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教案】神奇的吸水现象(大班科学领域)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吸水现象》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吸水现象》一、教学目标1.能够观察到不同材料的吸水情况并进行比较;2.了解到水的表面张力及其对吸水现象的影响;3.能够正确使用科学工具进行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5.养成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
二、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让学生观察一些相同大小、相同形状、但颜色不同的小纸片、小塑料薄片、棉花球等材料,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材料在放在水里会发生什么。
2. 实验操作(25分钟)1.教师向学生简单介绍一下水的表面张力。
2.学生分为小组,每组拿到一盆水和10根不同的棒子,每根棒子材料不同,如木材、塑料、羽毛、毛巾等。
3.学生首先预测一下不同材料的吸水情况,并将预测结果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4.学生将每根棒子分别放在盆中,观察棒子吸水的情况,并记录实验数据。
5.最后,学生讨论各自的预测是否正确,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吸水情况。
3. 教学总结(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和体会,最终达到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合作探究的探究式学习目标。
三、教学反思本节课注重于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合作学习,采用了探究式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吸水现象,并尝试进行数据记录以及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学生通过对吸水现象的探究,可以较为深入地了解到水的表面张力的概念,以及表面张力对吸水现象的影响。
因此,我认为本节课教学效果良好,学生们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探究出了许多有趣的实验现象。
不过,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实验操作和数据记录能力还比较薄弱,有些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出现了些许问题,需要更多的指导和帮助。
此外,关于表面张力的概念,个别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更多地进行科普宣传,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最后,本节课的设计是基于学科标准目标而进行的,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思考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科学实验习惯。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吸水现象》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吸水现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奇妙的水》,详细内容为第三节《神奇的吸水现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不同物质的吸水特性,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吸水现象,知道不同物质的吸水能力不同。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提高幼儿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生活、善于发现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不同物质的吸水能力不同,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观察、实践吸水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玻璃杯、水、海绵、纸巾、石头、木块等),多媒体课件。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器材,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一个装有水的玻璃杯,提问:“你们觉得水会吸进这些物体里吗?”(2)邀请幼儿进行猜想和预测,引导幼儿关注吸水现象。
2. 新课导入(10分钟)(1)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物质的吸水现象,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2)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质的吸水能力,并记录实验结果。
3. 例题讲解(15分钟)(2)通过实例讲解,让幼儿理解不同物质的吸水能力不同。
4. 随堂练习(10分钟)(1)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结合实验结果进行回答。
(2)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实验心得。
(2)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将吸水现象运用到生活中,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吸水现象》2. 内容:(1)不同物质的吸水能力不同。
(2)实验结果记录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具有吸水特性的物体,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教师在本节课结束后,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吸水
大班科学教案神奇的吸水引言:科学实验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环节,能够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今天,我们将进行一项神奇的科学实验,探究吸水的原理。
通过实际操作,幼儿能够亲身体验到水的吸附特性,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本次实验适用于大班幼儿,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幼儿将能够理解和探究下列问题:1. 水的吸附现象是什么?2. 什么因素影响水的吸附能力?3. 吸水现象与日常生活有什么关联?实验材料:1. 各种不同材质的纸张(如普通纸张、厨房纸巾、报纸、海绵等)2. 各种不同形状的容器(如杯子、碗和托盘)3. 水4. 计时器实验步骤:步骤一:观察材料的吸水能力首先,我们准备好各种不同材质的纸张和容器。
让幼儿观察这些纸张的外观和纹理,引导他们思考不同材质可能对吸水能力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每种材质的纸张折叠成相同大小的小方块。
然后,将每个纸张放入不同的容器中,并选择相同数量的容器来进行对比实验。
让幼儿逐个将这些纸张放入容器中,并观察纸张吸水的速度和程度。
鼓励他们用手指轻轻触摸纸张,感受纸张的湿度变化。
步骤二:观察不同形状容器对吸水的影响接下来,我们将使用相同材质的纸张,但更换不同形状的容器,例如杯子、碗和托盘。
先让幼儿观察这些容器的形状,并尝试预测不同形状的容器对吸水的影响。
然后,将相同数量的纸张放入每个容器中。
让幼儿观察不同形状容器中纸张吸水的速度和程度,鼓励他们运用观察和思考的能力,解释产生的现象。
步骤三:实验结论在完成上述实验后,将幼儿召集在一起,共同探讨观察到的现象和实验中的问题。
