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重点

合集下载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重点考点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重点考点

第一部分前言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数学课程能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义务教育的数学课程能为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1.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

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

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

3.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小学数学课程及教学论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热门话题,也是一个重要的教育理论领域。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问题涉及教育理论、学校与教学实践,深刻影响到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要想更好地指导小学数学的教学,就必须进行针对性的研究,总结出一套科学的小学数学课程和教学论。

一、小学数学课程的构建1、以培养学生发展潜能为核心,重视建构和发现知识的融合小学数学课程的构建,要以培养学生潜能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利用数学建构知识与发现知识的能力等,即以建构与发现知识的融合为重点。

2、让学生在学习中实践为主小学数学课程的设计,应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以实践为主线,让学生掌握和应用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多维、立体化发展,突出小学数学课程特色小学数学课程设计要多维、立体化发展,以通、深、应三个方面紧密结合,突出小学数学课程的特色,注重对学生形成基本的数学概念、技能与方法,以及发展学生深层次的数学思维能力等。

二、小学数学教学的原则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改变传统的被动学习模式,让学生主动查找知识、发问与解决问题,真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2、坚持实践教学,突出思考与应用小学数学教学要以实践为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突出思考与应用,让学生充分发挥创新能力,学习共同分享成果,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欲络。

3、重视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发展,让学生在小组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建立小组学习机制,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互助及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学习效果。

三、学数学教学的特点1、认知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认知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力求在实践中实现对概念、定理、公式等的掌握,在认知中实现对问题的解决。

2、重视参与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参与,给学生充分发挥空间,以引导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学习、参与小组共同讨论,学会自我反思。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为教育学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课,也是小学数学教师职业培训的核心课程之一。

这门课是建立在数学和教育学的根底上,并综合运用心理学、认知科学、思维科学、逻辑学等相关学科的成果于数学教育的实践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

1.课程描述“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是教育学专业国际教育方向的必修课之一,这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注重促进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为今后进入小学从事数学教育和研究工作以与专业的学习打下良好的根底。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系统地获得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根本理论与方法,懂得数学教育的特殊规律,并能运用这些理论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通过各个教学环节,使学生获得数学教育的新思想、新观念,逐步培养学生的教材分析能力、数学教学能力和数学教育研究能力,为成为适应新世纪需要的高素质的小学教师打下坚实根底。

其主要内容包括:小学数学学科的性质、任务和目标;小学数学的主要学习理论和教学模式;小学数学的教学组织和方法;小学数学的概念、几何和问题解决学习;小学数学的学习评价等。

2. 设计思路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独立性很强的跨学科课程,它需要应用有关学科的根本原理、特别是有关数学、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思想去思考并解决一系列教学上的问题。

它是一门思想性、理论性很强的学科,特别需要唯物辩证法的指导。

因此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正确地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研究和解决当前所遇到的一些教学实际问题。

它也是一门开展性很强的学科,它需要不断充实新鲜的素材和原理。

所以学生要学会利用资料,善于总结。

最后,它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课堂上需加强学生的数学教学实践活动。

3.本课程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系- 1 - / 104. 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5. 学习后的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达到的总体目标为:学生系统地获得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根本理论与方法,懂得数学教育的特殊规律,并能运用这些理论指导小学数学教学实践。

小学数学教案数学重难点

小学数学教案数学重难点

小学数学教案数学重难点
教学内容:加法与减法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掌握小学加法与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能够进
行简单的计算,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加法与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进位与退位的概念。

教学难点:进位与退位的运用,混合运算的应用。

教学准备:
1. 课件PPT
2. 针对性的练习题
3. 小学生常见的加法与减法错误归纳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口算练习,让学生复习加法与减法的基本概念,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讲解:通过PPT呈现加法与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讲解进位与退位的概念,配合实例让
学生更好地理解。

练习:让学生进行专题练习,每道题目都包含进位或退位的计算,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问题。

巩固:对学生练习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错误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并加以纠正。

拓展:设置一些拓展练习题,让学生在熟练掌握基本运算的同时,能够运用到更复杂的问
题中。

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程度。

教学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反思,为下节课的教学提供参考。

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作业的批改及课堂表现的观察,评价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情况,为教学效果提供参考依据。

教学延伸: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延伸,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更好地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结束语: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练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为将来的学习打下扎实基础。

二年级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重点有哪些

二年级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重点有哪些

二年级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和重点有哪些对于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数学课程是他们在知识海洋中探索的重要一步。

