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神奇的吸水现象》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吸水现象》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吸水现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奇妙的水》,详细内容为第三节《神奇的吸水现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不同物质的吸水特性,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吸水现象,知道不同物质的吸水能力不同。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提高幼儿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不同物质的吸水能力不同,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观察、实践吸水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玻璃杯、水、海绵、纸巾、石头、木块等),多媒体课件。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器材,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一个装有水的玻璃杯,提问:“你们觉得水会吸进这些物体里吗?”(2)邀请幼儿进行猜想和预测,引导幼儿关注吸水现象。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物质的吸水现象,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2)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吸水能力,并记录实验结果。
3. 例题讲解(15分钟)(2)通过实例讲解,让幼儿理解不同物质的吸水能力不同。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结合实验结果进行回答。
(2)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
(2)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将吸水现象运用到生活中,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吸水现象》2. 内容:(1)不同物质的吸水能力不同。
(2)实验结果记录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具有吸水特性的物体,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
幼儿园科学活动完整教案—中班《有趣的吸水》
幼儿园科学活动完整教案—中班《有趣的吸水》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教材,主要围绕“有趣的吸水”主题展开。
教学内容涉及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具体内容包括:吸水现象的认识、吸水材料的探索以及吸水实验操作。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吸水现象,知道不同物质的吸水性质。
2. 通过观察、实验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交流的良好学习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不同物质的吸水性质,能独立完成吸水实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毛巾、海绵、纸巾、石头、玻璃、实验器材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包括水、毛巾、海绵、纸巾、石头、玻璃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吸水现象,如湿毛巾吸水、海绵吸水等,引导幼儿观察、讨论。
2. 讲解吸水现象(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使幼儿了解吸水现象,介绍不同物质的吸水性质。
3. 吸水实验操作(10分钟)(1)教师演示实验操作,引导幼儿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2)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吸水的情况。
(3)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物质,让幼儿判断它们的吸水性质,并进行实验验证。
(2)幼儿相互交流实验心得,分享学习收获。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吸水》2. 板书内容:(1)吸水现象(2)吸水性质(3)实验结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吸水现象。
2. 答案:(1)生活中常见的吸水现象有:湿毛巾吸水、海绵吸水、土壤吸水等。
(2)实验结果如下:棉花:吸水性强纸巾:吸水性较强石头:不吸水海绵:吸水性较强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探索其他物质的吸水性质,如木头、金属等。
(2)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活动,观察自然界中的吸水现象,如植物吸水、土壤吸水等。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吸水现象》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吸水现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涉及教材第3章《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具体内容为“神奇的吸水现象”。
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让幼儿了解不同物质的吸水性质,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不同物质的吸水性质,知道吸水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幼儿观察、实验、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不同物质的吸水性质及其原因。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让幼儿掌握吸水现象的基本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杯子、海绵、纸巾、布、木块、塑料块、粉笔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包括水、杯子、海绵、纸巾、布、木块、塑料块、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装有水的杯子,提问:“大家知道水可以做什么吗?”引导幼儿回答,然后提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来研究一种神奇的吸水现象。
”2.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分别演示海绵、纸巾、布等物质吸水的现象,让幼儿观察并思考:“为什么这些物质可以吸水?”然后讲解吸水现象的基本原理。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木块、塑料块、粉笔等物质的吸水性质,并记录实验结果。
4. 讨论与交流(5分钟)每组选代表分享实验结果,大家共同讨论不同物质的吸水性质及其原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吸水现象2. 板书内容:(1)吸水现象:海绵、纸巾、布等物质(2)不吸水现象:木块、塑料块、粉笔等物质(3)吸水性质原因:物质表面的孔隙、分子结构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或幼儿园的物品,找出其他具有吸水性质的物质,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幼儿了解了不同物质的吸水性质,提高了幼儿的科学素养。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探索其他科学现象,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
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导学案 《神奇的吸水现象》 全国通用
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导学案
神奇的吸水现象
导学目标
•了解吸水现象的定义和原理;
•探究吸水现象的实验方法;
•学习吸水现象的应用。
知识点讲解
什么是吸水现象?
吸水现象是指某些物质能够从周围环境中吸收水分,称为吸水性。
吸水性与物质的化学性质、物理结构有关。
吸水现象的原理是什么?
吸水现象的原理是分子间引力和表面张力的相互作用。
如何进行吸水现象的实验?
实验材料:吸水性内衣裤、水、计量器。
实验步骤:
1.用计量器量取适量的水;
2.将吸水性内衣裤放入水中,待内衣裤充分吸水后取出。
吸水现象的应用有哪些?
