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拉丁美洲早期交流
中国和拉美教育交流与合作60年进展、问题及策略
比较教育研究International and Comparative Education No.12. 2020General No.3712020年第12期(总第371期)中国和拉美教育交流与合作60年:进展、问题及策胡趺旳赵灵双2"(1.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北京100875; 2.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北京100871;3.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北京100816 )[摘要]拉美作为发展中国家集中地区和中国一个重要的“南南合作”区域,是中国 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伙伴。
教育交流与合作作为中拉友好往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中拉关系的基础与延伸.自I960年中国与第一个拉美国家古巴建交至今,中拉在高层制度建立、人员交流、语言推广以及科研合作等领域取得了一定成绩。
然而中拉间仍存在着学生流动规模较小、科研合作有待深入、人力资源和技术培训项目有限、认知不足等问题。
结合中拉各自的发展需求,中国可以采取搭建合作平台、 规划合作布局、完善保障制度、推动职业教育与科研领域合作、加强拉美研究人才培养等措施推进中拉教育务实合作。
[关键词]中国;拉美;教育交流与合作;南南合作中图分类号:G649.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667 (2020) 12-0038-08由于历史与地缘政治等多方面因素,拉美是中国建交最晚的一个区域,但也是进入21世 纪以来中国对外关系发展最迅速的区域。
拉美作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集中区域,是中国推动世界多极化的重要力量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伙伴,因此拉美已经成为中国亟待加强并且重点突破的“南南合作”伙伴。
中拉合作一直秉承着经贸先行、全面发展的合作原则,教育交流与合作作为中拉友好往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中拉关系发展的基础以及 延伸。
尤其是2008年中国政府颁布对拉美的第一部政策文件《中国对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政策文件》之后,中拉教育合作被提升到了重要位置。
中国拉丁美洲历史研究报告
中国拉丁美洲历史研究报告
中国拉丁美洲历史研究报告
1. 介绍拉丁美洲和中国的历史背景:拉丁美洲是指中南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国家,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
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古老国家,其文化和历史影响了世界各地。
2. 清代中国与拉丁美洲的联系:在清代,中国与拉丁美洲国家之间有着贸易和文化交流。
中国进口了从拉丁美洲出产的大量商品,如可可、石蜡和木材等。
同时,有些移民从中国来到拉丁美洲定居,影响了当地的文化和社会。
3. 20世纪的中国和拉丁美洲:在20世纪,中国和拉丁美洲国
家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中国政府与拉丁美洲国家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如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和人员交往等。
中国还向拉丁美洲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和投资,推动了当地的发展。
4. 现代中拉关系的发展:进入21世纪,中国与拉丁美洲的合
作更加紧密。
中国成为拉丁美洲的重要贸易伙伴之一,中国与拉丁美洲国家之间的贸易额不断增加。
同时,中国企业也在拉丁美洲开展了大量的投资和合作项目,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增长。
5. 中拉文化交流:中拉文化交流也在不断加深。
中学和大学开设了拉丁美洲研究的课程,学者们对拉丁美洲历史、文化和社会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同时,中国与拉丁美洲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也不断增加,促进了两个地区之间的友谊和理解。
总结:中国与拉丁美洲历史上有着深厚的联系,从清代到现代,两个地区之间的合作和交流不断加深。
中拉合作在经济、文化和社会领域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为两个地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伙伴关系发展的历程
中国伙伴关系发展的历程1.引言1.1 概述中国伙伴关系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从建国之初开始,中国积极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与各国建立了广泛的友好合作关系。
然而,随着中国的国力不断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中国伙伴关系也日益多样化和全面化。
在上世纪70年代,中国进行了改革开放,开始与更多的国家进行贸易往来和经济合作。
中国与美国的关系得以正常化,并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展开了广泛的合作。
与此同时,中国也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积极参与地区合作组织,并在对外事务中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倡导着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进入21世纪,中国的伙伴关系进一步拓展。