二年级数学课程有着明确的教学目标和重点,旨在为孩子们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数与运算(1)能熟练地数出 100 以内的物体个数,会读写 100 以内的数,掌握 100 以内数的组成和顺序,会比较 100 以内数的大小。

(2)熟练掌握 100 以内的加减法,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计算,并且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图形与几何(1)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常见的平面图形,能够辨认这些图形。

(2)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边的特点等。

3、测量(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 厘米和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 100 厘米。

(2)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会估量物体的长度。

4、数据收集与整理(1)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

(2)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并能根据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5、数学思考(1)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能提出一些简单的猜想。

(2)会独立思考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

6、问题解决(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和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7、情感态度(1)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参与数学活动。

(2)在他人帮助下,感受数学活动中的成功,能尝试克服困难。

(3)了解数学可以描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感受数学与生活有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点1、 100 以内数的加减法这是二年级数学的核心运算内容。

通过反复练习和实际应用,让学生熟练掌握计算方法,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同时,要让学生理解加减法的意义,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如购物算账、比较数量多少等。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重点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重点

教学内容:数与代数、概率与统计、空间与图形、时间与运用。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思维训练、情感态度。

学习本门课程应具备的心态:实践、思考、辩证、批判、创新。

数学是如何产生的:以实际问题为起点(生活、生产的需要)以理论研究为起点(理论研究的需要)数学的基本特征:抽象性、严谨性、运用的广泛性(数学是基本的工具)小学数学认识观念的演变:生活数学观(日常概念)、儿童数学观(学习乘此、活动过程、构建方式)、现实数学观。

小学数学学科的任务1、发展公民数学素养是基本的任务(懂的数学的价值、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有信心、有解决现实数学问题的能力、学会数学交流、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2、培养数学思维是实现数学素养发展的基础(观察与比较、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3、提高将数学运用于现实情境的能力是发展数学素养的基本目标(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来考察现实:一一对应构建普遍知识与特殊情境的联系)国际小学数学教育的变革:a、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中期的国际小学教育b、1901年,英国皇家理科学院教授J培利在英国科学促进会发表《数学教学》,主张“关心一般民众的数学教育”。

c、德国数学家F克莱茵,“米兰大纲”d、1908年,成立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I。

二战后国际小学数学教育:a|“新数运动"b“回到基础"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变革:60年代初,“加强双基,发展学生三大基本能力”;双基(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四基(基本思想、基本态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大基本能力(基本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传统小学数学课程的特征;课程开发—-学术中心、课程组织--学科取向、课程结构—-螺旋式(渗透、拓展浅到深,易到难,循序渐进)课堂教学--记忆为主、课堂评价--笔试考试为主。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1课程标准:某个学科教育的“整个思想和活动的结构",是指某一学科的教育理念、价值、内容、学习活动的事实以及评价方式等的总体要求,也就是指学科教育的一种规范。

2023年小学新数学课程要点

2023年小学新数学课程要点

2023年小学新数学课程要点
目标:
- 设计一个适应小学生认知发展的数学课程,帮助他们建立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提供简单明了的数学策略和方法,避免法律复杂性和争议。

- 强调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的重要性。

要点:
1. 强调数学基础知识的研究:在小学阶段,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如数字、计数、形状和空间等。

课程应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拓展。

2. 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数学是解决问题的工具,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数学思维:数学思维是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4. 强调实践和应用:数学是实践性学科,课程应注重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情境,让学生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和意义。

5. 创设良好的研究环境: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研究数学,课程应提供良好的研究环境,包括丰富的教学资源、合作研究和个性化的辅导等。

6. 提供评估和反馈:课程应提供有效的评估和反馈机制,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研究成果和不足,并进行相应的调整和提高。

注意事项:
- 课程设计需要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发展特点,避免过于复杂和抽象的内容。

- 避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以确保课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独立决策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数学思维。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

小学数学新课程数学教学法教案

小学数学新课程数学教学法教案

小学数学新课程数学教学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加减法运算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加减法的运算规律,能够灵活运用。

2. 第二课时:乘除法运算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乘除法的运算方法,能够熟练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乘除法的运算规律,能够灵活运用。

3. 第三课时:整数的认识教学重点:认识整数,理解整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难点:掌握整数的加减乘除法运算。

4. 第四课时:几何图形教学重点: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理解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几何图形解决实际问题。