吸水性材料广泛应用于卫生用品、医疗器械、防水材料、保温材料等领域。
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目的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吸水现象的实验方法,并学习吸水现象的应用。
活动准备
1.准备吸水性内衣裤、水、计量器;
2.找到合适的实验场地。
活动步骤
步骤一:讲解吸水现象的定义和原理,让学生对吸水现象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步骤二:准备实验材料并进行实验,让学生掌握吸水现象的实验方法。
步骤三:讨论吸水性材料的应用,并分组进行应用研究,让学生了解吸水性材料的广泛应用领域。
步骤四:小结本次活动,让学生对吸水现象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总结
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掌握了吸水现象的定义和原理,学习了吸水现象的实验方法,并了解了吸水性材料的广泛应用领域,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吸水现象》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吸水现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详细内容为神奇的吸水现象。
通过观察、实践,让幼儿了解不同物质的吸水特性,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不同物质的吸水现象,掌握吸水性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实践操作技能。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不同物质的吸水原理。
重点:观察、实践不同物质的吸水现象,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玻璃杯、海绵、棉花、纸巾、沙子、盐、糖等)、教学课件、吸管、水、色素等。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材料,包括玻璃杯、海绵、棉花、纸巾、沙子、盐、糖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装有水的玻璃杯,并提出问题:“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水可以吸起来吗?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看看哪些物品可以吸水。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分别演示海绵、棉花、纸巾、沙子、盐、糖的吸水现象,让幼儿观察并记录结果。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物质的吸水情况。
5. 知识拓展(10分钟)教师介绍吸管吸水的原理,并进行实验演示。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吸水现象海绵、棉花、纸巾:吸水性强沙子、盐、糖:吸水性弱2. 吸管吸水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具有吸水性的物质,并记录下来。
答案示例:毛巾、海绵、棉花等。
2. 作业题目:用吸管进行实验,了解吸管吸水的原理。
答案示例:吸管吸水是因为在吸管内部形成低气压,使水被吸入吸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不同物质的吸水现象。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作业完成情况,并对幼儿的观察、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在拓展延伸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继续探索其他科学现象,如浮力、磁性等,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中班科学教案:吸水
中班科学教案:吸水一、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让幼儿了解水具有吸水的性质。
2.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3.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1.幼儿园实验室。
2.透明玻璃杯。
3.纸巾和水。
4.沙子、石子、棉花等各种不同材质的物品。
三、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可以通过问一些关于吸水的问题引起幼儿的兴趣,如:“你们知道水可以被什么吸收吗?”“为什么我们洗手的时候要用毛巾擦干?”等。
2.探究实验(1)展示透明玻璃杯和纸巾给幼儿观察。
(2)将纸巾放入透明玻璃杯中,然后倒入一杯水。
(3)观察水被纸巾吸收的过程,引导幼儿发现纸巾变湿了。
(4)讨论观察结果,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纸巾可以吸收水。
3.巩固拓展(1)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不同材质的物品,如沙子、石子、棉花等。
(2)让幼儿分别将这些物品放入透明玻璃杯中,再倒入一杯水。
(3)观察不同物品对水的吸收情况,并进行讨论。
4.小结通过本课的实践活动,幼儿们了解了水具有吸水的性质,并通过观察实验发现了一些物质能更好地吸收水。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总结出一些规律和结论,如:纸巾更容易吸水,沙子和石子不会吸水等。
五、教学反思:这节课通过观察实验的方式,让幼儿们了解了水的吸水性质。
通过观察实验,幼儿们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探索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幼儿们积极思考、发问,并通过讨论得出一些结论。