通过引导问答,帮助幼儿总结出以下结论:1. 纸张的材质对吸水能力有影响。
例如,海绵相对吸水能力较高,而普通纸张相对较低。
2. 材质纹理的不同也会影响吸水速度和程度。
例如,报纸上的纹理使其较难吸水。
3. 容器的形状对吸水有影响。
较大面积的容器可以容纳更多的水,吸水速度可能更快。
进一步的探究:为了加深幼儿对吸水现象的理解,我们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吸水现象》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吸水现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涉及教材第3章《生活中的科学现象》,具体内容为“神奇的吸水现象”。
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让幼儿了解不同物质的吸水性质,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不同物质的吸水性质,知道吸水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幼儿观察、实验、表达和合作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提高幼儿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不同物质的吸水性质及其原因。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观察,让幼儿掌握吸水现象的基本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杯子、海绵、纸巾、布、木块、塑料块、粉笔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包括水、杯子、海绵、纸巾、布、木块、塑料块、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装有水的杯子,提问:“大家知道水可以做什么吗?”引导幼儿回答,然后提出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来研究一种神奇的吸水现象。
”2.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分别演示海绵、纸巾、布等物质吸水的现象,让幼儿观察并思考:“为什么这些物质可以吸水?”然后讲解吸水现象的基本原理。
3. 随堂练习(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木块、塑料块、粉笔等物质的吸水性质,并记录实验结果。
4. 讨论与交流(5分钟)每组选代表分享实验结果,大家共同讨论不同物质的吸水性质及其原因。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神奇的吸水现象2. 板书内容:(1)吸水现象:海绵、纸巾、布等物质(2)不吸水现象:木块、塑料块、粉笔等物质(3)吸水性质原因:物质表面的孔隙、分子结构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或幼儿园的物品,找出其他具有吸水性质的物质,并记录下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幼儿了解了不同物质的吸水性质,提高了幼儿的科学素养。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探索其他科学现象,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
吸水现象大班科学教案
吸水现象大班科学教案引言:吸水现象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现象之一。
孩子们经常看到水被毛巾、海绵或者纸巾等材料吸收的情形,但对于吸水现象的原理却不太清楚。
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吸水现象的原理,我们设计了一堂大班科学课,来让孩子们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并通过观察与探究,掌握吸水现象的科学原理。
1. 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让孩子们了解吸水现象的原理,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2. 实验材料:- 不同种类的毛巾、海绵、纸巾等吸水材料- 易拉罐或小杯子- 水3. 实验步骤:步骤一:引入实验老师向孩子们提出以下问题:“为什么毛巾、海绵和纸巾可以吸水?”鼓励孩子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引导他们思考吸水现象的原理。
步骤二:准备实验材料在实验台上摆放好各种吸水材料,将水装入易拉罐或小杯子中,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足够的材料进行实验。
步骤三:观察吸水过程每个孩子选择一种吸水材料,将其放入水中,观察材料吸水的过程。
鼓励孩子们细心观察,记录下实验现象。
步骤四:讨论实验结果孩子们将自己的观察结果分享给全班,老师引导他们对比各种吸水材料的吸水效果,并讨论原因。
鼓励孩子们提出推测,为实验结果找到科学解释。
步骤五:实验总结与解释根据孩子们的观察结果和讨论,老师给出以下解释:毛巾、海绵和纸巾可以吸水的原因是因为它们具有一种叫做“毛细作用”的特性。
毛细作用是由于吸水材料中微小孔隙的存在,使得水可以通过这些孔隙上升,进而被吸收。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大小和形状的孔隙,因此吸水效果也不同。
步骤六:延伸实验老师可以给孩子们提出一些延伸问题,让他们继续探索吸水现象的更多方面。
例如:“如果将吸水材料进行加热,会发生什么?”或者“不同种类的海绵吸水效果是否相同?”鼓励孩子们动手实验,并观察实验结果,从而拓展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4. 结束语:通过这堂科学课,孩子们对吸水现象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他们亲自进行实验,通过观察、探究和讨论,掌握了吸水现象的科学原理。
大班科学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吸水现象》
大班科学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吸水现象》1. 教学目标•了解物质吸水的原理和过程;•观察实验现象,探究吸水过程中水的运动规律;•发现水在不同材料中的吸附性质及差异;•培养观察、探究和表达能力。
2. 教学准备•实验器材:盐水、清水、小雨伞、棉花、泥土等吸水材料、两个透明杯子、节点络、塞子、牛角漏斗、滤纸等;•教学媒体:计算机、电子白板等。
3. 教学过程3.1 热身分小组分享自己在生活中曾经遇到过的吸水现象,并通过互动的形式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
3.2 引入通过讲解、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吸水现象,如小雨伞吸水、棉花吸水等,激发学生对吸水现象的兴趣,引出今天的课题。
引导学生提出相关问题,如:为什么这些物质会吸水?吸水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3.3 实验1.实验1:小雨伞吸水的现象将小雨伞浸泡在清水中,观察小雨伞被浸泡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将小雨伞放到盐水中浸泡,观察小雨伞又会发生什么变化。
2.实验2:吸水材料的吸水速度将棉花和泥土放置在两个透明杯子中,分别加入相同的水量,观察不同材料的吸水速度并记录下来。
3.4 实验分析1.实验1的分析:学生通过实验1的观察和记录,发现小雨伞在清水中吸水后变得饱满,纸张变软;在盐水中吸水后,小雨伞变得紧凑,变硬不再吸水。
引导学生分析小雨伞吸水的原理及过程,以及盐水和清水的区别。
2.实验2的分析:学生通过实验2的观察和记录,发现棉花吸水速度比泥土快很多。
引导学生探讨造成两者吸水速度不同的原因。
3.5 总结通过本章课程内容,学生探究了吸水现象的原理和过程,并对吸水材料的吸附性质及差异进行了初步了解。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知识,反思实验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和表达能力。