5. 第五课时:测量与计算教学重点:掌握长度、面积的测量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学难点:理解测量与计算的关系,能够灵活运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数学的重要性。

2. 运用游戏教学法,通过有趣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4. 运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单元测试评价:定期进行单元测试,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进行反馈。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小学数学新课程教材》2.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3.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擦4. 教学素材: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案例等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情境导入,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复习资料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复习资料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复习资料第一章1、数学是如何产生:以实际问题为起点、以理论问题为起点2、数学的研究对象:数学就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科学3、数学的基本特征:抽象性、严谨性、运用的广泛性4、对小学数学学科的性质的再认识:生活数学观、儿童数学观、现实数学观5、数学素养的基本内涵:懂得数学的价值、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有信心、有解决现实数学问题的能力、学会数学交流、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第二章1、“新数运功”:时间: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影响:它在教学方法上注意学生发现知识的过程,但它的负面影响颇为重大,一方面学生无法接受大量抽象而不切实际的数学内容。

另一方面由于太过注重发现知识的过程,以至于许多学生只知道2+3=3+2,却不知道2+3=5的结论,最终以失败告终。

2、我国21世纪小学数学新课程变革主要表现在: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到课程标准之中、突破学科中心、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评价建议具有更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课程标准为教材的多样性和教材创造性提供了空间3、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对某一阶段学生所应达到的标准提出的要求,反映了这一阶段的教育目的4、数学课程目标更加注重联系现实生活与社会,具体表现在:注重问题解决、注重数学应用、注重数学思想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情感与自信心第三章1、世界范围内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改革的一些特点:注重问题解决、注重数学运用、注重数学思想与数学交流、注重信息处理、注重数学体验、注重数学活动第八章1、教学设计:所谓教学设计,过去通常称为备课,现指教师在上课前的各种数学准备工作。

2、教学设计的基本过程:包括前期分析(包括学习需要、学习内容学习者三方面的分析)、方案设计,教学评价三个环节3、教学目标编制的两种模式:一种是“整合设计”模式,另一种是“目标——手段设计”模式4、一条完整、具体、明确的教学目标通常包括四个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表现程度第十章1、数学概念是客观现实中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2、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组织策略:一、概念引入的基本策略:生活化策略、操作性策略、情境激疑策略、知识迁移策略二、概念构建的基本策略:多例比较策略、表现过度策略、概括关键要素策略、表述交流策略、多次归纳策略、操作分类策略、概念的具体化策略三、概念的巩固与运用:变式训练策略、精细加上策略、概念构建化策略、强化运用策略3、影响儿童构建数学概念的主要因素(一)、经验①积极的正效应:a、经验可以成为概念学习的一种动力;b、经验可以转化为学习②消极的负效应:a、当数学概念与日常生活的经验在语义上不一致时,经验会阻碍概念学习b、当数学概念与日常生活的经验在语汇相近时,经验也会阻碍概念学习c、当数学概念较为抽象时,往往难以摆脱相近的经验(二)、语言①、语言对概念学习影响的表现:a、用语言表达新的表象,可以使表象更清晰,更明确,更精细b、用语言表达某个内容,可以增强对形成新概念的迁移作用c、用语言表达概念,可以使概念更清晰②、形成数学概念的不同阶段语言的特征a、概念引入阶段:这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感知对象,因此较多是运用直观语言b、形成表象阶段:这阶段的主要任务就是使对象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整体的印象,因此较多地是运用表象语言c、获得概念阶段:这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抽象与概括,形成清晰的数学概念,因此较多地运用思维语言4、构建数学概念能力的培养:重视表象的过渡、加强数学交流、促进数学思维第十一章1、小学数学规则的主要表现形式:法则、定律、公式等2、小学数学规则的特点:淡化严格证明,强化合情推理、重要规则逐步深化、有些规则不给结语3、儿童数学规则学习的特点:生活经验是理解运算意义的基础、规则的运用有明显的阶段性、从实物表征运算到符号表征运算4、数学规则学习的主要策略:一、数学规则的引入二、数学规则的建立:①、例证要有利于学生发展规则、发展智能②、由直观到抽象,由个别到一般③、紧密结合例证,逐级抽象概括④、突出算理,以理驭法三、数学规则的运用和巩固5、小学生计算错误的预防与矫正:加强口算训练、重视运算法则的教学。