这样的教学方式既培养了幼儿的科学素养,也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继续注重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探索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更好地学习科学知识。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吸水现象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吸水现象教案班级:大班科目:科学主题:吸水现象目标:1.了解吸水现象的基础知识;2.通过实践活动探究吸水现象;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和问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盐•纸巾•透明杯•水•黑色的纸•白色的纸教学过程1. 引入(10分钟)老师先介绍吸水现象,并小笑话了一下:“吸水干活好,水愿意借我肚皮。
”2. 知识点讲解(15分钟)老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法,向学生们讲解吸水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实践探究(30分钟)第一部分:吸水竞赛1.老师发给每位同学两张同样大小的纸巾;2.老师在透明杯子里倒入一点水,每个同学把他们的纸巾放到杯子里;3.用着急的心情,观察纸巾慢慢吸水,最先吸水完的同学算赢。
第二部分:吸水现象调查1.老师准备好盐、黑白两张纸,让学生观察颜色;2.每位同学在各自的白纸上画同样大小的圆圈,并在盘子里加入一些盐;3.将这个盐加入到每个纸里的圆圈中,观察纸末慢慢变颜色的过程。
4.学生们可以提出问题,如不加盐的纸末是什么颜色?加盐的纸末是什么颜色?加的越多颜色越黑吗?为什么?4.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因为实践性和趣味性比较强,所以可以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吸水现象的知识,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
给学生切身体验和操作空间,让他们在课堂里既能得到知识,同时也能享受到操作的乐趣。
总结本次活动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欢迎,他们表现活跃并且兴致十足。
通过这样的形式,孩子们对吸水现象有了更深的理解,并且开始发现身边存在的吸水现象,培养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吸水现象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吸水现象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认识吸水现象的实质,并能简单理解。
2.提高幼儿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
3.启发幼儿的想象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吸水珠、几个透明玻璃杯、水。
2.制作实验记录表。
三、教学步骤1.引入(10分钟):–通过展示吸水珠,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猜想。
–提出问题:为什么吸水珠可以吸收水?2.实验操作(20分钟):–将吸水珠分别放入两个杯子中,一个加水一个不加水。
观察并记录变化。
–让幼儿预测吸水珠会发生什么变化,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3.探究分析(15分钟):–让幼儿比较加水和不加水的吸水珠的不同之处。
–引导幼儿描述吸水珠吸收水的过程,并讨论为什么吸水珠可以吸水。
4.总结归纳(10分钟):–继续讨论吸水珠的吸水原理。
–让幼儿总结实验结果,复述吸水的过程。
5.拓展应用(10分钟):–提出其他吸水现象的例子,让幼儿思考和讨论。
–带领幼儿设计新的实验,探索吸水的其他可能性。
四、教学反思1.实验时间过长,幼儿的注意力可能无法持久,可以适当缩短实验时间。
2.在引入部分可以增加更多互动的元素,引起幼儿更大的兴趣。
五、教学延伸1.让幼儿制作属于自己的“神奇吸水珠”手工制品。
2.设置更多类似的科学实验,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
六、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实验中的表现,包括观察力、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2.收集实验记录表,检查幼儿是否能准确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结合幼儿的表现和实验结果,得出教学效果评价。
七、总结通过本次神奇吸水现象的科学实验活动,幼儿既学到了吸水现象的原理,又培养了实验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希望幼儿在今后的科学探索中能够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不断学习和成长。
中班科学游戏教案:吸水的秘密
中班科学游戏教案:吸水的秘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吸水现象,知道不同物质的吸水性能不同。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了解吸水现象。
难点:让幼儿能够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吸水现象。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各种吸水性能不同的物质(如纸巾、棉花、石子等)、实验盘、水、记录表等。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的实验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吸水小实验,引发幼儿对吸水现象的兴趣。