中国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参与国际金融组织的改革与建设,并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成员。
同时,中国还加强了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通过提供援助、投资建设等方式,推动共同发展。
与此同时,中国也在全球事务中发挥了更加积极的作用,积极参与各种国际机构和多边合作,为解决全球性问题做出了巨大贡献。
总的来说,中国伙伴关系的发展历程展现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中国始终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外交政策,致力于与各国建立平等、互信、互利的伙伴关系。
随着中国的不断崛起,中国伙伴关系也将继续扩大和深化,为全球的繁荣与稳定作出更大贡献。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展开对中国伙伴关系发展的历程进行探讨:第一章引言1.1 概述文章将首先对中国伙伴关系发展的历程进行总体概述,介绍中国在外交政策中的伙伴关系战略,并简要介绍中国与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伙伴关系。
1.2 文章结构本章将详细阐述本文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包括对各个章节的主题进行简要介绍。
1.3 目的本章将说明本文撰写的目的,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个主题,并阐明本文的研究目标和意义。
第二章正文2.1 第一个子章节本节将描述中国与某个国家或地区的伙伴关系的发展历程,包括过去的合作成果、双方合作的重点领域以及关系的特点和变化。
中国与拉美建交国
12个:巴拿马、海地、巴拉圭、萨尔瓦多、多米尼加、哥斯达黎加、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圣基茨和尼维斯、伯利兹、尼加拉瓜、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和中美关系开始缓和,消除了制约拉丁美洲国家发展对华关系的最大障碍。
智利(1971)、秘鲁、墨西哥、阿根廷(1972年),圭亚那、牙买加(1973年)、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委内瑞拉、巴西(1975年)、苏里南、巴巴多斯(1977)等国家先后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到改革开放前,在34个拉丁美洲国家中,与中国建交达12个。
20世纪八十年代,中国与厄瓜多尔、哥伦比亚、安提瓜和巴布达、玻利维亚、乌拉圭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在外交领域,中国与33个拉美发展国家中的21个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国与拉丁美洲国家的关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
发展中拉友好合作关系创造21世纪美好未来中国社会科学院拉美所宋晓平(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年以来,中国同拉丁美洲国家的关系经历了一个逐步加快发展的过程。
我国对拉美地区的外交取得了巨大成就,各个领域的友好合作关系不断加强。
截至1998年底,19个拉美国家,包括所有的大、中国家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目前,双方携手,共同努力,正在把中拉关系推向具有美好前景的21世纪。
一中国和拉丁美洲的贸易和友好关系源远流长。
据史料记载,在16世纪中叶,中国和拉丁美洲就有了贸易往来。
当时,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经菲律宾马尼拉港转口,同墨西哥和秘鲁太平洋沿海口岸分别建立了海上贸易通道,形成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往来其间的大帆船被拉美人称为“中国之船”。
中国把丝绸、瓷器、陶器、棉布、香料、火药等产品输入新大陆,从那里带回白银、玉米、烟草等产品。
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后流入拉美的大批华工,为当地国家的经济文化发展和民族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后来成为中拉经济关系和民间友好往来的重要纽带。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对外联系的发展,我与越来越多的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但是,由于历史、地理等因素以及美国反华政策的影响,大多数拉美国家继续与台湾当局保持着“外交关系”。
但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同拉美国家的很多有识之士一直在为发展双方的友谊和经济往来做出不懈的努力。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1960年9月28日,古巴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成为第一个与我国建交的拉美国家。
70年代,在过去20多年民间往来的基础上,中拉关系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1971年,在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智利、秘鲁、厄瓜多尔、圭亚那、墨西哥、古巴、特立尼达和多巴哥7个拉美国家投票支持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另外一些国家,如阿根廷、巴巴多斯、哥伦比亚、牙买加、巴拿马等国也改变了以往的态度,投了弃权票。
自此,很多拉美国家纷纷与中国建交,中拉关系揭开了新的一页。