小学重点数学教案

小学重点数学教案

小学重点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有理数的加减运算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概念和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2. 能够熟练运用加减法的规则解决实际问题;
3. 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加减运算规则
教学难点:复杂有理数的加减运算
教学准备:教材、教具、黑板、彩色粉笔、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新知识(5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正数和负数的概念,对比正数和负数的大小关系,引出有理数的加减法概念。

第二步:理解加减法规则(15分钟)
1. 通过具体的例子和图形,让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加减法规则;
2. 引导学生分析加减法的运算规则,例如同号相加、异号相减等。

第三步:练习加减法(20分钟)
1. 让学生通过练习册上的题目,巩固加减法的运算规则;
2. 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加减法解决问题。

第四步:巩固和反馈(10分钟)
1. 对学生答题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价;
2. 通过讨论和分享,梳理加减法的关键点,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第五步: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有关加减法的作业,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以便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同时要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步骤,确保教学效果。

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与要点

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与要点

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与要点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改进。

本文将从数学教学的目标、教学方法和要点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考和启示。

一、数学教学的目标数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创造思维等方面,而解决问题的能力则是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数学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而不仅仅是机械地掌握计算方法和公式。

二、数学教学的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问题解决方法的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解决,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测量和比较,发现几何图形的性质和关系。

2. 分组合作学习法分组合作学习法是一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合作的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解决问题和讨论数学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相互帮助和借鉴,提高学习效果。

3. 游戏化教学法游戏化教学法是一种通过游戏和竞赛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和竞赛,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数学的乐趣和挑战,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三、数学教学的要点1. 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概念的意义和应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概念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案例,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的实际意义和应用场景,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学习的核心能力,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启发式教学和问题解决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思维拓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创造思维等能力。

小学重点知识讲解数学教案

小学重点知识讲解数学教案

小学重点知识讲解数学教案
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小学数学中的重点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和解题能力。

教学内容:本课将重点讲解小学数学中的四则运算、分数、小数和单位换算等知识点。

教学步骤:
一、导入(5分钟)
1. 教师通过简单的问题或图片让学生回顾前几节课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讲解(15分钟)
1. 讲解四则运算中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则,让学生掌握运算的方法。

2. 讲解分数的概念和分数的运算方法。

3. 讲解小数的概念和小数的运算方法。

4. 讲解单位换算的方法和技巧。

三、练习(15分钟)
1. 给学生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2. 让学生自主练习,互相讨论解题方法。

四、总结(5分钟)
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并强调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

2. 鼓励学生勤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练习题,鼓励学生完成。

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围绕小学数学中的重点知识进行讲解,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

希望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和解题能力。

最新《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重难点知识总结(学霸笔记)

最新《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重难点知识总结(学霸笔记)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及内容一、课程的基本理念1.数学教育:面向全体与关注个体相统一(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数学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数学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数学教育)2.课程内容: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3.教学活动: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二、课程总目标关于小学数学课程目标(1)重视问题解决是各国课程标准一个显著特点。

(2)增加具有广泛应用性的数学内容,从学生的现实中发展数学,增强实践环节是各国课程标准的共同特点。

(3)数学提供了一种有力的、简洁的和准确的交流信息的手段,因此,强数学交流是各国课程发展的新趋势。

(4)强调数学对发展人的一般能力的价值,淡化纯数学意义上的能力结构重在可持续发展。

(5)大多数国家倾向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掌握所要求的数学内容的同时,形成对人的素质有促进作用的基本思想方法,如实验、猜测、模型化、合推理、系统分析等。

(6)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

三、核心概念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1.数感: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达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2.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引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3.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画出图形。

4.几何直观主要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

5.数据分析的观念: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6.运算能力:主要是指根据法则和运算定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7.推理能力: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和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8.模型思想: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

最新《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重难点知识总结(学霸笔记)

最新《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重难点知识总结(学霸笔记)

《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及内容一、课程的基本理念1.数学教育:面向全体与关注个体相统一(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数学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数学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数学教育)2.课程内容: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3.教学活动: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二、课程总目标关于小学数学课程目标(1)重视问题解决是各国课程标准一个显著特点。

(2)增加具有广泛应用性的数学内容,从学生的现实中发展数学,增强实践环节是各国课程标准的共同特点。

(3)数学提供了一种有力的、简洁的和准确的交流信息的手段,因此,强数学交流是各国课程发展的新趋势。

(4)强调数学对发展人的一般能力的价值,淡化纯数学意义上的能力结构重在可持续发展。

(5)大多数国家倾向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掌握所要求的数学内容的同时,形成对人的素质有促进作用的基本思想方法,如实验、猜测、模型化、合推理、系统分析等。