4. 教学反思本堂课是一节以探究学习为主的科学课程,采用了多种方式,如展示、实验等,引导学生进入主题,引发学生学习兴趣。
整堂课程的设计合理,内容丰富,避免了枯燥无味的知识讲解,让学生在动手操作、思考和讨论中获得了探究式学习的体验。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吸水现象》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吸水现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详细内容为神奇的吸水现象。
通过观察、实践,让幼儿了解不同物质的吸水特性,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不同物质的吸水现象,掌握吸水性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实践操作技能。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让幼儿理解不同物质的吸水原理。
重点:观察、实践不同物质的吸水现象,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玻璃杯、海绵、棉花、纸巾、沙子、盐、糖等)、教学课件、吸管、水、色素等。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材料,包括玻璃杯、海绵、棉花、纸巾、沙子、盐、糖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装有水的玻璃杯,并提出问题:“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水可以吸起来吗?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看看哪些物品可以吸水。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分别演示海绵、棉花、纸巾、沙子、盐、糖的吸水现象,让幼儿观察并记录结果。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物质的吸水情况。
5. 知识拓展(10分钟)教师介绍吸管吸水的原理,并进行实验演示。
六、板书设计1. 神奇的吸水现象海绵、棉花、纸巾:吸水性强沙子、盐、糖:吸水性弱2. 吸管吸水原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物品,找出具有吸水性的物质,并记录下来。
答案示例:毛巾、海绵、棉花等。
2. 作业题目:用吸管进行实验,了解吸管吸水的原理。
答案示例:吸管吸水是因为在吸管内部形成低气压,使水被吸入吸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不同物质的吸水现象。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作业完成情况,并对幼儿的观察、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在拓展延伸方面,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继续探索其他科学现象,如浮力、磁性等,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吸水现象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吸水现象教案班级:大班科目:科学主题:吸水现象目标:1.了解吸水现象的基础知识;2.通过实践活动探究吸水现象;3.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和问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盐•纸巾•透明杯•水•黑色的纸•白色的纸教学过程1. 引入(10分钟)老师先介绍吸水现象,并小笑话了一下:“吸水干活好,水愿意借我肚皮。
”2. 知识点讲解(15分钟)老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教学手法,向学生们讲解吸水现象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实践探究(30分钟)第一部分:吸水竞赛1.老师发给每位同学两张同样大小的纸巾;2.老师在透明杯子里倒入一点水,每个同学把他们的纸巾放到杯子里;3.用着急的心情,观察纸巾慢慢吸水,最先吸水完的同学算赢。
第二部分:吸水现象调查1.老师准备好盐、黑白两张纸,让学生观察颜色;2.每位同学在各自的白纸上画同样大小的圆圈,并在盘子里加入一些盐;3.将这个盐加入到每个纸里的圆圈中,观察纸末慢慢变颜色的过程。
4.学生们可以提出问题,如不加盐的纸末是什么颜色?加盐的纸末是什么颜色?加的越多颜色越黑吗?为什么?4.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因为实践性和趣味性比较强,所以可以让孩子们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吸水现象的知识,激发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力。
给学生切身体验和操作空间,让他们在课堂里既能得到知识,同时也能享受到操作的乐趣。
总结本次活动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欢迎,他们表现活跃并且兴致十足。
通过这样的形式,孩子们对吸水现象有了更深的理解,并且开始发现身边存在的吸水现象,培养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大班科学教案吸水现象
大班科学教案吸水现象引言:教学科学对于幼儿的认知发展和探索精神起着重要作用。
在幼儿园中,科学教育是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和探索能力的关键环节。
本次教案的目标是通过实际观察和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吸水现象以及水的运动规律,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实验精神。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吸水现象,认识水的运动规律。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实验精神。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各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如布料、纸张、海绵、海绵球等。
2. 准备一些水和容器。
3. 准备幼儿手工用具,如剪刀、胶水等。
4. 准备一些实验记录表和观察记录表。
三、教学步骤:步骤1:引入活动教师可以先与幼儿进行简短的讨论,提问幼儿是否了解吸水现象以及常见的吸水材料有哪些。
引导幼儿思考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步骤2:观察吸水现象教师将不同的吸水材料准备好,并让幼儿分成小组,观察和比较各种材料在吸水时的表现。
每组的幼儿可以使用手触摸、眼观察等方式进行观察,并填写观察记录表。
步骤3:探索水的运动规律让幼儿尝试将不同吸水材料放入容器中,观察水分子在吸水材料中的运动情况。
让幼儿思考一些问题:水分子是如何进入吸水材料的?吸水材料是如何储存水分的?通过亲身实践和观察,让幼儿深入理解水的运动规律,并记录他们的发现。
步骤4:小组讨论和展示让每个小组讨论他们的观察结果和发现,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体会。
每个小组可以制作简单的展示板,展示他们的观察结果和实验过程。
步骤5:手工制作教师引导幼儿将一些吸水材料进行创意拼贴或手工制作。
幼儿可以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进行创作,并在制作过程中回顾和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四、教学示范:教师可以现场示范一些吸水实验,以便幼儿更好地理解吸水现象和水的运动规律。
例如,将一块布料放入一杯水中,并观察布料在水中的表现。
让幼儿亲自参与实验,并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
五、评估及反思:通过观察和记录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吸水现象和水的运动规律的理解程度。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吸水现象》