2. 实验观察:教师带领幼儿进行三次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吸水性能。
实验一:纸巾吸水实验实验二:棉花吸水实验实验三:石子吸水实验3. 记录与讨论:幼儿根据实验结果,填写记录表,并与同伴进行交流讨论。
4. 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实验结果,让幼儿知道不同物质的吸水性能不同。
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思考吸水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 结果评价:通过幼儿的实验记录表和交流讨论,评价幼儿对吸水现象的理解程度。
六、教学步骤:1. 准备实验材料:纸巾、棉花、石子、水、记录表。
2. 导入实验: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个简单的吸水实验,激发幼儿的好奇心。
3. 第一次实验:纸巾吸水实验步骤:a. 教师将一张纸巾放入实验盘中,倒入一些水。
b. 幼儿观察纸巾吸水的过程,并用自己的话描述。
c. 教师记录幼儿的描述。
4. 第二次实验:棉花吸水实验步骤:a. 教师将一朵棉花放入实验盘中,倒入一些水。
b. 幼儿观察棉花吸水的过程,并用自己的话描述。
c. 教师记录幼儿的描述。
5. 第三次实验:石子吸水实验步骤:a. 教师将一些石子放入实验盘中,倒入一些水。
b. 幼儿观察石子吸水的过程,并用自己的话描述。
中班科学教案谁能吸水
中班科学教案谁能吸水中班科学教案:谁能吸水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幼儿对吸水现象的观察和理解能力。
2. 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干爽的纸巾或小毛巾2. 一个大号透明玻璃杯3. 一小碗水4. 各种不同材质的物品,如塑料玩具、铁块、木块、海绵等5. 讲解用的图片或幻灯片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张玻璃杯中倒水的图片或幻灯片,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可以问一问幼儿:“你们知道为什么杯子里的水会消失吗?”引导幼儿思考吸水的原因。
2. 实践探究(20分钟)(1)出示各种不同材质的物品,比如塑料玩具、铁块、木块、海绵等,让幼儿观察和摸索。
(2)教师向幼儿解释:“今天我们要做一个实验,来看看哪些物品能吸水。
”然后,把纸巾或小毛巾放到每个物品的下面,让幼儿一起倒一碗水到玻璃杯中。
(3)观察每个物品下面的纸巾或小毛巾,看看它们变湿了吗?如果变湿了,说明这个物品能吸水。
让幼儿用手指轻轻触摸湿润的纸巾或小毛巾,感受吸水的效果。
(4)逐一询问幼儿,哪些物品能吸水,哪些物品不能吸水。
引导幼儿进行分类,可用两个大纸张或地板上的两个区域,分别用“能吸水”和“不能吸水”标签。
3. 总结归纳(10分钟)(1)教师向幼儿总结吸水的物品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它们能吸水。
(2)利用图片或幻灯片再次展示吸水实验结果。
(3)引导幼儿回答问题:“吸水的物品有什么特点?”(4)让幼儿讨论吸水的原因,可能的回答包括:物品表面有孔隙或细小的空隙,能够吸附水分。
4. 拓展延伸(10分钟)(1)引导幼儿思考: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或物品可以吸水?(2)出示各种其他能吸水的物品,如纸巾、毛巾、海绵、绒布等,让幼儿进行实践探究。
可以使用不同型号的纸巾,让幼儿自由选择。
(3)观察和比较各种物品吸水的效果,记录下幼儿的观察结果。
(4)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引导他们总结吸水的物品有哪些不同特点。
幼儿园中班科学游戏《吸水的秘密》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游戏《吸水的秘密》教学设计背景介绍本教学设计针对幼儿园中班儿童进行,通过设计有趣的科学游戏,引导幼儿认识水分的吸收过程,增强幼儿的科学学习兴趣。
此外,本次教学设计还将结合幼儿日常的生活场景,充分利用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索欲望,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更快乐地学习探究科学。
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了解水分的吸收过程,认识自然界中的水循环;2.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培养幼儿的探究欲望和好奇心;3.增强幼儿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促进幼儿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打破传统的科学教学模式,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幼儿更快乐地学习探究科学。
教学环节设计环节一:装满杯子环节目标通过比较,让幼儿了解不同材质的物体对水的吸收能力不同;环节具体操作1.教师首先取出两个杯子,一个玻璃杯,一个塑料杯,放在幼儿面前;2.倒入相同体量的水,让幼儿观察水的表面高度;3.让幼儿比较两个杯子的水面高度,让幼儿发现塑料杯子的水面高度要比玻璃杯子的水面高度低;4.教师让幼儿探究为什么这样会出现,引导幼儿认识塑料杯子的表面比较光滑,不容易被水吸附,因此水分会从杯子上滑落,亲手让幼儿比较玻璃杯子表面比较粗糙,容易被水吸附,因此水分容易停留在杯子上。
环节反思此环节通过比较不同材质的物体,让幼儿了解水分的吸附过程,并通过亲手体验和观察,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引导幼儿自主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
环节二:吸水绸布环节目标通过比较让幼儿了解不同颜色的涂料对绸布的吸附能力不同;环节具体操作1.教师准备两块绸布,一块红色涂料痕迹的绸布,一块黑色涂料痕迹的绸布;2.将两块绸布插入水中,让幼儿观察两块绸布的变化;3.让幼儿比较两块绸布的吸水情况,发现黑色涂料的绸布吸水数量更多;4.通过分析幼儿为什么发生这个现象,让其认识到涂料颜色对吸附能力的影响。