(6)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

三、核心概念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

1.数感: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

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达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2.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引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

3.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画出图形。

4.几何直观主要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

5.数据分析的观念: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6.运算能力:主要是指根据法则和运算定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

7.推理能力: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和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8.模型思想: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程目标和教学重点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程目标和教学重点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程目标和教学重点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程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数学兴趣,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本文将讨论小学四年级数学课程的目标和教学重点。

一、数学课程目标1.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小学四年级的数学课程旨在通过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抽象等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

通过不同的教学活动和问题解决,学生将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灵活的思维方式。

2. 培养问题解决能力数学课程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程通过探究性学习、讨论、研究等活动,让学生逐渐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

3. 培养数学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是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程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妙和实用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二、数学课程教学重点1. 数字的认识和运用小学四年级数学课程将重点教授学生数字的认识和运用。

学生将学会识别和读写整数、撰写个位数、十位数和百位数等基本概念。

此外,学生还将学会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了解乘法和除法的基本概念,掌握简单的运算技巧。

2. 计算能力的培养计算能力是数学学习的基础,小学四年级数学课程将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通过大量的练习和实践,学生将慢慢提高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性,掌握简单的加减乘除算法。

3. 几何图形的认识小学四年级数学课程将引导学生认识几何图形。

学生将学会识别并命名常见的二维和三维图形,了解它们的特征和属性。

同时,学生还将学会测量线段和角度,掌握简单的几何运算。

4. 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数据统计和分析是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

小学四年级数学课程将教授学生如何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通过图表和图形展示数据,分析数据间的关系和规律。

(完整版)小学数学教学论重点复习资料

(完整版)小学数学教学论重点复习资料

(完整版)⼩学数学教学论重点复习资料第⼀章关于⼩学数学课程⼀、⼩学数学学科的性质(⼀)数学的产⽣及其研究对象1、数学的产⽣2、数学的研究对象(⼆)⼩学数学的学科性质1、⽣活数学观2、⼉童数学观3、现实数学观⼆、⼩学数学学科的任务(⼀)发展公民数学素养精英数学⼤众数学数学素养:⼀是指个⼈在⽇常⽣活中具有运⽤数学技能的能⼒,能够满⾜个⼈每天⽣活中的实际数学需求;⼆是能正确理解数学术语的信息。

(⼆)培养数学思维(三)将数学运⽤于现实情景的能⼒⼆⼩学数学课程⽬标课程⽬标:是对某⼀阶段学⽣所达到的规格提出的要求,反映了这阶段的教育⽬的。

⼩学数学课程⽬标:回答⼩学数学“为什么教”的问题。

⼆、影响⼩学数学课程⽬标的因素(⼀)社会发展因素1、⽣活的变化2、社会发展对公民数学素养的要求(⼆)⼉童发展因素:(三)数学科学的发展经典数学现代数学三、我国⼩学数学课程⽬标的演变与分析(⼀)问题辨析1、“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与“培养初步的思维能⼒”,两个⽬标是否⼀样?有何区别?现在:培养学⽣基本的数学思想⽅法和必要的应⽤技能;初步学会运⽤数学的思维⽅式,增强运⽤数学的意识。

2、“运⽤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与“探索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两个⽬标有何区别?(1)强调学⽣解决问题是⼀个探索的过程(2)探索的过程是⼀个数学化的过程。

(⼆)我国数学课程⽬标的演变1、清末算学的⽬标1903年《奏定初等⼩学堂章程》:算学,其要义在使⽇⽤之计算,与以⾃谋⽣计必需之知识,兼使精细其⼼思。

1912年《⼩学校教则及课程表》2、1920—1948年五次修改《⼩学算术课程标准》3、1949——现在:九次修定⼩学教学⼤纲(课程标准)(三)⼩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过程与⽅法(解决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章⼩学数学课程内容⼀、⼩学数学课程内容⼆、⼩学数学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数学课程⽬标(⼆)满⾜学⽣需要,促进学⽣发展(三)反映社会进步和数学学科⾃⾝的发展三、我国⼩学数学课程内容结构2001年颁布并开始实验的《全⽇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把数学课程内容总体上分为四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