1970年12月15日,智利阿连德政府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中国与拉丁美洲文化交流
十六世纪,随着美洲发现和东方新航路开辟,中国和拉美之间跨越长期隔绝的海洋屏障,开始了东西两个半球之间的文化交流。
几万年前印第安人的先民从亚洲到达美洲,而古代中国人在哥伦布以前是否又到过美洲?两百余年来,先后兴起了多次讨论的热潮。
争论的焦点集中于“中国人发现美洲”的三大历史谜团,即中国僧人慧深发现美洲之谜、殷人东渡美洲之谜以及郑和船队到达美洲之谜。
虽然对中拉的早期接触存在种种猜测,但真正有证可查的联系,是始于十六世纪中叶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从那时开始,直到十九世纪初拉美独立战争爆发,西班牙下令停止墨西哥与东方贸易,持续了近三个世纪的中国与拉美之间的早期交流,方宣告结束。
中国和拉美之间的大交流,是太平洋东西两岸一次双向性的大交流:中国丝绸、瓷器大批量地远涉重洋到达美洲市场,中华文化远播新世界;大量白银源源流入中国,直接刺激了中国的传统手工业如蚕丝、纺织、茶以及其他工艺品的发展,增进了东南沿海地区的商业繁荣;新世界的玉米、红薯、花生等农作物,在中华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传入美洲作物,对促进中国农业生产和丰富人民物质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
从美洲作物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影响,大致可分为三大类:(1)、以玉米、甘薯为代表的食粮;(2)、以西红柿、辣椒和花生为代表的蔬菜瓜果;(3)、以烟草为代表的嗜好品。
十九世纪后,中国与拉美文明交流的主要载体,则由“物”变成了“人”,交流方式也由双向互动,而变成从中国贩运“契约华工”的单向流动。
新兴资本主义强国在“自由贸易”的旗号下,大肆掠卖所谓“契约华工”。
广大华工在拉美国家备受奴役和虐待,他们被迫一再起来反抗,并强烈呼吁祖国政府给予保护和支持。
1874年,清政府总理衙门宣布严禁苦力贸易。
在此形势下,秘鲁等拉美国家为了缓和国际舆论的压力,同时为了继续引进华工,也希望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十九世纪晚期中国与拉美若干国家建交,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实现的。
1875年,中国和秘鲁两国立约建交,接着,又先后和巴西、墨西哥和巴拿马等建立外交关系。
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合作历史与未来前景
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合作历史与未来前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拉丁美洲国家开展了广泛的合作。
这种合作形式多样,既有经济贸易合作,也包括政治、文化、教育等多方面合作。
本文旨在回顾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合作历史,并探讨未来前景。
一、合作历史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合作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
当时,中国与古巴、智利、阿根廷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但是,目前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合作可以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找到更为实质性的内容。
在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
这一政策的实施为中国与拉美国家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提供了机会。
中国政府积极推动与拉美国家的合作,例如在90年代,中国同阿根廷、墨西哥、巴西等国家建立了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关系。
其中,经贸合作是双方合作的重点领域之一。
二、合作领域(一)经济贸易合作中国与拉美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已经成为双方合作中最为重要的领域。
1980年代以后,中国相继与智利、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等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推动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
双方的经贸合作涵盖了许多领域,如能源、农业、建筑等。
近年来,中国对拉美地区在石油、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增加了投资。
(二)政治合作政治合作是中国与拉美国家合作的另一个重要领域。
在冷战结束之后,中国继续寻求在世界上发挥重要作用,向未开发国家提供所需的支援。
例如,中国一直支持拉美地区的发展,与拉美国家保持着良好的全面战略合作关系。
(三)文化交流文化交流在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关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传统艺术和文化活动在拉美地区得到了广泛传播和推广。
此外,中国政府也积极加强与拉美国家在文化和教育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
三、未来前景随着中国崛起,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合作前景也变得更加光明。
作为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拉美国家已经成为了中国对外投资的最大市场之一。
未来,中国在拉美地区的投资将增加,各方经济贸易合作将会进一步加深。
此外,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开展,中国与拉美国家的合作将得到更全面、更深入的发展,包括连接人文交流、贸易投资、科技创新等多个领域。
