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高一语文《虞美人》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虞美人》知识要点与能力训练

【背景知识】

李煜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李璟第六子,史称南唐后主。即位后对宋称臣纳贡,以求偏安一方。生活上则穷奢极欲。975年,宋军破金陵,他肉袒出降,虽封作违命侯,实已沦为阶下囚。太平兴国三年(978)七月卒。据宋人王至《默记》,盖为宋太宗赐牵机药所毒毙。他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前期词多写宫廷享乐生活,风格柔靡;后期词反映亡国之痛,题材扩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语言清新,极富艺术感染力。后人将他与李璟的作品合辑为《南唐二主词》。

【重点字词】

春花秋月:指年岁的消逝,岁月的变化。

东风:春风。

故国:指南唐。

不堪:不忍。

雕栏玉砌(qì):雕饰过的栏杆和玉石做的台阶,代指过去的宫殿。

【阅读指导】

李煜,字重光,25岁嗣位南唐国主,39岁国破为宋军所俘,囚居汴京三年,被赐药毒死。今存词30余首。

这首词据说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真实与否不可定论,但词中所含惊天泣地之情却历来为人感叹。

上片以“春花秋月何时了”起句,春花秋月都是美好的事物,词人却发出了“何时了”的疑问,可见囚禁的生活对李后主来说是极端悲苦的。窗外,春去秋来的岁月与往常没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是词人自己的“春花秋月”与先前有了太大的不同,天上地下的巨大变化让他不由自主地发出了“往事知多少”的感叹。“往事”,自然是指他在江南无数的“春花秋月”,那些让人醉生梦死的美好时光怎能数得清呢?可惜的是,以往的一切现在都没有了,都消逝了,都化为虚幻了。这一句“往事知多少”无形中把他的苦痛又加深了一层。“小楼昨夜又东风”,“又东风”点明后主归宋后又过了一年。一个“又”字让李后主在永不停止消逝的时光面前感慨无限。感慨什么呢?“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这是放笔呼号,也是一声深沉的浩叹。试想,夜阑人静,幽囚在小楼中的人,倚栏远望,对着那一片沉浸在月光中的苍茫,多少故国之思,多少凄楚之情,多少美好时光,多少令人心碎的场景此时会一起涌上心头?不能回首,不忍回首,也不堪回首。“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月明之中的故国如今是怎样的物是人非呢?在这里,他将故国的衰亡与天地的变化(春花秋月何时了)联系在一起,以一个失国之君的口吻,直抒亡国之恨,表现出他任情纵性,无所顾忌的个性。读此词,让人无法对这个亡国之君作出任何的责备,而只能沉浸在他所营造的浓重的悲剧氛围中。

下片,“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是李后主遥望金陵的想像与慨叹:“雕阑”、“玉砌”也许还在吧,只是当年曾在栏边砌下流连欢乐的有情之人,已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了。“只是”二字的叹惋口气,传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亡国后,李煜由一国之主一下跌落为阶下囚,失去了尊严,失去了自由,甚至失去了生存的安全感,这就不能不引起他的悔恨,他的追思,他对国家和自己一生变化的痛苦回味。最后,悲慨之情如冲出峡谷、奔向大海的滔滔江水,一发而不可收。词人满腔幽愤,对人生发出彻底的追问:“问君能有几多愁?”

人生能有“几多愁”呢?诗人自问自答曰:“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悲愁吗?“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般地汪洋恣肆和如春水般地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九个字,读来亦如春江波涛般时起时伏,连

绵不尽,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在这里,李煜又将人事的无常与天地的运行(一江春水向东流)联系在一起,将一己之悲化为人类的悲情。

这首词,围绕一个“愁”字,在时间上与空间上,将故国的衰亡与天地的变化,将人事的无常与天地的运行联系在一起,运用反衬的方法,以宇宙时空的永恒与无情,衬托出家国人生的短暂与可悲。最终将一个亡国之君的自我悲情酝酿成人类的悲情,蓄势而发,如一江春水,毫无节制,盘旋往复,波澜起伏,不顾一切,奔腾而下,一泻千里,而又深广无尽,令人无法不扼腕而叹。王国维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深味此词后再读这种评价真让人感慨万端。