环节反思此环节通过比较不同颜色的涂料对绸布的吸附能力的影响,让幼儿了解水在颜料中的吸附和水分子在不同物质表面之间的吸附力,帮助幼儿理解水分子在表面间的吸附力是不同的。
【创意教案】最新幼儿教育-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神奇的吸水现象(四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创意教案2019最新幼儿教育-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吸水现象(四篇)目录:创意教案2019最新幼儿教育-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吸水现象一创意教案2019最新幼儿教育-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碘伏二创意教案2019最新幼儿教育-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纸三创意教案2019最新幼儿教育-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种子的旅行四- 1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吸水现象活动目标:1、幼儿有主动探究的欲望,体验成功的喜悦。
2、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直观地感知到自然界中吸水现象。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并在实验中能主动与人合作。
活动准备:一、游戏《帮水搬家》1、红绿塑料盆个5个(红塑料盆盛合适的水)2、塑料框5个:毛巾、海绵、毛线团、医用脱脂棉。
二、游戏《纸树吸水》1、塑料小盆4个(盛合适的水)2、皱纹纸、餐巾纸、生宣纸、水粉纸等三、游戏《蔬菜、细线吸水》1、塑料筐5个,每一个筐中装有蔬菜2、红墨水活动过程:一、幼儿入场。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到游戏城去玩一玩,你们高兴吗?(高兴)那大家跟我一起来吧!我们开着火车出发咯!二、游戏《帮水宝宝搬家》1、介绍道具,玩法:帮水宝宝搬家游戏城到了,我们小朋友下来一起到游戏城里面去看看吧,哇!游戏城里这么多好玩的游戏啊!我们现来看看这边的一个游戏呢!小朋友看桌子上都有什么啊?幼:海绵、毛巾、棉花……师:那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帮水宝宝搬家的游戏,就是用篓子里的材料把小盆子里的水搬到大盆子里去,在搬的时候要注意把袖子卷高一点不要把袖子弄湿了,还有在搬水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把水弄到地上啊,那样很容易摔倒噢,好了,现在我们卷起袖子开始行动吧。
2、幼儿选择材料帮水搬家,教师观察并指导,提醒幼儿不要把袖子弄湿了。
师:小朋友们,你们玩得高兴吗?有没有都帮水宝宝搬好家啦?幼:都搬好了师:搬好了就到老师这边来吧。
我想请小朋友说说刚才你们是用什么材料怎样帮水宝宝搬家的?(请幼儿上来表演是怎样帮水宝宝搬家的?)刚才我们小朋友用了不同的材料但是都能帮水宝宝搬家这是为什么呢?幼:因为它们都可以吸水。
中班科学游戏教案:吸水的秘密
中班科学游戏教案:吸水的秘密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纸巾吸水的秘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纸巾吸水的原因2. 实验操作步骤3. 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实验发现纸巾吸水的秘密。
2.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和解释纸巾吸水的原因。
四、教学准备:1. 教具:纸巾、水、实验盘、滴管、计时器。
2. 材料:每组一份实验套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实验盘中的纸巾,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对吸水秘密的探究欲望。
2. 实验操作:指导幼儿按照实验步骤,用滴管在纸巾上滴上水,观察纸巾吸水的过程。
3. 观察与记录:让幼儿观察实验过程中纸巾的变化,并用计时器记录纸巾吸水的时间。
4. 讨论与解释:引导幼儿分享实验结果,让幼儿尝试解释纸巾吸水的原因。
六、教学评价:1. 过程性评价: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2. 结果性评价:评估幼儿对纸巾吸水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自我评价:鼓励幼儿在活动结束后进行自我反思,评价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有趣的实验,幼儿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好奇心,积极参与实验操作和讨论。
在实验过程中,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得到了锻炼。
部分幼儿在实验操作中需要更多引导和帮助,以便更好地理解纸巾吸水的原理。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重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幼儿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八、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鼓励幼儿与家长一起进行家庭小实验,探索更多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2. 主题活动:组织一次“科学探索日”,让幼儿展示自己的科学实验成果,增进幼儿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 跨学科教学:结合数学、语言等学科,让幼儿了解科学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九、教学注意事项:1. 确保实验环境安全,避免幼儿受伤。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吸水现象》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吸水现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准备两个透明玻璃杯,一个装满水,一个empty。