小学数学2024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数学2024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数学2024课程标准解读根据最新发布的小学数学2024课程标准,我们可以看到该标准主要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下面是我对该课程标准的一些解读。

一、核心内容与学科目标2024课程标准将数学划分为四个核心内容:数与代数、空间与形状、统计与概率以及数学思维与方法。

这些核心内容涵盖了小学数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与代数是数学的基础,该部分主要包括数的认识、运算、逻辑和代数等内容。

通过数与代数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计算技能、推理能力和运算能力。

空间与形状主要涉及几何学的基本概念和形状的认识与刻画。

学生通过学习空间与形状,可以培养空间思维能力和几何图形的理解能力。

统计与概率是数学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重要部分,该部分主要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概率的计算。

学生通过学习统计与概率,可以培养数据分析的能力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数学思维与方法是数学学习的核心,该部分主要包括数学思维方法、解题策略和数学建模等内容。

学生通过学习数学思维与方法,可以培养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学科要求与教学重点2024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数学的学科要求和教学重点。

学科要求主要包括识数与认数、运算与推理、应用与问题解决、数学思维与方法四个方面。

教学重点则是指学生在这些方面的具体重点内容。

识数与认数要求学生能够认识和掌握0-1000以内的数,并能够进行数的比较、顺序和排列等运算。

教学重点包括数的认识、大小比较、数的读写和数的运算等内容。

运算与推理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算术运算和推理。

教学重点包括加减乘除的运算过程和条件推理等内容。

应用与问题解决要求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并能够利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包括应用题的解读、解题方法的选择和问题解决的过程等内容。

数学思维与方法要求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数学思维和方法解决问题,并能够进行数学建模。

小学数学教案要点

小学数学教案要点

小学数学教案要点
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加法运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能够正确使用加法运算求解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 加法运算的基本概念
2. 加法运算的规则和性质
3. 加法运算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
1. 能够正确运用进位和不进位的方法进行加法运算
2. 能够解决简单的应用问题,例如购物、分糖果等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好教案、教具和习题册
2. 学生准备好铅笔、橡皮、教材等学习用品
3. 教师提前设计好课堂活动和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1. 导入新知识:通过简单的加法算式引入加法运算的概念,并让学生思考如何进行加法运算。

2. 基础讲解:教师讲解加法运算的规则和性质,引导学生理解进位和不进位的概念,让学生学会简单的加法算式。

3. 练习巩固: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加法练习,加深对加法运算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 实际应用: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应用加法运算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5. 总结回顾: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对加法运算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加法运算的规律和方法
2. 提供更多不同难度的习题,让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练习
3. 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评估:
1. 课堂练习成绩
2. 学生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3. 学生对加法运算的应用理解程度
教学反思:
1.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否参与度高,理解程度深
2. 课堂活动设计是否足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 学生对加法运算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能力是否有所提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数与代数、概率与统计、空间与图形、时间与运用。

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思维训练、情感态度。

学习本门课程应具备的心态:实践、思考、辩证、批判、创新。

数学是如何产生的:以实际问题为起点(生活、生产的需要)以理论研究为起点(理论研究的需要)数学的基本特征:抽象性、严谨性、运用的广泛性(数学是基本的工具)小学数学认识观念的演变:生活数学观(日常概念)、儿童数学观(学习乘此、活动过程、构建方式)、现实数学观。

小学数学学科的任务1、发展公民数学素养是基本的任务(懂的数学的价值、对自己的数学能力有信心、有解决现实数学问题的能力、学会数学交流、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2、培养数学思维是实现数学素养发展的基础(观察与比较、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判断与推理)3、提高将数学运用于现实情境的能力是发展数学素养的基本目标(学会用数学的思想来考察现实:一一对应构建普遍知识与特殊情境的联系)国际小学数学教育的变革:a、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中期的国际小学教育b、1901年,英国皇家理科学院教授J培利在英国科学促进会发表《数学教学》,主张“关心一般民众的数学教育”。

c、德国数学家F克莱茵,“米兰大纲”d、1908年,成立国际数学教育委员会ICMI。

二战后国际小学数学教育: a|“新数运动”b“回到基础”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变革:60年代初,“加强双基,发展学生三大基本能力”;双基(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四基(基本思想、基本态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三大基本能力(基本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传统小学数学课程的特征;课程开发--学术中心、课程组织--学科取向、课程结构--螺旋式(渗透、拓展浅到深,易到难,循序渐进)课堂教学--记忆为主、课堂评价--笔试考试为主。