大班科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神奇的吸水现象》本课是大班科学“神奇的吸水现象”一课的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通过观察、探究和实验的方式,让孩子们了解水的吸附性质和吸附原理,加深对水的认识,同时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一、教学目标1.认识水的吸附性质,了解水的吸附原理。
2.学习观察、实验、探究的方法,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3.培养孩子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共同完成小组任务。
二、教学内容1.观察水的吸附性质。
2.探究水的吸附原理。
3.实验验证水的吸附性质。
三、教学过程1.导入老师拿出一桶水,问孩子们:“大家知道水是什么吗?水有什么特性?”孩子们开始讨论,老师鼓励孩子们多发言,引导孩子们依次说出水的无色、无味、无形、具有流动性,并让孩子们举一些例子证明水的流动性。
2.呈现老师将一张纸贴在黑板上,让孩子们用蜡笔在纸上画画,然后老师将一张吸水性强的纸贴在画好的纸的下面,让孩子们观察纸张的变化,感受纸张因为吸水而变形、变柔软。
3.上手实践老师带领孩子们走进实验室,让孩子们观察不同材质的纸张吸水的情况,比较不同材质纸张吸水的速度、吸水的量等差异,从而引导孩子们认识到不同材质的纸张吸水性质不同的想法。
4.合作探究让孩子们分小组进行研究探究,每组分别拿到一些不同材质的纸张,研究不同材质的纸张对水的吸附性质,探究各项因素对吸水的影响,并比较各自探究出的结果,进一步培养大班幼儿的观察、实验和小组合作能力。
5.总结通过教师的帮助和孩子们自己的实践,孩子们认识到了水的吸附性质和吸附原理,同时也掌握了一些实验方法和技巧。
四、教学反思这堂课的设计是基本符合大班儿童的认知水准的,多角度、多层次地让孩子们理解水的吸附性质,通过观察、探究和实验的方式,让孩子们从亲身体验中领悟到一些科学原理,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实验能力。
同时,这堂课也强化了团队合作精神。
让孩子们分组合作,每个小组都有其独特的研究方式和结论,但都能相互参考和借鉴,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了孩子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相互协作的精神。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吸水》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吸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涉及教材《幼儿科学探索》第5册第3单元“水的奥秘”,具体内容包括第7章节“吸水现象”。
详细内容主要围绕生活中常见的吸水现象,如海绵吸水、布料吸水等,通过实践操作,引导幼儿观察、探索、发现物质的吸水性。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吸水现象,知道不同物质的吸水性是不同的。
2. 学会观察、记录实验过程,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吸水现象,激发探索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吸水现象的基本概念,了解不同物质的吸水性。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记录实验过程,以及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吸水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海绵、布料、纸巾、塑料杯、水、实验记录表等。
2. 学具:每组一份海绵、布料、纸巾、塑料杯、水、实验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海绵吸水的现象,引导幼儿观察并思考海绵为什么会吸水。
2. 例题讲解:讲解吸水现象的基本概念,介绍不同物质的吸水性,引导幼儿进行实验操作。
3. 随堂练习: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海绵、布料、纸巾等物质的吸水情况,记录实验结果。
4. 分享交流: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引导幼儿分析不同物质的吸水性。
6.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吸水现象,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释。
六、板书设计1. 吸水现象2. 不同物质的吸水性海绵:强布料:中等纸巾:强塑料杯: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吸水现象,记录下来并解释原因。
2. 答案示例:妈妈洗碗时用海绵吸水,因为海绵具有很强的吸水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了吸水现象,但部分幼儿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观察不够仔细,需要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家中寻找吸水现象,与家长分享所学知识,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精神。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验材料的准备与操作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幼儿掌握吸水现象的基本概念,了解不同物质的吸水性。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吸水现象
幼儿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吸水现象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认识吸水现象的实质,并能简单理解。
2.提高幼儿的观察、思考和实验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
3.启发幼儿的想象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吸水珠、几个透明玻璃杯、水。
2.制作实验记录表。
三、教学步骤1.引入(10分钟):–通过展示吸水珠,引发幼儿的好奇心和猜想。
–提出问题:为什么吸水珠可以吸收水?2.实验操作(20分钟):–将吸水珠分别放入两个杯子中,一个加水一个不加水。
观察并记录变化。
–让幼儿预测吸水珠会发生什么变化,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
3.探究分析(15分钟):–让幼儿比较加水和不加水的吸水珠的不同之处。
–引导幼儿描述吸水珠吸收水的过程,并讨论为什么吸水珠可以吸水。
4.总结归纳(10分钟):–继续讨论吸水珠的吸水原理。
–让幼儿总结实验结果,复述吸水的过程。
5.拓展应用(10分钟):–提出其他吸水现象的例子,让幼儿思考和讨论。
–带领幼儿设计新的实验,探索吸水的其他可能性。
四、教学反思1.实验时间过长,幼儿的注意力可能无法持久,可以适当缩短实验时间。
2.在引入部分可以增加更多互动的元素,引起幼儿更大的兴趣。
五、教学延伸1.让幼儿制作属于自己的“神奇吸水珠”手工制品。
2.设置更多类似的科学实验,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
六、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实验中的表现,包括观察力、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2.收集实验记录表,检查幼儿是否能准确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3.结合幼儿的表现和实验结果,得出教学效果评价。