1.2 教师向幼儿展示两个玻璃杯,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觉得这两个玻璃杯有什么不一样?”1.3 教师将一张纸巾放在装满水的玻璃杯上,轻轻按压,取出纸巾,水并没有流出来。
教师提问:“你们猜猜,为什么水没有流出来呢?”1.4 教师解释吸水现象,引导幼儿观察和理解纸巾吸水的原理。
第二章:实验探索2.1 教师准备一些纸巾、水和颜料。
2.2 教师将一张纸巾放在装满水的玻璃杯上,轻轻按压,取出纸巾,水并没有流出来。
2.3 教师引导幼儿用颜料在纸巾上画图案,将纸巾放在装满水的玻璃杯上,轻轻按压,取出纸巾,发现水变成了颜料的颜色。
2.4 教师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水会变成颜料的颜色呢?”2.5 教师解释吸水现象和颜料的扩散原理,引导幼儿观察和理解。
第三章:小组讨论3.1 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一张纸巾、一杯水和一些颜料。
3.2 教师引导每个小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纸巾吸水现象和颜料的扩散过程。
3.3 教师邀请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发现,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3.4 教师总结幼儿的观察和发现,强调吸水现象和颜料扩散的原理。
第四章:创意活动4.1 教师准备一些纸巾、水和颜料。
4.2 教师引导幼儿用颜料在纸巾上画图案,将纸巾放在装满水的玻璃杯上,轻轻按压,取出纸巾,发现水变成了颜料的颜色。
4.3 教师邀请幼儿用吸水现象和颜料扩散的原理,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
4.4 教师鼓励幼儿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分享他们的创作思路和感受。
第五章:课程总结5.1 教师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幼儿回顾和总结吸水现象和颜料扩散的原理。
5.2 教师强调吸水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吸水性强的纸巾可以用来擦拭湿东西等。
5.3 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探索吸水现象,并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
幼儿园科学活动完整教案—中班《有趣的吸水》
幼儿园科学活动完整教案—中班《有趣的吸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具体内容为《有趣的吸水》。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不同物质的吸水特性,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知道不同物质吸水性的差异,能够描述各种物质吸水的过程和现象。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探索、认真观察、主动思考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不同物质的吸水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材料(海绵、棉花、纸巾、沙子、石头等)、实验器材(水、容器、滴管等)、PPT课件。
学具:实验记录表、画笔、彩泥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出示各种实验材料,让幼儿观察并预测它们的吸水性能。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演示实验,让幼儿观察不同物质吸水的过程。
(2)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记录不同物质的吸水情况。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
(1)每组汇报实验结果,分享观察到的现象。
5. 课后延伸(5分钟)(1)教师布置家庭作业,让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吸水现象。
(2)鼓励幼儿将观察到的现象与家长分享,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有趣的吸水2. 内容:(1)不同物质的吸水特性(2)实验观察结果(3)吸水现象的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吸水现象2. 作业内容:(1)请幼儿观察家中的物品,找出具有吸水性的物品。
(2)记录观察结果,并与家长分享。
3.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幼儿了解了不同物质的吸水特性,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幼儿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加强个别指导。
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探索其他科学现象,如浮力、磁性等。
幼教知识-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吸水现象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吸水现象一、活动目标:1、幼儿有主动探究的欲望,体验成功的喜悦。
