为基点,以不同规模相对稳定的古⽼陆块区和不同时期的造⼭系⼤地构造特征分析为主线,以特定区域主构造事件形成的优势⼤地构造相的时空结构组成和存在状态为划分⼤地构造单元的基本⽅法。

2.1大地构造与地貌格局

2.1大地构造与地貌格局
立的山地之外,均为陡急的斜坡落入深海盆地 东侧是龙门山、岷山和横断山脉等
第二级阶梯位于青藏高原外缘至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 雪峰山之间,主要由高原和大盆地组成。 构造上为中幅度升降交错,一般情况下盆地相对下降,山地、 高原相对抬升。 自青藏高原向北依次分布着塔里木盆地、西北最高的的山体 天山、准格尔盆地。 第三极阶梯为我国东部地区的广大平原与丘陵。 高原东北侧是河西走廊和阿拉善高原。 构造上以沉降为主,局部略微隆起。 龙门山和横断山脉以东是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高原、黄土 平原主要有东北平原,黄淮海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地势较高、高差明显 高原、云贵高原以及四川盆地。 丘陵为江南丘陵为主。
华 北 平 原
地面地平,地面坡降很小 地上河与河间洼地相间分布
长 江 中 下 游 平 原
地势地平 湖泊密布 河渠稠密 水田连片 鱼米之乡
东 南 丘 陵
江南丘陵
分布红色砂岩和砺岩
浙闽丘陵
分布花岗岩和流纹岩
山 东 丘 陵
由花岗岩和变质岩组成
辽 东 丘 陵
由花岗岩和变质岩组成
四、地表物质组成与特殊地貌
一、大地构造
中 国 大 地 构 造 格 局 的 显 著 特 点
松辽、塔里木、柴达木、 鄂尔多斯、四川盆地等都是 不甚发育的相对稳定地块
线性构造密集的地带地壳活动强烈, 线性构造不发育的地区地壳活动相对稳定
山地、高原、盆地、平原等主要 地貌单元的排列具有一定的方向性, 边界与主要构造线吻合, 且具有一定的几何形态。
它 们 多地 以为表 东第出 北四露 、纪 的 火 华山喷 北频出 和繁岩 东活以 南动基 沿喷性 海发的 一形玄 带成武 分的岩 布玄分 最武布 广岩最 。熔广 岩。 流 ,
地貌多呈北西或东西向排列

大地构造学--中国区域大地构造

大地构造学--中国区域大地构造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第 1 章:地球的层圈结构1.陆壳与洋壳的差别?厚度:陆壳厚,洋壳薄;陆壳平均33km,最厚达80km(青藏),洋壳平均7km。

组成: 陆壳为三大岩类, 洋壳主要为玄武岩;陆壳上部硅铝层,下部硅镁层,洋壳为硅镁层。

构造: 陆壳复杂(存在褶皱和断裂), 洋壳简单(无褶皱)。

年龄:陆壳老(最老44-45亿年),洋壳新(最老2亿年)。

2.岩石圈、软流圈岩石圈:地壳与上地幔的顶部(盖层)由固态岩石组成的圈层。

软流圈:位于岩石圈之下,与上地幔过渡层之间,是地震波速低速带。

第 2 章:地槽-地台学说1.地台地台:地壳上稳定的,自形成后不再遭受褶皱变形的地区;岩层产状十分平缓,具有十分平坦的地貌;具有双层结构基底和盖层。

2.地盾地盾: 地台上的相对最稳定的部分,长期处于相对上隆,没有或很少有沉积盖层,前寒武纪变质基底大面积出露,周缘被有盖层的地台所环绕,平面形态呈盾状。

3.克拉通克拉通:地壳上已达到稳定的、并在漫长的地质时代里(至少自古生代以来) 已很少受到变形的部分。

4.地台基本特征1.地台是块状的辽阔地貌单元,一般具等轴状展布的几何形态,多为圆形、多边形的平原、高原或盆地。

2地台具有双层结构,基底和盖层:盖层:由显生宙岩系组成,厚度小,变形微弱,未变质。

基底:时代老,厚度大,主要为褶皱变质岩组成,常伴有岩浆岩。

从这种结构上看,地槽褶皱上升后,再次下降接受沉积,可形成地台;因此,地槽经过造山作用演化形成地台。

3. 地台发展过程中保持相对的稳定,主要体现在稳定的盖层沉积上,岩相和厚度比较稳定。

4.地台区有自己的特征沉积建造和建造序列,沉积岩层之间多为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触。