七、总结通过本次神奇吸水现象的科学实验活动,幼儿既学到了吸水现象的原理,又培养了实验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希望幼儿在今后的科学探索中能够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不断学习和成长。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吸水现象》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吸水现象》一、教学目标1. 引导幼儿观察和体验吸水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通过实践活动,帮助幼儿理解吸水现象的原理。
3. 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观察和体验吸水现象,引导幼儿发现吸水现象的原理。
2. 教学难点:帮助幼儿理解吸水现象的原理,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各种吸水材料(如海绵、纸巾、布等)、水、容器等。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的教室环境,适当的光线和温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各种吸水材料,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和体验吸水现象。
2. 探究: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材料的吸水情况,让幼儿发现吸水现象的原理。
3. 实践:教师指导幼儿进行吸水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吸水现象,并尝试解释原理。
五、作业与评价1. 作业:教师布置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吸水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并尝试解释原理。
2. 评价: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实验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对幼儿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六、教学延伸1. 教师可组织幼儿进行吸水现象的主题活动,如吸水绘画、吸水建筑等,让幼儿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2. 家长可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和体验吸水现象,如在洗手时让幼儿观察手上的水被吸干等。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要反思本次课程的教学效果,观察幼儿对吸水现象的理解和运用情况,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2. 教师可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吸水实验情况和家长的反馈,以便更好地指导幼儿学习。
八、教学反馈1. 教师在课程结束后,可通过问卷调查或面对面交流的方式,收集幼儿和家长对课程的反馈意见。
2. 根据反馈意见,教师可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幼儿的学习效果。
九、教学拓展1. 教师可组织幼儿进行吸水现象的探究活动,如寻找生活中的吸水现象、探究吸水材料的特性等。
【创意教案】最新幼儿教育-大班科学活动教案 神奇的吸水现象(四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创意教案2019最新幼儿教育-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吸水现象(四篇)目录:创意教案2019最新幼儿教育-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吸水现象一创意教案2019最新幼儿教育-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碘伏二创意教案2019最新幼儿教育-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纸三创意教案2019最新幼儿教育-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种子的旅行四- 1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神奇的吸水现象活动目标:1、幼儿有主动探究的欲望,体验成功的喜悦。
2、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直观地感知到自然界中吸水现象。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并在实验中能主动与人合作。
活动准备:一、游戏《帮水搬家》1、红绿塑料盆个5个(红塑料盆盛合适的水)2、塑料框5个:毛巾、海绵、毛线团、医用脱脂棉。
二、游戏《纸树吸水》1、塑料小盆4个(盛合适的水)2、皱纹纸、餐巾纸、生宣纸、水粉纸等三、游戏《蔬菜、细线吸水》1、塑料筐5个,每一个筐中装有蔬菜2、红墨水活动过程:一、幼儿入场。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到游戏城去玩一玩,你们高兴吗?(高兴)那大家跟我一起来吧!我们开着火车出发咯!二、游戏《帮水宝宝搬家》1、介绍道具,玩法:帮水宝宝搬家游戏城到了,我们小朋友下来一起到游戏城里面去看看吧,哇!游戏城里这么多好玩的游戏啊!我们现来看看这边的一个游戏呢!小朋友看桌子上都有什么啊?幼:海绵、毛巾、棉花……师:那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帮水宝宝搬家的游戏,就是用篓子里的材料把小盆子里的水搬到大盆子里去,在搬的时候要注意把袖子卷高一点不要把袖子弄湿了,还有在搬水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把水弄到地上啊,那样很容易摔倒噢,好了,现在我们卷起袖子开始行动吧。
2、幼儿选择材料帮水搬家,教师观察并指导,提醒幼儿不要把袖子弄湿了。
师:小朋友们,你们玩得高兴吗?有没有都帮水宝宝搬好家啦?幼:都搬好了师:搬好了就到老师这边来吧。
我想请小朋友说说刚才你们是用什么材料怎样帮水宝宝搬家的?(请幼儿上来表演是怎样帮水宝宝搬家的?)刚才我们小朋友用了不同的材料但是都能帮水宝宝搬家这是为什么呢?幼:因为它们都可以吸水。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吸水现象教案【含教学反思】 (2)
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吸水现象教案【含教学反思】前言本文档提供的是一份针对幼儿园大班儿童进行科学活动的教案,主题为吸水现象。
通过这个活动可以帮助孩子们加深对于吸水现象的认识,同时也增强他们的实验探究能力。
本文档分为以下几个部分:•活动目标•活动流程•实验材料•教学步骤•教学反思活动目标本次活动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帮助孩子们了解水的吸附能力。
2.培养孩子们的动手实验探究能力,并通过实验来证明一些科学现象。
3.增强孩子们的科学观念,提高他们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
活动流程本次活动的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教师向孩子们介绍吸水现象。
2.展示实验材料,引导孩子们猜测实验结果。
3.教师指导孩子们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4.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孩子们思考吸水现象的原理。
5.总结本次活动,对孩子们进行科学知识点的概括。
实验材料以下是本次活动所需要的实验材料:•小花盆•土壤•干海绵•水桶•测量杯教学步骤以下是本次活动的具体教学步骤:步骤一:介绍吸水现象在开始实验前,教师应该先向孩子们介绍一下什么是吸水现象,以及它的应用领域。
让孩子们知道,类似于吸水这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常常都会发生,并且非常有用。
步骤二:展示实验材料在介绍完吸水现象之后,教师可以向孩子们展示实验材料,并引导孩子们猜测实验结果。
教师可以问孩子们:如果我们把干海绵放到水中,会发生什么?步骤三:进行实验在询问孩子们猜测结果之后,教师可以开始进行实验。
教师可以先把一些干海绵放在小花盆中,然后倒入一定的水,并记录下实验结果。