2、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直观地感知到自然界中吸水现象。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并在实验中能主动与人合作。
二、活动准备:(一)游戏《帮水搬家》1、红绿塑料盆个5个(红塑料盆盛合适的水)2、塑料框5个:毛巾、海绵、毛线团、医用脱脂棉。
(二)游戏《纸树吸水》1、塑料小盆4个(盛合适的水);2、皱纹纸、餐巾纸、生宣纸、水纸等(三)游戏《蔬菜、细线吸水》1塑料筐5个,每一个筐中装有蔬菜;2、红墨三、活动过程:(一)幼儿入场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到游戏城去玩玩,你们高兴吗?(高兴)那大家跟我一起来吧!我们开着火车出发咯!(二)游戏《帮水宝宝搬家》1、介绍道具,玩法:帮水宝宝搬家游戏城到了,我们小朋友下来一起到游戏城里面去看看吧,哇!游戏城里这么多好玩的游戏啊!我们现来看看这边的一个游戏呢!小朋友看桌子上都有什么啊?幼:海绵、毛巾、棉花……师:那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帮水宝宝搬家的游戏,就是用篓子里的材料把小盆子里的水搬到大盆子里去,在搬的时候要注意把袖子卷高一点不要把袖子弄湿了,还有在搬水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把水弄到地上啊,那样很容易摔倒噢,好了,现在我们卷起袖子开始行动吧。
2、幼儿选择材料帮水搬家,教师观察并指导,提醒幼儿不要把袖子弄湿了。
师:小朋友们,你们玩得高兴吗?有没有都帮水宝宝搬好家啦?幼:都搬好了师:搬好了就到老师这边来吧。
我想请小朋友说说刚才你们是用什么材料怎样帮水宝宝搬家的?(请幼儿上来表演是怎样帮水宝宝搬家的?)刚才我们小朋友用了不同的材料但是都能帮水宝宝搬家这是为什么呢?幼:因为它们都可以吸水。
(如回答不出来老师拿一块海绵放到水里然后拿出来让小朋友讲海绵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结:海绵毛巾、棉花这些东西放到水里以后,它们都能把水吸上来,因为他们里面都有小细缝,这个水宝宝就会沿着棉花里面的小细缝爬到棉花上面,然后我们把这些工具搬到另外一个盆上拧一下就帮水宝宝搬了家。
中班科学游戏教案《吸水的秘密》
中班科学游戏教案《吸水的秘密》教案名称:吸水的秘密教学目标:1.了解水的吸水性质和吸水原理;2.掌握使用水和吸水材料进行实验观察的基本方法;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合作的能力。
教学内容:1.水的吸水性质和吸水原理;2.使用不同的吸水材料进行实验观察。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水杯、纸巾、棉花、海绵等吸水材料;2.实验器材:容器、水滴计、计时器等;3.图片、视频资料: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教学过程:第一步:引入1.教师展示一张湿润的纸巾和一张干燥的纸巾,请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湿润的纸巾比干燥的纸巾重?2.引导学生观察湿润的纸巾和干燥的纸巾的表面,询问学生有什么发现。
3.教师以图片或视频的形式介绍水的吸水性质和吸水原理,激发学生兴趣。
第二步:实验观察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2.每个小组准备一杯水和两张纸巾,一张干燥的纸巾,一张湿润的纸巾。
3.小组成员轮流将干燥的纸巾和湿润的纸巾放在水杯里,观察纸巾变化的过程和重量的变化。
4.学生记录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现象和原理,并总结实验发现。
第三步:进一步实验观察1.学生利用吸水材料(如棉花、海绵等)进行进一步的实验观察。
2.每个小组准备不同的吸水材料,并将其放入同等容量的水中,观察吸水材料的变化和重量的变化。
3.学生记录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现象和原理,并总结实验发现。
第四步:思考讨论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能被纸巾、棉花、海绵等物质吸收?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2.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观点。
第五步:总结归纳1.教师总结讨论结果:水的吸水性质是因为水分子的极性特点,吸水材料内部的分子结构能够与水分子产生相互作用力,从而实现水分子对吸水材料的吸附和蓄积。
2.教师分发和讲解相关知识点的笔记。
第六步:拓展实践1.教师布置作业:请学生回家观察各种吸水材料的使用场景,如毛巾、纸尿裤、拖把等。
2.学生下节课将观察结果共享,互相进一步讨论吸水的秘密。
教学拓展:1.通过观察吸水材料的使用场景,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吸水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和实际应用。
神奇的吸水
神奇的吸水作者:魏莹来源:《动漫界·幼教365(管理)》2018年第07期作者简介魏莹南京市长江路小学幼儿园数学教研组组长,玄武区优秀青年教师,从教10年,曾多次对外开放教学活动,多篇论文、案例在竞赛中获奖,并独立承担市、区级个人课题研究工作。
设计背景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对身边的事物非常感兴趣,经常问“为什么”。
一次,小明喝水时不小心把水洒在了地上,老师担心其他孩子踩到后会滑倒,于是用拖把将地拖干。
小朋友们看见后,七嘴八舌开始了讨论:“拖把一拖,地上的水就没了,真有趣!”“老师,我洗完脸以后,为什么用毛巾一擦,脸上的水就没了呢?”针对生活中常见的吸水现象,我抓住了幼儿的兴趣点,设计了本节活动。
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激发幼儿的探索興趣,使幼儿了解身边的吸水现象,初步感知吸水材料的数量和水量之间的简单关系。