5.在其发展过程中岩浆活动微弱、有些岩浆活动主要与深断裂有关。

6.演化过程中构造运动较弱,常形成一些同沉积的宽缓褶皱,具有一定的继承性。

7.地台基底岩系中有各种变质矿产,盖层中主要为一些外生矿产。

5.构造层构造层: 地壳发展过程中在一定构造单元里于一定构造阶段中形成的岩层组合。

中国区域地质构造概况

中国区域地质构造概况

中 国 区
期有强烈的挤压,晚期有明显的张性,最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出现挤压特征;沿 断裂分布了一系列白垩-第三纪红色断陷盆地。









硅镁层断裂主要是张性断裂,它控制着华北、苏北、江汉等
断 地一系列中、新生代断陷盆地的发生和发展。重要的有沧州深断
裂 裂带、聊城-兰考深断裂带以及汾渭地堑深断裂系等。其共同特 简 点:平面上呈“之”字形折线,追索现象十分明显;剖面上为一 述 系列阶梯式正断层与盆地同步发展,往往形成箕状凹陷的边界, ) 普遍有玄武岩流。
第二章 中国区域地质构造概况
2.1.1.
第一节 中国地势基本特征
中 一、中国地势的基本特征
国 1.中国东西部有完全不同的地貌景观:

势 以贺兰山、
基 六盘山、龙
本 门山和横断
特 征
山为界






2.阶梯式地形:
2.1.1.











4500m以上

征 2000~1000m

500m以下
地 质 基 本 特
罗霍洛-中天山深断裂系, ④中朝准地台北侧深断裂 系,⑤达拉布特深断裂系, ⑥哈里克套-博格达深断
征 裂系,⑦阿尔金-北山深
( 断裂系,⑧狼山深断系,
深 ⑨西昆仑深断裂系,⑩北
断 祁连-北淮阳深断裂系,

简 述 11柴达木北缘-北淮阳深断裂系,12东昆仑-南秦岭深断裂, ) 13龙门山-大巴山深断裂系。

名 词

主要大地构造理论

主要大地构造理论

1、地槽—地台学说:地台又称为陆台,是大陆地壳的构造单元,是地壳上相对稳定的地区,直径可达数百至数千千米,是由地槽旋回转化形成的,基本由两层结构组成,下层为褶皱基底,由强烈褶皱和广泛变质的复杂岩系组成;上层为沉积盖层,由平缓的沉积岩层组成。

地台和地盾、沉积岩一起组成稳定地块。

地槽的发展过程分为两大阶段,在第一阶段有强烈的差异下降,接受了非常厚的沉积层;在第二阶段反而有强烈的褶皱上升,相成巨大的山系。

2、地质力学学说:地质学家李四光从地质力学的观点研究了地壳运动和大地构造的问题,建立了一个新学派。

他认为,全球地质构造的展布不是乱杂无章的,而具有一定的方向和方位。

这是在地壳运动的一定动力方式作用下,形成了相应形式的构造应力场的结果,从而产生出一定方向和方位的构造体系。

构造体系是地质力学的基本概念。

它是指“许多不同形态、不同性质、不同等级和不同次序,但具有成生联系的各项结构要素所组成的构造带以及它们之间所夹的岩块或地块组合而成的总体”(李四光)。

构造体系可划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型式):纬向构造体系,经向构造体系,扭动构造体系。

1.纬向构造体系它们的主体走向是沿纬线方向延伸的,构造上是剧烈的挤压带,在大陆上往往表现为东西向的隆起山脉。

它们规模较大,常各自出现在一定的纬度上。

如我国的天山-阴山构造带,昆仑-秦岭构造带,南岭构造带。

这是因为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使地壳物质发生由极地向赤道方向的运动,从而形成南北向的挤压力与压性构造带。