古代中国和美洲文明,交流还是原创
中国文明与美洲文明有不少相似性印第安人的祖先从白令陆桥由亚洲到达美洲美洲与中国的文明形成特点迥异我们对人类文明认识一直是在比较中不断深化的。
考古新发现与历史文献的比较研究,深化了我们对中国文明形成与发展的认识。
在与其他古典文明的比较研究中,深化了我们对中国文明自身特点的认识。
而今,随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深入,中国社科院的考古工作者即将到洪都拉斯著名的玛雅文明科潘(Copan)遗址开展合作发掘与研究,首都师范大学也成立了中国与拉丁美洲古代文明比较研究所,将美洲古代文明确定为进行深入比较研究的对象,必将极大地推动中华文明探源的认识与进展。
将古代美洲作为研究和比较的对象,具有一些得天独厚的条件。
因为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角度看,新大陆的考古与文明是个相对封闭、独立和界限分明的课题,也是个非常有趣的观察与比较的对象。
在漫长的地质时代,新大陆曾经是块独立演化的区域。
综合各学科的最新成果,可以确定,美洲古代文明的主人——印第安人的祖先是在末次冰期最盛期白令陆桥出露那个很短的时间窗里来到新大陆的,其来源也仅限于东北亚某地某支早期蒙古人群。
之后他们又长期处于孤立、隔绝的状态下,直到西方文明重新发现了新大陆。
尽管后来有维京人,可能还有中国人、日本人甚至是南岛语系的航海家都到过美洲,但是一则难以证实,二则对其文化和文明的发展基本上没有什么影响。
因此,新大陆的文化与文明,从旧石器时代晚期到被西方文明摧毁的原始文明社会,走的是一条自主发展道路。
这对观察文明的形成与演变极具参考价值。
不少人都认为美洲文明,尤其是中美洲的奥尔梅克和玛雅文明等,和中国文明具有不少相似性,比如共同的天象观、尚爱美石(中国早期文明中的软玉文化和玛雅文明中的硬玉文化)、巫术信仰以及一些陶器造型、纹饰及其他艺术要素等。
张光直先生提出的“古代玛雅-中国文化连续体”及环太平洋文化底层的假说,作为一种有力的解释,在国内学术界就非常有影响。
看来,中美古代文明之间的这种相似性可能并非文化交流的结果,旧石器时代晚期或新旧石器过渡时代的文化,某些近似的文化基底或基因在其所奠定的基础上,各自成长与适应,进而分别形成了中美的古代文明——印第安人的祖先到达美洲时,很多其后来的文化与文明要素并不存在,但是,他们除了携带有形的工具等文化装备之外(比如贾兰坡先生早在1978年就提出,起源于华北地区的东北亚地区的细石器工业传统影响到西北美洲和中国西南地区),更可能拥有不少关于宇宙、自然、社会等方面的知识和信仰,这些帮助他们在美洲新的环境与文化进程中不断适应探索并开花结果,因此,其形成的若干表征自然会和东北亚、中国以及环太平洋地区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乌拉圭作为中国在拉美的战略合作伙伴的地位与作用
乌拉圭作为中国在拉美的战略合作伙伴的地位与作用近年来,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加强与各国的经贸合作。
在拉丁美洲地区,乌拉圭作为中国在拉美的战略合作伙伴,在促进两国关系发展、推动地区合作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探讨乌拉圭作为中国在拉美的战略合作伙伴的地位及其作用,并分析其对两国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影响。
首先,乌拉圭作为中国在拉美的战略合作伙伴,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乌拉圭是南美洲国家联盟的创始成员之一,也是在拉美地区率先同中国建交的国家之一。
双方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以来,乌拉圭一直坚定支持和参与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积极推动两国间的合作深化。
同时,乌拉圭地处南美洲东南部,是通往南美洲其他国家的重要门户,与中国在地理位置上具有互补性,为两国之间的合作提供了便利。
乌拉圭作为中国在拉美的战略合作伙伴,在经济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乌拉圭是南美洲国家中人均收入较高、生活水平较为先进的国家之一,拥有稳定的经济发展和良好的基础设施。
与此同时,乌拉圭也是南美洲地区的重要农产品出口国,尤其以肉类、大豆、乳制品等农产品出口为主。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乌拉圭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两国在农产品、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存在广阔的合作空间。
乌拉圭的地理位置和稳定的经济环境使得中国在该国寻求投资和合作的机遇。
此外,乌拉圭作为中国在拉美的战略合作伙伴,在政治和国际事务中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乌拉圭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非常任理事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为发展中国家发声。
同时,乌拉圭还是中国在拉美地区的重要支持者和合作伙伴,在涉及台湾问题等重大国际问题上保持高度一致。
双方在外交政策上的相互支持和合作为两国间的战略合作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从以上分析可见,乌拉圭作为中国在拉美的战略合作伙伴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两国的合作在经济、政治和国际事务等领域不断深化,为两国关系和地区合作进程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乌拉圭的稳定经济环境、优质农产品和地理位置为中国提供了发展和合作的机会,同时乌拉圭在国际事务中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也为两国间的合作增添了信心和动力。
关于中国外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关于中国外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关于中国外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委内瑞拉是第一个同新中国建交