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1课程标准:某个学科教育的“整个思想和活动的结构”,是指某一学科的教育理念、价值、内容、学习活动的事实以及评价方式等的总体要求,也就是指学科教育的一种规范。

2教学大纲: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各个学校的各门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教材内容和教学实施的指导文件。

{课程标准:关注所有人,达标教学大纲:关注少数人,达优}课程标准中的理念:数学观——数学是动态过程,而非静止结论;知识观——知识:过程及主观知识;教学观——教学:互动+建构+差异+引导。

我国21世纪小学数学新课程: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到课程标准之中;突破学科中心;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评价建议具有更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课程标准为教材的多样性和教学创造性提供了空间。

小学数学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适应未来生活及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数学知识)2数学思考(指面临问题情境时,能从数学角度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意识)3解决问题:具体地处理问题4情感与态度(培养对于数学的好奇心、求知欲、实事求是、理性精神、独立思考、创新精神、合作交流)。

我国传统的小学数学内容结构a认数与计算b量与计量c几何初步知识d代数初步知识e统计初步知识f比与比例g应用题。

传统的课程内容结构与呈现方式的特征a螺旋递进式的体系组织b逻辑推理式的知识呈现c模仿例题式的练习配套(论述体系的归纳式和训练体系的网络式)现代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构成特征:a整合性的内容构成(发展性领域,更关注儿童的兴趣和发展)b多维度的内容结构(A从知识的领域切入,可以将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活动活综合运用这四个领域,这构成了数学课程内容的知识性结构。

B从数学学习的目标切入,可将新的小学数学课程内容分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纬度,它构成了数学课程内容的一个目标性结构。

C从数学活动的素养切入,可将数学变为学生的数学活动,因此,以数学活动的基本素养出发,提出发展学生数学,符号感,空间感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和推理能力等数学活动的素养目标,构成了数学课程内容的一个素养结构)。

国际小学数学课程内容的改革:注重问题解决、注重数学运用、注重数学思想与数学交流、注重信息处理、注重数学体验、注重数学活动我国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改革:1功能的改革:从读本到学本、从掌握知识到人的发展2内容改革:不断地更新编排体系、凸显时代变革内容3呈现方式的改革:体现价值的主体性、体现知识的现实性、体现学习的探究性、体现经历的体验性、体现过程的开放性、体现呈现的多样性。

数学学习的主要分类:概念性知识的学习、技能性知识的学习、问题解决的学习。

学习中的认知迁移学习迁移:一种学习对另一学习影响,这种影响可作用于同类,不同类,可自觉,不自觉;可正迁移,可负迁移。

1迁移的基本形式和过程:a形式:同化、顺应b过程:概括找出新旧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

2迁移的基本类型和条件a基本类型:正迁移和负迁移b条件:对象的共同因素、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定式的作用、学习指导。

3小学生实现数学认知迁移的基本特征:a学习材料方面:教材的系统性,逻辑关联行强,共同因素多,有意识地促进学生迁移b学习目标方面:倾向于一些结论,在以程有性知识为主,策略性知识为主的学习过程中,方法,测略等迁移实现的可能性弱c抽象水平方面:概括、抽象水平低,阻碍了认知迁移的实现d联想能力方面,数学能力差的学生,不能自觉联想已有认知,能力强的儿童,能主动再现e定势影响方面:受定势影响多,局限在外显形态,忽视本质属性。

数学能力:1三个基本问题:A特殊性问题,一般能力还是特殊能力B结构性问题,能力的总称还是包含各种不同特征的能力C类型差异问题,是不是从在不同类型差异,差异是不是由兴趣和偏好造成2前苏联教育学院心理学家鲁切斯基认为数学能力主要由如以下九个构成:a使数学材料数量关系形式化得能力,及从内容中抽取形式,从具体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中进行抽象,以及运用形式结构进行运算的能力b概括数学材料的能力,从不相关的材料中抽取出量重的东西,以及从外表不同的材料中看出共同点的能力。

c运用数学和其他符号进行运算的能力d连续有节奏的逻辑推理能力e 简化和缩短推理过程的能力f逆转心理过程的能力g思维的灵活性从一种心理运算转向另一种心理运算的能力能力以及从陈桂俗套中解脱出来的h数学记忆,带概括内容形式化结果和逻辑模式的记忆力i行程空间概念的能力。