2.经向构造体系它们是南北向的强烈构造带,这种构造体系可能是由于大陆相对于大洋作自东向西运动的结果。

按其性质可分二类:一为巨大的张裂带,如东非裂谷;一为大的压性构造带,如我国的川滇南北向构造带,在地貌上为横断山脉。

3.扭动构造体系这是地壳表面大量存在的构造型式,可分多种类型,如山字型、多字型、歹字型、帚状、S 型、棋盘式等等构造型。

3、板块构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Plate tectonics)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

中国大地构造的概念 -回复

中国大地构造的概念 -回复

中国大地构造的概念-回复中国大地构造是指中国境内地壳的结构和构造特征。

中国地处欧亚大陆东部,地壳构造复杂多样,形成了许多山脉、高原和盆地,这些构造特征反映了中国地质演化的历史和过程。

中国大地构造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首先,在远古时代,中国境内的地壳构造受到了古老大陆的影响,形成了基底构造。

例如,华北地区的基底构造由北华北地块、太行山脉和南秦岭构成,反映了华北地区古老大陆的碰撞隆起和断裂活动。

其次,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大地构造经历了数次的构造运动和演化。

最重要的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

这一构造活动不仅改变了中国大地构造的格局,也对中国地理环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喜马拉雅山脉和青藏高原不断隆起,形成了中国西南地区的剧烈地貌特征。

此外,中国大地构造还受到地理环境变化的影响。

例如,新生代的构造活动导致了中国东部的盆地和山脉的形成。

这一时期,挤压和拉伸作用造成了台湾、松辽盆地和珠江三角洲等地的构造特征。

中国大地构造的研究至关重要。

首先,对大地构造的了解有助于解释中国地震的发生和分布。

中国地震频繁,尤其是西南地区和东南沿海地区。

研究地壳运动和拆解有助于预测地震活动,提高灾害防范和减轻地震灾害的能力。

其次,大地构造研究还对勘探和利用地球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地壳构造复杂,埋藏了丰富的矿产资源,例如铁矿石、煤炭和石油等。

了解地壳构造有助于指导勘探和开发工作,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而中国大地构造的研究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中国地壳构造复杂多样,地质过程和构造活动复杂多变,需要综合运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等学科方法进行研究。

其次,中国大地构造研究也需要遵循国际惯例和方法,加强与国际科研机构的合作和交流,推动研究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综上所述,中国大地构造是中国境内地壳的结构和构造特征,反映了中国地质演化历史和过程。

对大地构造的研究有助于解释地震活动、勘探地球资源,并提高灾害防范和资源利用效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概念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概念主要涉及中国大陆构造的基本特征和主要构造单元。

中国大陆构造由三大主流大地构造观进行经典划分,包括黄汲清先生的多旋回构造观,任纪舞等人的历史大地构造观和王鸿祯等人的板块构造观。

●黄汲清先生的多旋回构造观认为,中国大陆构造单元为地台或准地台和地槽褶皱系,并从全球构造角度将古生代以来的中国大地构造划分为古亚洲、特提斯和滨太平洋三大构造域。

●任纪舞等人的历史大地构造观将中国大陆块分为亲西伯利亚陆块群、古中华陆块群和亲冈瓦纳陆块群,将显生宙造山带概括为古亚洲造山区、特提斯造山区和环太平洋造山区。

●王鸿祯等人的板块构造观审视中国大地构造演化。

上世纪80年代提出了中国及邻区大地构造划分和构造发展阶段,其立论基点从时间论是地质历史发展阶段论和灾变论。

从空间论是全球构造活动论,认为中国主要的大地构造单元包括中朝、扬子和塔里木地台(克拉通)以及其间不同时期的造山带。

总的来说,中国区域大地构造概念主要涉及到中国大陆的构造特征和主要构造单元,以及这些特征和单元在不同的大地构造观下的解释和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