的拉丁美洲国家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国将致力于深化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积极参与周边各种合作机制,推动区域合作深入发展,共同营造和平稳定、平等互信、合作共赢的地区环境。
加强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深化传统友谊,扩大互利合作,推动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和共同利益。
加强与各大国的战略对话,增进战略互信,拓展合作领域,推进相互关系长期稳定健康发展。
积极参与多边事务和全球治理,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愿与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为维护和促进人类的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而不懈努力。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事民间外交工作的全
国性人民团体,它以增进人民友谊、推动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
1。
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拉丁美洲国家是
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拉丁美洲国家是
在新中国建立之初,新中国政府便与拉丁美洲国家展开了交往,推进双边关系的发展。
其中,最早同新中国建交的拉丁美洲国家包括哥斯达黎加、智利、厄瓜多尔以及古巴等国家。
哥斯达黎加是新中国建国后第三个与之建交的拉丁美洲国家,两国于1949年12月10日
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这也使哥斯达黎加成为中美洲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
在此后的时期,两国传统友谊得到不断的加深。
至今,新中国和哥斯达黎加之间的友谊已经得到保持。
智利也是新中国建立后第四个正式建交的拉丁美洲国家,两国在1950年3月11日正式
建立外交关系。
经过近70年的发展,两国之间的合作不断发展,在政治、经济、文化等
领域均有重要合作与交流成果。
厄瓜多尔也是新中国建国后第五个与之建交的拉丁美洲国家,两国于1950年11月15日
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从此之后,新中国与厄瓜多尔之间的友好关系深入发展,在经济及文
化交流与合作方面也取得了重要成果。
古巴也是新中国建立后正式建交的拉丁美洲国家,两国在1949年12月28日正式建立外
交关系,这也使古巴成为中美洲第一个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
在此后的时间里,
新中国与古巴相互尊重,友好合作,促进两国友谊的发展,取得了重要进展。
综上所述,建立新中国后,新中国政府便与拉丁美洲国家展开了交往,最早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拉丁美洲国家有哥斯达黎加、智利、厄瓜多尔和古巴等国。
经过近七十年的发展,
两国之间的友谊持续升温,双边关系发展获得了重要成果。
(300字)。
中国与拉美国家的贸易关系
中国与拉美国家的贸易关系在国际贸易中,中国与拉美国家的贸易关系越来越密切。
作为全球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中国与拉美国家优势互补,合作机遇巨大。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现状和未来发展三个方面探讨中国与拉美国家的贸易关系。
一、历史背景中国与拉美国家的交流可以追溯到14世纪。
那时候,中国的明朝航海家郑和带领船队到达南美洲,并在那里留下了足迹。
然而这种早期的交流是短暂的,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国走向改革开放并开始积极拓展对外贸易后,与拉美国家的贸易关系才开始有了较大的发展。
2000年以后,中国对拉美国家的贸易关系经历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2004年,中国与拉美国家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2008年,中国主管的安华协定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自贸区。
二、现状1. 贸易额快速增长中国与拉美国家之间的贸易额快速增长。
据中国海关局的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与拉美国家之间贸易额为3225亿美元,其中中国出口至拉美的商品为1733亿美元,进口自拉美的商品为1492亿美元,同比增长2.9%。
这说明,双方的贸易关系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势头。
2. 拆东墙补西墙2019年,中国对拉美国家的出口额排名前五的商品依次是电子设备、机械设备、纺织品、塑料制品和光学仪器。
而从拉美国家进口的前五大商品依次是农产品、矿产品、化工产品、机械设备和动植物油类。
可以看出,中拉贸易是互补性贸易,构成了经济互惠的局面。
然而,随着美国与中国的贸易摩擦愈演愈烈,美国一些企业开始将目光转向拉美市场,企图抢夺中国的业务。
对此,中国开始向拉美国家转移业务,实现了“拆东墙补西墙”的策略。
例如,中国企业在巴西建设液化天然气项目,与墨西哥合作建设高铁,这些项目不仅为当地带来了就业机会,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新的业务增长点。
3. 投资增长除了贸易额的增长,中国对拉美国家的投资也在不断增长。
中国对拉美国家的累计投资额超过2500亿美元。
这些投资主要涵盖了基础设施、制造业和能源产业。
三、未来发展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中国与拉美国家间政治经济合作的增加,中拉贸易关系将进一步深化。