步骤四:分析思考在进行实验之后,教师可以与孩子们一起分析实验结果。
回答之前的问题:为什么干海绵能够吸水?这是为什么?步骤五:总结在进行完实验并分析之后,教师可以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并对孩子们所学到的科学知识进行概括。
同时,教师也应该记录下孩子们的口头表达或书写表现,并进行评估和反馈。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活动,我发现孩子们对于吸水现象还是有一些模糊的认知的,但是通过实验的亲身体验和教师的引导,他们逐渐理解了吸水现象,并初步掌握了探究科学现象的方法。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吸水现象》
幼儿园大班科学公开课教案《神奇的吸水现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准备两个透明玻璃杯,一个装满水,一个empty。
1.2 教师向幼儿展示两个玻璃杯,引导幼儿观察并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觉得这两个玻璃杯有什么不一样?”1.3 教师将一张纸巾放在装满水的玻璃杯上,轻轻按压,取出纸巾,水并没有流出来。
教师提问:“你们猜猜,为什么水没有流出来呢?”1.4 教师解释吸水现象,引导幼儿观察和理解纸巾吸水的原理。
第二章:实验探索2.1 教师准备一些纸巾、水和颜料。
2.2 教师将一张纸巾放在装满水的玻璃杯上,轻轻按压,取出纸巾,水并没有流出来。
2.3 教师引导幼儿用颜料在纸巾上画图案,将纸巾放在装满水的玻璃杯上,轻轻按压,取出纸巾,发现水变成了颜料的颜色。
2.4 教师提问:“你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水会变成颜料的颜色呢?”2.5 教师解释吸水现象和颜料的扩散原理,引导幼儿观察和理解。
第三章:小组讨论3.1 教师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有一张纸巾、一杯水和一些颜料。
3.2 教师引导每个小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纸巾吸水现象和颜料的扩散过程。
3.3 教师邀请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发现,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感受。
3.4 教师总结幼儿的观察和发现,强调吸水现象和颜料扩散的原理。
第四章:创意活动4.1 教师准备一些纸巾、水和颜料。
4.2 教师引导幼儿用颜料在纸巾上画图案,将纸巾放在装满水的玻璃杯上,轻轻按压,取出纸巾,发现水变成了颜料的颜色。
4.3 教师邀请幼儿用吸水现象和颜料扩散的原理,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
4.4 教师鼓励幼儿展示他们的作品,并分享他们的创作思路和感受。
第五章:课程总结5.1 教师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幼儿回顾和总结吸水现象和颜料扩散的原理。
5.2 教师强调吸水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吸水性强的纸巾可以用来擦拭湿东西等。
5.3 教师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探索吸水现象,并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吸水现象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吸水现象大班科学教案的一个有趣的实验课题是吸水现象。
吸水现象是指某些物体与水接触后会吸收水分,表现出吸水能力。
这个实验可以通过简单的材料和方法展示,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加深对吸水现象的理解,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教案结构:一、实验目的:介绍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们了解吸水现象,并引发他们对科学的思考。
二、实验材料:学生们需要准备的实验材料,如塑料容器、吸管、纸巾等。
三、实验步骤:详细介绍学生们进行实验的步骤,并提供示意图或图片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
四、实验过程:描述学生们实验的整个过程,包括观察现象、记录数据等。
五、实验结果:总结实验的结果,并引导学生们从中得出结论。
六、实验分析:分析实验结果,并与学生们一起探讨吸水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
七、教师引导问题: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们思考,如什么样的材料更容易吸水,有哪些其他的吸水现象等。
八、延伸活动:根据学生们的年龄和兴趣,提供一些延伸活动,如设计更复杂的吸水实验,或制作吸水动物模型等。
以下是一份适用于大班的科学教案,标题为"吸水现象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索,了解吸水现象及其影响因素。
实验材料:塑料容器、吸管、纸巾、水。
实验步骤:1. 学生们将塑料容器准备好,并将吸管插入容器中。
2. 在容器的一侧放置一张纸巾。
3. 学生们逐渐往容器中注入水。
4. 观察纸巾上的变化。
实验过程:学生们观察到水慢慢通过纸巾向上升,逐渐浸湿整个纸巾。
他们可以记录水的高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纸巾的上部会变湿,直到完全湿透。
实验分析:学生们可以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纸巾具有吸水能力,从而实现水的上升。
他们还可以通过对纸巾的材质、厚度等进行变动,比较不同条件下的吸水效果。
教师引导问题:1. 为什么纸巾能够吸水?2. 除了纸巾,还有哪些材料具有吸水能力?3. 吸水现象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延伸活动:1. 设计一个吸水实验,使用不同材料和容器,观察吸水速度和效果的差异。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吸水》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吸水》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教材《身边的科学》第四章“生活中的水”,详细内容为“吸水”现象。
通过学习,让幼儿了解不同物质的吸水性,掌握吸水的基本原理。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吸水的概念,理解不同物质吸水性的差异。
2. 能够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 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增强对生活中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吸水现象,知道不同物质的吸水性。
难点:通过实验观察,理解吸水性的差异及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材料(纸巾、布、海绵、棉花、塑料片等)、水、盆子、计时器。
2. 学具: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湿漉漉的毛巾,引发幼儿思考:“你们知道毛巾为什么变湿了吗?它把水吸到哪里去了呢?”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想法,为学习吸水现象做铺垫。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材料,讲解不同物质的吸水性。
通过演示实验,让幼儿观察、记录各种材料吸水的速度和程度。
引导幼儿分析实验结果,探讨吸水性的差异及原因。
3.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记录表,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各种材料的吸水性。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点评,强调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吸水》2. 内容:吸水性定义不同物质的吸水性吸水性差异的原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常见的物品,记录它们的吸水性,并说明原因。