这首词的特点有二:

一、起伏跌宕的笔法。一开头是发问,写眼前实景;接着是感叹,表明作者已然沉人回忆之中,这又成了虚写。虚写后又立即回到实景上来——“小楼昨夜又东风”,而登楼遥望后又回到了虚写——“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下片一开始也是虚写,是作者想像中的故国,把“雕阑玉砌”和“朱颜”对照着写,有物是人非之感。最后把笔力全集中到一个“愁”字上来,把一己之愁化成了人类的悲情。全篇波澜起伏,跌宕生姿。

二、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愁”是一种抽象的感情,如何才能用文字表达得具体形象呢?作者用起伏跌宕的笔法把这一感情表达得让人似乎能身临其境,如“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要表达物是人非之愁,作者用了一个“又东风”和“不堪回首月明中”就完成了。再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用江水比喻愁多,用东逝之水比喻愁源源不断,一个抽象的概念至此变得非常具体。

【思考与探究】

1、词句品味鉴赏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虞美人》)

明确:

诗人的悲痛不可遏止,宛如长江之水一泻千里。诗人用比拟、夸张的手法,把愁和长江之水相提并论,令人叹服,和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

2、请体会《虞美人》的意境。

明确:

《虞美人》写在李煜亡国被俘之后,抒发了他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其中既有他为失去曾经拥有的王国、权力、荣华富贵、享乐生活而发的痛苦感叹,也包含了对故国山河的思恋和对自己逸乐亡国的悔恨。其中的“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承上启下,用一“应”字,是揣度,也是愿望;是悔恨,又是爱怜,语言简洁,内涵丰富。“只是朱颜改”似写出了自己的沧桑,又概括了原先的一切都已改变。这屈辱的生活引出的愁怨,“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春水满江愁有几多,把亡国之君的痛苦淋漓尽致的描写了出来。

【相关资料】

李煜词特点

他(李煜)多才多艺,诗文书画音乐,均有很高造诣。其词在题材内容上前后期虽有所不同,但无论前期后期,又有其一贯的特点,那就是“真”。这位“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阅世甚浅的词人,始终葆有较为纯真的性格,在词中一任真实情感的倾泻,而较少有理性的节制。他的后期词写亡国之痛,血泪至情;前期词写宫廷享乐生活的感受,对自己的沉迷与陶醉,也不加掩饰,如《玉楼春》:

晚妆初了明肌雪,春殿嫔娥鱼贯列。凤萧吹断水云闲,重按《霓裳》歌遍彻。临风谁更飘香屑,醉拍阑干情味切。归时休放烛花红,待踏马蹄清夜月。

李煜词的本色和真性情,在三方面显得很突出:一、真正用血泪写出了他那种国破家亡的不幸,非常感人;二、本色而不雕琢,多用口语和白描,词篇虽美,却是丽质天成,不靠容饰和辞藻;三、因纯情而缺少理性节制。他在亡国后不曾冷静地自省,而是直悟人生苦难无常之悲哀:“人生愁恨何能免”、“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把自身所经历的一段破国亡家的惨痛遭遇泛化,获得一种广泛的形态与意义,通向对于宇宙人生悲剧性的体验与审视。王国维说:“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人间词话》十五)正是由于李煜以其纯真,感受到了“人生长恨”、“往事已成空”那种深刻而又广泛的人世之悲,所以其言情的深广超过其他南唐词人,如《虞美人》……词中不加掩饰地流露出故国之思,并把亡国之痛和人事无常的悲慨融合在一起,把“往事”、“故国”、“朱颜”等长逝不返的悲哀,扩展得极深极广,滔滔无尽。一任沛然莫御的愁情奔涌,自然汇成“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景象气势,形成强大的感染力。

(选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

【能力训练】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1、《虞美人》中词人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锦瑟》是晚唐诗人_________的压卷之作。他与同时代诗人________并称_________。全诗体现了诗人“典丽精工”的风格。其颔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国维说:“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人间词话》)“后主”指的是__________,他的词《虞美人》是表现亡国之痛的千古绝唱。词的情感高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

4、李煜的《虞美人》表达了这位亡国之君对____________的一往情深,对____________的深切怀念。其中以水喻愁的名句是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