中国和拉丁美洲的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
拉丁美洲研究1998年第3期 中国和拉丁美洲的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李 明 德 中国与拉丁美洲的交往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当今世界,中国和拉美各国同属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着发展的任务。
中国与拉美许多国家不仅存在着众多的共同点,在许多领域更有着共同利益。
正是由于历史、政治、经济等原因,中国与拉美许多国家关系密切。
这种密切关系也体现在科学技术领域,特别是体现在中国和拉美一些国家政府间的合作方面。
在拉美现有的33个独立国家中,中国目前和其中20个国家建立了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中国和这些国家的科学技术交流与合作最早始于60年代初,也就是在古巴取得革命胜利之后不久,中古便很快在科学技术领域进行往来。
70年代初,中国与墨西哥建交后,两国也开始了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80年代中期,中国与拉美在科学技术领域开始了广泛的交往,至90年代中期,中国已与拉美12个国家签订了政府间科学技术合作协定。
这12个国家是:墨西哥、古巴、巴西、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乌拉圭、哥伦比亚、尼加拉瓜、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智利和阿根廷。
目前,中国和上述国家进行交流与合作的领域包括: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医疗卫生、地震、机械、电子、能源、石油化工、轻工纺织、冶金、地质矿产、航天、遥感、信息和生物技术等。
中国参与交流与合作的部门有政府的部、委、局,各省、市、自治区,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
自1988年以来,中拉每年执行的双边项目近百项,人员交流多达数百人。
除中国和拉美部分国家政府间的交流与合作外,非政府间的交流也是非常活跃和频繁的。
此外,中拉之间的留学生交换近年来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由于拉美自1995年以来经济开始复苏,特别是1996年和1997年,这一地区的经济一直保持着中速稳定的发展,因此,一些拉美国家希望进一步加强与中国在各个领域的关系,其中包括科学技术往来。
但是,由于拉美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科学技术水平及特色的差异,因此,拉美各国在与中国进行科学技术合作时,各自的要求和目的也不尽相同。
中国与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国家战略结盟的可行性及对
双方的影响引言中国与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国家之间的合作已经逐渐扩大和深化,而战略结盟是进一步加强双方关系的一种方式。
本文将探讨中国与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国家结盟的可行性以及这种结盟对双方的影响。
中国与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国家的合作历史中国与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国家之间的合作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但迄今为止,合作主要集中在经济和贸易领域。
中国与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国家之间的贸易额逐年增长,并且中国成为该地区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中国向该地区提供了大量的投资和贷款,并参与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和能源等领域的合作项目。
结盟的定义与意义结盟是指两个或多个国家为了共同的利益和目标,通过一系列的合作措施形成的一种紧密联盟关系。
结盟可以加强参与国在政治、经济、安全和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促进相互间的互助和发展。
对于中国和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国家来说,建立战略结盟可以带来以下几个重要的意义:1.经济合作的进一步提升:战略结盟将提升中国与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国家的经济合作水平。
双方可以共同开展更多的贸易、投资和技术转移,促进经济发展。
2.政治实力的增强:战略结盟将加强中国和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国家的政治影响力。
双方可以共同推动国际事务的解决方案,并在国际舞台上发出更强势的声音。
3.安全合作的拓展:战略结盟将有助于加强中国和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国家之间的安全合作。
双方可以共同应对恐怖主义、跨国犯罪以及地区内的安全挑战。
4.人文交流的促进:战略结盟将促进中国和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国家之间的人文交流。
双方可以共同推动教育、文化和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友谊。
可行性分析在探讨中国与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国家战略结盟的可行性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政治意愿:双方是否有充足的政治意愿来推动这种结盟。
政府首脑之间的高层会晤和频繁的外交接触可以为结盟奠定基础。
2.经济互补性:双方在经济上是否存在互补性,合作是否能够促进双方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概括16到19世纪中国与拉丁美洲关系演变的趋势