2. 答案示例:物品:海绵吸水性:强原因:海绵有很多小孔,能吸收更多的水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吸水现象,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但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关注实验细节,避免操作失误。
2. 拓展延伸:让幼儿思考:吸水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纸巾、尿不湿等。
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完成家庭作业,增强亲子互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验操作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大班科学活动吸水教案3
大班科学活动吸水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奇妙的水》,主要内容包括:了解吸水的原理,探索不同物质吸水性的差异,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吸水的概念,理解不同物质吸水性的不同。
2. 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幼儿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吸水的原理,掌握不同物质吸水性的差异。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通过实验、观察,自己发现吸水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验器材(玻璃杯、纸巾、海绵、棉花、小石子、水等)、教学PPT、吸水实验操作视频。
学具:每组一套实验器材,记录表,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吸水现象,如:湿纸巾、湿海绵等,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这些现象的共同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讲解实验操作视频,让幼儿了解吸水实验的步骤,引导幼儿关注不同物质吸水性的差异。
3. 随堂练习(15分钟)幼儿分组进行吸水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4. 小结与讨论(10分钟)5. 应用拓展(5分钟)引导幼儿思考吸水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为什么妈妈洗完手要用毛巾吸水?六、板书设计1. 板书奇妙的水——吸水现象2. 板书内容:吸水概念不同物质吸水性差异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吸水现象,记录下来并简单分析原因。
2. 答案示例:湿毛巾吸水——因为毛巾是由很多细小的纤维组成,纤维之间有很多空隙,可以吸收水分。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吸水的原理和不同物质吸水性的差异。
课后,教师应关注幼儿在生活中对吸水现象的观察和思考,引导幼儿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同时,可以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如制作简易的湿度计,让幼儿进一步探索水的奥秘。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方式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清晰度4. 随堂练习的组织和教师指导5. 小结与讨论的引导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际应用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设定重点在于让幼儿理解和掌握吸水的原理以及不同物质吸水性的差异。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吸水现象》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神奇的吸水现象》本次科学活动以“神奇的吸水现象”为主题,目的是帮助幼儿探索吸水现象,并了解它的原理和实际应用。
活动过程中,老师运用幼儿喜欢的游戏和实验方式,让幼儿从亲身体验中理解吸水现象,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好奇心。
第一部分:知识预备1. 吸水现象的定义老师首先向幼儿简述了什么是吸水现象,即物体能吸收周围的水分,并使自己变得更为臃肿。
让幼儿理解水分是什么,吸水的对象可以是任何物体,而吸水的原理是什么。
2. 吸水的应用接着老师会向幼儿展示一些吸水的应用,例如湿巾、海绵、吸水宝宝裤等,让幼儿从生活中愉悦的例子中感受到吸水的实际应用,培养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
第二部分:实验环节1. 吸水海绵老师将一块干海绵放在水中,然后将干海绵放入水中,让他们观察海绵上的气泡,把水分浸入海绵中。
之后老师会让幼儿亲手体验,将海绵浸透后,轻轻拧干,让幼儿看到海绵吸水的变化。
幼儿可以发现海绵表面变稠,并且增大体积,散发出来的气泡变少。
在这个实验中,老师会让幼儿参与到身边的吸水宝宝裤。
老师将宝宝裤和一块普通尿布放入水中,让幼儿比较两者吸水的效果,并触摸桶底,发现尿布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完全吸收水分。
通过这个实验,幼儿能够比较各种吸水材料的特点,并在日常使用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吸水的原理。
第三部分:讨论+总结活动的最后一部分,老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吸水现象的特点和应用,帮助幼儿总结他们在实验中所学到的内容,并就吸水现象提出问题,让幼儿们自主学习,并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通过这样的科学活动,幼儿可以不仅学习吸水现象的概念和原理,而且他们可以透过亲身体验和实验推理,理解吸水的特点和吸水材料的特点。
这个活动可以有效地翻转幼儿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接收模式,让他们更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秀教案】神奇的吸水现象(大班科学领域)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对身边的事物非常感兴趣,经常问"为什么"。
有一次小朋友在擦手的时候,有一个小朋友就问我"老师,我手上本来有水,为什么我用毛巾一擦,水就没了呢?"争对生活中常见的毛细现象,我们设计了本活动,抓住了幼儿这一兴趣点,意在通过游戏活动和观察活动,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使幼儿感知到身边随处可见的毛细现象,由此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并在活动中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幼儿有主动探究的欲望,体验成功的喜悦。
2、通过游戏活动,使幼儿直观地感知到自然界中吸水现象。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并在实验中能主动与人合作。
活动准备
一、游戏《帮水宝宝搬家》
1、红绿塑料盆个5个(红塑料盆盛合适的水)
2、塑料框5个:毛巾、海绵、毛线团、医用脱脂棉。
二、游戏《纸树吸水》
1、塑料小盆4个(盛合适的水)
2、皱纹纸、餐巾纸、生宣纸、水粉纸等
三、游戏《蔬菜、细线吸水》
1、塑料筐5个,每一个筐中装有蔬菜
2、红墨水
活动过程
一、幼儿入场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到游戏城去玩一玩,你们高兴吗?(高兴)那大家跟我一起来吧!我们开着火车出发咯!