由此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以及总结实验结果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设计(第一次)活动内容:中班科学活动“神奇的吸水”活动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发现毛巾、海绵等物品能够吸水的现象。
2.积极参与实验活动,能用简短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实验结果。
3.培养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活动准备:1.开洞的八宝粥罐子、带刻度的小杯子;2.海绵、毛巾、积木、盘子、擦手毛巾;3.记录表、海绵毛巾积木的小标记。
活动过程:1.教师变魔术,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1)教师(出示八宝粥罐子):小朋友,这里有个八宝粥罐子,它和我们平时吃八宝粥时的罐子一样吗?(2)教师:老师来变个魔术,我把这杯水倒进罐子里,然后再倒出来,你们猜会怎么样?(3)教师演示魔术过程,幼儿发现水倒不出来。
(4)教师:水为什么倒不出来?水到哪里去了?秘密在哪里?罐子里有可能会是什么?2.幼儿动手实验,感知物品的吸水性。
(1)教师(介绍实验材料及相应的标记——海绵、毛巾、积木):老师给你们准备了几种材料,我们来看看都有些什么吧!(2)教师(交代实验要求):请你先选择一种材料进行实验,要把杯子里的水通过小洞倒进罐子里,再将罐子里的水倒进杯子,仔细观察八宝粥罐子能不能倒出水来,(3)教师(介绍记录表):老师还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张记录表,看看记录单上有什么?“√”和“×”代表了什么意思?我们把能吸水的材料标记贴在“√”的下面,不能吸水的贴在“×”的下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科学《神奇的吸水现象》教学设计
【教材简解】
《纲要》中指出:要积极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欲望。
培育孩子对四周东西情况有兴致,有好奇心与探究知识欲。
【目标预设】
1、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感知哪些物品能吸水,哪些物品不能吸水。
2、在观察和实验中让幼儿发现不同物品吸水多少也不同。
【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感知哪些物品能吸水,哪些物品不能吸水。
活动难点:在观察和实验中让幼儿发现不同物品吸水多少也不同。
【设计理念】
这一次活动要求孩子能够清楚认识到日常生活中有一些物品吸水,有一些物品不吸水。
中班孩子对水有很大的兴致,可是他们的兴致只是停留在玩水上,科学教学《吸神奇的吸水现象》的首要根本目的是让孩子通过实验、动手操作自个儿探究物体吸水的真相。
【设计思路】
通过集体组织幼儿变魔术,引发幼儿兴趣,让幼儿学会适应集体活动规则。
这样有利于幼儿之间形成共同的概念,同时也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
让幼儿分组做实验,让幼儿在动手操作中感知哪些物品能吸水,哪些物品不能吸水。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活动之前带领幼儿认识各种操作材料,并了解各自的特性。
物质准备:多媒体课件。
操作材料:木头块、塑料壳、蓬松海绵、玻璃球、纸、金属(铁、硬币)、橡皮、布、棉花、一盆水、记录表、彩笔
【活动方法】
1、直观教学法:通过直观的实物,与幼儿共同进入科学探究活动
2、讨论法:自由的讨论形式,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创造力
3、提问法:通过提问,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进行科学探究
(《纲要》里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本次的
教育活动是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
因此我采用了以上活动方法)
【教学过程】
一、以变魔术的形式,首先引起幼儿兴趣。
(1)出示一个装有水的杯子和一个塞了小毛巾的八宝粥瓶子,将杯子里面的水倒进瓶子,然后扮成变魔术的样子,让幼儿猜猜水还能倒回杯子里面吗?(水倒不回杯子里了)
(2)请幼儿猜猜水到哪里去了?
(3)请个别幼儿自己变魔术,找出水不见了的原因。
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个八宝粥的瓶子和一个装了水的杯子,让幼儿也试着将杯子里面的水倒进八宝粥的瓶子里面,然后变一变,看看水是不是也变不见了。
(4)幼儿试验后发现水真的变不见了,探索其原因。
提问:你们的魔术成功了吗?你们把水变到什么地方去了呢?(幼儿自由讨论)哎,是不是瓶子里面有什么秘密啊?引导幼儿发现瓶子里面有毛巾,那毛巾把水变到哪里去了呢?你们用手捏捏小毛巾,看看能不能捏出水来呀,
(小结:原来呀~水被毛巾给吸进去了,毛巾是会吸水的。
)
(5)幼儿再次实验。
为幼儿提供一些石头,提问你们猜一猜石头会不会吸水呢?让幼儿自由讨论,有的小朋友说石头可以吸水,有的小朋友说石头不能吸水。
让幼儿自己做一做,看看石头到底能不能吸水。
二、动手做实验,引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1、猜想记录
出示操作材料,引导幼儿认识观察。
让幼儿自由讨论并交流自己的猜想,教师认真听取并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然后,出示记录表,让幼儿说出猜想并及时记录。
2、操作实验
(1)把准备好的材料都发给幼儿,请分好组的小朋友们去做实验,每组拿出一个材料看看哪些东西是能够吸水的,而哪些东西是不能吸水的。
(2)分别用用9个篓子分别装上木头块、塑料壳、蓬松海绵、玻璃球、纸、
金属(铁、硬币)、橡皮、布、棉花等材料,分别发给9组的幼儿,让幼儿分组做实验,看看哪些东西能够吸水。
(3)做完实验后,请幼儿将实验结构记录在表格中。
让幼儿分享交流操作过程中的发现,大胆说出实验结果,并与猜想结果进行比较。
三、活动延:生活中的吸水
在生活中,你还看到过哪些东西也是会吸水的?(出示PPT)
今天回去后请你去找一找家里有哪些东西能吸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