概括16到19世纪中国与拉丁美洲关系演变的趋势
16到19世纪期间,中国与拉丁美洲的关系经历了以下演变趋势:
1. 初期交往:在16世纪中叶,中国明朝和拉丁美洲开始通过
丝绸之路等航线进行贸易往来。
中国的瓷器、丝绸和茶叶成为非常受欢迎的商品,同时也传入了一些拉丁美洲的商品和文化。
2. 殖民地时期联系的减少:到17世纪和18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丁美洲进行了殖民统治,并限制了与中国的直接交流。
西班牙和葡萄牙承担了与中国的贸易垄断,限制了其他国家与拉丁美洲的联系。
3. 中国的闭关政策:在18世纪后期,中国的清朝实施了闭关
锁国的政策,限制了对外贸易和外国人的接触。
这导致与拉丁美洲的贸易几乎中断,中国的联系主要集中在亚洲和欧洲。
4. 契约法经济的兴起:到19世纪初,拉丁美洲国家独立,开
始寻求自由贸易,并试图重新与中国建立联系。
中国也开始逐渐开放对外贸易,并与拉丁美洲国家达成了一些贸易协定。
拉丁美洲国家出口大量原材料,如金、银、石油、橡胶等,而中国则出口丝绸、茶叶等商品。
5. 移民潮与文化交流:19世纪中叶以后,一大批中国人开始
移居到拉丁美洲各国,主要从事农业和建筑等劳动力密集型行业。
这些移民带来了中国的文化和传统,丰富了拉丁美洲的多样性。
综上所述,16到19世纪中国与拉丁美洲关系经历了由初始交往到殖民统治和闭关锁国再到重新开放贸易和移民潮的演变趋势。
试析 16-19 世纪跨太平洋“大帆船”贸易 及其对拉丁美洲与中 …
试析16-19世纪跨太平洋“大帆船”贸易及其对拉丁美洲与中国的影响韩 晗中国与美洲的交往是以跨越太平洋开始的。
虽然从考古学角度,有观点认为中国与美洲的关系可以推到3万年前或是更早1;但根据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历史,“中国最早与美洲的交往,始于16世纪中期,中国移民经他国越过太平洋抵达墨西哥”2。
1570年西班牙征服马尼拉,1575 年12-15艘大帆船由菲律宾马尼拉驶往墨西哥,跨太平洋的大帆船贸易由此开始并逐步走向辉煌3这条跨洋贸易航线即1575—1815年间的太平洋“大帆船贸易”。
4,是从菲律宾(古称吕宋)的马尼拉到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也称跨太平洋的“海上丝绸之路”。
该航线与16世纪初葡萄牙人在太平洋西部半环经营的里斯本—果阿(印度)—马六甲—澳门—长崎—马尼拉的贸易组成了当时的太平洋贸易网5在中国,关于该航线的研究,我们可在历史、经贸、文化交流,甚至沿海地区地方志研究中寻得,甚至在陶瓷、丝绸、农业乃至钱币等专业领域文章中也有论述。
可是,相对于闻名中外的中国陆路“丝绸之路”与属于西汉的“海上丝绸之路”。
6本文以张铠教授著作为线索,就当前各研究领域涉及该航线的内容进行粗浅整理,并试图从新角度提出对该问题的理解,在我国庆祝建国60周年之际回顾与拉丁美洲的早期联系,为双方今后的相互理解与进一步合作提供文化历史方面的支持。
,中国虽在跨太平洋的“海上丝绸之路” 的大帆船贸易中扮演了主导者的角色,但在我国,这条始发港并不在中国的贸易航线的历史光芒被其他丝绸之路所湮没。
我国只有少数学者进行过专门研究,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张铠研究员所著的《中国-西班牙关系史》(大象出版社,2003年)一书以及沙丁等人所著的《中国和拉丁美洲关系简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等是较为全面论述16-19世纪跨太平洋大帆船贸易的著作,文中有专门的章节系统介绍了该航线的兴衰过程,以及与航线有关的产品及港口。
从历史的角度论述了该问题在中、西及中、拉关系史中的重要地位。
中国与拉丁美洲贸易简要分析
中国与拉丁美洲贸易简要分析一、拉丁美洲经济贸易概况1.拉丁美洲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货物进口额(十亿美元)货物出口额(十亿美元)拉美世界占比拉美世界占比2001 1366 19933 6.9 720 19039 6.72003 1309 24213 5.4 835 23262 62005 1918 33406 5.7 1351 32069 6.52007 2681 43832 6.1 1847 42389 6.52009 2530 38604 6.6 1703 37503 6.6 由上表可以看出,拉丁美洲的进出口数额大约占到全球贸易总量的6%左右,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明显,但其出口额虽然不乏波动,但占世界的比例十分稳定,说明和全球经济状况紧密相连。
2.拉美对外贸易结构出口方面,机械和运输设备占比最大,但其总体占比趋势不断下降,燃料和矿产品是拉美国家富有的资源,其近年的出口也在不断增加。
进口方面,由于自身自然条件优越,拉美国家进口农产品和矿产品很少,而对于工业制成品需求的居高不下说明拉美的大部分国家难以形成完善的工业体系,其在部分生产环节需要依靠进口来满足需要。
二、中国与拉美贸易状况1.总体分析2001—2011我国与拉丁美洲进出口贸易总额(万美元)2001—2011我国与拉丁美洲进出口贸易总额占比(单位:%)从贸易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国自加入WTO以来与拉丁美洲的贸易总量增长十分迅速。
且2011年我国对拉美出口总额大于进口总额,从2003年开始进口额与出口额大致相当,有些年份进口额大于出口额。
此外,中国与拉丁美洲的贸易数据,包括进口总量、出口总量及进出口总和分别占中国总的对外贸易额的百分比在逐年增加,这说明拉丁美洲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此外,我们不难发现,09年因为受经济危机影响,中拉贸易量增速放缓,但总体上升的趋势并未改变。
至2011年,中拉的进出口量又实现跨越式的增长,而且所占中国贸易总量的比例仍在提高,这些数据都说明拉丁美洲是中国未来要给予极大重视的贸易伙伴。
我国“教育拉丁美洲化”的现状成因与对策
我国“教育拉丁美洲化”的现状成因与对策1. 引言1.1 我国教育拉丁美洲化的背景我国教育拉丁美洲化的背景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中国与拉丁美洲国家之间的交流日益密切,教育领域也受到了深刻影响。
拉丁美洲国家的教育模式和理念逐渐传入中国,对我国教育系统产生了一定的冲击与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教育拉丁美洲化势在必行。