二、游戏《帮水宝宝搬家》
1、介绍道具
玩法:
帮水宝宝搬家游戏城到了,我们小朋友下来一起到游戏城里面去看看吧,哇!游戏城里这么多好玩的游戏啊!我们现来看看这边的一个游戏呢!小朋友看桌子上都有什么啊?
幼:海绵、毛巾、棉花……
师:那今天我们就来玩一个帮水宝宝搬家的游戏,就是用篓子里的材料把小盆子里的水搬到大盆子里去,在搬的时候要注意把袖子卷高一点不要把袖子弄湿了,还有在搬水的时候要注意不要把水弄到地上啊,那样很容易摔倒噢,好了,现在我们卷起袖子开始行动吧。
贝聊免费家园互动沟通平台,让老师和家长聊起来,
实现家园共育的目的。
2、幼儿选择材料帮水搬家,教师观察并指导,提醒幼儿不要把袖子弄湿了。
师:小朋友们,你们玩得高兴吗?有没有都帮水宝宝搬好家啦?
幼:都搬好了师:搬好了就到老师这边来吧。
我想请小朋友说说刚才你们是用什么材料怎样帮水宝宝搬家的?(请幼儿上来表演是怎样帮水宝宝搬家的?)刚才我们小朋友用了不同的材料但是都能帮水宝宝搬家这是为什么呢?
幼:因为它们都可以吸水。
(如回答不出来老师拿一块海绵放到水里然后拿出来让小朋友讲海绵发生了什么变化?)
小结:海绵毛巾、棉花这些东西放到水里以后,它们都能把水吸上来,因为他们里面都有小细缝,这个水宝宝就会沿着棉花里面的小细缝爬到棉花上面,然后我们把这些工具搬到另外一个盆上拧一下就帮水宝宝搬了家。
3、师:我们小朋友真聪明,刚才我们用了这些工具帮水宝宝搬了家,那我们再动动我们的小脑筋,想一想除了刚才我们玩过的这些工具外,你还知道有哪些东西也可以吸水呢?
幼:还有纸、木头、粉笔……
三、游戏《纸树吸水》
师:小朋友真棒!刚才说了好多能吸水的东西,那现在我们就用纸来做一个小小的实验,看看纸到底能不能吸水呢?在做实验的时候看看纸发生了什么变化?幼儿操作做实验师:小朋友们你们的实验做好了吗?
幼:做好了
师:做好了就到老师这边来吧。
刚才我们小朋友都用各种各样的纸做了实验,那你在做实验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小结:我们把纸巾放到水中,发现水沿着纸巾慢慢爬了上去。
这说明这些纸里面也都有小细缝,这些水就是沿着它们里面的小细缝爬上去的,这种现象就叫做"毛细现象"。
水沿着纸里面的小细缝慢慢的爬上来,这种现象叫什么现象啊?有的东西里面的小细缝,小细管很细很细,我们师看不见的,正因为有了这些小细管,才会发生"毛细现象"的。
四、游戏《蔬菜吸水》
师:刚才我们来蓝猫游戏城之前蔬菜宝宝们跟我说了一句悄悄话,你们想知道说的是什么吗?(想)它们说它们也可以吸水的,小朋友们认为蔬菜宝宝们能吸水吗?要不我们现在来试试看,看蔬菜宝宝们到底有没有这个本领。
为了能让我们小朋友看的清楚点,现在我不用刚才的自来水,现在用红墨水来做实验,我想请一个小朋友跟老师一起用不同的蔬菜来做实验,看看他们说的是不是真的?那我就用小白菜来做实验吧。
师:现在我们来看一看小白菜发生什么变化了呢?
幼:下面变成红颜色了。
师:小白菜为什么会变成红颜色的啊?
幼:因为小白菜里面有小细管,红墨水沿着小细管慢慢的爬到小白菜上面这样小白菜就变成红颜色了。
师:我们小朋友说的真棒,蔬菜里面也有小细管,说明蔬菜也能怎么样啊?幼:也能吸水师:那蔬菜吸水也是什么现象啊?
幼:毛细想象小结:原来蔬菜里面也都有小细管,能够吸收水分和营养供自己生长。
有了这些小细管蔬菜也发生了毛细现象。
师:小朋友们看,蓝猫游戏城里还有好多的材料,你们去玩一玩看它们能不能吸水呢?
师:我们小朋友来说说看你玩了哪些材料,他们能吸水吗?
幼儿回答师:原来我们周围好多物品都有毛细现象,等我们回家后在找找看还有那些也有毛细现象的,好不好啊?
四、教师总结,幼儿出活动室
1、师:那今天你们在游戏城玩得高兴吗?(高兴)今天呀!我们学到了好多好多的科学知识,知道了小细管可以吸水,小细管在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呢!
2、师带领幼儿走出活动室。
师:天不早了,我们该回去啦,下次我们再游戏城来玩好不好啊?小火车又要出发开回去了,坐好了吗?出发了。
更多资讯请关注幼教研究微信公众号。
贝聊发起“小黄鸡守护计划”,并联合网易、高德、儿童安全基金等企业和公益组织共同参与,通过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防止幼儿园儿童丢失,提升幼儿园儿童安全,让家长更信赖幼儿园。