3我国:从数学的陈述性,程序性策略性等三类认知学习的分类角度出发分为:认知(概括符号图形数量关系空间关系);操作(解题思路解题程序及表达逆运算);策略(解题直觉解题方式方法速度及准确性创造性自我检查评定)。

系统分法:运算能力,数据逻辑推理操作运算;空间想象能力;数学观察能力;数学记忆能力;数学逻辑能力。

尝试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基本流程:提出问题--学生尝试--教室指导--学生再尝试--解决问题。

①提出尝试问题低年级--老是高年级--学生;②解决尝试问题:自学课本,掌握尝试学习的关键;合作讨论;董事操作,实验操作学具操作;提问请教;资料查询。

③自我评价,自我鉴别。

尝试教学模式的特征:主要特诊: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基本精神:让学生试一试。

尝试学习的评价:1优点:①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索精神,促进智力的发展②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③减轻学生作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④具有可操作性。

2局限性:①学生需有一定的自学能力②学习内容前后要有密切联系③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和数学初步概念的引入课不宜用尝试教学法。

发现学习模式的基本流程(布鲁纳):基本流程:创设情境--提出假设--检验假设--总结运用。

①创设情境:教师创设,问题的那一程度适中②提出假设:利用已有知识经验③检验假设:设计实验老师引导④总结运用:总结回顾发现知识的过程很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的方法,复习旧知识。

可帮助学生获得策略性知识,还可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识结构中去。

发现数学模式的主要特征:①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提倡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②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注重认知结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独立思考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③强调教师的作用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而是促进学生积极地去思考并参与与帮助学生获得知识。

发现教学的评析:发现教学将主要目标定在学生智力的开发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上。

1优点: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②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③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发现方法和探究方法④促使学生的迁移能力的提高⑤有利于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想象、猜测、尝试、灵感、顿悟)2缺陷:①发现学习教学过程中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经验积累、知识储备和能力准备,否则无法从事主动发现学习。

因此适合高年级而不适合低年级②发现教学忽视了学生间个体能力差异性,这种方法有利于基础好智力高的学生,而不利于基础差智力弱得学生③发现过程中,学生在自行探索问题答案时,往往会遭遇疑难,感到气馁,以致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④通常在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效率相对降低。

探究教学的基本流程:设置问题情境--提出假设--获得结论--反思评价。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意义: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是学生在教师有意识有计划的组织和引导下,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内的一种定向的数学学习过程。

①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就是,数学活动的过程。

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猜测比较、尝试、推理、抽象、交流等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不断数学化的过程②教学课堂过程就是师生以数学问题为媒介的相互作用过程③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参与:1学生参与:①含义: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身心投入,他反映的是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心理活动方式和行为努力的程度。

②包括:行为参与--表现,情感参与--情感体验,认知参与--思维和水平层次【行为参与:三大因素a课程内容的组织也呈现的方式b教师在课堂学习中的教导策略与方法c对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要求与评价(参与度和参与方式)情感参与:兴趣、动机、自信心、态度(积极-高消极—低)认知参与:浅层次的策略、深层次的策略、依赖老师(或家长)的策略。

2教师参与①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角色:设计和组织作用,引导鼓励促进作用,诊断导向作用②教师的知识对教学组织的影响:数学知识(性质结构→方式程度),数学表达的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法、兴趣、自信心)关于教学组织策略等方面的知识(设计方法、评价)教师的实践性知识(行的、反思)③教师参与课堂教学的基本形式:教师以设计者的角色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一参与者的角色来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参与的基本形式是与学生平等对话;教师以一个合作者的角色来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基本环节:1前期组织准备:教师教学的前期设计,学生学习前期的认知准备,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的前期开发;2任务提出①情境呈现②复习导入③直接呈现④理解教学(中心环节)⑤学习评价。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基本活动结构:1以问题解决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的活动结构(任务显现;尝试操作与探究)2以信息探索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的活动结构:信息呈现、尝试分类、寻找规律特征、形成新的认识3以实验操作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的活动结构:情境呈现、尝试操作与探究4以自学尝试为主线的课堂教学活动结构:出示尝试题(明确学习任务、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动机激发、参考课本、引导性问题)尝试练习、学生讨论、教师讲解、评价5以小组讨论为主线的课堂教学的活动结构:情境呈现、小组活动(小组设计、小组交流、验证方案、形成认知)班级交流评价(各小组发布与解释成果形成相互评价、组内修正自己的方案与结论)理解性练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