这种背景下的教育拉丁美洲化,不仅可以帮助我国教育体系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的需求,促进教育的创新和发展,还可以促进我国与拉丁美洲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了解并适应我国教育拉丁美洲化的背景,对于推动我国教育的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1.2 教育拉丁美洲化的定义和特点教育拉丁美洲化是指在教育体系中受到拉丁美洲地区教育特点和模式的影响,逐渐向拉丁美洲教育体制靠拢的现象。
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育拉丁美洲化强调注重师生关系,重视师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互动。
教师被视为学生的引路人和榜样,与学生之间建立起亲密的师生关系,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情感投入度。
教育拉丁美洲化强调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综合素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教育拉丁美洲化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使其成为有担当和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教育拉丁美洲化是一个注重教育公平、发展学生综合素养、强调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模式,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
我国在教育拉丁美洲化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其经验,结合本土实际,不断完善教育体制,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
2. 正文2.1 教育拉丁美洲化的现状分析教育拉丁美洲化是近年来我国教育领域的一个显著特征。
在教育内容方面,我国开始大力引进拉丁美洲国家的教育理念和模式,强化了对形式化知识的重视,注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虽然对中拉的早期接触存在种种猜测,但真正有证可查的联系,是始于十六世纪中叶的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马尼拉大帆船打开了中国与拉丁美洲联系的太平洋通道,开启了中国与拉美之间的历史联系,并掀起了中国与拉美文化交流的第一个高潮。
从那时开始,直到十九世纪初拉美独立战争爆发,西班牙下令停止墨西哥与东方贸易,持续了近三个世纪的中国与拉美之间的早期交流,方宣告结束。
西班牙、葡萄牙在侵占美洲后,进一步开辟连接东西方的海上通道。
葡萄牙在亚洲以澳门和果阿为据点,开辟了“澳门—果阿—里斯本—巴西(或先到巴西再到里斯本)”商贸航线。
对中国来说,这条西向的印度洋通道,是与美洲联系的第一条管道。
西班牙在亚洲则以菲律宾为据点,开辟了“塞维尔(西班牙)—阿卡普尔科(墨西哥)—马尼拉(菲律宾)—中国闽粤口岸”商贸航线。
对中国来说,这条东向的太平洋通道,是与拉美联系的第二条管道。
太平洋,西班牙人称之为“南海”,海域7000万平方英里,比大西洋水域大两倍,比印度洋大三倍,激流汹涌,飓风横生,是全球航程最长、风险最大的远洋航线,历史上不知有多少探险者葬身海底。
西班牙当初是从墨西哥横渡太平洋到达菲律宾,但要经原路返航因逆流逆风而不可能,只有向西穿过印度洋、大西洋回到美洲,要绕这样大圈子,费时费力很不经济。
西班牙要在东方发展,就必须打通从菲律宾跨太平洋的航道。
当印度洋航线被葡萄牙人垄断,西班牙更面临寻找一条新航道的紧迫性。
这个任务最终落到西班牙一位修道士航海家安德烈斯・德・乌达内塔(Andrés de Urdaneta)身上。
1565年6月,乌达内塔奉命率“巴勃罗”号启航,探索经菲律宾由西向东的太平洋航路。
这位航海经验丰富的探险家,先随季风穿过莱特湾,经圣贝纳迪海峡驶入太平洋,再顺风北上,绕北太平洋借西风东驶,当靠近北美海岸时,再向南航行,10月8月,他终于穿越了他的先辈们九死一生的太平洋,抵达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
从此,一条从菲律宾横跨太平洋的新航道开通了。
这条航线,航程一般需时半年。
相比之下,从阿卡普尔科到菲律宾的回程航线较为便捷,全程仅需时3个月。
但是,“巴勃罗”船上并没有来自中国的商品,因此中拉贸易并未随着菲律宾和墨西哥之间航线的开辟立即开始。
据记载,西班牙殖民者与在菲律宾的华商首次接触是在1570年。
到1572年,中国商船才为菲律宾群岛殖民当局运来丝绸、棉织品和陶瓷等样品,经双方议价成交,商定待来年供货墨西哥。
这样,1573年7月1日,即太平洋航线开辟八年之后,两艘载着中国货物的大帆船扬帆首航,离开马尼拉前往美洲。
这次航行历时5个月,于同年11月抵达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港。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马尼拉大帆船贸易的开端。
马尼拉大帆船运往美洲的货物主要来自中国,由中国船队从福建漳州和厦门或从澳门运至马尼拉,在马尼拉再由大帆船越太平洋至墨西哥阿卡普尔科。
西班牙殖民档案中保留了到达马尼拉商船所载货物的清单。
从中可以看出,货物包括了丰富的中国特产,工艺品和日用品,品种繁多,且数量巨大。
大致可以分为十大类:1、生丝和各种丝制品;2、亚麻布、棉布各类纺织品;3、陶瓷制品及各类精美瓷器;4、茶;5、珠宝饰物和各种工艺品;6、铁、铜及其他金属制品;7、硝石与火药;8、水银;9、粮食、牲畜、腌肉、家禽、水果等;10、从中国转运的其他外国货物,如安息香、象牙、香料等。
其中价值最高、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当首推丝绸和瓷器。
中国与拉美关系主要是通过太平洋通道发展起来。
借助这条航道,以丝绸为主的中国商品源源不断地经由马尼拉运往墨西哥,营销于拉美各地并远销至欧洲。
于是,中国古代通往西方的传统“丝绸之路”转移到太平洋上,形成了太平洋上的“丝绸之路”。
太平洋丝绸之路是历史上古老丝绸之路的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